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看这样的一个案例:洛虹是独生女,12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视其为掌上明珠,爱护备至,期望极高。洛虹生性活泼,聪明伶俐,上学后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不仅父母为此乐不可去,老师同学也都非常欣赏她,对她很是推崇,洛虹本人也意认到自己的出色,很自负。然而,正当大家都对洛虹满怀信心时,她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时,她正好重感冒,为了不耽误考试,她仍坚持来校参加了全部考试。由于身体不好,复习准备不足,加上心情紧张,结果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不仅有史以来第一次掉下前十名,而且数学甚至才七十几分,给她以一记学生打击。这次前所示有的失利使洛虹变得沉默寡言、定神萎靡、情绪低落、食量也大大减少,逐渐怕见老师和同学。后来发展至整天躺在床上,再不愿去上学了。家长开始还没怎么在意,只是一般地安慰她几句。直到后来见她不愿去上学,他们才着急起来。问孩子究竟怎么了。洛虹说不清楚,只是一味地流眼泪。父母把她带到医院作检查并无身体异常。其实,她的这种行为表现可以判断是抑郁症了。直接原因是由于是她考试失败后自觉大失面子,精神受到严重挫折而造成的。而促发其发病的根源还在于她人小在赞扬声中长大,生活一帆风顺,以至意志薄弱承受挫折能力太差。造成的。可见,情商也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成度对一个人的影响多么重要。

由此可以联想到马家觉事件。甚至学生的自杀、出走等等事件。其实这些都是心理的问题。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环境千万的,有的是教育方法千万的。有的是社会影响的等等。比如一个小孩长期在棍棒下长大的。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或造就有爆力倾向的性格。其实每一个问题学生,造成这个样子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其实大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智障到底在我们这样的学校是极少的。

今天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学生,普照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自信心的培养的问题。另一个就是注意力的培养。其实这不属于心理辅导的范围而属于心理训练的范围。希望能有点用。

有个小故事

一块钢板的价值

在经济学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希尔顿价值说,大意是,一块普通的钢板值5美元,如果把这块钢板制成马蹄掌,它就值10.5美元,如果做成钢针,就值3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指针,价值就可以攀升到25万美元。

那么,一块钢板值多少钱呢?

纽约州第一任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的故事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州的一个贫民窟,这里的孩子逃学、打架成风,有的还偷窃、吸毒,非常难管,长大了也鲜有能找到体面工作的。而罗尔斯则幸运地遇到了皮尔·保罗――他的小学校长。皮尔·保罗想尽办法劝孩子们回到课堂,劝他们不要打架,劝他们要有理想,但都无济于事。最后他想到了给孩子们看手相。当罗尔斯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展开他的小手,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句话在罗尔斯幼小的心灵里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因为从小到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有一天奶奶说他可以成为一艘五吨重的船的船长。从此后,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并坚信它。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不再产污言秽语,他总是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长。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是按照一个州长的规范要求自己。五十一岁时,他真的成了州长。

一块钢板值多少钱呢?就看你把它看成什么,马蹄掌还是指针。

还有一个故事。是我上课时老师给我讲的,有一个学校请来了著名教育学家来学校指导工作。这个教育学家非常厉害的就是他指导过的学生都很有出息。被教育界奉若神明。学生也以见他一面为荣。这所学校有一个班以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出名。学校很头疼。就对这个教育学家说,您来看看这个班的学生怎么办吧。

于是教育学家就来到这个班,见了一班的学生。摸摸这个头对所有人说,这小伙不错一定可以成为大企业家。看一个小女孩安静坐在哪说你可是个好公关的料。。。。。以此他夸讲了许多学生。这几个学生在他走后高兴极了。连教育学家都这么说那我一定是块好料。从此真的越来越好了。许多年以后,他又来。校长说,你真是神了你说的那几个孩子差不多都成才了。他们可都是差生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结果教育学家说,我什么也没看出来呀。我甚至没有好好看他们。我只是故意这么说的。

其实,这两个故事,就是我要说的所谓的“贴标签效应。”

它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行,是个聪明的,有主见的,有能力的,可爱的孩子。让他觉得他就是这样的孩子在心里上认可自己。就会在心理上按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做这样的孩子。其实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赏识教育有点象。如果你总说一个孩子笨、是个淘气的捣乱的不关心集体的。长了他也会觉得自己真的是这样的,反正也这样了,那就这样吧。而让孩子失去了进步的机会。我没当过班主任,对于班主任怎样教育学生我是没有发言权的。但,我曾是学生,就说说作为一个学生的感受吧。我记得我上学时最爱学的是语文课,而且我的作文几乎是满分,常做为泛文在年级中传阅。语文成绩也总是数一数二的。这并不是我一开始就这么好,是因为的语文老师曾在我写的一篇作文上写过这样一句评语“这是一篇很有见地的议论文,观点独特论据充分语言流畅。。其实这几句点评很平常,这不算什么,很多老师都这样点评过作文。重要的是接下来还有一句话。他说“泽,溪之水也,如能汇入大海必能乘风破浪到达理想之彼”。这个作文本我一直保留着。这句话让我如沐春风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很有文学潜力的学生所以对语文我一直就自信。我甚至现

在都用这句话鼓励我自己。其实在影响学生方面老师的力量是大于家长的。有时一句话就是孩子的一生。所以我想说无论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是我们的学生一定要给它们贴好标签。每个班都有所谓的差生,这些差生是一开始就那么差吗?是智力不行吗?为什么好学生会越来越好,差生会越来越差,什么都差。他脸上贴的就是差的标签。谁都认为他差,连他自己都这么认为。他能不差吗??

对于学困生的问题本不是我今天想说的主要的问题即然提到了就多说两句,对不对的大家多提意见。我也许太理论话,太理想话了。因为我没真正做过,也许没有说话的权力但我总认为学困生还有救。造成学困的原因是长期的过程主要应该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行,学习动机不明确或肯本不有动机。使成绩慢慢排在班级的后面。然后学生会瞧不起他,他自己没有在这方面了找不到成就感所以失去兴趣然后越来越差。学习不好,精力用在其它上了,所以纪律也不好。最后导致失去自信。如果能让他们找到自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用好的学习方法。给他们贴好标签我想会有效果的。大家不防回忆回忆咱们学校的好学生和学困生是不是我说的标签效应还有点道理。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和学生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马虎,我妈就说我马虎,我是真马虎,我上小学很少得100分。我妈是老师,这家长是老师的最大好处就是你刚下考场就知道自己得多少分。有两次我是刚离开考场到我妈办公室,我妈第一个动作是插门,然后就手起掌落。挨打原因就是因为马虎。我们总说的是这孩子不是不会就是马虎。这话听起来其实没有太多责备的意味。我们虽然知道马虎不好,但并不认为他有多严重,以为大了就好了。学习这么久之后我才知道马虎不是小事,它是一种习惯,当一个毛病成为习惯就比较可怕了。什么是马虎?不认真是马虎!为什么不认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呀,不一心一意呀。马虎即然是习惯那就可以养成不马虎的习惯。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作题或作业后检查的习惯,在学校如此在家也必须如此。自己先检查然后老师家长再检查有错时不告诉他具体错哪了。划定范围让他自己的再查。另外在学习时不能让孩子有分心的因素。由其在家别把水果呀小食品呀放他旁边。别开电视,小声说话别有事没事地问一句饿吗?渴吗?难吗?心理学上说一个习惯的养成最少要六天。可这个习惯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马虎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是不集中的。这表现在上课时有时不注意听讲,常做小动作,老走神。注意力有专门的训练方法如果大有有兴趣我就说说我知道的。

一、听觉集中训练法:

闭上眼睛,用心来听闹钟的滴嗒声,并要求他伴随着这种声音默念“嘀嗒。。。嘀嗒。”要求:环境安静,可以是一两个孩子。也可以是全班或小组。每天五次每次两分钟左右,坚持六天。

二、视觉想象训练:

要求环境安静,闭目静坐,先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黑点,再想象由这个点向右无限延长的黑线。每天练习三次。每次五分钟。隔两天后再想象,由黑点起无限旋转的螺旋线形。疗程为7天。然后减少量坚持2周。(巩固)

怎样克服“走神儿”的毛病。

1、自我提示法:找几张小卡片,上面写专心听讲、不要走神、等放在平时常看得见的地证词如文具合时书桌上,家里的写字台上墙上等这样无论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做作业都可以提醒自己别走神。

2、记录法:准备一个小本,专门用来记录走神儿的内容。比如,今天数学课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赛来着,那就要在本上记录:数学课足球赛约2分钟。。这样记录几天后认真看一遍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多无聊,浪费了多少时间。想信用不过多久本上的记录会越来越少的

3、自我奖惩法:就是在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先给自己定个时间表,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完成什么内容。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专心致志的。那么就奖励一下自己:看会儿电视或听一段音乐;相反,如果由于分神而使计划落空,那你就该毫不留情地惩罚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如干家务或跑楼梯等。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为了奖励避免惩罚而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了。

这是几个训练注意力的方法。如果有兴趣可以试一下,试时别忘了告诉我。我还想检验一下行不行呢。

二、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1、学会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对价值的察觉: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3)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

2.学会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

3.学会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

(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

(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

4.学会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l)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情绪自觉: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

(2)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情绪监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

(3)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情绪管理: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

(4)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情绪决策: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

5.学会增强耐挫能力

增强耐挫意识。认识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接受和适应遭到的反对和不成功;学会给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评;学会响应指示和接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港上中心小学

2009.10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小学生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生的心里缺陷主要表现在:

1、敏感:

青少年多是自尊心较强,且心理承受能力又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总是觉得别人又在说自己的坏话、或是在指责自己了。从而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导致神经过敏。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以自己为中心,父母不让做的事一定做,让做、能做的事却不做。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觉得自己才是最好的。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特别是自己表现好却得不到老师的夸奖,便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5、自卑:

胆小、不敢表现自我、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同学们不妨试试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2、消除自卑

2、消除孤独自卑心理——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分析自己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最后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自己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学会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

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预防措施

(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休息是消除疲惫的重要措施。睡眠不但可以消除疲劳,恢复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而且也是保证儿童正常发育特别是神经精神发育的必要条件。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8岁儿童每天宜睡11.2小时,9岁儿童每天宜睡11小时,10岁儿童每天宜睡10.5小时,11儿童每天宜睡10.2小时,12岁儿童每天宜睡9.8小时,13儿童每天宜睡9.6小时。注意营养问题。你们既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又要担负着很重的学习任务,通过增加营养来改善大脑的活动机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必要的。研究证明,蛋类、鱼类、奶类、豆类、瘦肉、小米、玉米、花生、黑芝麻、核桃、金针菜、枣类、杏仁、栗子、松子、葵花子、海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健脑益智的优良食品。呼吸训练减轻脑力疲劳。下面就介绍一种丹田呼吸法。吸气是双手(可握空拳)沿胸部向上,同时用鼻徐徐吸气,充分扩展胸腔。呼气时徐徐将气呼出的同时,力入心窝,双手静静下落至心窝位置,力入于下腹丹田。缓气,每深长呼气后,再转入下一次的呼气,此时应进行三次轻松呼吸,用以放松和调整全身。

(2)人际交往焦虑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要有一个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诚相待,关心他人这些良好的交往品质也是不可避免的。

(3)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

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港上中心小学

2010.9

小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两有生”的心理特征及自我转化方法

所谓”两有生”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是学习有困难,二是思想行为有偏差。他们在日常行为方面主要是思想表现不好,纪律涣散,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两有生”产生的原因应当认真分析,准确把握”两有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自我把握个自的心理特征及开展自我转化是很有帮助的。

一、“两有生”心理特征的表现

(一)矛盾心理:

1、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得不到别人尊重的矛盾。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可是,由于”两有生”学习成绩差,缺点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后进学生早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因此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感到心理失衡。

2、进取与意志力薄弱的矛盾

“两有生”的上进愿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人人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两有生”亦如此。他们也不想总是落后于别人,也不想自己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也想去改正,但是由于他们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无法控制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规范做事情,反而表现为行为的反复变化。

3、个性发展、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道德观念的矛盾

道德良知犹存但又以自我为中心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家庭教育中,他们往往是家庭的中心。长期这样的家庭教育,使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其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到处碰壁,不受欢迎。实际上,后进学生并不是都不懂得道德良知,明辨是非的,而是在道德良知与自我中心发生矛盾时往往选择了自我为中心。

4、理想与能力的矛盾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两有生”他们也渴望与优等生一样出人头地,他们想把学习搞好但缺乏好的方法好的基础;他们想把工作做好但缺乏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这种高愿望与低能力构成了一对矛盾。

(二)自卑心理

当消极心理战胜积极心理,”两有生”就会精神颓废,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而害怕失败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他们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丧失独立向上的精神。自卑心理一般产生于学习或品德问题受到多次批评之后,在经历多次失败体验之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永远赶不上别人而放弃努力。

这是”两有生”主要的心理特征。由于经常受到训斥、批评,达不到教师、家长的过高要求,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因而自暴自弃,学习情绪低落,得过且过,没有追求,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

(三)厌恶心理

表现为厌恶学习、厌恶老师、厌恶学校。在群体中处于不利位置的他们,对自己没有自信心,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这种状态长期以往,他们便会产生厌恶心理。这是对自己在群体中被他人视为特殊的一种消极心理反映。他们不喜欢给与他们这种不良状态的环境,包括环境里面的人。这种厌恶心理到达一定程度会

使他们完全脱离于学校这个集体,不溶于这个集体,脱离于老师的教育。这种心理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需要及时做好调整。

(四)逆反心理

对性格倔强的学生,由于教师或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失误或偏激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有两种表现:(1)语言上常顶撞,你批评教育他不服。(2)行为上产生厌恨情绪,常与你反起干,甚至制造恶作剧。

“两有生”往往易怒易躁,性情执拗,常常表现为与老师、班队干部、家长作对,甚至做了几件错事,就把今后的成功看得很渺茫,总认为老师同学在冷漠他们、歧视他们,处处在讨厌他们,觉得自己“永无出头之日”,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

(五)报复心理

由于长期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他们不仅对各方面失去了信心,往往这时候容易走极端,认为自己存在这么多的不足是由于某些人造成的,于是心中产生怨恨,有时候在忍不可忍的情况下,他们采取了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

(六)群集心理

具有群集性心理的”两有生”,往往不甘寂寞和独处,影响力和号召力强,常常伙同同学干违反纪律的事情,或离校出走。

(七)孤独心理

孤独性的”两有生”性格孤僻、内向、固执,不善言谈和交往,但具有独立能力。

(八)表现心理

与孤独性的”两有生”相反,善言谈和交往,性格外向、好动,个性鲜明,好奇心强,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面对别人讥笑和自己的挫折仍然很自信。

由于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长期得不到外界的肯定,往往自己找机会“出风头”,以满足自我表现心理。他们的“出风头”虽有时表现为积极的,但大多数情况表现为消极的。

(九)恐惧心理

有些内向的学生胆小孤僻,担心被老师批评,往往见了老师就躲躲闪闪,怕老师向家长告状,受学校处分,做了错事不敢承认。这样容易产生自我评价上的错位,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

二、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一)家庭环境

“两有生”的形成往往和家庭有密切关系,如环境不良、教育方式不当。

1、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实行无原则的溺爱,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

2、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可谓:“只养不教,对子女的学习、思想情况甚少了解”;

3、有的家庭父母文化素养较低,行为不检,家庭不和睦,动不动便对子女打骂、惩罚,造成子女抵触对抗;另外,从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也不考虑孩子爱听什么,什么话能使孩子心中热乎乎、充满希望。他们教育方法往往简单粗暴,孩子考试失败,或是犯了错误,家长轻则骂,重则打。

4、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极少关心子女的成长,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

5、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生惯养,使孩子从小未养成良好习惯,稍大一点,教育者想管,已是积重难返。

6、有些家庭破损,常导致孩子心理扭曲,或是家长对孩子教育失控。

(二)个体发育(先天原因和后天习得、青春期发育特征等)

“两有生”往往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与评价,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有些学生性格又比较内向、脆弱,导致耐挫力差,缺乏自信。

(三)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教师往往抓尖子生,宠爱优秀生,对他们大张旗鼓地加以表扬,容忍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但忽视中下生,甚至厌恶”两有生”,对他们批评多,鼓励少;冷淡多,关心少;命令多,引导少;怀疑多,信任少,在师生情感上缺乏沟通,缺少互相理解。

1、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增而无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主要力量抓“重点班”,大搞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全面发展,忽视““两有生””培养,使““两有生””雪上加霜。

2、教师直接、长期地担负着培养、指导学生的任务,是教学双边活动中矛盾体的主导一方,因而,教师的素质如何,十分重要。教师或缺乏责任感、使命感,或教法不当、教学水平不高,或缺少教学经验、不能因材施教;等等,都有可能产生和增多”两有生”。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学生心理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中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婚外恋、婚外性行为日益增多,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这些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另外,贪污腐败现象也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

2、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

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由此造成了部分学生中途退学或根本无心上学,只等着早日进入社会。

3、消费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对学生有消极影响。

报纸、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社会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1)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未限制未成年人消费问题;(2)媒体宣传上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3)未成年人走上不良道路后社会该施以怎样教育;(4)未成年人遭受暴力侵害的法律支持及社会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两有生”自我转化方法

“两有生”的情感、意志一般由于自卑而脆弱,学习情绪低落,失去自信心,

教师应帮助”两有生”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回自我。努力发现”两有生”的闪光点,并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鼓励;为”两有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应有意识地让”两有生”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参加某些活动,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而自强起来。

树立信心、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与家长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寻求得到帮助、给自己正确的人生定位、加强积极的心理暗示等等方法。

(一)树立信心

树立自信心,相信我能行。

任何事情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成功,不要因为一次考试或一件事情作的不完美就失去信心,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了,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实力,找准位置,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应多分析自己的优势,经常回忆自己成功的事,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可能你做事或学习的方法不好,所以导致失败,应该多和其他人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努力改正自己不足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效率。提高成功的几率,给自己增添信心和成就感。不管做什么应抓住重点,找准方法,思维清晰,追求技巧,不要盲目乐观,不思进取。

树立科学的心态,学会一些策略。

失败谁都会有,压力负担也都很大,问一问,哪个人能没有烦恼呢?学生有学业的烦恼,成人有工作的烦恼,家长有教育的烦恼,但有些人顶不住这些压力和烦恼轻生了,有些人却把这些作为动力,反倒进步了,所以心态很关键,做什么事都要有正确科学的心态,不可千篇一律,处处比较,尤其有些擅把自己的缺点与人家的优点相比的人就更是不提倡了。

注意生活与学习节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

缺乏坚强的意志,这说明你有自卑心理。其实,你只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会感觉自己没那么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觉状态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你不必要的自卑感。你只要将做不好的事,反复多做几次,你就会慢慢熟悉,事情能完成得很好,多给自己鼓励,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人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虽然你努力过,但是人的一生中要遇到许多困难,你必须想尽办法去克服,你才能获得胜利。你要多多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将长处学来,观察他们的不足,在这方面下工夫,你就能胜过他们。因此,你要打起精神再次努力奋斗。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战胜困难的,因为人定胜天!多给自己一些鼓励,让大家一起为你鼓劲,让你振作精神,好好奋斗。

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因为人与人性格差异很大,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与不足。要学会扬长避短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自信心。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确

认识自己,就要作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人就特别需要充满自信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事业......

首先,你要有自信心,认为自己干什么事情都能行,只有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从心灵上确认自己能行,自己给自己鼓劲。只要有心理准备,你就不会为一点困难而退缩。相信,你就能充满信心完成任务。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也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人的发展目标也在时时发生变化。只要你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做自己幸福的缔造者。你只要有了自信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你的学业或者事业就会成功,你就是一个最有出息的年轻人。

当你拥有了自信,你还要学会广交朋友,只有在朋友们推心置腹的话语中能给你一种安慰,一种大胆说话的机会,一种锻炼你的场合,让你不怕任何人,敢于表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朋友能让你远离孤独,才能融入社会而获得快乐。

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暗淡的,就像大地失去了太阳的照耀,没有光彩。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枯燥的,就像受了潮的火柴,任你怎样摩擦,也点燃不起生活的希望之火。没有友情的人生更是不完整的人生。一个人活在世上,既然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关怀,又怎能理解人生的真正乐趣呢?

只有充满了友情的人生才是充盈的,有意义的。有位哲人说:两个人分担一份痛苦,那就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分享一份快乐,则有两份快乐。当你陷入困境,困窘急迫之时,忽然得到朋友的真诚帮助,即使只是平常的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你的心情会怎样?是否会感到心灵得到了一种快慰的释放,觉得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于是充满信心,浑身是劲?当你获得成功,欣喜万分时,若得到朋友的真心祝福时,你的心情又会怎样?是否感觉幸福。因此,增强你的自信心,就能消除自卑感。你就感觉自己是多么自信!你在拾回自信的同时工作方面就能大展宏图,你也有了坚强的意志了。

合理调整膳食结构,保证良好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控制生活与学习节奏,使学习生活有条不紊,劳逸结合,提高效率。做好心理调节,克服浮躁心态,及时排解心理压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走进考场,争取成功。

(三)加强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

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不断地使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结合自己的特点,给自己不断的积极暗示,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1、暗示自己有快乐的好心情。有好心情,不管做什么事,都会让自己从整个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感觉,不会因为某个环节出现了错误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快乐的心理暗示也极为简单,但却是非常有用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试一试:每天早上起来,在刷牙洗脸时,面对镜子微笑,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看着镜子中的“我”,心里对着“我”说:今天是个好天气,我的心情一定是很开心的。这就是“好”和“开心”在我们各自心中播下了种子,这样,快乐的种子就会在我们的心中发芽、生根,一直不断的成长起来,让我们整个生活都会充满了阳光。

2、有了快乐的心情,你就会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面对复杂的各门功课,也许你对自己的学习已经失去了信心。如果真的是这样,没关系,这时候你

就对自己说:没关系,学习一定会好起来的,并不是每个人每个学科都是顶瓜瓜的,我只要努力,成绩就会赶上来的,努力!!!是的,不是每个人各科成绩都是顶瓜瓜的,他们也有自己不足的地方,但他们没有放弃,所以他们都会获得成功,你自己也是一样的,只要努力,你也一定会获得成功,你不想试试吗?记住了: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永不放弃!!

3、每个人的动力都会来自他人的认可与支持,同学们也一样,他们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家长、老师和同学们。也许这时候,你们会认为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对你自己已经失去了信心,不再关心你们了。错了,如果你们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长、老师和同学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你们,注视着你们的一举一动呢!只是他们每次用的都是激将法来鼓励你们,而你们自己又没有领会到师长们的良苦用心,认为他们是在讽刺你们,所以得不到来自于他们的动力,让自己这么长的时间里裹足不前。好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家长和老师们都是在关心自己的,你就放心去做吧,不要再让他们失望了,就算有时候自己做错了也没有关系,他们的批评教育也是为你好,这时候你心中只要想着,“他们是为我好的,就算是骂,也是好意的,我不要放弃。”记住了,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只要你有这样的想法,你一定会取得进步的。

4、我们每个人都真实地生活在现实社会当中,面对社会的形形色色,自己也要有个把握,辨善恶,明是非。但是在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当中,对社会中的各类事物,我们都要以良好的心态来把握自己、调整自己,让自己能够超然物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其中的万事万物都将对我们产生影响。但是,只要你有了辨善恶,明是非的本事,你就会对自己有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态度,让自己生活得更潇洒,更轻松。

同学们,我们学习有困难、思想行为有偏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这点,没有信心去改变这点。让我们振作起来,满怀信心,对“两有”说不,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改变,一定会取得成功。我相信你们!!!!

港上镇中心小学

2010.5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在自然灾害多发、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心理危机是十分现实的威胁。“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师杨宏飞这样告诫道。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3年就已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比例,将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到第一位。

西班牙《荟萃》月刊7月号发表的文章说,人类进入精神疾病时代。世界25%的人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疾病。精神障碍疾病今后几年将大幅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自2001年以来已把关注精神疾病问题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今后10~20年内,全球将有1/5的人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排在前10位的死因中,有3项将源于心理因素。还有的统计结果表示,目前的青少年中有15.5%的人有自杀倾向。

据天津精神卫生国际论坛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许多17岁以下的青少年正在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专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天津市安定医院曾经对部分小学和初中在校生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5.1%的中小学生有抑郁心境,其中男孩多于女孩,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面临小学毕业和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产生抑郁的比例最高。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安定医院冯志颖教授指出,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可许多孩子都认为,父母、老师、亲戚、朋友期待的目光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道道绳索、一座座大山。长期的压力得不到宣泄,孩子就会进入心理亚健康状态,出现自卑自责、丧失学习兴趣、思维联想困难、精力食欲减退,有的孩子甚至有自杀倾向。目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障碍、行为问题、人格缺陷、心理障碍等几种类型,这些问题正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冯教授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系统工程,家长能够做到的就是给孩子减压,同时接受一些“心理调养”方面的教育,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进行疏导。他警告说,过大的学习压力只能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更严重的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卫生局健康播报: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本周(6月6日至11日)健康播报称,近期一项北京地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60万人曾经或正在患抑郁症,而在北京地区的大学生中,抑郁症患者不少于10万人。其中62.9%从未求诊或接受治疗。很多抑郁症患者宁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视,结果延误了治疗,导致抑郁障碍更加严重。

(二)我国儿童心理存两大缺陷目前,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课题中引人注目的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我国儿童心理与行为进行过不同方式的调查和测试,取得了上万条数据。“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是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沈德立主持这项研究已达十年之久,出版相关专著300多万字。沈德立说:“创造力与共情能力差作为共性问题出现,

表明在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过程中,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认知普遍存在误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升,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认知存在八大误区,正是这八个误区导致大人对孩子“爱”之愈深,孩子对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给孩子包办一切,且过分地关注孩子表面的东西,造成两个结果:一是没有给孩子搭建发展创造力的空间,二是使本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识。学校、家庭教育的八个误区重成功轻失败:关注成功重于面对失败(忽视了失败对于成功的奠基作用)重物质轻精神: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忽视了高层次的精神领域的发展)重结果轻过程: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忽视了成长和积累的过程)重智商轻情商:关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忽视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重答案轻问题: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忽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行为轻心理: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忽视内在的心理因素)重共性轻个性:关注共性问题重于个性问题(忽视儿童的个性化表达)重说教轻交流: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忽视孩子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俞国良教授表达了与沈德立同样的忧虑,并以他对世界各国儿童进行的比较调查结果提供佐证:一是目前我国儿童的运算能力在世界被调查国家中名列前茅,创造力却位居其后;二是在我国,问及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时,父母的回答都是如何让孩子幸福成长,而孩子却回答:父母只关心我的“分数”。在问及老师是否爱自己的学生时,95%的老师回答是爱。但只有5%的学生认为老师爱他们。

(三)学生存在的主要人格缺陷

中小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存在着一些共同的人格缺陷。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必需对他们共同的人格缺陷进行了解和分析。

1、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指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日常处事唯我独尊,很少顾及他人。自我中心本是幼儿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进入童年期,随着儿童认知水平和交际水平的发展,逐步实现脱中心化,并且发展出良好的伙伴关系。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独特的家庭结构,他们从小没有兄弟姐妹,一个人独享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祖父母的溺爱,使得幼儿期的自我中心一再受到强化而固着下来,成为一种人格缺陷,并泛化到所有日常事务中,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自私和狭隘的弱点。如果不及时加以克服,轻则对今后的社会交往带来不利影响,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生活,重则可能引发人际冲突,成为诱发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2、自私利已

在现今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更看重实惠和物质利益,这种心态通过家长的和社会传媒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他们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援助,还暗自得意,心里等着看别人的笑话。这样的学生不愿帮助别人,什么也不愿与别人分享,长此以往将会失去朋友,别人也不愿与他沟通,有什么复习资料自然也不会与他共享,他当然也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3、缺乏同情心同情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孔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总是感到十分伤感。心理学认为同情是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所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它使我们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与之同哀乐、同甘苦。可我们身边的部分孩子就十分缺乏同情心。而有的同学总是让老师和同学头疼,因为他们总是在别人犯错批评的时候幸灾乐祸,体育课上有一女同学在参加跑步时摔了一跤,脸上擦破了一块,同学们都围上去表示安慰,可他们却哈哈大笑,还一个劲地说:“活该。”有一次,在校外看到一位盲人,他们故意引盲人到一个石头较多的地方,害得盲人摔跤,旁边的同学都指责他们,可他俩却笑着跑了。

分析以上这些孩子的行为,我们在气愤之余,更多的是感到悲哀。当今的世界仍存在着太多的苦难,我们的孩子们都不能去感受它,关注它,那么当苦难降临到他们头上时,他们又将如何去承受这一切呢?

4、心理脆弱

心理脆弱表明心理活动强度低,心理耐受力差,应对挫折的抵抗力较为薄弱,在面临强大的精神刺激时往往难以承受,会诱发过度的应激反应。例如某少女因为同学的一句玩笑而耿耿于怀,诱发了精神分裂症;某些学生因为老师的严厉批评而走上了轻生道路。究其原因,除了同学和老师的不当言行之外,更多的是这些同学的心理承受力太差,过分敏感,不能及时降解心理压力,以致引发严重的心理障碍。我们不仅要问: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面对危机四伏的人生,如此脆弱的心灵又怎能抵御人生的风暴,抵达辉煌的巅峰呢?独生子女心理脆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成长过程中过多的溺爱和过少的竞争,剥夺了他们经受困难和挫折历练的机会,他们就像生长在温室里的鲜花,弱不禁风,难以承受风霜雨雪的考验。

5、自制力差

自制力即心理自控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对个体而言,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行为的方式和思维的方向及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自制力差的儿童,往往表现为情绪冲动、难于克制,不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注意力分散,行为过度和行为失当。如任其发展容易诱发多动倾向和品行问题,也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尤其在人际交往中,自制力的缺乏会引发不应有的冲突。自制力的缺乏一方面与溺爱式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关,他们由于从小缺乏严格的约束,表现出行为控制的欠缺;另一方面,如果家长采用极端化的管教方式,也容易导致子女的逆反心理,家长的暴力行为也许无意中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一旦有机会,他就会把这种冲动行为发泄到其他人身上。

6、动机缺失

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学习缺乏兴趣,行为懒散,不能专注于学习活动,无法完成作业,成绩较差。无论教师和家长如何要求,都难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行为主义认为,人同动物一样,会把在先前经验中产生的无助感迁移和泛化到后来相似的情境中,而且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复受挫,自己也能“学会”这种无助感,这叫做“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学习动机缺失,实际上也是一种“习得性无助”。他们当初也跟其他同学一样充满热情,但是由于学习上一时的失利(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完成作业等),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应有的理解,相反却遭到了斥责甚至体罚,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就使其“学会”了挫败和无助感,长此以往,必然使其丧失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无助感的泛化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生活无力综合征。第二讲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

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3)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

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小学生跳楼自杀、厌学、孤僻……许多极端的事例表明,现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南京团市委和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测中心,联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有关专家组织了一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涉及南京10所小学。结果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心理健康偏离的小学生为17.92%,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01%。82.08%小学生心理健康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拉萨路小学、太阳城小学、高淳阳江中心小学、六合区实验小学等10所小学的302名1~6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由学生的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填写。从结果上看,小学生总体心理状况较好,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占82.08%;存在心理健康偏离的小学生为17.92%,其中轻度以上即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01%,说明出现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多数为轻度心理障碍,只要及时发现并予以矫正就可恢复健康。“学习障碍”排在首位调查中发现,许多小学生虽在总体上不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但有30.8%的学生在至少一个分量表上存在问题,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者适应不良,按问题的集中程度排列依次为: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不良习惯、品德缺陷和特种障碍。心理健康

女生好于男生进一步从不同人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将小学生按男生女生、不同年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班队干部与非班队干部、身体健康与患病、不同成绩水平分类,调查对于每一类人群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详细分析。【抽样结果】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心理健康偏离检出率(以下简称为检出率)分别为7.62%和10.27%。【专家分析】从性格上看,女孩有亲和力,适应社会能力强;男孩问题多一些,现代家庭中

很多父亲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父亲榜样力量的缺位让男孩性格容易出现偏差。【抽样结果】11~13岁年龄段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显著,检出率为18.24%,厌学情绪和焦虑情绪得分最高;其次是6~7岁年龄段,检出率为18.03%,在学习障碍和社会适应障碍得分最高;问题最少的是8~10岁年龄段的小学生。【专家分析】11~13岁是人生的第二个成长高峰,这时孩子开始有了自我认识,过渡时期容易不适应;6~7岁的孩子正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园偏重玩,而进入小学看重知识的学习,所以这个年龄段孩子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学习上的不适应。【抽样结果】养育方式温和、民主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好,检出率低,为9.72%~16.83%。被家庭忽视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专家分析】适当严厉的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大,而过分严厉或过分宽松、溺爱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高楼孤独症”逼近孩子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忧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更是像感冒一样普遍,而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心理门诊常接诊学生病人据了解,这两年南京几家大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均接诊了不少学生病人,有的学生出现了不敢和同学、老师交往,不愿上学,时常恐惧害怕等症状;有的病人意志脆弱,受到一点点挫折就会灰心丧气。专家称,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病率还在上升。让孩子远离“高楼孤独症”心理专家介绍,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高楼,也让孩子们缺乏心理沟通和感情交流,引起焦虑、抑郁等症状的少年儿童明显增多,这种“高楼孤独症”的心理疾病,正日渐成为大城市的常见现象,由于高楼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孩子找不到玩伴,找不到快乐,他们中一些人习惯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同龄人进行不见面的交流,久而久之产生了心理障碍。专家呼吁,让孩子远离心理问题,关键还是在父母。家长应有意识地为子女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条件。同时,让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激发孩子的活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第三讲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归因分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曾在“四川省心理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做过专题发言,把引起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与父母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儿女身上寄托着父母甚至几代人未竟的希望与梦想。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特殊国情,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压在了一个孩子的身上。因此,孩子从小就像一只身负重托的蜗牛,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艰难地爬行。不少家长培养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是出于个人虚荣心的满足,他们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目标或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从小就按家长的意志发展,根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其他个性特点。当孩子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时,他们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迁怒于孩子,大打出手。前不久震惊全国的“徐力杀母事件”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事情天天照样进行着:可怜的父母们,正在为塑造他们自己心目中的音乐家、舞蹈家、画家、书法家、外交家、国际象棋大师……而忙碌着。他们哪里知道在孩子心里深处早已播下了厌倦的种子!如此一厢情愿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给儿童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家长学习了解一些教育科学知识,能够依据一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家教行为,并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既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能把握住自己孩子的过高期望值,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这是塑造小学生健康心里的非常重要的一面。二、儿童学习适应性及发展性与教师教学儿童化程度之间的矛盾。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有一个逐步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从教师到同学有陌生之感,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和正规学校教育的组织纪律约束等等,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在学前期身心的发展的基础上,小学教育开始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儿童所达到的已有心理水平又不能完全适合于这些新的要求。这样一来,就使小学教育向儿童提出的新要求和儿童已

有的心理水平之间产生矛盾。在教育的影响下,这些新的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着小学生的心理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事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将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呢?笔者认为这要取决于教师教学的儿童化程度的高低。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切实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并努力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各科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和进一步发展有特殊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小孩子的各种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去了解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快乐及需要,从而根据儿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参与孩子的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放下成人的架子与老成,怀着一颗童心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独特而五彩缤纷的心灵空间,做孩子们的知心大朋友,建立起平等、信任、友爱的师生关系。如此教师怎能不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又怎能不喜欢读书学习?因此教师教学儿童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三、儿童个性发展与成人化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的心理卫生问题,大多是在成长过程中,因受到各种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大脑机能尚未发育成熟,人格特征还处于初步的形成过程中,整个心理发展也还处在幼稚和不稳定时期。因此,小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刺激的伤害和影响。“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出了无知便无畏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不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变得越来越“胆小”起来,越没有个性呢?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成人化的社会里,孩子毕竟是弱小者,顺从者,他们要想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必须从小就得学习和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记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保护儿童权益公约》的广告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一阵车鸣声、传呼声、麻将声、成人吵闹声中,一直不停地在倾述着什么,但他发出来的微弱声音,早已被成人社会的“燥声”淹没了,最后当一切噪声停止,才听清孩子说了一句:“你们为什么都不听我说呢?”。我想这个公益广告的确把儿童的生活处境揭示得淋漓尽致!难怪那么多小学生感到孤独,认为谁也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父母、教师总是要管这管那。还好,有电视当中的大风车、动画城陪伴他们成长,还有书店里仅管数量不少,质量不太高的少儿读物伴随着他们渡过不被成人理解和尊重的童年时光。年轻的教育专家李镇西曾不无感慨地说过:“中国的教育是理想主义、充满玫瑰色的教育。”的确,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是单纯的理想化的教育,一旦他们进入社会,才发现这个社会并非书本里讲的那样美好,他们就产生了困惑,甚至痛苦的思索。当然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格再塑的过程。如果引导不当,会造成儿童个性(人格)发展的严重扭曲或缺陷。现在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接班人,他们将随着时代潮流,进入成人社会。要从根本上提高新一代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就必须优化、净化社会环境,尊重儿童应有的权益,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和成长条件,这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讲述的三点之外,还有其它因素,比如升学压力(从长远看)、父母离异、同学人际交往等等,就不逐一而述了

港上镇中心小学

2011.3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学习方面: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没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教师不屑回答自己的问题;无机会表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等。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学取笑、挖苦;因身体条件所限未能参加有关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等。 三、人际关系方面: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等。 四、兴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许自己参加社团活动;自己的爱好得不到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屈;教师、同学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心制订的学习计划常常不能落实;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 当人处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反应,引发出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人们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反应呢? (1)情绪方面:挫折常常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精品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5.人间关系适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 1.注意异常。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92926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灵璧心理咨询中心王冶亭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

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5.人间关系适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 1.注意异常。常见的有注意增强,如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自身健康、产生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而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做任何事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2、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3、自卑: 它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4、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学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四)

学校心理健康讲座(四) (一)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在自然灾害多发、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心理危机是十分现实的威胁。“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师杨宏飞这样告诫道。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3年就已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比例,将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到第一位。 西班牙《荟萃》月刊7月号发表的文章说,人类进入精神疾病时代。世界25%的人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疾病。精神障碍疾病今后几年将大幅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自2001年以来已把关注精神疾病问题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今后10~20年内,全球将有1/5的人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排在前10位的死因中,有3项将源于心理因素。还有的统计结果表示,目前的青少年中有15.5%的人有自杀倾向。 据天津精神卫生国际论坛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许多17岁

以下的青少年正在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专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天津市安定医院曾经对部分小学和初中在校生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5.1%的中小学生有抑郁心境,其中男孩多于女孩,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面临小学毕业和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产生抑郁的比例最高。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安定医院冯志颖教授指出,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可许多孩子都认为,父母、老师、亲戚、朋友期待的目光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道道绳索、一座座大山。长期的压力得不到宣泄,孩子就会进入心理亚健康状态,出现自卑自责、丧失学习兴趣、思维联想困难、精力食欲减退,有的孩子甚至有自杀倾向。目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障碍、行为问题、人格缺陷、心理障碍等几种类型,这些问题正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冯教授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系统工程,家长能够做到的就是给孩子减压,同时接受一些“心理调养”方面的教育,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进行疏导。他警告说,过大的学习压力只能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更严重的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卫生局健康播报: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本周(6月6日至11日)健康播报称,近期一项北京地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60万人曾经或正在患抑郁症,而在北京地区的大学生中,抑郁症患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最新版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家长会) ——让健康心理伴你快乐成长 亲爱的家长们: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座,同学们会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得到一点启迪,收获一点经验,长一些见识,心灵上得到一次震憾。心理学家曾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大多是较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见诸报端的类似事例,例如,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某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等,可见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问题。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

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那么小学生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讲课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同学们:大家好!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小学生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教学实践,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一、小学生的心里缺陷主要表现在: 1、敏感: 青少年多是自尊心较强,且心理承受能力又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总是觉得别人又在说自己的坏话、或是在指责自己了。从而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导致神经过敏。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

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以自己为中心,父母不让做的事一定做,让做、能做的事却不做。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觉得自己才是最好的。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特别是自己表现好却得不到老师的夸奖,便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5、自卑: 胆小、不敢表现自我、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我们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

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基本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讲座 一、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什么是健康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十个方面 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 青少年在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由不成熟向成熟性过渡的时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出现许多不适应性以及矛盾和冲突性,具体表现为: 1.青少年的认识和学习能力迅速发展,但在学习中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中易产生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比如,一次学习失利就可能全盘否认自己的学习能力;一次学习上获得成功就可能沾沾自喜,认为学习是件无所谓之事,耍个小聪明是可以过关的。他们的情感自控性、个性及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不稳定的。所以对青少年在过渡期的教育和引导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走向成熟。 2.矛盾动荡性。①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青少年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觉醒。表现为:性心理开始发展,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之心,追求异性,要求

大学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大学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主讲人:姚子雪婷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与人的心理健康关系,引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通过一个小的互动游戏,得出我们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还有待提高,并阐述心理健康的涵义。 三、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困惑。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心理健康。 一、导入: 生活有很多常见的例子(如:交通事故、学习困难、戒毒等),这些事例都说明,人的问题是所有社会问题的关键和核心,解决问题也要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才是“治本”之道。 我国著名学者申荷永、高岚曾讲过一个通俗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三个“钓鱼人”聚在一个大河潭边钓鱼,钓鱼时他们发现有人在上游被水冲进水潭挣扎着求救。于是,有一个钓鱼人便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救了上来,并予以抢救。但在这时,他们又见另一个被冲下来的落水者,另一个钓鱼人又跳人水中把他救了上来……可是,他们同时发现了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落水者……这三个钓鱼者己经是手忙脚乱,难以应付了。 此时,有一个钓鱼人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离开现场去了上游,想做一项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工作,他在落水处插上一块木牌警告并劝说人们不要在这里游泳,但仍有无视警告者被冲下水潭。后来,其中一个钓鱼人最终明白这样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要做另一项工作:教会人们游泳。这似乎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有了好的水性,不易被冲走,即使被冲入急流中,也能够独立应付,自我保护。 如果以此来比喻,那位要教人们水性钓鱼人所做的工作,就好比是心理健康教育了,他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但教人们如何预防危险发生,还教人们处于危急时进行应对的能力。 二、互动游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吗?下面先请全体同学起立,认真听老师的提问,回答否的同学就请坐下。(准备十道问题) (二)通过游戏可见最后站着的同学只有少数几个,大部分一开始自认为健康的人最后都坐下了,说明我们的心理健康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但我们一定要明白,存在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的。因为这些心理问题是和我们大学生心理成长成熟阶段有密切关系的。那么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究竟是哪些呢? 作为大学生,是正处于青年的中后期,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特定社会角色的要求,其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个性等。 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处于顺竟或逆境,都能够随遇而安,积极地寻找到生活的乐趣,发现生活的光明面,满意的心境主要来源于较高的精神修养,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具有满意心境的人往往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幽默感可以调节情绪、放松精神、减轻焦虑、保持愉快的心情和氛围。 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成长决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运动过程,每个大学生都要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个社会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对集体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与同学和老师和睦相处,融洽共事,并通过积极的人际交往有思想和认识上的收获和心理上的良好调节。 坚强的意志力坚强的意志是人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先决心理条件之一,凡事总回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而只有克服了各种苦难的人才可能到达辉煌的顶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常常有许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得了软骨症,看到困难就退却,一有挫折就败下阵去,从而是成功之路上的最凶横的拦路虎。 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个性是人成材的重要心理因素,人才的类型、人才的层次、人才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等都与人的个性有很大关系。 良好的个性是获得众多朋友的基础,是人际和谐、家庭幸福的基本条件,同时个性良好的人也是最能够善待自己,完善自我的人,不仅在道德上,而且在自我发展上,个性良好的人较易得到和谐发展。而个性不良的人则完全相反,在走向成功的途中会有更多的坎坷,不仅获得成功比较难,而且即使取得了成功,却由于不一定能够获得幸福等原因,他的人生也充满痛苦。 如果我们能够时常记住这几点,相信我们都将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但是,我们也要记住一点,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就像我们在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中学到的,没有绝对的静止,只有永恒的运动,静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精品文档 霞星小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精品

精品文档 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5.人间关系适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6.反应适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 1.注意异常。常见的有注意增强,如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自身健康、产生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而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做任何事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心理年龄,例如,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一节课精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一)汇总

走向健康的人生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各位老师: 大家好!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说,我们的心理没有问题,给我们讲心理健康干什么。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 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世界卫生组织给人的健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 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 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 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

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同学,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爱拿他来戏耍,开他玩笑, 让他在很多时候下不了台,所以,他怀恨在心,在2004年2月10日因打牌发生争执,他随即凶残杀死了四位同学,其中还有一位与自己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学。 我们认为,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 好身边的烦恼。如果他的心理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想,这些悲剧 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见,只有排除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 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一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学不进去。比如,有一位学生王某,从 高一到高二,他都在全年级前五名之内,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重点大学的苗子。 但在这个时候,他飘飘然了,他和本班的一位女同学谈起了恋爱,后因一位男生对这个女生说了一句不敬的话,使他很恼火,于是整天算计着如何教训这位男同学。 为此,他接触上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闲散人员,拉帮结派, 拜把兄弟,最后终因和这个学生在校园内打群架,而被学校给予留校查看处分,虽然没有被开除,但因为他天天无心学习,终于名落孙山,后来他连续复习了5年,最终他还是没有考上大学,我们可以看出,他为此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 心理健康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

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有个小故事 一块钢板的价值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1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5.人间关系适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

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 1.注意异常。常见的有注意增强,如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自身健康、产生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而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做任何事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心理年龄,例如,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一节课当中,容易被外面的事物所吸引,容易感到疲劳、力不从心、心烦意乱等的身心体验,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 (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材料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材料 讲稿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中可以看出,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稳定程度、自我价值体系的建立水平、人际关系是决定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另外,对学习的适应性也仍然是左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把中学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2、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和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 3、自我认知与现实感: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知,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

间关系的认知。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4、个性发展的良好性:个性是指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人的个性结构主要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个性发展上,应表现出良好的态势,即作为心理动力系统的个性倾向性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谐,个性心理特征上的一些成分则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如情绪控制能力强、善良、自律等。 二、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行为有如下特征 1、中学生应当乐于学习、生活。他们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生活、学习、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 2、中学生是有朋友的。他们乐于和别人交往,并且能和同学、教师、友伴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持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友爱等,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嫉妒、怀疑、畏惧等。 3、中学生对于他自身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能进而高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烦恼 如:学习、生活等方面,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有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1、乐于学习. ?2、能 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 结互助。?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二、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1、注意异常。常见的有注意增强, 如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自身健康、产生 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而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做 任何事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注 意力不够集中,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心理年龄,例如,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一节课当中,容易被外面的事物所吸引,容易感到疲劳、力不从心、心烦意乱等的身心体 验,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 (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 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 (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 (4)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 2、情绪反应异常。人情绪的变化,常能有所提高。? 常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让我们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当我们出现情绪低落时,即不开心的时候,不防采用以下方法来调节我们的情绪: (1)换一种想法。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渺茫。此时如果换一种想法,想到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因为这一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交往健康和道德健康。”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身体上没有什么病,但心理上不健康,心理素质不好,或者他对社会适应不好,那么仍然不能称为健康。 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变化比较快,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等,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19%的少年儿童自杀的原因是害怕受到惩罚,18%患有心理疾病,有心理障碍的少儿最容易诱发自杀。相关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人数占青少年总数的16%以上。更为严重的是,一份调查显示曾有自杀念头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10.9%,曾做好自杀准备的学生占4%。 通过国内大量调研资料表明,心理障碍已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头号大敌。而我们的家庭是与学生成长密不可分的,而恰恰很多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只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只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身体锻炼轻心里保健的误区。个别家庭,不仅不能意识到孩子的心里需要,而且面对子女的反常行为往往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则在孩子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导致子女产生心理障碍。 例如:考试焦虑症 [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莉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一心想考重点高中的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积极心态,成功的一半 定西监狱李晓珑 首先,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心随境转》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请教:心态会对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间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有几条张着血盆大口的鳄鱼在向上张望着。就在这池子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那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姆看着他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这时,弗洛姆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灯光又亮了许多。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极黯淡,他们刚才都没有

看出来。弗洛姆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过了片刻,终于有三个学生犹犹豫豫的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学生一上去,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的站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木桥上爬了过去。 弗洛姆问学生们:“有了安全网的保护,你们怎么还会这么害怕呢?”学生们心有余悸地反问:“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啪”,弗洛姆把所有的灯都打开了,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学生们这才看清楚,原来池中的鳄鱼是仿真的橡胶模型,而非真正的鳄鱼,他们脸上重新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弗洛姆再次问道:“现在谁敢走过这座桥?”大家现在都不怕了,一个接一个走过了木桥,无一例外。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鳄鱼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可见心态对行为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 这个故事很好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的路并不难走,只是环境的干扰使大家失去了平静的心态,进而乱了方寸,慌了手脚,失去了前进的勇气。心态对一个人具有巨大的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