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人员名单(1938年1月—1945年2月)

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人员名单(1938年1月—1945年2月)

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人员名单(1938年1月—1945年2月)
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人员名单(1938年1月—1945年2月)

一、司令长官、高级参谋:

司令长官:李宗仁

副司令长官:李品仙、孙连仲、孙震

参谋长:徐祖贻、王鸿韶

副参谋长:王鸿韶

司令长官办公室专任高级参谋:张寿龄中将

中将高级参谋:黄建平、林赐喜、乔商伦、温翘生、李宗清等少将高级参谋:莫敬修、王润民、温庭秀、梁寿笙

二、五室

1、秘书室:少将秘书长:周天游少将机要秘书:黄雪村

2、侍从室:中校参谋:韦志明

3、顾问室:顾问:石颍

4、机要室:少将主任李扬(兼电务科科长)上校科长谭耀东

5、调查室:少将主任冯澍上校秘书单鸣皋

第一科科长黄宝崇上校

第二科科长谢汝范上校

第三科科长庞郁生上校

三、八处

1、参谋处处长:吴仲直、高松元少将

第一科科长李克壮少将

第二科科长郭克壮少将

第三科科长梁家驹、郭银光、霍冠南上校

第四科科长吴纪新

2、交通处处长:梁寿笙少将

第一科科长李心五上校

第二科科长王遵上校、唐真如

3、副官处处长:农之政少将副处长:林绍宗

第一科科长姚明上校

第二科科长孙慕风上校

第三科科长潘林新上校

4、军需处处长:何福荣副处长:梁克鉴

第一科科长关仲芳上校

第二科科长党云上校

5、军务处处长:梁家齐少将副处长:臧汉光

第一(人事)科科长:刘廷弼、臧汉光(后)、黄榜魁(继后)

第二科科长:周仲宣、臧汉光(兼)

6、卫生处处长:项碩下设书记室、军医科、医务科、视察科、医务所。

7、军法处处长:唐星、黄敬修少将下设秘书科、承审科、军法科、人事科、副官科。

8、军械处处长:某某下设第一、二、三科、副官科、仓库、制造工厂。

9、长官部直属碟报组:

第一组(上海组)组长:何益之

第二组(安陆组)组长:王俊、温盛华(后)

第三组(信阳组)组长:凌士祥

四、各部会

1、兵站总监部:总监石化龙,后由张超继任。

2、战区政治部:主任韦永成,秘书尹冰彦

3、光谷警备司令部:司令先后有王家本、刘剑奇、苏新民、梁家齐。

4、通讯指挥部:训练科、器材科、会计科。

5、高级作战人员训练班:主任李宗仁兼,副主任由战区部队各集团军副总司令以上人员轮流担任,教务长高翼云,办公室秘书主任尹冰彦兼。

6、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团长李宗仁兼,教育处处长张任民、张寿龄,政治处处长韦永成兼,人事处处长某某,会计处处长某某,医务所所长孙荫坤,第一大队(军官队)队长谭小侠,第二大队(军官队)队长周仪,第三大队(学员队)队长张敬。

7、物资资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调查科、储运科、调配科。

8、粮食购屯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调查科、购屯科、调配科、社会情报调查组。

9、经济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人事科、管理科、计划科、交通站。

10、前线出版社:下设商务科、承印科、会计科。

11、阵中日报社:社长韦永成,经理刘江凌

12、特务团团长:高某,下辖3个营,

第一营营长:秦鸿

第二营营长:覃国培

第三营营长:长江超

13、别动军第六纵队:队长徐志道,参谋长曲云章

14、无线电队:队长白中坚

15、通讯连连长:潘光宽

16、汽车队

17、工兵:工务长许国

18、炮兵指挥官:张广厚

19、军风纪视察团团长:石敬亭

国民党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国民党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贾士钊杨梦 (城市与环境学院 2014级本科生) 摘要:国民党是我国先进的资产阶级政党,对中国的政治做出过巨大贡献,最终于1949年失利而撤守台湾,国民党和共产党从最初的一强一弱、一大一小,经过几十年的纷争,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却又在历史规律之中。国民党失败的原因,长期以来都是海内外政界和史家争论的焦点,形成了人心向背说、经济崩溃说等多种学说和主张,但大多着眼于40年代中后期,研究其直接失败的原因。事实上,国民党的失败并不是仅由几次偶然的决策失误或战争失利而导致的,而是从一开始执政就为其最终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美国学者Lloyd E. Eastman试图阐述“(国民党)为什么一开始就显示出其脆弱和不稳定性,不能实现有效的政治统治,并最终走上了崩溃。”1本文也着重探讨国民党失败的深层原因,总结历史教训,以求对今天能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国民党政权;蒋介石;失败原因;南京国民政府 一.国民党革命精神的骤然而逝 国民党在30年代时,中央机构已经显出臃肿的态势,官位被越来越多保守的官僚抓住不放,而这些官僚在她们的岗位上则过着安顿舒适的生活,却绝少关心自己的公共责任、自己的祖国,更不用说统治下的普通百姓了。 然而,国民党从开始绝不缺乏真心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党员和有志青年,例如有参加革命放弃了清政府许诺的高官厚禄的蔡元培,或共同在革命流亡中战斗和生活的汪精卫和胡汉民。但在初期阶段,领导人关心党的规模甚于党的质量,于是在国民党宽松的入党条件下,党员中出现了大量的对党的信念和哲学不了解的新成员,使得基层组织极其涣散2,其中包括许多把入党视为升官发财的捷径的贪官和奸绅,组织的扩张让领袖们越来越难以控制新党员的成分,党的腐化也由此而产生。而这些就是官员的提拔对于那些有理想的党员来说,是令人失望的。 清党运动是国民党的一件大事,又称之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为了清除国民党内的“不纯洁”的成分,清洗期间到底有多少人遭到屠杀是不得而知的。“具体的估计由数万到十万多不等,然而不管具体数字是什么,国民党的革命已经沾满了鲜血,而共产主义运动依 1Eastman L E. Seeds of destruction: 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陈明明:《论南京国民政府腐败的政治根源》。《南京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 3 邹沛; 刘真. 中国工人运动史话.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3 [17 January 2013].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12~1949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在这个时段,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显著;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民国末年日益萎缩。 1、民国初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近代中国的历史却没有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民族工业的繁荣景象转瞬即逝,成为“短暂的春天”。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形势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拓植协会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由知名华侨人士创办的同仁民生实业会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这都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b、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面对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洋货越来越多地充斥中国市场,国内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这次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1919年达到高潮。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使国货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c、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较之晚清政府,明显地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色彩。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一些资阶级代表人物参与北京政府内阁和地方的活动,他们利用掌握的部分权力,制定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继续发展。 d、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同时因为出于战争的需求,它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这些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有利的内外条件,使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机遇,但“春天”短暂,好景不长,并且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 a、发展概况: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拓展;轻工业发展显著,一些商品打入国际市场;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b、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社会环境,使其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结构的不平衡,同时,新

试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制度

经济管理视野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北京(后改为北平)后,即宣告全国统一基本完成,“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所谓“训政”,就是国民党训练人民行使政权,实质是推行国民党一党专政,“以党治国”。 一、训政制度的确立 训政源于约法之治,早在1906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正式提出“革命程序论”,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分为“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时期。1在1914年7月的《中华革命党总章》中进一步指出:“本党进行秩序分为三时期:一、军政时期,以期以积极武力,扫除一切障碍,而奠定民国基础。二、训政时期,以期以文明治理,督率国民建设地方自治。三、宪政时期,以期俟地方自治完备之后,乃由国民选举代表,组织宪法委员会,创制宪法;宪法颁布之日,即为革命成功之时。”2至1924年《建国大纲》颁布,这一理论最终得以系统和完善。 训政时期是孙中山“革命程序论”中,始终坚持所不可替代的阶段。如由军政时期蹴至宪政时期,会产生三个流弊,“第一为民治不能实现,第二为假民治之名,行专制之实,第三则并民治之名而去之”。3“不经训政时代,则大多数人民久经束缚,虽骤被解放,初不了知其活动知方式,非墨守其放弃之故习,即为人利用陷于反革命而不自知。”4由此,训政阶段是实现宪政的必经阶段,以“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一切军国庶政,悉归本党负完全责任”。“以党治国”是其核心理念。 第二次北伐的告成,宣告国民党基本实现了政权的统一,但其内部派系众多,政治思想纷杂,所以对国民党来说,当务之急是“至少要先维持一个统一的局面”。1928年8月7日蒋介石发表《今后贯彻革命实行主义之主张》的谈话,主张“以党治国”、“以军治国”,又于8月9日发表《对时局意见书》,指出:“既曰以党治国,则政府与行政人员,断不能离党而独立”。与此同时,远在欧洲游历的胡汉民、孙科等人就致电谭延闿、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向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提出《训政大纲草案》,其原则有三:“一、以党统一,以党训政,培植宪政深厚之基;二、本党重心,必求完国,应有发动训政之全权,政府应负责行政之全责;三、以五权制度,作训政之规模,期五权宪政最后之完成。”随后,胡汉民又完成了《训政大纲说明书》,指出“于建国治国之过程中,本党始终以政权之褓姆自任”,强调“以党治国”。因而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议训政开始,“遵照总理遗教”,“颁布约法”,五院制逐渐实施。10月3日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上,通过了胡汉民、孙科等提出的《训政纲领》。内容主要有六条:“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开始,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推行,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托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决行之”。 《训政纲领》的通过与五院制国民政府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训政制度的确立。1929年3月13日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以孙中山所著“《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和《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为训政时期中华民国最高之根本法”。 二、五院制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8年10月8日国民党公布《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了试行五权制度的具体方案,五院制正式实行。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胡汉民、王宠惠、戴季陶、蔡元培分任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院长,冯玉祥、林森、张继、孙科、陈果夫分任五院副院长。五院各司其能,其中行政院是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立法院是国民政府最高立法机关;司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考试院是最高考试机关,独立行使考试权;监察院是最高监察机关。五院制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国家大权分为政权和治权:政权就是民权,治权就是政府权。首先是人民有权,这些权利通过县自治和国民大会得到制度保障;政府有能就是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共同组成中央政府,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实行五权分立的五权宪法,五院各司其责并对国民大会负责。五权宪法是以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分治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不同,是要在直接民权的基础上,建立“万能政府”,其中五权分立强调的不是政府权力之间的制衡,而是集权下的分工。按照孙中山的设计,五院制的建立应当在宪政时期。对于训政时期究竟以何种形式建立政府并无详细论述。训政时期五院制的建立,是在胡汉民的主张下成立的。训政时期的五院与宪政时期正式的五院制是不同的,训政时期的五院统一于国民党的党权之下,即“国民政府是五院的集体,对于政治会议的决议统一要绝对地遵守”。正如有关决议所称“中国国民党独负全责”。 三、《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出台 国民党推行的“以党治国”的“训政制度”,并没有像预想的那 试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制度 卢艳香 (青海大学社会科学系) 摘要: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底定平津,全国统一基本实现,训政开始。国民党各派系在训政制度确立过程中,展开新的斗争,直至1931年5月由蒋介石力行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从而成为国民党统治全国的法律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制度的考察,有利于对该时期国民党政党政治状况有所了解。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训政五院制 83 --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摘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一系类经济政策。今天我们研究和探讨这些经济政策,是为了更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对当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 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就必须要理解和弄清楚这一时期颁布了哪些经济政策,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间大约在1928-1937年间,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可归纳为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三大类。 一、财政政策。 (1)整顿税务。主要表现在关税、盐税、统税三个方面。关税方面,实行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采取各个击破方法,分别同各国谈判从新修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关税自主以后,国民党政府对关税税进行了对此改革,特别在1930年将原来以银价计征的进口税改为以金价计税,关税收入大为增加。全国海关税征收进口税总数1931年比1927年增加了约4.8倍。1 盐税方面,颁布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100公斤征税五元。2 这是中央政府能够得到盐税收入,使得这一时期,盐税在税收收入中列举第二,并且同关税一样逐年增长。统税方面,“裁厘改统”即废除延续了70多年的厘金制度,对日用工业品开征统税,即一物一税。“裁厘改统”后,税目简化,税收渐趋合理,有利于商

品流通和工商业发展。同时,税收收入逐年增加,1927年统税收入仅为600万元,到了1928年为2970万元,1931年为8870万元,到1935年,统税收入为15240万元,成为第三大税源。3 三大税在具体征收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征税、税率仍旧很高等问题。但总的来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对三税的整顿,对三税的征收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1927年的三税收入有4650万元,合计占税项的84.6%,1928年就增长到25930万元,占税项的91.9%,到了1936年,达10146万元,占税项的95.5%。4 三税合计数在十年间整整增长了25倍,这极大地解决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问题。 (2)整顿债务。其一,内债。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内战不断,军费开支巨大,只得大量举借内债度日。1927-1936年间,国民党政府发行有担保的内债总额43.42亿元。由于内债发行过多,财政不堪负担,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先后与1932年2月和1936年2月,两次宣布债务破产。并于1936年进行内债整理,由国家发行统一公债以掉换旧债,还规定了各种债务还本年限,同时还发行了62200万元的新债。这一年是该时期举债最多的一年。总之,国民党统治初期的内债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二,外债。与国民党对待内债的态度不同,政府在外债上则提高了信用。1929年成立“整顿内外债委员会”,专门处理还债问题,决定从关税中每年拨款偿还债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37年已基本还清了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债务。5 使政府的债信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筹措了内战资金,也不断扩大和巩固了四大家族新建立起来的金融独占

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总统府

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总统府 赵宪昌 说明:这篇文章是根据有关文件和历史资料,以及1985年1月份我专门去泰安山脚下解放军干休所拜访张绍安将军的记录整理而成的,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占领总统府 1981年2月9日,赵宪昌给住在泰山脚下解放军干休所将军楼的张绍安将军去信,2月15日接到他的来信。1985年1月份,赵宪昌专门去泰安拜访他。一进门宪昌摘下棉帽,张绍安将军说:“一见你马上想起你父亲的模样。吴化文军长率部起义后,我被派到35军你父亲赵广兴任师长的104师当参谋长。我们一起参加了淮海战役,过淮河前夕你父亲调去华东军大学习,虽然我们在一起只有几个月,我们相处的很好,你父亲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父亲赵广兴曾经给哥哥和我谈过:刚起义后,他依靠他的威信,平息了个别部下图谋不轨,企图杀害新来的政工干部的叛逆行动(当时一个连只派来一个指导员)。父亲知道后大发脾气,说:“谁对派来的政工干部下毒手,我就枪毙了谁!”平息了这事件,保护了政工干部的生命安全,融洽了军政干部之间的关系。 张绍安将军热情接待了赵宪昌,中午专门做了几个菜,其中有一条鱼。

张绍安将军曾任南京警备区司令员。1970年因反林彪、“四人帮”一伙,被关牛棚达两年半之久,已彻底平反。 张绍安将军谈了解放南京时的具体情况:他是亲率先头部队乘木船过江的。有人说:“长江上漂了很多军帽,35军牺牲的人太多了。”张绍安说:“不是这个情况,我在最前面的几只船上,木船过江在下关靠岸,离岸只有几米时,战士上岸心切,满怀激情打到南京去,打倒蒋介石,跳下水去,不见了。因为靠码头的地方水很深,北方人不了解这个情况,是牺牲了几位战士。” 部队从下关上岸后,在朝着挹江门的大道上奔跑时,一会前面部队停下来,说有七个外国人要见解放军领导,欢迎解放军进城。通过他们的翻译知道是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带着使馆人员求见并欢迎解放军领导的。他们打着灯笼、站在道旁。张绍安将军说:“我们解放军与美国没有任何外交关系,你们现在站的地方是军事区,我们正在解放南京,我命令你们立即返回美国大使馆,否则你们的安全不能保障。”翻译完后,他们七人躬着腰灰溜溜地退回去了。 部队继续顺着大道跑,到了新街口停下来。因为指战员们没进过南京,不知道蒋介石的总统府在什么地方,停了一会,有穿工人服装的几个人,开着一辆小汽车和一辆卡车,说地下党叫接解放军的。张绍安将军命令部队上车进总统府,这是1949年4月24日的凌晨,率先进入的这个部队就是35军104师312团2营。 以后部队陆续进入总统府,再以后运输队、民工担架队、骡马车辆也来了,都停在总统府的大院里,进入总统府后不久,陈毅司令员来了,一看大院里很乱,命令都到后院去,因为很多中外记者也来了,采访拍照。 张绍安将军说:“你看过电影上解放军进蒋介石总统府吗?就是我带领着第一支部队进入总统府,战士们拉下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升起了我们的鲜艳红旗。陈毅司令员来后,我陪着进入了蒋介石的办公室,电影上陈毅司令员坐在蒋介石的椅子上给毛主席打电话‘主席,我是坐在蒋介石的椅子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 宁汉合流; 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 李大钊遇害; 国民政府的北伐; 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2.思想教育目标 1 通过学习,认识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府。 2 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 切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3 通过学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使学生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国的野心。 3.能力培养目标 1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 进步人士、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得出 结论的能力。 2 通过对广州、武汉、南京国民政府的比较和两次北伐的比较,培养 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有关材料、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教学方法全课贯穿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 5.学法指导 1 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把握不同时期的不

同特征,从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 2 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预知历史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难点宁汉合流;怎样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教学设备投影仪和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 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的 矛头指向谁?结果又如何?同学们一起来回答。 学生齐声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教师 给予指导性补充。 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局面呢?这就是《中国历史》第四 册第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页,阅读画框内的文字。 【讲授新课】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板书 1.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 政府板书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了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4 月 18 日 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放录像或放投影片。 请同学们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图, 胡汉民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 授权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掌握实权。 政府门楼上飘扬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而此时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两个政权同时存在,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

试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 中华民国经历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广州、武汉及南京国民政府三个阶段,在政治变幻无定,战乱频繁的环境中仍然初步构建起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法院组织法、行政法与经济法等各项部门法律。这一法律体系主要仿自欧洲大陆法系,部分吸收了英美、苏联的法律,同时保留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某些传统规范。 这一法律体系作为一种具有前导性的示范规则体系,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无疑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这一作用是有限的,它并没有使中国迅速变成法治社会;社会生活更多地是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而不是按照近代法律体系确立的规则进行,法律没有能够形成其应有的权威。对近代法律的如此命运,中华民国的历届政府固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近代法治秩序的形成并不完全取决于政府。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种社会要素之间经过数千年的相互选择、渗透与兼容,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有着强烈自我特质的复杂有机体;近代法律体系作为主要来自于西方的规则,其实施的主要障碍在于它与这一有机体难于兼容。 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体系当中,南京国民政府在清末与北洋政府既有立法与各种法律草案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较完备的近代法律体系。从法律的部门分类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学家通常将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归为“六法”。 “六法全书”一词源白日文汉字,日本在明治维新初期从法国引入法律,先后翻译了《法国民法典》及法国的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商法典、宪法,以此六法作为法律体系的代表性法典,号为“六法”。清末变法后这个词传人中国,形成“六法全书”的说法,泛指整个成文法体系。在进行法规汇编时即按照六法体系进行,在六法法典之后汇编有关的法律。民国初年的“六法全书”指宪法、民法、商法、民事诉比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即决定“民商合一”,不再制订单独的商法典,这样一来所谓“六法全书”改指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法。本文将概括论述六法全书中的宪法、刑法、民法三部分。

专题十三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教师

专题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阶段特征】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经历了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和最终取得胜利的22年。 1.政治上:国共两党关系由对峙到合作抗日,再到对峙,最终国民党被赶到台湾,遗留下现代的“台湾问题”。 2.经济上: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民族工业一度得到较快发展。但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新中国成立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3.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其他涉及章节:选修四《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多角度整合】 1.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22年间。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局势动荡不安,民族工业发展曲折。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2年间,哪些原因造成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多次发生变化?它对中国政局带来怎样影响? (2)描绘一幅1927—194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示意图。并指出你的理由。 2. 192 7— 193 7年 间, 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先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策略调整:第一次是从城市到农村,第二次是从南方到西北,第三次是从反蒋到抗日。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事件表明中国革命在效仿俄国革命模式?举例说明中国革命是怎样“走向农村”的?这一实践形成了什么革命理论? (2)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共产党把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西北?这一转移是如何完成的?对后来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影响? (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完成由反蒋到抗日的策略调整的?中国共产党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 (4)上述三次策略调整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思想路线?

南京国民党政府(1927~1949)的秘书工作

南京国民党政府(1927~1949)的秘书工作 杨树森 (原载《秘书之友》2007年第6期) 摘要:1927年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国民政府,直到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出中国大陆,其间包含1937~1945的八年抗战。本文分四个方面介绍国民党政府的秘书工作:一、国民党政府的秘书机构;二、国民党政府的文书工作;三、国民党政府的档案工作;四、国民党政府时期文书学、档案学的学术研究和人员培训。 关键词:中国秘书史;国民党政府;侍从室;文书学的产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国民政府,代替了统治中国16年之久的北洋军阀政府。 一、国民党政府的秘书机构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中央和各级政府机关进行了大调整,在各级政府机关中建立了一整套秘书机构。 1、中央政府的秘书机构 南京国民政府刚成立时设有秘书处,秘书处有秘书长1人,秘书8人,科员8~12人,另有书记官若干人。秘书处下设总务科、机要科、撰拟科,分别负责中央政府的一般事务、文书的处理和保管、文件的撰拟。 1928年,国民政府改为“五院制”,即将中央国家机关按权限分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将原中央政府秘书处改为文官处,设文官长1人,秘书8-12人,负责国务会议和政府的一切机要文书工作。五院内和行政院下的各部中又分别设有秘书处,有秘书长一人,秘书若干名,负责各院或各部的事务和文书、机要工作。

2.蒋介石的亲信秘书机构——侍从室 蒋介石为了更有力地控制党政军大权,于1932年起设立了自己的亲信秘书机构──侍从室。侍从室全名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据其《组织大纲》规定,侍从室的职责为:“掌机要之承启传达,委员长行动时随侍行动”。侍从室处于蒋介石与政府各部之间的枢纽位置,所有面呈蒋介石的报告、公文须先送侍从室,再由侍从室分门别类、分轻重缓急先后转呈蒋,对有些文件还可自行处理。凡是“谒见委员长”者,除蒋介石指名召见者外,概由侍从室主任代见。 侍从室机构虽小,地位极高。蒋介石对于侍从室的高级秘书,提出了一些特别条件:必须是黄埔军校毕业或者已在国民政府中任职数年者;必须是有经验、有能力、有充沛精力、严守秘密者;必须经过蒋介石本人直接审查,亲自召见面试合格者。侍从室主任地位低于部长,但实际职权则远高于任何部长。在八年抗战中,担任侍从室主任的有:钱大钧(上将)、林蔚(中将)、贺耀祖(上将)、张治中(上将),都是蒋介石的亲信。后来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人称国民党“第一支笔”的陈布雷曾任侍从室第二处处长,而国民党首脑人物之一的陈果夫曾任侍从室第三处处长。 侍从室是一个可圈可点的精干高效的机要秘书班子,其特点颇似清代的军机处。侍从室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撤消。 3.地方政府中的秘书机构 国民党各省政府都设有秘书处,并有秘书长一人,秘书若干人。秘书处掌管的事务有:一、关于一切机要及省政府委员会会议事项;二、关于撰拟、保存、收发文件事项;三、关于省政府委员会会计事项;四、关于编制统计及报告事项; 五、关于记录省政府各厅处职员进退事项;六、关于典守印信事项;七、其他不属于各厅事项。(参见1928年4月《修正湖北省政府组织法》) 在国民党各专员公署和县政府内设有秘书室。这些秘书机构的职责基本相同:掌管、撰写、收发机要文书,保管卷宗,典守印信,缮印校对文件,负责会议记录,调查统计,办理不能归属于各科室的勤杂事务。 以上情况说明,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现代秘书工作机构和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二、国民党政府的文书工作 国民党政府为提高行政效率,曾先后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文书工作改革。 1.1927年至1933年的文书工作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失败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失败原因:经济崩溃之说 一个世纪的交集,中共与国民党为了中国的前途发展各自规划蓝图,并付出了血的代价。而最终中共建立了新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的现代社会生机勃勃。而国民党,这个曾经统治着中国的政权经历过一场抗日战争的摧残,在挣扎中一步步走向灭亡。这一切有其因果,而对其因果的研究学术界也众说纷纭。这里我只想探讨经济崩溃对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政权能否站得稳就要看其政策是否符合国家的发展前途,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而经济政策正是所有发展的基奠。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之初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并且也有一定的效果。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决定统一全国财政、建立国家银行、裁撤厘金、实行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整理公债、实行国地税等,从而奠定了国民政府财政管理的基本格局。10月,国民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章程》,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具有发行兑换券、铸造及发行国币、经理国库及内外公债的特权。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速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1937年之前的中国经济是从金融和货币政策的统一,进而推动重工业发展。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战时需要,除将所属一些厂矿内迁外,对自愿内迁的民族工业,也给予贷款和运输的便利,还强制一批所需工厂内迁,对发展大后方的经济及抗战,都有重要作用。

但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并没有实现其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提出的“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民族工业也没有得到扶植。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和国民党的掠夺,国统区的经济空前严重:财政金融极端紊乱,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人失业;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由于国民政府统治地区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国民经济迅速崩溃,激化与人民的矛盾,引起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经营、控制的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成为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遏制、破坏作用,并最终促使国民政府的覆灭。南京国民政府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官僚资本垄断国民经济,严重剥削中国的劳动人民,这条发展道路在经济严重落后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得不到农民的支持,不得民心,这必然导致国民党与中国底层人民的矛盾,这些矛盾积累到一个点必然爆发,这就促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败亡。 而中共在战争中反而站立起来,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就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民众抗战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这些政策的实施让

晚清、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晚清、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知识提要] 中国近代百年,先后经历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三个时期。历届反动政府对内进行残酷的压迫剥削和专制独裁,对外依靠外国资本主义,出卖国家主权。近代历史表明,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部原因。但分析问题时要用辩证的观点考查。 一、晚清政府的统治 晚清指清朝政府后期从1840年到1912年的统治,政权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从1861年辛酉政变后由慈禧太后执掌政权达到半个世纪之久。 (一)清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 1.政策、措施的调整 (1)兴办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任用洋务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兴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对民间办厂依然实行限制政策。 (2)接受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甲午战争后,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大力举借外债。) (3)甲午中日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4)20世纪初在“新政”实施过程中奖励实业。 2.政策、措施调整的原因和评价 (1)为镇压人民的反清斗争和抵御外族入侵,办洋务以维护清政府自身的统治地位。 (2)接受外国资本的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迫于列强的压力,对列强新的经济侵略采取屈服以至讨好的态度。 (3)从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奖励实业,清政府一方面是为了扩大税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另一方面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缓解广大人民特别是资产阶级的不满。 (4)光绪帝依靠维新派谋划,实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废除戊戌新政。 (5)1901年初,清政府实行“新政”,以应付国内危机,增加捐税,加重剥削。 (6)1911年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激起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统治瓦解,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7)评价:在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过程中,清政府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与中国人民的革命,被迫调整经济政策,其主观动机在于不得不采取措施维护其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进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清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治 1.专制独裁 (1)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对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进行任何改革。 (2)残酷镇压“百日维新”,尽管维新派在变法法令中未提出君主立宪、兴民权

最新版教案南京国民政府的十年时期

第三章南京国民政府的十年时期 第一节统一中国的内战 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2、宁汉对立 3、宁汉合流(标志:“特委会”的成立) 4、新宁汉、宁粤争斗 5、蒋介石赴日与蒋宋联姻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 6、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1)性质:是国民党全面放弃孙中山三大政策和重新确立蒋介石个人地位的一次会议。(2)内容: A、通过“整理党务”案,废除“联俄容共”政策 B、通过国民政府改组案,蒋介石的嫡系全面进入政府。 (3)评价 二、二期北伐 1、北伐的进行 2、济南事件1928年4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誓师北伐,5月1日占领济南,5月3日,日军向北伐军挑衅,肆意屠杀中国军民,极其残忍地杀害了国民政府交涉员蔡公时。 3、皇姑屯事件当南京政府北伐军云集京畿近郊,张作霖决定放弃京津地区,退回关外时,日本决定抛弃张作霖。1928年5月30日,张作霖在举行军事会议以后向奉军下达总退却令。6月3日凌晨乘专车离京。6月4日晨5时许,当专车穿行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老道口交叉处的桥洞时,被日本预埋的地雷炸死。 4、“东北易帜” 经过半年的曲折斗争,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张学良与张作相、万福麟等联名通电全国宣由“易帜”。是日起,东三省及热河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和居民一律拿下原北京政府的红黄兰白黑五色旗,改悬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30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经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因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之前,新疆杨增新、热河汤玉麟于6月20日、7月19日也宣布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至此,中国结束了北洋军阀长达10多年的反动统治,实现了南北形式上的“统一”。 三、国民党军的混战 1、编遣会议的纠纷 编遣会议前的中国六大军权:国民党训政开始后,把“裁兵”作为“整军理财之第一要务。”当时,全国形成了6个军权中心:南京中央,蒋介石,第一集团军;开封中心,冯玉祥,第二集团军;太原中心,阎锡山,第三集团军;广州中心,李济深,第八路军,与政治中心接近,二李辖两广,两湖等地区;沈阳中心,张学良,东北边防军,辖东北三省。每一中心拥有大量军队,除南京中央政府外,其余中心(沈阳除外)均设政治分会,代行中央政府的职权。各中心不但以军治民,而且以军治党及以军分党,形成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面。 编遣会议的流产。 2、蒋桂战争鲁涤平——蒋桂大战的导火索 1929年编遣会议后,蒋、桂两系为争夺湖南,斗争尖锐。桂系控制的武汉政治分会因蒋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