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功能纤维的概念_分类及发展方向_戴福文

功能纤维的概念_分类及发展方向_戴福文

功能纤维的概念_分类及发展方向_戴福文
功能纤维的概念_分类及发展方向_戴福文

功能纤维的概念、分类及发展方向

The Concept, Classi? c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unctional Fiber

文/戴福文

摘要:

提出功能纤维的概念、分类,综述已开发的功能纤维品种、技术措施,指出功能纤维的发

展方向。

关键词:功能纤维;改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分类;发展方向

1 功能纤维的概念

功能纤维(Functional fiber)是指除一般纤维所具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外,还具有

某些特殊功能或某些应用性能的新型纤维[1-2]。

2 功能纤维的分类

功能纤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对常规合成纤维改性,克服其固有缺点,也称

差别化纤维;第二类是针对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原来没有的性能,通过化学和物理

手段赋予其蓄热、导电、吸水、吸湿、抗菌、消臭、芳香、阻燃、紫外遮蔽等附加

性能,也称功能性纤维;第三类为具有特殊性能,如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

化学药品、耐气候等优异性能,也称高性能纤维[3]。

2.1 差别化纤维(differential fiber)[4]

2.1.1 异型纤维

用异形喷丝孔纺制的具有特殊横截面形状的化学纤维。异形纤维具有特殊的光

泽、蓬松性、耐污性、抗起球性,可以改善纤维的弹性和覆盖性[4]。

2.1.2 超细纤维

纤维直径在5μm或线密度在0.44dtex以下的纤维,具有质地柔软、光滑、抱合

好、光泽柔和等特点,可制成具有山羊绒风格的织物或表面极为光滑或透气防水的

超高密织物。

2.1.3 高收缩纤维

沸水收缩率为35%~45%的纤维,常见的有高收缩型聚丙烯腈纤维(腈纶)和

聚酯纤维(涤纶)两种。

2.1.4 抗起球纤维

制成的织物受到摩擦时,不易出现纤维端伸出布面,形成绒毛或小球状凸起的

纤维。常见的抗起球腈纶纤维是运用物理改性方法,改变纤维的结构性能,使由于

摩擦引起的毛、球很快脱落,达到抗起球的效果。

2.1.5 三维卷曲纤维

螺旋形卷曲或者立体形卷曲的纤维,利用聚合物熔体挤出时产生湍流、内应力不匀的原理形成纤维径向不对称结构而达到卷曲效果,在长毛绒玩具上应用广泛。

2.1.6 吸湿排汗功能纤维

为超细、多孔结构,将毛细孔原理应用到纺织物表面,截面为花瓣形状的五沟槽纤维具有虹吸功能,能够快速吸水、输水、扩散和挥发,达到排汗速干的功能。

2.1.7 色纺纤维

由含有着色剂的纺丝原液或熔体纺制成的有色纤维。

2.1.8 仿真纤维

模仿天然纤维而制造的化学纤维,包括仿丝纤维、仿毛纤维和仿麻纤维等。

2.2 功能性纤维[5]

2.2.1 导光纤维

通常以石英或高分子材料为原料制成,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皮芯结构,主要由于皮层全反射作用而能传导光线的化学纤维。

2.2.2 导电纤维

在标准状态 (20℃,65% 相对湿度)下电阻率小于105Ω·cm,一般包括金属纤维、碳纤维、复合导电纤维和高分子导电纤维。

2.2.3 光反射显色纤维

模仿南美洲闪蛱蝶翅膀上的“鳞粉”特性,将数十层可透过空气的薄膜重叠,通过对光的散射、干涉和衍射作用,使纤维产生颜色。

2.2.4 变色纤维

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成或结构的,在受到光、热、水分或辐射等外界条件刺激后可以自动改变颜色的纤维。光致变色纤维是将光致变色材料和高聚物共混通过溶液纺丝、共混纺丝或复合纺丝技术制得的纤维。热致变色纤维通过在纤维中引入热致变色物质而制得。

2.2.5 自发光纤维

也称蓄光纤维、夜光纤维。是在合成纤维纺制过程中加入少量蓄光剂(最小平均颗粒约2μm~3μm)制成。稀土夜光纤维是利用稀土发光材料制成的功能性环保新材料,以纺丝原料为基体,采用长余辉稀土铝酸盐发光材料,经特种纺丝制成夜光纤维。夜光纤维吸收可见光10min,便能将光能蓄贮于纤维之中,在黑暗状态下持续发光10h以上。

2.2.6 芳香纤维

通过微胶囊法、共混纺丝法、复合纺丝法将芳香剂包容在纤维中而制成能释放香味具有保健功能的纤维。

2.2.7 生物医学纤维

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功能纤维。它除了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外,还必须具备生物相容性,有些用途还需要生物活性或者生物降解吸收性。人工器官使用的生物医学纤维主要为中空纤维膜。最早应用中空纤维膜的人工器官是人工肾,现在由中空纤维膜制成的人工肾、人工肝、人工肺、肝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器和血液浓缩器已投入使用,人工胰腺也在研制中。

2.2.8 吸附纤维

具有超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的纤维,包括高吸水(湿)纤维、吸油纤维、活性炭纤维和一些具有吸附毒性物质的纤维。

2.2.9 离子交换纤维

在成纤高分子中引入某些活性基团而具有对离子交换或捕捉重金属离子的纤维。

2.2.10 保健功能纤维

对人体健康具有防护和促进作用的一类功能纤维,包括抗菌纤维、防臭纤维、负离子纤维、远红外纤维、抗紫外线纤维和芳香纤维等。

2.2.11 远红外纤维

能吸收远红外线并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人体所需的热能的纤维。通常由能吸收远红外线的陶瓷粉末与成纤高分子流体在喷丝前混合而制成,如氧化铝、碳化锆等,其粒径应为0.2μm左右。

2.2.12 负离子纤维

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添加一种具有负离子释放功能的纳米级电气石粉末,使这些电气石粉末镶嵌在纤维的表面,通过这些电气石发射的电子,击中纤维周围的氧分子,使之成为带电荷的负氧离子,由该纤维所释放产生的负离子对改善空气质量、环境具有明显的作用。

2.2.13 阻燃纤维

采用无机高分子阻燃剂在粘胶纤维等有机大分子中以纳米状态或以互穿网络状态存在。

2.2.14 陶瓷纤维

以SiO

2

、Al

2

O

3

为主要成分的一种纤维状轻质耐火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温、热稳定性好、导热率低、比热小及耐机械振动等优点。可用作工业窑炉的绝热和耐火材料、高温高压蒸汽管道的绝热材料、高温密封绝热材料、高温吸声材料、耐火建筑用材和防火材料、原子反应堆内衬材料等。2.2.15 抗菌纤维

混有抗菌剂或经抗菌表面处理的纤维,具有抑制或者

杀灭细菌功能的纤维。混入型是将含银、铜、锌离子的陶瓷粉等具有耐热性的无机抗菌剂,混入聚酯、聚酰胺或聚丙烯腈中进行纺丝而得;后处理型是将天然纤维用季铵化物或脂肪酰亚胺等有机抗菌剂浸渍处理制得。

2.2.16 防辐射纤维

包括受高能辐射后不发生降解或交联并能保持一定力学性能的纤维以及指能抵抗造成人体伤害的射线辐射的纤维。有抗紫外线纤维、防微波辐射纤维、防X射线纤维和防中子辐射纤维等。如利用是聚丙烯和固体X射线屏蔽剂材料复合制成防X射线的纤维,将锂和硼的化合物粉末与聚乙烯树脂共聚后采用熔融皮芯复合纺丝工艺制成防中子辐射纤维。

2.3 高性能纤维[6]

2.3.1 芳族聚胺纤维

由酰胺键与芳基连接的芳族聚酰胺的线型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化学结构式为:[NH—AR—NH—CO—AR`——CO]

p

,如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 间位芳纶) 简称为芳纶1313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对位芳纶)简称为芳纶1414 。

2.3.2 碳纤维

由碳元素构成的无机纤维。纤维的碳含量大于90%。一般分为普通型、高强型和高模型三大类。由粘胶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沥青纤维等有机纤维经炭化而得到。高强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强度为 3GPa~7 GPa,高模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模量为300GPa~900 GPa,在惰性气体中耐热性优良,耐化学腐蚀性好,有导电性。

2.3.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采用UHMWPE通过冻胶纺丝或者增塑熔融纺丝工艺制得的合成纤维。其强度为29cN/dtex~39cN/dtex,模量为934cN/dtex~1246cNd/tex,最高使用温度100℃~110℃,具有优良的耐酸碱性、抗水解性。

2.3.4 聚对苯撑苯并双唑(PBO)纤维

由芳族杂环类聚合物聚对苯撑苯并双唑的线型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纤维强度为37c N/d t e x,模量为1764cNd/tex,分解温度650℃,极限氧指数68。

2.3.5 聚苯并咪唑(PBI)纤维

由芳族杂环类聚合物聚苯并咪唑的线型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强度为6.6cN/dtex,模量为147cNd/tex,可耐850℃高温,极限氧指数38~43。

2.3.6 聚苯硫醚(PPS)纤维

商品名为Ryton,指由苯环和硫原子交替排列的聚苯硫醚的线型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强度为1.8cN/dtex~2.6cN/dtex,模量为21.5cN/dtex~35.3 cN/dtex,熔点285℃,极限氧指数34~35,耐化学性仅次于聚四氟乙烯纤维。

2.3.7 聚酰亚胺纤维

由含酰亚胺链节的线型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大分子链中至少有85%的酰亚胺链节。醚类均聚纤维的强度为4cN/dtex~5cN/dtex,模量为10GPa~12GPa,在300℃经100h后强度保持率为50%~70%,极限氧指数44,耐射线好;酮类共聚纤维的强度3.8cN/dtex,模量35cN/dtex。经改性的聚酰亚胺纤维的强度为17.6cN/dtex,模量为529cN/dtex~882cN/dtex,分解温度650℃,极限氧指数68。

2.3.8 聚酰胺酰亚胺纤维

由含芳酰胺—酰亚胺链节的线型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强度为4.4cN/dtex,模量为61.7cN/dtex,可耐350℃高温,极限氧指数30~33。

2.3.9 聚醚醚酮(PEEK)纤维

含亚苯基醚醚酮链节的线型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拉伸强度400 MPa~700MPa,模量3 GPa~6GPa,熔点334℃~343℃,长期使用温度250℃,极限氧指数35。

2.3.10 酚醛纤维

由线型酚醛树脂经缩醛化或络合化学而制成的交联纤维。强度为1.14cN/dtex~1.58cN/dtex,极限氧指数30~34,瞬时可耐2500℃高温,长期使用温度150℃~180℃。绝热性好。

2.3.11 蜜胺纤维

将三聚氰胺与甲醛缩聚,并溶于有机溶剂中通过湿纺和后处理而得。强度为1.76cN/dtex,极限氧指数32,无熔点,不熔滴,连续使用温度180℃~200℃。

2.3.12 高强度聚乙烯醇纤维

由聚乙烯醇树脂通过溶剂湿法冷却凝胶纺丝制成。强度为15cN/dtex,耐碱性优良。

2.3.13 玻璃纤维

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造成的,其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米个微米。E-玻璃纤维的强度为 1722MPa,模量为654GPa。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但性脆、耐磨性较差。

2.3.14 氧化铝纤维

一种主要成分为氧化铝的多晶质无机纤维,主晶形可呈γ-,δ-,θ-,α-氧化铝,是最新型的超轻质高温绝热材料之一,采用高科技的“溶胶—凝胶”法,将可溶性铝、硅盐制成具有一定黏度的胶体溶液,溶液经高速离心甩丝成纤维坯体,然后经过脱水、干燥和中高温热处理析晶等工艺,转变成Al-Si氧化铝多晶纤维,其主晶相为主要为刚玉相和少量莫来石相,集晶体材料和纤维材料特性于

一体,使用温度达1450℃~1600℃,熔点达1840℃,有较好的耐热稳定性,其导热率是普通耐火砖的1/6,容重只有其1/25,节能率达15%~45%。

3 功能纤维的发展方向

3.1 高性能化

高性能纤维市场呈碳纤维、高强聚乙烯纤维、芳纶及新型高性能纤维共同增长的格局[7]。如生物可降解的聚酯纤维缝合线、可吸收的人工血管、PLGA纤维编织壳聚糖溶液涂层制成的人工神经导管以及组织工程神经导管以及组织工程肌腱等。

3.2 低维化

若使材料在某一维度(x、y 、z)的尺寸缩小到纳米级,则此材料减少相应的一维。随着高端物理化学技术的进步,化学纤维的细度已经达到微米级,并向纳米级超细技术挑战。如在医学上将纳米纤维网用于外科,防止人体组织在愈合过程中粘接产生疤痕,将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网络于无纺布上,制成捕捉白血球的纤维复合体滤材。3.3 智能化

智能纤维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如隐身功能纤维应用于军事领域。如光敏纤维可改变8种色彩。在医疗产业领域,开发出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绷带、人工肌肉及智能凝胶纤维、蓄热调温纤维等。

3.4 仿生化

杜邦公司曾用六氟异丙醇溶解蜘蛛丝蛋白进行人工纺丝,东华大学研究蜘蛛吐丝的纺丝过程,以蚕丝蛋白质为模型,仿照蜘蛛吐丝的过程进行纤维加工。3.5 绿色化

主要是大力发展生物质纤维,实现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聚乳酸纤维、生化法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 )纤维、生物法多元醇的产业化。新型生物质再生纤维主要品种有:新型纤维素纤维(Lyocell纤维、离子液体纤维素纤维、低温碱/尿素溶液纤维素纤维)、新资源纤维素纤维(竹浆纤维、麻浆纤维)、海洋生物质纤维(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生物蛋白质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牛奶蛋白与丙烯腈接枝纤维、蚕蛹蛋白纤维)。

参考文献:

[1]姚穆.纺织材料学[M].第3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2]朱平.功能纤维及功能纺织品[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谷清雄. 功能纤维的现状和展望[J].合成纤维工业,2001(2):25-29.

[4]沈新元.化学纤维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5]陈佩兰.功能性纤维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J].针织工业,2000(5):17-21.

[6] J W S Hearle.高性能纤维[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7]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化纤黄皮书,2011—2015中国化纤行业发展规划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安徽省纤维检验局)

《采矿学》习题集23页word

《采矿学》习题集 (徐永圻主编. 采矿学.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总论 1. 《采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井田内的划分?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 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 何谓采煤方法? 5. 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6. 简要说明《采矿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 第一篇长壁采煤工艺 第一章长壁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1. 解释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伪顶,直接顶,基本顶,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的概念。 2. 什么叫支承压力?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如何?影响支承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简述长壁工作面顶板来压的一般规律?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的估算方法是什么? 4. 试述工作面来压预报的机理和方法。 5. 简述直接顶、基本顶、底板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指标。 6. 采高、控顶距、工作面长度、推进速度、倾角对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如何?

7. 简述长壁工作面覆岩移动的一般规律。为什么要研究裂隙带岩体的移动结构? 8. 试述压力拱结构、砌体梁结构、传递岩梁结构、悬梁结构、假塑性梁结构的异同点及适用条件。 第二章破煤、装煤原理及装备 1. 简述影响破煤的煤层物理机械性质有哪些? 2. 简述爆破落煤的炮眼布置及其适用条件? 3. 试述采煤工作面的装药结构和爆破工艺? 4. 试述截齿破煤过程?刀形齿和镐形齿的优缺点? 5. 什么是左、右螺旋滚筒?其旋转方向为什么是固定的? 6. 螺旋滚筒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它们对装煤效果的影响如何? 7. 薄煤层采煤机有何特殊要求?为什么? 8. 刨煤机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适用条件如何? 9. 试述采煤机选型原则。影响采煤机选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煤的运输及装备 1. 简述刮板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运送煤炭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 2. 简述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类型、优缺点与适用条件。 3.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转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哪些? 4. 试述桥式转载机的转载原理。 5. 简述可伸缩胶带输送机的储带与伸缩原理。 6. 胶带输送机在运行中为什么会跑偏,跑偏时应如何调整,怎样防止跑偏?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讲解

、新建概念数据模型 1)选择File-->New,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选择CDM模型(即概念数据模型)建立模型。 2)完成概念数据模型的创建。以下图示,对当前的工作空间进行简单介绍。(以后再更详细说明).

3)选择新增的CDM模型,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 ”属性项,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在“General ”标签里可以输入所建模型的名称、代码、描述、创建者、版本以及默认的图表等等信息。在 “Notes ”标签里可以输入相关描述及说明信息。当然再有更多的标签,可以点击 按钮,这里就不再进行详细解释。?牯?尾 二、创建新实体 1 )在CDM的图形窗口中,单击工具选项版上的Entity工具,再单击图形窗口的空白处,在单击的位置 就出现一个实体符号。点击Pointer工具或右击鼠标,释放Entitiy 工具。如图所示

2)双击刚创建的实体符号,打开下列图标窗口,在此窗口“General ”标签中可以输入实体的名称、代码、描述等信 、添加实体属性 1 )在上述窗口的“ Attribute ”选项标签上可以添加属性,如下图所示

迴扌 ftitity Propertr 已s - Entity 2 (Entity ?) 注意: 数据项中的“添加属性”和“重用已有数据项”这两项功能与模型中 Data Item 的Unique code 和Allow reuse 选项有关。 P 列表示该属性是否为主标识符 ;D 列表示该属性是否在图形窗口中显示 ;M 列表示该属性是否为强制的, 即该列是否为空值。 如果一个实体属性为强制的,那么, 这个属性在每条记录中都必须被赋值,不能为空。 2)在上图所示窗口中,点击插入属性按钮,弹岀属性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General Attributes | Idenhfiers ] Notes 1 Rules 表示是否为主标识符 ami \ Code Data 7ype Donwiri M 建立标识符 b 尸单于…』 二、二如馨;二 __ 1 = …— 一追力 q“属性 描入属性 衣示该属性为融' 制不能为空值广 T 厂厂 厂厂*r r'匚厂 r 厂广亡看 rr 厂厂F 广厂厂厂厂厂「厂广厂厂 □K | 匚 anew A.PF.M | Help 袤示是否在图形窗口中 II H'+'lll-oRIIH- ?laii' + 'IIB'-'HII' 一上丄 J-:'- ■ :

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

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答案: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概念和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1、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这是面向数据库用户的实现世界的数据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的DBMS 无关。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 2、逻辑数据模型(Logixal Data Model):这是用户从数据库所看到的数据模型,是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等等。此模型既要面向拥护,又要面向系统。 3、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这是描述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的数据模型,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起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与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数据模型的实现工作又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一般而言,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数据结构)、动态特征(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这就是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1。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数据结构指对象和对象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是对系统静态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 (1)数据本身:类型、内容、性质。例如关系模型中的域、属性、关系等。 (2)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例如关系模型中的主码、外码联系等。 2 。数据操作 对数据库中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主要指检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两类操作。数据模型必须定义这些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如优先级)以及实现操作的语言。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 。数据完整性约束 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规定数据库状态及状态变化所应满足的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1.煤田、井田、井型的基本概念。 2.井田内的划分方式?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绘图表示说明下列井巷名称: (1)立井,暗立井;(2)科井、暗斜井; (3)平硐、岩石平巷、石门;(4)采区上山、下山。 5.阶段内再划分有哪几种方式,各适用于何种条件? 6.绘图说明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 第二章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1.简述壁式体系和柱式体系采煤法基本特征和适用性。 2.采煤方法的含义是什么?采煤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第三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1.长壁采煤法有那几种主要采煤工艺?说明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 2.什么是普采工艺系统?普采工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3.什么是综采工艺系统?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4.说明综采双滚筒采煤机割煤、进刀方式有哪几种?有何优缺点?及其实用条件? 5.综采面有哪几种移架方式?及时支护与滞后支护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6.简述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几何尺寸配套及生产能力配套的基本原则? 7.试分析影响综采面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8.简述大采高、大倾角综采的工艺特点及煤壁防片帮、设备防止下滑的措施。 9.简述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的技术措施。 10.简述机采工作面开机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1.试分析工作面的合理长度及影响合理长度的技术因素。12.熟悉并掌握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3.绘图说明炮采面单体支架布置形式,并解释以下各词: 正悬臂支架,排距,柱距,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全部落垮法,采空区处理。 14.简述炮采,机采,综采选择依据。 第四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1.绘图说明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生产系统。 2.不同采煤工艺对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各有什么要求? 3.说明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4.说明单工作面布置和双工作面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5.绘图说明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及应用。 6.绘图说明采场通风的几种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7.受构造影响时区段平巷布置的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原创)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与逻辑数据模型设计、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是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模型设计的三个主要步骤。 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conceptual data model,中文一般翻译为“概念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是最终用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反映了最终用户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它以数据类的方式描述企业级的数据需求,数据类代表了在业务环境中自然聚集成的几个主要类别数据。 概念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重要的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概念数据模型中不包括实体的属性,也不用定义实体的主键。这是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的主要区别。 概念数据模型的目标是统一业务概念,作为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确定不同实体之间的最高层次的关系。 在有些数据模型的设计过程中,概念数据模型是和逻辑数据模型合在一起进行设计的。 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logical data model,中文一般翻译为“逻辑数据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反映的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对数据存储的观点,是对概念数据模型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逻辑数据模型是根据业务规则确定的,关于业务对象、业务对象的数据项及业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基本蓝图。 逻辑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所有的实体和关系,确定每个实体的属性,定义每个实体的主键,指定实体的外键,需要进行范式化处理。 逻辑数据模型的目标是尽可能详细的描述数据,但并不考虑数据在物理上如何来实现。 逻辑数据建模不仅会影响数据库设计的方向,还间接影响最终数据库的性能和管理。如果在实现逻辑数据模型时投入得足够多,那么在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时就可以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法。 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physical data model,中文一般翻译为“物理数据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是在逻辑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具体的技术实现因素,进行数据库体系结构设计,真正实现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放。 物理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确定所有的表和列,定义外键用于确定表之间的关系,基于用户的需求可能进行发范式化等内容。在物理实现上的考虑,可能会导致物理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有较大的不同。

常见主流数据库的分类与详细比较

常见主流数据库分类 1、IBM 的DB2 DB2是IBM著名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DB2系统在企业级的应用中十分广泛。截止2003年,全球财富500强(Fortune 500)中有415家使用DB2,全球财富100强(Fortune100)中有96家使用DB2,用户遍布各个行业。2004年IBM的DB2就获得相关专利239项,而Oracle 仅为99项。DB2目前支持从PC到UNIX,从中小型机到大型机,从IBM到非IBM(HP及SUN UNIX 系统等)的各种操作平台。 IBM绝对是数据库行业的巨人。1968年IBM在IBM 360计算机上研制成功了IMS这个业界第一个层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层次型数据库中最为著名和最为典型的。1970年,IBM E.F.Codd发表了业界第一篇关于关系数据库理论的论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Banks”,首次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1974年,IBM Don Chamberlin和Ray Boyce通过System R项目的实践,发表了论文“SEQUEL:A 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我们现在熟知SQL就是基于它发展起来的。IBM 在1983年发布了DATABASE 2(DB2)for MVS(内部代号为“Eagle”),这就是著名的DB2数据库。2001年IBM以10亿美金收购了Informix的数据库业务,这次收购扩大了IBM分布式数据库业务。2006 DB2 9作为第三代数据库的革命性产品正式在全球发布。 作为关系数据库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航人,IBM在1977年完成了System R系统的原型,1980年开始提供集成的数据库服务器——System/38,随后是SQL/DSforVSE 和VM,其初始版本与SystemR研究原型密切相关。 DB2 forMVSV1 在1983年推出。该版本的目标是提供这一新方案所承诺的简单性,数据不相关性和用户生产率。1988年DB2 for MVS 提供了强大的在线事务处理(OLTP)支持,1989 年和1993 年分别以远程工作单元和分布式工作单元实现了分布式数据库支持。最近推出的DB2 Universal Database 6.1则是通用数据库的典范,是第一个具备网上功能的多媒体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包括Linux在内的一系列平台。 2、Oracle Oracle 前身叫SDL,由Larry Ellison 和另两个编程人员在1977创办,他们开发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在市场上大量销售,1979 年,Oracle公司引入了第一个商用SQL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公司是最早开发关系数据库的厂商之一,其产品支持最广泛的操作系统平台。目前Oracle关系数据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Oracle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也是近年业务增长极为迅速的软件提供与服务商。IDC(Internet Data Center)2007统计数据显示数据库市场总量份额如下:Oracle 44.1% IBM 21.3%Microsoft 18.3% Teradata 3.4% Sybase 3.4%。不过从使用情况看,BZ Research的2007年度数据库与数据存取的综合研究报告表明76.4%的公司使用了Microsoft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讲解

一、新建概念数据模型 1)选择File-->New,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选择CDM模型(即概念数据模型)建立模型。 2)完成概念数据模型的创建。以下图示,对当前的工作空间进行简单介绍。(以后再更详细说明).

3)选择新增的CDM模型,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属性项,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在“General”标签里可以输入所建模型的名称、代码、描述、创建者、版本以及默认的图表等等信息。在“Notes”标签里可以输入相关描述及说明信息。当然再有更多的标签,可以点击 按钮,这里就不再进行详细解释。?牯?尾 二、创建新实体 1)在CDM的图形窗口中,单击工具选项版上的Entity工具,再单击图形窗口的空白处,在单击的位置就出现一个实体符号。点击Pointer工具或右击鼠标,释放Entitiy工具。如图所示

2)双击刚创建的实体符号,打开下列图标窗口,在此窗口“General”标签中可以输入实体的名称、代码、描述等信 息。. 三、添加实体属性 1)在上述窗口的“Attribute”选项标签上可以添加属性,如下图所示。

注意: 数据项中的“添加属性”和“重用已有数据项”这两项功能与模型中Data Item的Unique code 和Allow reuse选项有关。 P列表示该属性是否为主标识符;D列表示该属性是否在图形窗口中显示;M列表示该属性是否为强制的,即该列是否为空值。 如果一个实体属性为强制的,那么,这个属性在每条记录中都必须被赋值,不能为空。 2)在上图所示窗口中,点击插入属性按钮,弹出属性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煤层按倾角分类

煤层按倾角分类: 近水平煤层< 8 缓(倾)斜煤层 8 ~ 25 中(倾)斜煤层 25 ~ 45 急(倾)斜煤层> 45 按厚度分类: 薄煤层< 1.3m 中厚煤层 1.3 ~ 3.5m 厚煤层> 3.5m 稳定性分类: 稳定煤层 较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评价煤质的常用指标:水分( W )、灰分( A )、挥发分( V )和固定碳( FC )、发热量( Q )、胶质层厚度( Y )、粘结指数( Gr.l )、含矸率。 中国煤的分类。 工业储量,可采储量,远景储量,设计损失煤量的概念。 A 、 B 、 C 、 D 级储量,煤炭储量分类表。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常用的采掘工程图。 2. 煤田的划分 煤田、井田的概念。煤田划分为井田的原则及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井田储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以及三者之间关系: 我国各类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储量备用系数 K 的含义及取值。井型的概念。 井型分类。 大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120 、 150 、 180 、 240 、 300 、 400 、 500 万 t/a 及 500 万 t/a 以上的矿井; 300 万 t/a 以上的矿井为特大型矿井。 中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45 、 60 、 90 万 t/a 。 小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9 、 15 、 21 、 30 万 t/a 。 3. 井田内的再划分 常用井巷名称及含义。阶段、水平、开采水平的概念。 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阶段内再划分:采区式和带区式划分。采区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的确定。阶段再划分为带区的条件。采区和带区的开采顺序。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排水系统。 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的概念及范围。 4. 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及开拓方式的概念。开拓方式按井筒形式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立井开拓: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立井单水平分带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分带式开拓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斜井井筒的布置及适用条件,底板穿层斜井和顶板穿层斜井。 平硐开拓:平硐的形式:走向平硐和垂直走向平硐。两者的适用条件。 三种开拓方式比较和综合开拓。 5. 井田开拓中几个问题分析 上、下山开采的概念。上、下山开采在掘进方面、运输方面、排水方面通风方面的不同特点及其优缺点。下山开采的适用条件。 水平高度的概念。影响开采水平高度的主要因素。开采水平高度的确定。 开采水平大巷包括阶段运输大巷和阶段回风大巷。根据煤层数目和间距不同,阶段运输大巷有分煤层运输大巷、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及集中运输大巷。各种大巷布置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井筒位置确定原则。

反馈的定义、基本关系式、类型及判断

反 馈 一、定义及组成 1、定义 将放大电路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某些元件或网络(称为反馈网络),反向送回到输入端,来影响原输入量(电压或电流)的过程。 有反馈的放大电路称为反馈放大电路。 反馈未连接的放大电路称为基本放大电路。 2、组成: (a) 注意:反馈网络F 的判断。 (输入、输出间的电路) 二、基本关系式(负反馈) f i id x x x +=净输入信号 注意:i x 、f x 同一端id x 为两者之和;不同端id x 为两

者之差。 AF A x x A x x x x A i o f o f id o +====1闭环增益F F 反馈开环增益系数 反馈深度:1+AF ,它的大小反映了反馈的强弱; 环路增益:AF 。 三、反馈的极性:正反馈、负反馈 判断方法: “瞬时极性法”: (1)反馈是输入、输出之间网络; (2)运放为差分输入,放大的是输入信号之差。 (3)i X 、f X 同一端,f i id X X X +=;不同端,f i id X X X -=。 四、反馈组态判断方法: 1、找出反馈网络; (输出、输入之间的电路连接) 2、判断反馈极性; (瞬时极性法)

3、判断反馈类型。 (反馈量直接取自输出电压,电压反馈;反馈量直接加到输入电压,并联反馈) 4、叙述反馈组态。 (电压-电流并联-串联负-正反馈) 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1、减小非线性失真; 2、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闭环增益减至A AF +11; 3、扩展通频带 ; 4、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输入电阻是无反馈时输入电阻的(1+AF )倍,即∞。 并联负反馈减小输入电阻,输入电阻是无反馈时输入电阻的AF +11倍(按定义实际计算)。 5、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电压负反馈减小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是开环输出电阻的AF +11倍,即0。 电流负反馈增大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是开环输出电阻的(1+AF )倍(按定义实际计算)。

数据库种类及其特点

大型数据库 一、Microsoft SQL Server 适用于入门者。 1、开放性:只能在windows上运行,没有开放性,操作系统的系统的稳定对数 据库是十分重要的,Windows9X系列产品是偏重于桌面应用。 2、伸缩性:并行实施和共存模型并不成熟,很难处理日益增多的用户数和数据 卷,伸缩性有限。 3、安全性:没有获得任何安全证书。 4、性能:多用户时性能不佳 5、客户端支持及应用模式:C/S结构,只支持windows客户,可以用ADO、DAO、 OLEDB、ODBC连接 6、操作性:操作简单,但只有图形界面。 7、使用风险:完全重写的代码,经历了长期的测试,不断延迟,许多功能需要 时间来证明。并不十分兼容。 二、Oracle 强大的功能和可配置、可管理能力。 1、开放性: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包括 windows)。完全支持所有的工业 标准。采用完全开放策略。可以使客户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对开发商全力支持。 2、伸缩性与并行性:并行服务器通过使一组结点共享同一簇中的工作来扩展 windows NT的能力,提供高可用性和高伸缩性的簇的解决方案。如果windows NT不能满足需要,用户可以把数据库移到UNIX中。Oracle的并行服务器对各种UNIX平台的集群机制都有着相当高的集成度。 3、安全性:获得最高认证级别的ISO标准认证。 4、性能:性能最高,保持开放平台下的TPC-D和TPC-C的世界记录。 5、客户端支持及应用模式:多层次网络计算,支持多种工业标准,可以用ODBC、 JDBC、OCI等网络客户连接。 6、操作性:较复杂,同时提供GUI和命令行,在windows NT和unix下操作相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 一、井田开拓方式分类 井田开拓方式种类很多,一般可按下列特征分类。: (一)按井筒(硐)形式 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二)按开采水平数目 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1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个及2个以上开采水平)。(三)按开采准备方式 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1)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2)上下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3)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上述方式的结合应用。

(四)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 (1)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 (2)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3)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根据我国常用的开拓方式,其分类可见图3—14所示 因此,立井开拓方式可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及上、下山相结合的方式。如图3—15所示。 图3—15立井开拓方式

(a)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b)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 (c)立井多水平上山式;(d)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式混合式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5—开采水平运输大巷 二、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根据矿区总体设计的原则规定,正确解决下列问题:(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2)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 (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 上述问题解决得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矿井生产的长远利益,关系到矿井的基本建设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设速度,从而影响矿井经济效益。矿井开拓方案一经实施,再发现不合理而改动,那将耽误许多时间,浪费巨大投资。因此,确定开拓问题,需根据国家政策,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等诸多条件,经全面比较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在解决开拓问题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数学建模模型分类

模型类型: 一:关联分析类(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法、熵权法、归一化、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层次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小波分析、灵敏度分析、误差分析、残差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二:预测类(时间序列、灰色预测、插值拟合) 三:图论模型(最短路问题、图片匹配类模型) 四:最优化类(遗传算法、神经网络、蚁群算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动态规划) 类别类别(2)模型名称关键点备注 参 考 书 目 复杂系统库存模型排队模型 可靠系统 差 分方程模型动力系统类 酵母菌增长模型 平衡点;平 衡点的分 类 地高辛衰减模型 战争模型 总量一定 时,对单量 的分配 竞争物种模型 不稳定平 衡:对初始 值敏感 比例性模型 钓鱼比赛模型 几何相似 性 身高、体重与灵活性模型 A 数据拟合模型最小二乘拟合 停止距离模型97 海湾收成模型 多项式拟合 磁带播放模型 高阶多项 式敏感度 很强 光滑化115 停止距离模型(2) 三阶样条 法。有自然 和强制样 条两种 134 A 预时间序列GM(1,1),指数平滑,线性平滑因果分析法

测 A 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模 拟方法蒙特卡罗算法 硬币投掷模型149 汽油储存模型 逆线性样 条(可改变 随机数范 围) 155 港口系统模型 改变参数 时,改善情 况的分析 164 离 散概率模型马尔可夫链 汽车租赁模型 要结合蒙特卡 罗算法 176 投票趋势模型177 Markov决策 串联和并联系统模型178 线性规划模型 无约束类生产计划模型192取整数类载货模型194动态规划类197 多目标规划类投资问题 有时须对 目标进行 取舍。可采 取加权 系统层次分析196 冲突目标 Minmax与maxmin 机会约束 约束满足 概率性>P 矛盾约束 约束相互 矛盾 单纯形法木匠生产模型 注意步骤 性。 215组合模型 参数模型 动态规划决策法 背包问题 排序问题 多步骤形 的规划 数值搜索法工业流程优化 黄金分割 搜索法 还有二分搜索 法 233

采矿学复习总结

一、基本概念: 矿井巷道,煤田,煤层按厚度、按倾角分类,井田,阶段,开采水平,采区,区段,矿井储量,矿井生产能力,生产系统,服务年限,开拓(准备、回采)巷道,炮采、普采、综采,正悬臂、倒悬臂,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单架依次顺序移架,分组间隔交错式移架,成组整体顺序式移架。倾斜分层、分层同采、分层分采、区段集中巷、厚煤层、人工假顶、铺顶网、铺底网、再生顶板,准备方式、双翼采区、单翼采区、跨多上下山采区或盘区,采区或盘区分层布置(分组布置或集中布置),采区,盘区或带区,采区上、中、下车场,采区上部的顺向与逆向平车场,采区中部的一次与二次回转甩车场,单道与双道起坡,采区煤仓,采区变电所,采区绞车房,矿井开拓方式,平硐、斜井、立井与综合开拓,走向与斜交、垂直平硐,片盘斜井开拓,开采水平,上山开采,上下山开采,辅助水平,水平运输大巷,阶段回风大巷,轨道大巷,胶带输送机大巷,机轨合一大巷,煤层与岩层大巷,大巷的分组布置,大巷的分层布置,大巷的集中布置,井底车场,主井空重车线,副井空重车线,材料车线,采掘关系,采掘平衡,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巷道掘进计划,三量。 二、判断题: 1、炮采工作面的炮眼布置方式完全依据其煤层厚度来选择; 2、炮采或普采工作面的最大采高一般不大于2.4m; 3、炮采工作面炮眼的仰角一般应依据顶板岩石性质确定;

4、工作面的上下安全出口就是其上下两区段平巷; 5、采煤工作面上下两区段平巷应当超前工作面20m左右进行加固; 6、综采工作面上下两区段平巷应当按中线沿煤掘进; 7、普采工作面一般应选择迈步式支架或滑移液压支架; 8、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和连续推进长度应主要依据煤层围岩条件和回采工艺进行合理选择; 9、湖南煤矿由于煤层赋存条件较差,储量落空严重。因此,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和连续推进长度应当取大值; 10、回采工作面过断层应当依据采煤工艺、落差大小与采高关系、断层交面线方向与工作面方向之间的关系确定; 11、采煤工作面过断层、变薄带等,重点是首先了解它们的性质、对开采的影响等,提早做好措施与材料的准备工作; 12、编制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前,必须先准确了解其工艺过程、各工艺工作量与必要工作时间等; 13、三种基本采煤工艺方式是炮采、普采和综采; 14、采煤工作面三直是;煤壁、运输机和支架; 15、回采工作面两畅通是上下两个安全出口畅通; 16、煤层赋存条件复杂且区段巷用矿车运输时,可选用弧线布置; 17、直线布置是按中线沿煤施工; 18、弧线布置是按腰线沿煤施工; 19、折线布置是按中腰线施工; 20、和分层或各煤层区段平巷间用水平巷道连接时,区段巷宜选用完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课堂练习和习题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课堂练习和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数据模型一般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三要素),其中不包括C A.完整性规则 B.数据结构 C.恢复 D.数据操作 2. 按照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A. 大型、中型和小型 B. 西文、中文和兼容 C. 层次、网状和关系 D. 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3. 在关系数据库中,要求基本关系中所有的主属性上不能有空值,其遵守的约束规则是( ) . A.参照完整性规则 B. 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 C.实体完整性规则 D. 域完整性规则 4. 在( )中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节点之间可以有多种联系. A.网状模型 B. 关系模型 C.层次模型 D. 以上都有 5.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 A.网状模型 B. 层次模型C.关系模型 D. 面向对象模型6.层次模型的特点是( ) A.只有一个叶结点 B.只有两个叶结点 C.只有一个根结点 D.至少有一个根结点7.在一个用于表示两个实体间联系的关系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该关系中的( ) A.关键字 B.任何多个属性集 C.外部关键字 D.任何一个属性 8.E-R图是( ) A.表示实体及其联系的概念模型 B. 程序流程图 C.数据流图 D. 数据模型图 9.在下面给出的内容中,不属于DBA职责的是( ) A.定义概念模式 B.修改模式结构 C.编写应用程序 D.编写完整性规则 10.学校中有多个系和多名学生,每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系,一个系可以有多名学生,从学生到系的联系类型是( ) A.多对多 B.一对一 C.多对一 D.一对多 11.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是() A.内模式 B. 模式 C. 外模式 D. 存储模式 12.下列关于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说法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由内模式、模式和外模式组成 B.DBMS在数据库三级模式之间提供外模式/模式映象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C.外模式/模式映象实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D.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模式 13.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 A.两级模式结构和一级映象 B.三级模式结构和一级映象 C.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象 D.三级模式结构和三级映象 14.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最著名的模型是( ) . A.层次模型 B. 关系模型 C. 网状模型 D. 实体-联系模型 15.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它的三个要素分别为( ).

煤层按倾角分类

煤层按倾角分类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煤层按倾角分类: 近水平煤层< 8 缓(倾)斜煤层 8 ~ 25 中(倾)斜煤层 25 ~ 45 急(倾)斜煤层> 45 按厚度分类: 薄煤层< 1.3m 中厚煤层 1.3 ~ 3.5m 厚煤层> 3.5m 稳定性分类: 稳定煤层 较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评价煤质的常用指标:水分( W )、灰分( A )、挥发分( V )和固定碳( FC )、发热量( Q )、胶质层厚度( Y )、粘结指数 ( Gr.l )、含矸率。 中国煤的分类。 工业储量,可采储量,远景储量,设计损失煤量的概念。 A 、 B 、 C 、 D 级储量,煤炭储量分类表。 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常用的采掘工程图。2. 煤田的划分 煤田、井田的概念。煤田划分为井田的原则及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井田储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以及三者之间关系: 我国各类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储量备用系数 K 的含义及取值。井型的概念。 井型分类。 大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120 、 150 、 180 、 240 、 300 、400 、 500 万 t/a 及 500 万 t/a 以上的矿井; 300 万 t/a 以上的矿井为特大型矿井。 中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45 、 60 、 90 万 t/a 。 小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9 、 15 、 21 、 30 万 t/a 。 3. 井田内的再划分 常用井巷名称及含义。阶段、水平、开采水平的概念。 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阶段内再划分:采区式和带区式划分。采区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的确定。阶段再划分为带区的条件。采区和带区的开采顺序。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排水系统。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的概念及范围。 4. 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及开拓方式的概念。开拓方式按井筒形式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立井开拓: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立井单水平分带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分带式开拓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斜井井筒的布置及适用条件,底板穿层斜井和顶板穿层斜井。 平硐开拓:平硐的形式:走向平硐和垂直走向平硐。两者的适用条件。三种开拓方式比较和综合开拓。

采煤概论大纲

《采煤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采煤概论》是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的任务和作用是使学对煤矿建设、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具有全面、概括的了解,并明确所学专业在煤矿建设和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学好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2、了解井田开拓的基本方式及井巷掘进与支护的相关内容; 3、了解各种采煤方法及其特点; 4、了解矿井通风及安全的相关内容; 5、了解地面工业广场布置及地面生产系统的相关知识。 6、了解露天矿井开拓开采方法和主要工艺过程; (二)能力目标 1、具有识读基本地质图件的能力,能通过相关资料掌握煤矿地质情况; 2、熟悉井田开拓的各种基本方式的特点; 3、能认识各种采煤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能掌握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知识及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5、能认识地面工业广场的布置特点及相关设施、设备的作用。 (三)职业素养目标 1、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吃苦耐劳、敢于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和修养。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矿井地质与矿图基础知识 内容: 1、煤形成的过程、用途,掌握煤的分类方法; 2、煤层的埋藏特征,包括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了解各种地质构造; 3、煤田地质勘探的任务及勘探方法,掌握煤炭储量的基本概念;

4、煤矿地质图的识读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践; 要求: 1、了解煤形成的过程、用途,掌握煤的分类方法; 2、认识煤层的埋藏特征,包括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了解各种地质构造; 3、了解煤田地质勘探的任务及勘探方法,掌握煤炭储量的基本概念; 4、掌握各种煤矿地质图的识读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践; 重点: 1、煤形成的过程、用途,掌握煤的分类方法; 2、煤层的埋藏特征,包括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了解各种地质构造。 难点:煤田地质勘探的任务及勘探方法,掌握煤炭储量的基本概念 (二)井田开拓、巷道掘进巷道掘进与支护 内容: 1、煤田、井田的概念、井田边界的划分方法及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 2、井田开拓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 3、开采水平的概念及开采水平的设置; 要求: 1、掌握煤田、井田的概念、井田边界的划分方法及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 2、掌握井田开拓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 3、了解开采水平的概念及开采水平的设置; 4、了解各类巷道的掘进方法与工艺,了解各种支护类型及适用范围。 重点:井田开拓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 难点:井田再划分和巷道的立体空间感的建立

武汉理工内燃机学复习

复习大纲

第一章概念 1.热机 内燃机的定 热机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 机械 的机器 内燃机是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能 释放做 的,它的工质在燃烧前是燃 空气的混合气,在燃烧 则是燃烧产物 2. 内燃机的分类 按照用途 燃料 程 活塞 气缸数 气缸排列 转速范围 增压度 点火方式 混合气准备方式 进排气门及凸轮轴布置 冷 方式

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指标 第一节示 指示性能指标 第二节有效性能指标 第 节机械损失 机械效率 第四节排放指标 第五节提高内燃机 力性和 济性的途

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指标 1.内燃机的 要指标? 2.示 (p-V,p-φ) 3.指示性能指标的含 :以工质对活塞做 基础的指标 4.指示 平均指示压力 指示 率 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 消耗率 5.有效性能指标的含 :以曲轴对外输 基础的指标 6.平均有效压力 有效 率 升 率 有效热效率和指示燃 消耗率 7.充 系数 过 空气系数的定 8. 什 φa是反映柴 机混合气形 和完善及整机性能的一个指标? 小有何限制 p:26 9.机械损失的组 ,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10. 2-32,2-33分析提高内燃机 力性和改善 济性的措施 11.指标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计算 作业2-10 2-11

第 章内燃机的工作循 第一节内燃机的理论循 第二节内燃机的燃料及燃烧热化学 第 节内燃机的实 循 第四节内燃机的热平衡 第五节内燃机工作过程的热力学模型

第 章内燃机的工作循 1.理论循 的简化和假设 绝热且无泄漏 等容等压 热及放热过 程 口系统 理想气体 2. 种理论循 等容 等压及混合 热 实 发 机的 关联性 汽 机 速和增压柴 机 高速柴 机 3.理论 嫩能够提高循 热效率和循 平均压力的措施收到内燃机 实 工作的哪 限制 结构强度 机械效率 燃烧方面 排放方面 能够展开分析 4.柴 的自燃性 汽 的抗爆性 燃料的热值 排气再循 柴 十六烷值 汽 辛烷值的测定方法 汽柴 的牌号依据 残余废气系数 排气再循 率 5.内燃机实 循 理论循 的差别 工质 传热 排气损失 燃 烧损失 燃烧速度的有限性 完全燃烧损失 内燃机的热平衡 有效 率 冷 排气 杂项 6.内燃机工作过程的热力学模型 了解

3.数据建模中分类与预测模型---张龙

数据建模中分类与预测模型 成文日期:2018/8/27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信息时代。资本市场随着投资者的不断涌入以及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交易时所涉及到的信息也逐渐繁杂。如果还是利用过往的分析模式,个人的力量就显得愈加薄弱。因此,利用量化平台对多元化的数据进行提取,按照自身的分析模式搭建合理化的分析框架,自动化的得到针对基本面、技术面的分析结果的分析方法也开始逐渐火热起来,这个结果根据需求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目前这种量化建模的方式也已经在众多私募、券商等中应用已久,但是对于大多数个体投资者而言,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领域。 因此,本文基于上期数据预处理部分之后,介绍如何在清洗过后的数据基础之上建立分类与预测模型,为此种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简单介绍,辅助投资者对自身分析逻辑中的分析框架进行量化分析,方便其多元化的交易分析。 一、分类与预测的介绍 数据建模中分类与预测模型主要是寻求合适的分类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未来徽商期货研究所 程序化部 张 龙 量化分析师 从业资格号:F3047985 邮箱:840671808@https://www.docsj.com/doc/bb2741766.html,

预测。分类主要是预测分类标号(离散属性),通俗点而言就像在基本面分析中判定哪些是未来影响价格的因素,比如产量、季节因素、下游产品价格等,这些因素除了其自身属性的不同外还应该具备在同级影响因素中具备较低的相关性,也就是最终分类的因素都会对价格进行影响,但是彼此之间的影响相对较小。而预测主要就是建立连续值函数模型,预测给定自变量对应的因变量的值。 二、分析与预测模型的实现过程 1.分类 分类是构造一个分类模型,输入样本的属性值,输出对应的类别,将每个样本映射到先定义好的类别。 分类模型建立在已有类标记的数据集上,模型在已有样本上的准确率可以方便地计算,所以分类属于有监督的学习。 2.预测 预测是指建立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函数模型,然后进行预测或控制。 3.实现过程 分类算法有两步过程:第一步是学习步,通过归纳分析训练样本集来建立分类模型得到分类规则;第二步是分类步,先用已知的测试样本集评估分类规则的准确率,如果准确率是可以接受的,则使用该模型对未知类标号的待测样本集进行预测。 预测模型的实现也有两步,第一步是通过训练集建立预测属性(数值型的)的函数模型,第二步在模型通过检验后进行预测或控制。 三、常用的分类与预测算法 常见的分类与预测算法如表1所示。由于对于新入学者而言,掌握人工神经网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