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临床麻醉学》学习指南

《临床麻醉学》学习指南

《临床麻醉学》学习指南
《临床麻醉学》学习指南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麻醉学专业课程指导

(供五年制临床麻醉学专业使用)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了解麻醉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2.掌握学好麻醉的方法。

3.熟悉麻醉的分类。

二、授课要点

1.麻醉学发展简史——现代麻醉学的开始与发展。

2.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

3.如何学好麻醉、麻醉的分类。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了解麻醉前对病情评估的重要性、目的和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对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的评估要点。

二、授课要点

1.麻醉前访视——ASA分类法。

2.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查——对全身情况、心、肺、肝、肾、CNS、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评估。

3.自学: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评估。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掌握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常用药物和基本原则。

二、授课要点

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重点),麻醉准备和准备与检查2.麻醉前用药(重点)。

3.自学: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复核。

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了解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熟悉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点以及气管内插管的基本方法(经口、经鼻)。

3.了解插管困难的插管方法。

4.了解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5.熟悉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和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

1.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气管内插管(重点)及支气管内插管。

3.气管内插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4.自学:喉罩的应用。

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熟悉全麻的三过程(诱导、维持与苏醒)。

2.了解全麻深浅判断的指标

二、授课要点

1.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重点)。

2.全麻深浅的判断与掌握。

第六章吸入麻醉 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熟悉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2.了解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

3.熟悉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二、授课要点

1.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重点)。

2.常用吸入麻醉及吸入麻醉方法。

3.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重点是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了解静脉麻醉的概念。

2.熟悉常用静脉麻醉方法的特点、麻醉方法、适应证、禁忌证与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

1.静脉麻醉的概念。

2.重点讲述硫喷妥钠静脉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异丙酚静脉麻醉、芬太尼静脉麻醉和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的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了解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

2.了解肌松药的不良反应,熟悉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3.熟悉肌松药的拮抗指征、用药方法。

4.熟悉神经肌肉传统的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授课要点

1.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2.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3.肌松药的拮抗;神经肌肉传统功能监测,重点掌握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第九章局部麻醉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熟悉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评价。

2.熟悉常用局麻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3.熟悉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二、授课要点

1.局麻概述: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评价(重点)。

2.局部麻醉方法(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及神经丛阻滞)

3.重点讲述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主要并发症。

第十章椎管内麻醉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熟悉腰麻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生理的影响;掌握腰麻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熟悉腰麻的平面调节和用药基本方法;了解操作要点。

2.硬膜外阻滞

熟悉硬膜外阻滞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生理的影响;掌握硬膜外阻滞的适应证、禁忌证、平面调节和麻醉管理;了解硬膜外穿刺时的操作要点、注药方法;掌握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3.了解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

二、授课要点

1.简述与椎管内麻醉有关解剖。

2.蛛网膜下腔阻滞:重点讲述腰麻对机体的影响、适应证、禁忌证、注药方式、穿刺要点、平面调节以及腰麻的并发症。

3.硬膜外阻滞重点讲述硬膜外阻滞对机体的生理影响、适应证、禁忌证、穿刺要点、平面调节、麻醉管理、硬膜外阻滞失败原因以及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4.腰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

5.自学部分:小儿硬膜外阻滞和骶管阻滞。

第十一章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了解复合麻醉的含义、应用原则。

2.熟悉常用复合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授课要点

1.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2.重点讲述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

3.全麻与非全麻的复合。

4.自学:针刺镇痛在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掌握全麻期间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低血压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原因与防治。

2.熟悉全麻期间体温变化、术中知晓和苏醒延迟的原因与防治。

3.了解麻醉后呕吐、肺部并发症、恶性高热的防治。

二、授课要求

1.重点讲述全麻期间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低血压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防治。

2.简述全麻期间呕吐、体温变化、术中知晓和苏醒延迟的原因和处理。

3.自学恶性高热和术后肺部感染。

第十七章胸科手术的麻醉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掌握开胸和体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2.熟悉胸科手术病人麻醉前评估、麻醉前准备、麻醉管理。

3.了解常见胸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二、授课要点

1.重点讲述剖胸和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胸科手术病人麻醉前评估、麻醉前准备和麻醉管理;胸科手术麻醉的特点。

2.简述单肺通气的生理变化和呼吸管理。

3.常见胸科手术的麻醉处理(主要是肺、食管和纵膈手术)。

第十八章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熟悉心血管手术病人麻醉前评估、麻醉前准备。

2.了解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动脉导管结扎术、急性心包填塞手术的麻醉处理。

3.熟悉先天性心脏病或后天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及麻醉原则。

4.了解体外循环的基本知识。

二、授课要点

1.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2.简述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动脉导管结扎术、急性心包填塞的手术麻醉处理。3.简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4.重点讲述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麻醉处理。

5.简述体外循环基本知识。

第十九章心血管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 掌握: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基本原则;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

二、授课要点

1. 详细讲解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基本原则。

2. 详细讲解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

第二十章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2学时

一、目的和要求(多媒体教学)

1.掌握麻醉对CBF、CMRO2和ICP的影响;颅内高压的常见原因和处理。2.熟悉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前评估、麻醉前准备、麻醉选择和麻醉特点。

3.了解常见颅脑手术的麻醉处理。

二、授课要点

1.重点讲述麻醉对CBF、CMRQ2、ICP的影响;颅内高压的常见原因和处理。2.麻醉前评估和准备、麻醉选择、注意事项(重点是麻醉期对ICP的控制)。3.简述几种常见颅脑手术的麻醉处理(颅脑损伤、脑肿瘤和颅后凹手术)。4.自学:脊髓手术的麻醉。

第二十一章眼、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 2学时

一、目的和要求(多媒体教学)

1.了解眼、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特点和对麻醉的要求。

2.了解麻醉前准备、麻醉选择和麻醉管理。

二、授课要点

1.重点讲述眼、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特点和对麻醉的要求。

2.麻醉前准备、麻醉选择、简述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全喉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第二十二章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熟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特点和麻醉处理。

2.了解常用麻醉方法。

3.熟悉麻醉期间麻醉管理和麻醉后处理。

二、授课要点

1.重点讲述口腔颌面外科病人手术特点及麻醉处理。

2.麻醉选择和常用麻醉方法。

3.重点讲述麻醉期间病人管理和麻醉后处理。

第二十三章腹盆腔手术的麻醉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熟悉腹、盆手术的麻醉特点。

2.了解腹、盆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

3.熟悉常见腹、盆手术的麻醉处理。

4.熟悉急腹症手术的麻醉原则。

二、授课要点

1.重点讲述腹、盆手术的麻醉特点。

2.简述腹、盆手术的麻醉方法。

3.常见腹、盆手术的麻醉处理(重点是胃肠手术麻醉、胆道手术麻醉、门脉高压和脾切除术麻醉、盆腔手术的麻醉)。

4.急腹症病人手术麻醉。

第二十四章烧伤病人的麻醉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了解烧伤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特别是对全身的损害。

2.熟悉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

二、授课要点

1.烧伤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重点是烧伤对全身的损害。

2.重点讲述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和围术期处理。

第二十六章内分泌病人的麻醉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了解甲亢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特点,熟悉甲亢病人围术期意外及并发症的防治。2.熟悉嗜铬细胞瘤的术前准备和麻醉管理。

3.了解皮质醇增多症手术的麻醉处理。

4.熟悉糖尿病病人的病情估计、术前准备和麻醉处理。

二、授课要点

1.甲亢手术的麻醉处理:重点讲述围术期意外及并发症的防治。

2.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处理,重点讲述麻醉前准备的重要性和围术期的麻醉管理。3.简述皮质醇增多症手术的麻醉处理。

4.糖尿病病人的麻醉处理,重点讲述病情估计、麻醉前准备和围术期麻醉管理。

第二十七章小儿麻醉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掌握与麻醉有关的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2.了解小儿麻醉前评估、麻醉前准备、常用麻醉方法和装置;熟悉麻醉期间监测。3.熟悉小儿术中输液、输血的原则。

4.了解小儿术后管理。

二、授课要点

1.与麻醉有关的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重点讲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体温调节。2.麻醉前评估和准备;简述常用麻醉方法和装置;重点讲述麻醉期间监测。

3.重点讲述围术期小儿输液、输血的原则;简述小儿术后管理。

第二十八章妇产科麻醉(含新生儿复苏)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熟悉常用麻醉药对母体与胎儿的影响;了解胎盘屏障对麻醉药的影响。

2.熟悉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原则、妊高症的麻醉处理。

3.掌握新生儿复苏术。

二、授课要点

1.麻醉药对母体与胎儿的影响(重点讲述)。简述胎盘屏障对麻醉药的影响。2.产科手术的麻醉,重点是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和妊高症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3.新生儿窒息与急救(新生儿窒息的评估和新生儿复苏术)。

第二十九章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掌握老年生理对麻醉的影响;熟悉高龄对麻醉用药的影响。

2.熟悉高龄麻醉的特点和术后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

1.老年生理特点及其对麻醉的影响;高龄对麻醉用药的影响。

2.高龄麻醉的特点:重点是危险因素评估、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处理原则。

3.术后并发症。

第三十章血液病病人的麻醉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了解贫血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特点,熟悉贫血病人围术期麻醉特点及处理原则。2.熟悉凝血异常病人的术前准备和麻醉管理。

3.了解恶性血液病手术的麻醉处理。

二、授课要点

1.贫血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重点讲述围术期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围术期出、凝血功能如何监测和围术期常用血制品和药物。

第三十一章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教学)

1.了解严重创伤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严重创伤病人的病情特点。

2.熟悉麻醉前急救及治疗;熟悉麻醉处理原则。

3.熟悉几种常见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

4.了解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二、授课要点

1.严重创伤病人的病情估计与病情特点,重点讲述严重创伤病人生命器官功能不全的评估、病情特点。

2.麻醉特点;麻醉前急救与治疗。

3.重点讲述麻醉处理原则、麻醉期监测和麻醉期间循环、呼吸管理。

4.重点讲述胸、腹部创伤和挤压伤综合症病人的麻醉处理。

5.简述术后并发症防治。

第三十二章常见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了解肾移植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

2.熟悉肾移植病人围术期麻醉处理原则。

3.了解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二、授课要点

1.肾移植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着重讲述循环、血液和电解质的改变。

2.肾移植术麻醉处理包括麻醉前评估和准备、麻醉选择、麻醉管理要点及术后监测治疗。3.简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第三十五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了解手术室外麻醉的特殊性与麻醉工作特点,了解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2.熟悉手术室外麻醉的处理原则。

二、授课要点

1.常用的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

2.麻醉选择与麻醉管理,重点在麻醉管理和麻醉监测。

3心脏介入、胃镜检查与CT、MRI检查的麻醉处理。

第三十六章非住院病人的麻醉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多媒体和双语教学)

1.了解非住院手术病人的选择与麻醉前评估;麻醉前准备。

2.熟悉非住院手术的麻醉选择与麻醉管理。

3.熟悉非住院手术的术后管理。

二、授课要点

1.病人选择与麻醉前评估、麻醉前准备,讲述如何选择非住院手术的手术种类和病人,术前准备要点。

2.麻醉选择与麻醉管理,重点在麻醉管理和麻醉监测。

3.术后管理重要讲述离院标准。

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五版考试重点

1.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2.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 3.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4.造血微环境(HIM):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 5.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6.CFU-S: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称脾集落形成单位。 7.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也称为造血定向干细胞。 8.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的共性,可在不同环境中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9.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10.无效造血: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11.原始粒细胞:胞体直径10-20微米,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约占细胞的2/3,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染淡紫红色,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纱,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 . .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

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

临床血液学检验 1.骨髓造血:骨髓的造血细胞大部分来源于肝脏,部分来源于脾脏。骨髓是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场所,骨髓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因此骨髓不仅是造血器官,同时也是一个中枢淋巴器官。 2.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从头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3.血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即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例外。这种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是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同时又获得新功能的过程。 4.血象和骨髓象检验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观察疗效及病情的严重手段之一。 5.粒细胞系统包括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是由于胞质中常有许多颗粒而得名的。颗粒从II型原始粒细胞开始出现,称为非特异性颗粒(又称为A颗粒、嗜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从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即S颗粒),S可以有三种:中性颗粒、嗜酸性颗粒及嗜碱性颗粒。 6.早幼粒细胞其胞体直径12~25um,较原始粒细胞大。 7.骨髓穿刺:最为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骨上棘(包括髂骨前、髂骨后上棘) 8.骨髓取材情况判断:(1)取材满意:a.抽吸骨髓液时,患者感到有瞬间的酸痛感(有的患者无这种感觉);b.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黄色小粒(多为骨髓小粒,有的是脂肪);c.显微镜下涂片中可见较多骨髓特有细胞:稚童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造骨细胞、破骨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吞噬细胞等;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比值,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有核细胞数。(2)取材失败(即骨髓稀释):如抽吸骨髓液时混进血液,称为骨髓部分稀释;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制订) 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已公开发表。因此,以此指南代替诊疗方案。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神经性尿频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神经性尿频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泌尿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神经性尿频neurogenic urination 神经性尿频是儿科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尿频为主,可伴尿急,不伴有尿痛、遗尿、排尿困难、发热、浮肿等。 本病病因不一。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高级中枢对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控制功能较弱。膀胱容量小,舒缩调节功能欠佳。在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导致支配膀胱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以致膀胱逼尿肌持续收缩,膀胱括约肌松弛,排尿反射亢进而引起尿频。此外,还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锌缺乏有关。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尿频”病证。 3 诊断[1-5] 3.1 病史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外伤史,可有受精神刺激的病史。 3.2 临床表现[3-6] 临床表现以尿频为主,可伴有尿急,日间及入睡前排尿次数增加,轻重程度不一,分散注意力可减轻尿频症状,入睡后恢复正常。每次尿量较少,总尿量正常。无尿痛和排尿哭闹史,不伴有遗尿、尿潴留、尿失禁、排尿困难、发热、腰痛、浮肿、血尿、多饮等。 本病病程较长,症状无进行性加重,查体无阳性体征。 3.3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检查正常,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泌尿系统B 超检查正常。 必要时可做尿浓缩试验、垂体加压素试验、尿动力学检查、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 3.4 需与神经性尿频鉴别的病种

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规定

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规定 一、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有效、合法、规范。 二、各临床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现有资源,制定本专业主要病种的《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操作规范》。 三、医院各科室应根据医学的发展需要,定期对临床指南及规范进行更新与改进,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的指南及规范,具体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新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应先培训、后执行。 四、严格规范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的新临床指南/规范,首先需由本专业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临床实践,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临床指南/规范更新申请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抽调医疗质量与管理委员会至少3名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五、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各临床科室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定制成册,并负责对各科室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至少每两年组织对各科室的《诊疗

指南》与《操作规范》进行重新修订。 六、医务科应为各部门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七、各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原指南/规范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修改,并提供充分的修改理由,如卫生部、卫生厅或权威医疗机构的修改依据。 八、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批准程序及监管规定:1.首先由专业科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遵循新的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实施原则,制定、更新本院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规范,提交医务科审核,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 2.各科室申报材料完善后15个工作日内,由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及建议。 3.通过审核的更新版临床指南/规范,科主任负责在科室落实执行,并由医务科负责督导和检查落实情况。

消化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一.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施工粘膜炎症。其发病主要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和食管对反流食物清除能力下降所致。 诊断标准 1.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着样疼痛,或向肩胛区、胸骨两侧放射。 2.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过敏或吐苦水,常有间歇性缓解。 3.食管镜检查和(或)食管吞钡检查有炎症特征者。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为诊断的重要手段。 入院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者。 检查项目 1.血、尿、大便常规,大便潜血。1日内完成。 2.ESR ,ECG。3日内完成。 3.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食管滴酸试验,胸部透视,B超,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1周内完成。 4.出院前食管镜复查。 治疗 治疗原则:减少胃食管反流,避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及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状态。 1.减少胃食管反流:包括少食多餐,少进高脂食物,避免餐后平卧,避免睡前2-3小时内进食,睡觉时枕头抬高等。 2.避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①考来烯胺:4g,口服,3/日,减少胆酸对食管粘膜的破坏。②制酸剂:如氧化镁0.2-1 g,口服,3/日;氢氧化铝凝胶10-15mL,饭前1小时或睡前服,3/日。③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片0.2g,口服,3/日;雷尼替丁胶囊150mg,口服,2/日;法莫替丁胶囊每次40mg,睡前口服。 3.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状态:①多潘立酮:每次40mg,饭前15-30min 及睡前口服。②西沙必利:饭前5-10mg,睡前5-10mg,口服。4.重症病人进内科治疗3月无效时进行外科治疗,一般采用胃底折叠术。对胃食管狭窄者须行食管扩张术。 住院天数 14-21天。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ADHD临床指南(美国儿科学会)

美国儿科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诊断与评价 摘要 本临床诊疗指南为学龄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诊断与评价提供建议,针对该疾病的诊疗指南由两部分组成,本文为第一部分,旨在为基层卫生保健领域全科医生的临床实践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指南的第二部分关于儿童ADHD的治疗。 由美国儿科学院质量改善委员会负责人员的挑选,并成立一个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包括儿科专家及神经疾病学、心理学、儿童精神病学、儿童发育及教育等领域的专家,以及流行病学和儿科临床领域的专家,还包括教育与家庭问题专家。在卫生研究与质量管理局的资助下,该委员会协同位于华盛顿的国际技术资源部,对相关文献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在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形成本指南的ADHD评价建议。本指南主要涉及儿童和家庭评价;学校评价,包括各种评估量表的使用;儿童ADHD的常见症状与体征。还包括目前诊断分类代码的相关内容。对有关儿童ADHD患病率、合并疾病和诊断检查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并提交委员会审议。若没有明确证据支持,最终决策的制定须委员会成员达成共识。在获得理事会批准之前,委员会的报告须经过美国儿科学院不同部门及外部组织的评价。 关于ADHD诊断,本指南作出以下推荐:1)6-12岁儿童若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易冲动、学习成绩较差或行为问题,则初诊医生应该考虑进行相关ADHD评价;2)对儿童ADHD的诊断须满足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标准;3)进行ADHD评价需要来自父母或监护人的直接证据,包括各种环境中ADHD的核心症状、发病年龄、症状持续时间及功能损害程度;4)进行ADHD评价需要来自来自教师(或学校的其他职业人员)的直接证据,包括ADHD的核心症状、症状持续时间、功能损害程度以及相关状况;5)对儿童ADHD的评价应包括对相关(合并)疾病的评价;6)其他诊断检查无须常规用于ADHD的诊断,但可用于对其他合并疾病的评价(如学习障碍和智力发育迟缓)。 本指南并非评价儿童ADHD的惟一指导建议,而是通过提供一个诊断决策框架,协助全科医生的临床实践工作。因此无意于取代医生的临床判断,或为所有儿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指南也并非适用于诊断ADHD的惟一方法。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健康问题之一。ADHD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和易冲动【1,2】。ADHD 可能会对儿童产生明显的功能性影响,如导致学习困难、成绩较差【3】、与家庭成员和同龄儿童关系紧张【4,5】及缺少自尊。ADHD于儿童期发病,但青春期【6】和成年【7】后仍可表现出相应症状。儿科专家和全科医生常常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下对儿童进行ADHD评价。对疾病的早期发现、评价和治疗可纠正多数ADHD患者的教育和社会心理模式发展方向【8,9】。 文献报道的ADHD患病率差别很大,一方面是因为诊断标准不断随时间发生变化【10-13】,另一方面,也与不同环境下确诊标准的不同以及在患病率估计过程中常常使用转诊样本有关。不同医务工作者(全科医生、儿科专科医生、精神病医生以及精神卫生领域的其他工作人员)在诊断ADHD时对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DSM-IV)的利用程度有很大不同。不同地区和国家报道的ADHD患病率也有根本不同【14】。 随着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的进展,过去20年间曾对ADHD诊断标准进行了多次修订【10-13】。最近,一篇关于社区学龄儿童(非转诊样本)的综述报道ADHD患病率为4%-12%,将这些研究结合起来分析,估计患病率为~8%-10%。以一般人群计算【15-23,24】,9.2%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 麻醉前病情估计和术前准备 第一节麻醉前病情分级 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 V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I.Ⅱ级病人的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IV级病人的危险性极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和家属详细交代清楚。 第二节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 高血压病病人的麻醉风险取决于是否继发重要脏器的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和肾功能等改变。 2. 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更大。 3. 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 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1. 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 100次/min以下。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 on 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的药物。

2. 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 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 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5. 按Goldman心血管功能危险指数,可作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性评估(见表1)0 表1心脏危险性指数(Cardiac risk index,CRI)评估 评估项@ 指数 1病史 (1)年龄>70岁 5 (2)最近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 10 2体检 (1)有主动脉瓣狭窄 3 (2)有舒张期奔马律、第三心音或颈靜脉充血 11 3 ECG (1)有非窦性心律失常 7 (2)室性早溥>5次/hnin 7 4 HQ气分析与生化检查 (1 )PaO2<60mmHg(8.OkPa) 或PaCO2>50mmHg(6.6kPa) 3 (2)血钾<3.Ommoi/L或 HCQ3- <20mmoi/L (3)BUN>17.85mmoi/L 或 Cr->265. 2mmol/L (4)ALT异常,有慢性肝病 5手术种类 (1)腹腔内、胸腔内手术 3 (2)急症手术 4 CRI指数点越多,其心脏危险性越大 三、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与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

关的辅助科室与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她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与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与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与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与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与其她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

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与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姓名:学号: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 A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D) A、锚蛋白 B、收缩蛋白 C、肌动蛋白 D、跨膜糖蛋白E肌球蛋白 2、影响DNA合成的常见因素( E ) A、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缺乏 D 、微量元素缺乏E、叶酸和维生素B12(vitamin B12)缺乏 3、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指标是( A ) ` A、血清铁蛋白降低 B 、血清铁降低 C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 、总铁结合力升高 E 、铁粒幼细胞增多 4、PAS染色对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A) A、巨贫与红血病的鉴别 B、急淋与急非淋的鉴别 C、PNH与再障的鉴别 D、外周血象检查 E、以上均不正确 5、活化蛋白C可灭活下列哪些因子(C) A、因子Ⅹa、Ⅺa B、因子Ⅶa、Ⅹa C、因子Ⅴa、Ⅷa D、因子Ⅹa、Ⅸa E、AT、HCⅡ 6、关于NAP的临床意义,哪项是错误的( C )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类白血病反应时则增强 B、{ C、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增加,而病毒感染时则无变化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增强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急性变时NAP活性增强 F、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NAP活性增强,PNH时则降低 7、下列哪项符合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指标( B ) A、血浆中出现高铁血红素 B、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下降 C、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 D、尿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 E、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依据是(D) A、巨核细胞受抑、血小板减少 B、原始细胞形态差别显著 C、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 D、POX染色 E、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 9、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交联性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参与的凝血因子有( C ) A、因子ⅩⅢ B、因子ⅩⅢa C、因子ⅩⅢa 、Ca2+ D、因子Ⅹ E、因子Ⅹa、Ca2+ 10、下列检查哪项改变与溶血无关( B )

最新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

白沙县人民医院 (内儿科) 10种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 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 目录 高血压 (3) 急性胰腺炎……………………………………………………1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 8 肺炎 (26) 稳定型心绞痛 (3) 4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39)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4) 4 其他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疾病--无症状冠心病……………49 心肌桥 (5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53) 甲亢危象 (5) 7 脑出血 (60) 脑梗死…………………………………………………………

68 糖尿病…………………………………………………………79 高血压 概述?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有余多种后天因素(包括血压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高钠、精神神经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使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是代偿所致.约占高血压病人95%。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影响到靶器官(如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肾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 1、起病缓慢,早起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慌、耳鸣的症状,但症状与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随着病程的延长,血压升高逐渐趋于明显而持久,但1天之内,白昼和夜间血压仍有明显的差异。体检时在主动脉区可听到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和收缩早期喀喇音,若伴有左心室肥厚时在心尖部可闻及第四心音。 2、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早起表现为心排量的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随着高血压的进展,引起全身小动脉的病变,表现为小动脉的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官腔狭窄,使高血压维持和发展,并导致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缺血损害和促进大、中型动脉的粥样硬化的形成。在临床上表现:1、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2、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

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 —————————————————————————————— 癫痫病学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与中华医学会委托中国抗癫痫协会组织全国主要从事癫痫诊治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及中医专家编写、审定的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全书共9章,分别介绍了癫痫病的定义、分类、诊断、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癫痫持续状态及特殊癫痫人群的诊治策略、预后、伴随的社会心理问题及中国传统医学对癫痫的认识和治疗原则等。本书可供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及基层医师诊治癫痫时作为依据和参考。

序(1)(2) 前言 领导小组名单编辑委员会名单(按标准本)

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学分册 编写说明 为了规范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癫痫诊疗中的行为,提高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同时兼顾到医疗保险对癫痫诊治的给付标准,2005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和卫生部有关司局委托中国抗癫痫协会编写“癫痫诊疗指南”。我们充分认识到指南的编写是一项极为严肃、重要的工作,在我国癫痫诊疗领域亦属首次。因此,我们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选出30余位学识高、造诣深、有较高知名度的癫痫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老、中、青结合的编写委员会,根据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对临床诊疗指南编写的要求,借鉴国内外数个权威性的指南文本,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况拟稿。内容和文字经过数次集体审阅、讨论和修改,最后又请国内癫痫学界权威专家进行了审阅并定稿。因此,本指南在学术水平、涵盖内容、权威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诸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鉴于此次参与编写的人员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的专家成员,中华医学会所属该分会、学组同意与中国抗癫痫协会以“联合编写”的名义发布本指南。经请示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中华医学会,认为本指南符合《临床诊疗指南》丛书的编写要求和标准,在按中华医学会规定程序批准后,纳入《临床诊疗指南》丛书序列,作为“癫痫分册”出版。 本指南系首次出版,其中缺点、不足在所难免。热切希望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在施行中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待再版时予以改进,使之逐渐完善。 中国抗癫痫协会会长李世绰 2006 年 9 月

消化科疾病临床路径

消化系统临床路径(6个)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K74+R1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消除病因及诱因(如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限制过量钠盐摄入等)。 3.药物治疗:利尿剂、白蛋白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4+R18肝硬化腹水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HBV、HCV; (3)腹水检查; (4)腹部超声、胸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1)腹水病原学检查,腹部CT或MRI,超声心动检查; (2)24小时尿钠排出量或尿钠/钾比值。 (七)腹腔穿刺术。 1.适应证:新发腹水者;原有腹水迅速增加原因未明者;疑似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者;

《诊断学》 第十八节 关节痛

第十八节关节痛 关节痛(arthralgia)是关节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程,关节痛可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关节痛以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为主,慢性关节痛则以关节囊肥厚及骨质增生为主。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关节疼痛的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关节痛可以是单纯的关节病变,也可能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常见病因有如下几类。 1.外伤 (1)急性损伤:因外力碰撞关节或使关节过度伸展扭曲,关节骨质、肌肉、韧带等结构损伤,造成关节脱位或骨折,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关节肿胀疼痛。 (2)慢性损伤:持续的慢性机械损伤,或急性外伤后关节面破损留下粗糙瘢痕,使关节润滑作用消失,长期摩擦关节面,产生慢性损伤。关节长期负重,使关节软骨及关节面破坏。关节活动过度,可造成关节软骨的累积性损伤。关节扭伤处理不当或骨折愈合不良,畸形愈合所致负藿不平衡,造成关节慢性损伤。 2.感染细菌直接侵入关节内如外伤后细菌侵入关节;败血症时细菌经血液到达关节内;关节邻近骨髓炎、软组织炎症、脓肿蔓延至关节内;关节穿刺时消毒不严或将关节外

细菌带入关节内。常见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和梅毒螺旋体等。 3.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因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药物、异种血清与血液中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流经关节沉积在关节腔引起组织损伤和关节病变。如类风湿关节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紫癜和结核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如外来抗原或理化因素使宿主组织成分改变,形成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引起器官和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关节病变是全身性损害之一,表现为滑膜充血水肿,软骨进行性破坏,形成畸形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关节病变。 4.退行性关节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或肥大性关节炎。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无明显局部病因。多见于肥胖老人,女性多见,有家族史,常有多关节受累。继发性骨关节病变多有创伤,感染或先天性畸形等基础病变,并与吸烟、肥胖和熏体力劳动有关。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退化变薄,软骨细胞萎缩,碎裂坏死,软骨下组织硬化,骨小梁稀疏囊性变,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滑膜充血水肿。 5.代谢性骨病维生素D代谢障碍所致的骨质软化性骨关节病,如阳光照射不足、消化不良、维生素D缺乏和磷摄入不足等。各种病因所致的骨质疏松性关节病,如老年性、失用性骨质疏松;脂质代谢障碍所致的高脂血症性关节病,

儿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呼吸系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就是小儿最常见得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部与咽部,以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多见,约占原发感染得90%,细菌占一、0%左右,其中部分为病毒感染得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感染。上感就是小儿时期最常见得疾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得首位,占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得50%以上,幼儿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婴幼儿上感易向邻近组织扩散,在部分患儿可引起并发症而迁延不愈。 二、诊断标准 1、一般类型上感得诊断依据 ⑴轻症上感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干咳,可有发热,亦可有咽部不适或咽痛,咽充血,扁桃体肿大。多见于年长儿。 ⑵重症上感多见于婴幼儿。多急骤起病,突然高热达39~40℃或更高,发冷、头痛、全身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咳嗽频繁。婴幼儿常伴呕吐、腹泻。热重时,部分患儿可出现惊撅、腹痛等。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及触痛,肺部呼吸音正常。系肠道病毒所致者,常伴不同形态得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得诊断依据 ⑴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秋季,急性起病,突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查体除咽部充血外,突出表现在咽腭弓、悬雍垂、软腭或扁桃体上可见2~4mm大小得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一、周左右。 ⑵咽结合膜热常发于春夏季节,突起高热、咽痛、眼部刺痛,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伴有胃肠道症状。病程一、~2周。凡具有上述表现之一者,排除急性传染病早期、流行性感冒、疱疹性口腔炎等,可诊断为相应类型上感。 3、区别病毒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正常或相对增加;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大多增高,并常有血C反应蛋白(CRP)升高。咽拭子做细菌培养可阳性。 三、鉴别诊断 ⑴流行性感冒系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流行病史,全身症状重。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分册 、八、亠 刖言 为规范我院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使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我院组织各专业带头人、专家、技术骨干,于2013年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为适应医 学的进步,我院今年在《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3年版)的基础上,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人民军医出版社),结合我院的实际,重新编写完成《临床诊疗指南》

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先进性、指导性的鲜明特点,供我院医疗专业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参照使用。 由于水平所限和编写时间紧迫,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难免存在疏漏和问题。请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再版时补充修改。 医务部 2016年6月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节肺癌诊疗指南...................................... 第二节胃癌诊疗指南....................................... 第三节孚L腺癌诊疗指南 ................................ 第四节肝癌诊疗指南....................................... 第五节胰腺癌诊疗指南.................................... 第六节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第七节宫颈癌诊疗指南........................... 第八节食管癌诊疗指南........................... 第九节恶性淋巴瘤诊疗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8 12 17 30 23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甲医院基本规范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级综合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或区县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提供以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县或地级市医疗机构。二级综合医院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0张(可以超过500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一级临床科室。 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中医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有条件的还应设置重症医学科。 (二)二级临床科室。 内科:应设呼吸、消化、心血管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外科:应设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妇产科:应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以上每个二级临床科室(专业组)至少设置床位15张(计划生育科室除外)。

(三)医疗技术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可与检验科合设)。 (四)其他科室:预防保健科、信息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医学工程室。 三、人员配备 (一)每床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不少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 (三)各一级临床科室应具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三级医师数量配备合理。 (四)各医疗技术科室至少有一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至少配备一名临床药师。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门诊每诊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系统、呼吸机、气管插管、吸引器、抢救车、洗胃机、骨科牵引床、内窥镜系统、妇科检查床、产床、母婴监护仪、

最新儿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

儿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呼吸系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部和咽部,以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多见,约占原发感染的90%,细菌占一、0%左右,其中部分为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感染。上感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占急性上呼吸道疾病的50%以上,幼儿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婴幼儿上感易向邻近组织扩散,在部分患儿可引起并发症而迁延不愈。 二、诊断标准 1、一般类型上感的诊断依据 ⑴轻症上感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干咳,可有发热,亦可有咽部不适或咽痛,咽充血,扁桃体肿大。多见于年长儿。 ⑵重症上感多见于婴幼儿。多急骤起病,突然高热达39~40℃或更高,发冷、头痛、全身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咳嗽频繁。婴幼儿常伴呕吐、腹泻。热重时,部分患儿可出现惊撅、腹痛等。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及触痛,肺部呼吸音正常。系肠道病毒所致者,常伴不同形态的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的诊断依据 ⑴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秋季,急性起病,突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查体除咽部充血外,突出表现在咽腭弓、悬雍垂、软腭或扁桃体上可见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一、周左右。 ⑵咽结合膜热常发于春夏季节,突起高热、咽痛、眼部刺痛,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

部、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伴有胃肠道症状。病 程一、~2周。 凡具有上述表现之一者,排除急性传染病早期、 流行性感冒、疱疹性口腔炎等,可诊断为相应类 型上感. 3、区别病毒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正常或相对增加;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大多增高,并常有血C反应蛋白(CRP)升高。咽拭子做细菌培养可阳性。 三、鉴别诊断 ⑴流行性感冒系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流行病史,全身症状重。 ⑵急性传染病早期上感常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行性腋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脊髓灰质炎等,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⑶急性阑尾炎上感伴腹痛者应与本病鉴别.本 病腹痛常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腹肌紧张和固定压痛点,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四、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①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有营养而易消化.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当的温度与湿度。③加强护理,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 2、基本药物治疗 ⑴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感染时,不应滥用抗生素. ①双嘧达莫(潘生丁)有抑制RNA病毒及某些DNA病毒的作用。剂量3~5mg/(kg·d),3~ 5d为一、个疗程. ②利巴韦林(病毒唑)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剂量一、0~一、5mg/(kg·d),肌内注射或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