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品读中华经典,感悟华夏情怀

品读中华经典,感悟华夏情怀

品读中华经典,感悟华夏情怀
品读中华经典,感悟华夏情怀

品读中华经典感悟华夏情怀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从诗词歌斌,传统精神、英雄情结、礼仪文化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真正读出中国意韵,读出中国情怀,让学生热爱我们民族经典,崇尚我们的文化,让经典及经典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而经久不衰。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典小说阅读引导

按照教育部要求,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各种版本教材将陆续退出舞台。“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主要创新点: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以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并达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其中的课外自读,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促成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

初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国的经典名著的阅读,它是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植根于中国的经典名著,从经典著作中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再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去进一步地解读品赏中国古典名著,回归著作,回归阅读,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以提升文化素养。在这里我想从诗词,英雄,礼仪这些离孩子的生活很近又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来谈一谈的是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去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真正读出中国意韵,读出中国情怀。

一、品读韵味隽永的诗词歌赋

古典诗词在我国历史文化长廊中铺开了一幅恢宏壮丽的画卷,在渊源流长,浩如烟海的文化传统中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所承载社会生活,精神品格,历史传统的巨大内蕴决定了其重要的教育功用。我国的古典小说中有很多的古诗词,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篇首词、篇尾词,这些词或是总括整部书的思想,或者是为全书定下一个基调,而《红楼梦》中的诗词更是比比皆是,韵味隽永,理解这些诗词,对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意蕴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之前,不妨跟学生一起来学习开篇词《临江仙》,感受这首咏史词暗含的历史的兴衰、王朝的更迭,英雄的消逝及作寄寓其中的人生态度。提到《红楼梦》,学生自然会说出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人物,对两人凄美的爱情悲剧也略知一二,那我们不妨从作品当中与两人有关的诗词着手,如《枉凝眉》把宝黛爱情的幻灭写得如泣如诉。我们可与另一首《葬花吟》一起来学习,黛玉葬花一节是《红楼梦》思想内涵最深刻,曹雪芹文学诗词造诣最极至之处,而《葬花吟》则是这节的点睛之笔。“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先引导学生赏析《葬花吟》,感受哀怨的情境,再结合黛玉葬花的情节去阅读,能更透彻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封建社会中追求爱情自由的幻灭,更能感受作品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主题。所以说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小说,可从其中的诗词入手,一方面可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理解内容、把握作品,更能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用正确地打开方式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

二、体悟经久不衰的传统精神

古人提倡“文以载道”,用文字来表达人类的思想与情感。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作品,更应该以其涵养着的传统品格,民族精神来影响学生,让学生读出一种民族的情怀,仰望一种民族气质,坚守一种民族信仰。四大名著中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精神如《西游记》中三个徒弟对唐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誓死跟从,不离不弃;师徒取经路上打抱不平,除恶助弱;他们一路上敢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战胜困难的伟大信心。《三国演义》中所展示的那个豪杰并起、群雄逐鹿的时代里,曹操、周瑜等一大批时代骁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发进的精神,刘备的礼贤下士的气度,诸葛亮的爱国,关羽的忠义,李逵的孝心……《水浒传》中惩奸除恶,见义勇为。这些闪闪发光的中华传统品质是学生在阅读中可采撷的最美的花朵,我们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梳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名著举行一次社会实践“传统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见义勇为今安在——寻找生活中的侠义”等,去挖掘更多可贵的传统精神,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去体悟,历史关照现实,这才是古典小说阅读的最终目的所在。

三、仰慕血肉丰满的人物魅力

中国的古典著作当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这些中国式的英雄成为了中国浩翰历史文明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三国演义》作为一部英雄传记,它歌颂英雄,崇拜英雄,具有强大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许多中国式的英雄虽然性格不同,但却是趋向完美主义的道德楷模。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所不同,中国式的英雄在群体之中,品质和精神都相似,性格中虽有缺点,道德上却一定不能有瑕疵,

英雄一定不能违背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伦理,如关羽性格骄傲和忠心耿耿,他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大哥刘备的身边,华容道他不忘曹操对他的旧情,使曹操逃过一劫,这都是忠义的表现。如《水浒传》里的梁山108条好汉,每一个人物都极具鲜明的个性特征,宋江、林冲虽软弱,鲁智深的粗中有细,李逵的鲁莽,但瑕不掩玉,这样的人物可显得真实可亲,更容易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我们可以从分析文学作品中有英雄人物去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受历史风云涌动中云蒸霞蔚般的英雄形象,鼓励学生去仰慕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式英雄,潜移默化塑造品格,让优良的品质继承和发扬。就这一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会,如“聚义堂”为主题的阅读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或崇拜的英雄人物,读一读作品里相对应的一个情节,谈一谈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并且选出推崇该英雄人物的学生代表,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专门针对某一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功绩过失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追溯源远流长的礼仪文明

中国的礼仪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十分考究。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仪表服饰都反映了礼仪文化,孔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虽然封建社会的一套礼仪制度已然不合时宜,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中的一些礼仪风范依然值得我们继承。了解中国传统礼仪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文明的传承,所以我们可以从古典名著中挖掘出与礼仪有关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从中感受传统礼仪风范别具魅力的一面,感受其中伦理美和形式美。再举《红楼梦》为例,除了小说里面对人物的服饰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外,还有一些关于宴席、节庆、婚庆、治丧等情节的场面细节描写,都可

以展示出古代的礼仪风貌。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描写:“在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而接下来去用膳的一段里更是揭示出了封建社会侍膳的礼仪:李氏捧饭,王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封建社会里“尊卑有序”“长幼有序”“宾客有别”的思想体现在繁文缛节中,很多迂腐的仪式礼节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但祖先流传下来的文明的礼仪风范我们还依然应当承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从作品中一些节庆礼仪、宴会礼仪、婚丧礼仪等去窥视一个时代的风貌,去了解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教师可以做成“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红楼梦》阅读指导课,先从最简单日常的站立坐姿进行礼仪培训,再虚拟一个日常的生活场景去表现礼仪,从作品中摘取一段内容,让学生情景再现,体会古代十分繁缛的礼节,再结合我们现代生活,谈一谈哪些礼节是有可取之处,哪些需舍弃。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不流于形式,为了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打开

方式,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髓真正为学生所知所传承,为了让经典的意韵和情致真正深入人心,为了中国的文学作品就要真正读出中国味,涵养传统的东方情怀,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让学生热爱我们的经典,崇尚我们的文化,让经典及经典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永远得以传承而经久不衰。

初三感悟真情的满分作文5篇

初三感悟真情的满分作文5篇 真情在人的手中,只要你伸出手,它就会出现,真情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善于发现,它就会出现。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以真情为话题的作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真情为话题的作文1 2006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地震中,其中有一所学校也受到了这次地震的突然袭击。那天,学生们正在上课,突然,教室里的桌椅开始摇晃。于是,有人大声喊:"地震了,大家赶快跑啊!";安静的教室刹那间乱了,同学们纷纷往教室外面跑。有一些同学还没有跑出去,就被一块块大石板无情地压在了地下。一个小女孩吓得大哭起来。 这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声音:"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废墟中,传出了《大中国》优美的歌声。这个小男孩就是二年级的班长,九岁的同学小林浩。 林浩在废墟中,带领同学们唱歌,帮助大家战胜恐惧,向外求救。有的同学仍旧很害怕,大声地呼喊:"救命啊,救命啊";小林浩对那些同学安慰了一番后,用双手慢慢地挪动着自己的身体向外爬就这样,他不但让自己脱离了危险,还一次次的救出了九名同学,那时他才9岁半,写到此时,小林浩勇敢的意志,沉着冷静舍己救人的精神令我佩服万分, 我觉得小林浩非常坚强。如果是怕死的人,他才不会那样做呢!说不定觉得自己逃出来就是万幸了,去救别的同学吗?如果那样,小林浩觉得自己虽然在这个世界上,但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小林浩毅然决定地返回去救其他同学,这真是"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小林浩,我非常佩服你。 我想:虽然地震是无情的,但是爱心可以说是无限的,虽然那次自然灾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但只要人类有一颗不怕困难的心,有一颗能战胜各种困难的心,就一定能战胜任何困难,这也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以真情为话题的作文2 这一切,都要从那个星期六的夜晚说起。那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楼下玩。 那天天灰蒙蒙的,好像有一层大雾笼罩着天空。不过,这样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大家开始玩"一二三木头人";。笑声开始在周围扩散起来。其中,一个叫"王依琳";的女孩儿玩的最高兴。不一会儿,她就"汗流满面";了。于是,她就把身上的外套脱了,随手搭在一辆越野车的备胎上。想过一会冷的时候再穿。于是,就继续玩了起来。一会儿时间,车的主人出来了,他一点儿也不知道车的后边有一件衣服。于是,就把车开走了。由于我们当时玩得太欢,谁也没注意到车子开走了。过了一会儿,天冷了起来。王依琳想把衣服穿上,这才发现衣服还在车上,而车开走了。大家都震惊了。王依琳"呜";的一声哭了出来。过了一会儿,陈思源说:"别哭了,让你妈妈再买一件吧,那件衣服多少元?";谁知,王依琳哭的更厉害了,她抽泣着说:"那是我的生日礼物。衣服二百多元,而衣服里还有一个一个五百多元的手机,呜";天哪!加起来一共七百多元。这时,我说:"对了!说不定衣服掉了

品读西游感悟人生

品读西游感悟人生

品读西游感悟人生 大凡喜爱读书的人,都曾对我国的一些古典名著有过深刻的研读,只是对其喜爱程度不同,理解各异。笔者认为:在从多古典名著中,《红楼梦》注重描写“情”,《三国演义》注重推敲“谋”,《水浒传》注重演义“怒”,《金瓶梅》注重揭露“悲”,而《西游记》注重引导“悟”。说《西游记》是一本“悟”书,一方面《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丰富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思想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另一方面《西游记》中的人物只是作者将生活中的生活抽象化,取其典型将唐僧的几个弟子概括出来为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徒弟的法号禅意关键就在于“悟”字上。全书共一百回,回回都引人入胜,回回都精彩至极,细细品读,妙趣横生,震憾心灵,启迪人生。 锁定目标意志坚如铁 西天取经的长路上, 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充满了许多的艰险和挫折。面对种种挫折,唐僧凭着到西天取真经的目标和坚强意志, 在妖怪面前的面不改色的胆识和坚定的信心,一一化解了,最终带着徒弟修得正果。 唐僧,本姓陈,法名玄奘,号三藏(经、律、论),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他人长得英俊潇洒,满腹经文,素养非凡,加之吃了他的肉能长生不老,因此成了众多人(妖魔鬼怪)的香脖脖—能玩则玩,

不玩还可以吃肉。于是“抓唐僧、玩唐僧、吃唐僧”成了唐僧所经路上热门的话题。在各种妖魔鬼怪面前,唐僧面临有可能小命不保的危险,即使在孙悟空一赌气回了花果山、猪八戒开小差跑回高老庄、沙僧也犹豫的情况下,毅然一个人奋勇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饱经了人间的世态炎凉,见惯了妖魔的狰狞面孔,不曾想在西凉女儿国邂逅了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这也是对唐僧最大的考验。原只想和往日一样,例行公事地拿到文牒便继续西行,低首三次拜见陛下而久无回应,抬起头来与女王温柔的目光无意相撞,不禁心中一颤,好像那么熟悉,又似乎那么陌生,说不清道不明。看女王: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斜单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特别是逼进洞房,当女王头顶红巾,肩披浪纱,身卧斜塌……怎不让唐僧肝心乱、柔情断,但去志更坚,只怨今生无缘,人间事常难遂人愿。长亭送别,相望无语,步履沉重,草木含悲,接过文牒,泪水黯然。 唐僧的成功,就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在唐僧身上我学到了人生需要锁定一个既定的目标、一个能实现的目标,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即便放弃自己的一些思想,放弃自己的部份情感,也要一往继前。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刘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

了怎样的力量。 大声快读、整体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接读课文、复述故事 操作:选定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老师巡视深入小组与其共同讨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要求:针对刚才小组内的讨论,自己找出有关段落反复默读品味,重新写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机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加讨论过的问题,得

感悟真情作文3篇

感悟真情作文3篇 本文是关于感悟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你付出一点点爱,世界就要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小编收集了感悟真情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感悟真情 从小到大,朋友与我之间的真情是数不清的,妈妈与我之间的真情更是数不尽的。 还记得那一天清晨,天蒙蒙亮,大地披着一层白纱,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我,要去姐姐家。 刚踏出家门,就传来妈妈急切的声音:“先别走,我送你去。”妈妈倔强得像上了年纪的黄牛,任凭我多加保证也无济于事。无奈,只得答应了她。但我却感到困惑:姐姐家的路又不远,为什么要送呢? 来到大马路,路上还是弥漫着久久不曾褪去的白雾,妈妈拉着我的手让我紧靠着右边走。我拉着妈妈粗糙的双手,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想当初妈妈也曾有一双纤纤玉手,却被这十几年艰辛的生活磨出了老茧,那厚重的老茧也早已像肉瘤般难以抚平。 走过马路,妈妈轻声对我说:“儿子,你知道我为什么今天要来送你吗?其实,妈妈也想让你独立,独自去姐姐家。可是,今天有大雾,我还是有点不放心。”说完,妈妈轻轻地握了一下我的手,沉下了头。 听到妈妈的这一番话,心中不禁泛起了酸意,泪水一直在眼眶里

打转。我也沉下了头…… 抬起头时,东方已升起的旭日照得大地发亮,雾耐不住害羞,也渐渐散去。我看到了妈妈额头上的皱纹,往日浓密的黑发中也依稀望见几缕银丝。 转眼间,姐姐家到了。妈妈才松开了紧握我的手,看着我安然无恙地走进姐姐家,又转回身子,静静归去…… 望着妈妈孤独的背影,我再一次陷入了沉思,心里也再一次浮起酸意,泪水开始在眼睛里打转,这一次,我哭了…… 第二篇:感悟真情 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你付出一点点爱,世界就要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2008年5月12日,我们的汶川同胞们遭到了地震的突袭。一幢幢高楼一哄而倒;一幢幢教学楼也一哄而倒。一些幸运存活下来的人们一刻不停地寻找自己的亲人。昔日处处的欢声笑语,今日变成了刺人心骨的哭声;昔日的一幢幢高楼、教学楼都变成了一堆堆废墟。看到人们日夜不停的挖掘这废墟寻找亲人的画面,真让人感动!又让人感到同情,在汶川人民感到无助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都站了出来,帮助他们寻找亲人。在无数名热心人的帮助下,汶川恢复了以往的笑声,一幢幢高楼再次建起,一声声读书声再次从教学楼里传出,每个人都与亲人们再次团聚。当人们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是多么的感人啊!这些志愿者让无助的汶川同胞们再次感受到亲情,感到温暖。在这些“亲人”的帮助下汶川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品读国学感悟人生

品读国学感悟人生 时间:2017-10-12 21:05:28 | 作者:王琪瑞 如果我是一粒渺小的细沙,国学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如果我是一颗巍峨的大树,国学就如同一片广阔的森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国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说起国学,我便想起上二年级时学的《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嘶声力竭的跟着老师朗读,虽然不知所云,但懵懂之中却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于是,每天会花半个小时来看书,慢慢地开始爱好读书,渐渐地才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也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余的闲暇时光里,我也会翻阅一些古诗词和一些名著古书,其中《论语》中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记得我以前的一位同学,起初认识他的时候,觉得他个子没我高,人长得没我帅,球也没我打得好,十分瞧不起他。但是后来竟成为了我们的学霸班长,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副好画,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成为了班级里最靓丽的风景线。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可贵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借鉴,来弥补我们的不足,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国学经典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还润物无声地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我时常会在唐诗宋词中感受作者心境,在四大名著中细看百态人生,在儒家经典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然而真正让我爱上国学,并为之痴迷,是在观看了央视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超有底蕴和魅力的节目,激起了全民读诗风,火爆至极!选手、老师和主持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敬佩不已,展现出来的中国诗词之美,更让我惊叹不止,重新唤醒了我的诗词之心。以至于在学校和家里,都要缠着同学和妈妈,来进行“飞花令”的比拼,为了能更好的展示自己,赢得他们,在学习之余,我会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来进行古诗词的积累,将我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演绎到了极致。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总是引领着我们青少年一代不断领悟到高尚的情怀和崇高的境界,让我们继续追随着国学,一起去感受它的神奇与美妙吧!

经典国学的感悟范文

经典国学的感悟范文 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 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节选《战国策》)。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叮零零,放学铃响了。我垂头 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 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 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么 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 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可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 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 间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选自《农夫》); 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选自《稻田》); 从读诗中,我…… 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经典,伴我成长。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 正是《国学小名士》的口号,当然,也是作为中华儿女需要做到的。 就在这几天,我观看了齐鲁网少儿频道《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也正是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且不说复赛怎么怎么,就看总决赛 场上的选手知识是多么的渊博、思维是多么的敏捷、反应时多么的 灵敏,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向他们学习。 还有就是总决赛第一个环节的第一题:用带有家、国的诗词来回答。这是我想到了一幅对联,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我们不断地去关注自己的国家,少 年强才国强,我觉得这才恰恰是举办这个《国学小名士》这种比赛 的意义所在。因此呢,这两个字在中国诗词当中可以讲,无穷无尽 的在表达着。 再就是第二题:用带有亲、情的诗词来回答。那么我觉得这诗词中的亲情在我们流传的过程中,起了一种给我们民族世世代代感情 教育的作用,它使我们的情感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升华。再看最后,在十二位“国学精英”中,总冠军诞生了!她,就是刘康宁! 通过观看,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仿佛在这次比赛中悠然再现。在朗朗的诵读声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体味了人生、丰富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让我喜欢上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做人 的道理,更懂得了如何来做一个新时代的美德少年!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品读感悟

品读感悟,让语文课堂充盈灵气 江镜下和洋小学:翁云 感悟的情境营造——用“心”体验,激情感悟。 课堂上应该远离课堂上教师的权力意志,还给学生舒畅的、情感共鸣的感悟。有些感悟教学的预设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蓄意安排,匠心独运的结果。 1、在“意境”中体味。要展现意境,从而诱发感悟,首先要“打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合理的感悟预设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那必将是流于肤浅,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必将流于腐俗。那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听一位老师上《万里长城》,其中让学生深入体会这句话:“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有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学生一直未激起情感的共鸣,也读不出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老师见状,多次提醒学生要有感情地读,可学生还是无动于衷。于是老师以身示范,强调要重读两个“多少”“一个个困难”“血汗和生命”,到此时,学生虽然读出了老师所需要的感情。但我们不禁要想:难道这样让学生读好了这句话,学生就真能读懂广西的内涵了吗?这句话真的已经读到学生心里了吗?而王崧舟老师上的《万里长城》,在这个环节的指导上,则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层体会,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建筑长城是一个怎样的年代,让学生体会出建造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的不容易,然后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自然而然地重读了两个“多少”和“一个个困难”,然后通过对“血汗和生命“的强化理解,情感上再推进一层,学生的体会就更深入了,真正从心底被文本感染了。 我想课堂所生成的这一切均是缘于老师对课文意境的熏陶,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文本的内涵。 2、于关键处“补白”。有些课文中的空白是作者有意无意留下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的空间,它能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课堂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对这些地方进行富有个性的填补,从而开启思维,激发感悟。 请看最近听过的一位教师在教学《第一朵杏花》时一段精彩的片断: 老师先投影出示文本内容 孩子: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什么事情啊? 孩子: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什么时候? 孩子:刚才。竺爷爷:是第一朵吗? 孩子:是。 对话表面上平淡无奇,却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留给学生非常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时,老师要求学生补白对话中的人物神情、动作;其次是表演,小组成员一同分角色表演,发表自己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接着让学生将自己补充的词语放到课文中体会揣摩,看其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文章中心,同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等方式感悟用得传神的词句,以体会其文字表达的精准和文章内容的精神魅力。之后,学生所写的感悟后的言语表述之精妙出乎我的意料: 孩子边跑这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之情:“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闻声走出卧室,走到孩子跟前,亲切地抚摸着他的头:“什么事情呀?”孩子用近乎歇斯底里的语气大声喊道:“竺爷爷,杏花,杏花开啦!”竺爷爷激动不已,良久,声音竟显得有些颤抖:“什么时候?”孩子脱口而出:“刚才!”竺爷爷伸出一根手指,认真地问:“是第一朵吗?”孩子用力地点点头:“是。”

品读生活的人生感悟

品读生活的人生感悟 闲时,喜欢泡上一杯茶,拿上一本书,一边品茶,一边读书,那种感觉很是惬意,一杯茶、一本书、一种人生。小编给大家提供品读生活的人生感悟,欢迎参考! 品读生活的人生感悟【一】人生如酒,愿能醇醇饮。阳春三月,在暖风中品读人生。牛儿在一片嫩绿的草地中吃着草,一个牧童斜倚在稻草上,尽情的享受春天的温暖。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显露出春的朝气。这孩子正是读书的年龄,拿着课本,正聚精会神地朗诵着,朗朗的诵读声不断地飘向远方。他的头随着读书的节奏不停地晃动,宛如啄食的啄木鸟。 人生如春,她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源泉。烈日炎炎,在浓荫下品读人生。六月酷暑,和朋友一起去抓鱼。在小河边,阳光照射在水面,波光粼粼,鱼儿来往穿梭,我们尽情地在水中捕捉嬉戏。到了中午,我们满载而归。到了朋友家,她的母亲十分热情,邀请我吃饭。我在她家体验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当然,这来源于她们的热情。 人生如夏,热情给我们前进的动力。萧瑟深秋,在恬静中品读人生。最后一片枯黄的叶在风中曼舞,信步于小道里,秋日的斜阳把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孤独的长椅躺在道旁,已无人问津。这深秋是凄凉?亦或是恬静?小路尽头,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依相偎,尽显秋日之柔。

人生如秋,关爱给我们孤独的心以慰藉。数九寒冬,在严寒中品读人生。在这漫天飞雪的寒冬,有谁敢直面?但寒冬没有止住他们,没有止住这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他们早早起床,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他们的诵读声点燃了一盏盏灯,赶走了黑暗,留下了美好的希望。 人生如冬,困难的磨砺,让我们成长得更加坚强。 人生如诗,唯品读可得其精髓。让我们把握机会,使自己的人生如四季般缤纷,如酒般香醇,如诗般隽美! 品读生活的人生感悟【二】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 ——题记 是旅途,就会有风景。美丽的或丑陋的,赏心悦目的或扑朔迷离的,如诗如画,如梦似幻……有的人喜欢停下脚步,慢慢地欣赏;有的人则粗略地浏览一遍,便转身离开;也有的人喜欢用相机拍下来,当他开始怀念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本日历,那么每翻一页我们又进步了许多;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片草地;那么每割一点我们又长大了一点;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那么每到一个地方我们又体会到一些道理。 人生像一颗薄荷糖,酸甜的外衣包裹着一颗清凉而理智的心,倾听生命的呓语,灵魂在无边的田野上抽穗拔节,人

《品读经典》作文

“品读经典”作文评分细则及标杆文 一、题目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苏童) 影响我最大的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少年过去了, 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莫言) 中国学生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这种聚集成功的大资产,以供中国著名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瑞典语言学家、世界著名汉学家高本汉) 请以“品读经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审题立意 所给材料从三个侧面谈及对经典的理解:第一句话谈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经典作品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影响(侧重经典作品本身的价值);第二句话讲经典作品令人记忆深刻(侧重对个人的影响);第三句话言经典作品对中学生和作家的作用(侧重对写作的帮助)。考生从“品读”出发(落脚),选取这三个侧面的任一立意记叙或论述,均视为切题。 “品读”不仅是“读”(对情节的简单了解),更要体现“品”(品出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品出人生感悟),记叙文要体现出“品读”的过程,认识的渐进过程;写成议论文也要尽量体现思想认识的深化过程。 把“品读”和“经典”两个概念捆绑起来记叙或论述,或者把“经典”和“品读”分开表述,写作重点把握准确,均视为切题。 简单地列举哪些是经典作品,或只谈经典作品有哪些作用,无“品读”过程或弱化“品读”,写作重点把握不准,视为审题不准确,一般在四类卷赋分。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即所写与材料完全没有关联的,或仅仅在开篇点及“品读材料”,具体行文时抛开原材料意旨主观为文,如抛开“品读”大谈现今经典作品改编的存在问题,视为跑题,一般在五类卷赋分,评分最高不超过41分。

在生活中感悟真情

在生活中感悟真情 ----------《敬爱的老师》教学实录及反思 惠民县石庙镇梁家小学赵红霞 一、材料说明 《敬爱的老师》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学校工作的人们》第一主题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能列举老师培养自己成长的事例,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 2、懂得老师工作的辛苦。 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爱,形成尊师情感。 4、对老师有礼貌,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观察、调查、采访老师一天的工作。(四人一组) 2、做一张心语卡。 教师准备: 1、学校老师的照片。 2、了解教过学生的老师有哪些感人事迹,获得过哪些荣誉证书。 3、班主任的寄语录像。 4、《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曲。 四、教学活动过程 (一)回忆生活体验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教师节。 师:你们是如何向老师祝贺节日的? 生1:我给老师做了一张贺卡。 生2:我给老师画了一幅画。 …… (二)回顾老师给予我们的知识

1、出示老师照片。这位老师教我们什么?在xxx课上你都学到了什么?(你能背一首诗歌吗?你能唱一首歌吗?你能模仿体育老师喊一次队吗?)。 2、小结:学校每天有这么多老师给我们上课,教会了我们语文、数学、体育等许多方面的知识,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每天都在辛勤地工作着。(三)说说老师一天的工作 1、师:课前大家对老师的工作已经做了调查采访,为了更好地 向大家汇报交流,大家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 2、小组交流 生1:我们小组采访了李主任,他真称得上是精明能干、勤奋好学的主任,我们去采访时,他正在那埋头翻阅杂志,他总是早来晚走,害得他儿子总不能和他一起回家。 师:我们正是因为有李主任这样的好领导,学校才会越办越好,让我们大家一起感谢他们吧!(鼓掌) 生2:我们小组采访了我们的班主任斯老师,她每天7:30就来到学校,先到班里看看同学们,再到办公室备课,给我们批改作业,下午等同学们排好队离校后她才回家。 师:老师每天的工作都是这样,真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 生3:我们小组采访了我校的骨干教师,张老师,他真不愧为市级骨干教师,当我们问他班内有几位差生时,没想到他竟说:“我班没有差生。”怎么会没有差生呢? 生4:我也了解张老师。听其他老师说,他们班没有差生的原因是他每天都为差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 师:是啊,老师的付出总有汇报,同学们的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有了很大进步。 3、师:通过与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老师的工作是多么忙碌辛苦呀!(四)夸夸老师的成绩 1、师:在老师辛勤的工作中,我们一天天长大了大家变成了一个个非常懂事的小学生了。这其中包含着老师多少心血呀!这当然也包括我了,今天的我能站在讲台上,也离不开我的老师们的辛勤培育。

感恩父母感受真情

感恩父母感受真情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我今年已经八岁了,可我从来没写过信给您们,今天我——您们的女儿就向您们表达我这几年以来,埋在心底的对您们深深的感激之情。 当我展开这张叫情感的纸时,满脑子只有两个字:感恩!感恩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美的讯息。是您们用博大的胸怀与深沉的爱包含了我的一切优点与缺点。慷慨的送给我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是谁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长大?是爸爸、妈妈,我今年八岁了,爸爸妈妈为了我的成长,付出了无私的爱,您们没有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对我的关爱,总是抽出时间和我聊天、检查我的作业、了解我在学校的情况,为我买漂亮的衣服、带我去吃爱吃得东西、带我到外地去旅游等等,您们的爱陪伴我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 感谢您们给予我生命,让我有了追求幸福,感受幸福,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感谢您们抚育我成长,担任我人生的启蒙老师,教会我如何生活,如何感恩。感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把我带到这个温馨的小家庭。它不算大,不算富有,但它温馨、简朴、有尊严,不可撼动!我爱这个家,也爱你们。我多次发誓,长大以后要好好孝敬你们、感恩你们,让你们少操点心。无论做什么事,我尽量让自己做的更完美,来感恩回报您们!

爸爸您是我心中的太阳,您常常能照明我纯真的内心世界。妈妈您是我心里的一片海,就像涌起的浪潮一样,常常再推我前进。 妈妈,您还记得我上画画班的时侯吗?我受不住练画画的苦时,你也会狠狠地打我,逼我坚持下去,现在想来,画画使我掌握了一技之长和绘画的热爱、手指的灵活以及大脑的开发,更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妈妈,女儿真的很感激你! 爸爸,无论是天晴烈日或是刮风下雨,您都是一如既往的接送我上学和放学,您经常行驶在三点成一线(学校-----单位-----家)的路上,也就是您影响了我很多。你从来都是那么正直、善良、勇敢、坚强、敬业、能吃苦而且知识渊博,你用你的好品质影响着我,永远做着我的榜样。每一次和你谈话总令我受益匪浅,总令我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总能够让我在迷茫的时候豁然开朗。爸爸,女儿真的很感激你!。你们的爱,就像一杯茶,把苦涩保留在心中,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的用心良苦。你们的爱-----太阳般温暖!你们的爱-----春风般和煦!你们的爱-----百花般美丽!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用翅膀为我遮风挡雨,撑起一方晴空;感谢你们吞吐着我的委屈,包容着我的过错,做我的坚强后盾;感谢你们无私的为我付出那么多。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用我的懂事为你们少添白发,用我的成绩带给你们欣慰,用我的孝心带给你们快乐。 爸爸、妈妈,我爱您们! 此致!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 时间:2019-03-27 09:40:38 | 作者:李彤奕 立身先立学,立学凭经典。 这个寒假,我走进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感受到了一片宁静。 《瓦尔登湖》是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此两年林中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瓦尔登湖》中的文字,粗看好比是梭罗的一本流水账,但如若静心细细品来,就像读一首诗,回味无穷。 它是寂寞的,但又是为了打破人们的一点点寂寞而存在,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才悟出深味,就像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脾,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它又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生活,总是匆匆,匆匆起床,匆匆洗漱,匆匆赶往学校公司,路上的行人匆匆,来来往往的车辆总不会太慢,观光处总有旅客匆匆留影,餐馆里人们聚会谈笑后匆匆各奔东西。时间也并没有因为人们的抢夺而有所减缓。因此,梭罗逃离闹市所拥有的这一份静谧自是让人羡慕。古语云:“偷得浮生半日闲”,大概也是这种况味吧。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梭罗一般避入深林,但我希望能够如梭罗一般放缓步调去体会、去感受。看太阳慢慢的从东方升起,看人们能慢慢行走在阳光下还能微微笑的大声说你好;慢慢的走,慢慢的感受风,慢慢的把周围一切的景和当时感受记入脑中而不是摄像头;慢慢去体会四季的更替,看桃花慢慢从花苞绽放成“灼灼其华”的模样,看江南水龟慢慢爬上岸慢慢吐息,看枫叶慢慢飘落枝头在地上铺出一条红毯,看人们慢慢踩在微微厚的雪面发出细细的咯吱声。 记得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引用到了库柏的话:“我是我眺望到的一切的君王,我对它具有的权利无可争辩。”我也爱上这样的句子,我想尽我所能去眺望去感受,那里的每一处风景都将属于我,又都不属于我。 不管以后如何,我都会尽我所能去努力生活,未来到的和已来到的都不会改变你我的初心。如果可以,请让我们一起来吧,在忙碌的生活里修得一颗柔软的心灵。“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地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窗,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很美好”。

真情感悟

我的老家离县城有百里之遥,每年我都会抽空回家几次,而每次将要离开时,父母都会送我到村外的公路上,直到如今亦如此……,仅以此诗献给天下所有爱我们的父母。 真情感悟 父母依然伫立在原地, 而我已在百米之外, 当泪水迷蒙了双眼, 当身影变得模糊, 当我要说感谢的时候 我才发觉该给父母说声“再见”。 总天真地以为自己长大了, 会为了父亲的大道理感到枯燥, 会为了母亲的长唠叨感到厌烦, 离开父母之后才知道, 原来我还是那么的小。 岁月的年轮是那样的无情, 染白了父母浓密的黑发, 也把痕迹刻在了他们那失去光泽的脸庞, 是啊,父母一天比一天的老了, 唠叨叮嘱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总拿“工作忙”当作理由, 总拿“我有事”当作借口, 虽然近在咫尺, 但与父母吃顿团圆饭, 也成了他们的奢求。 渐渐的我开始了自己的路, 慢慢的我读懂了父母的心, 拿什么来回报您——我的父母, 拿什么来抚慰您——我的父母,

唯有一颗感恩的心。 羊羔跪乳,雏燕反哺, 无不在诠释着感恩的伟大, 人说真情不会老, 我说感恩正当时。 当父母蹒跚的时候扶他走路, 当父母孤寂的时候伴他左右, 当父母伤心的时候陪他说话, 当父母高兴的时候与他欢笑, 我们年幼时父母无不如此, 我们报恩时只需与父母的角色对换。 儿行千里母担扰,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让我们拥抱一下自己的父母吧, 你会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正从你的胸膛徐徐向外扩展。 让我们拥抱一下自己的父母吧, 你会感觉到一双粗糙的大手, 正在抚摸你那颤抖的双肩, 那满含期望的浊泪的双眼,依然能够给你不懈奋发的力量。 耳边传来汔车的鸣笛声, 我的思绪才回到眼前, 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 我才挥挥手,对父母大声说: 放心吧!再见!!

品读经典 感悟人生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 说起经典,我们总是把它想得那样的神圣,似乎经典就应该放在精致的书柜里,要焚香沐浴,斋戒七天才可虔诚拜阅,抑或接受它板起面孔的训示。其实,经典并不是这样的,它是有温度的,是温和的,友善的,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基因。是内在的、深植于我们日常习俗之中的!而所谓的学习不过是用一种外在的言语把它激活,把它唤醒,但它并不是用一种硬生生的道理去灌输,它是应该伴随着生命的历练而臻于朴素化,生活化的东西。而每一个感人的瞬间,则能够让我们对经典有一次更深的认知和感悟。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一个本应该祥和安宁却又被定格于痛苦和眼泪的日子——这个天,就在这个天,以我国四川汶川县为震中的广大区域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几十万人民被掩埋在瓦砾中,倒塌的房屋、桥梁,涵洞、公共设施等更是不可胜数…… 嘉陵江哭泣、白龙江呜咽,全国人民处于极度的悲痛和恐慌之中。此时,就在此时,我们敬爱的温总理,他不顾年老体衰,毅然决然地驱机前往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于是、军队出发了,医务人员出发了,消防队员出发了,志愿者们出发了,他们冒着暴雨,迎着飞石,踏着荆棘,风驰电掣地驰援灾区;于是,中央行动起来了,地方行动起来了,党员行动起来了,团员行动起来了,工人行动起来了,农民行动起来了,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了,文艺工作者也行动起来了……各行各业的人都行动起来了——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种救灾物资和捐款如一只只有力而温暖的手伸向灾区;于是,在以后的几天里,就有了跪地求战的子弟兵,就有了舍小家顾大家的公安警花,就有了虽同处险境却礼让同学的豆蔻少年,就有了……而那如雕塑一般屹立于废墟之中,为学生撑起一片安然天地的老师的形象却长久地在我的眼前萦绕,久久不能化去。 此时,我忽然明白了——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不正是孔子所倡导的“仁者爱人”和孟子所推崇的“舍生取义”之主张的生动体现吗?正是这块经典的沃土滋养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魂,而它,正是对生命最朴素,最原始,又最有价值的诠释。 孔丘,孟轲,还有那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先秦诸子已飘不过去,而他们的箴言却如一颗颗灿烂的夜星,照耀着我们这些懵懂的凡夫俗子,使我们也能沐浴在先贤古哲耀眼的光环之中,去发掘人性中最闪光的东西,去感悟生命中最动人的瞬间。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其实,经典就在我们生命最原始的血液里。 (作者按:汶川地震两周年之际,重读此文,仍撩心脉。今录之,以净吾境,兼与诸同仁共勉。)

中考语文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之真情感悟

2010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真情感悟热点阐释 新课标指出,(阅读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要有所“感”,有所“悟”。那么,在散文阅读活动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感悟流淌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涓涓真情呢? 让心灵去旅行。 散文是作者心路历程最真实的袒露和最直接的展示,作为读者一定要与作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与作者产生“和谐共振”的心灵感应。读者要爱作者之所爱,痛作者之所痛,用自己的心去体察作者融会在作品里的真情实感,去破译文字背后所隐含的情感密码。因此,同学们在阅读散文时,要用一颗易感的心去解读杏花春雨、大漠秋风,唯其如此,读者、作者的情感之桥才能自由连通。 一切景语皆情语。 散文的情感抒发除直抒胸臆外一定会有所凭借与依托,其中最常见的是与“景”联系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作者往往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来寄托自己的喜乐与哀愁,借助于或明丽或灰暗的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同学在阅读散文时一定不要忽视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反正是这些景物描写成了帮你打开作者情感之门的“金钥匙”。 考题一 私房钱 佛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父亲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

我们的劝阻做起了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借了。 一天下午,母亲递给我一个存折。母亲说:“去取了吧,给你父亲看病。”我吓了一跳,本来我也以为是母亲在骗父亲的,没想到母亲真的有私房钱,而且不少,竟然有一万多元。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轻轻地说:“那是你父亲的私房钱,我在整理他的衣物时发现的。没想到你父亲自己还存了这么多私房钱,都快死的人了,到现在也不说。”母亲沉默在那里,半天才叹了一口气说:“先给他治病吧,①先别跟他说。”母亲的话包含着很多的凄凉和爱意,我看见眼泪在母亲的眼眶里含着。 医生告诉我,父亲快不行了,也许就是这两天的事。尽管对于父亲生命的终止大家都有思想准备,但是事到临头仍是禁不住地惊慌。有时候我望着父亲蜡黄的面孔,真想大哭一场;有时候我坐着坐着,眼泪就会不住地流下来。有什么比亲人的离去更令人伤心呢? 夜深了,我让母亲和弟妹都回家了。我想也许只有我一直陪着父亲,才能减轻自己的悲伤。在这最后时刻,留给父亲的只有亲情了。给父亲喂了药,又给他梳了梳头发。父亲的头发已经很少了,少得让人心痛。父亲一动不动,似乎沉浸在亲情的海洋中无法自拔。真的想就这样一直下去,真的想永远挽留住父亲的生命。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有话要说,我站在他的跟前,看着他微睁的眼睛。等了半天,父亲终于说:“儿子,爹看着你们一个个地长大,我也就放心了。只是有一件事我放心不下:我走了,可是还有你娘。你娘这一辈子很不容易,我这一辈子欠你娘的很多很多,现在是来不及偿还了。儿子,记着,以后要对你娘好,也算是你对你爹的好。”我不敢看父亲的眼睛,我害怕自己坚持不住会放出悲声。父亲又说:“爹还有一件事,儿子,你记着,在爹的那件蓝色棉大衣里,爹还有一点儿私房钱,原来是为你爷爷奶奶攒的,你爷爷奶奶没了后,是给你娘养老的,我怕自己走了以后你娘生活没有着落。所以,儿子,你记着,爹的病就这样了,那钱你一定不要动,②现在也不要告诉你娘,等我走了,留着给你娘……”我的泪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流下来的,就那样一滴滴打在爹的头上。我真想把母亲喊来,听一听父亲说的这些话,听一听世间这纯真的情感。可是父亲也永远都不知道,他那笔私房钱已被母亲用来为他治病了。 (选自《感动大学生的100篇微型小说》) 探究练习 1.简要叙述父亲攒“私房钱”的来由和用途。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学生整体感知小说的能力。 [参考答案]这笔“私房钱”原来是父亲给爷爷奶奶养老准备的。爷爷奶奶不在了之后,父亲要把它留给母亲,以备他去世后母亲养老之用。 2.细读第二段,想象一下,关于私房钱的问题,父亲母亲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请你设计一段他们的精彩对话。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学生深入发掘语言中的潜台词的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潜心阅读感悟真情

潜心阅读感悟真情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上烟学校徐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品读课文,会使学生将文中的语境和情感与自己的看法融汇在一起,生成一种强烈的感情。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尝试“体验性朗读教学法”,给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了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去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案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信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这是一封呼唤和平的信。 生:这是一封催人泪下的信、这是一封令人感动的信…… 师:是啊!这是一封控诉战争,呼唤和平、饱含深情的书信,小作者饱含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今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用心去品读,相信你一定能够感悟到许多真情。 师:提示学法(标出使你最感动的段落、句子,并在旁边注上自己的感受与体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进行品读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地同学生进行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最受感动的是第7自然段,(有感情地读)“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吁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向往。 师:你读得真好! 生:我认为这个孩子的呼声也是我们的每个人的呼声! 师:对!是我们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声!让我们集体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吧! 生:让我最受感动的是第4自然段,我知道爸爸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博士,却被罪恶的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真令人心痛啊! 师:那么我是怎样来评价爸爸的呢? 生: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生:第3自然段最令人感动,因为分别时“我”和爸爸约好了,他回来的时候送“我”一顶“蓝盔”,“我”送他一束最美的鲜花,可我们接到的却是爸爸的灵柩,看到的是满身鲜血的爸爸,我当时一定非常悲痛。 师:看到爸爸的灵柩,我会想到什么呢? 生:我会想起和爸爸一起读书的情景、我会想起和爸爸一起逛公园、一起就餐的情景…… 师:是啊!想起往事,我的心情是那样的悲痛欲绝。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什么样情感呢?你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生:我体会到我们该读出那悲痛的场面,用悲痛的情感去读。

教师品读经典演讲稿

教师品读经典演讲稿 本文是关于教师品读经典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品读经典在感悟中成长 像一支燃烧的火把,照亮我们人生前进的方向;像一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心灵;像一缕温暖的春风,促生着明天的希望。这就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经典,五千年的智慧精华,穿越时空,一路走来,融进了伟大的中国梦。 我,是8 0 后出生的一代。我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父母的眼里,我们就是他们的小皇帝、小公主。记得儿时长辈经常这样说:“你们这一代啊,是最幸福的一代,不用考虑饥饱,不用承担家庭重任,不用为将来担心”。在大家的羡慕和赞叹中,在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这些先天性的优越条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使我们学会了懒惰、学会了任性。没有学会生活技巧、没有学会谦让包容、没有学会感恩回报,总认为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但是,是谁赋予了我们生命?是谁给我们享受这些的权利?今后的人生路怎么走?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品读传统文化,感悟圣贤智慧。今天,在市局的大力倡导下,我们读经典、修品德、正己身、学做人。一部《弟子规》,让我反复品读,爱不释手,好像与古人对话,似醇香透人心扉,开人心智。它是我成长中的“滋补品”,它是我做人做事的修 整器,它是我前进方向的导航仪。回首过去,多少尘封往事涌上心头。 曾记得,儿时顽劣的我,捉迷藏,将藏身的衣柜“翻江倒海”乱丢一地;玩游戏,因贪玩逃学被老师、父母严厉批评教育;爱逞能,擅自偷骑警用摩托车而导致父亲被处分......。是父母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教育,爱心包容,才使我就像被细心呵护的小树一样,直直的长高健康的长大。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的爱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你健康成长,为了你将来更好生活,他们含辛茹苦,夜以继日的忙碌,操碎了心,累病了身体。但他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