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 )心理学的概念

(二 )心理学的分支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

三、考核要求

(一 )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 )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 )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 )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 )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 )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五 )社会知觉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

领会: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类别、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点及

关系,了解遗忘的规律及主动遗忘的作用、记忆与学习的关系,掌握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及学习策略。

二、本章重点:

4.学习的策略

三、考核要求

(一 )记忆概述

(二 )记忆系统

1.记忆的过程2.记忆系统3.遗忘的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

识记:记忆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

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领会: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

应用:说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

(三 )遗忘识记:遗忘领会: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有意遗忘的作用

应用:如何提高记忆能力

(四 )学习识记:学习

领会: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分类,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应用:学习的策略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思维的基本特

隆,概念形成的过程与问题解决的实质和步骤,形成问题解决的有关理论模式,了解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掌握想象和创造性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等,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

创造性训练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

1.思维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机制2.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有关条件

3.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4.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5.创造性的概念,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三、考核要求

(一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识记: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征领会:思维的机制识记:概念的性质和分类领会: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

(三 )推理和问题解决识记: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

应用: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考虑如何突破思维误区?

领会:推理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

( 四)想像和创造性培养

识记:想像的概念,创造性的概念

第六章智力

应用: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智力的基本概念及智力的不同类型,理解智商与智力的关系,

了解智力的个体差异与发展特征,了解智力测验的指标与经典性智力测验,掌握智力的各种理论观点,掌握遗传、环境、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

1.智力的性质及类别2.智商与智力差异3.智力的理论4.智力的影响因素

三、考核要求

(一 )智力的性质

识记: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

领会:智力的类型,智力的发展特征,智力与能力的关系应用:如何看待智力差异

(二 )智力的理论

识记:智力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领会:各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 )智力测验识记:常模、信度、效度

领会:智力测验的性质与类型,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区别

(四 )智力的影响因素识记:遗传因素领会:智力的影响因素

应用: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概念,掌握动机理论,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种类,把握动机和情绪情感的作用。

本章重点:

1.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2.动机的种类3.社会性动机4.动机理论5.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6.情绪情感的表达7.情绪情感的功能

三、考核要求

(一)动机与行为识记:动机、诱因

领会: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

(二)社会性动机识记:交往性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

领会:成就动机的分工,工作动机理论

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认知期待理论及其对管理工作的借鉴。

(三)动机理论识记:认知与期待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应用:用匮乏与成长理论、认知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的现象

(四)情绪情感的概念识记:心境、应激

领会: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情感的表达方式

(五)情绪情感的功能

应用:说明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

第八章人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人格的基本概念与特性,了解人格的不同结构成分,掌握人格的两个主要理论,了解各种人格差异,了解人格的测评方法,理解影响人格的重要因素。二、本章重点:

1、人格的概念与特性, 2 人格的结构, 3 人格理论, 4 人格的影响因素三、

考核要求

(一 )人格概述识记:人格、气质、性格、自我意识

领会:人格的特性,气质类型,气质与性格的区别,自我调控的三个系统

应用:如何看待人的气质差异

(二 )人格理论识记:特质、个性特质、共性特质

领会:特质的种类,现代特质理论,类型的三种模式,特质说与类型说的关系。

应用:描述各种人格差异的特征

(三 )认知方式识记:认知方式领会:各种认知方式差异的特点

应用:在教育中如何发挥不同学生认知方式的优势

( 四)人格测量领会:人格测量的主要方法

( 五)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领会: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应用:如何培养自身健康人格?

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过程和特点,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群体的特征和结构,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二、本章重点:1.三维人际关系理论2.人际沟通和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的测量4.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三、考核要求

(一 )人际交往概述1.识记:人际关系的概念

2.领会:三维人际关系理论,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二 )人际沟通和吸引1.识记:沟通的要素和模式

2.领会: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3.简单应用:非言语沟通技能在社会适应中的意义,

(三 )群体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识记:群体的概念和特征,群体的功能,社会助长,从众,去个体化

2.领会: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3.简单应用: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第十章心理健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压力、挫折、焦虑等概念,理解和掌

握压力、挫折、焦虑的处理策略,掌握培养健康个性的

基本方法和途径。

本章重点:1.心理健康的标准

3.健康个性的培养

2.压力、挫折、焦虑的应对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

(一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四 )挫折的概念、类型、原因(七 )焦虑的概念、类型、原因(二 )压力的概念、来源

(五 )挫折的防卫方式

(八 )焦虑的应对策略

(三)应对压力的策略

(六)挫折的应对策略

三、考核要求

(一 )心理健康的标准识记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

应用: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二 )心理健康与压力识记:压力的概念领会:压力的来源,压力的影响因素

简单应用:压力的应对策略

(三 )心理健康与挫折识记:挫折的概念,挫折的类型

领会: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的防卫方式简单应用:挫折的应对策略

(四 )心理健康与焦虑识记:焦虑的概念,焦虑类型领会:焦虑产生的原因

简单应用:焦虑的应对策略

第十一章毕生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社会性发展过程,人生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毕生发展的理论和意义。

二、本章重点:1.个体认知发展过程2.个体社会性发展过程

3.老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毕生发展的意义

三、考核要求

(一 )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1.识记: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关键期

2.领会: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二 )个体的认知发展L 识记: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

2.领会: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

(三 )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过程1.识记:社会性发展的一般概念

2.领会: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理论,青少年个体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

(四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

1.识记: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2.领会: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

3.简单应用:如何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增进人生最优化发展?

周耀进旅游心理学教学进度表

2017 至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 主讲教师:助讲教师:授课班级:16级旅游管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旅游心理学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考试方式:考试教材名称:旅游心理学 版本日期: 2015.3 第一作者:周耀进教材性质:规划教材教材类型:高职高专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综合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0分(考勤40,作业30,课堂表现30)占总成绩40% +末考成绩100分占总成绩60% 系(部)审查意见:教务处审查意见: 课次(学时)教学内容上课地点授课方式作业、复习、考试 安排 备 注 1(2学时)第一篇绪论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9号楼213 课堂讲授 2(2学时)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9号楼213 课堂讲授 3(2学时)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9号楼213 课堂讲授、训练交第一次书面作业4(2学时)第二篇旅游者心理第二章旅游者消费动因第一节动机的功能和类型9号楼213 课堂训练 5(2学时)第二节产生旅游消费动机的内部条件9号楼213 课堂讲授 6(2学时)第三节影响旅游消费动机的外部因素9号楼213 课堂讲授 7(2学时)第四节激发旅游动机的策略9号楼213 课堂讲授 8(2学时)第三章旅游者的认知第一节旅游者的认知过程9号楼213 课堂讲授 9(2学时)第二节旅游者的感觉规律及应用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0(2学时)第三节旅游者的知觉原理及应用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1(2学时)第四章旅游者的态度与决策第一节旅游态度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2(2学时)第二节旅游决策9号楼213 课堂训练 13(2学时)第五章旅游者个性心理第一节个性心理概述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4(2学时)第二节人格结构与消费行为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5(2学时)第三节旅游者的心理角色9号楼213 课堂训练、训练交第二次书面作业16(2学时)第三篇客我互动心理第六章客我交往心理第一节客我角色认知9号楼213 课堂讲授

《管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海航集团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管理心理学》 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年级:2012级 学科带头人: 制订时间:2013年03月10日 专业系审核: 教务处审核: 教学院长审批: 审批时间:年月日

目录 《管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1) 一、课程系统性设计思路 (1)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 三、课程培养目标 (1) 1.知识学习目标 (2) 2.能力培养目标 (2) 3.素质养成目标 (2)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2) 1.课程教学学时分配 (3) 2.课程教学内容分配 (4) 五、教学资源选用 (6) 1.教材选用 (6) 2.参考书目 (6) 3.参考学习网站 (6) 4.其它教学资源目录与来源 (7) 六、课程考核标准 (7) 1.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7) 2.课程考核评分细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课程教学组织设计 (9) 八、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14)

《管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全日制高职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编码 开设时间第2学期课时数48 一、课程系统性设计思路 《管理心理学》课程是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此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后续课程的应用,选择来自学习和实际工作岗位的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进行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管理专业所必需的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其运用管理心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专业需求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融入9个课程模块(管理心理学理论基础模块、社会认知与管理模块、个性与管理模块、价值观、态度与管理模块、激励与管理模块、群体心理与管理模块、领导心理与管理模块、组织与管理模块以及员工心理健康与管理模块),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企业运作过程构建完整的教学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将企业管理案例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使学生切实感到现实工作的实际需要,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管理心理学》是人力资源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以重视人的作用为出发点,强调现代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核心,以提高效率为目的。该课程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深刻理解管理的本质具有独特的作用。同时,它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管理领域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运动规律的揭示,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三、课程培养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最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应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开发智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心理发展机制、特点及规律,掌握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与方法,提高自身应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和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心理测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试、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适应方面的基本方

法与技能。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模块一说说心理健康(4个课时) 任务一认识心理健康 任务二认识心理咨询 任务三认识心理资讯室 模块二成长的秘密 活动一青春期的困惑(2个课时) 任务一我是谁 任务二悦纳自我 任务三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活动二认识青春期(2个课时) 任务一青春期我们的心理变化 任务二认识我们的青春期心理 活动三花开的声音(2个课时) 任务一认识我们的性心理 任务二正确面对性心理 模块三人际在线 活动一人际交往(2个课时)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

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三、课程设计思路 《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应根据高职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课程标准设计紧密结合工作岗位 课程的设计以对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素质的需求调研为前提。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为基点,充分发挥《幼儿心理学》课程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上的特殊功能。 (二)在能力培养上,体现岗位技能要求 课程的开设是以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为出发点,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岗位技能培养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在幼教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组织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结构合理有序且内容能满足未来岗位工作需要的《幼儿心理学》课程。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地教育创新和改革,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将有助于要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的能力为原则,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品德。本门课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制约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为导向,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设计,把导论、心理发展与差异、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课程总学时26 课时,各任务分配学时为5-6 课时。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幼儿教育心理方面上午知识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岗位提供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及掌握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 幼儿学习的种类、模式和幼儿学习的特殊性。

2. 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特点。 3. 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 幼儿概念、技能和策略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幼儿情商、道德与心理健康。 5. 教学中幼儿学习动机与迁移;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导论”,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整体的把握。 2. 通过学习“心理发展与差异” ,使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 3. 通过学习“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各学科流派之间的差异。 4. 通过学习“学习心理”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的概念学习方法及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 5. 通过学习“教学心理” ,使学生掌握幼儿学习与迁移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素质目标: 1. 具备良好的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2. 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计划组织能力 3. 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备通过网络、期刊、专业书籍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5. 具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

新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2017

新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量,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将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三、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1510001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 学制:三年 教学时数:54 学分:2 (以下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小标题为宋体五号加粗,内容为宋体五号,表头为宋体五号加粗) 1.课程性质 《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专业课程,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的一门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学前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概念,开拓学生的学前视野,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什么是学前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年龄阶段又具有哪些特点。为培养适应学前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学前专业人才服务。 2.课程定位 本课程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也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为,该课程也是后续《学前教育学》、《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学前卫生学》等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是幼儿园教师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项目。 3.课程设计 3.1设计理念 按照“以理论思想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促进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幼儿园实践需要为中心构建学前教育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幼儿园对教师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在幼儿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2设计思路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课程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要指明是建议课时) 4.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4.1 工作任务 以幼儿教师的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将学前心理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学前心理学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4.2 课程目标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握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是要说明具有哪些能力,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仅要“知道”、“了解”“懂得”、“熟悉”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于幼儿园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明确了解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得以融合。 4.2.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幼儿心理探查的能力;对儿童感知觉发展规律了解的能力。 4.2.2知识目标:掌握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4.2.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学前专业理论素质。 5.课程内容与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详)

重庆市忠县职教中心 教师授课进程及课程标准要求 学期:2014年9月-2015年6月班级: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____幼儿教育心理学____ 周学时:_____2____________ 总学时:_____68______________ 课堂教学:____62_________实训教学:____6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邓强翔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1、请各位任课教师必须按学校统一制定的本教师授课进程及课程标准要求编写教案和自编讲义内容。 2、本授课进程及课程标准要求的制定按实际总学时量的80%制定,留有20%的弹性学时量主要用于最基本、反复练习及鉴定考核,由任课教师合理安排。 3、凡含有随堂安排的实验、实训教学,由任课教师视进度,提前一周提出计划,由生产实习处安排落实。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作用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

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分析探讨学前心理学的规律和方法,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本课程立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学前教育岗位职业能力考核标准为知识和技能学习深浅度的衡量依据,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从事幼儿园教学所必须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教授,结合操作实训,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8课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到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 念;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幼儿游戏、运动、认知、社会规范、美感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特征以及促进发展的措施;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学习理论、动机理论、迁移理论等基本理论,为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角色意识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能适应以后出去工作的需要。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32 学分: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一、课程性质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后续课程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幼儿游戏指导》等。 依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开设该门课程。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包括一日生活管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等,这些任务都属于幼儿教育范畴,要完成这些任务,掌握幼儿教育心理的原理是必须的。 依据幼儿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这些内容学习的因素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幼儿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与此同时,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和热爱。 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职业能力目标: ●促进幼儿知识获得的能力; ●促进幼儿技能形成的能力; ●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能力 ●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学习迁移的能力 ●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能力; ●促进幼儿智力充分发展与合理评价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选用与编写应体现专科学生的特点,既要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要考虑专科学生的可接受性。在参考以下5本教材的的基础上,作出微调,编制适宜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学习使用的自编教材,见本课程的电子教材部分。 1.《幼儿教育心理学》,陈帼眉,姜勇,2007年第一版 2.《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商务印书馆,2011年修订版 3.《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客运服务心理学课程标准

《客运服务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客运服务心理学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总课时72 适用专业: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学分: 二、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客运服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客运服务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重要是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客运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分析法,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熟练地运用其进行客运服务质量以及客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设计思路 本课在进行了客运服务行业岗位调研、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教学内容,并依据客运服务岗位需要的能力设计实训内容。依据课程的工作领域分类,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课程紧紧围绕从事客运服务岗位工作需要的交通服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作为掌握运用力

求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设计出发点, 客运服务心理学技能做好客运服务工作的实操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会描述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了解感觉和知觉的特点,掌握需要、兴趣、动机、注意、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气质、性格、个性等基本概念和其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掌握客运服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能掌握客运服务人员的能力品质培养 3、能掌握乘客的感知觉等心里活动 4、能掌握乘客的需要动机 5、能掌握乘客的个性心理特征 6、能掌握客运服务的态度与要求 7、能掌握客运服务中人际关系的处理 8、能掌握不同客运服务岗位的服务心理与策略 9、能掌握客运服务中乘客的冲突、投诉心理 (三)素质目标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扩展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心理学相应理论和经验,结合客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0—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系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中外著名的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活动。 3.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能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能力目标 1.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心理空间。 3.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知识;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四)素质目标 1.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3.有转化、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外部和心理环境。 4.通过学习本门课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三、内容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分:4 参考学时:总学时:52理论学时:52课内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师观;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学前儿童教育必需的基本技能,初步获得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与之相关的课程还有《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该本课程以《学前儿童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为准绳,融入学前儿童教师资格证鉴定的相关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与“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分析,强化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形成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学习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安排表

二、课程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和课程观。热爱学前儿童,热爱学前儿童教育事业,有奉献精神,诚实守信,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旅游心理学》 建议课时:36课时;学分:3学分 一、学习领域职业描述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对于改善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现状,本课程的开设从全新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旅游心理学专业知识,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服务行为和旅游消费心理倾向,提升学生现代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旅游管理能力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定位 《旅游心理学》是以心理学、旅游学理论为基础,来研究旅游者的心理及行为规律、旅游企业如何针对旅游者的心理及行为开展有效的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旅游管理等旅游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旅游企业管理者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管理方法,为今后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旅游心理学》的前导课程是旅游概论、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同步课程课程是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美学(旅游审美)等课程。

. 三、学习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对《景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一)社会能力 1、具有乐观的生活情趣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5、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 6、具有工作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旅游心理学、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学会利用旅游心理学原理分析旅游现象 (三)专业能力 1、能掌握旅游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 2、能掌握旅游心理活动基本过程及规律 3、能掌握旅游行为的动因特点与规律 4、能掌握知觉、学习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5、能旅游群体的特征 6、能掌握旅游服务中的人际交往策略与技巧 7、能掌握调动旅游企业职工积极性的原则与方法 四、学习情境设计

管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属于专业必修课。 二、作用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组织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 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全面认知企业心理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相关实训,提高专业技能,将心理咨询专业真正服务用企业发展,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三、前导、后续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与思路 1.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强调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针对不同环节,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

中。 本课程旨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职业性 立足于企业需求,加强学生统计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较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全面符合企业人才需求,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 (2)实践性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化开展教学,采用任务导向型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练、评、改”一体化进行,保证知识与能力之间及时转化。(3)开放性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完善学习材料、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重视课内外互补和校内外合作。 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心理咨询的素质拓展课程,旨在培养掌握企业心理调查、心理辅导、EAP活动等具体方法的实践型人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 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⑴ 企业、行业、学校三方联合,确定学习领域 ⑵ 深入企业调研,与毕业生访谈,筛选工作任务。与行业专业、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经过整合,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 ⑶ “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校内模拟实训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项目,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完 成给出的工作项目,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内容、实施过程学习、汇 总学习成果、总结经验教训等,实现“教、学、练、评、改”一体化进行,保证知识与能力之间及时转化。 ⑷ 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体系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方案设计等纳入过程性评价中,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成果。

《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

附件一: 《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分:3 学时:40 适用专业:文秘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在我国,秘书工作的发韧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真正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初期的研究,往往囿于秘书工作的性质、内容、程序、方法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秘书工作的主体,探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秘书工作中的应用,因此而催生了秘书心理学这一门学科。 秘书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系统地研究、阐释秘书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在秘书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属应用学科范畴。 课程的任务: (一)理论方面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使其能初步掌握一个秘书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2.通过对秘书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秘书个性心理论和交往行为论的基

本原理及其在秘书职业活动中的应用,以增强秘书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秘书人员能力和秘书工作绩效,为推动秘书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方面 1.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难点、疑点作适当的面授辅导,使学生在实践上系统把握秘书心理学的必备的理论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紧密联系秘书工作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秘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秘书工作。 前导课程: 文秘心理学与必修课秘书理论与实务、秘书学、公关礼仪、公共关系同属文秘方向专业课程,为先修课程,同时公共课普通心理学也可为先修课程,注意三者之间的协调,后续课程: 毕业实习与就业指导,可以作为文秘心理学的后续课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文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文秘心理学主要是针对文秘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通过对文秘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文秘职业活动中的应用,以增强文秘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文秘人员能力和文秘工作绩效,为推动文秘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秘书心理学概述、秘书的个性与实务、秘书的社会角色与实务、秘书的人际交往与实务、秘书处理领导关系的策略与实务、激励理论与秘书工作的实务、秘书的自我管理与实务、秘书的智能素质与实务、秘书职业生涯规划与实务,秘书的压力管理与实务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2.本课程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专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初步掌握一个秘书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条件

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

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附件一: 《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分:3 学时:40 适用专业:文秘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在我国,秘书工作的发韧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真正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初期的研究,往往囿于秘书工作的性质、内容、程序、方法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秘书工作的主体,探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秘书工作中的应用,因此而催生了秘书心理学这一门学科。 秘书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系统地研究、阐释秘书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在秘书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属应用学科范畴。 课程的任务: (一)理论方面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使其能初步掌握一个秘书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2.通过对秘书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秘书个性心理论和交往行为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秘书职业活动中的应用,以增强秘书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秘书人员能力和秘书工作绩效,为推动秘书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方面 1.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难点、疑点作适当的面授辅导,使学生在实践上系统把握秘书心理学的必备的理论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紧密联系秘书工作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秘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秘书工作。 前导课程: 文秘心理学与必修课秘书理论与实务、秘书学、公关礼仪、公共关系同属文秘方向专业课程,为先修课程,同时公共课普通心理学也可为先修课程,注意三者之间的协调, 后续课程: 毕业实习与就业指导,可以作为文秘心理学的后续课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文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文秘心理学主要是针对文秘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通过对文秘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文秘职业活动中的应用,以增强文秘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文秘人员能力和文秘工作绩效,为推动文秘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秘书心理学概述、秘书的个性与实务、秘书的社会角色与实务、秘书的人际交往与实务、秘书处理领导关系的策略与实务、激励理论与秘书工作的实务、秘书的自我管理与实务、秘书的智能素质与实务、秘书职业生涯规划与实务,秘书的压力管理与实务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2.本课程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专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初步掌握一个秘书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教育心理学》各师范专业及师范方向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以及认知领域、运动技能领域、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学习的具体心理学规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既是心理学、教育学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也为学生学习教学论、心理咨询学等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学习本课程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体系。学习本课程应注意把握好教材的内容结构及学科的理论体系。掌 握好本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观点,有利于理解其他具体的事实和知识,且可使学习单纯化。 ●研究方法。学习本课程应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关注获取可靠事实的科 学方法,将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改变单纯依靠经验描述与理论思辨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思考方式。 ●教育实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 密切联系教育实际和生活实际。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密切联系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可通过接触中小学工作实际,或利用录像或网络资源,学会利用本课程中学得的观点和知识,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密切联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三是联系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关于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提高个人学习的成效,改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问题意识。注意学与思的结合,培养问题意识,对教学内容可发表不同意见, 注意了解本学科在各个领域的前沿问题,并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广泛搜集资料,开展探索性的研究,或为研究做准备。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目录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基本理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专业知识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职业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职业素质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方法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社会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实施8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8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9 (一)师资条件9 (二)教材编写9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9 七、参考文献10 八、其他说明10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幼儿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学时:72学时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幼儿一些普遍典型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在日常反映的行为,看到幼儿内心的需求。 课程作用: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由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将典型的幼儿表现记在心头到。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灵活应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幼儿的可爱之处。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从业目标。 本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 本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一)专业知识目标 1、正确掌握幼儿心理概论及心理分类 2、基本能概括说出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正确阐述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职业能力目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