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大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2-6 大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本节主要讨论大气污染物在进入大气环境后的常见去除方式:一般首先通过风力扩散、气流扩散、沉降等因素作迁移运动;同时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各种转化反应。这也是大气环境具有自净能力的一种表现。

一、扩散迁移

1、风力扩散:大气作水平运动形成风。

风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空气的惯性离心力这四种水平方向力的合力。

描述风力的两个重要因素:风力大小:风速(m/s);

风向:习惯上将风的来向定为风向。

风对污染物的扩散迁移作用:

对污染物的冲淡稀释作用,稀释程度主要取决于风速;

对污染物的整体输送作用,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

总之,风越大,污染物沿下风向扩散稀释得越快。

2、气流扩散

气流:指垂直方向流动的空气。它关系到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扩散迁移。

气流的发生和强弱与大气稳定度有关。稳定大气不产生对流;大气稳定度越差,对流越剧烈,则污染物在纵向的扩散稀释越快。

大气除了整体水平运动外,还存在着极不规则的三维的小尺度的次生运动或旋涡运动,称作大气湍流。表现为气流的速度和方向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不同呈随机变化。

当污染物由污染源排入大气时,高浓度部分污染物由于湍流混合,不断被清洁空气渗入,同时又无规则的分散到其他方向上去,使污染物不断被稀释冲淡。

当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湍流受到限制,大气不易产生对流——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很弱;逆温条件时就极难扩散;而不稳定大气,空气对流很少阻碍,湍流可以成功发展,对污染物扩散稀释能力很强。

3、大气稳定度与污染物扩散的关系:

⑴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大气的稳定程度,表达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强弱。

大气的气流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近地层大气的垂直温度分布。描述大气的垂直温度分布的指标:

气温垂直递减率(r):在垂直于地表方向上,大气环境温度随高度上升的递减率。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内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平均值约为0.65℃/100m。

由于近地层实际大气的情况非常复杂,各种气象条件都可影响到气温的垂直分布,因此实际大气与标准大气的气温垂直分布有很大不同,总括起来有三种情况:

r>0,气温垂直分布与标准大气相同,属正常温度层结;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晴朗的白天,风速不大时。

r=0,气温基本不随高度变化,叫等温层。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多云天或阴天,风速比较大时。

r<0,气温垂直分布与标准大气相反,叫逆温层。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少云无风的夜晚。

当空气团(污染气团)受到对流冲击力的作用时,产生了向上或向下的运动。

空气团在大气中的升降过程可看作绝热过程。

气团在大气中作绝热上升或下降的温度变化情况——干绝热垂直递减率(r

):干空气团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团垂直

d

绝热运动时温度的递减率,一般约为0.98℃/100m。

当外力消失后,气团继续运动的趋势存在三种可能情况:时,气团的运动受气层抑制,气团有返回原来高度⑴r<r

d

的趋势,即大气处于稳定状态。r<0时的逆温层是最典型的稳定大气。

时,气团的运动受到气层的加速,空气团将加速上⑵r>r

d

升或下降而远离原来的高度,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

时,气层对气团既不加速也不减速,气团被推在某⑶r=r

d

一高度就会停留在那一高度保持不动,大气是中性的。

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1、城市热岛效应

2、逆温

逆温产生的原因及类型:

辐射逆温:由于强烈有效的地球辐射,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层强烈迅速冷却降温,而较上层冷却较慢,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下沉逆温:在高压区内,气层大规模下沉时,因气压增加及气层水平方向扩散,使厚度减小而压缩升温形成的逆温。地形逆温:由局部地区的地形(主要是盆地或谷地)而形成的逆温现象。

二、干沉积和颗粒物的湿沉积

沉积是大气颗粒物主要消除过程;易溶于水的气体物质主要通过湿沉积除去;难溶于水的气态物质主要通过对流扩散迁移至地表被树木或和建筑物组留或迁至平流层。

1、干沉积:指大气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或被地面建筑物、树木等阻留而沉积在地面的过程,或者是进入人或其他动物呼吸道并积留于此的过程。

2、湿沉降:指大气中所含污染气体或微粒物质通过雨洗、洗脱作用随降水降落并积留在地表的过程。这也是污染气体在大气中被消除的重要过程。

3、大气中颗粒物的消除过程

大气中悬浮的颗粒物的密度和粒度越大,重力沉降速率越大,越易通过干沉积去除;颗粒越小,干沉积速率越小,必须借助湿沉积等过程消除。一般:

粒度较大的颗粒物:可通过沉降、碰撞等干沉积过程,作云核及云下洗脱等湿沉积消除。

粒度较小的颗粒物:可通过凝结合并成较大颗粒,布朗运动和扩散漂移、热漂移等依附在水滴上被雨洗带下。

粒度在0.1μm左右者,干湿沉积都不易进行,消除十分缓慢,主要通过扩散转移或化学反应除去。

三、大气光化学反应

1.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由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特点:

⑴光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源于光子的能量;

⑵光化学反应受温度影响小,可在低温下进行。

⑶光化学反应常常发生链式反应。

2、光化学定律:光化学反应与光的吸收间的关系

⑴光化学第一定律(又叫Grotthus定律):只有被体系内

分子吸收的光子,才可能有效地引起光化学反应。

⑵光化学第二定律:在初级光化学过程中,被活化的分子

(或原子)数等于吸收的光子数,即是说:在初级光化学过程中,吸收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分子或原子。

光量子能量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

光量子能量c —光速2.9979×1010 cm/s ,λ—光量子波长,h —普朗克常数,6.626×10-34J ·S /光量子

若一个分子吸收一个光量子,1mol 分子吸收的总能量:

(N 0=6.022×1023)

λ

νhc

h E ==λ

hc N hv N E 00=?=

若λ= 400 nm, E = 299.1 kJ/mol

λ = 700 nm,E = 170.9 kJ/mol

通常的化学键能大于170.9 kJ/mol,所以波长大于700 nm 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

C-H键键能为335.1KJ/mol,从能量上说吸收波长小于357nm的光子就能引起键的断裂,波长小于300nm的射线能断高聚物分子中的键,引发高聚物光氧化老化过程。

3、光化学反应过程:分为两个过程。

⑴初级过程:

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物种,其基本步骤为:

分子接受光能后可能产生三种能量跃迁:电子的、振动的、转动的跃迁,只有电子跃迁产生的激发态物种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

A h A →+ν*

A

激发态物种能发生如下反应:

辐射跃迁,通过辐射磷光或荧光失活;碰撞失活,为无辐射跃迁以上两种是光物理过程

光离解,生成新物质:与其它分子反应生成新物种:这两种过程为光化学过程。2

1*

B B A +→ν

h A A +→*M

A M A +→+*2

1*D D C A +→+

⑵次级过程

由初级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的反应。如大气中HCl 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2

2 Cl Cl Cl Cl H HCl H Cl H h HCl →?+??

+→+??

+?→+次级过程初级过程ν

4、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1) O2、N2的光离解

氧分子的键能为493.8kJ/mol,光波长为240nm的紫外光可以引起氧的光解。

N2键能较大,为939.4 kJ/mol,对应的光波长为127nm,

因此,N

2的光离解限于臭氧层以上。

O

O

h

O+

2

N

N

h

N+

2

3.2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4)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污染物存在形态 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一、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二、水中胶体颗粒物聚集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三、溶解和沉淀 四、氧化—还原 五、配合作用 1、概述 ● 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物,大部分以配合物形态存在于水体,其迁移、转化及毒 性等均与配合作用有密切关系。重金属容易形成配合物的原因是重金属为过渡性元素,最外层为s 轨道电子数目为2或1,次外层为d 轨道或f 轨道电子,数目为1-9,为充满,则过渡金属元素失去外层s 轨道电子后,未充满的d 轨道仍旧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形成配合的络合物或者螯合物。 ● 天然水体中有许多阳离子,其中某些阳离子是良好的配合物中心体,某些阴离子则 可作为配位体。 ● 天然水体中重要的无机配位体有OH -、Cl -、CO 32-、HCO 3-、F -、S 2-。它们易与硬酸 进行配合。如OH -在水溶液中将优先与某些作为中心离子的硬酸结合(如Fe 3+、Mn 3+等),形成羧基配合离子或氢氧化物沉淀,而S 2-离子则更易和重金属如Hg 2+、Ag +等形成多硫配合离子或硫化物沉淀。 ● 有机配位体情况比较复杂,天然水体中包括动植物组织的天然降解产物,如氨基酸、 糖、腐殖酸,以及生活废水中的洗涤剂、清洁剂、EDTA 、农药和大分子环状化合物等。这些有机物相当一部分具有配合能力。 ● 举例:Cr(24):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3d 轨道填充10个电子才满) Cd(48):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64d 104f 05S 2(4f 轨道填充14个电子才满) 水配合物 CL -络合物 H 2O H 2O H 2 Cl - Cl - Cl -

大气污染物治理工艺汇总

大气污染物治理工艺

目录 一、大气污染物的相关介绍 (3) 二、大气污染物治理工艺 (4) 2.1、除尘装置 (4) 2.1.1、机械除尘装置 (4) 2.1.2、电除尘器 (6) 2.1.3、袋式除尘器 (7) 2.1.4、湿式除尘器 (9) 2.1.5、颗粒层除尘器 (10) 2.1.6、除尘器的选择 (11) 2.2、硫氧化物的控制 (13) 2.2.1、燃烧前燃料脱硫 (13) 2.2.2、高浓度SO?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13) 2.2.3、低浓度SO?烟气脱硫 (14) 2.3、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控制 (20) 2.3.1、低NOx燃烧技术(源头控制) (20) 2.3.2、烟气脱硝技术(末端治理) (21) 2.4、除汞 (22)

一、大气污染物的相关介绍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 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 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所谓人类 活动不仅包括生产活动,而且也包括生活活动, 如做饭、取暖、交通等。自然过程,包括火山 活动、森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 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一般来说,由于自然环 境的自净作用,会使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 经过一段时间后生态平衡能自动恢复。所以可以说,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2.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气体介质和悬浮在其中的分散粒子所组成的系统)状态污染物可分为: 粉尘: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 烟:一般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 飞灰: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分散得较细的灰分。 黑烟:一般指由燃料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霾(或灰霾):霾天气是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使 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气现象。 雾:是气体中液体悬浮体的总称。 总悬浮颗粒物(TSP):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 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 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细颗粒物(PM2.5):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2.5μm的颗粒物.

2.3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1)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本节讲述内容:光化学反应基础(光化学反应、量子产率、重要吸光物质的光解) ?迁移过程只是使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空间分布发生了变化,而他们的化学组成不变,是一个物理过程。 ?而转化则使污染物的形态、组分、甚至种类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是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的,包括:光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等,要么转化为无毒化合物,消除了污染,要么转化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加重了污染。 ?可以说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转化的研究是环境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光化学反应基础 1、概述 分子、原子、自由基、离子等吸收光子(光量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光化学反应。?一般的热化学反应中,分子碰撞发生化学反应,要求分子具有足够的动能来克服分子间的势垒,使反应分子能够足够的接近,使电子云相互穿透,从而使电子发生转移,这种能量来自热能转化的动能。 ?而在光化学反应中,使分子活化的能量来自光能。 ?在正常大气温度下,基本没有活化分子,因此N2、O2等不会发生常规的热反应,但是他们能够吸收光能而转化为活化分子而激发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发生后,被光子活化的分子或离子能够继续进行其它的热化学反应。 ?可以说,大气化学是直接或间接地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引起的。 2、光化学的初级过程 一定的分子或原子只能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吸收光能后的激发态分子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由许多途径失去能量而成为稳定状态。 初级过程主要指化学物质吸收光量子后形成激发态物质,其基本步骤为:A(某种化学物质)+hv(一定波长的光量子)→A*(激发态物质)激发态的物质有四种命运(Fates): (1)A*→A+hv(辐射跃迁,发生荧光,失去能量,回到基态,光物理) (2)A*+M(其它分子)→A+M(无辐射跃迁,碰撞消耗活化能,回到基态,光物理)(3)A*→B1+B2+……(光分解,发生离解,光化学)

[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治理

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治理 摘要: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环境问题,如何防止大气污染已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尤其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如何防止城市大气污染,减轻其危害的影响,是中国环保工作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加剧,能源消耗迅速增加,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中国已是世界少数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大气污染;危害;治理;措施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 一、中国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降低态势,部分污染较严重的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环境质量劣三级城市比例下降,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的比例也在减少,污染仍然很严重。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和生产用煤,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和SO2。颗粒物是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SO2污染也保持在较高水平。老问题还远没解决,新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来。随着机动车辆迅猛增加,中国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正在由烟煤型向汽车尾气型转变,NOx、CO呈加重趋势,有些城市已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多地出现雾霾天气、沙尘暴天气.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②对生物的危害。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或吃含污染物食物而发病或死亡,大气污染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叶面产生伤斑或枯萎死亡。③对物品的危害。如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成化学性损害和玷污损害。④造成酸性降雨,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酸雨的危害遍及欧洲和北美,我国主要分布贵阳、重庆和柳州等地。酸雨降到地面后,导致水质恶化,对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植物叶片和根部吸收了大量酸性物质后,引起枯萎死亡。酸雨进入土壤后,使土壤肥力减弱。人类长期生活在酸雨中,饮用酸性的水质,都会造成呼吸器官、肾病和癌症等一系列的疾病。据估计,酸雨每年要夺走7500-12000人的生命。 ⑤破坏高空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危害。⑥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地球大气增暧,导致全球天气灾害增多,又如烟尘等气溶胶粒子增多,使大气混浊度增加,减弱太阳辐射,影响地球长波辐射,可能导致天

中国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方法

中国大气主要污染物及防治方法 摘要:本文对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行总计和分析。提出大气污染的几点主要危害,结合我国当下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大气污染来源危害解决方法 大气层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纯净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等组成,还有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成分和比例相对稳定。因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大气中增加了其他成分,当大气成分的变化增加到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时,会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类的生活、工作、人体健康和精神状态、建筑物及设备财产等方面直接和间接地产生恶劣影响,这种现象就是大气污染[1]。 一、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来源 大气污染来源很广泛,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燃料的燃烧。在我国,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使用的各种燃料有煤炭、石油、重油,燃烧过程会产生大气污染,污染物为其燃烧产物,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飞灰等;(2)工业生产。在冶金、化工、有色冶炼、造纸、纺织、建筑材料等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如矿石破碎过程、各种研磨加工过程及物料的混合、筛分等有大量的粉尘产生,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材料被加热时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此过程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工业生产因使用的原料不同,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也不同。包钢使用的白云鄂博铁矿石中含有7%的氟,因生产排放的含氟气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3)农业生产。由于广大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粮产量大幅增加及日常生活燃料结构有很大变化,在我国一些粮食产区的大量麦杆就地燃烧,产生的烟雾不仅污染大气,使空气的能见度下降,还造成周围的机场关闭; (4)交通运输。目前大多数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都使用汽油或柴油,由燃料燃烧不完全,大量的汽车尾气会造成大气污染。污染物主要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铅化物、甲醛等。人为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较广泛,必需引起重视。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 据统计,已经产生危害或引起人们注意的污染物有100多种,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是煤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氨、氟等。全球已经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大气污染事件,例如1952年12月5日~8日的“伦郭烟雾”,是由硫氧化物引起,四天死亡4000人。本世界40年代初的“洛衫矶烟雾”是一种光化学烟雾,连续几天不散,使许多人喉咙发炎,眼睛、鼻子受到刺激,还出现头疼、恶心等症状。这种烟雾是由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经阳光照射形成的。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危害。

“常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常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一、有机废气治理的常用方法 1、冷凝回收法 把有机废气直接导入冷凝器经吸附、吸收、解析、分离,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该法适用于有机废气浓度高、温度低、风量小的工况,需要附属冷冻设备,主要应用于制药、化工行业,印刷企业较少采用。 2、吸收法 一般采用物理吸收,即将废气引入吸收液进行净化,待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析、冷凝回收;本法适用于大气量、低温度、低浓度的废气,但需配备加热解析回收装置,设备体积大、投资较高。 3、燃烧法(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 直接燃烧法: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将混合气体加热,使有害物质在高温作用下分解为无害物质;本法工艺简单、投资小,适用于高浓度、小风量的废气,但对安全技术、操作要求较高。 催化燃烧法:把废气加热经催化燃烧转化成无害无臭的二氧化碳和水;本法起燃温度低、节能、净化率高、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少、投资投资较大,适用于高温或高浓度的有机废气。 4、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的表面力把有机废气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以净化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离子交换树脂等。吸附法有直接吸附法法、吸附-回收法、新型吸附-催化燃烧法。 补充理由:环评中经常会遇见这类行业,如石油化工、制药、喷漆、制鞋、印刷等。目前,国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的防治比较重视。 二、恶臭废气治理常见方法 恶臭物质有4000多种,其中对人体影响较大的八大恶臭物质是:硫化氢、氨、三甲胺、甲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二甲二硫。 1、燃烧法 采用将废气升温至800度以上,使废气中的有机成分燃烧分解的方法解决废气污染问题。 2、氧化法 采用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将废气中的污染物分解,从而达到废气中产生恶臭的物质被分解成无机小分子,或转化成味小或转化成无味的物质,从而达

治理大气污染的新方法

治理大气污染的新方法 大气污染,犹如人类用自己的手,扼断了自己的生命之源。治理大气的污染,只有靠人类自己的力量。防治大气污染,主要的努力是地组织管理和治理技术两方面。 组织管理诸如合理的工业布局、清洁的燃烧方法、集中的供热措施、及时的扩散稀释、合理的交通流量以及丰富的绿化造林等;治理技术包括硫酸烟雾的防治、光化学烟雾的防治以及氟化氢、硫化氢、氰化物的处理等。日本、美国等国家,已经将控制大气污染的主攻方向逐步转移到氮氧化物上来。为了控制氮氧化物的污染,他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使用含氮量少的原料,采用少生产氮氧化物的燃烧方法。 最引人瞩目的是日本氮素公司采用液相吸收还原法来提取氮素,这个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把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同时转变为化肥硫酸铵,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澳大利亚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小型汽油废气监视器,这种灵敏的仪器可以辨别出汽油的种类,以及有多少废气被散发出来。它由一个笔记本大小的计算器和汽油传感器组成,可以装入皮包大小的箱子内,科学家已用这种仪器对汽车排出的未燃尽的油烟中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进行检测,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探测下水道中的烟气、石油工业中的泄漏现象、水中的细菌和重金属及有毒阴离子、开矿爆炸气体混合物等,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具有多种功能。 科学家还在研制一种装在汽车上减少废气逸出的装置和一种使内燃机排出物不形成气体的方法。因为在城市中全部禁用汽车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使每辆汽车上都安装喷射废气不严重的发动机,使1加仑汽油能跑2倍远的距离,从而使废气污染减少一半,并使现有的石油资源再延长使用几十年。 一旦城市交通全部使用蒸汽发动机或电气发动机,空气污染问题才能大大地改善。 “诺亚方舟”的危机 在群星(甲)璨的茫茫宇宙中,目前已知惟有地球是生命的“诺亚方舟”。地球上的全部有机体,以及与之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环境统称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1)无穷,异彩(乙)呈的世界,从最小的藻类到最大的蓝鲸,地球上的芸芸众生都有其狭小的环境。 生物在生物圈里不能孤立地生存。在池塘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螳螂捕蟑,黄雀在后”这地古老寓言,形象地展示了地球上各种生物之间激烈竞争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大自然正是依靠生物间一定的结构和食物链关系,不断进行能量的传递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并产生一定的功能,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万物兴歇皆自然。地球上大量的生物和生物之间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各种生物总是处于一种(2)的、彼此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无数条食物链,编织成一个无形的网络,所有的生物各得其所,共存共荣,组成了繁荣的生命世界,使地球充满了勃勃生机。 自从“小小(丙)球”印下了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的容颜渐渐变丑了。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了数以亿吨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人类赖以生存的(5)。地球伤痕累累,公害频频发生。(6)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不健康、不舒畅的环境中。 进入20世纪,社会高速发展,全球环境恶化步伐随之加快。科学家忧虑地看到,“地球保护伞”臭氧层出现了空洞,每天都可以听到关于滥伐森林、物种消失、海洋红潮、食物中毒、水质恶化、疾病流行的消息。有人估计到20世纪末,地球上五分之一的物种将惨遭灭绝的厄运。整个生物圈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地球的忍耐超过了极限,它开始无情地报复人类的过失。飓风、干旱、洪水、林火、飞蝗等自然灾害结伴而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3)享受清洁的空气和(4)的水源。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地球生物圈的危机实际上就是人类的危机,而且与人类生死攸关。因此,人类已经到了非反(丁)自问不可的时候了。人们必须以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地球、审视自己。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然生态平衡,这样,人类的前途才会美好。 1、文中甲、乙、丙、丁四个空格中填入最恰当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为文中(1)(2)(3)(4)处各选一个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1)奇妙(2)美好(3)希望(4)清洁 B、(1)微妙(2)奇妙(3)盼望(4)洁净 C、(1)奥妙(2)微妙(3)渴望(4)清澈 D、(1)美妙(2)奥妙(3)期望(4)澄澈 3、第四段(5)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源、土壤和空气 B、土壤、水源和空气 C、空气、土壤和水源 D、土壤、空气和水源 4、原文有一个段末总结句“这就是生态系统”,它最合适的位置是() A、一段末 B、二段末 C、三段末 D、四段末 5、第四段(6)内,按文意和语境应选填的最恰当的一个句子是() A、“三废”的阴影像盗贼在世界各地横行。 B、“三废”的阴影像魔怪在世界各地肆虐。 C、“三废”的阴影像神灵在世界各地巡游。 D、“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6、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目前已有的资料看,生物圈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B、“人类的过失”是指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忽视了改造自然。 C、无数条食物链编织成的一个无形的网络,统称为生态系统。 D、文内几个词义按范围大小的顺序排列,就应是:宇宙—地球—有机体—生物圈—生物—人类。 7、“诺亚方舟”出自() A、中国神话 B、《圣经》故事 C、罗马神话 D、印度神话 8、短文的题目取为“‘诺亚方舟’的危机”,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对比。 10、最后一段冒号的作用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的结构为__________式,前五段的层次划分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污染物的转化:A无毒化合物B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 一、光化学反应基础 1、光化学反应过程 什么是光化学反应? 初级过程: A + hνA* 次级过程 举例: HCl + hνH + Cl H + HCl H2 + Cl Cl + Cl Cl2 2、量子产率(不做介绍) 3、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1)氧分子和氮分子的光离解 O2 + hνO + O N2 + hνN + N (2)臭氧的光离解 O3 + hνO + O2 (3)NO2的光离解 NO2 + hν N O + O (4)亚硝酸和硝酸的光离解 HNO2 + hνHO + NO HNO2 + hνH + NO2

HNO3 + hνHO + NO2 (5)二氧化硫对光的吸收 SO2 + hνSO2* (6)甲醛的光离解 H2CO + hνH + HCO H2CO + hνH2 + CO (7)卤代烃的光离解 CH3X + hνCH3 + X 二、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1、大气中HO和HO2自由基的浓度 2、大气中HO和HO2自由基的来源 HO来源一:O3 + hνO + O2 O + H2O 2HO HO来源二: HNO2 + hνHO + NO H2O2 + hν2HO HO2的来源: H2CO + hνH + HCO H + O2 + M HO2 + M HCO + O2HO2 + CO 五、氮氧化物的转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 (2)掌握大气中碳氢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 (3)了解大气中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来源。教学重点、难点: a)掌握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1)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第一节概述 一、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的定义 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称之为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s),有时也称之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environmental behavior)或环境转归(environmental fate)。 二、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意义 1. 可阐明污染物种类,接触的浓度、时间、途径、方式和条件,从而研究相关毒作用。 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对于阐明人类在环境中接触的是什么污染物,接触的浓度、时间、途径、方式和条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毒理学意义,否则就不能阐明有预谋中接触而导致的一系列毒作用。 2. 环境毒理学的许多基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的认识。 例如:污染物的物质形态、联合作用、毒作用的影响因素、剂量效应关系等,都要涉及到接触污染物的真实情况的确定。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一、概念 污染物的迁移(transport of pollutants)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迁移的结果导致局部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综合毒性强度发生变化。 二、机械性迁移 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机械性迁移的作用力,可以将其分为气的、水的、和重力机械性迁移三种作用。 1.气的机械性迁移作用,包括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自由扩散作用和被气流搬运的作用。 其影响因素有: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排放浓度、排放高度。 一般规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排放量成正比,于平均风速和垂直混合高度成反比。 2.水的机械性迁移作用,包括污染物在水中的自由扩散作用和被水流的搬运作用。 一般规律: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浓度与污染源的排放量成正比,与平均流速和距污染源的距离成反比。3.重力的机械迁移作用,主要包括悬浮物污染物的沉降作用以及人为的搬运作用。 三、物理化学迁移 物理化学迁移是污染物在环境中最基本的迁移过程。污染物以简单的离子或可溶性分子的形势发生溶解-沉淀、吸附-解吸附。同时还会发生降解等作用。 1.风化淋溶作用风化淋溶作用是指环境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时通过水解作用使岩石、矿物中的化学元素溶入水中的过程,其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游离态的元素离子。 2.溶解挥发作用降水、固体废弃物水溶性成份的溶解;VOC 3.酸碱作用(常表现为环境pH值的变化) ①酸性环境促进了污染物的迁移,使大多数污染物形成易溶性化学物质。如酸雨:加速岩石和矿物风化、淋溶的速度;促使土壤中铝的活化。 ②环境pH值偏高时,许多污染物就可能沉淀下来,在沉积物中,形成相对富集。 4.络合作用(改变毒物吸附和溶解的能力)络合物的形成大大改变了污染物的迁移能力和归宿。 例如:当含有Hg2+的河水流入海洋时,水中氯离子浓度逐渐增高,河口水体中的Hg2+逐次形成Hg(OH)2→Hg(OH)Cl →HgCl2→HgCl3- →HgCl42-。其中的Hg(OH)Cl与水体中的悬浮态黏土矿物和氧化物吸附力最强,而HgCl2的吸附力最差。因而,Hg(OH)Cl部分的汞大量转移到悬浮态固相或沉积物中,而部分的汞仍留在水体中。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法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法 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把大气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统一规划能源结构、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布局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以改善大气质量。 大气污染按影响范围可分为局部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和全球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和广域污染是多种造成的,并受该地区的地形、气象、绿化面积、能源结构、工业结构、工业布局、建筑布局、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又不可能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因此只靠单项治理措施解决不了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只有从整个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出发,统一规划并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才可能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 一、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根本措施,而治理途径是多方面的,这里就其主要方法进行介绍。 1、工业合理布局,以方便于污染物的扩散和工厂之间互相利用废气,减少废气排放量。 2、实行区域集中供热,以高效率的锅炉代替分散的低矮烟囱群,以高效率的锅炉代替分散的低矮烟囱排放方式。这是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力措施。 3、改变燃料构成。如城市工业和民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的发展,低硫燃料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的采用。要推行采煤,以除去煤中大部分硫(主要是硫铁矿硫)。 4、减少汽车废气排放。主要是改时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加强交通管理。 5、工业装置排放的有毒气体,要从工艺改革和回收利用方面予以控制。 6、烟囱除尘。烟气中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干法(以固体粉未或颗粒为吸收剂)和湿法(以液体为吸收剂)两大类。 二、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环境呢 1、减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 ①改革能源结构,采用(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酒精)。②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减少燃烧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③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如改革炉灶、采用沸腾炉燃烧等)以提高燃

中国贸易隐含大气污染转移与环境不公平研究

中国贸易隐含大气污染转移与环境不公平研究 跨区域贸易不仅是交换商品,同样也隐含着跨区域的污染转移。在中国区域 经济发展差异和区域性大气污染特征的背景下,量化评估区域间分工协作和贸易过程存在的环境成本与经济收益不对等关系是构建区域大气环境治理责任分担 机制的重要内容。 本论文基于生态不平等交换理论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在编制中国2012年大气污染物(S02、NOx和颗粒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测算了我国各省份出口和跨省贸易导致的大气污染排放(大气污染排放当量,APE)和经济收益(GDP),进而构建多种环境不公平指数表征上述不对等关系。首先,本研究针对省际间贸易,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测算由于各省份在消费本地和其他 省份的最终产品过程中承担的大气污染排放和经济收益,并针对净转移构建环境公平性指数(REI指数)表征大气污染物净转移和GDP净转移的不对称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在由京津、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发达区域消费驱动的大气 污染排放中,约有62%~76%是实际排放在其他欠发达区域;然而,上述发达省份消费带动的增加值中有70%留在了发达地区。从净转移角度来看,部分东部发达地区(如北京、天津、江苏、上海)将大气污染通过省际贸易间接转移到欠发达区域,但由于其自身具备的产业梯度优势,在将大气污染转移出去的同时反而在贸 易中获得了经济净收益。 而位于西部偏远省份(如贵州、云南、宁夏等)在承接发达地区的大气污染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劣势,在贸易过程中本地获得到的经济收益要小于带动其他 地区的经济收益,也就是说经济净收益为负。其次,本研究估算了各省份通过全国跨区域产业链在生产本地出口产品和为外地出口商品提供中间产品过程中获得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水中无机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体,不能被生物降解,主要是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一、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1、矿物颗粒物和黏土颗粒物 常见矿物颗粒物为石英、长石、云母及黏土矿物等硅酸盐矿物,主要由物理作用形成。 2、金属水合氧化物:铝、铁、锰、硅等金属以无机高分子及溶胶等形态存在。 例:铝在岩土中是丰量元素,在水中浓度低,<0.1mg/L。水解,主要形态是:Al3+Al(OH)2+Al2(OH)24+Al(OH)22+Al(OH)3+等 铁水合氧化物:Fe3+Fe(OH)2+Fe(OH)2+ Fe2(OH)24+Fe(OH)3等 硅酸聚合物:Si n O2n-m(OH)2m 3、腐殖质 是一种代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 4、水体悬浮沉积物 是以矿物微粒为核心骨架,有机物和金属水合氧化物结合在矿物微粒表面上,经絮凝成为较粗颗粒而沉积在底部。 5、其它 藻类、细菌、病毒、表面活性剂、油滴等。 二、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 1、表面吸附:胶体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属物理吸附,胶体表面积 越大,吸附越强。 2、离子吸附:由于胶体表面的电荷引力。 3、专属吸附:除了化学键以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及范德华力或氢键起作 用。 水锰矿对Co、Cu、Ni、K和Na离子的吸附及其随pH的变化图: 对于碱金属离子,在低浓度时,体系pH在水锰矿ZPC以上时发生吸附。表

明其为离子吸附。而Co 、Cu 、Ni 等在体系pH 在ZPC 处或小于时都能进行吸附,这表明不带电荷或带正电均能吸附过渡金属。 4、吸附理论――有效层流脱理论 5、吸附方向和推动力 6、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 (1) 等温吸附经验式――弗罗因德利希式 Freundlich 型等温式为: G =kC 1/n 两边取对数: log G =log k +1/nlog C , n kP P k n Γ=Γ--吸附量-吸附压力常数 (2)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单分子层吸附 吸附剂表面是均匀 被吸附的分子与其它同气体分子无作用力 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 φ被吸附质分子覆盖的吸附表面积 覆盖率()= 吸附剂的总表面积 Langmuir 型吸附等温线:G =G 0C /(A +C ) 1/G =1/G 0+(A /G 0)(1/C ) G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 A-------常数 (3)Henry 型吸附等温线为直线,等温式为: G =kC k------分配系数 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 (a) pH 值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吸附量随pH 升高而增大。当溶液pH 超过某元素的临界pH 时,则该元素在溶液中的水解、沉淀起主要作用。 (b) 颗粒物的粒度和浓度的影响 吸附量随粒度增大而减少,吸附量随颗粒物浓度增大而减少。 (2) 氧化物表面吸附的配合模式: 由于表面离子配位不饱和,金属氧化物与水配位,水发生离解吸附而生成羟基化表面。 ≡MeOH2+ ≡MeOH + H +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析(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 析(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析(新版) 摘要:人类需要发展但更需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保护环境;大气污染;治理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

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随着人类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保卫地球、保护我们生成的环境”不再仅仅是一句危言耸听的口号,而是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能否生存的刻不容缓的大事。人类需要发展但更需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主要污染物为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废渣(即工业“三废”),其中工厂每天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工业废气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极大,尽可能将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到最低限度是非常必要的。 1.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1.1大气污染的概念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

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为了方便考生对“常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除教材中所列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外,总结一下其它“常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从相关参考资料中整理了以下资料,不一定列得很齐全,很细,但对于考试够用了,以下内容我认为浏览一遍就可以了。 一、有机废气治理的常用方法 1、冷凝回收法 把有机废气直接导入冷凝器经吸附、吸收、解析、分离,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该法适用于有机废气浓度高、温度低、风量小的工况,需要附属冷冻设备,主要应用于制药、化工行业,印刷企业较少采用。 2、吸收法 一般采用物理吸收,即将废气引入吸收液进行净化,待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析、冷凝回收;本法适用于大气量、低温度、低浓度的废气,但需配备加热解析回收装置,设备体积大、投资较高。 3、燃烧法(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 直接燃烧法: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将混合气体加热,使有害物质在高温作用下分解为无害物质;本法工艺简单、投资小,适用于高浓度、小风量的废气,但对安全技术、操作要求较高。 催化燃烧法:把废气加热经催化燃烧转化成无害无臭的二氧化碳和水;本法起燃温度低、节能、净化率高、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少、投资投资较大,适用于高温或高浓度的有机废气。 4、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的表面力把有机废气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以净化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离子交换树脂等。吸附法有直接吸附法法、吸附-回收法、新型吸附-催化燃烧法。 补充理由:环评中经常会遇见这类行业,如石油化工、制药、喷漆、制鞋、印刷等。目前,国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的防治比较重视。 二、恶臭废气治理常见方法 恶臭物质有4000多种,其中对人体影响较大的八大恶臭物质是:硫化氢、氨、三甲胺、甲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二甲二硫。 1、燃烧法 采用将废气升温至800度以上,使废气中的有机成分燃烧分解的方法解决废气污染问题。2、氧化法 采用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将废气中的污染物分解,从而达到废气中产生恶臭的物质被分解成无机小分子,或转化成味小或转化成无味的物质,从而达到消除恶臭的目的,该法比较适合于浓度较低,具有特殊异味的废气治理工程中。其缺点是净化效率不高,氧化剂投加量难以控制。 3、吸收法 利用污染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用水或化学吸收液对废气进行吸收去除的方法。该方法在设计操作合理的情况下去除效率很高,运转管理方便,但对设备及运行管理要求极高,而且只有能溶解于吸收液或能与吸收液反应的污染物才能被有效去除。 4、吸附法 采用活性炭等具有较大吸附能力的物质对废气进行吸附分离,从而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该方法设备简单,去除效果好,多用于净化工艺的末级处理。该方法也存在对高浓度废气处理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1、水中八大离子:K+、Na+、Ca2+、Mg2+、HCO 3-、NO 3 -、Cl-和SO 4 2-为常见八种离子 2、溶解气体与Henry定律: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与大气中的气体存在平衡关系,气体的大气分压P G与气体的溶解度的比表现为常数关系,称为Henry定律,该常数称为Henry定律常数K H。 [G(aq)] = K H PG K H-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的亨利定理常数 (mol/L.Pa) PG -各种气体的分压 (Pa) 3、水体中可能存在的碳酸组分 CO 2、CO 3 2-、HCO 3 -、H 2 CO 3 ( H 2 CO 3 *) 4、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碱度: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够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酸度:凡在水中离解或水解后生成可与强碱(OH-)反应的物质(包括强酸、弱酸和强酸弱碱盐)总量;即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5、天然水中的总碱度=HCO3-+2CO32-+ OH- —H+ 6、水体中颗粒物的类别(1)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铝或镁的硅酸盐)(2)金属水合氧化物(铝、铁、锰、硅等金属)(3)腐殖质 (4)水体悬浮沉积物 (5)其他(藻类、细菌、病毒等) 影响水体中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颗粒物浓度、温度、PH。 7、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表面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 8、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 9、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处于平衡状态时被吸附的物质和该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水环境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主要有L-型、F-型和H-型。 10、无机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生物降解作用。 11、PE:pE 越小,电子活度越高,提供电子的倾向越强,水体呈还原性。pE 越大,电子活度越低,接受电子的倾向越强,水体呈氧化性。 pe影响因素:1)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2)天然水的pE随其pH减少而增大。 12、什么是电子活度pE,以及pE和pH的区别。 答:定义电极上电子有效浓度为电子活度,记作E,其负对数记作pE。电子活度越大或pE 越小,电子供出电子的倾向越大。在电化学研究中,通常用电极电位表示电极供出或接受电子的倾向,当给出电子活度E 和电子活度的负对数pE 明确的热力学意义之后,就可以明确地表示不同电对在反应条件下供出或接受电子能力的相对大小。 在一定温度下,pE 与电极电位成直线关系,pE越大,电子活度越小,电极的氧化能力或接受电子的能力越强,供出电子能力越弱,pE与电子活度的关系同pH与H+活度的关系相似。 pH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越趋向于0表示溶液酸性越强,反之,越趋向于14表示溶液碱性越强,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 若水体的PE值高,有利于下列Cr、Mn在水体中迁移。 13、腐殖质的组成:由生物体物质在土壤、水体和沉积物中经腐败作用后的分解产物,是一种凝胶性有机高分子物质。分为腐殖酸: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富里酸:即可溶于碱又可溶于酸的部分;腐黑物: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一般认为,当浓度较高时,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反应以溶解为主,当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则以沉淀和凝聚为主。 14、沉淀物中重金属重新释放诱发因素:①盐浓度升高: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可将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交换出来。②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有机物增多,产生厌氧环境,铁猛氧化物还原溶解,使结合在其中的金属释放出来。③pH值降低:氢离子的竞争吸附作用、金属在低pH值条件下致使金属难溶盐类以及配合物的溶解。④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天然或合成的配合剂使用量增加,能和重金属形成可溶性配合物,有时这种配合物稳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新增)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00-2010 ) (1)熟悉污染气体的收集措施和要求以及污染气体排放的一般要求; 1.污染气体的收集 (1)对产生逸散粉尘或有害气体的设备,宜采取密闭、隔离和负压操作措施。 (2)污染气体应尽可能利用生产设备本身的集气系统进行收集,逸散的污染气体采用集气(尘)罩收集。 (3)当不能或不便采用密闭罩时,可根据工艺操作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其他敞开式集气(尘)罩。集气(尘)罩应尽可能包围或靠近污染源,将污染物限制在较小空间内,减少吸气范围,便于捕集和控制污染物。 (4)集气(尘)罩的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利用污染气流的动能,避免或减弱集气(尘)罩周围紊流、横向气流等对抽吸气气流的干扰与影响。 (5)吸气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扩散到周围环境空间为原则确定。 2.污染气体的排放 (1)污染气体通过净化设备处理达标后由排气筒排入大气。 (2)排气筒的高度应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和行业、地方排放标准的规定计算出的排放速率确定,排气筒的最低高度应同时符合环境影响报告批复文件要求。 (3)应根据使用条件、功能要求、排气筒高度、材料一供应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采用砖排气筒、钢筋混凝土排气筒或钢排气筒。 (4)排气筒的出口直径应根据出口流速确定,流速宜取15m/s左右。当采用钢管烟囱且高度较高时或烟气量较大时,可适当提高出口流速至20~25m/s。 (5)应当根据批准的EIA文件的要求在排气筒上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顶留连续监测装置安装位置。排气筒或烟道应按相关规范设置永久性采样孔,必要时设置测试平台。 (6)排放有腐蚀性的气体时,排气筒应采用防腐设计。 (7)大型除尘系统排气筒底部应设置比烟道底部低0.5~1.0m的积灰坑,并应设置清灰孔,多雨地区大型除尘系统排气筒应考虑排水设施。 (8) 非防雷保护范围的排气筒,应装设避雷设施。 (9)对于可能影响航空器飞行安全的烟囱,应按相关要求设置航空障碍灯和标志。 (2)熟悉除尘、吸收、吸附、燃烧的典型处理工艺及其一般规定; 1.除尘处理工艺的一般规定 (1)除尘工艺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配置,控制和减少无组织排放,设备或除尘.系统排放至大气的气体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 6297)和行业、地方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的限值。 (2)对除尘器收集的粉尘或排出的污水,根据生产条件、除尘器类型、粉尘的回收价值、粉尘的特性和便于维护管理等因素,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以及其它规范的要求,采取妥善的回收和处理措施。 (3)除尘器宜布置在除尘工艺的负龙五段上。当布置在正压段时,电除尘器应采用热风清扫,袋式除尘器应保证清灰压力大于系统操作压力,配套风机应考虑防磨措施。 (4)除尘工艺的场地标高、场地排水和防洪等均应符合GB 501 87的规定。 2.气态污染物吸收工艺的一般规定 (1)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吸收效率和速率较高的有毒的有害气体的净化。 (2)吸收系统应包括集气罩、废气预处理、吸收液(浆液)制备和供应系统、吸收装置、控制系统、副产物的处置与利用装置、风机、排气筒、管道等。 (3)吸收工艺的选择应考虑:废气流量、浓度、温度、压力、组分、性质、吸收剂性质、再生、吸收装置特性以及经济性因素等。 (4) 高温气体应采取降温措施;对一于含尘气体,需回收副产品时应进行顶除尘。 (5) 吸收工艺的主体装置和管道系统,应根据处理介质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防腐材料和防腐措施,必要时应采取防冻、防火和防爆措施。 3气态污染物吸附工艺的一般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