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管仲列传(含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管仲列传(含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管仲列传(含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管仲列传(含答案)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

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

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

解析A项,卑:平易。

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

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

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

解析均为表被动。B分别为知道/知识;C分别为归顺/回家;D分别为制度/量词,次,回。

答案 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

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

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

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

解析D项,均为介词,和。A介词,把/动词,认为;B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 )(3分)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B.岂以为

..周道衰微

C.仓廪实而知礼节

..

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

解析“穷困”在句中指处境困窘。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管仲因而信.之

B.贵.轻重,慎权衡

C.然孔子小.之

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解析A项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 A

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

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

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

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

解析①③⑤宾语前置句/②④被动句/⑥⑩判断句/⑦主谓倒装句/⑧⑨定语后置句。

答案 B

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 )(3分)

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①政绩才干;③管仲政治策略的影响;⑥引古人话对管仲的评价;②④⑤管仲的民本思想。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欺负

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

C.一匡.天下匡:匡正

D.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解析欺:占便宜。

答案 A

9.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 )(3分)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④是能知人的结果,⑤是通过管仲的话写出鲍叔知人。

答案 A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原因是鲍叔知道管仲家穷。

B.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管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这都是鲍叔知贤、荐贤、让贤的结果,说鲍叔是最大的功臣一点都不为过。

C.在常人看来,管仲无德、无才又贪心,但鲍叔独具慧眼,他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D.本文虽选自《管仲列传》,但并没有把主要笔墨放在写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解析以鲍叔牙衬托出管仲的贤能,管仲之“贤”已经掩盖了他身上所有的缺点。

答案 D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施政。

(2)我曾经多次做官却总是被国君贬斥,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

(3)了解我不在意小节但以功名不显赫于天下为耻辱。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

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齐桓公求管仲》)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馁:饥饿

B.治国家不失其柄.柄:把柄

C.是以滨.于死滨:同“濒”,迫近

D.君若宥.而反之宥:宽恕

解析B项,柄:本,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答案 B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夫为.其君动也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B.则其.管仲夷吾乎欲用其.政也

C.若.必治国家者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

D.则.是君之赐也则.予我矣

解析副词,就。A项,介词,替/动词,成为。B项,表揣测的语气/代词,他。C项,连词,如果/比得上。

答案 D

14.关于对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并设巧计派人迎回管仲。

B.鲍叔牙有知人能让、举荐贤能的高风亮节。

C.鲍叔牙一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终于打动了齐桓公。

D.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有着博大的胸怀。

解析“再”不正确。

答案 C

1.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才这么做的;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对您忠心效力的。

(2)我们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有达到请求的目的呀,请使他活着。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违背它的准则,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人民,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差点丧命。”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交给我们了。”

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请使他活着。”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管仲列传》原文及逐字逐句翻译【全】免费_高二语文

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推荐)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高考名句默写必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高考名句默写必背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_____________,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 4.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______。 5.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7.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8.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___________,欲罢不能。 10.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咏而归。 1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问之,则曰:________________,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14.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15.____________,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智力孤危,_____________,诚不得已。 17.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 18.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 19.使六国各爱其人,_____________;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21.故国神游,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 22.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___________? 23.于是舍人相与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 2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__,或百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 2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记 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黄帝至汉武帝),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易》:周易的简称,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和魏信陵君无忌。 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 连横: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张仪) 刀笔吏:主办文案的官吏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叫牺牲 血食:享受祭祀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字任好)和楚庄王 三代:夏商周 三晋:韩魏赵 秦汉以前以右为上。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注释中的一种说法)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之前的三个帝王 古代乐律为五声”: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1.且夫孝始于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太史公自序》) 2.故《易》曰:____________,差以千里。(《太史公自序》) 3.然我一沐三捉发,____________,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鲁周公世家》) 4.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____________,抚百姓,____________,吾不如萧何。(《高祖本纪》) 5.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祖本纪》) 6.卢纶《塞下曲》写李广将军的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8.谚曰"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9.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 .(《孔子世家》) 10.孔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1.孔子以四教:____________.绝四:____________.所慎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2.太史公曰:《诗》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不能至,心乡往之。(《孔子世家》) 13.生我者父母,____________.(《管仲列传》) 14. 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15.其志洁,____________.其行廉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16.屈原曰:" 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7.王曰:"此鸟不飞则已,____________;不鸣则已,____________.(《滑稽列传》) 18. 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19.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心人,天不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蒲松龄) 20.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楹联:刚正不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成信史照尘寰。 21.鲁迅赞《史记》曰:____________,无韵之《离骚》。 22.《史记》对后世的影响:____________,文章大宗。 答案:1.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失之豪厘3.一饭三吐哺4.决胜千里之外,镇国家,给馈饷。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三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 鞭棰(chuí)圜墙(yuán)占卜()囹圄() 槛(jiàn)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微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斯、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5)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

有志者事竟成
专项复习(五) 名篇名句默写
1.《黔之 驴》一文中,柳宗元用“往来视之”细致地描写老虎想要了解驴子的急切心情。 2.虞世南《蝉》中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来表现蝉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
力,自能声名远播。 3.赵普虽贵为宰相,晚年仍勤奋苦读《论语》,他“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他“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曾四次为国举荐人才,“颜色不 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 旧纸”等细节描写,反映了他不顾个人安危而为国推荐人才的胆略和超人的毅力、坚定 的意志。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列子>一则》中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5.《核舟记》中雕刻品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现王叔远精湛技艺的语句是: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 6.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一词中最能体现“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的句子是:已是悬 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7.辛 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来抒发一种壮志难酬的感慨。 8.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描绘了塞外特有的壮丽景象。 9.思乡是永恒的主题,例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请再写出两句完整的思 乡名句:
A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B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由《黄河颂》我们自然联想到了古代关于黄河的诗句。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请再写 两句关于黄河的完整古 诗句: 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1.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2.崔颢的《黄鹤楼》中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之感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 空悠悠。抒发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的句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为学》中运用对比,揭示为学“易”“难”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为之,则 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14.《〈礼记〉一则》这篇文章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 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述了“教学相 长”的道理。 15. 《再别康桥》中实写康河美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 默是今晚的康桥。 16.请写出两句完整的咏荷的古诗句: A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B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17.《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环境,也写出了诗人游赏情趣的句 子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8.《一面》中,作者对鲁迅 先生逝世后的感情是: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 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 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 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19.《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中,整体描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特点的句子是:我怀着万分崇 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史记选读名句精校版史上最全

《史记选读》必背名言名句 (附必修五对应课文对照) 《太史公自序》 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P4 2.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P6 3.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P6 4.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P7 5.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P8 附:必修五《报任安书》 《夏本纪》 7.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P16 《鲁周公世家》 8.周公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p20 《高祖本纪》 9.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P49 10.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p49 11.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P44 《李将军列传》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p54 1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p54 14.《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P56 15.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P57

江苏省2020高三语文一名篇名句默写汇编

名篇名句默写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1周周测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于嗟女兮,。(《诗经·卫风·氓》) (2)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4)飞湍瀑流争喧豗,。(李白《蜀道难》) (5)蜂房水涡,。(杜牧《阿房宫赋》) (6)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血沃中原肥劲草,。(鲁迅《无题》) 11.(1)无与士耽(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4)砯崖转石万壑雷(5)矗不知乎几千万落(6)起舞弄清影(7)不义而富且贵(8)寒凝大地发春华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周周测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2)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 (3)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皇览揆余初度兮,。(屈原《离骚》) (5)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7) ,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 (8) ,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1.(1)造化钟神秀(2)百废具兴(3)孙叔敖举于海(4)肇锡余以嘉名(5)艰难苦恨繁霜鬓(6)君子不齿(7)质胜文则野(8)人事有代谢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3周周测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诗经·卫风·氓》) (2)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4)吾师道也,(韩愈《师说》) (5)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6)江山如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8)为山九仞,。(《尚书·旅獒》) 11.(1)言笑晏晏(2)君子生非异也(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半卷红旗临易水(6)一时多少豪杰(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8)功亏一篑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4周周测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兄弟不知,。(《诗经·卫风·氓》) (2)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史记》经典名句

《史记选读》中的经典名句 《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周公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P6:《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高祖本纪》 P44: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P49: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P4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将军列传》 ?P5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P5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P56:《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P57: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孔子世家》 63孔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矣。”

65孔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绝四: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67太史公曰: 《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管仲列传》 69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6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69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屈原列传》 7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项羽本纪》 ?P81: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奈若何!”?P8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乌江亭》)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苏教版名句名篇默写作业Word版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名句名篇默写作业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屈原《离骚》) (2)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 (3) ,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4)人有不为也,。(《孟子·离娄下》)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6)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苏轼《赤壁赋》) 答案:(1)又重之以修能(2)善假于物也(3)选贤与能(4)而后可以有为(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会当凌绝顶(7)曲终收拨当心画(8)歌窈窕之章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躬自悼矣。(《诗经·卫风·氓》) (2)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3)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4)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琵琶行》)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荀子《劝学》) (6) ?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7)小知不及大知,。(庄子《逍遥游》) (8)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答案:(1)静言思之(2)扈江离与辟芷兮(3)不尽长江滚滚来(4)幽咽泉流冰下难(5)而致千里(6)春花秋月何时了(7)小年不及大年(8)寄蜉蝣于天地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吾师道也,?(韩愈《师说》) (4)桐花万里丹山路,。[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6)桂棹兮兰桨,。(苏轼《赤壁赋》) (7)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8)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博学而笃志(2)入则无法家拂士(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雏

苏教版《史记》选读综合检测习题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综合检测题 一、基础选择题(14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屏人间语(bìng)作揖(yī)狎侮(yā)佯装(yánɡ) B.摄敝衣冠(bì)虚诞(xián)骁勇(xiāo)瞋目(chēn) C.变徵之声(zhǐ)麾下(huī)逃遁(dùn)自刭(jǐnɡ) D.冠盖相属(shǔ)拜谒(yè)愠怒(yùn)深堑(q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沉湎歃血决别井径之战 B.深堑讽谏屈辱日暮酒阑 C.滑稽怏然睥倪天崩地坼 D.杀戮匮败嗔目霸王别姬 3. 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3分)()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②⑤ 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②直上载公子上坐 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C.①致食客三千人②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D.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太子逢迎,却行为导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②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C.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②均之二策 D.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6.下面对划横线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公子从车骑,虚左②汉欲西归③项王乃复引兵向东④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⑥左右欲刃相如 ⑦宁许以负秦曲⑧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A.①⑦⑧/②⑤/③⑥/④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 7.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 C.怀其璧,从径道亡北救赵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D.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史记》中的30句名言

《史记》中的30句名言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释:天下吵吵嚷嚷,都是为私利而来;天下拥挤奔忙,都是为私利而往。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人们会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自然而然地走出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释: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掉;攻陷了敌国,将臣也就没用了,可以杀掉了。指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可能会落得很惨的下场。 4.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释:因权势利益而结合的朋友.一旦权尽利绝,交情就会疏远。 5.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释:众口一词,能把金石熔化;多次诽谤,能把人才毁灭。 6.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释: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自己的志趣、见地与他人不同。 7.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释:意指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 8.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释:应当采取果断行动时没有果断采取,贻误了时机,反而会遭受到祸乱。 9.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释:一千张羊皮也不如一张狐狸皮;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10.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释:相马者往往因为马瘦而看错马的材质,相人者往往因为人穷而忽略人的才能。 11.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释:能做的人未必能说,能说的人未必能做。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释: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13.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释:做事之前考虑不成熟,到后来就可能发生大灾祸。 14.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释: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 15.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人生必读的古文名句名篇

人生必读的古文名句名篇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7.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8.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句读之不知,惑

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9.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

《史记·管仲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史记·管仲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管仲夷吾 ....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 ..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 ..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B.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C.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

史记名句

史记名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龟策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列传》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史记·日者列传》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记·苏秦列传》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史记·滑稽列传》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赵世家》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史记·货殖列传》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史记·商君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史记·赵世家》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史记·苏秦列传》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史记·货殖列传》 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史记·外戚世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顾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犹豫,後必有悔。——《史记·七十列传·李斯列传》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史记·滑稽列传》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史记·七十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史记·五帝本纪》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史记·货殖列传》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日者列传》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史记·淮阴侯列传》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史记·五帝本纪》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推荐)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史记与文学

《史记》与文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内容】 《史记》的文风,历代学者多有精辟之论,他们任自己的学识、人生经验,对《史记》进行探究,自成一统,各成一家。归结起来,不管论家们的观点如何缤繁多彩,也不管他们的语言表达如何不同,却都有一个殊途同归的看法,即《史记》的文章风格是属于崇高美的。 先看明代凌稚隆《史记评林》中所辑录的几家评论: 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黄履翁说:司马迁之文“如天马骏足,步骤不凡,不肯少就于笼络。” 凌约言说:“子长之文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

茅坤说:“浑浑噩噩,如长川大谷,探之不穷,揽之不竭,蕴藉百家包括万代者司马子长之文也。” 所谓“疏荡,颇有奇气”;“天马骏足步骤不凡”;“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等等,虽然词目各异,却都是说司马迁的文章感情充沛,气势雄浑,惊心动魄,从美学角度看,是崇高美的典型表现。 鲁迅说:“《史记》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白寿彝说:“如果说司马迁也有毛病的话,那就是他很粗放。但他的粗放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命力,体现了汉武帝那个时代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活力。” 李长之说:“象他的精神是在有所冲决,有所追求,有所驰骋一样,他的风格也是的,这可以说是他的风格之本质特征。” 《离骚》被司马迁称为是“舒愤懑”文学的典型,鲁迅把《史记》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同样也认为它是“舒愤懑”文学的杰作,是韩愈所说的“不得其平则鸣”的产物,“郁于中而泄于外”的结果。李长之的“有所冲决,有所追求,有所驰骋”,同样认为《史记》的文章风格是属于崇高美的。 司马迁文章风格的美首先表现在语言运用上。 先看叙述语言,最典型的是描写巨鹿之战那一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

《史记》中的千古名句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中的30句千古名句,与君共赏!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4、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7、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史记·滑稽列传》 1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5、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史记·韩安国传》 1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17、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屈原列传》 18、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19、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0、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1、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史记·李斯列传》 22、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23、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24、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史记·货殖列传》 25、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史记·太史公自序》 26、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史记·太史公自序》 27、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28、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世家》 29、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史记·孟尝君列传》 3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