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厦门气候概况

厦门气候概况

厦门气候概况
厦门气候概况

厦门气候概况

一、基本气候状况

?地理位置:

厦门地处台湾海峡南部西侧、福建南部的九龙江入海处,是我国海湾型城市之一,盛行风向偏东风,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厦门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树木常青,鲜花盛开,环境优美,是一年四季都适宜观光旅游的海岛城市。

?气温

?厦门常年平均气温20.6℃。

?年极端最低气温1.5℃,出现在1993年12月29日。

?年极端最高气温38.5℃,出现在2003年7月26日和1979年8月15日。

?1月最冷,常年月平均气温12.6℃,平均最低气温为9.9℃。

?7月最热,常年月平均气温28.0℃,平均最高气温为32.3℃。

?降水

?厦门常年平均降雨量1315毫米,在多雨的华南地区属少雨地区,是淡水资源匮乏的海湾型城市之一。

?3~9月为春夏多雨湿润季节,每月雨量一般为100~200毫米,最多的月份可超过700毫米(出现在1958年7月,月降水量为702毫米)。

?10月至来年2月为秋冬少雨干燥季节,每月雨量一般为30~80毫米,最少的月份可滴雨不下。

?日照

?常年日照总时数为1953小时,7月份最多(达248小时),2月份最少(达99小时)。

?相对湿度

常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10~12月最低(69%-70%),3~8月最高(82%-86%)。常年平均最低相对湿度为61%,10~12月最低(53%-54%),2~8月最高

(63%-69%)。

多年来相对湿度极端最低值为10%,出现在1995年11月24日14时。

?季节划分

根据厦门市的气温、降雨等气候特征,可将厦门气候季节划分为:

春雨季(3~4月)

梅雨季(5~6月)

台风季(7~9月)(夏季)

秋季(10~11月)

冬季(12~2月)

二、气候增暖特征

?厦门市逐年年度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

2003年厦门市年度平均气温为21.4℃,比常年年度平均值(20.6℃)偏高

0.8℃,是1953年以来与1998、2001年度并列第二位偏高年,比第一位偏高年

2002年度仅偏低0.1℃,气候增暖特征突出。

三、各季节气候和异常气候事件及主要灾害性天气

?春雨季节(3~4月)

?常年季平均气温16.8℃。

?常年平均季降雨量为266毫米左右。最少年为1971年,约62毫米,最多年为1983年,将近790毫米。

?天气阴晴冷暖变化快,容易出现低温阴雨过程,常有海雾、雷雨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冰雹发生季节,属于小概率事件。

?春播期(2月21日~4月10日):春寒和倒春寒(日平均气温连续4天低于12℃)天气过程。3月10日之前称春寒,3月10日之后称倒春寒。

?易发生春旱,旱情严重时,出现冬春连旱。

?梅雨季节(5~6月)

?常年季平均气温为24.3 ℃。

?厦门市的梅雨季常于5月上旬中期开始,6月下旬中期结束。

?梅雨季常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左右。最少年为 1994年,不到190毫米;最多

年为2000年,超过530毫米。

?6月份可能会受热带风暴或台风影响(最早可出现在5月份),称厦门的早台风。

?暴雨、大暴雨,易产生局部雨涝。

?雷雨大风等对流天气。

?雾。

?台风季节(7~9月)(夏季)

?常年季平均气温为27.4 ℃。

?季总降雨量的多年平均为470毫米左右。最多年为1990年,接近1100毫米;最

少年为1957年,不足80毫米。

是受热带风暴或台风影响最集中的季节,该季节平均有 3-4个热带风暴或台风影响厦门,占全年影响平均个数的80%以上。大多数年份都有一个较严重的热带风暴或台风影响,也有一些年份是热带风暴或台风面袭击厦门。热带风暴或台风灾害:大风、暴雨和风暴潮。大多数情况下,较严重的热带风暴或台风影响厦门时,都会出现大到暴雨,甚至大暴雨的的天气,风力在8~10级,阵风10~12级,个别极端事件如:90年9号台风造成连续5天的降水,雨量达509.4毫米;59年3号台风造成厦门最大风速38米/秒,超过了12级,极大风速60米/秒。

?

?主要灾害是台风大风、暴雨、风暴潮。

?7-9月也是厦门的夏季,天气最热,极端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90%以上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常年,盛夏有一段晴热少雨天气,易发生高温干旱现象。旱情严重时,出现夏秋连旱。

?秋季(10~11月)

?常年季平均气温 21.2℃左右,比夏季(7-9月)低6.2℃。

?“23型秋寒”(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23℃)可能出现在10月上旬中后期?秋季是一年中降雨量最少的季节,多年平均雨量80毫米左右,比夏季少400毫

米。最少年为1995年等3年(不足1毫米);最多年为1998年,将近350毫米?10月份可能会受热带风暴或台风影响,称厦门的晚台风。

?寒露风(秋寒较早)。

?易发生秋旱,旱情严重时,出现夏秋或秋冬连旱。

?冬季(12~2月)

?常年季平均气温13.3℃,比秋季平均低8℃,比夏季平均低14℃。最低年为1967

年,仅11℃;最高年为2000年,超过15℃。1997年以来一直维持暖冬,2004年才接近常年。

?冬季总雨量多年平均146毫米,比夏季平均少327毫米。最少年为1962年及1954年,不足15毫米;最多年为1997年及1982年,超过370毫米。

?寒潮、强冷空气降温、霜冻、沿海大风等是冬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易发生冬旱。旱情严重时,出现秋冬或冬春连旱

?2002年12月中旬后期,气候出现异常,厦门地区降冰雹,历史罕见。

厦门气象台

2004.10.2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概况介绍 南昌与武汉、长沙的相对位置 南昌市行政区划:仍在调整变化 备注: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等四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和红谷滩新区。 南昌市省外、省内交通示意图 三、2013年南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指标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4年计划完成 25152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2元。四大收入来源中,人均工资收入为16137元,月

均约1345元。总体上,南昌的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更趋优化。去年南昌市民人均消费支出16450元,家庭用品、教育文化、居住等支出增长较快,而食品、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支出增长不大。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健身、休闲娱乐和外出观光来丰富生活,带动文化娱乐消费大幅增长。调查数据显示,去年南昌市民文化娱乐人均支出1120元,同比增长两成,其中文化娱乐服务、团体旅游、健身活动的支出增幅在三成及以上。 据核算,2013年GDP超500亿元县区1个,为南昌县,完成500.06亿元;超过400亿元县区3个,为青山湖区、西湖区、东湖区,分别完成444.52亿元、406.30亿元、404.13亿元。尤其要指出的是,2013年南昌市商贸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7亿元,增长13.5%,恒茂梦时代广场、南昌华南城一期、世贸广场等综合体相继开业;旅游业持续活跃,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增长25.2%,接待国内外游客3171.4万人次,增长25%。 预计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和区域性营运中心等五个区域性服务中心;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和总部经济五大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服务业三年累计投资达到6000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到2016年达到8000亿元。用活用好我市已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商业特色街及老字号发展的政策等。重点实施南昌国际博览中心、九龙湖万达文化旅游产业城、江西银燕昌西南物流中心、天虹华中区总部大厦等一批大型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南昌商业概况 南昌市属于中部内陆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与观念的制约,南昌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如IT、金融、服务、房地产、商业等领域明显滞后。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沿长江开发战略、大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完善,形成新的发展机遇。 1、南昌商业宏观环境 A、近年南昌GDP 南昌宏观经济近年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GDP逐年增长,经济动力强劲,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环境。 B、南昌人口 南昌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人口持续出现净流入,常住人口稳步增长,人口密集度提高,消费潜力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

大连长兴岛--水文气象与地质等工程资料

第2章大连长兴岛—水文气象和地质资料 2.1 工程地理位置 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渤海一侧海岸线的中段,属瓦房店市辖境,主要包括长兴岛、西中岛、凤鸣岛等三个接近半岛形态的自然岛屿。本港区位于长兴岛北部马家咀子至高脑子海域,其岸线直线长度约1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1°35′,北纬39°34′。 2.2 气象 长兴岛地处辽东湾东岸,属海洋性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长兴岛海洋站曾于1961年建站,位于八岔沟海边,地理坐标:N39°31′,E121°16′,气象观测场拔海高度4.7 m。该站于80年代后期撤消。为进行长兴岛区域的港口开发,2004年12月在该站北侧马家咀(地理坐标:N39°32.5′,E121°13.6′)设立临时观测站,进行气象、波浪、潮位观测,现已取得三年的观测数据(见图2.2-1)。根据长兴岛海洋站1961~1982年观测资料统计,并补充了一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及最新三年的风资料,其气候特征值如下:

图2.2-1风、浪、潮观测站位图 2.2.1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0.0℃,最热月为8月,平均23.9℃;极端最高气温32.8℃(1968年8月2日),最冷月为1月,平均-5.5℃;极端最低气温-19.2℃(1966年1月20日)。 据2004 年12 月~2007 年11 月海洋站气温资料统计,该区域全年平均气温为10.9°C,最高气温平均为13.9°C,最低气温平均为8.2°C。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3.7°C(8 月)、最低为-3°C(1 月),全年中以12 月~翌年2 月为月平均气温较低月份,以6-8 月为月平均气温较高的月份。全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C(2005 年7 月18 日、8 月13 日)、 -15.6°C(2006 年2 月3 日)。

苏州地质概况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 (一)自然条件 1、气象 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40.1℃(1934年6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lO日)。多年平均降水量l128.9mm,最大年降水量1611.7mm(1962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195l~1984年苏州气象站资料)。 2、水文 苏州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主要有太湖、阳澄湖群及大小规模不等的河渠组成。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m3(临界量),全湖平均水位2.12m,湖水水深达3.33m。阳澄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澄湖、漕湖、金鸡湖等组成,湖底较平坦,除阳澄湖最大水深达9.5m外,其余均在2m左右。湖泊之间河汊通连,构成水力联系密切的群体。主要骨干性的河道有京杭大运河、山塘河、胥江、元和塘等河道连通江海,不

同程度受潮汐影响。还有外城河沿老城区环城分布,箭河沿干将路中部流过。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太湖排水影响,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2.8~3.0m,其年变幅lm左右。 (二)地形地貌 苏州地区西部为低山残丘与山间洼地相间,低山残丘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200m之间,其中,窟窿山高341.7m,南阳山高338.2m,西山岛缥缈峰高336.6m,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达300余m。评估区西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182m、天平山201m、狮子山114.5m,均由花岗岩组成;还有何山海拔63.8m;岩性为火山喷发岩。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 苏州东部地区则为广阔的冲潮积平原。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评估线路主要在平原与山间洼地通过。地势平坦,海拔标高2~4m,由西向东微倾。 (三)区域地质 l、前第四纪地质 本区属江南地层区苏州~长兴小区的江苏部分。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东部第四系较厚,前第四系均被覆盖,西部前第四纪地层广泛出露地表。据地表出露及勘探资料分析,区内前第四纪地层发育不全,仅见有泥盆

昆山水文气象资料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但也因各年冬、夏季风进退早迟,强度不一,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分布不均,旱涝、高温、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 根据近三十年(1980~2009年,下同)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6.1℃,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8.0℃。年平均降水量1133.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522.4毫米,最少年降水量826.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24天,最多年降水日数144天,最少年降水日数9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74.8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307.4小时,最少年日照时数1643.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5%。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初霜日11月13日,终霜日3月26日,年平均无霜日230天。年平均风速3.1米/秒,冬季盛行东北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 一、四季特征 春季(3~5月)气温逐步回升,雨水逐渐增多。春季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264.2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23.3%,平均日照时数503.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5%,春季有时有“倒春寒”和连阴雨天气发生。 夏季(6~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26.6℃,夏季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历年平均有8.1天。夏季降水量平均为508.7毫米,比春季增加近一倍,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4.9%。初夏有一段集中降水时段,称为“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末出梅。“梅雨期”过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盛夏高温天气,日照强烈,总日照为585.8小时,占全年总日照的29.7%。8-9月台风季节,热带风暴(台风)造成大风、暴雨危害。 秋季(9-11月)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水减少,秋季平均气温为18.0℃,近五年来秋季气温持续偏高,平均值均在19.0℃以上。秋季总降水量平均207.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8.3%,个别年份有秋旱发生。前期由于副热带高压势仍较强,有时出现“秋老虎”天气,但高温持续时间不长。后期由于冷空气开始活跃,气温明显下降。秋季总日照时数500.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3%。 冬季(12月-次年2月)主要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冬季平均气温为5.0℃,各年差异较大,最高冬季平均气温达7.1℃,最低2.6℃。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冬季出现暖冬机率增加,近十年来,冬季平均气温有8年高于历史平均值。冬季少雨,平均降水量148.8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冬季总日照时数为400.7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0.3%。 二、气温 昆山近三十年平均气温为16.1℃,最高年平均气温17.8℃,出现在2007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6℃,出现在1980年,年际变幅达3.2℃。四季中最热7月平均气温为28..2℃,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3.7℃。由于气候变暖,统计最近十年的平均气温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升高了1.0℃,比八十年代则升高达2.0℃。夏季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均仅2.7天,九十年代为6.9天,最近十年达14.8天,并多次出现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的酷热天气。如2007年7月24日-8月3日间连续11天的高温天气。相反,冬季常出现暖冬天气,冬季平均气温近十年比八十年代升高了2.0℃。 三、降水、湿度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 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 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相反,一天中清晨气温出现最低时,往往是相对湿度最大时,反之亦然。 四、日照

最新苏州气候概况教程文件

苏州气候概况 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天。境内因地形、纬度等差异,形成各种独特的小气候。太阳辐射、日照及气温以太湖为高中心,沿江地区为低值区。降水量分布也具有同样规律。这种小区域气候差异将全市作物种类分成太湖林果气候区、南部双、三熟制气候区、中部稻麦二熟和三熟并存气候区、沿江棉、粮轮作气候区。 一、辐射和日照 苏州境内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651.1焦耳/平方米,最多的1967年为5188.3焦耳/平方米,最少的1970年为4348.9焦耳/平方米。太阳辐射量以夏季为最大,为1580.8焦耳/平方米;春季次之,为1256.0焦耳/平方米;秋季为1045.9焦耳/平方米;冬季仅为768.2焦耳/平方米。 由春到夏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太阳辐射月,总量持续增值。至7月份,总量最大为560.6焦耳/平方米,之后又呈递减状态;2月份,月总量最小为253.3焦耳/平方米。 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65.0小时,最多年份1967年为2357.6小时,最少年份1952年为l630.4小时。 日照时数的季节分布是:春季(3?5月)454.9小时,夏季(6?8月)624.8小时,秋季(9一l1月)486.7小时,冬季(12?2月)398.6小时。日照时数的月,总量2月份最少,仅l19.1小时,以后逐月递增;

8月份最多,达240小时。以后又逐渐减少。10月份因晴天日数增多,日照时数比9月份略有回升,l1月份起又呈递减状态。 日照百分率全年平均为44%,夏季最大为49%,其次是秋季为47%,冬季为42%春季最小为39%。 二、气温 (公元前3000一公元1900年)据各类资料记载,大致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温暖期、春秋战国温暖期、三国寒冷期、隋唐温暖期、北宋寒冷期、南宋元初温暖期、元明寒冷期、清代寒冷期。苏州与全国的温暖变化稍有不同,即使与属于同气候区的南京、上海相比,冬季比南京暖,但比上海冷;夏季比南京凉,而比上海热。 20世纪苏州的气温变化(1901一1985年),前30年温度较低,30年代后期气温上升到多年平均值之上,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前期高于平均值0.2?0.5℃。60年代后期气温又趋下降。1969年冬季气温较低,但年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1980年。 据1951一1985年资料分析,苏州市年平均气温为15.7℃,最高为1953年的17.0℃,最低为1980年的14.9℃,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为2.1℃。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0℃。气温的平均年较差为25.2℃。 春季(3?5月)由于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快,平均气温为 14.2℃,月平均升温幅度达5℃。尤以4月份升温最快,平均升温6℃。但由于冷暖空气频频在长江中下游交流,温度升降不稳定,骤冷骤热变化较大。4月上旬还时常出现低于0℃的“倒春寒”天气。6月份进入

辽宁地区地质水文

一、勘察工作概况 1、工作量及工作时间 2、勘察工作依据 二、场地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三、场地气象要素 四、场地地基土构成及性质 五、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七、抗震分析评价 八、地基土评价 九、结论及建议 十、其它

一、勘察工作概况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勘察等级为乙级。 工作量及工作时间 工程钻探 勘察钻孔:57个 钻探总进尺:729.2米 动探试验:35.0米 标贯试验:48次 取样:114件,其中取原状样:43件,取扰动样:71件 水样:1组 工程测量:共完成勘探点测量57个。本次勘察钻孔高程为市政高程,BM点引自场区西北方的开发大道一高程点上,其市政高程为30.475米。勘探点测量工作由我院丁立岩同志完成。 室土工试验:详见“土分析结果报表” 工作时间

外业阶段于2014年6月9日2014年6月14日进行 业资料整理时间为2014年6月16日至2014年6月20日。 提交工作成果: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6份。2、勘察工作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2)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 (3)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21/T1214—2005)(5)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DB21/907—2005) (6)勘察纲要 (7)勘察任务书 (8)拟建建筑物平面图 二、勘察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位于市和平区三好街。场地地形较平坦,场地原为耕地,原地貌属河流冲积平原,地质成因由冲洪积而成。

大连水资源

一、大连市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使之可以更新补充,可共用需开发利用和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利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能够得以利用。我国《水法》是指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即是指陆地水源。大连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较为封闭的的水文单元,导致水资源十分紧缺,始终成为制约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大连地区淡水资源十分短缺,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左右,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人均量的1/4,其主要原因是“蓄水难度大、开采条件差、分布不均匀”。再加之,近年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天气异常,自然灾害频发,更是大连地区供水需求矛盾加大。随着大连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全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节约用水,保护现有水资源变得尤为重要。 二、大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 开发难度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连市地表向东南黄海和西北渤海呈阶梯状降低。地表径流短小、狭窄,呈辐射状,多为独流入海、暴涨暴落的季节性河流,调蓄能力低,不利于地表水的集中利用。另外,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经常出现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的状况也增加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 开发程度高:建国以来,大连市克服了自身开发难度大的弊端,大力兴建水利工程,以引碧入连供水工程为依托,以水资源规划为依据,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开发小水源,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供水体系。 用水量大:企业发展需要水,城市发展需要水,市民生活需要水。 三、大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 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大连市内径流量2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6条,即碧流河、复州河、大沙河、英那河、庄河、湖里河,这些和刘占全市地表水资源的61%。在以上河流上已建有全市仅有的碧流河、英那河、转角楼、朱隈、松树、刘大、东风7座大型水库。再加之在其他河流上所建的200余座中小型水库,境内河流水量控制利用已达40%以上,这标志着大连市水资源可利用开发量已达极限。 二是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体系破坏。地下水过度开采不仅会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还会导致地面沉降,影响市政工程的建设,同时还会影响地表径流,影响水利工程的兴建。尤其是大连这座海滨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还会导致海水倒灌。大连西依渤海,东拥黄海,不同的地质结构、岩层密度导致渤海沿线的海水倒灌问题重于黄海沿线。而对于地下水的过分开采,是引发海水倒灌的重要因素。 三是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随着建造调节流经流的拦蓄工程的增多,改变了河流水文律情,河流径流量不断衰减,河道内的基本水量难以维持,再加之河道非法采砂和侵占河滩现象的存在,河道滩涂水生态环境逐步退化;河流径流量的减少,导致海岸线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海水倒灌现象较为严重。此外,重大水源库上游和周边的采砂、养殖、工业等污染源,对水源地水质造成安全隐患。2010年7月16日晚大连新港发生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并引发大火。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附近空气中弥漫着黑色粉尘,石油燃烧气味浓厚。

江苏省的气候特点

江苏省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一般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江苏拥有1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海洋对江苏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江苏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江苏基本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以秦岭--淮河线为分界线,江苏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江苏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强对流(包括大风、冰雹、龙卷等)、雷电、洪涝、干旱、寒潮、雪灾、高温、大雾、连阴雨等. 一、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3.6~16.1℃之间,分布为自南向北递减,全省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南部的东山,最低值出现在北部的赣榆。全省冬季的平均气温为3.0℃,各地的极端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冬季的1月或2月,极端最低气温为-23.4℃(宿迁,1969年2月5日);全省夏季的平均气温为25.9℃,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盛夏的7月或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1.0℃(泗洪,1988年7月9日);全省春季平均气温为14.9℃;秋季平均气温为16.4℃, 二、降水丰沛,雨热同季 全省年降水量为704~1250 mm,江淮中部到洪泽湖以北地区降水量少于1000 mm,以南地区降水量在1000mm以上,降水分布是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江苏最南部的宜溧山区,最少的地区在西北部的丰县。全年降水量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其中夏季降水量集中,基本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各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夏季6月和7月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淮河以南地区进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区在250 mm左右。 三、灾害频发,影响严重 江苏省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影响范围较广,主要气象灾害有雷雨、低温阴雨,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台风,大雾及连阴雨,低温冻害和寒潮等等。 南京地处中纬度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水量1019.5 mm,无霜期达225天,属于湿润地区。洪涝、干旱、梅雨、暴雨、连阴雨、台风、高温、强对流天气(雷暴,冰雹等)、寒潮、低温、霜冻、大风、雾等灾害时有发生。

江西气候

江西天气预报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的各种气象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的综合表现,包括冷暖、干湿、晴雨、风霜等。气象要素是指风、压、湿、温等反映大气物理现象的要素。 天气随时间而变化,随地域而不同。天气及其地域分布随时间的演变过程称之为 天气过程。导致天气变化,形成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特征,称之为天气系统。 江西省天气总的特点是: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四季温差大,光照充足,雨 量丰沛。 各季的特点是:春季阴冷多雨,偶有桃花汛;汛期暴雨频繁,经常出现洪涝;盛夏高温多雨,间有台风影响;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多偏北大风冬季的冷空气 冷空气标准 冷空气是在高纬地区聚集起来的\规模很大的\温度很低的冷高压。 冷空气过程是指高纬地区的强大冷高压向南侵袭的经过。 通常说的冷空气南下,是指冷高压中心随锋区一道南下,即将或已影响我 省并产生明显的天气变化。 强烈的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其标准为:24小时内平均气温下降10摄氏 度以上,且最低气温达5摄氏度以下。在我们江西天气预报中提到的“强冷空气’,经常就是指“寒潮”的意思。 寒潮爆发往往会形成大风、大雪、冰冻、冻雨等恶劣天气。 过程降温达6以上而未达寒潮标准,则称为中等强度冷空气。 大风 先考考你:大风有多大? A、风力≥8级 D、风力≥12级 冷空气的源地在北方,所以冷空气大风绝大多数是偏北大风。受地形的影 响,江西的冷空气大风以鄱阳湖及其周围平原地区为最多。 大风的强度和范围与冷高压强度和路径有关,高压越强,南昌气压越低, 即气压梯度越大,则北风越大,反之北风越小。大风是强冷空气的主要特征,对 航运危害最大。 一般的冷空气大风,以8级为多,仅限在鄱阳湖平原地区;特强的冷空气 女风,最大风力可达10级甚至11级,这种大风可扫遍全省,直达赣南。 答秉是A,你答对了吗? 冰冻 冰冻是近地面气温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的结果。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强冷 空气过境之后,特别是刚有阴雨转晴的早晨,冷空气降温与夜晚长波辐射降温结 合在一起,此时气温最低,极易出现冰冻。特强的冷空气可能会造成连续多日冰冻,会冻伤人、畜,冻裂水管,影响建筑施工。 冻雨 冻雨是雨滴落地后立即成冰的现象。当地面冷空气很强,地面温度低于0 摄氏度,而地面上方的空气温度高于0摄氏度,空中的液态水滴落到地面物体上,有了凝结核,就会立即成冰,这就是冻雨。冻雨多发生在12月—2月,而且经常 与长阴雨相伴,对交通\通信影响极大。 大雪 降雪与降雨的形成原因类似,只是因为气温不同而有雨、雪的区别。一般 来说,降雪都与强冷空气有关,降雪前往往先有降雨,随着气温的降低,雨逐渐

黄海北部潮汐表

大连海域潮汐表

潮汐是由于日、月等天体,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所造成水位、地壳与大气之周期性升降现象,其中以海水面升降最为明显,有时称海洋潮汐,或简称潮汐。 涨潮、退潮、满潮、干潮 某地海水面上升时称为涨潮 当涨到最高之水位称满潮或高潮 而海水面下降时称退潮 当退到最低水位称干潮或低潮 高潮与相邻低潮之海水位差称为潮差 涨潮或退潮时,潮水会翻起海底的泥,而且潮水大也会让人更费力气,最好避开这段时间游泳。 活汛是指潮汐潮差有变化,而且变化较大,通常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海水流会比较通畅,鱼也比较愿意开口。 死汛就潮汐潮差变化较小,一整天下来海水平面相差不多,海水流也没什么流动,鱼儿也比较不愿意开口了。 大潮、中潮一般是活汛,小潮是死汛 大潮是指每月朔、望时,因地球、月亮、太阳成一直线,月球与太阳引潮力同时相加,结果是潮差会比其他时间大 为何满潮(干潮)会比前一日晚50分发生?? 简单来说,地球月亮太阳连成一直线,月亮绕行地球一圈需要30天,每天24小时,相当于24小时÷30=0.8小时=48分钟,是由此推来的。 高(低)潮至下一次高(低)潮相隔之时间,即为潮汐的周期

潮汐周期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半日潮型:一个天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与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相等(6小时12.5分),其周期平均约为12时25分。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的多数地点为半日潮型,如大连、青岛、厦门等。 全日潮型:一个天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头、渤海秦皇岛等。南海的北部湾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区。 混合潮型: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则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国南海多数地点属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现全日潮,其余日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 不论那种潮汐类型,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农历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届时潮水涨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 海钓一般都讲究赶潮。就是趁涨潮和落潮的时候去钓鱼,也有称为钓涨流和落流的。通常情况下,·满潮和干潮的时候就不去抛竿垂钓了。满潮的时候鱼不咬钩,干潮时水少底浅也就没鱼可钓了。 潮汐计算方法 每个月以农历为准,月大30天,月小29天,又分为上弦:即初一到十五;下弦十六至三十。各十五天。对应上弦和下弦每天潮汐涨落尽相同,例如初一与十六相同等等。 简易计算方法口诀: 头尾两天永不变, 月小天数无关联; 前五、中五和后二, 对照退八求涨潮。 前五减去一点四, 中五相差二点五;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发布日期:2009-09-20』『来源:』 (一)自然条件 l、气象 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40.1℃(1934年6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lO日)。多年平均降水量l128.9mm,最大年降水量1611.7mm(1962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195l~1984年苏州气象站资料)。 2、水文 苏州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主要有太湖、阳澄湖群及大小规模不等的河渠组成。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m3(临界量),全湖平均水位2.12m,湖水水深达3.33m。阳澄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澄湖、漕湖、金鸡湖等组成,湖底较平坦,除阳澄湖最大水深达9.5m 外,其余均在2m左右。湖泊之间河汊通连,构成水力联系密切的群体。主要骨干性的河道有京杭大运河、山塘河、胥江、元和塘等河道连通江海,不同程度受潮汐影响。还有外城河沿老城区环城分布,箭河沿干将路中部流过。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太湖排水影响,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2.8~3.0m,其年变幅lm左右。 (二)地形地貌 苏州地区西部为低山残丘与山间洼地相间,低山残丘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200m之间,其中,窟窿山高341.7m,南阳山高338.2m,西山岛缥缈峰高336.6m,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达300余m。评估区西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182m、天平山201m、狮子山114.5m,均由花岗岩组成;还有何山海拔63.8m;岩性为火山喷发岩。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 苏州东部地区则为广阔的冲潮积平原。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评估线路主要在平原与山间洼地通过。地势平坦,海拔标高2~4m,由西向东微倾。 (三)区域地质 l、前第四纪地质 本区属江南地层区苏州~长兴小区的江苏部分。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东部第四系较厚,前第四系均被覆盖,西部前第四纪地层广泛出露地表。据地表出露及勘探资料分析,区内前第四纪地层发育不全,仅见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地层。现列表

区域环境概况

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地理位置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纬25?18′-25?52′,东经119?03′-119?42′,东临大海,隔海坛海峡与平潭县相望,东北至西北与长乐、闽侯、永泰市(县)毗邻,西部与莆田市相连,南面濒临兴化湾,隔海与笏石半岛、南日群岛遥望。 江阴半岛坐落于福清市南部,位于兴化湾西北湾顶,西面分别与福清市鱼溪镇、新厝镇接壤,与莆田市江口隔海相望。江阴半岛岛形似柳叶状,原为福建省第五大岛,东西宽3.45km,南北长18.48km,面积89.8km2,海岸线长54.98km,东为东港,西为西港,南为兴化湾,自1970年来陆续建成后朋、柯屿、墨山、过桥山等与陆地相连接的海堤,从此便成为半岛。江阴半岛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距福厦高速公路及筹建中的福厦铁路均12km,距福州市85km、福清市44km、莆田市65km;距长乐国际机场81.7(80.7)km;距马尾港113海里、上海532海里,香港360海里;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距基隆150海里、台中100海里。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启动区位于福清市江阴半岛的西南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9′,北纬25°26′,规划范围为北起过桥山,东至新江公路,南至规划江阴港区界线,西至规划海堤。启动区基本呈1/4扇形布局,东面、北面紧靠新江公路,南面、西面靠海,新江公路向南延伸约2公里接江阴5万吨码头。具体地理区位详见图2-1。 3.1.2地质地貌与沉积物类型 (1)地形地貌 福清市地处戴云山脉向东蜿蜒的支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长乐——南澳大断裂带大致经融城至渔溪斜贯中部。西北部属戴云山脉东向支脉,多低山丘陵,

华东气候特点典型特征分析

华东气候特点典型特征分析 华东地区,简称“华东”。建国初期,华东区曾为中国六大行政区之一,为当时一级行政区,于1954年撤销,辖区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和台湾等地,江西省当时属中南区。下面是给大家的华东气候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华东地区,简称“华东”,是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地区大多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并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风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其主要气候特点为:春季多雨,夏季闷热,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华东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3~18℃,年平均气温为15~18℃。 杭州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天气系统、控制气团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年平均气温15.3℃~17℃。 苏州

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苏州人的着装普通、随意,多姿多彩。旅游时您只要穿上舒适、休闲、方便的服装即可。当然,苏州的季节变化也较明显,1月平均气温2-3℃,7月平均气温28℃,所以,如果您是初春或深秋来此旅游,最好在准备一件冬衣,以防突袭的寒气。 上海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6℃左右。7、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约28℃;1月份最低,月平均约4℃。年降水量约1200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数30.1天,降雪稀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都可旅游,其中春、秋两季是最佳旅游季节。 南京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与武汉、重庆并称“三大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

苏州年鉴(2000版)-气象部分

苏州年鉴(2000版)-气象部分

苏州年鉴(2000版)-气象部分 发稿单位:苏州市气象局 审稿人:唐务全 撰稿人:黄冠乐 联系地址:三新路188号 邮政编码:215021 电话/传真:7266347 发稿总字数:4600 发稿日期: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气候概况】1999年苏州气候概况: 1999年苏州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近1℃,全年除夏季气温偏低外,其余各季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尤以冬季最为明显,是1987年以来的第13个暖冬年。年降水量、平均梅雨量、年和夏季暴雨日数,均创历史最高记录。全年除冬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多外,其余各季均偏少,尤其是夏季仅为常年的一半。 (黄冠乐) 【气候特点】 1999年苏州市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冬暖夏凉。降水特多,入梅早,梅雨期长,梅雨量多,是典型的丰梅年。多灾害性天气。

1.暖冬史之最,日照显偏多 冬季(1998年12月—1999年2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2℃以上,是历史上冬季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冬季降水量比常年稍有偏少。冬季日照时数比常年明显偏多。 2.春暖终霜早,降水日照少 春季(3月—5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多。终霜日比常年早17天。季降水量比常年稍偏少。其中3月降水比常年偏多。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偏少最明显的是3月份。 3.冷夏梅雨多,降水超历史 夏季(6月—8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7月中旬明显偏低,创历史新记录。整个夏季未出现高温。季降水量比常年偏多明显,特别是6月和8月分别比常年偏多2-3倍,创历史最高记录。夏季暴雨日数、8月份降水日数也都超过历史记录。梅雨期造成的灾害为历史罕见。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近1倍。 4.初秋有高温,霜迟日照少 秋季平均气温比常年稍偏高,9月上旬出现日

南昌气候概况精编资料

南昌气候概况

精品资料 南昌气候概况 一、地理位置 南昌,位于江西中北部,东径约115°27’~116°35’北纬约28°10’~29°11’之间;其中,市区位于北纬28°35’~28°55’,东径115°38’~116°03’之间。处赣江、抚河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地势平坦,湖泊星罗密布,全市平原面积2651.79平均公里,占总面积的35.8%;水系面积2146.04平方公里,占29.0%;全市西北以岗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87.2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丘陵面积879.62平方公里,占11.9%;岗地面积1637.7平方公里,占22.1%。 在全市总面积中,除水域面积外,占总面积70%的陆地,绝大部分已得到开发。其中:耕地面积402万亩,占总面积的36.24%;园地6.9万亩,占0.62%;林地160万亩,占14.41%;城乡居民及用工工矿用地66.7万亩,占6.01%;交通用地45万亩,占4.07%。五项合计,共占全市总面积的61.35%。 二、气候概况 1、南昌气候特点 南昌市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受东亚季风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市内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且作物生长旺季雨热匹配较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是,由于每年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气温变化较大,降水分布不均,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和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发生较频繁,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气温南昌地区(下同)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气温在17.1~17.8℃之间,≥0℃积温6256~6530℃。气温变幅大,盛夏极端最高气温达40℃以上,隆冬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 降水南昌雨水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1567.7~1654.7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匀,汛期4~6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年际间降水量差异较大,最大的可达1倍以上,雨量最多的是1954年达2356毫米,最少的1963年仅1046毫米。 日照南昌光照充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772~1845小时,7、8月最多,2、3月最少。光照分布与农作物生长旺季基本同步,对农业生产有利。 太阳辐射南昌为太阳辐射观测二级站,进行总辐射和净辐射观测。1986~2003年平均总辐射量为4279.02兆焦耳/平方米,1992~2003年平均净辐射量为2078.67兆焦耳/平方米。 风南昌市地处季风气候区,濒临鄱阳湖,风能资源较丰富。由于风力受地形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南昌、新建、进贤均有部分地区临鄱阳湖,风力较大,属风能可利用区;安义不临鄱阳湖,除特殊地形外,风力较小,无利用价值。 2、季节特征根据气候学划分季节标准和历史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地区有春、秋季短,夏、冬季长的特点。虽然四季长短不同,但季节特征明显: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家乡庄河——区情概况、自然地理、气候、水文、资源

家乡庄河——区情概况、自然地理、气候、水文、资源 区情概况 庄河市位于辽东半岛东侧南部,大连市东北部,为大连市所辖北三市之一。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9′~123°31′,北纬39°25′~40°12′,东近丹东与东港市接壤,西以碧流河与普兰店市为邻,北依群山与营口市的盖州、鞍山市的岫岩满族自治县相连,南濒黄海与长海县隔海相望。全境总面积为696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073平方公里,自然海岸线长285公里。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庄河市为低山丘陵区,地势由南向北逐次升高。属千山山脉南延部分,自北而南分高岭和步云山山脉两大干脉贯穿全区,全区山脉均属两大干脉之分支。北部群山逶迤,峰峦重叠,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步云山最高海拔1130.7米,为辽南群山之首。中部丘陵起伏,海拔在300米左右,溪流、峡谷、盆地、小平原间杂其间。南部沿海地势平坦宽阔,海拔在50米以下。三部分区域地势分明,特点突出。山岭,奇峰突起,岩石裸露;丘陵,坡度平缓,土层软厚;平原,零星分布,地表平坦。全市地貌特征可概括为“五山一水四分平地”。气候特点 庄河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历年(1970~2000年30年间,下同)平均气温为9.1℃,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9.3℃。受山地和海洋影响,南北气温相差1~2℃。由于处于东亚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明显变化,冬季受亚洲大陆蒙古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夏季由于印度洋热低压和北太平洋热高压强大,盛行偏南风。历年平均日照为2415.6小时,日照充足,日照率56%左右;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历年平均降水量为757.4毫米。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56%,受地形和季风影响,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增。历年无霜期平均为165天。 水文状况 庄河境内有英那河、庄河、湖里河、小寺河、小沙河、寡妇河等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条,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流22条,流域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的河流53条,这些河流总长度882公里。碧流河为庄河市与普兰店市的界河环绕于西,庄河、英那河襟带于中,湖里河、地窨河纵贯其东。全部河流均发源于北部山区,流经中部丘陵区及南部沿海平原区,大多数河流流向基本由北向南流入黄海。 庄河濒临黄海北岸,海岸线绵延曲折,自然港口颇多相连,按其性质不同,可划分为海口和河口两种。境内海口有35处之多,河口亦有10余处。正在兴建的庄河港起步工程规模为万吨级和5000吨级泊位各1个及配套设施,年货物吞吐量为100万吨,国际开放口岸标准。 庄河海域属内陆浅海,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海水表层水温平均为26.3℃,最高达30.4℃;冬季表层水温低于0℃,最低仅-2.7℃,呈近岸水温低于外海的特征,同时近岸有大量海冰出现。 海底地貌类型主要为水下浅海和浅海堆积平原。0~10米等深线的范围内宽10公里,地势平坦形态单调,平均坡度为2'52″;浅海堆积平原,水深10米以深的海域为水下堆积平原,海底表面平坦,坡度小于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庄河市由于处在特定的地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等条件下,形成较好成矿

大连地区水文气候概况

大连地区水文气候概况 A、地下水 大连地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大类,地下水资源不丰富。最有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是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其次是松散岩类孔隙水,但这类地下水大多分布在独流入海的小河河谷区,含水层厚度小,需要采用大口径浅井或地下水库方式开采;基岩裂隙水分布范围很广,但多数难以聚集成有较大水量的开发地段,经济意义不大。 大连地区在1265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12.94亿立方米/年,微咸水3.84亿立方米/年,储存资源9.13亿立方米/年。已勘察的面积198平方公里,得到国家批准的地下水开采资源2.4亿立方米/年,这部分地下水资源 可直接用于开发。 大连市工业用地下水年开采量0.82亿立方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0.197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1.5222亿立方米。不含农村人畜饮用水井,全市地下水开采井总数8307眼。各地区地下水年开采量:市内三区(中山、西岗、沙河口)0.132亿立方米,甘井子区0.661亿立方米,旅顺口区0.167亿立方米,金州区0.721亿立方米,长海县0.025亿立方米,新金县0.425亿立方米,瓦房店市0.435亿立方米,庄河县0.7亿立方米。全市总计地下水年开采量3.266亿立方米。 一、地下水分类 大连地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但类型齐全复杂,有些类型还比较独特。 (一)基本类型

大连地区地下水基本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大类。 1.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独流入海的冲积河谷中,面积较小,含水层厚度不大,由第四系的沙和沙砾石组成。 2.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分布在瓦房店市、金州区的西部以及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区的北部,面积较大,由震旦系中上统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含水层分布深度取决于裂隙和溶洞发育深度,多数在地面下80米以内,个别地段可以达到100~200米或更深。这是大连市最有开采意义的地下水类型,也是受海水入侵影响最大的地下水类型。 3. 基岩裂隙水。除了上述2种类型地下水分布地区以外,其他地区都分布着这种类型的地下水,分布范围广大。在庄河县、新金县、长海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瓦房店市东部、金州区东部、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区南部均分布着此种类型地下水。其含水层包括火成岩、变质岩及非碳酸盐岩质的沉积岩,但地下水富集条件很差,开采条件比较好的含水层是石英岩、石英沙岩、泥灰岩、钙质板岩、大理岩等,地下水的富集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开发。 (二)存在形式分类 大连地区地下水按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结合水、重力水、气态水、固态水和矿物中的水。 重力水,即通常讲的地下水。固态水即大地结冻期间存在的暂时性的水分,固态水融化之后表现为土壤的墒情(含水量),对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其他类型的地下水在大连地区普遍存在,但水资源意义极小。 (三)埋藏条件分类 大连地区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和自流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