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解答题专项突破(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解答题专项突破(含答案)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转化与材料的利用解答题

一、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向盛有30g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

H2SO4=ZnSO4 +H2↑。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

数)

2.我国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2018年内地的钢铁产量达8亿吨之多。

(1)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坏的钢铁约占全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如何防止钢铁生锈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自行车是不少同学上学的交通工具。根据你的观察,谈谈自行车生产厂家对自

行车钢圈、车架和链条等各部位采取了哪些防锈的方法(任选一个部位)?

(2)铁的锈蚀对社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加下,请根据有关信息

冋答问题。

实验次数 1 3 4 5 6

取样品质量(g)31.0 31.0 31.0 31.0 31.0

取稀硫酸质量(g)30.0 90.0 120.0 150.0 180.0

产生气体质量(g)0 a 0.3 0.5 0.6

①a的数值为________。

②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③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化工颜料店的涂料添加剂“银粉”的成分是什么?通过调查,“银粉”可能是银、铝、锌这三种金属中的一种。为得到准确结论,某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探究。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硫酸,观察到有________产生,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为进一步确定其成分,他通过计算,获得等质量的铝、锌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像。请将图像画在方框中。

(3)取 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50克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

①“银粉”的成分是________。

②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4.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铁的化学性质网络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可用________(填化学式)作还原剂;

(2)反应②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钢铁锈蚀,为阻止该反应的发生,人们常采用在钢铁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它金属等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原理是阻止钢铁与________接触;

(3)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称为“湿法炼铜”,即反应③,若用该方法制得铜16 千克,理论上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多少千克?

5.黄铜是一种常见的合金材料,其作用成分为Cu、Zn,还含有少量不与酸反应的成分。现向一定质量的黄铜中加入体积为100mL,密度ρ=1.2g/mL 的稀硫酸,产生H2 的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7g。

(1)观察图象,黄铜与硫酸充分反应后,硫酸是否有剩余?________(选填“是”或

“否”)。

(2)黄铜中Zn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若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6%的BaCl2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

沉淀时,共消耗BaCl2溶液400g,则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4)为了证明Fe、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金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小金设计实验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6.小杭想测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必

要的仪器。

(1)你认为能测出其铜的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_合金;

(2)老师又给了小杭一瓶硝酸银溶液,小杭取前一次无法测得结果的合金10g投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经测定,固体质量变成了25.2g,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7.小华有一只银手镯(银锌合金),她想用实验探究手镯中银的含量。先用电子秤称得手镯的质量是25.00 克,再用稀盐酸分多次与此手镯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第 4 次第 5 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克)24.35 23.70 23.05 23.00 23.00

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手镯中银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8.2017年8月9日,波音737 配套改扩建工程设计及概算评审会在浙江舟山举行。大飞机离我们越来越近

了。金属铝具有质轻、抗腐蚀性能好等优点,在飞机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与铁、铜等常见金属相比,铝的性质相对活泼,为什么却有好的抗腐蚀性能?

(2)小科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开始到t1 之前,没有氢气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在t2~t3 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

渐放慢,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 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

放慢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科取 3.0 g 铝箔样品与100

g 稀盐酸充分反应(2Al+6HCl=2AlCl3+3H2↑),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

总质量为102.7 g,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9.某兴趣小组用15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

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还有其它难溶性杂质且不与稀硫酸反应),试分析回答:

(1)当稀硫酸质量为90g时,取出部分溶液加入碳酸钡粉末,则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2)稀硫酸质量在0~20g范围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未产生气体的原因________。

(3)求出P的值。

(4)当稀硫酸质量为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0.从废铝锅上剪下6g铝片(表面被氧化,且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放在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求: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加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烧杯中的质量/g 26 46 65.9 85.8 105.8

(1)第5次加入稀盐酸时,烧杯中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右图中画出生成H2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3)所加稀盐酸的容质质量分数。

(4)己被氧化的铝占未被氧化前铝片的质量分数。

11.铝在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故又称假银箔,铝箔放置很久表面暗淡的原因是________。

(2)小新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上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________;在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柯取2克铝箔样品与50.0克稀盐酸充分反应,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51.8克。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二、有机物和有机化合物

12.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

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

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000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

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的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这些细菌分

解有机质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 。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环,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

________ 的能力。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

①可燃冰(CH4·8H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________,甲烷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

物”)。

②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________(写一条)。

(3)如果南海海水的密度是 1.03×103千克/米3,“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漂浮海面受到海水浮力是________牛,开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广燃,说已经成为气体,从固体变成气体的原因可能

是________ 。

13.乙醇(C2H5OH)俗称酒精,是一种能替代汽油等燃料的清洁能源,但在氧气不足时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外,还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69 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xC2H5OH + 8O2 = yCO2 + zCO + 9H2O.

(1)判断系数x的值是________.

(2)计算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

14.如图是诺氟沙星胶囊的说明书,某患者遵医嘱,每次服用诺氟沙星400mg,一段时间后病情好转.请回

答以下问题:

(1)每个诺氟沙星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诺氟沙星分子C、H、N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诺氟沙星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精确到0.1%)

(4)从组成上可知诺氟沙星属于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患者一个疗程共服用了________粒诺氟沙星.

15.(NH4)2SO4、NH4NO3、CO(NH2)2是常见的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1)上述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

(2)NH4NO3中N、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

(3)为测定(NH4)2SO4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民和小青分别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样品中杂质可溶,且不参与反应).

方案1:小民称取13.60g样品,与足量的浓Na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将获得的气体直接用足量的浓硫酸吸收,浓硫酸增重 3.91g.

方案2:小青另取等质量的样品溶于水,向水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23.30g.

①上述不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 ;简述理由________ .

(4)②选用合理方案计算该(NH4)2SO4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6.下表是初三(1)班李明同学的平日食谱及食谱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试分析回答:食物种类日摄入量(克)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蛋白质(克)维生素C(毫克)钙(毫克)铁(毫克)

馒头1000 8 28 3.2

青菜500 1.224 32 1.4

牛奶100 31 104 0.4

猪肉100 12 6 1.6

(1)营养学家研究提出:成年人的蛋白质供给量应不少于80克/克,钙供给量应不少于0.8克/天,青少年因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其蛋白质和钙的供给量应更高。若李明长期按该食谱进食,摄入的蛋白

质能否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有无可能患缺钙症?

(2)李明认为“青菜基本没有营养价值”,于是近来减少了对青菜的食用量。他这样做最容易引发什么病症?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简要分析说明。

(3)李明近来常常感觉乏力、头晕。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他要注意合理营养。据此,你认为他可能是患了什么病?

17.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

外太空。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

(2)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一天要消耗约0.8千克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三、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8.科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

问题。

(1)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

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________、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mL(从10、50、100中选取)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A.30g B.10% C.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50g Ba(OH)2溶液,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19.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国体B反应,B质量为8g。将NaOH 溶液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如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管好宪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20.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

(1)0a段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

(2)b点溶液中溶质有________种;

(3)c点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4)x值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1.酸、碱、盐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氯碱工业”生产的烧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

量分数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通过碱石灰增加的重量来测定CO2 的质量,要称量的装置是________。(填“D”“E”

或“D、E”)

(2)如果不用装置C,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

(3)小金同学选择了一种溶液,不仅能够检验而且还能够除去碳酸钠,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纯碱和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备烧碱,首先需要将含碳酸钙的石灰石制成熟石灰。现工厂要制得7.4 t 的熟石灰,需要含80%的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吨?

22.为测定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样品中氯化钙的含量,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4 克固体样品,全部溶于100 克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并绘制了如

图所示的曲线。

(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克;此时若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3.为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废液过滤,取滤液224.4克于烧杯中,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滴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经测定A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像分析判断可知:原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图像上A点的纵坐标为多少?

(3)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4.在一烧杯中盛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________(填“PA”或“AB”)段。

(2)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

(3)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多少g?

(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一、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

1.【答案】(1)0.2

(2)设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充分反应后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x y 0.2g

列方程:

得:x=6.5g, y=16.1g

(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答案】(1)钢圈:金属镀层;车架:喷漆;链条:涂油

(2)0.1;Fe2(SO4)3、FeSO4;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54.2%

3.【答案】(1)气泡

(2)或

(3)设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

3H2SO4+ 2Al=Al2(SO4)+3H2↑

294 54 6

50g·x 1.8g 0.2g

4.【答案】(1)CO(或H2或C)

(2)氧气和水

(3)解:设需要10%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x

Fe+ CuSO4=FeSO4+ Cu

160 64

10%x 16

160∶64=10%x:16 千克

x=400 千克

5.【答案】(1)是

(2)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为y,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z Zn+H2SO4═ZnSO4+H2↑

65 98 161 2

x y z 0.4g

解得:x=13g,y=19.6g,z=32.2g;

所以黄铜中Zn的质量分数为:;

(3)设原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

由Zn+H2SO4═ZnSO4;

ZnSO4+BaCl2=BaSO4↓+ZnCl2;

BaCl2+H2SO4=BaSO4↓+2HCl得:

H2SO4----------------------- BaCl2

98 208

100mL×1.2g/mL×x 400g×26%

解得:x=40.8%;

(4)BCD

6.【答案】(1)Cu-Zn

(2)设Cu-Ag合金中含银的质量为m

Cu +2AgNO3=Cu(NO3)2+ 2Ag

64 216

10g-m 25.2g-m

m=3.6g;

Cu%= ×100%= ×100%=64%

7.【答案】(1)手镯中银的质量是23.00 克

(2)解: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Zn+ 2HCl=ZnCl2+H2↑

65 73

0.65g 10.00gx

x=7.30%

8.【答案】(1)铝在空气中其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保护金属内部不在受腐蚀

(2)盐酸与铝箔表面的氧化铝发生反应,这个过程不产生气体;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在反应中逐渐降低

(3)90%

9.【答案】(1)冒气泡同时产生白色沉淀

(2)MgO+H2SO4=MgSO4+H2O

(3)解:

Mg + H2SO4 = MgSO4 + H2

24 98 120 2

X 50g×49% a p

X=6g a=30g p=0.5g

(4)解:

MgO + H2SO4= MgSO4 +H2O

40 98 120

Y 20g×49% b

Y=4g b=12g

MgSO4%=42g/(10+70-0.5)=52.8%

10.【答案】(1)AlCl3、HCl

(2)解:如图所示:

(3)解:第3次实验中,20g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完全反应,设20g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2Al+ 6HCl═2AlCl3+ 3H2↑

219 6

x 60g+6g-65.9g

219/ x =6/(60g+6g-65.9g)

x =3.65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5g/20g×100%=18.25%

(4)解:设样品中含有Al的质量为y。

2Al+ 6HCl═2AlCl3+ 3H2↑

54 6

y 0.2g

54/6=y/0.2g

y =1.8g

设样品中含有氧化铝质量为z。

Al2O3+ 6HCl═2AlCl3+3H2O

102 219

z 40g×18.25%

102/z=219/(40g×18.25%)

z=3.4g

3.4g氧化铝中铝元素质量为: 3.4g×(54/102)×100%=1.8g

杂质的质量=6g-3.4g-1.8g=0.8g

已被氧化的铝占未被氧化前铝片的质量分数是:

1.8g/(1.8g+1.8g+0.8g)×100%=41%

11.【答案】(1)被氧化,生成了氧化铝

(2)酸与金属表面的氧化铝发生反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反应中逐渐降低(3)解设单质铝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50g+2g-51.8g=0.2g

2Al+6HCl=2AlCl3+ 3H2↑

54 6

X 0.2g

= 解得X=1.8g

Al%= ×100%=90%

二、有机物和有机化合物

12.【答案】(1)适应;不需要;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自我修复

(2)3:5:32

;有机物;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4.116×108

;压强变小、温度升高

13.【答案】(1)3

(2)设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3C2H5OH+8O2?点燃4CO2+ 2CO+9H2O

138 56

69g x

x=28g

答: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

14.【答案】(1)41

(2)32:3:7

(3)60.2%

(4)有机化合物;80

15.【答案】(1)尿素

(2)7:1:12

(3)方案1;浓硫酸会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4)设硫酸铵中含有氮元素质量为x,

通过(NH4)SO4+BaCl2=BaSO4↓+2NH4Cl可知

2N﹣﹣﹣﹣﹣﹣﹣(NH4)SO4﹣﹣﹣﹣﹣BaSO4

28 233

x 23.3g

x=2.8g

所以该(NH4)2SO4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0.6%.

16.【答案】(1)能;有可能

(2)李明的食谱中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青菜,少吃青菜就会缺乏维生素C,引发坏血病

(3)缺铁性贫血;

17.【答案】(1)CH4(或“甲烷”)

(2)解法一:解:设要生成0.8kg的氧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

2H2O 通电2H2↑++O2↑

36 32

x 0.8kg

,36:x=32:0.8kg

x=0.9kg

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CO2一定条件CH4+2H2O

结合2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水气整合系统中电解的水有一半可循环利用,所以需要补充水的质量为:

0.9k8×0.5×30=13.5kg

解法二:

设要生成0.8kg的氧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2H2↑+ O2↑

2H2O

通电

36 4 32

x y 0.8kg

36:x=32:0.8kg

x=0.9kg

4:y=32:0.8kg

y=0.1kg

设反应0.1kg的氢气能生成水的质量为z.

CH4+ 2H2O

4H2+CO2

一定条

8 36

0.1kg z

8:0.1kg=36:z

z=0.45kg)

需要补充水的质量为:(0.9kg-0.45kg)×30=13.5kg

三、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8.【答案】(1)溶解;50;A

(2)21.2;溶质质量分数 6.84%

19.【答案】(1)H2SO4

(2)过滤

(3)解:设由CuO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x

CuO+H2SO4= CuSO4+H2O

80 160

8g x

= ,

x=16g

设与Cu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Na2SO4的质量为 a

CuSO4+ 2NaOH= Cu(OH)2↓+Na2SO4

160 80 142

16g y a

= ,y=8g

= ,a=14.2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 =20%

(4)解:设与H2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 b

H2SO4+ 2NaOH= Na2SO4+2H2O

80 142

60g×20% b

= ,b=21.3g

所得溶液中溶质Na2SO4的质量为21.3g+14.2g=35.5g

20.【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2)1(3)>

(4)解: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m 2.2

列比例式,解得m=5.3g;

Na2CO3+CaCl2=2NaCl+ CaCO3↓

106 100

n 5

列比例式,解得n=5.3g;

x=(5.3g+5.3g)/10%=106g

21.【答案】(1)D

(2)偏大

(3)Ca(OH)2+Na2CO3===CaCO3↓+2NaOH

(4)12.5t

22.【答案】(1)10;先将刚好沉淀完全时所得的混合物过滤,再将得到的滤液蒸发并烘干(2)解:设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 CaCO3↓+2NaCl

111 100

x 10 g

x=11.1 克

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23.【答案】(1)CaCl2、HCl

(2)解:

Na2CO3+CaCl2= CaCO3↓+2NaCl

106 100 117

200g×10.6% X a

a=23.4g

X=20g,

故纵坐标为20g

(3)解:

2HCl+ Na2CO3= 2NaCl+H2O+ CO2↑

106 117 44

100g×10.6% b y

b=11.7g

y=4.4g

NaCl%=(23.4+11.7)/(224.4+300-4.4-20)=35.1/520=6.75%

24.【答案】(1)PA

(2)解:先变大至7,然后保持7不变,最后再变大

(3)解:与稀盐酸反应时、与氯化钙反应时,消耗碳酸钠均为106g×10%=10.6g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73 106 117 44

X 10.6g a b X=7.3g

a=11.7g b=4.4g

(4)解:

CaCl2 + Na2CO3 = 2NaCl + CaCO3↓

106 117 100

10.6g c d

C=11.7g d=10g

NaCl%=(11.7+11.7)/(100+212-4.4-10)=23.4/297.6=7.9%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 振宇 一、考试情况 九年级共有45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8分,优秀率7%,及格率43%。 二、学生答卷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情绪较重,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活性较差。综合分析能力低,尤其是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差,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索,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普通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不懂得运用历史术语表达相关容。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今后教学建议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二 振宇 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分析 1、容结构: 本次考试容涉及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满分60分。 2、目标水平结构: 根据课标和中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答案)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 项练习(附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几何模型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几何模型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阅读材料并解答下列问题:如图1,把平面内一条数轴x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角 00)90(θ??<<得到另一条数轴,y x 轴和y 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xOy 规定: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x 轴于点A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B , 若点A 在x 轴对应的实数为a ,点B 在y 轴对应的实数为b ,则称有序实数对(),a b 为点 P 在平面斜坐标系xOy 中的斜坐标.如图2,在平面斜坐标系xOy 中,已知60θ?=,点P 的斜坐标是()3,6,点C 的斜坐标是()0,6. (1)连接OP ,求线段OP 的长; (2)将线段OP 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到OQ (点Q 与点P 对应),求点Q 的斜坐标; (3)若点D 是直线OP 上一动点,在斜坐标系xOy 确定的平面内以点D 为圆心,DC 长为半径作 D ,当⊙D 与x 轴相切时,求点D 的斜坐标, 【答案】(1)37OP =2)点Q 的斜坐标为(9,3-);(3)点D 的斜坐标为: ( 3 2 ,3)或(6,12). 【解析】 【分析】 (1)过点P 作PC ⊥OA ,垂足为C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PAC=60θ=?,由AP=6,则 AC=3,33PC =OP 的长度; (2)根据题意,过点Q 作QE ∥OC ,QF ∥OB ,连接BQ ,由旋转的性质,得到OP=OQ ,∠COP=∠BOQ ,则△COP ≌△BOQ ,则BQ=CP=3,∠OCP=∠OBQ=120°,然后得到△BEQ 是等边三角形,则BE=EQ=BQ=3,则OE=9,OF=3,即可得到点Q 的斜坐标; (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①当OP 和CM 恰好是平行四边形OMPC 的对角线时,此时点D 是对角线的交点,求出点D 的坐标即可;②取OJ=JN=CJ ,构造直角三角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 解析)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 ——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 (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雅尔塔会议 (2)不同意。作者仅看到美苏军事因素对打败日本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亦可)对打败日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决定在打败德国后对日本作战等。 (2)不同意,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等,从材料不难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红军、综合因素等是致使日本战败的原因。显然,这样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在抗战中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是不争的事实。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同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 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1)材料中的“战争”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2)小历同学认为,材料所指的这场战争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一障碍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小历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 (2)不正确。理由:美国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美国南北战争扫除的又一障碍是黑人奴隶制。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如果美国在19 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可知,这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通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 (2)小历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独立后,北方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黑人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放了大量的黑人劳动力,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2.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叶,日本一批有能力的领导人,构想并落实了最有政治风范的成功改革。他们心中的目标是使日本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强国,他们用政府经费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家需要的产量,但明治政治家们不是打破传统者,因而没有抨击者摧毁封建阶级,他们意图在现代社会中保留遵循“各就其住”的优势,并且维护等制习惯.日本人不敢要求过那种心理压力较轻的生活,结果则被军国主义者引上一条牺牲累累、漫无止境的道路。 ——摘编自本尼迦克特《菊与刀》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成功改革”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名称:明治维新。 (2)[答案示例]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附解析)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看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 【答案】(1)法国;德国 (2)同盟国 (3)意大利 (4)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霸权,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因此图中A是法国,B是德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国指的是德国,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以德国为中心、再加上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共同组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意大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2.观看下面两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928-1937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了包括钢铁发电、机械制造水泥、采矿等工业。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10年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4倍以上,到1940年,生铁已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这就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 图二二战期问,苏军总共生产火炮834万门:坦克,自行火炮:108万辆、门:飞机15万架;汽车:205万辆。其中苏联生产的坦克及其变型车数量各型装甲车辆的总产量是德国产量的24倍!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以上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1)A (2)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写出三点即可) (3)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 (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题干两幅图片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据图一、图二两幅照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故答案是A。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得出的信息即可,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如:根据“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可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根据“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可知,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生产的;根据“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可知,二战时期,苏联打败了德国等等。 (3)根据图一、图二图片内容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884 人,平均分:最高分:50 最低分:5 二、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本次试卷共分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三种题型。分值分配合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例如关于“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说,今天,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谚语的准确含义的。 (2)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谈谈在改革开放中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单选题,填空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3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义。其次是第10题、第14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材料解析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迁移应用,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

九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2

九上历史材料复习题(一) 1、(2007四川泸州)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制度,获得了政治统治权。 (1)文艺复兴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2)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你知道他的主要思想主张吗?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哪个文献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3)19世纪下半期,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列举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各一项。 2、知识深探 问题一: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两个“发现”指的是()和()。 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要求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觉醒。所以14~16是人被发现的时代。 14~16世纪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逐步扩大,西欧向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扩张,使亚洲、非洲和美洲成为殖民者掠夺的对象。所以说,14~16世纪又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哪一年爆发? (3)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4)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5)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4.读一战形势图回答

九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 政治制度。” 请回答: (1)分别写出“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开始的标志。 (2)材料中所指“旧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新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在英国、法国各表现为什么形式?英国哪一部文献为本国“新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4)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12、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平等的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请回答: (1)上述内容是哪国的什么文献?这个文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它的影响如何?你如何评价它? 12、(2007四川泸州)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 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制度,获得了政治统治权。 (1)文艺复兴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的 标志是什么?(1分)

(2)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你知道他的主要思想主张吗?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哪个文献宣告了法国资本 主义制度的诞生?(1分) (3)19世纪下半期,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列举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各一项。(3分) 11、材料题(2005长春)请给下图取一个合适的名称。(美国独立战争示意图) 如果让你做解说员,你能就此图给大家讲解些什么内容?请按你的 想法编写一段解说词不少于100字 要求:(1)解说词应是一段完整的文字,内容必须围绕该事件的开始、转折点、结束等关键环节展开;(2)语言精练,流畅,想象合理,史实表达无误。 12、(2006福州)华盛顿被尊称为美国的“国父”,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人物简介:华盛顿,1732年出生于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他在担任总统的8年中,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合众国银行,统一了货币;成立了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了以“人权法案”而闻名的宪法前十条修正案,使宪法趋于完善;“与其他国家保持中立关系”这一外交原则被称为是“华盛顿的伟大法规”。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 这条法规一直是美国外交的主要原则。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解读

材料题解读 一、解题目标: 1、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中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少审题和解题的技巧,平时又缺少应有的训练而造成的。 2、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解题过程: 近几年的考试中,材料解析题还出现向选择题和问答题这两大题型渗透的趋势,形成了材料式的选择题和材料式的问答题。 导入:我们看到的四则材料是关于古代商人社会地位变化的材料,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第一则材料:注意强调关键词:“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仕宦为吏”,再让学生结合汉代的主要经济政策,由此得出商人的社会地位如何。 第二则材料:材料中“杂色之流”、“逾侪之类”“不可与君子朝贤比肩、同坐而食”得出商人的社会地位,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唐朝商业繁荣,为什么商人社会地位仍不高。 第三则材料:材料中“官民一家、农商一事”,“商籍农

而立,农赖商而行”,说明了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并让学生们思考原因。 第四则材料,材料中“农为本,工商皆末”,以此得出商人社会地位仍然低下。 环节二:注意问题: 1、通过四则材料的解读,要使学生们明白,古代“士农工商”各阶层的社会地位,使学生了解古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的问题,依据明清时期发展的史实来归纳,明清时期的中国政府对外贸易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有关于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也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材料内容来分析归纳。 2、强调: 材料解读时需要结合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史实来分析归纳。有关于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问题,可以依据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来分析归纳即可。 环节三:谈感悟: 1、古代传统观念“士农工商”,商人一直不被重视 2、重农抑商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吧 3、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与生产力有关 4、各阶层和谐发展,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解答题测试卷(解析版)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测试卷(解析版)一、压轴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1 6 2 y x =-+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C, 且与直线2l: 1 2 y x =交于点A. (1)分别求出点A、B、C的坐标; (2)若D是线段OA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设P是射线CD上的点,在平面内里否存在点Q,使以O、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三点A,B,C,给出如下定义: 若矩形的任何一条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平行,且A,B,C三点都在矩形的内部或边界上,则称该矩形为点A,B,C的外延矩形.点A,B,C的所有外延矩形中,面积最小的矩形称为点A,B,C的最佳外延矩形.例如,图中的矩形,,都是点A,B,C的外延矩形,矩形是点A,B,C的最佳外延矩形. (1)如图1,已知A(-2,0),B(4,3),C(0,). ①若,则点A,B,C的最佳外延矩形的面积为; ②若点A,B,C的最佳外延矩形的面积为24,则的值为; (2)如图2,已知点M(6,0),N(0,8).P(,)是抛物线 上一点,求点M,N,P的最佳外延矩形面积的最小值,以及此时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3)如图3,已知点D(1,1).E(,)是函数的图象上一点,矩形OFEG是点O,D,E的一个面积最小的最佳外延矩形,⊙H是矩形OFEG的外接圆,请直接写出⊙H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

3.如图,等边ABC 内接于 O ,P 是AB 上任一点(点P 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 AP 、BP ,过点C 作CM BP 交PA 的延长线于点M . (1)求APC ∠和BPC ∠的度数; (2)求证:ACM BCP △≌△; (3)若1PA =,2PB =,求四边形PBCM 的面积; (4)在(3)的条件下,求AB 的长度. 4.如图,点A 和动点P 在直线l 上,点P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Q .以AQ 为边作 Rt ABQ △,使90BAQ ∠=?,:3:4AQ AB =,作ABQ △的外接圆O .点C 在点P 右 侧,4PC =,过点C 作直线m l ⊥,过点O 作OD m ⊥于点D ,交AB 右侧的圆弧于点 E .在射线CD 上取点 F ,使3 2 DF CD = ,以DE 、DF 等邻边作矩形DEGF ,设3AQ x = (1)用关于x 的代数式表示BQ 、DF . (2)当点P 在点A 右侧时,若矩形DEGF 的面积等于90,求AP 的长. (3)在点P 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当AP 为何值时,矩形DEGF 是正方形.

最新九年级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在历史中考中材料解析题为必考题型。材料解析题的题目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掌握这类题型的解法非常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其答题技巧。 一、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找出材料关键信息 (一)阅读顺序 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笔者认为,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如此做,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本人主张的阅读顺序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读材料是为了解好材料题所设的问题,如果没有阅读材料前的了解设问,阅读材料时就难免盲然,读完材料后就会感觉“读了材料仅仅是读了材料,此外一无所获”。盲然后再读设问,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又不得不重新阅读材料。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要在无形当中浪费它,特别是在考试当中。 (二)阅读目的 先读问题再读材料,是为了更好的读懂材料,更是为了更好地解答好题目设问。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阅读材料一般是精读(切忌泛读,只了解材料的大概意思),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些提示。在阅读过程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找出与材料解析题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用笔勾划出来。 (三)三大类材料的预期阅读效果 作为入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现代文材料、文言文材料、“译文”材料。这三大类材料,以现代文材料出现的概论最大,其它两类出现的几率并不太大。 (1)现代文材料。该类型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重点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与解答设问相关的切入点,划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2)文言文材料。对文言文材料的阅读应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及自己储备的文言文知识,弄清材料意思,绝对不能像在语文课那样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与解决设问相关的有效信息。

九年级政治材料分析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由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昆成车队第二乘务组值乘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时,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桥墩倾斜倒塌,造成列车机后5~17节车厢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短短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创造了列车无一人伤亡的抢险救援奇迹。英雄列车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中国人。铁道部授予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2011年2月14日晚,《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西安铁路局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获特别奖。(1)、铁道部K165次列车乘务组的责任主要来自于什么?(2分)从他们的事迹中你有哪些感悟?(4分) (2)、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承担哪些责任?(4分) 22、鞍钢集团矿业公司一名普通职工郭明义,被称为雷锋传人。他16年捐出工资总额的一半参加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20载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郭明义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在郭明义的带动下和感召下,鞍山市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吸引了5800多名鞍钢干部职工和普通市民加入。如今,郭明义精神已经走出鞍山,走向全国。 (1)、郭明义承担了什么责任?(2分)付出了什么代价?(2分)得到了什么回报?(2分) (2)、我们应怎样向郭明义学习,把模范人物的高尚行为转化为自己的行动?(4分) 23、某中学决定举行一次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为此,九年级某班同学展开了讨论:小明说:我只管好我自己的事,班集体的事与我无关。 小刚说:没有文明的班集体,也就没有我们的健康成长。 小梅说:班集体的事应当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取得文明班级荣誉要靠我们大家努力。 (1)、你赞成谁的观点?(1分)说明理由。(3分) (2)、在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中,作为班级的一员,应承担哪些责任?(6分) 24、今年,“瘦肉精”、“健美猪”、“皮革奶”、“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成为

九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1)材料中“新政”的实施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实行“新政”?(7分) (2)“新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新政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8分) 27.融入情境,探究问题。(15分) 毛泽东曾经指出: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的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灭亡的决定点。 因为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他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根据毛泽东的上述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28.融入情境,探究问题。(10分)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1)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2)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后来发展成为什么组织?说明了什么?(5分) 29.融入情境,探究问题。(10分) 材料一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表(单位:亿美元)

九年级历史材料解析题

九年级历史材料解析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战前英国输入中国鸦片一览表 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3:(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上道光帝书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数量急剧增加。 (2)材料2上谁的上书?上书者主张什么? 答:林则徐的上书,他主张严禁鸦片。 (3)综合材料2、3说明上述问题给中国造成的最主要危害是哪两方面? 答:白银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吸食鸦片者的体质受到严重摧残。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作法兰西,另一个叫作英吉利。 ——――雨果(法) 材料2:以下是英国侵略军头目额尔金所作的声明:“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此举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产生极大的震动” ―――雨果(法) 请回答: (1)材料1中提到的两个强盗是谁?夏宫指的是什么? 答:法国、英国、圆明园。 (2)雨果为什么认为这两个强盗将来要交付审判?材料2“最为可行”一说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答::因为这两个强盗不仅抢劫了财物,而且把圆明园付之一炬,这是赤裸裸的强盗行为,是对中国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其真实目的是用极其险恶野蛮发手段迫使中国就范任其宰割。 (3)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一核感受? 答:西方列强是一伙地道的强盗魔鬼,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自欺欺人。(可自己发挥。)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至恭请亲王奕沂等请购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剿灭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 材料2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九年级历史上册重要材料题解析

九年级历史上册重要材料题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 材料一17世纪40年代王权与自由的斗争中,当王权因冲破传统而否定自由之后,自由也冲破传统而否定王权,王权与自由在战争的激烈冲突中各自走向最极端,这就是革命。 ——摘编自唐晋主编的《大国崛起》一书材料二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劳动生产效率得到迅猛提高,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生重大变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 册材料三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 ——《独立宣言》(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1分)1688年发生的哪一事件,最终推翻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1分)革命后逐渐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有何意义?(1分)

(2)材料二中“没有硝烟的革命”指的是什么?(1分)此事件给英国带来了什么影响?(1分) (3)材料三中的法律文献是在哪场反英殖民斗争中颁布的?(1分)19世纪50年代,亚洲爆发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是什么?(1分)1997年我国哪地区的回归,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洗雪了百年国耻?(1分) (4)从上述史实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1分) 1.(1)1640年革命,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光荣革命(1分);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或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或对其他国家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巨大影响等。(答出方面即可。1分)

九年级历史材料解析题专题

历史材料解析题专题 1.材料一: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19世纪中期,清朝内外交困。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在什么战争之后哪个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两个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材料三中的运动发生在哪一段时间?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谁?与洋务派相对应的派别是什么?这个派别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谁?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奕訢顽固派慈禧太后 ③“自强”的含义是什么?这里的“长技”具体指什么?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增强军事力量西方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 ④材料三反映的历史时期的对外政策与清朝前期比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与今天的对外政策有和异同?由闭关锁国转变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中国国门被打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都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不同:今天是主动对外开放,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主权独立。 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制度。是在主权受到损害的前提下开放。 ⑤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受世界上哪一个重大事件的影响而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处于同一时期,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有哪些?工业革命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制度 明治维新推翻了幕府统治,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⑥材料二中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中国哪个阶级在哪个方面的探索?举例说明。 民族资产阶级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若我们回溯一下历史,那么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几乎是日本的恩人,要不是1853年美国少将柏利的“第一艘黑船”撞开了德川幕府时代的锁国之关,恐怕一直到现在还要逗留在“石器时代和神话时代”,还不会维新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料》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方文明带入国内。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美国几乎是日本的恩人,美国的入侵不完全正确。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是外因,根本原因是封建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美国的入侵给当时的日本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用自己的手将西方文明带入国内”说明日本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撞开了德川幕府时代的锁国之关说明:明治政府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学习西方的文明。(3)材料中“德川幕府”在19世纪中期的日本处于何种地位?这种地位何时改变的? 掌握实权,处于实际统治地位1868年,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 (4)材料中的“维新”指什么大事?其性质如何?明治维新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材料二表明日本对西方文明的主张是什么?明治维新中哪些措施体现了这种主张? 主动学习西方的文明提倡“文明开化”;引进西方科技,创办近代工业;建立近代化军队; (6)19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7)结合近代史上日本经济的两次飞速发展,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感受。 要坚持改革开放,但不要侵略邻国把发展教育和科技放在首位,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阅读材料:材料一: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材料二:“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改变了世界面貌,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欧美工业国家的入侵,也极大地冲击着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旧制度旧意识。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他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只有20%在国内进行。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①材料一中所说“世界”被发现是指什么事件?“世界”被发现的实质是指什么?“人”被发现是在哪个时期?“人”被发现的含义是什么?“人”和“世界”被发现的共同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新航路的开辟实质:指世界由相对封闭孤立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文艺复兴时期“人”被发现的含义是指把人的思想从封建神学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以人为中心 资本主义萌芽有利于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材料二中所说工业革命不仅使“东方属于西方”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冲击着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旧制度旧意识”,请以中国历史上的各一重大事件为例说明以上两个观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③除以上两个影响外,材料二认为工业革命还有什么影响?任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是如何促进这一影响的继续发展。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汽车、飞机的发明,缩短了空间距离;电报、电话的发明缩短了时间距离,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这一状况之所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应如何面对这一形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根本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改革开放,走科教兴国之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⑤根据以上①③④的内容说明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总体趋势。 世界由孤立分散逐步走向一体化、全球化。 ⑥材料二中“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这一整体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直至材料三中趋势的出现共经历了那几个事件?在这一整体形成过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那几个时代? 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工业革命(初步);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第三次工业革命(全球化)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⑦材料三中的趋势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 带来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国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发达国家把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发展中国家的抗风险的能力降低。 4.材料一: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哥伦布四处寻求资助者,西班牙君主忠实的支持哥伦布,投入大量资金为他装备远征队。1492年8月2日,哥伦布率领由可靠水手和饱经风霜的能干船员操纵的三艘帆船,从帕洛斯角启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上岸后,哥伦布举行了占有仪式,宣布以国王和女王的名义占有该岛,并有随行人员作了公正和记录。……从那时起,欧洲人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该大陆,这里的居民开始陷入被征服、奴役和屠杀的境地。 ——地理大发现年表材料三: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开看象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群结队的前往西印度群岛,只是令人扫兴的找到了少量黄金。然而,美洲大陆的发现却引起了具有伟大意义的直接反应。——《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西班牙国王对哥伦布的远航持什么态度?如果此时他生活在中国是否会得到中国皇帝的支持?为什么?支持和赞助不会中国重农轻商 (2)支撑哥伦布远航到大洋彼岸的信念有哪些?这些信念产生的经济根源和精神支柱分别是什么? 地圆学说、对东方财富的向往相信人的伟大力量 经济根源: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精神支柱: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相信“人”的力量。 (3)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所依赖的动力是什么?人类结束对此类动力的依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标志是什么? 风力、水力和人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4)中国明朝有位伟大的航海家,这位航海家是谁?其贡献是什么?其远航的目的与哥伦布的目的有何区别? 郑和,1405-1433,七次下西洋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追求财富 (5)材料二中,哥伦布及其后继者对当地居民采取了什么手段?这些手段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征服、奴役与屠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美洲带来了灾难 (6)根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在当时人看来,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是一个重大失败? 没有带来巨大的财富,政府没有收回投资的成本。 5.阅读材料: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下是三次科技革命中重大科技突破的成果:互联网、汽车、“多利”羊、蒸汽煤矿、人造卫星、内燃机、电灯、火车机车。 请回答(1)请你把材料中的成果分别归入到三次科技革命中。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煤矿、火车机车。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内燃机、电灯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多利”羊人造卫星 ⑵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次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这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什么时候?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