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9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实验探究题 专项突破 (含答案)

9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实验探究题 专项突破 (含答案)

9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实验探究题  专项突破 (含答案)
9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实验探究题  专项突破 (含答案)

第二章物质分类与转化金属材料实验探究题

一、金属材料及化学性质

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将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以使它变废为宝。小科发现本校环保小组回收的两

种易拉罐,外形、质量和硬度都不同(如图所示)。他想通过实验确定两种易拉罐的材料成分,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罐头史:1804年,法国人阿佩尔发明了玻璃瓶。1823年,英国人丢兰特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马口铁

(铁皮上镀层锡)罐头厂。1947年,世界上第一只铝罐在美国人莱伊尔茨手中诞生。

②几种金属的数据:

【提出猜想】该两种易拉罐是铁罐或铝罐。

(1)【设计实验】

方案一:从两个易拉罐中裁出相同大小的碎片,擦掉表面油漆后放入烧杯,加入等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方案二:从两个易拉罐中裁出相同大小的碎片,擦掉表面油漆后放入烧杯,加入等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有红色固体析出。

方案三:将两个易拉罐擦掉表面油漆,露出灰黑色金属表面,用刀在金属表面刻出划痕,然后裁成条状放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变化。

……

小敏指出方案________是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 __。

她认为还可以用物理方法来判断,如测密度、用磁铁吸等等。

(2)【实验现象】

①方案一中A表面的气泡比B少而缓慢。写出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

②方案三中A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而B表面无明显变化。该红色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

_ 。

【实验结论】两种易拉罐分别是铁罐和铝罐。

2.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人类每年要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的铁矿资源.

(1)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

A. 节约金属资源

B. 合理开采矿物

C. 防止钢铁生锈

(2)工业上高炉炼铁得到的主要产品是;(填序号)

A. 纯铁

B. 生铁

C. 钢

(3)一位同学准备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硬质玻璃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硬质玻璃管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 ____.

②装置图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 ____.

③某同学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增重0.44g,则该同学通人装置的CO气体质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28g,原因是________.

(4)某钢铁厂每天消耗5000t含氧化铁84%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3.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填字母,下同).

A. 青花瓷茶杯

B. 水银温度计

C. 不锈钢水槽

(2)根据含碳量不同,铁的合金可分为生铁和________,将生铁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表明反应已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试管中有黑色不溶物是________.

(3)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划(如图1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_____ ___.

(4)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2(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Ⅰ、Ⅱ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溶液A中ZnSO4的质量大于CuSO4

c.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

4.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但实验室看到的镁条常常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甲认为可能是MgO;乙认为可能是Mg2(OH)2CO3;丙认为可能是Mg(OH)2。

(1)丁取来一镁条,除去表面的灰黑色物质后,把镁条在氧气中点燃,燃烧后产生白色固体。由此,丁认为________的猜想是错误的。

(2)丁又按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被加热的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且试管口有液滴出现,另一只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丁认为________的猜想也是错误的。

(3)大家查阅资料后又知道:Mg(OH)2和Mg2(OH)2CO3加热后均可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此请写出Mg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 ______。

5.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实验。室温时,将包有样品(足量)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

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150 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3)若欲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药品有________。

6.某同学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两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

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1)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金属m镁________m铝(填<、>或=)。

(2)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实验室量取氢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

(3)图乙中量气管和水准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氢气体积,为了准确地测量氢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填字母编号)。

A. 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读数

B. 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C. 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7.镁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和氮气、二氧化碳反应。而锡在空气中加热只和氧气反应

生成白色的二氧化锡固体。

(1)镁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在物质分类上氮化镁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

(2)镁与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碳单质和氧化镁,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____。

(3)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为测定质量守恒定律曾开展的实验:

①称量一定量的金属锡粉,放在如图所示装置的电热板上(电热板不与容器内任何物质反应),称量

装置总质量。

②通电使锡粉完全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③打开密封塞听到了“咝咝的声响”,这是空气进入容器所发出的。称量白色固体比原金属锡粉质量增

加为Δm1。

④把白色固体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开始前

质量增加为Δm2。

⑤分析数据发现Δm1=Δm2。

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金属锡粉不足量结论仍成立

B. 用镁粉代替锡粉结论仍成立

C. 实验过程中没有密封塞结论仍成立

8.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存放不当的铁制品,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的现象。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对铁钉生

锈的条件进行探究。

(1)通过观察发现B、C试管中的铁钉都不易生锈,其原因是__ ______。

(2)该兴趣小组还发现铁钉生锈需要几天的时间。后查得资料:氯化物可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为此进行了“氯化物对铁钉生锈有怎样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Ⅰ.对比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_____。

Ⅱ.小组同学又提出了验证试管④中红色物质组成的实验思路:取红色物质和足量稀硫酸反应,如果观察到________,则红色物质中既有铁锈,又有铜。

9.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上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 _____。

(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填编号)。

(4)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 _____。

(5)【反思与评价】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 _____。

(6)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

10.某同学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两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

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1)实验前需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的硫酸溶液。现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

(2)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实验室测量取氢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

(3)图乙中量气管和水准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氢气体积,为了准确地测量氢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填字母编号)。

A. 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 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C. 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读数

11.锰和铁一样也是我们科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金属元素,而且锰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与铁也相近。那么

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谁更强些呢?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下面的探究:

查阅资料:欲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可采取在相同条件下比较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速度的快慢,金属活动性越强产生气泡速度越快。

实验设计: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两种金属薄片,用砂纸将表面擦光亮,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观察现象。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金属投入盐酸前用砂纸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A. 除去氧化膜,便于直接反应

B. 使表面不平整,易反应

C. 使表面光亮,易观察

D. 提高金属温度,加快反应速度

(2)根据下表中的现象填写结论。

(3)除了比较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度的快慢,你还有其他化学方法可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吗?请举出一种方法(写出原理即可)___ _____。

12.一般不用K 、Ca 、Na 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 +2H 2O=2NaOH +H 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1)【实验结论】

a.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______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b.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2)【实验反思】a.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_______。

b.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___ ____。

c.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两个方案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_ _______。

二、有机物及有机化合物

13.近来微信上传播所谓“塑料大米”,实际是用塑料造粒机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是塑料行业的常见工艺和制品,不是什么假大米,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某研究小组欲对某种“塑料大米”的组成进行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有C 、H 两种元素,大米中淀粉含C 、H 、O 三种元素)。

1)大米主要成分属于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为了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大米”C 、H 元素的含量,那么该小组成员应该在装置A 与B 之间正确连接:A→②→③→①→________→B (提示:发生装置A 导出的气体中混有CO 2和水蒸气,装置①②③

可重复使用;

(3)B装置中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最后连接B装置的作用是_ _______。14.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凤对包装食品的塑料

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

【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____

____ ;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⑴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________。

⑵连接实验仪器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___ _____。

15.乙醇可替代石油燃料.利用纤维素酶和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其转化机理为: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某种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研究:

【查阅资料】

⑴上述转化过程需要用到某种“缓冲液”,以维持一定的pH;

⑵斐林试剂遇纤维素呈蓝色,葡萄糖与斐林试剂作用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⑴【设计实验】

步骤一:取两支同样的试管,在试管1中加入2毫升用缓冲液当溶剂配制的纤维素酶溶液,▲.步骤二:将两试管置于▲,时间为30分钟.

步骤三: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适量纤维素液,然后同时置于60℃(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的水浴中保温,时间为10分钟.

步骤四: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适量斐林试剂,观察实验现象.

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充完成上述实验步骤:步骤一:________.步骤二:________.

(2)上述实验步骤均正确,当观察到___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

16.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经研究可知,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然后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还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在5%~15%范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分析回答:

(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

A. 需氧异养型

B. 需氧自养型

C. 厌氧异养型

D. 厌氧自养型

(2)请写出由CO 2 和H 2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 ______。

(3)用二氧化锡制成的电阻Rx 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电压为6V 的电源、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 0、电流表和电阻Rx 制作成甲烷气体浓度检测仪(如图)。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用该检测仪测某沼气池上方空气样品中甲烷气体浓度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若该沼气池中的甲

烷气体遇到明火,_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爆炸?

17.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在A 、B 、C 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 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 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 杯中的现象是

________ 。

【解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 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_______ _。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___ _____,防止食物腐败。

【提出新问题】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呢(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叫热塑性)?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反思】⑴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________,所以要控制使用。 ⑵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再举一例说明___ _____。

18.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 、H 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仪器E中的现象____ ____。仪器E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__。

(2)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 __。

(3)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g,则Wg 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中之一)。

(5)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F装置的作用是__ ______。

三、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9.实验课上,小科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师指导下,小科对该白色

粉末的成分进行了研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I;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Ⅱ: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白色粉末是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

⑴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________肯定不成立。

⑵适合操作③的X溶液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

⑶操作④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________。

20.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木炭还原CuO的探究实验,生成物是红色固体和无色气体。他们查阅资料后得知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猜测反应物比例不同,产物也会不同。生成物中有CO2、CO和Cu,固体还可能有Cu2O, Cu2O能和常见的酸(HNO3除外)反应生成Cu2+和Cu,微量的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为此,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

(1)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木炭还原CuO 实验装置有何不足之处?

(2)为验证产生的气体是CO 2和CO 的混合物,将混合气体进行如下操作:

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证明是CO 2和CO 的混合气体。

(3)探究红色固体中是否有Cu 2O 。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21.小洲同学在学习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 3遇到溶有CO 2的水时,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Ca(HCO 3)2【CaCO 3+CO 2+H 2O= Ca(HCO 3)2】。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 2时,是将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 2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他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⑴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 与CO 2反应生成Na 2CO 3;

⑵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CO 2+H 2O= 2NaHCO 3;

⑶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 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⑷Na 2CO 3、NaHCO 3的溶液呈碱性、BaCl 2呈中性;

⑸NaHCO 3与盐酸能反应,与BaCl 2不能反应。

【提出猜想】

⑴溶质有NaOH 、Na 2CO 3; ⑵溶质为Na 2CO 3;

⑶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⑷溶质全部是NaHCO 3

【设计实验方案】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

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

【反思应用】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

请你描述一下:_____ ___。

22.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科学兴趣小组对“藏菜豆

腐是否不能同食”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波菜含有本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盘:

②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钙(CaC2O4):

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酸菜中的草酸盐与豆腐中的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

【探究过程】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

(1)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___ _____。

(2)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由此可见液菜豆腐不能同食。

(3)以下饮食观点正确的是

A. 禁吃菠菜

B. 若同食了被某和豆腐,可以喝醋避免结石

C. 高钙牛奶可与菠菜同食

D. 菠菜烹饪时可用开水烫,以降低草酸盐含量

23.某废液M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

(1)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____。

(2)M中一定没有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M的成分,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Ⅰ重新取M样品,滴加过量的试剂X,静置;

Ⅱ取Ⅰ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Ⅲ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Ⅳ向Ⅲ中的溶液滴加试剂Y。

完成填空:

试剂X是________(选填“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试剂Y是________溶液。能确定M中含有氢氧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__ ______;能确定M中含有氯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________。

(需写明现象对应的步骤编号)

24.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下

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及在反应前后测量C、D装置的质量(各步反应均

完全)记录如下表: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_____。

(2)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应该是___ _____。

(3)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则a、b、c、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

25.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经过讨

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可知:CuO+H2Cu+H2O;CuO+CO Cu+CO2)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 _____。

(2)若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那么依据的现象是_____ ___ 。

(3)小丁根据装置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结论。

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1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 __。

(4)图1方案中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又设计了图2所示的方案。则图2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________。

26.南南同学看到“好想你”红枣袋中装有一袋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南南和北北

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2

O3

23

继续验证。

步骤①样品用磁铁吸引前需经过研碎,其中研碎的目的是____

____。

步骤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________。

北北同学对滤渣B又进行探究。

实验

结论】

综合

上述

实验及所给数据,该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Fe2O3、CaO、CaCO3。

27.兴趣小组在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如图。

于是,他们对两次实验得到的蓝色固体和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Cu(OH)2,也会生成Cu4(OH)4SO4(碱式硫酸铜)。②Cu(OH)2

在80℃会分解生成CuO。

③Cu4(OH)4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蓝色固体只含Cu(OH)2。

猜想二:蓝色固体含Cu(OH)2和Cu4(OH)4SO4。

猜想三:绿色固体只含________。

猜想四: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4(OH)4SO4。

(2)【获取事实与证据】

①取少量蓝色固体和绿色固体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均加热至100℃,都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蓝

色固体和绿色固体中均存在________。

②另取少量蓝色固体和绿色固体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均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分别滴加Ba(NO3)2溶

液,只有装绿色固体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

(3)【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_正确。

答案解析部分

一、金属材料及化学性质

1.【答案】(1)二;铁和铝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红色固体(2);Fe2O3

2.【答案】(1)AC(2)B

(3)红色粉末变成黑色;Fe2O3+3CO 高温

2Fe+3CO2;有二氧化碳生成;大于;因为实验开始或结束都要

通入一氧化碳,故该实验中实验用量大于量论用量

(4)5000t含氧化铁84%的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5000t×84%=4200t

4200t氧化铁中含铁的质量=4200t××100%=29400t

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 =3000t.

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是3000t

3.【答案】(1)C(2)钢;无气泡产生;碳(3)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4)abc

4.【答案】(1)甲(2)丙(3)Mg2(OH)2CO3=2MgO+H2O+CO2↑

5.【答案】(1)加快(2)放热(3)1g铁粉和10滴水(或1g铁粉、10滴水和少量NaCl).

6.【答案】(1)>(2)b接c(3)B,C

7.【答案】(1)化合物(2)2Mg+CO22MgO +C(3)A,B,C

8.【答案】(1)B植物油密封隔离,缺少氧气。C干燥空气没有水

(2)氯化物确能加加速铁生锈;红色沉淀部分消失

9.【答案】(1)2NaOH+CO2=Na2CO3+H2O(2)检验只用O2是否会使镁条变黑(3)2、5

(4)H2O、CO2、O2(5)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反应(6)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10.【答案】(1)量筒(2)b接c(3)A,B

11.【答案】(1)A(2)锰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3)Fe+CuSO4=FeSO4+Cu

12.【答案】(1)红(2)钠和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钠块的大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方案二;隔绝空气加热,能避免钠在空气中被氧化

二、有机物及有机化合物

13.【答案】(1)有机物(2)③→②(3)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14.【答案】HCl ;验证是否有水生成;Ca(OH)2+CO2=CaCO3↓+H2O;①;白色污染;不能;如果将B、C位置进行交换,气体从C中出来再检验到有水分,就不能充分说明水是燃烧时生成的,还是从C装置中带出来的

15.【答案】(1)在试管2中加入等量的缓冲液;80℃水浴中保温(2)试管1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试管2内呈蓝色

16.【答案】(1)C(2)CO2+4H2=CH4+2H2O(3)变大(4)不会

17.【答案】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C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氧气(或空气);热塑性;白色污染;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但也能产生温室效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8.【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2)吸收水蒸气,干燥从A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氧气(3)(4)偏大(5)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E装置

三、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9.【答案】碳酸钠和氢氧化钠;Ⅱ;A;烧杯或漏斗或玻璃棒

20.【答案】(1)缺少尾气处理装置(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湿润的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3)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u2O+2HCl=CuCl2+Cu+H2O

21.【答案】Na2CO3、NaHCO3;白色沉淀(或白色固体);不需要。理由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都显碱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慢慢变澄清

22.【答案】(1)将菠菜中的草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2)CaC2O4(3)D

23.【答案】(1)(2)Na2SO4

(3)硝酸钡;AgNO3;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同上)

24.【答案】(1)CO2+Ba(OH)2=BaCO3↓+H2O(2)C中黑色固体变红色,D中白色固体变蓝色

(3)(a-c)> 8(d-b)/9

25.【答案】(1)二氧化碳是否除尽(2)C中不变浑浊D中固体黑色变红色F 中变浑浊

(3)不可靠,应在CD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如:浓硫酸)(4)BaCl2和NaOH

26.【答案】Fe;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也是浅绿色的;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CaO;有气泡产生,溶液变黄色

27.【答案】(1)Cu4(OH)4SO4(2)Cu(OH)2;BaSO4(3)一、四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 三 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 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 、B 、C 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人教版-2018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题专题(含答案)

台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半年及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一、实验,探究题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 (1)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它也在振动发声,由此说明. (2)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 (3)这种思维方法叫做(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加热时间 (min) 温度(℃)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 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填“高 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4、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新)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三位同学分别做了这样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 冷却后,再称量生成白色固体的质量。 实验二:如图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 (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三:如图乙,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大理石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过一会儿再称量。实验数据见表: ⑴ 从表中数据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发生化学 反应的前后物质质量(填“减小“增大”或“不 变”):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⑵这三个实验中,实验(选填:“一”、“二”或“三”)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⑵ 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择其中一个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请写出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由此可得出,在选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___________(填“密闭”或“开放”)的体系中进行。 (5)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原因:。 二、燃烧条件的探究 1、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1、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Al 2O 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作出猜想]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4)[得出结论]Al 2O 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反思提高]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三: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 2O 3(少量)的质量m 1;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称量其质量为m 2;④对比反应前后Al 2O 3的质量。 [交流讨论]如果m 1m 2,则说明Al 2O 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四: 实验四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二氧化碳制取与性质的探究 1、(2012自贡)(9分)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02,并检验C0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A 的___________。 (2)用装置A 来制取C02,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若要用装置B 鉴定C02,在B 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4)若要用装置C 证明C0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 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烧杯D 中放有两支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继续设计并进行有关C02性质的探究实验,如装置E 、F 。先在装置E 中放一个用空气充胀的气球,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倾倒入E 装置后,出现如F 装置的实验现象。请回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取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 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 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 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 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 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 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 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 __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__ __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一光学仪器)。 (4)在图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位置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______ _ ____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现象说明凸透镜成像的光路是_____ ___的。 表[来 源:学 一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 -6 -4 -2 0 0 0 1 2 3 表 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90 92 94 ?98 98 98 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二中第3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是℃。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选填“升高”、“降低”或“保 持不变”)。 (3)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形成的小水珠(填 物态变化名称)。 (4)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 为可能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5.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 (3)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 议:。 6..小明同学用如图15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精品文档 在③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④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九年级化学 实验探究题专题(4) 你的探究结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提供的药品:铁 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一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 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氧化钙都能 发生反应。想。 >铜;猜想一:锰>铁>锰;猜想二:铁>铜。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A B )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1 中,观察现象。)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 B中均无明显变化。B中盛放溶液。(21:(3) 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步实验目的是 。小丽认为:通常状态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实 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足证明二氧化碳和 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B象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试验,分别量取50mL 上述溶液放入A、。 二氧化碳,中,关闭K,通入约500 mL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是: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氧化碳和氢氧化钠 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4为了验证甲、乙、丙、丁 把甲放入乙 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二.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可溶于稀

初三上学期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

1、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饮料说明】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 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 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 3NaHCO3 + C6H8O7 ==== C6H5O7Na3 + 3H2O + 3 ↑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下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 A 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 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 中油层的作用是。 A B C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 = 64 mL,b = 132 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2、【2012.1 西城】33.(5分)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 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一、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探究 1、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 色粉末。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粉末 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__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 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 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 产生。 查阅资料:CO 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当然A 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 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 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 ②原因二:反应 C+2CuO 2Cu+CO 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 ③原因三:……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 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3、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1把石灰水加入到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甲 a 乙 b 石灰石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范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二)1.(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稀盐酸。回答 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 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 (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 K1,可观察到B中现象 为;C中 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 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是;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 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为。 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粉末由红色 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 Fe2O3 + CO 2 Fe3O4+ CO2 (2)四氧化三铁(Fe3O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请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 ..含有金属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4.(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A剂的主要成分和B剂的作用各是什么?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A剂可能是过碳酸钠。猜想Ⅱ:B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小丽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验证猜想Ⅰ 主要操作步骤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①如左图,取少量A剂放入试管中,加 水溶解,然后______ 生成大量气体 ______ 。 ______ 。 实验②另取少量A剂放入试管中,加水溶 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倒入另一只装有 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稍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生成大量气体 此气体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 _____ 。 综合上述①、②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初步结论:A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验证猜想Ⅱ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实验③将一包A剂和一包B剂放在盛有水的 制氧仓中,制完氧之后,取出剩余物, 过滤、洗涤、干燥、称重。称得固体质量为3g _____ △ === 氧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剂:固体氧释放剂。 ????B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用法与用量:将A剂、B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氧 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规格:A剂:50g/包B剂:3g/包 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 反应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汇总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 。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为1.6s .则AB 段的路程s AB = cm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 .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 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 。你还掌握多少测小车速度的知识? 2.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 或“放”)。 (2)图中,海波在D 点是态,在G 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 的冰和萘,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 你还掌握多少熔化的知识? 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 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 后停止读数;物质熔化时间/min 冰 9萘4

时间 /min 012345678 温度/℃ 9092949698999999①在第7min 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 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你还掌握多少关于沸腾的知识? 4.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点燃蜡烛A ,小心地移动蜡烛B ,直到与蜡烛A 的像。 (3)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 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 (4)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A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 .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 .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 时,像和物相距20cm D .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 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 ,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 。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

八年物理上册实验专项练习 1、如图4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mm,物体的长度是 cm。图5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2)如图6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2016年女子冰壶世锦赛的举行时间为3月19 日~27日。如图为用刻度尺测量冰壶的高度AB 如图乙所示,其高度为________cm。冰壶投掷出去 后继续往前运动,此时的冰壶相对于看台上的观众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 m至少需要______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_______的。

4、行驶中的卡车速度计指针如图所示时,车速为 __________km/h;按此速度匀速行驶360 km,所需时间为 ________。 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 工具有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 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6、如图10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着的塑料球接触发 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 是,此现象 说,塑料球的作用是。

7、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 g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 时间/ 0123456789 min 水温 90929496979899999999 /℃ (1)加热前水的温度如图所示,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2)下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 是 (4)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问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5)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

初三化学实验及探究题大全及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汇总与答案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也可能含有。 )验证:验证小强的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足量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 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 试液 ③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 反思与应用: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3.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

2012北京各区初三一模化学实验探究题 东城32.(6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 请回答: ①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 是溶液。 ②若b是水,则气体a具有的性质有。 (2)保持K1开启状态,并打开K2,一段时间后 关闭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3.(8分)(1)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根据下图进行实验。 请回答:A中的现象是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该小组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 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 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 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 氧化硫的存在。 【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①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 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H2SO3);装 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______。 ②装置E的试管中溶液变无色,取该溶液 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其原因是______。 ③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 ④活性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是______。 【反思提高】某同学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硫能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漂白。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此结论是否正确(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硫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合集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Ca(HCO3) 2 Mg(HCO3)2 Ca(OH) 2 Mg(OH )2 CaCO3 MgCO 3 溶解 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 不 溶 微 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 无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 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 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 是 。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 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 置)。 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例题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题专练 一、结论型(知识运用型) 1.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 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Ⅰ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请你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Ⅱ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 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Ⅱ组的方案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组为了进一步研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量白色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产生的气体经除杂、_____后,被已称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剂”吸收…… “吸收剂”宜选用________________,该方案中还需补充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 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 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 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1.刻度尺是测量的工具,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 和。 (1)使用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读数: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 (3)记录:数据包括和。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2.用停表测量,请观察如图甲机械停表的表盘,大表盘指针走一圈等于,使用停表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按一下按钮,表针立即走动,按第二下,表针走动,按下归零按钮时,秒针和分针都回到零点。 甲乙丙 (1)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2)图丙秒表的读数为 s 3.利用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因此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是和,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 (1)在图中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由斜面的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由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对吗? 。理由是。 4.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在;边说话,边 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部分在;由此,我 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1)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 空气,我们听到声音__________________,再空气逐渐进入玻璃 罩,注意到,声音又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而__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2)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 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到桌面上,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敲击声。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固体中和空气中哪个传播速度更快?__________________ (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___________敲打的声音,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时,将钢质 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 伸出桌面的一端,使它振动发声,显著改变钢质刻度 尺______________,比较改变前后钢尺振动的 ____________和声音的______________。 (1)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频率与单调之间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如下器材: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声波传感器,计算机等。当在声波传感器附近敲击甲、乙两个音叉时,观察到甲、乙两个音叉产生声波的波形分别发图a、b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发声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相同(填声音的特性),你是通过观察图中声波的____________来判断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