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09杭州市深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主要做法及应

2009杭州市深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主要做法及应

杭州市深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主要做法及应(2009-05-15 14:07:29)
转载标签: it 分类: 程序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新领域,体现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新阶段、新内容。杭州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精心组织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试点工作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审定落实了试点工作方案,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成立了33个市级部门和两个试点区分管负责人参加的试点工作联席会,负责检查、落实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任务;成立了由市信息办、监察局、法制办、保密局等部门组成的共享政务信息的审查机关,负责共享政务信息的审查;成立了各专业工作小组,分别负责基础网络层、数据资源层、业务应用层、用户服务层的技术方案探讨、研究,确保了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注重制度和标准规范建设

在试点工作中,杭州市按照“参照、设计、整理”相结合的原则,同步开展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的制订。在管理制度方面,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政务信息共享工作的若干意见》(杭政办函〔2008〕195号),拟定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技术管理要求(草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施细则(草案)》。在标准规范方面,出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编制指南(试行)》、《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标准(试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指标命名规范(试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接口标准(试行)》、《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编制规范(试行)》、《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范(试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前置环境建设规范(试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用户和权限管理规范(试行)》等。同时,将国家目录与交换体现两个标准的总体框架、技术要求、接口规范完整、透彻地体现在杭州市试点项目的实施方案中,按照两个国标的技术管理要求来规划、定义信息资源提供者、管理者、使用者的工作职责,按照国家标准对共享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编码,确保实现四级目录资源的互联互访。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以全局观念科学设计系统

为处理好技术与管理、利用与开发、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我们在项目总体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应用接入的“跨平台、开放式、松耦合”要求,从网络、数据、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整体

设计,保证基础设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安全性,并强化共享信息库、基础数据库、专题应用库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整体设计,坚持主体工程、具体应用、基础信息库建设“三位一体”同步推进。为保护和利用已有投资,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浪费,通过对已有设施设备的改造和扩展来构建交换体系,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与已有应用系统的衔接;坚持技术方案与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同步研究制订,努力做到技术、管理及标准规范的三者协调;在项目实施方案制订过程中,我们对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格式化数据和非格式化数据的分级、分层、分对象服务做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同时,在两个体系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对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对市民卡信息交换平台的改造和扩展,构建全市交换体系;在市民卡个人信息库、企业基础信息库的基础上,按目录体系的架构构建全市人口数据库和法人单位数据库;根据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共同的功能属性,对共享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目录传输系统与交换传输系统等功能模块进行了集成设计,形成了完整的目录与交换体系。

(四)规范工作流程

一是抓工作流程的规范,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合同评审、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和评审、设备验收、集成与开发等工作,严格按照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及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规范实施;二是抓好项目建设的合同规范,保证合同条款完整,合同范式合理,合同表述准确,避免合同含义的二义性,并按合同要约管理项目承建方和供货商;三是抓文档规范,我们要求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所有文档要资料齐全、内容完整、表述清晰、格式规范,包括会议纪要、监理周报、设计和实施文档等;四是抓好项目实施规范,加强监理工作,做好项目设计、开发和集成规范,加强论证、评审和试行工作,提高管理制度、标准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方案调整程序,加强方案调整的科学性。五是抓安全规范,利用统一身份认证、安全测评、集中容灾备份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采取访问管理、日志记录、安全审计和边界防护、入侵监测、病毒防范等特别安全措施,构筑了全方位的安全防线,确保试点工作不偏离既定的目标任务。

(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按照“统一建模、分步建库,应用积累、滚动发展”的思路,充分调动和发挥部门的积极性,加快完善人口、法人单位、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社会经济统计指标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目前,以市民卡、企业基础信息互联、就业再就业等项目为基础,已初步建成杭

州市人口和法人单位数据库, 其中,法人库涉及单位7个,指标项266个,在库记录条数17204199条,人口库涉及单位7个,指标项615个,在库记录条数77159858条。市规划局、国安局、民政局牵头建设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已经建成覆盖杭州全市多种比例的基础地形数据、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基础框架数据;覆盖杭州市八城区3300平方公里范围的基础地形数据、航空影像数据,覆盖杭州市主城区的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建成区范围的地名数据等,并实现了37个部门的业务共享。市统计局牵头建设的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按照经济发展、就业生活、城市建设三大类,十五小类,1287项指标,对海量数据进行存贮和管理,能够将全市经济、社会、科技、资源与环境、居民生活和城市建设等信息整合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还能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综合应用。同时,依托目录与交换体系,已经实现市民卡项目、企业基础信息互联项目、就业再就业信息共享与协查项目、建筑业市场监管项目、房地产市场综合治税项目、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系统、社会保险金地税代征缴信息系统等7项业务协同应用,正在实施流动人口数据库系统、96345语音服务数据库系统、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数字档案馆”系统、低保户认定应用系统、联合征信系统、“行政联合审批”系统、“金宏工程”数据库系统等8项业务协同应用;“权力规范运行”电子监察系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应用系统等2项协同应用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与部门实际应用、需求的密切结合,既丰富了试点工作的内容,又有效推进了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是电子政务服务体系的一次改革和创新,也是电子政务深度发展的客观需求。通过1年多的试点探索,杭州市主要取得了6方面的工作成效。

一是形成了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基础平台。通过目录与交换体系这一重大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一方面,彻底改变了以往面向应用的“点对点”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了部门间信息交换“一点接入、普遍联通”和“一套设施、普遍适用”的互联互通模式,有效避免了数据交换设施的重复建设,减少了部门端业务系统的资源消耗;另一方面,建立了政务信息资源归集、管理和发布平台,从技术上解决了“发现、定位和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的根本性问题,为扩大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和使用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数据资源使用价值创造了支撑条件。

二是规范了共享信息的采集、组织、管理、共享和使用程序,提高了数据质量。一方面,通过一系

列标准规范的制订,初步解决了共享信息资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定义、类型、格式差异,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技术多样化”等问题,在建立了“一数一源”和“一源多用”的信息共享机制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加强了数据来源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随着业务协同应用的不断扩大,共享数据在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中,提高了被审核、被比对的几率,提高了共享数据的准确性。

三是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与行政监管水平。一方面,通过人口和法人两大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把政府各部门为经济社会活动所提供的管理和服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自然人和法人生命周期内接受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活动信息,初步实现了跨部门信息的综合查询,为行政机关实现更加优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信息保证;另一方面,通过跨部门业务协同应用的推进,优化了业务流程,规范了办事程序,加强了部门间的业务督查,提升了行政效率,同时,利用业务协同的信息流转,方便了行政对象,提升了公共服务与行政监管水平。

四是开创了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和服务新模式。通过试点,为推动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由分散、独立建设向联合共建、整合利用转变;为信息系统运行由垂直、孤立运行向横向联动、互联互通转变;为信息资源利用由偏向自我服务、独占使用向注重网上互动、强化公共服务转变建立了示范,为最终构建科学、合理、节约、高效的杭州市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是有效推进了区(县)电子政务建设。通过试点,上城区政府门户网站群成功整合并上线运行,基本建成了城区综合数据库,公众参与网上信访有序运行。在线互动的“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审批事项逐月增加。目前纳入“一站式”平台的81个行政审批、服务项目中,51项为全程网上流转(其中,29项已实现互联网上预受理),29项实现受理、办结两头管理。网上办件数量逐月上升,网上审批项目实现办结的平均时间已由6月份的1.4天缩短为0.9天。网上办理情况可实时查询。萧山区建成了实有人口库、企业法人库和居民基本保障协同系统、药品安全监管系统、基层信息化系统。以公安户籍数据和统计部门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结合劳动、民政、公积金等部门的数据,建立了人口基础数据库,基本满足与人口相关的各类应用系统的数据需求。以工商、民政、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数据资源为基础,结合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立了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为宏观管理、政策制定、产业研究、

社会经济状况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六是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团队。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既提高了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统筹协调、整合归集能力,也培养了一批懂管理、精技术、熟业务的专业人才,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的深度推进提供了人才及技术支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