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沉积层序考博知识点

沉积层序考博知识点

沉积层序考博知识点
沉积层序考博知识点

沉积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科学叫做沉积学。

2、佛罗得数:惯性力和重力之间的一个比值参数,r F =惯性力/重力=22(/)//()v L g v Lg =,在明渠流中,一些科技人员定义为:1

2/()r F v Dg =,D 为明渠流水深。1r F >,为水浅激流的情况,1r F <为水身缓流的情况。

3、牛顿流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作牛顿流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是指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流速梯度的变化,流体动力粘度系数始终保持一个常数。牵引流属于牛顿流体。

4、洪水沉积作用:在山区,阵发行的、瞬间的、短暂的洪水事件中,洪水携带的大量的砂砾、泥等碎屑物质在山口附近快速堆积下来,形成了大小混杂的堆积物,称为洪水沉积作用。

5、火山碎屑流:由一些高粘度的富含挥发组分的岩浆,在强烈的爆炸后,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熔岩碎屑呈密度很高的混有气体的高温碎屑流,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地沿着山坡流动而形成的。

6、等深流:主要是由大洋温岩旋回驱动的大洋底流,一般都是沿着大陆坡等深流动,其规模甚至可以与某些海底扇相当,可以搬运大量细粒沉积物形成沉积漂流。

7、网状河:呈弯曲多河道的特点,河道窄而深,顺流而下呈现网状,以悬浮负载为主,沉积厚度与河宽变化成比例,其河道间是由细粒物质和泥炭沉积组成的占河流沉积总面积的65%~90%的泛滥平原或湿地。

8、热气地浪沉积:在火山爆发初期,大量热蒸汽携带了火山碎屑以床砂载荷的形式进行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具有大规模的低角度交错层理。

9、震积岩:由地震灾变引起的,能记录地震灾变事件的岩层叫做震积岩。

10、生物礁:由造礁生物的生长形成的海底建隆,具有格架的珊瑚礁有:岸礁、堡礁和环礁,不同的类型代表不同的演变过程。

11、事件沉积作用:相对于正常沉积作用而言,指事件性的非牵引流沉积作用。目前已发现的事件沉积作用主要有重力流沉积作用、风暴流沉积作用、地震震积作用等。

12、沉积动力学:沉积动力学是利用物理力学的知识来解释沉积构造的形成以及描述沉积物的运动状态,为重塑古沉积环境提供当时的水动力条件信息。

1)非牛顿流体:从流体力学性质来说,凡不服从牛顿内磨擦定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在流速梯度变化时,流体动力粘度系数亦发生变化。

2)曲流沙坝:边滩沉积是曲流河中最主要的沉积单元之一,又称“点沙坝”或“内弯坝”,是河

流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曲流河具有强烈的螺旋状单向环流,其横向分量在接近水表面处指向凹岸,在接近底部处指向凸岸。随曲流河弯曲,螺旋的方向也发生改变。因此,在弯曲河道的两侧和底部,其剪切力具有强烈的不对称性。由于水面流速大于接近河床处的流速,因此最大剪切力接近凹岸。高剪切力导致凹岸的侧向侵蚀,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则流向凸岸并堆积下来。这样,在河流凸岸沉积成砂质的新月型沙坝)。(未回答括弧内内容,可不扣分)

3)逆行沙丘交错层理:它是由逆行沙丘迁移产生的倾斜纹层组成的交错单元。其内部纹层

通常十分模糊,倾角一般小于10°。它们的倾向取决于逆行沙丘是逆流迁移还是顺流迁移。

逆行沙丘交错层理通常只出现在水浅流急上部水流机制的环境中,如海滩、湖滨以及河流的天然堤和曲流沙坝中。

4)叠瓦状构造:是指扁平砾石在水流作用下向同一方向倾斜排列的现象。砾石叠瓦形式最

常见的是迎流叠瓦。在河流环境中,这种构造常见。叠瓦状砾石的倾角一般为15?~30?,扁平砾石的最长轴平行于水流方向的叠瓦状构造通常发育于山间湍急河流的沉积中。

5)旋卷层理:是指未变形层之间的一个沉积层内的纹层具有显著的褶曲或复杂揉皱的一种

构造,是软沉积物在同生期产生的一种变形构造。它通常在细砂岩或粉砂岩等细粒沉积物中发育良好。沉积物的液化可能是形成旋卷层理的最重要因素。旋卷层理主要见于沉积物堆积角超过休止角的斜坡环境。

6)四扇一沟沉积相:我国沉积学者赵澄林等将中国东部盆地下第三系碎屑岩中的冲积扇相、

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非扇沟道浊积岩相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对比,简称“四扇一沟”沉积相(未能回答“我国沉积学者赵澄林等”可不扣分)。

7)重力流沉积类型:按力学性质可将重力流沉积划分为岩崩堆积、泥石流沉积、碎屑流沉

积、颗粒流沉积、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沉积。(未回答“岩崩堆积”可不扣分)

8)震积岩:具地震灾变事件记录的岩层称为震积岩(seismites)。震积岩是灾变事件岩的典

型代表。一些厚度巨大的浊积岩(megaturbidate)常被认为是地震浊积岩(seismoturbidites);

21、生物软泥:软泥为粒度介于粉砂级和泥质级之间的沉积物。其分布最为广泛。生物软泥(ooze)含有丰富的(常占50%以上)超微生物骨骼,主要是浮游生物骨骼,其余为泥质、粉砂物质。按成分分为钙质软泥和硅质软泥。

22、边滩:去留和由于水面流速大于接近河床的流速,因此最大剪切力接近凹岸。高剪切力

导致凹岸的侧向侵蚀,由于侵蚀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则流向凸岸并堆积下来。这样,在河流凸岸沉积形成砂质新月型沙坝—边滩。

23、碳酸钙补偿深度:沉积补偿原理:指一个盆地的沉降速度与补偿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碳酸钙沉积作用补偿深度或者碳酸钙沉积的临界深度,它主要取决于水体中CO2的溶解量。随水体深度增大,压力增高、温度降低、有机物质分解等因素都使得CO2溶解数量增大,使碳酸钙不饱和。故钙质微体、超微体浮游生物骨壳,从海面向下沉积时,将逐渐被溶解,当达到一定深度时,则全部被溶解掉,如果在这个临界深度以上已沉没到海底,就能保存下来,并形成钙质软泥沉积物。这个深度就叫碳酸钙沉积作用补偿深度,在这一深度以上的深海海底,有钙质软泥生成,以下则不可能或很少有碳酸钙沉积物了

24、等深流沉积:由大洋温盐旋回驱动的大洋的底流,沿着大陆坡的等深线流动的这样一种洋流叫做等深流,它可以搬运大量的细粒沉积物形成沉积物漂流,这种沉积作用叫做等深流沉积

25、沉积物重力流:是含有大量悬浮物质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

26、沉积体系:油气储层的岩性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的综合,称储集岩相。在空间或平面上储集岩相(或沉积相)的综合称沉积体系。

27、海滩岩:潮间带和海浪带石化了的沉积物,为热带亚热带海岸所特有,但与降雨量的多少无关。

二、叙述题

1、试述当代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碳酸盐岩石学和沉积学的研究现状

碳酸盐岩石学和沉积学重大的进展是以Folk(1959,1962)关于碳酸盐岩中异化颗粒和异化沉积观点以及石灰岩的重新分类方案的提出,加上以后Dunham(1962)和Armstrong(1974)等人做了大量碳酸盐古代和现代沉积的研究工作,使碳酸盐岩石学和沉积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所谓“全新”,仅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碳酸盐岩石学和沉积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①“异常化学颗粒”(或“异化颗粒”)和“异常化学石灰岩”的观点和分类系统打破了碳酸盐岩是单一成因的“化学岩”的传统观点。

②能量观点的定量标志的引入为碳酸盐岩的分类及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定量依据。Pluenley,et al.(1962)首先把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的能量大小进行了定量划分。

③碳酸盐岩的分类开始主要依据结构组分为基础的结构一成因分类,使碳酸盐岩岩类学和岩石成因学密切地联系起来。在这一方面,Folk(1959,1962)和Dunham(1962)分类的意义

最大,其影响也最深远。

④许多全新的白云石及白云岩生成机理的观点或学说问世了。如潮上盐坪的毛细管浓缩白云化作用或蒸发泵白云化作用、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海水与淡水的混合白云化作用、调整白云化作用、各种Mg/Ca比值和各类盐度的水体(包括淡水)中的白云化作用以及其它白云化作用等。

⑤对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⑥由于对现代碳酸盐沉积的环境模式有了深入的研究,对古代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分析更加深入了。在出现一系列的全新的碳酸盐沉积环境的概念、模式、术语系统以及分析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新的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学也出现了。在这一方面,Show(1964),Irwin(1965),Laporte(1967,1969),Young,et al. (1972),Armstrong(1974)等人做的大量的研究工作,起了重要的开拓作用。

⑦出现了专门研究和鉴别碳酸盐岩中的生物化石碎片的科学——化石岩石学。在这一方面,Majewake(1969)和Horowitz,et al.(1972)等的专著,起了奠基作用。

⑧碳酸盐岩的研究方法大为改善,许多新的先进的研究手段已被引进碳酸盐岩岩石学和沉积学中。wolf,et al.(1967)的《沉积碳酸盐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是一篇很重要的专题论文。

⑨深水海洋碳酸盐沉积的研究在近20年内有很大的进展。Cook and Enos(1977)主编的《深水碳酸盐沉积环境》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

⑩冯增昭(1982,1992)所倡导的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单因素综合作图方法推进了我国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定量化。

总体而言,碳酸盐岩岩石学和沉积学的研究现状有三个特征,即其研究领域已经从现代碳酸盐到古代碳酸盐岩、从碳酸盐岩类学到碳酸盐岩石学、从浅水碳酸盐(岩)到深水碳酸盐(岩)。

(2)碳酸盐岩沉积学的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外海相地层的沉积、成岩研究现状,可知碳酸盐岩沉积学的发展趋势大致有如下沉积一成岩过程的物理、化学机制研究等5个方面。

1)古海洋沉积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特征研究:

①古海洋各相带无机沉积物的化学标志——同位素、微量元素等特征的提取与标识;

②古海洋各相带有机沉积物的生物化石及生物化学标志——有机化学组分特征的提取与标识;

③海相地层沉积相带中有机物质的类型及富集规律。

2)地质时期中海相地层中的非均相化学反应及成岩模式研究:

①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成岩事件和序列;

②地质时期中海相储盖层所经受的温度、压力及水介质条件;

③海相地层成岩模式及有利储盖层分布特点。

3)古海洋沉积物沉积一成岩过程模拟:

①古海洋碳酸盐沉积过程物理一化学条件模拟;

②古海洋陆源碎屑沉积物下降流、压实流和热循环对流成岩过程模拟

③古海洋碳酸盐沉积物白云岩化成岩过程模拟。

4)现代海洋环境沉积一成岩物理、化学过程研究:

①现代海洋环境物理、化学条件与沉积物特征、分布;

②现代海洋环境与沉积物同生期成岩特征;

③现代和古代海洋环境沉积一成岩特征对比。

5)复杂地质条件下海相地层中成岩和成烃、成藏事件的耦合关系研究:

①成岩矿物中烃类包裹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②成岩与成烃过程的相互影响,进而对海相地层微观结构的改造;

③成岩作用与成烃、成藏的时空配置关系。

2、试述冲积扇沉积过程并对比泥石流、片流、河道沉积和筛状沉积特征.

答:.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山区,季节性的暴雨和高山积雪的融化形成了间歇性河流,间歇性的河流携带着碎屑物质流出山口,因为流速的骤减而沉积,形成了在空间上沿着山口向外延展的巨大锥形沉积体。其沉积产物主要划分为四种:泥石流、片流、河道沉积和筛状沉积。

(1)泥石流沉积发生在冲积扇的上部的高密度高粘度的重力流,大量的碎屑物质在泥石流中以块状整体搬运,在扇体堆积后,形成泥石流沉积。

泥石流沉积发生在扇体的上部,最大的特点是砾、砂、泥混杂,分选极差,层砾一般不发育,较细的基质中可能出现巨大的碎屑。粘度大的泥石流其粗碎屑分布均匀,呈块状构造,粘度不大者可具有粒韵层理,扁平状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在形态上泥石流呈现舌状或叶瓣状,具有陡、厚而清晰的边缘。

(2)片流沉积是一种黏度相对较低的洪水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末端或河道下端,通常在交汇点之下。片流演变成浅的坡面径流,这种流动持续时间短,而且产生高流态条件,它们退化后成为辨状河道和沙坝,这些河道切割席状沉积物的上部表面,形成了一层分选相当好的砂和砾石,中间有小型透镜状夹层和冲刷痕,还可以出现交错层理纹层。

(3)河道沉积或河道填充沉积可能发生在冲积扇中上部。沉积物通常是由低粘度水流所形成

的、分选不好的砾石和砂,呈透镜层状。碎屑颗粒较粗的层其砾石可呈叠瓦状排列,而砂层形成交错层理,其砂砾沉积物和周围的沉积物呈槽形接触。具有明显的切割—充填构造。(4)筛状沉积:在洪水的沉积物负载中缺少细粒沉积物时,在紧靠交汇点下形面就成了筛状沉积。水流流过较古老的高渗透沉积物的时候会向下渗漏,水流就迅速变小,结果就沉寂了碎屑支撑的砾石朵体。

筛状沉积的砾石可能分选得相当好,而且很少呈叠瓦状排列,并且可由棱角状碎屑组成。其充填物质较少,通常是较细碎屑,主要是分选好的砂级碎屑,无明显的层界面,通常是块状沉积层。筛状沉积由于孔渗性好,通常是含水层或含油层。

3、试述沉积物重力流四种类型的支撑机制或支撑结构并图示1-2种相关典型沉积构造

答:沉积物重力流是含有大量悬浮物质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沉积物重力流中的悬浮物质是砂、粉砂、泥质物,有时还夹有砾石。沉积物重力流多发源在大陆架之上或大河流的河口前缘,海洋的沉积物重力流规模较大且速度很快,具有很强的侵蚀、搬运能力。沉积物重力流按照形成机理和支撑结构可分为泥石流(包含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流和浊流这样四种类型。

泥石流是水和粘土杂基支撑的块体流。碎屑流是含水的砾石级碎屑碰撞和杂基联合支撑的块体流;颗粒流是含水的砂级颗粒碰撞支撑的块体流和流体流。对于块体流而言,剪切作用分布在整个沉积物块体中,杂基支撑强度主要来自粘附力,其次为浮力,非粘滞性沉积物由分散压力支撑,流动高浓度时呈惯性,低浓度时呈粘性,一般发育在较陡的坡度。岩屑流呈杂基支撑、随机结构、碎屑的粒级变化较大,杂基含量不等;颗粒流一般呈块状、长轴平行于流向并且有叠覆递变冲刷构造。

液化物沉积流是超孔隙压力支撑的砂级颗粒流,其松散的结构格架被破坏变为紧密地格架,流体向上运动,支撑非粘性沉积物,坡度大于30。浊流是水泥沙等近于均匀混合的由湍流支撑的混浊流体,具有鲍玛序列和底面印模构造。

4、试述洪水—漫湖沉积作用及其识别标志

答:洪水—漫湖沉积作用是在湖盆发育的早期,古地形平坦的浅水湖泊中,气候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与近源、短源阵发性洪水的注入以及随之而来的沉积作用有关,它类似于海洋环境的潮坪沉积。在宽阔平坦的湖岸环境中,在洪水的高水位面附近的低能带形成了泥和粉砂,形成泥坪;在低水位(枯水位)面附近的高能环境形成砂坪或滩坪;在两个水位面之间形成间歇的湿地坪。洪水注入期,由于洪水流的冲刷充填作用,形成洪水道沉积。泥坪、混合坪暴露在大气中发生龟裂,产生片状砾,被洪水再次搬运,充填与水道中,形成泥质和砂质的内碎屑。洪水的高密、粗组分充填满水道后,细的低密度悬浮物漫出水道四处溢散,形成漫溢沉积。由水道向远处,沉积物之逐渐变细,并叠加覆盖在其它水道沉积物之上。洪水事件结束后,沉积环境变得稳定,潜穴生物开始大量出现并且开始活动。多起洪水的暴发事件形成了洪水水道沉积和漫湖沉积相互叠质的垂向沉积序列。

形成洪水—漫湖沉积的古地理和古水流条件为:湖盆水域范围可能很广,水体浅,属于浅湖环境,湖水面受到季节性洪水的补给作用的影响。洪水期的高水位面和枯水期的低水位面相差很大,这样滨湖浅水环境十分的开阔。

其识别的标志有:

(1)浅色的岩石类型:存在浅色的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以及泥岩夹盆内成因的碎屑岩和陆源粗碎屑。细碎屑岩岩系单一,略显正韵律,是漫湖环境沉积产物。粗碎屑是事件性的洪水水道沉积,颜色浅说明沉积于浅水氧化环境中。

(2)明显的冲刷---充填特征:红色砂岩层底面的冲刷构造十分发育。在冲刷面上出现内碎屑层;内碎屑的岩性取决于被冲刷得岩层的岩性。内碎屑呈椭圆状,可见到正粒序和反粒序,有些内碎屑具有氧化圈,是浅水和暴露于大气的氧化环境。内碎屑的冲刷面看起来像冲积层序的滞留沉积,但是缺少叠瓦状结构,碎屑多为杂基支撑,具有递变层理,还可见直立砾石和漂砾结构。

(3)重力流和牵引流兼而有之的层理类型:洪水—漫湖沉积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形成了重力流和牵引流兼而有之的层理类型。与牵引流有关的有波状层理、斜波状层理、小型槽状层理和间或出现的透镜状、压扁状层理,其中以青鱼骨状层理最为特征。与重力流有关的除了冲刷充填构造以外,还有递变层理、平行层理和涡旋层理,在岩心观察中还可见到小型的滑动滑塌变形构造。

(4)缺乏植物碎屑和丰富的生物扰动构造:这种沉积环境中具有丰富的生物扰动构造,具有大小不一的潜穴,但是生物碎屑沉积却很少;

(5)高成分成熟度和低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反映在陆源碎屑岩搬运与改造的历史,这种沉积环境下面,陆源组分成熟度较高,反映了母岩性质和搬运改造较强烈。结构成熟度反映搬运的方式和沉积的特点,这种沉积环境下,呈杂基支撑结构,颗粒多呈次棱角状、分选差,具有似斑状结构,反映结构成熟度较低,是以密度流方式悬浮载荷搬运和沉积作用为主的产物。

(6)特征的“结构退变”现象:洪水—漫湖沉积的陆源组分具有较低的结构成熟度的特征,但是在冲刷沟道中充填的泥质和砂质碎屑其圆度非常好,呈圆状或椭圆状,漂浮在以细粉砂、泥为主的“杂基”中。从磨圆程度上看,其结构成熟度是很高的,但是从“杂基”支撑结构上看,其成熟度是很低的,类似于碳酸盐岩中的“结构退变”。这种“结构退变”现象是洪水---漫湖沉积环境的特有的产物。

(7)多种类型的粒度分布特征:洪水—漫湖沉积的粒度概率曲线比较复杂,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两段、三段型,其粒度细,分布区间小,以粉砂为主,出现在波状、斜波状

或块状砂岩中,以跳跃总体为主。属于漫湖环境中的砂坪、混合坪沉积,反映牵引流特征;第二种:两段过渡型,粒度粗,以中细砂为主,分布区间大,出现在平行层理或块状层理中,以悬浮总体为主,分选好,较粗的颗粒由于分异作用构成了分选较差的递变悬浮段,连接于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之间,是重力流向牵引流过渡的类型曲线;第三种为直线型或上凸弧形,粒度区间大,分选差,悬浮总体占整个粒度分布的大部分或全部,是典型的重力流沉积的粒度概率曲线。

5、简述陆相湖泊风成波浪动力学主要影响因素

答:陆相湖泊中,湖浪和湖流是湖泊的两种水动力。湖泊中的波浪包括:风成波浪、上涌和假潮,以风成浪为最重要,风成波浪受到的影响因素为:

(1)湖盆的大小和形状:湖盆通过一定吹程来大体上控制波浪的能量。很大的湖,其波浪作用与浅海相似。较小的湖,波浪的能量较低,故岸滩不发育。长而狭窄的湖盆中,波浪作用通常是向盆地的两端。波浪的搁浅及折射对沿岸流有重要的影响,故水深是远滨发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宽阔的浅湖中,决不会发育典型的远滨条件;

(2)地形和气候:湖面气候条件,尤其是暴风和大风受到湖盆周围地形的强烈影响。深切谷、峡湾湖、裂谷湖和火山口湖,往往有猛烈的地方性风暴。极强的风吹过湖面整个长度,即使吹程不大,风成波浪也可以强烈影响岸线侵蚀和沉积物的搬运和堆积。

(3)湖泊的方位:湖泊对于主风向的方位,与风吹水面的幅度密切有关,风驱动波浪,并且引发了湖水循环,从而制约沉积物的散布。

6、试述风暴岩概念及特征相标志并图示碎屑风暴岩理想沉积序列

答:风暴岩是指受到风暴作用的扰动后,在正常天气下形成的常态沉积物被重新起动、悬浮,搬运和再沉积所形成的递变浊积岩。Kreisa通过对保存的风暴沉积特征的研究,归纳出了以下的特征相标志:

(1)粗的(风暴沉积)和细的(常态沉积)互层;

(2)侵蚀接触的底面和递变的、具有潜穴的顶部;

(3)底面上壶状、槽状印模;

(4)残留层和悬浮层构成的成对小层;

(5)横向上层组厚度有厚薄变化,呈透镜状;

(6)受改造的,但却是原地的生物群;

(7)粒间渗透结构;

(8)生物逃逸穴;

(9)波浪成因的波状起伏纹层;

(10)沉积构造在垂向上,下部为平行层理,上部为波痕纹层理;

(11)纹层段的纹层向上变薄,杂基增多,粒级递变现象变弱。

碎屑风暴岩理想沉积序列为:(图)

7、试列表对比等深岩和浊积岩沉积特征

答:等深流主要是由大洋温盐旋回驱动的大洋底流,一般都是沿着大陆坡等深线流动,其规模与某些海底扇相当,可以搬运大量细粒沉积物形成沉积物漂流,由等深流形成的沉积岩叫做等深岩。等深岩与浊积岩沉积特征对比如下表:

8、何谓典型相模式,作为典型相模式应具有哪四种作用?并列举3个目前已比较公认的沉积相模式(相层序)。

答:以相序递变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事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称为“典型相模式”。

作为典型相模式应具有下面四个方面的作用:

(1)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

(2)从进一步的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

(3)对于新的研究区来讲,它必须起到预测的作用;

(4)对于所代表的环境和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基础的作用。

目前比较公认的沉积相模式有:曲流河、冲积扇、三角洲、湖泊、滨岸

9、何谓事件沉积作用,其与正常沉积作用对比具有哪些特点,并举2-3个事件沉积作用的典型实例。

答:由于突发性的事情作用引起的而且能记录当时发生的事件的沉积作用叫做事件沉积作用,与正常的沉积作用相比,它具有a、引发机制不一样,事件沉积作用是由突发性的事件引起的;b、沉积作用时间短;c、常于正常沉积形成互层等等。常见的事件沉积作用有:风暴沉积,震积沉积等等。事件沉积作用如洪水、重力滑塌、风暴、火山喷发等事件。又如海或湖相浊积岩中的一个向上变细层序,并不是深水环境和浅水环境的交错沉积所致,而是恒定水深环境下的阵发性浊流注入所致。又如冲击平原相中的向上变细层序部单纯时河道迁移所致,而可能是在冲积扇环境恒定情况下,偶尔有洪水片流所致。

10、何谓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两类流体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讲,凡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成为牛顿流体,否则成为非牛顿流体。所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是指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流速梯度的变化,流体动力粘度系数始终保持不变。牵引流属于牛顿流体,重力流属于非牛顿流体。

牛顿流体,如牵引流,其搬运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体作用于碎屑颗粒上的推力,

推力决定于流体流速,推力越大能搬运的碎屑颗粒越大;二是载荷力,其大小决定于流量,流量越大能搬运的沉积物的数量就多。牵引力搬运颗粒的动力主要决定于推力,其沉积是由于水动力的减小,不能是颗粒继续运动,从而使得碎屑颗粒沉积下来。非牛顿流体,如重力流,它是大小不一的碎屑物质与流体形成的高密度混合体。其驱动力主要起因于重力,当坡度变小的时候,会发生骤然卸载,形成各种重力流沉积物。

11、何谓滨岸沉积环境,根据海水水动力条件划分出几个亚环境。

答:滨岸沉积环境是指波浪及潮汐运动强烈的近岸水域,这里水体动荡,富含氧,阳光充足,生物以藻类以及能够经得起波浪冲击的厚壳或钻孔底栖动物为主,其下界为正常的浪底或浪基面。根据海水动力条件可以划分为:

(1)临滨带:由叫做潮下带,是低潮线和波基面的之间的部分,它也包括正常波基面和风暴波基面之间的过渡带;

(2)前滨带:由叫做潮间带,介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部分,构成海滩的下部或主体,由于潮汐的作用,有时被海水淹没有时出露在海水水面之上;

(3)后滨带:由叫做潮上带,是前滨带近期超出高潮线的平坦地带,只有特大高潮线的平坦地带,当有特大高潮和风暴浪的时候才能被淹没,它构成海滩的上部。

12、何谓等深流沉积和等深积岩,并图示一个完整的具逆—正递变层等深积岩相层序。

答:由大洋温盐旋回驱动的大洋的底流,沿着大陆坡的等深线流动的这样一种洋流叫做等深流,它可以搬运大量的细粒沉积物形成沉积物漂流,这种沉积作用叫做等深流沉积,由等深流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叫做等深岩,常见的两种等深岩沉积相为:泥质等深岩相和砂质等深岩相。(图)

13、试概述沉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方面和代表性著作(20分)。

答:沉积学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1、初始阶段:1830—1894,这一个阶段主要侧重于古生物地层、煤和生物的研究.Lyell 于1830年推出了著作《地层学原理》,提出了将近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1850年Sorby首次使用偏光显微镜研究岩石,并且指出“利用所有偏振光手段是绝对必要的”,来开了对岩石学进行微观研究的序幕;1894年,Walther写的《作为地质历史的地质学导论》其中提出了“相序”的概念。

2、专业化阶段:1894—1931,开始使用显微镜研究重矿物,1914年Gilbert首先用各种粒径的砂和不同的水流强度进行了水槽的实验;1930年,Friedmen和Sanders推出了《沉积学原理》一书;Wenthworth提出了2mm作为砂的粒级的上限;SEPM创刊了《沉积岩石学杂志》。

3、迅速发展阶段:1931—1950,随着热差分析、X-衍射等新的技术在沉积学领域的运用,

沉积学研究区域半定量化;1940年Halbouty研究了墨西哥湾物源、海水进退、古海岸线变化、地层尖灭和油气远景;1945年,Krumbein将统计学应用到沉积学中,1949年,Pettiohn编写了《沉积岩》。

4、现代阶段:1950-今,最大的特点是与沉积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大量出现,如层序地层学、资源沉积学、环境沉积学、大地构造沉积学、事件沉积学、全球旋回沉积学、大陆动力沉积学、实验沉积学、和储层沉积学等等,反映沉积学开始由理论研究领域转向实用领域、由局部转向全球。20世纪50年代初现了浊流(重力流)理论,1961年鲍玛建立了浊积岩层序---鲍玛序列。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板块的角度进行沉积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至今,上述各种交叉学科开始出现。

沉积学的发展表现了以下的几个特点:概念的转变、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理论的逐步完善、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等等。

14、试概述陆源碎屑沉积学研究现状及展望(20分)。

答:陆源碎屑沉积学研究近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广大的沉积学工作者的关注,理论上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在寻找油气等沉积矿物方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其发展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碎屑沉积学理论逐渐丰富和完善:

(1)关于沉积物重力流和事件沉积作用

在陆源碎屑沉积学的研究初期,人们只是对牵引流及其沉积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是随着在深水环境中粗碎屑沉积体的陆续发现,沉积物重力流的概念诞生并且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这一概念的指导下,人们陆续在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海底扇等事件沉积体系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资源。

目前已经发现的事件沉积作用主要有风暴流沉积、浊积、震积等。

1)风暴沉积和风暴岩

风暴流对沉积环境中的沉积物的影响极为复杂,在流体性质方面,它具有高密度和牵引流的两重性;而在水体运动方式上,不但为水平运动和振荡运动的叠加,而且具有涡流的特点。

目前对于风暴岩的研究中,一般以风暴岩距离物源的远近作为划分风暴岩的标准。Dott 提出幕式沉积的概念时指出,在某一环境中可以有一种平均状况或均衡状态,同时存在离开平均状态的偏异。以近岸风浪沉积为例,正偏离可以产生风暴沉积,负偏离产生无沉积或硬底。风暴时(正偏离),暴风浪的增长到顶峰期,主要为侵蚀,顶峰期过后,逐渐发育风暴沉积;平静天气(负偏离)时,形成非事件细粒沉积,或不产生沉积或硬底。

2)浊流沉积和浊积岩

目前的认识是浊流是沉积物重力流中的一种类型。可以解决有关砂质沉积作用中若干明显的反常现象,可以解释那些缺乏浅水改造证据的有粒级层的砂岩层,还能解释在砂岩中有搬运来的浅海有孔虫而与其互层的页岩中却又半深海和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现象。一套与浊积岩有关的沉寂标志也逐渐得到认可,它们是:(1)砂岩层底界清晰而且明显,向上逐渐变为细砂、粉砂和泥;;(2)砂岩底面有印痕、冲蚀痕等等反映高密度和快速流动水流的沉积标志;(3)许多不同的沉积构造。

浊积岩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有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各种沉积物和沉积岩,浊积岩可以形成与任何有沉积物重力流或密度流活动的的环境中,浊积岩有三个主要的特征为:侧向延伸广、侧向厚度变化小以及具有不同级次的鲍玛序列,而且还有一些不具典型鲍玛序列的粗的碎屑岩。

3)震积作用和震积岩

震积岩是灾变事件岩,是经历过地震作用的原地沉积岩。震积岩的研究,可以提供古斜坡和底构造的信息,同时还可以作为“古地震计”来了解古代地震的分布和强度。

随着灾变论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对于浊积岩,已经建立了一套公认的沉积模式,然而却很少研究地震时间在原地沉积物中的记录。研究地震对沉积物的影响,开始于Barrett对阿拉斯加1964年大地震在该州威廉王子海峡浅水区沉积物的观察,1984年A.Seilacher在对比了现代和古代震积成瘾的沉积物后,提出了微褶纹理、断裂递变层、均一层作为震积沉积物标志性的沉积构造,为震积岩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等深流沉积和等深岩

冷重而且富含氧气的表层水在重力和风的驱动下,下沉到海底并缓慢向外扩散形成底流,沿着陆基等深线流动,流速相对快的底流成为等深流。等深流理论的提出成功地解释了深海

浊积岩中有牵引流沉积特征的现象,等深流理论是碎屑沉积学历史上继浊流理论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目前对等深流的研究程度还很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3)关于热水沉积

近10年来,热水沉积作用的研究在地质地球化学领域形成了一个热潮。热水沉积作用的发现和研究被认为是继板块理论以来地学界有一重大突破。热水沉积作用给沉积学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所研究的沉积物是在热水介质还是在正常水体中沉寂下来的。陈先沛等人在讨论热水沉积作用的概念时指出,热水沉积在多种地质环境中普遍存在,不必定出一个绝对的温度下限值,可以采用明显高于当地背景温度作为标准,同时归纳了热水沉积作用的几个岩石学的标志:同沉积期交代填充作用形成的石英脉、硅化岩和燧石结核、喷溢条带和纹层,礁硅岩套等。

(4)关于泥石流沉积

一直以来对泥石流沉积作为洪(冲)积扇沉积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活跃的沉积作用之一。虽然对泥石流沉积作用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其杂乱堆积给研究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很难总结出规律,因而目前尚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仅将其沉积类型分为四大类:冲积扇泥石流沉积、沟谷泥石流和山坡泥石流沉积、火山泥石流沉积和水下泥石流沉积等。1990年崔之久等对一些地方的泥石流剖面进行了深入的沉积学研究,系统总结了泥石流沉积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了标准的泥石流沉积相模式。泥石流按照粘度可以分为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陈洪凯发现了一种泥石流新类型---塑性泥石流,总结了他的沉积特点,分析了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力学条件。

(5)建立了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沉积模式

随着沉积学的发展,目前已经从对局部沉积环境的研究进入了对整个盆地范围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的阶段。因此,认识各种类型的沉积相,建立相应的相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沉积学研究盆地的重要方面。陆源碎屑沉积除了辫状河和网状河外,曲流河、冲积扇、三角洲、湖泊和滨岸相等沉积环境都建立了公认的相模式,并在油气的勘探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的沉积学家们在陆相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将我国中—新生代湖盆碎屑岩充填方式归类为8种模式。近些年来在一些湖盆中发现了风暴沉积体系,极大地丰富了陆源碎屑岩沉积学。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把粗碎屑三角洲笼统地归入扇三角洲类型,Mcpherson将粗碎屑三角洲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两种类型,强调扇三角洲由冲积扇直接进入停滞水体而形成,而辫状河三角洲是由辫状河体系进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

而近些年来,现代沙坝—泻湖沉积体系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1972年Bull等总结了洪

积扇沉积的一些鉴别特征;而且对低能海的沉积层序进行了研究。取得一些成绩。

(6)对中—新生代湖盆砂体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

吴崇筠(1986)-对我国新—中生代湖盆砂体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湖盆砂体的分布和特征受到湖盆的构造活动、地形、物源和气候的控制,同时主张将砂体类型的判别和湖盆沉积相带的划分联系起来,分为:浊积砂体、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水下扇三角洲砂体和滩坝砂体,并对这5种砂体的分布形成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顾家裕(1994)对我国各含油气盆地的扇三角洲沉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扇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沉积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对扇三角洲划分亚相的同时,对11个微相的标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且对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建立了垂相模式,总结了不同微相的生储盖性能及其与油气储集的关系。

朱筱敏(1994)根据滩坝的沉积特征和分布位置划分为湖岸拐弯处滩坝、水下古隆起处滩坝、开阔潜湖滩坝和短轴三角洲侧缘滩坝等4种类型,建立了沉积模式并分析了和油气的关系。

(7)成岩作用研究有新进展

从1893年Walther提出成岩作用的概念来,成岩作用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近些年来诞生了一些新的理论:

1)Siever等人提出了成岩作用的板块构造理论,认为板块的构造运动通过影响原始碎屑化学组合、沉积早期粒间孔隙水和地层的温度、压力来控制成岩作用。

2)Surdam等人指出岩石中的次生孔隙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组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认为有机酸阴离子通过络合铝硅酸盐中的铝离子导致硅酸盐矿物的溶解。

3)在砂泥岩层序列中,泥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在演化过程中析出的有机和无机组分进入砂层中对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的演化产生重要的作用,它是石英的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和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的物质来源之一。

4)石油的注入会抑制碎屑颗粒中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

5)陈彦华(1985)提出了成岩相的概念,将成岩相定义为“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反映成岩环境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物理学特征的总和”。通过建立成岩相和沉积相、地震相、测井相的相关识别模式,达到预测储集区的目的。。

6)刘盟慧、赵澄林在《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模式》一书中提出了成岩事件、成岩系列、成岩相和成岩演化模式等概念和研究方法;建立了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带及其形成和演化的机理,对指导深部碎屑岩储层的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多种技术和手段的应用

(1)解释沉积环境

1)沉积模拟实验

沉积模拟实验在沉积学研究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50年代),受到理论水平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主要着眼于沙质底床表面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中期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是大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水槽实验为主,着眼于沉积构造和形成机理的定性研究,大大推动了陆源碎屑沉积学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模拟实验的内容已经很广泛,不仅促进陆源碎屑沉积理论的发展,而且对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着眼于大型盆地模拟和陆源碎屑沉积学的定量研究。

2)X射线照相技术

利用这一技术不仅可以揭示外部构造形态在沉积物内部的延伸情况,而且可以清晰地显示隐性沉积构造。

(2)确定古水流方向

古水流的研究对于沉积盆地十分重要,它决定了盆地内沉积体的分布、方位和组成。目前对于古水流的研究主要是运用沉积标志和陆源组分,以及地震资料、地层倾角资料及磁组构造资料等。

(3)研究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的研究是沉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它是对沉积物形成岩石的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的显微现象的研究,研究技术和手段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较为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研究孔隙结构的压汞分析和图像分析,研究矿物成分的X-衍射和电子探针,研究孔隙结构、矿物成分和成岩现象的扫描电镜—能谱仪,等等。

3、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沉积学和一些相关的学科交叉形成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

1)沉积动力学:陆源碎屑沉积动力学是利用物理力学的知识来解释沉积构造的形成以及描述泥砂的运动状态,为重塑古沉积环境提供当时的水动力条件信息。

2)层序地层学:是沉积学和测井、地震地层学等学科的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目前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模式都起源于海相地层,对于更为复杂的陆相地层是不完全适用的,我国的地质工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并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领域走在了国外的学者的前面。

3)大地构造沉积学:如何从板块构造的角度分析构造运动对沉积作用的影响以及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盆地的特点,使大地构造沉积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地构造沉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前陆及断陷式湖盆中幕式沉积作用与板块周期活动的关系;不同大地

构造背景下沉积盆地古地理、沉积环境和相、沉积过程、充填形式、层序地层格架及海平面变化;重建基于板块理论沉积岩石学方法和标准;对相关矿产进行评价和预测。

4)沉积地球化学:是以沉积物和沉积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沉积—成岩过程中所含元素及同位素迁移、聚集以及分布规律的科学。可以为沉积学研究提供古环境的信息,它在古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目前已经广泛使用某些元素、元素含量及比值来判断海相和陆相、氧化与还原、水盆深度、盐度和离岸距离等沉积条件;利用氧、硫、锶、钡的稳定的同位素的分馏特点研究沉积物源、古水温、氧化还原条件、沉积旋回性质,确定海岸线位置和海平面升降;利用硫同位素分馏特点分析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的开放与封闭系统等。

5)测井沉积学:利用连续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在“岩心刻度测井”指导下从测井曲线上识别岩性、沉积构造、沉积体几何形状等信息,它使沉积学从地面露头研究转向井下。测井曲线的连续性和较好的可比性使沉积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并且大大提高了研究的精度。测井沉积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岩性解释、沉积相划分和地层倾角解释。

另外还包括沉积盆地分析、储层沉积学和环境磁学以及事件沉积学等一些新的学科的出现,这些都大大的加速了沉积学的研究和运用。

4、着眼全球变化的沉积学理论

沉积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沉积学领域内已经建立了一套公认的理论和方法,但是研究工作仅仅局限在较小地区的沉积作用模式,而且主要是研究正常的沉积作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随着一些新的底学领域的开拓,沉积学家们已经意识到沉积学必须研究全球变化的各种问题,要从整个地壳演化的角度来认识沉积作用的规律和各种沉积现象。因此全球沉积地质问题、缺氧事件等一系列新的问题被提出来,并成为沉积学的研究热点。

陆源碎屑沉积学的研究展望:

1、从微观到宏观:陆源碎屑沉积学的研究领域正从微观走向宏观。沉积学发展的初期,研究内容局限于岩石学微观特点,随后是沉积岩和沉积相研究。沉积体系和沉积模式概念的提出使沉积学研究扩大到整个盆地,板块构造理论使沉积学的研究走向全球,如何利用板块理论来解释大地构造对沉积物和沉积作用的影响以及在塑造沉积盆地中的作用,正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2、从定性到定量

沉积学刚刚诞生的时候,研究工作仅仅局限在定性的描述,后来利用半定量化的仪器以及在研究中逐渐地使用数学知识,使得沉积学的研究逐渐脱离单纯的定性研究。随着仪器设

备的更新和计算机的应用,对沉积学进行定量化研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和数学知识使其较好地为沉积学服务,是使沉积学有更大发展的关键所在。

3、注意研究学科的交叉渗透

从沉积学的发展可以看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海洋学等科学的重大进步是沉积学发展初期的推动力之一。到20世纪50年代,大量的交叉学科纷纷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沉积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沉积学和其他学科进行学科渗透和交叉的结果。

4、重视新技术、新方法

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新的理论,沉积学都不可能取得现在的进步,所以今后的发展还是要继续重视新技术和新方法。

5、理论和实用并重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沉积学研究的每次重大的突破都伴随着新理论的诞生,但是新理论新方法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完善。

6、重视现代沉积环境的研究

现实主义原始的提出是沉积学发展的里程碑,它为沉积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提倡现代沉积环境研究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7、积极推动社会发展

沉积学研究主要围绕寻找矿物资源这一个主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沉积学作为基础学科,其研究范围也应该围绕资源、环境、灾害等一些主题,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

15、试概述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15分)。

概括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碎屑沉积盆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水流机制和砂体类型可划分出下列沉积体系:

1.陆上环境:冲积扇-辫状河-洪水沉积体系;曲流河-洪水漫溢-冲积平原沉积体系;沿岸沼泽化平原-分流河道沉积体系;风成沉积-干盐湖沉积体系;

2.过渡环境:网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3.水下环境:滨岸浅水堡坝沉积体系;风暴重力流沉积体系;半深水-斜坡水道-湖底扇沉积体系;深水湖底扇-深切“扇叶”重力流水道沉积体系;深水槽谷型重力流水道-漫溢沉积体系;拐弯重力流水道沉积体系;湖底平原层状重力流沉积体系;深盐湖环境表层流-层间流重力流沉积体系;以及火山碎屑重力流、陆上-水下喷发-沉积重力流沉积体系。

沉积相类型有:山麓-洪积相(山前,斜坡带)、河流相、三角洲相,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其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参考。(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教育规律;2.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的理论建设⑴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⑵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⑶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构建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⑷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教育学的实践运用⑴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⑵教育学必须为当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⑶教育学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的转化为实践运用的问题。 (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西方⑴“教育学”在英语、法语国家被称为“pedagogy”,在德语国家被称为“padagogik”,它们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 ⑵到了19世纪,在英语国家人们先后用“education”,和“educology”取代了“pedagogy”。 我国⑴“教育学”一词是源自日本的译名:1901年,王国维先生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并在《教育世界》上发表,至此,中国始有“教育学”; ⑵早期,中国主要是向日本学习,20世纪20年代后又转向美国,但与此同时,国人学者也在努力建构自己的教育学。 2.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标志性著作或成果历史条件与特点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乐正克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 体系。 《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论科学的价值 与发展》 培根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独 立 条 件 ⑴历史上前教育学时期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 ⑵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⑶近代以来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的奠定; ⑷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大教学论》 夸美纽 斯 1632年 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开创教育学独立探索时 期的标志 《教育漫话》洛克1693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发 展 特 点 ⑴教育学 已具有独 立的形 态,形成 了一门独 立学科; 研究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爱弥尔》卢梭1762年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概念范畴 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 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哥尼斯堡大学康德1776年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研究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方法》 裴斯泰 洛奇 1800年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 研究结果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北师比较教育考博真题

比较教育学专业考博真题 05教育哲学:1、名词:善端、个体文化内化、教育平等、自然教育、教育主体;2、全球化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理论及现实意义;论述教育无能论和教育万能论 06教育哲学:名词:1、生活准备说 2、道德相对主义 3、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4、政教分离原则 5、学校消亡论。论述:1、讨论对教育现象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2、运用主客体理论关系分析《学会生存》中“人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自己”加以评论。 07教育哲学:名词解释:教育成层、良知良能、伊凡伊里奇、要素主义。论述:1、根据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得与失。2、从全球化背景探教育的国际性与民族性。 北师大2009年比较教育学专业考博真题 2009年北师大教育哲学原理试题 1、比较终身教育思潮、全民教育思潮和全纳教育思潮的异同。 2、试析当前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试论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4、试析文化传统与教育变革的关系。 2009年北师大比较教育试题

1、试析实证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基本主张。 2、论金融危机对世界教育改革的影响。 3、以比较的视角分析我国高中的文理分科制度。 4、以英美为例制度环境对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就今年的试题而言,考察的大都是教育热点问题,像高中文理分科、金融危机对教育的影响等等,直接从书本上找到的题目很少。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比较教育学考博真题 1.试用比较教育理论分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观点 2.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3.试评述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在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价值 4.试分析发达国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 教育哲学: 1.试评述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学术贡献与局限 2.试论教育发展中政府、学校与市场的权力关系 3.试从进步主义及其批判的视角评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试分析高等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2011年比较教育学考博真题 1.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谈教育发展中的社会参与。 2.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谈高中教育发展的多样性。

全国各地教育学各专业博士点及其就业前景介绍(截止2016年)

教育类博士点院校及专业 (截至2016年) 教育学原理博士点: 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博士点(15个) 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 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博士点(14个)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比较教育学 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点(9个)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学前教育学 国家重点学科 南京师范大学 博士点(9个)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高等教育学 国家重点学科 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博士点(16个) 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 成人教育学 博士点(9个)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 博士点(10个)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040109 特殊教育学 博士点(9个)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040110 教育技术学 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博士点(9个)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已划归公共管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 博士点(17个) 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学博士就业前景(仅供参考) 1.教育学原理专业 1)就业前景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依据: 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依据:1、历史时代依据2、现实社会依据 第二章 1、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内涵扩展 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3、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城镇化:从乡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 逆城镇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4、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对社会的影响; 概念: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影响:(可自述) 5、反映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2、死亡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6、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 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7、邓肯的POET模型。 1、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该模型也被称为“生态复合体” 2、在模型中:(1)每个要素是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的;(2)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8、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 1、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3、生态现代化理论:工业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不仅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兼容性,而且也可以是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和机制。由工业化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上岗考试试题《常识性知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考博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考博真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考博真题040101教育学原理(2004,2006---2013) 具体清单: 科目一:教育原理2004,2006---2013 科目二:中外教育思想史2006---2013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2002,2004,2007---2013) 具体清单: 科目一:教学论2002,2004,2007---2010,2012,2013 科目二(01,02方向):教育心理学2002,2003,2004(1),2004(2),2005,2007---2010,2012,2013 科目二(03方向):数学教育学2002,2004,2009---2011 科目二(04方向):语文教育学 040103教育史(2006---2012) 具体清单: 科目一:中外教育史: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2009---2012 中外近现代教育史2007 外国教育史2009---2012 科目二:史学理论与方法2009 040104比较教育学(2007,2009---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外国教育史2009---2012

中外近现代教育史2007 科目二:比较教育学2007,2009---2011 040105学前教育学(2003---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学前教育学2003---2011 科目二:儿童心理学2004---2011 040106高等教育学(2002---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高等教育学原理2002---2011 科目二:高等教育的历史与比较2002---2011 040107成人教育学(2012新增) 具体清单: 科目一:成人教育原理 科目二:家庭与社会教育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2008---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技术与职业教育原理2008---2011 科目二:科学技术概论2008---2011 040110教育技术学(2002,2003,2006---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教育技术综合基础2002,2003,2006---2011 科目二(01方向):软件基础2002,2003,2006---2011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孟繁华、邢永富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分析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孟繁华、邢永富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分 析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共招生14人,有7个专业,分别是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二、考试的科目 三、导师介绍 孟繁华,男,1963年5月生人,汉族,山东人,中共党员,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政策、教师教育 邢永富,男,汉族,九三学社,1954年生于河北邯郸,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讲授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政治学、邓小平教育理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教育发展与政策分析、教育可持续发展、公民教育等问题。 傅树京,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管理,教育领导,教育制度,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

理,组织行为,学校改进,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等。 李孔珍: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管理,专著:《大学组织管理创新》,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主编教材:《教育英语文献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薛海平:湖北人,管理学博士,讲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讲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参与课题研究:世界银行/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2006;世界银行,“甘肃基础教育调查研究”,2006;教育部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

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必读书目(10-03)(1)

教育学原理学生必读书目 (标蓝色者为最重要,标红色者为第二重要) 2010年3月 基本理论类 《四书》《五经》《师说》《学记》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康德:《论教育学》、《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 涂尔干:《道德教育》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确定性的寻求》《我们如何思维》 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 福柯:《规训与惩罚》 怀特:《教育的目的》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 塞尔:《心灵、语言与社会》 罗杰斯:《个人形成论》 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 郑石岩:《觉:教导的智慧》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弗朗索瓦:《圣人无意》 Gauthier, D. (1963). Practical Reasoning Wenger, E. (1998).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 研究方法论类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 范梅南:《教学机智》《生活体验研究》 波兰尼:《个人知识》《科学、信仰与社会》 赖尔:《心的概念》 库伯:《体验学习》 胡军:《知识论》 Phil Carspecken, 《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 Gibbens et al. 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Urie Bronfenbrenner: Lewinian Space and Ecological Substance. Environments in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Theoretical and Operational Models. Joseph J. Schwab:The Practical 1: A language for curriculum;The Practical 2: Arts of Eclectic;The Practical 3: Testing and the Curriculum;The Practical 4: Something For the Curriculum Professors To Do Labov, The Metaphors We Live By James Gee,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1

大学社会学重点归纳

社会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1、西方和中国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西方: 社会学的产生:孔德的实证主义理论,他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基本想法。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社会学的发展,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主要思想有: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斯宾塞:提出社会进化的思想,社会进化论。 迪尔凯姆: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他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等概念。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 韦伯: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在方法论上韦伯提出“理想类型”的观点以及“价值中立“的主张 帕森斯:建立了机构功能理论,形成了结构功能学派 美国社会学的特点:注重应用研究,实证研究一直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 西欧国家社会学与美国社会学的差异:理论思维和批判色彩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代表 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发起巨大挑战,成为当代社会学的重要流派 卢曼:系统学派 布迪厄:结构主义建构论 福柯:展示了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和对现代权力观的否定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弥合行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 中国: 大同思想:我国古代关于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理想的系统化论述 康有为:讲学,提出群学 严复:翻译斯宾塞著作 社会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出现是在20世纪初。燕京大学的社会学师资比较整齐 孙本文: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社会学原理》他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学取消 1978年邓小平支出社会学需要尽快补课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特点与基本问题 研究对象: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 社会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具有强烈的依存关系:社会关系以社会行动为内容,社会行动以社会关系为形式;没有社会行动的社会关系和不受社会关系知道的社会行动都是不可理解的。 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的关系的宏观表现。 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社会变迁。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 学科体系: 1、社会学理论:对社会构成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问题的理论性分析 2、社会研究方法:从事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3、应用社会学:将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方法运用于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研究 学科特点: 1、整体性观点 2、方法和只是的综合性 3、科学性 4、应用性 5、建设性和批判性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1、社会的性质、类型、特点 社会的性质:社会实在论(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 社会唯实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有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其代表,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将社会实在论做了具体论述 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的目的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强调人的行动的心理方面的理论(美国的吉丁斯)和以强盗个体行动的能动性为主的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带有社会唯名论色彩,而在符号互动论哪里社会唯名论的特征更加明显 社会的性质导致两方认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不同:唯实论:研究社会的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研究这种既定的结构如何去指导塑造其成员唯名论: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能真正了解社会 社会的类型: 宏观社会的类型: 1、孔德: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2、斯宾塞: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3、马克思: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具体社会的类型: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以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共同体 3、以业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

(完整版)教育原理-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与教育》复习大纲 题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 心理学的性质p10: 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确切地说,是一门文理交叉的学科。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p16: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第二章: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因素或条件有哪些?p68 1、对活动目的的理解程度。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无意注意主要依赖人的直接兴趣,有意注意主要依赖人的间接兴趣) 3、注意活动的组织。 4、内外刺激的干扰。 5、个体的意志力。 第三章: 感觉适应p99-101: 指同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厨师做菜越来越咸,渐渐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刚下泳池觉得冷,后来逐渐适应) 感觉对比: 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样重的铁和棉花感到铁比较重;吃糖之后吃苹果,觉得苹果酸;吃中药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有甜味)感觉相互作用: (通感、连觉)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暖色调、冷色调) 感觉补偿: 指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全,会促进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作用。(盲人的听觉和触觉、嗅觉特别灵敏) 第四章: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定义p119; 聚合思维: 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就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分析、整合,最终得出一

个正确或最好的答案。 发散思维: 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不受已知或现在方式、规则等的约束,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多种办法的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132-134; 1、情绪状态。高度紧张和焦虑会抑制思维活动,阻碍问题解决,而愉快—兴趣状态则为问 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 2、动机强度。适中的动机强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 5、迁移影响。 正迁移/负迁移: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阻碍或干扰的影响。 6、原型启发。 7、个性特点。 第五章: 影响记忆保持的因素,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复习p163; 1、识记的程度。 2、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3、记忆材料的性质。 4、识记后的休息。 5、识记后的复习。 过度学习: 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叫过度识记,也叫过度学习。 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先快后慢进行的。 如何复习: 1、复习的及时性。 2、复习的经常性。 3、复习的合理性。 第六章: 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p214;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p207: 创造力较高组,其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较高;创造力较低组,其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则较低。智力与知识的关系p204-205: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共招生14人,有7个专业,分别是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二、考试的科目

三、导师介绍 劳凯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院长,教育系主任。学术兼职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理事;主讲课程硕士生课程:教育学原理专题、教育法学与教育政治学专题、国外教育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博士生课程:学术思潮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政策分析。 康丽颖: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

资料全文转载。先后主持和参与主编了第一本反映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的蓝皮书,第一本反映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红皮书。 孟繁华,男,1963年5月生人,汉族,山东人,中共党员,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政策、教师教育 邢永富,男,汉族,九三学社,1954年生于河北邯郸,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讲授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政治学、邓小平教育理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教育发展与政策分析、教育可持续发展、公民教育等问题。 傅树京,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管理,教育领导,教育制度,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校改进,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等。 李孔珍: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管理,专著:《大学组织管理创新》,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主编教材:《教育英语文献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薛海平:湖北人,管理学博士,讲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讲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参与课题研究:世界银行/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2006;世界银行,“甘肃基础教育调查研究”,2006;教育部 石鸥:教授,出生于湖南省新宁县,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1984年入西南大学读研究生,曾先后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研究生处长、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后指导教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博参考书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博参考书分享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参考书,方便大家准备考博,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笔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自2013年恢复自主命题,所以在研究生考试的形式以及录取情况上与此前统考时有所不同。2013年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报考188人,录取20人,录取比例为10.64%,报录比9.4:1。2012年报考239人,录取30人,录取比例为12.55%,报录比7.97:1,。往年录取比例在10%左右。其他各专业的录取比例不等,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比较教育相对而言竞争更为激烈。这些统计都不计算推免学生在内。 教育学初试的科目单独划线,不依据国家线。研究生考试结束后,首先公布基本复试分数线,然后公布各个专业的复试分数线,符合要求者即进入复试。如2014年和2013年的教育学基本复试线315和310(思政50外语50专业课180),但是这仅仅是基本线,2014年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复试分数划定依据方向不同而又差异,其中教育管理专业340,教育经济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325,最终录取学生的分数都很高,所以初试成绩非常重要。复试包括笔试+外语口试+

综合面试。笔试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200分,复试总分400分。笔试内容为各专业综合基础知识,不设参考书目。笔试一般为90分为及格分,外语+面试150分为及格分,复试240分为及格分,未达到以上及格线的,不予录取。录取时,初试总分+复试总分,分专业从高分往低分依次录取,事实上初试成绩占据决定性作用,因为复试笔试中考生的水平发挥一般与初试基本一致,或者大家水平差不多,无法扭转初试决定的格局。复试英语除常规问题外,可能会考察专业的认知以及专业问题的具体看法,一方面要看自身英语表达水平,另一方面重在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教育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一般接收调剂。复试中各个专业学生的复试笔试题目相同,会有个别题目需要选定方向的学生进行相应作答。 北师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一、教育学 1、黄济,王策三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道俊,王汉澜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重点看前两本) 二、教育史 1、王炳照编:《中国教育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