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3.2 金属材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3.2 金属材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3.2 金属材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3.2 金属材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金属材料

核心微网络

素养新目标,

1.了解金属及其性能,认识金属材料的分类。 2.认识铁合金的类型、性能及用途。

3.学会铝和氧化铝的性质,认识两性氧化物的特性。

4.了解铝合金、新型合金的用途,理解金属材料的重要性。

[预习新知]

一、合金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性质: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 (1)硬度: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 (2)熔点:合金的熔点多数低于成分金属。 二、铁合金

三、铝和铝合金 1.铝的性质

(1)和氧气反应:4Al +3O 2===2Al 2O 3,常温下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2)和盐酸反应:2Al +6HCl===2AlCl 3+3H 2↑。 (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2.氧化铝

(1)和盐酸反应:□

19Al 2O 3+6HCl===2AlCl 3+3H 2O 。 (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

结论:像Al 2O 3这类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

3.常见的铝合金

(1)铝合金中,常会有的合金元素: Cu 、Mg 、Si 、Mn 、Zn 及稀土元素等。

(2)硬铝中含有的合金元素: Cu 、Mg 、Mn 、Si 。 四、新型合金

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 2Na + 2H 2O===2NaOH + H 2↑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 2 : 1 扩大N A 倍 2N A : 2N A : 2N A : N A

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2 mol : 2 mol : 1 mol

结论:物质的量可以把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联系起来,使计算更方便。

[即学即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合金中不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

(2)合金中的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

(3)合金中各元素的含量一定,所以合金是纯净物。( ) (4)生铁的熔点比铁低,但机械强度和硬度比铁高。( ) (5)铝合金的熔点比纯铝的高。( )

(6)两性氧化物是既有酸性又有碱性的氧化物。( )

(7)等质量的Al 与足量的盐酸、NaOH 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的H 2的物质的量相同。( ) (8)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NaOH 溶液与足量Al 充分反应,生成的H 2的物质的量相同。( ) (9)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均不变。(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2.不锈钢通常不与酸、碱、盐反应,是因为加入了( ) A .Ni 和Cr B .Ni 和Au C .Cr 和Au D .Cr 和Pt

解析:不锈钢中添加的合金元素主要是Ni 和Cr ,Ni 、Cr 元素的加入使不锈钢在多种酸、碱、盐溶液中也能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答案:A

3.下列有关厨房铝制品的使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盛放食醋 B .烧煮开水

C .用金属丝擦洗表面的污垢

D .用碱水洗涤

解析:食醋中含有的醋酸呈酸性,能与铝发生反应而腐蚀;用金属丝擦洗时会破坏铝表面覆盖的氧化铝层,使铝裸露在外继续被腐蚀;而用碱水洗涤也同样不行,因为铝能跟碱反应而被腐蚀。

答案:B

4.将铝投入到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有2 mol 的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为( )

A .13 mol

B .1 mol

C .2 mol

D .2

3

mol 解析:铝在参加反应时1 mol Al 可失去3 mol 电子,因此有2 mol 电子转移时需Al 的

物质的量为2

3

mol 。

答案:D

技能素养

目标一合金的性质与金属材料

[例1] 合金相对于纯金属制成的金属材料来说优点是( )

①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

②一般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更低

③改变原料的配比,改变生成合金的条件,可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合金

④合金比纯金属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优于它的各成分金属。例如,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硬度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答案】 A

[提升1] 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明矾 B.硬铝

C.生铁 D.青铜

(2)

①Cu与Na ②Fe与Cu ③Fe与Na ④Al与Na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某合金与铁的物理性质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已知该合金耐腐蚀,强度大。从以上性能看,该合金不适合作( )

A.导线 B.门窗框

C.炉具 D.飞机外壳

解析:根据题给合金的概念,不难判断出问题(1)的答案;对于问题(2),要在充分理解合金概念中的“熔合”二字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表中的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1)A属于化合物;硬铝中含铝、镁、硅等,生铁中主要含铁、碳,青铜中含有铜、锡,它们都属于合金。(2)当一种金属的熔点超过另一种金属的沸点时,它们就不可能熔合在一起而形成合金。

(3)从表格中总结,该合金具有密度小、机械性能好的特点,所以适合作飞机外壳、门窗框。由于熔点较高,所以适合作炉具。但是导电性不好,所以不适宜作导线。

答案:(1)A (2)B (3)A

(1)合金的熔点低于成分金属的熔点。

(2)一种金属的熔点高于另一种金属的沸点时则不能形成合金。

(3)金属与非金属形成合金时:部分不活泼非金属与金属可形成合金,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则不能形成合金。

目标二铝与酸、碱的反应

1.通常情况下,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2.金属元素只表现出正化合价,故金属单质不表现氧化性。 [例2] 有关Al 与NaOH 溶液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铝是还原剂,其氧化产物是H 2 B .NaOH 是氧化剂,其还原产物是H 2 C .铝是还原剂,H 2O 和NaOH 都是氧化剂 D .H 2O 是氧化剂,Al 被氧化

【解析】 Al 与NaOH 溶液的反应过程如下:2Al +6H 2O===2Al(OH)3+3H 2↑,Al(OH)3+NaOH===NaAlO 2+2H 2O 。H 2O 中的氢元素由+1价变为0价,H 2O 得电子,是氧化剂,H 2是还原产物;Al 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l 是还原剂,NaAlO 2是氧化产物。

【答案】 D

[提升2] 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浓NaOH 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盐酸,如果放出等体积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 )

A .1:2

B .1:3

C .3:2

D .1:1

解析:不论是与NaOH 溶液反应,还是与盐酸反应,均是Al 失去电子,还原产物都是H 2,

且都有如下关系:2Al ~6e -

~3H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 Al 生成3 mol H 2,只要在酸碱足量的情况下,生成H 2的多少取决于参加反应的铝的多少。生成相同质量的H 2,消耗铝的质量相同。

答案:D

[核心能力]

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 2的量的关系

1.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

????

2Al +6H +===2Al 3+

+3H 2↑

2Al +2OH -+2H 2O===2AlO -

2+3H 2↑ 2.铝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四种“量”的关系

(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盐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1。

(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3。

(4)若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13

V NaOH (H 2)

<1,则必定是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氢氧化钠过量。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

由以上分析可知,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与水的反应,其生成物再与氢氧化钠反应。

目标三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例3] 标准状况下,3.25 g 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x L 氢气,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

A .Zn +2HCl===ZnCl 2+H 2↑ 1 mol 1 mol 3.25 g x L

B .Zn +2HCl===ZnCl 2+H 2↑ 65 g 22.4 L 3.25 g x L

C .Zn +2HCl===ZnCl 2+H 2↑ 1 mol 2 g 0.05 mol x L

D .Zn +2HCl===ZnCl 2+H 2↑ 65 g 2 g 3.25 g x L

【解析】 比例式应注意单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答案】 B

注意:

①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②单位问题:上下一致,左右相当。即“纵向一定同,横向可不同”。

[提升3] 10 g Mg 、Al 合金与足量100 mL NaOH 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下),求:

(1)合金中Al 的质量分数;

(2)生成物NaAl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解析:n (H 2)=V (H 2)V m = 6.72 L

22.4 L/mol

=0.3 mol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2 2 3

n (Al) n (NaAlO 2) 0.3 mol

(1)n (Al)=2×0.3 mol

3

=0.2 mol

m (Al)=0.2 mol×27 g·mol -1=5.4 g

铝的质量分数=5.4 g

10 g

×100%=54%。

(2)n (NaAlO 2)=2×0.3 mol 3=0.2 mol ,c (NaAlO 2)=n V =0.2 mol

0.1 L

=2 mol/L 。

答案:(1)54% (2)2 mol/L

[核心能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学考评价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44页

1.下列对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B.合金中的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生铁是纯净物

D.合金中也可含非金属元素

解析:掌握合金的概念要把握几个重点:①组成元素: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②特性:具有金属特性;③合金为混合物。A项错,合金未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B项合金是熔合而成的,保持着金属特性,金属元素一般以单质形式存在;C项中的生铁是一种铁合金,是混合物。

答案:D

2.镁铝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

A. 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高

答案:B

3.把下列金属投入0.1 mol·L-1盐酸中,反应最剧烈的是( )

A.Cu B.Fe

C.Mg D.Al

答案:C

4.对于铝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是还原剂

B.H2O是氧化剂

C.该反应说明所有金属都能与碱反应

D.铝与碱或酸反应都能产生氢气

答案:C

5.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

A.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

B.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它们的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D.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解析:发生化学反应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答案:D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科研人员研究得到一种新型材料——泡沫铝。它是把发泡剂加到熔融铝合金中制成的,其优点是硬度大,密度小(为0.16~0.5 g/cm3),比木材还轻,可浮于水面,又有很大刚性,且隔音、保温,是一种良好的建筑材料和轻质材料,近几年可大批量投放市场。

(1)下列关于泡沫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泡末铝是铝单质泡沫

B.泡沫铝是一种合金

C.泡末铝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和轻质材料

D.泡沫铝可用于飞机制造

(2)铝制成铝箔用于食品包装,是利用它的________。

A.金属光泽 B.延展性 C.导电性 D.导热性

(3)铝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对内部铝起保护作用,但这层氧化膜遇到强酸或强碱溶液都会溶解,请写出:

①氧化膜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氧化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信息可知,泡沫铝是一种合金,是混合物;泡沫铝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和轻质材料;由于泡沫铝有很大刚性,密度小,且隔音、保温,故泡沫铝可用于飞机制造。

(2)铝制成铝箔用于食品包装,利用的是铝的延展性。

(3)Al 2O 3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 2O 3+6H +===2Al 3+

+3H 2O 、Al 2O 3+2OH -===2AlO -

2+H 2O 。

答案:(1)A (2)B (3)①Al 2O 3+6H +===2Al 3++3H 2O ②Al 2O 3+2OH -===2AlO -

2+H 2O

7.向500 mL NaOH 溶液中投入10.8 g Al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Al 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NaOH 的物质的量和NaOH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3)生成的H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解析:

(1)Al 的摩尔质量是27 g·mol -1

,n (Al)=10.8 g 27 g·mol

-1=0.4 mol 。

(2)2Al +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2 2

0.4 mol n (NaOH) 20.4 mol =2

n (NaOH )

,n (NaOH)=0.4 mol ,

c (NaOH)=0.4 mol 0.5 L

=0.8 mol·L -1

(3)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2 mol 3×22.4 L 0.4 mol V (H 2)

V (H 2)=0.4 mol×3×22.4 L

2 mol

=13.44 L 。

答案: (1)0.4 mol

(2)0.4 mol 0.8 mol·L -1

(3)13.44 L

练后感悟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定量分析

课时作业15 金属材料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97页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合而成的 B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五角硬币属于铜合金 C .合金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单一金属性能优良

D.钢不属于合金

解析: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A项错误;在机械加工时,合金的性能一般较单一金属优良,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是,如纯铝导电性比铝合金要强,C项错误;钢是铁碳合金,D项错误。

答案: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B.钢属于铁合金

C.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

D.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的是合金钢

解析: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铁合金。

答案:C

3.由于铝制品对大脑发育有不良影响,厨具中铝制品已逐步被不锈钢代替,不锈钢的组成是( )

A.含铁、锌、铜的合金

B.含铁、镁、铝的合金

C.含铁、铬、镍的合金

D.普通钢表面镀镍

答案:C

4.纯铁的熔点为 1 535 ℃,而高炉中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铁合金)在1 200 ℃左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 )

A.铁的纯度越高,熔点越低

B.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物质的熔点高

C.形成了铁碳合金,所以熔点变低

D.在高炉中熔化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析:合金的熔点比成分金属的低。

答案:C

5.用于制造飞机的材料应具备高比强度(断裂强度/密度),还应具备密度小、质地轻的特点。你认为下列材料中可用于飞机制造业的是( )

A.Mg-Al合金

B.黄铜(Cu-Zn合金)

C.Na-K合金

D.生铁(Fe-C合金)

解析:黄铜、生铁密度较大,且生铁易断裂;Na-K合金熔点低,常温下为液体,选项B、C、D不正确。

答案: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的导电、导热性较好

B.铝制容器可盛放FeSO4溶液

C.镁最外层有2个电子,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表现氧化性

D.铝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与O2反应的产物不同

答案:A

7.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 )

A.硫酸 B.氨水

C.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8.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 .氢氧化钡溶液

解析: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Al +6H +===2Al 3+

+3H 2↑,2Al +2OH -+2H 2O===2AlO -2+3H 2↑,即Al ~3H +,Al ~OH -

,可知1 mol Al 需NaOH :1 mol ,稀H 2SO 4:3

2

mol ,HCl :3 mol ,Ba(OH)2:0.5 mol 。故应选D 。 答案:D

9.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足量下列四种物质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 .NaOH 溶液 B .稀硫酸 C .蔗糖溶液 D .NaCl 溶液 答案:B 10.在500 mL NaOH 溶液中加入足量铝粉,反应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 ,该NaOH 溶液的浓度为( )

A .1.0 mol·L -1

B .2.0 mol·L -1

C .1.5 mol·L -1

D .3.0 mol·L -1

答案:B

11.铝、钠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并收集到4.48 L H 2(标准状况),若钠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则铝的物质的量为( )

A .0.2 mol

B .0.1 mol

C .0.05 mol

D .0.025 mol

解析:0.1 mol Na 产生H 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生成0.1 mol NaOH ,而反应共释放

H 2为4.48 L/22.4 L·mol -1

=0.2 mol ,因此Al 与NaOH 反应放出0.15 mol H 2,

2Al ~ 3H 2 2 3

x 0.15 mol x =0.1 mol 。 答案:B 12.将10 g 铁碳合金放入O 2中高温灼烧,反应后的气体通入到过量石灰水中得沉淀1.4 g 。则此铁碳合金是( )

A .生铁

B .高碳钢

C .中碳钢

D .低碳钢

解析:n (CaCO 3)= 1.4 g

100 g·mol

-1=0.014 mol ,

由碳元素守恒,得铁碳合金中碳单质的物质的量也为0.014 mol , m (C)=0.014 mol×12 g·mol -1=0.168 g ,

故w (C)=0.168 g

10 g

×100%=1.68%,

所以该铁碳合金属于高碳钢。 答案:B

13.某金属(或合金)与盐酸反应时,生成H 2的质量与消耗金属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此金属可能是( )

A .纯锌

B .纯铁

C .镁铝合金

D .铜铁合金

解析:由题图可知,金属质量为30 g 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1 g 。用极值法:假设每一种金属的质量都为30 g ,然后分别计算出产生氢气的质量。A 项纯锌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1 g ;B 项纯铁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1 g ;C 项镁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1 g ,铝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1 g ,所以镁、铝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合金产生氢气的质量不可能为 1 g ;D 项铁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1 g ,铜不产生氢气,所以铜、铁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合金产生氢气的质量可能为1 g 。

答案:D 14.放在手心就能熔化的稀有金属镓,其沸点为2 403 ℃,更奇妙的是镓熔化后在-120 ℃仍不易凝固;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和水反应,但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与其他金属熔合可改善合金性能;与硫、硒等非金属化合可生成优质的半导体材料。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镓的熔点高

B.镓的性质与铝类似

C.镓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D.镓可与多种金属形成合金

解析:从题给信息可知镓的熔点低但沸点很高,这说明它很易与其他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合金。

答案:A

15.钛和钛的合金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尤其是钛合金与人体器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

A.用来做保险丝

B.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C.用来制造人造骨

D.用于家庭装修,做钛合金装饰门

解析:由于钛和钛的合金密度小、可塑性好,因此可用于航天领域,B正确;由于钛和钛合金与人体器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与人体的组织相容,不引起排异反应,因此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C正确;由于其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因此可用于家庭装修,做钛合金装饰门,D正确;只有A错误,由于其熔点高,不适合做保险丝。

答案:A

16.有一镁铝合金,根据某同学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将合金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A.Na+ B.Mg2+C.OH- D.AlO-2

(2)将合金溶于过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新生成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将镁铝合金加入NaOH溶液中,只有Al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镁不反应,溶液中不存在Mg2+。

(2)将镁铝合金加入过量盐酸中,Mg与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Al与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则溶液中新生成的离子为Mg2+、Al3+。

答案:(1)B (2)Mg2+、Al3+

[等级突破]

17.某课外活动小组,收集了一种合金进行研究。

(1)外观暗灰色,表面光滑;

(2)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绿色;合金片熔化,但不滴落;

(3)取刮去表皮的金属10.0 g,放入足量H2SO4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H2 9.96 L;

(4)另取刮去表皮的金属10.0 g,放入足量NaOH溶液中,也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H29.96 L。试据此判断,合金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写元素符号);下列元素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 Ag

b. Mg

c. Na

d. Fe

如果该合金中,只含两种元素,它们的质量比是________。

解析:焰色反应呈绿色,表明此合金中含有铜。相等质量的合金分别与H2SO4溶液、NaOH 溶液反应,放出等体积的H2,表明该合金中含有铝,且不含其他比铜活泼的金属,否则与酸反应放出H2多。

2Al ~3H2

54 g 67.2 L

m(Al) 9.96 L

m(Al)≈8.0 g,则m(Cu)=10.0 g-8.0 g=2.0 g

m(Cu):m(Al)=1:4

答案:Cu 、Al a m (Cu):m (Al)=1:4

18.把1.1 g 铁、铝混合物溶于200 mL 5 mol·L -1

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 mol·L -1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

(1)反应中消耗HCl 的物质的量; (2)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

解析:(1)消耗HCl 的物质的量:0.2 L×5 mol·L -1-0.2 L×4.6 mol·L -1

=0.08 mol 。 (2)设Al 、Fe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 2Al + 6HCl===2AlCl 3+3H 2↑ 2 mol 6 mol x 3x

Fe + 2HCl===FeCl 2+H 2↑ 1 mol 2 mol y 2y

?

????

27g·mol -1×x +56 g·mol -1

×y =1.1 g 3x +2y =0.08 mol 解得:x =0.02 mol ,y =0.01 mol 答案:

(1)0.08 mol

(2)Al :0.02 mol ;Fe :0.01 mol

高中化学必修一 金属及化合物测试题 附详细答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2 一、选择题 1.某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 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1,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 g B. g C. g D. g 2.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 + CO2 + 2H2O=Al(OH)3↓ + NaHCO3 3.一定体积C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所得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3/4,则CO2在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 ( ) A.25% B.40% C.50% D.75% 4.制印刷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5.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它是一种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常将H2O2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A.MnO2 B.H2S C.稀盐酸 D.NaHCO3 6.为了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Fe2+杂质,先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中最好选用 ( ) A.H2O2溶液 B.KMnO4溶液 C.Cl2水 D.HNO3溶液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B.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C.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不相同 D.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 8.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部分变质,某同学先取2 mL试样于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不能 ..达到目的的是: A.加入过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B.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D.通适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9.将镁、铝合金 g 溶于 4 mol·L-1的盐酸500 mL 里,若加入 2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则需加入此种氢氧化钠溶液为() A、1000 mL B、500 mL C、100 mL D、1500 mL 10.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如下分析:(1)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 (2)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3)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减少。实验小组经定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通过义务教育九年级和高一必修《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 2.初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的“位-构”关系; 3.巧记周期表中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读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3.通过推导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在“纸牌游戏”中,感受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情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三、设计思路以故事引入新课题→纸牌游戏→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和结构→周期表的巧记方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现能力的目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B.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C.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 D.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的合金是钢 2.适宜于制作不锈钢用具的钢是()A.低碳钢B.中碳钢C.高碳钢 D.合金钢 3.下列金属中属于黑色金属的是()A.铁B.金C.银D.铜 4.下列金属中不属于货币金属的是()A.铁B.金C.银D.铜 5.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多数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高 B.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C.合金的物理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的物理性质不同 D.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的化学性质不同 6.最不适宜于制作炊事用具的金属是()A.Fe B.Pb C.Al D.Cu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正 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硬铝B.黄铜C.钢铁D.水银 8.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除去生铁中的各种杂质,把生铁提纯 B.适当降低生铁里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有害杂质 C.用还原剂把铁的氧化物还原成铁 D.加入合金元素改善生铁性能 9.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 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A.制造炊具B.制防锈油漆C.制牙膏皮D.炼铝厂制造铝锭10.在电子工业中,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铜的“腐蚀液”,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该反应利用了铜的什么性质() A .氧化性 B.还原性 C.导电性 D.导热性 11.金属及其制品在腐蚀介质中很容易被腐蚀,其使用寿命大为降低。因此只有对腐蚀介质中的金属及其制品采取防护措施,才能保证金属工艺设备的安全性和工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下面对金属及其制品的防护措施中错误的是()A.铁锅用完后,用水刷去其表面的油污,置潮湿处保存 B.通过特殊工艺,增加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C.对于易生锈的铁制品(如防护网)要定期涂刷防护漆 D.把Cr、Ni等金属加入到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 12.铜锌合金的颜色酷似金的颜色,所以近来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A.测定密度B.放入硝酸中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13.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以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其中高氯酸铵的反应为:2NH4ClO4 N2↑+Cl2↑+2O2↑+4H2O。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能产生大量高温,高温是推动飞船飞行的主要因素 C.铝粉的作用是,点燃时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 D.在反应中NH4ClO4仅起到氧化剂作用 14.2000年5月,在香港拍卖会上,保利集团花费3000多万港币购回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和虎首。普通铜器时间较长容易出现铜绿,其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这三件1760年铜铸的国宝在240年后看上去依然熠熠生辉,不生锈,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 A.它们的表面都镀上了一层耐腐蚀的黄金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它们表面的铜绿被酸雨溶解洗去

化学必修二 乙醇教案 人教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3.1 乙醇 武威十八中王勇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材地位与作用 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乙醇比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用》一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乙醇。以乙醇作为学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烃类衍生物,知识起点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乙醇,学生可以轻松的从乙醇的组成分析探究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乙醇的性质。并且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里《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在整个高中有机化合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加深认识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从乙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 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亲历体验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步 形成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质疑、反思中提 升内在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大全

乙酸教学设计路桥中学陈彩莲 一、设计思想: 食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对醋是很熟悉的,从学生熟悉的醋引入本课,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结合黄酒中的乙酸的产生,有利于前后联系.结合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及酸性),说明乙酸的弱酸性设计实验加以证明.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并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 二、教材分析: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本课题在学生对黄酒中产生乙酸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其酸性与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②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辨证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③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六、课前准备: 教具及用品:乙酸分子模型、冰醋酸、稀醋酸、乙醇、浓硫酸、石蕊、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 七、教学过程: [引入]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一句:“好---做---酒,坏---做---?”(学生接上:“坏做醋”。)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 [板书]——乙酸 [引导]大家能否结合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说说对醋的了解与用途 学生展开。(调味品、流行性感冒时期或非典时期用醋消毒杀菌) [讲述]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乙酸在初中的时候就提过,即有机酸。有机酸中都含有一个基团羧基(-COOH),类似与醇中都含有羟基(-OH)。醛中含有醛基(-CHO),像这些基团反映了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特性的,我们把它叫做官能团。副板书(羧基-COOH –OH –CHO,官能团) [问]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组成。乙酸是有机酸,含有羧基。既然它称作乙,那乙酸分子中应该总共有几个碳?(2个),那与羧基相连接的应该是甲基还是乙基?(甲基)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让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板书]一、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文字自己先写上,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来写) [投影]乙酸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COOH [讲述]注意羧基中的-OH受碳氧双键的影响,其不同于醇中的羟基,所以应该把它与碳氧双键一起看成一个整体. [过渡]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乙酸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知识点总结58743

一.金属钠 2.钠的化学性质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 (1) (2)钠与水反应 现象: 离子方程式:----------------------------------------------------------------------------------- (3)钠与酸反应:钠与酸的反应比水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 (4)钠与盐溶液反应: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考虑NaOH是否与盐反应。 例如:①钠与CuSO4溶液反应 钠与硫酸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钠与FeCl3溶液反应:--------------------------------------------------------------------- 3.钠的制取保存及用途: (1)制取: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_____或________中。 4.钠的存在与用途 自然界中钠只能以_______态的形态存在,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存在。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工业上用它还原金属钛、锆、铌等;反应如:4Na+TiCl4(熔融)=Ti+4NaCl,另外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也可用于制高压钠灯。 5.钠的化合物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与盐酸反应 用途用于少量Na2O2制取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保存密封保存密封保存 化学式Na2CO3Na2CO3·10H2O NaHCO3 俗 名 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易溶于水 溶解度比较: 热稳定 性 稳定易失水、风化受热易分解:---------------------------------------- 色 态 白色粉末无色晶体 H+ NaOH 不反应HCO3-+OH—=CO32-+H2O 用途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洗涤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胃酸过多 转化 (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 银白色金属钠 (2).Na2CO3与盐酸的互滴反应 a.向盐酸里逐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开始就有气体放出; b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开始无气体产生: HCl+Na2CO3=NaCl+NaHCO3(无气泡) HCl+NaHCO3=NaCl+CO2↑+H2O 可见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3.1金属钠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一.金属钠 1.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导热性 2.钠的化学性质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 (1)跟非金属单质(如与O2,Cl2反应)反应: 与O2常温: 点燃: 与Cl2 (2)钠与水反应 现象: 离子方程式:----------------------------------------------------------------------------------- (3)钠与酸反应:钠与酸的反应比水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 (4)钠与盐溶液反应: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考虑NaOH是否与盐反应。 例如:①钠与CuSO4溶液反应 钠与硫酸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钠与FeCl3溶液反应:--------------------------------------------------------------------- 3.钠的制取保存及用途: (1)制取: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钠的存在与用途 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的形态存在,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工业上用它还原金属钛、锆、铌等;反应如:4Na+TiCl4(熔融)=Ti+4NaCl,另外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也可用于制高压钠灯。 5.钠的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比较内容Na2O Na2O2 颜色、状态 氧的化合价 电子式 稳定性 生成条件 物质类别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将钠、镁、铝各0.3mol 分别放入100mL 1 mol/L 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1:2:3 B.6:3:2 C.3:1:1 D.1:1:1 2.将过量Na2O2固体加入到Ca(HCO3)2溶液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只有气体产生 B.溶液中只有沉淀产生 C.溶液中有反应:Ca2++OH-+HCO-3=CaCO3↓+H2O发生 D.溶液中有反应:Ca2++2OH-+2HCO-3=CaCO3↓+CO32-+2H2O发生 3下列图象是表示铁跟一定量硝酸反应时,铁和硝酸铁之间物质的量(mo1)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4.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14.5g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25g,则该混合物的组合不可能是() A.Fe2O3、Fe3O4、FeO B.FeO、Fe3O4 C.Fe3O4、Fe2O3 D.FeO、Fe2O3 5、将过量铁粉放入100 mL,2mol/L的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若还原产物只有NO,所能溶解的铁的质量为( ) A.2.8g B.4.2g C.5.6 g D.11.2g 6、某铁的氧化物,用7mol·L-l的盐酸100mL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再通入0.56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时,刚好使溶液中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FeO B.Fe3O4 C.Fe4O5D.Fe5O7 7、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mg四氧化三铁得到ng铁。已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整套教案

目录(人教版) 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 .....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 ... 20 第三节化学键 ....................................................................... ........... 33 39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 量 ........................................................................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

39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46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 55 6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 .........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62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75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88)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 2 课时) 本节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 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高中化学PPT制作指导纲要第6题 钠 及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实践操作题:根据下面的教材内容(见附件一),可以参考所给的教案(见附件二),搜索相关资源,制作一份适合该主题授课的课堂演示型教学课件。 备注:如果所给的教材内容比较多,在具体课件制作时可以适当删减(该课件满足1课时授课即可) 请同学们在制作教学课件前认真阅读以下评分标准:

附件一:参考教案 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用具学生实验用品(三人一组):钠、玻片、小刀、镊子、滤纸、盛有水的小烧杯、酚酞。 教师演示用品:除学生实验用品外,酒精灯、火柴、石棉网、铁架台(附铁圈)、玻璃钠柱、大头针、带活塞的空塑料瓶。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第二章碱金属 [设问]碱金属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呢?(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后回答,并写出其元素符号)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碱金属中有代表性的金属——钠。 [板书]第一节钠 [实验]请用镊子从你们桌上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请仔细观察其断面处的变化。 [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钠的银白色的断面很快失去光泽,并变暗)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钠的样品。 [设问]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内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我们刚才切割的钠却不能呢?(玻管隔绝空气,刚切割的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讲解]Na在常温下可被空气中的O 2氧化成Na 2 O,纯净的Na 2 O是一种 白色粉末。 [教师]请大家写出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4Na+O2====2Na2O)

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 1 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酸和水的反应 [ 知识点梳理 ] 一.钠单质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① 与非金属单质(如 O 2、Cl 2、S 等)的反应(写出 Na 与 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常温下: (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变 ) 加热时: ,现象: ② 钠与酸反应: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 与 H 2O 反应: 化学方程式: ,现象: 离子方程式: 3、钠元素的存在:以 态(填“游离”或“化合” )存在。 4、保存:保存在 中。钠着火用 灭火。 二、铝单质 1、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反应: 常温下铝能与 O 2 反应生成 ,保护内层金属。 ②与酸反应: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作业题 ] 1.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银白色金属 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良导体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C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 3.从 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 .Na B .NaCl C . NaOH D . Na 2O 4、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比水小 B. 钠的还原性很强,在空中易被氧气氧化而变成过氧化钠 C. 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可将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里 D. 钠在上业上用于制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化合物 5.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③熔点低于 100℃④密度比水小 ⑤热和电的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B .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 D .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

【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总结

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总结 1、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 2↓+ Na2SO4 (先冒气泡再蓝色沉淀)2、金属钠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2Na+2HCl=2NaCl+H2↑ 3、氢氧化钠方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10H2O=Na2CO3·10H2O 4、金属钠放在空气的氧化: 4Na+O2=2Na2O (银白色变暗) 5、金属钠在空气燃烧: 2Na+O2=Na2O2 Δ(生成淡黄色粉末) 6、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7、过氧化钠与酸反应: 2Na2O2+4HCl=4NaCl+2H2O+O2↑ 8、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9、氧化钠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10、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 2Na2O+O2=2Na2O2 Δ 11、氯气与铁的反应方程式: 2Fe+3Cl2=2FeCl3 点燃(红棕色的烟) 12、氯气与铜的反应方程式: Cu+Cl2=CuCl2 点燃(棕黄色的烟) 13、氯气与氢气的反应方程式: Cl2+H2=2HCl 点燃(苍白色火焰,生成白雾) 14、氯气与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 2Na+Cl2=2NaCl 点燃(淡黄色的烟) 15、工业制漂白粉: 2Cl2+2Ca(OH) 2=CaCl2+Ca(ClO) 2+2H2O (为Ca(OH) 2石灰乳)16、氯气与水的方程式: Cl2+H2O=HCl+HClO 17、消毒、处理多余的氯气、制84消毒液: Cl2+2NaOH=NaClO+NaCl+H2O 18、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2NaClO+CO2+H2O=2HClO+Na2CO3 NaClO+CO2+H2O=HClO+NaHCO3

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案-新版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能够根据教材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进行客观记录,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和铝的性质。 2.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方法观。 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思想。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 (1)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部分金属的性质,掌握了金属单质的物理通性和部分化学性质,为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提供了基础。 (2)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为本节课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打下了基础;学生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也为本节课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知识支撑。 2、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1)通过化学视角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归纳出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讨论法、讲授演示法 实验用品与教学设备 实验用品:钠、铝箔、铝粉、镊子、培养皿、小刀、滤纸、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酒精灯、砂纸、收集有氧气的集气瓶。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高一化学必修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钠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保存在煤油中),熔沸点低,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2、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如O 2、Cl 2、S 等。 ①钠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生成Na 2O (白色),化学方程式为: 4Na+O 2=2Na 2O 燃烧时生成Na 2O 2(黄色),化学方程式为: 2Na+O 2 Na 2O 2 ②钠与氯气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 2NaCl ③钠与硫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2Na+S Na 2S (2)与水、酸反应(反应顺序:先酸后水) ①钠与水、酸反应的实质上均是和H + 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2Na+2H 2O=2Na + +2OH — +H 2↑、2Na +2H + =2Na + +H 2↑ ②钠与水反应(加酚酞)的实验现象和解释 现象 解释 a 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 b 熔成闪亮的小球 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c 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 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 d 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3)Na 与盐溶液的反应(反应顺序:先与水反应,再考虑NaOH 是否与盐反应) ①钠投入到NH 4Cl 溶液中,有H 2和NH 3逸出,化学方程式为: 2Na+2NH 4Cl=2NaCl+2NH 3↑+H 2↑ ②投入到CuSO 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和蓝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 2Na+2H 2O=2NaOH+H 2↑ 、 CuSO 4+2NaOH =Na 2SO 4+Cu(OH)2↓ 思考: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点燃 点燃 加热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铝金属材料

4.2铝金属材料 一、铝: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 ?硬度和密度小, ?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其导电性在银铜金之后2、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Al+3Cl2 2AlCl3 4Al+3O22Al2O3 (常温也可以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常用来解释为什么铝不容易生锈) (2) 与酸反应: A、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盐酸,稀硫酸等),生成氢气 2Al+6HCl===2AlCl3+3H2↑2Al+6H+=2A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2Al+6H+=2Al3++3H2↑ B、与氧化性酸反应,发生钝化,即铝、铁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 发生钝化 注意: ①如果是稀硫酸或者是稀硝酸,则不会发生钝化 ②如果是热的浓硫酸或者是热的浓硝酸,也不会发生钝化 (3) 与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Al+2OH–+6H2O=2[Al(OH)4]–+3H2↑ (4) 与盐反应: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发生置换反应 2Al+3Cu2+===3Cu+2Al3+ (5) 与氧化物反应:发生铝热反应 2Al+Fe2O3Al2O3+2Fe 注意事项:①反应物铝和金属氧化物统称铝热剂

② 铝热反应的实验现象为: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 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 ③ 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和冶炼金属 二、氧化铝 1、存在形式:氧化铝主要存在刚玉中,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 , A 、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 B 、含少量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 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熔沸点高。 3、化学性质: (1) 电解反应:电解氧化铝用于制取金属铝 2Al 2O 3 ========= 2Al + 3 O 2 ↑ (2) 两性氧化物(即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 A 、氧化铝与酸反应: Al 2O 3+6HCl =AlCl 3+3H 2O B 、氧化铝与碱反应: Al 2O 3+2NaOH+3H 2O =2Na[Al(OH)4] 三、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 白色胶状物质, ? 不溶于水, ? 强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 (1) 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Al(OH)3 ===== Al 2O 3+2H 2O (这是工业上制取纯净氧化铝的方法。) (2) 两性氢氧化物: A 、与酸反应:Al(OH)3 + 3HCl= AlCl 3 + 3H 2O B 、与碱反应:Al(OH)3 + NaOH =Na[Al(OH)4] 3、制取:实验室一般用铝盐跟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电解 △

高一化学必修二课时教案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分析】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从化学键入手,说明化学健与能量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吸、放热的关系,为后面“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引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术语。第三部分,教材为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的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技术在其中的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在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概念。在这堂课中他们要初步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们要从感性认识升级为较为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化学键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们刚刚学习过,所以接受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质疑、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 2、有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将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 用化学键、物质总能量大小、物质稳定性来解释和判断吸、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理性思考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深层微观本质。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 第一章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第3节化学键 2课时本章复习2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 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 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生:看书、讨论师:巡视 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