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生物育种中植物育种方式及过程的复习

生物育种中植物育种方式及过程的复习

生物育种中植物育种方式及过程的复习
生物育种中植物育种方式及过程的复习

生物育种中植物育种方式及过程的复习

大兴三中田永红

一、教学思路

1.内容处理:“生物育种”是遗传和变异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常规育种的原理是生物的可遗传的变异。在本专题的复习过程中,把“必修”与“选修”课本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其目的是针对育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掌握相关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把相关育种的概念从内涵和外延上有机地串联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实现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提高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自主构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课时安排:1课时

3.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其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归纳、整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生物的育种方式、原理、过程及特点;区别几种常见育种方式的优缺点。

2.能力目标

在比较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在解题中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常见的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应用育种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设计分析

本设计为课前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精心设计问题情

境,让学生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语言训练,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较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问题教学法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完整版)高中生物育种方法原理汇总

一多倍体育种 定义:通过增加染色体组数以改造生物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新品种的方法。 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最常用、最有效的多倍体育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使细胞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染色数目加倍。 多倍体产生机制:通过卵细胞第二极体的保留或受精卵早期有丝分裂的抑制而实现。 多倍化后,多个等位基因互作产生了更多的组合和更多样的功能变化,从而比二倍体亲本拥有更高的杂合性和更迅速的环境适应力,表现为抗逆性增强及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等特点 经典理论认为,植物天然多倍体基因组主要起源于体细胞有丝分裂异常、未减数分裂配子融合和种间杂交三个途径。 诱变方法: 人工诱变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诱变法、化学诱变法和生物诱变法。 物理法包括:机械损伤、高低温和射线照射等 生物学诱导途径包括:不同倍性材料间杂交育种,胚乳培养,细胞杂交等 化学诱变:主要利用化学诱变剂与细胞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阻止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使分裂后期的染色体全部进入一个子代细胞中而产生多倍体。化学药剂包括秋水仙素、萘乙烷、异生长素、吲哚乙酸、氨磺灵...... 二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产生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原则 ①亲本应有较多优点和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力求达到互补。 ②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在条件严酷的地区,亲本最好都是适应环境的品种。 ③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遗传强度,并无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 ④生态类型、亲缘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或在地理上相距较远。 三诱变育种

生物培训学习总结与体会 (500字)

生物培训学习总结与体会汪集中学陶胜喜暑假期间有幸参加生物培训,经过专家和老师们的新教材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结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具体心得总结如下:一、对于新课标的认识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例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通过分组做发豆芽的实验,再分组讲出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关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在做发豆芽的实验的同时,请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发的豆子有多少发了芽,又有多少不发芽,同时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通过探究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操作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和新教材强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3、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例如:《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一节进行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一名学生问到: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一定要土壤,因为我见过农民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才能萌发出来?我认为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因为我妈妈生黄豆菜时,是把种子捂在被子下的潮湿的脸盆里。另一名学生紧接着辩解到。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在新课程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求把实验到落到实处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5、重视课堂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吗,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移栽树苗时为什么要多带些土坨?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香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在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二、对于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图文并茂,精选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1、内容上的变化把一些与现在的学生关系不大的、内容较难的、学生理解起来吃力的部分内容删去。如:七年级上册就删去了《计划生育》、《人粪尿的处理》、《空气质量与健康》等三节的内容;较难理解的原子知识也删去了;而与遗传有关的基因、染色体、dna等移到了八年级上册;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合并为一节内容;某些章节的题目也发生了改

高三生物考点总结

2014年高考高中生物考点梳理 2013年12月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元素组成 (2)氨基酸结构通式 (3)脱水缩合过程及相关计算 (4)肽键化学式 (5)蛋白质的功能 (6)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7)核酸的元素组成 (8)核酸的作用 (9)核酸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 (10)核酸的种类 (1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糖类的化学元素 (2)糖类的主要作用 (3)糖的分类及水解情况 (4)单糖、二糖、多糖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作用 (5)组成脂质的元素 (6)脂肪的元素组成及作用 (7)磷脂作用 (8)固醇的分类及作用 (9)脂肪的含氢量、供能情况 (10)检验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11)区分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鲜重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化合物 (2)结合水和自由水的作用 (3)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对代谢的影响(4)部分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如Mg、I、Fe (5)组成细胞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6)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7)多聚体和单体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生命系统包括的层次1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3)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 (4)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5)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材料及方法 (2)细胞膜的物质组成(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 (4)糖被和糖蛋白关系及作用 (5)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作用 (6)细胞膜的功能 (7)甲胎蛋白与癌胚蛋白 (8)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 (9)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10)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质基质的组成 (2)线粒体的内部结构及功能 (3)叶绿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4)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5)动植物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区 别 (6)溶酶体的作用 (7)液泡内物质组成及作用 (8)核糖体的物质组成、分布、作用 (9)中心体的分布及作用 (10)细胞骨架的组成 (1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2)硅肺成因 (13)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 (14)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5)人工合成膜材料模拟原理 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无核的真核细胞 (2)细胞核的结构能 (3)核孔的功能 (4)核仁的功能 (5)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及关系 (6)细胞核的功能 (7)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举 例 (8)细胞是生物结构、代谢、遗传的基 本单位 三、细胞代谢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2)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 (3)原生质层的组成 (4)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条件、过程 (5)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6)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及条件 (7)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及条件 (8)主动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及条件 (9)通过胞吞胞吐进入或排出细胞的物 质 2.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 (2)酶的作用及作用原理 (3)酶的化学本质 (4)酶的特性及制约条件 (5)酶的专一性实验 (6)酶的高效性实验 (7)酶的活性受温度、PH影响的实验 3.ATP (1)ATP的作用及含量 (2)ATP结构简式 (3)ADP与ATP相互转化 (4)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5)动植物体内合成ATP的途径 4.细胞呼吸 (1)细胞呼吸的概念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 (4)有氧呼吸的过程、方程式 (5)有氧、无氧呼吸的意义 (6)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生物 (7)无氧呼吸的方式及场所 (8)无氧呼吸的方程式 (9)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的关 系 (10)发酵的概念 (11)无氧呼吸对生物的影响 (12)呼吸作用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5.光合作用 (1)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2)色素的种类、含量 (3)色素的颜色及吸收光谱 (4)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 (5)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6)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 (7)光合作用的场所、反应式 (8)光反应、暗反应的物质变化能量变 化 (9)水分、温度、无机盐对光合速率的 影响 (10)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1)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2)光合作用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13)测定总光合、净光合的实验装置 四、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的增殖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 系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过程,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习农业生产上一些植物的生殖过程,概述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3.在学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4.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并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选讲)。 5.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6.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对前两节讲述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加以归纳,进而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以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为例,阐述了无性生殖的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营养繁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并要求学生参加有关实践活动。因此,在教材地位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生物学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生物的生殖”这部分知识尚处于空白阶段。通过第19章前面2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生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有关其他生物生殖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 营养繁殖的过程与实践活动 2.教学难点: 植物营养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与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1.比较分析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理解植物的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3.通过实例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压条等) 4.通过植物营养繁殖的实践活动,了解植物营养繁殖的过程,体会无性生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5.通过图片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和意义 6.通过分组讨论,比较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人、鸟类、蛙类和昆虫的生殖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动物与人的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以及有性生殖后代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此处采用问答法结合讲授法。 1.有性生殖:由亲体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有性生殖特点: (1)存在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3)后代生活力较强 二、新课学习 (一)植物的营养繁殖 1.鼓励学生回忆并描述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用图片及动画展示绿色开花植物种子繁殖的过程,引导学生将植物的种子繁殖与动物的有性生殖加以比较,明确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的范畴。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植物除进行种子繁殖以外,还有其它的生殖方式吗? 2.结合图片讲述农业生产上怎样种植马铃薯的方法,引入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无性生殖:像马铃薯的块茎繁殖这样,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特点:

初中生物教师个人总结

初中生物教师个人总结 导读:初中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初中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 1、在学习生物学知识之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重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2、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熟悉、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多领域的、融合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探究、协作的能力。 3、教育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融入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爱好,有利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使学习内容更具实用性,更有利于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熟悉,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全面发展。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选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

学习方式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会生物学知识间的内存、本质的联系,学会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的学习法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倍的学习效果。 5、据不同层次同学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布置弹性作业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时,缺乏学习生物学的动力和热情而不够重视,导致初中生物知识严重欠缺,影响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因此,刚开始放慢速度,以便让学生能尽快把握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将作业分为两个层次(A级为全班必做题,B级为选做题),另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破解往年的高考试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保持长久的学习生物学热情和学习干劲。 6、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生物模型,亲自预备实验材料,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7、科学指导各班的生物科代表开展工作,及时收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征集学生对教学的建议。 8、章节复习时采用问题性答疑替代传统的知识性回顾和归纳,引导学生学会对章节的知识进行自我小结,学会构建章节知识网络。 9、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初中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 为了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第1节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学业达标测评中图版选修1.doc

第5章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第1节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学业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消毒灭菌操作,错误的是( ) A.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 B.镊子等器械需酒精灭菌 C.操作前手需进行酒精消毒 D.培养基需高压蒸汽灭菌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需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培养基需用高压蒸汽锅灭菌;操作前手需进行酒精消毒,外植体应浸泡在酒精中消毒;整个操作过程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同时对镊子等器械灼烧灭菌。 【答案】 B 2.在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解析】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对外植体及操作装置都要消毒灭菌,在培养过程中,外植体从培养基上获取养料,激素可诱导细胞分化,适宜的温度促进新陈代谢,但在脱分化过程中是不需要光照的,产生了幼苗后才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C 3.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 【解析】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细胞脱离母体后,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以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 C 4.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流程是( ) A.配制培养基→取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栽培

B.配制培养基→取外植体消毒→接种→栽培→移栽→培养 C.配制培养基→取外植体消毒→接种→移栽→培养→栽培 D.取外植体消毒→配制培养基→接种→培养→ 移栽→ 栽培 【解析】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流程是:配制培养基并灭菌,再取植物幼嫩的部分(外植体)并消毒,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后移栽长出试管苗,最后栽种在土壤中。 【答案】 A 5.我国西北地区由于过度且无序的开发使甘草的数量锐减,以至于在某些地方几乎绝迹。为了快速恢复甘草数量,有关部门除了限制采摘之外,还进行了微型繁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甘草的微型繁殖技术的原理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 C.微型繁殖只能繁殖植株微小的草本植物 D.微型繁殖需要在无毒无菌条件下进行 【解析】微型繁殖技术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条件需要无菌无毒。但是它并不是只繁殖微小的草本植物。 【答案】 C 6.关于接种时应注意的事项全部正确的为( ) ①接种室要消毒 ②无菌操作 ③接种时可以谈话 ④外植体如茎段、茎尖可随机放入培养基 ⑤接种时要防止交叉污染 ⑥接种完立刻盖好瓶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整个接种过程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不能谈话,防止呼吸产生的污染,并戴口罩;接种的外植体放入培养基时注意从形态学下端插入,并且分布均匀,不能随机放入,以保证必要的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 【答案】 D 7.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消毒的原则是既能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能减少消毒剂对培养材料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加入促进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高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高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心得,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高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心得姗姗来迟的夏日骄阳,送走了金华地区的梅雨季节,迎来了我们这次培训的圆满结束。回首培训过程,在班主任张老师的精心安排下,聆听了xx师大顶尖教授们的精彩讲座,接受了同行专家的专业引领。在我们学员们意犹未尽之时,不得不告别了,为期20多天的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结束了,大家的学习硕果累累。细细品味学习内容,作如下几点概括: 一、教授的专题讲座:高屋建瓴、引领启发。 陈xx教授为我们揭开课程改革中鲜为人知的趣事杂文,生动介绍一些地方特色的选修课程,以极具金华特设的“两种植物一种动物”启发挖掘校本课程。 李xx校长以轻松亲切的互动中将我们带入一场元认知学习或复习报告会中,生动有趣的将学习的信息加工原理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揭示如何让原有的知识激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等。

周xx教授为我们展示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带我们进入移动学习、学习分析、3d打印技术的学习模式,带来全新的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khan学院翻转课堂等,还有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强调开放教育资源(0er)、微课、资源共享课的重要性。 浙师大图书馆副馆长王xx教授的讲座,加强了我们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获取与应用能力,形象地以“内事不决文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形容网络资源的获取途径。介绍网络资源搜索的精确匹配方式、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https://www.docsj.com/doc/f610306119.html,/等资源网络中心。 蔡xx教授的《社会转型期的道德问题与德性修养》,则给我们带来的另类进修途径,阐述道德危机及原因分析,指明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是修身养性之本,揭示立身之德、为人之德、为事之德、为民之德、自然之德等全方位的修养。指明作为教师:外修行为举止、内养德性人格。深化教师职业道德特点:道德意识的高要求、道德行为的榜样性,道德影响的深远性、道德情感的纯洁性。 二、同行专家大师的专业传授点拨 xx中学特技教师赵xx为我们的教学成长之路进行梳理点拨。xx中学卢xx校长则从课程改革和新高考切入,充分调动我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 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园林植物快速繁殖技术知识要点

园艺植物离体培养学的基本含义 1.植物离体培养 指通过无菌操作,使植物体的各类结构材料(外植体)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 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的一套技术与方法,通常称之为植物组织培养式植物 的细胞与组织培养。 2.离体培养技术体系 胚胎培养及以胚胎为基础的培养技术 器官及器官原基培养 组织培养 细胞培养 原生质培养及以原生质体为基础的培养技术 3.离体培养的应用 多种的繁育与脱毒 种质资源的贮存 细胞次生代谢物质的生产 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生物技术育种 遗传学和生物学基础的研究 ?园艺植物离体培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植物离体培养的渊源及其早期的实践 1902年、haber landt提出了细胞全能性的观点,并首次进行植物细胞培养实验。 (二)、植物离体培养基本技术体系的形成 1934年white首次建立了番茄的无性繁殖系 1937年white发现b族微生物素和吲保乙酸对离体培养的作用 1934—1939年white等人初步建立起植物离体培养的基本方法 1943年white发表了第一部植物离体培养专著《植物组织培养手册》又重新提出了细胞全能性。 1957年skaog建立了器官分化的激素配比模式。 1953年muir报道了细胞悬浮培养法。 (三)园林植物离体培养学科的建立 1、完善离体培养技术、探索理论基础 1964—1966年诱杀未成熟花粉形成单位体植株。 1960年分离番茄动根原生质体获得成功, 1978年首先获得了体细胞杂种——“potamato”. 植物细胞全能性为基因转化提供方便。 2、开拓应用研究 生产上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领域是离体快速繁殖。 ?植物离体培养学与园艺科学的关系 (一)、离体培养与园艺植物良种繁育学 (二)、离体培养与园艺植物育种学 (三)、离体培养与园艺植物基础学科 第一章离体培养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离体培养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一般的材料选取、无菌技术、培养基配置和环境条件调控为园林植物快繁技术打下基础。

2020年初中生物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初中生物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这一学期,我任教初一年级四个班生物,现就将这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髙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2、通过学习洋思中学的经验,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髙自己的教学水平。经 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生物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

高中生物易错混知识点总结

1.诱变育种的意义? 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 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 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 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 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 有机物和氧 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 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矿质元素是指? 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呼吸作用的意义是? (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19.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一般来自? 发育着的种子。 20.利用无性繁殖繁殖果树的优点是? 周期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21.有性生殖的特性是? 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2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 对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 23.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生殖生长的起点是?花芽的形成 24.高等动物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幼体 25.羊膜和羊水的重要作用?提供胚胎发育所需水环境具防震和保护作用。 2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作用是?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解者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27.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是?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仅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28.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

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

---------------------------------精选公文范文--------------------------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本学期,我负责嵩高一年级4个班的授课任务,工作异常繁重,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还是咬牙挺下来了。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较高的程度的提高。在平时工作过程中,我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努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样工作。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精选公文范文----------------1---------------------------------精选公文范文--------------------------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与生物科技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自我进步,此外,争取机会学习其他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先进理念,自我感觉在教学理念上,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 1、在学习生物学知识之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重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精选公文范文----------------2---------------------------------精选公文范文--------------------------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1/3

高中生物常见育种方法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高中生物常见育种方法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发表时间:2015-07-07T16:56:06.733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作者:胡美[导读] 杂交育种是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育种方法。胡美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675900 一、育种方法概述 生物育种是培育优良生物的生物学技术。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生物育种已成为发展现代种植业的必然选择。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如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杂交育种是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育种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2.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人工诱变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X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和化学方法(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等)。 3.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多倍体育种是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4.基因工程育种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5.细胞工程育种主要是指利用花药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融合与杂交等技术进行育种的方法。植物:去细胞壁→细胞融合→组织培养;动物克隆:核移植→胚胎移植。动物体细胞克隆,可用于保存濒危物种、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 二、常见育种方法的主要区别 三、常见育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从育种原理看:细胞工程育种运用细胞(核)的全能性,其他育种则为可遗传变异。从处理方法看: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都可用到杂交,秋水仙素在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中也可用到,而植物组织培养在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育种中都有应用。从育种时间看:杂交育种一般年限较长,而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从育种方向看:诱变育种具有不定向性,但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从技术难度看: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相对复杂,难度比较大。 育种方法的选择要视具体的育种目标要求、材料特点、技术水平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决策。一般作物育种可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获得稳定遗传的显性性状个体,最简便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获得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要得到新性状可选择诱变育种(如太空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若要将特殊性状组合到一起,而且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可考虑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5.1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1)素材 中图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植物快速繁殖就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名优特新品种,使其在较短时间内繁衍较多的植株;快速繁衍珍稀濒危植物,使物种得以保存。快速繁殖是当前植物细胞工程中应用最广泛,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除了一部分豆类作物外,种子是不会传递病毒的。植物病毒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的,而快速繁殖是建立在无性繁殖的基础上,病毒在母体内逐代积累,危害越来越严重。目前在生产上尚无特效药物可彻底除去病毒,而快速繁殖却可以,因此,快速繁殖脱毒显得非常重要。 一、植物快速繁殖的途径和方法 以植物的根、茎、叶柄和花等片段以及孢子作为外植体,或者切取茎尖、腋芽进行离体培养,可以直接诱导器官分化,产生芽、根,也可以诱导改变原有的分化状态,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不同的细胞分化途径重建形成不同的器官,直到完整植株。(P86 L.1~L.16) 植物快速繁殖的类型与方式可归纳如下表: 器官型 芽,扩大繁殖系数稳定,是快速繁殖的主 要方式 丝石竹等可获得与母株相同的

快速繁殖中茎尖培养脱毒 无病毒苗的获得: (一)材料的培养和灭菌 为了获得无菌的茎尖,应把供试植株种在无菌的盆土中,放在温室栽培。浇水要浇在土中,不要浇在叶片上。如材料取自田间,可切取插条,在实验室内进行溶液培养。由这些插条的腋芽长成的枝条,其污染程度比直接从田间植株取来的枝条少得多。自外,定期喷施内吸杀菌剂(如0.1%多菌灵和0.1%链霉素)也十分有效。 (二)茎类剥离 取幼苗茎尖2~3cm小段,剥去可见的大叶,放在烧杯内用自来水冲洗1h左右,移入无菌室进行严格消毒。先用95%酒精快速浸泡一下,再放入5%的漂白粉溶液内消毒7~10min (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次氯酸钠溶液稀释为5%),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在双筒解剖镜下一手用细镊子将茎芽按住,另一手用解剖针仔细地将幼叶剥去,最后露出圆滑的生长点,用注的针头侧刃或自制的解剖针,仔细地切取带有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随即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这样外植体(生长锥带1~2个原叶基)的培养,严格来说,应称为分生组织培养。 以上操作必须严格在无菌条件下的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所用器具都应浸泡于70%的酒精中,使用前要在究竟灯上烧灼灭菌,注意不使解剖针、刀太烫,以免损伤组织。解剖镜台应垫载玻片,每剥离一个茎尖应以酒精棉团擦拭,手也应经常用70%酒精擦试。茎尖很幼嫩,暴露时间越短约好。因为超净台的气流和酒精灯发出的热都会使茎尖迅速变干。 (三)茎尖培养 目前常使用的的基本培养基是MS培养基或White培养基,它有较高浓度的无机盐,对促进组织分化和愈伤组织生长是有利的。在培养基中可酌情添加5%~10%椰乳,0.1~1.0mg/L 的吲哚乙酸、萘乙酸、苄基腺嘌呤等,有的还需添加活性炭。根据培养种类不同,添加的生长调节剂可适当调整。(P92~P93 L.11) 茎尖培养的生长可能有4种类型:①组织不增大,不久变褐死亡,这可能是生长点受伤所致。②组织渐变绿,但体积增大缓慢,可把组织转到NAA浓度高于0.05mg/L的培养基上,并提高温度以加速其生长。③组织基部不产生或少量产生愈伤组织,而生长点发育正常,一个月内可形成无根的小植株,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当长有2~3片西欧啊叶时,应把

中学生物教师期末总结4篇

中学生物教师期末总结4篇 Final summary of biology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中学生物教师期末总结4篇 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 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 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 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 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中学生物教师期末总结 2、篇章2:中学生物教师期末总结 3、篇章3:中学生物教师期末总结 4、篇章4:中学生物教师期末总结 篇章1:中学生物教师期末总结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学期任教七年级六个班生物课,还 兼任生物教研组长、生物实验员工作,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人成才。

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我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 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教育事业,热爱 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平时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认真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 二、教育教学方面 由于从今年这届七年级开始,生物学科的成绩将被纳入 中考,生物课倍受重视,这对我们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今年又改用人教版教材,这就需要我们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把握三维目标教学。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组织好课堂教学。 认真实施学校推行的“自学互助,导学精练”教学模式,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

高中生物的几种育种方式

高中生物的几种育种方式 常娟(广东省博罗县博罗中学 516100) 1 杂交育种 1.1 原理 以杂交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或者利用杂种优势成为杂交育种。 1.2 方法 在杂交育种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品种间杂交(两个或多个品种间的杂交),其次是远缘杂交(种间以上的杂交)。在杂交育种时,应采用基因纯合体作亲本,正确识别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区别。对杂种来说,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却不一定相同。纯合体不再分离,而杂合体后代继续出现分离。掌握了这个原理,就能有效的指导育种工作。 1.3 优点 杂交可以使生物的遗传物质从一个群体转移到另一群体,是增加生物变异性的一个重要方法。不同类型亲本的杂交可以获得性状的重新组合,杂交后代中可能出现优良性状的组合,甚至出现超亲代的优良性状。 1.4 缺点 也可能出现双亲的劣势性状组合,或者双亲所没有的劣势性状。另外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1.5 应用 从20世纪40年代起,世界各国共同发起了一场名为“绿色革命”的农业增产运动,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而这一成就斐然、声势浩大的运动就是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的育种方式,培育出了许多高产而且品质优良的农作物而取得成功的。 小麦高茎D(易倒伏)、抗锈病T的纯种与矮茎d(抗倒伏)易染锈病t的纯种杂交,培育出矮茎、抗锈病的品种。【小麦的抗病性状,多由显性基因控制,为获得稳定的抗病类型,必须连续自交选择。】 DDTT X ddtt ↓ DdTt ↓ D_T_ D_tt ddT_ ddtt 由于后代中矮茎、抗锈病的小麦品种的基因型为ddT_,不一定是纯合子,所以应将其连续自交,增大纯合子的概率,达到育种的目的。 2 诱变育种 2.1 原理 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2.2 诱因 诱发突变的物理因素主要指某些射线,如x射线、B射线、Y射线和中子流等;化学诱变剂主要指某些烷化剂,碱基类似物,抗生素等化学药物。 2.3 优点 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2.4 缺点 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2.5 应用 物理诱变方法应用于植物始于1928年。L.J.斯德勒首先证实了X射线对玉米和大麦有诱变育种。1930年和1924年H.尼尔逊.爱尔和D.托伦纳分别用辐射诱变技术获得了有真实价值的大麦突变体和烟草突变体。化学诱变剂在植物上德应用一般认为始于1943年,当时F.约克斯用马来糖(脲烷)诱发了月见草、百合和风铃草的染色体畸变。 理化因素的诱导作用,使得植物细胞的突变率比平时高出千百倍,有些变异是其它手段难以得到的。当然,所产生的变异绝大多数不能遗传,所以,辐射后的早代一般不急于选择。 我国的诱变育种同样成绩斐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诱变育种的品种数一直占到同期育种品种的1 0%左右。如水稻品种原丰早,小麦品种山农幅63,还有玉米的鲁原单4号、大豆的铁丰18、棉花的鲁棉1号等都是通过诱变育成的。 2.6 实例 太空椒正是用曾经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与普通椒相比,太空椒的果实个大、肉厚、口感好,维生素C的含量高,在大田生产中产量比普通青椒高25~3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