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脊柱运动

脊柱运动

脊柱运动
脊柱运动

脊柱运动

曾庆馀

不少著名的医学家都认为,人体的衰老不是从眼角的第一道皱纹,鬓边的第一根白发的出现才开始的。身体柔韧性的减弱(气虚)才是人体衰老的第一征兆。其中脊柱的变化尤为典型——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由于脊柱功能的退化或者病变而引起的。

每当早上醒来,总是感到不大舒服,乃至身体僵硬、蜷缩……,医学上把这一现象叫做脊柱功能退化。

脊柱的功能状态取决于肌肉和韧带的功能状态。如果平时你疏于活动,缺乏锻炼,未能使自己的肌肉和韧带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它们就可能逐渐松驰。脊柱因而也开始慢慢地松动。

脊柱的病变发展缓慢且不明显,一般是多年形成的。椎间盘因磨损而逐渐变薄,椎骨间隙内的所有神经根和血管受到压迫,与它们有关的器官都因此受到伤害,血液流通和神经感应不畅,亦即大脑指挥失灵,相关生理组织必然受到影响。

脊柱病变的最糟情况莫过于椎间盘突出。钻心之痛令人难以忍受。现代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手术,但又不能根治,往往一次手术之后,不久又需要进行二次,三次手术,更糟的后果是还会蔓延到其它节间盘中去。

“动练脊柱,青春常驻。”脊柱的病变防重于治!坚持每天动练脊柱,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止机体的过早衰老,即使年龄已进入老年期者,持之以恒地动练脊柱,仍可望重返青春,老当益壮。

脊柱的构造

脊柱是人体结构的基础,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组成。腰椎下方有骶骨和尾骨各一块。骨内的红骨髓终生保持着造血机能。脊柱内自上而下有一条管道,容纳着脊髓。椎管的内外含有丰富的静脉丛,与脑、前胸、腹、盆腔脏器的静脉丛直接间相互交通。

有31对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与脊髓相连。这些神经调控着四肢和全身脏腑器官的功能和运动。人们常常因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造成脊柱变形或错位,从而带来许多疾病的出现,如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了某根神经,又导致四肢或某些脏腑器官或组织的严重病变。

从中医经络学说来看,在脊柱内有阳脉之海的重要经络督脉及其它经脉,许多重要穴位都也分布于脊柱及其两旁,它们是为不同的脏腑器官和组织输布气血及管养物质的渠道和泵站。因此运动,锻炼脊柱,使之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既可防治脊柱变形或错位而引起的诸多疾病,又可使经络畅通,气血充盈,增强免疫力,抗病延年。

总而言之,脊柱既是人体结构之"纲",也是气功锻炼之“基”。基固则体康,纲举则目张。整个脊脊柱的练功过程,意念、观想亦随之上下。“目(内视)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意到气时,气到血行,气和血畅,百病不生。

脊柱部位和它的调控范围及防治内容

颈椎1 头部血管,大脑垂体、面部、中耳、内耳,交感神经系统,大脑其它组织。

头痛,健忘,精神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眩晕。

颈椎2 眼、舌、耳神经,额、项肌。

鼻炎,耳聋,丹毒,眼病,昏厥等。

颈椎3 项肌及枕部皮肤,鄂部、外耳、面骨、三叉神经、牙。

粉刺,湿疹,神经病,神经炎,痤疮。

颈椎4 鼻、唇、耳。

中耳炎,耳聋。

颈椎5 声带,咽喉、颈部腺体。

咽炎,喉炎,声音嘶哑。

颈椎6 颈部肌肉,肩部、扁桃腺。

落枕,肩痛,扁桃腺炎,百日咳,哮喘。

颈椎7 甲状腺、肩部、肘部。

粘液囊炎,甲状腺病,伤风。

胸椎1 食管、气管,手、手腕。

支气管哮喘,咳嗽,呼吸系统疾病。

胸椎2 心脏、冠状动脉。

各种心脏病,冠心病。

胸椎3 肺、乳房,胸部肌肉及皮肤。

肺部疾病,支气管炎、胸膜炎、流感。

胸椎4 胆囊、胆管。

各种胆病,带状疱疹。

胸椎5 肝、血液。

肝病,发热,贫血,低血压,关节炎。

胸椎6 胃。胃部疾病。

胸椎7 胰腺、胰岛,十二指肠。

糖尿病,胃溃疡,胃炎。

胸椎8 脾、横隔膜。

呃逆,脾脏疾病。

胸椎9 肾上腺。

过敏症,麻疹,低血压,电解质不平衡,炎症。

胸椎10 肾。

肾脏疾病,血管硬化,性功能衰弱。

胸椎11 肾、输尿管。

皮肤病,湿疹,疥疮。

胸椎12 小肠、淋巴系统、输卵管。

小肠疾病,风湿病,腹胀气。

腰椎1 结肠、腹股沟。

结肠炎及其它大肠疾病,痢疾,腹泄。

腰椎2 腹部、结肠、盲肠。

阑尾炎,肠痉挛,静脉曲张,呼吸困难。

腰椎3 生殖器官、卵巢、睾丸、子宫、膀胱、膝。

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膝关节疾病。

腰椎4 前列腺、腰肌、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痛,排尿痛,月经不调。

腰椎5 小腿、踝、足腕、脚掌及脚趾。

腿部血液循环不良,腿部皮肤病,足踝关节炎,脚掌、脚趾疾病。

骶骨堆骨盆、肾。

骶骨关节炎,脊柱角形弯曲,腰以下皮肤,肌肉疾病。

尾椎盲肠、肛门。

痔疮,尾骨痛。

脊柱动练要领

起势

站与肩宽,轻闭双目,双手自然下垂,重心在足根,自然呼吸。意念存于尾骨处。

一、前后蛹动

双膝自然下蹲,观想尾椎,骶骨向前,向上轻轻地呈波浪状蛹动……,站直、还原、但勿停顿,并随势向后蛹动。意念上移,观想尾骨及第一、二、三腰椎(从下往上数)向前、向上轻轻地呈波浪状蛹动……,站直、还原,但勿停顿,并顺势后向后蛹动。意念上移,观想第三、四、五腰椎向前、向上轻轻地呈波浪状蛹动……。如此循序渐进地向上蛹动锻炼,直至颈椎末节。

整个脊柱前后蛹动锻炼完毕,然后进行全脊柱都呈波浪状的大蛹动三次。然后再倒过来从上到下进行蛹动锻炼。

意念存于颈椎,观想第一、二、三颈椎(从上往下数)向前、向下呈波浪状蛹动……直至尾骨。然后进行全脊骨都呈波浪状大蛹动三次。如此则一上一下完成一次整个脊柱的完整锻炼。

在前后蛹动锻炼的过程中,双手臂可自然配合而自然甩动;蛹动的幅度、节奏自行掌握、调节、不必过份拘泥,愈自然愈妙。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每程序可进行三、六、九次全脊柱蛹动锻炼。也可以根据自己疾患或身体状况,在相应部位着重锻炼。

二、横向摆动

蛹动锻炼完毕,不要收功。意念存于尾骨,进行横向摆动锻炼。其原理与蛹动锻炼相同,只是方向不同。

意念存于尾骨处,观想尾骨轻轻地朝左手方向呈波浪状摆动……,接着转向朝右手方向呈波浪状轻轻地摆动;手臂、腰部、肩部则自然顺势配合。还原、站直,但勿停顿,意念上移,观想尾骨及第一、二、三腰椎轻轻地朝左手方向呈波浪摆……,接着转向朝右手方向轻轻地呈波浪状摆动……;还原、站直,但勿停顿,意念上移,观想第三、四、五节腰椎轻轻地朝左手方向呈波浪状摆动。如此循序渐进向上摆动锻炼直至颈椎末节。最后整个脊柱呈波浪状大摆动三次。再从颈椎开始从上至下进行摆动锻炼,其原理同前后蛹动锻炼。

每程序锻炼次数可为三、六、九次,与蛹动锻炼次数配合一致。

三、左右扭动

横向摆动锻炼完毕,不要收功,接着进行左右扭动的锻炼。

扭动锻炼时,脊柱各椎节之间像磨盘推磨状相互错动,脊柱扭动成麻花状,一会向左转扭动,一会向右转扭动--左右扭动。扭动锻炼的幅度、频率,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而自行掌握,总的原则是缓慢圆柔。左右扭动锻炼的原理同前述蛹动与摆动锻炼。

意念存于尾骨,观想尾骨、骶骨向左手方向呈麻花状轻轻扭动……,接着反转朝右手方向轻轻地呈麻花状扭动。还原、但勿停顿,意念上移,观想尾骨及第一、第二、三腰推朝左手方向呈麻花状轻轻扭动……,接着朝右手方向轻轻地呈麻花状扭动。还原,但勿停顿,意念上移,观想第三、四、五腰椎朝左手方向轻轻地呈麻花状扭动……,直至颈椎末节。

左右扭动锻炼完毕,整个脊柱呈麻花状大扭动三次。接着从上向下进行左右扭动锻炼。其理法同前述两种锻炼方式。每一程序锻炼的次数,与蛹动、摆动相同。

四、全脊柱综合运动——蠕动

蠕动锻炼的目的,既是弥补前三种锻炼方式之缺失--锻炼不到之处,又是将它们三者组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锻炼。又蛹、又摆、又扭;蛹中有摆,摆中有扭,扭中有蛹;或蛹中又摆又扭;法无定法,式无定式,不拘一格,自由发挥;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全方位进行蠕动的综合锻炼。

蠕动锻炼时,双手掌可置于胸前沿脊柱上下移动画小圆圈助气,意念、观想在何处,双掌即可置于何处。可以俯首、弯腰,也可以不弯腰。可根据自己的生理状态及病理状况而定。兴尽而收功。

五、收功

准备收功时,蠕动动象逐渐减弱,最后双掌重叠于脐前,引气归元随机收功。

六、功后整理

双掌搓热,浴面9~36次;十指梳头9~36次;双手掌揉眼眶9~36次,左转柔与右转揉次数相等,眼珠可跟着转动。

七、糊涂练功糊涂成

气功锻炼,特别是下手练功初阶,应一直遵循“模糊逻辑”原则,直到高深境界的“忧兮惚兮”功成,这是明白人练功的诀窍--真传一句话。古人还进一步指明,练功过程“着相头头错,无为又落空”,过于认真(执着)不对,不认真更不对。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一练功与成功的辩证法大门。也就是说,大事要清楚些--功必须练,“一气自立能更生”;小事要糊涂些--只管耕耘,勿问收获。日久功深,量变质变,功到自然成。对脊柱的观想也应这样,不要追求十分清晰、准确,意到即行;过分执着、妄想,反而耗损内能,得不偿失。一旦气足神全,天目天启,洞观无碍,彼情彼景,自然现前。正如过来人云:明白人先要“糊涂”一阵,“糊涂到家”后自然明白。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脊柱生物力学 1.运动节段由于脊柱的结构和功能较为复杂,在研究脊柱的生物力学时,通常观察脊 柱的某一部分,该部分由相邻两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能显示整个脊柱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的叠加可构成脊柱的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又称脊柱功能单位。 分部:通常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由两个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组成;后部分由相应的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和韧带组成。 前后部承载:前部的椎间盘和后部的小关节在负重及应力分布方面存在着一种独立的、动态的关系。在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的椎间盘是主要的负重部位。如伴有较大的位移时,后部的小关节也承受部分载荷,在后方剪应力(背伸运动)和轴向旋转时,小关节则是主要的负重部位。 功能:①运动功能,提供椎体三维空间的运动范围;②承载功能,将载荷从颈部传到骨盆;③保护功能,保护椎管内容纳的脊髓及神经根。椎体,椎间盘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提供脊柱的支持功能和吸收对脊柱的冲击能量。运动范围主要依靠椎间关节复合体完成。躯干及韧带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和维持身体姿势。 2.脊柱运动学神经和肌肉的协同作用产生脊柱的运动。脊柱作为柔软性载负体,其运动 形式是多样的。脊柱的运动范围较大,但组成脊柱的各个节段的运动范围却较小,节段间的运动是三维的,表现为两椎骨的角度改变和位移。脊柱的活动通常是多个运动节段的联合运动,包括沿横轴、矢状轴和纵轴的旋转和平移。限制任何部位的活动都可增加其他部位的活动。 (1)运动特性:在脊柱运动中,椎体与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相比,变形量

四种功法对脊柱的锻炼

四种功法对脊柱的锻炼 在中老年人中,脊柱不健康者甚多,只是有的人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有的人感觉不明显而已。因此,对脊柱的锻炼就显得格外重要。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4种健身气功功法运用多种方式对脊柱进行了有效的锻炼。为此,本文对脊柱锻炼有关动作进行综合整理,以飨功友。 关于脊柱本身 脊柱是人体运动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人体的关键部位,也是人体神经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一、脊柱基本组成 脊柱在背后正中,由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一块骶椎(5节)和一块尾椎(4节)组成。从前面或后面看是一条直线,从侧面看有四处弯曲,即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各有一处弯曲。椎体的椎管中藏有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颈、腰椎病 在中老年人群中,主要是颈椎和腰椎易出问题。 人从40岁以后,颈部常发生劳损,颈椎骨刺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间盘萎缩退化等病变,影响到颈部神经根或颈部脊髓或颈部主要血管等。如颈肩痛,上肢出现放射性疼

痛、手指麻木;头晕,视物模糊等。原因是颈间盘蜕变,并引起椎节松动、位移、髓核脱出,骨刺形成,刺激、压迫相邻组织。 腰间盘突出,则腰痛,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放射性下肢痛;跛行;伴有椎管狭窄时,患腿麻胀。其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化及外因造成。如慢性劳损,受寒湿等原因作用的结果。 腰肌劳损则腰背部酸痛,或胀痛,休息则轻,劳累则重,若适当活动会使症状减轻。其病变在腰背肌纤维,筋膜等组织。 四种功法对脊柱的锻炼 人到中老年时,椎骨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和骨质增生,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我们可以加强对脊柱的锻炼,增强血液循环,增加营养,减慢脊椎老化进程。同时也增强了脊柱的灵活性,增强椎间带的柔韧性,避免脊柱强直。 四种功法中,每个都有不同程度的对脊柱进行了锻练,分述如下。 1、易筋经对脊柱的锻练 韦驮献杵第三势:两掌上托至头,下颏微收,颈部拉直,下沉上托使整个脊柱竖直,这就拔了颈椎、胸椎、腰椎。所以,必须力达四肢,两臂必伸直夹头,脊柱才能竖直,这是紧,然后放松。一紧一松就很好地活动了脊柱。

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

脊柱疾病和损伤与脊柱受力的异常有明确关系,而康复治疗和预防也需要对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有清楚的了解。本文旨在为临床和治疗技术人员提供相关的基础知识。 1、结构特征:脊柱是人体运动的主轴。由多个椎体、多重关节(椎间“关节”、椎小关节)、众多肌肉和韧带紧紧围绕、生理弯曲,以满足脊柱的坚固性和可动性(柔韧性)。其活动有三维方向(前后、左右、旋转)和六个自由度(3个平动、3个转动)。 2、位置特征:颈段支撑头颅,重心处于颈部前2/3和后1/3的交界处;胸段重心偏后(胸廓前后径的后1/4),与胸廓共同分解胸以上躯体的重量。腰段居中,甚至前凸,以支撑体重。 3、解剖特征: (1)椎管:椎骨构成一个可褶曲的有效管腔以容纳延髓和脊髓。 (2)椎骨:由椎体、椎弓、上下关节突、棘突、横突构成。椎体是椭圆形短扁骨,一圈致密的骨皮质包围海棉状的髓质(松质骨),上下骨皮质中有较厚的软骨板衬垫,边缘由较厚的环形衬板构成。椎体的骨小梁除按应力线斜行交叉外;还可看到一组从椎体上面向后延伸,至椎弓根水平时呈扇形分布于下关节突与棘突,另一组则从椎体下面向后延伸到椎弓根水平时呈扇形分布于下关节突与棘突。椎体前缘最薄弱,易于发生压缩性骨折。横突和棘突作为脊柱肌肉的附着点,是脊柱动态稳定性的基础之一。 (3)椎间盘:内部为髓核,外部为纤维环。髓核为半液态,由富亲水性的葡萄糖胺酸聚糖的胶状凝胶所组成。除了下腰椎的髓核位置偏后外,髓核均位于椎间盘的正中。纤维环为多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彼此斜行交织而成,自边缘向心分布,致密的纤维环开始是垂直的,越接近中心越倾斜,到中心接触髓核时,几乎近水平走向,并围绕髓核成椭圆形。椎间盘受压时,髓核承受75%的压力,其余25%的压力分布到纤维环。髓核还同时具有稳定脊柱运动的功能,在伸展运动时,上方椎体向后移位,缩减了椎间隙后缘,髓核受挤向前方偏移。在前屈运动时,正好相反,从而使椎体获得较强的自稳性。椎间盘总厚度约为脊柱全长的25%。白天站立和行走的压力使髓核丧失少量水分,而在睡眠或休息时由于髓核压力减小,水分又得到重储存。因此早晚身高有2厘米的差异。20岁以后髓核对水分重储存能力减退。由于提重物和年龄增长产生的微损伤使纤维环纤维成分增加,而能复原的弹性成分相对减少。因此30-50岁的成年人纤维环易遭受损伤,继后髓核脱出而压迫神经根。 (4)椎小关节:椎小关节由相临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和椎间盘的载荷分配随脊柱位置而异,一般承受0~30%的脊柱载荷。脊柱过伸位时小关节突承载力显著增加。 (5)脊柱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黄韧带。韧带主要作用于脊柱的静态稳定性。大多数脊柱韧带由延伸度较小的胶原纤维构成。黄韧带含有较高比例的弹力纤维。韧带还作用于拉伸载荷在椎体间的传递,使脊柱在生理范围内以最小的阻力进行平稳运动。 4、运动节段:由两个相临的椎体、椎间盘和纵韧带形成节段的前部。相应的椎弓、椎间关节、横突和棘突以及韧带组成节段的后部。椎弓和椎体形成椎管以保护脊髓。运动节段是脊柱的最小功能单元。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完整版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青少年脊柱侧凸概述 脊柱侧弯的经典定义为“脊柱在额状面上发生的侧方弯曲”,实际上应为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额状面上畸形大于10度的传统标准仍然适用于现行的脊柱侧弯定义。然而由于近来对力偶合认识的加深,目前我们知道侧弯的脊柱不仅在矢状面和额状面上存在有差异,在横断面上亦存在有畸形。因此在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对人体的三维平面进行评估。 脊柱侧弯的患病率 患病率是指在某一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频率。由于侧弯严重程度的不同,脊柱侧弯的患病率而有所差别,角度大的侧弯发生率较低,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脊柱侧弯的患病率约为1%,且在各种群中相对恒定。勿将患病率与发病率 相混淆。发病率是指在观察期内(通常为一年),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的频率。绝大多数研究所涉及的是脊柱侧弯的患病率。 脊柱侧凸的病因学 脊柱侧弯的病因多种多样。Moe 在其经典的教科书中列举的病因多达50余种。我们将其粗略地将脊柱侧弯分为以下四类: 神经肌肉性侧弯 先天性侧弯 某些疾患(疾病,肿瘤和创伤)导致的侧弯 特发性侧弯 神经肌肉性侧弯 神经肌肉性侧弯通常在儿童期发病。这类畸形多呈进展性且伴有明显的心肺并发症。该 类患者的寿命通常缩短。神经肌肉性疾病又可进一步分为:神经病性和肌病性。然而,并非所有患有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儿童都会 发展为脊柱侧弯。 多数神经肌肉性侧弯患者需接受脊柱融合手术。以使其能直立地坐在轮椅上并能够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坐立有助于改善患儿的 肺通气,且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 神经病性疾患使神经系统受累。神经病性侧弯包括脑瘫,脊髓小脑功能障碍及脊髓灰质炎。 肌性侧弯的病因在于肌肉组织疾患。Duchenne 肌萎缩和关节弯曲是肌性疾患的典型病例,并有可能导致脊柱侧弯。 先天性侧弯

脊柱术后功能锻炼

一、???????颈椎疾病 常见颈椎疾病包括颈椎损伤、颈椎病、颈椎肿瘤、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有共同特点(一)、术后处理 1、颈推前路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 (1)、术后24h应视为合并症多发期和危险期,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及神志。注意观察病人四肢的感觉,运动有无障碍,观察病人声音有无嘶哑,面部有无异常。 (2)、严格头颈部制动,术后1周内患者应卧床,可在患者头颈两旁各放置1只沙袋,以固定头颈部,24-48h后拔除引流条,5-7天拆线,拆线后行颈围领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时间在8周以上,对有些骨折脱位病人外固定可达3-6个月。 (3)、术后24-48h应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病人吞咽与进食,情况好转后给予普通饮食。 (4)、出院前应拍片复查,出院后每2周拍片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植骨块或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有无松动、移位等情况。 (5)、除去外固定前行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6)、拆除外固定后行颈部功能锻炼(动作要领见后) 2、颈椎后路康复与功能锻炼 (1)、术后24h内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及感觉变化,以了解有无血肿压迫脊髓,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术后仰卧位,卧床1-2周,枕颈部用S形枕保护,以防对颈后区产生压力。 (3)、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管,8-10天拆线。 (4)、术后2周可戴颈围领下床活动,做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 (5)、外固定时间应根据手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来确定,如果是融合手术,外固定12周后除去颈围领,做颈部功能锻炼。 (6)、出院前拍片,除去外固定前应拍片复查。 (7)、一般不需要取出内固定材料。 (二)、功能锻炼 1、动作要领

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基础

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基础 基础理论 - 生物力学 (脊柱) 脊柱疾病和损伤与脊柱受力的异常有明确关系,而康复治疗和预防也需要对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有清楚的了解。本文旨在为临床和治疗技术人员提供相关的基础知识。 1、结构特征:脊柱是人体运动的主轴。由多个椎体、多重关节(椎间“关节”、椎小关节)、众多肌肉和韧带紧紧围绕、生理弯曲,以满足脊柱的坚固性和可动性(柔韧性)。其活动有三维方向(前后、左右、旋转)和六个自由度(3个平动、3个转动)。 2、位置特征:颈段支撑头颅,重心处于颈部前2/3和后1/3的交界处;胸段重心偏后(胸廓前后径的后1/4),与胸廓共同分解胸以上躯体的重量。腰段居中,甚至前凸,以支撑体重。 3、解剖特征: (1)椎管:椎骨构成一个可褶曲的有效管腔以容纳延髓和脊髓。 (2)椎骨:由椎体、椎弓、上下关节突、棘突、横突构成。椎体是椭圆形短扁骨,一圈致密的骨皮质包围海棉状的髓质(松质骨),上下骨皮质中有较厚的软骨板衬垫,边缘由较厚的环形衬板构成。椎体的骨小梁除按应力线斜行交叉外;还可看到一组从椎体上面向后延伸,至椎弓根水平时呈扇形分布于下关节突与棘突,另一组则从椎体下面向后延伸到椎弓根水平时呈扇形分布于下关节突与棘突。椎体前缘最薄弱,易于发生压缩性骨折。横突和棘突作为脊柱肌肉的附着点,是脊柱动态稳定性的基础之一。 (3)椎间盘:内部为髓核,外部为纤维环。髓核为半液态,由富亲水性的葡萄糖胺酸聚糖的胶状凝胶所组成。除了下腰椎的髓核位置偏后外,髓核均位于椎间盘的正中。纤维环为多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彼此斜行交织而成,自边缘向心分布,致密的纤维环开始是垂直的,越接近中心越倾斜,到中心接触髓核时,几乎近水平走向,并围绕髓核成椭圆形。椎间盘受压时,髓核承受75%的压力,其余25%的压力分布到纤维环。髓核还同时具有稳定脊柱运动的功能,在伸展运动时,上方椎体向后移位,缩减了椎间隙后缘,髓核受挤向前方偏移。在前屈运动时,正好相反,从而使椎体获得较强的自稳性。椎间盘总厚度约为脊柱全长的25%。白天站立和行走的压力使髓核丧失少量水分,而在睡眠或休息时由于髓核压力减小,水分又得到重储存。因此早晚身高有2厘米的差异。20岁以后髓核对水分重储存能力减退。由于提重物和年龄增长产生的微损伤使纤维环纤维成分增加,而能复原的弹性成分相对减少。因此30-50岁的成年人纤维环易遭受损伤,继后髓核脱出而压迫神经根。 (4)椎小关节:椎小关节由相临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和椎间盘的载荷分配随脊柱位置而异,一般承受0~30%的脊柱载荷。脊柱过伸位时小关节突承载力显著增加。 (5)脊柱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黄韧带。韧带主要作用于脊柱的静态稳定性。大多数脊柱韧带由延伸度较小的胶原纤维构成。黄韧带含有较高比例的弹力纤维。韧带还作用于拉伸载荷在椎体间的传递,使脊柱在生理范围内以最小的阻力进行平稳运动。 4、运动节段:由两个相临的椎体、椎间盘和纵韧带形成节段的前部。相应的椎弓、椎间关节、横突和棘突以及韧带组成节段的后部。椎弓和椎体形成椎管以保护脊髓。运动节段是脊柱的最小功能单元。 (1)前部:椎体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承担压缩负荷,上部身体的重量加大时,椎体就相应变得更大,因此腰椎的椎体比胸椎和颈椎的椎体要高,其横截面积也大一些。腰椎椎体的尺寸增大,是它们能承受这部分脊柱所需的较大负荷。 (2)后部:后部控制运动节段的运动。运动的方向取决于椎间小关节突的朝向。第1、2颈椎小关节突朝向横面,其余颈椎的椎小关节突均与横面呈450夹角而与额面平行,从而能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

青少年脊柱侧凸 概述 脊柱侧弯的经典定义为“脊柱在额状面上发生的侧方弯曲”,实际上应为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额状面上畸形大于10 度的传统标准仍然适用于现行的脊柱侧弯定义。然而由于近来对力偶合认识的加深,目前我们知道侧弯的脊柱不仅在矢状面和额状面上存在有差异,在横断面上亦存在有畸形。因此在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对人体的三维平面进行评估。 脊柱侧弯的患病率 患病率是指在某一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频率。由于侧弯严重程度的不同,脊柱侧弯的患病率而有所差别,角度大的侧弯发生率较低,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脊柱侧弯的患病率约为1%,且在各种群中相对恒定。勿将患病率与发病率相混淆。发病率是指在观察期内(通常为一年),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的频率。绝大多数研究所涉及的是脊柱侧弯的患病率。

脊柱侧凸的病因学 脊柱侧弯的病因多种多样。Moe 在其经典的教科书中列举的病因多达50 余种。我们将其粗略地将脊柱侧弯分为以下四类: ?神经肌肉性侧弯 ?先天性侧弯 ?某些疾患(疾病,肿瘤和创伤)导致的侧弯 神经肌肉性侧弯 神经肌肉性侧弯通常在儿童期发病。 神经病性和肌病性。然而, 为脊柱侧弯。 多数神经肌肉性侧弯患者需接受脊柱融合手术。 上并能够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坐立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肺通气, 减少肺部并发症。 神经病性疾患使神经系统受累。神经病性侧弯包括脑瘫, 碍及脊髓灰质炎。 肌性侧弯的病因在于肌肉组织疾患。Duchenne 肌萎缩和关节弯曲是肌 性疾患的典型病例,并有可能导致脊柱侧弯。 先天性侧弯

先天性侧弯是由于发育过程中胚胎受到损伤而造成的椎体或椎节 这种先天性脊柱缺陷可分为以下三个基本类型: ? 形成不良 ? 分节不全 ? 混合型 形成不良可累及单一椎体或多个椎体,指脊柱在宫内发育过程中,一个椎 体的部分或全部不能完整发育成型。形成不良最常见的情况是半椎体。该种畸形在侧弯中较为常见,并可使侧弯畸形加重。若脊柱后部结构发生形成不良,可导致脊柱裂或脊髓脊膜突出。右方插图显示的形成不良为半椎体。 混合型是指形成不良和分节不全同时发生。这一类型较难判别和评估,需加以定期随访。混合型最重的情况通常为脊柱的一侧存在有多个未分节的骨桥,而另一侧则为半椎体。单纯的形成不良或分节不全较为少见,相反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形成不良和分节不全两者并存。 某些疾患造成的侧弯 某些全身性疾患也可导致脊柱侧弯的发生,如:感染、肿瘤或创伤。诸如间质病变的 Marfan 综合征和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变的 神经纤维瘤病往往同时伴随有脊柱侧弯的发生。但并非这类疾病都有脊柱侧弯的发生。 急性和慢性感染(例如:结核)有可能造成明显的脊柱侧弯。脊柱肿瘤及楔变的骨折,最终也会导致脊柱侧弯,但这些情况在儿童中罕见。多节段椎板切除术往往造成医源性侧弯,此在成年中亦较为常见。

脊柱运动的主要肌肉和韧带

脊柱运动的主要肌肉和韧带 一、脊柱的运动 脊柱的运动在相邻两椎骨之间是有限的,但整个脊柱的活动范围较大。可绕额状轴屈伸运动;绕矢状轴做侧屈运动;绕垂直轴做回旋运动,还可做环转运动。脊柱各部分的运动性质和范围不同,主要取决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和形状、椎间盘的厚度、韧带的位置及厚薄等,同时也与年龄、性别和锻炼程度有关。 在脊柱颈椎段,关节突的关节面略呈水平面,关节囊松弛,椎间盘较厚,颈椎下段的屈伸及回旋的运动幅度较大。 在脊柱胸椎段,胸椎可做所有种类的运动,但胸廓与椎骨相连,椎间盘较薄,关节突的关节面呈冠状位,棘突成叠瓦状,这些因素限制了胸椎的运动幅度。 在脊柱腰椎段,椎间盘最厚,屈伸和侧屈的运动幅度较大,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矢状位,回旋运动的幅度极小。 由于颈,腰段运动灵活,易遭受损伤,故临床中颈腰部疼痛疾病较多见。 二、运动脊柱的主要肌肉 (一)屈脊柱的肌肉 屈脊柱的肌肉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机,髂腰肌和胸锁乳突肌等 1、髂腰肌 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两肌向下互相结合,经腹股沟韧带的深面和髋关节的前内侧,止于股骨小转子。 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远固定时,两侧髂腰肌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单腿站立同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和旋转。 2、胸锁乳突肌 斜列于颈部两侧,起自胸骨柄前方和锁骨的胸骨端,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 一侧收缩使头部向同侧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二)伸脊柱的主要肌肉 伸脊柱的肌肉主要包括竖脊肌、斜方肌和臀大肌等 1、竖脊肌

又称骶棘肌,从外向内由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三列肌束组成。起自骶骨背面及髂嵴的后部,向上分出多列肌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并到达颞骨乳突。 一侧竖脊肌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竖脊肌收缩使脊柱向后伸和仰头。许多腰痛患者是由于此肌受累导致,即临床所称“腰肌劳损”。 2、斜方肌 位于项部及背上部浅层,一侧为三角形的扁肌,左右两侧相合呈斜方形。起自枕外隆突、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肌纤维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纤维行向下外侧,止于锁骨外1/3处;中部纤维水平向外侧,止于肩峰和肩胛冈上缘;下部纤维行向上外侧,止于肩胛冈下缘内侧。 近固定时,上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和后缩。中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下回旋和后缩。 远固定时,一侧肌纤维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向对侧旋转,两侧上部同时收缩使头后仰,一侧整块肌肉收缩使脊柱向对侧回旋,两侧肌肉整块收缩使脊柱伸。 (三)回旋脊柱的肌肉 回旋脊柱的肌肉包括同侧的腹内斜机和对侧的腹外斜肌。还有对侧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菱形肌等。 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中部深面,肩胛骨内侧缘和脊柱之间。起自下两个颈椎和上4个胸椎棘突,肌束向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收缩时可使肩胛骨靠近脊柱并向上移动。 三、脊柱的主要韧带和功能

10.脊柱模型及腰椎生物力学

1.SPINAL MODELING AND LUMBAR SPINAL BIOMECHANICS 脊柱模型及腰椎的生物力学 Ray Wiegand,D.C. Adjunct Faculty Logan College of Chiropractic 2.INTRODUCTION介绍 *The purpose of this presentation is to develop a geometric spinal model using frontal and sagittal plane radiographs. 本讲座的目的是介绍用正面和侧面X-光片创立一个脊柱几何力学模型 3.PURPOSE OF THE SPINAL MODEL脊柱模型的作用 *Provide a method to record the architecture and geometry of the spinal pelvic system to investigate its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 提供一个方法以记录和测定脊柱和骨盆系统的结构极其几何力学,用以研究其组成和功能*Identify abnormal segmental alignment for the purpose of spinal adjusting 确定异常的关节排列以确定脊柱调整方案 4.BIOMECHANICAL ORGANIZATION生物力学结构 *All living organisms demonstrate optimum efficiency through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所有有生命的肌体组织都会通过其结构和功能组成来达到其最佳和最有效的生存方式 *The human skeleton is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organized including the alignment of the bones and the symmetrical attachment of the ligaments and muscles 人体的骨骼系统是以骨骼的排列、韧带和肌肉的对称附着来达到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结合的*Any injury to the spine or pelvis causes functional compensation within the spine,pelvis and extremities 所有对脊柱或骨盆的伤害都会引起脊椎、骨盆和四肢的功能代偿 *For every action there is a reaction每一个作用都存在着一个相应的反应 5.SPINAL REACTION TO INJURY(COMPENSATION)IS PREDICTABLE脊椎对损伤的代偿反应是可预见的 *Once injured,the spinal system predictably reorganizes脊椎系统一旦受到伤害随即会发生可预见的重新整合 *From Optimum form and function *To Organized compensation with reduced function 从最佳形态功能到有组织的代偿并伴随功能下降 *With repeated injury the spinal system moves *To Disorganization with dysfunction 反复的伤害脊椎系统就会发展成组织紊乱伴随功能障碍 *Patients usually have multiple injuries and the spine is disorganized and dysfunctional 病人通常都是由于多次的损伤导致组织紊乱和功能障碍 6.DEVELOPING THE SPINAL MODEL脊椎模型的建立 使用X-线的投影原理 7.SPINAL GEOMETRY脊椎的几何学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青少年脊柱侧凸概述 脊柱侧弯的经典定义为“脊柱在额状面上发生的侧方弯曲”,实际上应为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额状面上畸形大于 10 度的传统标准仍然适用于现行的脊柱侧弯定义。然而由于近来对力偶合认识的加深,目前我们知道侧弯的脊柱不仅在矢状面和额状面上存在有差异,在横断面上亦存在有畸形。因此在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对人体的三维平面进行评估。 脊柱侧弯的患病率 患病率是指在某一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频率。由于侧弯严重程度的不同,脊柱侧弯的患病率而有所差别,角度大的侧弯发生率较低,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脊柱侧弯的患病率约为 1%,且在各种群中相对恒定。勿将患病率与发病率相混淆。发病率是指在观察期内(通常为一年),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的频率。绝大多数研究所涉及的是脊柱侧弯的患病率。 脊柱侧凸的病因学 脊柱侧弯的病因多种多样。 Moe 在其经典的教科书中列举的病因多达 50 余种 。我们将其粗略地将脊柱侧弯分为以下四类: 神经肌肉性侧弯 先天性侧弯 某些疾患(疾病,肿瘤和创伤)导致的侧弯 特发性侧弯 神经肌肉性侧弯 神经肌肉性侧弯通常在儿童期发病。这类畸形多呈进展性且伴有明显的 心肺并发症。该类患者的寿命通常缩短。神经肌肉性疾病又可进一步分为:神经病性和肌病性。然而,并 非所有患有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儿童都会发展为脊柱侧弯。 多数神经肌肉性侧弯患者需接受脊柱融合手术。以使其能直立地坐在轮椅上并能够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坐立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肺通气,且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 神经病性疾患使神经系统受累。神经病性侧弯包括脑瘫,脊髓小脑功能障碍及脊髓灰质炎。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 1.运动节段由于脊柱得结构与功能较为复杂,在研究脊柱得生物力学时,通 常观察脊柱得某一部分,该部分由相邻两椎体及其间得软组织构成,能显示整个脊柱相似得生物力学特性得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得叠加可构成脊柱得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又称脊柱功能单位。 ●分部:通常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由两个椎体、椎间盘与后纵韧带组 成;后部分由相应得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与韧带组成。 ●前后部承载:前部得椎间盘与后部得小关节在负重及应力分布方面存在着一 种独立得、动态得关系。在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得椎间盘就是主要得负重部位。如伴有较大得位移时,后部得小关节也承受部分载荷,在后方剪应力(背伸运动)与轴向旋转时,小关节则就是主要得负重部位。 ●功能:①运动功能,提供椎体三维空间得运动范围;②承载功能,将载荷从 颈部传到骨盆;③保护功能,保护椎管内容纳得脊髓及神经根。椎体,椎间盘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提供脊柱得支持功能与吸收对脊柱得冲击能量。运动范围主要依靠椎间关节复合体完成。躯干及韧带保证脊柱得稳定性与维持身体姿势。 2.脊柱运动学神经与肌肉得协同作用产生脊柱得运动。脊柱作为柔软性载负 体,其运动形式就是多样得。脊柱得运动范围较大,但组成脊柱得各个节段得运动范围却较小,节段间得运动就是三维得,表现为两椎骨得角度改变与位移。脊柱得活动通常就是多个运动节段得联合运动,包括沿横轴、矢状轴与纵轴得旋转与平移。限制任何部位得活动都可增加其她部位得活动。 (1)运动特性:在脊柱运动中,椎体与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相比,变形量极小,分析运动时可视为刚体,而椎间盘等其她物体被视为 塑性物体。 (2)自由度:按照刚体运动学理论,椎骨得三维运动有六个自由度即前屈/后伸、左/右侧弯与左/右旋转运动方向上得角度以及上/下、前/ 后与左/右方向得位移。其中三个为平动自由度,三个为转动自由度。 3.运动范围 (1)颈椎得活动度:颈椎就是脊柱活动度最大得部分。颈椎活动由两个部分完成:①上颈椎(枕-寰-枢复合体)得联合运动;②下颈椎(颈 2~7)得联合运动。前者以旋转运动为主,后者以屈伸运动为主。 枕-寰-枢复合体就是人体中轴骨中最复杂得关节。枕~颈1与颈1~ 颈2得关节均有伸屈运动,枕~颈1得屈伸范围为13、4°,颈1~ 颈2关节约10°,二者使枕-寰-枢复合体得屈伸范围达到23、4°。 轴性旋转只发生在颈1~颈2关节,其旋转范围可达47°,相当于 整个颈椎旋转度得40%~50%。枕-寰-枢复合体之间得平移度很小, 枕~颈1间得轴性平移约1mm,颈1~颈2 得侧向平移一般只有在 侧屈与轴性旋转时才会发生。下颈椎得屈伸活动主要发生在中段, 颈5~颈6活动度最大,侧屈与旋转运动越向下越小。整个颈椎节 段得联合运动,屈伸约145°,轴向旋转约180°,侧屈约90°。 (2)胸椎得活动度:在矢状面上,上胸段平均每节段为4°,中段为6°,下段为12°。在冠状面上,上胸段得侧屈活动范围为6°,最下节 段为9°。胸椎得轴性旋转范围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上胸段得活动

脊柱运动

脊柱运动 曾庆馀 不少著名的医学家都认为,人体的衰老不是从眼角的第一道皱纹,鬓边的第一根白发的出现才开始的。身体柔韧性的减弱(气虚)才是人体衰老的第一征兆。其中脊柱的变化尤为典型——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由于脊柱功能的退化或者病变而引起的。 每当早上醒来,总是感到不大舒服,乃至身体僵硬、蜷缩……,医学上把这一现象叫做脊柱功能退化。 脊柱的功能状态取决于肌肉和韧带的功能状态。如果平时你疏于活动,缺乏锻炼,未能使自己的肌肉和韧带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它们就可能逐渐松驰。脊柱因而也开始慢慢地松动。 脊柱的病变发展缓慢且不明显,一般是多年形成的。椎间盘因磨损而逐渐变薄,椎骨间隙内的所有神经根和血管受到压迫,与它们有关的器官都因此受到伤害,血液流通和神经感应不畅,亦即大脑指挥失灵,相关生理组织必然受到影响。 脊柱病变的最糟情况莫过于椎间盘突出。钻心之痛令人难以忍受。现代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手术,但又不能根治,往往一次手术之后,不久又需要进行二次,三次手术,更糟的后果是还会蔓延到其它节间盘中去。 “动练脊柱,青春常驻。”脊柱的病变防重于治!坚持每天动练脊柱,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止机体的过早衰老,即使年龄已进入老年期者,持之以恒地动练脊柱,仍可望重返青春,老当益壮。 脊柱的构造 脊柱是人体结构的基础,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组成。腰椎下方有骶骨和尾骨各一块。骨内的红骨髓终生保持着造血机能。脊柱内自上而下有一条管道,容纳着脊髓。椎管的内外含有丰富的静脉丛,与脑、前胸、腹、盆腔脏器的静脉丛直接间相互交通。 有31对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与脊髓相连。这些神经调控着四肢和全身脏腑器官的功能和运动。人们常常因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造成脊柱变形或错位,从而带来许多疾病的出现,如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了某根神经,又导致四肢或某些脏腑器官或组织的严重病变。 从中医经络学说来看,在脊柱内有阳脉之海的重要经络督脉及其它经脉,许多重要穴位都也分布于脊柱及其两旁,它们是为不同的脏腑器官和组织输布气血及管养物质的渠道和泵站。因此运动,锻炼脊柱,使之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既可防治脊柱变形或错位而引起的诸多疾病,又可使经络畅通,气血充盈,增强免疫力,抗病延年。 总而言之,脊柱既是人体结构之"纲",也是气功锻炼之“基”。基固则体康,纲举则目张。整个脊脊柱的练功过程,意念、观想亦随之上下。“目(内视)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意到气时,气到血行,气和血畅,百病不生。 脊柱部位和它的调控范围及防治内容 颈椎1 头部血管,大脑垂体、面部、中耳、内耳,交感神经系统,大脑其它组织。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 1.运动节段由于脊柱的结构和功能较为复杂,在研究脊柱的生物力学时,通 常观察脊柱的某一部分,该部分由相邻两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能显示整个脊柱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的叠加可构成脊柱的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又称脊柱功能单位。 ●分部:通常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由两个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组 成;后部分由相应的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和韧带组成。 ●前后部承载:前部的椎间盘和后部的小关节在负重及应力分布方面存在着一 种独立的、动态的关系。在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的椎间盘是主要的负重部位。如伴有较大的位移时,后部的小关节也承受部分载荷,在后方剪应力(背伸运动)和轴向旋转时,小关节则是主要的负重部位。 ●功能:①运动功能,提供椎体三维空间的运动范围;②承载功能,将载荷从 颈部传到骨盆;③保护功能,保护椎管内容纳的脊髓及神经根。椎体,椎间盘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提供脊柱的支持功能和吸收对脊柱的冲击能量。运动范围主要依靠椎间关节复合体完成。躯干及韧带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和维持身体姿势。 2.脊柱运动学神经和肌肉的协同作用产生脊柱的运动。脊柱作为柔软性载负体, 其运动形式是多样的。脊柱的运动范围较大,但组成脊柱的各个节段的运动范围却较小,节段间的运动是三维的,表现为两椎骨的角度改变和位移。脊柱的活动通常是多个运动节段的联合运动,包括沿横轴、矢状轴和纵轴的旋转和平移。限制任何部位的活动都可增加其他部位的活动。 (1)运动特性:在脊柱运动中,椎体与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相比,变形量极小,分析运动时可视为刚体,而椎间盘等其他物体被视为 塑性物体。 (2)自由度:按照刚体运动学理论,椎骨的三维运动有六个自由度即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方向上的角度以及上/下、前/ 后和左/右方向的位移。其中三个为平动自由度,三个为转动自由度。 3.运动范围 (1)颈椎的活动度:颈椎是脊柱活动度最大的部分。颈椎活动由两个部分完成:①上颈椎(枕-寰-枢复合体)的联合运动;②下颈椎(颈 2~7)的联合运动。前者以旋转运动为主,后者以屈伸运动为主。 枕-寰-枢复合体是人体中轴骨中最复杂的关节。枕~颈1和颈1~颈2 的关节均有伸屈运动,枕~颈1的屈伸范围为13.4°,颈1~颈2关 节约10°,二者使枕-寰-枢复合体的屈伸范围达到23.4°。轴性旋 转只发生在颈1~颈2关节,其旋转范围可达47°,相当于整个颈 椎旋转度的40%~50%。枕-寰-枢复合体之间的平移度很小,枕~颈 1间的轴性平移约1mm,颈1~颈2 的侧向平移一般只有在侧屈和 轴性旋转时才会发生。下颈椎的屈伸活动主要发生在中段,颈5~ 颈6活动度最大,侧屈与旋转运动越向下越小。整个颈椎节段的联 合运动,屈伸约145°,轴向旋转约180°,侧屈约90°。 (2)胸椎的活动度:在矢状面上,上胸段平均每节段为4°,中段为6°,下段为12°。在冠状面上,上胸段的侧屈活动范围为6°,最下节 段为9°。胸椎的轴性旋转范围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上胸段的活动

脊柱术后功能锻炼

脊柱术后功能锻炼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一、颈椎疾病 常见颈椎疾病包括颈椎损伤、颈椎病、颈椎肿瘤、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有共同特点(一)、术后处理 1、颈推前路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 (1)、术后24h应视为合并症多发期和危险期,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及神志。注意观察病人四肢的感觉,运动有无障碍,观察病人声音有无嘶哑,面部有无异常。 (2)、严格头颈部制动,术后1周内患者应卧床,可在患者头颈两旁各放置1只沙袋,以固定头颈部,24-48h后拔除引流条,5-7天拆线,拆线后行颈围领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时间在8周以上,对有些骨折脱位病人外固定可达3-6个月。 (3)、术后24-48h应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病人吞咽与进食,情况好转后给予普通饮食。 (4)、出院前应拍片复查,出院后每2周拍片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植骨块或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有无松动、移位等情况。 (5)、除去外固定前行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6)、拆除外固定后行颈部功能锻炼(动作要领见后) 2、颈椎后路康复与功能锻炼 (1)、术后24h内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及感觉变化,以了解有无血肿压迫脊髓,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术后仰卧位,卧床1-2周,枕颈部用S形枕保护,以防对颈后区产生压力。 (3)、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管,8-10天拆线。 (4)、术后2周可戴颈围领下床活动,做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

(5)、外固定时间应根据手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来确定,如果是融合手术,外固定12周后除去颈围领,做颈部功能锻炼。 (6)、出院前拍片,除去外固定前应拍片复查。 (7)、一般不需要取出内固定材料。 (二)、功能锻炼 1、动作要领 (1)、屈伸锻炼:双足分开与肩等宽,双手叉腰,抬头望天、还原、低头看 地、还原,动作要求缓慢有力。 (2)、左右侧屈:向左侧屈、还原,向右侧屈、还原,缓慢有力。 (3)、左右旋转:向左旋转、还原,向右旋转、还原,缓慢,颈肌紧张感。 (4)、仰头望月:头颈向前伸,向右上方旋转,眼望天空,还原,向左上方旋转,眼望天空,还原,缓慢,颈肌牵引感。 (5)、颈椎环转:头部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回环运动,做3-4次小回环可做1次大回环,顺逆交替,缓慢有力,应在前4种动作轻松完成后应用。 (6)、四方抗力:双手放于额部用力向后推,颈部则与之对抗向前用力,同理做左、右、后方对抗,要求用力,此为颈项肌肉等张锻炼。 2、作用 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防治颈椎伸、屈及旋转功能障碍。 3、适应症 (1)、辅助治疗颈部扭伤、颈部劳损、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 (2)、颈椎骨折、脱位治疗后期无颈椎失稳者 (3)、颈椎手术后拆除外固定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