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浙江工商大学马原重点答案整理

浙江工商大学马原重点答案整理

浙江工商大学马原重点答案整理
浙江工商大学马原重点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要点:

绪论: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经济社会条件、阶级基础、理论来源)

经济社会条件: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要求。

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欧文)。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阶级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最根本的)。

第一章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物质的定义、特点、存在方式

列宁对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以运动方式存在。

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

意识的起源:1)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作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普遍联系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

1)任何事物内部各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

3)整个世界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对立统一规律:同一性、斗争性关系及其应用

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关系: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共性只能通过个性存在,共性和个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度的方法论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的特征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事物与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特征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使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总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第二章

认识本质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立场、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因素)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的唯一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及应用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2)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及应用

真理的客观性: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在静态上,它们是可以相互渗透的。从动态上看他们是一个不断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价值及价值评价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四方面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评价是以主客观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价值评价的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实践是检验评价的标准。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要求我们必须崇尚理性思维,以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

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好人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坚持既崇尚,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很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好和人的追求;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

第三章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及其构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现实意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首先,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对科学技术作用的正确理解

社会作用: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同时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如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等。

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个人的作用及评价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人们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绝对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制约条件)。

第四章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劳动二重性-特殊的具体劳动、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正事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

品的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量自发波动。

作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货币形成的四个阶段五种职能

阶段:从简单价值形式出发,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到达货币形式。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区分及依据

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依据: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阶段及资本在其中的职能

阶段与职能:1)购买阶段,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2)生产阶段,执行生产资本职能3)售卖阶段,执行商品资本职能。

第五章

垄断与竞争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多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累积,而垄断竞争则是获取更高的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而垄断的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经济手段更多的是非经济手段。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只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控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的集团。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只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作用、形式

形成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学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3)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作用: 1)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3)使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4)加快了各种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形式: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2)国家是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及后果

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动因: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的发展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后果: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积极影响: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优化配置),这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对参与全球化的各个国家来说,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国际交往中实现优势互补,获得巨大的分工利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机遇。消极影响:1)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2)加大了世界经济波动的可能性3)使世界经济充满不协调不稳定。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 观性) (2)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 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考研政治: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一)

考研政治: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一) 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小编整理了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马原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 运动观: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马原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马原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原习题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经典作家是(A)。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政治经济学》的发表 C.《资本论》的发表 D.巴黎公社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是(A)。 A.19世纪40年代 B.18世纪6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17世纪50年代 4.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是(B)。 A.世外桃源 B.共产主义社会 C.无政府主义社会 D.理想国 5.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C)。 A.自由主义 B.行为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斯宾罗莎主义

6.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C)。 A.民主 B.博爱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人权 7.马克思主义诞生在(C)。 A.美国 B.非洲 C.欧洲 D.中国 8.马克思主义是关于(D)的科学。 A.人权 B.自由 C.契约论 D.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9.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D)位列榜首。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休谟 D.马克思 10.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D)。 A.自由 B.平等 C.三权分立 D.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1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D)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奴隶 B.农民 C.商人 D.无产阶级 12.(C)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A.科学社会主义 B.剩余价值学说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唯物史观 1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D)前提。 A.数学 B.哲学 C.文化 D.自然科学 14.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了(C)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 A.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1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2016南京大学文学院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之前看过论坛里很多学姐学长的经验帖,对最开始毫无头绪的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如今终于圆了自己的南大梦,也希望自己对一心想进入南大文学院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提高复习效率. 一、关于考研的基本问题 (一)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考南大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谈,因为每个人的初衷不一样。在我看来,不管出于怎样的理由,它一定要强大到支撑你从一开始走到最后。如果问我为什么,我只能说喜欢就是喜欢了,没有理由。如果能说出来,要么是说服自己要么是说服别人的。 为什么选南大,是因为想去南京。在收集信息时南大的历史,人文精神吸引了我。当然,中途也被一些道听途说差点放弃。现在想来都是一些很小白的东西,比如我可不可以跨专业,可不可以跨地区,等等。一句话——只要你有报考研究生的资格你就可以报南大。关于歧视,很多学校多有,南大也并非十全十美,但他是我所能了解到的在公平方面做得最好的了。如果有人说南大歧视,那么它“歧视”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自身。 (二)考试科目 公共课不必说了。现在很多人对专业课考什么还不太清楚。南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以上专业初试题目都是一样的。专业一是文学卷,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和文艺学。专业二是语言学卷,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 (三)试卷结构 专业一:十个名解(50分)——古代文学3个,现当代3个,世界文学2个,文艺学2个 论述题六选四(100分)——古代文学2题,现当代各1题,世界文学1题,文艺学1题 专业二:古代汉语(40分)——名解四个(20分),文选翻译(20分) 现代汉语(40分)——貌似都是一些简答题,不好意思,记不太清楚了 语言学纲要(20分)——两个简答各10分 论文写作(50分)——语言学和文学理论二选一 二、考研专业书目 (一)基础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马原第一章要点整理

第一章 * (名)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 * (名)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万事万物: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名)哲学的基本问题 : 1、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源(第一性) 2、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研究一般、共相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会成为哲学基本问题?宏观角度:世界由物质和思维这两类现象构成微观角度:个人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贯穿人一生的问题. *(名)唯物主义:物质是世界的本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特征:强调外在力量的客观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由某种或几种“初始元素”构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原子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名)唯心主义 :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特征:强调精神力量的创造性 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心灵、感觉、观念、意志)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 )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义哲学的伟大变革: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 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名)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通过感觉感知,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感觉所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存在于人意识之外,为人意识所反映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本质看时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马义哲学基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名) 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出发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可知论和能动反映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理论意义:唯物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意义: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认识客观事实、利用客观事实才能达成我们的目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函数,随物质运动的改变而改变

研究生考试马原专业课考点归纳

20XX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专业课考点归纳 (页码参照20XX年修订版)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3-P19)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鲜明的政治立场 3.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辨证统一。(P42)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注意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7-P48) 四、和谐社会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P49) 五、辨证的否定观。(P51) 第二章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P75)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辨证统一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P79 ) 1.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起着补充作用 四、价值及其特性。(P80) 1.客观性

2.主体性 3.社会历史性 4.多维性 五、价值评价的功能及其特点。(P82-P84) 1.以主客体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功能”见P84) 六、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P85-P86) 1.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P87)

商法学主要参考文献

《商法学》课程参考文献 兰州商学院 二○○七年四月

《商法学》参考文献目录 一、外国译著 1.贺卫方等译:〈法律与革命〉,中国百科全书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2.[英]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出版;3.董安生译:《英法商法典》,法律出版社,1991年出版; 3.金邦贵译:《法国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 4.杜景林等译:《德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5.王书江、殷建平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 6.吴日焕译:《韩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7.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8.《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9.费安玲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0.《美国统一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二、论文集 1.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卷,第2卷; 2.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第1辑,第2辑; 3.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卷,第2卷; 4.沈四宝主编:《国际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卷,第2卷; 5.中国商法年刊,第123卷; 三、专著、教材类 (一)商法学专著、教材(具有代表性的) 1.张国键著:《商事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80年出版; 2.李玉泉、何绍军主编:《中国商事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3.王保树主编:《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出版; 4.苏惠祥主编:《中国商法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5.徐学鹿主编:《商法学》,中国财政经济版社,1998年出版; 6.黎燕主编:《商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出版; 7、雷兴虎主编:《商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8.李黎明、于颖主编:《商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9.赵万一主编:《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1.马洪主编:《商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2.赵旭东主编:《商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3.官欣荣主编:《商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出版; 14.施天涛:《商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 15.覃有土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二)商法总论专著、教材 1.董安生等编著:《中国商法总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徐学鹿主编:《商法总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 3.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4.任先行、周林彬著《比较商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3)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探讨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而是一种“现世的智慧”,因而它必然要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

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可能性。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又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世界观,使我们陷入困惑中。因此,我们的任务应当是遵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确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根据时代要求,探讨追问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2)追问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当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也不难看到一些面效应。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不断追寻适合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3)研究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活力都来源于实践,是对各种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批判继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要以当代思潮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引领时代发展。 2,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答: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④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绪论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017年中科院物理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6年中科院物理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新祥旭考研分享: 自去年准备考研开始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现在将自己考研的一些体会写下来,供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参考。初试成绩:英语:75政治:73数学(二):132物理化学(乙):135;报考的是中科院北京的研究所。 一、考研准备 (一)考研从何时开始准备 我准备的比较早,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年了,中间有过停顿,大三下学期还有课,主要是自习的时间好好利用,考研的关键时间还是在暑假及暑假之后。每个人开始的时间都不一样,淡定的人晚一点,有个学长九月份正式开始复习也考了390+上了清华(考数学的人暑假前建议要看),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计划以及个人情况准备即可。我觉的考研应该是一个系统,有些事、有些参考书你可以不做,但是有些东西是必须要做的。 (二)院校选择及联系导师 院校选择因人而异,研究生毕业考公务员的选择稍差的学校也可以,有个学历即可;想在专业领域内发展的建议考个好点的学校。关于联系导师我只说一下中科院,中科院要联系的早一些,中科院(学硕)初试报名的时候是对应老师的,不像高校对应的专业或实验室,化学所目前仍是这样,理化所进行了改革,拟录取之后进行双选,但是还是建议早点联系。根据学长的建议和自己的体会,应该在接近暑假联系的时候比较好,这时候老师一般也不确定他今年会有名额,我去年暑假找好的老师就是被推免生占去了名额,导致我在10月份又临时换所,重新找老师,也是因为原来的所里没有合适的老师,很是仓促。但还是要试试,最好联系老师组里的学长去做几天实验,没有条件暑假去的话,去老师那里做毕设也是可以的。 (三)考研班的问题 是否报考研班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过我建议政治报个强化班或冲刺班比较好,其他科目看自己的个人情况。我去年没有报考研基础班,但报一个新祥旭考研的政治冲刺押题班,由于之前时间紧张,就没有去报基础而报的冲刺班。 二、复习参考书及复习体会 (一)英语复习参考书及复习体会 1.单词书 新东方乱序便携版及张剑说文解词:刚开始只买了一本XDF的便携版,但是个人感觉太薄了,只有释义,后来为追求心理安慰买了本张剑说文解词,但是太厚了,看一遍太麻烦,词根、例句都有,根本没时间细看,免得浪费money,还是看了一遍,之后就束之高阁了。 单词书选取建议:只要是正规考研机构出版的和自己看着顺眼即可,现在乱序版比较受青睐,一般有选新东方,英语红宝书,星火等。 记忆单词:背诵单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是没什么技巧和方法的,背的太痛苦的可以去论坛找技巧,个人感觉背单词要重复多次,别指望一遍背会就成,人都是会忘的。 时间安排:暑假之前要多花点时间在词汇上,每天至少一个小时吧,暑假之后由于专业课和政治要开始重点复习,所以时间会压缩,但是单词最好每天都看,中间不要有停顿。暑假之前记忆单词要全,暑假之后要有侧重点(真题和高频),毕竟考研真题中不可能大纲词汇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教程文件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 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

浙大马原试卷

浙江大学2007—2008学年秋、冬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开课学院: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2008年月日所需时间:120分钟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分) 1.哲学 2.矛盾 3.社会存在 4.剩余价值 5.垄断利润 二、简答题(每小题8 分,共32 分)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何谓真理、价值?两者在实践中的关系如何? 3.何谓商品的二因素?何谓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 4.简述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论述 三、辨析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1.坚持反映论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剩余价值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6 分,共32 分) 1.材料(1)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他在报告中同时指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材料(2)爱因斯坦在谈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时指出:“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爱因斯坦还指出:“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的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1)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这句话的具体内涵以及唯物辩证法思想。(8分)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这句话的现实意义?(8

【考研经验】南京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南京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学弟学妹们好,我是来自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李子言,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是我第二次考研,最终考研成绩为391分,其中,政治75分,英语一67分,数学三118分,管理学专业课131分,初试排名第12,复试排名第6,被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拟录取。显然,英语和数学没有发挥好,所以这块希望学弟学妹们吸取我的教训。关于从2018.3.3-2020.5.8两年的备考经验,我想从四个方面去谈:报考篇、复习规划篇、心态调整篇、收获篇 写在开头考研结束快大半年了,这篇经验贴是对过去两年考研历程的回忆和总结,很多具体的课程知识细节已然记不太清,但一些深刻的感悟仍记忆犹新,一些重要的画面犹历历在目。报考篇我在考研之前其实有过一段工作经历了,在本科期间在教培行业创业了两年时间,这段创业经历让我吃尽了苦头,也培养了坚韧的性格,积累了很多管理学方面的思考,虽然最终公司做的还不错,但自己已经厌倦了这个行业的生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幸福感,所以2018年3月3日下定决心无论基础怎么样都选择考研来为自己争取一次学习的机会(那个时候已经挂了七八门课)。 「考研的初心」 所以,你考研的初心一定要明确,你是为了什么考研,而不是室友考,别人都考,那我也考一个吧,或者因为迷茫而选择考研,这样只会让自己在路途中受挫时更加迷茫加忙。只有想清楚了考研的目的,它才可以在你难熬时给你动力,在你孤独时给你勇气,在你失败时给

你方向。所以我就是看过了外面的风景,看过了围城外很多人的生活,我觉得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过着他们不想要的生活,而是没有机会去改变这种生活。 那相对而言,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还能通过考研去实现我的生活追求,去给自己创造更多可能性。徐涛老师有段分享我很感同身受,他当年也是工作后考了三次研才考上,他在毕业之后在南航工作,一个长辈对他说,在你这个年龄段,有些东西比挣钱更重要。我想徐涛老师也是想清楚了读研的目的,所以他能坚持三年吧(所以某种程度上,犹豫考研或者决心不够的学弟学妹们可以跟一些你已经毕业工作了的直系学长学姐们聊一聊,适当听听他们的感受)。 「必要的咨询」 3月确定考研后,我就着手选择要考学校和专业,当然我先定的专业,因为本科专业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我自己本身也不太有兴趣在这个专业深造,所以我就决定跨考,那个时候很后悔没有去找一些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或者朋友咨询院校专业,当时就想着考经管类,而管理类跨考门槛低,只需要背一背,也觉得好像自己很会学管理的样子(事实是想当然了,管理类没有专硕分流,一般好的学校学硕都推免比例高,招人少,而且正因为门槛低所以报的人特多,考不上调剂就是火葬场)所以建议学弟学妹们报考的时候还是找专业人员咨询一下院校和专业,以免入坑。 「信息战」 在决定考管理学里面这个考数学(因为觉得自己数学天赋还可以)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完整word版)马原20个必备考点

现在这个时候,政治的复习应该加紧了,以下是王吉老师整理的马原20个必备考点,大家抓紧背了。 【说明】运用四步审题法审题,然后用关键词锁定考点,五步答题法答题(推荐使用第一、二、三、四步答题),今年考生必须关注的重要考点有如下20个,必须背诵。(如下内容选自《掌中贝》,今天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掌中贝》已经出版,由于出版流程缓慢,让大家久等了。 马原1 意识的能动作用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正确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最后,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马原2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总之,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物质变换。 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

浙江大学马原选择题·题库一

马哲选择题100道答案版(完整+官方答案) 1、(2008年考研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代希腊罗马哲学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4、(2009年考研题)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5、(2005年考研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6、(2006年考研题)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 变是世界的本原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7、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 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唯心主义观点 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10、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11、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 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 B、纯粹偶然的现象

12、(2010年考研题)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13、(2007年考研试题)“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14、(2007年考研题)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15、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