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Excel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应用的举例

Excel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应用的举例

Excel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应用的举例
Excel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应用的举例

Excel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应用的举例

理优078 10074399 赵晨

一.概率计算

1.二项分布概率的计算

例2.54(保险业务)今有2500名同一类型的人参加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参加者每年参保费为1200元,一年中若死亡,保险公司赔偿200000元,据生命表统计这类人员每年死亡率为2‰,试求:⑴保险公司获益的概率α;⑵保险公司获益不少于1000000元的概率β.(P62页)

解:现拟用二项分布计算,设ξ~B(2500,0.002),由题意知需解出ξ<15的概率,用Excel 函数计算的步骤如下:

操作步骤:

①.单击要存放结果的单元格B2

②.单击“插入函数”按钮,选择“BINOMDIST”函数,在弹出“函数参数”的对话框中依次输入参数14,2500,0.002,true,如下图所示。

Number_s:求解的试验的成功次数;

Trials:独立试验的次数;

Probability_s:每次试验的成功概率;

Cumulative:如果为“true”,函数BINOMDIST返回P{X≤k(Number_s)}的概率;如果为“false”函数BINOMDIST返回P{X=k(Number_s)}的概率

③.单击“确定”按钮,Excel计算的二项分布概率为:0.9998

2.泊松分布的概率计算

例:假设某电话总机交换台每分钟收到的呼唤次数服从参数为3的泊松分布,则在1分钟内恰有2次呼唤的概率是多少?

解操作步骤:

1.单击要存放结果的单元格B2

2.单击“插入函数”按钮,选择“POISSON”函数,在弹出“函数参数”的对话框中依次输

入参数2,3,false,如下图所示。

X:事件出现的次数

Mean:期望值(λ)

Cumulative:如果为“true”,函数POISSON返回P{X≤k(X)}的概率;如果为“false”函数POISSON返回P{X=k(X)}的概率

3.单击“确定”按钮,Excel计算的泊松分布概率为:0.224

3.超几何分布概率的计算

例:在52张扑克牌中抽取7张,其中有一张黑桃的概率是多少?

解操作步骤:

1.单击要存放结果的单元格B2

2.单击“插入函数”按钮,选择“HYPGEOMDIST”函数,在弹出“函数参数”的对话框中依次输入参数1,13,7,52,如下图所示。

Sample_s:样本中成功的数目

Number_sample:样本容量

Population_s:样本总体中成功的数目

Number_pop:样本的容量

3.单击“确定”按钮,Excel计算的超几何分布概率为:0.317

4.指数分布概率的计算

例2.5.8 某仪器内装了同型号的两个电子元件,它们独立工作,且寿命服从相同的平均寿命600(h)的指数分布,试求在最初使用的200h内至少有一个元件损坏的概率α.(P68)解操作步骤:

1.单击要存放结果的单元格B2

2.单击“插入函数”按钮,选择“EXPONDIST”函数,在弹出“函数参数”的对话框中依次输入参数200,1/600,true,如下图所示。

X:函数计算的区间点,非负数值

Lambda:参数值,正数(指数函数的期望,λ的倒数)

Cumulative:如果为“true”,函数EXPONDIST返回累积分布函数;如果为“false”函数EXPONDIST返回概率密度函数

3.单击“确定”按钮,Excel计算的指数分布概率为:0.2835

4.从而根据题意可得α=1-(1-0.2835)2 =0.4866

5.正态分布概率的计算

例2.5.10设随机变量ξ~N(1,4),求P(0≤ξ≤1.6).(P71)

解操作步骤:

1.单击要存放结果的单元格B2

2.单击“插入函数”按钮,选择“NORMDIST”函数,在弹出“函数参数”的对话框中依次输入参数1.6,1,2,true,如下图所示。

X:输入需要计算概率的数值

Mean:分布的期望

Standard_dev:分布的标准偏差

Cumulative:如果为“true”,函数EXPONDIST返回累积分布函数;如果为“false”函数EXPONDIST返回概率密度函数

3. 单击“确定”按钮,Excel计算的P{ξ≤1.6}的概率为:0.617911

4.按上述操作用Excel算出P{ξ≤0}的概率为:0.309374,所以得出P{0≤ξ≤1.6}= 0.308538

二、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1.单个正态总体σ未知时,μ的置信区间

设科学家做出重大科学贡献时的年龄ξ~N(μ,σ),求μ的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P198页)

解操作步骤:

1.选择“工具”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命令,在“数据分析”对话框中,在分析工具列表中选择“描述统计”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2.弹出“描述统计”对话框,按要求输入参数,如下图所示。

输入区域:输入待分析数据区域的单元格

分组方式:选中“逐列”单选按钮,指出输入区域中的数据是按列排列的。

输出区域:输入对输出表左上角单元格的引用C1

汇总统计:选中此复选框。

3.单击“确定”按钮,得到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列1

平均35.41666667

标准误差 2.086966529

中位数34

众数40

标准差7.229464124

方差52.26515152

峰度0.032706997

偏度0.089930897

区域26

最小值23

最大值49

求和425

观测数12

最大(1) 49

最小(1) 23

置信度(95.0%) 4.593382357

4.在单元格F3中输入公式:“=D3-D18”,按Enter键,得到结果30.82328;

单元格F4中输入公式:“=D3+D18”,按Enter键,得到结果40.01005。所以得到的置信区间为(30.823,40.010)

2.两个总体方差σ 1 =σ 2 相等时,均值差μ 1 -μ2的检验

例7.2.4 为判断饮酒对工作完成时间是否有影响,任选19个人,分成两组,让他们做同样

X~N(μ1,σ1),Y~N(μ2,σ2),尽管未知σ 1 、σ 2 ,但可设σ 1 =σ 2 . (P228)

解:本问题相当于检验:H o : μ 1 =μ 2 , H1 : μ 1 ≠μ2

方法一:

操作步骤:

1.选择“工具”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命令,在“数据分析”对话框中,在分析工具列表中选择“t-检验: 双样本等方差假设”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2.弹出“t-检验: 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对话框,按要求输入参数,如下图所示。

变量1的区域:输入需要分析的第一个数据区域的单元格

变量2的区域:输入需要分析的第二个数据区域的单元格

假设平均差:输入“0”,假设两总体均值相同

α:输入检验的显著水平(0.05)

3.单击“确定”按钮,得到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t-检验: 双样本等方差假设

变量 1 变量 2

平均47.9 36

方差139.2111 126

观测值10 9

合并方差132.9941

假设平均差0

df 17

t Stat 2.245821

P(T<=t) 单尾0.019149

t 单尾临界 1.739607

P(T<=t) 双尾0.038299

t 双尾临界 2.109816

4.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t值(2.245)大于双尾临界2.109816,故推断H1 成立,即饮酒对完工时间有影响。

方法二:

操作步骤:

1.单击存放结果的单元格B2

2.单击“插入函数”按钮,选择“TTEST”函数,在弹出“函数参数”的对话框中,按要求输入参数,如下图所示。

Array1:输入需要分析的第一个数据区域的单元格

Array2:输入需要分析的第二个数据区域的单元格

Trails:如果Trails=1,函数TTEST使用单尾分布;如果Trails=2,函数TTEST使用双尾分布。

Type:Type为t-检验的类型。如果Type=1,则为成对检验;如果Type=2,则为等方差双样本

检验;如果Type=3,则为异方差双样本检验。

3.单击“确定”按钮,得出计算结果为0.038298828。

说明:TTEST计算结果出的是t统计量t分布下大于统计量值与小于统计量的双尾概率,即p-值。因为计算出的 p值0.038298828小于0.05,故拒绝原假设,推断H1成立,即认为饮酒对完工时间有影响。

3.两个总体方差σ 1 、σ 2 已知时,总体均值差μ 1 -μ2的假设检验

例7.1.1某药厂用一台包装机包装硼酸粉,标准规定每袋净质量为0.5kg,设每袋质量服从正态分布,且根据以往经验知其标准差σ=0.014kg.某天开工后,为检验包装机的工作是否正常,随机抽取它所包装的硼酸粉10袋,称得净质量(单位:kg)分别为

0.496 0.510 0.515 0.506 0.518 0.512 0.524 0.497 0.488 0.511

问这台包装机的工作是否正常?(P217)

解依题意,要求假设检验:H o : μ 1 =μ 2 , H1 : μ 1 ≠μ2

操作步骤:

1.在B2中输入0.5,人为制造一组变量

2.选择“工具”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命令,在“数据分析”对话框中,在分析工具列表中选择“z-检验: 双样本均值分析”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2.弹出“z-检验: 双样本均值分析”对话框,按要求输入参数,如下图所示。

变量1的区域:输入需要分析的第一个数据区域的单元格

变量2的区域:输入需要分析的第二个数据区域的单元格

假设平均差:若输入零值,假设两总体均值相同

变量1的方差(已知):输入变量1输入区域的总体方差

变量2的方差(已知):输入变量2输入区域的总体方差(如果只有一个数,则方差为1E-11,不能为0)

α:输入检验的显著水平(0.05)

4.单击“确定”按钮,得到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z-检验: 双样本均值分析

变量 1 变量 2

平均0.5077 0.5

已知协方差0.000196 1E-11

观测值10 1

假设平均差0

z 1.739252269

P(Z<=z) 单尾0.0409952

z 单尾临界 1.644853627

P(Z<=z) 双尾0.081990399

z 双尾临界 1.959963985

5.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Z的值(1.739)的绝对值小于z 双尾临界值1.96,故推断H o 成立,即这台包装机工作正常

4.两个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

例7.2.6两个机床加工同一种零件,加工出来零件尺寸都服从正态分布,今从两台机床加工出来的零件中分别抽取11个和9个零件进行测量,得到数据(单位:mm)如下:

甲机床:6.2 5.7 6.5 6.0 6.3 5.8 5.7 6.0 6.0 5.8 6.0

乙机床:5.6 5.9 5.6 5.7 5.8 6.0 5.5 5.7 5.5

试问甲机床的加工精度是否比乙机床的加工精度差(取α=0.05)?(P231)

解依题意,要求假设检验:H o :σ 1 ≤σ 2 ,H1 :σ 1 >σ 2 .

操作步骤:

1.选择“工具”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命令,在“数据分析”对话框中,在分析工具列表中选择“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3.弹出“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对话框,按要求输入参数,如下图所示。

变量1的区域:输入需要分析的第一个数据区域的单元格

变量2的区域:输入需要分析的第二个数据区域的单元格

α:输入检验的显著水平(0.05)

3.单击“确定”按钮,得到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

变量 1 变量 2

平均 6 5.7

方差0.064 0.03

观测值11 9

df 10 8

F 2.133333333

P(F<=f) 单尾0.147623989

F 单尾临界 3.34716312

4.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F的值(2.133)小于F 单尾临界值3.347,故推断H1 成立,即甲机床的加工精度不比乙机床的加工精度差。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E X C E L表格公式大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M2*+N2*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汇总篇】

Excel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汇总篇】 篇一:Excel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汇总 Excel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汇总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 18 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 男 "," 女 "),IF(MOD(MID(C2,17,1),2)=1," 男 "," 女 ")) 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5、求和: =SUM(K2:K56)——对 K2 到 K56 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6、平均数: =AVERAGE(K2:K56)——对 K2 K56 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7、排名: =RANK(K2,K$2:K$56)——对 55 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8、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9、 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 K 列、 M 列和 N 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 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10、最高分: =MAX(K2:K56) ——求 K2 到 K56 区域(55 名学生)的最高分; 11、最低分: =MIN(K2:K56) ——求 K2 到 K56 区域(55 名学生)的最低分; 12、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 K2 到 K56 区域 100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57 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 K2 到 K56 区域 95~99.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 果存放于 K58 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求 K2 到 K56 区域 90~94.5 分的人数; 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59 单元格; (4) =COUNTIF(K2:K56,">=85")-SUM(K57:K59)——求 K2 到 K56 区域 85~89.5 分的人数; 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60 单元格; (5) =COUNTIF(K2:K56,">=70")-SUM(K57:K60)——求 K2 到 K56 区域 70~84.5 分的人数; 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61 单元格; (6) =COUNTIF(K2:K56,">=60")-SUM(K57:K61)——求 K2 到 K56 区域 60~69.5 分的人数; 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62 单元格; (7) =COUNTIF(K2:K56," 说明:COUNTIF 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 ——求 C2 到 C351 区域(共 350 人)男性人数; 1 / 10

Excel表格在统计学生成绩中的应用

excel函数在学生成绩统计中的应用 Excel俗称电子表格,是集表格、计算和数据库为一身的优秀软件,其数据处理的核心是函数和数据库,本文仅介绍用Excel2KX进行成绩统计和一些日常统计的函数。 一.考试成绩的统计 (一)对班学生成绩的总体评估统计 1.假设E4:E53单元格存放某班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若要计算该科的总分、人平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最高(低)分、分段统计等。 (1)参考人数统计: 若要将参考人数放在E54单元格中,只需选定该单元格并插入“计数函数”:“COUNT”并选定要计数的单元格区间E4:E53或(输入)公式:“=COUNT(E4:E53)” 回车即可;(2)学科总分的统计: 若要将该科的总分存放在E55单元格中,只需选定该单元格并插入“求和函数”:“SUM”并选定要计数的单元格区间E4:E53或(输入)公式:“= SUM (E4:E53)”回车后即可计算出该科总分(注:在E55单元格只显示计算结果。如要修改该公式,只需选定该单元格,在编辑栏内即可修改)。 (3)学科平均分的统计: 若要将该科人平分存放在E56单元格中,选定该单元格插入平均值函数“AVERAGE”并选定求值区间“E4:E53”或输入公式:“=AVERAGE(E4:E53)”,回车后即可计算出人平分(注:数组或单元格引用中的文字、逻辑值或空白单元格将被忽略,但单元格中的“0”则参与运算)。 (3)学科及格人数统计: 若要将该科的及格人数存放在E57单元格中,选定该单元格插入计算某个区域内满足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函数的条件函数:“COUNTIF”,插入函数的方法是单击“插入”菜单中的“插入函数(F)…”命令,弹出一个“插入函数”对话框,在其中的“选择函数”下的列表框中选定选定“COUNTIF”函数,单击“确定”,弹出一个“函数参数”指定对话框,在其中的“Range”右边矫形框中输入统计的区间E4:E53或(单击矫形框右端的压缩图标,再在工作表中选择统计区间E4:E53,再单击“函数参数”压缩框中右端的扩展图标,返回扩展的“函数参数”对话框中),再单击对话框中的“Criteria”右边的矩形框,并键入及格条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 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 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doc 16页

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doc 16页

《统计学》 实验指导书

学任务,由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 ⒉适用专业 统计学实验适用的专业是经济和管理类各专业。 ⒊先修课程 概率与数理统计、统计学 ⒋实验课时分配 实验项目学时 实验一中文Excel的概述和基本操作1 实验二Excel在描述统 计学中的应用 2 实验三Excel在推断统 计学中的应用 2 实验四社会调查的数 据处理及调查报告的撰写 3 ⒌实验环境(对实验室、机房、服务器、打印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配置及数量要求) 本实验按自然班分组,每次实验指导教师指导一个实验小组,为此统计上机实验需设35个座位,实验台上配备Excel统计数据的实际案例,如教科书,教师搜集到的最新的经济管理类相关的统计数据、统计图、统计表并复印给每位学生,

教授学生Excel统计功能的幻灯片及实际操作的随堂作业;××统计调查报告的范本等等。 主要统计调查报告的制作流程图要悬挂在实验室墙壁上,便于学生参阅及按步骤有的放矢的完成调查报告,同时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⒍实验总体要求 (1)通过统计学上机实验,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要将理论课所讲的内容与实际操作进行对照,弄清模拟实验资料中全部经济数据的统计处理。 (2)进行操作,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验中,为学生配备了相关的经济管理类数据分析内容,比如:近几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分析预测内容,学生要按要求进行图表绘制并根据结果进行适当的定性分析,提高实际分析能力。 (3)通过实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常识,为进一步处理复杂经济现象形成的数据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行统计实验时,一般应遵循下列要求:①动手操作之前,要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并对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以便顺利完成各项实验。

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 =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大全(实用)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Excel表格公式大全(苦心整理)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来源:鲍利的日志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对K2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Excel 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

第三节Excel 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 在使用Excel 进行数据分析时,要经常使用到Excel 中一些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其中,函数是Excel 预定义的内置公式。它可以接受被称为参数的特定数值,按函数的内置语法结构进行特定计算,最后返回一定的函数运算结果。例如,SUM 函数对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执行相加运算,PMT 函数在给定的利率、贷款期限和本金数额基础上计算偿还额。函数的语法以函数名称开始,后面是左圆括号、以逗号隔开的参数和右圆括号。参数可以是数字、文本、形如TRUE 或FALS E 的逻辑值、数组、形如#N/A 的错误值,或单元格引用。给定的参数必须能产生有效的值。参数也可以是常量、公式或其它函数。 Excel 还提供了一组数据分析工具,称为“分析工具库”,在建立复杂的统计分析时,使用现成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只需为每一个分析工具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数,该工具就会使用适宜的统计或数学函数,在输出表格中显示相应的结果。其中的一些工具在生成输出表格时还能同时产生图表。如果要浏览已有的分析工具,可以单击“工具”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命令。如果“数据分析”命令没有出现在“工具”菜单上,则必须运行“安装”程序来加载“分析工具库”。安装完毕之后,必须通过“工具”菜单中的“加载宏”命令,在“加载宏”对话框中选择并启动它。

一、描述统计工具 (一)简介:此分析工具用于生成对输入区域中数据的单变量分析,提供数据趋中性和易变性等有关信息。 (二)操作步骤: 1.用鼠标点击工作表中待分析数据的任一单元格。 2.选择“工具”菜单的“数据分析”子菜单。 3.用鼠标双击数据分析工具中的“描述统计”选项。 4.出现“描述统计”对话框,对话框内各选项的含义如下:输入区域:在此输入待分析数据区域的单元格范围。一般情况下Excel 会自动根据当前单元格确定待分析数据区域。分组方式:如果需要指出输入区域中的数据是按行还是按列排列,则单击“行”或“列”。 标志位于第一行/列:如果输入区域的第一行中包含标志项(变量名),则选中“标志位于第一行”复选框;如果输入区域的第一列中包含标志项,则选中“标志位于第一列”复选框;如果输入区域没有标志项,则不选任何复选框,Excel 将在输出表中生成适宜的数据标志。 均值置信度:若需要输出由样本均值推断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则选中此复选框,然后在右侧的编辑框中,输入所要 使用的置信度。例如,置信度95%可计算出的总体样 本均值置信区间为10,则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总 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X -10, X +10)。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太强大了!

Excel表格公式大全太强大了! 2014-02-23免费订阅??每天一点经济学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 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 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最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Excel函数公式大全工作中最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一、在Word中三个小窍门: ①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波浪线。 ②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直线。 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双直线。 一、excel中当某一单元格符合特定条件,如何在另一单元格显示特定的颜色比 如: A1〉1时,C1显示红色 0“条件格式”,条件1设为: 公式 =A1=1 2、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红色后点“确定”。 条件2设为: 公式 =AND(A1>0,A1<1) 3、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绿色后点“确定”。 条件3设为: 公式 =A1<0 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黄色后点“确定”。 4、三个条件设定好后,点“确定”即出。 二、EXCEL中如何控制每列数据的长度并避免重复录入 1、用数据有效性定义数据长度。 用鼠标选定你要输入的数据范围,点"数据"->"有效性"->"设置","有效性条件"设成"允许""文本长度""等于""5"(具体条件可根据你的需要改变)。 还可以定义一些提示信息、出错警告信息和是否打开中文输入法等,定义好后点"确定"。

2、用条件格式避免重复。 选定A列,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成“公式=COUNTIF($A:$A,$A1)>1”,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定红色后点两次"确定"。 这样设定好后你输入数据如果长度不对会有提示,如果数据重复字体将会变成红色。 三、在EXCEL中如何把B列与A列不同之处标识出来? (一)、如果是要求A、B两列的同一行数据相比较: 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 “单元格数值” “不等于”=B2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 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二)、如果是A列与B列整体比较(即相同数据不在同一行): 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 “公式”=COUNTI F($B:$B,$A2)=0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 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按以上方法设置后,AB列均有的数据不着色,A列有B列无或者B列有A列无的数据标记为红色字体。 四、EXCEL中怎样批量地处理按行排序 假定有大量的数据(数值),需要将每一行按从大到小排序,如何操作? 由于按行排序与按列排序都是只能有一个主关键字,主关键字相同时才能按次关键字 排序。所以,这一问题不能用排序来解决。解决方法如下: 1、假定你的数据在A至E列,请在F1单元格输入公式: =LARGE($A1:$E1,COLUMN(A1)) 用填充柄将公式向右向下复制到相应范围。 你原有数据将按行从大到小排序出现在F至J列。如有需要可用“选择性粘贴/数值” 复制到其他地方。

统计频数_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了解Excel是统计工作的基本工具。 ?理解用Excel处理统计数据及统计分析的基本程序与基本原理。 ?掌握用Excel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指数分析和相关与回归分析。 ?熟练掌握及运用Excel搜集与整理数据、计算描述统计量。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而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离不开统计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典型的统计软件有SAS、SPSS、MINITAB、STATISTICA、Excel等。其中由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办公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款软件,它不仅能够进行表格处理、图形分析、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而且简单易用,具有一定统计基础知识的人都可以利用它进行统计工作。本章介绍Excel2003在统计中的应用及正确使用的方法。 第一节用Excel搜集与整理数据 一、用Excel搜集数据 搜集数据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采用统计报表、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或抽样调查,以后我国的统计调查将以抽样为主。针对抽样调查,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中提供了一个专门的“抽样”工具,可以帮助使用者快速完成抽样工作。 使用Excel进行抽样,首先要对各个总体单位进行编号,编号可以按随机原则,也可以按有关标志或无关标志,本节以例11-1为操作范例进行阐述。 例11-1假定有100名消费者,从中选取15人进行工资收入调查。 首先,将100名消费者编号为1~100号,输入编号,形成总体单位编号表如图11-1所示。

2 统计学原理 图11-1 总体各单位编号表 完成总体单位编号清单后,利用“抽样”工具进行抽样的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单击“工具”菜单,选择“数据分析”选项(若无数据分析选项,可在工具菜单下选择加载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分析工具库,便可出现数据分析选项)。 第二步: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从其对话框的“分析工具”列表中选择“抽样”选项,如图11-2所示。 图11-2 “数据分析”对话框 第三步:单击“确定”按钮,打开“抽样”对话框,确定输入区域、抽样方法和输出区域,如图11-3所示。

excel函数公式大全

EXCEL2003公式·函数应用大全 1、SUMPRODUCT函数:该函数的功能是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例如:如图1,如果想计算B 3:C6和C3:E6这两组区域的值,可以用以下公式:“=Sumproduct(B3:C6,D3:E6)”。 图1 2、ABS函数:如果在A1、B1单元格中分别输入120、90,那么如果要求A1与B1之 间的差的绝对值,可以在C1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ABS(A1-B1)”。 3、IF函数:如图2,如果C3单元格的数据大于D3单元格,则在E3单元格显示“完成任务,超出:”,否则显示“未完成任务,差额:”,可以在E3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IF(C3>D3, “完成任务,超出:”,”未完成任务,差额:””。 图2 4、Ceiling函数:该数值向上舍入基础的倍数。如图3,在C3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 式:“=CEILING(B3,C3)”;而“=FLOOR(B3,C3)”则是向下舍入。 图3 5、GCD函数:该函数计算最大公约数。如图4,如果要计算B3:D3这一区域中3个数字的最大公约数,可以在E3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GCD(B3,C3,D3)”。 图4 6、INT函数:该函数是向下舍入取整函数。如图5,如果要计算显示器和机箱的购 买数量,可以在E3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INT(D3/C3)”。 图5 7、LCM函数:该函数是计算最小公倍数。如图6,如果要计算B3:D3这一区域中3个数字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在E3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LCM(B3,C3,D3)”。 图6 8、LN函数:该函数是计算自然对数,公式为:“=LN(B3)”。 9、LOG函数:该函数是计算指定底数的对数,公式为:“=LOG10(B3)”。 10、MOD函数:该函数是计算两数相除的余数。如图7,判断C3能否被B3整除,可 以在D4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IF(MOD(B3,C3)=0,"是","否")”。 图7 11、PI函数:使用此函数可以返回数字3.979,即数学常量PI,可精确到小数点后 14位。如图8,计算球体的面积,可以在C4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PI()*(B3^2)*4)”;计算球体的体积,可以在D4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B3^3)*(4* PI()))/3”。 图8 12、POWER函数:此函数用来计算乘幂。如图9,首先在单元中输入底数和指数,然 后在D3中输入以下公式:“=POWER(B3,C3)”。 图9 13、PRODUCT函数:此函数可以对所有的以参数形式给出的数字相乘,并返回乘积。例如:某企业2005年度贷款金额为100000元,利率为1.5%,贷款期限为12个月。如图10所示,直接在单元格E4中输入以下公式:“ =PRODUCT(B4,C4,D4)”。 图10 14、RADIANS函数:此函数是用来将弧度转换为角度的。可以在C3单元格中输入以 下公式:“=RADIANS (B3)”。 15、RAND函数:此函数可以返回大于等于0及小于1的均匀分布随机数,每次计算工作表时都将返回一个新的数值。如果要使用函数RAND生成一个随机数,并且使之不随单元格的计算而改变,可以在编辑栏中输入“=RAND()”,保持编辑状态,然后按[F9]键,将公式永久性地改为随机数。例如:在全班50名同学中以随机方式抽出20名进行调查,如图11,在单元格中输入开始以及结束,然后在单元格B4中输入 以下公式:“=1+RAND()*49”。 图11 16、ROUND函数:此函数为四舍五入函数。如图12,例如:将数字“12.3456”按照指定的位数进行四舍五入,可以在D3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ROUND(B3,C3)”。 17、ROUNDDOWN函数:此函数为向下舍入函数。例如:出租车的计费标准是:起步价为5元,前10公里每一公里跳表一次,以后每半公里就跳表一次,每跳一次表要加收2元。输入不同的公里数,如图13所示,然后计算其费用。可以在C3单 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IF(B3<=10,5+ROUNDDOWN(B3,0)*2,20+ROUNDDOWN((B3-10)*2,0)*2)”。 图13 18、ROUNDUP函数:此函数为向上舍入函数。例如:现在网吧的管理一般是采用向上舍入法,不满一个单元按照一个单位计算。现假设每30分钟计价0.5元,请计算如图14中所示的上网所花费的费用。1)计算上网天数:首先在单元格C3中输入以下公式:“=B3-A3”;2)计算上网分钟数:上网分钟数实际上就等于上网天数乘以60再乘以24,所以应在单元格D3中输入以下公式:“=C3*60*24”;3)计算计费时间:本例中规定每30分钟计费一次,不满30分钟以30分钟计价,所以应在单元格E3中输入以下公式:“=ROUNDUP(D3/30,0)”;4)计算上网费用:在单元格 G3中输入以下公式:“=E3*F3”。

excel常用公式详解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 =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实验E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一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项目】419023003-01 【实验说明】 Microsoft Excel 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 环境下的电子表格系统,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办公室表格处理软件之一。自Excel 诞生以来Excel 历经了Excel5.0、Excel95、Excel97 、Excel2000、Excel2003、Excel2007、Excel2010、Excel2013 等不同版本。随着版本的不断提高,Excel 软件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操作的简易性逐渐走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它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判断用户的下一步操作,使用户操作大为简化。Excel具有强有力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丰富的宏命令和函数,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工具,图表绘制功能,宏语言功能,样式功能,对象连接和潜入功能,连接和合并功能,这些特性,已使Excel成为现代办公软件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重点介绍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包括Excel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Excel 绘制直方图和折线图,Excel中统计函数的应用。要求熟练掌握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并能过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 【实验内容】 1、Excel中描述统计工具的使用方法 2、Excel中直方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3、Excel中双轴折线图的绘制方法 4、Excel中统计函数的应用 【实验步骤】 一、描述统计工具 描述统计工具用于生成对输入区域中数据的单变量分析,提供数据趋中性和易变性等有关信息。通过描述统计工具可生成以下统计指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其中包括样本的平均值(mean,average),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方差(variance,var),标准差(standard derivation,stdev),偏度系数(skew),峰度系数(kurt),最小值(Min),最大值(Max),极差(Max-Min),样本总和(sum),样本个数(count)和一定显著水平下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下面介绍用表1.1提供的数据,在Excel中实现描述统计分析的操作过程。 注意:在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之前,需要先将Word文档中的表格输入到Excel中。后面的实验如没有特别说明,需作相同操作。 表1.1 某班学生英语成绩 学号成绩学号成绩学号成绩学号成绩 2 85 7 86 12 85 17 98 3 93 8 91 13 88 18 75 4 7 5 9 54 14 70 19 81

(完整版)excel基本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