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石家庄市地理教研员范光清

【理论阐释】

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是有效达成地理课程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其利用是否充分才是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这需要我们树立科学的地理课程资源观。具体地讲,地理教师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应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地理课堂是地理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所以地理课堂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应用于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要防止出现两种现象:一是过量使用资源。地理课程资源不能随机地、大量地堆砌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二是只拘泥于教科书的教学,利用的其他地理课程资源种类少,应用不充分。课堂教学中要恰当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除利用常规的教科书、地图册、填充图册等素材性课程资源外,还要善于利用教学挂图、教具、学生等条件性课程资源。学校要加强地理教学设施的建设,逐步配臵地理专用教室和创建地理实习基地,这对于丰富与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能够提供硬件支持和保障。

2.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环境资源、校园设施资源、挖掘学校的活动资源(如“环境日”等)、学生已有的经验资源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臵地理橱窗;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地理节目等。教师开展这些活动需要注意:强调趣味性,彰显实用性,重视时效性,加强组织性,突出知识性及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性。

3.在提高信息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已经普及计算机及其网络。计算机及其网络对地理教学的辅助作用,已经引发了地理教学的革命性变化,并且大大丰富了地理课程资源的内涵。①所以教师要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利用信息技能充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常见的做法有:在课堂上借助计算机等设备使用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课件提供图片、视频、动画等加强地理学习的直观性、情境性和趣味性;与学生一起在计算机教室上地理网络课,通过一定的程序实现学生个性化探究学习,或以闯关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等;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需要的地理信息,与专家通过论坛或QQ进行网上交流,或上传活动成果实现资源共享等。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学校内教师间的地理课程资源共享,及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另外,地理教师要注重利用学校其它学科中与地理有交叉部分的课程资源。

【案例1】依托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打造生动课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片断②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②刘丹、董玉芝,延边地区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应用及效果评价,地理教育,2010(6)

步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大家思考:由这个题目能够想到哪些地理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终确定了六个方面问题:世界主要有哪些语言?这些语言主要分别在哪些地区?世界上主要有哪些宗教?这些宗教主要分布在哪里?这些宗教有什么特色和习俗?这些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是怎样的?

步骤2:明确目标,布置任务。

确定问题之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六组,每个组准备一个问题,组内成员之间协商,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进行分工。

步骤3:搜集资料,获取信息。

给学生三天的时间,鼓励各小组利用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教师可针对情况给予一定的指导,提供部分教学挂图,引导各小组针对各自的任务到学校图书馆进行相关资料查询,或去多媒体教室上网查询资料,或调查当地的主要宗教建筑并拍照等,并鼓励学生询问家长以及相关人员。

步骤4:组内讨论,加工信息。

回到课堂中,指导各小组先进行组内讨论,从获得的大量文字、图片信息中,提取最精炼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准备发言内容。

步骤5:小组展示,班内交流。

每个组选一个代表,轮流发言,并通过实物投影或电脑展示重要的地图、景观图及其它资料等,组内其他同学进行相应的补充,然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也把自己准备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案例1解读】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许多闪光之处。下面只从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来分析教学的成功之处。

1.地理课程资源的类型多样(见表1),内容丰富。

表1 本教学案例所利用的地理课程资源类型

功能

分布

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教材、关于世界宗教与语言的文章

与图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语言与课件或图片的展示等。

教师、学生等人力,学校图书馆、多

媒体教室、教室等场所,电脑与网络,

教学挂图等。

校外课程资源生活中了解的关于宗教与语言的

地理知识、对当地宗教建筑的调查

及所拍照片等。

家长、相关人员等人力,当地图书馆、

当地教堂或清真寺等场所,电脑与网

络等。

表1反映出本课充分利用了素材性地理课程资源、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校内地理课程资源和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教师还利用了一些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等。由此看来,本节课利用了多种类型的地理课程资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各种类型的资源数量较为平衡。

2. 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顺序得当。该课教学设计注重课程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充分表达了“围绕教学目标、符合认知规律、符合问题解决的程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思路。本课在这样的逻辑顺序中,学生有序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有效地实现了学习目标。

3.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取向合理。“世界宗教与语言”常规教学设计易陷入知识的机械记忆中,但本课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选择思维训练的材料多于单纯记忆的材料。本课还注重课程资源来源于社会生活,而不只是书本。由此看到,本课教学设计注重了地理的生活性,以及地理知识的实践价值。

4.利用地理课程资源较好地达成课标要求。本课教学内容并不是众多地理课程资源的堆砌,而是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世界语言与宗教的知识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因此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合作交流的欢愉。

总之,本案例中学生在“活动”中利用地理课程资源获得经验,并主动建构知识与能力,学生成为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主体。同时,在学习进程中新的地理课程资源不断生成,也丰富了学校的地理课程资源库。

【案例2】这样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有效吗?——“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片断上课地点:地理活动教室

上课用品: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每个学生1个)

课堂实录:

(视频展示)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比较。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和纬线。

学生:(动手找、指)这是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

教师:(课件展示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经线是什么形状?

学生(齐):(看课件)经线是半圆的。

教师:纬线是什么形状?

学生(齐):纬线是圆形。

教师:不同的经线长度相等吗?纬线呢?

学生(齐):经线相等,纬线不相等。

教师:经线连接南极和北极,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东西方向。

教师: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什么是经线?

学生: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教师:什么是纬线呢?

学生: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教师:观察很仔细,归纳得很好。下面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总结经纬与纬线的特点。

……

【案例2解读】

“地球和地球仪”是初中地理较为重要的内容,是中学地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选择在地理教室上课,并且让学生都使用地球仪,是具备一定课程资源意识的表现。但是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较突出的问题:

1.选择地理课程资源有偏差,使得本课没有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标准》中提到:“掌握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技能的学习需要学生反复动手操作方能掌握,即本课需学生大量动手操作地球仪。而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视频和图片,作为重要地理课程资源的地球仪却较少使用。

2.在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组织活动方面存在不充分的问题。在组织学生利用课件观察经线和纬线特点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零碎的问题,采用一问齐答和一问一答的方式教学,没有达到师生间深层次的互动,没有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另外每个学生一个地球仪,而使用地球仪的活动设计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易导致学生偏离学习方向,使课堂教学失控。

教师不清楚各类型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不能有计划有目的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会使课堂教学低效,甚至会出现难以维持课堂纪律的情况,会大大挫伤使用地理课程资源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闲臵与浪费。

这部分内容不妨这样设计: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和纬线,并找学生做示范。课件中打出活动任务:各小组观察地球仪,比较经线和纬线不同之处。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引导点评。最后让学生归纳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e59708124.html,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作者:何湘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3年第04期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 化为可以被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 中学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学校师与生所处的某一具体区域内的科技人文、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反映人们文化心理且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化为可以被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家乡观念和爱国热情。 (一)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对周边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积极探索,主动求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学生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中寻找乡土地理素材,并把这种素材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加以运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科学的魅力,丰富了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有益延伸和良好补充。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乡土地理结合学生周边实际,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自主地去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将理论学习转变为知识的探索和能力的培养,将抽象的地理空间和地理过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直观的方法表达出来,有利于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爱国热情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并分门别类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 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包括除教材以外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必备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机、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东西两半球图、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与交通图、中国地形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图、本县(市)地图、世界地理景观图片、中国地理景观图片等。 注意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特别是地理信息资源的积累。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和教学软件,包括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制作地理模型、电教软件等。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师生可用于地理教学的经历和体验。

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 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三)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区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员演讲、座谈,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三、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

第八章高等学校的教学 第一节高等学校的教学概述一、高等学校教学 (一)教学的涵义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 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是学校工 作的中心环节。 (1)强调教师与学生的结合统一; (2)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3)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说明: 第一,教学与智育不是一回事 第二,教学与上课不是一回事(二)高等学校教学的特点 1、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从本质上分析,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认识 过程。这种过程具有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 引导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 下的学生认识过程。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相互依存,是同一 活动的两个侧面,缺一不可。 间接性:学生的学习主要以间 接经验为主。 发展性: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 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健全 人格,进行全面的培养。 2、教学过程是学生系统学习间接经验的过程 内容:学生要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并要进行必要的实践活动以丰 富他们的感性认识,达到理论 与实践的统一。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直 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两种极端。 3、教学过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内容: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 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发 展他们的智力及各种能力、体力、品德和个性中的非智力因 素的过程。 要求:在教学中,既重视知识 的传授,同时培养能力、发展 个性。 4、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内容:双边性:是指教学过程 是由教师教、学生学构成的共 同的双边活动,各自要完成不 同的任务,承担不同职责。不 可互相替代。 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 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二、高校教学的任务、地位与 作用 (一)任务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 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 养能力,增强体力 3、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 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 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与 作用 教学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居于中 心地位: 与学校教育的其他途径相比, 教学活动的效率最高; 与学校教育的其他途径相比, 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强; 与学校教育的其他途径相比, 教学活动在完成多方面的任务 时综合性强。 教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校 必须以教学为主。 第二节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 规律,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 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 基本要求。 大学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 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 律而制定的指导高等学校教学 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一定的教育目的与任务 2、对教学规律的认识 3、对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认识 4、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一)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的原则 1、涵义:要求教学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在传授科学知识的 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 道德教育。 2、依据:这一原则反映了高校 教学过程中“德”与“才”的 关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 育目的的要求,也是建设高度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同时也反映了教学的教育性规 律。 3、运用要求: (1)确保教学具有高度的科学 性。 (2)根据教材的特点,发掘教 材内容的思想性,恰当地向学 生进行德育。 (3)除课堂教学外,要通过教 学的其它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 品德教育。 (4)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 水平和思想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科学性 与思想性的统一? ①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 学术水平; ②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③充分认识到自己一言一行对 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 统一的原则 1、涵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 传授系统的知识,同时培养学 生多方面的能力,知识与能力 相得益彰,共同提高。 2、依据:首先是对知识与能力 具有高度联系性的反映;其次, 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现代社 会发展提出的要求。 3、运用要求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教学,创设“最近发展区”; (2)在课堂讲授中充分挖掘知 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创造 性思维能力; (3)组织问题讨论,鼓励阅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改变考核方式。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 体性相结合原则 1、涵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 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 学过程成为师生双方密切配合、 协调共进的过程。 2、依据:是教与学相互影响的

山东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 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

(三)强化共建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 (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三)根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模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随堂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每周固定开放相应周次教学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开放进度的课程,既可在起始教学周开放全部教学内容,亦可自主分批开放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习进程要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闯关模式和自主模式。闯关模式指学生按规定章节顺序开展进阶式学习,以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

课程资源定义

课程资源开发 编辑本段什么是课程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的倾向,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课程资源如果被过于宽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困难。学校建立起自身对课程资源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观念,有助于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论著选摘

高校课程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高校课程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摘要: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资源的利用、管理直接影响着高校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在校人数激增,高校课程资源日益紧张,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课程资源短缺、生师比偏高、无法满足规模庞大的在校生需求等问题。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优化共享,已成为各高校在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高校课程资源的共享现状,查阅相关资料,从资源共享现状,值得肯定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做了研究。 一.资源共享的意义和主要形式 高校课程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可谓意义重大:优质资源的有效共享,可以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率,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同时也可以使课程种类大幅增加,方便高校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从而有效地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教学效率。 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哈弗大学的公开课,哈弗大学向全世界公开教学视频,像哲学,物理等课程,既可以让世界上的在校大学生享受到哈弗的教学成果,学到知识,感受世界一流讲师的魅力,另一方面,哈弗也能通过这种手段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于己于人都是有益无害。

高校课程资源的共享形式主要包括物力资源的共享和人力资源的共享,而物力资源资源的共享又包括教学设施的开放,如教室,实验室,机房等;图书馆资源的开放,现在好多高校之间可以互办借书证,免费到其他学校借书,如北大;网络资源的共享,中国目前正在办精品课程,好多学校有自己特色专业,办的这些精品课程通过网络可以惠及许多人。 人力课程资源的共享主要包括教师的交流与互聘,名家资源共享,校际选课和学分共认教师的交流与互聘教师互聘主要采用聘用客座 教授,邀请名师和著名学者举办讲座或报告会种形式,但还有临时聘任、短期聘或双聘任其他高校的教师的形式,除此之外还会通过人才借用和人才租赁等一些方式和途径来引进吸收外校优秀师资力量;名家资源共享专家资源的共享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校内专家资源跨专业的共享,一是高校校际间专家资源的共享,我们学校有星期四人文讲座,请了各校的名师来我校讲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接触人文气息的机会;校际选课和学分共认,这种形式在中国最为普遍,如南京的仙林大学城,开办了120多门的选修课,还有北京的学院路,高校之间可以共选选修课。跨校选修课程可以说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各自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的良好形式,特别是跨校选修课程能够使学生学到外校的优秀课程,聆听到外校优秀教师的教诲,这样各高校的名师资源就能够在本地区范围内发挥更多的作用。 二.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教育资源共享内动力不足

课程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报告

课程资源库平台建设 项 目 报 告

一、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旧的知识传播途径已经满足不了这种需求,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使得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世界各国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程计划”(OCW)。同年我国也开始筹办网校和试点现代远程教育,并不断的颁布了一些相关政策来支持远程教育。2003年,我国启动“国家课程建设项目”,开始实现全国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服务,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来增强优秀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服务于广大师生甚至于全社会。截止2008年,共建设2366门国家级课程(国家课程网统计数字)。 这么多的课程必然产生更多的课程资源,如何整合各高校、高职的课程资源,如何提供这些课程资源的共享,如何保证课程资源的持续服务等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辐射更大的范围,受益于整个社会。 二、总体建设目标 现有国家级及省级的课程共约1200门,这些课程资源仍然分散在各高职、高校自己的平台上,不利于统一提供服务,同时不便于师生的检索。资源库平台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搜集所有课程资源,并分类整理发布到资源平台服务社会。 三、建设方案 3.1 需求分析 根据初步的需求调研,整理出如下要求: 1.收集各高职、高校的国家级、省级课程资源; 2.整理分类; 3.建设课程资源库服务平台; 4.建设省课程资源数据库;

5.根据各分类属性归档入平台资源数据库; 6.平台提供资源开放访问; 7.平台提供资源分类及组合检索; 8.平台在开放访问的同时能保证版权问题; 9.平台提供资源规范管理; 其中1、2为资源库建设依赖的基础,3-9为资源库建设的具体要求。 3.2 建设内容 根据初步的需求分析,提出省课程资源库平台建设的具体内容,平台建设需要着重考虑的有: 1.资源基础收集工作,保证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官方的权威性,从资源平台可以查到省内所有国家级及省级的课程及它们相应的资源; 2. 保证资源的质量(这个工作应该是课程评审已经做过); 3. 资源分类整理。参照国家课程网分为资源类型及媒体类型。资源类型包括: 媒体类型包括: 4. 共享模式,如何在开放访问的同时来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提供资源的版权保护,这也是课程资源建设内部讨论会议提出的突出问题; 5.资源库平台服务性能,内高校、高职众多,课程众多,服务器的并发访问会很大,如何保证平台服务器的高可用性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下面是具体建设功能及内容分解: 3.2.1 课程资源发布模块 通过Web客户端设置课程资源相应的属性参数,可上传资源到数据库,完成各类资源的发布工作。 属性参数包括: 课程级别(国家级/省级)、课程年度、课程层次(本科/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名称、资源类型、媒体类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大类、专业小类、关键词等。 同时根据需要可添加资源发布审核功能,具有审核权限的负责人可以对发布的课程资源审核决定是否可发布到课程资源库平台上。从而保证资源的质量和安全性。

试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试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苏北中学陈敏儿 摘要: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将乡土地理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活化、深化地理教学。如通过分析樟林港的变迁来说明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的形成、布局、乃至商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将乡土环境地理方面探讨和课文知识相结合,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深化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学生态农业樟林古港交通运输区域发展一、概述 乡土地理教材是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积极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活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原理和案例相结合,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从“地理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角度看,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乡土地理案例,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丰富地方课程资源,又能体现“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的要求。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这是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的。如果没有对周围环境中山川、村镇、农田、道路、天气变化等感觉经验,就难以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如果能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巧妙利用乡土地理资料会有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爱家乡,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建设成就来之不易,感受先人们的拼搏奋斗精神,珍惜前辈

高中地理必修“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能源资源的开发”优 秀教学设计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 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

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 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学难点

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

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 关于2013年秋冬学期选课通知 一、2013年秋冬学期享课程名单(每门课程均为2个学分) 二、共享课程教学模式说明 1)共享课程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即网络视频教学结合集中面授答疑、组织讨论协作学习。

2)共享课程在选课期间,为便于学生了解课程情况,安排了课程在线公开信息: ●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师团队,内容介绍,及教学设计说明; ●每门共享课程的集中面授答疑与学习讨论的时间地点初步安排;时间一般安排在周五下午及周末。 ●每门课程的教师团队采访视频;并开放一节课程视频; ●每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及期末考试时间 三、2013年秋冬学期教学运行时间安排 四、选课方式 选课网址:https://www.docsj.com/doc/e59708124.html,,请选择所在高校后进行系统登录,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本校学号;首次登录成功后,请立即修改密码,点击“我要选课”进入共享课程版块进行选课。每位学生最多选课2门。本次选课,学生无需再另外缴纳学费。所获学分转入本校培养方案的情况可咨询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务处。自9月16日起,选、退课功能关闭。 五、其他提示 1)有效信息:本次选课的学生,必须如实填写手机和邮箱,以便及时沟通和联系。 2)在线技术支持: ?平台在线客服:可以直接在线联络“智慧空间”中“上海课程中心客服”; ?微信:“上海高校课程中心”; 3)学期结束,共享中心将向学生提供成绩单,同时将成绩报送给学生所在学校教务处。 4)如果某教学点的人数少于规定人数,将会与其它教学点合并,如果整个课程学生选修人数低于100人,该课程不适宜在共享平台上开设,因此将关闭。 5)其他未明确事宜,请咨询各校教务处。 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 2013年6月11日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学科:两种内涵,一种是指学术的分类(广义)。另一种是教学科目的简称(狭义)。 ●专业:指专门职业(广义)。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 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专业的(狭义讲)三层涵义: 1、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或教学形式。 2、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 3、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 ●课程(斯宾塞——最早提出使用课程这一概念): (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即:隐性课程)。 ●课程的分类: 1、按侧重点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按分科型或综合型分为课程和核心课程。 3、按层次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4、按选课形式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5、按课时多少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按内容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7、按计划和目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是课程的来源;专业是社会分工、 学科知识和课程授受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课程是学科划分和专业差异的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专业的形成: 1、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3、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 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的重复建设; 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 ●课程编制的工作包括:确定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 教科书。 ●教学计划:由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学时(学 分)的分学期分配。 ●学分制教学计划:由普通教育、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三大板块构成。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写原则(或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前 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 量的重要保障。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要为学生服务,便于他们独立钻研; 2、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

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和思路 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推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现有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团队课程建设意识,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2011年至2015年,在全省建设5000门左右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全面提高山东高校课程建设质量;使高等学校绝大多数优势、特色专业都拥有多门省级精品课程作支撑,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快专业发展步伐;使高等学校尽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内涵发展新跨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建设内容

(一)课程建设方式。“十二五”期间,我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采取单门课程建设与多门课程联合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课程建设实际,选择单门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或多门课程联合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多门课程联合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不同课程之间应存在内在的、紧密的联系,课程教学内容要相互贯通,可以综合规划并形成有机整体,课程建设共同满足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一般依托专业大类或系列课程进行建设。 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高等学校单独开设一门或多门实践教学课程并进行重点建设。 (二)课程基本要求。单门申报课程在高等学校的开设时间需3年以上。联合申报课程中的每门课程在高等学校的开设时间2年以上,课程数量一般为3-5门,每门课程申报地位相同,申报排名不分先后。往年国家精品课程或省级精品课程可参与1次联合课程的申报。 (三)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摘要:本系统作为学生、教师、学校三方进行设计,寻求基本实现教师资源上传、在线批改、问答解疑等;学生学习内容进度管理、报告生成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管理。初步分配好平台资源分配权限管及资源审核操作。本文主要对于程序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功能实现主体上进行叙述。 概述:随着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广和扶持、无纸化办公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资源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现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阶段。使用计算机讲每一位学生、教师及教务管理部门进行整合管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专家及教师提供了相应的高效管理手段。

目录 第一章:设计的可行性------------------------------------------------------------------------- 1.1MIS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1.2 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产生设计可行性----------------------------------------------- 第二章:系统概述------------------------------------------------------------------------------ 2.1 系统正向流程--------------------------------------------------------------------- 2.2 项目范围-------------------------------------------------------------------------------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结构设计------------------------------------------------------------------------- 3.1.1 各模块功能-------------------------------------------------------------------- 3.2数据库设计---------------------------------------------------------------------------- 第四章:详细设计----------------------------------------------------------------------------- 4.1 教师/学生登录功能----------------------------------------------------------------- 4.2 教师/学生密码管理功能----------------------------------------------------------- 4.3 学生的信息浏览/查询功能-------------------------------------------------------- 4.3.1 选课信息查询---------------------------------------------------------------- 4.3.2 查询开课信息---------------------------------------------------------------- 4.3.3 查询公告信息---------------------------------------------------------------- 4.3.4 查询课程信息---------------------------------------------------------------- 4.3.5 查询教师信息---------------------------------------------------------------- 4.3.6 查询选课名单---------------------------------------------------------------- 4.4 教师的信息浏览/发布/修改/删除功能------------------------------------------ 4.4.1 浏览已发布信息------------------------------------------------------------- 4.4.2 信息发布---------------------------------------------------------------------- 4.4.3 资源信息修改---------------------------------------------------------------- 4.4.4 资源信息删除---------------------------------------------------------------- 4.4.5 查询公告信息--------------------------------------------------------------- 4.5修改教师信息功能------------------------------------------------------------------- 4.6添加教师信息功能------------------------------------------------------------------- 4.7删除教师信息功能------------------------------------------------------------------- 4.8修改学生信息功能------------------------------------------------------------------- 4.9添加学生信息功能------------------------------------------------------------------- 4.10删除学生信息功能------------------------------------------------------------------ 4.11添加公告信息功能------------------------------------------------------------------ 4.12删除公告信息功能------------------------------------------------------------------ 4.13 资源上传源管理--------------------------------------------

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1.1 “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实施方案 (2018年修订版) 江苏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是以全省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 号)要求,为做好“十三五”我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以下简称“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1.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鼓励全省高等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2.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含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类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公共基础课和品牌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兼顾学科、专业、地域和层次的分布,实现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构建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适应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共同需求的

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二、建设原则 1.突出建设重点。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江苏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发展。 2.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推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测试考核、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的工作程序,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的审核和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三、建设运行 (一)建设模式 1.省在线开放课程以政府主导、高校主体、企业参与、多元评价、共建共享为建设机制,采用省、校两级建设方式,由学校申报或省教育厅指定确定选题,通过校、省逐级遴选的方式实施。 2.省教育厅负责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负责制定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遴选和评价标准,组织实施课

关于国内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关于国内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国内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摘要:乡土地理课程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对近十年国内期刊、学术论文中关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献进行梳理。通过乡土地理相关概念的界定、地理课程资源理论化、系统化的认知情况、条件性的课程资源的设施配备进行论述。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概念界定及分类 早期国外研究突出方面在于理论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乡土地理这个概念进行探究,并对其进行详细分类。此期间的课程资源体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生活化等特点。17世纪,教育理论始祖夸美纽斯亲自讲授乡土地理课程,他认为:“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应该从身边的乡土地理开始。”德国柏林大学教师赫特纳也提出:“地理课程必须从乡土地理开始。”20世纪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视。美国着名课程专家泰勒在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课程资源”这一概念,他认为课程目标是对学习者和周边生活的研究,不仅明确课程资源的概念,还引导国外乡土地理研究方向。托斯顿胡森和纳维尔博斯特尔斯威特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课程资源的类别进行了详尽区分,分为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教学活动组织资源、制定评估资源。 国内最早出现“乡土地理”一词是在《辞海》中,“乡土地理指的是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其内容包括本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

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及改造,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情况、交通运输、人文条件和人民的生活情况等”。 二、地理课程资源理论化、系统化的认知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一再强调乡土教学,强调青年学生加强国情、省情和乡情教育的必要性。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校本课程备受关注,乡土教学成为我国整体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后十余年之中,起先一些学者仅对乡土地理、乡土地理课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概念上的界定。随之,常华锋、陈传娣、李树民、郭栋梁等学者在地理课程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原则、内容和教学意义等,并提出重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在中学地理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尹耀武等基于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课程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资源的不同分类标准指出澧县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最后实地调查,分析澧县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学校、老师、社会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张碧霞和焦红霞等从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影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各种因素,最后总结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一般原则和基本策略。 三、国内外对乡土地理资源内容研究 澳大利亚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可以说是现代乡土地理课程的雏形。他们特设“乡土地理”专题:有“土着人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环境教育”,并在这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