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社会政策课程期末复习题一 最终

社会政策课程期末复习题一 最终

社会政策课程期末复习题一 最终
社会政策课程期末复习题一 最终

一、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政策的实质是( D )。

A.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

B.社会政策是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务

C.社会政策是一种社会行动

D.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2.工业化社会以后,社会保险政策首先在( B )建立。

A.意大利

B.德国

C.法国

D.瑞典

3.在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1958年至1966年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 B )。

A.建立阶段

B.发展阶段

C.遭受破坏阶段

D.恢复阶段

4.公民权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

A韦伯B.蒂特马斯C.贝弗里奇D.马歇尔

5.为一项社会政策的实施设立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是( A )。

A.社会政策规划

B.社会政策行动的程序化

C.对社会政策条文的解释

D.社会政策的附加规定

6.在政策方案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估量其得失大小,根据(B )比较一些现成的可供选择的政策。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7.社会保险型医疗模式是主要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规定雇主和雇员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用于雇员及其家属看病就医,患者在就医时需要自付一定的医疗费用。( C )采取这一医疗政策模式。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8.( A )是教育政策的核心问题,教育政策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A.教育公平

B.教育机会和利益

C.教育资源

D.政府对教育领域的干预

9.根据我国加强保障性住房监管的政策规定,下列关于廉租住房说法正确的是( C )

A.廉租房可以出售、出租

B.廉租房可以擅自改变住房用途

C.廉租住房只能自住

D.廉租房可以闲置、出借

10.( B )是一条试图超越左与右的中间道路,它既不同于自由主义也不同于社会民主主义,在福利意识形态中,可以认为它试图调和国家干预与市场自由发展之间的关系。

A.自由主义

B.第三条道路

C.新自由主义

D.社会民主主义

11.公共政策一般由政府或社会权威机构制定,

并通过自己的组织体系去执行,一般地民众也会认

同这些政策。这表明公共政策具有(B )。

A.公共性

B.权威性

C.阶级性

D.价值选择

12.1948年,(A )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13.专业人员、行政人员或专家学者,依据专业知

识和现有的规定或规范,指出在特定情况下人们所

需的标准。当达不到这些标准时,就存在(A )。

A.规范性需要

B.感觉性需要

C.表达性需要

D.比较性需要

14.在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1966年

至1976年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C)。

A.建立阶段

B.发展阶段

C.停滞破坏阶段

D.恢复阶段

15.在政策方案的选择中,(C )是根据现实

条件是否切实可行,估计能否贯彻执行。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16.针对一个具体的政策客体,根据其自身的

逻辑框架,来分析其投入、活动、产出,看是否都

根据计划,达到预定目标,这是(B )。

A.效果评估

B.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估

C. 成本效率评估

D.赋权评估

17.市场主导型模式是指主要通过市场来筹集

医疗保险费用和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 D )是

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A.新加坡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8.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 D ),标志着

中国真正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A.《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B.《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失业保险条例》

19.社会福利服务过程主要是依靠社会工作专

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来主导,这被称为

( A )。

A.专业主义

B.国际化

C.本土化

D.管理主义

20.( C )主张,国家干预破坏了自由市场

经济,损害了个人自由,主张社会保障的最小化,

反对国家在社会福利事务上的广泛干预。

A.社群主义

B.经典马克思主义

C.新自由主义

D.社会民主主义

21.1601年,英国通过了(B )。

A. 《新济贫法》

B. 《伊丽莎白济贫法》

C.《国民保险法》

D. 《贝弗里奇报告》

22.1935年,在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后,美国通

过并实施了( C )。

A.《国家保险法》

B.《社会保险法典》

C.《社会保障法案》

D.《贝弗里奇报告书》

23.( A )认为,社会政策不仅仅是要促进

个人自由权利和平等的基本生活条件,而且是为了

社会整体的团结。

A.蒂特马斯

B.梅志里

C.涂尔干

D.马克斯·韦伯

24.一些政策方案可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

险,必须对各个被选方案的风险强弱程度、防范措

施的准备程度进行分析评估,从中选择风险最小的

政策方案,这是(D )。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25.储蓄保险型保健计划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

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

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

度。( D )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新加坡

26.社会政策评估的成本效率标准是要

( C )。

A.评估产出

B.评估效果

C.评估投入—产出的比较

D.评估社会政策行动执行

27.下列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

A.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普遍性的

B.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C.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统一的财政

拨款

D.社会救助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28.1990年代,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

国逐步建立了( D )的教育经费体制。

A. 以教育税费为主,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为补充

B.以非义务阶段学杂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

学为辅

C.以教育税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补充

D.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教育税费、非义务

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

教育基金等为补充

2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

( C )。

A.计划配置就业

B.全员就业

C.市场主导、政府支持

D.就业终身制

30.关于残补型社会福利模式,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B )。

A.受惠对象面宽,操作简便

1

B.国家是社会福利的最后责任者

C.去商品化程度最高

D.有利于社会整合

31.1873年,( D )建立社会政策学会。

A.美国

B.英国

C.瑞典

D.德国

32.当一个人感觉到某些需要与期望未能满足,并把它们说出来时,那是他的( B )。

A.规范性需要

B.感觉性需要

C.表达性需要

D.比较性需要

33.(C )对战后英国福利国家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大的影响。

A.《新济贫法》

B.《贝弗里奇报告》

C.《国民保险法案》

D.《社会保障法案》

34.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是( A )。

A.语义解释

B.操作化解释

C.狭义解释

D.扩张解释

35.( D )假定我们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个服务使用者,而是一个有自主性和反思性的社会能动实践者。

A.效果评估

B.执行情况评估

C.成本效率评估

D.赋权评估

36.阿马蒂亚?森将贫困定义为,剥夺了一个人自由选择他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基本能力。这是一种(B )。

A.缺乏说

B.能力说

C.文化说

D.社会排斥说

37.以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医疗经费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将医疗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以及全科医生,公民在看病时基本不需支付费用,(C)是这种国家保障型医疗政策典型代表。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新加坡

38.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 C )。

A.6个月

B.12个月

C.18个月

D.24个月

39.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A )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个人生活需求

B.社会需求

C.公共需求

D.社会发展

40.(B )提出了发展型社会政策概念。A.蒂特马斯B.梅志里

C.涂尔干D.马克斯·韦伯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是(ABCD )。A.社会政策主体 B.社会政策对象

C.社会政策文本

D.社会政策资源

2.社会政策资源包括(ABCD )。

A.资金

B.物质资源

C.人力资源

D.组织资源

3.政策试点步骤分为(ABC )。

A.选择试点对象

B.设计试点方案

C.总结试点结果

D.普遍推行

4.社会保险具有(BCD )的特点。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权利与义务的结合

C.经济手段和福利手段的结合

D.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5.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卫生政策成功的经

验依靠由(ABC )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体系。

A.赤脚医生

B.三级卫生保健站

C.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D.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6.下面属于劳动就业社会政策内容的是

(ABCD )。

A.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

B.职业介绍、职业咨询服务

C.对劳动者权益进行保护

D.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7.2005年,在我国开始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

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中,“两免”是指免除

(ABC )。

A.书本费

B.学杂费

C.寄宿生生活费

D.教育附加费

8.下列是保障性住房的包括(ABC )。

A.经济适用房

B.廉租房

C.公共租赁房

D.高档商品房

9.下面属于社会政策领域的是(BCD )。

A.商品生产

B.社会救助

C.劳动就业

D.社会福利服务

10.20世纪早中期,(ABC )影响了福利

国家发展。

A.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B. 社会民主主义

C.贝弗里奇报告

D.新自由主义

11.政府确定议程的一般行动包括

(ABC )。

A.调查收集信息

B.信息分析

C.初步评估

D.方案拟定

12.社会政策调整的原则分为(AB )。

A.理性主义原则

B.渐进主义原则

C.决策环节

调整D.执行环节调整

13.下列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BC )。

A.它最先在北京试

B.它最先在上海试点

C. 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条例》

D. 1999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14.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市就业政策的主要

特点是(ABC )。

A.政府统一调配

B.实行全员就业

C.高度稳定就业

D.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

15.根据补贴对象的不同,住房补贴包括

(CD )形式。

A.直接补贴

B.间接补贴

C.补贴供方

D.补贴需方

16.20世纪末期,福利国家改革的表现包括

(AB D )。

A.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B.注重效率,推动市场化、私

营化C.推行第三条道路

D.增加福利收入来源

17.下列关于社会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A

CD )。

A.社会政策实质上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

的干预行动。

B.社会政策是社会性政策,与政治无关。

C.社会政策以政府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能力为

基础

D.社会政策是财富再分配的制度性安排。

18.19世纪末期,德国政府先后通过了

(BCD )。

A.《社会保障法案》

B.《疾病保险法》

C.《工

伤保险法》D.《养老和残疾保险法》

20.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政策制定的影响体现

在(ABCD )。

A.提高政策问题的认知度

B.扩大政策诉求群体

C.

形成强烈的公共舆论

D.扩大公众对决策的参与程度

21.从评估主体的不同看,社会政策评估可分

为(AB )。

A.内部评估

B.外部评估

C.直接评估

D.间接评估

22.一般来说,根据救助的目的、内容及其发

生条件不同,社会救助包括(ABCD )。

A.救灾

B.收入补贴

C.供养扶助

D.扶贫开发

23.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政策改革的成就表

现为(ABCD )。

A.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

盲的目标

B.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C.素质教育观念形成

D.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7.根据补贴方式的不同,住房补贴包括

(AB )形式。

2

A.直接补贴

B.间接补贴

C.补贴供方

D.补贴需方

24.根据服务功能不同,社会福利服务包括(ABC )。

A.直接满足生理需要的服务

B.恢复社会功能的专业服务

C.预防和教育性服务

D.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

1.下列关于社会政策对象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有些社会政策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B.有些社会政策的对象是符合条件的部分人群

C.不同的社会政策有不同的对象

D.社会政策的对象是由该政策的覆盖面决定的

2.根据英国学者布赖德肖的观点,从个人生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将人的需要归纳为(ABCD)。

A.规范性需要

B.感觉性需要

C.表达性需要

D.比较性需要

3.蒂特马斯根据社会政策的功能,将社会政策分为(AB D)。

A.残补型

B. 工业成就型

C.保守型

D.制度再分配型

4.中国社会政策调整的隐形程序包括(A CD)。

A.变通

B.补偿措施

C.分化机制

D.委婉化策略

5.一般来说,失业保险的基金主要由(ABC )构成。

A.单位及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B.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

C.财政补贴

D.慈善捐款

6.1990年和1994年,新加坡政府推出(ABC )。

A.中央公积金计划

B. 健保双全计划

C. 增值健保双全计划

D.社会保险

7.下列是促进就业的政策有( CD )。

A.失业保险

B.失业救助

C.就业服务

D.职业辅导

8.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福利服务体系包括(ABCD)。

A.农村“五保”供养

B.城市社区服务

C.国家民政福利服务

D.城镇职工福利服务

二、主观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p2

答:是政府为了追求社会目标,为了解除民众的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政策。

2.社会保险p169

答:社会保险是相对于商业保险而言的一个保

险类别,它是运用保险原理对特定的风险种类进行

强制性分摊和保障的一种政府行为。这个概念可以

从三方面理解:

第一,社会保险是一种保险行为,是运用保险

原理对国民的风险进行分摊和补偿的一种政策。

第二、社会保险是一种政府的政策。它的实施

主体是政府,它是靠强制手段执行的一项社会政策。

第三,社会保险是一项非营利性的事业。

3.教育券p236

答:教育券是一种重要的代金券,政府将国家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折算成为教育凭证发给具有资

格的受教育者,通过这种教育券他们可以选择合适

的学校就读。教育券的福利给付形式不仅保证了政

府向教育的财政投入,提升了受教育者的自由选择

权,而且推动了学校之间的竞争,敦促学校提高教

育服务质量。教育券有不同的形式。学费减免、免

费提供教学用品也是教育福利重要的给付形式。

4.综合连续性老人服务模式p303

答:综合连续性老人服务模式:它是指各种因

素综合起来,共同促进老人心里、生理的健康,具

体来言,它包括三个连续变化的项目。首先,分析

老年人的社区居住状况,任何一种居住方式都要根

据老年人的心里需求,其次是根据老年人的生活功

能,向其提供何种社区照顾和服务,比如老年医疗、

康复、保健、家政助理,服务中心,托老所等;再

次探头社区居住和院舍照顾的关系,老人并不是一

旦入住老人院,就要度过余生,而是根据自己的状

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可以继续留住、搬进其他合适

院舍、回归区等。

5.社会政策过程p13

答:是指社会政策从制定行成到实施实现的过

程,它是各方行动者围绕着政策规定的确立和实施

而展开的互动过程。

6.政策议程p72

答:社会政策的议程设置是制定社会政策的第

一步。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由政策决策者来决定哪些

社会成员的社会需要能够优先得到解决,或者哪些

社会问题能够优先得到解决,这里最关键的是要看

哪些政策问题能够优先进入政策议程。所以,这一

步的首要工作是确认政策问题是什么。在社会政策

的形成过程中,首要的就是公共问题要引起决策者

的重视。

7.社会救助政策p140

答:是指国家为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并帮助解决各种特殊困难而建立的相关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政策和法规顺利实施的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网络、物质条件和技术

支撑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8.公共政策p5

答:是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

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

案和行为准则。

9.社会政策实施p15

答:社会政策的实施是简化了的社会政策过程

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如果说没有政策就没有政策执

行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没有政策的顺利执行,政

策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社会政策的贯彻执行是重

要的政策过程。社会政策的执行就是贯彻落实政策

并按照政策的要求去行动的过程。政策执行的基本

含义是原原本本的把文本上的规定变为实际的东

西,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几乎所有的社会政

策文本都不会规定的十分细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免不了需要执行者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另外,

社会政策也可能有不符合实际之处,需要政策执行

者提出修改建议或在一定范围内做出“变通”。如果

这样理解,那么社会政策实施就比社会政策执行更

贴近实际。

10.住房政策p277

答:针对住房问题,为了实现住房供需平衡和

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政府干预住房领域的各种规

则和行动,这些规则和行动可能影响住房的供给、

需求、数量、质量、价格或占有形式等。这个定义

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住房政策具有明确的意向性。

住房政策旨在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强调通过解决

住房问题,满足人们基本的住房需求,提升人们的

住房福利。二是住房政策体现了政府干预住房领域

的规则和行动。三是住房政策具有效果性。

11.混合福利服务模式p302

答:是指政府应该尽量压缩福利责任,对于不

能压缩的福利责任,也要通过民间非营利组织供应

福利,社会互助体系、家庭供养、市场提供的服务

统统是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应该由福利国家转向

福利社会。

12.社会政策制定p61

答:是从政策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合

法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政策议程设置、政

策方案的拟订以及政策方案的选择。

13.社会政策评估p114

答: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针对一个国家

的整体社会政策模式、某个领域或具体项目等分析

单位,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所做出的详细调查、分

析和评价。

不同于一般的公众意见调查仅仅发表对某项政

3

策的主观评价和意见,社会政策评估要经过周密的设计、资料收集和严谨的分析,形成一个有证据支持的评价结论。社会政策评估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研究,它是要在因果分析和主观理解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和评价。

14.劳动就业政策p254

答:劳动就业政策直接针对就业和失业问题,他不仅是一种经济政策,更是重要的社会政策。作为社会政策的一个构成领域,劳动就业政策强调政府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干预和劳动保护。

劳动就业政策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维护经济社会的协调运行以及政府和社会干预劳动力供需状况以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的原则规范及其行动措施。

15.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服务p303

答:是指强调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正常环境,为了促进儿童心理人格的正常成长,要尽量保护和支持家庭的功能,不能随便把儿童从家庭环境中带走,即使对于失去家庭或者家庭功能严重失调的儿童,也要尽量安排在拟家庭环境下照顾。

16.住房补贴p275

答:是政府为了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通过降低住房的价格和租金,提供现金支持形式的住房福利。根据补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直接补贴以转移支付为主,包括住房公积金、住房津贴、首次购房补贴、租金补贴等。间接补贴包括税费减免、降低住房贷款利息率、租金和住房价格管制等。

17.最低生活保障制度p150

答:是指由国家对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标准的居民给予生活照顾,以使其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法律,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它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从国家那里获得一定物质援助的权利,而不至于陷入贫困状态。

18.卫生政策p199

答:是指政府和社会通过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以预防疾病和促进、保护或恢复国民的健康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行动的总称。

19.社会福利社会化p311

答:开始的时候是强调和单位体系脱钩,建立脱离单位体系的社会化的筹资结构和服务供应体系;但是脱离单位体系后,国家也开始减少福利责任,社会化就演变成了市场化和产业化。

20.失业保险p258

答: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社会劳动者参加并履行缴费义务,对因失业而暂时失去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维持其基本生活。失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规

定并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这种强制性体

现在,用人单位和工作者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并按

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税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对象

是法定范围内具有申请资格,满足给付条件的失业

者。

(二)简答题

1.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

了怎样的作用?p68

答:大众传媒介对社区政策制定有非常深远的

影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这些作

用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可以继续提高政策问题

的认知度;其次可以扩大政策诉求群体;第三,可

以形成强烈的公告舆论;第四,可以扩大公众对决

策的参与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社区政策制定过

程中,有些大众传播媒介有时会发挥歪曲或偏见的

影响作用。

2.测量贫困可以运用哪些方法?p145

答:热量支出法、恩格尔系数法、贫困指数法、

收入等分法、收入平均法、主观收入定义法、主观

最小消费定义法。

3.根据政府在住房问题上承担的责任,市场

经济国家的住房政策分为哪些模式?p282

答:邓尼逊和温格逊将市场经济国家的住房政

策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雏生型、社会型、全面责

任型。

4.简述渐进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P85

答:第一,决策者应保持对以往政策的承诺,因

为全新的或完全不同的政策结果存在不确定

性。当新政策的后果不可能预测的时候,坚持

已有的政策更加安全。

第二,政策制定者不必过多的分析与评估新的

政策,只是着重于对现存政策的修改与补充。

第三,渐进决策模式着重目标与备选方案之间

的相互调试,使问题较易于处理,而不是关心基础

的变革。

第四,渐进决策模式在面对同一社会问题的不

同解决方案时,只是着重于减少现行政策的缺陷,

不注重目标的重新改进,也不注重手段和方案的重

新选择。

只有当这些政策方案看上去不能令人满意,政

策制定者才会冒险去尝试更激进的政策创新。在大

多数情况下,对现行政策的微调是能够满足某些特

定需要的,那些寻求价值最大化的政策变革因而就

被忽视了。

5.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p152

答:1、属地管理与发展不平衡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筹集和具体管理主要

由地方政府负责,因此为发展不平衡带来了极大隐

患。那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保障标准往往较高,

保障到位,覆盖面也较广,而那些经济水平不高的

地区则往往在保障方面执行不力,标准较低,资金

到位困难,也出现排斥特殊人群的现象。

2、家计调查与耻辱化

最低生活保障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在审批过

程中地方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要进行深

入调查,包括家庭成员、职业、财产状况、经济收

入等,有时还需对家庭内部的家具和申请人的日常

生活用品进行详细考察,在调查完成后要进行一段

时间的公示。这对申请人来说是一个不愉快的过程,

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此外领取最低生活保

障金期间,受助人还需向所在的社区提供义务劳动,

这一点往往备受争议。

3、自由裁量空间大与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

由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确立的标准不是十分明

确,所以在确立时通常不够规范,存在主观判断和

参照其他地区的情况。

4、福利依赖

与许多社会救助制度一样,重点关注资金救助

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常会导致受助者产生依赖心

理。

……………………………………………………

………………………………

6.促进就业的政策包括哪些内容?P255

答:促进就业的政策包括三方面。在劳动力需

求上,创造和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劳动力需求的扩

大,在劳动力供给上,加强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

劳动者的素质,改善劳动力的供给;在劳动力配置

上,提供就业服务。通过这三方面的政策最终达到

劳动力需求相对平衡。

1、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需求(1)真服直

接提供就业机会(2)真服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

小企业,间接正佳劳动力需求(3)扶持自主创业(4)

鼓励灵活就业。2、提供职业培训,改善劳动力供给。

3、提供就业服务,改善劳动力配置过程。

7.根据布赖德肖的观点,人的需要包括哪些

类型?P22

答:英国学者布莱德从个人生活和社区制度的

角度将人的需要归纳为四种类型:规范性的需要、

感觉到的需要、表达出的需要、比较性的需要。规

范性需要是专业人员、行政人员或专家学者,依据

专业知识和现有的规定或规范,之处在特定下情况

下人们的需要的标准,当达不到这些标准时,就存

4

在规范性的需要。感觉到的需要是一个人在自我陈述时反应粗的需要和想要的服务。当个人把自己的需要通过行动来表达和展现时,即成为表达出的需要。当个人通过与他人相比,发现自己生活条件上的不足并产生新的需求时,这种需要被成为比较新的需要。

8.利益集团在社会政策制定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P67

答:1、在最简单的程度上是采取临时性的集体性活动2、在中等程度上是采取具有某种长期组织形式的立业集团活动。3、利益集团影响社会政策的最高程度是采取政治性的行动和长期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行动,以期从根本桑改变政府的社会政策的社会政策方向和整个社会在政策方面的基本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利益集团已经逐渐申购到政治与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政策的影响日益增强。

9.按照资金筹集、支付、管理和所有制,可将医疗卫生政策划分为哪些类型?

答:可分为四种1、国家保障型医疗政策以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医疗经费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将医疗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一级全科医生,公民在看病时基本不需要支付费用。2、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险型模式以德国为代表,主要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规定雇主和雇员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用于雇员及其家属看病就医,患者在就医时需要自负一定的医疗费用。

10.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之间的联系体现在哪些方面?P12

答: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的发展常常与社会工作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政策是政府威力追求社会目标而制定的政策;社会工作则是秉承助人的价值观,运用专业方法,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的活动。1、二者的区别。(1)社会政策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社会工作则是社会服务机构或民间的行为。(2)社会政策的运行一般在社会的公关层面,是在利益群体层面平衡和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主要是在微观层面向服务对象开展服务。(3)社会政策带有很强的政治意义,社会管理是其重要目标,社会工作以服务为本,其直接功能是服务。2、二者的联系 1、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都是为民众、特别是困难群体服务,都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为目标。(2)社会政策要变为具体的服务并达到政策的执行就需要社会工作。(3)社会政策的具体落实需要社会工作。(4)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政策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社会政策。

11.社会保险包括哪些险种?P180 的 5种险

先写上,再写 P 184

答:到200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事业保险、职工工伤保险、职

工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已经确立,标志着

中国社区化保障体系基本形成。1、基本养老保险。

在社会保险中是比较重要、也是比较负责的类别之

一。(2)基本医疗保险。我国当前的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由三部分组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

工伤保险。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在部分

地区开始了工伤保险改革试点。(4)事业保险。中

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是中国社会保险的先锋,早在

1986年就颁布有《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

定》,随后在1993年颁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

险规定》。(5)生育保险。目前,我国生育保险的现

状是两种制度并存,第一种是由女职工所在单位负

担生育女职工的和生育医疗费。

12.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运行中存在哪些问

题?P293

答:总体来看,保障性住房政策对于遏制房价

的迅猛上涨,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发挥了

一定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数量问题。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房源非常紧

张,一些符合条件的目标群体要通过很长时间的等

候才能得到,严重的影响了住房福利的可得性。2、

质量问题。一些保障性住房建筑商和开发商为了节

省成本而降低施工质量、装修质量、减少配套实施

等直接影响住房质量。3、覆盖范围问题。保障性住

房一般以户籍为给付条件,覆盖范围非常狭窄,对

非户籍人口存在制度性的社会排斥。4、住房福利传

递效果问题。5、住宅区隔问题。

13.社会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19

答:1、实验方法。实验法法是最能体现因果关

系的研究方法。试验法有根据其设计的严谨程度,

分为标准实验法、准实验法和单个案极限测量法。2、

期群调查法。这是指针对社会政策的同一个人群进

行跟踪调查哦,访问其个人生活状况的改变程度,

从而判断墨香社会政策的实际影响。3、截面调查。

截面调查法是在某项社会侦测实施以后,对其服务

对象进行抽样调查,从而判断若干变量之间的相关

关系。4、个案研究法。这个方法一般是根据某个政

策或服务方案的逻辑模式,通过有目的的抽取样本,

进行某个主题的半结构性访谈和观察,获得资料,

然后分析资料,对整个政策或方案进行判断。5、民

族志调查法。这是指对于某个政策和服务方案的评

估兴趣不是其效果或者计划实行情况,而是其实践

过程中的具体发生机制和互动模式,通过深入其实

践情景,参与观察、访谈来获得各个当事人的主管

理解和行动策略。

14.各国医疗卫生政策的类型有哪些?P204

答:是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了各不相同的

医疗卫生政策,可以按照资金筹集、支付、管理和

所有制将卫生政策氛围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险型、

市场主导型和储蓄保险型四种。1、国家保障型。以

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医疗经费来自税收,政府通

过预算分配将医疗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

接拨给宫里医院以及全科医生,公民在看病时基本

不需支付费用。2、社会保险型。以德国为代表,主

要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规定雇主和雇员按照一定必烈

缴纳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用于雇员及其家属看病

就医、患者在就医时需要自负一定的医疗费用。3、

市场主导型。是指通过市场来筹集医疗保险费用和

提供医疗服务,美国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4、储

蓄保险型。是一种将个人储蓄保险与社会风险相结

合的模式,其保险费用的筹集和医疗费用的支付也

有别于其他保险。

15.简述我国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内容

P302

答:根据服务对象划分,社会福利服务可以分

作如下种类:1、儿童服务。包括一般儿童的家庭照

顾的支持性服务,也包括对失去家庭依赖的儿童的

代替性家庭服务2、老年人服务。是指对老年人提

供的各种类型的服务,包括社区照顾和入院照顾两

种。3、残疾人服务。是指对各种残疾人提供的服务。

4、妇女服务。是针对失去弱势群体提供的服务,而

所谓社会弱势群体一般都是有生理或者精神、心理

等因素引起的相对而言的弱势。5、贫困群体服务。

6、失业群体服务。

7、移民群体服务,是指从一个

生活地或迁移到另一个生活地域的群体。8、解除毒

瘾和上瘾行为的服务。

(三)论述题

1.从社会政策功能的角度,论述社会政策在满

足人的需要中发挥的作用。

答:1、政府有较强的财力和能力。我们所遇到

的问题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些人偶然

遇到做些忍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些社

会群体在较长时间内,其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

的问题。2、社会政策支持的稳定性。有政府这

一最具权威性的部门制定、实施的制度性安排。

5

3、社会政策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从支

持者的角度说,政府比其他组织和个人有更强的解决困难群体的问题,也可以在更大范围上解决社会问题。4、社会侦测较能体现社会公平。

因为社会政策具体确定了对困难人群的救助标准和福利服务标准,所以在社会政策第一正确实施的情况下,它可以保障基本的社会公平。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制定了科学公正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政策被有效实施的基础之上,有时候,政策不科学、政策执行时发生扭曲,这些可能会影响社会政策在满足困难群体需要是所发挥的作用。另外,简单机械地执行政策,缺乏对服务对象的关怀,也会损害政策在满足人的需要方面的效果。

2.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社会政策具有哪些借鉴意义?P334

答:1、重新认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改革30年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在最近几年特别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无论是政府,学界还是普通群众,都逐渐意识到中国在最近十几年的发展国语关注经济水平的增长,忽略了对社会领域的关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扭曲发展”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发展并未自然带来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平等现象在同一个社会共存。2、重新定位政府责任。发展型社会政策强调个人、社区、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的多元化合作,主张资源的优势组合。3、重新定位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所带来的问题,充分动员社会资源,并通过社会组织这一中介使社会成员相互协作,自立自助,产生能力的改变。4、重视预防性,投资性社会政策。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上游干预”和“投资人力资本”的理念对中国的社会政策有重要的启示。5、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一直以来都体现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内涵,如助人自助,赋权等;一些社会工总的实物发法,如个案工作和社区工作也集中体现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个人主义与民粹主义取向。

3.论述艾斯平-安德森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体制类型的思想。P46

答:1、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这类国家的福利制度主要依托家庭调查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带有少量的普遍式福利津贴,再加上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他们主要奉行自由市场调节理念,反对国家过渡干预,吧福利对象污蔑为道德坠落者,把国家再分配计划说成是通向集权主义和人类奴役的道路。2、保守合作主义的福利国家。这类国家的典型代表是奥

地利、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他们有传统的专制主

义国家转向了合作主义的政治体制国家,主要依靠

国家、雇主和劳工组织代表组成三方协商机制,确

立社会保险计划,保障既得利益集团的社会权益。3、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北欧少数国家。他们奉行

普遍主义和劳动力非商品化原则,追求社会的平等

和团结。

4.论述中国教育政策改革存在的问题。P243

答: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教育政策改革也有

一些偏颇,教育发展仍然面临严重的问题,这是教

育政策调整必须面对的。1、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均衡。

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之间、重

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教育资源投入的严重不

均衡导致教育发展的明显不均衡。2.教育的过渡市

场化。教育产业化明显削弱了教育的公共性,导向

过渡市场化。一方面,公立学校私营化,一些公办

高校兴办“独立院校”。由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高

校不得不依靠自主创收和收取学费维持运转。这种

勇者付费的教育市场化原则不仅限制了弱势群体的

教育消费能力,而且导致不同阶层之间教育机会分

配的不公。3、特殊儿童的平等受教育全难以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流动的急剧增进,出现了

大量的流动儿童,作为重要的受教育群体,流动儿

童就读城市公立中小学遭遇重重阻碍,他们的平等

教育权难以得到保证。4、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教

育层次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重视高等教育,忽视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民办教育发展

举步维艰。

5.结合具体实例,论述社会政策制定的过程。

P72

答:1、政策议程设置,社会政策的议程设置是

制定社会政策的第一步。(1)政策问题的确认。(2)

政策议程的类型,公众议程、政府议程。(3)建立

政策议程的策略。2.政策方案的拟定。政策议程确

立后,紧接着的主要工作是社会政策方案的拟定,

既确定政策行动的具体计划,包括确定政策项目的

总体目标、社会政策项目的具体行动极其目标、可

调动的资源、政策项目的运行机制、受益者及预期

后果分析。政策方案拟定的步骤,框架设想,细节

设计。3、政策方案的选择。(1)政策方案选择的标

准,价值标准,成本-效益标准,可行性标准,风险

标准。(2)政策合法化。4、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社会政策啊选择以后,还要对所选的的社会政策做

可行性分析,以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所谓政策的

可行性即是指一项社会政策能够有效实施的可能

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5、政策通过。社会政策

制定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政策的审批与发布。

6.结合社会现实,论述中国新型社会保险体

系的特点。P183

答:相对于原来的“国家—单位”保险体制,新

型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如下:1、确立

了责任公担的筹集机制。新型社会保险体系改变了

国家单方面负担的局面,建立了以企业和职工个人

缴费为主,国家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为辅的三方公

担机制。2、建立了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国家的社会

保险体系只是基本的保障,同时还规定了企业补充

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等保证层次。3实现

了社会化的管理和经办体系。新型社会保险体系是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的,而且由其下属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办,在社区里还设置了社会

保障办公室进行业务办理。4、确立了低水平,广覆

盖的基本方针。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经

济实力人均水平较低,地区差异较大,因此新型社。

会保险制度确立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方针。5、

确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对

于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中国确立了社会统筹

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7.结合社会现实,阐述中国扶贫开发取得的

经验。P158

答:1、政府主导。政府主导是中国扶贫开发的

重要特色和经验之一。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均

衡,社会性力量发育不充分的国家,中国以政府统

一调配、统一行动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更加容易。2、

社会参与。社会广泛参与也是扶贫能够成功的重要

因素之一。社会参与是指在国家专门扶贫开发组织

之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参与,它包括各级党政机

关、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社区和公民个人的

参与。3、开发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关注贫困人口“造

血”功能的培养,其目的是从根本是解决这些人口

的贫困问题,使其最终走向自立和独立的发展道路。

4、参与式扶贫。参与式扶贫是“赋权”思想在扶贫

工作中的应用,它注重培养贫困者的参与能力,给

予其一定的自觉权。5、多层次扶贫。多层次扶贫包

括两层含义:一是扶贫开发计划必须要与其他贫困

救助计划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多管齐下,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二是,扶贫开发本身的心事可

以多样化,政府扶贫与其他组织扶贫可以同时进行,

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可以并行不悖,甚至不同的扶

贫项目也可以同时灵活使用,如定点扶贫、东西扶

贫结合等。

6

8.结合实例,试分析我国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P315

答:经历社会福利体质改革后,中国打破了原

来的福利服务体系分类,整体上中国的社会服务模

式日渐形成了自由主义倾向的混合性福利服务模

式。当前中国社区福利服务体系结构包括特权性单

位员工福利服务、补救性民政福利服务、产业化社

区服务、民间非营利性福利服务、营利性私人服务

五个部分。第一,单位员工福利服务。少数国有垄

断性企业、国家机关、失业单位仍然保持着一些封

闭式员工福利服务。这些员工福利服务设施只是少

数部门的特权福利。例如这些部门仍然有内部食堂、

班车、仍至福利分房等。第二,民政福利服务。在

城市,包括民政部门在内的政府部门积极推动社会

福利服务的专业化,举例。在农村,政府成为农村

社区福利服务责任主体,国家开始承担补救性的农

村福利服务的责任,例如国家开始提供农村保养责

任,总体上看,民政福利服务是一种混合性服务,

国家承担补救性的福利责任。

第三,社区服务。一方面,大力推进社区服务

社会化。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使政府的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包括

了就业服务、社区保障服务、社区救助服务这些社

会福利服务的内容。整体上看,中国社区服务的概

念仍然是一个混合型集体概念。第四,民间盈利服

务。中国的民间组织实行业务主管部门和等级部门

双重领导的体制,培育和规范并重的管理方针,由

于民间组织发育迟缓,能够承担的社会服务功能较

少。随着政府对民间组织社区作用社会作用认识的

改变,政府通过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方式支持辅

助民间非盈利组织到社区提供公共服务。例如、深

圳等地开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第五,私人营

利性服务,社区服务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私

人部门参与社区服务已经初露端唲。但其次依据市

场原则提供服务,不可能提供低成本、广覆盖的社

区服务服务。例如私人养老院主要是根据市场原则

提供养老服务。

鉴于上述问题,中国社会福利服务的改革建议

如下,打破现有的身份界限,提供最基本的均等化

的公共社区服务,保证所有的基本生活权益。消除

垄断部门的特权性单位福利,真正把单位福利和员

工的贡献挂钩。建立有针对性地补救性福利体系,

切实承担起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公共保护责任。

7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给社会政策下定义有直接界定、(间接界定)与(理论界定)等3种基本方式; 2、社会政策的范围包括(价值)、(对象)、内容、过程等方面; 3、《伊丽莎白济贫法》于(1601)年在(英)国实施; 4、社会政策的主体包括(弱势群体)与(政府服务机构); 5、环境分析包括政府与社会、(国内)与(国际)、场景与背景等维度。 6、社会政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人性假设、(调查研究)与(政策分析)等3种基本方式; 7、教育有主体性、学习性、社会性、(传承性)与(生产性)等特征; 8、福利国家一词最早见于(1941)年(公民与教徒)一书; 9、社会政策包括(公平)与效率、(人权)与主权等价值维度; 10、当代世界的特征包括经济(市场化)与生活(网络化)、管理全球化及发展不平衡等。 11、全球性社会政策面临权力的边界模糊化、资源的(配置不平等)与问题的(普世化压力)。 12、马克思认为人性包括生存、(发展)与(享乐)等需要。 13、马斯洛认为人性依次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等五种需要。 14、社会保障的基本方式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15、医疗卫生政策包括医生与(患者)的矛盾、经验与(科学)的矛盾。 16、医疗卫生政策包括精英与(民主)的矛盾、心理与(生理)的矛盾。 17、教育在历史上呈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自主)与开放的结合; 18、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包括(公共)与私人的统一、投入与(产出)的关联。 19、社会政策分析应突破传统政府、市场二元论,走向政府与(市场)、(社会)三元互动视角。 20、社会政策在理论基础上包括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与(政治学)理论。 二、判断题(20分) 1、社会政策是政府介入社会生活领域的行为(对); 2、作为政府的一项常规职能,社会政策是从近代开始的(对); 3、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必要条件(对); 4、社会政策就无条件追求自由(错); 5、社会政策的分析应在事实基础上先判断其价值(对)。 6、社会政策是政府处理社会福利的文件(错); 7、古代社会政策不是政府的一项常规职能(对); 8、社会政策以人的生活的社会性为条件(错); 9、社会政策在价值上应将自由与合作统一起来(对); 10、社会政策的分析从寻找原因开始(错)。 11、我国长期社会政策目标是建设福利国家(错)。 12、我国长期社会政策目标不是建设福利国家(对)。 13、政府始终以促进就业为宏观调控目标(错)。 14、政府应有条件的以促进就业为宏观调控目标(对)。 15、应试教育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基本教育挑战(对)。 16、教育公平是我国当前教育政策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对)。 17、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政策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看病难(错)。 18、看病贵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政策面临的尖锐矛盾之一(对)。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1105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2011.5)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20分;简答题4,32分;问答题2,28分,实践分析题1,20分。 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有关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其外延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等。 2、剩余模式社会福利的需求主要是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满足的,只有当基本社会安全网络无法提供有效保障时,公共部门才有必要进行介入并提供帮助 3、制度模式社会福利体系被看做是与其他社会制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为处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人提供保障,而且为那些处于劳动力市场之外的福利需求者提供普遍的保障。 4、职业福利也称为附带福利,指与就业或缴费记录有关的由企业提供的各种内部福利,可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常常由政府依法强制实施,如企业补充医疗和补充养老保险、子女教育和住房补助、有薪假期等等。 5、财政福利指具有明确社会目标的特别减税和退税措施,如在许多发达国家,凡市民参加慈善捐款、社会保险或抚养子女等都能获得

所得税减免,从而增加净可支配收入。蒂特姆斯把它看成是一种转移支付。 6、贫困烙印指因接受福利救助而被定为“穷人”,并因此而感到自卑或受到其他人歧视的现象。 7、福利依赖接受福利的人不仅在收入上依赖福利津贴和服务,在心理上也处于一种依赖状态,他们丧失了积极性、技能、独立性,甚至是自我生存的能力。 问答题: 1.简述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 答: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公共利益-公民福利 研究的内容不同:政策机构的制度能力和制度设计-社会福利 追求的目标不同:多元化-公平公正 提供物品和服务性质不同:非排他-排他 增进福利的路径不同:社会福利到个人福利-个人福利到社会福利研究路向不同:实证研究-价值关联 2.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福利国家的批评。(没找到) 3.简述布来萧的需要类型分类及其意义。 答:第一,标准的需要(normative need) 第二,感觉的需要(felt need) 第三,表达的需要(expressed need ) 第四,相对的需要(comparative need(注:意义找不到。) 4.对社会需要的理解差异如何影响社会政策行动?(可参考笔记,我

社会政策概论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政策和公共政策 一、政策 (一)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2、政策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 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二)政策概念的定义 1、多元视角 孙光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 林金德之《政策研究方法论》:“政策是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的一个区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则或项目。” 张金马之《政策科学导论》中认为:“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关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陈振明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策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辞海》:“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 2、定义 “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理解: (1)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 (2)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3)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三)政策与制度的关系 1、什么是制度 制度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能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之中的有关规则的复合体。 由有关的规则集合构成的制度可以分为两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指由比较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规则构成的,而且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其更有可能得到遵守的制度。后者往往是由没有那么明确地表达出来的规则构成的。 2、制度与政策的关系 相通之处: (1)都包含有规则的要素。 (2)绝大部分政策都是在既定的制度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 (3)政策行动可以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或改变现有制度。 不同之处: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

问答题: 1.简述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公共政策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公共利益;社会政策研究的关注点是公民福利 研究的内容不同:公共政策关注的是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福利方面追求的目标不同: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多元化的;社会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追求社会公平提供物品和服务性质不同:非排他-排他增进福利的路径不同:社会福利到个人福利-个人福利到社会福利研究路向不同:公共政策主要是实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主要是价值关联方向2.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福利国家的批评。20世纪70年代社会政策从社会行政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此后,社会政策的研究重心转向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也受到重视。率先对福利国家体制进行反思的是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他们对福利国家理论大肆抨击,指责福利国家福利开支巨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了西方经济的衰退;政府过多包揽福利事业导致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垄断,剥夺了人们选择福利的权力;同时,政府部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在经济效率方面也受到质疑,而且可能造成了社会公德的沦丧。左派方面,指责保守党政府使福利国家衰退了;下层阶级,尤其是那些低收入的大家庭仍陷于贫困之中。右派方面,福利国家体制想向所有人提供普遍性的福利服务去消除贫困只是幻想,而应该运用选择性福利模式,将福利帮助更多地对准穷人。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阶级剥削的问题,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女权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体制并没有保证妇女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和地位,相反,它的许多所作所为使针对妇女的传统歧视性价值和态度合法化了。 3.简述布来萧的需要类型分类及其意义。类型:第一,标准的需要;第二,感觉的需要;第三,表达的需要;第四,相对的需要意义:布来萧的这个分类是指出界定需要时所包含的因素,区分出需要的类型。比如个人感觉到的需要不一定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需要也不一定是个人真正感觉到的需要,专家或专业人员对他人需要的认定也可能与当事人自己感觉到的需要有很大的不同,同样,个人感觉到的需要与相对的需要之间有时也难以区分。所有的需要或多或少的都带有主观的性质,即使是标准的需要,所建立的标准也是人为的,涉及到价值的判断,因而也是社会的、文化的。 4.对社会需要的理解差异如何影响社会政策行动?对社会需要的认识不同,会导致政策选择上巨大差异。当把个人的某些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满足个人的需要就是社会政策追求的最终目的,当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分离,社会政策满足个人的需要就变成了手段,而满足社会需要才是其最终目的,很显然,只要目的实现了,手段运用的充分与否就无关紧要了。社会政策是满足个人的需要还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成了制约社会政策行动的关键因素。社会唯实论:社会作为整体有其自身的需要。这种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并不完全一样,也不等于个人需要的总和。如多亚尔和高夫看来,保证社会成员最低水平的生存和基础、养育和教育后代、学习必要的生产和服务的知识和技能等是社会文化要持续和发展所必须实现的,于是它们也就成了社会的需要。

社会政策概论三合一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1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4、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性资源)。 5、社会政策可行性的实质内容包含了政策的可能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7、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二、名词解释 1制度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福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制度,其特点是首先由政府的福利计划来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2、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行动的总和。 3、普遍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的给全社会或者某些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每个人是否有满足的需要。 4、社会政策主体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直接主体是指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直接作用或在政策目标实现过程中直接执行政策的个人、社会团体或组织;间接主体是指在政策制定或目标实现过程中不拥有合法的权利直接参与而是通过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力起作用的个人、社会团体或组织。 5、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是指在社会决策过程中的基本政策体制、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 6、社会政策的资源是指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它可以是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等,也可以是权利、地位、威信、名誉等非物质资源。 7、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者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8、剩余性福利模式是由维诺斯基和美博提出来的社会福利的两种福利模型之一,也叫补缺型福利模式,这种模式以为只有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设施才会介入运作,并且只是暂时的,这种模式有种慈善和施舍的印迹,救助者被视为弱者,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9、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性的的接受者,是接受社会政策帮助的个人或家庭或者说是受社会政策行动影响到人。 三、简答 1、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准市场机制”,其具体内容如何? ①准市场机制是指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 ②基本内容: a、在公共部门和福利性项目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b、改变政府拨款方式。 c、增大受益者的选择。 d、增加福利使者的付费,增加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 e、加强对服务机构的业绩考核和评估。 5、导致社会政策变动的原因及变动的主要方式? 原因:①政策本身的原因②政府方面的原因③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变动的方式:①社会政策的修订②社会政策的改革③社会政策的终止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社会政策的成本与效果、社会政策的制定机制 主观方面: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治领袖、政府职能部门、利益集团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政策概念的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 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P5 2.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 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P6 3.社会政策的定义: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 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P11 4.社会福利的概念的含义:首先,“福利”一词常常指人们社会生活 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其次,“福利”是一种按照实际需要而进行的财富分配方式,如福利性住房分配制度、福利性医疗制度等。P15 5.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 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利益损害。P17 6.社会保障的含义:是指政府通过公共行动而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 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使社会成员在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能够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保障。P242 7.就业政策的基本含义:就业社会政策,又称劳动就业政策,常常

简称为就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P297 简答题: 1,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 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P3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最突出特点之一);○2|权威性(包括政策制定中的权威性和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3| 价值性(即指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4|群体性 与社会性的统一。P6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 策;○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如对越轨行为者的“行为矫治”、家 庭政策、社区发展政策等)。P13 4,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趋势:○1|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并向纵深发展;○2|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3|研究方式发 生转了移。 5,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来自哪些方面:社会政策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明,社会政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多学科的 理论基础之上的。一方面,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的学者来自许多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社会政策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包含了政府为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各种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是在特定目标指引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选择和分配。 2、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一般来说,社会政策具有三方面含义,包括社会性价值、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行动。福利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产品或服务的制度和过程。狭义上认为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 4、社会问题:是一种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集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变异性、复合型和周期性等特征。 5、民间组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性组织的总称。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它们以其民间和非营利两个方面的特点而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区分开来,并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6、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的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包括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是介于政府和营利性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它具有非营利组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营利性。其次,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福利性特征。最后是其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性特点。 7、普惠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每个人是否有满足的需要。 二、简答题 1.简述新加坡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即所谓“退休基金社会主义”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政府通过这一制度有效地调控消费基金,解决职工购买住房和退休后的养老问题。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实行会员制,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无论是雇员,都必须按雇员月薪的一定比例缴交强制性的公积金,并按月存入雇员户下。公积金制度在新加坡实行40多年来,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以下5点:(1)为国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保障。(2)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局将归集的公积金购买国债,因此它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 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2.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3.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1)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4.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5.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6.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 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7.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是 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8.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 的制度。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9.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 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10.社会保障:是指由社会(主要是政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其他一些社会福利的方式向失去 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的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11.社会保护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 1) 预防性两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和增能。增能,Empowerment,即通过教育培训、增大人力资 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能力等途径而增强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 2)治疗性两大原则:补偿原则和社会关照原则。 12.社会行政(Social Adminstration)一般指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 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三层含义:1) 代表着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领域。2)代表管理社会事务的政府机构。3)代表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则和程序体系。 13.完全积累制:智力20世纪80年代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 制,并由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需要承担供款义务。 14.社会行动政策的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来保证社会 政策行动有序地进行,以便高效率地到达社会政策预期目标的过程。 三个层次: 1)社会政策行动的行政管理层次(即社会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宏观管理体系。 2),..行业管理层次:是指在与社会政策相关的行业中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3)…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层次:是指政府对社会服务机构(即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机构,包括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建立的管理体系。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2106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olicy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必修:社会工作专业 3. 课程目的 社会政策是党和政府在特定时间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工作和管理的目标所采取的政府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政策、策略、法规、措施、办法、方法、规章、条例等的总称,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社会政策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研究我国社会政策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达到该专业学生在社会工作和管理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社会学原理、社会工作导论、法学概论、形势与政策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社会政策导论》.杨伟民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不但要注重课堂讲授,而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大信息传输量,以调动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根据授课教师开列的相关书目进行课外阅读。 (2)按照授课教师的布置完成课外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并按时提交调查报告。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社会政策概述 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二、社会政策的特点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名词解释 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 福利性社会 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 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 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 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 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 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 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__ 1) 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 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 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一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 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 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是 指直接面向 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 … 的制度。 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 和过程。 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 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9度和措施, 以避免或 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 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10. 社会保障:是指由社会(主要是政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其他一些社会福利的方式向失去 劳动能力和 劳动机会的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11. 社会保护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 1) 预防性两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和增能。 增能,Empowerment 即通过教育培训、增大人力资 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能力等途径而增强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 2) 治疗性两大原则:补偿原则和社会关照原则。 12. 社会行政(Social Adminstration —般指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_ 米取的 各种行动的总和。 三层含义:1)代表着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领域。2)代表管理社会事务的政府机构。3)代表政府 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则和程序体系。 13. 完全积累制:智力20世纪80年代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 制,并由私 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需要承担供款义 务。 14. 社会行动政策的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来保证社会 政策行动有 序地进行,以便高效率地到达社会政策预期目标的过程。 三个层次: 1) 社会政策行动的行政管理层次(即社会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宏观管理体系。 2) ,..行业管理层次:是指在与社会政策相关的行业中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3) …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层次:是指政府对社会服务机构(即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机 构,包括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建立的管理体系。 15. 社会政策行动管理的对象: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1. 2. 3. 4. 5. 6. 7. 8. 9.

20秋学期《社会政策概论》在线作业 参考资料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 《社会政策概论》在线作业 1 单选题 1 ()主张国家是全社会利益的代表,其基本职能是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主义”目标。 A 新自由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 第三条道路 D 社会民主主义 2 ()认为在满足社会成员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福利的手段优于市场的手段。 A 社会政策的经济导向模式 B 社会政策的福利导向模式 C 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式 D 第三条道路社会政策模式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秉持的社会政策理念是()。 A 主张国家应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 B 反对国家提供过多的福利,赞成补缺型社会福利 C 认为福利有力于提高社会向心力 D 认为现有的福利是一种投资 4 城市低保的审批时限为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内。 A 15日 B 30日

C 60日 D 90日 5 政府“干预”社会社会福利事务属于()。 A 残余式社会福利 B 制度式社会福利 C 自由主义福利模式 D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模式 6 1994年,()在《防止老龄危机》提出三支柱养老金模式。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国际劳工组织 D 乐施会 7 政府“包揽”社会社会福利事务属于()。 A 残余式社会福利 B 制度式社会福利 C 自由主义福利模式 D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模式 8 新加坡社会政策的创立以()为标志。 A 中央公积金局成立 B “公共住屋计划”的开展 C 在社会保障运作中引入私营部门参与和管理 D 社会保障制度出台 9 世界银行组织认为未来的福利应侧重于()。

南开《社会政策概论》在线作业答案

南开《社会政策概论》在线作业答案 1 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地级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内出结论。 A 15日 B 30日 C 60日 D 90日 答案:C 2 (),我国政府在城市建立了街道—居委会体制的社区组织体系。 A 20世纪80年代 B 20世纪9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答案:C 3 ()的影响在于政府开始承担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责任。 A 1935年《社会保障法》 B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C 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 D 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 答案:B 4 () 提出福利的“社会分工”,将社会福利分为社会福利、职业福利和财政福利。 A 瓦格纳 B 蒂特马斯 C 贝弗里奇 D 吉登斯 答案:B 5 城镇养老保险缴费责任中,个人缴费比例为()。 A 工资总额的8% B 工资总额的10% C 工资总额的15% D 工资总额的20% 答案:A 6 世界银行组织认为未来的福利应侧重于()。 A 工作福利 B 实现公民权 C 再分配 D 社会安全网 答案:D 7

1889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的《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中规定()以上的老人可以领取养老金。 A 55岁 B 60岁 C 65岁 D 70岁 答案:D 8 ()可以评价社会政策在政府公共政策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程度。 A 政府年度社会支出总量 B 政府年度社会支出人均量 C 政府年度社会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 D 政府社会支出占GDP的比例 答案:C 9 新农合基金管理规定,中西部地区乡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偿起付线原则上不超过()。 A 50元 B 60元 C 80元 D 100元 答案:D 10 ()是个体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获得满足的摄取状态。 A 有效需求 B 需求 C 个人需要 D 社会需要 答案:C 11 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救助时间一般不超过()天。 A 10天 B 20天 C 30天 D 15天 答案:A 12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和补助标准参照()。 A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B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险 C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D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答案:D 13 公民自办社会福利项目属于对社会政策的()。 A 政治参与

社会政策概论三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 2、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定量研究方法和() 3、社会政策对象从其基本原则上看,可以分为一般性的对象和() 4、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过程性。 5、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 二、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 2、普遍性福利模式 3、社会政策主体 4、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 5、社会政策的资源 三、简答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有哪些主要环节? 3、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有哪些责任和作用? 4、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可行性,包括哪些主要方面? 5、社会政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哪些? 四、论述 1、分析下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由于在当代社会中社会福利项目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直接投入并管理,因此,划分是否属于社会福利项目只需要看它是否向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和服务帮助,以及是否由公共资金或优惠政策支持,因而接受者可以免费或低费地获得这些物质和服务产品。从这个角度看,在许多国家和许多研究者所使用的“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可能是一致的,以至于在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 但是另一方面这两个概念在表达问题的侧重点上也有所不同。首先,这两个概念表达问题的角度仍有很大的不同。“社会福利”是指一种既定的制度和过程,它可以是人为设计的,也可能是自然形成的。相比之下,社会政策概念则重点强调政府或其它组织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干预行动。或者说,社会福利概念侧重反映既有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及与其相关的实践操作模式。而社会政策概念则主要反映政府(或其它组织)在社会福利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有意识的行动。其次,在不同的国家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外延也并不相同。一些国家在使用社会政策概念时采用其广义,包含了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而使用社会福利概念时相对比较狭窄,因此导致二者的外延出现一定的差异。

《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20 简答题4\32 问答题2\28 实践分析题1\20 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 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2、剩余模式社会福利的需求主要是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满足的,只有当基本社会安全 网络无法提供有效保障时,公共部门才有必要进行介入并提供帮助 3、制度模式强调政府在福利提供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主张把社会保障作为人们的基 本社会权利。 4、职业福利也称为附带福利(fringe benefit),指与就业或缴费记录有关的由企 业提供的各种内部福利。 5、财政福利指具有明确社会目标的特别减税和退税措施。 6、贫困烙印指因接受福利救助而被定为“穷人”,并因此而感到自卑或受到其他 人歧视的现象。 7、福利依赖接受福利的人不仅在收入上依赖福利津贴和服务,在心理上也处于一 种依赖状态,他们丧失了积极性、技能、独立性,甚至是自我生存的能力。 问答题: 1.简述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 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公共政策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公共利益;社会政策研究的关注点是公民福利 研究的内容不同:公共政策关注的是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福利方面 追求的目标不同: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多元化的;社会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追求社会公平提供物品和服务性质不同:非排他-排他 增进福利的路径不同:社会福利到个人福利-个人福利到社会福利 研究路向不同:公共政策主要是实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主要是价值关联方向 2.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福利国家的批评。 20世纪70年代社会政策从社会行政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此后,社会政策的研究重心转向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也受到重视。率先对福利国家体制进行反思的是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他们对福利国家理论大肆抨击,指责福利国家福利开支巨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了西方经济的衰退;政府过多包揽福利事业导致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垄断,剥夺了人们选择福利的权力;同时,政府部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在经济效率方面也受到质疑,而且可能造成了社会公德的沦丧。 左派方面,指责保守党政府使福利国家衰退了;下层阶级,尤其是那些低收入的大家庭仍陷于贫困之中。 右派方面,福利国家体制想向所有人提供普遍性的福利服务去消除贫困只是幻想,而应该运用选择性福利模式,将福利帮助更多地对准穷人。 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阶级剥削的问题,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 女权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体制并没有保证妇女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和地位,相反,它的许多所作所为使针对妇女的传统歧视性价值和态度合法化了。 3.简述布来萧的需要类型分类及其意义。 类型:第一,标准的需要;第二,感觉的需要;第三,表达的需要;第四,相对的需要

《社会政策概论》20春期末 参考资料

《社会政策概论》20春期末考核 1 单选题 1 现代社会政策实践起源的发端是()。 A 1935年《社会保障法》 B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C 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 D 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 2 城镇养老保险缴费责任中,企业缴费比例为()。 A 工资总额的8% B 工资总额的10% C 工资总额的15% D 工资总额的20% 3 ()的影响在于提出了“福利国家”的蓝图。 A 1935年《社会保障法》 B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C 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 D 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 4 ()认为在满足社会成员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福利的手段优于市场的手段。 A 社会政策的经济导向模式 B 社会政策的福利导向模式 C 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式 D 第三条道路社会政策模式

5 公民直接提出对社会政策的批评或建议属于()。 A 政治参与 B 意见参与 C 社会行动参与 D 资源投入 6 ()的影响在于政府开始承担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责任。 A 1935年《社会保障法》 B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C 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 D 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 7 ()认为福利国家是公民权历史演进的结果。 A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公民权理论 C 社会民主主义理论 D 集体道德责任说 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社会政策理念是()。 A 主张市场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 B 主张国家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 C 主张个人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 D 主张国家、市场、个人共同承担福利责任 9 ()反对国家在社会福利事务上的广泛干预和实施大规模的国家福利计划,主张把国家的责任和行动限制在最小的范围里。 A 新自由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专业:17级社会工作专业 参考教材:《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二、课程的性质、教学任务和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社工专业专业方向必修课。 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政策讨论、辩论活动;在社会中,关心社会中客观存在的政策问题,并以积极的心态分析社会问题、酝酿解决方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掌握分析和评估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目前国内在社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制度建设。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不但要注重课堂讲授,而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大信息传输量,以调动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四、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闭卷考试。 五、课外自学要求 (1)根据授课教师开列的相关书目进行课外阅读。 (2)按照授课教师的布置完成课外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并按时提交调查报告。 六、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导论: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政策与公共政策 一、政策 二、公共政策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 一、社会政策与法律和法规 二、我国社会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其他政策文件 四、各种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一、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 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 一、不定项选择题(少选、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0X2=20分) 第二章 1、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为了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德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标志着现代社会政策实践的开始。(单选?)P22 2、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三类P22/23 该法在施行救济的过程中建议应对不同类型的贫民采用不同的救济方法来 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体力健全的贫民需要送入劳动工场,对不能工作的贫民送入救济院或者施以院外救济,为失依儿童安排学徒训练机会。 3、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P24 内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护理保险、养老保险 意义(?):——建立德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立起各负其责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程度较高;——社会保险资金运作模式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性工作。 4、福利国家概念P25 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它不只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也不只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甚至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总和。 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 5、1942,《贝弗里奇报告》,二战后P26 新的社会保险体制的主要特点有:以均等给付和均等供款为基础,充分满足最低限度的生计需求,由保险者、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负责其经费来源。 6、欧洲福利国家体制P26 “贝弗里奇计划”为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44年到1948年,英国政府以《贝弗里奇报告》为蓝本通过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初步建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体制。 7、西方福利国家危机 20世纪70年代P28 看书 8、福利改革——以英国为例,撒切尔P29 特点:使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责任,降低对国家的依赖,开创一个新的、更加强调个人责任和反对依赖国家的保守主义的社会政策体系。 9、拉丁美洲国家改革——智利改革P30 私营部门参与管理、民营机构运营合作 看书 10、亚洲——新加坡改革P3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