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陈式太极拳的五个层次

陈式太极拳的五个层次

陈式太极拳的五个层次
陈式太极拳的五个层次

陈式太极拳的五个层次

练习太极拳同学生上学是同样道理,从小学到大学,逐步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没有

小学、中学的文化基础,就接受不了大学的课程。学习太极拳也是一层一层由浅入深,循

序渐进,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学习太极拳从开始到成功,可分为五

个阶段,也称五层功夫。每层功夫都有一定的客观标志,表示功夫的现有水平,第五层功

夫为最佳。

第一层功夫

学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虚灵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开髋屈膝,达到心气下降,气沉丹田。而初学者不可能一下掌握这些要领,但应按照逐式要求的方向、角度、位置、手足运行的路线等进行练习。因此,这一阶段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不必过于强调,适

当地简化。如对头和上体要求虚灵顶劲、含胸塌腰,第一层功夫只要求头自然端正,立身

中正,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即可,这和初学写字一样,只要笔划对就行。但练拳时,从

肢体上看,动作僵硬,外刚内空,有猛打、猛冲、猛起、猛落,有断劲、顶劲是正常现象,只要坚持每天认真练习,一般有半年时间即可熟练拳架,并且随着动作质量的提高,将会

逐渐引起内气在肢体内的活动,即达到外形引内气的阶段。由招熟而逐渐懂劲的过程,为

第一层功夫。

第一层功夫在技击方面达到的效果是很有限的。由于动作不够协调,运动不成体系,

姿势达不到标准,存在着僵劲、丢劲、顶劲、拳架上有凹凸缺陷处,内气仅有感觉,不能

一气贯通,发出来的劲,不是起于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而是一节飞跃到另一节的零断劲。所以第一层功夫练拳适应不了技击。如与不会练武者较量,尚有一定灵活性,虽用不巧,但知道引进落空,有时偶然把对方发出,自己却难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所以称为“一

阴九阳根头棍”。何为阴阳?按练习太极拳来说:虚为阴,实为阳。阴与阳,是对立的统一、缺一不可,二者又可以互相转化,把二者按十份计算,练到阴阳相等,即为伍阴五阳,这也是练习太极拳的成功标准。第一层功夫“一阴九阳”,刚多柔少,阴阳很不平衡,不

能做到刚柔相济,运用自如。所以,在第一层功夫期间,对逐式的技击含义不必追求。

第二层功夫

从第一层功夫末期,有内气活动的感觉开始至第三层功夫的初期,为第二层功夫。第

二层功夫是进一步克服练拳时身体内外产生的僵劲、丢劲、顶劲和动作不协调的现象,使

内气按照拳架动作的要求有规律地在体内运行,达到一气贯通,内外协调一致。

完成第一层功夫,已经能够熟练地按逐式动作初步的要求来练习,有了内气活动的感觉,但还不能掌握内气在体内运行,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具体要求

和相互配合的关系皆未准确地掌握,如:含胸过度则弯腰弓背,塌腰过度则挺胸凸臀,因

此必须进一步严格地要求,准确地掌握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解决矛盾,

使之统一起来,达到周身相合即内、外合。内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外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髋合,内外俱开,同时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一开一合,开合

相承。其二,在练拳当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即某个部位动作较快,过了,产生顶劲;

某个部位动作较慢,不及,产生丢劲,二者皆违背了太极拳的运动规律。陈式太极拳要求

一举一动都不离缠丝劲。拳论中说:“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时不然”。在练习

太极拳的过程中,严格掌握缠丝法即缠绕螺旋的运动方法和缠丝劲即用缠丝法练出来的劲,需在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开髋屈膝等要求下,以腰为轴,节节贯穿。手往里旋转,以手

领肘,以肘领肩,以肩领腰指的是该侧的腰,实质上还是以腰为轴;手往外旋转,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表现在下肢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躯干

是旋腰转背,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根在脚、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的空间旋转曲线。在

练拳的过程中,如果感到某一动作有不得势或不得劲之处,就可以依据缠丝劲顺遂调整一

下腰腿,以求动作协调,这样即可使动作得到纠正。所以,在注意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使

之周身相合的同时、掌握缠丝法和缠丝劲的运动规律,是第二层功夫练习过程中解决矛盾

的手段和自我纠正的方法。

在第一层功夫期间,练拳者开始学拳架,架子熟练就能感觉到内气在身体内活动,于

是很感兴趣,不会有厌倦之感。但有的进入第二层功夫,却感到没有什么新鲜之处,同时

往往对要领产生误解,掌握不准确,练起来很别扭,或者有时候练得非常顺遂,发劲也是

呼呼带风,但推手时却用不上,因此容易产生烦闷情绪,失去信心而中断。只有以百折不

挠的精神,处处循规蹈矩,刻苦盘架子,把周身练成一体,一动全动,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达到在运动中不丢不顶,任其变化、园转自如。常言道:理不明,延名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通,持之以恒,终将成功。拳论中说:“人人各具一太极,但看用功

不用功”。又说:“只要用功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矣!”一般需四年即可完成第二层功夫。达到一气贯通的程度,便会恍然大悟,此时练拳信心百倍,越练兴趣越高,欲罢不能。

第二层功夫初期的技击表现与第一层的技击表现一样,实用价值不大。第二层功夫末

期已经接近第三层功夫,尚有一定的技击作用。下面按照第二层功夫中期阶段的技击表现

进行介绍以下第三、四、五层功夫都按中期阶段的技击表现进行介绍。

推手和练拳是分不开的,练拳时存在什么问题,在推手时就会出现什么破绽,给对方

以可乘之机。所以太极拳要求周身相随,切勿妄动。推手时要求“棚捋挤按需认真,上下

相随人难侵,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量拨千斤”。第二层功夫是寻求内气贯通、调整身法、达到节节贯通的阶段,而调整身法的过程就是妄动,因而在推手时还无法指挥如意,

对方会专门寻找这些薄弱环节,或者故意诱使你产生顶、匾、丢、抗的毛病而出奇制胜。

因为推手时对方的进攻会给你调整身法的时间,而是利用你的缺陷,乘隙而入,使你受力

失重,或被迫退步,勉强地化去来力。当然,如果对方进攻速度较慢,劲力短,进逼不紧,给了调整身法的余地,你也能比较理想地化掉对方的进攻。总之,第二层功夫期间,不管

进攻合走化都是勉强的,往往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此时尚未完全达到舍己从人,

随机应变,虽能走化,但还易出现丢匾和顶抗等毛病。因此,在推手时不能按棚捋挤按的

次序进行,所以说:“二阴八阳是散手”。

第三层功夫

“要想拳练好,比把圈练小”。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步骤,即由大圈到中圈,由中圈到

小圈,由小圈而无圈。所谓“圈”并非指手脚运行的轨迹,而指内气疏通。第三层功夫是

由大圈而至中圈的阶段。

拳论中说“意气君来骨肉臣”,即练习太极拳时要着重用意。在第一层功夫中,思想

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习和掌握太极拳的外形姿势,第二层功夫时注意力主要是发现运动中

身手内外产生的矛盾,调整身法,达到内气贯通。进入第三层功夫,已经疏通了内气,要

求用意不用力,动作轻而不浮,沉而不僵,即外柔内刚,柔中寓刚,周身相随,禁忌妄动。但不可只顾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而忽视动作,否则,就会产生神态呆滞,致使气不仅不

能畅通,反而会造成气势涣散的病象。所以说“在神不再气,在气则滞”。

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功夫中,虽已掌握了外形动作,但内外尚未合一。有时应该吸气,

由于动作僵滞,吸不满;应该呼气,由于内外不合,呼不净。所以,练拳时要求自然呼吸。而进入第三层功夫,动作比较协调,内外基本上合一,一般的动作与呼吸能自然准确地配合,但对一些比较细致、复杂、疾速的动作,还需有意识地注意与呼吸的配合,进一步使

动作与呼吸协调一致,逐步达到顺其自然。

第三层功夫基本掌握了陈式太极拳内外要求和运动规律,有了自我纠正的能力,动作

比较自如,内气比较充足。这是需进一步了解拳势的技击含义和使用方法,要多练推手,

检验拳架、内力和发劲,以及化劲的质量。如拳架能适应对抗性的推手,则证明掌握了拳

架要领,进一步下功夫就会更加充满信心。这时可加大运动量,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如抖

大杆子,以及刀、枪、剑、棍等器械和单势发劲,这样练习两年时间,一般即可进入第四

层功夫。

第三层功夫虽然内气贯通,动作比较协调,在不受外界干扰,自己练习的情况下,内

外也能够合一,但内气还是比较薄弱,肌肉的活动与内脏器官之间建立的协调关系还不够

稳固。因此,在对抗性推手和技击时,遇到一般比较轻缓的进攻能够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引进落空,避实击虚,运化自如。而一遇劲敌,就会感到棚劲不足,有欲将身

法压匾之意有可能要破坏不偏不倚、八面支撑、立于不败之地的身法,尚不能随心所欲,

亦不能如拳论中所说的那样“出手不见手,见手不能走”。引进和发出对方,也往往生硬

和勉强。所以说:“三阴七阳犹觉硬”。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太极拳经典书籍

太极拳经典书籍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内功教程.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太极拳竞赛套路(四十二式)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形式的太极拳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有一个规、统一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了国著名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该套路1990年定为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容,随后不仅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世界围广为流传,受到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欢迎。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以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布局合理,动作数量、容组别符合规则要求,在编排动作上也表现出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又对难度动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强了竞赛的可操作性。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动作说明 第一段 一、起势

这是王建业的师傅林墨根先生最近发表的练太极拳起式的体会。我今转帖大家共享。 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 林墨根 余自从跟式太极宗师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躺在病床上,我又想起恩师的教诲,开始专门修练太极拳的起式。躺着,坐着……时时勤练之。不想,如此半年,不仅身体渐渐康复了,而且功夫也精进不少,如今发劲、化劲均得心应手,至此方才领悟我式太极拳起式之妙,妙不可言。 首先,起式作为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功,还是气功、养生功。再者,从练拳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极拳推手时,欲要做到浸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之故。 总而言之,欲要精深功夫,必先熟练起式。现将先师所

42式太极剑名称与动作分解

42式太极剑名称与动作分解 新编太极剑竞赛套路,全套共有42个动作名称,其中包括十八种剑法、五种步型、三种平衡、三种腿法和三种不同的发劲动作,本套路既保留了太极剑的风格特点,又有所创新,不仅内容充实、动作规范、结构严谨、编排新颖、布局合理,而且动作数量、组别和时间等均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 1、起势15、进步绞剑29、右弓步劈 2、并步点剑16、提膝上刺30、后举腿架剑 3、弓步削剑17、虚步下截31、丁步点剑 4、提膝劈剑18、右左平带32、马步推剑 5、左弓步拦19、弓步劈剑33、独立上托 6、左虚步撩20、丁步托剑34、进步挂剑 7、右弓步拉撩21、分脚后点35、歇步崩剑 8、提膝捧剑22、仆步穿剑36、弓步反刺 9、蹬脚前刺23、蹬脚架剑37、转身下刺 10、跳步平刺24、提膝点剑38、提膝提剑 11、转身下刺25、仆步横扫39、行步穿剑 12、弓步平斩26、弓步下截40、摆腿架剑 13、弓步崩剑27、弓步下刺41、弓步直刺 14、歇步压剑28、右左云抹42、收势 一、起势(1)左脚分开半步(2)摆剑曲蹲抱剑提脚(3)上步送剑成丁步 (4)转身弓步前指 二、并步点剑(1)上步穿剑(2)收脚分剑(3)弓步接剑 (4)并步点剑(方向--东北) 三、弓步削剑(1)合剑提脚(2)撤步转身削剑 四、提膝劈剑(1)坐腿摆剑(2)举剑提腿前劈 五、左弓步拦(1)绕剑转身撤步(2)弓步拦剑 六、左虚步撩(1)转身收脚绕剑(2)上步绕剑(3)虚步前撩(东南) 七、右弓步撩(1)转身绕剑(2)上步弓步前撩 八、提膝捧剑(1)坐腿.剑向左平带(2)退步.剑向右平带分开(3)活步提腿独立捧剑 九、蹬脚前刺辰剑、收、蹬脚、刺剑 十、跳步平刺(1)落脚向前送剑(2)跳步收剑(3)上步.弓步.前刺十一、转身下刺(1)收脚收剑(2)扣脚转身(3)弓步下刺 十二、弓步平展(1)合剑收脚(2)开步平斩剑(东南-西北) 十三、弓步崩剑(1)转腰摆剑(2)插步带剑(3)提腿捧剑(4)弓步转身、发力崩剑 十四、歇步压剑(1)举剑插脚(2)歇步下压(剑尖指西南) 十五、进步绞剑(1)虚步提剑(西南)(2)进步绞剑(3)进步绞剑 (4)进步绞剑、两手相合 十六、提膝上刺(1)坐腿收脚(2)独立上刺(西南)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分析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好东东哦) 标签:马步金刚陈式太极拳陈式转身2008-10-03 08:18 前几天休假无事,将以前学习的陈式太极56式拳谱翻出来整理了一下,自己添加了每招之间的演变动作,无私贴出供太极虫们共享,呵呵,不对之处请及时指出。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 (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 (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 (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 (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 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23.左云手

中华剑术套路名称

中华剑术套路名称---续 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自选剑术、青萍剑、武当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通备剑、醉剑、宣化剑、七十三剑、龙形剑、奇门十三剑、白虹剑、纯阳剑、七星剑等。 刺剑撩剑劈剑腕花剑点剑崩剑云剑 武术剑,又称太极剑,以软剑为主,可做表演剑使用,均未开刃,长短按身高来订,28寸是男女最通用的一个尺寸,我们也可另外按您要求批量订制24寸,26寸,28寸,30寸,32寸等不能规格的剑,详情可与客服联系!订做按要求定价格,品质保证!特别注意本店所使用的不锈钢,统一都用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为铁磁性不锈钢材料,性能良好,只要保持剑刃干净,永不生锈,并非大家说的无磁性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不管有没有磁性都不会影响您的正常使用,希望大家购买前注意留意一下这一点。 (2009-02-01 10:55:12) 转载 标签: 武魂 昆吾剑 《武当》 龙剑 吉林市 杂谈 十二画及十二画以上:

(698)寒子剑(二十六式) (699)童子剑(二十八式) (700)混元剑(六十式) (701)混元太乙剑(《全械录·子母绵掌》) (702)浑元气功太乙剑(三十式)(《武林》总117、118页)(703)舒怀剑(《中华武术》总188期) (704)搜风剑(五十三式) (705)短剑(鱼藏剑)(三种二十一法) (706)短缨剑(三十七式)(吉林市刘师傅在秦皇岛学)(707)提袍剑(十九式)(《浙械录·北拳》457页) (708)提袍剑(四十二式)(《浙械录·北拳》457页)(709)简化武当剑(二十七式)(《武魂》总188期)(710)摄云十三剑(《武当》1990年第3期) (711)醉剑(五十四式)(《武林》总17—21期) (712)醉仙剑(《武当》1991年第3期) (713)短穗双剑(四十九式)(孙民杰、运冠霞编) (714)鸾凤剑(一)(三十七式) (715)鸾凤剑(二)(二十六式) (716)蟠龙剑(三十五式)(《剑术》蔡龙云)

陈式太极拳五十六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

陈式太极拳五十六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 一、起式1、并脚直立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1、转体棚捋2、转身右捋3、擦脚平推4、虚步撩掌5、举拳提膝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1、左转托掌2、分掌划弧3、擦脚合臂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1、转体旋腕2、下捋棚举3、棚刁上托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1、转体推收2、转身提勾3、屈膝擦脚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1、转体变拳2、转体横击3、划弧翻拳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1、转体栽拳2、跃转抡击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1、擦脚插掌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1、转体绕臂2、踏脚擦步3、左转提勾4、弓步展臂 十、提收1、扣脚合手2、收脚收手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1、擦步右捋2、转身旋掌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1、提膝刁收2、擦脚合臂3、转身旋臂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1、转身撩拳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1、转提绕臂2、转提旋臂3、撩弹收拳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1、摆脚翻掌2、震脚切掌

十七、翻花舞袖 十八、右海底翻花 十九、左掩手肱捶1、擦脚合臂2、转身旋臂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1、下捋棚举2、虚步刁托3、擦脚翻掌4、虚步双按 二十一、右单鞭1、转体推收2、转身提勾3、屈膝擦脚4、马步立掌 二十二、云手(向右)1、收脚旋掌2、开步推掌3、插步旋掌4、开步旋掌5、旋掌平摆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1、踏脚旋掌2、开步推掌3、插步旋掌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1、转提旋掌2、马步分掌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1、转身捋棚2、撤步刁托3、跟步前推4、撤步刁托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1、撤步左捋2、退步刁托3、跟步前推4、撤步刁托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1、屈膝分掌2、弓步穿掌3、拧腰旋掌4、转身推劈 二十八、指裆捶1、转身旋掌2、擦脚合臂3、转身旋臂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1、转提左捋2、转提棚臂3、提膝出拳 三十、双推手1、落脚旋掌2、虚步双推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一、概述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二、简介 42式太极拳是一国套路武术比赛中指定套路,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必练套路。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取陈式、吴式、孙式太极拳之长,动作严格规范、舒展大方。该套路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是大众强身健本、修身养性的热门套路 三、风格特点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独立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中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最后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 作选择、组合得很巧妙。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这些组合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学练42式太极拳,从总体上把握其风格特点有益于个别动作的学习,以上这些特点希望学练者能悉心体会,在演练中把握住该套路的实质,以便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四、

太极拳套路-24式、42式、45式、48式汇总

24式太极拳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42式太极拳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二) 7)撇身捶 8)捋挤势(二) 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二) 15)玉女穿梭(二)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19)左云手(三)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二)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45式吴氏太极拳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上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十字手 11)左揽雀尾 12)右单鞭 13)右下势 14)金鸡独立 15)左右倒卷肱 16)右海底针 17)左闪通背 18)撇身捶 19)肘底捶 20)左右野马分鬃 21)玉女穿梭 22)左云手 23)右高探马24)右分脚 25)左分脚 26)退步打虎 27)右蹬脚 28)双峰掼耳 29)斜飞势 30)右迎面掌 31)十字拍脚 32)搂膝左栽捶 33)左海底针 34)右闪通背 35)右云手 36)左高探马 37)回身指裆捶 38)左下势 39)上步七星 40)退步跨虎 41)左迎面掌 42)转身摆莲 43)弯弓射虎 44)退步搬拦捶 45)收势

42式太极剑剑谱暨各式动作分解说明书

四十二式太极剑剑谱暨各式动作分解 新编太极剑竞赛套路,全套共有42个动作名称,其中包括十八种剑法、五种步型、三种平衡、三种腿法和三种不同的发劲动作,本套路既保留了太极剑的风格特点,又有所创新,不仅内容充实、动作规范、结构严谨、编排新颖、布局合理,而且动作数量、组别和时间等均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 1、起势15、进步绞剑29、右弓步劈 2、并步点剑16、提膝上刺30、后举腿架剑 3、弓步削剑17、虚步下截31、丁步点剑 4、提膝劈剑18、右左平带32、马步推剑 5、左弓步拦19、弓步劈剑33、独立上托 6、左虚步撩20、丁步托剑34、进步挂剑 7、右弓步撩21、分脚后点35、歇步崩剑 8、提膝捧剑22、仆步穿剑36、弓步反刺 9、蹬脚前刺23、蹬脚架剑37、转身下刺 10、跳步平刺24、提膝点剑38、提膝提剑 11、转身下刺25、仆步横扫39、行步穿剑 12、弓步平斩26、弓步下截40、摆腿架剑 13、弓步崩剑27、弓步下刺41、弓步直刺

14、歇步压剑28、右左云抹42、收势 招式动作分解说明 预备势 两脚并拢,脚尖朝前;畅胸舒背;身体直立,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右手成剑指,手心朝里;左手持剑,手心朝后;剑身竖直贴靠在左臂后面,剑尖朝上;目视前方。 要点:头颈自然竖直,下颌微收,上体保持自然,不可挺胸收腹。两肩臂要自然松沉;剑刃不可触及身体;精神要集中。 一、起势(1)左脚分开半步(2)摆剑曲蹲抱剑提脚 (3)上步送剑成丁步(4)转身弓步前指 动作说明 1. 左脚提起向左迈半步,与肩同宽;身体重心在两腿中间,同时两臂微屈略内旋,两手距身体约10 厘米;目视前方。 2. 两臂自然伸直向左前方摆举至与肩平,手心朝下;上体略右转,随转体右手剑指右摆,至右前方后屈肘向下划弧至腹前,手心朝上;左手持剑,右摆后屈肘置于体前,腕同肩高,手心朝下;两手心相对;同时重心左移,左腿屈膝半蹲,右脚收提至左脚内侧(脚不触地);目视右前方。 3. 右脚向右前方(约45 °)上步,随身体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

陈式太极拳玉女穿梭动作分解

陈式太极拳玉女穿梭动作分解教程 ——陈家沟太极拳馆合肥分馆整理 一、玉女穿梭简述 玉女穿梭动作应该属于综合性动作,它以杨氏太极拳里的左右穿梭为基础,即左右推架掌,吸收了吴氏太极拳里左右穿梭的云掌特点,还吸收了孙氏太极拳的跟步特点,动作飘忽连贯,虚实有致,防中喻攻,攻中有防,刚柔相济.是国家体委编撰的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里的一个动作名称,在48式太极拳里也有这个动作。这个动作使全身的肌肉、骨都能得到锻炼,特别是对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大有裨益。 二、动作分解 动作一:接左蹬一根,左脚落地,重心左移,右脚收回,脚尖点地;两拳变掌顺缠合于腹前。 动作二:接上势。重心左移,身体右转;两手随之右转掤于胸前,立掌,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同时,右脚以脚尖为轴右膝外摆,左脚尖内扣随身右转;目视前方。 【要求】转身时要以腰催肩,以肩催肘,掤于手此动作先吸气后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两手双逆缠下合;目视前方。 【要求】随身体下沉,两手下按,切勿弯腰。此动作接上势下沉呼气。 动作四:接上势。两手顺缠,迅速向上领起;双脚随之上纵离地;目视前方。【要求】以手领功,周身一致,上纵轻灵。此动作吸气。 动作五:接上势。双震脚落地;双手逆缠随之下按要沉重有力,完整一气,立身中正。此动作呼气。 动作六:接上势。两手逆缠上掤;右脚随之屈膝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手掤提腿,立身稳重,周身合一,内劲团聚不散,此动吸气。 动作七:接上势。 重心在左腿,身体迅速左转,右腿里合外蹬;右掌逆缠前推,左手逆缠,向左后发肘劲;目视右前方。 【要求】将周身团聚之劲迅速贯于右腿、左手和左肘,左腿独立稳重。此动呼气。

太极剑谱

42式太极剑动作名称 1、起势15、进步绞剑29、右弓步劈 2、并步点剑16、提膝上刺30、后举腿架剑 3、弓步削剑17、虚步下截31、丁步点剑 4、提膝劈剑18、右左平带32、马步推剑 5、左弓步拦19、弓步劈剑33、独立上托 6、左虚步撩20、丁步托剑34、进步挂剑 7、右弓步拉撩21、分脚后点35、歇步崩剑 8、提膝捧剑22、仆步穿剑36、弓步反刺 9、蹬脚前刺23、蹬脚架剑37、转身下刺 10、跳步平刺24、提膝点剑38、提膝提剑 11、转身下刺25、仆步横扫39、行步穿剑 12、弓步平斩 26、弓步下截40、摆腿架剑 13、弓步崩剑 27、弓步下刺41、弓步直刺 14、歇步压剑 28、右左云抹42、收势

32式太极剑动作名称 起势、 17.转身回抽 1.并步点剑 18.并步平刺 2.独立反刺 19.左弓步拦 3.扑步横扫 20.右弓步拦 4.向右平带 21.左弓步拦 5.向左平带 22.进步反刺 6.独立抡劈 23.返身回劈 7.退步回抽 24.虚步点剑 8.独立上刺 25.独立平托 9.虚步下截 26.弓步挂劈 10.弓步刺剑 27.虚步抡劈 11.转身斜带 28.撤步反击 12.缩身斜带 29.进步平刺 13.提膝捧剑 30.丁步回抽 14.跳步平刺 31.旋转平抹 15.左虚步撩 32.弓步直刺 16.右弓步撩收势

盘龙剑动作名称 虚步持剑前指(出势跨虎),提膝独立平举剑(罗汉上殿)。弓步持剑前指(仙人指路),虚步抱剑(袖藏青蛇)。 一段 弓步前刺(弩箭穿心) 叉步下点(孔雀顾影) 弓步平斩(玉带拦腰) 弓步平撩(海底采珠) 云剑提撩平斩(乌云盘顶) 歇步后刺(金蛇伏穴) 挂剑转身弓步直刺(猛虎掉尾) 虚步提撩(童子献书) 第二段 左右抄挂(左右插花) 屈腿后举探海前指(蝎子翘尾) 点步下格(柳桩栓马) 抹剑弓步前刺(白蛇吐信) 弓步劈剑(吴刚伐桂) 云剑盘腿平斩(乌龙摆尾) 三段 撩剑提膝独立上架(黄莺上架) 挂剑弓步下刺(织女掷梭) 翻身弓步劈剑(泰山压顶) 反崩弓步下刺(黑龙入洞) 提膝独立绞剑下击(子陵钓鱼) 盖步点剑(凤凰点头) 翻身架剑(银蟒翻身) 抄挂歇步抱剑(怀报琵岜) 四段 跃步崩剑后举腿平衡(凤凰还巢) 仆腿云剑下压(银针落地) 弓步直刺(弩箭穿心) 左右虚步撩剑(左右挎蓝)

56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56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太极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而且太极拳不但能够保健身体,还能缓解头痛。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56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特点 陈式56 式太极拳是在传统的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但是保留了陈氏太极螺旋缠丝的特点。陈式太极以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虚实结合、松活弹抖的特点成为太极流派中最具特色的拳派,并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世界人民强身健体的信赖和选择。 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在传统套路基础上,由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专家、名师精心提炼、创编、审定的竞赛规定套路。它具有很好的传统性、科学性、竞技性,不仅符合武术竞赛规则要求,而且动作规范、技法充实、修炼均衡、新颖合理,因而也适合广大爱好者的健身学练的需要。 口令 第一组 1. 起势 (分脚开立) 2. 右金刚捣碓 (1. 转腰摆手2. 转身右平捋3. 擦步推掌4. 躬腿前棚5. 虚步撩掌6. 震脚砸拳) 3. 揽扎衣 (1. 转腰托拳2. 转腰分掌3. 提脚擦步合臂4. 马步立掌)

4. 右六封四闭 (1. 转腕旋掌2. 下捋前挤3. 左刁右托4. 虚步按掌) 5. 左单鞭 (1. 左推右提2. 提脚擦步3. 转腰托掌4. 马步立掌) 6. 搬拦捶 (1. 转腰摆拳2. 马步横打3. 转腰翻拳4. 马步横击) 7. 护心捶 (1. 转腰塞拳2. 跳转龙摆3. 马步棚打) 8. 白鹤亮翅 (1. 擦步插掌2. 虚步分掌) 9. 斜行拗步 (1. 转腰绕臂2. 踏脚擦步3. 收掌扭腰提勾4. 马步展臂) 10. 提收 (1. 扣脚合手2. 收脚收手3. 提膝推按) 11. 前趟 (1. 落脚擦步下捋2. 转体搭手3. 转腰翻掌4. 提腿擦步5. 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 左掩手肱拳 (1. 提膝刁收2. 震脚擦步3. 马步掩手4. 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第一段 一、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 2、转身右捋 3、擦脚平推 4、虚步撩掌 5、举拳提膝 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 2、分掌划弧 3、擦脚合臂 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棚举 3、棚刁上托 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 2、转体横击 3、划弧翻拳 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 2、跃转抡击 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 3、左转提勾 4、提膝推按

十、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转身旋掌 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 2、转提旋臂 3、撩弹收拳 4、马步发拳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十七、劈架子 十八、翻花舞袖 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 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 2、虚步刁托 3、擦脚翻掌 4、虚步双按二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第二段 二十二、云手(向右) 1、收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 1、踏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 2、马步分掌 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第三段 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 2、转提棚臂 3、提膝出拳 三十、双推手 1、落脚旋掌 2、虚步双推 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 2、翻转挫掌 3、翻转挫掌 4、转身穿掌 5、绕臂擦掌 6、马步提手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解读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解读 (北京陈飞鸿太极拳培训中心)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解读: 一、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 2、转身右捋 3、擦脚平推 4、虚步撩掌 5、举拳提膝 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 2、分掌划弧 3、擦脚合臂 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棚举 3、棚刁上托 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 2、转体横击 3、划弧翻拳 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 2、跃转抡击 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 3、左转提勾 4、弓步展臂 十、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转身旋掌 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 2、转提旋臂 3、撩弹收拳 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十七、翻花舞袖 十八、右海底翻花 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 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 2、虚步刁托 3、擦脚翻掌 4、虚步双按 二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二十二、云手(向右) 1、收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 1、踏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 2、马步分掌 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 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 2、转提棚臂 3、提膝出拳 三十、双推手 1、落脚旋掌 2、虚步双推 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 2、翻转挫掌 3、翻转挫掌 4、转身穿掌 5、绕臂擦掌 6、马步提手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三十四、右野马分鬃 1、转提绕臂 2、提膝绕臂 3、马步穿掌 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1、提膝旋掌 2、马步穿掌 三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旋掌 2、转身捋按 3、收脚摆掌 4、独立摆脚 5、震脚跌叉 三十七、左右金鸡独立 1、提膝穿掌 2、落脚踏按 3、擦脚摆掌 4、收脚收掌 5、提膝穿掌 三十八、倒卷肱 1、马步展臂 2、退步推掌 3、退步推掌 三十九、退步压肘 1、转身旋掌 2、转体摆掌 3、退步横击 四十、擦脚 1、转身右捋 2、歇步叠臂 3、分脚拍掌 四十一、蹬一根 1、转身叠腕 2、撩拳揣脚 四十二、左海底翻花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 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 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 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 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 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古拳谱第三辑之一《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二卷·陈鑫.pdf

太极拳对练套路

太极拳对练套路(102) 甲乙 (一)(三) 1、甲乙起势 2、甲乙揽扎衣47、右伏虎48、转身大捋 3、甲乙开合手 4、甲乙单鞭49、上步左靠50、弓步回挤 甲乙51、换步双分靠52、换步左靠 5、上步进捶 6、退步提手53、右顶肘54、金鸡独立 7、搬手冲捶8、搂手冲捶55、退步合按56、十字蹬脚 9、换步靠10、伏虎57、上步左靠58、绕步撅背 11、顶肘12、推肘景59、退步右分脚60、右搂膝 13、左撇身捶14、右挤靠61、左分脚62、左搂膝 15、左伏虎16、右撇身捶63、采手右靠64、采手回靠 17、提手上势18、转身按65、换步左棚手66、退步拦手 19、折叠冲捶20、搬手冲捶67、上步右棚打68、退步拦手 21、搬手横挒22、左野马分鬃69、披身棚打70、白蛇吐信 (二)(四) 23、右伏虎24、转身大捋71、高探马72、分手采腿 25、上步左靠26、绕步双按73、转身摆莲74、单鞭下势 27、十字蹬脚28、指挡捶75、退步栽捶76、上步斜飞式29、采手横列30、右换步穿梭77、左伏虎78、右撇捶 31、搂手撇捶32、白鹤亮翅79、右倒攒猴80、右云手 33、上步左靠34、撤步撅背81、左倒攒猴82、左云手 35、翻腰捋按36、双峰贯耳83、右倒攒猴84、上步七星 37、换步双按38、化打右捶85、海底针86、闪通臂 39、推臂40、撅背87、挥琵琶88、弯弓射虎 41、推肘42、右撇身捶89、虚步单鞭90、搬拦捶 43、化按44、化打右肘91、退步穿掌92、如封似闭 45、采手横列46、撤步撅背93、上步双按94、抱虎归山 (合)95、甲乙退步跨虎96、甲乙转身摆莲 97、甲乙弯弓射虎98、甲乙左弓射虎 99、甲乙进步搬拦捶100、甲乙如封似闭 101、甲乙十字手102、甲乙收势

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

! ??????????????! 3123??????! 一、检录 运动员须在赛前3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第一次检录,赛前20分钟进行第二次检录,赛前10分钟进行最后一次检录。 二、礼仪 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完成比赛套路后及现场成绩宣告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三、接做、重做 由于某种不可预见的原因(诸如场馆原因、计分系统受损等),致使比赛开始后暂时中断、运动员无法继续演练比赛套路者,视具体情况,经裁判长允许后可接做或重做一次。接做应在恢复正常比赛秩序后5分钟内在套路中断处开始继续演练,重做应安排在该组最后一名上场。 四、比赛器械 左手持剑或抱刀,剑尖和刀尖不低于运动员本人耳上端,刀彩自然下垂的长度不短于30厘米。棍、南棍的长度不低于运动员本人身高。枪的长度不低于运动员本人并步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底至中指尖的长度,枪缨长度不短于20厘米且不得太稀疏。南刀刀尖在运动员左手抱刀时不低于本人下颌。

五、比赛服装的款式及规格 (一)长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对练等项目 z立领,短袖(长袖为灯笼袖,袖口为 紧口)。男子对襟,七对直襻;女子半开对 襟,三对直襻。 z灯笼裤、松紧腰,横、立裆要适宜。 z周身1厘米边,单色面料。 z软腰巾或硬腰带,单色面料。 (二)太极拳、太极剑项目 z对襟,立领,七对直襻。 z灯笼袖,袖口为紧口。 z灯笼裤、松紧腰,横、立裆要适宜。 z周身1厘米边,单色面料。 z上衣长度不超过本人直臂下垂时拇指指尖。 (三)南拳、南刀、南棍项目 z对襟,无领,七对直襻。男子为无 袖背心,女子为短袖上衣。 z灯笼裤、松紧腰,横、立裆要适宜。 z周身1厘米边,单色面料。 z软腰巾或硬腰带,单色面料。 (四)其他 各款式比赛服装面料、颜色可任选,可在规定的服装款式上

太极拳动作名称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组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 第二组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 第四组9单鞭10云手11单鞭 第五组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 第八组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二) 7、撇身捶 8、捋挤势(二) 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第二段: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二)第三段:19、云手(三)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第四段: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段 1、白鹤亮翅 2、左搂膝拗步 3、左单鞭 4、左琵琶势 5、捋挤势(三) 6、左搬拦捶 7、左掤捋挤按 第二段 8、斜身靠 9、肘底捶 10、倒卷肱(四) 11、转身推掌(四) 12、右琵琶势 13、搂膝栽捶 第三段 14、白蛇吐信 15、拍脚伏虎(二) 16、左撇身捶 17、穿拳下势 18、独立撑拳(二)19、右单鞭 第四段 20右云手(三) 21、右左分鬃 22、高探马 23右蹬脚 24、双峰贯耳 25、左蹬脚 26、掩手撩拳 27、海底针 28 、闪通背 第五段 29 、右左分脚 30 、搂膝拗步 31、上步擒打 32 、如封似闭 33、左云手(三) 34、右撇身捶 35 左右穿梭 36、退步穿掌第六段 37、虚步压掌 38、独立托掌 39、马步靠 40 、转身大捋 41、撩掌下势42、上步七星 43、独立跨虎 44、转身摆莲 45 、弯弓射虎 46、右搬拦捶 47、右掤捋挤按 48、十字手

四十二式太极剑竞赛套路剑谱(新排版)

四十二式太极剑动作要领 1、起式 ①左脚开步,两臂微屈内旋,两手距身体10厘米; ②左前方摆臂转体屈蹲、提脚抱剑; ③右前方上步、上举剑指、丁步展臂, ④扣脚、转身上步、弓步前指。 2、并步点剑 ①东南方45°上步、穿剑分手、提脚, ②东北方45°上步合手、弓步接剑,沉腕;③并步前点剑。东北 3、弓步削剑 ①沉剑提脚,②撤步转身、弓步削剑。正南方,与起式方向相同 4、提膝劈剑 ①坐腿转腰摆剑,②提脚劈剑、西南方。 5、左弓步拦 ①沉腕划圆、转身上步绕剑。②弓步拦剑。弓步方向斜向东北、拦剑方向正东。 6、左虚步撩 ①收脚转身绕剑,②虚步撩剑。东南 7、右弓步撩 ①转身绕剑,②弓步撩剑。正东 8、提膝捧剑 ①转腰左带剑,②退步虚步右带剑,③左脚向前活步、提腿捧剑。 9、蹬脚前刺 ①捧剑收引;②蹬脚平刺。 10、跳步平刺 ①落脚重心前移送剑。②跳步收剑。③弓步刺剑。 11、转身下刺 ①坐腿屈臂收剑。②转身弓步下刺剑。东南坐腿翘脚尖,重心后移,摆、带剑收于胸前、扣脚转身、撵脚提腿、摆转、弓步下刺。③提腿撵脚蹬地

12、弓步平斩 ①收脚合剑;②侧弓步斩剑。剑指分展侧举略低于胸、手心朝左、剑指朝前。 13、弓步崩剑 ①转腰摆剑。②插步带剑。③提脚捧剑。④弓步崩剑。西北。 剑指分展跨旁、手心向下。 14、歇步压剑 ①转腰举剑;②虚步下压。西南。剑指头侧上方 15、进步绞剑 ①虚步提剑;②上步绞剑;剑指与耳同高、手心朝外、指尖朝前。 ③上步绞剑;④上步弓腿绞剑。西南 16、提膝上刺 ①坐腿收剑;②提腿上刺剑。剑尖高于头、提膝高于腰。西南 17、虚步下截 ①落脚举剑:落脚东南、剑腕同头高、剑指左胯、手心斜朝下; ②虚步下截剑:虚步西南、剑尖与膝同高、剑指头侧上、头面向西北。 18、右左平带 ①提脚提剑;②弓步右带;③收脚收剑; ④弓步左带。弓步方向斜向前方、带剑斜向后方 19、弓步劈剑 ①插步后截;剑指屈肘右肩前,手心斜朝下;②弓步前劈。 20、丁步托剑 ①提腿下截;正北偏东;②丁步托剑。正北偏西 21、分脚后点 ①上步扣脚;②转身撤步 ③转身弓腿前刺;剑指与肩同高、手心斜朝下;④并步绕剑 ⑤提腿提剑;⑥分脚后点剑。分脚正西、点剑东北。 22、仆步穿剑 ①退步前摆剑;②转腰分剑;③转腰举剑; ④仆步穿剑;全脚踏地、不可掀脚拔根;⑤弓步平刺。 23、蹬脚架剑 ①撇脚转腰翻腕带剑;②提膝举剑;③蹬脚架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