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通信电源作业指导书

通信电源作业指导书

通信电源作业指导书
通信电源作业指导书

**通信工程

编号:07 通信电源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年10月27日发布2015年10月28日执行

**通信工程

通信电源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及编制依据

1.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调度所通信工程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及布线施工。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平面布置图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设备安装位置是否相符,并在图纸上做好标记;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电源线敷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电源线长度、径路、防护是否相符,并在图纸上做好标记。

检查设备房屋建筑状况包括建筑装修(地面、吊顶、门窗、空调、照明等)、温、湿度、承重以及室内预留管、孔、槽等条件是否具备设备安装及布线的条件。

3. 技术要求

3.1 机柜(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1‰,较高机柜(架)应采用膨胀螺栓对地加固;机柜(架)背面和侧面距离墙的净距不应小于800mm。

3.2 电缆布放应符合图纸规定;设备信号线与电源线宜分道布放;若必须在同一走道,间距应大于50mm。

3.3 交、直流电源配线应分开布放,不应绑在同一线束内。

3.4 电源配线中间不得有接头。

3.5 直流电源线必须以线色区别正、负极性,直流电源正负极严禁错接与短路,接

触必须牢固。

3.6 严禁用接地线代替电源线。

3.7 施工中,电源线与音频线交叉时,按高铁施工规范执行。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底座安装→机柜(架)安装→缆线敷设→缆线连接→布线检查。

4.2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光缆端头

制备

护套开剥

清洁

缆芯及光纤

安装连接支

架及加强芯

安装预留盘

及盘留板

光纤接续

接续测试

光纤盘留

接头盒组装

图4.1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及布线工艺流程

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5.1.1 根据到货清单,核对通信电源设备及电源线的型号、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订货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

5.1.2 根据通信电源设备出厂质量合格证和测试记录并对照实物检查设备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1.3 根据电源线出厂质量合格证和测试记录并对照实物检查机械物理特性和电气特性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1.4 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机架安装位置、底座固定方式。

5.1.5 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线缆型号、布线径路。

5.1.6 对使用的车辆、工具要进行检查,确保性能指标正常。

5.2 划线打孔

5.2.1 按照施工图纸摆放设备底座,底座距离墙的净距不应小于800mm。

图5.1 设备底座

5.2.2 在底座四个对地安装孔位做出标记后移开底座。

5.2.3 在打孔前,可先用样冲在孔位处凿一个眼,以帮助钻头定位。打孔深度为膨胀螺栓套管长度和锥头之和,确定孔深后,固定冲击钻定位杆。孔眼要求垂直,不得成喇叭状。

图5.2打孔

5.3 底座安装

5.3.1 将膨胀螺栓放入打好的四个孔内,用橡皮锤打入孔内,膨胀螺栓套管应全部没入孔内。

5.3.2 将设备底座对地安装孔套入膨胀螺栓,在膨胀螺栓上依次套上平垫片、弹簧垫片、螺母,旋紧螺母将膨胀螺栓套管拉爆。

注意:膨胀螺栓一定要牢固,否则,机架不可能安装牢固。

5.3.3 相邻底座要排列整齐,同一列内底座的机柜正面一侧应平直成一条直线,每米偏差不大于3mm。

5.4 机柜安装

5.4.1 将交流自切配电设备、高频开关电源、UPS不间断电源等设备搬至底座上,安装孔与底座上的设备安装孔对齐。

5.4.2 将安装螺栓套上平垫片自上而下穿过安装孔。

5.4.3 在安装螺栓套上平垫片、弹簧垫片、螺母,旋紧螺母。

5.4.4 用水平仪放在机柜正面、侧面,看水平仪的气泡是否居中,不居中,说明机柜安装不水平,可加垫片调整。

图5.3 水平检查

5.4.5 用吊线铅垂检查,机柜底部和上部垂直误差小于2mm。

图5.4 垂直度检查

5.4.6 用手推动机柜上部,机架应无晃动。

5.4.7 将相邻安装的机柜顶部用连接片固定。

5.5 电池架安装

5.5.1 电池架需组装时应按产品说明书进行组装,组装完的电池架应稳固。

5.5.2 按机柜安装的施工要求将电池架安装在底座上。

5.6 电池安装

5.6.1 将电池放入电池架,排列方式、正负极方向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5.6.2 电池单体应保持垂直与水平,底部四角均匀着力,如不平整,应用胶垫垫实。

5.6.3 电池各列应排放整齐,前后位置、间距适当,间隔偏差不大于5mm。每列外侧应在一条直线上,其偏差不大于3mm。

5.6.4 按顺序用连接条或连接线将每一电池组内的单体电池串联,串联极性应正确。

5.6.5 电池之间的连接条或连接线应平整,连接螺栓、螺母应拧紧,并在连接条和

螺栓、螺母上涂一层防氧化物或加装塑料盒盖。

图5.6.5 连接条安装

5.6.6 正极引出线应使用红色电源线,负极引出线应使用蓝色电源线。

5.7 缆线敷设

5.7.1 根据施工图纸标明的规格选用电源线,根据施工图纸标明的径路估算电源线长度进行裁剪。

5.7.2 电源线不得使用破损、发霉和受潮的缆线,应外皮完整,必须是整条线料,中间严禁有接头。

5.7.3 直流电源线正极外皮颜色应为红色,负极外皮颜色应为蓝色,接地线外皮颜色应为黄绿两色。

5.7.4 交直流电源线分开敷设,严禁捆绑在同一线束内。

5.7.5 同一径路的电源线应一起敷设,将电源线理齐,用记号笔或标签做好编号,用绝缘胶带将电源线端头包扎在一起,在槽道敷设时应先打开盖板,在管道敷设时应将电源线端头与预穿铁线连接牢固,另一端抽出铁线拉出电源线。槽道拐弯处、管道入口处应进行防护,避免损伤电源线外皮。

5.7.6 电源线穿越钢管(塑料管)后,管口两端应密封;非同一级电压的电源线不得穿放在同一管孔内。

5.7.7 设备电源线与信号线宜分道布放;若必须在同一走道,间距应大于50mm,使用同一线槽中间应有金属隔断。

图5.7.7 电源线与信号线共用线槽

5.7.8 电源线弯曲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外径的6倍。

5.7.9 电源线布放时,应保持其平直、整齐,绑扎间隔均匀,松紧合适,塑料带扎头应剪齐并放在隐蔽处。

5.7.9-1 绑扎整齐一致

5.7.9-2 塑料带扎头

5.7.9-3 单根电源线出线绑扎方式

图5.7.9-4 单束电源线出线绑扎方式

5.8 缆线连接

5.8.1 截面在10mm 2以下的单芯或多芯电源线可与设备直接连接,即在电源线端头制作接头圈,线头弯曲方向应与螺母的紧固方向一致,并在导线与螺母间加装平垫片和弹簧垫片,拧紧螺母。

5.8.2 截面在10mm 2以上的多股电源线端头应加装接线端子(线鼻子),接线端子尺寸与导线线径应吻合,用压(焊)接工具压(焊)接牢固。接线端子与设备的接触部分应平整、并在接线端子与螺母之间应加装平垫片和弹簧垫片,拧紧螺母。

图5.8.2 电源线成端

5.8.3 电源线与设备端子连接时,不应使端子受到外界机械拉力,以免设备端子受

损。

5.9 布线检查

5.9.1 电源线连接可靠,交流相位正确,直流正负极极性正确。

5.9.2 电源线布放后应测试绝缘电阻,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时,其单线对地及线间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

5.9.3 从机房接地端引接的接地线连接良好,测试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

6. 劳动组织

作业人员配备表

职务人数职责

负责人 1 负责现场工作指挥

技术主管 1 负责施工技术过程控制

安全员 1 负责人员、设备、线缆的安全

质量员 1 负责施工质量的检查

工班长 1 负责班组的施工过程控制

技工2~3 负责设备的安装与配线

普工4~5 协助工作

合计11~13

7. 材料要求

7.1 设备和备附件、机内所有机盘和元器件、机内布线应完整、整齐,机体无变形、表面无损伤,指示仪表、按键和旋钮、机内元器件无损坏、无卡阻、无脱落或螺栓松脱,布线无活动和断头现象,机体无受潮发霉及锈蚀现象,镀层和漆饰完整无脱落。

7.2 电源线的型号、规格、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要求;所附带的合格证和检验单等,应仔细清点,并做好记录。

7.3 妥善保管机架、设备的文件图纸、检验单和合格证、备品等,电源线的检验单和合格证等,以备完工时移交。

7.4 电池架的材质、规格、尺寸、承重应符合安装蓄电池的要求。

7.5 底座规格、尺寸应与相应的机柜、机架、电池柜相匹配。

7.6 电源线不得使用破损、发霉和受潮的缆线,应外皮完整,必须是整条线料,中间严禁有接头。

8. 施工工具配置

施工工具配置表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

1 电锤把1~2

2 冲击钻把1~2

3 电钻把 2

4 小滑板车台 1

5 开箱工具套 1

6 安装组合工具(锉刀、克丝

钳、电工刀、各种螺丝刀、

卷尺、烙铁等)

套 1

7 水准仪台 1

8 兆欧表台1~2

9 万用表块 2

10 接地电阻测试仪套 1

11 测量工具(水平尺、卷尺等) 把1~2

12 钢锯把2~3

13 配线专用工具套2~4

14 压接钳把2~3

15 梯子把1~2

16 防尘罩个若干9. 质量控制与检验

9.1 质量控制

9.1.1 划线时应保证底座位置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9.1.2 底座安装、机柜与底座连接、机柜与机柜连接应牢固。

9.1.3 电源设备机柜安装的水平及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9.1.4 电池之间的连接条或连接线应平整,连接螺栓、螺母应拧紧,并在连接条和螺栓、螺母上涂一层防氧化物或加装塑料盒盖。

9.1.5 交直流电源线分开敷设,严禁捆绑在同一线束内。

9.1.6 电源线弯曲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外径的6倍。

9.1.7 电源线与设备端子连接时,不应使端子受到外界机械拉力。

9.2 质量检验

9.2.1 电源设备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观察检查外观、形状及标识。

9.2.2 交、直流配电设备的进、出线配电开关及保护装置的数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2.3 蓄电池架(柜)的加工形式、规格尺寸和平面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2.4 交直流电源柜各单元应插接良好,电气触点应接触可靠、连接紧密;输入电源的相线和零线不得接错,其零线不得虚接或断开。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2.5 电源设备的防雷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防雷器件的安装位置及数量符合设计及相关技术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及相关技术文件观察检查。

9.2.6 电源设备机柜的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9.2.7 电源设备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9.2.8 电源机柜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各种标志应准确、清晰、齐全,机柜漆面完好、漆色一致。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2.9 电源设备机柜安装的水平及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9.2.10 蓄电池柜(架)水平及垂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漆面完整,螺栓、螺母经过防腐处理,抗震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9.2.11 蓄电池安装应排列整齐,连接条经过防腐处理,距离均匀一致,蓄电池连接牢靠。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9.2.12 电源线缆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观察检查外观、形状及标识。

9.2.13 电源设备配线端子接线应准确、连接牢固,配线两端的标志应齐全、正确。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观察检查。

9.2.14 电源设备配线用电源线应采用整段线料,中间禁止有接头。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2.15 直流电源线必须以线色区别正、负极性,直流电源正负极严禁错接与短路,接触必须牢固;交流电源线必须以线色区别相线、零线、地线,严禁错接与短路,接触必须牢固。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2.16 电源设备配线的敷设径路和走线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观察检查。

9.2.17 电源设备线缆和控制线缆应分开敷设;电源设备的输出电源线缆应成束绑扎,不同电压等级、交流线路、直流线路应分别绑扎并有标识。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2.18 电源设备配线的布放应平直整齐、稳固,不得有急剧转弯和起伏不平,无扭绞和交叉。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2.19 电源系统接地保护或接零保护应可靠,且有标识。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2.20 直流电源工作地应采用单点接地方式,并就近从地线盘上引入。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2.21 接地配线与接地装置连接应牢靠。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10.1.1 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穿安全防护服,并根据相关要求配置其他防护用

品(安全帽、通讯工具等), 施工前对电钻进行绝缘测试,测试合格后方能使用。

10.1.2 仔细检查施工所用电源,使用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

10.1.3 大件物品搬运时,应合理配备人员,由专人统一指挥。

10.1.4 使用的工具应进行绝缘处理。

10.1.5 通信电源接入配电箱前必须保证电源设备以及连接设备的所有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在配电箱设有“停电作业,严禁合闸”等警示牌并做好防护隔离,现场设专人监控,保证施工安全。

10.1.6 蓄电池沉重,必须要小心搬运,避免电池跌落造成电池损坏或砸伤人员,电池组串联时极性一定要正确,电缆和电池接线柱应紧固联接,使用工具过程中注意不要造成接线柱之间的短路。蓄电池是化学物品,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如果发生化学物体溢出,应迅速清理现场,加强通风。

10.1.7 按照消防安全规定在设备机房等重点部位配置灭火消防器材。

10.2 环保要求

将施工中的废弃物集中回收,统一处理,做到人走料清场地净。

特殊过程能力确认作业指导书

特殊过程能力确认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确保分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对生产施工过程中的特殊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使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定的要求,达到顾客满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部生产所涉及的桥梁工程、路基工程、隧道的生产过程。 3.术语 本指导书所涉及术语采用GB/T 19001-2008、GB50430-2007。 4.职责 本指导书由质安部科组织编制、修订,并实施归口管理,其他个各部门协助实施。 5.措施和方法 5.1特殊过程的特点 5.1.1当生产和服务特工队特殊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或不能经济地加以验证的过程称为特殊过程。如:软基处理、钢筋机械连接、钢筋焊接、预应力张拉压浆等。 5.1.2特殊过程的根本特点是其经生产后可能有未检验和试验出来的内部缺陷,因此难以准确评定其质量。可能产生内部缺陷的原因是采用某种特殊工艺,决定了该过程是特殊过程。 5.2特殊过程的确认:为保证特殊过程具有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要对特殊过程实施确认。 5.2.1工程项目经理部针对项目的特点或检验条件,通过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予以识别和确认,起确认方法: a)施工中难以或无法验证,只能通过工艺参数的控制来间接实现对质量特性的控制。例如:预应力张拉及压浆工艺,这种过程应视为特殊过程。 b)在施工中形成的缺陷可能在工程使用后才会暴露出来。例如:软基施工等应视为特殊过程。 c)有的特殊过程不宜用后续监测加以验证的施工过程,若要进行检测,则需要检验代价过高或具有破坏性。例如:桩基砼浇筑的检验,这种过程应视为特殊过程。 对于确认的特殊过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 5.2.2满足特殊过程作业所需材料及机械设备的确认:根据对特殊过程所编制的施工方案所需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加工的半成品要进行确认。确认施工机械的能力、完

切割下料加工作业指导书

切割下料加工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ISO45001-2018) 1、目的 此作业指导书规范下料切割工艺,让操作人员在钢板原材料加工方法方面有章可依。同时提升下料件的切割实物割口成型质量,降低切割缺陷的形成几率,提高焊接、装配及整机外观质量。所涵盖的切割设备主要包括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直条切割机、半自动切割机等。 2、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原材料切割下料的过程。适用于以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手动切割为切割方式的切割下料过程。 3、施工要求 3.1材料要求: 3.1.1用于切割下料的钢板应经质检科的检查验收合格,其各项指标满足国家规范的相应规定; 3.1.2钢板在下料前应检查确认钢板的牌号、厚度和表面质量,如钢材的表面出现蚀点深度超过国标钢板负偏差的部位不准用于产品。小面积的点蚀在不减薄设计厚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焊补打磨直至合格。 3.2施工前准备工作: 3.2.1施工前操作人员预先熟悉零件图纸、按照工艺文件图纸设计要求,按照下料清单核对钢板的材质、厚度规格是否与工艺文件相符合,目测板材的表面质量是否合要求。

3.2.2施工前设备开机运行,查看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检查氧气,混合气体的阀门,压力表和燃气胶管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紧密可靠;在整个气割系统的设备全部运转正常,并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运行切割工作,而且在气割过程中应注意保持。 3.2.3检验及标识工具:钢尺、卷尺、石笔、记号笔等。 3.3、数控火焰切割 3.3.1数控火焰切割操作工艺过程: 3.3.1.1在进行火焰切割时,吊钢板至气割平台上,调整钢板单边两端头与导轨的平行距离差在5mm范围内。 3.3.1.2将拷贝好的程序插入USB接口中,打开程序,检查程序图号是否与下料清单中的图号相符合;调整各把割枪的距离,确定后拖量,选择合理的切割参数,切割参数包括割嘴型号、氧气压力、切割速度和预热火焰的能量等,同时检查割嘴气体的通畅性。 3.3.1.3气割前去除钢材表面的污垢,油脂,并在下面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利于熔渣的吹出。气割时,割炬的移动应保持匀速,割件表面距离焰心尖端以2~5mm为宜,距离太近会使切口边沿熔化,太远热量不足,易使切割中断。3.3.1.4开始切割,时刻注意切割状态并对首件切割零件进行自检,合格后方能进行批量切割。在进行厚板气割时,割嘴与工件表面保持垂直,待整个断面割穿后移动割嘴转入正常气割,气割将要到达零件终点时应略放慢速度,使切口下部完全割断。 3.3.1.5根据板厚调整切割参数,切割参数选用标准参见《数控火焰切割工艺参数及割嘴选用规范》。

土建施工作业指导书

施工作业指导书(土建部分) 目录 一、基础分部 二、主体分部 三、装饰分部 (一)防水施工 (二)室内找平层(地砖)施工 (三)墙面抹灰饰面与瓷砖粘贴 (四)铝合金施工 (五)内墙腻子涂料施工 (六)成品木门、防火、防盗门安装 (七)铝合金栏杆、铁花栏杆安装 四、重要提示 所有工序必须进行100%的检查,关键部位及关键工序必须进行旁站监理。施工单位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对上一道工序质量的认可签字,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监理对施工的全过程负责! 一、基础分部 从土方开挖到基础施工、地下室的防水、回填土作业都必须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经监理、甲方审核通过后,方能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 (一)土方开挖 基础土方采用机械开挖,地下室、筏板及独立柱均采用大开挖方式,土方外运,基坑周边采用喷锚护壁,基坑周边设置降水井进行降水作业。 (二)基础、地下室、半地下室施工 1、降水及排水:本项目所处位置为城南新会展侧,土质以连砂石为主,透水性好,地下水位较浅,基坑 周边设置降水井。 2、护壁:地下室周边采用护壁桩进行支护。 3、基坑验槽:基坑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以上300mm后,施工单位、监理及地勘单位现场作钎探试验,钎

探合格后进行地基捡底。施工单位捡底至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必须请质监站、设计、地勘、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参加验槽,验槽合格后应立即用砼封闭基坑。 4、基础部分的钢筋、砼施工,应参照大体积砼施工要求进行;应强调的是钢筋的保护层必须满足设计要 求。 5、防水工程: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垫层表面压光,直接施工4mm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不作找平层),防水层上做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地下室侧壁: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4mm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20mm厚1:3水泥砂浆外抹于卷材外面,120mm厚M5水泥砂浆砖砌保护墙。 (三) 回填土的选择与夯填要求 基坑回填土选用不得含有腐质物、淤泥等,对颗粒的限制执行不大于300*300*300。回填夯实按照每300mm高分层夯实,采用压路机、蛙式打夯机、立夯机结合夯填,每回填一层必须报请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上层回填施工,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此项工作为关键工序,监理必须实行旁站监理。 (四) 防潮措施 1、墙体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潮层。若设计未明确,按照西南J102第8页注a施工,即:1:2.5水泥砂浆抹 灰(三层)防潮层,厚度30mm。 2、结构地面做法时,按设计要求施工。 二、主体分部 主体梁、板、柱、剪力墙砼施工及养护必须严格按照《砼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出现质量缺陷时,严禁自行处理,必须立即上报监理和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若发生严重质量缺陷时,必须请设计人员到场确立相关处理方案,在完善相关手续后方能进行处理。 (一)KZ、KL、XB等的模板支撑与起拱 1、KZ、KL、XB的支撑体系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模板工程有经审查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且 模板支撑系统有设计计算书,在浇注砼前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对支撑体系的检查认可记录,否则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对KL、XB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和设计进行起拱,原则上大于4m的KL及XB至少按1~3‰起拱,若有 特殊要求时,须经监理认可。 3、KL、XB混凝土浇注后,在拆除底模支撑前,施工单位必须提交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试块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界定Word 文档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界定及控制措施 一、定义 1、关键定义: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对工程产品质量有直接重大影响的工序; 2、特殊工序定义:特殊工序(过程)指上一工序(过程)完成后,不能或难以由后续检测、监控加以验证的作业工序(过程)。 二、关键工序及特殊工序界定 关键、特殊工序界定表

三、对关键工序的监控 1、各架子队队技术主管在技术交底时以清楚实用的方式,提供操作规程、方法、操作要求,或编制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上岗操作人员在明白工艺、质量、操作要求后进行操作。工程部进行检查,必要时由工程部进行技术交底或技术培训。 2、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质量工程师对过程参数和过程产品进行监控,并做好检查记录。 3、经检查验收,当发现不合格情况时,必须立刻向经理部进行报告,并制定整改措施,由安质部验收整改情况,直至工程质量合格。 四、对特殊工序的监控 1、安质部对从事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及质量管理、验证人员必须进行资格认证,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参加特殊工序施工的所有相关人员持证上岗。 2、特殊工序施工时,工程部编制改特殊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下发至架子队,架子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作业指导书》对施工方法、质量要求、验证方式、验证人员等作出明确规定,工程部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3、对特殊工序配备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前由物机部人员进行验证,确认其是否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的施工能力。

4、配备与规定质量要求相符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由工区试验室、安质部人员进行验证。 5、施工过程中,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部、安质部的人员,对其进行专项检查和监控。 6、保存对特殊工序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验证记录及过程参数的监控记录。

点云分类作业指导书

点云分类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经预处理合格后的LIDAR点云成果数据进行精细分类,为下一步DEM 数据的生产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成果,使之能够在相应的领域广泛应用,并保证最终产品达到相应的精度要求 2适用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编辑及DEM生产的工作。 3职责: 本指导书除特别说明的责任人外,由数据产品工程师负责 4工作容: 4.1制定生产方案 4.1.1确定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执行的依据 4.1.2确定测区围及测区工作量情况 4.1.3确定待生产数据的具体类型及作业的难易程度情况 4.1.4确定DEM生产的技术要求 4.1.5确定成果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的相应要求 4.1.6提交成果的数据形式和成果资料的容 4.1.7其它需要在方案里确定和解释说明的容 4.1.8DEM生产方案由技术总监审定 4.2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是否转包 4.2.1确定转包费用 4.2.2考查、选择承包方 4.2.3按分包方控制程序要求评审转包合同和技术设计书 4.2.4如确定转包,则由转包方完成后续工作,成果验收合格后,DEM生 产工作结束。 4.2.5如不转包,则进入以下流程 4.3点云分类工作作业流程 4.4根据项目要求及测区情况确定需投入的设备及人员安排

4.5根据项目方案,结合测区具体情况开展项目培训工作 4.6生产开展前的准备工作:数据整理,结合表制作 4.7生产过程指导 4.7.1噪音点滤除 将明显低于地面的点或点群(低点)和明显高于地表的点或点群(空中点)定义为噪音点。在进行地面分类之前,应首先将这类点分离出来。 4.7.2点云自动分类 4.7.2.1提取地面点云 裸露地表处有且只有一次回波,此次回波对应的反射点即为地面点,植被覆盖区域可能对应多次回波,正常的地面点是最后一次回波对应的 反射点,相对于地物点,地面点的高程是最低的。从较低的激光点中提 取初始地表面;给予初始地表面,设置地面坡度阈值进行迭代计算,直 至找到合理的地面。 4.7.2.2其他算法 利用基于反射强度、回波次数、地物形状等算法或算法组合,对点云进行自动分类。 4.7.3人工编辑分类 人工编辑分类主要包括: (a 对高程突变的区域,调整参数或算法,重新进行小面积的半自动分类。 (b 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分类错误的点进行重新分类。不建议大面积 采取这种方式 4.7.4特殊地形的处理原则 4.7.4.1居民地 1、根据地形制做一个或多个宏命令,宏命令的要在保证地形完整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减少手动的工作量。 2、宏命令运行过后就是手动或半自动去处理一些宏命令遗留下的问题。处 理时注意以下问题 1)遇到大片的不在同一地形的房区,用多个参数进行替换处理,以减少手动 的工作量。

建筑工程全套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编撰说明 建筑产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效益的源泉。为了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配合ISO9000贯标工作,规范现场施工操作,保证工程质量,公司有关人员在总工程师和总工程师室的指导下,编撰了《作业指导书》,本书在吸收施工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新工艺等先进实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了了本企业近十余年来的技术发展与实践经验进行编撰,可作为公司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控制工程质量的主要依据。 《作业指导书》以国家及行业现行的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依据,借鉴本行业的部分相关成果,结合南方地区和本企业的技术条件、特点等要求进行编写。全书共分十二章,每章节按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施工注意事项等编写层次,突出重点,内容基本涵盖作业流程。 《作业指导书》除按照国家及行业的现行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外,还主要参考了广州市建筑总公司编《建筑施工工艺标准》、四川省地方标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DB/5100P01001—88)、《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有关等文献。 由于时间仓促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作业指导书》中的遗漏和失妥之处,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7 第二章土方工程-----------------------------------------------9 第一节排水与降水---------------------------------------------9 第二节挖土(大型土方工程) ------------------------------------ 10 第三节基坑(槽)开挖与围护--------------------------------------11 第四节回填土-------------------------------------------------16 第三章地基与基础工程------------------------------------------21 第一节灌注桩工程----------------------------------------------21 钻(冲)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 第二节水下混凝土工程------------------------------------------35 第四章地下防水工程--------------------------------------------39 第一节防水混凝土结构------------------------------------------39 第二节水泥砂浆防水层------------------------------------------44 第五章钢筋混凝土工程------------------------------------------48 第一节模板工程------------------------------------------------48 木模板(含大夹板)安装与拆除 定型组合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门架支顶 可调式钢管支顶 第二节钢筋工程------------------------------------------------65 钢筋制作 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闪光焊 钢筋电孤焊 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 钢筋气压焊 锥螺纹连接

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

特殊(热镀锌)工序作业指导书 1.镀前处理: 1.1.要求: 待镀件必须满足相关图纸镀前尺寸及形状要求。 1.2.方法及措施: 1.2.1.对照生产流程单,确认待镀件的品种、数量及质量,对不 合格品返回上道工序。 1.2.2.采用打磨、机加工、滚压、锉削等纺织清除待镀件多余部 分及毛刺; 对焊制件、锻制件和铸造件,清除焊渣、氧化层和型砂等,可 用抛丸机抛丸处理,时间视待镀件的大小、形状及需清除物的 程度而定,约在10~45分钟。 2.酸洗处理。 2.1要求: 待镀件必须清除金属腐蚀物(氧化物、硫化物、锈层)及泥灰杂质(油泥、灰尘)等,满足热镀锌状态。 2.2方法及措施 待镀件的搬运不得损坏其使用性能及改变其形状、尺寸。 用配制好的稀释盐酸溶液酸洗待镀件。 酸洗池内干净无杂物。要定期清除沉淀的氧化物和泥污; 待镀件的酸洗时间视产品状况及环境温度为约1-3小时,天冷时,可加专用助剂增强酸洗能力。

当镀件表面附有暗棕色铁盐,用手可轻轻擦掉时,酸洗恰到好处。酸洗后的待镀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除去残酸,或用流动的清水(中性)泡洗2~4小时。 酸洗后的乏酸掺入新酸后可继续使用,酸泥、杂物应已清除。乏酸在其铁盐含量达200~260克/升或PH值达时,乏酸作废,放入规定的池中待处理。 酸洗好的待镀件应加以检验,确认符合要求后,记录交接下道工序,对酸洗不当造成腐蚀过度及上道工序的加工缺陷的待镀件应及时检出,做好标识、记录,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助熔剂 3.1要求 助熔剂基本上是一种使熔融金属能润湿固体基底金属的表面活 性剂。达到阻止锌液氧化,形成锌铁合金,促进机体与锌层的有机结合。 3.2方法及措施 助熔剂选用含量28~31%的盐酸(HCL),乏盐酸重新配制后可连续使用,待镀件在助熔剂中浸湿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以除去铁锈,显露机体本色为佳。 作为助熔剂的盐酸必须清洁,无泥污、杂物,盛酸槽应每天清洗。 4.烘干 4.1要求 待镀件在浸入锌液前必须烘干,以免爆炸伤人及影响镀锌质量。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目的 使下料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确保生产品质。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物控部下料工序。 职责 物控部:负责本指导书的实施及下料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工艺部:负责工艺流程及参数的界定与修订。 品质部:负责对本指导书实施进行监督及信息反馈。 机修班:负责对开料工序所有设的维修、维护及保养。 作业内容 下料作业流程 核对生产指示→选料→下料→自检→圆角→磨边→写(刻)档案号→清 洗板面→烘烤→转下工序。 设备及物料清单 裁板机、磨边机、抛光机、钢印、打钢印汽缸、成品清洗机、烤箱、钢尺、 千分尺、铜箔测厚仪、覆铜板、油性笔、电动笔。 下料操作规程 4.3.1 下料前准备 4.3.1.1根据流程卡确定下料的件数、尺寸、板厚、铜箔厚度、板材型号等。 4.3.1.2根据流程卡选定所需要的板料,(使用边料时需检查测量板厚、铜厚和板 材类型)。 4.3.1.3以剩余最小边料为原则,合理利用材料,确定下料的方法。 4.3.2 下料 4.3.2.1根据已确定的下料方法先测量所下料板材的板厚、铜厚和板材类型,再在 裁板机上量出尺寸定位线并固定好。 4.3.2.2根据尺寸定位线裁一件首板,测量尺寸是否符合流程卡上的尺寸要求,测

量无误开始批量生产,如不符合流程卡上的尺寸要求,则重新调整尺寸定 位线直到所裁板尺寸符合要求为止。同时确认板件四周的切断口需整齐平 整、无明显毛刺、铜皮翻起。 4.3.2.3 开料时板厚(含以上的不能叠板剪裁,板厚小于的可以叠板但总叠板厚度 不能超过(的板料在开大料时不能叠叠板,开成小料后可以叠两块剪裁)4.3.2.4裁板过程中每裁10件板用钢尺测量一次尺寸。 4.3.2.5内层板下料要保持经向或纬向的一致性,同一批量的方向保持一致。本公 司板材型号有36"×48"、40"×48"、43"×49",其中36"、40"、43"为经 向,48〞、49"为纬向,当所下料为正方形时,经向以剪角标识(如下图所 示)。如果有内层芯板厚度不一致时,必须切角标识,且在流程卡上注明 清楚。 4.3.2.6特殊板料、 同一流程卡上如有两种或者 板厚)。 4.3.2.7下料完毕后,应将所剩的边料放置于原处,并且在边料上用粉笔注明板厚、 铜厚和板材类型,以防止混料或错用板料;不同尺寸的板件叠放时需用纸 隔开;并将用料记录填报在《板料使用记录表》中。 4.3.2.8剪板机刀片每3个月更换另一个刀口(每个刀片有四个刀口,当四个刀口 使用完毕后需返磨),当刀口有明显缺口或剪裁的板件有明显毛刺、铜皮 翻起也须更换另一个刀口。 4.3.3 板料处理 4.3.3.1板厚在(含)以上的需要进行圆角处理。圆角在抛光机上完成,砂带使用 240目的,当砂带破损或砂带上的磨砂补磨损得光滑导致磨削力明显下降 时必须更换砂带。要求圆弧光滑无铜皮卷起,板尖到板边磨掉部分小于 5MM。

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汇编3

隔断罩面板安装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1.0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隔断罩面板施工作业。 2.0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隔断罩面板(石膏板、纤维板等)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产品必须具有质保书、产品合格证,进场前必须检查是否符合要求,罩面板运输和安装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损坏板材的表面和边角,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受潮变形,存放时应下垫方木与地面隔离。 2.1.2附件 自攻螺丝、十字头应有产品合格证,从材料库中随用随取。 2.1.3主要机具 拖线、手枪钻、墙纸刀、木工毛、卷尺、手锯。 2.2作业条件 骨架已完成,已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已整改完毕。 3.0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粘钉一面石膏板一水暖电气钻孔、下管穿线一填充隔音隔热材料一安装木门框一粘钉另一面石膏板 3.2罩面板安装 安装罩面板前应检查骨架的牢固程度,如有不牢固处,应进行加固,罩面板安装时,先将石膏板用十字头、自攻螺丝固定于轻钢龙骨上,螺钉沉人板面,但不允许破坏纸面,螺钉间距四边为150—170mm,中间部分不应大于200mm,螺钉与板边缘的距离为10-15mm。 3.3水暖电气施工 水电管路应尽快到位,管子穿人隔墙应用开孔器开孔,不应割断,管子应固定做好防腐,穿人电线,电线绝缘应测试,水管进行试压,确保无漏水。 3.4填充隔音隔热材料 设计有隔音隔热要求时,应填入隔音隔热材料,隔音隔热材料应填塞封项,不得漏塞。 3.5安装木门框 安装木门框,门框与竖向龙骨3.5mm自攻螺丝固定,门樘应垂直,门樘一边与罩面板抺平。 3.6安装另一面罩面板 安装另一面罩面板:用自攻螺丝将石膏板固定于轻钢龙骨上,螺钉沉入板面,但不允许破坏纸面,螺钉间距四边不大于150*170mm,中间不大于200mm,板缝交错用墙纸刀开出预留孔洞(电气配电箱、开关盒、插座盒及水暖龙头管口、三角阀口、空调配电箱等),洞口开工平直,螺丝适当加密。 4.0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罩面板材料的构造及固定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有质量保证书。罩面板安装必须牢固,无脱层、折裂。 4.2基本项目 罩面板安装铺设方向应正确,安装牢固,接缝密实、光滑,表面平整。 4.3允许偏差项目

下料作业指导书

下料作业指导书编号:WHJX/ZD02-04 编制:技术科 审核:王凤立 批准:徐公明 实施日期:2009.5.10 诸城市五环机械有限公司

对下料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原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杜绝浪费。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下料车间工人。 3 职责 1、车间主任负责直接领导、监督责任。 2、下料车间职工要严格按照本作业指导书操作生产。 3、技术部、质量部对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4工作流程 1、选择材料:严格按照工艺卡片规定的材质选材

厚板要求尺寸用自动割或用气割;圆棒料用锯床;型材用切割机。 3、下料尺寸按工艺卡片规定执行,沿料边开始下料,并摆放整齐。 4、完工后整理好现场。 5剪板作业指导书 范围:适用于准备车间剪板工序 目的:用于完善工艺过程,提高工序能力。 内容: 1、剪板工序的准备工作: 1.1技术准备前,操作者应充分了解《剪板机使用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及使用要求,做到“三好(用好、管好、修好)”,“四会(会操作、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1.2设备及工、夹、量具的准备: 1.2.1设备及现场设置的准备: A、配置多种规格的转运车或工位器具(用于安放已剪或尚未下料的板材); B、设备在启动前,应在导轨滑行面上加注润滑油,轴承油杯中打润滑脂,检查刀片工作部分是否有异物,然后,试运行设备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1.2.2工、夹、量具的准备: A、划线用的钢针、直尺; B、度量用的钢尺、卷尺、游标卡尺、深度卡尺; C、调整定位基准用的12”活络扳手; D、作标识的记号笔。 1.3材料准备: 1.3.1板材应按有色、黑色金属、冷轧、热轧、酸洗、厚度分门别类安放(货

土建施工作业指导书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 品 文 档 1 【精品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施工作业指导书(土建部分)

目录 一、基础分部 二、主体分部 三、装饰分部 (一)防水施工 (二)室内找平层(地砖)施工 (三)墙面抹灰饰面与瓷砖粘贴 (四)铝合金施工 (五)内墙腻子涂料施工 (六)成品木门、防火、防盗门安装 (七)铝合金栏杆、铁花栏杆安装 四、重要提示 所有工序必须进行100%的检查,关键部位及关键工序必须进行旁站监理。施工单位必须有监理 工程师对上一道工序质量的认可签字,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监理对施工的全过程负责! 一、基础分部 从土方开挖到基础施工、地下室的防水、回填土作业都必须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经监理、甲方审核通过后,方能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 (一)土方开挖 基础土方采用机械开挖,地下室、筏板及独立柱均采用大开挖方式,土方外运,基坑周边采用喷锚护壁,基坑周边设置降水井进行降水作业。 (二)基础、地下室、半地下室施工 1、降水及排水:本项目所处位置为城南新会展侧,土质以连砂石为主,透水性好,地下水位较浅,基坑周边设置降水 井。 2、护壁:地下室周边采用护壁桩进行支护。 3、基坑验槽:基坑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以上300mm后,施工单位、监理及地勘单位现场作钎探试验,钎探合格 后进行地基捡底。施工单位捡底至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必须请质监站、设计、地勘、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参加验槽,验槽合格后应立即用砼封闭基坑。

4、基础部分的钢筋、砼施工,应参照大体积砼施工要求进行;应强调的是钢筋的保护层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5、防水工程: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垫层表面压光,直接施工4mm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不作找平层),防水层上做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地下室侧壁:20mml厚1:3水泥砂浆找平,4mm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20mml厚1:3水泥砂浆外抹于卷材外面,120mm厚M5水泥砂浆砖砌保护墙。 (三)回填土的选择与夯填要求 基坑回填土选用不得含有腐质物、淤泥等,对颗粒的限制执行不大于300*300*300。回填夯实按照每300mm高分层夯实,采用压路机、蛙式打夯机、立夯机结合夯填,每回填一层必须报请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上层回填施工,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此项工作为关键工序,监理必须实行旁站监理。 (四)防潮措施 1、墙体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潮层。若设计未明确,按照西南J102第8页注a施工,即:1:2.5水泥砂浆抹灰 (三层)防潮层,厚度30mm 2、结构地面做法时,按设计要求施工。 二、主体分部 主体梁、板、柱、剪力墙砼施工及养护必须严格按照《砼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出现质量缺陷时,严禁自行处理,必须立即上报监理和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若发生严重质量缺陷时,必须请设计人员到场确立相关处理方案,在完善相关手续后方能进行处理。 (一)KZ、KL、XB等的模板支撑与起拱 1、KZ、KL、XB的支撑体系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模板工程有经审查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且 模板支撑系统有设计计算书,在浇注砼前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对支撑体系的检查认可记录,否则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对KL、XB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和设计进行起拱,原则上大于4m的KL及XB至少按1?3%。起拱,若有 特殊要求时,须经监理认可。 3、KL、XB混凝土浇注后,在拆除底模支撑前,施工单位必须提交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试块 试压达到底模拆模要求强度后,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部提出书面申请,由监理工程师签字审核,监理审 核通过后才能进行底模拆除。否则将对施工单位处以每次1000.00元的罚款。 (二)模板封闭前必须完成接头处理并打扫干净,报监理检查验收。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2、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3、隧道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 4、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5、喷射砼施工作业指导书 6、型钢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7、结构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8、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9、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10、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11、骨架护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12、预应力锚索施工作业指导书 13、格构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首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洞顶截水沟、天沟以及排水沟,然后按照设计坡度刷坡。边仰坡及洞口处开挖面,采用人工借助反铲、风镐、风钻由上而下进行开挖,并随之进行防护。 进口端洞门为单压式明洞门,施工时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截水沟,然后逐级进行边坡开挖,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按明洞施工工序施作明洞,待明洞施工完成后,进入隧道洞身施工。 由于本明洞地质条件极差,为防止坡体滑动、保证坡体的稳定性,明洞采用明挖和暗挖并分段施工的方法。左拱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他部位均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先明挖左拱部土体,并随即对开挖土体两侧的边坡进行R32N 自进式锚杆注浆加固。加固好后施作暗挖段Φ108管棚和间距为80cm的I20a型钢钢架护拱。待型钢钢架护拱做好后,对本段明洞部分施作防水层进行土石回填以保证山体压力平衡,并施做右拱部暗挖部分管棚。待右拱部暗挖及初期支护段完成后,再分部暗挖边墙及仰拱部分,边墙及仰拱部分的支护随开挖同步进行,使初期支护及早封闭,形成较好的支护状态以减少围岩的沉降。 附图:明洞施工工艺框图 出口端为无端墙斜交洞门,先将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及格构梁施作完成后,方可施作洞门工程。由于本洞门与线路斜交,施工较一般地段复杂,施工时型钢钢架先在洞外预先按设计尺寸制作好后,现场精确放样,逐榀安装,将初期支护部分完成后,便可开始进洞施工,进洞后出口段按CD工法施工以减小围岩松驰变形量。

检验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2).

检验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对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规定的检验或试验,确保未经检验和不合格的材料、产品不投入使用、加工和出厂,以使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 2.0 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3.0 职责 3.1品管部负责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标准的制订和检验。 3.2生产部门负责自检及互检。 4.0 方法 4.1进料检验控制(IQC 4.1.1采购部在收到到货的原辅材料后,采购部的采购员填写《物料入库单》(四 联上品名、规格、应到数,仓管员负责核对实际到货数量,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在《物料入库单》上。合格后传递给品管部的IQC,如不合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1.2品管部IQC接到《物料入库单》后,按照《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 验,将检验结果记录在《进料检验记录表》上。如不合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2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 4.2.1首件检验

a.首检时机:①一批量产时; ②转模时; ③人员更换时(包括转班时; ④工、模、夹治具及机台故障修复时; ⑤生产工艺参数调整时。 b.操作员在首机时机按照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对首件(一般2~5件外观 进行自主检验,并将结果记录于《首/末件产品质量检验单》,合格经 生产组长签字后送交PQC确认。 c.PQC按照相应《产品检验规范》等相关检验文件对首件进行检验,合格 后立即签板,以作操作员自检时参照。检验结果记录在《首/末件产品 质量检验单》上(尺寸冷却两小时后测量出结论并在备注栏内注明 “首件”。 d.首件经PQC确认合格后,生产部门方可进行量产。 4.2.2自检 各机位工人按照《产品检验规范》和《检验项目执行规定》进行自检和互检。 4.2.3巡检 PQC按照《产品检验规范》、《检验项目执行规定》和《抽样检查标准》相关内容及样件至少每两小时巡检一次(对于重点的工序或机台应适当地增加巡检频次,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注塑部生产状况QC检验记录表》或《喷油、丝印车间QC检验记录表》,现场测量员每两小时进行尺寸检验,并记录在《尺寸检测表》。

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

特殊(热镀锌)工序作业指导书 1.镀前处理: 1.1.要求: 待镀件必须满足相关图纸镀前尺寸及形状要求。 1.2.方法及措施: 1.2.1.对照生产流程单,确认待镀件的品种、数量及质量,对不合格品 返回上道工序。 1.2.2.采用打磨、机加工、滚压、锉削等纺织清除待镀件多余部分及 毛刺; 对焊制件、锻制件与铸造件,清除焊渣、氧化层与型砂等,可用 抛丸机抛丸处理,时间视待镀件的大小、形状及需清除物的程 度而定,约在10~45分钟。 2.酸洗处理。 2.1要求: 待镀件必须清除金属腐蚀物(氧化物、硫化物、锈层)及泥灰杂质(油泥、灰尘)等,满足热镀锌状态。 2.2方法及措施 2、2、1 待镀件的搬运不得损坏其使用性能及改变其形状、尺寸。 2、2、2 用配制好的稀释盐酸溶液酸洗待镀件。 2、2、3 酸洗池内干净无杂物。要定期清除沉淀的氧化物与泥污; 2、2、4 待镀件的酸洗时间视产品状况及环境温度为约1-3小时,天冷 时,可加专用助剂增强酸洗能力。

2、2、5 当镀件表面附有暗棕色铁盐,用手可轻轻擦掉时,酸洗恰到好 处。 2、2、6 酸洗后的待镀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除去残酸,或用流动的清 水(中性)泡洗2~4小时。 2、2、7 酸洗后的乏酸掺入新酸后可继续使用,酸泥、杂物应已清除。 乏酸在其铁盐含量达200~260克/升或PH值达0、5时,乏酸作废,放入规定的池中待处理。 2、2、8 酸洗好的待镀件应加以检验,确认符合要求后,记录交接下道 工序,对酸洗不当造成腐蚀过度及上道工序的加工缺陷的待镀 件应及时检出,做好标识、记录,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助熔剂 3.1要求 助熔剂基本上就是一种使熔融金属能润湿固体基底金属的表面活性剂。达到阻止锌液氧化,形成锌铁合金,促进机体与锌层的有机结合。 3.2方法及措施 3、2、1 助熔剂选用含量28~31%的盐酸(HCL),乏盐酸重新配制后可 连续使用,待镀件在助熔剂中浸湿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以除去铁锈,显露机体本色为佳。 3、2、2 作为助熔剂的盐酸必须清洁,无泥污、杂物,盛酸槽应每天清 洗。 4.烘干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 责任岗位所用设备(工具) 1 下料准备适用于角钢、方管、扁管、钢带下料工序 剪板、气割、角钢切断等下料工 剪板机、机械压力机、半自动切割机、手工割炬、带锯床 1.1下料班接到加工任务后, 首先持工件加工卡到放样中心领取样杆、样板,同时通知配料班配料。 1.2下料前,下料工首先根据加工卡及材料表与原材料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下料。 1.3严格按放样所给定的尺寸下料。在划线、号形时,要根据原材料进行合理套料, 用石笔划线时,线宽不应超过1mm。 1.4部件材质、规格的代用,必须根据材料代用通知单, 严禁私自代料。 2 下料设备 2.1当材料规格在剪切设备承受能力之内时, 应优先选用剪切设备。 2.2剪切环境温度:碳素结构钢低于-20 ℃、低合金结构钢低于-15 ℃时,不应进行剪切。 2.3大的角钢、小型扁钢、厚的钢板等超过剪切设备的承受能力时,可根据技术要求采用带锯床切割或火焰切割下料。 3 下料 3.1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说明书,根据推荐的技术规范或参数进行操作,认真执行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2在下料过程中,如发现钢材表面有裂缝、折叠、结疤、夹杂和重皮;表面有锈蚀、麻点、划痕,其深度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或累计误差超出负允许偏差时,不得使用,应及时通知领料员将材料退回仓库。严禁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3.3在下料及以后的标识时,必须进行首件检查。查看尺寸、偏差、毛刺、拉角、外观成型等是否合格, 合格后方可成批生产。过程中或过程结束进行自检。 3.4下料质量要求 ,其断口上不得有裂纹和大于1.0 mm 的边缘缺棱,切断处切割面平面度为

点云分类作业指导书模板

点云分类作业指导 书

点云分类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经预处理合格后的LIDAR点云成果数据进行精细分类,为下一步DEM数据的生产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成果,使之能够在相应的领域广泛应用,并保证最终产品达到相应的精度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编辑及DEM生产的工作。 3职责: 本指导书除特别说明的责任人外,由数据产品工程师负责4工作内容: 4.1制定生产方案 4.1.1确定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执行的依据 4.1.2确定测区范围及测区工作量情况 4.1.3确定待生产数据的具体类型及作业的难易程度情况 4.1.4确定DEM生产的技术要求 4.1.5确定成果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的相应要求 4.1.6提交成果的数据形式和成果资料的内容 4.1.7其它需要在方案里确定和解释说明的内容 4.1.8DEM生产方案由技术总监审定

4.2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是否转包 4.2.1确定转包费用 4.2.2考查、选择承包方 4.2.3按分包方控制程序要求评审转包合同和技术设计书 4.2.4如确定转包,则由转包方完成后续工作,成果验收合 格后,DEM生产工作结束。 4.2.5如不转包,则进入以下流程 4.3点云分类工作作业流程 4.4根据项目要求及测区情况确定需投入的设备及人员安排4.5根据项目方案,结合测区具体情况开展项目培训工作 4.6生产开展前的准备工作:数据整理,结合表制作 4.7生产过程指导 4.7.1噪音点滤除 将明显低于地面的点或点群(低点)和明显高于地表的点或点群(空中点)定义为噪音点。在进行地面分 类之前,应首先将这类点分离出来。 4.7.2点云自动分类 4.7.2.1提取地面点云 裸露地表处有且只有一次回波,此次回波对应的反射点即为地面点,植被覆盖区域可能对应多次回波,正常的地面点是最后一次回波对应的反射点,相对于地物点,地面点的高程是最低的。从较低的激光点中提取初始地表

建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1、钢筋下料应釆用砂轮锯切割,如采用普通的断料机下料,则在加工前应对钢筋端部打磨平整。接头端部不得有缺口、变形等缺陷。 2、各规格钢筋螺纹数如下表所示: 3、批量加工前,应按上述要求加工出样板件,釆用环规进行螺纹精度,并进行工艺试件检测,均合格后方可批量加工。 4、接头套丝完成后应立即佩戴对应规格型号的塑料保 护帽。 5、接头加工作业应由专人负责,不得随意更换。 拓达建设(集团)

1、竖向钢筋绑扎前应对预留钢筋进行校正、调整。 2、箍筋绑扎前应进行划线分档,箍筋与主筋交叉部位必须绑扎,不得漏扎。 3、暗柱钢筋单肢箍不得漏设、两端弯钩必须为135 度,并且与竖向主筋绑扎牢固。 4、墙体身钢筋除暗柱边两排外,可进行50%绑扎。 5、竖向钢筋绑扎完后及时设置好保护层垫块。 6、楼板钢筋绑扎前,必须在模板面进行划线。 7、梁底钢筋不得漏扎(包括二排钢筋)。 8、楼板上层钢筋必须满扎,底层钢筋除四周三排外可进行50%绑扎。 9、飘板钢筋必须满扎,并在其下部设置好成品马橙。 10、梁板钢筋绑扎完后必须设置好保护层垫块,间距不大于lm,不得有钢筋接触模板现象。 11、楼板栓浇筑前,设置好竖向钢筋的定位卡箍。

拓达建设(集团)1、模板支架立杆底部必须设置垫板,其间距不得大于 1、2m,扫地杆一个方向满设、另外一个方向隔一拉一,第二步水平杆纵横方向必须满设,不得采用倒顶托、倒爬杆,顶托长度不得大于300mmo 2、墙柱模板下口必须设置垫方,标准层抱箍必须为五道,小面模板应釆用硬碰角的方式。 3、梁侧模与墙模交界处模板不得断开,模板接缝设置在梁跨中(距梁端600mm处)。 4、外墙大模板下口必须设置老墙螺杆,上口设置水平锁口方。 5、飘窗板底模标高必须严格控制,并应检查其支撑是否牢固。 6、背楞釆用50钢方,其间距不得大于200mm。 7、沉箱吊模应制作成定型化模板,上下口均应设置水平锁口方,加固不得釆用铁丝,应釆用对拉螺杆(注意不要穿PVC套管)。

点云数据处理

点云数据处理 ICP点云配准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点云处理算法之一。实际上点云数据在形状检测和分类、立体视觉、运动恢复结构、多视图重建中都有广泛的使用。点云的存储、压缩、渲染等问题也是研究的热点。随着点云采集设备的普及、双目立体视觉技术、VR和AR的发展,点云数据处理技术正成为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PCL是三维点云数据处理领域必备的工具和基本技能,这篇博客也将粗略介绍。 三维点云数据处理方法 1. 点云滤波(数据预处理) 1. 点云滤波(数据预处理) 点云滤波,顾名思义,就是滤掉噪声。原始采集的点云数据往往包含大量散列点、孤立点,比如下图为滤波前后的点云效果对比。 点云滤波的主要方法有:双边滤波、高斯滤波、条件滤波、直通滤波、随机采样一致滤波、VoxelGrid滤波等,这些算法都被封装在了PCL点云库中。 2. 点云关键点 我们都知道在二维图像上,有Harris、SIFT、SURF、KAZE这样的关键点提取算法,这种特征点的思想可以推广到三维空间。从技术上来说,关键点的数量相比于原始点云或图像的数据量减小很多,与局部特征描述子结合在一起,组成关键点描述子常用来形成原始数据的表示,而且不失代表性和描述性,从而加快了后续的识别,追踪等对数据的处理了速度,故而,关键点技术成为在2D和3D 信息处理中非常关键的技术。

常见的三维点云关键点提取算法有一下几种:ISS3D、Harris3D、NARF、SIFT3D 这些算法在PCL库中都有实现,其中NARF算法是博主见过用的比较多的。 3. 特征和特征描述 如果要对一个三维点云进行描述,光有点云的位置是不够的,常常需要计算一些额外的参数,比如法线方向、曲率、文理特征等等。如同图像的特征一样,我们需要使用类似的方式来描述三维点云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描述算法有:法线和曲率计算、特征值分析、PFH、FPFH、3D Shape Context、Spin Image等。 PFH:点特征直方图描述子,FPFH:跨苏点特征直方图描述子,FPFH是PFH的简化形式。这里不提供具体描述了,具体细节去谷歌吧。 4. 点云配准 点云配准的概念也可以类比于二维图像中的配准,只不过二维图像配准获取得到的是x,y,alpha,beta等放射变化参数,二三维点云配准可以模拟三维点云的移动和对其,也就是会获得一个旋转矩阵和一个平移向量,通常表达为一个4×3的矩阵,其中3×3是旋转矩阵,1*3是平移向量。严格说来是6个参数,因为旋转矩阵也可以通过罗格里德斯变换转变成1*3的旋转向量。 常用的点云配准算法有两种:正太分布变换和著名的ICP点云配准,此外还有许多其它算法,列举如下: ICP:稳健ICP、point to plane ICP、point to line ICP、MBICP、GICP NDT 3D、Multil-Layer NDT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