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薄层色谱法(TLC)

薄层色谱法(TLC)

薄层色谱法(TLC)
薄层色谱法(TLC)

单一溶剂的极性顺序为(从小到大):

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从小到大):

苯∶氯仿(1+1)→ 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

(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

(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

(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1.薄层板的选择和铺制

(1)薄板的选择最常用的薄板是玻璃板,其大小选择:根据目的、样品量、组分的数目多少和展开的方式等综合而定。

小量制备:待分离组分总量在0.5~1g左右,可采用400mm×350mm的薄板1~3块即可。

预试或定性分析:用单项展开时,多用载玻片(200mm×50mm,

200mm×25mm或75mm×25mm)。双向展开或小量制备时,一般采用200mm×200mm或400mm×200mm的大板。

玻璃板要求:平整、光滑、干净。

(2)制板方法:干铺法和湿铺法

干铺法

概念:就是将吸附剂颗粒或粉末均匀地平铺在玻璃板上的方法,所制得薄板称为干板。

吸附剂粒度要求:一般为150~200目左右。

涂铺方法:把玻璃板平放在平台上或实验台面上,先将吸附剂大致平摊在玻板上,然后两手握住一根带有两个套圈的粗玻璃棒,按照图所示方向推动,把多余的吸附剂除去,便可得到一块均匀的薄板。玻棒套圈可以用塑料管或胶布等制成。

两个套圈的厚度和距离,便是薄层的厚度和宽度。

湿铺法

概念:将溶剂或含粘合剂的溶剂和吸附剂按一定的比例,[一般硅胶为30g/(75~90) ml,氧化铝为25g/50ml],加到一起,调成糊状,然后再将糊状物均匀的铺在薄板上的方法。

湿铺法的操作步骤:

①调糊

硅胶G、氧化铝G、硅胶GF254或不含粘合剂的吸附剂如硅胶H、氧化铝H 的充分调匀,均是取1份吸附剂,加入2~3份水。

用CMC作粘合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0ml, 加硅胶H(200~250目)30g或氧化铝50g,充分调匀后,即可涂铺。

用淀粉作粘合剂时:取硅胶H(200~250目)0.95份,加0.05份淀粉(可溶性淀粉不能用),加水2-3份,将容器放在沸水浴上加热,不停搅拌下煮沸5分钟,直到获得最大的粘稠度,再加水1份,再煮1-2min,调匀,冷后涂铺。

纤维素粉作粘合剂:纤维素粉1份,加水(或丙酮)5~6份调成糊状后涂铺。

聚酰胺作粘合剂:聚酰胺1g,加6mL 85%甲酸,搅拌溶解后,再加70%乙醇3mL,调匀后,便可涂铺。

薄板的后处理:晾干后,活化。

硅胶板一般在105℃,最高不超过128℃,烘箱中烘烤半小时,冷却后取出在干燥器中保存备用。

作为分配色谱的硅胶薄层板无需活化,在室温下放置12h~24h后即可使用;

氧化铝板200~220℃活化4h,得活性为Ⅱ级的板。150~160 ℃活化4h,得活性为Ⅲ~Ⅳ级的板。

柱色谱

(一)吸附剂与洗脱剂

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

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

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

(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包括尼龙6(聚己内酰胺)和尼龙

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可溶于浓盐酸、甲酸及热的乙酸、甲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微溶于乙酸和苯酚等;不溶于醇、氯仿、丙酮、乙醚、苯等;对碱稳定,对强酸可水解。

分离对象:能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如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及含羟基、氨基、亚氨基的化合物及腈和醛等类化合物。

聚酰胺在水中吸附能力的规律:

形成氢键的基团(如:酚经基、按基、酪基、硝基等)越多,则吸附力越强。如:丁二酸>丁酸

(4)硅酸镁:中性硅酸镁的吸附特性介于氧化铝和硅胶之间,主要用于分离甾体化合物和某些糖类衍生物。为了得到中性硅酸镁,用前先用稀盐酸,然后用醋酸洗涤,最后用甲醇和蒸馏水彻底洗涤至中性。

3.吸附剂的活度及其调节

吸附剂的活性取决于它们含水量的多少,活性最强的吸附剂含有最少的水。吸附剂的活性一般分为五级,分别用Ⅰ、Ⅱ、Ⅲ、Ⅳ和Ⅴ表示。数字越大,表示活性越小,一般常用Ⅱ~Ⅲ。

向吸附剂中添加一定的水,可以降低其活性。反之,如果用加热处理的方法除去吸附剂中的部分水,则可以增加其活性,后者称为吸附剂的活化。

色谱柱的选择:

有玻璃柱和不锈钢柱两种;

径长比一般为1:10~1:20,特例1:40;

内壁光滑均匀,上下粗细一样,管壁无裂缝,活塞密封良好;

根据吸附剂用量(体积)确定柱子的大小。

反应液的取样:

一般极性溶剂体系

强极性溶剂体系

需要淬灭的体系

强酸、强碱物资

可以直接取样;

也可稀释后取样

最好简单处理后取样(加水和有机溶剂萃取)

处理后取样(如加水或酸和有机溶剂萃取)

最后中和后取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