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体育教学案突分,素质

体育教学案突分,素质

体育教学案突分,素质
体育教学案突分,素质

体育教案班级授课教师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 素养 =(知识+能力)态度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

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 (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1) 打好身体基础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 (2) 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 (3) 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体育课身体素质练习教案

体育课素质练习教案 班级七年级项目素质周次一 教材1、恢复性身体素质练习2、体育游戏 目标1、使学生能掌握往素质训练的方法 2、发展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力量 3、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坚强意志的精神品质。 重点动作规范到位,呼吸和动作相互协调 难点有节奏的进行练习 结构课的内容运动量 组织教法要求t n 开始部分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1′ 组织:* * * * * * * * * * * * * * *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学生 教师 要求:集合整队“快、静、齐” 准备部分1、热身跑 2、徒手操: a、扩胸运动 b、体转运动 c、腹背运动 d、弓步压腿 e、侧压腿 f、膝关节运动 g、手腕脚踝运动 3、辅助性练习: a、单腿跳接抱膝跳 b、柔韧练习 c、高抬腿练习 5~ 6′ 1 分 2 分 5圈 4×8 拍 30″ ×2 组 30次 ×2 组 组织:一路纵队 要求:间隔一米五,前后对齐 组织: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教法:教师领做,学生模仿 要求:1、动作正确,大方舒展 2、动作有力度,有节奏 3、练习认真,动作协调 组织:同上 要求:胳膊前后摆动,大臂和小臂固 定夹角90°左右 要求:用手掌触地,腿不弯曲 要求:练习时,重心高,大腿抬置水 平,大小腿折叠,身体直立

基本部 分 1、折返跑 2、行进间高抬腿 3、前踢跑 4、跨大步(后蹬跑) 二、体育游戏:贴烧饼 * * * * * * * * * * * * 2组 2组 3组 3组 组织: 间距15米 要求:1、以最大步幅,最少次数跨过 规定距离 2、做时,后蹬腿稍作停留 3、要协调摆臂 要求:1双手固定在腰部,手端平,要 用腿去碰手 2抬起的腿要大小腿折叠 3行进间有节奏感,身体保持直立 要求:1抬腿时大小腿折叠,下落时小 腿往前伸(或甩) 2身体稍后仰,重心高 3双臂协调摆动 要求:1快速完成规定距离 2折返要摸线 3折返要迅速完成 组织:男女生分成两队围成圈 教法: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方法 要求:注意安全,贴人时只能贴前面 不得拉拽被贴人 结束部分1、放松活动 2、教师点评,总结本课的好处和 不足之处 3收拾器材 4宣布下课 2 分 2×8 拍 组织:成四列横队 要求: 1、充分放松 2、注意听讲 3、体育委员及时收器材 课后反馈场地 器材 秒表一块 哨子一个

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d21316882.html, 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作者:姜玉华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09期 核心素养是关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之“家”,指学生学了本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的目标,并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与学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核心环节”[2],因此,如何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当前摆在高中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介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或中间环节[3]。体育教学设计不能停留在教育理论上的抽象表达,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 落实,它应帮助体育教师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学等主要问题。 一、为什么教——精确设置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始于教学目标,也终于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为选择教材和设计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立了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 为和体育品德3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明确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但作为终点的课程目标是笼统而宽泛的,很难与实际的教学活动对接。因此,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课程目标精准细化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和具有侧重点的课时目标,如果不精准,课时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就不能与课程目标对接,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如,“积极主动地参与技能的学练”,精准对接课程的运动技能目标;“在学练活动中学会控制情绪”,对接的是课程的健康行为目标等。 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在将课程目标细化、具体化后,教师应根据学情和教学进度精确设置课时目标。因为课的容量有限,不能包罗万象,进而设置的目标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包含核心素养3个维度的课时目标,在不同维度应各有侧重点、重点突出,适切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什么——精选教学内容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2015年10月,在清华附中举办的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介绍,即将出台新的高中课标中将强调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将新增核心素养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来的质量评价标准。申继亮还谈到,基于这样的改革,我们就要要求所有的课程老师对学科价值、学科育人功能有很好的思考。同时,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也要求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除了发挥本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视跨学科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

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体育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体育教学逐渐重视。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论述,并且针对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 在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并非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重点在于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中,体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能加强团队精神,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六年级上册身体素质小练习教学设计

身体素质小练习 班级:六年级人数:44人教师:李磊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积极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变教师“教”的要求为学生“学”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水平三的学生,他们具有好玩、好思考等特点,学习新知识速度快、模仿力强,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但是他们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让学生容易接受的主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教法设计: 为了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坚持以“促进发展每一位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本课按“导学、点拨、练习、评价”的教学步骤进行,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针对小学生心理状态的特点,设计了小组练习策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2、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了激励评价策略,尽可能的多鼓励学生的练习,肯定学生的练习结果,激励每一位有高质量完成练习的愿望,并能把这种愿望付之到团队练习中去。 四、学法设计: 在学法的选择上,主要是引导学生采用了观察法,自主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 5、学习法等,帮助学生完成教学预定目标,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体育,锻炼身体提供学法储备。 五、负荷设计: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达到中等水平,预计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六、本课关注点: 1、1、教学中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激励学生学习。收放结合,有意识让学生展示自我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时采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与总体发展的统一。 七、教学效果预计: 通过课的周密计划,采用合理的教法和手段,学生练习密度为45%—55%,平均心率在110—130次/分。最高心率达到150次/分。 八、场地器材: 小体操垫45块、音乐播放器。

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体育教学逐渐重视。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论述,并且针对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 在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并非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重点在于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中,体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能加强团队精神,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初一身体素质教案2

初一身体素质教案2 教学要求:通过身体素质一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 方面的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成绩;养成团结互助的学风。 教学重点: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是本次课的重点,当中提高步频步幅 增加下肢力量的练习是速度素质练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小步跑练习和后蹬跑练习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集体讲授、分组练习。 使用教具:4x50米的直跑道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 : 一、开始部分:(3分钟)1. 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相互 问好;3.教师简单介绍教学计划及安排;4.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和要求; 5.安排见习生见习内容,检查运动着装; 6.慢跑热身400米。 二、准备部分(7分钟):慢跑结束成体操队形散开做徒手准备活动: 1. 手腕、踝关节活动4X8拍; 2. 膝关节绕环4X8拍; 3. 扩胸运动4X8拍; 4. 振臂运动4X8拍; 5. 体侧运动 4X8拍; 6. 体转运动4X8拍 7. 踢腿运动4X8拍 8. 腹背运动4X8拍 9. 弓步压腿4X8拍 10. 仆步压腿4X8拍 11. 丁步压腿4X8拍 12. 深蹲纵跳男10次;女5次。 三、基本部分:(28分钟)1. 教师讲解小步跑及后蹬跑动作要领,边讲边示范;学生跟着教师练习。(1).小步跑(如图)

身体稍前倾,大腿抬起与水平线约成35-45度角,膝关节放松,然后大腿下压小腿顺下压的惯性前伸,并很快以前脚掌积极着地,脚趾完成最后“扒地”动作;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作,小步跑要求步幅小,频率快而放松。放松,小腿自然伸开用前脚掌着地,支撑腿三关节充分伸展,骨盆前送,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作。 (2).后蹬跑(如图) 上体稍前倾,支撑腿后蹬充分蹬直,而摆动腿屈关节领先向前摆出,然后大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作。 2. 高抬腿跑, 3. 单脚跳, 4. 连续蛙跳, 5. 弓箭步走, 6.50米冲刺跑 四、结束部分:(2分钟) 集体集中拍打抖动放松大腿前后肌肉,垫步 跳放松,布置课外练习,早操时男生:50米冲刺跑2组,女生弓箭步 走50米2组。教师宣布下课。 五、课后教学小节: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 -林崇德 核心素养是人使用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求,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 -《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4期,论核心素养的内涵,10-24,张华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 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 (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 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 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杨向东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真实问题情境。 构建从真实的情境(从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具体情境到抽象情境)和问题(主题、话题或任务)中进行学习(阅读、

实验、思考、建构)的认知路径。情境要成为学生的思维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创设情境就是构建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生命的接壤之处。(余文森) 学科能力和素养只有在相应的学科活动(即需要该能力和素养的学科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 学科活动的界定:学科性(体现学科性质、特点和学科精神、文化,学科的精气神,学科的独特性——个性。立科之本。)、自主性(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自主的活动,包括外在的活动和内在的活动)、教育性(指向学科核心能力和素养的活动) -余文森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定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步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与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

体育课身体素质练习教案

一、综合素质练习、体育游戏:(西天 取经) 2组 1、学生每排为一个集体单位,成路队 集合依次进行游戏竞赛。 2、以西天取经为题材导入竞赛过程中 的规定动作、要求、行进路线、基本规 则。 2组 基3、第一关“跳房子”:并腿向前跳两 格,然后后跳一格。2-1-2 模式向前移 动。 2组本4、第二关在圈内规定位置,原地跳绳 10次。 部5、第三关“快速过房子”从右至 20 左脚尖点地快速左右在房子:右- 中-左 -中-右-向上一格移动。分 2组 分6、第四关:左下角-右上角移动沙包, 要求在各自规定区域中进行。 钟 7、第五关:“跨过高山”往前向上迈 腿跨过高山,要求不得将高山标志物绊 倒。 2组 &第六关:“筋斗云”在垫子上正方向 做前滚翻。 2组 9、第七关:“取真经”打开最后压经 书盒子拿到经书。 10、拿到经书后的同学携带经书按原路 线返回,回到起点跟下一名同学形成接力竞赛游戏。2组 组织: * 组织:各路同学按照接力形式依次进行, 取经途中按照教师规范动作要求, 禁止随 意违规前进。 竞赛形式:接力先完成的路队获胜。

1、放松活动(跟着音乐按老师表述 要求进行静力性拉伸) 2、教师点评,总结本课的好处和不 足之处 3、收拾器材 4、宣布下课 负荷预计: 全课练习密度:45% 平均心率:110-125次/分钟 教学反思: 组织:成四列横队 2X 8 拍 要求: 1、充分放松 2、注意听讲 3、体育委员及时收器材 1、跳绳4根 2、沙包12个 3、标志桶10个 4、小垫子8块 5、秒表一块&哨 子一个

本节课为身体素质练习,训练内容为:双脚跳、深蹲、单脚跳、折返跑、前滚翻等。由于平时对这五个项目的练习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本次课通过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主要运用情景教学、诱导教学、分组竞赛、游戏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和谐、轻松、有趣的运动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分组分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并从中体验的乐趣。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愉悦了身心。 本课的成功之处: 1、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李超、尹旭、余果三位老师的指导,对其中教学设计的一些环节改进给予了改进意见。在上课的过程中得到了体育组老师们的支持,同时也感谢本节课上课班级的班主任肖老师认真组织学生,保障了上课纪律。 2、本次课运用不同教学手段,慢慢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练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3、在各环节的练习中不断激励学生,激起学生挑战困难的自信心,提高了教师亲和力、组织力。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得到锻炼。 本节课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评价体系做的不够完善,时间比较仓促,在纠正错误动作时安排的时间较少,这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对于学生的自治期望过高,练习强度安排较偏小,教学过程中只能因材施教,降低了一定的强度。 3、教师的语言艺术有待提高,增强语言上的幽默感,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教学带来更好的发展。 总之,体育教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的探索学习,才能做到更好。学生的体质健康很重要,只有培养他们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才能将体育锻炼进行到底。用体育精神影响他们做人、做事的准则与态度,锻炼身体,学习技能是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毕生追求。 星沙实验小学四年级“综合性身体素质练习”说课稿、指导思想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引入课堂教学,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避免了学习过程的枯燥,让学生热爱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亨受、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教材、学情分析 立定跳远是低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以“小青蛙”来命名立定跳远。安排“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来改变练习手段,让学生带着他们各自喜爱的角色去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使学生懂得害虫是庄稼的最大的敌人,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都应该知道保护它。 三、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具有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能接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 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1、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 本课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体育核心素养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体育学科核心问题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着重于学生运动技巧和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体育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当前中学生们由于课业繁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使之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先决条件,更能够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等. 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健身知识技能满足学生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需要;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满足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体质的需要;在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尊、自信、形成意志力、满足自信地从事体育活动,愉快地投入学习生活的需要;因而体育教师应把每节课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健身知识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健身、健心、育德、个体社会化、体育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培养。 体育素养的培养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一是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健康锻炼为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 二是体育文化的培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两个方面。体育知识主要有人体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的人文知识以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则包括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以及体育评价的技能等。 三是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有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两个内容。健康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状态的健康,还有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健康,它是运动素质的基础保证,在健康素质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更好的适应体育锻炼。 四是体育意识的培养。强烈的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受到文化水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五是体育品德的培养。体育品德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与倾向,是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 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一)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加强体育素养的培养

[体育课如何提高身体素质]体育课身体素质教案

[体育课如何提高身体素质]体育课身体素质教案 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技能水平比较差,要提高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今天针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个问题,谈谈在体育课中要注意的几点。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蓝球教学开始阶段,同学们的运动积极性很高,但是,随着动作难度的增加和运动量的加大,有些学生因体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差的原因,学习掌握技术动作要领慢,成绩差,在失败和挫折中往往产生急燥心理,学习情绪和积极性明显下降。教师在这个阶段,绝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严,更忌过急地指责。相反,应尽量找出“闪光点”给以鼓励,更要注重良好的心理效应。在教学安排上,要用舒适的场地布置,引起良好的心境;用清晰生动的讲解,深化技术动作形象;用精湛完美的示范,诱发跃跃欲试的情绪产生,用激烈的竞赛手段,激发运动的热情。只有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而高涨。 对学生,教师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要把爱心无私的奉献给学生,真正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做到寓教于情,使学生乐于受教。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谈心,多个

别辅导帮助,以良好的师德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启迪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做到内容 和方法丰富,新颖,生动,具有启发性,同时更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特点,特别是生理和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教学手段。学生一般都希望在学习新动作中。有一个新起色,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每次都难以实现。因而,内心深处时常产生歉疚感。迫切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或条件给予补偿。教师应创造条件使他们在某个动作上先获得成功。然后促进全面发展。对于整个学年教材的安排,要考虑难易、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等项目的合理搭配和安排。如:跑、跳、技巧和武术项目的合理搭配。还有,更要上好每一个内容的第一节课,因为学生对于动作的第一印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技术好、动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应当创设条件,以标志优美的示范动作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享受胜利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 同时要针对学生的气质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主要体现 在四个方面:1、学生心理过程的惰性较强,灵活性差。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穿插心理过度性练习和增强心理灵活性的练习。如:游戏,小型教学比赛。 2、学生运动的可塑性强,所以从一开始就要进行严格的基础训练和对着重点进行技术难点的教学,并采用正确示

体育与健康课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体育与健康课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体育与健康课的本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 符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细化。概括地说就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引导学生在感知在感悟中得到发展,着力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技欲的积极因素,在教学内容呈现与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应发展的核心素养,如在合作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消除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与团队意识形成,这就是我们所要发展的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的设计与教学过程,应该体现从专门的技术教学或者说是对学生进行的纯生物的改造上转变为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上来。在教学设计中的总体目标体现需要发展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所授内容设计与内容相适应的学生所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的某一方面,如体育竞赛,既让学生体验拼搏向上,又要让学生懂的友谊第一。学生在竞赛中,每一秒都要争一争的精神体现的正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二:在发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下,理论课教学中必要的知识学习必不可少,还应渗透明星、名人、名著。用读体育经典,品味名人事迹,实现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在实践课教学中,首先用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发展形成健康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兴趣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才能更好的落实自主发展,学会健康生活。其次用自我管理落实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给学生创设发展的空

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更多的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在课堂中接受阳光沐浴。体验中成熟修养;参与中学会担当;努力中学会学习;品味中获得人文底蕴;感悟中健康成长。

体育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着重于学生运动技巧和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体育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当前中学生们由于课业繁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更要练就一身娴熟过硬的专业基本技能,二者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 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健身知识技能满足学生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需要;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满足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体质的需要;在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尊、自信、形成意志力、满足自信地从事体育活动,愉快地投入学习生活的需要;因而体育教师应把每节课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健身知识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健身、健心、育德、个体社会化、体育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培养。 学科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把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所谓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注入主体精神的合金,成为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 一句老话说,你要给学生半碗水,那么你就要有一碗水。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首先要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科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发自内心的喜欢,想要在这门学科的领域中有一番作为。是要做一名教书匠还是幸福的教育者,都需要自身的思考。 (一)热爱教育事业 有了这种认识,教师才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对教育事业的情感,对工作才会倾注满腔的爱和热情,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任何情况下,

篮球球性及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体育课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泉州附中教学设计案(第12周第1次课)指导老师:张艺贞

北京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

热身部分︵十分钟︶2、准备活动 ①绕篮球场 慢跑四圈 ②教师带领 做教师带领 学生做静力 拉伸——并 口令指挥: ①拉伸肱 三头肌、三 角肌及周边 韧带 ②拉伸肩 关节 ③拉伸指 关节 ④拉伸腕 关节 ⑤转体运 动 1、教师 指导学生 绕篮球场 跑四圈, 注意观察 学生跑步 秩序。 2、教师 带领学生 做静力拉 伸——并 口令指 挥。 1、学生 根据教师 的安排进 行慢跑。 2、学生 要认真听 口令进行 练习。 要求:绕篮球场跑四圈

实践部分︵二十五分钟︶实践部分一、喊号追 人:学生站 在成圆圈, 从排头开始 1-4向后报 数,要求每 人记住自己 的号数。游 戏开始,每 人按规定方 向沿圆圈慢 跑,在跑步 中听到教师 喊“某”号 时,该号数 的人立即离 队从队外沿 圆圈向前疾 跑去追赶前 边的同号 1、教师 讲解游戏 规则;追 逐者必须 从圈外 跑,没听 到号者不 得阻挡。 2、教师 组织学生 进行练 习。 3、教师 要观察他 们是否犯 规。 1、教师 边讲解边 示范; 2、组织 1、学生 要认真听 教师的讲 解。 2、不得 违反游戏 规则,游 戏时要注 意安全。 1、认真 听老师讲 解并按老 师讲解的 动作开始 练习。 2、保持 上课秩 序。 1、认真 听老师讲 解并按老 游戏: ★ 要求:①遵从教师指令进行练习;②遵 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 要求:按老师指令进行练习。

结束部分︵ 五 分 钟 ︶1、集合 队伍 2、放松 3、收拾 器材 4、师生 再见 1、教师 组织放松 2、讲评 上课的整 体情况 3、宣布 下课 1、认真 听讲; 2、根据 教师的要 求进行放 松; 3、师生 再见 ★ 要求:快静齐 课后反思学生游戏环节气氛很好,但球性练习时有些个别同学不认真,以后课上要对个别不认真同学进行严厉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