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地区集聚度的测算及其特征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区位熵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地区集聚度的测算及其特征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区位熵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地区集聚度的测算及其特征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区位熵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地区集聚度的测算及其特征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区位熵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2015)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简称《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号,简称《规划》)的要求,为界定生产性服务业范围,建立各地区、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调查监测体系,特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 本分类的范围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务院《指导意见》为指导。本分类按照《指导意见》和《规划》的有关要求,确定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数据可获得性为划分主要依据。本分类的类别选取充分考虑统计数据的可获取,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生产性

服务业的数据。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2位数字表示,共有10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共有34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135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五、有关说明 (一)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类别仅部分活动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代码用“*”做标记;当一个行业类别属于两个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代码用“**”做标记。 (二)本分类在说明栏中,对《指导意见》强调的重点工作,以及带“*”和“**”行业类别的内容作了解释。 (三)本分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具体范围和说明,参见《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六、生产性服务业分类表

工业的区位选择

必修2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的探究性学习 一、搜集探究资料 课前给予学生适当的分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第一组(“非同一般”组)搜集有关宝钢和鞍钢(或辽中南工业基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第二组(“蜂鸟”组)负责整理常见的工业部门如钢铁、制袜等工业生产的主要过程及其特点; 第三小组(“公勇勤朴”组)负责分析比较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有什么不同? 第四小组(“必胜客”组)负责调查除常见的因素(市场、劳动力、资金、原料、燃料等)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工业生产和布局? 第五小组(“独揽狂澜”组)上网查阅并下载“我国东风汽车公司搬迁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区位变化的分析; 第六小组(“扬帆起航”组)负责完成对教材活动的评析。 二、各组资料统计 第一小组(“非同一般”组)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经分析、整理如下: 1、宝钢和鞍钢的区位 原料(铁矿) 燃料(煤) 市场优势区位条件 鞍山铁矿山西、黑龙江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又接近消费市场 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地安徽淮南、山西 等 沪宁杭工业基地接近消费市场,便利的交通运输 、宝钢集团公司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联合了上海市原有的一系列钢铁工业企业,形成了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目前,宝钢集团已具备了年产20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 宝钢的设备和工艺居全国领先水平,高炉、转炉、烧结机和轧机都是国内最先进的。宝钢的钢铁产品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主要是工业用钢和民用钢材。 宝钢在追求现代企业高效益的同时,特别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厂区绿化率超过42%,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级风景区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工业旅游景区。 3、不同时期炼1吨钢所需的原料和燃料 年份1800年1900年1985年 4

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_问题与发展趋势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 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升3个百分点,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上海要大力推进产业结 构战略调整,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上海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纲要》中,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要求。目前,上海生产性服务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下面,就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说明如下: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与现状 (一)概念与构成。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从企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其本质是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更为精细的专业化分工,把传统上由企业内部进行的服务活动外置出来,为制造业、流通业提供服务,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推动制造业、流通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由物流服务、科技研发服务、设计创意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商务服务、职业教育服务等构成,涵盖总集成、总承包、品牌营销、节能环保、专业维修等领域的综合服务。 (二)现状与特点。 1、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2006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244.20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50.6%,已提前达到了国务院7号文件的目标要求。据初步测算,2006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740.66亿元,同比增长10.4%,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2. 3%,对第三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3%(见附表)。 2、六大行业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按 生产性服务业 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文/陈宇先 海商论坛 上海商业 34

现代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源起及内涵要点

生产性服务业的源起及内涵 (制造服务业的前世今生之)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源起 最早提出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格林福尔德,他于1966年在研究服务业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 1975,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服务社会的兴起:美国劳动力的部门转换的人口与社会特征》中,把服务业分为四类:生产者服务(商务和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消费者服务(又叫个人服务,包括旅馆、餐饮业等);流通服务(又叫分销或分配服务,包括零售业、批发、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社会服务(政府部门、医疗、健康、教育、国防)。 布朗宁和辛格曼的分类方法得到了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的支持,按照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服务业的四大部门是消费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分配服务业,以及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 按布朗宁和辛格曼的分类方法,生产者服务业也称生产性服务业,是主要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业(即中间需求性服务业,与最终需求相对应),进入经济各个部门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过程(与家庭和个人相对应),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经营活动等提供中间服务,而不是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最终消费服务。并且,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 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伯和沃克在其著作《服务业的增长:原因及影响》中,从服务的对象出发,将服务业分为三部分:为个人服务的消费者服务业、为企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和为社会服务的政府(社会)服务业。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 布朗宁和辛格曼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工程设计、产品维修、运输、仓储和通讯服务等等。 1982年,Hubbard和Nutter等人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领域是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领域,并将货物储存与分配、办公清洁和安全服务也包括在内。 1986年,Howells和Green等人则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如广告和市场研究,以及职业和科学服务,如会计、法律服务、研究与开发等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服务。 美国商务部将生产性服务业的这种中间功能的形态分为两类,一类是“联合生产性服务业”,总部与外国生产性服务业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占生产性服务业总量的10%);另一类是“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与国外厂商、私人企业、国外政府的合作(占生产性服务业总量的90%)。 香港贸易发展局认为生产者服务包括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服务。 由胡启恒院士牵头负责,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组起草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专题报告》,提出了服务业的分类框架,共将服务业具体划分为4个大类: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又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等;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国家统计局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房地产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科研等六个行业。

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 【提要】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必须考虑区位的选择问题,即选择什么样的区位才能达到获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影响区位选择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些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价格及可获得性、关税、国家政策和非关税壁垒等等。本文针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地区的区位选择展开论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区位选择 【研究的意义】一般来说,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约翰·费耶维舍(JohnFayerweather)教授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跨国经营做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因此,跨国经营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必须直接来自于与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的经营过程。”跨国公司是对外开放的一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历史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正确.由于交通、电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世界好似变小了,各个国家在空间、时间上的距离缩小了,国际间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紧密,而且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

开这种经济交流的形式,因此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对我国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文】区位因素是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投资决策时,必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区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长期以来,跨国公司主要考虑一些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价格及可获得性,关税、国家政策和非关税壁垒程度的高低等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到中国来建立分公司。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社会性质可以发现不光是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对外资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我国良好的经济形势与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的属性、逐渐增强的科研实力和便捷的交通等也渐渐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来华建厂的重要原因。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于理解跨国公司理论及其行为将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就上述论点展开论述。 一、我国的鼓励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分公司 1999年9月,作为试点,北京市出台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若干规定》。然后,上海、广东等地陆续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2004年3月,商务部修订出台的《关于举办外商投资性公司的规定》,将地区总部作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发展的高级阶段,明确将“地区总部”概念列入了《规定》,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提出了可遵循的规范。 中国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赋予地区总部可从事的经营范围上,具体而言,除了投资性公司可从事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二节零售业区位论 一、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区位主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区位选择的因素也不相同。决定零售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市场状况,如消费者的数量、收入、人口构成和生活方式等; 二是购物空间的接近性,一般指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三是零售业间的竞争状况,即在市场区域中同行业竞争者的数量以及发展水平等。在这些因子中,有的对某种区位起决定作用,而有的对其他区位起决定作用,也有些区位选择是这些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四是地价,不同等级的零售商业中心,能够支付地价的能力也不同,地价是制约零售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一)消费市场状况 研究零售业区位的决策必须从市场入手,市场区域的大小、贫富和构成等对零售业态选择和规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消费者指向,即零售业区位与人口的分布密度呈比例。人口密度大的区域零售业区位一般比较多,而且规模也相对大。 2、消费者收入。收入的差异主要表示在市场区域的总购买力和收入等级间产生的购买行为模型的差异上。这种差异产生的结果是对零售区位的类型、数量和规模要求不同。 (二)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1、消费者的购买量随着距零售区位的距离增加在减少,当该距离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因交通费太大,购买量就变为零,此时的距离就是克里斯泰勒所说的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限。 2、需求空间曲线的空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城市内部零售区位空间的结构。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平缓,即距离费用完全可忽略,说明所有的购物在一个或几个大的零售中心进行,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空间集聚性;相反,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很陡,表示市场区域被若干个零售商业中心分割,零售区位趋于分散。 3、交通条件对零售区位的作用可通过交通费用的变化来表示。一般地,交通设施条件好的市场区域,消费者购物所需要的时间会缩短,空间费用会降低;对于零售区位而言,其商品的销售范围会扩大,商业规模等级也有可能扩大。因此,在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常能形成大型的商业中心。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 1、战略目标与发展思路 战略目标 经过5-10年的发展,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明显扩大、服务功能显著提升、高端服务体系完善,形成与新型工业化相促进,与首都功能相匹配,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全新格局。具体内容为: 产业共性技术和各产业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服务科技含量和企业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新兴业态发展初具规模; 现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继续向高端发展,生产性服务企业向特定区域集聚,形成一批新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核心企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跨国公司和京外优质企业进一步向北京集中,总部经济效应强劲,一批国际知名服务品牌开始涌现。 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北京市“世界城市”和“国家首都”的总体定位,贯彻执行“创新引领、支撑带动、聚集发展、开放促进”的发展思路,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又快又好发展。 -创新引领 在微观层面强调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在宏观层面强调体制创新,改善发展环境,促进产业获得新的发展突破。 -支撑带动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在技术进步、节能降耗、信息集成等关键环节的服务效应,着力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助推功能;坚持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与支柱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推动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聚集发展 以高端产业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为载体,集成各方有效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企业规模效应,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服务品牌。 -开放促进 立足京津冀,服务全中国,放眼全世界。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中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为契机,促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面向全国市场,积极参与国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产业区位因素第25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案

★第25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服务业 1.定义:服务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 2.主要部门:零售、餐饮、住宿、金融、物流、娱乐、旅游、教育、医疗等。 二、服务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除旅游业外,其他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 2.人文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法规、科技、集聚、历史文化等。 三、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新兴的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如软件服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科技咨询、文化创意设计等。 2.传统的服务业结合现代技术不断改造和提升、融合与分化。 3.出现了一些新的服务模式,如远程医疗、电子商务、共享单车、现代物流、个性订制服务等。 4.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的空间限制在逐渐减弱。 5.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余地,更多地考虑通信、网络、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以及政策法规、个人情感等因素。 微点1 服务业的含义 服务业主要包括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包括餐饮、娱乐、文化与旅游业、家庭健康与养老服务业以及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等。 微点2 自然因素对服务业的影响和制约在不断消退。人文因素对服务业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微点3 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品质服务、高附加值以及辐射功能强、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

微点4 服务业空间布局 (1)生活性服务业大多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必需的生活服务,其布局大多分散。 (2)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以及集聚性等特点,其聚集区多以中心商务区、科技创意产业园、软件与信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形式出现。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读某城市制造业、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口密度②制造业分布 ③交通通达度④城市化水平 A.①④ B.①③ C.②③D.③④ 2.制造业分布最集中区域的特征是( ) ①交通便利②环境清新 ③能源丰富④地价便宜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B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分类、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及国内发达城市的要点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分类和主要特点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中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 1、现代物流业:包括运输、代理、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并具有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2、商务服务业:包括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其他商务服务。 3、信息服务业:包括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 4、科技服务业:包括研究与实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地址勘查业。 5、现代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其他金融活动。 6、涉农服务业:包括农业科技服务、农民就业服务和农村市场服务。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特点 1、融合性。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它依附于制造业,在制造业的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中起着增加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作用。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行业融合特征也较为明显,并产生出许多新业态。如数字化服务是将图像、文字、— 1 — 影像、语言等内容,运用数字化高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服务,它横跨通讯、网络、媒体及传统文化艺术等各个行业,是服务业行业融合的产物。 2、关联性。从产业关联效果看,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者提供服务投入的行业,与其它产业关联效果大。在整个产业链中,上下游各种服务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服务提供与客户消费密不可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又使得敏捷制造、零库存、虚拟企业成为可能,是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3、知识性。生产性服务业以先进科技、专业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技术和知识含量较高。软件、信息传输、研发等行业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活动以脑力劳动和智力型服务为基础,以现代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以知识的生产、应用和传播为服务业过程,注重以知识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具有高知识和技术密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摘要 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已从传统的流通领域发展到了生产领域,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使国际投资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经济行为。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接着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了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因素的墓础上, 针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过于集中于发达国家及断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异端, 提出今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策略。近年来跨国公司国际战略的调整,其对外直接投资在区位选择上更加苛刻。企业如何制定适合的区位选择的策略,对于企业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资本要素;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国际战略 1

Abstract Wit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conomic life and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economic ties between the flow from the traditional areas of development to production, capital of the international mobil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the world's most dynamic economic activitie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status quo, then the location choice of enterprises due to the dynamic analysis, the analysi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the location choice of the Tomb of the basis of factors,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too concentrat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off-hing, th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heresy, the futur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s enterprises location choice strategy.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ocation choice in a more harsh. How to develop a suitable strategy for the location choice for enterprises Key words: capital main factor;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ocation choice strategy; international strategy . 2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及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ef14628469.html,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及思考 作者:张智明付艳艳 来源:《商情》2011年第09期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凭借其与制造业的互动性,对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关于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提升作用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概括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同时,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出角度发,对我国西部工业园区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升级 引言 有关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例如罗斯托的经济发展五阶段论和丹尼尔.贝尔的 三阶段论)都说明服务业代替制造业成为发展的新动力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说明了这点。然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替代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以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工程设计、产品维修、通信、物流、会展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成为提升制造业效率和竞争力所依赖的高级要素。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 乔均等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特点。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的比较成本难以下降,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也难以提高;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主要需求部门,它同时决定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具体表现为:(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互动中促进分工细化。随着企业面临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以及竞争越来越高,追求专业化而不是范围经济,便成为企业普遍诉求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原先作为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营销、咨询等服务职能部门逐渐分离出来,由独立的市场主体运作。(2)信息化加速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互动中融合。(3)创意文化产业正在成为都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文化和网络产业正在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城市经济体系,有其网络产业可以不受区域经济制约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城市及其连接其他城市制造业起到促进作用。[1]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重化工业,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仍然充当着“配角”。那么改变现状首先就要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升级做起。 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

地理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学案:第4章_附3_服务业的区位选择_word版有答案

附3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重点) 2.掌握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特点。3.结合中心地理论理解影响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重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1)分类: 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餐饮娱乐 文化与旅游家庭健康与养老法律服务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 (2)特点:复杂性、发展性和多样性。 (3)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并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 a .市场:市场需求影响服务产品的种类和发展潜力。 b .交通运输:影响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c .劳动力: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劳动力数量较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 d .技术因素: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e .政府财政支持,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因素,对服务业有明显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特别提醒] 自然因素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并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等。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自然因素对服务业的制约在不断削弱。 2.服务业空间布局 (1)生活性服务业的布局大多分散进行。

(2)生产性服务业: ①特点: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以及集聚性等。 ②集聚区的区位优势 高素质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区位、规范化的政策环境、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及面向国内外的开放市场。 3.案例:探究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1)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产品直接出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使用或销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 (2)影响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 a.地形:山区商业网点规模小而分散;平原商业网点规模大。 b.气候:气候差异及季节变化,影响居民商品消费需求。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等对零售业布局影响较大。 [自主诊断] (1)金融、信息等产业属于生活性服务业。() (2)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等行业,可布局在高等院校附近。() (3)现代物流产业等同于交通运输业。() (4)大型购物中心一般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和主要商业街沿线。() 提示:(1)×生活性服务业包括餐饮娱乐、文化与旅游业、家庭健康与养老服务业以及法律服务等。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2)√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等行业,技术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往往布局在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地区。 (3)×现代物流业涉及交通、装缷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以及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诸多部门。 (4)√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规模大、等级高、付租能力强,一般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和主要商业街沿线。 [合作探究·攻重难] 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猛。1991年,印度政府在此设立了全国第一个软件科技园——印

双边投资协定制度环境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中

双边投资协定、制度环境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中) 2012年07月31日16:44 来源:《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作者:宗芳宇路江涌武常岐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41 大量基于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BIT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促进投资作用互补。这些文献指出,作为国家间的法律协定,BIT是东道国出于国家经济目标和安全考虑而不会破坏国内现有制度对外资的保护的信号,因而BIT和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作用互补(Hallward-Driemeier,2003)。如果一个国家制度环境很好,又与母国签订了BIT,那么投资者会判断该国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内的制度对外资的保护,从而去投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时,BIT与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制度环境作用互补(Hallward-Driemeier,2003;Desbordes&Vicard,2009;Busse et al.,2010)。现有文献中,除Neumayer&Spess(2005)发现了不稳健的替代作用以外,关于BIT和东道国制度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大都是互补作用。 以上研究结果与采用国家层面的投资数据是分不开的。国家层面的投资数据和国家间BIT签订情况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内生的。例如,两个国家可能是因为投资关系密切而签订BIT,而不是因为签订BIT导致了投资关系更加密切。采用企业层面投资数据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因为单个企业的投资区位选择难以影响国家间BIT签订的决定。此外,发达国家的潜在投资目标国家基本都是制度环境质量不高于母国的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潜在目标国家可能是环境比母国更好或者更差的东道国。研究背景的差异使以上研究结果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普适性受到质疑。 结合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的现实和文献,我们认为BIT作为促进投资的特殊机制,能够替代较差的东道国制度环境。发展中国家的潜在投资目标国家的制度环境往往差距较大。制度较差的东道国法制薄弱、政策多变,外国企业的投资很难得到东道国一般性制度的有效保护,风险非常大,对投资保护的需求也更高。如果东道国与母国签订了BIT,为企业投资提供了特殊保护,企业对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就能减少(张鲁青,2009)。BIT代表了东道国对保护签约国投资提供的特殊性制度保障,对签约国投资的保护和待遇一般不低于本国和第三个国家的待遇。相对一般性的东道国制度对外资的诸多限制和较少保护,BIT为签约国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不低于、且往往高于东道国制度质量的制度环境(UNCTAD,2009)。当东道国制度环境较差,即促进和保护投资的一般性机制较差时,BIT能够发挥特殊的促进和保护机制的作用,给签约国的企业提供高于东道国制度的产权保护。同时,基于法律效力和对国家间政治关系的考虑,东道国也会履行BIT对签约国投资的承诺。因此BIT作为特殊机制在东道国制度环境这种一般性机制较差时更能够发挥作用。当东道国制度环境较好时,产权保护制度成熟,即使没有与母国签订BIT,也仍然能够为企业提供较好的投资保护,BIT的特殊保护作用的重要性降低。因此,我们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2:BIT对企业到制度环境较差的东道国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 (四)母国制度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支持 母国的制度也是促进企业对外投资的一般性机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支持和促进本国企业对外投资而制定了大量政策(UNCTAD,2008)。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2001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中,都提出了促进对外投资的规划。2001年以来,我国

关于加快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

关于加快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经贸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港区经发局: 为贯彻落实省经信委《关于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经信服务[2010]124号)的精神,提升我市工业发展水平,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现就加快我市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联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随着社会分工细化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贯穿于制造业上中下游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加快发展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是培育现代产业集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加快发展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协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运行效率;有利于延伸拓展产业链、培育发展大产业、提升制造业品牌和产品附加值;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推进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核心,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约、集群化发展。争取到“十二五”末,在全市基本形成与制造业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 25%以上。通过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我市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通过在产业集聚度较高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中规划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区),不断完善产业投资环境和配套服务功能,促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发展;通过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二三产业互动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

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二33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带答案

3.3服务业的区位选择2020.3.23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了解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实际服务业布局的案例,掌握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特点。(人地协调观) 3.运用中心地理论理解影响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综合思维)

课堂探究篇◆探究问题一: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下图◇例题1:“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部分区域示意图。

[解析] 商贸中心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位于中亚边境,地理位置优越,利于我国与邻国的商贸往来); 二是交通便利(由图可知A城铁路和航空运输便利,有利于扩大服务范围); 三是基础设施较完备(A城(乌鲁木齐)为自治区首府,商贸基础设施完善);据此即可答题。。◇例题2:读下图,回答问题。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A市拟在右图所示①②地区分别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和大型超级市场。请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 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大型超级市场: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 [解析] 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货物运输量大,所以要布在交通便利,地 价相对较低的地方,所以布局在火车站的附近的大型超级市场①地区,大型超级市场适宜布局在消费市场②地区符合条件。,大的城市中心. 课堂探究篇◇小结: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1.影响因素 (1)生活性服务业:①布局_分散,一般分布在_城市片区中心或交通便利地区。 ②主要因素:_市场_、_交通、行政等。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 修订说明 一、修订背景 2017年6月30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正式颁布。8月29日,国家统计局印发《关于执行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的通知》(国统字〔2017〕142号),规定从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统计报表起统一使用新分类标准。鉴于《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以下简称原分类)已不能满足当前统计工作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二、修订主要内容 本次修订延续了2015版的分类原则、方法和框架,根据新旧国民经济行业的对应关系,充分考虑与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的衔接性,对原分类进行了结构调整和行业编码的对应转换,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 (一)总体结构调整情况。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以下称本分类)中大类共有10个,与原分类保持一致;中类共有35个,比原分类增加1个;小类共有171个,比原分类增加36个。 (二)大类调整情况。 本分类对原分类中“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等3个大类名称

进行了变更,变更后名称分别为:“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 (三)中类调整情况。 本分类新增了1个中类“通用航空生产服务”;并对原分类中“企业管理与法律服务”“农林牧渔服务”“开采辅助服务”等3个中类名称进行了变更,变更后名称分别为:“组织管理和综合管理服务”“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四)小类调整情况。 为体现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状况,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行业小类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细化,本分类部分小类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具体内容如下。 1.拆分。 依据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行业小类拆分情况,本分类新增了35个小类,名称及对应的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分别是:工业设计服务(7491),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7515),三维(3D)打印技术推广服务(7517),创业空间服务(7540),工程监理服务(7482),通用仓储(5920),低温仓储(5930),危险品仓储(594),中药材仓储(5960),其他生产活动寄递服务(6090*),生产性数字内容服务(6571、6572*、6579*),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6431),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6433),互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生产性服务业概述 生产性服务业,也称生产者服务业,顾名思义属于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一种,是与生活性服务业相对应的概念,是从制造业内部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不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有利于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包括金融、会计、保险、法律、研究开发、管理咨询、工程设计、房地产、广告、仓储、运输、人事、通信、行政等。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发展,其快速增长能够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利于激发内需潜力、提高社会就业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济发展早期并没有明确的生产性服务业行业 分类,生产性服务的功能主要存在于企业自身的“内化”服务,绝大多数的制造业生产企业都是通过企业内部组织的科层结构形式自行设置相关的生产性服务部门,其相应的生产性服务活动都是在企业内部的科层指令下有计划的开展;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制

造业部门开始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有关产业分工和市场化 外包生产服务的做法,使得中国真正意义上具有了从事生产性服务的具体产业,市场环境的日益完善也使得原本“内化”的生产性服务逐步“外化”为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 尽管中国的第三产业经过了30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就生产性服务业来说国内总体的发展水平还是偏低的,产值规模小,在带动就业方面能力不足。2011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固定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11.5%,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28.95%,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贡献率,却由2005年的43.3%下降到了2010年的38.5%。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供给量不足,高素质专业人才比例偏低,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加剧。此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2011年,京沪穗深四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占地区增加值比重均超过50%,但15个主要城市中比重最低的大连仅为32.7%。 三、对策建议 1.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动,以避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围绕科学技术、工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战规划,明确生产

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系细类

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系细类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指导意见》中提出的生产性服务业六大主要行业包括以下具体细类。 1、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是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提供运输、代理、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并具有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2、商务服务业:包括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其他商务服务。 3、信息服务业:包括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 4、科技服务业:包括研究与实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地址勘查业。 5、现代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其他金融活动。 6、涉农服务业:包括农业科技服务、农民就业服务和农村市场服务。 关于印发《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的通知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09-02-03 京统发〔2009〕11号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市局、总队所属各单位,各区县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局、调查队: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要求,为规范地开展生产性服务业统计监测和评价 工作,在广泛征求国家统计局、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北京 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一月二十四日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 一、目的和作用 (一)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开展科学、系统、可行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特制定本分类标准。 (二)本分类标准为制定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为开展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研究和监测与评价提供科学、统一的分类依据。 二、行业范围 本分类标准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6个行业门类、22个行业大类,共包括148个行业小类,根据业务活动特点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五大类别。 三、分类原则 (一)以生产性服务业基本定义为依据 根据国内外有关理论,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指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经营性和可贸易性的特点,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也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 (二)以国家和北京市服务业发展规划为指导 本分类标准参考了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有关提法,力求与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指导性文件保持一致,与先行发布的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保持衔接。 (三)注重数据的可获取性 本分类标准结合统计调查工作实际和国民经济核算基础,注重统计数据的可获取性,以保证定期取得全面反映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结构和效益等状况的统计数据,及时掌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变化情况。 四、分类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