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药专业剖析报告

中药专业剖析报告

中药专业剖析报告
中药专业剖析报告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资料

中药专业

剖析报告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二〇〇九年九月

目录一、专业基本情况

(一)专业沿革

(二)专业现状

(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四)专业建设成果

二、专业设置分析

(一)专业设置背景分析

(二)人才需求状况调查

(三)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三、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开发与设计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三)人才培养规格

四、课程体系和结构

(一)课程体系开发

(二)课程体系结构

五、课程建设

(一)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

(三)精品课程建设

(四)立体化教材建设

六、教学环节

(一)理论教学环节

(二)实践教学环节

(三)顶岗实习环节

七、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构建“一三四五”课程体系

(二)整合重构课程

(三)开展教改研究

(四)改革教学方法

(五)开设第二课堂

(六)加强校企合作

(七)开展技术服务

(八)改革考核方法

八、教学环境

(一)专业实验实训室

(二)校内实训基地

(三)校外实习基地

(四)图书资料建设

(五)网络教学资源

九、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现状

(二)师资队伍培养

十、学生素质与就业(一)学生素质

(二)学生就业

十一、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一)专业优势

(二)办学特色

十二、专业建设规划(一)建设目标

(二)建设思路

(三)保障措施

中药专业剖析报告

(专业代码630302)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一)专业沿革

我校中药专业是在原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中药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作为学校首批开设的专业,已有50年的办学历史。截至目前,已为全国医药行业输送全日制中药专业人才11743人,培养非全日制培训、进修、函授人才8240人,共计19983人。生源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就业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业务骨干或优秀企业家。

我校中药专业为社会培养全日制专业人才情况

类别人数起止时间备注

中专生10220 1958~2003 全日制2、3、4年

专科生(高中起点)428 2004~2006 全日制3年

专科生(初中起点)915 2001~2004 全日制5年

专科生(医药系统在职人员)102 1987 全日制2年

本科生78 1978 全日制4年

合计11743

我校中药专业为社会培养非全日制专业人才情况

类别人数起止时间备注

本、专科函授生2120 1986~2008 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培训、进修教育4920 1983~2008 中药进修班、全国中药标本制作与养护培训班、乡村医生培训等

医药企业员工培训1200 1983~2008

合计8240

(二)专业现状

2004年学校升格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作为学校首批招生的五大专业之一,迄今已招收6届1021人。目前已毕业三届428人;在校生三届593人,其中:2007级顶岗实习216人。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年招生规模稳定在200人左右。

学校升格后中药专业学生情况

类别届数学生数备注

毕业生 3 428 2004~2006级

在校生 3 593 2007~2009级

累计 6 1021

(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遵循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规律,牢固树立高职教育理念,以学校“十一五”规划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学生基础素质、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

养为主线,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结构,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面向中药全行业,培养适应中药生产、经营、质检、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专业建设成果

近年来,本专业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面向中药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绩。2008年,我校中药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 专业条件明显改善

通过引进与培养,改善专业师资条件,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水平等措施,本专业已打造出一支专兼结合、团结协作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改科研成果丰硕,社会服务成绩突出,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深受社会、家长和学生欢迎。2007年,本专业致力建设的“中药实践教学团队”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届“山东省教学团队”。专业的硬件设施也得到较大的改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等设施基本完善,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求。

2. 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根据杜会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将实践教学作为核心环节加以建设,增加实用、实训课程;采用“订单培养”,提供就业选择;探索“2+1”教学模式,即利用两年的时间进行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最后一年时间专门从事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通过从“理论课--演示实践课――专项实训课”的渐进整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相互渗透;同时,通过建立实践课程单独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3.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该专业教师主持建设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及《中药炮制技术》2门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药鉴定技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4门课程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药品营销与管理》、《药用植物学》等9门课程被学校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

4. 教学管理严格规范

根据专业的培养计划,制定了富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大纲,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指导,加强实践训练和实务操作。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强化校系两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督导组的指导职能,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风学风建设,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得到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5.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在近三年的供需见面会上,来自全省的60多家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该专业学生踏实肯干,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98%的学生实习时就被单位录用,很快成为医药生产、经营、管理一线业务骨干。2008年6月,我们对3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100%的用人单位对中药专业毕业生表示满意,其中很满意的占77.50%,较满意的占22.50%。近3年中药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在95%以上。

二、专业设置分析

(一)专业设置背景分析

1.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产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医药产业完全以国家统筹为主,产、供、销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30年,医药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13倍,远高于美国同期的12倍和日本同期的6倍。

1978~2006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截止2001年,国内制药企业多达6700余家,80%的企业年销售在千万以下,企业多而规模小,品种的重复开发现象较普遍,如拥有六味地黄丸产品批文的厂家达1000余个,市场品牌高达700余种,而90%的销售额却集中在10个品牌。2001~2005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强制执行,全国6700多家药厂淘汰了1500余家,仅有4446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GMP证书,1000多家药用原辅料企业有GMP认证的生产线。但销售企业发展迅速,全国有12万余家,零售终端20余万个。企业平均产值由原来的600万元上升至1300万元,增长了两倍多。科研投入由2001年前的不到1%,增长到近5%。在传统中药基础上开发现代中药,已成为医药行业关注的焦点。资本集中度显著提高,形成了九洲通、复星、成大方圆、太极(桐君阁)等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商业企业,大终端、大连锁等零售商业也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20余万个销售终端中有60%为连锁企业,例如:老百姓、开心人、南华、桐君阁、天成药业等。2006年,市场增长率高达19%,远远高于世界医药市场5%的增长幅度。

2007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5660亿元,同比增长24.87%;销售收入5207亿元,同比增长24.56%;总利润500亿元。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医药产业仍保持强势增长,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666.17亿元,同比增长25.74%;实现销售收入825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实现利润776.6亿元,同比增长28.39%,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5%左右,在十二类消费品制造业中名列前茅,高于全部工业平均增加值增速3.1个百分点。2009年,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侵蚀不断深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严峻,但由于医药产品的刚性需求特性以及新医改政策带来市场扩容的机遇,医药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中国医药经济依然走在世界的前端,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增长28%,位居世界第七。

未来3~5年,国家为新医改投入8500亿元,加上行业自然增长部分,预计全国医药行业的年增长率将超过20%。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经济预测分析》(第61期)分析,中国医药工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对医药行业发展影响有限,医药行业运行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不明显;二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及城镇化和老龄化加快都使对医药的需求持续提高;三是医药卫生体制改的深化为医药行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四是医药制造产业加速升级,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报告认为,在未来10年中国医药产业将进入从医药大国进入医药强国的关键期,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问题将随着“新医改”“重大专项”及“制剂走出去”计划的全面推进逐步得到本质上的解决,产业将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创新将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动力,现代物流发展促进流通效率进一步提高。201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医药市场。政府增加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医疗改革框架逐渐

浮出水面,食品药品监管进行一系列改革,意味着市场会变得更规范、更有吸引力。2016年,中国医药商业板块市值预计可达3000亿元,上市公司龙头市值可达500亿元以上。至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将有望超过日本,跃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药市场。

2. 山东省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山东医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三十年。三十年来,山东医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生产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1979年,我省医药产业总产值32749.57万元,利润6183万元,税金1639万元,工业从业人员25000余人。经过三十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我省医药工业规模效益有了质的飞跃,2007年,全省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85亿元,比1979年增长300多倍;实现利润129亿元,比1979年增长200多倍;实现税金41亿元,比1979年增长250多倍;工业从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是1979年的四倍。目前,我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并较其他先进省份有较大的领先优势。

(2)产品结构显著优化,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医药行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产量也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品、中药和医疗器械的一些类别。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省医药行业药物品种、类别齐全,化学药品特别是原料药生产能力突出,中药、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也取得了质的突破,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到2007年,全省解热镇痛、抗生素、抗肿瘤、心脑血管、磺胺、激素等原料药持续增产,总产量达到20余万吨,片剂生产能力达到800亿片,针剂和输液分别达到60亿支和30亿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3)企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深化改革,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1979年,全省全部医药工业企业构成仅分为国有和集体两个部分,企业仅35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国有企业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部分国有企业实施股权转让,以股份制、合资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医药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省医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到2007年,全省各类经济成分有较大规模的医药工业企业达548家,其中,非国有医药企业占到规模以上企业数的90%以上。

(4)骨干企业数量稳步扩张,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三十年来,新华、鲁抗等骨干企业在我省医药行业一直起到中流砥柱作用。近几年,齐鲁制药、鲁南制药、威海威高等一批新兴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带动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2007年,我省有新华制药、鲁抗医药、鲁南制药、威海威高、山松生物工程、淄博山川器材等6家医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进入全国50强。威海威高、鲁南制药、东阿阿胶、齐鲁制药、烟台荣昌等5家医药企业实现利税进入全国50强。

(5)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截至到2007年底,医药行业建成省级以上技术中心1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近五年,共获得新药批准证书900多个,其中一类新药23个,上报新药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在新药研发领域连续五年排名居全国首位。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更是成为全国医药新产品研发的标杆企业,该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2%,近年来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一亿元以上,仅“十五”期间就完成了100余项研究课题,其中57个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15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个产品获国家进步二等奖。

2009年7月28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部署近三年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部署,山东省三年中将增加投入418亿元,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五项改革。

3.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医药行业一直被国际公认为是“朝阳行业”,而中药产业则是“朝阳中的朝阳”。近年来,随着“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的兴起与人口老龄化、医疗模式的改变,中药因其毒副作用小、疗效独特、简便验廉、易于研发,引起了国际医学界和制药工业的普遍关注。我国是中医药发源地,也是中药资源大国,中药行业整体经济状况良好,2003~2008年中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4%,使用量以每年超过20%的增速增长。在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制定的《中药科技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以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中药现代化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其整个发展过程可划分成3个阶段。

(1)基础积累阶段(1949~1992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医药的科学原理和地位得以充分肯定。1982年,“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被写入我国宪法:1985年中央书记处作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的指示,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颁布实施,将过去新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审批,改为卫生部统一审批,1988年正式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等。我国的中药新药和新制剂研究、开发和生产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道路,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审批的中药新药逐年增多。中药剂型在保持传统丸、散、膏、丹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片剂、口服液、胶囊、颗粒剂等现代剂型。中药生产也改变了“前堂后坊”的方式,具备了工业化发展的规模。

(2)发展阶段(1993~2000年):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中药现代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被明确提出,并得到较快发展。主要由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主持和资助,以科研院校为主体,中药企业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理论,资助了许多科研课题。1993年成立了由国务院18个部委组成的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及其专家委员会,提出了“1035”工程,主持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究和少数中药复方制剂的二次开发。其中,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制剂银杏灵取得了重要进展。复方丹参滴丸于1998年9月被美国FDA同意在国内进入Ⅱ、Ⅲ期临床研究。银杏灵也于1999年通过了美国FDA临床研究预审。原国家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6年7月开展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并于1998年明确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建议国家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列为国家“九五”科技重中之重项目加以实施。

1999年3月国家科技部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实施方案,其中,“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已于1998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攀登计划预选项目。1999年10月“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论证,并列入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一直高度重视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工作,从1992年开始,全方位、大额度资助了有关中药现代化的基础研究课题。

(3)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开始至今相当一段时期。在此期间,政府有更多的部委参与到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之中,推动作用已由以资金支持为主转变为以政策引导为主,支持重点已由理论研究、开发研究转变为中药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并将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积极参与的格局。

2002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医药现代化国家科技大会,由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卫生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

国科学院共同制定的国家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标志着我国中药产业将依靠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走上一条健康有序地发展轨道。

目前,国家许多部委已将中药现代化研究课题列入“十五”重点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以推动中药新产品的中试或试产为主要工作目标的国家经贸委,在制定医药科技“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时,提出了加大中药工程现代化实施力度,重点解决中药材质量规范化、传统名优中成药现代化及中药工程现代化等关键技术,实现中药产品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奋斗目标。

以中药产业化开发为支持重点的国家计委2001年发布了“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将其列为“十五”重中之重项目,开始组织实施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计划通过实施中药产业全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快速提高现代中药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使中药产业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2005年我国中药产业规模达到产值800~1000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中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120亿元,占中药工业产值的10%以上,年均递增20%。建设20个中药材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培育2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成药产品;培育2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单品种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以上的现代中成药;示范20项先进单元制造技术及其装备,建成10条先进制造技术集成的自动化控制示范生产线;建设10个工程研究中心,显著提高了大型中药企业的创新能力。目前,国家专利局正在做“增强中药的新优势”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金融部门投资的重点和热点逐步向中药行业转移。许多地方政府也把中药产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

4. 国家有关中药方面的方针政策

(1)《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国办发[2002]61号)

2002年,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卫生部、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中医药局、中科院等八部委针对我国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质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比较落后;中药生产工艺及制剂技术水平较低;中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弱;中药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等问题,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年至2010年)”。纲要提出了建立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建立多渠道的中药现代化投入体系;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加强对中药资源及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力度;加速中药现代化人才培养;进一步扩大中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中药行业协会的作用七方面目标。其中加速中药现代化人才培养是关键。具体包括:适应中药现代化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培养造就一批中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级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才、国际贸易人才、法律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积极利用中医药专业院校和其他相关专业院校的力量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注重在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培养人才;利用合资合作积极培养国内急需的中医药现代化专门人才,鼓励有关人员出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国际性人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的运行机制和环境。

(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意见》

200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3]41号)。意见指出,我省中药资源较为丰富,约有天然中药材资源2000余种,其中道地药材200多种,金银花、北沙参、瓜蒌的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中药产业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中药质量标准不完善,中药材加工和种植不配套,中药企业研究开发创新能力较弱,中医药市场有待拓宽和完善等。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建立若干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示范园、若干个中药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药市场,开发10个以上创新中药品种,实现产业化;培育一批大型中药企业,初步建成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东)基地、中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北方最大的中药集散地,实现中药产业增加值和效益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目标。

山东省中药产业发展迅速,以鲁南制药、东阿阿胶、沃华科技、国风药业、烟台绿叶、步长药业、山东凤凰等企业为骨干,积极推广先进制药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推广现代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推进阿胶二次开发中药现代化,重点发展阿胶系列、心可舒、养心氏、脑心通、三鞭系列、活络舒肝、银杏注射液、心肌宁、伸筋丹、高含量西洋参提取物等。到2010年,中成药总产量将达到5万吨。此外,山东省积极推进中药材GAP生产规范化,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积极扶持山东圣地、淄博鼎立、菏泽牡丹、无棣养驴基地等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中药饮片加工业的发展,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加工能力和质量水平。

(3)5P(GMP、GSP、GAP、GLP、GCP)建设

①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是药品生产企业管理生产和质量的基本准则。详细规定了药品生产的人员、厂房、设备、卫生、原辅料、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标鉴、包装及包装材料等方面的内容,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及原料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各关键工艺。

②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GSP):是医药经营企业保障商品质量所实施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医药经营企业的计划、购进、验收、储存、调拨、销售、运输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全面质量管理措施。

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是关于植物类药材生产的管理规定,目的是为了提高药材质量,最大限度地控制在栽培、加工和贮运过程中农药、重金属(有害元素)、微生物等对药材的污染,保障制药企业及医疗事业所用药材的质量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④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试验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是关于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各种药品申报审批前所进行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规定。详细规定了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组织机构与工作人员、实验设备与设施的配备与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管理、研究工作的实施、档案管理、检查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⑤药品临床试验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是关于在人体上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的准则。旨在使进行诊断、治疗或预防用的药品在进行临床研究时,在科学上和伦理道德上,都要以完善的方式进行设计、实施、终止、稽查和报告,并保证所使用的药品的质量。

(4)《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从2000年1月1日开始逐步在全国实施。所谓药品分类管理,就是根据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的不同,把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采取不同的办法分别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则可由病人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后,药店的作用和地位将得到很大的加强和提高,人们常说的“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就是生动的体现。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对药店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药店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执业药师或具备较高水平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药品处方的审核及监督配制,还要对自行购药的病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咨询服务,以保障人民用药

安全有效。

(5)执业药师资格制度

为了加强对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准入控制和对中药生产、流通的管理,确保中药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和维护人民健康,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从1994年起开始实施执业(中)药师(Licensed Pharmacist Of Chinese Medicine)资格制度。凡从事中药(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药保健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在其关键岗位必须配备有执业中药师资格的人员。1994~1999年全国执业药师数量仅有1.5万人,而2000~2005年执业药师的数量已达11.45万人。2009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提出: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我国目前零售药店总量已经超过34万家。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累计162632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如果刨除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工作以及在零售药店担任管理职务的执业药师,真正在一线执业的尚不到2万人。这意味着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定,即使一家零售药店配备1名执业药师,到2011年,我国药品零售市场执业药师的缺口仍高达32万多。目前我省仅药品零售企业就有8600多家,这其中仅有25%配备了执业药师,因此目前执业药师变得更加炙手可热。

(6)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在200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部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全国中医药创新发展工作。纲要中对中药产业的发展所作的规划是以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链、保障中医药疗效为目标,不断提高中药产业和产品创新能力,为市场提供疗效确切、品质优良、安全方便、质量可控的中药产品,为培育健康产业服务。这一纲要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9年4月,国务院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意见》要求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8)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

2009年7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9〕89号)。《意见》要求,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建成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成一批全国知名的中医医院和优势学科、专科;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中医药队伍;建立起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有效机制;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产品研发能力和学术水平;构建完善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生产研发和用药安全保障体系;打造并形成山东中医药文化品牌,努力实现由中医药大省向强省转变,确保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中医药百千万人才工程”。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3年内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

健康档案。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意见》要求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逐步解决护理人员比例过低的问题。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

5. 我国中药职业教育的回顾与现状

中药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60年代,在全国仅有2所中等职业学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中药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00年全国共有中药或医药中等职业学校68所;进入新世纪,中药职业教育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好机遇,先后有18所中药类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教育,累计为全国中药行业输送中、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10万余人。中药职业教育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在推进中药事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中药职业技术院校有68所。在校生总人数约25万。由于人才紧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由于中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教学设备的仿真性和先进性要求很高,资金来源不足、实训条件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职业教育的发展。

(1)中药农业职业人员受教育状况

影响我国中药材产业竞争优势发挥的深层次的因素是缺乏高素质的生产、经营和技术人才。中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医药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中药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除药品生产、经营、管理之外,中药材的生产及质量控制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中药应用型人才,与其他农业生产相比较,中药材生产属于技术密集型农业。目前,全国中药材专业户达34万户,农村从业人员至少1000万人,但在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11.6%,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接受过系统中药职业教育的几乎是零,其生产技术人员的培养多以“随师学艺”、“经验继承”等方式进行。科技在中药农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这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在农村实施时面临的主要困难。

(2)中药工业职业人员受教育状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医药作为中国医药行业唯一具有知识产权的行业,从而使中药工业企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业人员呈动态的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药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已达100万人,其中技工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32.8%,而高级技工人数仅占总技工人数的1.96%。调查还发现,我国中药工业企业中从事技术工作的各类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薄弱。据2004年7月在河北、吉林、内蒙古的一项调查显示,各类技术人员中,高中和相当于高中学历的人

数占68.8%;大专学历仅占6.4%。若再分类来说,高级工中大专学历的人数仅占6.14%,没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技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10%,高级技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也仅占37%。可见,在医药行业拥有的高级技能人才接受的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此外,高级技能人才年龄普遍偏大,这些因素都大大制约了我国制药工业企业的发展。

我国中药工业企业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以传统的制药设备为主。如浸渍桶、小型提取罐、半自动制粒机、半自动压片机等,技术含量低,一般的技术工人或学徒工基本都能掌握其操作。近年来,尤其是随着GMP认证的推广,新技术的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在天津中新药业集团、天士力集团、同仁堂集团等企业,三相流化床、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薄膜包衣、膜分离等20多项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在800多种中成药生产中的应用已超过50%,大大提高了中药产品的品质和企业竞争力。而先进的制备工艺、高新技术和装备,急需一批技能型人才来推广应用,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职业岗位和新的技术岗位。而原有的技术人员和技术水平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企业内部的培训能力又是非常有限的,从而加大了中药工业企业对中药职业教育的需求。

目前,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因为质量问题每年要损失3000亿元人民币,中药难以走出国门,就是因为严重缺乏技能型人才,对先进技术和设备不能充分掌握,甚至不懂操作规程,致使产品质量不能保证,不符合国际通用标准。

(3)中药商业职业人员受教育状况

近年中药国内外市场日益扩大,购销两旺,中药商业职业教育前景看好。目前我国中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约有70%在中药行业内就业,其中70%从事中药商业活动,国家劳动管理部门规定从事中药购销员、中药调剂员职业必须取得准入资格证书。但国家职教部门发布的专业目录中却没有培养中药商业人才的专业,这种状况与社会需求极不适应,亟需改变。由于重视不够,中药商业职业教育存在投入不足、师资短缺、教材陈旧、设施落后、管理不善等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二)人才需求状况调查

为及时了解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中药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为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做好中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我们每年都到全省中药生产、批发、零售等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人才需求调研。

1. 中药专业人才职业资格类型需求状况

近3年,我们连续3次分别选取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县乡两级基层医院各20家,对中药职业资格类型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考察,取其平均数统计,结果如下:

中药专业人才职业资格类型需求状况调查表

职业资格类型2007年

需求数

2008年

需求数

2009年

需求数

2010年

需求数

中药材种植员500 600 680 780 中药材生产管理员280 300 350 380 中药材收购员120 140 160 190 中药调剂员400 450 500 550 中药临方制剂员22 25 26 30 中药购销员1150 1250 1380 1400

中药验收员100 130 150 180

中药材养殖员120 140 160 190 医用商品营业员1120 1250 1400 1450 医用商品采购员380 420 430 500 医用商品保管员408 458 506 559

中药材净选润切工92 108 119 126 中药炮炙工418 468 526 552

中药配料工92 118 129 136

中药粉碎工82 118 129 136

中药提取工122 132 154 186

中药糖浆剂工112 118 129 136 中药口服液剂工212 218 229 238

中药针剂工102 109 118 124

中药散剂工52 58 69 76

膏药剂工 5 6 7 9

中药片剂工518 568 626 652

中药冲剂工718 768 826 856

中药包装工518 568 626 652

中药质检工1200 1320 1432 1568 中药煎膏剂工218 268 326 452

中药软膏剂工18 20 26 28

片剂包衣工98 118 126 148

执业药师1200 1500 1800 2200

调查结果显示,2007~2010年我省中药专业人才市场对28种职业工种的需求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药质检工、医用商品营业员、中药购销员年均需求超过1000人,中药材种植员、中药调剂员、医用商品保管员、中药炮炙工、中药片剂工、中药冲剂工和中药包装工年均需求超过400人,其次分别是中药材生产管理员、医用商品采购员、中药口服液剂工、中药糖浆剂工、中药针剂工、中药煎膏剂工、片剂包衣工、中药提取工、中药材收购员、中药临方制剂员、中药验收员、中药材养殖员、中药材净选润切工、中药配料工、中药粉碎工、中药散剂工、中药软膏剂工、膏药剂工。

执业药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近年来,我国执业药师数量已经得到了大幅度增长,但执业药师的缺口依然非常巨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每800~1500人就配有一名执业药师。然而在我国,平均1.3万人才有一名执业药师。如果要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水平,按照每1000人配备一名执业药师计算,我国

大约需要100万名执业药师。

2. 中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情况

近3年,我们对100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院等用人单位进行了中药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

业对未来中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除社会生存

通用能力、中药行业通用能力及专门化职业能力外,

尤其强调: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进取心、应变能

力、表达能力等。

总之,社会的变化对中药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

要求,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尽快改革

教学体制、教学模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

的实用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求得中药专业的生存

与发展。

3. 中药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具有潜在竞争

力的行业。我国是中药资源大国,有丰富的天然药物

资源。据调查,全国有中草药资源品种12807种,临

床用复方方剂10万余首,中成药9300余种。近年来,

随着“回归大自然”、“天然药物热”呼声和潮流的升

温,中药以其疗效显著、适应症广、稳定性强、副作用少而倍受世人瞩目,在治疗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状态调整、养生保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事业的逐步深入,正在推动中药事业不断进步,民营资本在中药行业的急剧增加,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合资与并购,优势零售药品经营企业的跨地区兼并、重组等,使中药产业的集中度迅速提高,得到了多方位的快速高效发展,中药行业整体经济状况良好,对高职高专人才需求量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年增长率平均为25%,占药学人员市场总需求的52.25%。

(1)中药农业人才需求:目前全国已建立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已有17个省市制定了202种中药材GAP规范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OP),但各省市均极缺乏相应的技能型人才。若今后10年内拟对800种最常用中药建立GAP基地,因地区特点不同,每种药材若建2个基地,每个基地至少需5名中级技能型人才,2名高级技能型人才,则至少需8000名中级技能型人才,3200名高级技能型人才,即需技能型人才逾万人,而目前的教育规模远不能满足需要,若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中药职业教育,则意味着更大的人才缺口。

(2)中药工业人才需求:我国中药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目前主要存在数量不足、年龄偏大、掌握先进设备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中药工业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据统计,全国共有中药工业企业1200多家,已有730余家通过了GMP认证。按照全国中药工业企业100万从业人员计,若以现在生产岗位占一半;营销与管理占一半估计:在生产岗位的技术人员应为50万。按国家最低准入资格,在生产技术岗位最低为中级工,即中职毕业生,辅助岗位从业人员为初级工,关键技术岗位为高级工,即职业毕业生。若三者的比例为初:中:高(1:6:3),则理论上中药工业企业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应为45万。目前,我国中药工业企业从业技工人数占总人数的32.8%。即为32万。那么就意味着中、高级技能人才存在13万人缺口。若按五年培养,则每年应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26000人。以3年制职业计,中药制药类专业在校生至少应保持在8万人。若按平均每校有1000名制药类在校生(现

在医药职业院校中所设专业较多,这个数字已经是很理想化的),则需要有80所开设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院校。

按照GMP规范现代中药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中药制药过程专业化的生产组织新体系,进行中药制药全流程自动控制技术、集成工艺与装备的综合技术运用,推动中药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急需培养数以十万计的专门技术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中药工业企业。而这项艰巨的任务必须由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才能适应新岗位和新技术的要求。

(3)中药商业人才需求:山东省目前从事中药商业行业的批发业务企业有1550家左右,而从事中药商业行业零售的企业有3700余家。按每家从业人员4人算,全省从事中药商业的一线人员有21000余人。那么按全国32个省份来算的话,全国关于中药商业的一线从业人员共需求672000余人。当然在这些预测人群中,东部及沿海等发达地区所需人数比例可能要相应大些,而在中部,尤其是西部等不发达地区,所需人数比例可能要相应小些,但是估计总体从业人数应在55万至60余万之间。伴随着全球中药及其相关产品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我国每年关于中药相关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将不断增大,预测到2010年全国从事现代中药商业一线的从业人员将不少于70万,而且其中应以掌握及运用部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先进设备的中、高级执业技师(或技工)为主。只有这样我国的现代中药商业才能在现有的资源与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与突破。

(4)医疗机构人才需求:地区差别较大,这与经济的发达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对毕业生的需求反而越小,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事业起步早,发展比较成熟稳定,特别是这些城市的公立医院,基本上都是人才饱和了,每年进的人很少。中小城市,因为医疗事业正处于不断进步发展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则相对较大。县乡两级基层医院及民营医院对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炮制、中药调剂及中药养护等领域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将会逐年增加。

(三)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目前,国务院、山东省人民政府都专门发文提出了加快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国家已把中药产业列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提出了“医药强国”的战略目标。虽然山东省中药生产企业的数量、规模和产品销售额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其科技含量、市场份额、赢利水平和品牌价值等与先进省市比较,还相对落后。制约山东从中药资源大省发展成为中药产业强省的因素主要是人才问题,不仅科研开发水平与层次有待提高,更直接的原因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价值所需要的制药工艺流程、制剂规范、质量控制和药品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的数量明显不足,学历层次偏低。另外,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要求,目前中药行业的大部分在岗人员也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加以培训提高。因此,整个迅猛发展的中药产业,现在与将来都需要大批的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作为技术支撑,才能有足够的发展后劲。

中药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中药栽培、中药制药、医药经营、中药质量检验、医药企业管理和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人才的培养又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着高职高专中医药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知识经济的发展、教学资源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给中药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教育观念、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进行整体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目前,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中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仍然普遍看好,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医药营销方向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7,而中药制剂方向供需比达1∶10。中药专业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知名度、是否能给自己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工作地点和薪酬水平。学生更注重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能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的工作。

中药专业毕业生期望的月薪为1500~2000元,基本符合用人单位愿意支付的薪酬水平。在岗位方面,毕业生到制药企业从事生产和销售居多,这方面人才也是企业招聘的主体。现在人们对于健康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迫切的需要专业的用药指导,所以这一行业的前景十分看好。

中药专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西药疗效迅速,但化学制剂副作用大,天然的中药却无毒无副作用,这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中药。目前除了日本、朝鲜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加强中药研究外,一些西方国家也开始研究和使用中药。我国近年加强了对中药研究的投入,一些中药饮片和成药的生产实现了工业化。中成药的产生克服了中药服用麻烦的缺点,又保留了中药的优良特性。今后中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大批中成药制药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因而本专业就业选择更有余地,除了在各级医院担任中药师工作,还可以在中药制药企业从事科研、制剂、产品开发和销售工作。

由于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热销,做为中药市场份额的主要占有者韩国,将会进一步扩大中药专业教育的规模,以图在药材加工、药物制造等方面有所突破;而东南亚国家因为久服中药治病,中药专业教育亦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济发达,崇尚自然疗法,对中医中药的兴趣愈加浓厚,在欧洲、法国和德国已宣布进口中药材为主,法国还自己种植中药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欧洲亦会设置中药专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理论将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更加被熟悉和接受,我国已明确提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口号,而中药产品作为我国在医药出口的主力军,亦肩负着夺回被日韩侵占的国际市场份额的重任。目前,大量的中医古方有待开发利用,中药生药的种植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中成药型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医药品市场将空前繁荣,大批西药将蜂拥而入,而中药产品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另外,政府“开发西部”战略的提出,对中药种植业,中药生药制造业将会是一针兴奋剂。综合以上国内国际形势,中药专业人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供不应求。

综上所述,由于中药行业方兴未艾,中药专业教育必将更加完善,师资力量将进一步壮大,人才将会成市场上的“抢手货”。

三、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开发与设计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充分吸收医药企业、医院药剂科人员参加,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再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二)人才培养目标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面向中药行业和农村基层,培养与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需

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适应在中药生产、调剂、质检、流通、种植、服务等岗位,从事中药制剂、饮片生产、中药调剂、质量控制、中药鉴定、中药营销、药材种植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中药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富有学习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较强和较广的岗位适应性,成为中药行业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等专业技术人才。

1. 知识结构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医学概要、中药方剂学、解剖生理学、药用植物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国家药事法规政策和医药营销、企业管理等知识;了解中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2. 能力结构

熟练掌握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的操作技能,具有药材鉴定、饮片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能力;具有对已知中药有效成份进行提取、分离、检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营销能力;获得国家规定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能借助工具书查阅本专业英文资料,达到国家规定的外语等级水平;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 素质结构

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一定的美学素养;热爱中药专业,自愿献身中医药事业,具有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优良品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四、课程体系和结构

(一)课程体系开发

借鉴CBE课程开发模式,吸收中药材生产基地、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及药品检验机构专家参与课程开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融于其中,进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具体步骤如下:

1. 列出本专业能力分类及相应课程一览表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市场调研情况和相关职业工种的知识技能要求,确定本专业大的能力领域(社会生存通用能力、中药行业通用能力、专门化能力),每个领域再分解为若干具体能力,再列出各项能力对应的课程,详见下表:

上表列出了能力培养的三级指标,为使能力教育落到实处,还应进一步开发四级指标,即各门课程的能力教学目标。第四级指标要写入教学大纲,达标情况将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对于中药鉴定技术、中药药剂、中药炮制技术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考核成绩单列。

2. 列出本专业可开课程一览表

将上表所列课程按性质相近程度进行规类,部分课程根据需要进行综合化处理,确定各课程地位(必修、选修)及其相互关系。经反复论证,最后确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注:带“★”者为此次教改新增课程。

3. 专门化方向

中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医疗健康行业,医药 【报告来源】 【报告内容】中国医药商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中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学优势凸显,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中医药国际化稳步推进。5月17日,“2013中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指出,当前,以中医药产业及其延伸产业为主体的大健康中药产业方兴未艾,而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蓬勃发展,造福民众的不竭动力。 大中药产业规模已过万亿 在当今中国的经济领域,中医药产业无疑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当前,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欢迎,中医药国际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5156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与化学药、生物药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局面下,中药对外贸易仍然保持较大增幅。2012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加11%,其中出口25亿美元,同比增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介绍,2012年我国大中药健康产业规模已达到1万亿元。除去中药工业、大健康产品等表现突出外,中药兽药异军突起,从2009年的50亿元增加到200多亿元。他预测,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中国制药业推出“重磅炸弹式药品”(年销10亿美元以上)的梦想很有可能由中药变为现实。其中,中药注射剂是最逼近重磅炸弹药物的品类。以丹红注射液为例,该产品5年来快速增长,2012年销售量超过1亿支,销售收入达40余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全国城乡的中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据原卫生部统计数据,2011年,中医药行业以占全国卫生机构%的机构数量,占全国卫生人员%的人员数量,和占%的财政投入,承担了全国%的门急诊、%的住院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政府办医院的平均门诊诊疗人次医疗费、出院者人均医疗费上,中医治疗比西医治疗分别低元和元,但政府办中医(综合)医院中医医师人均担负年诊疗人次却比西医师高出人次。 中医药国际化取得突破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靖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张克达蒋细春 为掌握我县中药材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情况,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增加林农群众收入,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部分中药材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地处云贵高原的东缘斜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日照适中,植被丰富,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育。据统计,全县中药材植物种类达233科,1486种。人工栽培达100余种。目前人工栽培或野生采集较多的有钩藤、灵芝、百合,玉竹、黄精、艾叶、金银花、天麻、葛根、杜仲、半枫荷、黑老虎等15种。 通过对我县中药材市场的走访调查,全县目前人工培植、野生采集和药商收购的主要中药材有下列几种: 1、钩藤。人工栽种面积达2500余亩,主要分布排牙山林场和艮山口、寨牙、新厂、甘棠、文溪、坳上、江东等地。荒田荒地栽培2—3年可采收,山上栽植3—4年可采收。艮山口下乡村种植钩藤面积达300余亩,亩产值达5000余元。目前药材市场药商收购价格干货含钩量80%—90%的每公斤50—60元。 2、灵芝。人工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藕团、文溪、平茶、铺口、寨牙等地,种植量达20万包左右,市场行情变化较大。目前我县药材市场药商收购价格干黑灵芝收购价80—90元/公斤,干红灵芝收购价30—40元/公斤。

3、黄精。也称野山姜。我县野生分布较多,人工栽培较少。人工栽种2—3年可收获,近几年收购价生货6—12元/公斤,干统货40—60元/公斤。 4、百合。药食两用,以保健食品为主。我县有野生分布,人工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我县人工栽培面积达600余亩,主要分布在新厂、藕团、横江桥、文溪、铺口等地。百合当年种当年收,价格变化较大,前几年行情较好,近二三年行情差。 5、葛根。药食两用,我县有大量野生。人工栽培一年即可收获,亩产2000—3000斤。目前我县人工栽培面积约150亩,主要种植在坳上、太阳坪、寨牙、甘棠等地。我县湘佰仕公司收购葛根酿制茯苓葛根酒及加工附属食品,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收购,收购价为3元/公斤。 6、艾叶。我县目前人工栽培面积400余亩,主要分布在铺口、藕团、坳上、文溪等地。2017年我县引进湖南汉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收购加工艾叶,企业年加工能力3000吨,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收购,收购价4000元/吨。 7、玉竹。药食两用,用量较大。我县已引进栽种6—7年,现栽培面积500余亩,主要分布新厂、平茶、藕团等地,栽后3年可收获,产量3000—6000斤/亩,目前我县收购价3.2—3.6元/公斤,价格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8、金银花。大宗药材,用量大,有野生分布。我县目前人工种植面积达800余亩,主要分布在甘棠、寨牙、藕团等地,存在采摘期短、人工采收成本高等问题。市场行情变化大,等级价差大,每公斤40—120元。 9、天麻。我县曾有较大规模种植。种植场地应选择海拔800米以上温差较大的高山为宜,种植用原材料为白栎、麻栎等硬质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 关键词:亳州;中药材;中药市场 摘要:安徽毫州素有“药都”之称,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其“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药材专业市场。故亳州的中药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中药市场发展情况。为深入了解毫州药材市场的实况,增进对国内中药发展现状的认识,我们于2012年9月15日赴安徽毫州做了为期一天半的实地考察,现就考察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近年来,亳州中药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更加完备,中药工业总产值达到百亿以上,全市药业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集群,特色鲜明。亳州已经有上百家坐落于中药材工业园区的企业,且大多数已经投产。其中不乏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例如安徽济人药业、广印堂股份药业等,形成了现代中药制造产业集群。 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因此有些经验是值得总结的。 一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概况 主体经营模式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经营模式分为两大主体。一是交易大厅的摊位销售:交易大厅分为两层,有数干个摊位,商贩多为当地居民或来自各地的药农、药商,主要进行各类散装药材的批发销售,基本不接受零售。交易大厅二层除固定摊位商贩外,还有部分零散药材销售人员,交易时间短。交易大厅一层均为固定摊位,交易时间较长。二是围绕交易大厅外四周的商铺销售:与交易大厅摊位不同,各商铺有自己独立的店面和商铺名,通常为某药材的直销店或专营店,其销售大多为冬虫夏草、藏红花、鹿茸、人参等名贵中药材,该类店铺提供不同规格和质量的某种或某几种中药材的批发或包装零售,也提供异地发货服务。此外,在交易市场周围,还零散分布着一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展示厅、中药材信息服务部、中药药械器具经营单位、中药材包装销售点,以及搬运、寄存、饭店、旅社、金融、邮政等其他服务组织,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贸易体系。 市场管理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由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开办。2003年,亳州市政府依据“市场运作、公司管理、规范经营、政府监督”原则,建立了中药材市场管理体系,后与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签订责任书,成立了毫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直接管理责任单位,确保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规范有序经营。 药材情况 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亳州以其全国南北地理中心的特殊位置容纳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品种,规格各异。交易大厅以各类药材切片为主,包括统货和各级别的选货,个子货(根茎类中药)较为少见或仅作为样品供参考鉴定。因亳州为芍药重要栽培产地,所以,白芍在交易市场的出售量较大。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中医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逐渐退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中医执业医师比例持续减少,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中药产业创新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薄弱;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传统中药炮制技术逐渐失传,中药炮制加工工艺不严格,影响了药物疗效和临床用药安全。 (一)中医人才匮乏 中医被边缘化的症结主要在于其社会效率,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医体制不能像西医一样培养大批量可进入临床的医学人才,现行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中医师在质和量两方面都跟不上社会效率的需求。中医并不适合目前这样大批量培养方式。中医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理论主要是辩证治疗。中医教育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中医辩证的思维方式。 中医科研发展滞后导致中医发展动力不足。中医向前发展的根本在于人类对于中医学的认识程度,需要建立起现代科学在方法学上与中医学相适应的认识论。中医科研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人类对中医学的认识程度,中医亟需系统地发展属于中医自己的现代技术。比如研制鉴定中药的新技术,药物功能论断的新技术。 (二)中药创新动力不足 中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但无论是在产值上,还是海外市场的表现上,都被日韩等国甩在了身后。全球中药市场份额一年约800亿美元,我国占10%。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生产一些很便宜的中药材,出口到日本、欧洲,然后他们就生产成一些很贵的、赚钱的产品。日本和德国反倒成了中药市场最赚钱的国家。 中药虽然在世界上的价值日益凸显,但我们国家在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所占的比重也不尽如人意。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权的仅为0.3%,而日本和韩国却占据了中药专利的70%以上。以海外超过300亿美元的中药市场计算,由中国生产的中药所占比例不超过5%。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药创新动力不足,有实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不够,中药科研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中药在医院不被重视,不被尊重,中药与西药往往被对立起来,往往非此即彼。而实际上中药与西药并非对立关系,中药的科研发展也可借鉴西药的科学方法论去研究进步,而不是让千年以后的中国人抱着黄帝内经展现文化自信。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坚持中医中药并重,多渠道、多途径挖掘和培养中医药互通人才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林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单位,因其生物多样性而著称于世,享有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林区地处亚热带和温暖带的过渡地带,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各种地貌类型均有分布,由于土壤种类繁多,气候温暖,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野生地道中药材如头顶一棵珠、石斛金钗、江边一碗水、天麻、文王等,因疗效独特,开发潜力极大。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建立了药材场,所产当归等药材俏销市场。改革开放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建立中药材商品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柴胡、桔梗,冬花、天麻、党参,高山黄连、当归、党参种植的生产格局。年又以专业村建设为抓手,发展种植专业户,中药材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药材资源情况 是一座天然药库,据《中药材名录》记载,林区有中药材资源2023种,其中动物药213种,植物药1800种,矿物及其他10种。药用植物种类占全省52%,占全国的33%。丰富的资源为中药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中药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中药材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到年中药材总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木本药材4万亩,草本药材1万亩,年新发展中药材(草本)0.5万亩,其中由我

区中药材公司与武烟集团合作,新建柴胡种植50亩。年中药材产量371吨,产值达1526万元。年中药材产量721吨,年中药材产量903吨,产量比年增25%。聚能药业引进三号柴胡在新华、长坊、宋洛、松柏种植成功,为我区中药材出口打下了基础,全区建香菊基地500亩,进生了野转家生试验品种达5个如开口箭、苍术、麦冬等。 中药材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我区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3家--聚能药业有限公司(以生产中药饮片为主)、绿源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银花基地60亩)、林区中药材公司。成立中药材协会2个。 中药材种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随着中药材种植技术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加上中药材市场回暖,价格上涨(杜仲、天麻、厚朴、二花、黄连、独活、柴胡等价格均不同上涨,柴胡从年的13元公斤上涨到年的24元公斤),年柴胡40元公斤,中药材种植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出口创汇有新的突破。年聚能药业公司与韩国签订了厚朴、独活、杜仲、黄柏、冬花、二花、柴胡等10余个品种的出口合同,出口数量200吨,创汇100多万美元。 (四)中药材产业得到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我区中药材发展得到省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农业厅先后下拨我区中药材资源调查和基地建设补助资金13万多元,林区人民政府也从紧张的财政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扶持基地和中药材协会建设。年我区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系合作,利用疗效独特的道地药材,开发了三种不同疗效药酒,正着力推向市场。 二、中药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英语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外商务活动频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英语作为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在对外贸易和商务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贸英语人才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外经贸的充分开展。中国加入WTO后,对外经贸英语人才的缺口情况更加明显,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经贸英语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社会调查的仔细分析及各专家的讨论,我系认为,开设面向经济发展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懂语言和贸易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可行的。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从事商务英语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大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国内零售企业大规模入盟外贸行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众多新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都希望在短时间内将自身的业务扩大,职业化、技能化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商务竞争必备的因素,涉外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规模骤升,对业务人员的专业化要求也更加丰富,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外经贸企业各类高级管理人才缺口将近10万人。各类外贸进出口企业大量需求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商务英语的双 向型技能人才。面对人才市场存在的巨大需求,国内本专业的人才供给却十分有限,专家估计,未来五年全国外贸实用型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性和发展性。 另外,商务英语专业有利于扩大我系的专业设置口径,有利于我系与市场和企业进一步接轨,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因此,在新形势下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是外语系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跨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 (一)、专业的设置、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事实上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建设情况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以适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社会发展,学校前进。

中药调研报告2篇

中药调研报告2篇 市卫生局: 根据市卫生局的要求,近日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认真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瓜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流、沙漠、绿洲类型 齐全,交错分布;地势南北高,中间由东向西渐低,海拔在1100--1500米之间;占县境面积8.5%的绿洲被戈壁、山地、丘陵分割为东、西、南三大块,西热东凉和南山地区多泉眼湿地的特点;境内少雨、干旱,平均年降雨量不足50mm,蒸发量却高达4000mm以上,昼夜 温差较大,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气候,境内拥有各类植物资源60 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植物约40余种,主要有甘草、锁阳、苁蓉、 麻黄、苍耳子、苦豆子、艾叶、青蒿、茵陈、枸杞、蒲公英、车钱子、地肤子、芦根等,人工种植的药材有红花、板蓝根等。由于我 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气候,我县适合中药材种植,种植的药材 质量稳定,有效成分高,成本低,易加工,无污染,疗效好,在全 国各地中药材市场和制药厂享有较好的声誉和影响,产品供应省内 外制药厂,国内外市场需求十分广阔,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二、野生中药材状况 由于长期过度采集,使野生植物药材资源日益减少,部分濒临枯竭,呈现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尤其野生甘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区农、牧民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野生甘草被大量采挖,一方 面造成甘草种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下种量剧减,野生甘草数量减少,造成野生甘草越挖越少,产量锐减,甚至从局部地区灭绝;另 一方面,由于每采挖一株野生甘草要毁坏一株或几株沙生植被,造 成我县生态环境恶化。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县从保护生态环境 出发,禁止采挖野生甘草。

中国中药行业报告

中国入世后的中药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随着我国“入世”,中药行业被许多投资者看好,其主要理由是“入世”给我国中药行业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那么,“入世”后我国中药行业是否真的能够一帆风顺地进入庞大的国际市场呢?该行业发展究竟会受到哪些影响呢? 一、“入世”有利于中药行业 从中药行业发展的大环境来看,随着加入WTO后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中药产品将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这正是“入世”对中药行业最主要的影响。 从知识产权方面来说,当一个国家有关产品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及相关产品专利少的时候,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该产业就是一个不利的消息,反之则不然。中药是我国的国粹,有历经几千年发展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我国中药行业目前最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加快、加强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保护,“入世”对此无疑是一种促进。与欧美化学药研制相比,我国中药研究与开发成本相对较低,投资少(仅为西药的1.5%左右)。同时,我国民间保有大量的中药验方、秘方,具有独特的药理及功效,如果加以适当开发,可以给相关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利润。这一点,日本、韩国的中药生产商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至于关税以及其它非关税壁垒,目前我国中药行业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较严厉的政策限制,而:“入世”后这种限制有可能会逐步消除。因此,“入世”后中药行业最可能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中药在全球的发展机会巨大 从全球对中草药的需求情况来看,我国的中药企业也应当有用武之地。据有关统计数字展示,西方各发达国家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对治疗老年病、慢性病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中药在预防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难病症方面有独特优势,其潜在市场巨大。以美国为例,近几年人们对草药的兴趣开始大增。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重新限定了草药管理范围,并制定了《植物药研究指南》,对植物药(中药)作为新药申请FDA批准提出特殊管理办法,不再要求中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混台物。美国FDA新的管理规范和美国社会的时尚需求大大促进了传统植物药工业在美国的发展。美国最主要的健康保险管理组织之一--牛津保险,已将植物药(包括中医药)列入报销范围;世界上几家最大的制药企业,都已相继进入植物药消费品市场;专门从事传统植物药开发的公司也迅速增加,传统植物药工业发展在美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近10年来,其他西方国家也都出现了植物药的消费热潮,德国打算在现行医疗保险法中将中药列入传统疗法范畴,俄罗斯、瑞士等国也看好中药。东南亚许多国家及日本、韩国等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更是早已将中药作为家庭必备药品。世界市场已经向中成药制品敞开了大门,这为我国中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巨大机遇。 综上所述,可以说中药行业是我国制药行业中充满希望的行业。 三、中药产业要尽快超越超级阶段 虽然国际上兴起的天然药物热潮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但我国中药目前的状况并不容乐观,尚存在很多问题,我国中药走向世界还没有真正起步。我国中药产业要实现国际化还有漫漫长途。 据统计,1999年全球中草药市场的销售额为160亿美元,我国仅占其中的3%,而且其中出口中药材的比例高达70%以上,技术附加值高的中成药尚未占据主导地位。以今年10月份在英国成立合资公司销售自产药品的广州药业为例,该公司的川贝批杷止咳露等药品在英国只能以保健食品名义进入市场,这与我国中药发源地的地位很不相称。

中药调查报告2篇

中药调查报告2篇 中药调查报告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意义: 我国西药市场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很久以前就听说有人提议废除中医,而且还是科学界的人提出来的,并且有不少人附和。西医在外科手术方面的长足发展,以及在急救技术上的各种手段,是中医无法也不需要替代的。虽然中医不具备成熟的痊愈技术,但是相较于西医,中医有更完整地理论基础,也有更大的机会发展出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都倾向于西医,很少有人会想起中医这个古老的词。作为中国的宝贵财富,中医具有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而且的潜在供给能力很大。 大学校园的中医普及率很低,与西医根本是无法比较的,无疑,大学生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极具战略性的市场,而对大学生的中医调查报告也能够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大学生这个消费群对中医的态度,同时,中医也能从中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广大学生当中展开调查。我们除了通过网络对大学新生进行抽样调查(获得调查问卷52份,有效问卷52份),还对个别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个人访谈以及现场问卷调查。 三、调查报告结果分析: 1、优势:

a副作用较少,和西药相比更温和,对人体机能冲击性较小,而且强调因人而异,通过望闻问切的诊疗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药方,更为对症。 b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中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广大人民所熟悉、接受。 c中医博大精深,涵盖了多种技术与治疗方式,例如针灸、拔火罐等,可选择性强,有助于日常的保健性治疗。 2、劣势: a传统中药需要煎煮后服用,过程较为繁琐耗时,对于生活节奏快的都市人来说不太适合。 b中药多由草药制成,性味苦涩,服用时较难入口。 c起效较慢。 d诊疗方式由古代的静脉学说发展而来,现代科学较难验证。 3、威胁: a西医医学运用现代先进科学诊疗手段,国际认可度高,根据性强。 b西药药性强,起效快,易见成效。 c西药服用方便,而且较传统中药容易入口。 4、机会: a,中医药是中国民族的医学瑰宝,发展中医药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的需要。 b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开始

16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论证报告

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论证报告 一、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必要性 我国自从全面实行二孩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有小幅回升,2018 年,中国0-3 岁婴幼儿群体超过5000 万名。其次,育儿观念精细化,母婴家庭逐渐倾向于寻求高质量、专业科学的婴幼儿照护产品和服务,再加上居民收入提高, 母婴家庭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都有所提高婴幼儿保育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此外,市场需求的扩 大和消费观念的升级也推动了婴幼儿保育市场內容的丰富化,行业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两者缺一不可。保 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力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机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教育则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 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等。 社会的发展,保育员行业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了不可忽略的地位,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的迅猛发展,家长们对幼儿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聘请保育员对孩子进行早期的科学护理和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职业领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家政服务正成为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呈现出家庭劳动社会化的趋势。市场尚需保姆、保育员及护理病人的保育员。保育员就业方向有: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家政服务公司、社区服务中心、幼儿

教育机构等。 随着社会对幼儿保育重视程度以及对保育员专业化素养关注的提高,保育员的专业化发展现状似乎并不乐观,保育员普遍存在素质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科学知识。市场潜在需求巨大,但其专业性运作和行业管理缺乏系统性。保育员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科学知识匮乏,更是有许多从业人员大部分为自学,对幼儿教育缺乏完整的认知,教学内容也只是简单的幼儿园教育。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教材,也呈现出理论基础薄弱,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我校作为一所有着20 多年办学历史的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将用国家职业标准去做好幼儿保育的专业建设工作,为社会培养出素质高、技术高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2013 年《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 全 日制幼儿园每班必须配备一名保育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实行)》(2012 年)和《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修订)》(2009 年)从实际岗位要求和标准角度,强 调保育员所应具备的“保育知识技能”和“教育知识技能”。这三个文件分别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幼儿保育员岗位设定了要求。2019 年6 月,根据《中等职业学 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中 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工作,研究确定增补46个新专业,其中幼儿保育赫然在列,这些都为幼儿保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二、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可行性

中药行业发展报告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工业是世界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7.7%的年均增长率,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 在全球性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纯天然药物(民族民间药和中药属天然药物类)是继化学药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天然药物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给药途径方便等优势,广泛地受到世界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充满挑战与威胁的世界环境中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新医改政策;随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甲型H1N1在世界范围内爆发都将给我国的中药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我国中药行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1.1国内市场状况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国内早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民族医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递增16 6%,远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仅2005年国内中药企业达1000多家,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也由1998年的3428万吨增长到的6O。29万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中药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扩张中。2003年,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继续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发展势头。2004年,中药行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

我国中药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我国中药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一、行业市场规模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中药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中药行业增速放缓,全年工业总产值约为6400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从中药企业数量来看,同比增幅也创历年新低。 图表2006-2014年中药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十年来我国中药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8%,其中2011年中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9.27%,达到历年来增速最大值。随后,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下行,中药行业内部积累的问题,如中药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质量评价技术标准,研发投入不足、获批新药占比逐年下滑、难以满足大众的多样健康需求等日益突出,在此内忧外患下,企业数量增长幅度逐年下滑,直至2014年,增速下降为6.12%。我国中药行业发展从高速增长期进入调整周期。 二、企业发展情况 2014年中国中药行业人员规模50人以下的企业超九成。 图表中药行业人员规模分布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虽然云南白药、白云山、康美药业等上市企业收入都在百亿以上,但我国中药行业仍有九成以上的企业收入都在千万以下。 图表中药行业企业收入分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中药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收入偏低,多为中小微企业。 值得说明的是,我国中药行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市场集中度存在很大差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中药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2014年,中成药市场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低,前十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比仅为28.7%。中药饮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前十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近七成。 图表中药行业不同领域前十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中药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小型企业呈金字塔形分布,中、小型企业约占整个中药行业的四分之三。从对企业技术要求来看,中药材种植及原材料加工技术成熟,该类企业所占比例较高,而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中成药生产和植物提取企业则占比很低。另外,由于中药生产统一标准一直未能建立,行业整体科

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1

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1) **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 药材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有利于发展**的医药产业,因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调研,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意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的主题,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我县中药材种植情况,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局近期对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 政策背景。国家20XX年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应给予各项农业优

惠政策支持,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经济强省和发展云药产业的战略目标。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了生物经济富州和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战略。以上表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由此看来,当前在我国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非常巨大,特别是我县这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气候适宜,土壤多样的农业县,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市场需求。中药材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于中成药品、中药饮片生产,还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近几年来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野生中药材显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对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加大,但对中药材的种植来说却是利好消息,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二、我县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情况 中药材野生资源

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摘要:目前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观念。社会上对相关人才需求旺盛,人才的等级档次也呈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包括通信服务、移动设备经营、应用开发、游戏娱乐、设备维护等等。笔者探索了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植入移动及互联信息技术方向的有关问题,分析了移动 互联技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问的关系。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调研报告 一、行业人才需求 随着移动通信进入3G/4G时代,通信信息化建设浪潮为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移动和互联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其产品的生产、使用、服务等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通信与消费通信的融合预示着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市场的来临;在消费层而,IT产品与数码、家电、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与移动通信环境的平滑对接,引导着通信产品由模拟到数字的生活变革,数宁电视、3G/4G融合的数值产品、移动通信等新应用不断涌现,孕育着巨大的市场,这些都对从事通信技术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来新的要求。 同时,各行各业对移动通信领域人才需求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的特点。通信网络建设、移动信息服务、专用设备制造、创新开发应用、设备维护服务等领域需要的高端、中端和低端3个层次的人才,这些领域包括三大运营商及数十家区域电信运营商;中兴、华为、大唐、上海阿尔卡特等大型设备供应商及数百家中小型设备制造商;上万家产业链上的工程公司、外包商、渠道商等。这些运营商、制造商的不断发展及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等机构部门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将制造大量的网络规划,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应用开发、游戏娱乐、维护维修、行业销售、业务销售、后台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经济发达地区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呈现了以下三个方而的需求。 1、对人才学历层次的需求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压力,其中来自移动及互联技术应用方面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传统工艺的淘汰速度超乎人们能够理解的程度,因此,企业对具有移动互联技术的人才趋之若骛,其中除了创新设计片

中国中药饮片市场产销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

中国中药饮片市场产销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 中国报告网 出版时间:2014年

报告大纲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而管理意义上的饮片概念应理解为:“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成品称为中药饮片”。2012年9月8日,12家中药饮片企业被曝用化工原料染色药物。 ?【来自】中国报告网https://www.docsj.com/doc/cd10662715.html,/ ?【关键字】产业调研市场监测行业分析投资评估前景预测 ?【出版日期】2014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中药饮片市场产销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2013-2014年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中药饮片行业概述 一、中药饮片的定义 二、中药饮片的特点 第二节中药饮片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中药饮片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三节中药饮片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行业生命周期概述 二、中药饮片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 第四节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高标准中药材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新版

高标准中药材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高标准中药材产业园建设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高标准中药材产业园建设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医药行业是现代化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行业,我国加入WTO以来,医药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期,医药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我省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河北省有成百上千家医药企业和医药零售网点,从业人员达几十万,并且不断有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的医药企业诞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国家对于医药企事业单位实行GMP 和GSP的规范化管理,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随着药品生产和经营的发展,行业知识与能力层次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这一客观事实要求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药学技能型(包括药物制剂、药品营销专业)人才。 根据省教育厅专业设置与调整原则,高职教育应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药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药学技术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发展药学高职教育的背景调查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医疗卫生机构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客观上要求医药产业提供高质量的医药产品和服务。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产业。高新技术成规模地推广应用,客观上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显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药学人才已难以适应医药产业的需求。

我们就唐山药厂数量及从业人员学历进行了初步统计, 唐山市药厂数量一览表 药厂从业人员学历构成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调查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中专为主,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不到30%,远远不及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取得高级职称者几乎没有中专毕业生。因此,技能型高等人才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医药产业的客观要求相比,均有较大差距。而且调查还显示,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中,学术研究型本科人才所占比重较大,技术应用型大专人才所占比重偏小,而且即使是大专毕业生,也多数是中专生通过函授等成人教育取得学历的,还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太阳石等大规模企业的调查发现,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应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会日益频繁,企业需要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留得住、用得上的面向生产、经营、管理、调试维护、使用操作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岗位;具备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基本素质较高;能够正确定位的实用型人才。从近几年的社会调研来看,企业对药学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因此,使药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尽快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势在必行。 二、发展药学高职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药学技术专业人才一直由中专单一层次培养。近年来,由于药学技术专业内容大量更新,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改造,其内容已超

中药行业报告

中药行业报告中药行业有关概念与投资特性 到底哪些产品才是中药? 中药行业的成长性如何? 中药的盈利性和投资要求有哪些? 中药行业有什么特点?

第一章中药有关概念与行业投资特性 第一节中药的概念和中药品种的进展 关于中药的概念,业界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以下是中药专家顾进华先生的分析,专门有价值: 一、中药的概念 1、咨询题的提出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在内的丰富的天然药材是防治人和动物疾病的要紧武器。由于其中的植物性药材占大多数,使用也更普遍,因此我国古来相沿,把药物称作“本草”。 “中药”一词的显现是在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包括西方医药学在内的近代实验科学大量涌入中国,国人接触到一类新的医药形式,在中国开始显现两种有着较大差异的医药学系统并存的局面。 由于我国古已有之的药物的应用是以中国传统医药学理论为基础,有着专门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因此人们把它称为“中药”。 众所周知,中医药学与西方以实体分析为特点的医药学所用的研究手段及思维方法不同。鸦片战争以后的百年间,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大地上

大放异彩,西方医药学迅猛崛起。在这同时,中医药学备受责难,解放前甚至濒于被“废止”的境地。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现代以综合为特点的系统论、信息论、操纵论等学科的兴起,专门是基础知识日益枯竭的西医药学在药物研究和应用方面遇到重重困难的今天,人们的目光更多地转到中医药方面,对中医中药进行研究的角度、方法、途径、甚至目的也越来越多。同时,对中药概念的明白得也是众讲纷纭,莫衷一是。 中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据考证,在两千多年前即已差不多确立,以《神农本草经》的咨询世为要紧标志。作为一门学科的差不多概念,“中药”,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内涵。近年来迅速进展的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等中药学二级学科的进展方向无不与中药概念的明白得紧密有关。同时,新药开发中的中药与西药的研制思路与归口治理,以及药品质量标准中中西药物的划分及收载形式的确定,更是实实在在地受到那个咨询题的阻碍。 那么,中药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药物才能称得上是中药呢?一样认为:凡主产于中国,在中医药学差不多理论指导下,长期为中医所习用的原生药物叫中药。那个定义中的中药能反映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内涵比较丰富,但明显缩小了中药概念的外延,只能包含部分中国的传统药物,使许多现在公认的“中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客观地、公平地找到中药概念的本质。 2、历史回忆 要正确认识那个咨询题,第一应该认识到中药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历史的进展进程中,它持续地纳入一些新药、持续地纳入其他学科的一些于己有益的进展成果。 它从国外吸取了大量以天然植物药为主的药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