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

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

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

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

一、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二、颅脑外伤的生活护理三、颅脑外伤的治疗方法

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1、颅脑外伤伤后清醒无手术指征者怎么急救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促进损伤的修复。持续昏迷伤后24小时应鼻饲流质,以保障营养的供给。具体指导参见“颅内肿瘤知识宣教”.有消化道出血时,应暂进食,经止血后方可进食,并避免辛辣刺激,以免加重消化道出血。

需手术清除血肿或骨折复位时,术前应禁食10~12小时禁止饮6~8小时,以免麻醉后食物反流、误吸。

体位: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2、颅脑外伤的急救要进行检查指导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需要反复腰穿,其目的是排除血性脑脊液、了解出血的转归。穿刺时应侧卧位,两膝弯曲,大腿向腹壁靠拢,头则向胸部屈曲,以使腰背尽量向后弓曲,不随意改变体位,以防误伤。穿刺后应去枕平卧4~6小时,防止脑脊液压力改变,引起头痛。

3、颅脑外伤的急救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的改变可反映病情的轻重,瞳孔是反映颅脑伤情变化的窗户,所以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病情变化,如患者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嗜睡时应提高警惕,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的患者留专人守护,间隔5~10min观察瞳孔变化。对重症患者实施颅内压时时监测,当颅内压高于5.30kPa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营养支持护理是颅脑外伤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一般患者术后1d可

颅脑外伤急救护理

颅脑外伤急救护理 1.伤情评估与准备:初步了解患者致伤原因、受伤时的情况、伤后时间及伤后表现,以便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抢救室和监护室内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齐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随时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 2.体位:保持正确体位是护理的关键之一,应给予平卧位或头高15°~30°卧位,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及呕吐物阻塞气道而影响呼吸功能。 3.呼吸道护理:呼吸道护理的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这是整个抢救过程自始至终应该把握的中心环节。应松解限制呼吸的衣物,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块及异物,从口腔、鼻腔或气管插管处,深入气管内吸痰,吸痰动作要轻柔。给予低流量吸氧,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必要时置入口咽通气管或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采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躁动者给予约束双手。 4.止血: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尽快制止头部外出血,协助医师加压包扎,开放性颅脑损伤等可能有脑组织膨出,应以棉圈围于伤口周围,然后包扎。快速足量补液,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5.防止感染:防止颅内感染,应将患者平卧,患侧向下,让血液或脑脊液顺利流出来。切忌用布类或棉花堵塞外耳道或鼻腔,以免其逆流而继发颅内感染。禁止药液滴入、禁止腰穿,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6.心肺复苏:若患者神志不清,大动脉搏动消失,又能排除患者胸骨及肋骨骨折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不要试图用拍击或摇晃的方法去唤醒昏迷的颅脑外伤患者。 7.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情迅速建立两条有效静脉通路,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剌,如周围静脉不易穿剌者,行深静脉穿剌,以保证液体和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在维持循环的前提下,利用脱水剂、利尿剂等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应在

基层医院颅脑创伤病人的急救与转运

基层医院颅脑创伤病人的急救与转运 颅脑创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第2位,但死残率则处于第1 位。进几十年来,我国神经外科取得长足的进步,基层医院医护和监护条件较差,对颅脑创伤病情变化认识不足[1]。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许多乡镇基层医疗单位, 还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简陋,工作条件差,交通不方便等情况。尤其是西部地区显得尤其突出,绝大多数乡镇医院都没有CT。在这种条件下, 基层外科工作中不能对颅脑外伤患者开展手术治疗,但对颅脑外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显得十分重要。有效的处理及时转运可防止并发症, 减少残障, 提高抢救成功率。xxxx年x月-xxxx年x月我院收治137 例颅脑损伤病人, 现将院前急救及转运总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2021 年7 月我院收治急救颅脑损伤病人137 例, 男85 例, 女52 例; 年龄6岁-72岁, 平均40岁;急救车出诊35 例,亲属护送入急诊科102例;车祸伤69例,打击伤27例, 坠落伤31例, 其他10 例; 现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 3-5分6例,5-8分19例, 8-12分44 例, 12-15分68 例;有头皮损伤99例;合并其他器官脏器损伤9例。 1. 2结果转院治疗110例,途中死亡2例;住院治疗27例。 2急救与转运

2.1院前急救随时做好急救物品准备, 接到急救电话及时出诊。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 应使伤员迅速安全地脱离危险环境, 排除可以造成伤害的原因,防止各种原因产生新的损伤。快速评估病情,根据GCS评分及时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 检查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对有创口病人紧急包扎,出血较多病人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呕吐、呛咳病人, 紧急进行呼吸道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根据情况紧急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缓解呼吸困难。当确认呼吸道已畅通后,给予吸氧。当上述措施采取后仍不能减轻缺氧症状者,则给予辅助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浅慢或已停病人,行紧急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以确保呼吸道通畅。观察现场了解致伤原因、暴力情况和病人受伤体位、意识、出血量等, 以便向接收救治人员提供伤情记录,帮助伤情判断,以指导治疗。其他脉搏细数或测不清者,首先建立起1条或2条通畅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提高血压。血压过低者,可结合病人的一般情况,适量应用升压药物。脉搏洪大且慢、呼吸减慢并合并有瞳孔一侧或双侧散大者,在保证呼吸道通畅和血压的前提下,紧急给予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颅内压。有合并伤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病情较重,及时与有条件治疗的上级医院联系争取最短时间内转院治疗。 2.2 转运途中的救护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 在病人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基本纠正的情况下, 立即转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抢救。对病人正确搬运、迅速转送,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再损伤。颅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按颅脑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健康史,了解受伤原因、部位及程度。 2、评估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评估有无颅高压或脑疝的临床表现。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结合CT检查结果综合评估病情。 4、评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昏迷者侧卧,休克者平卧,意识清楚、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20°。 2、遵医嘱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及粗纤维含量丰富的饮食。 3、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多者,及时抽吸并报告医师尽早行气管切开;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 4、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观察颅底骨折者有无脑脊液漏。 5、合并脑脊液耳漏或鼻漏者护理:①避免用力咳嗽,防止擤鼻涕、屏气、打喷嚏;②严禁局部冲洗填塞,勿挖耳、抠鼻,保持外耳道、鼻腔、口腔清洁,禁止从鼻腔吸痰,防止颅内逆行情感染; ③取头高、患侧卧位,头下置无菌巾;④推迟到4~5天后安放鼻饲管,避免鼻饲管插入颅内;⑤注意保暖,防止感冒;⑥保持大便通畅,勿

用力排便;⑦每日测体温3次,直到脑脊液漏停止后3天;⑧禁作腰穿. 6、限制入水量在2000ml/d以内,保持尿量在500ml/d以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尿失禁或尿潴留者予以导尿;下丘脑损伤引起外伤性尿崩症者按尿崩症护理常规。 7、必要时做好开颅术前准备。偏瘫、失语者协助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8、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健康指导】 1、指导偏瘫、失语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2、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者,术后3~6月内进行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重度颅脑损伤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①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②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③体温、呼吸、脉博、血压有明显改变。或GCS评分为3~8分者。 临床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头痛、呕吐 ③眼部征象:包括瞳孔、眼球运动、眼底的改变 ④椎体束征 ⑤生命体征的改变 ⑥脑疝 瞳孔的观察 正常瞳孔的直径2.5~4mm,对光反应灵敏,等大等圆。 观察瞳孔可分为直接光反应和间接光反应 直接光反应:正常的现象是光照的瞳孔收缩 间接光反应:光照时另一侧瞳孔也同时缩小 肢体活动情况 肌力分级法如下: 0级:无肌收缩,为完全性瘫痪 1级:有轻度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平行移动,但不能产生运动 2- :不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2+ :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 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3- :抗引力时有部分运动幅度 3+ :抗引力抗最小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4级: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肌力正常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临床常用GCS对伤者的睁眼、言语、运动三方面所得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 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9~11分为中度;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 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 自动睁眼4 回答正确5 遵命动作6 呼唤睁眼3 回答错误4 定痛动作5 刺激睁眼2 吐词不清3 肢体回缩4 无反应 1 有音无语2 异常屈曲3 不能反映1 异常伸直2 无动作1

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

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 【摘要】目的回顾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探讨提高急救效率与规范急救模式的途径。方法做好伤者的气道管理、控制出血、稳定循环系统及降低颅内压。结果现场死亡3例;中途死亡5例,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脑疝所致的呼吸心博骤停、窒息。126例入院后,急诊CT发现有颅内血肿、广泛性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和颅骨粉碎性骨折,由急诊室医护人员护送至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或急诊手术。结论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专业性强,对参与急救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尤其要注意早期的诊断与救治。 【关键词】颅脑外伤;院前急救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仅次于四肢骨折之严重创伤[1],至少是组成多发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些患者由于伤势危重,往往来不及抢救而死于现场及转运途中或送达医院后很快死亡。院前急救如能做到将院内的急救工作前移,可为院内综合抢救颅脑外伤的成功奠定基础。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6例,男94例,女32例;年龄8岁~78岁,平均36.4岁;闭合性颅脑损伤7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56例;脑挫裂伤79例,脑干挫伤13例,颅内血肿49例,颅骨骨折71例,颅底骨折44例,蛛网膜下隙出血37例;合并伤:胸外伤33例,腹外伤26例,脊椎骨折25例,休克38例;格拉斯哥(GCS)评分均在3分~8分。 2 院前急救方法 我们在确立的颅脑损伤院前救护方法的基础上,制定了院前急救颅脑外伤规范化要求方法为:①迅速了解病史;快速判断病情。②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判断病情的危重性要注意了解:受伤的时间;受伤的原因及受伤时头部的位置;头部外伤的着力点及对侧部位。开放型的损伤要观察有无脑组织液外溢;伤后的意识,患者对压眶和压胸有无反应,有无昏迷及昏迷时间的长短,并用GCS昏迷计数法判断其昏迷的程度;肢体有无开放性或明显的骨折存在,疑有者必须先做固定并止血;瞳孔(大小及形状)的变化;对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要进行动态监测;了解有无其他合并伤(同时做好记录和标识)。全面系统检查:及时发现最重的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创伤原因。③紧急现场急救:我中心对重症颅脑外伤的急救程序:颅脑损伤一清除口腔内食物、分泌物等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头部偏向一侧一吸氧一止血包扎伤口一建立静脂通道(有意识障碍者: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或50%GS 100 ml静脉注射)。④设立信息网络:以最快的速度与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联络沟通。初步确定院内需首先进行的救命手术,运送途中告之欲送医院。⑤搬运和转送过程: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应注意颅脑外伤的患者很可能伴有颈、胸椎的外伤,因此不能轻易的搬动头颈部,应将躯体与头颈部同时初步固定后,再行搬运。嗣后抬高头部l5°~

精选-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2. 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3. 合并颅底骨折者注意耳、鼻腔有无液体流出。 4. 开放性颅脑外伤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7.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四、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2.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工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 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3.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一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4.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5.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l.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2.注意劳逸结台,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五、脑室引流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 观察有无出现头晕、呕吐、虚脱,,防止颅内压低压综合征。观察有无颅内血肿症状(外引流可在短时间内使颅内压下降较快,因皮质塌陷,血管拉长、断裂而易形成硬膜外血

颅脑外伤急救流程

颅脑外伤急救流程 1.伤情评估与准备:初步了解患者致伤原因、受伤时的情况、伤后时间及伤后表现,以便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抢救室和监护室内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齐全,随时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 2.体位:保持正确体位是护理的关键之一,应给予平卧位或头高15°~30°卧位,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及呕吐物阻塞气道而影响呼吸功能。 3.呼吸道护理:呼吸道护理的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这是整个抢救过程自始至终应该把握的中心环节。应松解限制呼吸的衣物,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块及异物,从口腔、鼻腔或气管插管处,深入气管内吸痰,吸痰动作要轻柔。给予低流量吸氧,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必要时置入口咽通气管或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采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躁动者给予约束双手。 4.止血: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尽快制止头部外出血,协助医师加压包扎,开放性颅脑损伤等可能有脑组织膨出,应以棉圈围于伤口周围,然后包扎。快速足量补液,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5.防止感染:防止颅内感染,应将患者平卧,患侧向下,让血液或脑脊液顺利流出来。切忌用布类或棉花堵塞外耳道或鼻腔,以免其逆流而继发颅内感染。禁止药液滴入、禁止腰穿,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6.心肺复苏:若患者神志不清,大动脉搏动消失,又能排除患者胸骨及肋骨骨折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不要试图用拍击或摇晃的方法去唤醒昏迷的颅脑外伤患者。 7.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情迅速建立两条有效静脉通路,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剌,如周围静脉不易穿剌者,行深静脉穿剌,以保证液体和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在维持循环的前提下,利用脱水剂、利尿剂等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应在15~30min内快速滴入,否则起不到脱水降颅压的作用。另外,再加入法莫西丁或西迷替丁等抗酸制剂,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8.低温治疗:术后48h内严密观察有无中枢性高热的出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旦出现采用冰帽降低头部温度。 9.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改变可反映病情的轻重,瞳孔是反映颅脑伤情变化的窗户,所以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病情变化,如患者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嗜睡时应提高警惕,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的患者留专人守护,间隔5~10min观察瞳孔变化。对重症患者实施颅内压时时监测,当颅内压高于5.30kPa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0.营养护理:营养支持护理是颅脑外伤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一般患者术后1d可进流质软食物,2~3d给半流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原则是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从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剂、白蛋白等。清醒患者应鼓励进食,以增加抵抗力。

颅脑外伤事件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颅脑外伤事件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颅脑损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引起。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但致残率及致死率在创伤中却居首位。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创伤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是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相致残率的重要因素。 分类: (一)安损伤组织层次分 1.头皮损伤; 2.颅骨损伤; 3.脑损伤 (二)按颅腔是否与外界沟通 1.开放性颅脑损伤(头皮、颅骨和硬脑膜三层均已破损,颅腔 和外界相沟通) 2.闭合性颅脑损伤(硬脑膜仍完整,颅腔和外界没有直接相通) (三)安脑组织损伤的类型 1.原发性颅脑损伤(暴力作用头部产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 荡、脑挫裂伤及原发生性脑干损伤) 2.继发性颅脑损伤(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如脑

水肿和颅内血肿) (四)按其伤情表现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的轻、中、重型分类法。该方法检测颅脑损伤病人的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的计分后,再累计得分,作为判断伤情轻重的依据。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20min以内。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时间20min至6h。 重型:3——8分,伤后昏迷时间6h以上,或在伤后24h内出现意识恶化并昏迷在6h以上。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及特征 1.3.1可能发生的季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 1.3.2 造成的危害程度和特征 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头疼和呕吐、瞳孔

改变、眼底改变、锥体束征、脑疝(brain herniation)、全身性改变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原因 棍棒、砖石和锤等钝器造成的挫裂伤;高处坠落、跌倒或运动造成的坠落伤。 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2.2应急组织职责: 2.2.1组长负责事故发生时的生产指挥工作,采取紧急措施限制事故的扩大,负责组织指挥全班人员进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和现场处置,并对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所可能造成的事故预想,以及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的汇报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升级扩大的报警。 2.2.2 负责及时、准确地将紧急事故发生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向应急指挥小组或应急办公室汇报,并根据指挥部命令果

脑外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脑疝的先兆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处理。 2.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头部放置冰枕,以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保持病人情绪稳定。(要有效置冰枕)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中心吸氧,头偏向一侧,如有呕吐物及分泌物应及时清除,并记录颜色、量及性质,且注意无菌操作。 4.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因素:进食速度不宜太快,以防呛咳,避免过度用力排便,打喷嚏及咳嗽。 5.根据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30~40d/min)给予抑制脑水肿的药物,并认真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防止管道堵塞、脱落及扭曲,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在位。 6.做好尿道口护理,给予会阴擦洗及膀胱冲洗每日2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导尿管,并认真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防止导尿管堵塞、受压。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排便,给予每日腹部按摩2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给予软化大便的药物。 8.给予每2小时翻身排背一次,促进患者排痰,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使用气垫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处理,预防褥疮形成,做好基础护理。 9.做好口腔护理,给予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并认真观察口腔内的情况。 10、饮食应给予适温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过硬、粗糙的食物,并观察消化情况。 11、应患者较烦躁,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必要时可给予约束带约束在床及镇静剂使用。 12、给予床栏使用,防止意外摔伤。 13、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抱有信心,减轻焦虑感。 ÷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有关。 2、有口腔黏膜改变的危险:与病人无自主活动能力及营养失调有关。 3、尿路感染:与长期导尿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过久有关。 5、有便秘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不足,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量 增加有关。 7、活动无耐力:与长期卧床,身体虚弱有关。 8、恐惧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9、知识缺乏:与缺乏信息来源有关。 10、潜在并发症:脑疝、坠积性肺炎、静脉炎、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消化道溃疡。

急诊科颅脑外伤处理

1 ?轻型(I级) (1 )留急诊室观察 24小时;(2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3 )颅骨X线摄片,必要时作头颅 CT检查;(4 )对症处理;(5 )向家属交待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 2 ?中型(U级) (1 )意识清楚者留急诊室或住院观察48?72小时,有意识障碍者须住院;(2 )观察意识、瞳孔、 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3 )颅骨X线摄片,头部 CT检查;(4 )对症处理;(5)有病情变化时,复查头部CT , 作好随时手术的准备工作。 3 ?重型(山级) (1 )须住院或有条件时入住重症监护病房;(2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3 )选用头部CT动态监测、颅内压监测或脑诱发电位监测;( 4 )积极处理高热、躁动、癫痫等, 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给予脱水等治疗,维持良好的周围循环和脑灌注压;(5 )注意昏迷患者的护理 和治疗,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6 )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已有脑疝时,先给予20%甘露醇250ml 及速尿40mg静脉推注。 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和院内治疗。 一、院前急救 对严重颅脑创伤病人来讲,伤后1 h是抢救治疗的黄金时段”。颅脑损伤病人现场抢救是否及时正确,是抢救病人成败的关键。首先,要加强急救站和急救中心的建设,尽量缩短呼救反应时间和抢救半径。当今在美、日等发达国家,院前急救归属于消防系统,由训练有素的消防员承担院前急救,同时配备现代化的转运设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4~5min,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了时间。我国目前的院前急救组织还很不健全,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和做法。在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要立即开展基础创伤生命维护,最优先的处理是迅速而彻底的生理复苏,高颅压的处理必须以此为基础。在没有脑疝或明显颅内压增高的证据时,任何假设性或预防性的处理都不能与最佳的全身复苏相悖。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两点:第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具体措施包括:清理口咽部异物,保持正确头位,建立人工气道以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第二,纠正低血压。包括立即处理活动性伤口,快速静脉输液,补足血容量,维持平均动脉压在 80 mm Hg (1mmHg=0.133 kPa)以上。必要时可使用升压药物(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这是因为伤后早期的低血压和缺氧会明显加重颅脑损伤的病死率。 二、急诊室急救 现代颅脑损伤救治要求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具备高水平的颅脑创伤专业技能,同时,由于现代颅脑损伤合并伤 较多,急诊室还应有同时处理胸、腹、骨、血管及手外科患者的能力。患者来到急诊科紧急处置使危重患者的气道(A)、呼吸(B)、循环(C)尽快达到稳定状态。一旦接触患者,无条件立即投入抢救。第一步立即进行伤情判断,首先

重症颅脑外伤的急救护理措施

重症颅脑外伤的急救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11-10T16:00:26.3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作者:何金霞[导读] 探讨急救护理措施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 2412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措施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关键词] 重症颅脑外伤;急救护理;满意度近年来,因交通意外事故频繁发生,重症颅脑外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重症颅脑外伤的发生一般为突发状况,情况紧急,病情复杂,常并发多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组织和脏器受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为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应采取紧急抢救,因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提高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救护理措施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4岁,平均(47.25±10.21)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1-67岁,平均(48.43±10.82)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生命特征,确保患者呼吸畅通,立即实施抢救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立即建立两条及以上的静脉通路,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增加输血,快速补充并保持血容量;对外周血压和中心静脉压都下降的患者,要快速、大量的补液。②为避免心功能衰竭和肺水肿,需要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对发生皮肤肿胀的患者,及时更换静脉,用冰块实行局部冷敷,使用0.1%的普鲁卡因对该处进行封闭。③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常容易出现呼吸梗阻和误吸的情况,阻碍通气功能,应将患者头部取侧倾位,及时清理异物。④积极预防发生褥疮及泌尿系统感染,采用刺激性小的硅胶导尿管,确保泌尿外流通畅,会阴部干净卫生,保持床单清洁、干燥,调节舒适温度,患者去枕平卧头侧卧位,昏迷者,每隔两小时翻身一次。⑤对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用和蔼诚恳的态度,温柔平和的语气进行解释,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多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积极参与到治疗与护理工作中。 1.3 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疗效标准[3]:显效:患者恢复认知功能,可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够从事以前的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有效:患者可勉强生活自理,但不能从事以前的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无效:患者可自主呼吸,未恢复意识,处于植物状态。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感染发生情况;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总分10分,>8分为非常满意,6-8分为满意,<6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对照组显效15例(37.50%),有效16例(47.50%),无效9例(15.00%),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显效的21例(52.50%),有效18例(45.00%),无效1例(2.50%),总有效率97.5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0.05)。 2.2 感染情况对照组肺部感染5例(12.50%),气管切口感染6例(15.00%),感染率为27.50%;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2.50%),气管切口感染1例(2.50%),感染率为5.00%;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440,P<0.05)。 2.3 满意度对照组非常满意14例(35.00%),满意18例(45.00%),不满意8例(20.00%)满意率92.50%,;观察组非常满意28例(70.00%),满意11例(27.50%),不满意1例(2.50%),满意度97.5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07,P<0.05)。 3 讨论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因抢救不及时或急救措施不当,导致死亡率较高,因此,及时的抢救、正确的诊断、优质的急救护理对挽回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可以缓解患者及家属的不安情绪,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满意度,降低感染率和并发症。 重症颅脑外伤因外力重击导致大脑组织受损,释放毒性炎性因子,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颅内出现形成血肿压迫神经,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根据不同阶段大脑损伤恢复特点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分级护理,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障碍[4]。对有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法和叙事疗法,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错误的认知和思维。对躁动的患者为防止再度受伤,尤其是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应及时制动四肢,避免加重脑组织损伤。对运动障碍的患者,进行陪同康复训练,肢体按摩、被动训练和主动活动,恢复其肢体运动功能,加强基础护理,及时用药,切口积极消毒,病房清洁消毒,降低感染率,调整合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顺畅,补充营养,恢复体能,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及时更换床单,从而促进患者转归[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急救护理措施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干预能够提高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满意率,降低感染率,促进恢复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参考文献 [1]杨仕容,何琳,杨蕊榕,等.个性化护理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不良情绪及运动功能的效果[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1(10):1238-1240.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2. 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3. 合并颅底骨折者注意耳、鼻腔有无液体流出。 4. 开放性颅脑外伤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 ?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 ?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7.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 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 ?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4 ?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 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5 ?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 等 四、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工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 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注意引流液颜色 及量的变化。 3. 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 一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 位。4 ?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5 ?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I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2?注意劳逸结台,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 ?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4 ?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 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5 ?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五、脑室引流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观察有无出现头晕、呕吐、虚脱,,防止颅内压低压综合征。观察有无颅内血肿症状(外引流可在短时间内使颅内压下降较快,因皮质塌陷,血管拉长、断裂而易形成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要密切观察头痛、意识改变等症状。 2?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4?观察脑脊液的颜色、量的变化。护理措

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概述】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常见的颅脑损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颅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 【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等。 【分类】 根据损伤的部位可以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 1、头皮损伤:①头皮血肿②头皮裂伤③头皮撕脱伤 2、颅骨损伤:①线性骨折②凹陷性骨折 3、颅脑损伤 【护理要点】 (一)观察病情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发生坠床或损伤。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成功19例,治疗失败13例,治疗成功率为59.4%;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成功26例,治疗失败6例,治疗成功率为81.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是指因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造成的损伤,颅脑损伤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重物砸伤、交通事故撞伤、坠落伤等。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颅脑损伤的病情危重、病情复杂多变,且并发症较多,若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则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极高。由此可见,颅脑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范围19~76岁,平均年龄为(46.9± 2.6)岁。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车祸撞伤49例,高处坠落伤10例,钝锐器砸伤5例。接诊时,患者的GCS 平均评分为(5.6±1.9)分。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者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之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院前急救时尽量迅速到达现场并判断评估病情,迅速处理危及生命的创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开通静脉通路,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并及时转送;合并脊柱骨折者采用硬质担架搬运,在转运途中适当将伤者头部抬高(颈椎伤者除外),监测生命体征并维持其平稳[2]。在急诊科,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的情况,迅速进行必要的检查如CT、血常规、血型、胸腹部穿刺等以尽快明确诊断,及时请各专科(如骨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等)医生协助诊治,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尽快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1 总论 颅脑损伤在平时和战时均常见,仅次于四肢伤,平时主要因交通事故、坠落、跌倒等所致,战时则多因火器伤造成。多年来,尽管在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其病死率和致残率依然高居身体部位损伤之首[1]。急诊医护人员对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可防止并发症,减少残障,提高抢救成功率。 2 急救护理 2.1 院前急救护理 2.1.1 院前急救准备随时做好急救物品准备,接到急救电话时问清地点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意识状态等,3 min内组织相关人员出诊。并作好记录。 2.1.2 脱离危险环境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使伤员迅速安全地脱离危险环境,排除可以造成伤害的原因。 2.1.3 配合医生评估病情根据GCS评分及时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检查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对有创口病人紧急包扎,一般使用无菌纱布6层~12层,宽绷带加压包扎;出血较多病人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2.1.4 清理呼吸道和吸氧呕吐、呛咳病人,紧急进行呼吸道清理。发生误吸者,应即刻将病人侧卧,头偏向一侧,及时、反复地经鼻腔或口腔吸引反流的呕吐物。舌根后坠、鼾样呼吸者,先将头歪向一侧,若无好转,则用舌钳将舌头拉出;也可用双手食指托起病人的下颌角,向前向上方抬起,使下齿列置于上齿列前面,以缓解呼吸困难。泡沫样血性痰者,紧急吸除血性痰,若无缓解,可根据情况紧急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缓解呼吸困难。当确认呼吸道已畅通后,给予吸氧。当上述措施采取后仍不能减轻缺氧症状者,则给予辅助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浅慢或已停病人,行紧急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2.1.5 对呼吸道梗阻部位的判断倾听呼吸气流声有助于判断呼吸道梗阻的部位。鼾声表示舌根后坠;高调的“呜啼”声是喉痉挛或喉部大的异物阻塞所致;痰鸣音提示气管内有分泌物潴留;哮鸣音说明是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完全梗阻时仅有吸气动作,无气体进出呼吸道。 2.1.6 现场观察目的是了解致伤原因、暴力情况和病人受伤体位、意识、出血量等,以便向接收救治人员提供伤情记录,帮助伤情判断,以指导治疗。

急诊科颅脑外伤处理

1 .轻型(Ⅰ级) ( 1 )留急诊室观察24 小时;(2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3 )颅骨X 线摄片,必要时作头颅CT 检查;(4 )对症处理;(5 )向家属交待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 2 .中型(Ⅱ级) ( 1 )意识清楚者留急诊室或住院观察48 ~72 小时,有意识障碍者须住院;( 2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 3 )颅骨X 线摄片,头部CT 检查;( 4 )对症处理;( 5 )有病情变化时,复查头部CT ,作好随时手术的准备工作。 3 .重型(Ⅲ级) ( 1 )须住院或有条件时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2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3 )选用头部CT动态监测、颅内压监测或脑诱发电位监测;( 4 )积极处理高热、躁动、癫痫等,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给予脱水等治疗,维持良好的周围循环和脑灌注压;( 5 )注意昏迷患者的护理和治疗,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6 )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已有脑疝时,先给予20% 甘露醇250ml 及速尿40mg 静脉推注。 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和院内治疗。 一、院前急救 对严重颅脑创伤病人来讲,伤后1 h是抢救治疗的“黄金时段”。颅脑损伤病人现场抢救是否及时正确,是抢救病人成败的关键。首先,要加强急救站和急救中心的建设,尽量缩短呼救反应时间和抢救半径。当今在美、日等发达国家,院前急救归属于消防系统,由训练有素的消防员承担院前急救,同时配备现代化的转运设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4~5min,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了时间。我国目前的院前急救组织还很不健全,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和做法。在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要立即开展基础创伤生命维护,最优先的处理是迅速而彻底的生理复苏,高颅压的处理必须以此为基础。在没有脑疝或明显颅内压增高的证据时,任何假设性或预防性的处理都不能与最佳的全身复苏相悖。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两点:第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具体措施包括:清理口咽部异物,保持正确头位,建立人工气道以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第二,纠正低血压。包括立即处理活动性伤口,快速静脉输液,补足血容量,维持平均动脉压在80 mm Hg (1mmHg=0.133 kPa)以上。必要时可使用升压药物(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这是因为伤后早期的低血压和缺氧会明显加重颅脑损伤的病死率。 二、急诊室急救 现代颅脑损伤救治要求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具备高水平的颅脑创伤专业技能,同时,由于现代颅脑损伤合并伤较多,急诊室还应有同时处理胸、腹、骨、血管及手外科患者的能力。患者来到急诊科紧急处置使危重患者的气道(A)、呼吸(B)、循环(C)尽快达到稳定状态。一旦接触患者,无条件立即投入抢救。第一步立即进行伤情判断,首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和心跳,明确为无心跳呼吸后,立即进行急诊心肺复苏术,包括开放并畅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