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我们不是抄答案,我们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无机复习提纲编辑协会宣言

试卷构成:

填空:15分

选择:7*2=14分(共7题,一题2分)

名词解释:5*3=15分(共5题,一题3分)

问答题:8+12*4=56(第一题8分,其余四道题每题12分)

注:划线知识点为李老师审阅后所加,疑为重点,望各位复习时多加注意

第1章:经典合成方法

1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炉为:高温电阻炉

2电炉分为:电阻炉,感应炉,电弧炉,电子束炉

3电阻发热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硅碳棒1400℃、 硅化钼棒1700℃、 钨丝1700℃真空、 5氧化物发热体:在氧化气氛中,氧化物发热体是最为理想的加热材料。

6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1)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反应物结构状态 (2)反应物颗粒尺寸及分布影响。

7化学转移反应:把所需要的沉积物质作为反应源物质,用适当的气体介质与之反应,形成一种气态化合物,这种气态化合物通过载气输运到与源区温度不同的沉积区,再发生逆反应,使反应源物质重新沉积出来,这样的反应过程称为化学转移反应。

8化学转移反应条件 源区温度为T2,沉积区温度为T1: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θ

m r H ?为正,当T2>T1时,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即从左往右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容易进行,物质由热端向冷端转移,即源区温度应大于沉积区温度,物质由源区转移至沉积区。如果反应为放热反应,θm r H ?为负,则应控制源区温度T2小于沉积区温度T1,这样才能实现物质由源区向沉积区得转移。如果θm r H ?近似为0,则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来进行化学转移。

9低温合成中,低温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恒温冷浴②低温恒温器

10高压合成:就是利用外加的高压力,使物质产生多型相转变或发生不同物质间的化合,从而得到新相,新化合物或新材料。

种类:①静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②动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

第2章:软化学合成方法

1软化学合成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克服固相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势垒,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和缓慢的反应进程中,以可控制的步骤逐步地进行化学反应,实现制备新材料的方法。

2软化学法分类:溶胶——凝胶法,前驱物法,水热/非水溶剂热合成法,沉淀法,支撑接枝工艺法,微乳液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淬火法,自组装技术,电化学法等等。

3绿色化学: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取新物质的转换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每个原子,实现化学反应中废物的“零排放”。因此,既可充分利用资源又不污染环境。

4软化学与绿色化学的关系:两者关系密切,但又有区别。软化学强调的是反应条件的温和与反应设备的简单,从而达到了节能、高效的目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也是经济的、洁净的,这是和绿色化学相一致的。而在有些情况下,它并没有解决经济、洁净的问题。绿色化学是全方位地要求达到高效、节能、经济、洁净。可以预见,软化学与绿色化学将会逐渐趋于统一。

5溶胶——凝胶法的过程:用制备所需的各液体化学品(或将固体化学品溶于溶剂)为原料,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经过水解、缩合(缩聚)的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过陈化,胶粒间逐渐聚合,形成凝胶。凝胶再经过低温干燥,脱去其溶剂而成为具有多孔结构的干凝胶或气凝胶。最后,经过烧结,固化,制备出致密的氧化物材料。

6溶胶是否能够向凝胶转变取决于胶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否能克服凝聚时的势垒。因此,增加胶粒的电荷量,利用位阻效应(粒子周围加上高分子链,防止相互结合)和溶剂化效应都可以使溶胶更稳定,凝胶更困难,反之则容易形成凝胶。

7溶胶——凝胶法制备的5个阶段:前躯体—溶解—水解—缩聚—老化

8溶胶——凝胶法的应用:块体材料,多孔材料,纤维材料,复合材料,粉体材料,薄膜及涂层材料。

9低热固相反应机理:固相反应的发生起始于两个反应物分子的扩散接触,接着发生化学作用,生成产物分子。此时生成的产物分子分散在母体反应物中,只能当做一种杂质或缺陷的分散存在,只有当产物分子聚集到一定的大小,才能出现产物的晶核,从而完成成核过程。随着晶核的长大,达到一定的大小后出现产物的独立晶相。可见,固相反应经历了扩散——反映——成核——生长的过程。

10固相反应过程(规律):①潜伏期②无化学平衡③拓扑化学控制原理④分步反应⑤嵌入反应

11低温固相反应潜伏期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产物成核越快,反映的潜伏期就越短,反之则潜伏期就越长。当低于成核温度Tn时,固相反应就不能发生。

12固相法包括:固相反应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机械化学合成法

13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是指在一定温度(100——1000℃)和压强(1MPa——100MPa)条件下利用溶液中物质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合成。

14水热与溶剂热合成与与固相反应合成研究的差别在于反应性不同。这种反应性主要反映在反应机理上,固相反应的机理主要是以界面扩散为特点,而水热溶剂热合成反应主要以液相反应为特点。显然,不同反应机理可能首先导致不同结构的生成,此外即使生成相同的结构也有可能由于最初的生成机理的差异而为合成材料引入不同的基因,如液相条件声场完美晶体等。

第3章:特殊合成方法

1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定义:在高真空或者介质气氛下点燃原料引发化学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邻近的温度骤升而引起新的化学反应,并以燃烧波得形式蔓延至整个反应物。当燃烧

波向前推进的时候,反应物逐步反应而变成了产物。

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优点:(1)节约能源,利用外部能源点火后,仅靠反应放出的热量即可使燃烧波持续下去;(2)反应迅速,其燃烧波蔓延速度最高可达25cm/s;(3)反应温度高,反应体系中的大部分杂质可以挥发掉,因此产物的纯度很高。(4)SHS还能制取具有超性能的材料。设备、工艺简单;不仅能生产粉末,如果同时施加压力,还可以得到高密度的燃烧产品

3 SHS分为自蔓延和热爆两种工艺;

4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类型:①固-固反应②固-液反应③液-液反应④气-固反应

5 SHS分类:SHS制粉技术、SHS烧结技术、SHS致密化技术(这三个是主要)。

6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特点: (1)工艺、设备简单,需要的能量少;(2)节省时间,能源利用充分,产量高;(3)产品具有高纯度;(4)反应产物除了化合物及固溶体之外,还可以形成复杂相和亚稳相;(5)不仅能生产粉末,如同时施加压力,还可以得到高密度的燃烧产品。(6)如要扩大生产规模,不会引起什么问题;(7)不仅可以制造某些非化学计量比的产品、中间产物和亚稳相,还能够生产新产品,例如立方氮化钽。

第4章:无机薄膜材料与制备技术

薄膜的物理制备方法:

1物理气相沉积(PVD):是指利用某种物理过程,如物质的热蒸发或者在受到粒子轰击时物质表面原子溅射等现象,实现原子从源物质到薄膜的可控转移的过程。

具有的特点:(1)需要使用固态或者熔融态的物质作为薄膜沉积的源物资(2)源物质经过物理过程进入环境(3)需要相对较低的气体压力环境(4)在气相中及在衬底表面并不发生化学反应。

种类:蒸镀,溅射沉积,离子镀和离子束沉积

2真空蒸镀:在真空腔体之中,加热蒸发器中待形成薄膜的材料,使其原子或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汽流,入射到基片表面,凝固形成固态薄膜的方法。

3分子束外延:分子束外延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精确控制原材料的中性分子束强度,在加热的基片上进行外延生产的一种薄膜制备技术。

4溅射沉积法:物质受到适当的高能粒子轰击,表面的原子通过碰撞获得足够的能量而逃逸,将原子从表面发射出去的一种方式。

5离子镀:在镀膜的同时,采用带能离子轰击基片表面和膜层的镀膜技术,其目的在于改善膜层的性能。

薄膜的化学制备方法:

1化学气相沉积(CVD):在一个加热的基片或物体表面上,通过一种或几种气态元素或化合物产生的化学反应,而形成不挥发的固态膜层或材料的过程。

2影响沉积膜质量的因素:①沉积温度T沉积②反应气体的比例及浓度③基体对沉积膜层的影响

3优势:①膜层厚度高,很致密,容易形成结晶定向好的材料②能在较低温度下制备难熔物质③可人为掺杂

4缺点:T基体高,V沉积低,设备较电镀法较复杂,难于局部沉积,有一定毒性,应用不如蒸镀、溅射广泛。

5溶液镀膜法:化学气相沉积包括热CVD、等离子体CVD及光CVD等;溶液镀膜法包括化学镀膜法、溶胶——凝胶法、阳极氧化技术、电镀技术、LB技术等。

6等离子体:又叫电浆,是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

7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的组成:①反应气体和载气的供给和计量装置;②必要的加热和冷却系统;③反应产物气体的排出装置。

第5章:先进陶瓷和新型耐火材料的制备

1沉淀法:在溶液状态下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混合,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OH-、C2O42-、CO32-等)后,于一定温度下使溶液发生水解,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洗去,再将此沉淀物进行干燥或煅烧,从而制得相应的超细陶瓷粉体。

2共沉淀法(定义or原理):含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所有离子完全沉淀的方法叫做共沉淀法。

3沉淀法分类及其特点:①直接沉淀法:直接沉淀反应具有非平衡特点,得到的纳米粒子粒径分布宽,容易团聚,粒子的分散性也较差。②均相沉淀法:沉淀是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使沉淀剂慢慢生成,从而克服了由外部向溶液中加沉淀剂而造成的沉淀的局部不均匀性,导致沉淀不能再整个溶液中均匀出现的缺点。均匀沉淀反应具有非平衡或接近平衡的特点,得到的纳米粒子密实、粒径小、分布宽,团聚较少。③共沉淀法:可以分为单相共沉淀和混合物共沉淀。按照沉淀剂加入的顺序可以分为顺序共沉淀,反序共沉淀,并流共沉淀。顺序共沉淀常用于制复合纳米微粒,但因沉淀有先有后而使产物不均匀。反序共沉淀因为沉淀剂过量,金属离子浓度超过溶度积,产物中各组分分散均匀。并流共沉淀整个过程中各离子浓度相同,生成的粒子在组成、性质、大小、分布上差异较小。

4凝胶注模成型:在低粘度高固相含量的料浆悬浮液中加入少量的有机单体,然后利用催化剂及引发剂,使悬浮体中的有机单体聚合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使液态浆料原位固化成型,然后再进行脱模、干燥、去除有机物、烧结,得到所需的陶瓷零件。

5直接凝固注模成型原理:基于内部化学反应使分散颗粒的表面电荷降低,进而悬浮体变得不稳定的机制。利用生物酶催化有机物质分解反应或者有机物质慢速自分解反应等方法,使预先加到浆料中的少量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放出一些H3O+ OH-或者高价金属离子,从而改变悬浮液PH值或改变浆料中的离子浓度,使双电层的电位接近于0,从而使高固相含量的陶瓷浆料注模前反应缓慢进行,浆料保持低粘度,注模后反应快速进行,浆料凝固,使流态的浆料成型为固态的坯体。

6直接注模成型的特点:(1)可成型出高固相体积分数(55%~70%)且显微结构均匀的复杂形状的陶瓷制品,特别适用于大截面尺寸的试样;

(2)不需加入粘结剂,不需要或只需少量的有机添加剂(0.1~1.0%),坯体不需脱脂,体密度均匀,相对密度高(55%~70%);

(3)化学反应可控制。即浆料浇注前不产生凝固,浇注后可控制反应进行,使浆料凝固。同时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并且产物对坯体性能或最终烧结性能无影响;

(4)模具结构简单,模具材料选择范围广模:塑料、金属、橡胶、玻璃等均可应用,加工操

作简单,成本低。

7反应热压烧结:针对高温下在粉料中可能发生的某种化学反应过程,因势利导,加以利用的一种热压烧结工艺。

8反应热压烧结可分为相变热压烧结、分解热压烧结、分解合成热压烧结。

9反应热压烧结的推动力:表面自由能、机械推动力和化学反应能。

10微乳液:微乳液是由水、油(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低粘度、各相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O/W是水包油W/O是油包水

第6章晶体材料的制备

1人工晶体:使用人工方法合成出的晶体。

2压电晶体:当对某些晶体挤压或拉伸时,该晶体的两端就会产生不同的电荷,这种晶体就叫压电晶体。

3闪烁晶体:在高能粒子的撞击下,能将高能粒子的动能变为光能而发出荧光的晶体,称为闪烁晶体。

4均匀成核:成核过程中,在亚稳相系统中空间各点出现稳定相的几率都是相同的。

5非均匀成核:成核过程中,稳定相优先地出现在体系中的某些局部区域。

6水溶液生长法维持过饱和度的方法:1)根据溶解度曲线,改变温度;(2)采取各种方法,减少溶剂,改变溶液成分;(3)通过化学反应控制过饱和度;(4)用亚稳相控制过饱和度。7降温法的原理:利用物质较大的正溶解度温度系数,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逐渐降低温度,使析出的溶质不断地进行生长。适用范围:溶解度和温度系数都较大的物质,并需要一定的温度区间。而这一温度区间是有限制的,温度上限由于蒸发量过大而不宜过高,温度下限太低,晶体生长不利。一般来说,比较合适的起始温度是50——69℃,降温区间以15——20℃为宜。

8流动法:

优点:(1)生长温度和过饱和度都固定,使晶体始终处在最有利的温度和最合适的过饱和度下生长,避免了因生长温度和过饱和度变化而产生的杂质分凝不均匀和生长带来缺陷,使晶体完整性良好。

(2)生长大批量的晶体和培养大单晶不受溶解度和溶液体积影响,但受生长容器大小的影响。

缺点:设备比较复杂,调节三槽之间的温度梯度和溶液流速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定的经验。9蒸发法的原理:蒸发法生长晶体的基本原理是将溶剂不断蒸发减少,使溶液保持在过饱和状态,从而使晶体不断生长。适用范围:溶解度较大而其温度系数很小或者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物质。

10助熔剂法

分类:自发成核法、籽晶生长法

籽晶生长法:是在熔体中加入籽晶的晶体生长方法。主要目的是克服自发成核时晶粒过多的缺点,在原料全部熔融于助熔剂中并成为过饱和溶液后,晶体在籽晶上结晶生长。包含:顶部籽晶法、底部籽晶法。

熔体生长方法:

1.正常凝固法(溶质保守系)

特点:在晶体开始生长时,全部材料处于熔态(引入的籽晶除外),在生长过程中,材料体系由晶体和熔体两部分组成,生长时不向熔体添加材料,而是以晶体的生长和熔体的逐渐减少而告终。包含:提拉法,坩埚下降法,晶体泡生法,弧熔法

2.区熔法(溶质非保守系)

特点:固体材料只有一小段区域处于熔态。材料体系由晶体,熔体和多晶材料三部分组成,体系中存在两个固——液界面,一个界面发生结晶过程,另一个发生多晶原料的熔化过程,熔区向多晶原料方向移动,尽管熔区的体积不变,但实际上是不断的向熔区中添加材料。生长过程以晶体的长大和多晶材料的耗尽而告终。包含:水平区熔法,浮区法,基座法,和焰熔法。

关于粉体合成与制备大题(压轴题):

看PPT第5章相关例题。

有一个考点漏掉了

均匀成核和非均匀成核,其临界晶核半径r※相等,李老师再三强调,望各位注意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教学大纲

《无机材料合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材料合成 课程编号:0 总学时:36 适用对象:材料化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无机材料合成》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单晶材料的制备、薄膜的制备、非晶态材料制备、复合材料的制备、功能陶瓷的合成与制备、结构陶瓷的制备、功能高分子的制备、催化材料制备、低维材料制备等,使学生获得先进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础知识,毕业后可适应化工材料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简单介绍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以及基本操作和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无机材料的制备方法、薄膜制备的溶胶-凝胶法、纳米晶的水热合成法、纳米管的气相沉积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材料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的结果的正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深刻领会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无机材料合成(制备)方法与途径 实验仪器:计算机 实验内容:认识无机材料合成中的各种元素、化学反应;相关中外文摘、期刊的查阅方法。 实验要求:了解无机材料合成的基本方法、途径与制约条件 实验二晶体合成 实验仪器:磁力搅拌器、烧杯 实验内容:晶体的生长 实验要求:了解晶体的基本分类与应用;熟悉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晶体合成的技术与方法。 实验三薄膜制备 实验仪器:压电驱动器、磁力搅拌器、烧杯 实验内容:薄膜材料的制备 实验要求:掌握薄膜材料的分类与应用;薄膜与基材的复合方法、途径以及制约条件; 实验四胶凝材料的制备

无机化学题库

无机化学水平测试题(Ⅰ)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1个或2个答案,将其代号写在括号中,每题1。5分,共24分) 1。下列物质中可以认为具有最大摩尔熵的是( ) A.Li (g) B.Li(s ) C 。LiCl ·H 2O(s) D.LiCO 3(s) 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 SnO 2(s )+2H 2(g) === Sn (s)+2H 2O(g ) 1 K Θ = 21.0 CO (g )+H 2O (g ) === CO 2(g)+H 2(g ) 2K Θ=0.034 因此,下列反应SnO 2(s)+2CO(g) === Sn(s )+2CO 2(g)的3K Θ =( ) A 。21。0 B.0。714 C.0。024 3 D 。21。6 3.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 A.NaOH B 。CaCl 2 C.CH 4 D.NH 4Cl 4。已知φΘ (Cu 2+ /Cu) === 0。34 V ,φΘ (Cu + /Cu)= 0.52 V ,则φΘ (Cu 2+ /Cu + )为( ) A.–0.18 V B 。0.16 V C 。0.86 V D 。0。18 V 5.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Mg>B>Si 〉Ar B.Ar>Mg>Si 〉B C.Si>Mg 〉B>Ar D.B 〉Mg 〉Ar 〉Si 6。反应3A 2+ +2B === 3A+2B 3+ 在标准状态下电池的电动势E Θ 为1.8 V,某浓度时,反应的电池电动势E 为1。6 V,则此时该反应的lg K Θ 值为( ) A 。3×1.8/0.059 2 B.3×1.6/0.059 2 C.6×1.6/0.059 2 D.6×1。8/0.059 2 7.下列离子的原子序数分别是25、26、27、28,其电子构型可以用[Ar ]3d 6 表示的是( ) A 。Mn 2+ B.Fe 2+ C.Co 3+ D.Ni 2+ 8。已知H 2S 的1 a K Θ=1.0×10–7 ,2 a K Θ=1.0×10 –13 ,在饱和的H 2S 水溶液中c (S 2– )应为 ( )mol ·L –1 A 。1.0×10 –7 B 。1。0×10 –13 C.1.0×10 –4 D 。1。0×10 –20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模板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年月日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碳钢的热处理 ●金相试样的制备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硬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常用工程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了解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2)金相显微镜的构造3)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与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3)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各种组成相或组织组成物的特征 3)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区别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三碳钢的热处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了解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45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加热温度的选择 2)保温时间的确定 3)冷却方法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四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2)学会金相试样的制备技术。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取样 2)镶样 3)磨制 4)抛光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五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观察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钢冷却时所得到的各种组织组成物的形态 2)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六硬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计的原理、构造。 2)学会三种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洛氏硬度实验原理 2)布氏硬度试验原理 3)显微硬度计的原理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七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新型无机材料总结

新型无机材料总结 材料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必需的物质基础,与人类文明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种类日新月异,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成分、结构、加工和材料性能及应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本讲主要介绍几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耐磨耐高温材料 碳化硅、氮化硼及Ⅳ~Ⅵ副族元素和Ⅷ族元素与碳、氮、硼等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硬度大、熔点高的情诠,是重要的耐磨耐高温材料。 (一)碳化硅(SiC) 碳化硅的晶体结构和金刚石相近,属于原子晶体,它的熔点高(2827℃),硬度近似于金刚石,故又称为金刚砂。将石英和过量焦炭的混合物在电炉中锻烧可制得碳化硅。 纯碳化硅是无色、耐热、稳定性好的高硬度化合物。工业上因含杂质而呈绿色或黑色。 工业上碳化硅常用作磨料和制造砂轮或磨石的摩擦表面。常用的碳化硅磨料有两种不同的晶体,一种是绿碳化硅,含SiC 97%以上,主要用于磨硬质含金工具。另一种是黑碳化硅,有金属光泽,含SiC 95%以上,强度比绿碳化硅大,但硬度较低,主要用于磨铸铁和非金属材料。 (二)氮化硼(BN) 氮化硼是白色、难溶、耐高温的物质。将B 2O 3 与NH 4 Cl共熔,或将单质硼在 NH 3 中燃烧均可制得BN。通常制得的氮化硼是石墨型结构,俗称为白色石墨。另一种是金刚石型,和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原理类似,石墨型氮化硼在高温(1800℃)、高压(800Mpa)下可转变为金刚型氮化硼。这种氮化硼中B-N键长(156pm)与金刚石在C-C键长(154pm)相似,密度也和金刚石相近,它的硬度和金刚石不相上下,而耐热性比金刚石好,是新型耐高温的超硬材料,用于制作钻头、磨具和切割工具。 (三)硬质合金 IV B 、V B 、VI B 族金属的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等,由于硬度和熔点特别高, 统称为硬质合金。下面以碳化物为重点来说明硬质含金的结构、特征和应用。 IV B 、V B 、VI B 族金属与碳形成的金属型碳化物中,由于碳原子半径小,能填 充于金属品格的空隙中并保留金属原有的晶格形式,形成间充固溶体。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固溶体还能继续溶解它的组成元素,直到达到饱和为止。因此,它们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我们不是抄答案,我们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无机复习提纲编辑协会宣言试卷构成:填空:15 分 选择:7*2=14 分(共7 题,一题2 分) 名词解释:5*3=15 分(共5 题,一题3分) 问答题:8+12*4=56(第一题8 分,其余四道题每题12 分)注:划线知识点为李老师审阅后所加,疑为重点,望各位复习时多加注意第1 章:经典合成方法 1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炉为:高温电阻炉 2电炉分为:电阻炉,感应炉,电弧炉,电子束炉 3电阻发热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硅碳棒1400C、硅化钼棒1700C、钨丝1700C 真空、 5氧化物发热体:在氧化气氛中,氧化物发热体是最为理想的加热材料。 6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反应物结构状态(2)反应物颗粒尺寸及分布影响。 7化学转移反应:把所需要的沉积物质作为反应源物质,用适当的气体介质与之反应,形成一种气态化合物,这种气态化合物通过载气输运到与源区温度不同的沉积区,再发生逆反应,使反应源物质重新沉积出来,这样的反应过程称为化学转移反应。 8化学转移反应条件源区温度为T2,沉积区温度为T1: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则 r H m为正,当T2>T1时,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即从左往右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容易进行,物质由热端向冷端转移,即源区温度应大于沉积区温度,物质由源区转移至沉积区。如果反应为放热反应,r H m为负,则应控制源区温度T2 小于沉积区温度T1,这样才能实现物质由源区向沉积区得转移。如果r H m近似为0, 则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来进行化学转移。 9低温合成中,低温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恒温冷浴②低温恒温器 10高压合成:就是利用外加的高压力,使物质产生多型相转变或发生不同物质间的化合,从而得到新相,新化合物或新材料。 种类:①静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②动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 第2 章:软化学合成方法 1软化学合成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克服固相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势垒,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和缓慢的反应进程中,以可控制的步骤逐步地进行化学反应,实现制备新材料的方法。2软化学法分类:溶胶——凝胶法,前驱物法,水热/ 非水溶剂热合成法,沉淀法,支撑接枝工艺法,微乳液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淬火法,自组装技术,电化 3绿色化学: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 ,即在获取新物质的转换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每个原子,实现化学反应中废物的“零排放” 。因此,既可充分利用资源又不污染环境。 4软化学与绿色化学的关系:两者关系密切,但又有区别。软化学强调的是反应条件的温

无机化学题库及答案

普化无机试卷(气体一) 一、选择题 1. (0101) 较多偏离理想气体行为的气体, 其分子具有----------------------------------------( ) (A) 较高的分子速率(B) 较小的相对分子质量 (C) 较大的分子体积(D) 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2. (0102) 按SI 制气体常数R的取值是------------------------------------------------------------( ) (A) 82.06 dm3·atm·K-1·mol-1(B) 8.314 J·K-1·mol-1 (C) 1.987 cal·atm·K-1·mol-1(D) 0.082 cal·K-1·mol-1 3. (0103) 现有1 mol 理想气体, 若它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d,在温度T下体积为V,下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pV=(M/d)RT(B) pVd = RT (C) pV=(d/n)RT(D) pM/d = RT 4. (0104) 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 1 g 下列各种物质, 占体积最大的是-------------------( )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e 20, S 32) (A) 乙烷(B) 氖(C) 氧(D) 硫化氢 5. (0105) 用Meyer 法测定0.15 g 挥发性液体, 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 其体积为20 cm3,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 85 (B) 168 (C) 340 (D) 45 6. (0106) 在T,p 相同下,气体A充满烧瓶时,测得A为0.34 g , 而充满O3时, 测得其为0.48 g , 则气体A是-------------------------------------------------------------------------------------------( ) (A) O2(B) SO2(C) H2S (D) 无法判断 7. (0108) 某气体AB,在高温下建立下列平衡:AB(g) +B(g). 若把1.00 mol 此气体在T= 300 K,p= 101 kPa 下放在某密闭容器中, 加热到600 K时, 有25.0 %解离。此时体系的内部压力(kPa)为--------------------------------------------------------------------------------------( ) (A) 253 (B) 101 (C) 50.5 (D) 126 8. (0123) 当实际气体分子间吸引力起主要作用时,压缩因子为-----------------------------( ) (A) Z < 1 (B) Z > 1 (C) Z = 1 (D) Z < 0 9. (0124) RT a 范德华方程式: p= ───- ── V– b V2 是为了修正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真实气体的下列性质--------------------------------------( ) (A) 分子间化学反应的可能性 (B) 分子的固有体积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C) 分子的量子行为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要求 一、实验室的纪律要求 1.进入实验室后,要听从教师的安排,不得大声说笑和打闹。 2.进入实验室后,对本组所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如有缺损或失灵应立即报告,由教师修理或调换,不得私自拆卸。实验结束时,应将所用仪器设备按原位放好,经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3.要爱护实验仪器设备,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同时注意人身安全,非本次实验所用的室内其他仪器,不得随便乱动。 4.在实验过程中,当仪器设备被损坏时,当事者应立即向实验室教师报告,由其根据学校的规定给予检查或赔偿等处理。 5.实验结束后,每组学生对所用的仪器设备及桌面、地面应加以清理,并由各实验小组轮流做全室的卫生整理。 6.完成实验后,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实验与实验报告的要求 1.每次做实验以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步骤。 2.要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作风、严密的方法进行实验,认真记录好实验数据。 3.在实验课进行中要认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的情况作为实验课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4.要认真填写、整理实验报告,不得潦草,不得缺项、漏项,报告中的计算部分必须完成,同时要保持实验报告的整洁。 5.实验报告应及时完成,并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上交。

实验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三、实验记录 (一) 材料的表观密度测试 试样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室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度: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制备

实验名称: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制备为适应石油化工、冶金、化肥等工业的发展,研制耐高温涂料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一般涂料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热降解和碳化作用,导致涂层破坏,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而耐高温涂料则具有相当的优势,其在高温条件下,涂层不龟裂、不起泡、不剥落,仍能保持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使物件免受高温化学腐蚀、热氧化、延长使用寿命。耐高温涂料被广泛应用于烟囱、高温蒸汽管道、热交换器、高温炉、石油裂解设备等方面,乃至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耐高温涂料品种较多,目前国内多使用有机硅耐高温涂料、酚醛树脂、改性环氧涂料、聚氨酯等高分子化学材料,其耐热温度一般都低于600℃,并且易燃烧,成本较高。相对而言,无机耐高温涂料却具有耐热温度高、耐热性好、硬度高、寿命长、污染小、成本低等特点,但是涂层一般较脆,在未完全固化之前耐水性不好,对底材的处理要强求较高。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机耐高温涂料的性能和应用。 2.掌握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制备的硅酸盐耐高温无机涂料是使用无机物硅酸钠、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耐酸耐碱性好的氧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于需要的底材上,在一定温度下烘烤后,可形成致密、均匀、耐高温、抗氧化、耐老化、耐酸耐碱性能较好的涂层。 它是以硅酸钠和二氧化钛为成膜物质,通过水分蒸发和分子间硅氧键的结合所形成的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来实现成膜,对光、热和放射性具有稳定性,同时二氧化钛具有很好的着色力、遮盖力以及化学稳定性,故该涂料有优良的耐热和耐老化性能以及良好的附着力。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实验仪器:马弗炉;胶头滴管;烧杯(100mL);电子天平;铁片;研钵;玻璃棒;钢尺;小刀;测试专用胶带。 实验试剂:Na2SiO3·9H2O(A.R);SiO2(A.R);TiO2(A.R);蒸馏水;6mol/L的HCl溶液;40%的NaOH溶液。

无机化学考研试题

1、在下列反应中,Q p =Q v 的反应为() (A)CaCO 3(s) →CaO(s)+CO 2 (g) (B)N 2 (g)+3H 2 (g) →2NH 3 (g) (C)C(s)+O 2(g) →CO 2 (g) (D)2H 2 (g)+O 2 (g) →2H 2 O(l) 2、下列各反应的(298)值中,恰为化合物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 (A)2H(g)+ O2(g)→H2O(l)(B)2H2(g)+O2(g)→2H2O(l) (C)N2(g)+3H2(g)→2NH3(g) (D)N2(g) +H2(g)→NH3(g) 3、由下列数据确定CH 4 (g)的为() C(石墨)+O2(g)=CO2(g) =·mol-1H2(g)+ O2(g)=H2O (l) =·mol-1CH4(g)+2O2(g)=CO2(g)+2H2O (l)=·mol-1 (A)211 kJ·mol-1;(B)·mol-1;(C)kJ·mol-1;(D)缺条件,无法算。 4、已知:(1)C(s)+O 2(g)→CO(g), (1)= ·mol-1(2)C(s)+O 2 (g)→CO 2 (g), (2)= ·mol-1则在标 准状态下25℃时,1000L的CO的发热量是() (A)504 k J·mol-1(B)383 k J·mol-1(C)22500 k J·mol-1(D)×104 k J·mol-1 5、某系统由A态沿途径Ⅰ到B态放热100J,同时得到50J的功;当系统由A态沿途径Ⅱ到B态做功80J时,Q为() (A) 70J (B) 30J(C)-30J (D)-70J 6、环境对系统作10kJ的功,而系统失去5kJ的热量给环境,则系统的内能变化为() (A)-15kJ (B) 5kJ(C)-5kJ (D) 15kJ 7、表示CO 2 生成热的反应是() (A)CO(g)+ 1/2O 2(g)=CO 2 (g)ΔrHmθ=(B)C(金刚石)+ O 2 (g)=CO 2 (g)ΔrHmθ=(C)2C (金刚石)+ 2O 2(g)=2CO 2 (g)ΔrHmθ=(D)C(石墨)+ O 2 (g)=CO 2 (g)ΔrHmθ=二、填空题 1、25℃下在恒容量热计中测得:1mol液态C 6H 6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 2 O和气态CO 2 时,放热,则△U为, 若在恒压条件下,1mol液态C 6H 6 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为。 2、已知H2O(l)的标准生成焓=-286 k J·mol-1,则反应H2O(l)→H2(g)+ O2(g),在标准状态下的反应热效应= 286、,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286。 3、已知乙醇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2H5OH,298)= k J·mol-1,则乙醇的标准摩尔生成焓(298)= 。 三、判断题:(以下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尽量用一句话给出你作出判断的根据。) 1、碳酸钙的生成焓等于CaO(s)+CO 2(g)=CaCO 3 (s)的反应焓。 2、错误。标准熵是1摩尔物质处于标态时所具有的熵值,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只有在温度T=0K

无机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发展

无机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无机材料的制备,主要有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材料、晶体生长技术。这些材料的制备都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介绍每一种材料的性质、应用、前景。并将一些新的金属材料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材料;晶体生长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无机材料在原有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要,无机材料不再是传统的用法,各种新型的方法得到应用。例如,金属材料的制备、陶瓷工艺应用、高分子材料、晶体生长技术等。越来越多的材料使用新技术来研究,不只是无机材料这一方面。通常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1]。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近些年来,我国的陶瓷工业有很大发展,可从以下3方面说明:一是新技术与新工艺不断采用,例如高梯度磁场选矿及其它选矿技术的应用,使陶瓷生产使用的天然原料质量得到保证。二是对陶瓷材料的性能与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一些研究材料组分和结构技术与仪器的出现,使人们对陶瓷的认识进入了更高层次。三是新品种的开发[2]。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和需要,使得能充分利用陶瓷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开发出许多高科技领域中应用的功能材料与结构材料。例如人造骨骼或器官的生物陶瓷,耐高温、高强度、高韧性的陶瓷部件等。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比一般有机化合物高得多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物质。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只

有几十到几百,高分子化合物是通过小分子单体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高达上万甚至上百万的聚合物。巨大的分子质量赋予这类有机高分子以崭新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压延成膜;可以纺制成纤维;可以挤铸或模压成各种形状的构件;可以产生强大的粘结能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弹性形变;并具有质轻、绝缘、高强、耐热、耐腐蚀、自润滑等许多独特的性能。于是人们将它制成塑料、橡胶、纤维、复合材料、胶粘剂、涂料等一系列性能优异、丰富多彩的制品,使其成为当今工农业生产各部门、科学研究各领域、人类衣食住行各个环节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材料。 当今,在高新技术材料领域中,人工晶体作为一种特种功能材料,在材料学、光学、光电子、医疗生物领域有着广泛的作用。用于人工晶体生长的方法有多种,如:物理气相沉淀、水热法、低温溶液生长、籽晶提拉、坩埚下降等。其中水热法晶体生长可以使晶体在非受限的条件下充分生长,可以长出形态各异、结晶完好的晶体而受到广泛应用。水热法可用于生长各种大的人工晶体,制备超细、无团聚或少团聚、结晶完好的微晶。适合生长熔点较高,具有包晶反应或非同成分融化,而在常温下又不溶解各种溶剂或溶解后即分解,不能再结晶的晶体材料。与其他的合成方法相比,水热法合成的晶体具有纯度高、缺陷少,热应力小质量好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热法合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人工水晶的合成、陶瓷粉末材料的制备和人工宝石的合成等领域。 1金属材料 1.1金属材料的性能 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对各种加工工艺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称为工艺性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⑴切削加工性能;⑵可锻性;⑶可铸性;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 程 材 料 实 验 报 告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0届机电一班 组员:魏仕宏 1000407008 崔继文 1000407010 丁元辉 1000407021 郑鹏涛 10004070

实验项目名称: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观察和分析,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2.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3.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概述 碳钢和铸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组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熟悉掌握它们的组织,对于合理使用钢铁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⑴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 平衡组织一般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冷却的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可以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从相图可知,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所组成。但是,由于碳含量的不同,结晶条件的差别,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形态,分布和混合情况均不一样,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组成物。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见表1。 a)工业纯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F),F为白色块状(如图1所示); b)亚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F)+珠光体(P),F呈白色块状,P呈层片 状,放大倍数不高时呈黑色块状(如图2所示)。碳质量分数大于0.6%的亚共析 钢,室温平衡组织中的F呈白色网状包围在P周围(如图3所示); c)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是珠光体(P),其组成相是F和Fe3C(如图4、5所示); d)过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Fe3CⅡ+P。在显微镜下,Fe3CⅡ呈网状分布在层片 状P周围(如图6所示); e)亚共晶白口铸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P+Fe3CⅡ+ Ld'。Fe3CⅡ网状分布在粗大块 状的P的周围,Ld'则由条状或粒状P和Fe3C基体组成(如图7所示);

2015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试卷A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试卷编号:A 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是非题(1分×23=23分,选全对或全错,计零分) 1 生长驱动力在数值上等于生长单位体积的晶体所引起的吉布斯自由能的降低。( √ ) 2 微波有很强的穿透力,微波加热时能深入到样品内部,其燃烧波首先从样品的表面向内部传播,最终完成微波烧结。( × ) 3 提拉法中旋转籽晶的目的是获得更好的温度和浓度的均匀性。( √ ) 4 热电偶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可直接与被测物质接触,不受环境介质如烟雾、尘埃、CO 2、水蒸气等影响,准确度较高。( √ ) 5 等离子体在CVD 中的作用是将反应气体激活成活性离子,提高低沉积温度;加速反应物表面的扩散作用,降低成膜速率。( × ) (提高) 6 降低到-150 ℃(123K)称为普通制冷或普冷,降低到-150 ℃至4.2K 之间称为深度冷冻或深冷,降低到4.2K 以下称为极冷。( √ ) 7 相比溅射成膜,蒸发法时,沉积原子的能量很低,一般不易形成形态3型的薄膜组织。( × )(T ) 8 在形态2和形态3型低温薄膜沉积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原子的扩散能力不足,因而这两类生长又称为低温抑制型生长。( × )(1和T ) 9 磁控溅射的缺点是靶材的利用率不高,一般低于40%。( √ ) 10 过冷度越大,越容易非均匀成核;凸面杂质形核效率最高,平面次之,凹面最差。( × ) 11直接凝固成型是依靠有机单体交联形成高聚物,温度诱导絮凝成型是依靠分散剂的分散特性。( × ) 12 不具挥发性FeO 和WO 3在HCl 存在时,生成FeCl 2 、WOCl 4、水蒸气,就可以通过相转移反应制得完美的钨酸铁晶体。( ) 13气体的低温分级冷凝就是气体混合物通过不同低温的冷阱而分离,气体通过冷阱后其蒸汽压小于13.33 Pa —冷凝彻底;大于13.33 Pa —认为不能冷凝,穿过了冷阱。 ( × ) 14 流动法比降温法有利于生长大尺寸单晶,蒸发法适合溶解度较大而温度系数很小的物质,凝胶法可在室温下生长一些难溶的或对热敏感而不便使用其他方法的晶体。( √ ) 15用单相共沉淀法制备出单一尺寸的球形氢氧化铝颗粒的关键是通过尿素,在水溶液中缓慢分解释放出OH-,使溶液中碱性均匀地、缓慢地上升,从而使氢氧化物沉淀在整个溶液中同时生成。( × ) 16 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思路是非均匀形核的推迟和均匀形核的避免。( √ ) 17 非晶态材料衍射花样是由较宽的晕和弥散的环组成,没有表征结晶态的任何斑点和条纹,用电镜看不到 学院 专业班 年 姓名 学 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择填在括号内):(共20分)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都属于“两性电解质”的就是( ) (A)HCO3-,H2O,HPO42- (B)HF,F-,HSO4- (C)HCO3-,CO32-,HS- (D)OH-,H2PO4- ,NH4+ 2.室温下 ,0、20mol、dm-3HCOOH溶液电离常数为3、2%,HCOOH的电离常数=( ) (A)2、0×10-4 (B)1、3×10-3 (C)6、4×10-3 (D)6、4×10-4 3.8Ce3+离子的价层电子结构为( ) (A)4f2 (B)4f05d1 (C)4f1 (D)6s1 4.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大小正确的顺序就是 ( ) (A)CN>O>F (C)C>NNF 5.偶极矩不为零的分子就是( ) (A)PCl5(g) (B)NF3 (C)SF6 (D)BeCl2(g) 6.不存在分子间或分子内氢键的分子就是( ) (A)NH3 (B)对羟基苯甲酸 (C)CF3H (D)HNO3 7.晶体熔点高低正确的顺序就是( ) (A)NaCl>SiO2>HCl>HF (B)SiO2>NaCl>HCl>HF(C)NaCl>SiO2>HF>HCl (D)SiO2>NaCl>HF>HCl 8.不属于二元质子酸的就是( ) (A)H3PO3 (B)H2SO4 (C)H3PO2 (D)NaH2PO4 9.氧化性强弱正确的顺序就是( ) (A) HClO4H2TeO4 (C)HClO4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模板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XXXXX学院 土木工程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泥性能测试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 气(室)温: C:湿度: 一、试验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试验记录 所选水泥样品产地、厂名 水泥品种:出厂标号:

1.水泥细度测定(干筛法) 结论: 根据国家标准GB 该水泥细度为 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 室温:℃;相对湿度: % (1)试件成型日期年月日 成型三条试件所需材料用量 (2)测试日期年月日;龄期:天 (3)抗折强度测定 (4)抗压强度测定

4.确定水泥强度等级(只按试验一个龄期的强度评定) 根据国家标准 该水泥强度等级为 混凝土用骨料性能试验报告 试验日 期: 气(室)温: C:湿度: 一、试验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试验记录 1.砂的筛分析试验 筛孔尺寸(mm)105 2.5 1.250.630.3150.16筛底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量a(%) 累计筛余量A(%)

砂样细度模数Mx Mx= Mx= 结论:按M X 该砂样属于砂,级配属于区;级配情况。2.砂的泥含量测试 编号冲洗前的烘干试样 质量G1(g) 冲洗后的烘干试样 质量G2(g) 泥含量(%) 测定值 (%) 平均值 (%) 3.砂的视密度测试 试样名称:水温:℃ 编号试样质量 G12(g) 瓶+砂+满水 质量G13(g) 瓶+满水 质量G14(g) 砂样在水中所占 的总体积V(cm3) 视密度 ρ0(g/cm3) 平均值 (g/cm3) 编号 容量筒容积 V(L) 容量筒质量 G1(kg) 容量筒+砂 质量 G2(kg) 砂质量 G(kg) 堆积密度 (kg/L) 平均值 (kg/L) 级配连续粒级 筛孔尺寸 分计筛余(g)(%) 累计筛余(%) 石子筛分析测试结果评定: (1)最大粒径: mm

《无机化学》试题库

《无机化学》试题库 试题一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的不同聚集状态所具有的能量,以气态最高,次之, 最低; 2、1molH2SO4中含氧原子数= 个; 3、当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时,反应(吸热或放热); 4、对于可逆反应N2 + 3H2 == 2NH3,其实验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 5、酸碱质子理论定义:凡是的物质都是酸; 6、BaSO4的溶度积K SP与溶解度S(mol·L-1)之间的换算关系为K SP= ; 7、共价键具有饱和性与性; 8、一个H2O分子与一个HF分子之间存在四种分子间力,即:、、取向力、诱导力; 9、借助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称为; 10、举出常见的可作配位体的分子与离子各两种:。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气体标准状况的定义中,温度与压力分别为; A、T=273K,P=10000Pa B、T=298K,P=101325Pa C、T=273K,P=101325Pa D、T=298K,P=10000Pa 2、对于气相平衡2SO2 + O2 == 2SO3 + Q(“+ Q”代表放热),为了提高SO2 的转化率,可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压并升温 B、升温 C、加入一些SO2 D、加入一些O2 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是共轭关系的是; A、H2SO4~SO42- B、H2O~OH- C、HF~F- D、NH3~NH4+ 4、原子核`外M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 A、2 B、18 C、8 D、32 5、在H2S、HCl、N2、Cl2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键的是; A、H2S B、HCl C、N2 D、Cl2 6、在Na2S2O3中,S的氧化数= ; A、+4 B、+2.5 C、-2 D、+2 7、关于Li、Na、K的性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Na、K在空气中燃烧,分别生成Na2O、K2O

仿生合成技术

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模仿生物矿化中无机物在有机物调制下形成过程的新合成方法———仿生合成。利用仿生合成技术制备的纳米微粒、薄膜、多孔材料等物质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潜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使得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技术已成为材料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仿生合成技术简介 仿生合成技术(Biomimetic Synthesis)是一种崭新的无机材料合成技术。90年代中期,当科学家们注意到生物矿化进程中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和复制构成了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并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这一自然原理来指导特殊材料的合成时,仿生合成的概念才被提出。仿生合成技术模仿了无机物在有机物调制下形成的机理,合成过程中先形成有机物的自组装体,使无机先驱物于自组装聚集体和溶液的相界面发生化学反应,在自组装体的模板作用下,形成无机P有机复合体,再将有机物模板去除后即可得到具有一定形状的有组织的无机材料。模板在仿生合成技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模板的千变万化,是制备结构、性能迥异的无机材料的前提。目前用作模板的物质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可以形成胶束、微乳、液晶和囊泡等自组装体,生物大分子和生物中的有机质也是被选择的模板,此外利用先进光电技术制造的模板也被用来合成特殊的无机材料。 仿生合成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制备具有各种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无机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利用有机大分子作模板剂控制无机材料结构的仿生技术被视为近年来化学发展的新动态,通过调变聚合物

的大小和修饰胶体颗粒表面对无机材料形成初期实行“裁剪”,化学途径能够获得介观尺度的无机有机材料。近几年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已成为材料化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尽管目前有关仿生合成的机理尚有待进一步证实和探索,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仿生事成技术,更多的多功能无机材料将会诞生。 仿生合成材料的应用前景 仿生合成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材料,有着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微米级仿生合成材料是极好的隔热隔声材料;具有纳米级精细孔结构的分子筛,可以根据粒子大小对细颗粒进行准确的分类,如筛选细菌与病毒;与催化剂相结合,这种材料可以实现反应与分离过程的有效耦合,如用于高渗透通量、高分离精度的纯净水生产装置;仿生合成的磷灰石材料是性能优异的新骨组织构造基架,有望用于骨移植的外科手术中;仿生合成制取的纳米材料在光电子等其它领域同样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充分发挥仿生合成技术在无机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潜力,仿生合成技术的应用研究为仿生合成技术进一步工业化、产业化提供了过渡桥梁。 仿生合成技术的研究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突破了传统的仿生合成概念,对仿生合成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方法基础上的改进、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为仿生合成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KIM等人经过研究得出一种MIMIC(micromolding in capillaries) 新模板技术,制备了与模板图形相同的微观规则有序薄膜。TRAU M等人又在 KIM的基础上,

无机合成化学复习资料

无机合成化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实用性储氢合金要满足的要求? ①价格或制造成本低廉②原料易得③高的储氢容量④容易活化⑤充放氢动力学性质优越⑥使用安全⑦对杂质的敏感性不高⑧具有确定化学稳定性 2.合成纳米晶的方法有哪些? ①化学沉淀法②化学还原法③溶胶-凝胶法④水热-溶剂热法⑤热分解法⑥微乳液法⑦高温燃烧合成法⑧模板合成法⑨电解法 3.组合化学的过程 ①设想和定义:确定出具有所需性质的新材料②选择相关元素:从周期表中选择可能构成新材料的所有元素③构建材料库:利用自动合成仪构建多个化学组成不同的材料库④并行处理技术:可以同时测试25000个不同的材料小型化,通过减小样的尺寸,使加工过程小型化,节省时间和经费。⑤加工过程:可以应用不同的合成变量,如压力,温度,时间。⑥高通量分析:合成的材料库通过探测器进行快速分析,如光,电,磁和其他的物化性质。得到的数据送入数据库中进行处理,从而缩小筛选范围,得到所需要的材料。⑦将新材料及合成与分析数据送交用户。 4.物质的状态 ①固,液,气三种基态。②等离子态和超气态③超导态和超流态 5.低温与普冷的分界点:123K 6.储存气体钢瓶的颜色与对应的气体?

7.测量低温的元器件有哪些? ①蒸气压温度计②低温热电偶③低温电阻温度计 8.温度测量的方法有哪两种,其中接触式测温仪表有那几个? ①通常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②膨胀式温度计,压力表式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热电偶。 9.粉末高温合金的制备工艺流程。 ①预合金粉末的制造②压实③热加工变形(模锻、轧制、挤压、等温锻)④机加工⑤无损处理⑥热处理 10.等离子态常用于哪些方面? ①等离子体冶炼②等离子体喷涂③等离子体焊接 11.超导体两个突出的性质? ①在临界温度下有超导性②完全抗磁性 12.水热-溶剂热法合成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影响水热-溶剂热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反应:①合成反应②热处理反应③转晶反应④离子交换反应⑤单晶培育⑥脱水反应⑦分解反应⑧提取反应⑨沉淀反应10氧化反应11晶化反应12烧结反应13.反应烧结14水热热压反应 影响因素:1.温度与压强2.溶剂的填充度3.合成溶剂性质的改变4.PH的改变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完整版)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2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11 姓名: 郑 杰,学号: 10041127 姓名: 周邵巍,学号: 10041128 姓名: 李欣欣,学号: 10041129 姓名: 谢 强,学号: 10041118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3工程材料综合实验●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碳钢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一、实验目的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

设备仪器: 1、分别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 实验设备及材料 11、、显微镜、浴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2、、金像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 三、 实验内容 三个尺寸形状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和冷却时间)。 样品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20#880℃20min空冷45#880℃高温回火600℃20min高温回火30min水冷T101100℃20min水冷2、做实验前完成。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样品20#45#T10硬度HRB50HRC20HRC63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4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样品成分组织性能20#马氏体F+P 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45#马氏体F+P 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T10马氏体+奥氏体P+Fe3CII 硬度高,韧性适中5、 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