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 笔记整理2017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 笔记整理2017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 笔记整理2017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 笔记整理2017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反应时研究的要求与局限:

1、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

追求速度而牺牲回答的正确性;或使用猜测的策略,以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问题:

一般认为,反应时测验法有利于测量对信息进行系列加工,分析系统加工各阶段的特点。但反应时测量难以反应信息的平行加工及其特点,而在人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平行加工又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更是经常发生。

(2)出声思考:德国心理学家Duncker (1945);Newell和Simon发展,问题解决(1972)

基本方法:

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同时,说出思考的过程,又叫口语草稿分析(protocal analysis)、大声思考法、口语报告法、口语记录法。该方法一般可用于分析慢速、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

注意事项:

1)对被试进行足够的训练。

2)用录音机录下他们的全部口述。

3)尽量不打扰被试

4)将录下的口头报告逐字逐句整理成文字材料,并对记录作细致的分析。

(三)计算机模拟

基本思路: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

四、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

外部原因:临近学科的影响(实验心理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语言学);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教育实践和对智力开发的需要

五、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使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对研究范式的影响:主张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机制,力图以解释的观点来说明心理过程的规律,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的研究应在多层次基础而不应在同一水平或层次进行研究。

对相邻学科的影响:教育学、管理学、人工智能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学科:认知科学

第二章知觉

一、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一)直接理论(刺激物说)

观点:以Gibson为代表,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又称为生态模型。

论据:纹理梯度、视崖实验

(二)认知理论(假设考验说)

观点:知觉是一个多层次的信息加工过程,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决定的,而是由当前刺激和知觉者的某些内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了假设检验的过程。因此,个人的知识、经验、需要、态度、兴趣和期望在知觉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论据:外部刺激与知觉经验并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双关图、知觉恒常性

两种对立的假说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

二、知觉加工

(一)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指由对事物的一般性知识引发的,通过期望、假设等制约和影响知觉过程各环节的加工。

两种加工的交互作用:两种加工密切联系在一起,是两种方向不同的加工,二者结合形成统一的知觉过程。两种加工相互补偿。

(二)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1、整体加工:先整体后部分

2、局部加工:先部分后整体

知觉加工之间的联系:

三、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确认所知觉到的模式是什么,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

模式识别的基本种类:

按感觉通道划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按模式本身的特点:物体识别、人脸识别、表情识别、语言识别

模式识别的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关于这种匹配模型的实现,有以下三种理论模型:

(一)模板匹配理论:在长时记忆中已经存储了与各种模式相对应的模板。模式识别是将一个刺激模式提供的信息,与相应的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

模板匹配理论存储的是模板,抽取的是外界刺激的真实副本。

应用:在计算机上容易实现:取款机、条形码

评价:

优点:模型简单直观

缺点:需要在记忆中存取巨量的模板,不经济;难以解释人如何迅速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模板;没有明确阐释模板的匹配机制

(二)原型理论:记忆中存储的不是与刺激模式一一对应的模板,而是一类刺激模式的原型。原型,是有关某一类事物或刺激模式的概括性表征。

模式识别是在记忆中找到与当前的刺激模式最相似的原型的过程。

实验研究与模型:原型匹配实验:点图、人脸图

评价:

优点:只要找到相应的原型,新的、不熟悉的事物也是可以识别的;减轻人的记忆负担,使模式识别更灵活,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缺点:匹配过程只包含自下而上的加工

(三)特征分析理论:所有复杂的刺激都是由一些可以区分的、相互分离的特征组成。

模式识别中,首先对刺激模式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合并,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

特征分析理论存储的是特征列表;抽取的是刺激的特征

论据:生理学论据: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ubel&Wiesel;心理学依据:字母搜索实验、固定网像实验

评价:

优点:根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细节,使识别具有更强适应性;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模式中,减轻了记忆负担;识别过程需要抽取刺激必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识别,因此带有更多学习色彩

缺点:只是自下而上加工;只是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拓扑说的挑战(陈霖认为,视觉处理的早期阶段检测的是图形大范围的、整体的拓扑性质,对图形的局部几何性质不敏感。以后才处理图形的局部特性。)

四、泛魔识别系统(万鬼堂):是一种具体的特征分析模型

第一层:印象鬼,对外部刺激编码形成刺激映像;

第二层:特征鬼,进行特征分解;

第三层:认知鬼,监视特征鬼的反应,将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并作出反应;

第四层:决策鬼,根据认知鬼的反应做出决策,识别模式。

五、结构优势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模式常常不是孤立的出现,而是处于与其他模式的刺激或相互联系中。这种整体结构会对模式的识别起到有利的作用,这种效应成为结构优势效应。

字词优势效应字母识别,在字词中>单独时

客体优势效应识别线段,在“客体”图形中>结构不严的图形中

构型优势效应识别图形,完整的图形>图形的一个部分

字母优势效应识别同一线段:在字母中>单独时

例:请用模型识别理论中的特征说来解释在QVGCZR中发现字母Z要比在WVZMXI中发现Z容易,并且设计一个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

(一)特征分析说:

(1)观点

①所有复杂的刺激都是由一些可以区分的、相互分离的特征组成。

②模式识别中,首先对刺激进行分析,抽取有关特征。

将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进行比较

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

(2)“鬼城”模型(万鬼堂)

①第一层印象鬼:对外部刺激编码形成刺激映像;

②第二层特征鬼:进行特征分解;

③第三层认知鬼:监视特征鬼的反应,将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并作出反应;

④第四层决策鬼:根据认知鬼的反应做出决策,识别模式。

(3)评价

优点:

①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避开预加工。

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细节,使识别具有更强适应性。

②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不同模式中,减轻记忆负担。

③带有学习色彩

缺点:

①只是自下而上加工,缺乏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②只是局部到整体的加工

(二)字母搜索实验

(1)解释:

低相关条件下搜索靶子较快是因为干扰字母和“Z”的共同特征较少。

(2)实验步骤:

1)被试分组:

两组刺激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靶子字母和其他字母在特征上的相似程度。①高相关组:刺激材料为6个一行的英文字母共25行。

靶子字母为Z,其他字母为WVMXI,随机排列。

②低相关组:

刺激材料为6个一行的英文字母共25行。

靶子字母为Z,其他字母为QUGCR,随机排列。

2)被试任务:

要求被试从材料中尽快搜索靶子字母“Z”。记录所需时间。

第三章注意

名词解释

①双耳分听技术

实验者要求被试追随呈现在一侧耳朵的一条讯息,与此同时向另一侧耳朵呈现另一条信息。

②追随技术

是指在实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注意一只耳朵(追随耳)的信息而不注意另一只(非追随耳)的信息。

③控制性加工

需注意参与,受认知资源限制(容量有限),可灵活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④自动加工

无需注意,不受认知资源限制(容量不受限),一旦形成就难以改

⑤资源限制过程

作业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获得较多的资源,该作业就可顺利完成。

⑥材料限制过程

作业受到任务低劣质量和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即使分配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注意的选择模型

(一)知觉选择模型

强调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前。

认为信息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阶段或分析阶段之前,因而注意控制着知觉。

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1】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Broadbent)

(1)观点:

①外界信息量:巨大

②人类神经系统高级中枢:信息加工的能力有限

③出现瓶颈:需要有一种过滤机制以控制通向高级中枢的信息量

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

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

其余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

④该模型是一种全或无的模型(单通道模型)

过滤器至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⑤个体不可能在同一时刻注意两件事情,除非两者的信息含量少,或者呈现的速度慢。

⑥注意的选择性在感觉水平上实现,这时个体对刺激还没有产生意义认知。

(2)实验依据:

①Broadbent双听实验:双耳分听技术

②Cherry双听追随实验:应用追随程序的双耳分听技术

(3)过滤器模型无法解释的事实:鸡尾酒效应

(4)评价:

①首次对注意的机制进行阐述。

注意的过滤作用:体现了注意具有主动选择的功能。

②刺激能否通过过滤器完全由物理特性决定,排除了个体知识经验因素,无法解释有意义材料的追随实验结果。

【2】衰减模型(Treisman)

(1)观点:

①存在某种过滤装置

②该过滤装置不是全或无的。

非注意通道的信息可以通过,但强度被减弱(双通道或多通道)

③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上有不同的兴奋阈限。

追随耳的信息没有受到衰减,可以顺利激活有关的单词,从而得到识别。

非追随耳的信息由于衰减而往往达不到单词的识别阈限。

但一些有重大意义的单词阈限比较低,即使信息受到衰减也能被激活。

(2)评价:

①用“信息的衰减”来解释得不到选择的现象;

“阈限”概念解释高级水平分析活动。

承认选择的多通道性,更灵活。

②把刺激的物理特征看得和意义分析一样重要

(侧重前一方面就不能完全揭示注意机制)

“过滤”出现的时间虽比过滤器模型晚,但还是处在加工的早期。

*衰减模型与过滤器模型的比较

区别:

①过滤器模型为单通道模型,“全或无”原则(未被选择的信息通道是关闭的)。

衰减模型是双(多)通道模型,弹性更大。未被选择的信息通道并不是完全被关闭,而是关小些或出现阻抑性衰减。

②过滤器模型把注意的选择视为对刺激信息物理特征的分析。

衰减模型认为不仅加工处理刺激的物理特征,还有刺激的意义。

共同点:

①都认为人的信息加工系统(高级分析)容量有限,必须通过过滤器加以调节

②过滤器的位置相同,均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分析之间

③注意的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

(二)反应选择模型(Deutsch)

强调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后,认为信息选择发生在对经过充分分析的刺激作出反应的选择之前,这种选择使人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一种以上的活动。

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能够被识别的只有一部分引起反应。

(1)观点:

①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的作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是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②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人们依据刺激的重要性来选择输出内容。

信息进入工作记忆以后,对重要的信息作出反应,不重要的信息得不到反应。

③在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反应时,如果有更重要的信息出现,原来的信息就会被挤走,做出另外的反应。

④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时才进行信息选择

⑤所有的信息传递都以平行方式进行传入工作记忆,由于平行传递超越了工作记忆容量,就需要进行选择。

(2)实验依据:

①Hardwick双听实验

②Sheffrin白噪声实验

(3)评价:

①解释了人们对相对重要信息的选择。

②不能完满解释人们同时顺利进行的活动。

所有输入都得到加工,不太经济。

*知觉反应模型与反应选择模型比较

区别:

①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早期选择模型)

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晚期选择模型)

②目前,较多倾向于知觉选择模型,认为反应选择模型太不经济了

③知觉选择模型能较好地说明集中性注意,反应选择模型更能说明分配性注意(三)能量分配理论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1】单一中枢能量理论

(1)观点:

①把注意看作是要消耗一定能量(资源)来执行任务的认知过程。

②如果刺激(任务)复杂,需要的资源就多一些;

如果同时呈现几种复杂的刺激,资源可能就会很快耗尽。

③是一种单一的能量(资源)模型,有一个具体能量分配方案。

假定资源量不固定,特定时间内可利用资源量的一部分受个体唤醒水平影响。

唤醒水平越高,资源量就越多。

④资源量确定后,就要进行分配。

分配策略受到几种因素的影响。

长期倾向(突然运动、响亮声音、鲜艳颜色、异常事件...不随意注意)

暂时倾向(能满足当前意愿、达到当前目标...有意注意)

对所需认知能量的估计,也影响着可得到的认知能量。

(2)评价:

①易于解释人们同时做几项任务时出现困难的事实。

②不能解释任务性质对注意分配的影响(性质不同受到彼此的干扰较小)

【2】两类限制理论

(1)观点:

①将注意看作是:人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资源)

②中枢能量有限,需要有控制地分配到不同活动/同一活动的不同方面。

③不同活动对认知资源的需求不同。

④两类过程:

资源限制过程:作业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

一旦获得较多的资源,该作业就可顺利完成。

材料限制过程:作业受到任务低劣质量和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

即使分配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2)实验依据:

①双耳分听实验

②双作业实验

(两种作业的相似性、作业本身的难度、个人的技能)

*能力分配理论的评价与比较

①都能较好地解释同时进行的两项任务中注意的分配。

单一中枢能量理论侧重唤醒状态

两类限制理论侧重资源分配的方式

补充了瓶颈理论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知觉/反应选择在观点上的对立。

②一是该理论假设刺激对能量需求不构成竞争,只是合理分配。但一些刺激任务在同时进行时的确会造成干扰问题;

二是两种理论模型不能说明资源的归属问题;

三是它们把认知和注意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没有深入探究内部机制。

第四章记忆结构

名词解释

①首因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形式,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系列开始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②近因效应

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③前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

④倒摄抑制

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

记忆的结构模型

、(一)两种记忆说

(1)观点:

①记忆不是单一(只有长时记忆)的,存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记忆。

二者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②长时记忆是一个大容量的信息库,又称永久记忆。

③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

信息可以通过复述的策略进入长时记忆,也有可能产生遗忘。

(核心:承认长时记忆以外还存在短时记忆)

(2)实验依据:

①临床与动物实验:

-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

-遗忘症患者与正常人

-海马回摘除实验

-老鼠电击实验

②自由回忆实验(艾宾浩斯)

(3)评价

①提出短时记忆的概念;

促进了信息加工观点在心理学中的贯彻。

②只概括了信息存储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获得的过程)。

(二)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及完善过程

【1】阿特金森-谢夫林(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

短时贮存是一个工作系统,有两个功能:

①感觉登记和长时贮存之间的缓冲器;

②信息进入长时贮存的加工器

【2】阿特金森-谢夫林(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扩展

①加入了“控制过程”

②控制过程对三种贮存过程都起作用

③三个贮存均可引起反应(作用于反应发生器)

④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不会消失的(不消退的自寻址记忆库)

【3】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最流行)

(1)观点

①记忆结构包含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成分。

②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保持时间十分短暂、容量很大。

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几乎都能被登记,但是很快就会消失。

③一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也会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是一个工作记忆区,不仅可以接收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缓冲器),还可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加工器)。

④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能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但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的。

(2)评价

①系统地解释了记忆信息的加工及贮存过程。

对三种记忆贮存作出区分。

②以两种记忆说为核心,过于简单化。

过分强调记忆的结构特征,忽视记忆过程。

(三)加工水平说

(1)对两种记忆说及多贮存说的批评

①短时记忆一个重要特性-容量有限,未得到说明。

②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编码不如当初想象的那样不同。

③从遗忘的特征也很难区分不同的记忆结构。

(2)观点

1)加工深度(核心)

①所有记忆内容都在单一的记忆系统中被处理。

②感觉信息经受不同水平的分析→体现为记忆效果依赖于不同的加工深度

加工越深、越精细、所需时间越多,再认成绩越好。

(较深的处理=较好的记忆效果)

加工深度依赖于刺激的性质、可用加工时间和加工任务等

③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2)复述

①批判已有的复述。

②设计实验:回忆率并没有因复述次数增多而发生显著变化

结论:简单的复述并不能使信息从短时进入长时记忆

③从加工深度出发,将复述分为

-简单的保持性复述

-精细复述

3)加工一致性

记忆的效果不仅依赖对项目本身的加工,而且也依赖对项目上下文的加工。

4)加工序列

①感觉分析在意义分析之前。

②除感觉分析之外,其它的加工在某一水平存着侧向扩散的倾向。

侧向扩散:在某一水平上(较深水平或较浅水平),加工在横向扩展开来。

(3)评价

①从操作的角度看待记忆,推动了记忆的研究。

对加工水平及复述的看法合理可取。

②没有给记忆的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

循环论证。

(受到深度加工可以记得好,记得好是因为受到了深度加工。)

加工深度缺乏客观独立的指标,比较含糊,无法验证。

*几种学说的关系

①三级加工模型基于不同的记忆结构来说明信息加工的操作和过程。

加工水平说基于信息加工的操作过程,来说明记忆系统。

②两种记忆说、多存贮说认为记忆由几个独立结构组成系统,目前占主导地位。

加工水平说主张内部分化的单一记忆,有不同的加工水平和不同效果。不同水平间独立无固定前后关系。

整体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的特点:

、(1)整体报告法:速示器,同时呈现数目不等的数字或字母。要求被试将记住的内容全部报告出来或尽量多地报告出来。

结果:平均4-5个项目

不足:随着回忆时间的推移,有些原本记住的视觉刺激已经衰退或消失。

(2)部分报告法:随机指定,只要求被试报告记住的内容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结果:均能准确报告。广度9个项目左右(甚至更多)

不足:技术方法要求较高;

随着刺激数量的增加,被试对报告信号的区分难度相应增大。

声音/图像感觉记忆的特性:

三图像:

(1)视觉感觉记忆可将感觉信息存贮几百毫秒

(2)容量:9个或更多。

(3)编码:保持感觉信息原有的直接编码形式,鲜明形象性受干扰,会很快丧失且不可恢复。声像:

(1)声象记忆的容量(5个)小于图像记忆

(2)声象记忆的作用时间可达4s,比图像记忆的几百毫秒要长得多

(3)被试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线索报告不同类别的刺激,说明声像加工比视像加工更精细。

第五章短时记忆

名词解释

①系列位置效应

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②组块

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组块是对信息的组织和再编码。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

③平行扫描

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同时进行比较。(检索时间与项目数无关)

④系列扫描

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一个个地相继进行比较。

⑤完全系列扫描

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做出判断。(项目多,检索时间长;是反应短于否反应)⑥自我停止扫描搜索/扫描模型

在记忆集中检查出索要的项目后,立即停止比较。(项目多,检索时间长;“是”反应= “否”反应)

⑦直通模型

认为大脑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⑧双重模型

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的信息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直通方式,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直通方式是平行的快速过程,扫描方式是系列的慢速过程。

一、什么是短时记忆?有何特点?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特点:

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

2、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记忆。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都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二、组块在短时记忆中的作用及如何扩大组块?

作用: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

组块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人们利用储存于长时记忆的知识对其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构成人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

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多。不同的组块方式可以导致不同的组块数。

三、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有哪些解释(三种)

1 )Wangh & Norman 及Atkinson & Shiffrin:

是由于短时记忆储存空间有限,而且此储存空间分为少数几个槽道,在一个槽道里只能储存一个组块,如果组块数超过槽道数,那么新进入的信息就会挤掉原有的信息。

2 )Baddley(1975):

短时记忆痕迹的衰退极为迅速,痕迹一般只能维持约2秒,如不及时在此期间加以再现或复述,则将消退;短时记忆容量实际上反映着人在2秒内能够加以复述的数目数量。因此短时记忆容量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它取决于一个项目复述所需的时间长短,需要复述时间多的项目的容量就小,需要复述时间少的项目的容量就大。

3)Klatzky(1975):

认为短时记忆与木工的工作台相似,如果储存的项目多,即占据较多的储存空间,那么留下来供操作的空间就会少了。也就是说储存的项目与加工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四、STM中的编码方式有哪些: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感觉代码和语义代码,其中感觉代码有包括听觉代码和视觉代码。

五、短时记忆提取实验

(1)斯腾伯格的经典实验

1)实验范式:因素相加法再认实验。

2)实验过程:

①顺序呈现1-6个一位数数字(识记项目),要求被试记住(作为记忆集)

②再呈现一个一位数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

③要求被试回答测试项目是否在记忆集中并按键做出反应(是/否),计时停止。

短时记忆提取过程-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

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反应组织阶段。

3)实验假设:

①平行扫描: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

反应时间不受记忆集大小的影响。

②系列扫描:对项目逐个进行检索。

反应时间随记忆集增大而延长。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对项目逐个进行检索,一旦找到目标就停止查找。

-从头至尾系列扫描: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作出判断。

4)实验结果:

肯定反应与否定反应的反应时相近,斜率相同,因此是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

5)对本实验的批评:

①识记项目数量太小(只有6个)

②“从头至尾系列扫描”无法解释识记项目较多时出现的系列位置效应。

③从加工能量有限的观点来解释,就可能得出平行扫描。

(2)直通模型

1)观点:

①大脑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②短时记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熟悉值(痕迹强度)

③熟悉值与标准的偏离程度越高,作出是或否反应的速度也越快。

2)实验支持:

①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非常见词。

②如果识记项目表中有重复出现的项目(同一项目几次出现),该项目的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目。

3)评价

①可以解释系列位置效应

外科学考试全部知识点总结

colles 骨折为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致伤。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人骨折端因嵌压而短缩。有典型的餐叉状和枪刺样畸形。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 , 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 Smith 骨折为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骨折发生原因及伸直型骨折相反。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治疗时纵向牵引后复位。 孟氏骨折为尺骨上 1/3 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及小儿,直接或间接暴力皆可引起。临床上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内收型三类。外伤后肘部疼痛、活动障碍。治疗上包括手法复位和开放复位,应注意桡神经有否损伤。 盖氏骨折又称反孟氏骨折,是桡骨下 1/3 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间接暴力较常见,外伤后前臂及腕部肿痛、活动障碍。治疗上因手法复位后多不稳定,常需手术复位、固定桡骨骨折。 脊髓半侧损伤综合症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痛温觉消失,同侧的运动功能、位置觉、运动觉和两点辨觉丧失反常呼吸运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骨折部位骨性支架作用丧失,造成胸壁软化,形成连枷胸。吸气时胸廓扩张,胸内负压增加,软化部位胸壁内陷。呼气时胸廓缩小,胸内负压减小甚至形成正压,软化胸壁恢复原位或微向外凸。反常呼吸运动后果可造成a. 有效通气量和气体交换率减少,通气和弥散功能下降。B. 两侧胸内压失去平衡,引起纵隔摆动和静脉回心血流减少,加重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其程度及连枷胸和肺挫伤程度,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以及小气道阻力升高密切相关。呼吸作功愈大,反常呼吸运动愈严重胸廓成形术是将不同数目的肋骨节段行骨膜下切除,使部分胸壁下陷后靠近纵隔,使其下面肺得到萎陷,因而是一种萎陷疗法疖: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常和创伤相关连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一般有潜伏期,通常是6-12月,个别病人可在伤后1-2日发病。 休克的监测包括一般监测和特殊监测。一般监测项目包括精神状态、肢体皮肤温度色泽、动脉血压、脉率和尿量;特殊监测项目包括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检测、胃肠黏膜pH 值测定等,在抢救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和心肺功能不全病人的休克时,特殊监测显得特别重要。简述感染性休克常见原因和治疗原则感染性休克常见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大面积烧伤、尿路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等。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比较困难。在休克未纠正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应着重治疗感染。具体的治疗包括:①补充血容量②控制感染,主要措施是:处理原发感染灶;应用抗菌药物;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增强抵抗力。③纠正酸中毒。④应用心血管药物。⑤应用糖皮质激素。 休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灌注不良,不能满足代谢的需要所产生的复杂的病理生理

外科学重点外科学笔记考试专用

外科学重点外科学笔记 考试专用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外科学总论复习重点 松哥独家搜集 1.无菌术是指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是指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常用灭菌法包括①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最可靠是方法;②煮沸灭菌法,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橡胶类物品;③火烧法,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器械。消毒法包括药液浸泡消毒法和甲醛蒸汽熏蒸法。正确进行无菌操作的原则(十要点)要求一般了解即可。参见应试教程P509页。 ? 2.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 (1)各型缺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钾(低血钾、高钾血症)、钙、镁异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 (2)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体内的[HCO3-]减少所致;临床突出表现为深快呼吸,呼气时有时带有酮味。面色潮红,心率增快,脉搏增快,CO2—CP<40%,尿液呈酸性。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及深快呼吸,血PH值及[HCO3-]明显下降等特征。治疗方法一是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二是根据[HCO3-]浓度来决定是否补碱,三是防止低钾血症,及时补K+。 ? (3)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和防治原则。呼酸是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以致血液P 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呼碱是由于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CO2排出过多,以致P CO2降低,最终引起低碳酸血症,血PH值升高。 ? 3.输血的适应证包括出血、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和凝血异常。注意事项是①严密查对,②关于保密时间,③血液预热,④不加药物,⑤加强观察,尤其是T、P、BP及尿色。要注意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并发症。 ? 4.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及病理生理变化(微循环改变、内脏器官继发损害)、临床表现(休克前期、休克期)、诊断要点及各型休克的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扩容补充血容量、应用心血管药物、应用强心剂、纠正酸中毒、应用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处理无尿者)。 ? 5.疼痛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和治疗。 ? 6.围手术期处理: ? (1)手术前准备的目的和内容(心理准备、生理准备、特殊处理)。

财政学笔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政学》是财税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其他财经类专业的经济基础理论课。在学科属性上,是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的二级学科。 由于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以国家政治权利为依据的分配活动,是政府为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直接经济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成为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手段,是国家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因而财政分配直接、间接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广大企业、家庭、个人的切身利益,财政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财政理论学习,对财税专业的学员而言,可为学习《税收学》、《中国税制》、《国家预算》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政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他财经类专业而言,是学员经济学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充足财税专者,是不合格的经济管理者。学好《财政学》,对自考学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课程结构看,《财政学》包括财政的共性、社会财政与国民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财政管理和管理体制等内容。 第三章财政的职能和效益 重点:财政的职能。资源合理配置含义及针对市场失灵财政配置资源的领域;国民收入初次及再分配贯彻的不同分配原则;稳定经济含义及财政调节作用的体现;监督职能特点。 难点:财政的效益。理解公共选择对财政效益的影响,如免费搭车及财政挤出效应;如何评价财政效益问题。 此外,把握作为分配范畴的财政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其他环节如生产、交换的关系,财政的收支矛盾实质、表现及解决;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及其主导作用。 第四章税收概述 本章重点内容较多,如税制基本结构中所含各项要素及其涵义;从不同角度对税收进行的分类;税收的财政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的具体内涵;税收负担的转嫁问题;1994年中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上述重点中同时包含了一些难点问题。如在税制基本结构中累进税率的掌握仅靠文字表述的概念是不够的,税负减轻措施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异同区分,涉及运算的加重税负手段税收附加与加成,二者均是加在正税税额基础上的;又如在税收转嫁原理中,作为转嫁程度约束条件的商品供求弹性的理解及把握,商品供给或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的意义何在?主要针对哪类商品?进而又是如何影响税收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摊情况?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超越被动的记忆,真正牢固地把握这一内容。 另外,应掌握税收基本概念及三大特征;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税制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税制沿革的主线。 第五章我国的主要税种 本章介绍了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行为财产税类的11个税种,其中,增值税、关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为重点税种,对其特点、作用及税制结构状况应有详细确切的把握。对于其他非重点的税种主要把握其税制结构所含内容,特别是那些独特的税制要素。 同时,多数税种均介绍了相应的税额计算公式,其中尤对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的计税公式要重点把握。对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的增值税,首先应清楚地理解其设计原理和征管机制,否则难以真正掌握其理论内容及计算方法。关税进、出口的完税价格分别为到岸价格和离岸价格,在税额计算方法上亦有所差别,仍应以理解助记忆,将二者分辨清楚。在所介绍的税种中,计算公式最多的当属个人所得税,我国采用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区分不同所得给与不同的计税方法,因此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多做练习。当然,除此之外,也不排除对其他税种如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的计税方式的考查。 第六章国际税收 本章重点:首先应把握造成国际避税或重复征税的原因即: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别及税率(税负)的差别。关于国际避税,把握其含义、基本方法及避税地的利用。关于国际税收协定,重点把握其作用及基本准则,一般把握其分类及内容概要。 本章难点主要在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对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一方面以其文字表达的含义去理解,一方面能实际进行运用计算,二者应相辅相成。其中,相对复杂的抵免法,区分为直接抵免法和间接抵免法,二者适用对象不同,计算思路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抵免限额的设定。此处可联系前一章我国税种之中的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内容来学习。来源:https://www.docsj.com/doc/df8222165.html, 关于国际税收概念、产生原因、发展线索应有基本把握。 第七章财政支出及其效果 重点:关于财政支出的原则。在借鉴西方财政支出原则的发展和现状的情况下,主要关注我国财政支出的三大原则。搞清在量

2017-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笔试综合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7-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笔试综合真题及答案完整版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第一单元真题及答案 A1 型选择题(1-42 题) 答题说明:每一道题下面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最有助于诊断里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是 A.T 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B.心室夺获 C.QRS 波群宽大畸形 D.QRS 波群呈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E.PR 间期延长 【答案】B 新阳光整理第一版。 2.属于支气管扩张手术治疗禁忌症的是 A.双下肺均存在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病变 B.合并反复感染 C.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实验(+) D.合并大咯血 E.合并肺心病 【答案】E。支气管扩张手术禁忌:(1)病人一般情况差,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2)双侧广泛性支气管扩张,心

肺功能明显损害者。(3)合并肺气肿,哮喘或有肺心病的老年人。(4)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感染医。 3.提高人群肺癌筛査检出率的首选方法是 A.痰细胞学检查 B.PET-CT C.低剂量CT D.高分辨CT E.血清肿瘤标志物 【答案】C新阳光整理第一版。筛查用低剂量。 4.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I 型最常见的检测异常是 A.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 B.血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 C.血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D.血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 E.血冷球蛋白阳性 【答案】A 新阳光整理第一版。 5.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不宜超过 A.177 u mol/L B.88 U mol/L C.133 u mol/L D.221 u mol/L E.265 U mol/L

外科学重要知识点(精心整理)

外科学 无菌术 一.无菌术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方法 1.基本概念 外科疾病大致分为: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性质的疾病五类。 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1)灭菌法: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高温--常用;紫外线---用于空气的灭菌;电离辐射----用于药品、抗生素等的灭菌 化学方法:应用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等溶液进行灭菌,课杀灭一切微生物 (2)消毒法:又称抗菌法,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是灭菌法(20-30min可杀死所有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物品可保留2周。 3.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一般准备,手臂的消毒和穿无菌衣及戴无菌帽的方法。 A.手臂消毒包括清洁和消毒两个步骤:先是用蘸有肥皂液的消毒刷对手及手臂作刷洗,清除皮肤上的各种污渍;然后用消毒剂做皮肤消毒(最经典的皮肤消毒剂是:70%的酒精)B.刷手方法、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

(3)戴手套的原则尚未戴无菌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套口的向外翻折部分,不能碰到手套外面。 (4)接台手术怎样洗手穿衣? 1.应先做相对无菌手术,再做相对有菌手术。 2.如前一次为污染手术,则连接施行手术时,应重新洗手。 3.如前一台为无菌手术,手术完毕时手套已破,则需重新洗手。 4.如无菌手术完毕,手套未破,连续施行另一手术时,可不重新刷手,仅需用酒精或新洁尔灭菌溶液浸泡5min;或灭菌王涂擦手及前臂,再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手术区域皮肤消毒方法 1.对婴儿、面部皮肤、口腔、肛门、外生殖器等部位,不能用碘酊消毒,应选用刺激性小的0.75%吡咯烷酮碘。 2.在植皮时,供皮区的消毒可用70%酒精摩擦2-3次。 3.涂擦皮肤时消毒剂时,一般由手术中心部向外周涂擦。如为感染性伤口、肛门部、结肠造瘘口等部位手术,则应自手术区外周向切口部涂擦。、 4.已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手术去皮肤手术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 铺巾的方法:* 通常先铺操作者的对面或相对不洁区(如下腹部、会阴部)最后铺靠近操作者的一侧,并用布巾钳将交角出夹住,以防止移动。无菌巾铺下后不可随意移动,如果位置不正确,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而不应向内移动。大单布的头端应盖过麻醉架,两侧和足部应垂下超过手术台边30CM。上下肢手术在皮肤消毒后,应先在肢体下铺双层无菌中单布。肢体近端手术常用双层无菌巾将手足部包裹。 二.无菌操作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1)手术人员无菌区的规定:手术人员肩以下、腰以上、腋中线以前的区域属于无菌区域。 (2)手术无菌区的规定:手术台缘以上、麻醉架及托盘以内的区域。 (3)同侧手术人员的换位:一人退后一步,背对背转身达另一位置,以防触及对方不洁区。(4)器械的传递不准从手术人员背后传递器械及用品。 (5)手术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立即更换无菌手套:前臂或肘部碰到有菌的地方,应加戴无菌袖套。如无菌巾、布单如已湿透,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6)手术开始时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腹等体腔;核对器械后才可关闭切口。 (7)切口边缘应以无菌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尽显露手术切口。(8)做切开皮肤或缝合皮肤前,用70%酒精再涂擦枪消毒皮肤一次。 (9)切开空腔脏器钱,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感染。 (10)参观手术的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也不可在室内走动。 (11)手术中不可通风或用电扇等,以免扬起尘埃,形成污染。 (手术室也要定期消毒:常用乳酸消毒法) 2.几个常考数据 刷手至肘上10cm ;泡手至肘上6cm; 皮肤消毒的范围至少达切口周围15cm;手术时大单应超过手术台缘下30cm; 泡手液1/1000苯扎溴铵使用40次后要更换; 物品灭菌后可保留2周;手术室每周应彻底消毒1次

外科学重点-外科学笔记-(考试专用)

外科学总论复习重点松哥独家搜集 1.无菌术是指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是指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常用灭菌法包括①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最可靠是方法;②煮沸灭菌法,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橡胶类物品;③火烧法,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器械。消毒法包括药液浸泡消毒法和甲醛蒸汽熏蒸法。正确进行无菌操作的原则(十要点)要求一般了解即可。参见应试教程P509页。 2.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1)各型缺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钾(低血钾、高钾血症)、钙、镁异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2)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体内的[HCO3-]减少所致;临床突出表现为深快呼吸,呼气时有时带有酮味。面色潮红,心率增快,脉搏增快,CO2—CP<40%,尿液呈酸性。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及深快呼吸,血PH值及[HCO3-]明显下降等特征。治疗方法一是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二是根据[HCO3-]浓度来决定是否补碱,三是防止低钾血症,及时补K+。(3)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和防治原则。呼酸是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以致血液P 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呼碱是由于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CO2排出过多,以致P CO2降低,最终引起低碳酸血症,血PH值升高。 3.输血的适应证包括出血、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和凝血异常。注意事项是①严密查对,②关于保密时间,③血液预热,④不加药物,⑤加强观察,尤其是T、P、BP及尿色。要注意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并发症。 4.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及病理生理变化(微循环改变、内脏器官继发损害)、临床表现(休克前期、休克期)、诊断要点及各型休克的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扩容补充血容量、应用心血管药物、应用强心剂、纠正酸中毒、应用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处理无尿者)。 5.疼痛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和治疗。 6.围手术期处理:(1)手术前准备的目的和内容(心理准备、生理准备、特殊处理)。(2)手术后护理的要点及各种并发症(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尿路感染)的防治。 7.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人体基本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深静脉插管的并发症、感染、高渗性非酮性昏迷、溶质性利尿、血磷过低)的防治。 8.外科感染 (1)疖、痈、软组织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管和淋巴结炎及脓肿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甲沟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热敷,理疗,应用抗生素。有脓液形成,及时切开引流。如甲床下积脓,应将指甲拔除。 (3) 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肿胀不明显者可保守治疗,一旦出现跳痛、指头压力增高应立即切开引流。 (4)败血症和脓血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菌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①骤起高热,可到40-41度,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可有意识障碍;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④肝脾可肿大,重者可黄疸,皮下出血斑等。菌血症可分为三大类,①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②革兰染色阴性细菌脓毒症;③真菌脓毒症。治疗一般是:①处理原发感染灶;②应用抗菌药物;③支持疗法;④对症治疗。 (5)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肌肉的强烈收缩,任何刺激均可诱发痉挛和抽搐)和预防(正确处理伤口,彻底清创,敞开引流,不缝合,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治疗(清创去除毒素来源,大量给予破伤风抗毒素,对症治疗控制痉挛,防止并发症)。 (6)抗菌药物在控制感染中的应用及选择:①无局限化倾向的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②选择应根据临床诊断、致病菌种类和药物的抗菌谱③同样治疗效果时尽量使用单一、窄谱的抗菌素④全身情况不良的患者尽量使用杀菌性抗生素⑤较严重感染,优先从静脉途径给抗生素。 9.创伤(1)创伤修复过程(炎症期、增生期、塑形期)及影响因素:感染,血液循环障碍,低蛋白血症等身体一般情况欠佳,抗炎药物,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变等疾病。(2)创伤的处理和治疗:伤口分为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 10.烧伤(1)烧伤面积的计算(九分法)和深度估计的方法:烧伤深度分为Ⅰ°,浅Ⅱ°,深Ⅱ°Ⅲ°;烧伤严重性分度:轻度,中度,重度,特重。(2)小面积烧伤的治疗:烧伤清创术和创面用药。(3)大面积烧伤的分期及各期的救治原则:现场急救,全身治疗,创面处理,防止器官并发症。 11.肿瘤:良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税收的经济效应【圣才出品】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9.1复习笔记 一、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是分析税收经济影响的基本原理。 1.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下面以图9—1来说明。 图9—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计量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数量。假定纳税人的收入是固定的,而且全部收入用于购买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则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即AB线,此时纳税人对衣物和食品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纳税人的消费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每条曲线表示个人在得到同等满足程度下,在两种商品之间选择不同组合的轨迹。由于边际效应随数量递减,无差异曲线凸向原

点。AB线与无数的无差异曲线相遇,但只与其中一条相切,即图中的I1,切点为P1。在切点P1上,纳税人以其限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1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的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如个人所得税),税款相当于AC乘以衣物价格或BD乘以食品价格,那么,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移至CD。CD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2相切,切点为P2。在切点P2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在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P1移至P2,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2.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以图9—2进行说明。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大全

1外科学的范畴:①损伤:各种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及功能障碍②感染:炎症、感染、外科感染③肿瘤④畸形⑤需要外科治疗的某些功能障碍性疾病。2.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3.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4.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5.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者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6.伤口沾染的来源:①皮肤②鼻咽腔③感染病灶和有腔器官④空气中的带菌微粒⑤器械、用品、药物等7.清除细菌的方法:①机械的除菌方法②物理灭菌法: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③化学消毒法:醇类、氧化剂、表面活性剂、酚类、烷化剂8.物品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7日,在寒冷干燥的条件可延长到14日,逾期应重新处理。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这种在外科病人最易发生。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临表:恶心厌食少尿,但不口渴,眼窝凹陷皮肤松弛等,若短期内体液丧失细胞外液的25%则有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等血容量不足症状,丧失30~35%有更严重的休克表现。休克伴发代酸,若丧失的体液为胃液则伴发代碱。诊断:实验室检查有血液浓缩,RBC、HB、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升高,尿比重增高,钠氯一般无明显降低。治疗:静滴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溶液),纠正缺水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血清钾因细胞外液量增加而被稀释故在尿量达到40ml/h后,补钾即应开始。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失钠,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病因及治疗原则。主要病因有: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或慢性肠梗阻,以至于大量钠随消化液排出。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③肾排出水和钠过多,如应用排销利尿剂未注意补给适量钠盐,使体内缺钠程度多于缺水。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临表:恶心呕吐视觉模糊软弱无力,一般均无口渴感,当循环血量明显下降时,肾滤过量相应减少,一直代谢产物潴留,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①轻度缺钠,<135mmol/h疲乏头晕手足麻木。②中度缺钠,<130除有上诉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脉压减小、站立性晕倒尿少。③重度缺钠<120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木僵甚至昏迷,常伴休克。诊断:尿比重在以下,钠和氯明显减少血钠低,RBC、Hb、血细胞比容、血尿素氮均升高。治疗:①积极处理致病原因。 ②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输注,以纠正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速度先快后慢,总输入量分次完成。③重度缺钠出现休克者应先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晶体液(复方乳酸氯化钠和等渗盐水)胶体液(羟乙基淀粉和右旋糖酐、血浆)都可应用,然后静滴高渗盐水。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缺水更多,血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主要病因有:①摄入水分不足②水分丧失过多,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糖尿病未控制致大量排尿 等。临表:轻度缺水时口渴尤其他症状,缺 水约为体重2%~4%,中度缺水有极度口渴乏 力、尿少、眼窝下陷烦躁,缺水量为体重4%~ 6%;重度者可出现幻觉甚至昏迷,缺水超过体 重6%。诊断:尿比重增高、红细胞计数、血 红蛋白量、白细胞比重升高,血钠大于 150mmol/L。治疗:①病因治疗②无法口服者, 静滴5%葡萄糖或低渗的%氯化钠,补充已丧 失的液体。③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摄 入水总量超过排水量,以致水在体内储留, 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病因: ①各种原因致ADH分泌过多②肾功能不全, 排尿能力下降③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 多静脉输液。临表:急性水中毒(颅内压增 高,脑疝)慢性水中毒(软弱无力、恶心呕 吐嗜睡、体重明显增加、皮肤苍白湿润)。诊 断:RBC、Hb、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血浆 渗透压降低。治疗:①禁水②利尿剂20%甘 露醇或25%山梨醇200ml静脉快速滴注。 低钾血症:血清钾</L,引起以肌细胞 功能障碍为主的病症。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 有①钾的摄入过少。②应用利尿剂、盐皮质 激素过多,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多尿 期,使钾从肾排出过多。③钾从肾外途径丧 失,如呕吐、持续胃肠减压等。④钾向组织 内转移,如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或代 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⑤补液病人长期接 受不含钾的液体。临表:最早出现肌无力(先 四肢以后延及躯干和呼吸肌),还可有软瘫、 腱反射减退,腹胀肠麻痹,心电图早期T波 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ST段降低、QT延长 和U波。低钾血症可致代碱、反常性酸性尿。 (低钾三联征: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② 胃肠肌力减退③心脏张力减低)。诊断:病史 +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清钾测定。治疗:(1) 补钾方法: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 应静脉补给。补钾的量可参考血清钾降低程 度,每天补钾40~80mmol(约相当于每天补 氯化钾3~6g)。少数严重缺钾者,补钾量需 递增,每天可能高达100~200mmol。(2)注 意事项:①严禁静脉推注补钾。②补钾的浓 度为每升液体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相 当于氯化钾3g)。③补钾的速度一般不宜超 过20mmol/h,每日补钾量不宜超过100~ 200mmol。④如病人伴有休克,应先输结晶体 液及胶体液,待尿量超过40ml/l后,再静 脉补充钾。 高钾血症:血清钾超过/L称高钾血症, 是一种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的体液失调。原 因:①摄入太多,如口服或静脉补充氯化钾, 大量输入保存期久的库存血②肾排钾障碍如 急慢性肾衰,应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氨 苯蝶啶,盐皮质激素不足③胞内钾移出如溶 血组织损伤酸中毒等。临表:神志模糊、感 觉异常、肢体软弱无力,严重高钾有微循环 障碍(皮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压);心动过缓 或心律不齐,严重者心搏骤停。大于L有心 电图改变,早期T波高尖,P波波幅下降, 随后QRS增宽。治疗:停用一切含有钾的药物 或溶液。①使K+暂时转入细胞内,静脉滴注 5%碳酸氢钠100-200rnl②输入葡萄糖和胰 岛素:用25%GS100~200ml,每5g糖加入 胰岛素1U静脉滴注等;肾功能不全者可用 10%葡萄糖酸钙100ml,%乳酸钠溶液 50ml,25%葡萄糖溶液400ml,加入胰岛素 20U,作24小时缓慢静脉滴入。③应用阳离 子交换树脂:每日口服4次,每次15g,可 从消化道携带走较多的钾离子。④透析疗法: 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用于上述疗法仍不 能降低血清钾浓度时。以对抗心律失常:静 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钙与钾有 对抗作用,能缓解 K+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血钙正常,其中45%为离子化合物,维持 神经肌肉稳定的作用。正常血镁对神经活动 的控制、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传递、肌收缩、 心脏激动性均有重要作用。 低钙血症:病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坏死 性筋膜炎、肾衰、消化道瘘、甲状旁腺受损 害的病人。临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引 起,口周及指尖麻木针刺感、手足抽搐、肌 肉绞痛、腱反射亢进。诊断:Trousseau、 Chvostek征阳性,血清钙测定低于L治疗: 10%葡萄糖酸钙20ml或5%氯化钙10ml静注, 如有碱中毒应同时纠正。 镁缺乏:病因:长时间胃肠消化液丧失, 如肠瘘或大部小肠切除术后、加上进食少、 长期应用无镁溶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等。诊 断:记忆减退,精神紧张,易激动,烦躁不 安,手足徐动,严重缺镁可有癫痫发作。镁 负荷试验有助诊断。治疗:氯化镁或硫酸镁 溶液静滴。 代谢性酸中毒:是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失调, 由于体内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 HCO3﹣丢失过多。主要病因:①碱性物质丢 失过多,如腹泻、消化道疾等使HCO3﹣丧失 过多,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可使肾小管排H+ 减少。②肾功能不全,造成HCO3﹣吸收减少 和(或)内生性H+不能排出体外。③酸性物 质过多,如失血性及感染性休克,组织缺氧, 脂肪分解等使有机酸生成过多,糖尿病或长 期不能进食,体内脂肪分解过多可形成大量 酮体,引起酮体酸中毒。临表:轻度可无明 显症状,重症疲乏、眩晕、是谁,迟钝或烦 躁,最明显表现是呼吸深快,呼吸肌收缩明 显。面颊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常偏低。代 酸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周围血管对儿茶酚胺的 敏感性,病人易心律不齐,急性肾功能不全 和休克。诊断:有严重腹泻、常楼或休克病 史,又有深快呼吸,血气分析HCO3﹣、BE、 PaCO2均降低。治疗:①病因治疗放首位: 只要能消除病因,再辅以补液,较轻代酸 (HCO3﹣为16~18mmol/L)常可纠正不必用 碱性药物;低血容量休克伴代酸经补充血容 量之后也可纠正;对这类病人不宜过早用碱 剂②低于15mmol/L者应在输液同时用碱剂 碳酸氢钠溶液,首次补给5%碳酸氢钠 100-250ml不等,用后2-4h复查动脉血气分 析及血浆电解质浓度,根据测定结果再决定 是否继续输给以及输给用量,边治疗边观察, 逐步纠酸是治疗原则。 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丢失或HCO3﹣增 多引起。病因:①胃液丧失过多是外科病人 最常见原因:酸性胃液大量丢失丧失大量 H+、CI﹣。肠液中HCO3﹣未能被胃液的H+ 中和,HCO3﹣被重吸收入血。另外胃液中CL 丢失使肾近曲小管CL减少,代偿性重吸收 HCO3﹣增加,导致碱中毒。大量胃液丧失也 丢失钠,钾钠交换、氢钠交换增加,即保留 了钠,但排出钾和氢,造成低钾血症和碱中 毒。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长期服用碱性药 物,大量输入库存血③缺钾:低钾血症时。 钾从胞内移出,每3个钾从胞内移出,有2 钠1氢进入胞内,引起胞内酸中毒和胞外碱 中毒。④利尿剂作用:呋塞米、依他尼酸抑 制近曲小管对钠、氯再吸收,而并不影响远 曲小管钠和氢交换。因此,随尿排出CL比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就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 1、财政运行就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就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就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与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就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 (四)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 2、市场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性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性: 就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 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她人带来利益的现象, 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 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她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 5、经济波动 (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1、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手段 ①宏观调控 ②立法与行政手段 ③组织公共生产与提供公共物品 ④财政手段 2、政府干预失效 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与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 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②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决策失误 ?寻租行为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 (六)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1、产品依据需要主体与供给渠道分类: ①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与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与服务。 公共产品 ②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与服务。 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判别标准: ①私人物品:排她性与竞争性 排她性:排她性就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她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她人消费的数量。 ②公共物品: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2017职业医师考题及答案

低调使用,请勿转发 1. c (1)儿童时期哪个系统发育最早 (单选题 (A1) )(2 分) A.淋巴系统 B.生殖系统 C.神经系统 D.呼吸系统 E.循环系统 2. c (2)鼻腔的第二道防御线是 (单选题(A1) )(2 分) A.较粗颗粒被鼻毛阻挡 B.较细的尘粒和细菌附着在黏液毯上,借助于上皮纤 毛运动,向后排至鼻咽部 C.鼻黏液中溶菌酶及白细胞 D.有些颗粒物质经过腺样体或其他淋巴组织时,可因 接触该淋巴组织而激发免疫系统的功能 E.鼻腔受到粉尘或有害气体的刺激较重时,鼻黏膜即 充血肿 胀,鼻腔缩小,因而阻碍有害物质继续进入鼻腔

3. c (3)肉眼血尿反复 发作,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是(单选题 (A1) )(2 分) 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B.狼疮性肾炎 C.IgA 肾病 D.膜性肾病 E.反流性肾病 4. c (4)下列哪种情况可以出现胸部触诊语音震颤减弱( 单选 题 (A1) )(2 分) A.肺脓肿 B.肺梗死 C.阻塞性肺气肿 D.空洞型肺结核 E.支气管肺炎 5. d (5)肺炎球菌肺炎的痰液特征是 (单选题 (A1) )(2 分)

A.粉红色泡沫样痰 B.鲜红色痰

6. b (6) 口服避孕药后不规则阴道流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1) )(2 分) A. 需立即停药 B. 加服少量雌激素 C. 加服少量孕激素 D. 加服少量雄性激素 E. 加倍服药 7. D (7) 急性肾衰竭患者少尿期或无尿期,需紧急处理的失调是 题(A1) )(2 分) A. 低氯血症 B. 低钠血症 C. 低钾血症 D. 高钾血症 E. 高镁血症 C.棕褐色 痰 D.铁锈色痰 E.灰黄色 痰 ( 单选题 ( 单选

外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外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1水电解质是体液的主要成分,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40%;女性占35% 3细胞外液:男、女各占20%,可分为血浆液5%,组织间液占15% 4有一小部分组织间液仅有缓慢地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它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 小,故可称为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如结缔组织液和所谓的 透细胞液如:脑脊液、关节腔液、和消化液 5细胞外液最主要的阳离子:Na+;阴离子Cl-、HCO3 –细胞内液最主要的阳离子:K+和Mg2+,阴离子:HPO42-和蛋白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正常的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mol/L人体正常的酸碱度环境为pH=(7.40± 0.05);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的排 泄来完成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血液缓冲系统主要为 HCO3-/H2CO3最为重要 6体液正常渗透压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 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肾素-醛固酮系统 7体液失衡的三种类型: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成分失调 8低渗性脱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 呈低渗状态。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肾小管 内的再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主要病因:1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反复呕吐、慢性肠梗阻)2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3.等渗性缺水补水过多 9等渗性脱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外科病人最易发生这种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 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它造成细胞外液量(包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13.1复习笔记 一、国家预算概述 1.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则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 (2)以预算分项支出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 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2.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以及编制国家预算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主要有如下五项:①公开性;②可靠性;③完整性;④统一性;⑤年度性。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 ①历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我国即实行历年预算

年度; ②跨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次年某月某日止,中间历经12个月,但跨越两个年度。 3.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体系 新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的设计,主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①公开透明。 ②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 ③便于操作。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1)收入分类。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人范畴的各项收入。 (2)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为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这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核心。从分类方法和结构上看,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 4.我国预算法及其改革问题 (1)首先提出的是关于修订稿中有关立法宗旨问题。 (2)关于预算权的合理配置问题。 (3)关于预算管理级次问题。 (4)关于国家预算的公开、透明问题。 (5)关于预算监督的严肃有效性问题,也就是从法律上切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的监督权问题。

2017年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1.伤风表证病人常表现为 A.恶寒重,发热轻 B.发热重,恶寒轻 C.发热轻而恶风 D.发热与恶寒并重 E.寒热往来 2.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 A.湿温潮热 B.阴虚潮热 C.阳明潮热 D.骨蒸潮热 E.气虚发热 3.患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 A.表证 B.半表半里证 C.少阴病证 D.厥阴病证 E.疟疾病 4.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 D.太阴经 E.厥阴经 5.阳热亢盛的病人,其面色常见 A.红黄隐隐 B.两颧潮红 C.泛红如妆 D.满面通红 E.白里透红 6.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7.吐痰白滑,量多易咯,多属 A.寒痰 B.湿痰 C.风痰 D.燥痰 E.热痰 8.舌体软弱,屈伸无力者,称 A.短缩舌 B.痿软舌 C.吐弄舌 D.强硬舌 E.颤动舌 9.按五轮学说,上下眼睑属于

A.血轮 B.风轮 C.气轮 D.水轮 E.肉轮 10.观察病人面色的关键,在于区分 A.主色与客色 B.善色与恶色 C.常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主色与病色 11.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 A.气虚 B.血虚 C.气血两虚 D.阳虚 E.气阴两虚 12.重病患者,出现下列哪种症状,属于假神 A.言语失伦 B.两颧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13.面部口眼喎斜,或肌肤不仁,并无其他疾苦者,属 A.风中脏腑 B.热极生风 C.阴虚生风 D.风中经络 E.血虚生风 14.病人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是 A.谵语 B.郑声 C.独语 D.错语 E.狂言 15.燥咳的特点应为 A.干咳无痰 B.咳声重浊 C.咳声轻清 D.咳嗽痰多 E.咳声不扬 16.脉象“有神”的形态是 A.从容和缓 B.不浮不沉 C.柔和有力 D.沉取应指 E.尺脉明显 17.脉来迟而时止,止无定数者,是 A.促脉 B.结脉 C.代脉 D.涩脉 E.缓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