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2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2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2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2

金庸武侠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美感效应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一班巫细华

摘要:金庸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美感效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喜爱,普遍接受。一方面,她们形貌美丽,经由她们所构成的故事情节、神话般的世界奇极、美极。另一方面,她们身上具有现实生活中人们所渴慕、崇尚的积极向上的人性美,她们纯真善良、多才有识,孤高傲岸、恬静淡泊,对爱情无限的忠诚。金庸先生如此地美化这些女性,是因为先生在这些女性身上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憧憬。

关键词:女性形象美感效应外在美内在美美化女性原因

The Aesthetic Effect of Female Images Jin Yong Novels Abstract:In Jin Yong swordsman fictions ,he created a series of female images who had unique individual characters.,they have strong aesthetic effect and deeply be loved ,universally be accepted by many people. On one hand , the females are very beautiful, the story plots that formed by them and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y lived in are especially strange and beautiful.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ve beauty of humanity ,which are eagered to obtaining and advocated by people.They are sincere ,kindhearted, telented, proud and quietly elegant ,also they are infinitly faithful to love .The reason why Jin Yong beatified these females spare no effort was that he placed the beauty of humanity on these women ,which he had looked forward to .

Key words:the female images aesthetic effect outer beauty Inner beauty the reason of beautify women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两句诗概括了金庸先生精湛的武侠小说创作的全部内容,早已被海内外广大读者赞不绝口,广为流传。这些小说中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和书中的男性英侠一样,深得广大读者所喜爱,真正称得上是“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为什么这些女性形象能够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美感效应,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喜爱,普遍接受呢?不同的读者或观众,他们从这些女性身上,都获取了怎样的审美特征,产生了何种美感效应呢?金庸先生又为什么将笔下的女性写得如此之美呢?本文将试着一一加以阐释。

一、外在美具有强烈的美感效应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首先从感知客观对象的外在形式开始的。审美主体只有通过“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1],首先感知了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因素,才有可能产生审美感受。在文学作品欣赏中,最先映像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也就是作品的语言、人物、情节等等感性形式因素。这些感性形式因素如果是美的,且与审美主体的人生体验所提供的知觉表象相符合,那就会引起审美主体的极大兴趣,给他们以快感。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主要、最富有感性特征的形式因素。那些形象独具个性的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都能引起审美主体的特别关注,具有很大的艺术吸引力,能够在审美主体头脑中形成生动鲜明的感觉映像。金庸先生的小说正是如此,其作品中的女性无不具有能够深深烙印在读者印象中的形貌特征,只要你一见到,就会立刻感觉到她们是那么的逼真宛肖、形象鲜明,令你怦然心动,感叹造物之神奇。

(一) 女性的外在形貌美

我们来看看黄蓉,书中是这样描写的:梅林边的湖上,四周冰雪莹然。“突然身后有人轻轻一笑……水声响处,一叶扁舟从树丛中飘了出来。只见舟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靠近,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2]。

我们再看下一段,描写的是《天龙八部》里的阿碧:“便在此时,只听得矣乃声响,湖面绿波上飘来一叶小舟,一个绿杉少女手执双桨,缓缓划水而来,口中唱着小曲,听那曲子是:‘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滩,笑脱红裙裹鸭儿。歌声娇柔无邪,欢悦动心。”……“只见那少女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啊唷!我是服侍公子抚琴吹笛的小丫头,叫做阿碧。你勿要大娘子、小娘子的介客气,叫我阿碧好哉!”……“我弹着好白相,又算啥绝技了?段公子这样风雅,听仔笑啊笑煞快哉,我勿来。”……”“阿朱就是阿朱,伊只比我大一个月,介末就摆起阿姊架子来哉。我叫伊阿姊,介末叫做呒不法子,啥人教伊大我一个月呢?你用勿着叫伊阿姊,你倘若叫伊阿姊末,伊越发要得意哩……”[3]

以上文字描绘的黄蓉是一种雕塑般的静态的美,描绘的阿碧则有动有静,瞧,在你面前出现了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姑娘,她多美丽!在碧水映衬下,皓肤如玉,满身的秀气;她多么活泼、可爱,在生人面前唧唧呱呱说了一大串,既大胆,又显得稚气未脱。耳闻其吴侬软语,目睹其清丽之姿,读者能不感到美的愉悦吗?

黄蓉之俏丽,阿碧之可爱,都令我们怦然动心,其实,像这样美丽的女性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是不胜枚举的。《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一身素服,让人想起《庄子·逍遥游》中的仙女:“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4]此外,还有明眸善睐,貌若天仙的王语嫣,令乾隆神魂颠倒的香香公主,以及魔教圣姑任盈盈等,这些女性莫不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面对他们,读者能不心动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些女子以其绝美的感性状貌激发了读者内心对美的渴望,满足着人们对美的需求,具有极强的审美效应。

(二)女性身上超凡的神奇本领所表现的美

如果说这些女子的形貌特征乃在以真见美,符合人们的知觉能力,那么,她们身上的那些超乎常人的神奇的东西则在以幻出奇,可以刺激人们的想象力。她们本领高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能飞檐走壁,登高山如履平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他们聪明伶俐,博闻强记,如王语嫣,未学一点武功,却精通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招式,黄药师之妻仅半柱香时间竟活生生将九阴真经强记了去……,[5]更有香香公主“自幼爱吃鲜花,身上便有股花香味,既不是雪莲的花香,也不是人世间任何的花香”,[6]及至死去,尸身也无,唯留一滩碧血,一缕幽香。

当然,这些女子身上超出常人的神奇的东西是作者想象的产物,但添加在既真且美的感性状貌上,便使得她们的形象焕发出耀眼眩目的奇异光彩。不幻则不奇,不奇则不惊,不惊则不快,这是一种普遍的审美心理特征。尽管这些女性身上放射出神奇光彩的感性状貌与审美主体的知觉表象不完全相符合,但却与人们追求好奇的审美心理相对应,具有极大的艺术吸引力,足以激起人们惊极奇极的快感。就这样,一个个“非人“又是人的奇幻的形象紧紧地攫住了审美主体,令你既觉美不胜收,又惊愕叹奇。

(三)经由女性构成的故事情节、自然环境美

金庸笔下的女性不仅自身的感性状貌具有强烈的美感效应,而且经由她们所构成的那些故事情节也同样具有强烈的美感效应。《射雕英雄传》中,黄蓉被裘千仞所伤,由郭靖背着找南帝医治,一路上连闯南帝四大弟子渔樵耕读把守的关卡,[7]随军远征时三困欧阳锋,[8]智取撒麻尔罕城, [9]《书剑恩仇录》中霍青桐勇夺可兰经[10],巧计败兆惠[11]。此外《笑傲江湖》中盈盈计骗令狐冲,仪琳割爱入佛门等等。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不断从各个侧面强化她们耀眼眩目的一面;与此同时,各个故事情节本身又都构成了新奇而有趣的画面,具有鲜明的形象感,能够以其神奇的色彩,完美的形式,满足审美主体好奇的心理,提高他们的审美兴趣。特别是小说通过这些女性,把读者带进了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远离尘世的桃花岛,神秘莫测的黑木崖,冰天雪地的大雪山,万蛇聚居的毒龙窟,冰冷彻骨的碧水寒潭,……从书中,读者欣赏到了幻想中的奇山怪洞、佛门圣地。这些在读者脑中似乎有点印象而又模糊飘渺的场景常常引起人们的憧憬、遐想,思欲一睹为快。而现在人们可以跟着这些女性一起走进这些神奇的世界,竟目所之,满眼的璀璨辉煌,光怪陆离,这该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美感享受啊!

以上所论女性的感性状貌以及小说的情节场面都属于外在的形式因素的美,它们在审美主体身上所产生的美感效应尚停留在非自觉意识的阶段,属于感性认识的审美层次。但它的对应性却是最广大的,无论哪个民族,哪个时代,哪个阶级,也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对它们产生这种感性的直观,得到几乎共同的美感享受。当然,由于审美主体的差异,各人的感受肯定会有程度强弱的差别,但审美意象却几乎是趋于一致的。因为形式因素的美本身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人人皆可得而享之。这,应该就是金庸笔下的女性为不同的审美主体普遍欢迎、共同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内在美具有强烈的美感效应

金庸笔下的女性,尽管有些方面具有超凡性,让人感觉到像是“非人”,但她们的性格神情、内在特质却是充分人格化了的,具有现实人的人性与人情,蕴含

了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可以和审美主体的思想情感息息相通。乔治·桑塔耶纳曾说“在一切表现中,我们可以区别出两项:第一项是实际呈现出的事物,一个字,一个形象,或一件富于表现力的东西;第二项是所暗示的事物,更深远的思想、感情或被唤起的形象,被表现的东西。”[12] 女子们美丽的外表和超凡的本领是见之于外的“实际呈现出的事物”,属于表现对象的第一项,而她们的人性则是蓄之于内的“所暗示的事物”,属于表现对象的第二项。在金庸的笔下,那些女子们的人性内容是异常深广、多姿多彩的。通过他们,我们可以透视到各种积极向上的人的主体性特征。

(一)聪明伶俐、机智有识

这些女性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聪明伶俐、机智有识。在小说中,他们几乎成了聪明才智的代名词。他们年纪轻轻便已武功高强,见识不凡,黄蓉身兼丐帮打狗棒法与桃花岛家传武学,睥睨群雄;小龙女双剑互搏,名动武林;王语嫣武学渊博,天下武功无一不通;程灵素医术高明,几能生死人,肉白骨;黄蓉精通五行八卦,能文能武;阿朱善能易容改装,以假乱真;霍青桐运筹帷幄,有大将之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么一群女中豪杰,其实就他们的才华而言,又何只是巾帼不让须眉呢?简直是远胜了。多才,有识,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性美,历来为人们所渴望与崇尚,因此,看到这些女性,人们自然而然的就生出一种敬仰与喜爱之情,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二)慈悲为怀,心地善良

小说中的女性大多慈悲为怀,心存善念。仪琳在遭受田伯光调戏时,明知对方心存恶意,将不利于己,仍然不忍心伤害对方。[13]这样对待恶人当然有点迂腐可笑,然而,正是这毫无做作的迂腐可笑的行为中“善”便表现出来了。香香公主眼见几名士兵张弓欲射小鹿,慌忙奔了出来,挡在小鹿身前,俯身抱起小鹿,用手捧些马奶相喂,浑忘了自己身在险地,竟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14]恶人尚且怜惜,野鹿尚且同情,仁慈善良可见一斑。黄蓉、周绮、骆冰则有所不同,他们一贯主张将恶人斩尽杀绝,毫不留情。在京城,黄蓉鞭打胖子夫妇,割去她的耳朵,逼二人作抬轿的仆人。[15]周绮在文光镇杀糖里砒霜和曹司鹏,“只一刀子下去登即了账。”[16]佛家有言:除恶即是行善。黄蓉、周绮等除恶务尽的决心和行为是根植在爱民仁人的思想基础之上的,黄蓉惩治胖子夫妇只为“你们夫妇平时作威作福,仗着有几个臭钱便欺压穷人,今日也让你们尝尝作仆人的滋味。”而周绮杀人也只为“那糖里砒霜横行乡里,不知害了多少无辜百姓……今日便为他们报仇雪恨……”爱与恨是一对对立统一的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爱得深才能恨得狠。黄蓉、周绮等之所以如此痛恨恶人,正因为他深爱着普通老百姓。至于周绮、骆冰协助红花会群雄杀官放赈,黄蓉协助夫君坚守襄阳几十载,终至死难襄阳,香香公主忍痛割爱,入宫侍奉乾隆等等壮举则更是出于“为国为民,善之大者”的仁慈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些仁慈爱民的拳拳挚情可以与每一个读者的心灵相通。这样,他们的思想感情,就有了更为广泛的人性内容,能够博得审美主体的赞赏与共鸣。

(三)执着追求,痴于爱情

金庸笔下的女性最突出的的人性特征是痴情。黑格尔认为:“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

爱情。”[17]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将女性在生活中可能担任的两种最常见的角色(母亲和恋人)其中的一种(母亲)淡化得近似于无,从而使得她们在爱情中的表现更加突出。因此,金庸先生笔下的女子似乎来红尘走一遭就是为了了却一段情缘,尽管她们的爱情遭际不一样,但她们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点:执着地追求爱情,对爱情无限的忠贞。她们有的不顾风霜之苦,抛头露面,千里万里地去追随情郎,去过那种风里来,雨里往,马背上颠簸,刀头上舐血的江湖生活,《书剑恩仇录》中总兵李可秀的千金李沅芷“霍霍青霜万里行”,仗剑追赶余鱼同;《射雕英雄传》里穆念慈一路偷偷追随杨康,只为能在窗外偷偷地看他一会儿;《天龙八部》里王语嫣这个标准的大家闺秀竟然跟着慕容复不远万里奔赴西夏,钟灵离家寻找段誉竟至脸上满是风霜之色;《倚天屠龙记》中的郡主赵敏多次尾随张无忌,关键时刻就冒出来,助他一臂之力;《笑傲江湖》里仪琳和父亲不戒和尚下恒山上华山找寻令狐冲,而圣姑盈盈干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未嫁之身背一个青年男子到少林寺治伤。有的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真正为了爱情生死相许。《笑傲江湖》中岳灵珊痴心爱着林平之,得知他已经自宫仍不改初衷,及至被林平之亲手刺死仍毫无怨言,还反复嘱托令狐冲:“大师哥,我的丈夫……平弟……他……他……瞎了眼睛……很是可怜……你知道么?”……“他在这世上,孤苦伶仃,大家都欺侮……欺侮他。大师哥……我死了之后,请你尽力照顾他,别……别让人欺侮了他……”[18]《连城诀》中,凌霜华被父亲软禁,禁受了无数的威逼拷打,仍天天在窗台向阳处放一盆菊花,为的只是心上人儿能看到它,直到被父亲活埋为止。[19]《飞狐外传》中的程灵素,她自从在洞庭湖畔的花圃中与胡斐结识后,一缕情丝便紧紧地系在了胡斐身上。她曾无数次地救过胡斐的性命,却始终无法得到他的爱情,最后,她亲自以口将胡斐伤口中的毒血吸了出来,以她自己的生命换回了胡斐。她把胡斐的性命看得比自己还重要,宁可自己死了也要将胡斐救回来。[20]《神雕侠侣》中的公孙绿萼,在绝情谷中与杨过相遇,身不由己地爱上了这位风流倜傥、潇洒机智的年轻英俊的少年。几乎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种没有结果的爱、是一颗苦涩无比的果实,但她还是情不自禁,一往情深地爱着,直至为了心上人而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那是美丽而又凄凉的一生。李莫愁也是一个痴情种,只不过她的痴情表现得极端疯狂和残忍。她因爱侣陆展元后来舍弃她而与何沅君结为夫妇,便将满腔怨恨发泄在他人身上,这种痴情变得可怕可恨了,但又可悲可怜,直到生命的终结,她还在为情所困,在火中唱道:“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21]令人为之扼腕。

(四)孤高傲岸、恬静淡泊

除上述人性美以外,这些女子身上还同时表现出孤高傲岸、恬静淡泊的人性内容来。她们不媚上,不从俗,不信邪,睥睨一切。他们笑傲江湖,卓尔不群,铁骨铮铮。袁紫衣独掌单鞭,挑战各门各派,夺得九家半掌门;赵敏挑少林,闯武当,傲气十足。他们蔑视王侯,轻慢权贵,视荣华富贵如粪土。黄蓉协夫守城,对安抚使吕文德浑没放在眼里,评论南宋皇帝时,也是“狗皇帝”“昏君”相称。周绮、骆冰平日里打官差戏公人,便当是家常便饭。哪怕是对乾隆皇帝也是恶语相加:“这狗皇帝不来便罢,撞在姑奶奶手里,一刀子给他个透明窟窿。”浑没放在眼里。及至协助红花会群雄抢官粮、劫乾隆、杀进宫去,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傲气便上升转化为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在我国,“傲”从来都是一种被肯定被歌颂的高风亮节,许多伟大的人物皆以傲岸不群驰誉于世,如嵇康、李白等。这些女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雄视天下的傲然之气正是这种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

升华。它具象为一种人格力量,对审美主体同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些女性的傲岸和她们的恬静淡泊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小说中,她们甘于淡泊,视功名富贵如敝屣。赵敏贵为郡主,却放弃荣华富贵,与夫君隐遁山林;黄蓉助夫守襄阳,战功无数,未求一官半职,直至城破身死,仍为一介布衣;王语嫣屡劝慕容复放弃恢复大燕;小龙女隐居活死人墓,不问世事……真可谓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种超然物外、恬静淡泊的品格亦是为人们所称道的,同样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当然,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女性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内容是异常丰富的,绝不止以上所述的几个方面。但这几个方面都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所渴慕、崇尚的积极向上的普遍人性。由于它属于表现对象的第二项,是一种深含于内的美,需要审美主体进行价值判断,方能察觉、领悟出它所暗示的内涵,所以,这种需要自觉意识审视的美就不容易为少年儿童和缺乏文化知识、审美能力的人所把握、领悟,与形式因素的美相比较,审美对应性相对缩小了。但它又与形式因素的美同样具有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特点,所以,这些女性身上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内容,同样可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共同喜爱。

三、金庸先生美化女性的原因

人性与性别是没有联系的,性别只不过和民族、时代、年龄、地域一样使人性呈现出表面的多样性,其实,男性的丑恶和弱点,女性一样不少。但金庸先生却将笔下的女子写得普遍美丽、善良、纯洁、痴情,实际生活中女性的自私、小器、虚荣、任性,却很少写到。稍有一点放到年轻女子身上,也都在可谅解、可怜悯甚至可爱的范围之内。如黄蓉的小器、刁蛮使人觉得她是出于对郭靖的深爱;温青青的醋吃得有些过了头,但她是私生女很自卑,也可以理解;戚芳意志不坚,未能忠于狄云的爱情,但她一生善良、命运凄惨,让人叹她怜她不忍责怪她。因此,在血影刀光、尔虞我诈之中读来,这些女性形象令人清新爽目,具有强烈的美感效应。

为什么金庸先生将笔下的女性描绘得如此美丽呢?笔者认为,可能与下面的因素有关。

(一) 源于天然的两性吸引

武侠小说是通俗作品,它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它的主要阅读对象是男性。与高雅文学相比,通俗文学主要是追求普遍性而非精英气质,追求审美主体在阅读中的认同感受而非独特的个人体验,追求对现存文化的认同而非对现有文化的反思(当然,金庸小说在很多方面已经达到了雅俗共赏进而溶解“雅俗之分”的境界。但是在美化女性形象这一点上,金庸先生却更多地倾向于通俗)。尽管不同的男性读者的气质性格、文化层次、生活经历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但对异性美的欣赏和向往却不会相差太多。书中的主人公是美丽的女性形象,更为读者在紧张的生活和巨大的事业压力之下提供了使他们愉悦、放松的审美对象。金庸先生作为一位作家,一位男性作家,他忠于生活,透露出了这种实情——对女性形象的美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天然的两性吸引,体现了男性对女性形象的期待,蕴含了男性对女性不真实地臆造。

(二)寄托作者对理想人性的向往

金庸先生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寄托着自己对理想人性、

对“人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作品的人物形象中寄托作家的美好愿望的情况在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有些小说倾向于塑造女性形象来寄托和代表光明、爱、和平、智慧这些“圆满”的意象,如沈从文先生《边城》中的翠翠,《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润叶、田晓霞,《红楼梦》中那些美丽的女子等等。金庸的小说中,男性主人公中人格高尚健全的确实不乏其人,但金庸先生并没有将关于理想生存状况的美好愿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的人生都很艰难、坎坷,甚至极为不幸。在书中他们很难摆脱两种选择:或失其本心成为“坏蛋”,如《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一生想恢复大燕国,机关算尽,最终却落得霸业成空,自己变成疯子的可悲下场;《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生活在仇恨中,被仇恨扭曲了灵魂,像个魔鬼;或坚持真心成为倒霉的好人,如《连城诀》中的狄云、丁典,《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等等。因此,金庸先生在塑造女性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于是,香香公主是生长于大漠的回族少女,小龙女是古墓里长大的孤儿。她们与现实生活、与汉族文化、与俗世相隔绝,保存着一片纯洁的心田;黄蓉、赵敏、霍青桐足智多谋,巾帼不让须眉……。

(三)用女性的真、善、美反衬男性的假、丑、恶

金庸先生有意识地美化笔下的女性,让作品中至真至情的女性群体与权欲熏心的男性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用女性的真、善、美反衬男性的假、丑、恶。这种情况在《笑傲江湖》、《连城诀》中显得较为明显。这两部作品是金庸先生揭露人性丑恶的代表作,《连城诀》写夺财,《笑傲江湖》写争权。人性的贪婪与自私、阴险与奸诈、虚伪与凶残集体亮相。然而,在这两个群魔乱舞的世界里,你是找不到一个女性是奸邪之徒的。《连城诀》里较重要的男性角色,除了狄云和丁典,全都是贪婪控制的魔鬼,女性形象很少,只有戚芳、凌霜华、水笙。这三位女性,她们的武功学识和家庭背景各各不同,但却惊人一致地在尔虞我诈的污浊环境中保持着纯真善良的心。在未知人世险恶之前,她们的纯洁善良似乎不足为奇,难能可贵的是在遭受邪恶欺骗和暴力迫害之后,知道了人世险恶之后,她们仍然坚持着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戚芳,这个纯朴的乡下姑娘用生命证明了她是多么的善良与单纯,在马上就可以和狄云逃走前的一刻,出于夫妻感情去救丈夫,却被泯灭天良的丈夫万圭用匕首刺胸而死。凌霜华,正像她所钟爱的菊花一样高洁,当身边的人为财富发疯时,她显得那样得不同流俗。与《连城诀》一样,《笑傲江湖》里也没有坏女人。她们不争名,不夺利,不施阴谋,不害人。岳灵珊移情别恋也许让我们的读者有些不快,然而金庸在作品中安排了足够有力的理由,只是没有写明而已。这些美丽的女性为肮脏污浊的世界抹上了一缕亮色,反衬出男性世界的肮脏与丑恶。

(四)社会角色使然

在古代社会,女性对现实斗争确实涉入甚少,她们是生活的配角,是群众演员乃至旁观者,应该也的确保留了更多的赤子之心。女性的至性、至情是在幼有父母,长有夫君的环境保护下的一种较为原始的未开化的品质。可以说,社会角色把善良和真情分派给了她们。金庸先生只是如实地把她们描画了出来。

注释:

[1] 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

[2]金庸.《射雕英雄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八回“各显神通”.

[3]金庸.《天龙八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十回“向来痴”

[4]王凯.《庄子·逍遥游》.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06月.

[5]金庸.《射雕英雄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十六回“九阴真经”.

[6]金庸.《书剑恩仇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十六回:“我见犹怜二老意,谁能遣此双姝情”.

[7]金庸.《射雕英雄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三十回:“一灯大师”.

[8]金庸.《射雕英雄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三十八回:“锦囊妙计”.

[9]金庸.《射雕英雄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三十七回:“从天而降”.

[10]金庸.《书剑恩仇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四回:“置酒弄丸招薄怒,还书

遗剑种深情”.

[11]金庸.《书剑恩仇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 第十五回:“奇谋破敌将军苦,儿戏降魔玉女嗔”.

[12]乔治.桑塔耶纳.【美】《美感-美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2.

[13]金庸.《笑傲江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三回:“救难”.

[14]金庸.《书剑恩仇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十三回:“吐气扬眉掌雷急,惊才绝艳雪莲馨”.

[15]金庸.《射雕英雄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十一回“长春服输”.

[16]金庸.《书剑恩仇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六回“有情有义怜难侣,无法无天赈饥民”.

[17]黑格尔.《美学》.第二章“骑士风”.

[18]金庸.《笑傲江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 第三十六回“伤逝”.

[19]金庸.《连城诀》.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0]金庸.《飞狐外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二十回“恨无常”.

[21]金庸.《神雕侠侣》.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三十二回:“情为何物”.

参考文献:

[1]陈墨.《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

[2]陈墨.《金庸小说人物论》 [M].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3]陈墨.《金庸小说赏析》[M].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

[4]陈墨.《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8-09-25.

[5]陈墨.《细读神雕:问世间情为何物》[M].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

[6]孔庆东 .《金庸小说的文化品味》2008年11月 ,重庆出版社.

[7]倪匡 .《我看金庸小说》2009年01月, 重庆大学出版社.

[8]曹布拉 .《金庸小说的文化意蕴》2004年06月,浙江人民出版社.

[9]曹布拉 .《金庸笔下的奇男情女》2002年11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10]随波.《风动梨花》.

[11]孙翔.《从神性美到人性美——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美女形象的嬗变》《邢台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致谢: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李夫泽教授(现任中文系主任)的亲切关怀与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到论文的最终完成,李教授始终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余,仍不忘拓展我的文化视野,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美妙与乐趣,在此谨向他表示诚挚的谢意!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还与中文系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时也给我提了不少意见,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此外,本文参考了一些专家学者有关本题的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 象进行社会反思。 读张爱玲的任何一篇小说,我都可以理解为何说她不是一名普通的女子。她用漫不经心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或含泪或泣血或可怜或可恨的女性形象;她用瘦弱的指尖轻轻挑起千年来蒙在家庭、婚姻、爱情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她把笔端伸向上帝看不到的地方,伸向太阳照不到的黑暗的角落;让那些华美袍上的虱子赤裸裸的暴露给世人面前。 一个个可悲的女性,一个个吃人的女性,一个个可怜的女性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她们颤动,让读者为她们伤悲。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与大多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有太大的差别,她们以独特悲凉和屈辱震撼着读者,张爱玲也因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坛上折射出熠熠光辉。 一、人物形象具有的自传色彩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① 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出身:祖父是清朝的大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外公则是天津提督,可谓是出身显赫,属于贵族后裔了;但张

爱玲出生时已经是家道中落,父亲吸烟土、逛妓院、养姨太太,幼时的张爱玲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直至父母离婚。张爱玲幼时没有家庭的温暖,封建大家庭中的尔虞我诈,在她内心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在创作中一举成名,在文坛上响当当,但是张爱玲的婚姻如同她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是不幸福的。一九九四年在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时期,她与汪伪宣传部次长,伪《中华日报》总主笔胡兰成签订婚约,但这次婚姻让张爱玲受到很大打击,因为它只维持两年。晚年的张爱玲孤独落莫生活着,最终客死异乡。纵观张爱玲的众多著作,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她悲观敏感独特的性格,作品中的男性大多玩世不恭,抽鸦片,逛窑子;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不是以悲剧结束,这不能不说是由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影响的,“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 ②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 她的作品大多以沪港两地为背景,事实上张爱玲是出生在上海的,又长期生活在香港。读书期间,她亲身经历了港岛被围,抵抗及沦陷的全过程。而她在《倾城之恋》中描写“炮火却逐渐猛烈了,邻近的高射炮成为飞机汪意的焦点,飞机营营的在顶上盘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写出当时战争的真实与紧张。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就引起读者的哄动,书中的女性葛薇龙是一个寄居在姑妈家被诱惑而论为交际花的女性。无独有偶,张爱玲也因战争而中断学业,因此同她姑母住在一幢西式公寓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很多女性是家道中落的名门淑女,而张爱玲用不厌其繁的笔墨描写了大家族的种种陈设丫头佣人及大家族的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 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号: 学号: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系 别 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班 级 1101 姓 名 张霞 指 导 教 师 董文会 2015年3月28日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

鲁迅先生一直都很重视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反封 建的思想主题,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对于鲁迅先生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国 内外的专家都已有过研究讨论。论文在大量阅读原着作品和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结合鲁迅先生的各种杂文、散文等,以鲁迅先生的男性视角为切入点,通过鲁迅笔 下的女性形象,来细致的分析女性思想的演变以及对其他作家、读者的影响,以便更好 地理解新时期中国女性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鲁迅作品,女性形象,思想影响 Abstract Lu xun has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women's issues and explore, and tried to through literature also feudalism thought theme, called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liberation, about shaping the image of women in Lu xun's work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lready studi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a lot of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s from,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various essays prose of Lu xun, in Lu xun's male perspectiv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female image of Lu xun's to better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women though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the rest of the author's view of women, and Chinese women's effect on the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ese women thought in the new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 The words of Luxun ,The image of woman ,The evlotion of ideas

叛逃_抗争和困守_解读古龙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2005年12月社科纵横Dec,2005 总第20卷第6期SOCIAL SCIENCES RE VIE W VOL.20NO.6 叛逃、抗争和困守 )))解读古龙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李军辉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内容摘要>古龙作品在塑造一大批义薄云天的侠士和浪子的同时,也塑造了一大批惊世骇俗的女性群体,她们在男权社会的挤压下,或是无路的叛逃者,或是失败的抗争者,或是执着的固守者,她们永远走不出命定的悲剧,从而成为了一群无法安顿灵魂的女人。 =关键词>叛逃抗争固守古龙作品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05)06-0149-02 卓尔特立的古龙,其小说能在众多的新派武侠小说中异军突起,自成一家并广为流传,是与他独特的创作手法分不开的,他本着/求新、求变、求突破0的宗旨,对于人性给予了特有的关注和描绘,将写人、写人的命运、人的情感与性格这一文学命题应用到武侠小说中来,从而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创造了大量的义薄云天的侠士和浪子。然而,对于女性,古龙将其定位于风云变幻的武侠世界的点缀,是风流侠客的陪衬。从古龙作品中众多女性形象中,我们读出了女性自卑自贱与被塑造被书写的人生大悲剧。本文以此为突破口,走进古龙笔下五彩斑斓的女性世界,来破译其精心塑造的女性群体。 一 在古龙构筑的女性群体中,出现了以石观音和水母阴姬为代表的社会叛逃者,她们的存在体现了女性对男权社会彻底的决裂和对于女性自身的特殊关照。她们有着超越常人的能力和手段,并营造了一个个拒绝男性入内的纯本体空间,对自己和同性的迷恋寄托着所有的情和欲。她们把目光完全从男性身上挪开,带着欣赏、爱慕,甚至贪婪,凝注于女性本身。5楚留香传奇6中的石观音有着疯狂的自恋情结,一开始她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正常的寻爱女子,但在历经挫折之后,她便不再相信男女之间会有真爱的存在。在寻爱而不得的情况下,她只能逃避到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在一个女性自我命名、自我指涉的世界中,骄傲而狂放地关注着自我。正如楚留香所说:/你一辈子都想找一个你能爱上的人,到头来你爱上了你自己。01她把对自己的爱与欣赏寄托在一面华贵无比的镜子上面,沉浸在自我的镜象之中,感受着生命的自在自为和完美无缺。她对镜子诉说着所有的喜怒哀乐、荣辱得失,在目光的抚慰中,感受着满足和快乐。在石观音看来,每一个男人都戴着一幅虚伪的面具,/所有的男人都叫我恶心0o,女人一旦陷入男性社会便失去自我,只有逃离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在属于自我的领域内,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一切的男性闯入者都是无谓的看客而已,他们不会也不可能真正进入她的世界,这个世界只有/我0和/镜子0的存在。镜子是石观音,)生爱恋的承受者,也是她最大的秘密和隐痛。所以楚留香在和她决斗中,就很机智地击碎了那面镜子。/镜子里的人被击碎,镜子外的石观音也像是受了重重一击,整个人都怔住了。0?就在她发怔的瞬间,楚留香出手击败了她。因为石观音不明白碎掉的到底是镜子,还是自己。她精心营造小心呵护着的纯粹的自己竟在顷刻之间归于毁灭。她不得不以服毒自杀的方式表达对男权社会近乎偏执的逃离和更为彻底的背叛。这是她走向绝对自我的最高形式。换个角度讲,楚留香毁掉了一个病态的爱着自己的石观音,却在无意中完成了一个绝对女性的神话。而对于水母阴姬这个不可一世的神水宫的宫主,在小说中,被古龙这样定义:/她本就是个不正常的女人,她的情欲是畸形的,她讨厌男人却将情欲在女人身上发泄。0?似乎在水母阴姬从未想过为什么要逃避男人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了她叛逃的旅程,她对于男子也没有什么失望与仇恨,有的只是天生的讨厌与不屑,而对于女性的欣赏和爱恋似乎也是与生俱来的。为了实现与男权社会的隔离,她建造了一个不许男子入内的完全属于女性的领地)))神水宫。这个被外界看成是圣洁得不可侵犯的神坛,其实只是水母阴姬为自己营造的伊甸园,这实在是对道貌岸然的男权世界的挑衅和讽刺。水母阴姬不在乎外部社会是否认可,只追求自己的内在世界,在一个纯粹女性的空间,与同性为伴,在女性对女性的张扬和体味中,品尝着挑衅后的欢乐和宁静,唯如此,生命之美才能完全释放。然而,为男权立书的作者古龙并没有给她一个真正的女性领地,既然这个世界为男权主宰,那么一切都不可能脱离这一主宰,于是水母阴姬不经意爱上了一直男扮女装的/雄娘子0,当她发现/娘子0变成了/夫君0时,一切都已无可挽回,她的生命里从此多了一份对男子的牵挂。虽然,多少年来她不想面对却不得不面对,她倾其一生所设计的女性世界也变得不再纯粹,而归于破碎。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男权文化支撑起的古龙世界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绝对的女性空间,对叛逃前景的展望和追求在男权的阴影之下化为乌有,而女性永远也走不出命定的悲剧。但是她们对男性世界的叛逃从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武侠小说中女性最终成为男主人公的奖品的形象轨迹的回避,显示出女性生命状态的多样和复杂。但这也以一种阅读障碍成为大多数读者不喜欢她们的根本原因。为此,她们也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 二 古龙说:/女人,她可以是人,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兽。0而在其小说中,女性更多地接近于兽,兽性大于人性是此类女性的共同特征。他们有着超越一般男性的表现欲、权利欲、性欲,并为自己种种欲望的实现而不择手段,谈笑之中,把一切的道德约束、男权法则消解为零,在极度的放荡不羁中张扬着自我,膨胀着欲望。在男权压抑和仇恨的壁垒中以各种令人咋舌甚至引以为耻的方式争取个人生存空间,实现自我存在价值,在实现对男性世界的大抗争之后,品尝着生命的大欢乐。然而,固有的男权屏障无法撤除,女性的 149

琼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

浅论琼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周莉班级:10级汉语言文学12班学号:1225 [摘要]:琼瑶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她的作品便风靡了两岸,并部部都经改编拍成凄美的电影或电视剧。她的作品以爱情为主,同时也塑造了众多不凡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琼瑶女性美丽大方悲剧深情 台湾女作家琼瑶笔下的小说世界是现实生活一个奇幻的影子,寄托着作者对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其小说中的女性具有强烈的理性主义色彩,传达出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赞赏与肯定。同时,这些女性人物身上又或多或少地呈现出琼瑶自己的个性特征。甚至可以说,她们是这位富有古典主义气质的女作家的化身。一.古典美丽 纵观琼瑶笔下的女性人物,大多兼有古典与浪漫的个性气质,她们又都遭遇了诸多的不幸,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她们没有退缩,也没有害怕,而是表现出坚强的人格力量。然而,悲剧命运总不会轻易放过这些美丽善良的女性,或让她们伤痕累累,或让她们孤独终生,给读者留下一声声沉重的叹息。而这些女性绝大部分都外表美丽,才华横溢,符合传统道德思想观和审美观。同时,她们又敢于冲破封建道德伦理的束缚,在爱情的驱使下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唱出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爱情赞歌。《人在天涯》中的高忆华,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她虽生在异国,却又有着中国姑娘特有的美“黑色的,像四段般光亮的长发,中间分开,从面颊两旁自然的披泄了下来,垂在肩上,一对温柔沉静的笑意盈盈的眸子”。“最特殊的他还是她浑身上下带着的那抹恬静与温婉的气质”,这种气质也是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标准的。 琼瑶笔下的女子几乎都是美丽的。她们可以是长发飘拂,轻灵如梦,不言不语,安静得如一幅水墨画,却在不经意间吸引了人们视线的女子;她们也可以是顶着一头乱糟糟的短发,声音响亮,眼眸闪亮得耀眼的靓丽女子。也有的时候,她并不直接描写女子的美貌,但从那些女子的举手投足、浅颦轻笑、机智聪慧中,或仅仅是从她们的名字中,便足以让你感觉到这些女子一定拥有着美丽的外表。在琼瑶的笔下,那些女子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还拥有着最为美丽的灵魂和人格。她们是骄傲的。这种骄傲是人格上的一种骄傲。如197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秋歌》中,棚户之女芷筠与富商之子殷超凡相爱至深。但贫富的悬殊,使殷父百般阻拦,妄图以50万重金买断。芷筠却不为所动。 二.深情浪漫 琼瑶笔下的女性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更是兼具着新时代女性的浪漫气息。即使是在封建社会,她们也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顾一切的追求幸福爱情。对琼瑶笔下的女子来说,爱是拥有对方的一切和让对方拥有自己的一切;反过来,她们的爱又是放弃,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包括放弃自己。当她们失去爱人,或者失去她们所爱的人的爱时,最有可能选择的,便是封闭自己,如《聚散两依依》中的贺盼云,在丈夫去世之后,黑色成了她所有的色调,她不笑,不多说话,将自己关在了一个安静沉默的世界里,自己走不出去,也不让别人走进来。又如《失火天堂》中的许曼婷,她出生在名门望族,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门第观念,她爱上了一个下人的儿子,在遭到封建家庭的极力反对之后,毅然决然的同自己心爱的人出走,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2006年11月15日 李增泓 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 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 二、再寡失子的祥林嫂 第二个失去儿子的寡妇是祥林嫂。《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但这样一个平凡的、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妇女,活在吃人的封建社会中,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座大山把她彻底压碎了。 三、离婚的爱姑 失子的寡妇命运是如此,那其他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呢?鲁迅在《伤逝》和《离婚》中塑造了子君和爱姑这两个人物形象。 四、"五四"新女性:子君 《伤逝》中的子君是"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有文化,有知识,接受了新思想,心中有真挚热烈的爱,跟爱姑又有明显的区别,但结果又怎么样呢? 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鲁迅以妇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不多,但就在这为数不多的篇章中,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女性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愤怒控诉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其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明天》、《祝福》中的单四嫂和祥林嫂,都是失子的寡妇,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毒害,命运悲惨却从没想到要去抗争。《离婚》中的爱姑具有较明显的反抗性,但并没有跳出封建礼教的圈子。《伤逝》中的子君,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敢于冲出封建家庭,与自己的爱人自由结合,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压迫、以及个人的思想局限,同样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悲剧。鲁迅通过这几个悲剧性的女性形象,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批评了她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朽、反动的封建宗法制度,揭示了妇女要获得解放,首先必须取得社会的解放这个深层的含义。 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 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优良品质,勤劳、善良;也具有旧社会农村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她是中国旧社会农村"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妇女形象"①。 单四嫂子是勤劳、善良的。守寡后专靠着自己的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宝儿。她从来没有非分之想,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封建礼教"从一而终"、"从子"的观念在她的思想中深深地植下了根。她的心中只有宝儿。毫无疑问,宝儿是她的希望和寄托,是她的劳作以至她的生命的意义。然而她的宝儿突然生了病,神签求过、愿心许过、单方吃过、医生诊过,她尽一切可能想救活她的儿子,然而宝儿最终还是死了。这个"粗笨的女人"的信念和希望就是让儿子健康地活着,但儿子死了,她面对的是无尽的空虚与压抑。她茫然的双眼能看透自己悲剧的未来么?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毒害的单四嫂子,早已经麻木了,"她能想出什么呢?""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梦里,希望在梦里与宝儿见面;她只能呆呆地"等候明天",但明天又会怎样?"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种种迹象,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②在封建思想的桎梏、封

论鲁迅小说中子君的女性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子君 吉木萨尔县马晓卿 【论文摘要】 本文拟通过分析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伤逝》中寻求个性解放的子君形象,揭示旧中国劳动妇女从麻木到觉醒封反抗的斗争历程,并从中了解鲁迅先生对旧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进程她们悲惨的生活和结局,深刻地展现了妇女在封建制度下被绞杀的过程,也在对封建愚民政策无情批判的同时,对她们身上存在的"劣根的国民性"予以无情的揭示和批判。这个典型形象既是独立的,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她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必须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鲁迅先生对受势力压迫的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十分关注和同情,他以激进的民主主义与深厚的人道主义,对压迫和迫害妇女的封建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鞭挞。 【关键词】:富有个性勇敢反抗揭露抨击 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发起之时,以反封建的如椽之笔首先对准封建礼教,在1918年发表的《我的节烈观》一文中,就对封建统治阶级鼓吹的节烈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出“表彰节烈”其实是强加给妇女的“畸形道德”。在《关于女人》一文中,他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样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这表现出鲁迅对妇女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深切的同情和怜悯。从他的作品《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论雪锋塔的倒掉》等一系列著名杂文中足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把妇女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他的《呐喊》、《彷徨》两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以反映妇女不幸和悲苦生活以及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题材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妇女问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妇女形象,这些艺术形象虽然出现在不同的篇章,但又有其内在的联系,它巧妙地组成了一个旧中国妇女形象的艺术画廊。 《伤逝》是鲁迅以城市知识女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子君是鲁迅先生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 摘要:张爱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存在,她的文字、她的旗袍似乎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上海的一砖一瓦中,烙进了上海的肌理中。同时在她的文字中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本文将就《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分析,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于张爱玲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出身经历性格结局 “一座城市的覆灭,成就了一段无望的爱情。”有多少人因为这样一句话的吸引而去找到《倾城之恋》这本书来看?张爱玲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自私的人”放到了香港这个繁荣与危机同在的城市,让“自私的女子”与“自私的男子”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城市里相互依靠却又相互利用,最后终于互诉衷肠、表白心意,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了许多男男女女的向往。 而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的故事却让人不怎么喜欢。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男人,却偏偏嫁给了他病怏怏的哥哥,做了他的嫂嫂,整日里面对一群善于搬弄是非的妯娌,连丫头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辱她。在这样的处境下,丈夫无法给与她庇佑,心上人也对她避之不及,娘家人只当她是全家的摇钱树,贪婪地频频伸手。于是之后的曹七巧变得相当厉害,斗败了妯娌,拽住了婆家的大权,主宰了儿子女儿的人生,报复了心上人的无情,将其他人的人生变得与自己一般痛苦。最后她的儿子恨她、女儿怨她,心上人远离她,所有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于是,她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厌恶。 白流苏与曹七巧,同为女人,怎么就一个终得圆满,一个孤老终身呢? 流苏,一个听起来就比其他的七巧之类的名字要美得多的名字,出身世家,虽然家族早已败落,家中也是人丁旺盛,所以通晓人情世故,天真无邪却也不乏心机;曹七巧,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自小被派到柜台买油,接触到的是最最底层的老百姓,见识到的是最最平凡不过的家长里短,可以说是在人民内部成长起来的好孩子,拥有的是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真正天真质朴。两个人比较起来,似乎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曹七巧更讨喜一些,“买油西施”,人们如是称呼。

【开题报告】人生的不同路向—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的人物形象分析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人生的不同路向—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的人物形象分析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就目前来说,有关武侠小说的研究不算少数,再次之前曾有几次热潮。比如在1987年底在香港举行的学术层次较高的首届“国际中国武侠小说研讨会‘即是一例,而《文艺报》也于1988年载文评价大陆近年来的武侠小说创作。到2000以后尤其是2003,2004,2005这三年之间关于金庸的论文研究是逐年稳步上升的,而古龙小说的研究相对不温不火。 虽然有关古龙小说的研究不算少数。但整个研究的方向多是一个很宽的范畴,比如说存在主意思想的对其创作的影响就有,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小琪的《存在主义视野中的新武侠小说》,也有余晓栋的《存在主义思想对古龙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发于《理论与创作》的第127期上。也有从各个角度比较金庸古龙小说异同的,包括从个体生命意识与集体生命意识方面的比较,钱群芳《个体生命与集体意识—从人性角度看金庸古龙小说的异同》武功招式描写方面的比较,等,以及关于他们师承方面的探究,有加拿大学者冯湘湘的《古龙“偷师”柴田练三郎?》。以及关于男权意识在他们小说中的表现,就有彭红卫《男权的狂想与没落——论金庸,古龙小说中的男权意识》。还有关于古龙大环境下的求新求变,创作方法小说特征上,以及其关于人性探究的问题,发于《当代文学》刊物上的宋祖建《古龙作品中的人性论》,而其中具体的文学形象分析是少之又少的。只是穿差在其中做分析,应该说基本上的关于古龙作品的分析引述人物分析上的都会引用到《多情剑客无情剑》当中的小李飞刀李寻欢的形象。当初曾引起轰动的小李飞刀李寻欢,以及当中的另一位主人公阿飞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都没能有深入的研究。这个事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关于《多情剑客无情剑》这部古龙走向鼎盛时期的小说,他总会在各个研究古龙小说的论文中多有提及,有从表现伟大友情角度来解读的,这穿插于钱素芳《个体生命与集体意识——从人性的角度看金庸和古龙小说的异同》,以及宋祖建《古龙作品中的人性论》,马俊《试析古龙作品中的“大丈夫”人格理想》;也有在余晓栋《存在主义思想对古龙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论文中,借此来例证古龙在创作上表现荒谬性以及对荒谬性的对抗的表现。也有从反武倾向解读《多情剑客无情剑》,刘贤汉的《古龙武侠小说散论》就是一例。还有从人性方面的表现欲,权欲的解读,虽然在宋祖建《古龙作品中的人性论》中以上组要通过林仙儿这个人物形象来佐证,但是我们也能从一些细微的地方来看出其实李寻欢的身上亦有此等表现,这是值得升入挖掘的。还有一个大多人比较认可的观点是《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两个主人公李寻欢与阿飞其实就是一种父子之间关系的表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内容摘要】香港言情小说家亦舒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主要是因为她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她在女性命运上的独特思考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女性的婚恋观念、女性的坚强自立、女性的金钱观念及女性的内心寂寞四个方面来分析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并探讨亦舒小说揭示现代香港女性的精神心理特点,及对现代女性的深切关怀和思考。 【关键词】言情小说;生命体验;女性形象;女性命运;思考 亦舒是一个天才女作家,她自六七十年代开始写作,“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其时琼瑶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亦舒的言情小说则以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阅读其文章成为一种潮流,与金庸的武侠、其兄倪匡的科幻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亦舒是一个多才的言情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有《我的前半生》、《喜宝》、《流金岁月》、《圆舞》、《她比烟花寂寞》、《石榴图》《我们不是天使》《镜花缘》、《胭脂》、《香雪海》等二十多部。其作品基本上都是婚恋故事,题材比较狭窄,但其中的女性却是非常精彩的。生活上独立自主,最后急流勇退的唐晶,不把婚姻看做女性人生归宿,选择独身的杨之俊,美丽如玫瑰内心却寂寞无比的玫瑰、被丈夫抛弃后迅速坚强起来的子君,还有姚晶、徐佐子、马莉、承钰……这样一个个焕发时代女性的形象,在亦舒笔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将她们置于社会这样一个大潮流之中,置于充满竞争的现代都市——香港。其作品主要描写的是现代女性在现代都市中的婚恋、工作、生活,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是内心坚强、个性独立、有明确的金钱观念和婚恋观念、内心充满寂寞的特点。所以说,她的作品不仅仅限制于言情这样的婚恋的小说,其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说所具有的价值。本文即将从现代都市女性的这些特点,来探讨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进而深入研究她对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她在女性问题上的独特思考。(注:本论文主要参见陈武英《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观点) 一、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大都以坚强独立、自尊自爱而独树一帜。她们的独立,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独立,更重要的是她们人格的独立。她们完全区别于传统社会中在物质、精神方面永远处于从属的、被压迫地位的女性形象,而是根据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走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ce6525020.html,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汪怡 来源:《文学教育》2012年第10期 内容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特征,比如一味地逆来顺受地,盲目地反抗意识的,有着觉醒反抗意识的。本文着重论述几位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从对她们的分析中,我们可得知造成她们悲剧原因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 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分析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提到他的名字,我们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篇篇出自他手的经典篇目,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等。他的一 生始终都以抨击旧的封建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他时时刻刻都关注着社会现实,文章里始终如一地贯穿着民主主义革命的启蒙思想。众所周知,“五四”运动掀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当时的社会,“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专制,提倡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时期出现了大量反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的文学作品。鲁迅则是较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伟大作家之一。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妇女,特别是对旧中国劳动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她们分别是:《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祝福》中的祥林嫂和《伤逝》中的子君,这些人物中,虽说也有人尝试着抗争旧的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给自己带来的不公,但最终无一摆脱了悲惨的命运。本文试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分析,探讨鲁迅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解放问题的不断探索。 一.逆来顺受的“良民”——单四嫂子 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鲁迅通过《明天》塑造了他笔下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的优良品德:勤劳、善良,但同时她又具有旧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 她是一名寡妇,和幼小的儿子相依为命,在她丈夫死去的二三年里,既没有失身也没有改嫁,她的心中甚至连再嫁的念头也没有,她只是希望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的儿子。于是她夜以继日地纺纱,做着超出自己体力的事。但是,她这点小小的心愿在黑暗的社会里想要实现也只能是梦想。当她心中唯一的精神支柱宝儿生病了,她带着宝儿去求镇上唯一的医生何小仙,何小仙是个骗子,不仅医术不佳,还不负责任,宝儿的病并不是无药可救,可以这样说,宝儿的去世正是单四嫂子的“无知”和庸医联手造成的。她总幻想着“明天”会更好,但又什么都不做,难道仅仅只是“希望”“乞求”,“明天”就会变得更好吗?在那样一个重重压迫之下的社会里,单四嫂子的悲剧并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是一种无法自鸣的痛。 二.反抗性和奴隶性的并存——祥林嫂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

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班级:11级初教文甲班 姓名:陈丽 学号:20110133127 指导老师:岳小艾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1)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2) 1.被逼良为娼的——葛薇龙 (2)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3)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3)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4)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4)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4) 结语 (5) 参考文献 (5) 谢辞 (6)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班级:11级初教文甲班学号:20110133127 姓名:陈丽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

古龙小说写作特点

古龙小说写作特点 第一部分: 倪匡曾对金庸十四部武侠小说逐部评说,读来颇受启迪。金庸的小说虽宏大浩翰,但总数只有十五部(篇),各加议论,亦非难事;而古龙小说有八九十多部,我读过其中的五十部(已包括古龙的主要代表作),为五十部小说排名次,似有一定难度。与清霖兄商讨的结果,不如将古龙的十五部代表作逐一评说。 《大人物》 《大人物》无疑是古龙的后期作品,我对它有点偏爱,专门为它写过一节。 这部小说的主题标新立异,歌颂一个平凡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人物,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书中的人物性格极为鲜明,杨凡、田思思跃然纸上。一个平凡而幽默俏皮,一个任性而热情奔放。其他人物,如柳风骨、秦歌、田心、张好儿、王大娘,都是有血有肉的角色。小说中虽然少有武打场面,但有不少精采的对话作为弥补,大为增色。我尤其佩服作者用笔之含蓄,如那个大侠岳环山并未出场,虚写一笔,无中生有,可见古龙是个聪明的作家。 可惜,《大人物》毕竟只有三十万字,小说的容量不够大,结构上也有点小毛病。作为古龙的代表作,它只能排名第十五位。 《英雄无泪》 这部小说塑造了一批刚猛冷峻的艺术典型。卓东来是一个,高渐

飞是一个,朱猛又是一个。但三个典型并不雷同。小说的气氛激烈紧张得叫人透不过气来,且又带点神秘色彩,结尾处悲壮深沉,如一曲英雄悲歌。 这部小说的妙处,还在于作者别出心裁地写了一口神秘的箱子,但作者的旨意仍在于写人。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个道理通过形象的细节表现了出来。 这部小说写内奸,写英雄的失意与豪爽,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英雄无泪》的结构有缺陷,那口神秘的箱子也太玄妙了一点。从总体上说,它尽管超过了《大人物》,但语言上却不及《大人物》俏皮。它的排名,我以为可列第十四位。 第二部分: 《大旗英雄传》 《大旗英雄传》是《铁血大旗》的修订本,是古龙中期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可以说是古龙自成风格、走向成熟的成名作。 《大旗英雄传》气势宏伟,情节紧凑,非古龙前期作品可比,内容也比他后期的某些作品丰富,耐读。该小说的不足之处,在于描写环境与武侠小说有异,写马背上的厮杀多了一些,写得又不够玲珑,气氛也嫌太悲凉。铁中棠这个人物颇具个性,但总觉得比不上古龙写楚留香、陆小凤驾轻就熟、运用自如。小说的尾声有点模仿金庸的《飞狐外传》,作品有力度而缺少特别精采的篇章。 因此,《大旗英雄传》只能排名第十三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