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培优补偏

(2016年新课标1卷)读材料,回答问题。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学以致用】

田七是三七的别称,是一种珍贵药材,药用价值高,用途广泛。全世界仅有我国云南等省区部分县种植。主产于文山州各个县,有“三七之乡”的称号,云南文山种植田七历史悠久、产量走、质量好。文山以田七为基础发展7各种各样的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田七喜温暖,帕严裳酷热,喜潮湿,帕积水,生长过程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阳光的直接照射,夏季温度不超过38度,车季10度以上,适宜生长温度在18至25度,海拔1600米以上高山坡地为佳,下面为田七,文山位置图、田七种植荫棚图。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问题①请为田七产业为基础的文山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切实的建议。

问题②说明文山田七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其它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启示。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摘要 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但是由于中国从1950年以来制定的农产品统购统销等政策一直没有变,农民用低价出售农产品,而用高价购买工业产品,形成工农产品“剪刀差”。在这一框架下,中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失衡,工业和城市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一天天增加,而农业和农村发展却掉队了。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基础地位日渐薄弱。然而,在强劲的GDP增速背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却提高不够。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普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不协调,总而造成了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浪费。于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提上日程,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试图从农业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后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对国民的影响,从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引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背景和必要性。 关键字:农业经济失衡生产力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农业概述 1.1 农业概念 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 1.2 农业的生产结构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种植业即狭义农业。50年代以后,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但它们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的比重,总的变化不大。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情况才开始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而我们组本次对农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种植业。 1.3 农业税 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1958年6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6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1994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税已成为历史! 第二章我国农业的发展与现状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农业发展 建国初期,受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一个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建立起现代工业,并进而实现经济的起飞与现代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方式与措施 我国现行的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在这种模式下的农业,环境被农业生产者当作资源自由获取和废弃物自由排放的载体,其结果导致生态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1.1各级政府有关规划不明确。各级政府在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并且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也不不顺利。 1.2农业生产者自身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生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第二,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不足。第三,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1.3没有公众参与基础。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参与的权利、责任以及具体程序的规定不明确。第二,由于信息闭塞,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造成他们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参与意识淡薄。第三,中国缺乏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非官方的绿色环保组织,使得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少了一些必需的中间环节,极大地影响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2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 2.1政府主导调控机制 2.1.1合理规划,整体协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2.1.2提高技术水平。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2.1.3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读《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培训系列读本》后感 张裔芬2010年,农产品接力涨价,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为了应对,不少人还成了“海豚族”(海量囤积一族)。农产品的价格时刻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就是由于我国的农业体系的落后所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有以下特征:(1)生产过程机械化: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2)生产技术科学化: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3)增长方式集约化。(4)经营循环市场化。(5)生产组织社会化:对微观经济单元的组合布局进行引导、对社会分工进行协调,对专业化生产进行管理的实施过程。(6)生产绩效高优化。(7)劳动者智能化:指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的人,一定要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 现代农业是广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民科技培训,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这一系列措施都可促进广东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继而带动广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达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可持续农业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可持续农业 英文名称:sustainable agriculture;permaculture 定义: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 今后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 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 的农业。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农业生态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198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明确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按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今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确保食物安全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根除贫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题要: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理沦为基础,以农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决策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从系统的观点,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起源、经验教训、发展的必然性,结合国外农业的研究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目标、不同观点及产生背景,研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门正发展与完善的学科,介于哲学、科学决策学、生态学、系统学、农作制度、生物工程、信息科学、农村能源工程与管理等学科范畴的学术思想潮、社会思潮和历史思潮。世界农业已有7000年的历史,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近代史,全世界农业迅速发展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过去50年中,由于充分利用了科学技术,增加了投入,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增加食物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在中国发展了千年的农业而言,精耕细作一直是中国很多年保持的特色。就个人而言,我认为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就是最早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地雏形,比如秸秆还田,保持地利,引渠灌田等等。当然,中国面朝黄土的农民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保持着对环境的友好对以后的人们会有如此大的启发,说到底他们就是依时而作,依地而作,能够让地利有最大的发挥。话说,其实华北大面积的盐碱地就是过度耕种导致的地力摊薄,水土流失,从而土地再无法保持水份,之后就是大量盐碱从土地中的析出,。当然,像这样的反面例子确实有很多,这都是在不断敦促我们认识到环境友好型生产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不管是生产也好,资源也好,说到底就是尊重自然,在保护自然的最大限度内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即所谓的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当然,那是大家的共识,其实我个人更大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不仅仅局限于其环境友好的基本层次,那是人们被动的改变自然,是受自然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深究化,便是所谓的循环经济,这是我对于人们能动的可持续开发自然资源的认同,我们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去建造一个可以往复循环的经济体系,提高所谓的资源利用率以及重复使用率,或者延长所谓的产出链,将所有的环节联系起来,将所谓的废物转化成可以使用的新资源,从而创造出一个合理 的不断发展的体系。 当然,举个实例,来证明这种不断循环的真正好处,这可以间接

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作用。日本作为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资源极其匮乏,因此他们对于自身的资源近乎苛求般的使用。在家庭式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当人和牲畜排出废物,便用沼气池收集起来,然后将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以及生火,之后将发酵过后的沼料灌入田中,用这些自然肥料来肥田,大大减少对于化学肥料的依赖,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之后在销售完所生产的农业产品之后,再将一些农产品的残品次品喂食给牲畜,这样又可以大大减少养殖的饲料问题。可以说整个过程都是一个闭环的经济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很大量的环境污染物,上一环节的废物成为下一环节的供料,这是实现整个循环过程所必需的条件,在农业经济学上,这也是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最优化组合。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所能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效益,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在中国珠三角地带也实现了渔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我认为这是对于日本模式的一种发展,因为它将牧副鱼紧密的结合起来了,首先在珠三角地区大规模进行养蚕,大力发展蚕丝业,然后将蚕的废物掺入鸡饲料,作为鸡的主要饲料,之后将鸡排泄的废物倒入鱼塘,将富含蛋白质的废渣喂食给鱼类,最后在鱼售空后,进行清塘,将塘里的淤泥清理出来,然后用来培育桑树,整个经济系统就循环起来了,这种生产方式作为珠三角常见的生产方式,已经给这个产业链上的各大结构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实质上的双赢,同时这个过程中没有对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是新经济发展的巨大出口,也是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目标。应该来说,我们要实现所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得从老祖宗所谓的“地

2020高三文综地理专题《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高三专项能力提升专题训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04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世界上有三大番茄主产区分别是美国、意大利和中国。中国番茄80%来自新疆,生产的大部分番茄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番茄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新疆番茄生产主要有露地和棚内种植两种方式,露地种植主要是以大面积的露天土地种植为主,棚内种植则是以靠近城市的近郊大棚种植为主,棚内种植成本高于露地种植。番茄类型有薄皮和厚皮之分,目前新疆薄皮番茄产量较低,以种植厚皮番茄为主。据此完成1~2题。 1.番茄棚内种植成本高于露地种植,靠近城市的近郊以棚内种植为主,主要原因是棚内种植A.单位面积产量高B.品质好口感佳 C.可以延长供应时间D.靠近市场方便运输 2.目前新疆生产的番茄以厚皮类型为主,主要原因是 A.适合大规模种植B.耐运输耐储存 C.方便机械化生产D.利于棚内种植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是澳大利亚自然生态保护最完善的地方。有绝佳的苹果种植环境,生产的苹果绿色环保,品质较高,被称为“苹果之岛”。近年来塔斯马尼亚岛苹果陆续出口我国,受到消费者欢迎。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山地、河流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塔斯马尼亚岛苹果大量摆放在我国大型超市的季节是我国的 A.夏季B.冬季

C.春季D.秋季 4.与我国苹果主产区相比,塔斯马尼亚岛苹果生产的区位优势是 ①靠近欧美各国市场,销售量大②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生态环境好③多优良港湾、海运交通发达④岛屿与大陆相隔,病虫害少 A.②④B.①④ C.①②D.③④ 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插秧的同时在离水稻秧苗根部2~3cm处,将肥料施入深度约5cm的土壤中。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日本应用较早,2013年黑龙江建三江管理局引进了日本企业生产的“侧深施肥”插秧机,在建三江农场水稻田进行试验。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我国现有水稻专用肥颗粒硬度低、吸湿性大,容易黏结、堵塞施肥机的施肥管,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据此完成5~6题。 5.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 A.延长水稻产业链B.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C.增加农业劳动力需求D.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6.下列地区中,最适合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是 A.江汉平原B.河西走廊 C.华北平原D.湟水谷地 香菇是一种食用真菌,干鲜香菇在中国菜中广泛使用。香菇栽培始源于中国,浙江省庆元县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早期菇民选择某些阔叶树的倒木利用刀痕栽培香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香菇栽培系统。目前,当地形成了栽培、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一整条香菇产业链,是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据此完成7~9题。 7.庆元菇民采伐菇木林时通常采用“伐大留小”的异龄林择伐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A.利于菇木林的可持续利用 B.扩大香菇栽培规模和产量 C.促进林下土壤肥力的恢复 D.改善香菇栽培场地的光照 8.与我国其他香菇栽培区相比,庆元发展香菇产业的突出优势为 A.劳动力廉价丰富B.便捷的交通网 C.悠久的栽培技术D.空气质量优良 9.目前,庆元依托香菇产业建设特色小镇,这样有利于 ①扩大栽培规模②提升产品品牌价值③挖掘本地市场④促进栽培技术创新

现代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进展 前言 一、教材和大纲变化 09年教材在08年教材基础上删除四章内容,分不是农业法律制度、农产品国际贸易与中国农业、资本运营治理和农业投资项目治理概论,其他章节中有些小节是变化或新增的。另外,大纲中取消了掌握、熟悉和了解的要求。

二、学习方法 1.把握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 2.多做习题和历年考题 3.复习有所侧重,注意新增内容 考情分析 本章要紧讲述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进展的差不多理论。要紧考查现代农业和农业可持续进展的内涵、特征等内容。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第一节现代农业 考试内容: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的要紧内容,我国现代农业的进展时期与要紧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进展过程中存在的

要紧问题。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要紧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治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的差不多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进展。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现代农业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发达农业 B.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 C.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 D.以政府调控为导向 [答疑编号911010101] 【答案】D

二、现代农业的差不多特征 世界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三类道路选择:第一类,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进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如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要紧目标;第二类,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进展土地节约型技术(如精耕细作和作物品种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要紧目标;第三类,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要紧目标。 总结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现代农业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农业技术的先导性:现代科学技术 第二,农业要素的集约性:现代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第三,农业功能的多元性:食品供给、农业环保、农业观光、文化传承 第四,产业经营的一体性: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 第五,农业效益的综合性: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 第六,农业进展的可持续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例题·单选题】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 2012年08月06日09:56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第3期作者:曾艳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2 摘要:广州城市化的推进对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了要求。广州都市农业发展较早,发展程度较高,开始从城郊型农业逐步转变为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高科技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广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有内部优势,也面临着大好机遇,但内部劣势及外部威胁对其发展形成了制约因素。为实现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布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品牌及物流体系建设、投融资机制等多方面共同推进。 关键词: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科联2010年项目“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10SKLY07)。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在都市高度发展以后,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农业,依托现代市场体系,实行现代化的经营方式,是对都市农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现了都市需要农业、农业依托都市,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理念,是广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都市型现代农业保障了广州居民菜篮子的有效供给,在一定程度了减缓了物价波动。十一·五期间,广州蔬菜、水产、家禽的总量实现自给,肉、蛋、奶的自给率都达到30%。第二,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撑了广州的绿色生态体系,在广州建设以花城、绿地、水城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第三,都市休闲农业为广州居民提供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的好去处,调节了居民生活。 随着广州“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广州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发展导致对农业、农村的破坏,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都市型现代农业契合了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州市委、市政府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使广州农业以“高质、高产、高效”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为主体,逐步由城郊型农业向集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新科技现代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 1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较快,菜篮子供给充足 2010年,广州实现都市农业总产值1076.65亿元,较2005年增长43.8%,其中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产值达754.6亿元;都市农业增加值575.55亿元,比2005年增长96.8%,都市农业总收入1461.77亿元,比2005年增长49.8%;都市农业实现利润62.94亿元,实现税金21.71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7.7倍和89.4%;农产品出口创汇0.77亿美元[1](表1)。

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可持续农业,是全球的共识和潮流。今后农业将朝着现代化、集约化、持续化、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围绕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探讨,结合世界各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实践,指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源利用潜力大的特殊国情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和目标。 关键字:中国农业;可持续农业;现状;展望 1.可持续农业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研究和开发可持续农业主要采取与耕作制度有关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作物轮作[5]。用以缓和杂草、昆虫和病害的为害,与常规耕作措施配合,降低土地侵蚀;2)综合生物防治。用轮作、害虫预测预报、气象探测卫星、抗性品种、播种期调节等措施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3)综合植物营养管理。应用豆科固氮、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精深施用化肥,并通过土地改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减少硝态氮对水环境的污染;4)保护性耕作。包括覆盖作物、等高带状间作及各种少耕和免耕;5)混合农耕制度。包括动物饲养和林业在内的农场种植制度。在可持续农业研究上强调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因而耕作制度改革也是可持续农业的一个重点,它的内涵既包括轮作、混合农作、保护性耕作和旱地农业,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的间作、复种和农林制等内容。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控制人口,提高素质;节约资源,保持环境;集约经营,增加效益;优化产业结构,重塑良性生态系统;加速技术替代,建立生态平衡机制。这就对原来的耕作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将耕作制度研究领域扩大到“广义农业”范围内,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广义农业”的范畴内发展耕作制度,要认真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如农牧、农林、用养、产加销等关系,才能促进整个农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研究表明,高产高效持续耕作制度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技术载体。耕作制度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发展层次大体可分为作物制度、种植制度、耕作制度和农作制度4个水平,每一层次水平的上升均标志着资源利用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例如,从一季作物到多熟的种植制度,因复种指数提高,更能充分利用光、热、水及土资源而提高土地生产力;融种植制度与土壤管理制度于一体的耕作制度,则是将获取短期的高土地生产力与培肥土壤、保持土壤长期生产能力相结合;将种植、养殖、土壤寓于一体的农作制度,则是在更高层次上将社会、自然、生物资源更全面地组合、开发,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总体效益和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提供了基础。由种植制度、耕作制度向农作制度演替,也是国际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改进种植制度、发展持续农作制进而发展可持续农业已成共识。 可持续农业发展思路的核心是集约性与可持续的高度协调统一。在生产优先、经济与生态并重的原则下,力争做到生产可持续性、经济可续性和资源可持续性三位一体。这就需要建立起相应的高产高效持续农作制度技术体系,并要求该体系具有显著的技术特点。第一,集约农作,持续高产。将提高土地生产率放在首位,强化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内容提要】世纪之交的中国可持续研究,亟待尽快形成一个全面综合而又能够切实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体系或分析框架;吸收、借鉴和运用西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时,必须十分慎重,绝不能完全照搬或全盘移植;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必须真正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要求和客观规律,以能够最终形成促进、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新型战略。 【摘要题】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正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22 %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但是,中国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的加剧恶化等却使未来农业发展面临多重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第1 号国情报告所得出

的这一极富挑战性的结论,唤起了人们对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深思。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Brown 提出了震惊世界的“中国粮食威胁论”,更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对中国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的广为关注。 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21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一、战略观点(注:根据研究者所提出见解的学科侧重或学科倾向,大致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概括为农业生态学、农业和农业地三大学科领域,并不是严格按照研究者自身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区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了中国农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即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和合理利用保护资源。 针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应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在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和农业学三大学科领域形成了大量的研究观点。 (一)农业生态学家的观点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马世骏院士为首的生态学家,就开始倡导中国应该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80年代中期,马世骏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参与了著名的Brundtland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筹备工作。认为应以生态控制方法

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论述

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论述 随着化肥、农药、农膜和农业机械等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后,我国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业专业化生产迅速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但由于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随之而来的是土壤退化,环境污染,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危及人类健康与安全等问题的出现。面对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事实,人们开始反思和重新审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模式,尝试进行了农业可持续性的实践探索。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业发展要求不同,因此也就产生了对可持续农业理解上的差异。由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更加注重农业产业的综合功能和重视食品安全与营养,并且更多地强调资源环境的保护,这是一种现代化农业观念。而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投入水平低,经营粗放,农业发展更多地集中于数量的增长。也就是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起点不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各有侧重,但共同点都是要求保护资源和环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因而《丹波宣言》中的“可持续农业”定义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即可持续农业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久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的农业”。 2农业可持续性的特征 农业可持续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一个关键性概念。由于不同学者所从事研究的学科背景不同,其对农业可持续性的认识角度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农业可持续性的内容基本都包括生态、经济与社会3个方面,并具有以下特征。 2.1公平性 在可持续发展中,公平主要有2个方面的含义:①代内公平,即当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也就是说,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要求和给全体人民以同等机会,满足他们较好的生活愿望。 ②代际公平,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基本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农业系统发展的公平性,即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论文题目: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夫鹏 学号:3136604067 年级专业:13级环境设计2班

目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六、实现可持续农业战略目标的方法 七、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 八、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 九、我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在未来应选择的模式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延伸到农村及农村经济发展领域时而生成。在此之前,若干国家的一些有远见的学者早已开始了对常规农业现代化投入获得高产的反思,提出了侧重面有所不同的替代模式。人类出现之后,自然协调功能慢慢萎缩,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思维的发达,成了主宰自然优势物种,对自然环境的伤害越来越严重。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所以,我们有必要发展生态农业,改善我国农业发展结构,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我们国家的不断完善、进步。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农业是在总结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模式,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可持续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展。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农业需要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程度的结合,对环境负责的生产体系需要统一考虑一系列物理的、生物的和环境的因素,包括: 1)缩短施肥周期,减少农田养分流失,确保农田中的和外部投入的养分的有效结合。 2)保护和增强土壤储蓄养分、水分和抗侵蚀的能力。 3)有效使用轮作、作物覆盖、绿肥、作物残渣和动物粪便。 4)加大豆科作物和其他来源生物氮的使用。 5)在有机养分供应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平衡、有效地使用化肥。 6)通过作物耕作、栽培手段,包括害虫统一治理和其他形式的生物控制,对害虫、疾病、杂草采用天然控制办法。 7)当害虫监测清楚表明对作物构成威胁、经济损失达到临界值,且使用其他方法明显无效时,考虑使用杀虫剂。 8)保持作物和畜禽的多样性,提高其生物和经济稳定性。 9)选用能够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抗害虫能力的作物品种。 10)对生态过程开展更广泛地多学科研究,重点强调具抗病原、抗虫、抗微量元素缺乏和抗毒性的作物育种。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d04039880.html,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许晶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20期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由传统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生产力水平得 到了大大提高,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20-59-2 1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1.1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进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首先,耕作方式由原来的人力、畜力这种传统的方式转变为现在的半机械和全程机械化耕作,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劳动量。其次,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倍增。再次,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种类也由原来较为单一的粮食作物开始向多元化转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最后,我国农业生产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使得大部分农村年轻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城镇转移,农业生产大都被机械化所代替,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工作[1]。 1.2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2.1 有效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极其迅速,但仍有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人口基数庞大,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是典型的“地少人多”类型的国家。但是,近几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增长幅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原因主要在于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开发、工业垃圾的排放等导致我国的有效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有些地区的工农业污染情况严重,农药、化肥等对土地造成污染的产品使用过度,同样导致我国的有效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且耕地质量严重下降。 1.2.2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农业产量高,但每年很多 地区均会遭受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霜冻、旱灾和洪涝等以及虫害、鼠害、鸟害等)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导致农作物的收成受到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的发展。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分析 课标有二个层面的要求: 1.能够对某一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布局以及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了解该区域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通过对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和问题,以及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分析与认识,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发现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实现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并能独立分析其他别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问题,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指图说出东北区的位置和范围;简要描述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等基本概况;能够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来分析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优势;能够发现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够知道如何收集和运用哪些材料说明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生产现状;能够尝试提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能够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知道我国的粮食必须自给自足,不能依赖于进口;能认识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并自学节约粮食;通过认识我国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认识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强化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近几年来,东北地区农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因此,东北地区是最符合课标要求的一个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分层次呈现教学内容。 第一层次内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教材主要涉及的是自然条件。教学实际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等。 第二层次内容:农业生产资源。农业资源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

专题一:高中地理常用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专题一:高中地理常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一:农业 知识框架 1.农业的区位含义 2.农业的区位因素 3.农业区位选择(分析)的基本原理——重要考点 4.农业的地域类型 5.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重要考点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总结: ①天堂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措施: 1.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 2.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3.推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自主品牌 5.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②季风水田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一轮资料P105页) 1.促进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商品率 3.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兴农,提高产量 4.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③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一轮资料P109页) 1.围栏限牧,划区轮放,种植饲料,防止草地退化 2.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强对牲畜病害的研究 3.开辟水源,保证人畜及草地的用水需求 4.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场 ④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混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课本必修二P46页) 1.推行休耕、轮耕政策,保持土壤肥力 2.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生态农业 3.有效合理安排农事 4.根据市场灵活进行生产选择 ⑤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课本必修三P68页) 1.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生态农业 2.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 ⑥江西省泰安县千烟洲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课本必修二P43页) 合理利用土地坡度,多层次利用土地空间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山地,丘陵地带农业发展考虑此观点)

微生物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摘要根据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就实现中国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发展微生物在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农 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资源微生物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 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也面临着诸如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应注重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 走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发展不构成威胁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正面临着发展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而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作为解决人类贫困与温饱的基础性产业, 其以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 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它既受环境的影响, 又会对环境本身带来影响, 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管理、保护、合理利用土地、水、植物和动物等资源, 并不断地调整技术和机构体制(包括生产关系、经营方式与耕作制度等), 以确保满足当代人及后代人的永续利用, 应是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能够接受的一种发展形式。农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从分析我国农业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入手,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就如何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发展微生物农业, 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1 我国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大的压力和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在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中, 发展模式是属于“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 其模式已经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使一部分地区发达起来的同时, 又加剧了另一部分地区的贫穷落后。从全球范围来说, 它最终将导致人类自身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开发, 使农业生产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污染了的环境又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此, 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选择资源永续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 又要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只有大力发展中国式的可持续的生态农业, 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2 微生物资源在农业中的利用 人类发现微生物很晚,而且最初发现的微生物还都是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都把微生物同疾病联系在一起,认为它对人类有害无益,而对微生物有益性的认识则晚很多。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与动物植物一样,微生物也是一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微生物资源是指可培养的、有一定科学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细菌、真菌、病毒、细胞株及其相关的信息资料。为了解决人口与食物,能源和资源, 环境与健康等重大问题, 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微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作为产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生态复杂,有着多种多样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是世界上微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选择题答案附后

C.宣传

13.农业产业化是市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基本经营方式,是以()为基础的经济共同体。 A.多元参与者主体共同利益 B.单一参与者主体的利益 C.龙头企业的利益 D.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益 14.以下不能体现农业专业化的是()。 A.吉林的玉米产业带 B.美国的畜牧业生产,其育雏、饲料、蛋奶生产等工作都由专门的企业来完成 C.墨西哥某城市为农户设立系统化的服务机构 D.陕西的苹果产业带 15.近年来,在我国发展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常见的“龙头企业”+农户的形式属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哪种组织模式()。 A.合同制模式 B.公司制模式 C.合作社模式 D.股份制模式 1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类与环境大会”,通过了著名的(),成为谋求人与自然协调、保持环境清洁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新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A.《人类环境宣言》 B.《21世纪议程》 C.《登博斯宣言》

D.《丹波宣言和行动纲领》 17.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可持续性 B.经济可持续性 C.生态可持续性 D.资源可持续性 18.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自己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即()。 A.有机农业发展模式 B.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C.石油农业发展模式 D.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19.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A.南方水旱结合 B.发展石油农业 C.立体种植农业 D.农渔结合的“桑基鱼塘”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现代农业说法正确的是()。 A.以科学化为核心 B.以市场化为核心 C.以商品化为特征

D.以产业化为目标 E.以产业化为中心 2.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主要包括() A.良种化 B.化学化 C.市场化 D.机械化 E.专业化 3.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外部动力因素有()。 A.产量目标的追求 B.农业现代化 C.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 D.城镇化的发展 E.质量目标的追求 4.农业科技进步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分别是() A.渐进性 B.社会性 C.综合性 D.区域适应性 E.应用的不确定性 5.农业生产条件技术的进步表现在()。 A.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