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摘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为维护世界秩序而建立起的新型国际关系格局。然而该体系未能持久维持世界和平,仅二十年时间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笔者试图分析这一体系的弊端,进而证明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更是为当今世界秩序的构建和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提供启示。

关键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格局;国家矛盾;弊端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人类经历的一场空前浩劫,大战历时4年多,有几十个国家参与战争,15亿人卷入战乱,战争对世界格局改变及世界历史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战后列强们即将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重建战后世界秩序。

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27个战胜国代表集聚在巴黎;召开有关结束战乱、构建世界新秩序的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但是,与会各国的利益不同,经过三个多月的争论和妥协。1919年6月28日,德国代表被迫签订《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加之战胜国与

奥地利签订的《圣日耳曼条约》、与保加利亚签订的《纳依条约》、与匈牙利签订的《特里亚农和约》、以及与土耳其等国签订的条约一起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条约

体系,这是协约国建立战后秩序的基石。

美国国会没有批准通过《凡尔赛和约》,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合约上签字,这样一来,中国美国两个大国就游离于凡尔赛体系之外了。因此凡尔赛体系,不具有维持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秩序的作用。而美日英三国在该地区开展海军军备竞赛,帝国主义列强在争夺远东霸权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函需解决。

美国凭借其战后增长起来的实力,试图改变日本在远东的称霸地位、削弱英国的海军实力。1921年8月21日,美国总统华伦?哈定邀请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同时,荷兰、比利时以及葡萄牙认为有关远东的问题关系到他们各国的利益,所以也要求要参加华盛顿会议。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葡萄牙、荷兰、中国的九国代表团参加了华盛顿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限制海军军备、远东及太平洋利益问题。与会各国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与协定,最终构成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建立的战后新秩序,即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

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继续,是对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于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正式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产物,也就具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掠夺性性质。一战是具有重新瓜分世界的性质的一次战争,就交战双方而言都是非正义的;那么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是战胜国为

维护其既得利益而制定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自然具有先天的缺陷。二十年的时间,更大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这必然与作为一战结局而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很大的关系。

2 凡尔赛体系的弊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构建新的世界秩序,在战胜国心怀各自掠夺目的和争霸计划下,形成凡尔赛体系。

(一)巴黎和会矛盾重重

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列强凭借自身实力,尤其是以美、英、法三国为首的列强依仗战胜国特权,对各战败国以及弱小国家开展掠夺。同时,美、英、法三国之间又心怀隔阂,试图削弱彼此力量。三国各有要求,其中任何一个国家都同另外两国有矛盾。比如,美国要谋求世界霸权的愿望,有损英法利益;法国一直想称霸欧州大陆,肢解德国,但英、美绝对不会同意。英国要继续谋求殖民霸权、维护海上霸主地位,但法国、美国又会站到一起反对。这样一来,三者就很

难达成共识。凡尔赛体系建立起初,便是矛盾重重。

就其本质而言,凡尔赛体系就是战后列强分赃形成的结果,而分赃不均为今后列强间产生矛盾埋下了伏笔。同时,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殖民地地区人民并没有得到解放,备受欺凌的生活加强了殖民地人民与各列强之间的矛盾。而除了列强间矛盾,列强与殖民地人民间矛盾以外,我以为最重要的一对矛盾是德国同凡尔赛条约之间的矛盾。而为维护战后形成的新秩序及缓解各方矛盾形成的组织―国际联盟,并不具有解决诸多矛盾的能力,更体现了凡尔赛体系的脆弱性。

(二)德国对凡尔赛体系的不满

“凡尔赛体系与生俱来的致命弊端在于既激发了德国的复仇心,又加强了德国根本的地缘战略地位并赋予德国潜在的战略优势。”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是战后国际关系

中最危险的因素。一战后,德国出于对和约的不满而导致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迅速蔓延,这也为后期纳粹党上台提供了条件。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凡尔赛体系自掘了坟墓。

法德两国长期积怨严重,作为战胜国的法国试图通过凡尔赛体系给予德国以重创。从归还领土到战争赔款,法国都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依照和约要求,德国丧失了近1/8

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德国几乎全部的海外殖民地都被各国瓜分。同时,协约国对德国采取了军事限制。要求德国陆军只剩7个师,不得超过10万人;坦克、重炮都不能有,不

能有重机枪潜艇、航母、战列舰。但是,一反面法国极力削弱德国;另一方面,英国又防止法国太过强大,维持均势,给予德国以一定支持,为德国崛起提供条件。

德国人对凡尔赛体系非常不满,因为一战的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而凡尔赛体系就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体系,加重了战胜国与战败国间的矛盾。而且和约的不公,为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西斯借此大力煽动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使德国走向法西斯道路。据说,当福煦元帅看过

“这不是停战,而是20年休战。”《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后说:

因此,这是二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正如福煦元帅所言,《凡尔赛和约》1919年签订,而1939年德军就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三)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人们已经厌倦战争,有识之士提出通过建立国际组织,进而以合作的方式解决世界性问题,处理纠纷。于是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条约与《凡尔赛和约》一同生效,国际联盟随之诞生。国联的基本任务就是处理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除此,国联在卫生、社会、禁止毒品交易等方面,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是,国联并没有军队,要靠大国援助,缺乏执行强制力。国际联盟成立起初,便成为大国谋取利益的工具。同时,国联缺乏美国这个大国的支持。总之,国联不具备组织战争

爆发的能力。二战结束以后,国际联盟被联合国所取代。

世界新秩序所带来了少数民族问题、法国的安全问题以及德国对和约不满等诸多问题,都是凡尔赛体系存在的缺陷。而且这些问题及弊端成为日后欧洲纠纷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要求回到德国,这样一个复杂的民族问题,最终更是引起了慕尼黑危机(二战前)。

3 华盛顿体系的弊端

美国退出了反而赛体系,但他绝不会放弃自己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华盛顿体系加强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势力,是对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代表的仍是战胜国的利益。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延续,也是列强依据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实力对比较量,从而协调而成的国际关系模式。

(一)为争夺海上霸权而建立的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很大变化。战前英、法、俄、德、日、美之间相互角逐,一战后,德国战败,沙俄变苏俄,法国战争损失极大。于是,英、美、日便成为亚太地区争夺权力的主角。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并没有没有建立如凡尔赛体系般的新秩序,于是帝国主义列强在该地区的矛盾更加尖锐,华盛顿会议召开。

美国是华盛顿体系最大的策划者和受利者。《四国条约》美国达到了拆散英日同盟的目的。《五国条约》签订后,美

国与英国的海上地位相当。《九国公约》使日本独占中国的形势不复存在,美国获得了对华扩张的权利。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美国成为海上霸权的最大拥有者。

(二)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延续。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是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秩序的再一次调整,至此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与规划基本完成,列强间矛盾也随之进一步激化。

这一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内英国试图维持该体系的现状,并发展在华势力,这使得英日矛盾上升。同时,日本加大对华侵略,又受到美国遏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要维持均势,这最终使得美日矛盾不可调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使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受到一定遏制。

华盛顿会议修改和补充了巴黎和会的部分条款,对短期维护世界秩序起到过一定积极作用,但从本质上讲,它仍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继续。体系形成之初就充满了掠夺性和压迫性。

4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启示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的原因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列强之间关系的调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国

家和地区的剥削及压迫的现状没有改变,列强与殖民地人民间的矛盾反而与日俱增。而分赃不均,又加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建立之初就充满了动荡和不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自身的弊端是其解体最主要原因。此外,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十月革命使广大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各地区解放运动不断兴起;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不对等的发展等都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解体的原因。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对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

的重新调整,所以说该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而在凡尔赛体系下最失落的是德国;华盛顿体系下最失意的则是日本,不得不说这也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客观上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西方经济的恢复提供了一定基础,但同时也为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提供了条件,加之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所以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掠夺性和诸多弊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列强都企图削弱对手力量,并获得最大自身利益。列强间各怀鬼胎,矛盾重重。各国间缺乏信任,国际联盟制约管理能力弱化。各国外交政策相互对立,比如在英法对德态度上就产生了诸多矛盾。美苏远离国际舞台,使该体系并不完整。加之国家力量和世界结构体

系不断发生剧烈变化。诸要素相互影响、制约,使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很快被德、日、意法西斯冲垮。20世纪上半叶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建立逻辑到其内部机制的运作,都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它不仅没有能够防止战争发生,反而引爆了一场更大的世界大战。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启示

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全球化的国际体系开始萌芽,并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战后世界格局,并没有避免大规模世界性战争的又一次爆发。由此,国际体系内部成员间发展不平衡或利益争夺矛盾日益激化,很有可能导致该体系瓦解,甚至引发战争。通过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弊端,对促进当今全球化趋势,维护世界和平,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借鉴。我以为,一个世界性国际体系想要维护世界和平,该体系就必须具备高效的完备的协调机制,各成员遵守条约。而且,一个合格的体系,必须有负责任的大国担任组织内职务或者积极维护组织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际关系体系必须是正义的、公平的,要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来组织构建国际关系体系。其次,要建构一个多方平衡的机制,促进合作。稳定的体系,一定是存在多极均势的基础上,参与主体多,各方相互制衡互相依赖。

如今,世界各国之间联系紧密,已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局面。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各国要想谋求发展,就必须维护世界和平。就我国而言,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中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里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中苏冷战。我们总结出,中国谋求发展需要世界,而世界的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我们应该积极自觉地融入到国际体系中,担负起地区性大国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始终倡导建立和平、稳定、发展、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努力。

5 小结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弊端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好的国际体系可以有效地减缓世界大战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人类带来惨痛的代价。今天,我们要捍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防止军国主义复活,积极应对极端宗教主义。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只有在全世界共同利益下,才能谋求自身利益,这样才能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和发展,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义虎.国际格局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361.

[3]赖凡.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看二战起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6):165~168、177

[4]徐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J].历史教学问题,2000(3).

[5]蔡翠红,倪世雄.国际体系结构分析:结构、变迁与动力[J].教学与研究,2006(7):50.

作者简介

孙都,女,汉,吉林,在读硕士。现就读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

评价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最佳答案 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建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秩序。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历程 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确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之间经过激烈的外交斗争,终于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1921~1922年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特别是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极大胜利,这对战后美国在全球势力的迅速膨胀具有重大影响。经过华盛顿会议,资本主义世界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得到了安排。它同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战后资

本主义国际新秩序,即通常所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是一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之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再一次争夺。当这场大战已经严重影响到资本主义本身的稳定性时,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行重新安排,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从《凡尔赛和约》到《四国条约》、《九国公约》,都是首先具有这种资本主义世界整体性安排的特点;而国际联盟和限制海军军备的规定,又是20世纪世界政治整体化趋势的一种最初的反映。这种情况说明,战争和相对的联合,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不同政策。而它们采取哪一种政策,取决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特定形势。当涉及到不同利益国家或国家集团间的矛盾和冲突变得不可调解时,战争就不可避免了。而当战争危及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基础时,不同国家或国家集团间的相对联合就会取代战争。在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稳定各自国内的经济政治秩序,避免革命,也会加强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在世界现代史上,这种资本主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结构示意图

第十二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九下第二单元) 【内容标准】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3)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4)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一、结构提纲 二、内容解读

1.背景:1.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是繁荣的背后却必然孕育着。 2.爆发:1929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1)、;(2)、 (3)、。 3.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 (2)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 2.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目的: 3. 特点:全面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政的中心措施是,根据,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郭默、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 5.新政取得的显著成效。(1)美国缓慢恢复,得到改善; (2)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明显增强。 (5)新政在上具有重要意义 (6)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范例。但由于产生危机的_______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______________,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1.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激化了社会矛盾。以为首的法西斯组 织,利用社会各个阶层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2. 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与一身,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 3.纳粹党利用“”,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一切,取缔了纳粹党以外的所 有。还强化,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纳粹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文化成果。 5.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的狂潮:他们被剥夺了德国身份;不得 ,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得参军;严禁与人通婚等等。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也先后出现了野蛮的法西斯政权。 7. 是日本法西斯的支持者和集中地。年,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了。 8.19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称为“”,又称。它的形成是对的严重威胁。 三、合作探究 1、“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学家黄安年 回答问题: (1)罗斯福采取的什么对策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该对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为挽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什么总方针? (3)从罗斯福与邓小平的决策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保守派历史学家的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保守派历史学家的思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经济萧条席卷英国。一战造成的灾难性的损失伴随着的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收获,停战并未带来和平、荣誉和繁荣,相反,随之而来的是毁灭性的经济衰退、失业。经济领域内的危机对英国政治的冲击也是多方面的。 国内,一战后,工党崛起,并逐步取代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党制中的另一个支柱。在国外,英帝国的殖民体系也在战争结束后开始瓦解,帝国衰落引发的连锁反应 是英国调整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对外政策,由均势外交转为绥靖政策。面对如此局势,英国以赫恩肖、布莱恩特、菲林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历史学家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国内外前所未有的威胁性事件给出了保守主义的解释。 他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背景下,建立了一个扩展的迪斯雷利的托利主义,形成了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即人性不完美、推崇传统、重视宗教的作用、人天生不平等、保守和自由并行不悖。他们运用保守主义原则对英国社会的显著问题: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帝国问题、20世纪30年代的绥靖政策和反犹问 题等做出了解释。这种保守主义原则,连同历史学家对社会事件的解释奠定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基调,它不仅形成了独特的20世纪扩展的 迪斯雷利式保守主义理论,而且作为传统保守主义向新保守主义的过渡理论,对 二战后英国的保守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学家并不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执着、专注、多产的作家,是一个广泛的知识群体。但是,在保守主义思想的宣传中,历史学家的角色很重要。首先,与政治家相比,他们能够置身于政治生活之外或政治边缘,在关键问题上给出创造 性意见。 其次,作为历史学家,他们坚持用历史知识证明和解释保守主义思想在过去、

两次世界大战的总结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其中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作战) 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4、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5、结束的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6、影响:①空前的灾难。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919年1—6月巴黎和会(操纵国:英、法、美)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和约):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军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有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过瓜分 (其中殖民地方面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本质。) 2、凡尔赛体系: 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华盛顿会议(操纵国有英、美、日) (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争夺激烈,尤其是美日的矛盾尖锐 (2)主要条约:《九国公约》(对中国和约): ①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 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对中国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作用: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暂时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这一体系不可能 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分别签定有损于中国主权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条约》)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015《两次世界大战》中考真题演练

2015年《两次世界大战》中考真题演练 班级:姓名: 3.(2012·河南)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得到“阳光下的地盘”,20世纪初,德国采取了() A.同英法结盟 B.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C.建立法西斯政权 D.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6.(2012?湘潭)观察右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请指出哪一组数字代 表的国家是同盟国集团?()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6.(2010?娄底)美国某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 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后来引爆“火药桶” 的“火星”是() A.美苏争霸的形成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三国协约的形成 54.(2009·泰州)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 ②“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作战 ④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4.(2011·杭州)某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南京大屠杀 D.三大战役 41.(2008·岳阳)在学习“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则同学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43.(2012·邵阳)今年7月将在英国伦敦召开第十三届夏季奥运会。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开始,以后每四年一届,在以往的29届奥运会中,有3届因遭遇重大历史事件未能如期举行。请判断: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的原因有()A.遭遇第一次工业革命 B.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战 C.遭遇世界经济危机 D.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 46.(2011·株洲)1914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请问“战争”是指() A.普法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地道战 50.(2010·苏州)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一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B.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58.(2012·聊城)右边漫画是对哪一次国际会议的形象描述?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分析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分析 15思政专接本梁忠秋151500000519 当今世界,局部战争连绵不绝,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危机层出不穷,“太平”世界并不太平。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的重大问题。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的灾难,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和影响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20世纪,世界上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我们从战争原因、战争性质、战争规模及转折点、战争结果、战争影响等几个方面简单梳理一下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争原因 工业革命进入新时期后,资本主义经济在高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在加剧.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了急剧变化,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占有广阔的世界市场,其对殖民地的依赖性使经济发展缓慢而且落后了;新兴的美、德、日等国经过统一和改革,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采用新技术,经济迅速崛起,但海外市场狭窄.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及军事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更加明显.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的是第一次时间大战的直接原因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1929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英法的绥靖政策等。这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

因和具体原因。 二、战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德奥意组成的同盟国以及由 英法俄国组成的协约国。所以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是非正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却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第二阶段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正义战争.1941年6月22日苏联参战根本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性质;1940年5月希特勒德国进攻西欧,英法被迫抗击,战争性质改变。 三、战争规模及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分为东线、南线和西线,其中西线起决定作用。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分为三个,分别是欧洲战场、亚洲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远远超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出现的新型的战术要多于一战,无论是死伤人数还是参战人数、国家、损失、战火波及的地区,二战都要比一战大很多。众所周知,一战最大规模的战役为1916年2月21日凡尔登战役。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二战最大规模战役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一次战役取得的辉煌成果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空前、且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 四、战争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目的是重新瓜分

2018年高考真题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解析

命题角度1两次世界大战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8全国Ⅰ·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 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 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分) 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 (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 材料的时间概念,分别为1939年9月,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和1941年12月,即战争规模扩大,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由此可以理解两则材料,提取中国共产党对战争性质的不同认识,分析产生不同认识的国际背景。 2.(2018全国Ⅱ·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分) ,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7分) 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两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 【知识梳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国际关系骤然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二、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亡。 三、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俄、法、英很快卷入战争,战争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四、战争进程 一战规模空前,战场涉及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主要集中在欧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重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五、战争的结束 1917――①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大战 ②美国对德国宣战,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③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8――①奥匈帝国瓦解 ②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结束。 六、大战的影响 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2、双方把新式武器飞机、坦克和毒气首次使用,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七、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社会根源: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危机,德、意、日等则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所以又称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3)直接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二战全面爆发前就受到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等。 (4)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表现:①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②德国谋求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等国制造慕尼黑阴谋,满足希特勒的要求。 二、慕尼墨阴谋 1、背景: (1)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大肆扩军备战,还吞并了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2)1938年夏,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并以此为借口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达到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 2、会议的召开和“慕尼墨阴谋” 1938年9月,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即: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4、影响:(1)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汇率巨幅波动时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5年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汇率从未发生过升贬值波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体系实际上已经崩溃了,虽然英国于1925年宣布恢复金本位制,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已经不再支撑这样一个旧有体制。其彻底的终结则始自1929年开始的世界股市大崩溃,由其触发的1931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迫使英国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其后诸多国家纷纷效仿,1936年达成的美英法三国货币协定则宣告该体制的正式结束。在一战与二战之间的这段时期,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基本上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市场极度波动造成投机活动盛行。 二战期间,外汇市场实际上已经消失了。战争对英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害,并对英镑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且人们对英镑的信心亦因德国大量伪造英镑而收到严重冲击。自美国加入二战之后,美元就顶替英镑成为全球地位最突出的货币。鉴于欧洲主要国家以及日本均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国民经济严重受损,作为唯一一个本土没有受到战争洗礼的大国,美国自然成为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主导者。

拿破仑战争彻底摧毁了阿姆斯特丹的主导地位,从此,阿姆斯特丹一蹶不振,沦为欧洲二流金融中心。而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伦敦金融城依然是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纳粹德国的炸弹可以摧毁伦敦金融城的建筑,却没有消灭英国的金融实力。两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美元霸权的确立,当然,英镑与美元的正式交班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 一、一战终结伦敦金融霸权 1914年7月31日,伦敦证券交易所停止了交易活动。几个小时之后,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关门大吉了。一战的爆发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此前人们都认为经济贸易的高度依赖使得战争变得不可想象。当各个大国被裹挟进入战场之后,金融市场的恐慌可想而知。如此之多的汇票需要贴现,而伦敦金融城根本没有足够的现金应对。为了避免信贷体系的崩溃,英格兰银行和英国财政部以及商业银行体系联手干预,同时颁布法令允许贷款延迟还款。一场信贷崩溃得以避免。 战争开始的一段时间,人们还没有适应战争的状态,毕竟欧洲已经将近100年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从19世纪晚期确立的金本位制度崩溃了,包括英国在内,各国都暂停金本位制度,商业信

高中历史 专题2 凡尔赛-华盛顿体制下的和平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练习 人民版选修3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美国总统威尔逊曾在巴黎和会上宣扬“十四点”计划,其目的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建立国际联盟 C.重新瓜分世界 D.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B.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 C.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D.日本代表不擅外交辞令 事务及其权益,并期望获得西方的支持。 3.法国总统在凡尔赛宫的巴黎和会开幕式上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里。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这表明法国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 A.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B.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C.索取更多的战争赔款 D.尽可能地削弱德国

4.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其结果有很大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直接因素是( ) A.中国人民是否坚决斗争 B.中国代表是否坚持原则立场 C.美英两国对日态度是否变化 D.日本侵略的目标是否变化 ,A、B两项明显不是直接因素,因为无论是巴黎和会还是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一直坚持收回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的原则立场,而且中国人民一直进行了坚决斗争,同时日本一直想在中国攫取更多的权利这一侵略目标也没有变化,故D项也不是直接原因。C项正确,日本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不断扩张,威胁到了英美在华利益,英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所以对日本施加了压力,从而使山东问题得以解决。 5.(2016全国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高中历史 考点16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含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16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1.(2012·全国卷文综·T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了俄国《四月提纲》发布前的革命形势。该题关键要全面把握十月革命的经过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解析】选A。因为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它是起义的领导机关,掌握武装,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当时的主要政权。由于掌握武装,这使得无产阶级认为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此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与题干相符,由此判断A项正确。B项属于国际环境,与“俄国政局”矛盾,因此B项与题意不符。C项时间不对,国内战争开始于十月革命后。D项不是当时俄国政局的主要特点。 2.(2012·重庆文综·T21)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 (1)提取信息:“巴黎和会”“对德和约”。 (2)判断四点内容是否属于“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或是否对德国有利。【解析】选B。巴黎和会签订了惩罚和削弱德国的《凡尔赛和约》,条约内容当然对德国不利。《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要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排除②;很明显,①③④对德国不利,但美英等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是《凡尔赛和约》的内容。①④属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并与题意相符。 3.(2012·全国卷文综·T22)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根据材料定位历史时间和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注意两点: (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地狱,恶魔。 (2)丘吉尔上台后逐渐放弃绥靖政策,开始对德强硬。德国进攻苏联后英国开始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断定,“地狱”“恶魔”指的是原来英国仇视的苏联,“说几句好话”意味着英国要改变对苏联态度,而一切外交政策均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由此判断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不符。

专题二十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影响二

专题二十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影响二 知识详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所隐含的矛盾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势力猖獗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巴黎和会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英、法、美三国控制,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其实和会上,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德国及其盟国则成为受审者等候发落,就是参加会议的27个国家的各自地位也相差甚远。英、法、美三国始终是会议的主宰,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能作为大会的陪衬。与会各国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巴黎和会必然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就是“通过大战变化了的各国实力”。谁有实力,谁就在和会上说话有分量。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1919年协约国也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在这个和约中,规定了战胜国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的规定。巴黎和会签署的各种条约是以条约签订的具体地点来命名的。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 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这个和约,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对德国进行了压制,但是另一方面,它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国实力进行了保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牵制法国,保证欧洲大陆的均势。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体系战胜国在1919?1920年间,与德国的盟国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的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

历史教案人民版选修3 专题2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清单一凡尔赛体系形成的背景 战后帝国主义的力量对比及其争霸计划 1. (1)基本形势: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和大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普遍衰落,美国力量壮大。 (2)具体表现: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摧毁。英、法、意在战争中受到极大削弱,英国在战后开始失去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世界金融中心开始由伦敦向纽约转移。最突出的变化是大英帝国的衰弱和美国力量的迅速膨胀。 2.战后大国的争霸计划 (1)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企图利用自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来处理国际关系,建立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秩序。 (2)英国:维持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抗衡法国,制约苏俄。巩固既得利益,恢复和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力图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争雄。 (3)法国:力图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树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扩大在非洲和近东的殖民地。 (4)意大利:企图占据南斯拉夫、奥地利和土耳其的部分土地,称霸地中海地区。 (5)日本:攫取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省的全部权益。分享战前德属太平洋岛屿,巩固它在远东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优势。 [深化认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旧的国际秩序,战后召开巴黎和会,战胜的协约国个个心怀鬼胎,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这就注定了即将召开的巴黎和会不会是一次平静的会议,而是帝国主义列强新一轮争夺的开始,是争霸斗争的继续。这次会议也就成了一次分赃会议。 1.召开 (1)时间、地点:1919年1月18日;巴黎凡尔赛宫。 (2)参加国:战胜国集团,共有27国参加。 (3)操纵者:“三巨头”,即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2.性质 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3.结果 签订《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 (1)内容: ①战争责任问题: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罪责。 ②德国的疆界问题: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15年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地带为不设防地区。 ③殖民地问题: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 ④军事问题: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重型武器,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 ⑤赔款问题:德国必须向战胜国提供赔偿,由专门赔偿委员会确定赔偿总额和方式。 (2)影响:它把德国民众置于奴隶的地位,由此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并最终为希特勒等法西斯分子所利用。 [深化认知] 凡尔赛体系是通过外交手段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进行调整的结果,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但没有解决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存在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1.背景 (1)反战呼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饱经战祸的各国人民渴望找到根除战争、保障持久和平的途径。 (2)提出计划:一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4)结果:以发动国失败告终(一战是同盟国,二战是轴心国集团) (5)危害:时间长、范围广、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是二十世纪规模最大的两次战争。 (6)进步性:

①战争引起革命,诞生社会主义国家 ②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③战争推动科技发展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4、一战后到二战中,有大国强权色彩的四次国际会议: (1)巴黎和会;(2)华盛顿会议;(3)慕尼黑会议;(4)雅尔塔会议。5、有损中国主权的会议: (1)巴黎和会;(2)华盛顿会议;(3)雅尔塔会议。 6、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二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精编版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两极格局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2)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⑴“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①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如英法不肯放弃既得利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后果:20世纪初,两大集团展开疯狂扩军备战,国际关系极度紧张,世界大战即将来临。②三国同盟指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以德为首;三国协约指英国、法国、俄国,以英为首。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⑵第一次世界大战:(p九上133~134页)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②导火线(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 ③开始标志是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结束标志是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④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中国后来加入)。 ⑤一战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由于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引起的。 ⑥凡尔登战役:1916年,法、德双方在法国凡尔登展开激战,这场战役造成双方70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标志着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⑦一战的灾难:一战历时四年,卷入国家30多个,人口15亿,遍及欧亚非三洲,参战各国共伤亡3000多万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⑧启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严重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关爱全球、远离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