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班泥塑课题研究教案

大班泥塑课题研究教案

大班泥塑课题研究教案
大班泥塑课题研究教案

大班泥塑活动教案:花瓶

大二班翟媛媛

设计思路(活动背景):

泥塑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能提高幼儿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和一定的美学素养,并能使幼儿积累一些初步的立体雕塑技能。但以往的泥塑活动都以实物范例为主来引导幼儿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独立创造性,违背了当代幼教界提出的自主学习,幼儿被动地学,学得辛苦。

这次活动,我决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泥塑活动,试图在指导方面突破以往的“范例+临摹”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逐渐掌握一些基本造型。于是我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来调节幼儿的心理,促使幼儿自主地尝试,学习,积累。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讲一讲,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特点。

2、能恰当运用搓、揉、捏等技能,学习创造性地泥塑花瓶。

3、设置情境,提高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每组一只用彩色塑料袋包裹好的花瓶(各种形状)。

2、每人一块橡皮泥,泥工板。

3、若干朵用铅丝、皱纹纸做的彩色纸花。

三、活动过程:

1、猜一猜。

请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里藏着什么?

[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出悬念,激发幼儿对这次活动的兴趣。]

2、摸一摸,讲一讲

大家轮流摸一摸,边摸边讲,讲讲里面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塑料袋里藏着什么?(花瓶)[让幼儿主动去感知塑料袋里的物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通过摸一摸,讲一讲,初步感知了花瓶的造型特征,为以后的泥塑活动奠定了基础。]

3、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今天,老师给每组带来了一只漂亮的花瓶,每只花瓶的样子

都不一样,请你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然后用橡皮泥做一

做,花瓶会是什么样的呢?

要求:(1)保持安静,小嘴巴抿紧

(2)可以一边摸,一边捏,一步一步感知。

(3)花瓶要做得大一些,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小花朵,花瓶做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就送他一朵花,好吗?

[整个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幼儿主动的去感知,并创造性的表现自

己的感知,没有范例,但更多的是老师有意识地引导,比如悬念的设置,鼓励幼儿边摸边捏,用小花朵激励幼儿把花瓶的形象做得更精致等等,幼儿少了范例的临摹,一下少了许多限制,不用考虑象不象,

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老师针对每只幼儿的花瓶给予肯定,可以树立每个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相信自己做得都很成功。]

4、展示作品、小结

请每组小朋友打开塑料袋,大家相互欣赏。

[揭示迷底,使整个活动首尾呼应,更有整体性,并且通过比较、欣赏,使幼儿更进一步地提高美学素养,为以后的美术活动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活动评价:

在整个活动中,由一个悬念紧紧吸引着幼儿,幼儿的参与积

极性很高、很投入,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结束后,揭示谜底,幼儿通过比较、欣赏,通过老师的肯定,对自己树立了更大的自信,也积累了更多的泥塑经验。

在设置情境时,如果能结合时代特征,布置成有一定艺术品味的陶吧环境,更易激发幼儿的内在创造欲望。

幼儿园泥塑活动总结

幼儿园泥塑活动总结 在进修学校幼研室董亚丽老师的指导下,在林莲叶园长的带领下,在我们幼儿园美术课题执教老师三年来不断调整课题计划、完善课题开展的方式下。经过我们大家三年来共同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阶段性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将三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定泥塑课题计划,完成研究目标 从2011年开始,每个学年初的九月份我们开始制订美术课题计划,而研究目标的制订我们遵循从易到难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泥塑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泥塑活动,使幼儿经历创作的过程,体验语言创编活动的乐趣。并结合幼儿园教师及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美术技能,加强泥塑技能训练;通过欣赏,激发幼儿创作愿望,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其中更侧重于如何抓住自己所要塑造的物体形象。此外,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我们加强了对子课题组和总课题组的协调管理,我们每月定期开展总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在课题组之间进行观摩研讨,通过互相观摩,促进子课题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这种定期观摩、研讨的活动形式既确保了课题的正常开展,又起到了一种较好的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作用。 二、通过创建子课题,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泥塑活动课程 子课题1、《美味的食物》:①泥塑活动:《汤圆》;②泥塑活动:《冰糖葫芦》;③泥塑活动:《饼干》;④泥塑活动:《饺子》;⑤泥塑活动:《薯条、面条》;⑥泥塑活动:《麻花》。

子课题2、《实用的物品》:①泥塑活动:《凳子》;②泥塑活动:《桌子》;③泥塑活动:《蚊香》;④泥塑活动:《拖鞋》;⑤泥塑活动:《鞭炮》; ⑥泥塑活动:《礼花》;⑦泥塑活动:《项链》。 子课题3、《漂亮的植物》:①泥塑活动:《大树》;②泥塑活动:《树叶》;③泥塑活动:《葡萄》;④泥塑活动:《椰子树》;⑤泥塑活动:《彩色的花》;⑥泥塑活动:《鸡冠花》;⑦泥塑活动:《郁金香》;⑧泥塑活动:《荷花》。 子课题4、《可爱的动物》:①泥塑活动:《螃蟹》;②泥塑活动:《金鱼》;③泥塑活动:《蝴蝶》;④泥塑活动:《燕子》。 三、泥塑课题开展过程中所进行的教学策略 一开始,我让幼儿参观一些泥塑作品,从而对泥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和蕴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接下来,当孩子对泥有了一定认识以后我就要他们自己动手去做了。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象牙签、纸片、绳子等,这不仅能美化他们的作品,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有利于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当然,在泥塑活动过程中,我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也就是以一颗很放松的心来对待孩子们,不给他们施加各种压力,不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去捏你所想的东西,而是边看边教边容入边体会边引导。让他们用眼睛来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物,充分的展开自己的大脑去想自己想要的形象,与伙伴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体验交流,并用自己的小手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造。 课题实行中,我注重的不是捏的到底象不象,捏、压、揉是否到位,是否规范,而是幼儿作品中有没有创新的成分,幼儿的作品是否能像语言一样会“说话”,幼儿在创作中是否提高了能力,小肌肉是否发

小班泥工教案 小蜗牛出来了

泥工活动:小蜗牛出来了 活动目标:蔡小娟设计 1. 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 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 初步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用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教学具: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课件;背景音乐;背景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 1.教师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小动物的照片,猜猜看!它们是谁?(蜗牛) 2.看课件,使幼儿初步认识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蜗牛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蜗牛有头、颈、身体、尾巴、触角、眼睛、还有象小房子一样的贝壳。简单介绍一下贝壳的作用。 3.出示橡皮泥,这是什么?我们能用橡皮泥变出照片上的蜗牛吗?怎么变呢?师幼讨论(幼儿发言) 二、教师示范讲解 1.教师示范讲解,注意要点:先选一种颜色的彩泥把它捏软,团成球,搓长做蜗牛的身体,(这时可以结合口诀:“一二三四捏一捏,二二三四团一团,三二三四搓一搓”进行教学);再选另一种颜色的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这时可以在口诀后面加上“四二三四卷一卷”)最后,用火柴插在小蜗牛的头部做触角和眼睛。 我这只蜗牛很想找朋友,我们来帮他做一些小伙伴好吗? 三、幼儿操作,教师辅导(放静心音乐——雨的印记) 1.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火柴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配班教师分发橡皮泥) 2.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注意用口诀引导幼儿。 3.请幼儿帮做好的小蜗牛再做一个小伙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鼓励。 四、游戏:蜗牛搬家,渗透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设计一个桌面:这里有一个蜗牛喜欢的温馨小家,我们一起将做好的蜗牛送到到小家里来。 小蜗牛悄悄告诉我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小蜗牛说他们最喜欢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喜欢在晚上或下雨的时候出来玩,最怕太阳晒了。所以,小朋友在外面看见蜗牛时,能把它放在太阳底下跟它一起玩吗?能踩它,欺负它吗?对,我们要爱护小蜗牛。五、讲评幼儿作品。(视频展示评讲,大家欣赏……) 活动延伸: 《小蜗牛去旅行》

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教案

幼儿园泥塑活动教案:花瓶 设计思路(活动背景): 泥塑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能提高幼儿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和一定的美学素养,并能使幼儿积累一些初步的立体雕塑技能。但以往的泥塑活动都以实物范例为主来引导幼儿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独立创造性,违背了当代幼教界提出的自主学习,幼儿被动地学,学得辛苦。 这次活动,我决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泥塑活动,试图在指导方面突破以往的“范例+临摹”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逐渐掌握一些基本造型。于是我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来调节幼儿的心理,促使幼儿自主地尝试,学习,积累。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讲一讲,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特点。 2、能恰当运用搓、揉、捏等技能,学习创造性地泥塑花瓶。 3、设置情境,提高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每组一只用彩色塑料袋包裹好的花瓶(各种形状)。 2、每人一块橡皮泥,泥工板。 3、若干朵用铅丝、皱纹纸做的彩色纸花。 三、活动过程:

1、猜一猜。 请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里藏着什么? [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出悬念,激发幼儿对这次活动的兴趣。] 2、摸一摸,讲一讲 大家轮流摸一摸,边摸边讲,讲讲里面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塑料袋里藏着什么?(花瓶)[让幼儿主动去感知塑料袋里的物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通过摸一摸,讲一讲,初步感知了花瓶的造型特征,为以后的泥塑活动奠定了基础。] 3、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今天,老师给每组带来了一只漂亮的花瓶,每只花瓶的样子 都不一样,请你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然后用橡皮泥做一 做,花瓶会是什么样的呢? 要求:(1)保持安静,小嘴巴抿紧 (2)可以一边摸,一边捏,一步一步感知。 (3)花瓶要做得大一些,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小花朵,花瓶做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就送他一朵花,好吗? [整个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幼儿主动的去感知,并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知,没有范例,但更多的是老师有意识地引导,比如悬念的设置,鼓励幼儿边摸边捏,用小花朵激励幼儿把花瓶的形象做得更精致等等,幼儿少了范例的临摹,一下少了许多限制,不用考虑象不象,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老师针对每只幼儿的花瓶给予肯定,可以树

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论文

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论文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利用泥塑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衰动力。新 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和 学习兴趣,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开展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 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 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过去的活动 中,经常是由老师手把手的教,让幼儿模仿学习,反复练习,老师 的评价标准也是孩子捏的像不像,忽视了在指导造型的同时去引 导、挖掘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发明等真正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 因素。所以,我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如何发挥游戏的教育作 用,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 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对象:大(3)班40名幼儿,年龄5--6岁。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主要遵循的原则: 1、愉快性原则

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上都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能让幼儿从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孩子身心愉快的得到发展。 例如:《捏手机》这一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把泥又沾上水敷在手上,告诉我:“老师,这是我刚捏出的手,看,还会动呢!”有的孩子把泥揉来揉去,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还有的孩子兴奋的交谈着。知识便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那舞动的小手中诞生了:孩子们通过玩泥知道了泥的特性:还原性、可塑性,还发现了水能改变泥的状态。 2、发展性原则 泥塑活动不单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活动,是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平台。 例如:《摔泥瓦罐》活动中,孩子们相互交流着经验,提出了为什么瓦罐会响为什么里面掏空后摔他就会破为什么里面实心就不会破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并不仅仅是技巧方面的提高,还包含了对空气压力等一些科学知识的了解。 3、整体性原则 在活动安排上要考虑到材料上的选择、内容上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协调,要把幼儿的泥塑活动纳入到游戏和探索性教学活动中去

中班美术泥工说课稿教案《可爱的小蜗牛》

幼儿教育:________ 中班美术泥工说课稿教案《可爱的小蜗牛》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中班美术泥工说课稿教案《可爱的小蜗牛》 一、教材分析 爱动物是小朋友们的天性,孩子们肯定也非常愿意把动物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考虑到绘画蜗牛对中班的幼儿有一些简单了,所以我们改用泥工的形式来表现,正好我们班的特色就是泥工,孩子们平时经常用泥工做各种各样的物品,所以相信他们对这次的活动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的。 二、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中班幼儿动手能力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可以用多种方式来玩橡皮泥。而且每一个活动我们力求能够让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我制定了一下的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重点、难点) 2、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萌发喜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的充分对于上好一节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也根据活动的需要准备了:橡皮泥、火柴若干,课件一份,小蜗牛的家的场景。 四、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幼儿大致知道了制作小蜗牛的过程。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锻炼自己的手部肌肉的能力,在操作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第 2 页共 6 页

五、教学过程 我把活动分成4大部分:引起兴趣——示范制作——幼儿操作——相互欣赏。 1、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首先先出示泥工蜗牛的身体,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通过猜测,发散幼儿思维,引起幼儿兴趣。再出示蜗牛的壳,请幼儿接着猜,最后出示完整的泥工蜗牛图片,请幼儿说说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的?通过由身体——壳——完整的蜗牛图的展示,既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又让孩子清楚的知道了蜗牛的整体构造,为之后的制作做好了准备。 2、示范制作小蜗牛。 先向小朋友们提问小蜗牛用什么材料做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请幼儿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示范讲解,注意要点:先选一种颜色的彩泥把它捏软,团成球,搓长做蜗牛的身体;再选另一种颜色的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在头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蜗牛的触角和眼睛。通过提问、让幼儿观察,让他们知道蜗牛制作的材料。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有助于幼儿接下来的自由操作 3、幼儿操作。 在操作前教师向幼儿提出要求: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火柴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火柴头很尖不能对着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眼睛。然后再请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在操作前提出相应的要求,避免孩子在操作中发生危险,教师的巡回指导有助于幼儿能够更好的完成制作。 4、相互欣赏。 请幼儿把自己做好的小蜗牛放在提前做好的场景里面,大家一起围 第 3 页共 6 页

大班泥塑总结3篇

大班泥塑总结3篇 幼儿手工制作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种,是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下面是学习啦 为大家准备的大班泥塑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本节课幼儿在玩泥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玩泥的各种技巧,而且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和发展了幼儿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意识到孩子们却是缺少科 学的感知事物,那怎样让孩子用证据说话呢?于是我增加了让幼儿学 习一些整体塑造,让幼儿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塑造。要求幼儿会 塑出物体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表现简单的情节,能大胆的按意愿塑造.并给捏出的泥塑图上你喜欢的颜色。 活动总结: 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其中包 括了泥塑。开展好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 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的教育,而且能促进幼儿观 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泥塑的重要特征是直观、立体、形象。因此,我们从引导幼儿观察入手,掌握观察的方法,如: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细微观察、 自上而下观察、由内向外观察、由大到小观察、由轮廓到特征观察等,培养了幼儿观察的条理性,使幼儿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提 高泥塑的表现力。 在游戏中,注意循序渐进,使幼儿既不感到高不可及、束手无策,又不感到不费力气、唾手可得,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经过稍稍努力 便可达到目的。在手工区游戏时,鼓励幼儿进行变通创造,发挥幼 儿的创造力,为幼儿建立信心。开始,我先让幼儿无目的的揉、玩

彩泥,在揉玩的过程中了解泥的特性,引导幼儿去发现彩泥极强的 塑型力和还原力,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幼儿很感兴趣。这时,我们 就引导幼儿在玩中总结出一种技能——揉,在揉的过程中孩子发现 如果改变手的方向,变成一前一后,就会把彩泥揉长——实际上幼 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搓的技能。于是,我们将这个概念在游戏中 渗透给幼儿,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掌握了搓的技能。并逐步的 发现搓长后一折一拧,就变成麻花、花卷,一盘一卷变成了蛇和蜗牛,一压一抻变成了带鱼和面条,逐渐启发幼儿捏简单的物体。如:在圆上添加小棍变成圆形棒棒糖、变成太阳公公等。教师在指导时 注重的不是形的像与不像,而是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 幼儿的参与态度。体现了“因人而异、因形而异”,遵循幼儿的兴 趣不同,指导的切入点不同;需要不同,帮助的程度不同;发展不同,教育的起点不同。 幼儿塑型后,我们注意启发幼儿总结方法:“你用什么方法捏的?”,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总结出:搓一搓变一变、团 一团变一变、压一压变一变、剪一剪变一变、卷一卷变一变等多种 不同的方法,幼儿的思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乐此不彼。幼儿在玩泥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玩泥的各种技巧,而且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和发展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 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他们将心中美好的事物通过泥工的制作,以 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思维产生兴趣和冲动,在兴趣和冲动中开 始了创作游戏。他们通过游戏泥土,将天真浪漫、粗犷豪放的造型 带入自由创作中,用橡皮泥这种媒介,记录对生活经验的感受,获 得情感的发泄,自由创作的快感,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幼儿智慧大门 的钥匙,这便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泥工创作活动的意义所在!泥工特色 活动开展了一学期,在这期间我们始终把培养孩子捏泥的技巧及想 象力创造力放在首位,我的收获是: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小蜗牛》教案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小蜗牛》教案 小班主题活动《小蜗牛》参考教案,活动目标是用螺旋线画小蜗牛,尝试坚持涂完一幅画面,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用螺旋线画小蜗牛。 2.尝试坚持涂完一幅画面。 3.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春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旅行吧!(幼儿开汽车出发) 2.教师出示蜗牛图片,咦,你们看到了哪个小动物啊?

二、教师示范,帮助幼儿掌握作画步骤。 1.用记号笔给没有眼睛、触角的蜗牛画上眼睛、触角。 2.蜗牛身上还有一个圆圆的壳,我们在他壳的身上用蜡笔画螺旋线,就好象在绕毛线一样,一圈一圈,画蜗牛的身体。 3.从蜡笔盒子里找你喜欢的蜡笔,可以是红的,也可以是绿的,或者是蓝的,给蜗牛穿上漂亮的衣服。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2.帮助能力弱的孩子画螺旋线。 3.提醒幼儿线和线之间分开一点。 4.鼓励幼儿涂色的时候细心一点,小心不把颜色涂到线的外面。鼓励个别幼儿坚持把画涂完。 四、点评:鼓励画的好的幼儿。 师:我们来看看那些宝宝的蜗牛宝宝是很开心的,穿上了漂亮的衣服。 活动反思:

在前几次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用螺旋线绘画小花花朵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对今天的这个绘画技法还是比较熟悉。在讲解示范环 节我将重点放在了怎么样将螺旋线在小蜗牛的背上完美的布局, 引导孩子们要画的饱满,并尽可能的使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均等一些。从孩子们的操作上看,还是把握的不错的,基本上小蜗牛的 壳都能撑得满满的。

兴趣小组小结——泥塑小结

《泥塑》兴趣小组小结 这个学期是我上的是泥塑兴趣小组,充满了乐趣。 来参加泥塑组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可以千变万化的橡皮泥。没错,橡皮泥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石一样。看着他们快乐地把玩着手中的橡皮泥,我的心情也特别地好。色彩斑斓的橡皮泥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一会儿把红色和蓝色的橡皮泥揉到一起,一会儿又把白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揉到一起,期待得到不同的色彩。 孩子的想像力的点滴渗透在老师的鼓舞中。即使他们捏得什么也不像,我也极大地发挥个人想像力,给他们的作品加以总结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像翅膀也会越飞越高。学生们乐此不疲地玩着橡皮泥,成品一个接一个新鲜出炉。橡皮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带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在我的引导下,他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自己动脑筋,积极地去创造,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每一次,我总是先看看操作的过程是不是能符合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绝不是生而具有的,所以我将自己的课程目标设置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创意灵感。在课前,我能认真制定好计划,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当堂示范,表演讲解,逐步辅导。在辅导中,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较弱的学生。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视觉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认识空间能力都相应得到提高,为今后的自我动手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我们的作品可不少。泥塑的世界充满了乐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依样画瓢,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创作作品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着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每每看到自己完成一样作品,孩子们都笑得了开了怀。把我们所有的各式各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我真的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这个学期中,我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在以后的兴趣辅导中,我愿用我的爱心、耐心、细心来引导、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做一把开启儿童艺术之门的钥匙。

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 泥工:小蜗牛

泥工:小蜗牛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初步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课件,背景音乐、草地背景图活动重难点:幼儿用搓、卷的技巧制作蜗牛壳的技巧。 活动过程: (一)欣赏蜗牛图片,激起兴趣。 1.出示蜗牛身体图片——师:小朋友猜猜看,这是谁呀? 2.出示完整蜗牛图片师:那我们跟小蜗牛打个招呼吧:小蜗牛,你好呀! 师:我们来看看,小蜗牛它长什么样呢? 师总结:小蜗牛有细细长长的身体,一头大,一头小。长着长长的触角,背上还背着一座小房子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1、示范讲解蜗牛背上“小房子”。 师: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看,这是什么(出示橡皮泥)今天,老师用橡皮泥来变出一座小房子,小朋友看好喽,开始变魔术啦。“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从里到外卷一卷,紧紧卷成小房子。瞧,小房子变好了,漂亮吗? 23

师: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呀?(请个别幼儿说)师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紧紧卷成蜗牛小房子。恩,小朋友呀真能干,现在拿起一团橡皮泥,一起来做蜗牛背上的小房子吧。 幼儿集体操作:做“小房子”,教师巡回指导(结合儿歌制作)师:好,小朋友,房子做好了没呀,我们来看一看,谁的大,谁的小呀?为什么他的大,他的小呢?(个别幼儿回答)师总结:我们把房子打开来看一看(比较橡皮泥的长短)。秘密就藏在这里:原来呀,这个橡皮泥搓的细又长,房子就会变大哦。 示范讲解蜗牛的身体的制作师:我们做好了蜗牛的小房子,身体还没有呢,赶紧来做吧。我们现在要换一种橡皮泥的颜色了哦。蜗牛的身体是一头大一头小。“搓一搓呀搓成条,一头粗来一头细,蜗牛身体长又长”。用牙签来做小蜗牛头部的触角和眼睛师:看,现在,小蜗牛还缺了什么呀?幼儿:触角、眼睛。 师:对了,小蜗牛的触角可是很重要的,因为蜗牛的触角就好像盲人的拐杖,是用来触摸着走路的。小蜗牛在走路的时候呀,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触角怎么做呢,老师就请火柴棍来帮忙。拿起两根火柴棍,插在蜗牛的头上,做触角,还有眼睛。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师:这只蜗牛宝宝很 24

泥塑活动总结

泥塑活动总结 篇一:兴趣小组小结——泥塑小结 《泥塑》兴趣小组小结 这个学期是我上的是泥塑兴趣小组,充满了乐趣。 来参加泥塑组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可以千变万化的橡皮泥。没错,橡皮泥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石一样。看着他们快乐地把玩着手中的橡皮泥,我的心情也特别地好。色彩斑斓的橡皮泥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一会儿把红色和蓝色的橡皮泥揉到一起,一会儿又把白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揉到一起,期待得到不同的色彩。 孩子的想像力的点滴渗透在老师的鼓舞中。即使他们捏得什么也不像,我也极大地发挥个人想像力,给他们的作品加以总结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像翅膀也会越飞越高。学生们乐此不疲地玩着橡皮泥,成品一个接一个新鲜出炉。橡皮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带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在我的引导下,他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自己动脑筋,积极地去创造,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每一次,我总是先看看操作的过程是不是能符合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绝不是生而具有的,所以我将自己的课程目标设置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创意灵感。在课前,我能认真制定好计划,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当堂示范,表演讲解,逐步辅导。在辅导中,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

师辅导较弱的学生。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视觉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认识空间能力都相应得到提高,为今后的自我动手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我们的作品可不少。泥塑的世界充满了乐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依样画瓢,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创作作品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着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每每看到自己完成一样作品,孩子们都笑得了开了怀。把我们所有的各式各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我真的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这个学期中,我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在以后的兴趣辅导中,我愿用我的爱心、耐心、细心来引导、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做一把开启儿童艺术之门的钥匙。 篇二:XX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XX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劳动路小学:贾煜 XX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我校本学期开展的泥塑社团活动,在兴趣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展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课题实施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加强对教育活动设

大班泥塑课题研究论文

利用泥塑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衰动力。新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开展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过去的活动中,经常是由老师手把手的教,让幼儿模仿学习,反复练习,老师的评价标准也是孩子捏的像不像,忽视了在指导造型的同时去引导、挖掘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发明等真正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因素。所以,我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如何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对象:大(3)班40名幼儿,年龄5--6岁。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主要遵循的原则: 1、愉快性原则 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

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上都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能让幼儿从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孩子身心愉快的得到发展。 例如:《捏手机》这一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把泥又沾上水敷在手上,告诉我:“老师,这是我刚捏出的手,看,还会动呢!”有的孩子把泥揉来揉去,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还有的孩子兴奋的交谈着。知识便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那舞动的小手中诞生了:孩子们通过玩泥知道了泥的特性:还原性、可塑性,还发现了水能改变泥的状态。 2、发展性原则 泥塑活动不单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活动,是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平台。 例如:《摔泥瓦罐》活动中,孩子们相互交流着经验,提出了为什么瓦罐会响?为什么里面掏空后摔他就会破?为什么里面实心就不会破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并不仅仅是技巧方面的提高,还包含了对空气压力等一些科学知识的了解。 3、整体性原则 在活动安排上要考虑到材料上的选择、内容上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协调,要把幼儿的泥塑活动纳入到游戏和探索性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各种各样的糖果》活动中,因为班内正在进行“食物”的主题活动,所以孩子的目的性很强。再者,孩子们的团圆还不是很好,所以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团圆,有许多孩子设计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糖果。 4、层次性原则

中班泥工活动教案:小蜗牛

幼儿教育:________ 中班泥工活动教案:小蜗牛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中班泥工活动教案:小蜗牛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橡皮泥、火柴若干;课件;背景音乐;背景桌面。 【活动过程】 1、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先出示泥工蜗牛的身体,”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发散幼儿思维,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再出示蜗牛的壳,请幼儿接着猜,”我们接着往下看” ——”我们看看到底是不是小蜗牛”最后出示完整的泥工蜗牛图片。 ——请幼儿说说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的?(身体、壳、眼睛) ——小蜗牛用什么材料做成?谁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幼儿发言) 2、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讲解,注意要点:先选一种颜色的彩泥把它捏软,团成球,搓长做蜗牛的身体;再选另一种颜色的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在头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蜗牛的触角和眼睛。 3、渗透教育:小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喜欢在晚上或 第 2 页共 6 页

下雨的时候出来玩,最怕太阳晒了,所以,小朋友在外面看见蜗牛时,能把它放在太阳底下跟它一起玩吗?对,我们要爱护小蜗牛。那这一只自己有些孤独,我们来帮他做一些小伙伴吧! 4、幼儿操作 ——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火柴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火柴头很尖不能对小朋友和自己的眼睛。(配班教师分发橡皮泥) ——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注意用口诀引导幼儿。 ——请幼儿帮做好的小蜗牛再做一个小伙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鼓励。 5、游戏:蜗牛搬家设计一个桌面:蜗牛的温馨小家,请幼儿将做好的蜗牛搬到小家里来。 6、讲评幼儿作品 7、活动结束,听音乐表演小蜗牛。 中班泥工活动教案:捏狮子 活动目标: 1.知道狮子的基本构造。 2.观察橡皮泥狮子,并学会利用一些技巧:搓长、压扁、团圆等制作。 3.体验玩橡皮泥的乐趣。 第 3 页共 6 页

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论文2

利用泥塑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2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衰动力。新世 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和学习 兴趣,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开展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 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还 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过去的活动中, 经常是由老师手把手的教,让幼儿模仿学习,反复练习,老师的评价 标准也是孩子捏的像不像,忽视了在指导造型的同时去引导、挖掘幼 儿的自由想象、创造发明等真正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因素。所以, 我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如何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使泥塑这一民 间艺术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全面提高 幼儿素质。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对象:大(3)班40名幼儿,年龄5--6岁。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主要遵循的原则: 1、愉快性原则 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

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上都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能让幼儿从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孩子身心愉快的得到发展。 例如:《捏手机》这一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把泥又沾上水敷在手上,告诉我:“老师,这是我刚捏出的手,看,还会动呢!”有的孩子把泥揉来揉去,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还有的孩子兴奋的交谈着。知识便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那舞动的小手中诞生了:孩子们通过玩泥知道了泥的特性:还原性、可塑性,还发现了水能改变泥的状态。 2、发展性原则 泥塑活动不单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活动,是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平台。 例如:《摔泥瓦罐》活动中,孩子们相互交流着经验,提出了为什么瓦罐会响?为什么里面掏空后摔他就会破?为什么里面实心就不会破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并不仅仅是技巧方面的提高,还包含了对空气压力等一些科学知识的了解。 3、整体性原则 在活动安排上要考虑到材料上的选择、内容上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协调,要把幼儿的泥塑活动纳入到游戏和探索性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各种各样的糖果》活动中,因为班内正在进行“食物”的主题活动,所以孩子的目的性很强。再者,孩子们的团圆还不是很好,所以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团圆,有许多孩子设计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糖果。 4、层次性原则

泥塑活动蜗牛教案

蜗牛兄弟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与泥工活动的兴趣。 2、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用搓、卷、等泥工技法,借助辅助材料制作小蜗牛。 活动准备:1、教师制作的蜗牛作品。2、橡皮泥、绿豆或火柴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我们一起先来猜个谜语吧!请听谜面!“没有脚,没有手,背着小屋慢慢走。” 请回答。是什么呀?我们一起说!(蜗牛) 二、出示范例,讲述一个自编故事《蜗牛兄弟》,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1、师:这是什么呀?(蜗牛) 2、师:这是老师用橡皮泥制作的蜗牛兄弟。这是两只感情深厚的蜗牛兄弟。今天他们结伴一起来中一班呢,想请中一班的小朋友为他们寻找更多的兄弟,你们愿意吗?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蜗牛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姐姐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蜗牛妈妈:“因为毛虫姐姐他可以变成蝴蝶啊!天空会保护她!!”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啊!也不会变成蝴蝶他怎么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蜗牛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他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也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三、(师幼共同讨论制作方法。)教师示范蜗牛的制作方法。 那现在请看老师是怎么制作蜗牛的,边看边听朱老师讲解,待会儿看看谁的小蜗牛能和朱老师的蜗牛成为兄弟噢! 第一步是将泥分成两部分,每团搓成圆柱形的细长条,第二步是将长条的泥卷起来,变成螺旋线,做成蜗牛壳状。第三步是将绿豆按入蜗牛头部两侧,做成蜗牛的眼睛。第四步是从蜗牛的头上出触角。 2、师:听清楚了吗?会不会制作啦?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几点! 。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捏泥的过程中提示幼儿按照制作蜗牛的先后步骤进行,在泥工板上团捏。制作过程中可以小声讨论商量,尽量保持安静制作,要细心。制作完了,先不要急着给老师展示,可以看看身边小朋友的作品,并自己编一个《蜗牛兄弟》的故事。我们可以制作一群蜗牛噢!然后想想他们是在哪里活动,可以编个好听的故事噢! 五、展示作品,交流欣赏 1、评价展示幼儿作品。 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自己编的小故事,引导幼儿欣赏同伴制作的蜗牛。

小学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小学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我校本学期开展的泥塑社团活动,在兴趣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展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课题实施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加强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泥塑活动属于美术活动的范畴,主要着眼于培养儿童对活动的兴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反复操作中逐渐形成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设计方面多下功夫:首先,做好本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技能发展轨迹的调查。要作好调查首先就必须明确学生在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其生活、心理的特点以及技能发展的轨迹。如: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用团、撮、压、等技能,使手腕与手指动作逐步灵活。三四年级要求掌握挖、折边、粘接、抹光(使手指动作灵活)泥工刀等工具的配合,(提高造型的整体感,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特征与某些细节)。其次,积极思考,钻研摩课,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了解了不同年纪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兴趣等诸多因素以后,就要求我们老师积极思考寻求教学活动中的新的契机,不断吸引学生加入到活动中来,由于泥塑本身就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活动。所以就

要求我们老师要注意保持并引导好学生的兴趣。当然,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则:如“整体结合”“目标有序”“适度新颖”“引导思考”“活动操作”“交往合作”等,只要当活动依据了一定的原则,才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学生进行泥塑作品制作的实践活动来看:首先从认识上,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操作角度来看学生能很熟练的操作,并且能制作和加工出精美的作品来;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制作出很有创意的作品来,总之,活动课中学生从操作及思维创新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幼儿活动教案:蜗牛轶事

幼儿活动教案:蜗牛轶事 活动对象:5岁幼儿 活动目的:通过亲自喂养与观察,了解蜗牛的外貌特征,发现蜗牛的食性及排泄特点,养成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活动材料及准备:蜗牛、养殖箱、观察盒、放大镜、各种食物、记录纸等。 活动详细过程: 蜗牛的壳还能长出来吗? 记得一次观察时,一个孩子突然喊道:“快看,蜗牛的壳少了一块!”“都露出肉了。”“小蜗牛多疼呀!”个别孩子掉下了眼泪,甚至哭出了声。当时,我真想马上告诉他们蜗牛的壳还会长出来,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让孩子开展科学探索的好机会吗?

于是,我安慰了孩子几句,紧接着提出了一个让他们惊奇的问题:“这只蜗牛的壳还能长出来吗?”孩子们睁大了眼睛望着我,开始思考、猜想。有人说“不能”,有人说“不知道”,但没有人说“能”。于是,我说:“那咱们一起通过观察来找出答案,好不好?”孩子们一致同意。 孩子们真的把这个问题记在了心里,第二天就有人拿着上下载的资料告诉大家:“蜗牛的壳还会再长出来”。于是孩子们高兴地叫起来。为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验证这个科学现象,并使这个观察验证的过程更有探究价值,我进一步问道:“长出来的壳和以前的壳会一样吗?”有的人说一样,有的人说不一样。我又问:“怎么证明蜗牛长了新壳呢?怎么把新长出来的壳与原来的壳区分开呢?”有的孩子说:“在蜗牛的旧壳上贴张纸。”另一名孩子马上反驳:“不行,给蜗牛喷水时纸会掉的。”有的孩子提出:“用彩笔在掉壳的`地方画个记号。”通过讨论,孩子

们认为这个方法最好,即便于发现新壳的生长,又便于区分旧壳 与新壳,真是一举两得。 观察开始了,一天、两天、三天……直到第二十八天,蜗牛 终于长了新壳。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新长出的壳有点发白,就像 煮ji蛋的壳与清之间的那层白膜。渐渐地,它又变成了一层一层的,像花卷一样,颜色浅浅的,不像以前的壳那么深。 三个月过去了,新壳终于盖住了伤口。孩子们在为小蜗牛高 兴的同时,也通过记录深深体会到,再生的过程竟是如此漫长。 蜗牛更喜爱吃甜食吗? 探究蜗牛食性的活动已进行一周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不断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食物喂蜗牛。在亲自喂养蜗牛的过程中,他们的结论是,蜗牛吃水果、蔬菜、粮食,不吃树叶。在讨 论结论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提出:“蜗牛爱吃甜食。”对于这个 结论孩子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为了把孩子们对蜗牛食性的探究

2020年泥塑教学总结范文

泥塑教学总结范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泥塑教学总结》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了一下发到。 少年宫泥塑班总结 瓦渡乡中心小学 王银沣 xx年7月 少年宫泥塑班活动总结 瓦渡乡中心小学王银沣 目的:泥作为一种在雕塑艺术的基础教学中最容易上手,并可反复使用的可塑性材料,在的教学方法中和理念上,是有很大的可进一步发掘的潜力,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形”的概念的理解和强调,基本上是到位的,对的要求也是明确的。但是在培养学生对泥塑语言有个性探索的要求不够重视,没有看到学生做为一个个感受自然的个体,对模特的形体感觉是多样性的,对泥这种可塑性

材料的体验也不相同,从而形成在观察、感受、造形表现多种可能。我们知道艺术是人类对自然包括人自身的存在的感受、知觉的结晶。方法: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同学们在那里“磨”,也知道“磨”不出来,为什么不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呢?经验告诉我们,课时的长短不能决定学生是否掌握整体观念的问题,看形的方法也磨不出来,学生是否“开窍”取决于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并保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的时间的长短如力度,每个学生所具有这种“定力”不一样,时间的长短不同,就像有人善短跑,有人善长跑,有人喜欢走路一样。 下面总结最近的具体教学法: 1、短期强化训练 可以短期作业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在每天结束时给自己的作业拍照(至少四个角度),并做文字小结。 不会“磨”,每天解决不同的问题,另外,文字总结可以帮助理解,增强记忆,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明了问题出在哪个阶段,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在总结会上不但被要求谈自己的作

品,及问答老师和同学们的质询,同时还要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使同学们保持一种学术思考的习惯。 2、中、长期训练(人体) 我们前面说过学生对形体语言的“开窍”,是产生于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的。我们自己的艺术实践也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切实的榜样,但由于我们的训练要求的标准一直比较单一,对个性化训练重视不够,所以对学生个人感受性,创造潜能,塑造手法的开发方面比较陌生。仿佛我们大家一直在对所有的学生重复地提倡“一种”感受理解,塑造的过程模式。方法的单一造成了效果的单一,造成众多个体的不适应。我们在训练共性技能上的成功,恰好成了我们培养个性创造力的障碍。教师应该在这种过程中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我们仍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每日小结,并分阶段进行拍照,作业结束进行点评,使学生在塑造与理念两方面都得到训练。 3、长期作业(大人体) 大人体应该是体现我们在泥塑训练中所取得的对个人泥塑语言的追求的成果。

幼儿园小班泥工活动教案反思《小蜗牛》(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泥工活动教案反思《小蜗牛》(三篇)目录: 幼儿园小班泥工活动教案反思《小蜗牛》一 幼儿园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反思《我爱妈妈》二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反思小鸟找家三

幼儿园小班泥工活动教案反思《小蜗牛》 一 【活动目标】 1、会运用搓长、由内向外盘的技能用油泥来制作蜗牛。(重难点) 2、有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彩色油泥、泥工板每人一份,火柴头、红豆若干。 2、背景图:蜗牛的家。 3、视频转换仪、( )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看老师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初步了解蜗牛的制作过程。 1、先出示长条的彩泥,猜猜这像什么动物? 2、老师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卷呀卷,猜猜这又像什么动物呢? 3、对了,这是蜗牛,这是蜗牛的身体,这是它的壳。最后用火柴插在小蜗牛的头部做触角,用红豆做眼睛。蜗牛就做好了。 二、幼儿讨论制作方法,进一步了解制作步骤。 1、这个蜗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刚才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幼 儿讨论并回答) 2、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再进行示范制作。(教师制作,带幼儿空 手练习一次。)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能力比较弱的幼儿。 提醒幼儿把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最后在头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蜗牛的触角,用红豆做眼睛。 四、游戏:蜗牛搬家,渗透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1、你知道小蜗牛喜欢生活在哪里吗? 2、出示草地背景图,告诉幼儿:小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能在花丛中看到它。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先出示长条的彩泥,猜猜这像什么动物,有的说像小蛇、像毛毛虫、像小蜗牛……只要合理我都给予了肯定,接着我就示范如何制作小蜗牛,在我示范的时候,我提出了两个要求就是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不然的话会松开的,还有就是小朋友带来的豆子有红豆、绿豆、黄豆、黑豆都混在了一起,我请小朋友在做小蜗牛眼睛的时候,小蜗牛的眼睛颜色要是一样的,小朋友做的小蜗牛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小蜗牛是瘦瘦的,说她是蜗牛妈妈,很苗条;有的蜗牛是睡到的,说他是累了,在休息一会;有的蜗牛是小小的,说他是蜗牛宝宝……可以说小朋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并且都将做的小蜗牛赋予了生命,本次活动的成功在于老师相信孩子,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由于孩子在画自己的所想,所以作画时显得特别愉悦,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产生了那么多的创意,我也受益匪浅,有的孩子的蜗牛形态我都没有想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