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带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带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带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带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单选题

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A. 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其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B. 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C. 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D. 血红蛋白、尿素、神经递质、抗体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以及内环境稳态等相关知识点,理解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A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人体关于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B错误;

C.正常人的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

D.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C。

2.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

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 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

C.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

D. 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意义等基础知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据图示结构和特点可知,图甲中①淋巴,②为细胞內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图乙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內液。

【解答】

A.由图可知,图甲中①为淋巴,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乙图中A为组

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內液,A错误;

B.毛细淋巴管能回收渗漏到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B淋巴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能流到C 血浆,B错误;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氧气均是由浓度高的地方进入浓度低的地方,所以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是③<④,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是③>④,D正确。

故选D。

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 外界空气中的O2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穿过11层膜

D. 图中④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人体参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和器官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①是消化系统的吸收作用,②③是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④是泌尿系统和皮肤的排泄,⑤⑥是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解答】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错误;

B.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B错误;

C.外界中的氧气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要穿过11层膜,即首先要通过肺泡细胞(一进一出2层),再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管壁细胞(2层),由红细胞(2层)携带运到肝脏附近,再次穿过管壁细胞(2层),进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就是11层膜,C 正确;

D.内环境排泄代谢废物主要需要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和皮肤的参与,D错误。故选C。

4.下列内环境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常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C. 内环境的稳态要靠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A.由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健康人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正确;

C.内环境的稳态要靠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D。

5.图甲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

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B可能是血细胞或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

B. 如果图甲中6过程受阻,则A中的水分会增加

C. 图乙中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参与而不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

D. 图乙中⑤可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及涉及到的系统,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图甲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D是细胞内液。

图乙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②表示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③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④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⑤表示代谢废物排出细胞;⑥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化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

A.图甲中的B是血浆,是血细胞或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A正确;

B.如果图甲中毛细淋巴管阻塞,6过程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图乙中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参与,C错误;

D.图乙中⑤表示代谢废物排出细胞,故可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D正确。

故选C。

6.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细胞及毛细血管,②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据图判断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B. ②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不会引起③的pH大幅度变化

C. 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4层细胞膜,②中的氧气浓度低于④处

D. 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其pH会维持相对

稳定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判断能力,对相应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据图分析,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

【解答】

A.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A项正确;

B.②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CO2,B项错误;

C.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细胞内液需要经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1层组织细胞膜,共4层细胞膜,氧气由红细胞被动运输到组织细胞,故②处氧气浓度高于

④处,C项错误;

D.肌肉细胞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③血浆的pH有所降低,但由于NaHCO3的调节作用其pH会维持相对稳定,D项错误。

故选A。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解答】

A.水、葡萄糖、激素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细胞代谢就会紊乱,B正确;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C正确;

D.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浆中,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正确。

故选A。

8.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②多糖的水解不可能发生在人体体液中

③酸碱对HCO3-/H2PO4-对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体液的组成,要分清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的概念。另外也对酸碱平衡和血糖调节知识进行了考查。

【解答】

①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即细胞内液,不是内环境(细胞外液),

①错误。

②多糖的水解可能发生在人体体液中,例如肝糖原的水解发生在肝脏细胞内,也就是细胞内液,属于体液,②错误。

③酸碱对对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但酸碱对是由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构成,如H2CO3和NaHCO3,③错误。

综上,①②③均错误,正确的为0项,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尿素等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蛙的细胞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D. 心肌细胞内的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及其作用。明确各种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及内环境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尿素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

B.蛙的皮肤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心肌细胞不断消耗O2,心肌细胞内的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组织液,D正确。

故选D。

10.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

确的描述是()

A. 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 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C. 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D. 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并能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解答】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B正确;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C正确;

D.医学化验是高度精确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个体差异,与“误差”无关,D错误。

故选D。

11.

人体中内环境的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A. 线粒体基质pH的相对稳定

B. 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 组织液的温度的相对稳定

D. 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解答】

A.内环境指细胞外液,线粒体基质属于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内容,B错误;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内容,C错误;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D错误。

故选A。

12.下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甲~丁代表相应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丁

B. 抗体,血红蛋白等属于丁的成分

C. 丙,丁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D. 若毛细淋巴管堵塞,则会引起乙增多,导致水肿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丙→甲→丁,可知甲是淋巴,丙是组织液,丁是血浆,乙是细胞内液。

【解答】

A.在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乙(细胞内液),A错误;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丁,B错误;

C.丙,丁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正确;

D.若毛细淋巴管堵塞,则会引起丙增多,导致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C。

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马拉松运动时,人体体温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B. 人体细胞内的渗透压大小与0.9%的NaCl溶液相当

C. 正常人体的血浆的pH为7.35~7.45

D. 缺氧时骨胳肌进行无氧呼吸,不会引起内环境CO2浓度的增加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稳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马拉松运动时,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人体体温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A正确;

B.人体细胞内的渗透压大小与0.9%的NaCl溶液相当,B正确;

C.正常人体的血浆的pH为7.35~7.45,C正确;

D.缺氧时骨胳肌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释放到内环境中会与NaHCO3反应生成H2CO3和乳酸钠,会引起内环境CO2浓度的增加,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4.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构成内环境,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细胞外液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与A端液体相比较,B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等。

Ⅱ.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为验证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中的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1)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乳酸、pH试纸、滴管等。上述实验材料和用具中,用于模拟可能会导致人体血浆内pH变化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取6支试管均分两组,分别编号A、B。

②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再依次滴入等量乳酸,测量pH

并记录结果。

③向B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结果。

(3)结果预测:

A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另外两支试管pH变化不明显。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②③④;②③;渗透压;温度;酸碱度(后三个可以颠倒)

(2)②和③

(3)O2、营养物质

Ⅱ.(1)Na2CO3、乳酸

(2)②2ml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③等量Na2CO3

(3)蒸馏水;加入蒸馏水的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另外两支试管pH变化不明显

【解析】Ⅰ.【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解答】

分析可知,图中②③④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据此作答: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图中的②③④构成内环境;毛细血管内部为血浆,外面为组织液,故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②③,渗透压、温度、酸碱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细胞外液是②和③,即血浆、组织液。

(3)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与A端液体相比较,B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O2、营养物质等,因为肝脏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营养物质。Ⅱ.【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解答】

(1)人体血浆内含有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故上述实验材料和用具中,用于模拟可能会导致人体血浆内pH变化的物质有Na2CO3、乳酸。

(2)根据对照实验和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等知识可知,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6支试管均分两组,分别编号A、B。

②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乳酸,测量pH并记录结果。

③向B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Na2CO3,测量pH并记录结果。

(3)结果预测:

A组:加入蒸馏水的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另外两支试管pH变化不明显。B组:加入蒸馏水的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另外两支试管pH变化不明显。

15.如图表示人体相关器官关系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液体X流经的管道为毛细淋巴管,它与血管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其中所含有的液体X称为_____________,该液体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示管道为毛细淋巴管,则X中的葡萄糖进入器官A的组织细胞至少要通过_______

层膜,器官A的组织细胞产生的CO2,也可以进入X。两者相比,_________(填“前者”或“后者”)速度更快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液体B→C流经的管道为毛细血管,器官A为小肠,那么液体C与B相比可能增加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若由于营养缺乏导致血浆蛋白含量过少,可能会引起器官A__________增多,使器官A_____________。

【答案】(1)毛细淋巴管有盲端;淋巴;蛋白质含量明显少于血浆

(2)3;后者;淋巴中的葡萄糖要先进入血浆,然后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CO2,可进入组织液,直接进入淋巴

(3)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组织液;水肿(或肿大)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等知识,难度一般。

【解答】

(1)毛细淋巴管与毛细血管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盲端。血浆与淋巴、组织液相比,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多一些。

(2)淋巴中的葡萄糖,先进入血浆(0层膜),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一层细胞,2层膜),然后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总共3层膜。淋巴中的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器官A的组织细胞,需要先进入血浆。器官A产生的CO2可以直接由组织液进入淋巴,因此后者更快。

(3)人体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所以此处的各种消化终产物均会增加。血浆蛋白的减少,会使组织液回流到血浆的速率变慢,组织液增多,引起相应部位水肿。

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抑制尿液的形成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5.右上图是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消耗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7.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O2

(完整版)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2.细胞内液是指 A.人体内全部液体B.人体细胞内的液体 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D.人体细胞外的液体 3.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 A.细胞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 4.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 5.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B.淋巴C.食糜D.组织液. 6.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7.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A.a=b B.a=b+c C.a=c D.a>b+c 8.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9.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10.一金鱼缸中有正常生长的金鱼藻、小鱼,现将金鱼缸密闭,通入适量的C18O2,—段时间后在小鱼体内存在放射性18O的部位有 ①肺②血浆③组织细胞基质④组织蛋白⑤脂肪组织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11.体内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C.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12.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13.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题精选(含答案)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的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尿素的生成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⑥ 6.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叙述不正确的()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7.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 述是() A.3和5中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C.3和5可以相互渗透 D.直接调节3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8.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一章是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为本模块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性质,理解稳态意义,知道过敏水肿等现象的根本原因。 (2)能力方面: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组织水肿现象的学习使学生感悟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体验学习生物知识的好处。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章内容所面对的是高二学生,通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素养,积累了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不过本章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章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和草履虫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内环境概念。进而引入新课。 2 图文研习,讲授新课 根据《红楼梦》中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引出体液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信息,明白不论女人还是男人,老人还是孩子其实都是水做的。 由课本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总结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可引导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境,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然后提出问题:劳动后为什么会磨出水泡?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总结。 通过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提出问题: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不同?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根据课本第四页资料分析,以血浆的化学组成为例让学生来归纳总结内环境的成分。以内环境中一些钠离子和氯离子为例,讲授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让学生讨论课本上的问题: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是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而讲解稳态的重要性。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模块为《稳态与环境》,因此,应该让学生开始本模块的学习时,就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本章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能力方面 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本章题图由3张图片组成: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章引言则就这3

种场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内环境"的概念比较抽象,教材这 样做,是从宏观方面引入,从外在现象入手,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压图诗是本章的点睛之笔,具有统领全章内容的功能。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 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 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以在内环 境中体内细胞能正常地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这样 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资料分析所提供 的`材料,比学生在初中曾经学过的相关内容更为详细。资料内容不 要求学生记忆,而是供学生分析细胞外液有哪些主要成分时参考。教 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 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 要方面。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 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 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 好理解,教材仅用一句话来介绍。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内环境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内容,则比较复杂。教材在此处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答案。本节 教材正文之后,还安排了与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有关 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模型的方法,又 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动态 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问

人教版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训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解析】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可以形成血浆也可以形成淋巴,进入淋巴的药物最终随着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物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答案】C 2.内环境的pH调节方式属于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pH的调节主要依靠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属于化学物质参与的体液调节,基本不涉及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 【答案】B 3.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 ) ①组织发生水肿 ②组织发生脱水 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浓度增加

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浓度降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导致组织液回渗至淋巴系统的物质(主要是水)减少,发生组织水肿,因而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相对数量降低,浓度相应降低。【答案】C 4.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皱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A.x>y>z B.y>x>z C.z>y>x D.z>x>y 【解析】红细胞在y浓度食盐水中破裂,说明水逆浓度进入细胞,因此x>y,同理在z浓度食盐水中红细胞皱缩,得出x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b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c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注意: (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 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 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 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第一章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2.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 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 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老年人骨质疏松病 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1.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及答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2.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 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6.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A组基础题组 考点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2018山东青岛期初调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和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性激素、抗体和淀粉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时,体温就可以维持正常 C.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 D.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发挥作用 3.(2018河北武邑中学三调)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包含理化性质和成分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C O32-和HP O42-等离子有关 4.(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中)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1-的浓度 D.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考点二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 5.(2017课标全国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 常考知识点 )巩固练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习目标】 1、阐述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4、重点: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体液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要点诠释】 (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血浆(液体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血细胞(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07:53~15:17 ①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之间的关系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 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要点诠释】 (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其中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人体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外环

境是我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所组成的液体环境。 (2)从细胞的角度来看,细胞的外环境是细胞外液,即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也就是人体的内环境,细胞的 内环境是细胞内液。因此内环境是相对人体外界环境而言的,相对于细胞来说是外环境。但人的呼吸道、肺泡腔、 消化道、泪腺、输卵管、输尿管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气体或液体都应视为外部环境。也就是说体内的 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液体。 (3)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 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细胞外液的成分 (1)水,血浆中约 90%为水。 (2)气体,其中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其中 Na +、Cl -、K +、Ca 2+、HCO 3-和 HPO42-的量较多。 (4)有机化合物,如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5)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如氨、尿素等。 故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在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 kPa , 相当于生理盐水(0.9%的 NaCl 溶液)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 pH 为 7.35~7.45。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对,如: H 2CO 3/NaHCO 3、NaH 2PO 4/Na 2HPO 4 等。 (3)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实现的。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是 37℃,由于炎症引起体温过高,超 过酶的最适温度,导致体内代谢反应速度减慢,从而出现不思饮食症状。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要点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原因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 活动的进行。 (2)内环境的各种变化都是有一定范围的,而不是某一恒定值。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 36.5℃~37.5℃;血液的 pH 变化范围为 7.35~7.45;血浆渗透压一般为 770 kPa (37℃时);血糖正常水平为 80 mg /dL ~120 mg /dL 等。 (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反馈调节。 反馈就是一个系统本身工作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进入这一系统,指导这一系统的工作。例如,夏日 炎炎,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各种酶促反应的产物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反应就会达到平衡, 如果把产物取走,反应又可进行。这两例都是反应的产物反过来抑制反应的进行,是“负反馈” 另一类是反应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内环境的组成 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 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

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 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 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 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 四、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共同调节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 【组织水肿】 (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精练(完美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 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 思路解析:A液位于组织细胞间隙,所以是组织液;B液位于血管,所以是血浆,而不是血液;C液位于淋巴管,所以是淋巴。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内环境。体液除了组成内环境的三种液体外,还包括细胞内液。C项中表示的三种液体的关系正确。 答案:A 2.请在下图空白框处填写适当的名词。①~④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内环境渗透压 B.组织液血浆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 C.组织液血浆内环境酸碱度 D.血浆组织液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 解析:淋巴可由组织液形成,并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共同组成了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可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故C 项正确。 答案:C 3.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解析: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淋巴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进行物质交换,离子浓度差别较小,而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随意进出细胞,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浓度差别较大。 答案:B 4.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①体内细胞;②组织液;③血浆(或淋巴);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细胞、CO2从体内排到体外、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⑦ B.⑦→⑥→⑤→③→②→① C.⑦→⑥→③→②→① D.①→②→③→⑤→⑦ 解析: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细胞只能通过内环境间接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 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图文稿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设计【扫描高考】 本节知识点主要有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和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特性,理解稳态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3、a)以自己为例,认识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b)通过对内环境与新陈代谢关系的分析,逐步树立科学保健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落实方案: 1、以人体为例,首先阐明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及其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精讲典型实例——缓仲物质对pH的调节过程,说明pH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3、结合新陈代谢的过程与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突破策略: 1、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人体内血液的PH调节过程,使学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本原理。 3、配合典型题例加深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列出预习提纲,寻找相关疑点。 2.指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对提出的疑点寻找思考线索。 3.指导学生归纳。通过运用实例分析,图解说明、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最终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心内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学习内容。 2、学生预习并思考: A、内环境:体液的概念及组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并用图形描述。 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概念: ---------------------------------- 。 血液PH维持正常值: ----------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总括必修一、二,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将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先看几幅图引入第一章内容。

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 在界江哨位上站岗执勤。当日,地处中俄 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达到零下三十 五、六度。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内的温度高 达1600℃,炉前起码超过100℃。 1.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 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 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 盐的水(比如喝电解质饮料),这又是为 什么? 问题导入: 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附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2019·临川模拟)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及果糖等物质 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 C.人体内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都是组织液 D.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 解析:选D 果糖属于单糖,人体的血浆中可能出现果糖;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人体内大多数的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部分细胞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中;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是人胚胎时期机体合成的两种蛋白质,正常成人血液含量极少,癌症患者体内的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含量比正常人要高些,检测人体内环境中的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含量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指标,但是要确诊还需要相关的病理检查。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摄入过咸的食物,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 D.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解析:选B 摄入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液中的水可经组织液进入血浆,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即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是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引起的,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吸水 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无机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和K+维持的 解析:选C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失水;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血浆中的HCO-3、HPO2-4参与缓冲对的组成,维持血浆pH的稳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和Cl-维持的,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 4.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2.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 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 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老年人骨质疏松病 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人教版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的组成 1. 2. 细胞名称 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有 盲端)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3. 血浆:血浆蛋白 血液 血细胞:血红蛋白 ⑥ ⑦ ⑧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4.内环境的成分 (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一般是指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 (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有: ①只存在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②存在于体内的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3)在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 的稳态。 (2)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高分点拨] 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1)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2)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3) 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水解消化过程。 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营养物质、氧气 养料 O 2 CO 2、H 2O 废物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五、物质跨膜层数的计算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晨背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3.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 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5.细胞外液的成分气体:O2, CO2等 其他: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7.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考点:(1)、于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中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脂质类等营养物质、气体分子(CO2O2)、代谢产物、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等。这些一定是内环境成分。 (2)、属于细胞内液和细胞膜上的成分:血红蛋白、糖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胞内酶(如呼吸酶)不是内环境成分。 (3)、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消化酶),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注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晚背 8.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温度:总是维持在37 0C左右 9、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组织液中的溶质含量较高(1)、局部细胞代谢异常旺盛;(2)、淋巴管堵塞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3),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