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化学导学案-第四课时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和迁移应用

高中化学导学案-第四课时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和迁移应用

高中化学导学案-第四课时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和迁移应用
高中化学导学案-第四课时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和迁移应用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四课时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和迁移应用

【明确学习目标】

1.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2.学会滴定原理的迁移应用。

课前预习案

【知识回顾】

1.酸式滴定管可盛放溶液、溶液,不能盛放溶液及酸;碱式滴定管可盛放溶液;滴定管的精确读数为________;滴定管使用的第一步为。赶气泡的方法是。

2.中和滴定时,滴定终点反应终点,指示剂的选择是根据来确定的,快到反应终点时,一滴操作会引起溶液PH ,强酸和强碱的滴定选择做指示剂,强酸和弱碱的滴定选择做指示剂,弱酸和强碱的。

【新课预习】学生认真总结第三课时导学案,并思考下列问题:

1.中和滴定可能会引起那些误差?

【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例1:分析以下各项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实验误差:

(1)滴定管洗净后,未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_______。

(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_______。

(3)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使

滴定结果________。

(4)滴定前平视,滴定终点俯视,使滴定结果________。

(5)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酚酞作指示剂),当加入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呈

浅红色,此时便停止滴定,使滴定结果________。

(6)用含Na2O杂质的NaOH固体来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滴定未知浓

度的盐酸,使测得盐酸的浓度________。

(7)用含Na2CO3杂质的NaOH固体来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滴定未知

浓度的盐酸,使测得盐酸的浓度________。

(8)洗涤锥形瓶时,误把稀食盐水当作蒸馏水,然后用锥形瓶装待测的盐酸,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时,对测得的结果________。

综合分析: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引起的误差有:

类别操作结果

来自滴定管中产生的误差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过快,反加一滴碱溶液无变化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过多

部分酸溶液滴出锥形瓶外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洗锥形瓶洗净后还有蒸馏水

待测液加水稀释

读数带来的误

差用滴定管量

取待测液

先俯视后仰视

先仰视后俯视标准液

先俯视后仰视

先仰视后俯视

来自配制标准液产生的误差

配制0.1

mol/L的

NaOH溶液

500 mL需要

NaOH的质

量为2.0 g

NaOH已部分潮解或称量时间过长

NaOH

中含

有杂

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所含杂质消耗 1 molHCl需质量大

于40 g(例如Na2CO3、NaHCO3)

所含杂质消耗 1 molHCl需质量于

40 g(例如Na2O)

游码有油污

注意:对于仰视、俯视所造成的读数误差,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来理解和记忆。如图是对量筒和滴定管进行仰视、俯视读数的模拟图。其共同点在于:俯视时液面位于读取刻度的下方;仰视时液面位于读取刻度的上方(记住“俯下仰上”)。对于滴定管,仰视所读的值比平视大,俯视所读的值比平视小,而量筒则正好相反。滴定终点时的错误读数所造成的误差可简记为“仰高俯低”(假定滴定前读数正确)。

一.【合作探究2:滴定原理的迁移应用】

例2:市场上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的配料是食盐、碘酸钾、抗结剂,碘含量(以碘计)是20~50 mg/kg。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2.0×10-3 mol·L-1的Na2S2O3溶液10.00 mL,恰好反应完全。填写下列空白:

(1)判断c中恰好反应完全的依据是________。

(2)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3)根据以上实验,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________ mg/kg(用含W的代数式

表示)。

例3.(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C2O2-4+MnO-4+H+===CO2↑+Mn2++H2O

(2)称取6.0 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 mL

溶液。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 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试液,滴加0.25 mol·L-1NaOH溶液至20 mL

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该溶液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②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10 mol·L-1酸性KMnO4溶液至16 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颜色由_______变为_____。该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例4.双指示剂滴定法(以盐酸滴定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为例)

先以酚酞作指示剂:

再以甲基橙做指示剂:

课堂练习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水稀释0.1 mol·L-1的氨水,则溶液中c(NH3·H2O)

c(OH-)增大

B.pH=3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升高相同的温度,pH均不变

C.在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两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同锌粒,若只有一种溶液中的锌粒有剩余,则该溶液一定是盐酸

D.两种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为a和a+1,则c2=10c1 2.用1.0 mol·L-1 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硫酸溶液时,其pH和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反应后溶液的总体积分别是( )

A.1 mol·L-1,60 mL

B.0.5 mol·L-1,80 mL

C.0.5 mol·L-1,60 mL

D.1 mol·L-1,80 mL

3.如图所示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B.P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4.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H2SO4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水电离的c(H+):①=②=③=④

B.将②、④溶液混合后,pH=7,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④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最大D.向10 mL上述四溶液中各加入90 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5. 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 1 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若a<4,则A、B都是弱酸

②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③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

④A、B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6.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时,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

Na2CO3中分别含有:①NaOH②NaCl③NaHCO3④K2CO3杂质,所测结果偏低的是( ) A.① B.仅② C.①②③D.②③④

7.向体积都为 1 L,c(H+)都等于0.01 mol·L-1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投入0.66 g Zn,则图中

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曲线是( )

8.已知:将1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用

0.1 mol·L-1盐酸滴定时,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消耗盐酸10 mL;若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时消耗盐酸20 mL。现有一份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OH、Na2CO3、NaHCO3的一种或两种。现取一定量的该粉末配成适当浓度的稀

溶液并分成两等份,分别用0.1 mol·L-1盐酸滴定。一份用酚酞作指示剂,消耗盐酸a mL;另一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消耗盐酸b mL。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①若a=0,则固体中只含NaHCO3②若a=b,则固体中只含NaOH ③若

2a>b>a,则固体中含有NaOH、Na2CO3④若2a

9. 我国国标推荐的食品药品中Ca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之一为:利用Na2C2O4将

处理后的样品中的Ca2+沉淀,过滤洗涤,然后将所得CaC2O4固体溶于过量的强酸,最后使用已知浓度的KMnO4溶液通过滴定来测定溶液中Ca2+的含量。

针对该实验中的滴定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KMnO4溶液应该用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盛装,除滴定

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写出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为: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

(4)以下哪些操作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高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装入KMnO4溶液前未润洗滴定管 b.滴定过程中,振荡时将待测液洒出

c.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端悬有一滴溶液 d.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

(5)某同学对上述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用于测定某品牌的钙片中的钙元素

(主要为CaCO3)含量,其实验过程如下:取 2.00 g样品加入锥形瓶中,用酸式滴定管向锥形瓶内加入20.00 mL浓度为0.10 mol·L-1的盐酸(盐酸过量),充分反应一段时间,用酒精灯将锥形瓶内液体加热至沸腾,数分钟后,冷却

至室温,加入2~3滴酸碱指示剂,用浓度为0.1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8.00 mL。(提示:Ca(OH)2微溶于水,pH较低时不会沉淀出)据此回答:

①为使现象明显、结果准确,滴定过程中的酸碱指示剂应选择________试液

(填“石蕊”、“甲基橙”或“酚酞”);

②实验过程中将锥形瓶内液体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此2.00 g钙片中CaCO3的质量为________g。

10 .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NaOH含量时,可先在混合

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做指示剂),试回答:

(1)滴定时BaCO3能否溶解?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测定的结果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1.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2.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公式:a.n(H +) =n(OH-)b.C(H+)V(H+)=C(OH-)V(OH-) 3.中和滴定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的6个方面是: ①洗涤仪器(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 ②气泡; ③体积读数(仰视、俯视):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④指示剂选择不当; ⑤杂质的影响; ⑥操作(如用力过猛引起待测液外溅等)。 具体分析如下: (1)滴定前,在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偏高) (2)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偏高) (3)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偏高) (4)取待测液时,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偏低) (5)取液时,移液管尖端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中。(偏高) (6)读取标准液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偏低) (7)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最后一滴盐酸滴入使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偏高) (8)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溶液溅出。(偏低) (9)滴定后,滴定管尖端挂有液滴未滴入锥形瓶中。(偏高) (10)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刻度读数。(偏低) (11)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12)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偏高) (13)滴定临近终点时,用洗瓶中的蒸馏水洗下滴定管尖嘴口的半滴标准溶液至锥形瓶中。(操作正确, 无影响) (14)过早估计滴定终点。(偏低) (15)过晚估计滴定终点。(偏高) (16)一滴标准溶液附在锥形瓶壁上未洗下。(偏高) (以上所指偏高偏低抑或无影响是指待测酸碱浓度) 分析技巧:1.分析不当操作对公式中四个变量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大小影响, 2.根据公式,分析对V标准液的影响,V标准液比理论偏大,则待测液浓度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反之亦 然。故而V 标准液 是我们考察的重点。 3.对于(11),分析向已经准确量取好的待测液中滴加入水,虽然改变了待测液浓度和体积,但并不 影响n 待测液,所以V 标准液 不变化,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3、误差分析 根据待测液浓度的计算公式:c(测)=进行分析,可见c(测)与V(标)成正比,凡是使V(标)的读数偏大的操作都会使c(测)偏大;反之,c(测)偏小。 (1)标准液配制引起的误差 ①称取5.2克氢氧化钠配制标准液时,物码倒置。(偏高) ②配制标准液时,烧杯及玻璃棒未洗涤。(偏高) ③配制标准液时,定容俯视。(偏低)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学案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 一.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锥形瓶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对比不同点及其原因; (2)对比滴定管和量筒刻度的不同。 二.实验操作: (1)查: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净即可) (3)盛、调:用烧杯沿漏斗注入滴定管中,放出液体,赶气泡、调起点。 (4)取: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或挤压玻璃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记和算: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求出酸的浓度。计算时可用公式: c(H+)= c[(OH-)×V(碱)÷V(酸)求。 [原理:c(H+)×V(酸)= c[(OH-)×V(碱)] 三、练习: 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浓度的浓硫酸,其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稀硫酸溶液100mL,操作方法是:在____里盛适量蒸馏水,用____滴定管取1mL 浓硫酸,使其缓缓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____中,并用____搅拌,以达____的目的。将____后的溶液沿____注入____中,用蒸馏水洗涤____和____2~3次,洗液都注入____中,振荡摇匀后,将水注入____,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处,改用____加水至____。盖好瓶塞,振荡摇匀后,转移至贴有标签的试剂瓶中。 2.滴定:用酸式滴定管取10mL稀硫酸,注入____中,滴入3至5滴酚酞并摇匀后,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直到加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刚好使溶液____,即达滴定终点。 3.记录和计算:求:稀释前后硫酸物质的量的浓度。 4.讨论: ①碱式滴定管在盛氢氧化钠溶液前要先用____洗净再用____润洗,盛待测硫酸溶液的容器是____,容器在盛稀硫酸前,要用____洗。 ②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碱溶液洗,只用水洗,立即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将会使测定的稀硫酸浓度____(偏高、偏低、不受影响,下同)。 ③滴定前,盛稀硫酸的容器水洗后,用稀硫酸润洗,再盛稀硫酸10mL,再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将会使测定硫酸溶液的浓度结果____。 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内无气泡,后因操作不当进了气泡,测定结果,使稀硫酸的浓度_。 ⑤盛稀硫酸的容器内盛10mL稀硫酸后,再加入10mL水后滴定,则测定结果,硫酸溶液浓度将____。 ⑥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并记录读数,测得的硫酸溶液浓度将____。

滴定误差分析

滴定误差分析: (1)滴定管不润洗---偏大 (2)滴定管尖嘴气泡前无后有---偏小 (3)滴定管尖嘴气泡前有后无---偏大 (4)滴定管读数俯视---偏小 (5)滴定管读数仰视---偏大 (6)锥瓶润洗---偏大 (7)锥瓶摇动外溅---偏小 容量瓶配液误差分析: (1)不冷却室温---偏大 (2)不洗烧杯,玻棒---偏小 (3)溶液外溅---偏小 (4)定容俯视刻度线---偏大 (5)定容仰视刻度线---偏小 怎样区别强酸.弱酸.强碱.弱减 酸是由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构成的,而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区别强酸和弱酸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酸和碱在水中是否能够完全电离,也就是酸是否能够完全电离成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如果可以,那么这种酸就是强酸,如果不可以那么就是弱酸碱是否能够完全电离成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如果可以那么这种碱就是强碱,如果不可以那么就是弱碱 从化学式观察: 常见的强酸:HClO4,H2SO4,HI,HBr,HCl,HNO3 酸中主要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 常见的强碱:NaOH,KOH,Ba(OH)2 如果这种碱是沉淀或者在水中微溶,那么这种碱就是弱碱如果这种碱在水中易溶,那么这种碱就是强碱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差量法应用 在化学反应中,固体物质或溶液的质量(含气体物质的体积),往往会发生变化,这种反应前后的变化差值,与该化学反应紧密联系,并与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含气体体积)成正比例关系应用差量法解某些化学计算题,十分简便 [例1] 在某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个质量为1.12克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铁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取出洗净烘干称重,质量变为1.16克试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析出了铜多少克? [分析] 把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置换反应,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铁片质量的增加,与铁的溶解和铜的析出直接联系,每溶解56克铁,将析出64克的铜,会使铁片质量增加: 64克-56克=8克

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

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 举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和中和热的测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四种定量实验。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四种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定量实验的难点。现就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如下: 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500mL.1mol/LNaOH溶液为例) 1、NaOH药品不纯(如NaOH中混有少量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过长。由于部分NaOH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得到Na2CO3和NaOH 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时,若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 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 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

分析化学 滴定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及误差如何避免

滴定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及误差如何避免 摘要:本文通过对滴定分析各个过程的回顾,分析了误差的主要来源,以及避免误差的策略。另外借一些具体的事例来阐述误差避免的具体方法及操作规范。 关键词:滴定分析,误差来源,误差避免, 一、引言 滴定分析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等。滴定分析法是通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所消耗的体积算出试样中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为了使滴定分析的实验结果可靠、准确,我们从实验仪器、基本操作、滴定终点的判断和标准溶液的配制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误差来源并讨论避免误差的策略。 二、误差来源及如何提高滴定的准确度 1、实验仪器 在滴定分析中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等,如果清洗不干净,就很可能引入杂质;如果没有润洗或者润洗不到位都会造成浓度的降低,是一种潜在的“稀释”;滴定管注入液体时下端如果产生气泡,将会对滴定所耗体积造成“偏大”的影响,使计算结果不够准确;如果读取数据时滴定管、移液管与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稳定,显然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另外,如果移液时移液管中的液体没有自然

地全部流出,会使待测液体积减小,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减少,浓度会计算的偏低。 由此可见,由于仪器而产生的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针对上述的问题,可以采用仪器进行清洗、滴定管下端要放液体赶净液泡、读数要待大约30秒以后再准确读数等等方法来避免。毕竟滴定分析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分析方法,半滴的误差都会带来很大改变。 2、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也就是对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的使用,误差来源主要有:在滴定过程中左手对酸式滴定管的旋塞控制不当,旋塞松动导致塞处漏液,将会导致滴定用液体积不够准确;碱式滴定管如果没有控制好玻璃球,就会产生气泡,造成读数比实际耗液体积减小,引起误差;操作时锥形瓶如果没有及时摇动,会使滴定终点的判断失去准确性,而且,可能会在后期待测液体反应不完全而用力摇动时溅出液体;滴定时流速过快造成锥形瓶内液体外溅,会使标准溶液滴加过量;锥形瓶下没有垫白纸或白瓷板作参比物,会使分析人员对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反应不灵敏,终点滞后;若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就立刻停止滴定,待测溶液未反应完全;滴定停止时,液面未稳定时立即读数会造成溶液读出体积偏大,因为还有一部分标准溶液黏在滴定管壁上。

最新高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以一元酸和一元碱的中的滴定为例 因C标、V定分别代表标准液浓度、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定值,代入上式计算。 但是实际中C标、V定都可能引起误差,一般可把各因素引起的误差转嫁到V读上,若V读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若V读偏小,则测定结果偏小,故通过分析V读的变化情况,可分析滴定的误差。 引起误差可能因素有以下几种: (1)视(读数) 注意:①滴定管中液体读数时精确到0.01mL ②一般需滴定2-3次,取其平均值 (2)洗(仪器洗涤) 正确洗法: 二管二洗——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先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再用待装液润洗几次。 一瓶一洗——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洗。 注意:一般滴定管装标准液,锥形瓶里装待测液。 错误洗法导致结果: ①滴定管仅用水洗,使标准液变稀,故消耗标准液体积一定变大,V读变大,结果偏大。 ②移液管仅用水洗,则待测液变稀,所取待测液溶质物质的量变少,V读变小,结果偏小。 ③锥形瓶用待测液洗过,则瓶内待测液的溶质量偏多,V读偏大,结果偏大。 ④第一次滴定完后,锥形瓶内液体倒去后,尚未清洗,接着第二次滴定,滴定结果如何,取决于上次滴定情况如何。 (3)漏(液体溅漏) ①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液体溅出,则结果偏小。 ②终点已到,滴定管下端尖嘴中有液滴,则V读偏大,测定结果偏大。 (4)泡(滴定管尖嘴气泡) 正确操作应在滴定前把尖嘴管中的气泡赶尽,最后也不能出现气泡。如滴定开始有气泡,后气泡消失,则结果偏大。若先无气泡,后有气泡,则结果偏小。 (5)色(指示剂变色控制与选择)

滴定时,眼睛应紧盯着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指示剂变色后应半分钟内不复原。如变色后立即复原,则结果偏小。另外,同一种滴定,选择的指示剂不同,测定结果不同。 (6)杂(标准物含杂质) 用于配制标准液的固体应该是纯净物。但其中有可能混有杂质,称量时又按需标准物固体质量来称取的,帮一般均会产生误差,在此杂质又分两种情况: ①杂质与待测液不反应 如NaOH中含NaCl,所配的NaOH溶液浓度变小,滴定盐酸时,NaCl不参与反应,所需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故测定结果偏大。 ②若杂质与待测液反应,则应作具体分析。关键:比较与等物质的量的待测物反应消耗的杂质质量和标准物的质量。若消耗杂质的质量较大,则相当于削弱了原标准液的作用能力,故与一定量待测物反应时,消耗的标准体积变大,测定结果偏大。 或者可用等质量的杂质、标准物分别与待测物反应,根据消耗的待测物质量的多少来判断。如杂质作用待测物质量越多,说明作用能力被增强,故测定结果偏小。 3.例题精讲 例1.用0.01 mol/L H2SO4滴定0.01mol/L 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1滴H2SO4;②少加1滴H2SO4;(设1滴为0.05ml)则①和②[H+]的比值是() A、10 B、50 C、5×103 D、104 解析:①多一滴H2SO4[H+]= ②少一滴即OH过量,[OH-]=10-5mol/L.[H+]=10-9mol/L ①与②[H+]比值。故选D。 例2:草酸晶体的组成可用H2C2O4·xH2O表示,为了测定x值,进行如下实验:称取Wg 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 (1)称25.00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a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到KMnO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生的反应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 试回答:(1)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有(填序号)___________,还缺少的仪器有(填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 b.滴定管 c.100mL量筒 d.100mL容量瓶 e.烧杯 f.漏斗 g.锥形瓶 h.玻璃棒球 i.药匙 j.烧瓶 (2)实验中,标准液KMnO4溶液应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式滴定管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得的x值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滴定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滴定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滴定分析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然后根据所加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滴定分析时产生的误差被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有一种绝对值和符号不变,或按某一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由分析测量过程中确定性的影响因素所产生的,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和可测性。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有一下几种: (1)方法误差。 方法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在理论上和具体操作步骤上存在不完善之处。如反应不完全或存在副反应,指示剂的变色点不与化学计量点重合。 (2)仪器和试剂误差 仪器误差来源于一起本身的缺陷或没有按照规定使用仪器。如仪器检查不彻底,滴定管漏液;滴定管、移液管使用前没有润洗而锥形瓶误被润洗;注入液体后滴定管下端留有气泡;读数时滴定管、移液管等量器与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稳定、仰视(或俯视)刻度;液体温度与量器所规定的温度相差太远;移液时移液管中液体自然地全部流下。标准溶液误差①标准溶液浓度的大小造成的误差来源。滴定所需标准溶液体积的大小,滴定管读数的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使用的体积控制在20mL~24mL的范围内,使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不大于1‰,为此应使用适当浓度的标准溶液,从而控制标准溶液的体积。②标准溶液的配制不规范造成的误差来源。终点误差(指示剂误差)①指示剂用量过多或浓度过大,使其变色迟钝,同时指示剂本身也能多消耗滴定剂。②强酸滴定强碱时,用酚酞作指示剂。③强酸滴定弱碱时因生成的盐水解,等当点时溶液显酸性。同理强碱滴定弱酸在等当点时溶液呈碱性。若指示剂选用不当,等当点与滴定终点差距大,则产生误差。 (3)操作误差 操作误差通常是由于分析人员没有按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分析操作引起。操作方面误差可能有以下几点:①滴定中左手对酸式滴定管旋塞控制不当,旋塞松动导致旋塞处漏液;使用碱式滴定管时,左手拿住橡皮管中玻璃球用力挤压或按玻璃球以下部位,导致放手时空气进入出口管形成气泡。②右手握持锥形瓶没有摇动,待测液反应不完全或摇动时前后振荡溅出液体。③滴定时流速过快,锥形瓶中液体被溅出,也可能使标准溶液滴加过量。④锥形瓶下没有垫白纸或白瓷板作参比物,人眼对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反应不灵敏,使终点滞后。 ⑤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立即停止滴定,待测液可能未完全反应。⑥滴定停止后,立即读数也会产生误差,应等1min~2min到滴定管内壁附着液体自然流下再行读数。⑦进行平行测定,两次滴定所用标准液体积相差超过0.02mL,仍取平均值计算,产生误差,应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出可疑值的来源,重新进行实验。 (4)主观误差 主观误差是由于分析人员自身的一些主观因素造成。例如在分析过程中重点的判断,有些人对指示剂颜色的分辨偏深、有的人偏浅;有的人喜欢根据前一次的滴定结果来下意识地控制随后的滴定过程,导致测量结果系统地偏高或偏低。 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出现测量值时而偏大,时而偏小的误差现象,这种类型的误差叫做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的特点:1)不确定性;2)不可测性;3)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大小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极大误差出现的概率极小。 -------------------------------------------------------------------------------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上传: 何琼华更新时间:2012-5-19 20:47:38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定量实验,特别是其实验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遇到有关实验误差分析总会出现困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判断和相关问题的解决。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入手,理解中和滴定原理,即:酸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把原理公式化,即:C(待)=n·C(标)·V(标)/V(待)(n表示酸碱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其次在误差分析中,明确公式中的n、V(待)和C(标)均为确定量,只有V(标)是变量,C(待)和V(标)成正,实验中引起的各种误差,只要造成V(标)偏大的所得C(待)都偏高,反之偏低。把引起误差因素最终归结到V(标)的变化上,再进行实验误差分析。根据引起误差的原因,对常见的分类归纳分析如下: 一、仪器洗涤不当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移液管和锥形瓶都要用蒸馏水洗净,且滴定管、移液管还要用待装液润洗2∽3次,锥形瓶不润洗。若洗涤不当就会引起误差,如: 1、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中消耗V(标)偏大,C(待)偏高。 2、盛待测液滴定管或移液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造成待测液被稀释,V(标)偏小,C(待)偏低。 3、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V(标)偏大,C(待)偏高。 4、滴定前,锥形瓶用水洗涤后,或锥形瓶中残留水未干燥,或取完待测液后再向锥形瓶中加点水便于观察,虽然V(待)增大,但C(待)变小,其物质的量不变, 无影响。 二、读数不当 在读数时,应将滴定管直立在水平面上,两眼平视,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水平相切。若读数不当就会引起误差,如: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滴定后平视滴定管读数, 造成V(标)减小,C(待)偏低。 2、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仰视刻度线,读数偏大,造成V(标)偏大,C(待)偏高。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定量实验,特别是其实验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遇到有关实验误差分析总会出现困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判断和相关问题的解决。那么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如何分析?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入手,理解中和滴定原理,即:酸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把原理公式化,即:C(待)=k·C(标)·V(标)/V(待)(k表示酸碱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其次在误差分析中,明确公式中的K、V(待)和 C(标)均为确定量,只有V(标)是变量,C(待)和V(标)成正,实验中引起的各种误差,只要造成V(标)偏大的所得C(待)都偏高,反之偏低。把引起误差因素最终归到V(标)的变化上,再进行实验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方方面面归纳如下: 一、中和滴定的误差来源  1.仪器误差的来源 仪器检查不彻底,滴定管漏液;滴定管使用前没有润洗而锥形瓶误被润洗;注入液体后滴定管下端留有气泡;读数时滴定管等量器与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稳定、仰视(或俯视)刻度;液体温度与量器所规定的温度相差太远。 2.操作误差的来源 ①滴定中左手对酸式滴定管旋塞控制不当,旋塞松动导致旋塞处漏液;使用碱式滴定管时,左手拿住橡皮管中玻璃球用力挤压或按玻璃球以下部位,导致放手时空气进入出口管形成气泡。②右手握持锥形瓶没有摇动,待测液反应不完全或摇动时前后振荡溅出液体。③滴定时流速过快,锥形瓶中液体被溅出,也可能使标准溶液滴加过量。④锥形瓶下没有垫白纸作参比物,对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反应不灵敏,使终点滞后。⑤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立即停止滴定,待测液可能未完全反应。⑥滴定停止后,立即读数产生误差,应等1min~2min到滴定管内壁附着液

滴定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滴定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是将已知准确的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物质的量按关系恰好反应完全,然后根据所加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滴定分析时产生的误差被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有一种绝对值和符号不变,或按某一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由分析测量过程中确定性的影响因素所产生的,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和可测性。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有一下几种: (1)方法误差。 方法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在理论上和具体操作步骤上存在不完善之处。如反应不完全或存在副反应,指示剂的变色点不与化学计量点重合。 (2)仪器和试剂误差 仪器误差来源于一起本身的缺陷或没有按照规定使用仪器。如仪器检查不彻底,漏液;滴定管、使用前没有润洗而误被润洗;注入液体后滴定管下端留有气泡;读数时滴定管、移液管等量器与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稳定、仰视(或俯视)刻度;液体温度与量器所规定的温度相差太远;移液时移液管中液体自然地全部流下。标准溶液误差①标准溶液浓度的大小造成的误差来源。滴定所需标准溶液体积的大小,滴定管读数的较大。一般使用的体积控制在20mL~24mL的范围内,使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不大于

1‰,为此应使用适当浓度的标准溶液,从而控制标准溶液的体积。②标准溶液的配制不规范造成的误差来源。终点误差(指示剂误差)①指示剂用量过多或浓度过大,使其变色迟钝,同时指示剂本身也能多消耗滴定剂。 ②强酸滴定强碱时,用作指示剂。③强酸滴定时因生成的盐水解,等当点时溶液显酸性。同理强碱滴定弱酸在等当点时溶液呈碱性。若指示剂选用不当,等当点与差距大,则产生误差。 (3)操作误差 操作误差通常是由于分析人员没有按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分析操作引起。操作方面误差可能有以下几点:①滴定中左手对旋塞控制不当,旋塞松动导致旋塞处漏液;使用时,左手拿住橡皮管中玻璃球用力挤压或按玻璃球以下部位,导致放手时空气进入出口管形成气泡。②右手握持锥形瓶没有摇动,待测液反应不完全或摇动时前后振荡溅出液体。③滴定时流速过快,锥形瓶中液体被溅出,也可能使标准溶液滴加过量。④锥形瓶下没有垫白纸或白瓷板作参比物,人眼对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反应不灵敏,使终点滞后。⑤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立即停止滴定,待测液可能未完全反应。⑥滴定停止后,立即读数也会产生误差,应等1min~2min到滴定管内壁附着液体自然流下再行读数。⑦进行平行测定,两次滴定所用标准液体积相差超过,仍取平均值计算,产生误差,应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出可疑值的来源,重新进行实验。 (4)主观误差 主观误差是由于分析人员自身的一些主观因素造成。例如在分析过程中重点的判断,有些人对指示剂颜色的分辨偏深、有的人偏浅;有的人喜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一.用已知摩尔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摩尔浓度的NaOH溶液(甲基橙作指示剂),试说明下列情况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 1.酸式滴定管用水洗后便装标准液进行滴定. 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仍留有少量蒸馏水.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4.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误用盐酸润洗. 5.盐酸在滴定时溅出锥形瓶外. 6.待测液在振荡时溅出锥形瓶外. 7.滴定前平视刻度,滴定到终点后仰视读数. 8.滴定前平视刻度,滴定到终点后俯视读数. 9.滴定前仰视读数,终点时平视. 10.滴定前仰视,终点时俯视. 11.滴加盐酸,橙色不足半分钟即褪色. 12.滴加盐酸时,溶液变红色. 13.滴定前,酸式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14.滴定前,酸式滴定管中无气泡,滴定后产生气泡. 15.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悬有一滴液体. 16.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后,就用来吸取待测液. 17.将移液管尖嘴处的液体吹入锥形瓶. 18.碱式滴定管水洗后,就用来量取待测液. 19.滴定过程中,标准液有少量外漏. 二. 测定结果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 1.用含NaCl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测定盐酸的浓度? 2.用含Na2O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测定盐酸的浓度? 3.用含Na2CO3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测定盐酸的浓度? 4.用含NaHCO3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测定盐酸的浓度? 三.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和碱恰好中和时,其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B 酸和碱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值一定等于7 C 酸和碱中和的实质是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结合生成盐 D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氢离子与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正好 A 由黄色变成红色 B 由橙色变成红色

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滴定法测定待测液的浓度时,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从计算公式分析,当酸碱恰好中和时,有如下关系: c(标)·V(标)·x(标)=c(待)·V(待)·x(待) 其中c、V、x分别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酸或碱的元数。 因此,c(待)= 。因c(标)、V(待)、x(标)、x(待)均为定值,所 以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V(标)大则c(待)大,V(标)小则c(待)小。 能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1)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偏高 (2)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偏低 (3)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偏高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偏低 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偏低 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偏高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1)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洗。偏高 (2)锥形瓶未洗净,残留有与待测液中溶质反应的少量物质。偏低 (3)待测液加水稀释无影响 3、读数带来的误差: (1)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 ①先俯视后仰视偏低②先仰视后俯视偏高 (2)标准液: ①先俯视后仰视偏高②先仰视后俯视偏低 4、来自配制标准液产生的误差 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500mL,需要NaOH质量 2.0g (1)NaOH已部分潮解偏高 (2)NaOH中含有杂质: ①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偏高 ②所含杂质消耗1mol盐酸需质量大于40g偏高(例如:Na2CO3、NaHCO3) ③所需杂质消耗1mol盐酸需质量小于40g偏低(例如:Na2O) (3)砝码有油污偏低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高二化学科学习资料·学法指导系列 高二化学科学习资料·学法指导系列 1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主要来自以下6个方面: (一)仪器润洗不当 1.盛放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若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2.盛放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实际所取待测液的总物质的量变少了,所以会使标准液的用量减少,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小。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分析这时待测液的实际用量变多了,使标准液的用量增多,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二)读数方法有误 1.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分析:由图可知仰视时:观察液面低于实际液面。俯视时:观察液面高于实际液面。所以滴前仰视V(前)偏大,滴后俯视V(后)偏小。这样V 标准液(=V 后—V 前)的值就偏小,导致c(待测液) 的值就偏小。 2.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分析: 同理推知V(标准液)偏大,c(待测液)偏大。 (三)操作出现问题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实际用量,致使的 c(待测液)值偏大。 2.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前尖嘴部分有气泡,终了无气泡(或前无气泡后有气泡)。 分析:对于气泡的前有后无,会把V 标准液的体积读大了,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了。(反之相反) 3.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待测液溅出。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小,从而标准液的用量也减少,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小。 4.滴定过程中,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之外。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用量,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5.移液时,将移液管(无“吹”字)尖嘴部分的残液吹入锥形瓶中。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增多,从而增加标准液的用量,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6.快速滴定后立即读数。 分析:快速滴定会造成:当以达终点时,尚有一些标准液附着于滴定管的内壁,而此时立即读数,势必造成标准液过量,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大。 (四)指示剂选择欠妥 1.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用酚酞。 分析:由于滴定终点溶液呈酸性,选用酚酞势必造成酸的用量减少,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小。 2.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 分析:同样,由于终点时溶液呈碱性,选用甲基橙也势必造成碱的用量减少,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小。 (五)终点判断不准 1.强酸滴定弱碱时,甲基橙由黄色变为红色停止滴定。 分析:终点时的颜色应由黄变橙,所以这属于过晚估计终点,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2.强碱滴定弱酸时,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半分钟后溶液又变为无色) 分析:这属于过早估计终点,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小。 3.滴定至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处半滴尚未滴下(或一滴标准液附着在锥形瓶内壁上未摆下) 分析:此时假如把这半滴(或一滴)标准液滴入反应液中,肯定会超过终点。所以这种情况会使 c(待测液)的值偏大。 (六)样品含有杂质用固体配制标准液时,样品中含有杂质。 1.强酸滴定含有Na 2O 的NaOH 样品的纯度。 分析:由于1molHCl~40gNaOH,而1molHCl~31g Na 2O,所以实际上相当于NaOH 质量变大了,最终使ω(NaOH)的值偏大。 2.用含Na 2CO 3的NaOH 的标准液滴定盐酸。 分析:若以酚酞作指示剂,由于1molHCl~40gNaOH,而2molHCl~106gNa 2CO 3~80gNaOH,所以这实 际上相当于V(NaOH)变大了,最终导致c (盐酸)值偏大。 中和滴定误差判断—关键:由公式抓滴定量(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 溶液为例)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主要来自以下6个方面: (一)仪器润洗不当 1.盛放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若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2.盛放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实际所取待测液的总物质的量变少了,所以会使标准液的用量减少,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小。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分析这时待测液的实际用量变多了,使标准液的用量增多,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二)读数方法有误 1.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分析:由图可知仰视时:观察液面低于实际液面。俯视时:观察液面高于实际液面。所以滴前仰视V(前)偏大,滴后俯视V(后)偏小。这样V标准液(=V后—V前)的值就偏小,导致c(待测液) 的值就偏小。 2.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分析: 同理推知V(标准液)偏大,c(待测液)偏大。 (三)操作出现问题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实际用量,致使的c(待测液)值偏大。 2.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前尖嘴部分有气泡,终了无气泡(或前无气泡后有气泡)。 分析:对于气泡的前有后无,会把V标准液的体积读大了,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了。(反之相反) 3.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待测液溅出。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小,从而标准液的用量也减少,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小。 4.滴定过程中,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之外。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用量,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5.移液时,将移液管(无“吹”字)尖嘴部分的残液吹入锥形瓶中。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增多,从而增加标准液的用量,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6.快速滴定后立即读数。 分析:快速滴定会造成:当以达终点时,尚有一些标准液附着于滴定管的内壁,而此时立即读数,势必造成标准液过量,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大。 (四)指示剂选择欠妥 1.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用酚酞。 分析:因为滴定终点溶液呈酸性,选用酚酞势必造成酸的用量减少,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小。 2.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 分析:同样,因为终点时溶液呈碱性,选用甲基橙也势必造成碱的用量减少,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小。(五)终点判断不准 1.强酸滴定弱碱时,甲基橙由黄色变为红色停止滴定。 分析:终点时的颜色应由黄变橙,所以这属于过晚估计终点,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起误差的是( ) A.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冲洗干净的滴定管盛装标准溶液 C.用NaOH 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时不小心多加了几滴 D.用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NaOH 溶液结束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开始实验时无气泡 2.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Cl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 ①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装液润洗 ②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装液润洗 ③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滴定至终点时充满溶液 ④取碱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取完后充满溶液 ⑤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⑥滴定时摇晃锥形瓶将液体溅出瓶外 ⑦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未漏入锥形瓶内) ⑧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A.②④ B.①③⑤⑦ C.④⑧ D.②④⑥⑧ 3.对于将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的滴定实验,下列操作能造成中和滴定结果偏低的是( ) A.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B.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未排除就开始滴定 C.往锥形瓶中加待测液时,锥形瓶中有少许水 D.振荡时,锥形瓶中液滴飞溅出来 4.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 浓度为13110mol/L -?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①+--2-3K Cl NO S 、、、 ②+2+-2- 4K Fe I SO 、、、 ③+--2-34 Na Cl NO SO 、、、 ④+2+--3 Na Ca Cl HCO 、、、 ⑤+2+--3 K Ba Cl NO 、、、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5.下列四种溶液:①pH=2的CH 3COOH 溶液;②pH=2的HCl 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 溶液。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由水电离的c(H +):①=②>③=④ B. 将②、③两种溶液混合后,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定量实验, 而其误差分析又是一个难点。那么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如何分析?下面就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 标准液放在滴定管中的情况进行探讨一下: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析:因标准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 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多了, 所以结果偏高。 ②、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析:因待测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 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少了, 所以结果偏低。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气泡体积 , 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读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④、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 析:读出来的待测液体积为实际量取的待测液体积 + 气泡体积 , 即待测液量少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2、来自锥形瓶产生的误差: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析:因瓶内壁附着待测液, 故锥形瓶内的待测液多了, 消耗的标准液也多, 所以结果偏高。

②、锥形瓶未洗净,残留有与待测液反应的少量物质 , 故消耗的标准液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③、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加入待测液或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水 析:实际参与中和反应的待测液的总量没变,实际消耗的标准酸液也就不变 , 故结果不变。 3、来自读数带来的误差: ①、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 A 、先俯视后仰视(先俯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仰视 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B 、先仰视后俯视(先仰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俯视 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多,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②、用滴定管量取标准液时 A 、先俯视后平视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 V 终 -V 始,而俯视时 V 始读小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所以结果偏高。 B 、先仰视后平视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 V 终 -V 始,而俯视时 V 始读大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小了,所以结果偏低。 C 、同理若先俯视后仰视或先平视后仰视,结果偏高;先仰视后俯视或先平视后俯视,结果偏低。

分析化学滴定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及误差如何避免

分析化学滴定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及误差如何避 免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滴定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及误差如何避免摘要:本文通过对滴定分析各个过程的回顾,分析了误差的主要来源,以及避免误差的策略。另外借一些具体的事例来阐述误差避免的具体方法及操作规范。 关键词:滴定分析,误差来源,误差避免, 一、引言 滴定分析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等。滴定分析法是通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所消耗的体积算出试样中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为了使滴定分析的实验结果可靠、准确,我们从实验仪器、基本操作、滴定终点的判断和标准溶液的配制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误差来源并讨论避免误差的策略。 二、误差来源及如何提高滴定的准确度 1、实验仪器 在滴定分析中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等,如果清洗不干净,就很可能引入杂质;如果没有润洗或者润洗不到位都会造成浓度的降低,是一种潜在的“稀释”;滴定管注入液体时下端如果产生气泡,将会对滴定所耗体积造成“偏大”的影响,使计算结果不够准确;如果读取数据时滴定管、移液管与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稳

定,显然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另外,如果移液时移液管中的液体没有自然地全部流出,会使待测液体积减小,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减少,浓度会计算的偏低。 由此可见,由于仪器而产生的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针对上述的问题,可以采用仪器进行清洗、滴定管下端要放液体赶净液泡、读数要待大约30秒以后再准确读数等等方法来避免。毕竟滴定分析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分析方法,半滴的误差都会带来很大改变。 2、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也就是对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的使用,误差来源主要有:在滴定过程中左手对酸式滴定管的旋塞控制不当,旋塞松动导致塞处漏液,将会导致滴定用液体积不够准确;碱式滴定管如果没有控制好玻璃球,就会产生气泡,造成读数比实际耗液体积减小,引起误差;操作时锥形瓶如果没有及时摇动,会使滴定终点的判断失去准确性,而且,可能会在后期待测液体反应不完全而用力摇动时溅出液体;滴定时流速过快造成锥形瓶内液体外溅,会使标准溶液滴加过量;锥形瓶下没有垫白纸或白瓷板作参比物,会使分析人员对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反应不灵敏,终点滞后;若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就立刻停止滴定,待测溶液未反应完全;滴定停止时,液面未稳定时立即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