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湖南城市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湖南城市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湖南城市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湖南城市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湖南城市学院

关于制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湘城院发〔2013〕47 号

培养方案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不仅反映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也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职业要求为参照,以学生实践能力和执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为突破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思路;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根据行业、职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实现“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向“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要将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果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改革成果固化到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去,体现我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二、基本原则

(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定位,考虑到人才培养工作的三个符合程度,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学校办学定位及办学理念的符合程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需求的符合程度;各类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及结构体系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与具体要求的符合程度。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大胆探索和改革。学校大力支持城乡规划、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测绘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音

乐表演、美术学等八个专业在合理的前提下,不拘泥于现有各种模式,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城乡规划、工程管理等省部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应突破常规,大胆探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学校其他专业改革提供新的经验。

(三)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从研究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入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要以科学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作保障。

(四)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要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和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要求。要消除因人设课现象,每门课程都应承载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

(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六)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尤其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各专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有具体有力的措施和科学办法。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增大实践教学学分和学时的比重,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整合。

三、基本思路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情感协调统一,主要为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等行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尤其要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各专业及专业大类的培养目标,可参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进一步具体化。

(二)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挖掘办学潜力,实事求是,坚持错位发展,创新教育、办出特色、形成优势。专业定位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

服务面向、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特色等定位。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城市管理、汉语国际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专业应加强调研,瞄准社会需求和执业能力要求,找准职业走向和就业走向,准确地把握专业办学方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三)知识、能力和素质

要根据办学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思路,实现“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向“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与提升。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和专业办学思路。围绕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其核心是构建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以素质提升为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以知识增长为基础,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

四、具体要求

(一)专业方向

按照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原则,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可在高年级设置2~3个专业方向,以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但不能把学校已经招生的专业作为专业方向来开设。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必须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设计。构建课程体系时,要妥善处理好基本技能课程、专业能力基础课程、专业能力核心课程、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等方面的关系。各专业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开设必须符合教育部和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不打折扣。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与发展性,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课程体系按“基本技能课程+专业能力课程+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的方式构建,结构如下:

基本技能课程

专业能力基础课程

课程体系专业能力课程

专业能力核心课程

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

(三)课程类别

1.理论课程类别:基本技能课程、专业能力基础课程、专业能力核心课程(必修及选修课)和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公共选修课)。

(1)基本技能课程:其任务是完成国家对大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要求,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大学英语、计算机课程、大学体育、大学语文等课程,由教务处负责安排和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教育部和中宣部的要求执行,原则上由课内和课外两部分构成,每门课程应安排一定的课外教学环节(如观看录像、参观革命纪念地、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课外教学部分不进课表。学校安排专业改革试点的八个专业应根据改革需要,安排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也可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重新设计培养学生品德的相关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学。

军事理论学习与军训同步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以讲座形式进行,贯穿整个大学阶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讲座形式进行。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主要以讲座形式进行。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在前两年内完成,开设必修课。一年级大学英语教学以巩固英语基础、强化英语理论为目标;二年级大学英语教学以强化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强化学生英语读、写、听、说的能力。外国语学院可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开设基础英语班(四级英语强化训练)、提高班(六级英语强化训练)、考研辅导班、听说强化班供学生选修。学校安排专业改革试点的八个专业应根据改革需要,安排相应的“大学英语”课程,也可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重新设计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相关课程,由外国语学院组织教学。

计算机课程分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两个层次。文科类专业主要开设计算机基础(含办公软件应用内容),其他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语言。同时,各专业须开设至少一门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

一年级开设大学体育必修课,二年级开设大学体育选项必修课,供学生选择。

全校除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其他专业需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

内容以与本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写作为主,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师范类专业和师范类专业方向必须开设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

以上课程开设具体见附件1,各学院可参照相关政策要求执行。

(2)专业能力基础课和专业能力核心课:通过这两类课程学习,学生应完整地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从知识层面和动手能力方面确保学生达到合格高级专业人才的水平。这两类课程由学院负责设置和实施。

(3)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是基本技能课程、专业能力基础课、专业能力核心课之外的选修性质课程。在满足学生不同个性需求的前提下,设置若干课程供学生选修,更有效地、更系统地完善学生选修课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

2.实践环节:实践类课程、创新能力拓展项目。

实践类课程:指必修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军训等。该类课程必须明确教学要求和实施途径。大型实践课程宜统一安排在第三学年末及第三学年后的暑期。大力倡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条件的专业要适时开展CDIO、“3+1”等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培养合格人才。学校鼓励有条件的专业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尤其鼓励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与就业挂钩的联合培养方式。为方便学生就业和保证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的质量,各专业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时间可灵活设置,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可申请进行毕业论文相关工作,实施方案须报教务处批准。音乐、美术、体育类专业可创新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思路,采用更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综合能力的方式实施,但实施方案必须报教务处批准。

创新能力拓展项目: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

(四)学时、学分及要求

每学期教学时间原则上为20或21周。课程教学(含实验、课内上机等)约16周,集中实践教学约3周,考试1周,机动1-2周。周学时应控制在28学时以内。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应分布合理,总学时在48学时及以上的课程的教学周数应不少于16周。

各专业的学时、学分规定:理论教学(含理论教学中少量的实验课时)以每16学时记1学分;体育课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每32学时记1学分;集中进行的实习、设计、社

会实践、公益劳动和军训,每周记1学分。

四年制课堂教学总学时:工科类≤2200,其它科类≤2400;集中实践环节:工科类40周左右,其它科类30周左右,且理工类专业的集中实践与课内实践合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文管艺教类专业的集中实践与课内实践合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0%,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不少于12周;理工类毕业总学分为185学分左右,文管艺教类毕业总学分为175学分左右。五年制课堂教学总学时:≤2700,集中实践环节为50周左右;毕业总学分为220学分左右。

总学分中包括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的全校性选修课程6个学分(专升本学生为4个学分)。

五、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主要是对包括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流、表达、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含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为体现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校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学分。《湖南城市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湘城院发〔2012〕41号)规定,自2012级本科生开始,未获取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专业能力者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一)制订的原则

1.社会需求性原则。能力培养的方案设计要与职业需求紧密相关,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可操作性原则。培养方案能在学校现有条件下较好地实施,并有比较好的检测方式,其检测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能力。

3.整体性原则。各专业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本专业特点设计5个左右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应该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相关论述相对应;各种能力培养不应是分散、孤立地进行,而是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基本技能培养

主要包括汉语的书写、表达能力,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计算机应用操作和程序设计

能力,文学艺术综合能力,运动、训练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等能力的培养。此能力培养的设计、组织、目标、测试及管理实施由教务处和有关学院负责。

培养途径:

1.开设基本技能课程: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课程等。

2.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体育和其他类等三种类型。要求每个学生在三种类型的选修课程中分别修读2个学分,共计6个学分(专升本学生须修读专业所在类别以外的两种类型的选修课程各2个学分,共计4个学分)。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全校性选修课程学分方可毕业。

3.开发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各种文化科技系列讲座、课外阅读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各种学科知识竞赛、文化艺术节、读书报告会、音乐会、书画展等活动,形成良好文化科技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三)专业能力培养

主要指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各专业要科学界定各种专业能力的内涵与外延,确定好能力培养途径,并组织好评价检测。此能力培养的设计、组织、实施、目标、测试及管理实施由专业所在学院负责。

培养及认证方式:

1.开设相关课程。可开设一组课程来培养某种专业能力,多组课程对应多种专业能力,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明对应的专业能力。

开设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要突出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开设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根据社会需要,设立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中必须有3门左右的限选课,其他的为任选课,任选课程模块的学分数为学生规定选修的学分数的1.5~2倍。专业选修课程应为专业能力培养型课程,形式可以采取讨论型、研究型、工程设计型、案例型、创新训练型等形式,课程规格宜小型化(1~2学分/门)。

2.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对某些专业能力,学院可规定获取相应资格证书即达到能力培养

要求,可获得相关专业能力或替代相应课程学分。

3.其他证书认证。对获取职业资格证以外证书的,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学生是否达到某些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是否可以获得相关专业能力或替代相应课程学分。

4.学院认证。对某些专业能力,学院可采用设计作品、汇报演出等方式进行,但不得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环节雷同。学院要科学使用该种认证方式,注重质量,开展认证前须提交实施方案至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5.其他认证方式。积极鼓励学院采取其他方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并进行认证工作。

开发第二课堂。积极开展与学科专业有关的各种系列讲座、课外阅读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四)发展能力培养

发展能力包括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理调试能力。发展能力是个人与不断变化的环境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适应性和改造性。学习能力是适应性的集中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为创新活动提供了知识保证。

培养及认证方式:

1.课外研究学习。积极开展与学科专业有关的学生科技发明活动、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项目以及各种学科竞赛等。

2.能力认证。课外研究学习的学分可以替代相应的课程(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具体按《湖南城市学院课外学分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湘城院教字〔2011〕08号)执行。

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前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获取情况核查时,学院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认证材料交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进行审核。

(五)能力体现

能力主要通过与专业技能有关的各类资格证书、竞赛获奖、考试成绩来体现。如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程序员资格证书、驾驶证、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等。

六、课程改革

(一)基本技能课程改革

基本技能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上,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状况,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有限教学时间,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改革重点如下: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师指导下以培养思考和分析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以传授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学习,采用课内与课外、网络课程与现场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

2.大学体育课程: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体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基础条件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年级开设大学体育必修课,其中第一学期16学时,第二学期32学时(其中16学时为课堂教学,另外16学时为体育锻炼指导);二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供学生选择,每个学生必须在每个大项中选择其中一个单项进行学习,每学期32学时(其中16学时为课堂教学,另外16学时为体育锻炼指导)。

(二)专业能力课程改革

立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剖析课程和课程体系内涵入手,强化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改革重点如下:

1.各专业要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培养目标和专业标准,重新设置课程体系,确保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彻底消除因人设课现象。各有关专业要对课程进行梳理与整合,避免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力争做到课程间无缝衔接。

3.要对课程(特别是专业能力核心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尽可能减少课程门数;要减少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专业能力核心课程要尽可能安排实验和实习内容,并设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同时增加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专业能力核心课要改变课程的开课方式与授课方法。要探索按教学团队形式开展课程建设、按团队方式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等,如3~4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资深教授讲授理论,科研强的青年教师以及从企业聘请的专家讲授案例,让每个教师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在教学团队或教研室的平台上精心设计,每门课都要将知识、素质、能力培养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要努力培养相关专业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所

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七、专业特色

1.各专业都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内涵建设,推动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充分发挥优势,努力形成特色。

2.专业特色要与学校“坚持面向中小城市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城市’和‘应用型’的特色”相一致。

3.专业能力基础课程和专业能力核心课程的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体现我校在该领域的比较优势。

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认真分析各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本学科、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信息技术进步的要求。

2.各学院应认真开展调研:一是对社会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社会及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的相关要求;二是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从中找出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湖南城市学院

二○一三年六月三日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3)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3)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4) 四、调研成果 (4) (1)构建科学培养模式 (4) (2)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4)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4) (4)师资培养与引进 (5) (5)建设实践基地 (5) 五、培养方案调整建议 (5) 附件: (6) 1、西安交通大学 (6) 2、华南师范大学 (7) 3、东南大学 (14) 4、浙江大学 (15)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我专业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对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在教育规模、管理制度、培养质量、学校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导读:本文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集乡张一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我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根据马中字【2013 】052 号《马集乡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人才队伍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为引领,为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以打造我校优秀人才队伍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平台,加大教育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本土人才梯队培养长效机制,到2017 年,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育优秀人才队伍。 三、培养对象、模式及周期 1. 培养对象 我校在编在岗教师 2. 培养模式

分类别:教师培养序列为骨干教师T学科带头人T名师T本土教育家;班主任培养序列为优秀班主任T模范班主任。 分层次:各类人才称号分为乡级、县级、市级等层次。 3. 培养周期 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培养周期为1 年;模范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培养周期为2 年;名师培养周期为3 年;本土教育家培养周期为4 年。 四、培养方案 1. 教师队伍 (1)群星计划-- 争创明星教师与星级化管理 按照胜任本职工作,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进步的标准,建立健全教师星级评比和管理模式,力求触动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神经,让每位教师都有梦想,每位教师都能成长,形成“人人想专业成长,人人能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 措施:学校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并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每年举行一次明星教师评比活动。(如爱岗敬业之星、教学质量之星、校本研修之星、管理之星、师德之星、读书之星、爱心之星等明星称号。)各学校要根据德能勤绩的综合业务成绩每三年进行一次星级考核,星级分一至五星(一星为初级,五星为最高),各星级人数按照1:2:3:3:1 的比例评定。每个教师的星级考核将作为其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推荐参加县、市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评选的重要依据。 (2)砺耕计划-- 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按照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河南科技学院 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特对2009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突出能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科专业特色的多样性,突出专业特点和特色。 2.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杜绝“因人设课”现象。处理好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和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改革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重复。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发挥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成都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

7成都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 原则意见 校教字〔2010〕236号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性文件。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特制定《成都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成都区域的经济发展,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过硬实践应用能力和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 1、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 2、整合课程设置,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3、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知识的宽厚性、专业知识的前沿性。 4、重视理论,加强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 5、因材施教,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三、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 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旨在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②掌握……(理论、知识、技能)的,③具备……(能力、素养)的,④能在……(部门),从事……(工作)的⑤人才定位(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分解。 3、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本科:各专业的标准学制均为四年。 专科:各专业的标准学制均为三年(五年一贯制除外)。 4、专业主要课程 支撑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为指导设置专业主要课程。 5、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前须修满的学分,包括总学分与选修学分的毕业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要求:本科为160-190分,专科为120-143分。其中,选修课程的学分不得低于总学分的20%。 6、教学计划表 四、课程设置具体要求 1、学分计算方法

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人才培养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公司人力资源战略,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本公司的人才梯队,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大学实习生/技、管培生进入各个岗位是公司提升整体人才素质的必要方式。 二、培训原则 1.量化原则;新进实习生/技、管培生的培养目标要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实习生/技、管培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考核指标要能够量化、明确、具体,符合实际,根据不同的岗位、专业侧重不同。 2.公正原则;考核要客观公正、符合实际,不能夸大或贬低实习生/技、管培生实际表现。 3.责任原则;培养导师要热情承担培养责任;用人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考核责任人须积极主动承担起考核责任,不得推诿、扯皮,或无故拖延考核期限。 4.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三、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

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技术型人才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培养和实习生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指针对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应届实习生/技、管培生进行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指针对在本公司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应届实习生/技、管培生进行培养,实习生培养指针对在大中专院校已接受相应理论知识学习,需提升实践工作经验,但尚未毕业的大中专院校实习生/技、管培生。根据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可制定“雏鹰计划”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成绩优异的新入职大实习生/技、管培生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或各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四、职责分工 1.人力资源部职责 1)负责实习生的入职报到、岗前培训、岗位分配以及实习期/培养期考核; 2)负责召开实习座谈会工作; 3)定期与新进实习生进行非正式交流与沟通,关注其工作与生活情况; 4)制定《实习生/技、管培生轮岗培训内容》,负责新进实习生培训记录等管理工作; 5)制定培训与活动计划并进行费用预算申报; 6)协助各部门制定、执行帮带培养计划并做好相关记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3)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3)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3) 四、调研成果 (4) (1)构建科学培养模式 (4) (2)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4)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4) (4)师资培养与引进 (4) (5)建设实践基地 (4) 五、培养方案调整建议 (5) 附件: (6) 1、西安交通大学 (6) 2、华南师范大学 (6) 3、东南大学 (11) 4、浙江大学 (12)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我专业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对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在教育规模、管理制度、培养质量、学校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于今年3月-4月多次召开了电子商务专业按大类招生培养计划修订会议,会议集思广益,讨论很热烈。存在的问题如下:

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医院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医务人员,通过重点资助扶持,促进青年学术骨干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秀青年人才,并为国家、省等各类人才计划储备力量。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杰出的学术能力、临床、教学和科研业绩显著的优秀青年人才,从而加快提升我院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质量,增强医务人员队伍科研整体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和人才选拔的高标准、重业绩的原则,既考虑过去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又注重未来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 坚持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选拔时既注重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又兼顾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和基础相对薄弱学科的发展需要,与我院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坚持突出重点和分层次培养原则,把培养学科带头人、市级、区级、院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作为重点,同时注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等其他层次人才的培养。 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的遴选、培养、管理等环节。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培养的公平竞争、科学考评、动态管理等运行机制。注重人才潜能的发挥,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至2020年,培养一支10名左右由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组成的、能够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在国家、省医药卫生领域中起骨干作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其中1-2人成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或进入省“121人才工程”序列,1-2人成为院重点学科带头人,2-3人成为院学科建设中重点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3-5人成为院重点学科带头人。 (二)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医德高尚、业务精湛、在本学科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造诣、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术攻坚人才,对学科团队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在我院今后的临床、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部分优秀者能够入选省“121人才工程”序列。 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取得较丰富研究成果,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带动所在学科临床、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三、选拔条件 选拔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热爱医药卫生事业,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高尚品格及学术发展潜质,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年龄

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智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及控制工程方面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的应用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该具有较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掌握控制原理、电子信息、交通信号采集处理、网络通信与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等方面的交通机电工程基础知识,具有根据工程项目需要进行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交通控制系统规划与集成、设备设计与制造、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应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交通检测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具备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管理、控制与维护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设备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3. 掌握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信息与控制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方向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系统规划与集成、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方向的基本能力; 5.具有合作精神、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主干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4(或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或者9)年。根据《XX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在修业年限内,学生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满足规定的学分要求,并且符合其他毕业条件的,经审核准予毕业。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关于我校修订2001级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十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要“把学校建设成水平高、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特提出2001级本科教学计划修订的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教学计划的修订要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各项决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将我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的成果,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中。 2.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高等财经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要处理好政治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等方面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既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又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扎实的基本本领,还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要突出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基础、注重素质和适应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要求的教学内涵,加强各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强化第一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基本素质。 3.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保证在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办出本专业的特色和高水平。教学计划的统一性体现在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上,反映的是国家对本科人才的基本要求;多样性体现在各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上,反映的是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各专业要在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学科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及本专业的适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努力将本专业的优势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 告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1703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数字影视技术、游戏动画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新闻媒体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制作设计与开发、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团结与协作精神及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信息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及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2.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能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动画、漫画、插画的能力,具备创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能力。 3.掌握游戏软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游戏软件开发能力。 4.掌握数字影视技术、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拍摄、编辑、特效制作等技巧创作数字影视作品。 5.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多媒体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字媒体产品开发项目的策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具备组织、控制、管理、推广项目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 美术基础、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导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视音频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动画原理与技术、游戏理论与技术、项目策划与管理。 三、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1.培养内容与管理 1.1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着力于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计划从理想信念、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思维与理论研究能力、执行力以及汇报展示能力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培养。 1.2培训计划 计划在两年内开展的培训内容包括:理想信念培训、基本素质培训、能力拓展培训及轮岗。 1.2.1理想信念培训 1.2.1.1内部讲师培训: 将邀请公司党委领导,就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做专题讲座,并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参训学员围绕讲座内容进行学习。 1.2.1.2外部讲师培训: 人力资源部将积极联系外部资源,组织关于时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1.2.2基本素质培训: 1.2.2.1通过对入选的人才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人才培养工程的目标,梳理出人才普遍存在的短板,并引进外部优质

培训资源制定相应培训计划。 1.2.2.2将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管理培训,促使学员既能学习到外部前沿的能力课程,也能学习到内部先进的管理思路。 1.2.3能力拓展培训: 组织参训学员参加1至2次户外拓展训练,并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安排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任务,使之为同一个目标团结协作。 1.4课题计划 1.4.1课题的设置 入选的人才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创新的思维提出优化意见,并就此开展创新课题的研究。 1.4.2节点设置 1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年年底前,启动创新课题开题工作,学员通过填写《创新课题研究申报表》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及课题导师。。 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二年中旬,学员根据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创新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导师针对学员的创新课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支持,人力资源部参照职称评审相关流程组织学员进行创新课题研究论文答辩工作。 1.5轮岗培训计划 对于部分培养对象可以视情况安排轮岗实习,轮岗实习是指培养对象按照未来工作需要进行跨部门实岗锻炼。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江西**学院教务处 教通字〔2014〕89号 江西**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为加强和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我校的教学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其制订、修订、执行和调整修改,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第三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各教学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即一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内,一般不得变更;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或修改的,要按照严格的程序和要求办理。 第二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 第四条申报新专业前,应制定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应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后,根据需要作一次全面修订;学校也可以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第五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应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进行,各专业所在分院具体负责,其中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由教务处协调专业所在分院统一进行。 第六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应广泛征询教师和学生意见,充分开展调查研究。 第七条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教务处提出制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经学校审议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发至各分院。各分院根据文件要求,由各专业负责人在充分

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专业培养目标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各分院组织相关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业界人士对本部门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论证、修改,由经分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后报教务处; (三)教务处对各分院递交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其委托的专家组进行审议;各分院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定稿后报教务处; (四)教务处汇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主管校长审阅后提交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通过,并经校务会批准后,录入综合教务系统,并印发各分院执行。 第八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方式(包括主干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学习与素质拓展等); (四)毕业学分要求;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六)授予学位的名称; (七)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学程分配表。 第三章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第九条各分院必须严格执行学校批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任何分院(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不得拒绝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也不得截留不属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务处负责协调、监督各分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第十条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由相关分院归口承担,并负责组织教师制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 第十一条每学期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每学期前8周,教务处组织各分院核对、确认下一学期各专业教学执行计划; (二)第8——10周,教务处组织各分院落实具体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三)教务处于第17周期末考试前完成排课、选课等工作,形成课程表,印发各分院,并由各分院及时通知有关教师和学生。 (四)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在正式上课前编制好本课程的教案和教学进度,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要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安排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同时还要促进各类课程和教学环节同德育的有机结合。 要重视体育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 要结合实习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每学期主要在课余时间安排适当的校园建设和社会公益劳动。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正规课程的延伸,要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非智力素质的修养。 2.面向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国情出发,立足于龙江经济和地方企(事)业当前的发展水平及现实条件,首先满足毕业生第一岗位任职的需要,同时具有适应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近期内发展的能力。教学内容一般应以常规、成熟的理论和技能为主,以生产(服务)第一线正在使用和近期可能推广使用的技术为重点,兼顾专业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3.整体优化,着眼于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应按照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科技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专业设置要宽窄并存,按需调整,灵活设置,一般情况下要适当拓宽专业口径,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硬技能”的原则。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要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出发,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更新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建立人才合理知识和能力模块,构建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得到整体优化。 4.课程体系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贯穿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这条主线,要构建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第一条目的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及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

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英汉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初步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专业特色: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理念,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为模式,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创新意识好、思想境界高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途径: 、理论课程:突出语言、文学和文化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形成专业实习、口语实习、志愿者服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建立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实践教案评价机制。 、教育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辅助工具,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成长管理:重视成长过程管理,引导学生课程成绩、竞赛成绩、创新创业成绩和社会参与成绩四个方面均衡发展,追踪学生的成长历程。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中国国情,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政策方针、传统文化等。 ()了解英美国家人文地理简况、发展历史、政治体制、宗教文化及教育制度等;了解当代英美政治、经济和文化。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翻译等知识。 ()掌握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了解语言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语言使用在各种文体中表现出的规律。 ()熟悉英美文学史上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重要作家和作品及其影响。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讨论稿) 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落实《西南交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2、继续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按照“加强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的总体思路,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 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步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精炼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多渠道搭建自主研学平台,突出学生获取运用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和我校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基本原则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重视传授宽厚新的综合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整合优化 进一步处理好通识教育基础、大类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3 (项目单位名称)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单位:(公章) 所属省份: 主管部门:(公章) 法人代表: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 二○一二年三月

填写要求 一、《实施方案》要按照本通知相关要求,如实填写。 二、《实施方案》须制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要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各项目进度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和经费预算。 三、填写内容文字要准确简练,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字要精准无误。 四、填写内容的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五号,行距为固定值16磅。 五、《实施方案》请使用A4纸,双面印,左侧装订后一式四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

内容提要 一、项目概述................................................... 表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 表1-2项目背景............................................. 表1-3工作基础............................................. 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 表2-1项目实施工作思路...................................... 表2-2项目实施工作目标...................................... 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 表3-1-1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表3-1-2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表3-n-1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表3-n-2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四、主要保障措施............................................... 表4-1保障机制............................................. 表4-2投入预算汇总......................................... 五、审核结果................................................. 表5省级专家审核意见和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附件:1.×××(项目单位名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2.×××(项目单位名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经 费管理实施细则 注:页码可根据《实施方案》填写的实际页数编排。

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一、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系、部本科专业、学科门类设置一览表 (1) 二、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关于修订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2) 三、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试行) (8) 四、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专业通识课程一览表 (11) 五、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专业全院公共选修课一览表 (12) 六、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5)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15) 2.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 (20) 3.工商管理专业 (26) 4.物流管理专业 (32) 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37) 6.保险专业 (42) 7.会计学专业 (47) 8.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 (52) 9. 法学专业 (58) 10. 行政管理专业 (64) 11.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工作方向) (69) 1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城乡规划与管理方向) (75) 13.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 (80) 1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85) 15. 软件工程专业 (91) 16.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97) 1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02) 18. 印刷工程专业 (107) 19. 表演专业(舞蹈方向) (112) 20. 表演专业(音乐方向) (117) 21. 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方向) (122) 22. 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传播方向) (127) 23. 英语专业(商务方向) (132) 24.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137) 七、全院本科专业公共选修课课程简介 (142)

系、部本科专业、学科门类设置一览表

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修订)原则意见

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修订)原则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结合学校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分析(麦可思调查),特制定本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面向,广泛开展行业企业调研,通过职业分析(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全面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做好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提炼,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4、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职业素养养成、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 5、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持续推进网络课程开发建设及应用。 6、充分贯彻实践育人理念,构建包括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社团活动实践(课外素质拓展)、社会体验实践(志愿服务)等模块的立体化的实践育人体系,将实践育人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 (二)课程标准 1、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安全生产、团队精神等融入课程内容。 2、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施方案。 3、注重过程考核,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项目的情况与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结合起来进行考核。 4、制定的课程标准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且充分考虑学生基本情况、教学软硬件条件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