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物体颜色的形成

物体颜色的形成

物体颜色的形成
物体颜色的形成

● 光的反射与折射(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of Light)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平滑界面时,一部分光被界面反射,另一部分光透过界面在另一种介质中折射。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反射光与入射符合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与法线的平面内,折射光与入射光在法线两侧,且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

许多学者认为古希腊哲人希隆就已经发现了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的规律。但直到1657年,法国数学家费马(P.Fermat,1601-1665)用光程最短原理才使其得到科学的证明。光的反射规律应用广泛,大至天文望远镜、潜望镜,小至水中倒影等,都由它而来。

公元2世纪的希腊学者托勒密及17世纪初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都曾做过关于光折射的实验,不过最终通过实验得到折射定律的是荷兰数学家、物理学家斯涅尔(W.Snell,1591-1626)。1621年,他发现在不同的介质里,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总是保持相同的值。1637年,法国哲学家、科学学家笛卡尔在《屈光学》一书中最终将折射定律表述为今天的形式。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都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它们不仅在理论研究上,也为光学技术的发展和光学产品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 荧光

当紫外光或波长较短的可见光照射到某些物质时,这些物质会发射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可见光,而当光源停止照射时,这种光线随之消失。这种在激发光诱导下产生的光称为荧光,能发出荧光的物质称为荧光物质。

荧光的亚布隆斯基图

分子的吸收光谱和产生荧光的机制:当物质分子吸收某些特征频率的光子以后,可由基态跃迁至第一或第二电子激发态中各个不同振动能级和各个不同转动能级,如图1中的a和b。处于激发态的分子通过无辐射弛豫(例如,与其它分子碰撞过程中消耗能量,或者,对分子组织而言,诱发光化反应而消耗能量等)降落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如图1中c。然后再由这个最低振动能级以辐射弛豫的形式跃迁到基态中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发出分子荧光。然后再无辐射弛豫至基态中最低振动能级。

几乎所有物质分子都有吸收光谱,但不是所有物质都会发荧光。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该物质分子必须具有与所照射的光线相同的频率,这与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②吸收了与本身特征频率相同的能量之后的物质分子,必须具有高的荧光效率。许多吸光物质并不产生荧光,主要是因为它们将所吸收能量消耗于与溶剂分子或其它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中,还可能消耗于一次光化学反应中,因而无法发射荧光,即荧光效率很低。

由荧光的发光原理可知,分子荧光光谱与激发光源的波长无关,只与荧光物质本身的能级结构有关,所以,可以根据荧光谱线对荧光物质进行定性分析鉴别。

照射光越强,被激发到激发态的分子数越多,因而产生的荧光强度越强,测量时灵敏度越高。一般由激光诱导荧光测量物质的特性比由一般光源诱导荧光所测的灵敏度提高2-10倍。(2) 生物组织自体荧光的产生在大多数组织成分中,未染色和未使用荧光药物的组织即有某种程度的荧光,这称为自体荧光或固有荧光、原发荧光。生物组织的自体荧光属于分子荧光。在能量释放过程中,生物组织通过三种方式消耗能量:热消耗、荧光发射、在一个光化学反应中被利用。在热消耗过程中,光线仅仅被吸收而无荧光产生;在光诱发的光化学反应表现为褪色。所以,生物组织的自体荧光是与热消耗和光化学反应相互竞争的结果,哪一种情况的发生率高,则哪一种情况占主导地位。

生物大分子发射荧光的基本原理中,无辐射弛豫包括振动弛豫、内部能量转换和碰撞交换能量驰豫;辐射驰豫则有弹性散射和发射荧光两种方式。因而自身的振动和与周边分子的相互作用,生物大分子的能级(基态和激发态)都被展宽,所以荧光光谱较宽。

实际上,探测器接收到的生物组织发出的自体荧光是激发光特性(功率、波长、激发光输出端的几何结构)、组织内荧光物质的含量与特性、其它物质对荧光的吸收与散射特性、荧光接收端的几何与光学特性等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效果。

为什么要单独提到荧光,是因为我们会与荧光不期而遇,这在色彩管理中经常遇到。因为为了使纸张或是布料看上去更白而不是微微发黄,在制造过程中往往会添加荧光剂。我们要注意这种现象。

主要有三方面:

1,测量仪器对颜色的感知,比如光度计或是数码相机的CCD,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超过人眼时;

2,光源的UV(紫外线)的比例超过日光时;

3,在实用的着色剂或是纸张布料,含有荧光剂,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会产生难以预知的色彩感觉。

色彩意象

色彩意象 由于生长在一个充满着色彩的世界,色彩一直刺激我们的视觉器官,而色彩也往往是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色彩和我们的味觉相似,一样的材料但为用了不同的调味料而有了不同的味道,成功的好吃,失败的往往叫人难以下咽。色彩对生理与心理都有重大的影响,当我们看到色彩时,除了会感觉其物理方面的影响,心里也会立即产生感觉,这种感觉我们一般难以用言语形容,我们称之为印象,也就是色彩意象。 红的色彩意象 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被广泛的应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即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常见红色有大红、桃红、砖红、玫瑰红等。 大红 - 桃红 - 砖红 - 玫瑰红 橙的色彩意象 橙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由于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时会使人有负面低俗的意象,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服饰的运用上,所以在运用橙色时,要注意选择搭配的色彩和表现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泼具有口感的特性发挥出来。 常见橙色有鲜橙、橘橙、朱橙、香吉士等。 鲜橙 - 橘橙 - 朱橙 - 香吉士 黄的色彩意象

黄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告危险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交通号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黄色。 常见橙色有大黄、柠檬黄、柳丁黄、米黄等。 大黄 - 柠檬黄 - 柳丁黄 - 米黄 绿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常见绿色有大绿、翠绿、橄榄绿、墨绿等。 大绿 - 翠绿 - 橄榄绿 - 墨绿 蓝色的色彩意象 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 常见绿色有大蓝、天蓝、水蓝、深蓝等。 大蓝 - 天蓝 - 水蓝 - 深蓝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表现性色彩的应用冀美版

1.导入环节 (1)出示色环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最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 老师:每个人所说的都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主观的想法,头脑中的认识或看法,不以外界影响的主观思想。 (2)让学生大胆想象如果要用颜色表达人物不同情绪会用什么颜色?红色表现生气,橘色暖色调表现高兴,紫色深蓝表现悲伤, 老师:美术创作的两种方式: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 表现性色彩这就是我们的主观色彩,根据我们脑中对色彩的感知和认识,作者根据创作意图,突出和强化作者主题,深刻表达作者得思想,我们绘画。 再现性色彩是作者的观察到的客观世界的真实色彩,一般是真实写照,描绘的事物形神具备。 那接下我们来看看画家笔下是表现性色彩,即主观性感受色彩作品。还是再现性色彩客观反映真实世界的。 2.讲授新课 (1)下面大家来翻开课本第10页,我们来一起看看《迎接曙光》这幅画,作者想表达什么呢?大家看这幅画主色调是不是红色的,画面的色调深沉而华丽,作者表达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像冉冉升起的曙光,表达一中革命情怀。 主色调是什么?曙光的色彩对画面内容有什么帮助? (2)《马蒂斯夫人的肖像》马蒂斯野兽派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他的风格奔放无拘无束。大家说这幅画里用了什么颜色呢? 对大量运用红色绿色紫色这些亮丽的颜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没有依据模特真实颜色来进行绘画,这就是表现性色彩,他曾说过“我把色彩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 法,认识到是自己独 有的想法,就是主观 感受 感受作品带来的冲 击力,进一步了解了 主观性色彩,体会亮 丽的颜色带来的冲 击力,跳出固有的颜 色,开拓想象力。 教师鼓励学生大 胆的说出自己的 主观认识,并鼓 励学生没有对 错,引导学生了 解不同的色彩表 现形式的美术作 品。 随着儿童年龄的 增长,他们对客 观世界的关注越 来越多,绘画的 风格也越来越倾 向于写实,他们 开始认为那些形 象真、色彩像的 画才是好画,反 而并不容易认同 那些充满激情的 表现性色彩绘 画,所以要随时 纠正孩子的片面 观念,引导学生 了解不同表现形 式的美术作品, 开阔学生的艺术 限界。

图像颜色特征提取基本知识

一、颜色特征 1 颜色空间 1.1 RGB 颜色空间 是一种根据人眼对不同波长的红、绿、蓝光做出锥状体细胞的敏感度描述的基础彩色模式,R、 G、B 分别为图像红、绿、蓝的亮度值,大小限定在 0~1 或者在 0~255。 1.2 HIS 颜色空间 是指颜色的色调、亮度和饱和度,H表示色调,描述颜色的属性,如黄、红、绿,用角度 0~360度来表示;S 是饱和度,即纯色程度的量度,反映彩色的浓淡,如深红、浅红,大小限定在 0~1;I 是亮度,反映可见光对人眼刺激的程度,它表征彩色各波长的总能量,大小限定在 0~1。1.3 HSV 颜色模型 HSV 颜色模型依据人类对于色泽、明暗和色调的直观感觉来定义颜色, 其中H (Hue)代表色度, S (Saturat i on)代表色饱和度,V (V alue)代表亮度, 该颜色系统比RGB 系统更接近于人们的经验和对彩色的感知,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 已知RGB 颜色模型, 令M A X = max {R , G, B },M IN =m in{R , G,B }, 分别为RGB 颜色模型中R、 G、 B 三分量的最大和最小值, RGB 颜色模型到HSV 颜色模型的转换公式为: S =(M A X - M IN)/M A X H = 60*(G- B)/(M A X - M IN) R = M A X 120+ 60*(B – R)/(M A X - M IN) G= M A X 240+ 60*(R – G)/(M A X - M IN) B = M A X V = M A X 2 颜色特征提取算法 2.1 一般直方图法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构成遵美的规律和法则,是色彩及其关系的组合。它和绘画一样是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可视的艺术语言。学习色彩是从印象(视觉),表现(情感),结构(象征)三方面去学习和认识色彩。什么是色彩色彩是客观存的物质现象,是光刺激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感。它是由光线,物体和眼睛三个感知色彩的条件构成的。缺少任何一个条件,人们都无法准确的感受知色彩。自然界的各种受光物体,在接受光源照射时,由于物体性能不同,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力也不同。看到的物体色就是受光体反射回来的光线,并刺激视神经而引起的感觉。例如物体的红色,其色彩是吸收了光源中的一些单色光,反射出红色光而形成的。 1。色彩的三要素任何一个色彩,都居有一定的明度,色彩和纯度关系。这是色彩的基本要素。 1。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光的明暗度称亮度。明度由光的振幅决定。振幅宽亮度高,振幅窄亮度低。物体受光量越大,反光越多。而且又有规律,则物体色越浅;反之,则越深。黑色反光率最低,白色是反光率最高的色。将黑色和白色列办色彩明度的两极,黑色作办零度色标,白色作办10度色标,它们之间的色分办9个明度色标,形成了一个明度色阶序列。 2。色相。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是一种色彩区别另一种色彩的表面特征。它是由光的波长引起一种视觉感。光和物体的色相千差万别,色相之多是惊人的。办了便于归纳组织色彩,将具有共性因素的色彩归类,并形成一定秩序,如:大红,深红,玫瑰红,朱红,西洋红及不同明度,纯度的红色,都归入红色系中。色相秩序的确定是跟据太阳光谱的波长顺序排列的,即红,橙,黄,绿,蓝,紫等。它们是所有色彩中最突出的,纯度最高的典型色相。色相划分的数目不等,甚至多达一百位色相。但都是按光谱顺序排列的,构成色相带或色相怀。 3。纯度。纯度即色彩所含的单色相饱的程度,也称为彩度。决定色纯度的因素是很多方面的。从光的角度讲,光波波长越单一,色彩越纯;光波波长越混杂,比例均衡,使各单色光的色性消失,纯度为零。任何一个标准的纯色,一旦混入黑,白,灰色,色性纯度都降低,混入越多色彩越灰。同一高纯度色彩在强光或弱光的照射下,色彩的纯度也相应降低。从生理角度看,由于眼睛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敏感度有差异,因此也影响色彩纯度的视觉差异。例如红色光波对眼睛刺激强烈,敏锐,红色的鲜艳即高;绿色光波对眼睛刺激较柔和,鲜艳度即低。所以太阳光谱中的各色相的纯度亦不完成相同。色彩的三属性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很难截然分开。其中任何一个属性的改变,都将引起色彩个性的

冀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教学设计

第三课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 教材分析: 纵观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画家在设色时基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写实性方法,再现画家眼中感受到的客观世界色彩的真实,我们称之为再现性色彩。另一种是画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主观地选择、搭配色彩,以表现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我们称这类色彩为表现性色彩,也有人称之为主观性色彩。 色彩的主观性表现是色彩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及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色彩,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色彩是绘画艺术再现和表现的重要手段,色彩的表现方法并不只局限于再现性色彩的表现,人类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每一种颜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都有着特殊的表情作用,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观察、感觉和表现色彩。 教学目标: 1. 欣赏与感受不同色彩表现形式的绘画作品。 2. 了解表现性色彩的特点。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打破脑海中“固有色”的限制,用主观性色彩创作美术作品。 3. 提高对色彩的驾驭及表现能力,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教学过程: 儿童在低年级阶段用色彩绘画时从来没有考虑过色彩的像与不像的问题,他们挥洒自如,想用什么色画就用什么色画,可以说这个

时期的孩子是自然而然地采用了表现性色彩来画画。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绘画的风格也越来越倾向于写实,他们开始认为那些形象真、色彩像的画才是好画,反而并不容易认同那些充满激情的表现性色彩绘画。所以要随时纠正孩子的片面观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 1、在开始上课时,有必要让学生先知道什么是“主观”“主观色彩”“表现性色彩”和“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 ⑴可以出示色板给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 ⑵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⑶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教科书中第11页左上角的学生作品,讨论作者是怎样运用色彩来表现这个人物的? 你从作者对色彩的运用中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由你来选择你认为适合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情绪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地利用自己的色彩语言去进行表现。 (出示课件)欣赏画家名作,了解画家对色彩表现的不同方法。重点感受与认识那些从画家主观感受出发创作的表现性绘画。 如凡·高的《向日葵》,以强烈而丰富的金黄色阶,表现出向日葵的生命力,蕴涵着画家对生命、阳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欣赏、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了解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

色彩知识-色彩搭配和色彩对比的影响

平面设计理论知识(色彩搭配);各种色彩的象征; 红色调它给人热情、欢乐之感。人们用它来表现火热、生命、活力与危险等信息。红色(象征事物:夕阳、火焰、血液) 不同纯度的红色,体现出不同的感觉,酒红色是高贵华丽的象征,玫瑰红代表着浪漫。 正面意象:温暖、热情、革命、吉祥、喜悦、力量、成熟、生命力、炽热 当红色明度变低,彩色也会随之降低。以红黑为主的色调,则会给人压抑、恐怖的感觉,产生负面意向。 负面意向:压迫、危险、恐怖、躁动、血腥、暴力、庸俗和悲 色彩搭配:强烈的红色适合黑、白和不同深浅的灰;它与适当比例的绿组合富有生气,充满浓郁的民族韵味,绿叶衬红花的效果。它与蓝配合,热性减弱,显得稳定、文雅。红色加少量黄色热力强盛、躁动、不安;加青色色性转冷;红色加少量黑色,显得比较沉稳、厚重、朴实;红色加少量白色,显得比较温柔、含蓄、娇嫩。红色在青绿色背景上好像燃烧的火焰,而在淡紫色背景上似乎有死灰复燃之感。用白色突出红黑的对比效果,纯度与明度间的强烈对比,给了作品炽热的生命力。红色在RGB数值的R为255左右,HSB数值的H中为0度左右,达到红色最高值。随着纯度的提高、亮度的适度增加,它易于迅速的传达、醒目性的特征发挥得越明显;和其他颜色一样,颜色相互混合的越多,明度越低,饱和度越低,视觉冲击力越弱。 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最长,给视觉一种迫近感和扩张感。红色的感情效果具有刺激性,给人一种活泼、生动和不安的感觉,并包含着一种力量、方向感和冲动,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容易造成人视觉疲劳的颜色。红色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与人谈判或协商时则不宜穿红色;预期有火爆场面时,也请避免穿红色。穿红色运动衣与蓝色运动衣的运动员之间的胜负比率。如果双方的实力相当,穿红色运动衣的运动员更容易获胜。红色不仅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增强竞争意识,由于它是膨胀色,还可以给对手压迫感,迫使其丧失斗志。当你想要在大型场合中展现自信与权威的时候,可以让红色单品助你一臂之力。 红色: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进血液循环。 橙色调它给人兴奋、成熟之感。是很受人们欢迎的颜色。橙色(象征事物:麦穗、夕阳、火焰) 正面意象:丰收、喜悦、营养、华丽、诱惑、兴奋、甜蜜、温暖、活跃、辉煌、富丽、成熟 当橙色与低明度色彩或低彩度搭配时,会影响其色彩感觉。如混入的白色较多时,呈现一种甜腻的感觉;而混入过多黑色时,会有种烧焦的感觉。 负面意象:不安、欺诈、嫉妒、焦躁、低级、虚伪、怀疑。 色彩搭配:橙色稍稍加入黑色或白色,会成为一种稳重、含蓄却又不失明快的暖色,但加入较多的黑色后,就成为一种烧焦的色,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有一种甜腻的味道。橙色与蓝色的搭配,可构成最响亮、最欢快的色彩;橙色与黑、白、褐色相配,色调明快,易于协调。橙色混合白色得到高明度的米黄色,柔和温馨。 橙色波长仅次于红色,明度仅次于黄,是色彩中最亮,最温暖的颜色,是十分欢快,活泼的色彩。是活泼和富有光辉的颜色,属于激奋色彩之一,代表温馨、活泼、热闹,使人感觉明快、温暖而又柔和。橙色还给人热闹、快乐和休闲的印象。泰国、印度、缅甸和尼泊尔等国的僧侣都穿橙色的僧袍。僧侣们之所以愿意终生穿橙色是因为他们认为橙色代表着最高的幸福和爱。橙色是色彩中最温暖的颜色能够引起人的食欲,以香蕉般的香甜感,象征着充足、饱满、有活力、明亮、健康、向上、兴奋。橙色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即使有尘埃或雾气等阻碍,一样可以照射到很远的地方。橙色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会让人感觉时间很漫长。 橙色:诱发食欲,帮助恢复健康和吸收钙。 黄色调它给人温暖、轻快之感。人们用来表现光明、希望、轻快、注意等信息。黄色(象征事物:月亮、香蕉、花朵) 正面意象:明快、光辉、辉煌、财富、愉快、权利、丰收、轻快 黄色在基督教中是代表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的颜色,因此,黄色也是罪恶、背叛的象征。在现代也常常将黄色与色情联系在一起。 负面意向:疼痛、胆怯、骄傲、下流、不可靠、廉价、软弱、浮躁 色彩搭配:在黑色或紫色的衬托下黄色可以达到最大强度;白色最能吞没黄色的色彩,因为它们的明度太相似了。淡淡的粉红色与黄色搭配会取得和谐的效果。黄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蚀,只要稍微地渗入,即刻会失去原有的光辉。黄色在白色背景上由于明度接近,会使色彩同化而显得暖味,与红色搭配,则会增加黄色的喜庆感。 黄色波长居中,是色彩中最亮的颜色。它在高明度下能保持很强的纯度。在所有色相中最富有光辉的名色,但又是色性最不稳定的色彩。与橙色一样,黄色也是金秋时节的色彩,象征丰收的喜悦和欢快感。黄色是明度极高的颜色,能刺激大脑中与焦虑有关的区域,具有警告的效果。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黄色有良好的可视性,和黑色搭配起

(完整版)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色彩构成基础知识(1) 简介:1、间色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2、复色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 1、间色 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 2、复色 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 3、同种色 颜色产生不同明度变化,称同种色。如将翠绿色加白或加黑出现的许多深浅不同的绿色,这深浅不同的绿色为同种色。 4、同类色 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5、类似色 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 6、邻近色 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 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7、对比色 在色环上任一直径两端相对之色(含其邻近色)称对比色。 8、补色 补色又称互补色、余色。如果两种颜色混合后形成中性的灰黑色,这两种色彩为互补色。如黄与紫、青与橙、红和绿均为互补色。一种特定的色彩总是只有一种补色。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 补色与对比色的区别,一种特定的色彩总是只有一种补色。对比色是一个范围色。 一、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具有三种基本要素:明度、色相、纯度。 1、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以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可称亮度,深浅度等。在无彩色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在白、黑色之间存在一个系列的灰色,一般可分为九级。靠近白色的部分称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部分称暗灰色。在有彩色类中,最明亮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这是因为各个色相在可见光谱上,振幅不同,对于眼睛的知觉的程度也不同而形成的。黄色,紫色在有彩色的色环中,成为划分明暗的中轴

色彩心得

色彩心得 通过有郭老师带领的几周的学习,明白了关于设计色彩的知识。色彩的多样和多变性,给课程内容带来了丰富,比如色相环图和做空间混合(两者都有很大的相似)都是要求掌握对色彩把握度、明度等的一种训练,也明白了色彩是对比出来的,相同的颜色放在不同的对比里,会呈现不同的差比,我也努力的按照老师的指导把自己的心血一点一滴的框在一幅作品中,很有成就感。 学习中我们要学会感受,通过感受、欣赏和讨论等学习过程,使我充分体会三种颜色给人们的不同感受及其使画面产生特有的魅力与美感。使我学会感知色彩现象,从中体验红色带给人热烈的,喜庆的,奔放的美感,黄色带给人明亮的、温馨的感觉,蓝色带给人们凉爽的,清净的感觉。为了让往后有意识的去运用和设计色彩埋下伏笔,从而激发我们学习色彩的兴趣,在课程里的图片资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视觉感受,不仅提供了思考、交流、学习的空间,侯佳彤老师以“学生自评自演”的评讲形式打破旧的传统教育方式,力求构建一个轻松愉快,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我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获取知识,真正体会到求知的乐趣,她从我们的视觉感受和心理特点出发,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完美统一。 记得最初的我只能通过相关的色彩书籍“有幸”目睹一些色彩很丰富,视觉效果很好,但却不知它真正卖点是什么的东西。自从上了“设计色彩”这门课,我才知道色彩的魔力有多大。现在让我回顾一下在这短短的学习期间我的收获吧! 设计色彩课让我吸收了色彩密码,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放的讯号,即使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征热情,却也象征危险,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颜色的密码,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诠释。除此之外,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他所身处的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都会使人对同一个色彩产生不同联想,现在谈不上十分会欣赏色彩,只能说显浅去欣赏。所以欣赏的都是自然色所占的比例会多些,因为自然色是基本色。纯度一般较高点,其次欣赏的是对比色相明度较高。视觉较强的效果,能与众不同,给人新鲜感之外,还能刺激人们的心理。 现在谈谈我对色彩的理解:除了以上的理解之外,我还知道色彩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其有冷暖色之分,而不同颜色能给人的心理也不同,就像红色给人热情,蓝色给人冰凉,黄色给人阳光一样。金色以及紫色是丘比特色等等。在日常生活中,颜色基本霸占了整个地球,物体都以不同的固有色生存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都运用不同的颜色去表达其所属物的色彩,就像手袋就有N种颜色。还有颜色与颜色的混合色及对比色,如:红+蓝=紫,红绿、橙蓝和黄紫是对比色一样。色彩无处不在。只要是颜色,就能找出与别不同的创新色彩。色彩自然色有红,蓝,黄,青,靛,紫。其是大自然中七种固有色。色彩消失的世界,就不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时间:2020年08月02日编稿:作者四 第一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设计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制造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解来解决其在重复、渐变、近似、与发射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力图能较好的认识图形的规律并树立空间造型观念、理解空间的表现语言。将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进而研究给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2.材料和工具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试验时光和分配 12课时,共有八个不同方面的平面构成,每个约1.5个课时。另外课外的时光。 4.实验步骤 1) 预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预备齐全。用小刀裁出以38cm×38cm大小的卡纸。 2) 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个16cm×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 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举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

面构成用同样的办法举行。 4) 修整收尾阶段。在已完成的各个方面的平面构成中,对其边沿线和内部图形的完整性举行修整,以达到应有的整个平面构成完整性和和谐程度。 5.实验成果 通过24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照、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4月10日 色彩构成设计5月20日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办法、配色办法和表现办法,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办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制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设计做好预备。 2.材料和工具 水粉颜料、毛笔、勾线笔、卡纸、小刀等 3.试验时光和分配 6课时,共两个色彩构成,每个约3课时 4.实验步骤 1) 预备材料和工具阶段。 5.实验成果 立体构成设计6月20日 1.实验目的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一、平面构成 (1)什么是平面构成 构成的根本含义是指将多个相同和不同形态的单元形态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形态。平面构成则是指将造型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和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2)平面构成的容 平面构成是一种区别于绘画和图案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图形设计,它将点、线、面这些基本造型元素遵循一定的视觉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安排,从而产生符合人类审美情趣的图形。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学习的容包括元素形态、行是法则、构成方式三个部分。 (3)平面构成基本元素 ①元素——点 1.什么是点:在自然界中,点是一种细小的痕迹或物体,例如沙子,蚂蚁等。在文学作品中,点是一个符号,例如逗号、句号、省略号等。在几何学上点是空间中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图形。在设计领域点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元素。 2.点的表情:点的表情就是人们看到点的形态时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点的状态是各种各样的,它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位置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点的大小:在同一环境中,相对面积越小,点的感觉就会越强。相反,相 对面积越大,点的感觉越弱。 ●点的形状:点可以是任何一种形状的,只要这个形态达到足够小,都可以 认为它是点。 ●点的数量:不同数量的点,给人形成不同的感觉。 I.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的时候,它必然成为唯一的视觉中心。 页脚

II.当画面中有两个相同点的时候。由于力使两个点感觉彼此吸引,从而在视觉上产生连线,形成线的感觉。 III.当画面中有三个点的时候,两两相吸引,在视觉上形成三角形的状态。 I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不规则排列的点的时候,画面显得很自由,很活跃。 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点规律排列的时候,画面显得很均匀稳定,进而产生面的感觉。 ●点的位置:点在画面中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点 位于画面中间的时候,形成一个视觉中心,会产生稳定的感觉。当点的位置偏上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抬升的感觉。当点的位置偏下的时候,会产生沉着的感觉。当点的位置位于画面四个角落的时候,会产生逃逸的感觉。 ●点的构成 I.将点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由于点和点之间存在一种力,就会产生一种线的感觉。 II.把数量众多的点进行密集排列,就会产生面的感觉,距离越近效果越明显。 III.把点按照一定的大小、方向和轨迹进行规律化排列,可以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②元素——线 1.什么是线:线是由一个动点运动时产生的图形,也就是说线是点移动形成的轨迹。线也是形体的轮廓和面与面的交界。 2.线的表情:线元素在造型中是最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形你。态,人们在看到不同的线的造型时,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感受。从形态角度来分类的话,线主要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型。 ●直线:直线简洁明了,具有一种力量感。直线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I.水平线——具有平静、安详、舒展的感觉。 II.垂直线——具有挺拔、坚强、严肃的感觉。 III.斜线具有向上、跳跃,积极的感觉,有一种动感。 IV.折线——具有波动、迂回的感觉。 ●曲线:曲线柔和轻盈,具有一种优雅感。曲线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页脚

表现性色彩的应用

3.表现性色彩的应用 【三维目标】: 1. 欣赏与感受不同色彩表现形式的绘画作品。 2. 了解表现性色彩的特点。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打破脑海中“固有色”的限制,用主观性色彩创作美术作品。 3. 提高对色彩的驾驭及表现能力,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儿童在低年级阶段用色彩绘画时从来没有考虑过色彩的像与不像的问题,他们挥洒自如,想用什么色画就用什么色画,可以说这个 时期的孩子是自然而然地采用了表现性色彩来画画。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绘画的风格也越来越倾向于写实,他们开始认为那些形象真、色彩像的画才是好画,反而并不容易认同那些充满激情的表现性色彩绘画。所以要随时纠正孩子的片面观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 1、在开始上课时,有必要让学生先知道什么是“主观”“主观色彩“表现性色彩”和“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 ⑴可以出示色板给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 ⑵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⑶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教科书中第11页左上角的学生作品,讨作者是

怎样运用色彩来表现这个人物的?你从作者对色彩的运用中感受到了什么?如果由你来选择你认为适合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绪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地利用自己的色彩语言去进行表现。 (出示课件)欣赏画家名作,了解画家对色彩表现的不同方法。 重点感受与认识那些从画家主观感受出发创作的表现性绘画。如凡·高的《向日葵》,以强烈而丰富的金黄色阶,表现出向日葵的生命力,蕴涵着画家对生命、阳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欣赏、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了解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各自特点。然后再重点选取一幅或几幅表现性色彩来进行讨论,讨论可以围绕着“这幅作品给你怎样的感觉”“画家这样运用色彩你有什么感受”“这类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等。 通过一系列的欣赏评述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每一位画家对色彩、线 条等艺术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 创作过程:本节课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人或风景自定主题绘画。在学生开始作画之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引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将自己的创造性以及童心童趣展现于色彩当中,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画面。 评价:以自评为主进行讲评活动。学生的作品完成之后,可以开展“我心绘我色”为主题的讲评活动,讲评时建议以学生的自我介绍为主,说说自己是怎样选择色彩来表现的,自己画面上的色彩表现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

色彩的基础知识

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颜料的混合 所谓颜料的混合,就是具体解决人们在作画时如何调色的问题。 自然界的色彩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必须学会用种类有限的颜料调成丰富多样的色彩,为此,我们要了解颜料混合的规律。 颜料混合情况如下: 原色:颜料中最基本的三种色为红、黄租蓝色,色彩学上称它们为三原色,又叫第一次色。一般在绘画上所指三原色的红是曙红、黄是柠黄、蓝是湖蓝。 颜料中的原色之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调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而颜料中的其它颜色则无法调配出原色来。为了方便,作画时应该充分利用现成的颜料,这样可以节省调色时间。 间色:三原色中任何两种原色作等量混合调出的颜色,叫间色,亦称第二次色。 红十黄=橙 第二次色黄十蓝=绿间色 蓝十红=紫 如果两个原色在混合时分量不等,又可产生种种不同的颜色。如红与黄混合,黄色成分多则得中铬黄、淡铬黄等的黄橙色,红色成分多则得桔红、朱红等橙黄色。 复色;任何两种间色(或一个原色与一个间色)温合调出故颜色称复色,亦称再间色或第三次色。 橙十绿=橙绿(黄灰) 第三次色橙十紫=橙紫(红灰) 复色 紫十绿=紫绿(蓝灰) 由于混合比例的不同和色彩明暗深浅的变化,使复色的变化繁多。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 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三个原色以一定比例相混合,可得出近似

黑色的深灰黑色。所以任何一种原色与黑色相混合,也能得到复色。即凡是复色都有红、黄、蓝三原色的成分,例如: 橙绿=橙第三次色绿=(红+黄)+(蓝+黄) =(红+黄+蓝)+黄=灰黑色+黄=黄灰 橙紫=橙+紫=(红+黄)+(蓝+红) =(红+黄+蓝)+红=灰黑色+红=红灰 紫绿=紫+绿=(红+蓝)+(黄+蓝) =(红+黄+蓝)+蓝=灰黑色+蓝=蓝灰 复色是一种灰性颜色,在绘画和工艺装饰上应用很广,善于运用复色的变化,就能使画面色彩丰富并得到色彩格调韵味的艺术效果。 二、色彩三要素 1.色相顾名思义即色彩的“相貌”,各种颜色,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相貌”,便叫“色相”。如红、橙、黄、绿等,也就是颜色的种类和名称,它是色彩显而易见的最大特征。 自然界的色彩难以数计,许多色彩也难以叫出它的名称,只能大致地说:这是偏黄的灰绿,那是暗枣红等,观察色相时要善于比较,即使相似的几块颜色,也要从中比较出它们不同的地方。如红颜色有朱红、曙红、玫瑰红、深红的区别。同时又要分辨出朱红(红中偏黄)、大红(红中偏橙)、曙红(红中偏紫)、玫瑰红(红中偏蓝)、深红(红中带黑)的不同色相;再如黄色就有淡黄(黄中偏白)、柠檬黄(黄中偏绿)、中黄(黄中偏橙)、土黄(黄中带黑)、桔黄(黄中带橙);蓝色有钴蓝(蓝中带粉)、湖蓝(蓝中带绿)、群青(蓝中带紫)、普蓝(蓝中带黑)等。 2.色度系指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明度,即颜色的明暗、深浅程度,指色彩的素描因素。它有两种含义:一是同一颜色受光后的明暗层次,如深红、淡红、深绿、浅绿等。二是各种色相明暗比较,如黄色最亮,其次是橙、绿、红,青较暗,紫最暗。画面用色必须注意各类色相的明暗和深浅。 颜色除在明度上的差别外还有纯度的差别。 纯度,是指一个颜色色素的纯净和浑浊的程度,也就是色彩的饱和度。纯正的颜色中无黑白或其他杂色混入。未经调配的颜色纯度高,调配后,色彩纯度减弱。此外,用水将颜料稀释后,水彩和水粉色亦可降低纯度,纯度对色彩的

3.表现性色彩的应用

第3课表现性色彩的应用 【教材分析】 纵观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画家在设色时基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写实性方法,再现画家眼中感受到的客观世界色彩的真实,我们称之为再现性色彩。另一种是画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主观地选择、搭配色彩,以表现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我们称这类色彩为表现性色彩,也有人称之为主观性色彩。色彩的主观性表现是色彩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学情分析】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及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色彩,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色彩是绘画艺术再现和表现的重要手段,色彩的表现方法并不局限于再现性色彩的表现,人类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每一种颜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都有着特殊的表情作用,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观察、感觉和表现色彩。 【三维目标】: 1. 欣赏与感受不同色彩表现形式的绘画作品。 2. 了解表现性色彩的特点。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打破脑海中“固有色”的限制,用主观性色彩创作美术作品。 3. 提高对色彩的驾驭及表现能力,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儿童在低年级阶段用色彩绘画时从来没有考虑过色彩的像与不像的问题,他们挥洒自如,想用什么色画就用什么色画,可以说这个 时期的孩子是自然而然地采用了表现性色彩来画画。但是,随着儿童 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绘画的风格也越来越 倾向于写实,他们开始认为那些形象真、色彩像的画才是好画,反而 并不容易认同那些充满激情的表现性色彩绘画。所以要随时纠正孩子 的片面观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艺 术眼界。 1、在开始上课时,有必要让学生先知道什么是“主观”“主观色彩“表现性色彩”和“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 ⑴可以出示色板给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 ⑵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⑶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教科书中第11页左上角的学生作品,讨作者是怎样运用色彩来表现这个人物的?你从作者对色彩的运用中感受到了什么?如果由你来选择你认为适合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绪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地利用自己的色彩语言去进行表现。 (出示课件)欣赏画家名作,了解画家对色彩表现的不同方法。 重点感受与认识那些从画家主观感受出发创作的表现性绘画。如凡·高的《向日

色彩学名词解释(期末复习)

第一章 可见光:光是指能够在人眼的视觉系统上引起明亮的颜色感觉的电磁辐射。在整个电磁彼谱中,能引起人眼视觉的只是一小部分,因此,刺激人眼引起视觉的光辐射又叫可见光辐射,简称可见光。 光谱:人眼感受日光是白光,而当日光通过三梭镜时,由于日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系数不同,折射后投射在白屏幕上的位置也不同,从而形成彩色的带光,我们也把它们称为光谱。 单色光:只含有一种波长而不能再分解的光成为单色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光谱密度:以波长入为中心的微小波长范围内辐射量与该波长宽度之比成为光谱密度 光源的相对光谱能量分布:相对光谱能量分布表示辐射能量和波长之间的关系。实践中通常取彼长为555nm的可见光的辐射能量为100,以此作为参考点,其他波长处的能量由比较而得出。 光反射比:在光照射下物体表面在整个2π立体角范围内反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ρ= Фr / Фi 光谱反射比:在波长为λ的光照射下物体表面在整个2π立体角范围内反射的光通量Фr(λ)与入射光通量Фi(λ)之比,ρ(λ)=Фr(λ)/Фi(λ) 光透射比:指从物体透出的光通量Φt与入射到物体的光通量Φi之比,τ= Φt / Φi 光谱透射比:指在波长为λ的光照射下,从物体透射出的光通量Φt(λ)与入射到物体上的光通量Φi(λ)之比:τ(λ)=Φt(λ)/ Φi(λ) 朗伯体:如果有一种理想的透射体,它的光谱透射比恒等于1,且透射光通量相对于透射面的法线呈余弦分布,则透射光在各个方向和亮度都相同,这种透射体叫做完全漫射透射体,又叫朗伯体。 伯格-比尔定律:吸收比等于颜色物体着色剂的吸收率、样品厚度、和物体着色剂浓度的乘积Aλ=aλbc 第二章 发光体:是指光源,它能够自行向外界辐射能量 非发光体:发光体是指光源,它能够白行向外界辐射能量;而除了发光体以外的物体,统称为非发光体 屈光系统:眼球的屈光装置除了角膜外,还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

图案的色彩总结起来有以下两个特点

图案的色彩总结起来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用色有一定的限量。这不仅因为装饰本身需要高度的归纳与提炼,要用有限的色彩表现丰富的物象,更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图案设计要与不同的生产工艺相结台,受成本与工艺因素的限制,用色也不宜太多。第二,设色有较高的自由度。这是指图案的色彩可以根据装饰需要任意设定,完全不必考虑真实的自然色彩,红花绿叶可以画成紫花蓝叶,碧水蓝天可以绘成玄水橙天。夸张的色彩对比变化和迷人的色调处理,是图案色彩的魅力所在。 基于图案色彩的这两个特点,我们首先应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再结合实践训练掌握图案色彩的配色规律。 一)色彩的基本特性 自然界中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色彩的变化主要由色彩的三个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及心理要素——色性来决定。 1、色相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是一个颜色区别于其他颜色的特征。色相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无彩色即黑、灰、白系列,是没有纯度的颜色。 一般来说,有彩色12色相环中的各色都有较明确的色相,它们由红、黄、蓝三原色产生间色橙、绿、紫,再由原色、间色产生复色。12色相环继而可产生24、48等色相环,它们均有很鲜明的色彩倾向,可称它们为纯色。纯色产生的明度和纯度的变化,构成了丰富的色彩变化。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或深浅。纯色本身就有明度变化,从12色相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其他颜色则依次形成明度的过渡转化。此外,在无彩色系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黑与白之间有明度渐变的灰色系列。要提高一个颜色的明度,可适量加入白色;要降低一个颜色的明度,可适量加入黑色,但在加白或加黑的同时,颜色的纯度也会降低。 明度色标是我们认识和区别色彩明度的重要工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明度低于3度的颜色叫暗色,明度高于7度的颜色叫明色,3度和7 度之间的色叫中明色。

色彩的表现特征

归纳色彩的表现特征 归纳色彩的课题训练是通过写生的方式.以归纳为表现手段来获取对装饰性色彩的认识和把握。将自然色彩的写实性表现转换到自然色彩的装饰性表现,这是色彩造型观念的转变,也是造型方式、方法的转变,其表现特征为: 一化冗繁为简约 —般自然形象具有形、色丰富而繁杂的一面,形体具有体积感和空间特征.色彩上存在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因素。归纳色彩摈弃写实性表现因素、将繁杂的形、色关系通过概括、提炼、归类的删繁就简过程,并结合艺术形式语言的运用和表现,使之成为平面化具有装饰特征的艺术形象。 化繁为简是色彩归纳的必要手段和必然结果,简不是简单,艺术上的“以少胜多”常常用减法,艺术中的减法更为难能可贵。 二、化杂乱为条理 客观的自然物象存在着庞杂无序的特点,即使井然有序也未必符合画面的艺术需要。室内的静物虽经人为摆设,也会由于角度不同而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关注画面构成的基础上,对客观物象的理顺是通过概括、梳理使之达到画面的秩序化和条理化.这既体现了归纳色彩的技术要求,也从内涵上体现出一定的艺术原理,只有伴随对形式语言和风格的追求,才能得以准确把握。 三、化写实为夸张 色彩归纳摆脱对自然物象的传真、摹写.而采取平面的手法将自然形象转化成艺术形象,夸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常用方法。夸张能强化主题.突出形、色特征,增加形式风格特点,增强艺术感染力。归纳色彩的表现离不开对夸张手法的运用,然而只有结合画面追求的特点需要,才能使夸张具有真正的意义,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变形、变色是夸张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获取画面形式意味的重要因素。通过变形、变色是摆脱客观的真实感、实现装饰效果的主要途径。 四、化立体为平面 平面效果是装饰色彩风格的主要特征。它所具有的朴实无华和单纯、舒展的装饰美感是装饰色彩所独具的审美风格。归纳色彩是通过归纳的手法将具有二维的自然形、色转变成具有二维平面的装饰画面。因此,平面化是色彩归纳写生表现的主要特征和研究目标。 装饰性色彩无论从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上都与写实色彩有着截然不同的造型理念。学习归纳色彩必须首先转换头脑.从对客观写实的依恋中解脱出来,转入到对平面性色彩的感悟和方法的学习。其次,在改变客观真实性中,归纳色彩导人到对艺术形式和本质深层次的认识和研究*也必然带来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第一章、写实性归纳 绘画的写实性色彩课题训练,主要针对以客观的自然色彩的规律性为研究为目标,从而建立起对色彩基本要素的感性认识。其表现特征是将具有三维特点的客观物象在平面上表现出具有三维的真实感。色彩的关注点侧重于条件色,而在表现上多做加法,即尽量感受丰富的色彩关系和微妙的色彩变化并加以表现。 归纳色彩是以归纳为手段,将课题切入对自然的再创造为目的,探索装饰性色彩造型的表现语言。其表现特征是将二维立体的客观物象表现出二维平面的画面效果。色彩在感受的基础上更注重理性的处理和对固有色的关注,注重做减法。以简约的色彩创造出富有形式意味的装饰画面,是归纳色彩的目标。

(完整版)色彩构成作业要求

习题一:制作色标 ①色相环 目的:认识各种颜色的面貌以及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 要求:a.做12色色相环。 b.水粉平涂。 c.制作要工整、干净。 方法:a. 色相环最大直径为10cm,内环直径为6cm。 b.先将红(品红,颜料中没有此色,可用玫红替代)、黄(柠檬黄)、蓝(湖 蓝)三原色涂在格子中,每一个色之间空3个格;再将红、黄、蓝相混 得出的三个间色橙、绿、紫涂在空格的中间;原色与间色之间进一步相 混,可得12色相环。 ②半个色轮以外的色相推移 目的:此练习在于感受色相带给人的直觉力量。 要求:a.按照色环的排列顺序来选用色相,色阶数可多可少。 b.色相全部用高彩度色,注意画面的主色调,尤其是半个色轮以外的推移, 要按照所需扩大某节段的色阶数,形成有主调的色相推移画面。 方法:调色方法同前。将调好的色阶填入到抽象图形中。 尺寸:20cm×20cm

习题一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10分 2、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10分 3、设计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分 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15分 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30分 6、设计版面的规范性和制作效果15分 7、整个设计过程的工作态度10分

习题二:明度色阶 ①明度色阶 目的:体验明度渐变色阶带来的秩序与理性感觉。 要求:a.做两组:一组是无彩色的明度色阶,一组是有彩色的明度色阶,将它们并排贴在一张8开纸上。明度等级为11个,黑定为0,白定为10,从 1到9为灰色系列(孟谢尔色彩体系)。 b.选明度较深的颜色来做(因为颜色加白容易干净、漂亮,加黑容易显脏), 如群青、青莲等。 方法:a.在画纸上打好15个左右5cm×4cm的横格,从白色开始涂,一点点地加黑,直到黑色。超出15个层次也可以,最后从中挑选11个合适的色阶。 b.从色块上裁下3cm×1.5cm大小的正式色阶,将其粘贴在另一张8开纸 上(色阶之间可留有一定的间隔)。 ②明度推移构成练习 目的:从一个颜色向深或向浅的发展中了解单一色相的表现范围;从色阶的深浅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以此达到色彩的光感、深度感、空间感等的表现;从明度推移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手法。 要求:a.色阶要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有均匀、等差或等比关系。 b.抽象图形。构图尽量单纯,尤其是第一张无彩色系的明度渐变构成,可 用简单的重复性构图,易出效果。 c.色阶要在调色盒里调和,以备一个颜色反复使用。 方法:a.画好构图,根据画面需要确定色阶数;或者先调好色阶,再根据色阶数安排构图。 b.调色方法:白色与黑色分别摆放在色盒的两端(假定11个色阶),第一 格的白是10份,第二格是9份,第三格是8份,依次递减,最后一格 的白是0;反过来,这边第一格黑是10份,第二格黑足9份,依次递 减。每一格色彩都应是10份(靠感觉估计色量)。调一个色,在纸上试 一个色,边调边试。试色时注意:颜色与颜色要挨着,不要留缝隙,这 样才容易准确。 c.有彩色的明度色阶调配方法同上。如果色阶需要加黑时,一定要小心, 以免过渡太快。 d.将调好的色阶带入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20cm×20c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