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公共政策问答题1

公共政策问答题1

公共政策问答题1
公共政策问答题1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2)超前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合法性。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4. 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5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

6. 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1)规

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

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

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1)从

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主要有:

①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

②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③缺乏公

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2)公共政策主体

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

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

共政策主体能力。(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

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8. 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1)公共

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2)改善和优化

政策的外部环境。

9. 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系统

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

统构成。这四个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

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进公共政策大系

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展开。

10. 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1)层级结

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2)个人决策模式

和集体决策模式。

11. 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信息系统的职责

主要包括:(1)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

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

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

的情报信息资料;(2)有意识地收集、整理

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

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3)研究分析政策执

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

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12. 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

的地位和作用?(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

支持或撤消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

响。(2)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

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

其不利的法案。(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

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

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

服务。(4)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

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13. 试论述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

位和作用? 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同时是国家最高的

行政管理机关。①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央

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

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政府作为国家行政

机关,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

行政的范围。我国政府在领导体制上实

行的是首长负责制。国务院下属的各个

部门在辅助国务院行使职权的同时,也独立

行使一些重要的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

②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结构中处于

一种特殊的地位。它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

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

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

因而在地方一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

相当的实际权力。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

我国基本上采取的是单一制──集权型的结

构形式。一方面,国务院对地方政府实行直

接领导;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对

地方政府的各工作部门也实行领导或业务指

导。

14. 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

用?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

的途径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

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

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

党制,只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西方

国家的政党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

多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

现的。在执掌政权之后,执政党一般不再单

独制定政策,而是通过它所重点掌握的政府

政策来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所代表的社会

利益。同时,在野的政党虽然未能参加政府,

但他们通过在议会中的各种活动,通过对政

府施加压力或制造障碍,使政府不得不或多

或少地接受他们的主张,从而也在一定程度

上左右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活动。西方国家政

党活动的主要范围是选举和议会。党的权力

集中在少数领导人和议会党团手中。党的地方组织大多只参与组织选举活动,党对议会党团成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要求本党全体议员一致保证党的政策主张能在议会中通过,成为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执政党对政府政策制定的这种操纵现象,在日本表现得比较突出。

15. 试论述我国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上。党的政治领导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导。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定和提出的。党在提出各项方针政策之后,要由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据此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变成为国家意志。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党的地方各级组织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各级党委。各级地方党委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它在地区性政策制定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实施进行保证和监督。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中,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合作,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参政

党,它们以参与者的地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对国家大政方针、

社会主义建设与统一战线内部重大问题进行

充分协商、讨论,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的有效政治机制。

16. 试论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决策的

影响?(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

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2)

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

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

法案;(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

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

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4)

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

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17. 试论述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公

共决策的影响?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划分如

下:①职业团体。②群众团体。③工作团体。

我国的群众团体,除了要维护它们所代表的

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以外,它们接受共产

党的领导,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

纽带作用。党和政府在制定有关的政策时,

总要征求有关群众组织的意见,努力把普通

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反映给党和政府,同时又

团结和组织群众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

针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群众组织的

活动是党和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活动的某种

延伸。由于传统的全能政治的影响,中国社

会组织的发育是不太成熟的。但随着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多元化利益格局的

出现,各种利益团体也将进一步形成发展,

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并将对公共决策

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18.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缩短了公众议程的

时间。(2)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3)

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

19.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1)方案

执行的必要说明。(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

措施。(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4)

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5)方案所需的各种

条件的要求。

20.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1)效益标

准。(2)方案协调性标准。(3)方案的适

应性标准。(4)决策方案力度标准。

21.追踪决策具有哪些特征?(1)回溯分析。

(2)非零起点。它的决策不是原决策的重复,

而是对原决策的修正补充,即把原决策作为

零,从而考虑实施结果与原决策标准之间的

距离。(3)双重优化。而追踪决策的方案选

优,要优于原有的决策方案;是在诸多的方

案中进一步选优。(4)心理效应。要充分考

虑到改变原有决策时,各方面人员的心理变

化。

22.举例说明浴盆模型?事物的不断发展变

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

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

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

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

“失效”表现在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

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

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

模型”。比如:我国持续20多年的深圳特区

建设,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的

执行过程,就经历了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

耗损失效三个阶段。早期失效时期,传统习

惯的阻力使人民对政策一般了解甚少以及政

策本身还可能存在着不少缺陷。在政策执行

初期,存在着相当高的失效率;偶然失效时

期,政策实行后,进入正常状态,人民对政

策的基本掌握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

完善,人民从政策执行中得到了实惠,尽管

还有失效,但失效率低;耗损失效时期,随

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政策开始老化,失效

率又逐步上升。因此需要调整、修改已有政

策,或者重新制定政策。

23.简述史密斯模型?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

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都

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

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

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

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

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

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

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史密斯模型与以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三个因素。人们习惯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想化政策的制定上,似乎政策执行是简单地照章办事,不太注意目标群体,更少考虑到执行机构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践证明,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对政策执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4.简述接受政策的三个层次?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服从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层次反应。因政府政策具有法律规范性,凡拒不接受政策的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某些人为了避免惩罚,会从总体或形式上服从政策。在强大的政策压力下,他们也会被动地执行政策。政策主体靠这种力量去推行政策,其运行过程是不能长久维持的。认同是接受政策反应的中间层次。在通常情况下,政策对象对政府颁布的政策,总是认可的,这是由于对社会公共权威的遵从习惯造成的。由于各自不同的价值偏好,使得人们对政策的基本掌握产生差异,虽然都建立于认同基础之上,也愿意力求从行动上认真执行,但执行的行为结果却大不一样,偏离政策目标,或走极端的现象也会经常发生。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它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意义准确而深刻基本掌握,并积极地自觉行动。政策所确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体系,已成为这一部分对象的行为指南。比如,坚

持改革开放政策,已不断内化于绝大多数人

的价值体系中,指导着他们的实践活动。

25.简述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1)作为社

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

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

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

(2)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

策对象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3)人们遵守

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

认同(4)不少人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

(5)对任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都有个对政

策从不一般了解到一般了解,从一般了解不

多到一般了解较多的过程。

26.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1)社会因素;(2)政治因素;(3)经济

因素;(4)科学技术因素;(5)文化因素;

(6)教育因素;(7)人口因素;(8)自然

资源因素;(9)生态因素;(10)心理因素。

27.简述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1)多

样性。任何一个政策(或政策系统)从制定

到实施的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都

会对其施加影响。(2)动态性。政府要

随着国情的变化,不断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

新政策或调整已有的政策。(3)交叉性。多

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

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交叉作用上。

(4)突发性。环境因素的这种特征大量地表

现在自然因素的突发事件上。

28.简述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1)

抵触型。政策执行者采取多种手段拒绝执行

政策,(2)僵化型。政策执行者对政策内容

不加分析,盲目机械照搬,搞不清楚政策的

实施范围和对象,因执行方法过于简单同样

使政策不落实。(3)滞后型。政策执行者因

观念、思想上的落伍,在一项政策执行中犹

豫不决,从而使政策落不到实处。(4)折扣

型。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

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执行,

“政策不到位”。(5)结构型。因政策执

行机关与各部门之间,以及执行人员在分工

合作中发生误会、矛盾及不协调而导致政策

执行失败或中断现象。

29.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发挥的

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公共政策评价可

以检验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2)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

主化水平。(3)公共政策评价监督着政

策资源的有效配置。(4)公共政策评价能够

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争意识,有助

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5)

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

期。

30.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20

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概括起来看,它的

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哪些因素?(1)学科

与研究群体的推动。(2)政府外部动力。(3)

政府内部动力。(4)技术手段的完备。

31.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

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的区

别?(1)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

(2)公共政策的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

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对公共

政策的评价也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

会背景下进行。(3)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

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

对其进行评价时就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

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32.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1)

投入工作量。(2)绩效。(3)效率。

(4)充分性。(5)公平性。(6)适当性。

(7)执行力。(8)社会发展总指标。

33.公共决策思维方法有哪些?公共政策思

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

“公共性”的双重特征。

34.举例说明简单矩阵思维法?在使用简单矩

阵法时,决策者要做的是挑拣出那些无论哪

一种选择都需要满足的几个至关重要的性

能。没有这些性能,这个决策将会失去意义,

它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

选出来的方法。如政府针对市民养狗要进行

决策,基本上可以有如下三种选择:(1)严

格禁养;(2)有条件的养狗;(3)任意养狗。那么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究竟采取那种政策,在决策过程中便可以采用简单矩阵思维法: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严格禁养,那么要对“文化伦理需求”支付高昂成本,因为社会上有很多人确实需要宠物狗慰藉心灵,而且有很多人已经和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旦严格禁养,“打狗”过程将要受到很多抵触,成本高昂;如果任意养狗,也就是政府对养狗不介入,任其发展,那么将对社会安全和环境卫生产生严重影响,同样要支付高昂成本。狗咬人的事件,遛狗过程产生的垃圾等等,都是政府需要考虑的成本范畴;有条件的养狗,对于社会安全和卫生问题和社会伦理需求问题,都可以较好的解决,只要这个“条件”设计恰当,而且执行有效,那么就将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所以我们只需要通过一轮矩阵的筛选就可以得出结论,而现实中很多政府决策中,需要重复几次的矩阵思维法判断筛选,才能够最终得出决策的结果来。

35.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是矛盾的吗?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当今绝大多数公共组织最常用的思维方式,它较为符合客观限定性条件。但渐进思维不等于优柔寡断,有的时候同样需要“当断则断”。同时,渐进思维具有条件性。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

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

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

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

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

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

思维方式进行决策,制定剧烈变革性决策方

案,有利于对问题的迅速解决。渐进思维和

剧烈变革思维相辅相成互相配合。

36.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

吗?无为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但这并不是

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其实是一种

有为。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

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

观其变的做法。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

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原因就在于许多公共

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更多

的时候要“止,而后能行”。公共决策者必

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

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

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

要作决定时,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

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

吸纳新的决策需求。这里的“无为”,其实

恰恰是政府的一种“有为”。无为不等于不

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

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

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37.阅读材料“三峡决策中的六大悬念”(教

材第186-189页),回答问题:从公共决策

思维方法的公共性角度分析六大悬念的各自

原因。

一大悬念:革命先哲孙中山从公共利益

出发,断定三峡的建设必将改变中国的面貌,

让中国变贫为福,这既是一种灵感和直觉,

同时也是一种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历史也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二大悬念:缺乏整体思

维和立体思维。三大悬念:思维的校正。通

过思想的碰撞来进行思维方法的校正,避免

由于决策的失误而损害公共利益。四大悬念:

立体思维,将建设三峡放在一个宏观的中国

大背景下考虑.五大悬念:渐进思维。六大

悬念:集体决策,渐进决策。

38.系统的基本属性有哪些?:(1)整体性;

(2)相关性;(3)目的性;(4)动态性;

(5)层次性;(6)环境适应性。

39.系统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内应遵循

哪些原则?(1)整体性。(2)综合性。(3)

最优化。(4)可行性。

40.系统分析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有哪些?(1)

系统分析首先把所研究的事物、现象和过程

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确定给定系统的

边界范围,把它从周围的系统中划分出来;

同时,鉴定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必要时逐级

划分,确定各子系统。(2)系统分析重视给

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3)系统分

析积极大胆地将现代应用数学引入公共政策

决策领域。(4)系统分析绝不忽视非计

量因素,反而往往把它作为“难点”而认真

对待。(5)系统分析在给定系统的设想与现

实、计划与实施之间建立一种“中介”环节,

使人们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在认识上

逐步接近给定系统的实际,并采取适当的控

制措施,使它按照人们规定的目标和利益运

行。

41.系统分析的指标体系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1)政策性指标;(2)技术性指标;(3)

经济性指标;(4)社会性指标;(5)资源

性指标;(6)时间性指标。

42.系统分析流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1)

系统研究;(2)系统设计;(3)系统属性

量化;(4)系统评价。

43.系统分析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1)

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问题;(2)具有深刻社

会含义的问题;(3)在决策中,起主要作用

的因素是超理性因素的问题;(4)做出不同

选择时,必须在观念(偏好)和实际价值(效

用、价格)之间加以权衡的问题;(5)解

决问题时所希望的战略不是考虑系统各部分

之间的平衡,而是要对现存系统进行剧烈的

改变;(6)当不能经过现存组织,而必须通

过新的机构去贯彻执行其政策时。

44.如何将系统分析应用于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系统分析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在公共政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应明确问题和目标,并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再由政策主体通过政策分析选用一个满意的或最佳的方案。目前来看,系统分析已在广泛的领域内得到应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以在宏观的国家整体系统分析、部门系统分析、地区系统分析、企业的系统分析和单项工程的系统分析等五个层次的公共政策中应用系统分析。

45.简述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2)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经济的发展。(3)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4)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经济的发展。

46.简述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征?(1)知识化与信息化。信息是公共政策的基础。(2)民主化。(3)科学化。(4)高效化。

47.论述发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1)人本观念。(2)公平优位观念。效率和公平一直就是公共管理的两大基本目标。(3)

科学化观念。(4)民主化观念。(5)

法制化观念。(6)创新超前观念。

48.联系实际,论述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

济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

公共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

家,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政府关于社会经济发

展方向和战略的公共政策对知识经济发展所

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

调整与创新,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

制度环境,从而实现我国的“赶超战略”。

这些需要调整与创新的公共政策主要有:教

育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金融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

环境,能促进本国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

49.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

(1)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

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首先,公共政

策案例的素材来自于公共政策的实践活动,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典型性,往往能反映公

共政策的本质。其次,案例分析加深案例分

析者对政策理论的基本掌握和把握,更好地

指导具体的公共政策实践。(2)有利于促进

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3)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特别是MPA教

育质量的提高。

50.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1)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2)

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3)确定公

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51.你如何基本掌握燃油税的迟迟未出台?

开征燃油税是为一般了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

烈的公路“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

派)问题。其长期目标是,从根本上减轻企

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理顺税费

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燃油税政

策迟迟不能出台的主要原因在于:油价居高

和波动,导致燃油税实施条件的不确定。具

体分析,请参看教材第261-262页。

52.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联系是怎样

的?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

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

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

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

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

以解决的问题。可见,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

广泛性,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

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

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分共性社会问题,这

就是说,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并不是两个对

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

公共问题。

53.为什么说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

题?(1)公共利益的基本属性(包括客观性

和社会共享性);(2)公共机构的特性。

54.公共机构的特性是什么?(1)公共机构

有存在的必要性;(2)公共机构有维护公共

利益的能力;(3)公共机构产出的独特性。

55.当代公共政策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1)

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

盾;(2)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

开放性的矛盾;(3)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

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56.如何基本掌握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

化?民主化一直都是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理

念。在我们的基本掌握中,民主化包含着以

下几层含义:(1)民主化首先是指对公众权

利和利益的尊重和维护;(2)民主化也可以

指代公共政策的公开化和开放性要求;(3)

民主化也意味着对法治精神的强调和遵循。

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并不单是指在公共政策的

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它还应该具

有更广泛的意义:(1)公共政策体制的科学

化;(2)公共政策诸方法的科学化。

57.如何全面地认识公共问题?(1)公共问

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

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

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2)公共问题的本

质特征:影响的广泛性;不可分性和公共性。

(3)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纵向层次维

度和横向性质维度。

58.如何培育公共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一般说来,公共文化集中体现在社会成员的以下认识和观念之上:(1)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2)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3)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这些维度的共同点都在于,如何确立公共利益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非制度性的规范和意识形态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它们构成了公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59.简述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2)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3)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4)公共政策民主化;(5)公共政策科学化。

2020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

新时期我国的耕地保护问题 一、案例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其中,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这个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国家里,耕地不仅关系到GDP的增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的问题,更是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生命线,“民以食为天,国以食而立。”而耕地恰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正所谓“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粮”。当前,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原因如下: (一)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 3.8亿,城市化程度大约为30.4%。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按照每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方公里,即7500万亩。 首先,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而占用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但无论如何,城市化所带来的占用耕地的需要,与耕地保护两者之间毕竟产生了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对辩证的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据《中国土地报》报道,陕、粤、赣、豫、皖、鲁、吉、川、湘、浙等10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是人与生俱来的性特征,不因人的种族、民族、地域或国别而有所差别,而社会性别则是后天形成的,是社会变迁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不同社会文化传统,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性别关系。因此,社会性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具有历史阶段性、社会性和共塑性等特征。社会性别的历史阶段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对男女两性期待不同而导致的男女性别角色模式的不同;社会性是指不同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对社会性别的建构,即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性别制度;共塑性表明社会性别的形成不是某一特殊群体自发或有意识培养的,而是处于同一社会中的男女两性相互塑造的结果。 社会性别(Gender)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权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它区别于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认为:男女两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在国家参与运作下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社会期待模式化。 社会性别是维持性别歧视的基本手段,应当而且也可以被改变甚至被清除。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女性弱势地位的社会成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研究发现,我国女性处于弱势社会地位的原因包括历史的惯性、封建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家庭的差别对待、社会的偏见与歧视、特别是体制的障碍等等。有的学者指出,在当前的就业竞争中,女性的生育价值即人类自身生产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补偿是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直接原因。认为“谈恋爱、生孩子会影响工作,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是一些用人单位对应聘女生说“不”的主要理由。除了传统的性别歧视外,从市场自利的角度来看,经济上雇佣成本过高是更深层的原因。

公共政策阶段分析

典型的公共政策阶段分析框架 ?Harold D. Lasswell 的七阶段说 ?Garry Brewer 的六阶段说 ?Charles O. Jones 的十一阶段说 ?James E. Anderson 的五阶段说 拉斯维尔的七阶段分析框架 情报(intelligence) 提议(Promotion) 规定(Prescription ) 合法化(Invocation) 应用(Application) 终止(Termination) 评估(Appraisal) 布鲁尔的六阶段分析框架 创始(Initiation ) 预评(Estimation ) 选择(Selection ) 执行(Implementation) 评估(Evaluation) 终止(Termination)

琼斯和安德森的阶段分析框架 ?琼斯的十一阶段说:感知/定义、汇集、组织、表述、议程确立、方案形成、合法化、预 算、执行、评估、调整/终结。 ?安德森的五阶段说: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方案的实 施、政策绩效的评价。 公共政策阶段分析框架 第六讲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一、政策问题的构建 ?1、政策问题的含义

所谓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2、政策问题的特征 (1)客观性:政策问题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 (2)主观性:政策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3)社会性:政策问题关系到大多数人。 (4)动态性:政策问题的形成有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5)关联性:政策问题往往是具有系统相关性的问题。 ?3、政策问题的类型 ?4、政策问题构建的重要性 Russel L.Ackoff:要想成功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对正确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我们经历失败常常更多地是因为解决了错误的问题,而不是因为我们为正确的问题找到了错误的答

形势与政策 大学 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分析 2012年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发酵”、部分地区局势激烈动荡、以及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应进一步调整战略,积极应对。 紧紧把握国内、国外发展两个大局,努力为国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国内的发展是我国根本战略利益所在。我们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外交外事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努力化解因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地区局势动荡、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我国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努力化解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为国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稳定的周边环境。为此,我们应当始终不移地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方针,不因为眼前局势的变化而发生动摇。尽量避免矛盾的激化、危机的加剧。 综合运用我国的实力和优势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邻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中国同各相关国家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基石。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通过继续深化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稳定同相关国家的外交关系和友好往来,逐步破解外交难题。发展经贸合作与交流要服务服从国家大局,要坚持实现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要妥善处理合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避免野蛮式开发,避免因此而激化与当地民众的矛盾。要提高对外经济援助的效率,讲究方式方法,符合国际规范,多参加由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多边援助。要加强文化交流,政党外交,多角度、多层次促进国家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软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文化影响的扩大,不能急于求成,避免授人以柄。当前,美国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军事力量,但经济却陷入危机当中。它已经不可能像二战后、冷战时期那样援助欧洲和亚洲的盟国。在西方遭遇二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时,美国自顾不暇,无力救援其他国家。“重返亚太”更多的是炫耀军事力量和军事存在,不仅不能帮助亚太地区重振经济,而且还会导致地区的局势动荡,危及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东盟国家对美国的“重返”态度就不完全一样,有些国家就担心美国的介入会加剧南海紧张局势,使小国成为中美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加快国防建设,强化周边防卫力量,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军事手段是解决一切国际冲突的最后手段,也是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强大的国防,国家就会任人欺负,国家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其领土、领海就会受到蚕食。只有建设强大的国防,才能产生相应的威慑作用,使任何挑衅者不敢轻举妄动。2011年,国际干涉的盛行,西亚北非的变局,以及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行,都提醒我们,中国必须适度加快国防建设。特别要加强海军建设,中国海军要拓展强化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推进现代化。加快国防建设,要量力而行。国防建设要与整个国家的建设、综合国力的增强相适应。同时,我们要吸取当年苏联与美国全面军备竞赛的教训,避免陷入全面军备竞赛的“陷阱”。我们加强国防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地区和全球霸权,而是防御性的。我们没有必要,其实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同美国展开全面军备竞赛。加强国防建设是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为最高目的,要具备与此相关的防御能力、反制能力、反击能力。

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2、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是政策一般 4、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性方法是系统分析方法 5、个案研究的证据的来源的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观察、物理人工制品 6、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是《教战守策》 7、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8、三论提供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最优化;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9、公共政策学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10、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1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13、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公共政策学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课题选择的新取向,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 14、学习公共政策学的必要性或基本意义 (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 (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15、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 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 构的出现 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 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 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 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 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 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 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

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 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 战术(微观决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 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 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 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 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 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 制性 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 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 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 论) 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2篇 2019形势与政策心得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2篇 2019形势与政策心得通过《形势政策》这门课学习,国形势政策有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解,使受益匪浅,感触良。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帮助我们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成才报国。 一、引导和帮助我们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 二、引导和帮助我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 __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培养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通过社会实践让我们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 __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 __大 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 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 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 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 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公共政策分析方向

公共政策分析方向 ——构建和谐社会与我国管理体制创新 内容摘要 (选择动机)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动,迫切需要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想心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科学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状况,深刻把握我国社会深层次矛盾,有助于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段落大意)一、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和内涵。“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建立多元兼容,活动有序,彼此和谐的社会,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的呼唤。所谓“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联系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整个社会得以有序运行和协调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从总体上讲,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包括社会管理的主体、社会管理的方式和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的转变,以更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三、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我们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努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实现政府范式转型,二是遵循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社会管理格局。 (个人新观点)面对我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安定有序。面对我国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只有切实加强和

吴军等 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政策

吴军等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政策 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政策——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最 新动态吴军,[美]特里N.克拉克(Terry N.Clark)文章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期。[摘要]全球化、个体化、中产阶层化以及文化消费的增长等势力对后工业化城市的转型与发展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对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设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影响下,如何塑造城市特征、如何实行城市增长与市民认同、如果保留城市传统与容纳多样性、如何建立较强情感纽带的社区共同体以及如何吸引高级人力资本等问题摆在了城市领导者面前。芝加哥学派提出的城市研究新范式,即“场景理论”,为解答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关键字] 场景理论公共政策 芝加哥学派城市一、城市公共政策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三四十年间,城市政策的最根本挑战已发生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几乎发生在全世界上所有城市。全球化(Globalization)、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中产阶层化(Gentrification)以及文化消费的增长(The rise of cultural consumption)等势力影响着后工业化(Post-industrialization)城市的转型与发展。全球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力量对城市转型与发展已产生深远 影响。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化对城市影响的经济维度,比如金融、自由贸易以及服务外包等,然而,全球化所

带来的文化后果与社会心理等方面,学者论述的却较少,尤其把“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分析。这就为以消费为中心的后工业城市发展与转型提出了新挑战。以芝加哥为例,新媒介激发了全球性的“相关群体”。从1980年起,芝加哥的电视、网络、移动客户端等覆盖面大幅度提高,从市政厅到偏僻乡村,从传统教堂到开放酒吧,居民和外来游客都可以同时收看到本地新闻和资讯。就如一名挪威游客曾说过:“芝加哥昨天发生的变化(华盛顿竞选市长成功),我们完全清楚,因为在挪威看到了电视网络转播。”借助于这些媒介,芝加哥市政和议会的形象在全球观众心目中开始塑造。用社会学术语“相关群体”(Reference Group)来解释这种现象再恰当不过。尽管他们不是芝加哥人,但是,借助媒介所塑造的芝加哥全球形象,对他们来芝加哥旅游、社交和参加会议等产生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这就提醒城市领导者,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对本地居民产生影响,而且还对“相关群体”发生作用。除此之外,比较性思维催生了城市发展的全球标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与城市、社区与社区的比较变成了可能,而且也会越来越普遍,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Terry Clark在他的新书《The Theory of Scenes》[①]给出了一个结论:比较性思维催生城市发展的全球标准。这种标准尤其是体现在城市街区设施和市民组织的建设上,比如城市博物馆、现代艺术馆、水族馆、交响乐厅、市民广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800字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800字 俗语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习《形势与政策》培养起责任意识尤为重要。以下关于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800字两篇,仅供参考。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800字(一) 近期,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日本领导人

创新社会治理,探索政社共治

创新社会治理,探索政社共治 社会治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治理地位日益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其最核心的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分配不公、发展不平衡等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集中显现,社会处于矛盾多发期,社会管理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我国在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入认识新形势下社会治理规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要发挥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统筹规划,制定制度,谋划好、设计好全局性事项的治理,发挥好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推进政社分开,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凡社会能办好的尽量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创新社会治理,要积极动员公民的广泛参与,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社会治理的理念核心是“善治”。“善治”强调赋予公民更多机会和权利参与政府公共政策,通过沟通、协商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因此,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听证等体制机制,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公众参与社会公共政策的讨论,保证民意能够进入到公共政策中去,提高公众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使公众真正成为社会共治中的一方主体。 创新社会治理,要加强社区建设,深化城乡居民自治。大力加强以社区为平台的基层公共管理服务,实施网格化管理,及时调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同时,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加强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的民主治理,推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分担政府的社会治理压力,提高社会治理成效。 社会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行为。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从传统的社会管理转向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治理,努力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上取得成效。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 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与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就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就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瞧,这就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二)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就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就是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就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与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三)竞争失败与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就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就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就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与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与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四)失业问题 失业就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瞧,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瞧,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五)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次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 第1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单项选择题: 第1题: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3分) A、奖励性 B、温和性 C、权威性 D、惩罚性 第2题:“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3分) A、伊斯顿 B、西蒙 C、拉斯韦尔 D、史密斯 第3题:以下关于伍德罗·威尔逊的表述,哪项不符合实际?(3分) A、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伍德罗·威尔逊曾任美国总统 C、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著名学者,曾发表《行政研究》,被视为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开端。 D、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共和党人。 第4题: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3分)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第5题:()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3分) A、非政府组织 B、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 第6题: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3分)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伙伴 第7题: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3分) A、权力

B、利益 C、关系 D、制度 第8题: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3分) A、个人不负责制 B、个人负责制 C、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集权制 第9题: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3分) A、秘书 B、助手 C、领导者 D、外脑 第10题: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已经行政部门的分化。(3分) A、利益群体 B、压力集团 C、行政 D、社会团体 多项选择题: 第1题: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3分)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E、 第2题: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3分)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E、 第3题: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3分) A、社会名流 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 D、核心主体 E、

从社会性别视角浅析中国妇女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e66871544.html, 从社会性别视角浅析中国妇女史 作者:郭丹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35期 摘要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一直偏低,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从人身到思想,一直被禁锢、被边缘化。近代以来,女性逐步摆脱男性附庸的角色,社会地位得到承认。结合社会性别,讨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理解到要实现“性别和谐”需男女两性共同努力。 关键词妇女史社会性别女性地位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hinese Women's History from Gender Perspective ——Changes in the Status of Women GUO Da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9) Abstract In China, women have been in low social status,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a feudal society, from the personal to the ideology, has been detained, being marginalized. In modern times, women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role of male appendage, social status to be recognized. Combination of gender, to discuss changes in social status of women, status and problems,understand that to achieve "gender harmony" need both sexes together. Key words women's history; social gender; women's status 1 妇女史的发展过程 随着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蓬勃发展,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的历史研究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妇女史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当时属于传统的妇女添加史,目标为发现妇女的未知史填补已有历史,重点为找寻遗落的女性精英人物,属于传统政治史,其研究未跳出精英政治史的窠臼。80年代以后引进社会史的方法研究女性,特别是下层妇女的人口流动、教 育、家庭等问题。随着“社会性别”概念的出现及在史学界的普及,社会性别视角成为妇女史研究的新趋势。注重社会性别的历史研究即社会性别史。在进行性别史研究时应将妇女作为关注重点,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妇女、看性别在历史中的活动和关系,这就是妇女史、社会性别史。 2 社会性别的概念界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七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涵、属性与分类 一、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 要弄清公共政策问题,就势必首先涉及问题、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等概念。 1.所谓问题(Problem),通常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正因为这种差距,才导致很多紧张状态。 2.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公共问题(Public problem)和公共政策问题(Public policy problem)这三个概念的涵义较为接近,易于造成混淆。对此,有学者曾从彼此概念外延关系上提出:三者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差异。 3.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能够表述出来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客观的事实或情境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从各自的角度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严重的冲突使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需求或者是一种受到剥夺的感觉,有必要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 4.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优.选)

男人与这有什么关系?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公共政策如何才能使男孩和成年男性充分参与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并在保健与社会福利方面减少社会性别不平等?基本的社会规范与制度如何加以改变以支持男性在更大规模上变得更加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性?全球越来越多有男孩和成年男性参与的项目其经验证明各种项目能够以社会性别平等的方式影响男性的态度和行为。然而在极大程度上,公共政策必须使男孩和成年男性充分参与进来,克服社会性别不平等或解决他们自己与社会性别相关的弱点。 男性与社会性别平等政策项目是一次历时多年、有多国参与的行动,旨在利用从现有的政策中取得的证据,通过格式化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在政策制订者和项目计划者当中提升意识,即使男性参与社会性别平等、保健与发展议程。当前在巴西、柬埔寨、智利、中国、克罗地亚、印度、墨西哥、南非和坦桑尼亚正在进行的研究有更多的国家在加入。在促进妇女与男性之间更加合作与平等的关系方面,在减少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方面、在呼吁关注男性与社会性别相关的脆弱性方面,这项研究就如何实现最大规模的影响做出了分析。 政策审查框架 社会性别的概念是指男子特质和女子特质、妇女和男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和加强这些关系的结构背景。实际上,人们几乎一致认为社会性别仅指那些塑造妇女和女孩现实情况的社会因素。研究人员据此审查了现有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考查了男性和男子气概是如何被看待或不被认可的。分析中包括的具体政策领域包括民权和人权、职业、收入支持与生计、家庭生活、保健、教育、暴力预防与公共安全。巴西、智利、印度、墨西哥及南非的合作伙伴进行的政策审查,加上对挪威和坦桑尼亚的简要总结,形成了报告的基础。国别分析(以及来自于被忽视的政策领域的其他政策示例)展示了所需的政策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制订全面的政策以使男性参与其中 总体上,这一审查表明需要全面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这些政策应该包括: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1)、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 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 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 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 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形势与政策热点问题

1.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外形势的基本特点。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1)在国内,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2)在国际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新世纪面临的任务的内容及其要求。 在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任务。 (1)推动现代化建设是三大任务的核心。我国还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的总目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解决国内国际问题最主要的条件。 (2)完成祖国的统一。我们已经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大力推进两岸经济合作、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坚决反对“台独”,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也要看到,解决台湾问题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3)进行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的主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强烈愿望。 3.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性。 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1)“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2)“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

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 和谐社会建设已经作为一种政治话语和政治实践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改革的关键问题。其实,和谐社会建设最核心的要务是打破原有的政府管理社会的一元化社会治理模式,建立起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社会各部门、各群体参与,民众自我约束和管理的一种多元化社会治理结构。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中,实现国家权力和社会团体、个人权利的和谐共生,从而促进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可协调发展。 1迈向一种新社会公共性 中国社会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一种政府管理社会的一元化模式,这个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社会传统上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而形成的“伦理本位”的社会结构,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是“差序格局”的交往纽带。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人们主要关心的是血亲关系网络,而对于血亲之外的社会公共领域内的事情缺少足够的参与。但是,一个社会的构建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超越了简单血亲关系的交往格局,政府便承担起了维系社会生活公共领域的职责,即政府是社会公共性的最重要的承担者。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成为了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领域的唯一承担者。一方面,政府财政面临巨大的压力,使得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改革面临经费不足,管理缺位等诸多难题;另一方面,政府在这些领域获得了过多的控制权,不利于相关社会组织群体充分发挥能动性,参与更为广泛的社会实践,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和针对性,甚至造成了一种政府管理越位的情况。种种情况汇集到一起,就构成了现实中不和谐的情况。 因此,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打破原有的社会一元治理模式,打破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性唯一承担者的地位,广泛吸收社会群体参与社会公共性建设,充分发挥各群体的积极潜能,使得社会公共性的主体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具体事务中,政府要主动的、有选择地逐步退出一些领域,引导相关的社会群体积极地进行自我治理。 具体而言,新公共性有以下基本的内涵:1、公共性是一种描述现代政府活动基本性质的重要分析工具。政府作为人民权力的授予者和委托权力的执行者,应按照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意志,从保证公民利益的基本点出发,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2、公共性是一种现代行政公共精神。它包括民主的精神、法的精神、公正的精神、公共服务的精神四个方面。3、公共性是一种现代价值理念。它强调了政务公开和公民参与,强调公共部门运作要体现人民主权和政府行为合法性,克服追求私人利益和部门利益,强调政府行为的制度公正性。4、公共性是一种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理想。它要求政府尽量响应公众要求,负有社会责任感,让公民有平等的参与权与机会,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5、公共性代表着一种社会理性与法制。把公共性作为一种理性和道德,强调公共舆论的监督和批判作用。 可见,新公共性建设的核心要求是政府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建立一种新的“政府—社会”关系格局。政府不能直接掌控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利益和命运,要进行合理放权。在财政权、人事权、决策权等方面给予社会更高的主体地位,政府更多的是承担起服务保障的职责,将目标集中在公共服务和社会基本建设等方面,破除原有的政治统治模式,全力打造新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 2强而小的政府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有一个重要的基本经验: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对于提高改革效率、抵御改革带来的风险、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东欧国家在转轨过程中曾经出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