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标:

1、了解生产函数、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要素替代率的概念

2、理解两种变动投入的最优组合及规模经济

学习重点:掌握一种变动投入下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及厂商生产的三阶段和最佳生产目标的确定。

第一节生产函数

一、厂商

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一)厂商的法定形式

(1)独资企业是单个人所有的企业,在独资企业中,无论是业主自己经营还是雇佣他人经营,业主都需要支付全部费用,并获得全部收益。同时,独资企业所有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2)合资企业又称合伙制企业,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分担经营责任的企业。大多数合资企业都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合资人的责任和利益,同独资企业一样,合资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3)公司是按公司法建立的法定实体,其特点是企业与创办者和所有人相分离,一般以发生股票的形式筹建,股票持有人为股东,股东推举一些人作为董事,股东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与前二种企业相比,公司有利于筹集大量资金,且风险相对分散

二、生产要素

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加以组合制成

产品的行为,即把各种投入——产出的过程。

作为生产要素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有:

(1)劳动L——指劳动力所提供的智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2)资本K——指在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即包括无形的人力资本(商标、专利权等)和有形的物质资本。

(3)土地N——指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陆地、海洋、矿山、牧场、风力、水力等)

(4)企业家才能E——指企业家对生产过程中的进行管理组织和协调生产活动

的能力。

三、生产函数

1.定义: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的函数关系。

以Q代表总产量,L、K、N、E 分别代表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则生产函数一般表现形式为:

Q=f(L,K,N,E)

注意:

●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企业

经营管理完善,一切要素充分发挥效用为前提)。

●生产函数说明的是一特定时期的投入产出关系,时期不同,生产函数可

能不同。

●任何生产函数都是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前提条件的。

●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各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技术系数)通常存在多种组

合。Eg: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四、短期与长期

1.短期和长期的概念

A、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数

量不变的时期。(可变生产要素/不可变生产要素)

B、长期是指生产者来得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有生产要素数量都可

以改变的时期。

?不同的行业,短期长期的时间长度不同

2.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

A、短期生产函数:在短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短期生产函数。

其他要素的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量是多少。

假定厂商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劳动L的投入量可变,但资本K的投入量不变,则生产函数为:

Q=f(L)

B、长期生产函数:在长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长期生产函数。

多种要素投入组合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以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研究。

Q=f(L,K)

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1、总产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即在资本不变

的条件下,是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通常记为TP。

2、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AP。

总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存在着:TP=AP*Q或AP=TP/Q的关系。

3、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MP=△TP/△Q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的带来的产量增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二)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前提条件是技术不变;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存在的另一个条件是增加一种可变投入要素,而其他投入要素为固定要素;

(3)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经历三个阶段:

A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产量或收益的增加。因为在开始阶段不变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边际产量递增;

B边际产量递减阶段——即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仍可使总产量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即增加的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因为在这一阶段,不变生产要素已接近充分利用,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已不可能象第一阶段那样使产量迅速增加;

C产量绝对减少阶段——即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总产量迅速减少。因为不变生产要素已经充分利用,再增加可变生产要素只会使生产效率降低,使总

产量减少。

注意:

边际产量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并不矛盾。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意义是:连续增加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迟早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而不是一开始就递减。

应用:

在技术进步的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反映的这种现象,在生产实践、社会活动和科学实验过程中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在工业部门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力增加的过多,超过了正常配置的固定资产和设备,就会使生产效率降低。目前一些企业正在进行的“减员增效”,就是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办事的必然反映。

◆第一阶段(Ⅰ)的主要特征有:

MP>0,并MP> AP 时,AP、MP成上升趋势;但MP在达到最大值时,已经成下降趋势。

当MP= AP的最高点时,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Ⅱ)的主要特征有:

MP>0,TP成上升趋势,AP下降;AP>MP;当MP= 0时,TP达

到最大,第二阶段结束。

◆第三阶段(Ⅲ)的主要特征有:

MP<0,TP、AP成下降趋势;第三阶段结束。

原因分析

●在第Ⅰ阶段,平均产量一直在增加,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表明在

这一阶段,相对于投入不变的资本来说,劳动量缺乏;所以,劳动量的增

加可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产量增加。也就是说,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大于在现阶段总产量下的平均劳动产

量。

●第Ⅱ阶段,此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总产量在增加;尽管边际产量仍然

大于零,但成下降趋势,即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在现阶段总产量下的平均劳动产量。这表明随劳动投入量的不断增加,相对不变资本要素的作用已得到充分发挥。

●第Ⅲ阶段,当劳动量增加到这一阶段后,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

对减少,此时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

课堂习题

【问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以前

A.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B.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

C.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D.平均产量下降

【解答】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曲线(又称生产无差异曲线)

1、含义: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曲线。即表示

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的曲线。Eg: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曲线板书)

2.特征:

(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这表明,在生产者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相同的产量,在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就必须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

(2)在同一条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同样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高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越高,反之则越低。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有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二.边际技术替代率

1、定义:是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其公式MRTSLK=△K/△L

?△L代表的是劳动的增加量,△K代表的是资本的减少量.MRTSLK表示的是以劳动代替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其绝对值存在着递减的趋势。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是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随着劳

动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它的边际产量在递减。这样,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能代替的资本量就越来越少。即△L在不变的情况下,△K就越来越小。

●实际上是等产量线的斜率。斜率递减也就由此决定了它是一条凸向原点的

曲线。

三、规模收益

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同比例变化,就是生产规模的变化。在长期生产函数中研究(一)规模经济

1.定义:规模经济就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最初会使产量增加比例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当规模扩大到一定限度时,则会出现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规模的扩大,甚至是总产量绝对减少,出现不规模经济。

(二)理解这一规律要注意以下三点

(1)规模经济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以技术不变为前提的;

(2)在生产中使用的两种可变投入要素是按同比例增加的,且不考虑技术系数的变化的影响,以及由于生产组织规模的调整对产量的影响。

例如,由于若干企业发生合并,而使产量发生变化的这种影响也不予考虑。(3)两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变动情况,就如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一样,也有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三个阶段。(三).规模经济的判定

以一般的生产函数为例:设生产函数为: Q=f(L,K)

若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m倍,产量将增长n倍。

当m>n,即为规模收益递增,

当m=n,即为规模收益不变,

当m<n,即为规模收益递减。

(四)规模收益递增(规模经济)的原因

(1)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

(2)在大规模生产中,由于企业内部分工极其发达,可以实现高度专业化的生产;

(3)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更加快速地开发生产出许多相关产品,实行多元化生产;

(4)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对生产要素进行综合、大批量采购,对产品进行大批量运输,从而降低购销成本。同时由于大规模生产相对容易形成生产经营上的垄断,从而有利于获取生产经营上的优势。

(5)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五)规模收益递减(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1)由于企业规模过大,管理层次复杂、管理幅度过大,管理机构庞大,可能会降低管理效率;

(2)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庞大,产品多样化,可能会引起销售费用增加等。

(3)由于生产规模大、产品多样化,可能会使生产要素、制成品和在制品积压,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等

(六)适度规模

●所谓适度规模就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使规模扩大的同时,使产量或收

益达到最大。

●适度规模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1)厂商的技术特点和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一般来说,像钢铁、汽车、造船、重化工之类资本密集型企业,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所以就适宜采用大规模生产。而对于纺织业、服务业之类的劳动密集性企业,就适宜采用小规模生产。(2)市场需求的影响。一般而言,审查市场需求量大,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其适度规模就大,反之,适度规模就小;

第四节成本与收益

一、成本(C)——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量而购买生产要素的总费用。

1.显成本、隐成本、会计成本

(1)显成本——显明成本指厂商会计账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各种支出费用。因为这些成本在账目上一目了然,所以又称为显明成本。

包括(机器厂房设备的折旧,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支出。显明成本指厂商会计账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各种支出费用显明成本包括支付给雇员的工资薪金、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为借入资金支付的利息)

2)隐成本——隐含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应该支付的费用,是企业利用自有并且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实际上可以把它理解为自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这种费用应该支付,但并没有实际支出,因此也就不反映在账目上。这种实际存在而并没有反映在账目上的支出费用,所以又称隐含成本。

Eg: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目上的厂房、机器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以及企业的所有者自己投入的资金的利息和所有者为该企业所提供劳务而应得到的薪金。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即进行决策时所要考虑的可能性和转换的代价。

机会成本=等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之和。

1)机会成本的特点:

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因为:

(A)它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

(B)它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

(C)它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

2)运用机会成本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A)“使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机会成本”。

(B)有多种投资可能性。

(C)投资到任何方向都不受限制

如果机会成本大于收益,则这项决策从经济的观点看就是不合理的,反之,结果相反。这就使说,在作出某项决策时,不能只考虑获利的情况,还要考虑机会成本,这样,才能使投资最优化。

3)机会成本在实际运用中的计算原则

(A)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的机会成本=把这笔资金借给别人使用可得到的利息。

(B)业主自己管理自己企业的机会成本=他在别处工作可得到的工资报酬。

(C)一机器设备原来是闲置的,现在用来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0。

(D)机器如果原来生产A产品可得到一笔X利润,现在该为生产B产品的机会成本=生产A产品可得到的X利润。

(E)机器设备折旧的机会成本=该机器设备起初与期末可变卖价值的差额。

(F)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按现在市价计算的价值(现在这批物料不用于生产,而该为销售)。

二、短期成本分析

经济学上说的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短期内可调整的成本称为可变成本,短期内不能调整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1.短期总成本(STC):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短期总成本分(STC)=短期固定成本(FC)+短期可变成本(VC)。

?(1)短期固定成本(F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银行货款的利率、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

?(2)短期可变成本(V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量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支出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

2、短期平均成本(SAC)

(1)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SAC)

=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

(2)平均固定成本(AFC)——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3)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3.短期边际成本(SMC)

短期边际成本——是指在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二)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表如图)

(1)从上表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a)STC不随Q的变动而变动,即使Q=0时仍需支付,固定不变。

(b)SVC随Q变动而变动,并且与产量成同方向变动。

(c)AFC随Q的不断增大逐渐变小,并逐渐趋近0。

(2)短期成本变动规律:

(A)可变成本(SVC)要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其变动规律是: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是由于固定生产要素与可变生产要素的效率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可变成本的增加率要大于产量的增长率。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固定生产要素与可变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充分发挥,可变成本的增加率小于产量的增加率。最后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可变成本的增加率又大于产量增加率。

(B)总固定成本(SFC):由于不随Q变动而固定不变。

(C)总成本(STC):由于它等于(SVC)+(SFC)之和,随Q的变动增大而不断增大;总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可变成同。

(3)边际成本(SMC)和平均成本(SAC)的关系

?SMC< SAC时, SAC递减

?SMC> SAC时, SAC递增

?SMC= SAC时, SAC最低

三、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即R=PXQ。收益中既包括了成本,又包括了利润。

1.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边际收益(MR)

总收益(TR)——是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销售收入。

平均收益(AR)——是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

边际收益(MR)——是指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三者的关系为:

?TR=PXQ=ARXQ

?AR=TR/Q

?MR=△TR/△Q

2、盈亏收支平衡的原则(TR=TC)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厂商生产经营的最低目标是保证生产经营不亏损,即满足于收支平衡这一基本原则,即TR=TC 。如果收不抵支,厂商就会退出生产经营。所以,在不考虑价格因素变动影响的情况下,确定厂商的盈亏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在现实经济活动过程中,在完全理性和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通常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其原因在于:

如果MR>MC,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该厂商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即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

如果MR<MC,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对该厂商来说就会造成亏损,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了,因此厂商必然要减少产量。

无论是那种上述情况,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当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完整版)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 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 A.第Ⅰ阶段; B.第Ⅱ阶段; C.第Ⅲ阶段。 2.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二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 四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 A.RTS LK =2,且2=L K MP MP ; B.RTS LK =2 1,且2=L K MP MP ; C.RTS LK =2,且 21=L K MP MP ; D .RTS LK =2 1,且21=L K MP MP 。 3.在以横坐标表示劳动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 的斜率为( )。 A.γω;B.- γω;C.ωγ;D.- ω γ。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平均产量递减; B.平均产量递增; C.平均产量不变; D.总产量递减。 5.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0<L <7;B.4.5<L <7; C .3<L <4.5;D.0<L <4.5。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10K L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 则(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 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 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 D .无法判断

7.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8.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A.随产量减少而减少; B.等于平均固定成本; C.等于固定成本; D.等于边际成本。 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后减。 10.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 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二、多项选择题 1.当生产函数Q=?(L.K)的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是()。 A.递减且为正; B.递增且为正; C.递减且为负; D.为零。 2.关于生产函数Q=?(L.K)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A.开始于AP 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MP L 为零处; B.开始于MP 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AP L 为零处; C.开始于AP L曲线和MP L曲线相交处,终止于MP L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处; D.开始于AP L的最高点,终止于TP L的最高点。 3.对于生产函数Q=?(L.K)和成本方程C=ω·L+r?K,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 A.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B.RTS LK=ω/r; C.RTS LK= r/ω; D.MP L/ω=MP K/r。 4.生产要素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 A.资本; B.土地; C.劳动; D.企业家才能。 5.等产量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A.斜率为负; B.凸向原点; C.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的RTS; D.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A.存在技术进步; B.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C.具有两种以上可变要素的生产; D.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 一、概念 固定投入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技术系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等斜线扩展线 二、选择题: 1.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 A.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B.纵轴相交。 C.横轴相交。 2.当生产函数Q=f(L,K0)的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是:() A.递减且为正; B.递减且为负 C.为零 D.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 A.边际产量的下降首先发生。 B.平均产量的下降首先发生。 C.总产量的下降首先发生。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不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此情况下,如果要产出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 A.停止增加变动的生产要素。 B.减少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6.规模收益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 A. 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上述都正确 7.如果规模收益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的使用,但保持资本量的不变,则产出将() A.增加10% B.减少10% C.增加大于10% D.增加小于10% 8.等成本曲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 A. 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9.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向外移动(横轴代表L,纵轴代表K)意味着() A.生产要素K的价格下降了。 B.生产要素L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L的价格下降了。 10.在以横轴表示生产要素L,纵轴表示生产要素K的坐标系里,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2表明() A. P K/P L=2 B. MP L/MP K=2 C. Q L/Q K=2 11.已知在等产量曲线的某一点上,以生产要素L代替K的边际替代率是2,这意味着() A. MP K/MP L=2 B. MP L/MP K=2 C. AP K/AP L=2 12.已知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既不相交也不相切,这说明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 量水平,应该() A. 增加投入。 B.保持原投入不变。 C.减少投入。 13.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14.生产理论中的生产扩展线类似于消费者理论中的:() A.恩格尔曲线 B.收入-消费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预算线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大专)XXXX年作业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反映在既定技术条件下,一定的投入品数量与最大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要素报酬递减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需投入各种要素,现假定仅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可变的,而其他要素保持不变,那么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在开始时,它的边际产量有可能增加;但随着可变要素的继续增加,它的边际产量会出现递减现象。 等产量曲线: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成本函数;指一定产量与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成本之间的关系。 短期成本: 短期内为生产一定年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平均成本:是指一定X围和一定时期内成本耗费的平均水平。 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即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 指厂商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1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 长期成本:是指规模可以变动,各种要素数量都能够变动情况下,生产一定产量必须花费的可能的最低成本。 二、是非题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一定。(对) 2.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越多,产量越高。(错) 3.同一平面上,可以有且只有三条等产量线。(错) 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和边际成本递增规律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角度的表述。(错)

5.在农业生产中,土地越密植越好,施肥越多越好。(错) 6.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对) 7.生产一定量产品时,投入的要素的配合比例应该固定不变。(对) 8.一条等产量线的上部表示的产量大于该等产量线的下部表示的产量。(错) 9.经济分析中的长期是指5年以上(错) 10.利润最大化就是实现无限利润(错) 11.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是边际成本(对) 12.长期成本分为长期固定成本和长期可变成本(错) 1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是收支相抵点(对)14.收益就是利润,因此,收益最大化就是利润最大化(错) 三、选择题 1、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C)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与横轴相交。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 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 造成的;C.规模报酬递减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4、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B)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 格是不变的;C.不管投入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 产量都是相等的。 5、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增加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 按不同比例增加了。 6、在生产者均衡点上(D) A.; B.; C.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相切; D.上 述都正确。 7、如果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应该(A) A.增加投入; B.保持原投入不变; C.减少投入; D.上述三者都不正确。 8、当某厂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既定产量时,那他(B)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判断题 1.生产函数指的是要素投入量和最大产出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通常分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两种类型。 2.生产函数的斜率是边际产量。 3.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成本递减。 4.当总成本不变时,工资率的增长将总是导致使用更多的资本。 5.当X产品需要两种生产要素:A和B,生产函数为X=4A9B。如果A、B价格相等,企业应使用同量的A和B。 6.如果生产要素A的边际实物产量(MPa)与A的使用量之积总是等于要素B的边际实物产量(MPb)与B的使用量之积,那么,如果A的价格是B的两倍,则一个追求成本最小化企业应该使用两倍于A的B要素量。 7.在生产过程中,当边际实物产量大于平均实物产量时,劳动的边际实物产量一定随着雇佣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8.规模收益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 9.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Y的价格与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X的价格之比。 10.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二.填空题 1.一个工厂雇佣工人的工作时间从7000小时增加到8000小时,产量从140000个增加到155000个,则额外一小时的边际产量是个。 2.如果规模收益和投入的资本量不变,对于生产函数Q=f(L,K),单位时间里增加10%的劳动投入,产出将(大于、等于、小于) 10%。 3.长期生产函数Q=f(L,K)=KL-0.5L2-0.32K2,则该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报

酬。 4.若生产函数为Q=100 L0.4K0..6,则L对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5.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最低的成本生产技术,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0.4,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则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6.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7.根据生产三阶段论,生产应处于边际产量(大于、等于、小于)0,平均产出递(增、减),总产量继续(增加、不变、减少)的阶段。 8.经济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三.选择题 1.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厂商要回答的问题是( )。 A.何时生产,如何生产 B.如何生产,为什么生产 C.生产什么,何时生产 D.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2.厂商用来生产产品的劳动、原材料和资本商品叫做 ( )。 A.现付要素 B.生产要素 C.现付成本 D.折算要素 3.如果厂商A的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1/3,厂商B的是2/3,那么( )。 A.只有厂商A的生产成本是递减的 B.只有厂商B的生产成本是递减的 C.厂商A的资本投入是厂商B的两倍 D.如果厂商A用3单位劳动与厂商B的2单位资本相交 换,厂商A的产量将增加。 4.如图4-1,如果Z1的价格为每单位10元,那么( )。 A.投入5单位Z2将使生产10单位产量的成本最小 B.Z2的价格为400元 C.一定有规模收益增加 D.10单位产量的总成本为1000元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 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 A.第Ⅰ阶段; B.第Ⅱ阶段; C.第Ⅲ阶段。 2.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二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 四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 =2,且2=L K MP MP ; =2 1,且2=L K MP MP ; =2,且 21=L K MP MP ; ? D .RTS LK =2 1,且21=L K MP MP 。 3.在以横坐标表示劳动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 的斜率为( )。 A.γω; γω;C.ωγ; ω γ。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平均产量递减; B.平均产量递增; C.平均产量不变; D.总产量递减。 5.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0<L <7;; C .3<L <;<L <。 】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10K L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 则(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 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 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

D.无法判断 》 7.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8.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A.随产量减少而减少; B.等于平均固定成本; C.等于固定成本; D.等于边际成本。、 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后减。 10.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二、多项选择题 1.当生产函数Q=?(L.K)的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是()。 A.递减且为正; B.递增且为正; C.递减且为负; D.为零。 % 2.关于生产函数Q=?(L.K)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A.开始于AP 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MP L 为零处; B.开始于MP 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AP L 为零处; C.开始于AP L曲线和MP L曲线相交处,终止于MP L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处; D.开始于AP L的最高点,终止于TP L的最高点。 3.对于生产函数Q=?(L.K)和成本方程C=ω·L+r?K,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 A.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ω/r; ) = r/ω; ω=MP K/r。 4.生产要素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 A.资本; B.土地; C.劳动; D.企业家才能。 5.等产量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A.斜率为负; B.凸向原点; C.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的RTS; ;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习题详解(第6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六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设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 K L =?,且已知2w =,1r =,则: (1)试求100Q =、400之下,LAC 分别为多少? (2)设16K =,求100Q =、400的SAC 分别为多少? 解:(1)厂商生产的最优条件为 /22/2L K MP K KL K w MP L r L KL ====,即2K L =。 当100Q =100KL 可得:502L =1002K =。 此时502210021 22LAC ?+?= = 当400Q =400KL =可得:2002L =,4002K = 此时2002240021 22LAC ?+?= (2)当16K =时,4Q L = 100Q =时,625L =,6252161 12.66100SAC ?+?= =。 400Q =时,10000L =,100002161 50.04400 SAC ?+?= =。 2.设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Min 5,10Q K L =,且1w =,3r =。 (1)试求LTC 、LAC 和LMC 的曲线; (2)设短期下10K =,求STC 、SAC 及SMC 各为多少? 解:(1)长期总成本是指厂商在长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规模,与一定产量的商品所对应的生产要素投入的最小成本。 对于里昂剔夫生产函数()Min 5,10Q K L =,当510K L =时,与Q 对应的成本最小。 此时,/5K Q =,/10L Q =。

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习题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3、两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4、厂商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5、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6、企业在生产中的规模报酬问题 (二)难点 1、规模报酬的递增 2、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 3、如何区分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4、两条脊线所围成的三个区域的特征 二、关键概念 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规模报酬三、习题 (一)选择题 1、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平均产量增加; B.平均产量减少;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2、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 A.AP l 是递减的; B.AP l 为零; C.MP l 为零; D.MP l 为负。 3、如果是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与横轴相交。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B.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报酬规律造成的; D.边际报酬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5、在边际产量发生递减时,如果要增加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 A.增加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B.减少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停止增加变动生产要素; D.同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6、生产要素最适度组合的选择条件是( ) A.MRTS=P1/P2 B.MU1/MU2=P1/P2 C.MRTSLK=w/r D.MPL/MPK=r/w 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8、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9、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 A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 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要素不变; D 上述都正确。 10、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 A 增加10% ; B 减少10%; C 增加大于10%; D 增加小于10%。 (二)判断说明题 1、生产函数指的是要素投入量和最大产出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通常分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两种类型。 2、生产函数的斜率是边际产量。

微观经济学 --- 第四章{生产者理论} 习题 (上海商学院)

第四章生产函数分析 一、名词解释 生产者生产函数生产要素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长期生产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等成本线等斜线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扩展线 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 二、选择题 知识点:生产函数 1.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关系称为( )。 A.生产函数B.生产可能性曲线 C.总成本曲线D.平均成本曲线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 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以上都对 观察图4.1,回答第3—6题。 3.如图4.1的生产函数,不变劳动投入的是( )。 A.L0B.L1 C L2D.L3 4.如图4.1的生产函数,下面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平均生产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边际生产率是生产函数的斜率B.在L3平均生产率等于边际生产率 C.平均生产率开始先上升,然后下降D.边际生产在L3处达到最大 5.如图4.1的生产函数,下列关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L2和L4处平均生产率相等B.边际生产率在L2处达到最大 C.在L2处,平均生产率等于边际生产率D.平均生产率在L3处达到最大 6.如图4.1的生产函数,则下列关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C和D之间的平均生产率下降B.A和C之间的边际产量上升 C.C点的平均生产率最小D.B和D之间的平均生产率上升 7.如果生产函数为Q = min (3L,K),w = 5,r = 10,则劳动与资本的最优比例为( )。 A.3 : 1 B.1 : 2 C.1 : 3 D.2 : 1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内容提要 生产者行为理论是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求得最大的产出和利润。 (一)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表示一定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行的要素投入组合与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记为Q= ? (L,K,…,T)。它表示厂商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Q)取决于劳动(L)、资本(K)等要素的投入量和技术水平(T)。 在生产函数中,各个生产要素间的比例称为技术系数。技术系数可变动的称为可变技术系数,不可变动的称为固定技术系数。相应的生产函数也可分为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和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 假定生产者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L,K)。有两种特殊的生产函数,一种是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一种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为Q=A LαKβ,0<α<1,0<β<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如下性质: ①α+β<1,规模报酬递减。 ②α+β=1,规模报酬不变。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的相对重要性,α表示劳动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表示资本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③α+β>1,规模报酬递增。 (二)短期生产函数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根据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是否能改变全部要素投入,可将生产时期划分为短

期和长期。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一个生产时期。短期生产函数研究的是可变投入的不同数量与固定投入两者的和所能带来最大的产出。 在假定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定义一种要素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如果假定短期中资本不变,Q=?(L,K),则 总产量 (Total Product, TPL) TPL=f(L,K)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 APL) APL=TPL/L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L) MPL=d TPL/d L 如果假定劳动不变,同样可得出关于资本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MP和TP之间的关系:当MP>0时,总产量TP递增;MP<0时,总产量TP递减;MP=0时,总产量TP极大。 MP与AP之间的关系:当MP>AP时,AP递增;MP

生产者行为理论知识点整理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经济问题 一、企业的定义及其组织形式 1、独资企业 2、合伙企业 3、公司制企业 二、企业与市场 交易费用 即 成本 企业是指为购买或雇用生产要素并将之组织起来生产和销售物品与劳务的独立经济实体。 市场是一种协调买者与卖者关系的机制 规模经济 小队生产 由于企业可以节省交易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并组织有效的小队生存,所以,协调大部分经济活动的不是市场,而是企业。 三、企业的目标 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行为要受到两种限制:市场限制、技术限制 第二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的投入要素与产出 生产投入要素:1、土地 2、资本 3、劳动 4、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一般记为: ).......,,(321n x x x x f Q = x1,x2,x3...xn 代表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品,Q 代表任何既定数量的投入品组合在给定技术条件下所产生出来的产品的最大值,即表示产量。 L 表示劳动的投入量 K 表示资本的投入量 由于生产需要一个过程,生产函数依生产过程的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1、瞬时生产函数 ),(K L f Q = 2、短期生产函数 ),(K L f Q = 3、长期生产函数),(K L f Q = 第三节 短期生产中的要素投入与产出关系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TP

最大产量:Q 、L TP 平均产量: L AP (劳动平均产量) =L TP K AP (资本平均产量)=K TP 边际产量: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其他诸投入要素都保持不变,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引起总产量的变动量,称作此时这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 当变动投入是劳动时,劳动的边际产量可写作: L TP MP L ??=/ 当变动要素是资本时,资本的边际产量可写作:K TP MP K ??=/ 当投入可以连续变化,产出也可以连续变化时,差分形式可写成导数形式: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定义:一般来说,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而其他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那么这种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若再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该要素的边际实物产量会逐渐减少。 第四节 长期生产中的要素投入与产量关系 一、等产量线 根据两种可变生产要素间的替代程度,可将等产量曲线分为三种类型 (a )两投入要素为完全替代品 (b )两投入要素为互补品 (c )两投入要素为非完全替代品 特征: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3、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条之间则代表不同产量。 4、离原点越近,代表产量水平越低,反之越高。 5、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6、等产量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曲线。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L K MRTS LK ??-=/=dL dK /- 推导K L MP MP L K //=??- 因此可得K L LK MP MP L K MRTS //=??-= 或K L LK MP MP dL dK MRTS //=-= 三、脊线与生产的经济区域 四、等成本线

经济学概论作业: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函数表示,称为生产函数,即反映在既定技术条件下,一定的投入品数量与最大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要素报酬递减率:也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或边际报酬递规律,在技术不变、其它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对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的不断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总产量是以递增的速度增加;但当该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的增加超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后,由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 等产量曲线:就是在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使产量不变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保持总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记作:L K LK Q Q MRTS ??-=/ 成本函数:指一定产量与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成本之间的关系。 短期成本:短期在经济理论中是指部分生产要素不能调整(来不及调整,有时甚至不愿意调整或者没有必要调整)的时期。而短期成本则是指在短期支付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平均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内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等于总成本除以产量,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 形曲线。 平均可变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由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它等于变动成本除以产量,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 形曲线。 边际成本:是企业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它是额外一单位产量

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量,是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产量的增加又逐渐升高,因而是一条U形曲线。 长期成本:长期在经济理论中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的时期。而长期成本是指在长期支付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二、是非题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一定。(√) 2.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越多,产量越高。(×) 3.同一平面上,可以有且只有三条等产量线。(×) 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和边际成本递增规律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角度的表述。(√)5.在农业生产中,土地越密植越好,施肥越多越好。(×) 6.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7.生产一定量产品时,投入的要素的配合比例应该固定不变。(×) 8.一条等产量线的上部表示的产量大于该等产量线的下部表示的产量。(×) 9.经济分析中的长期是指5年以上(×) 10.利润最大化就是实现无限利润(×) 11.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是边际成本(√) 12.长期成本分为长期固定成本和长期可变成本(×) 1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是收支相抵点(√) 14.收益就是利润,因此,收益最大化就是利润最大化(×) 三、选择题 1、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D )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与横轴相交。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B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式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成本理论习题 1、选择题 1.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企业的生产目的是() A.成本的最小化 B.收益的最大化 C.利润的最大化 D.产量的最大化 2?如果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为正,但它随着投入单位数的增加而递减,那么() A.平均产量正在下降 B.总产量达到了最大,正要开始下降 C.总产量正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 D.企业一定是在长期中运作 3?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A.3

4.生产函数表示()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 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以上都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6.如果以横轴表示劳动,纵轴表示资本,则等成本曲线的斜率是( ) A.P L/P K B. —P L/P K C.P K/P L D. —P K/P L 7.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首先发生 A.边际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下降 C.总产量下降 D.B 和C 8.生产理论中的膨胀线类似于消费者理论中的() A.恩格尔曲线 B.收入一消费曲线

9?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10?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生产技术既定不变 C.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A 和B 11.如果仅劳动是变动投入,以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作为划分生产三阶段的标志,则()不是第二阶段的特点 A.边际实物报酬递减 B.平均产量不断下降 C.总产量不断提咼 D.投入比例从比较合理到比较不合理 12?凡属齐次生产函数,都可以分辨其规模收益类型。这句话()A.正确 B.不正确 C.可能正确 D.不一定正确 13.在边际收益递减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应该()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成本理论习题 一、选择题 1.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企业的生产目的是() A.成本的最小化 B.收益的最大化 C.利润的最大化 D.产量的最大化 2.如果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为正,但它随着投入单位数的增加而递减,那么() A.平均产量正在下降 B.总产量达到了最大,正要开始下降 C.总产量正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 D.企业一定是在长期中运作 3.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A.3

4.生产函数表示()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 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以上都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6.如果以横轴表示劳动,纵轴表示资本,则等成本曲线的斜率是() A.P L /P K B.-P L /P K C.P K /P L D.-P K /P L 7.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首先发生 A.边际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下降 C.总产量下降 D.B和C 8.生产理论中的膨胀线类似于消费者理论中的() A.恩格尔曲线 B.收入—消费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预算约束线 9.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10.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生产技术既定不变 C.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A和B 11.如果仅劳动是变动投入,以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作为划分生产三阶段的标志,则()不是第二阶段的特点 A.边际实物报酬递减 B.平均产量不断下降 C.总产量不断提高 D.投入比例从比较合理到比较不合理 12.凡属齐次生产函数,都可以分辨其规模收益类型。这句话() A.正确 B.不正确 C.可能正确 D.不一定正确 13.在边际收益递减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应该()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生产者行为理论知识点整理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企业及经济问题 一、企业的定义及其组织形式 1、独资企业 2、合伙企业 3、公司制企业 二、企业与市场 交易费用 即 成本 企业是指为购买或雇用生产要素并将之组织起来生产和销售物品与劳务的独立经济实体。 市场是一种协调买者与卖者关系的机制 规模经济 小队生产 由于企业可以节省交易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并组织有效的小队生存,所以,协调大部分经济活动的不是市场,而是企业。 三、企业的目标 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行为要受到两种限制:市场限制、技术限制 第二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的投入要素与产出 生产投入要素:1、土地 2、资本 3、劳动 4、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一般记为:).......,,(321n x x x x f Q x1,x2,x3...xn 代表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品,Q 代表任何既定数量的投入品组合在给定技术条件下所产生出来的产品的最大值,即表示产量。 L 表示劳动的投入量 K 表示资本的投入量 由于生产需要一个过程,生产函数依生产过程的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1、瞬时生产函数 ),(K L f Q = 2、短期生产函数 ),(K L f Q = 3、长期生产函数),(K L f Q = 第三节 短期生产中的要素投入与产出关系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TP 最大产量:Q 、L TP 平均产量: L AP (劳动平均产量) =L TP K AP (资本平均产量)=K TP 边际产量: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其他诸投入要素都保持不变,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引起总产量的变动量,称作此时这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 当变动投入是劳动时,劳动的边际产量可写作: L TP MP L ??=/ 当变动要素是资本时,资本的边际产量可写作:K TP MP K ??=/ 当投入可以连续变化,产出也可以连续变化时,差分形式可写成导数形式: dL dTP MP L /= dK dTP MP K /=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定义:一般来说,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而其他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那么这种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若再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该要素的边际实物产量会逐渐减少。 第四节 长期生产中的要素投入与产量关系 一、等产量线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标: 1、了解生产函数、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要素替代率的概念 2、理解两种变动投入的最优组合及规模经济 学习重点:掌握一种变动投入下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及厂商生产的三阶段和最佳生产目标的确定。 第一节生产函数 一、厂商 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一)厂商的法定形式 (1)独资企业是单个人所有的企业,在独资企业中,无论是业主自己经营还是雇佣他人经营,业主都需要支付全部费用,并获得全部收益。同时,独资企业所有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2)合资企业又称合伙制企业,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分担经营责任的企业。大多数合资企业都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合资人的责任和利益,同独资企业一样,合资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3)公司是按公司法建立的法定实体,其特点是企业与创办者和所有人相分离,一般以发生股票的形式筹建,股票持有人为股东,股东推举一些人作为董事,股东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与前二种企业相比,公司有利于筹集大量资金,且风险相对分散 二、生产要素 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加以组合制成 产品的行为,即把各种投入——产出的过程。 作为生产要素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有: (1)劳动L——指劳动力所提供的智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2)资本K——指在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即包括无形的人力资本(商标、专利权等)和有形的物质资本。 (3)土地N——指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陆地、海洋、矿山、牧场、风力、水力等) (4)企业家才能E——指企业家对生产过程中的进行管理组织和协调生产活动

的能力。 三、生产函数 1.定义: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的函数关系。 以Q代表总产量,L、K、N、E 分别代表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则生产函数一般表现形式为: Q=f(L,K,N,E) 注意: ●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企业 经营管理完善,一切要素充分发挥效用为前提)。 ●生产函数说明的是一特定时期的投入产出关系,时期不同,生产函数可 能不同。 ●任何生产函数都是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前提条件的。 ●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各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技术系数)通常存在多种组 合。Eg: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四、短期与长期 1.短期和长期的概念 A、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数 量不变的时期。(可变生产要素/不可变生产要素) B、长期是指生产者来得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有生产要素数量都可 以改变的时期。 ?不同的行业,短期长期的时间长度不同 2.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 A、短期生产函数:在短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短期生产函数。 其他要素的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量是多少。 假定厂商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劳动L的投入量可变,但资本K的投入量不变,则生产函数为: Q=f(L) B、长期生产函数:在长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长期生产函数。 多种要素投入组合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