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祭十二郎文》字词翻译学习资料

《祭十二郎文》字词翻译学习资料

《祭十二郎文》字词翻译学习资料
《祭十二郎文》字词翻译学习资料

《祭十二郎文》字词讲解

//沈磊贤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

二郎之灵:

年、月、日,季父(叔父)愈闻汝丧之(助词,取独?)七日,乃(副词,才、这才)能衔(含,怀着。)哀致(表达、献出)诚,使建中远(形作状)具(备办、准备)时(形容词,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之(指示代词,这、这一类)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在天之灵):

译文: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

倾吐衷情,派遣建中从远处赶去,备办些时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

祭告。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及(介词,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明白、知道,不省人事)所(所动结构,所怙=怙的人=父亲)怙(依靠失怙:丧父。),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前为前置

宾语,后为动词)。

译文: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

依靠哥哥和嫂嫂。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

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中年兄殁(死亡,同“没”。)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不久)又与汝就食(谋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

译文:哥哥才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

河阳安葬。后来又和你到江南宣州谋生,孤苦伶仃,没有依靠,但没有一天和

你分离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

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

知其言之悲也!

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而已!”汝时(副词,当时)犹(副词,还、尚)小,当(副词,表情理上应该如次,应当、应该)不复(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译文: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个,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韩家

子、孙两代都只有一个男子,连身影也显孤单。嫂嫂曾经一手抚摸着你、一手

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你当时还小,大概不再记得了;我当

时虽然能记得事了,但也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

从嫂丧来葬。

吾年十九,始(副词,初次、第一次)来京城。其(代词,那)后四年,而归视(探视、探望)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视、省视)坟墓,遇汝从(跟随,指护送)嫂丧来葬。

译文: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那以后四年,我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

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护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又二年,吾佐(辅助)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探视、探望)吾;止(留居、停留)一岁,请归取(接取)其孥(妻子儿女,指家属)。明年(古今异义词,第二年),丞相薨(古代侯王死亡,唐代二品以上官员死亡)。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复合虚词,一作未果,表事实与预料不相符合,“没有能够”、“没有实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来。译文: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助董丞相,你来探望我,只住了一年,要求回

去接妻儿。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结果你没有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汝者(代词,…的人)始(副词,才)行,吾又罢(停职)去(离开),汝又不果来。

译文: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停职离开,结

果你又没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吾念(推想)汝从于东(指汴州,徐州一带,均在韩愈家乡河阳之东),东亦客(作客、客居,寄居他乡)也,不可以久(副词活用为动词,久居);图(打算、考虑)久远者(助词,句中停顿),莫如(复合虚词,不如,不及、比不上)西(名作状)归,将成家(古今异义词,安家落户)而(表承接)致(使……来,招引、引来)汝。

译文:我想就算你跟我到汴州、徐州,这些地方还是异乡作客,不能久居,要

作长远打算,不如往西边回到故乡去,等我将来安好家,然后接你来。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呜呼!孰(疑问代词,谁)谓(以为、认为,引申指预料、料想)汝遽(副词,仓促、匆忙、急忙)去(离开)。吾与汝俱少年(古今异义词,青壮年),以为虽(即使)暂相别,终(副词,终究)当(副词,表情理上应该如次,应当、应该)久与(介词,和)相处,故(连词,因此、所以)舍(丢下)汝而(表承接)旅食(在外地谋生)京师,以求升斗(比喻极微薄)之禄.

译文: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轻,以为即使暂时分

离,终究会长久团聚。所以丢下你到京城谋生,来求得微薄的俸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诚(假设连词,如果真的、如果确实)知其(代词,那、那样做)如此,虽(即使)万乘(本义借代大国,此指及其富贵、封邑广大)之公相(公卿宰相),吾不以(介词,因、因为)一日辍(停止,指丢下、离开)汝而(表承接)就(动词,往、去,指就职上任。)也。

译文:如果早知道会出现这么个结局,即使有万乘之国的公卿宰相职位等着我,

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王子元

去年,孟东野往。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形容视力模糊),而发苍苍(形容头发花白),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身体健壮)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

涯(无穷无尽的)之戚也!”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论年纪虽然还不到四十岁,可是两眼已经昏花,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想到我的几位叔伯和几位兄

长,都身体健康却都过早地逝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命吗?我不能

离开这儿,你又不肯来,我生怕自己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边无际的悲哀啊!”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这里指死的早)而病者全(保全)乎!

谁料年轻的你先死而年长的我还活着,强壮的你夭折而病弱的我却保全了呢?

呜呼!其信然(真实,确实)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

德而夭其嗣乎?

唉!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如果是真

的,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吗?

汝之纯明(纯正,明智)而不克蒙(蒙受)其泽(恩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应该承受先人的恩泽吗?年轻的强壮的反而天亡,年长的

衰弱的反而健康生存吗?

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身旁)也?

我实在不能把这消息当成真的啊!如果这是在做梦,或者是传错了消息,可是,

东野报丧的信件,耿兰述哀的讣文,为什么又分明放在我身边呢?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继承先人的家业),不克(能够)蒙其泽矣!

唉!看来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了,你这样纯

正聪明应该继承先人的家业,却不能够承受先人的恩泽啊!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所谓"天",实在难以测透;所谓"神",实在难以弄明啊!所谓"理",真是不能推断;所谓"寿",根本不能预知啊!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虽然如此,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快要变得全白了,动摇的牙齿快要脱落

了。

毛血(体质)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体质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衰退,还有多少时间不跟随你死去呢!,

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如果没有知觉,那我哀伤的时间也就不会长,而不哀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啊!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年轻力壮的都不能保住,像这样的小孩儿,又能期望他们长大,成人立业吗?

唉!实在伤心啊!实在伤心啊!

//陈昊

汝去年书云:“比(副词,近来、最近,复合虚词有比来、比者)得软脚病,往往(副词,常常、经常)而剧。”吾曰:“是(代词,这)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形式宾语,不译)。”未始(复合虚词,不曾、未曾)以(之)为(古今异义词,“把…当成是”、“认为…是”)忧(形作名,可忧虑的事)也。

呜呼!其(表揣测,难道)竟以(介词,因为)此而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殒命)其(代词,你的)生乎?抑(选择连词,或者、还是。)别(副词,另外)有疾而至斯(代词,这,这个地步、这个结局)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介词,同“于”,在。)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语气词,含有不确定、大概的意思)东野之使者(古今异义词,派却的人)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

吾书,乃(副词,才、这才)问使者,使者妄称(信口胡诌)以应(应付)之(代词,指孟东野)乎?其(表猜测)然(代词,这样、是这样)乎?其(表猜测)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慰问、抚慰、安抚,“形影相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目的连词,来)待终丧,则(连词,那么)待终丧而取以(同“而”,表承接)来;如不能守以(表并列)终丧,则(那么)遂(副词,立即)取以来。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副词,终究)葬汝于(介词,在)先人之兆(同“垗”,坟墓),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目的连词,来)尽哀;敛(通殓,装殓)不凭(靠着)其棺,窆(棺材下葬)不临其穴。

吾行负(辜负、对不起)神明,而(表因果)使汝夭!不孝不慈,而(表因果)不得与汝相养以(连接,表修饰)生,相守以(表修饰)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吾实(副词,确实、实在)为(做、造成)之(代词,代这样的结局),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又何尤(责怪,“何尤”,宾语前置)!彼苍者天,曷其(复合虚词,曷,代词同“何”,表反问;其,助词,加强反问语气。常用来询问时间、原因,“什么时候”、“为什么”)有极(名词,尽头、极点)!

自今已(通“以”,即“而”)往,吾其(语气词,表揣测,大概)无意于(介词,对)人世矣!当求数顷之(音节助词)田于(介词,在)伊、颍之上,以(目的连词,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希望)其成;长(动词,养育、抚养)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穷尽)而情不可终,汝其(表揣测)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死者灵魂享用祭品)!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 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 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 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 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 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 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 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 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 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 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 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翻译(字词+译文)

必修四古文部分 季氏将伐颛臾(字词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对···用兵)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这)颛臾,昔者先王以为(把他当作)东蒙主(祭祀的人),且在邦域之中矣,是(他)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却)不持,颠(跌倒)而不扶,则将焉(哪里)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错)矣,虎兕(sì)出于(从)柙(xiá),龟玉毁于(被毁坏)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成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诸侯国的封地)有家(士大夫的封地)者,不患(担忧)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少),安无倾。夫如是(依照这个道理),故远人不服(归服),则修文德以来(使···归服)之。既来(使···来)之,则安(使···安定)之。今由与求也,相(辅佐)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以上备注:1.红字+加粗+下划线为原文重点字 2.蓝字+加粗+下划线为重点字解释 3.天蓝字+加粗+下划线为重点翻译句子。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翻译)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将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那颛臾,从前先代的国君曾把他当作主管蒙山祭祀的人(或:任命他做蒙山的主祭人),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他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做的,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想。”孔子“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如果不行,就不要去(当那个官)。’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还哪里用得着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那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氏的封地很近,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回避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无论诸侯还是大夫,不担忧人口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困而担忧社会不安定。(如果)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如果)上下和睦,就不会人口少;(如果)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所以,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们来了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国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最新版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 先,尊称死去的人。 创:开创,创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今:现在。 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益州疲弊:困乏,疲弱,处境艰难;益州:汉代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省一带。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时候。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 翻译: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

候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然:然而;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懈怠;于:在;内:皇宫中。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盖:原来;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 翻译: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 诚:的确,确实;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遗德:留下的美德。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气:志气。 翻译: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妄自菲薄:过于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小看,轻视。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喻:比如;义:适宜、恰当。以:以致(与以伤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以致);塞:阻塞;谏:劝谏。 翻译: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宫:指皇宫;府:指丞相府;俱:通“具”;全,都。 翻译: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 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陟(zhì):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pǐ):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翻译: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作者:周向阳收集来源: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8-10-7 23:21:00 点击数:1040 【字体:】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季氏将伐颛臾 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于】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介词引出对象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在 3、虎兕出于柙介词从 4、龟玉毁于椟中介词在 5、固而近于费介词,引出对象 6、而谋动于干戈邦内介词,在 【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助词,不译 是社稷之臣助词,的 夫子欲之代词,这样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不译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代词,这样;2)代词,他们。则修文德以来之之:代词,他们 既来之,则安之使之来,使之安。代词,他们 吾恐季孙之忧助词,的 而在萧墙之内助词,的 【者】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助词,不译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助词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助词的人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助词,的人 【而】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连词,表转折 2、固而近于费连词,表并列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连词,表转折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连词,表修饰 5、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连词,表并列 二、文言句式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结构后置句 无乃而是过与宾语前置句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何以伐为。宾语前置句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句 三、经典翻译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颛臾,过去的周先王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是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这样却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怕人口少怕不安定,不怕贫困怕分配不均匀。 3、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覆。像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使他们来了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四、实词(略,见创新设计,自行整理到积累本。) 1、词类活用 2、通假字 3、一词多译 4、古今异义 (用心,我们才能优秀!)

后出师表原文与翻译

后出师表原文与翻译: 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

出师表原文及注释-翻译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前出师表原文、注释及翻译

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 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

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前出师表》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 ..东蒙主以为 ..: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 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 .. 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 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 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 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 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 ④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⑤超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⑥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⑦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曰) 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 疾: ①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妒忌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 四、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

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 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五、特殊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 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 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8、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 六、固定句式: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 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 七、重点词语: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 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 八、重点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 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晏子治东阿 一、通假字 并曾赋敛曾——增再拜便辟辟——避 仓库少内内——纳属托不行属——嘱 二、词类活用: 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文言文字词翻译教学总结

文言文字词翻译 41.绝,jué (1)动词 断绝 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 绝交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横渡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译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停,止 例: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译文: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词 达到极点 例:以为妙绝。(《口技》)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陡峭的 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译文: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隔绝的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译文: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副词 很,非常 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全然

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 42.堪,kn 动词 经得起,受得住 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胜任 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译文: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 能够 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不能回想,在佛狸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 43.克,kè 动词 战胜,攻下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译文: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成功,完成 例:前虞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译文: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能够 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来了。 克制,约束 例:克已复礼。(《论语》)译文: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通"刻",刀刻,雕刻

《寡人之于国也》《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整理.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 :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 3.丘也闻有国.有家. 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 三、一词多义: 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 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 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 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 ④走过,经过。例: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⑤超过。例: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⑥过于。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⑦拜访,看望。例: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 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 疾:①大。例: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例: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④妒忌。例: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例: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止:①停,动词。例: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②制止,动词。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③只,副词。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四、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的内容,具体内容:《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

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翻译: 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一)

1.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译:秦朝统治者喜欢豪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译:我从小没有适应适俗的性格,天性本来热爱山林。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译:爱护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译:当初假设韩魏楚三国爱惜各自的土地,齐人不归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到秦去。 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会商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奇的器物,贵重的宝贝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故意躲藏不露面,害我挠头正徘徊。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译:百姓都以为王是吝啬。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译:见大王的爱女在荒野上放羊。 安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译: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译:距离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既来之,则安之。 译:已经使他们归顺了,就使他们生活安定。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风雨不动摇,像山一样安稳。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使它的恩德和道义很深厚。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岂能屈身低眉讨好权贵,使我反而不能开心舒颜 沛公安在 译:沛公在哪里 被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译: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译:成名归来,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像披盖冰雪一样。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译:承蒙您加惠于我,怎能背弃恩德 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 译:再次是戴刑具,受杖打而受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译:英雄的流风余韵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消失。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译:夏桀王和殷纣王是多么猖狂放肆,只走邪路以到寸步难行。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译: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边走边吟叹。 倍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译: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译: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希望您向项将军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记他的恩德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 一、词类活用 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 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使……安定下来) 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使……来) 二、特殊句式 1.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2.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疑问句式,恐怕……吧?) 三、重点实词解释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是,这个;过,责备。) 2.是社稷之臣也(这个) 3.何以伐为(何以……为?表示反问的一种句式)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来;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不稳定;颠,跌倒;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6.且尔言过矣(过,错) 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憎恨;辞,托辞。)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贫,贫困;寡,少;倾,倾覆之患) 9.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萧墙: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暗指鲁国内部) 四、一词多义 1、是A、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这) 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 C、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 2、疾A、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 C、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速) 3、止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 C、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 4、见、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 B、曹刿请见(拜见)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接见)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 5、过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经过,走过) B、过犹不及(超过,过分)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太,过分) D、是谁之过与(过错) E、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F、故尝与过宋将军(拜访) 五、句子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导读:读书笔记出师表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原文,出师表翻译! 出师表介绍: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证实。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所以读yòu】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 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 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 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 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 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 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 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 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 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 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 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 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 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 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

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 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 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 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 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 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 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 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 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 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 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 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 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 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出师表(节选)(15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 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