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

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

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
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

农田土壤氮素淋失

摘要:农田氮的流失,不仅造成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氮肥进人土壤后,其损失途径主要是氨挥发和反硝化。本文讨论了农田氮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农田氮流失途径及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如何防止氮素淋失、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

关键词:氮;淋失;富营养化;措施

Nitrogen leaching In farmland

Abstract:Nitrogen leaching in farmland results in the low availability of fertilizer and the pollution of water invironment, eventually cause eutrophic. After applying nitrogenous fertilizer,its main loss ways are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this article , we report the contribution of nitrogen leaching to the eutrophic and leaching way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and propose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nitrogen leaching and eutrophic. Key words: nitrogen;leaching; eutrophic.;measures

氮素是人类提高粮食产量的巨大动力。自六十年代“绿色革命”以来,大量的化肥进入农田, 肥料提供了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保持作物高产稳产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施肥不当或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不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导致作物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加剧,其中淋失作用被认为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且农田氮流失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目前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氮是构成生命的要素之一,但过量的吸收也会危及生命。四十年代就报道了饮水中的NO3-可以引起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俗称氰紫症[1],后来被证实是由NO2-氧化血红蛋白所致。因此,WHO规定饮水中的NO3-最大允许含量(按纯N计)为10㎎/㎏,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为20㎎/㎏[2]。

化肥(尿素和硝铵)使用对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起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进人七十年代,一些农学家已建议限制化肥使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3]。近二十年来,全球氮素淋失有增无减。如美国中北和东北部的“玉米带”以及西部和东南部的灌溉农业区[4]、英格兰中、东部石灰岩和砂岩地区[5]、我国北京郊县[6]和太湖流域[7]的研究都表明了化肥使用与浅层地下水浓度升高的明显相关性。当前我国面临着提高粮食产量和保护水、大气环境的双重挑战,迎接挑战的有效方法就是深入了解土壤氮素淋滤迁移的机理,以及气候、土壤和水肥管理措施对氮素淋失的影响。

1 农田氮素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是指,氮素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农业生态系统,再经过许多相互联系的转化和移动过程后,又不同程度地离开这一系统,这一循环是开放性的,它与大气和水体等外界环境进行着复杂的交换[8]。

1.1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输入

1.1.1 大气氮沉降大气氮沉降包括干湿沉降两种,干沉降主要以气态NO,N2O,NH3以及(NH4)2SO4粒子和吸附在其它粒子上的氮,其沉降速率取决于气象条件,其过程取决于风速、空气动力阻力和大气中气体与颗粒的化学、物理性质有关的表面性质等因素;湿沉降主要是NO3-和NH4+,以及少量的可溶性有机氮。氮沉降来源除大气中N2外,工农业生产活动,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石油)燃烧所排放的大量氮氧化物,起了巨大的作用。大气氮沉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效应。大量的氮沉降会增加NO3-和其它营养元素的淋失,会导致营养失衡、土壤酸化和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1.1.2化肥(包括粪肥)氮素输入通过施肥输入的氮素是农业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氮源,化肥中水溶性氮占很高的比例。作物主要吸收氨和硝态氮,施用氨态氮后,在土壤中很快成为NO3-。随着人口增长对粮食增产的迫切需要,单位面积平均氮肥输入量基本上是逐年增加

的。1998年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已超过N 225 kg/hm2;而北欧等国家施用要相对低一些,

挪威东南农田氮肥施用量为N 110 kg/hm2[9]。另外,施用粪肥也是农田氮素输入的重要途径。1.1.3生物固氮生物固氮(将氮气还原为氨)是农业生态系统另一个重要的氮源,也是地

球化学中氮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以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为主,可占生物固氮

量的1/2[10]。Galloway[11]等估计了全球陆地生态中的生物固氮量为N 90~130 Tg/a。1987年,我国生物固氮量达到N 1.17 Tg/a[12]。王毅勇[13]等通过模拟,估计了三江平原大豆田固氮为160 kg/hm2。

1.1.4 秸秆还田作物根茬以及还田秸干归还的氮是土壤中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归还量的计算是根系生物量及还田秸秆生物量各自乘以它们的氮素含量,然后各部分相加。

1.2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输出

1.2.1氮的淋失氮淋失是指土壤中的氮随水向下移动至根系活动层以下,从而不能被作物

根系吸收所造成的氮素损失,它是一种累进过程,淋失的氮主要包括来源于土壤的氮和残留

的肥料氮,以及当季施入的肥料氮[14]。氮淋失对于农业生态系统显得格外重要,农业生态

系统中氮素淋失主要因素有:降水,灌溉、施肥,土壤特性,植被以及耕作等。

1.2.2氮的流失氮的流失,是溶解于径流中的矿质氮,或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以无机态和有机质形式存在的氮随径流流失。降雨、径流、土壤性质(土壤种类、土壤结构、土壤质地等)、坡面坡度、以及土地植被覆盖情况是影响氮素流失的因素。降雨和径流是土壤氮素流失的主要驱动因素。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下渗速度时产生径流并逐渐汇集,形成地表径流冲刷与沟蚀,与表层土壤发生作用,主要表现在浸提和冲洗两种方式。在土壤与径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的强弱决定土壤氮素流失的多寡,其影响程度现在研究的较少[15]。

1.2.3农田氮素气态输出硝化-反硝化作用在其生物化学过程中产生NO,NO2,N2O等氮氧化物,导致农田氮的损失。它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容氧量、土壤类型、结构、空隙、pH值,以及耕地管理方式如施用化肥的种类和数量、耕种技术、作物系统和灌溉等。硝化作用是在通气条件下由土壤微生物把氨气和某些胺化合物氧化为硝态氮化合物的过程。硝化作用的进行必须在一定的NH4+浓度水平下,当土壤pH在5.8~8.0时,硝化速率随pH值增加而增加。硝化作用的最适宜的温度为25~35 ℃,最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为最大持水量的50%~70%。反硝化作用包括化学反硝化和生物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潜力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尤其与土壤水溶性碳相关密切。反硝化最适宜的温度为30~67 ℃,最适宜的pH为7~8。

氨挥发是农田氮素气态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影响氨挥发的因素主要有3类,即土壤性质、气象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pH和CaCO3含量、温度、风速和换气频率、农田水分状况,铵的不同去向之间竞争等[16]。有研究表明,在有利于氨

挥发的条件下,氨损失率可高达施氮质量的40%~50%[17]。

1.2.4 作物收获氮素输出作物收获输出的氮量与生物量、作物体氮素含量有直接关系,也

与秸秆还田率有直接的关系,它应该是作物收获量乘以作物的氮含量。

2 水体富营养化

2.1水体富营养化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的水体, 以及某些滞留( 流速<1米/ 分钟) 河流水体内的氮、磷和碳等营养元素的富集, 导致某些特征性藻类( 主要是蓝藻、绿藻等) 的异常增殖, 致使水体透明度下降, 溶解氧降低, 水生生物随之大批死亡, 水味变得腥臭难闻。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起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氮和磷。研究表明, 对于湖泊、水库等封闭性水域, 当水体内无机态总氮含量大于0. 2mg/ L, PO43- -P的浓度达到0. 02mg/L时, 就有可能引起藻华现象的发生。

过量施肥、施肥结构不合理、农田排水直接进入河流等一系列因素, 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质恶化、水源紧缺、生态环境破坏, 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 减少农田氮磷流失, 控制水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各国学者所面临的最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2.2农田氮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

各种形态的氮肥施入土壤后, 在微生物作用下, 通过硝化作用形成NO3 -- N, 因土壤胶体对NO3 -的吸附甚微, 易于遭雨水或灌溉水淋洗而进入地下水或通过径流、侵蚀等汇入地表水, 对水源造成污染;土壤颗粒和土壤胶体对NH4+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使得大部分的可交换态铵得以保存在土壤中, 但是, 当土壤对NH4+ 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时, 亦即土壤对NH4+ 的吸附达到饱和时, 在入渗水流的作用下NH4+还是可能被淋失出土体。在土壤作物系统中, 氮素的作物利用率仅为20-35%, 大部分被土壤吸附, 逐渐供作物吸收利用, 有5-10%挥发到大气中。随降水径流和渗漏排出农田的氮素中有20-25%是当季施用的氮素化肥[18]。就地表水( 湖泊等) 硝态氮的污染而论, 氮素化肥占了50%以上[19]。

2.3 影响农田氮流失的因素

农田氮损失程度取决于当地的降雨情况( 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和降雨分布) 、施肥状况( 种类、时间、数量) 、地形地貌特点、植被覆盖条件、土壤条件和人为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

3 控制农田氮流失的措施和方法

3.1 经济合理施肥, 严防过量施肥

应根据作物种类、需肥习性和现状水平, 结合土壤肥力特点, 做到适时适量、科学合理

施肥。土壤专家给出了本地区作物施肥量, 生产中要严格按标准施肥。

3.2 改进施肥方法, 提高肥料利用率

农田生态系统中肥料利用率的高低是决定农田氮流失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肥料利用率, 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而且可以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按作物生育期需要分次施用,

深施, 施用缓效氮肥。同时, 使用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对降低土壤中NO3- -N的含量都

有较好的效果。

3.3加强水肥管理, 实施控水灌溉

减少田面水的排出是降低农田氮、磷流失的关键。大水漫灌、田埂渗漏使氮磷肥料还没

有来得及被作物吸收或被土壤固定就被水冲跑了, 使灌溉回归水中溶有大量化肥等物质,

污染了地表水, 恶化了水质。通过加强田间水浆管理, 采用浅水勤灌, 干湿交替, 减少排水量,可有效地降低农田氮排出负荷。

3. 4采用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 防止土壤溶出和侵蚀。

从宏观角度看,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土壤的溶出和侵蚀。科学地进行农业土地区划, 采用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首要环节。如从环境角度考虑, 将不宜植稻

区改植旱作, 可大大减少土壤氮损失。在一些面源污染的敏感区推行合理的轮作制度, 则农

业面源污染可大为减轻。另外少耕或免耕、丘陵地区营造梯田、保持良好植被等措施均应大

力推广。

3.5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由漂浮植物池、沉水植物池、挺水植物池以及草滤带组成的人工湿地, 对氮、磷、泥砂

以及有机物有较好的吸收、吸附以及物理沉降作用, 可以控制农田径流污染, 具有工艺简洁, 运行管理方便, 生态效益显著, 投资少等优点, 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实用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1] Comly H R,JAMA. 1945,129:112-1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226-230

[3] Singh B,Sekhon G S.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1978,4:207-225

[4] Hallberg G R.Soil Water Conserv.1986,41(6):357-364

[5] Croll B T,Hayes C 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1988,50:163-187

[6] 朱济成,田应录.化学氮肥与地下水污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6,(5):38-41

[7] 马立珊,钱敏仁.太湖流域水环境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污染的研究.环境科学,1987,8(2):60-65

[8] 朱兆良. 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循环和平衡[A]. 见: 朱兆良, 文启孝主编. 中国土壤氮素[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

版社, 1992: 288-303.

[9] HOYAS T R, V AGSTAD N, BECHMANN M, et al. Aul. 河流域——挪威东南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流域氮的收支预算[J].

AMBIO, 1997, 28(5): 283-289.

[10] 李庆逵. 我国土壤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土壤科学进展, 1989, 17(4): 1-16.

[11] GALLOWAY J N. The global nitrogen cycle: change and consequences[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g, 1998, 102: 153-24.

[12] 朱兆良. 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循环和平衡[A]. 见: 朱兆良, 文启孝主编. 中国土壤氮素[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2: 288-300.

[13]王毅勇, 杨青, 王瑞山. 三江平原大豆田氮循环模拟研究[J]. 地理科学, 1999, 19(6): 555-558.

[14] 朱兆良. 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J]. 土壤与环境, 2000, 9(1): 1-6.

[15] 张兴昌, 邵明安. 坡地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型[J]. 地理地学进展, 2000, 19(2):128-134.

[16] 朱兆良. 氨挥发[A]. 见: 朱兆良, 文启孝主编. 中国土壤氮素[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171-194.

[17] 朱兆良. 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循环和平衡[A]. 见: 朱兆良, 文启孝主编. 中国土壤氮素[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2: 288-303.

[18] 韦鹤平主编. 环境系统工程.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183页

[19] 朱荫湄.施肥与地面水富营养化. 施肥与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40~ 44

植物生理学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新选.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名词解释 1. 矿质营养 2. 必需元素 3. 大量元素 4. 微量元素 5. 水培法 6. 叶片营养 7. 可再利用元素8. 易化扩散9. 通道蛋白 10. 载体蛋白11. 转运蛋白12.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3. 反向运输器14. 同向运输器15. 单向运输器 二、填空题 1.植物细胞中钙主要分布在中。 2.土壤溶液的pH对于植物根系吸收盐分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pH增大易于吸收;pH 降低易于吸收。 3.生产上所谓肥料三要素是指、和三种营养元素。 4.参与光合作用水光解反应的矿质元素是、和。 5.在植物体内促进糖运输的矿质元素是、和。 6.离子跨膜转移是由膜两侧的梯度和梯度共同决定的。 7.促进植物授粉、受精作用的矿质元素是。 8.驱动离子跨膜主动转运的能量形式是和。 9.植物必需元素的确定是通过法才得以解决的。 10.华北地区果树的小叶病是因为缺元素的缘故。 11.缺氮的生理病症首先出现在叶上。 12.缺钙的生理病症首先出现在叶上。 13.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向上运输的。 14.一般作物的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时期。 15.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16.植物体内可再利用的元素中以和最典型;不可再利用的元素中以最典型。17.追肥的形态指标有和等;追肥的生理指标有和。 18.油菜“花而不实”症是土壤当中缺乏营养元素引起的。 19. 引起大白菜干心病、菠菜黑心病矿质元素是。 20. 被称为植物生命元素的是。 21. 一般作物生育的最适pH是。 22.诊断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方法有、和。 23.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有、、和。 三、选择题 1.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矿质元素的是()。 A.铁 B.钙 C.氮 D.磷 2.植物缺铁时会产生缺绿症,表现为()。 A.叶脉仍绿 B.叶脉失绿C.全叶失绿 D.全叶不缺绿 3.影响植物根细胞主动吸收无机离子最重要的因素是()。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土壤学试题与答案 一按章节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 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 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 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

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 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体。 3. 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形成的矿物质。 归还学说:由于不断地栽培作物,土壤中矿物质必然引起损耗,如果不把作物由土壤中摄取的那些矿物质归还给土壤,那么到最后土壤会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要想完全避免土壤的这种损耗是不可能的,但是恢复土壤中所损耗的物质是可能的,办法就是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的损耗和营养物质的归还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4. 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1)土壤是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五种因素下形成的。 (2)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覆盖于陆地表面,处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圈相互交接的地带。 (3)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4)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体。 (5)土壤具有巨大的表面积。 (6)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7)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学试题(1) 一、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得二大类缓效氮肥就是(合成有机氮肥 )与(包膜氮肥 )。 2、玉米白芽症就是缺乏元素(锌 )。 3、需硫元素较多得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 )科与(百合科 )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湿润叶片时间长 )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得主要营养元素就是(钙 )与(钾 )。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难溶性)。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 )得条件,为(升温 )并(分解 ),后期要创造较为(厌 气 )得条件,利于(保肥 )与(腐殖质形成 )。 8、新开垦得沼泽土最易缺乏得元素就是(铜 )。 二、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B )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酸性肥料( C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就是缺少哪种元素( A )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碱性肥料( B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就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得矿化铵与施入得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得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得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所制成得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得复合肥料 6、离子间得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得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得吸收 7、磷得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得磷与其接触得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得磷浓度间得关系曲线

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1.必需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是不可缺少的,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三个依据: (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2)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 (3)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入植物代谢作用. 2.目前已发现16种必需营养元素: (1)大量营养元素: C、H、O、N、P、K; (2)中量营养元素Ca、Mg、S; (3)微量营养元素: Fe Mn Cu Zn B Mo Cl(一般占植物干重的0.1%以下)。 3.有益元素: 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其中主要包括: Si Na Co Se Ni Al等. 4.为什么大量施肥并不能获得高产? (1)各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 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有最缺乏的营养元素决定的,要想节约肥料的投入成本又能获得高产,必须做的平衡施肥。 (2)常见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状况表 土壤类型土壤pH<6.0 土壤pH 6.0-7. 0 土壤pH>7.0 沙土、氮、磷、钾、钙、镁、铜、氮、镁、锰、硼、铜、锌氮、镁、锰、硼、铜、锌、铁 锌、钼 轻壤土氮、磷、钾、钙、镁、铜、钼氮、镁、锰、硼、铜氮、镁、锰、硼、铜、锌 壤土磷、钾、钼锰、硼锰、硼、铜、铁 粘壤土磷、钾、钼锰硼、锰 粘土磷、钼硼、锰硼、锰 髙有机质土磷、锌、铜锰、锌、铜锰、锌、铜

十年考研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资料整理

45、缺素症状表现部位与养分再利用程度之间的关系? 46、韧皮部中矿质元素的移动性比较 47、养分向根表的迁移的影响因素? 受到根系吸收和土壤供应两方面的影响,影响因子包括多个方面:(1)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湿度,可使土壤表面水膜加厚,一方面这能增加根表与土粒间的接触吸收;另一方面又可减少养分扩散的曲径,从而提高养分扩散速率。 (2)施肥:可增加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直接增加质流和截获的供应量。同时,施肥加大了土体与根表间的养分浓度差,也增加了养分扩散迁移量。 (3)养分的吸附与固定吸附与固定使磷、钾、锌、锰铁等元素的移动性变小。向土壤直接供应有机螯合态肥料或施用有机肥,可减少养分的吸附和固定。 48、与木质部相比,韧皮部的汁液的组成有以下特点: (1)韧皮部的pH值高于木质部,前者偏碱性而后者偏酸性。 (2)韧皮部汁液中的干物质和有机化合物远高于木质部,而木质部中基本不含同化产物。 (3)某些矿质元素,如钙和硼在韧皮部汁液正的含量远小于木质部;其他矿质元素的浓度一般都高于木质部,其中钾离子的浓度最高。此外,由于光合作用形成的含碳化合物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因此,韧皮部汁液中的C/N比值比木质部汁液宽。

49、载体学说? 载体学说是以酶的动力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它能够比较圆满的从理论上解释关于离子吸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即:(1)离子的选择性吸收;(2)离子通过质膜以及在质膜上的转移;(3)离子吸收与代谢的关系。 Vmax.c V=———— Km+c Vmax:载体饱和时的最大吸收速率。大小决定于载体数量的多少(浓度),浓度因作物种类而异。 Km:离子-载体在膜内的解离常数。表示载体对离子的亲和力。值越小,亲和力愈大,吸收离子的速率也愈快。大小取决于载体的特性。(3)Cmin:如果外界离子浓度太低,那么在离子被完全消耗之前,其净吸收就停止了。这时的外界浓度称为最小浓度。其值越小植物对该离子的吸收值能力越强 50、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可逆反应;交换是等当量进行的;阳离子交换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51、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实际意义 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锰、铁、铝、硅等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对多种微量重金属离子起富集作用,其中以氧化锰和氧化铁的作用更为明显。由于专性吸附对微量金属离子具有富集作用的特性,因此,正日益成为地球化学领域或地球化学探矿等学科的重要内容。 专性吸附在调控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试验表明,在被铅污染的土壤中加入氧化锰,可以抑制植物对铅的吸收,土壤是重金属元素的一个汇,对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并对这些金属离子从土壤溶液向植物体内迁移和累积起一定的缓冲和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专性吸附作用也给土壤带来了潜在的污染危险。 52、活性酸和潜性酸的关系 活性酸和潜酸的总和,称为土壤总酸度。由于它通常是用滴定法测定的,故又称之为土壤的滴定酸度。它是土壤的酸度的容量指标。它与pH值在意义上是不同的。土壤总酸度=活性酸度+潜在酸度;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起源,代表土壤酸度的强度;潜在酸是土壤酸度的主体,代表土壤酸度的容量。 淹水或施有机肥促进土壤还原的发展,对土壤pH有明显的影响。酸性土淹水后pH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嫌气条件下形成的还原性碳酸铁、锰呈碱性,溶解度较大,因之pH值升高。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简介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简介 1. 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细砂(~)、粉砂(~)和粘粒(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团粒结构(~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

植物必须元素及其缺素症状

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素 一、营养元素种类 植物营养元素可分为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营养元素。 (一)、必需营养元素: 1、判定某种元素是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要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这种元素是完成作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 2、缺少时呈现专一的缺素症,具有不可替代性,惟有补充后才能恢复或预防; 3、在作物营养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并非由于它改善了作物生活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也不是依照它在作物体内的含量的多少,而是以它对作物生理过程所起的作用来决定。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十六种: 大量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 中量营养元素:钙(Ca)、镁(Mg)、硫(S); 微量营养元素: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此外,有人认为,镍(Ni)元素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二)、有益营养元素: 有益营养元素是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非所有植物所必需的元素。如硅(Si)、钠(Na)、钴(Co),它们可代替某种营养元素的部分生理功能,或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如: 甜菜是喜钠植物,它可在渗透调节等方面代替钾的作用,并促进细胞伸长,

增大叶面积;硅是稻、麦等禾本科植物所必需,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使茎叶坚韧,又能防止倒伏;钴是豆科植物固氮及根瘤生长所必需。固植物所必需,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使茎叶坚韧,又能防止倒伏, (三)、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是指化学周期表中镧系的15个元素和化学性质相似的钪与钇。镧系:镧La* 铈Ce* 镨Pr 铷Nd * 钷Pm 钐Sm* 铕Eu 钆Gd 铽Tb 镝Dy 钬Ho 铒Er 铥Tm 镱Yb 镥Lu* 和钪Sc 钇Y 。 其中的镧、铈、钕、钐和镥等有放射性,但放射性较弱,造成污染可能性很小。土壤中普遍含有稀有元素,但溶解度很低,有效性低。磷肥及石灰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在植物生理上的作用还不够清楚,现在只知道在某些作物或果树上施用稀土元素后,有增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重、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含糖量、降低含酸量的效果。由于它的生理作用和有效施用条件还不很清楚,所以施用稀土元素不是总是有效的。 二、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素症状 (一)、一般不需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碳、氢、氧 1、碳、氢、氧是植物体内各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等; 2、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糖是由碳、氢、氧构成的,而糖是植物呼吸作用和体内一系列代谢作用的基础物质,同时也是代谢作用所需能量的原料; 3、氢和氧在植物体内的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需要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 1.氮(N):

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815土壤学与植物营养考研大纲及出题思路,考研参考书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中国农业大学815土壤学与植物营养考研大纲 一、考试性质 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考试是生态环境类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教育部授权的相关专业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生态环境类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原理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本科目考试的目的是选拔高素质的适于从事生态环境类科学研究的研究生,为国家培养该领域高素质的研究人才。 二、评价目标 (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掌握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土壤和植物营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硕士入学考试内容由“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问题分析三部分组成。 (一)基本知识 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常识 2.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基本概念 3.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常用术语包括中文名称和英文解释

(二)基本原理 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土壤物理过程、土壤化学过程、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土壤形成与发育过程、土壤退化过程以及土壤分类与分布的基本原理。 2.营养元素的功能、养分吸收机理、养分运输与再利用、土壤养分有效性、植物对营养逆境的适应性、肥料的基本性质、肥料的合理施用原理等。 (三)基本问题分析 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土壤现象分析、土壤过程机理分析、土壤实际问题分析; 2.作物营养缺素症状成因分析、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问题分析、肥料施用中的问题分析等。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土壤学知识75分,植物营养学知识75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 基础知识30分 名词解释题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基本原理30分 简答题6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基本问题分析:90分 论述题6题,每题15分,共90分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0001

第一章、植物营养原理 1、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3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b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c PH, 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有利于吸收阳离子 d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偏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 a截获,质流,扩散。 b影响因素: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 (1 ?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养分数量多,截获多; (2?浓度梯度大时,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 (3.水分多时水流速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养分多。 3、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如豆科植物-钻,人参-哂。 4、大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0、N、F、K、Cd、Mg. S等 九种。 5>微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 1%—下,包括Fe、B、Mn、Cu、Zn、Mo、Cl (Ni) 等七种。 6、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a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b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他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c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7、同等重要率: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与其在作物中的含量无关。 8、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

土壤与植物营养复习资料

土壤与植物营养复习资料 一、解释 1. 肥料利用率 2.土壤肥力 3.土壤质地 4.土壤腐殖质5.有机质矿化度6.腐殖质化系数7. 土壤吸湿水8. 田间持水量9.萎蔫系数10.阳离子交换量11.盐基饱和度12.土壤容重13.活性酸度1 4.拮抗作用1 5.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16.反硝化作用 二.填空 1.化肥三要素的含量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示的。 2.氯化铵因含有________,故一般不用作_____肥,不宜给______作物和______土壤施用。 3.块状结构形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胶体一般带_______电,能够吸附_________离子。 5.化肥应深施是因为铵态氮肥易____________,磷肥的移动性________,钾肥在土壤表层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某种土壤来说,它的热容量和热导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比例。 7.农业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作物营养上,应重视的两个关键时期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在有机质测定中,重铬酸钾主要起________作用,浓硫酸起____________作用,邻啡罗啉主要起________作用。 10.植物缺磷时,根系发育___________,叶色___________,严重时变为___________。 11.养分迁移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测定土壤酸碱度所用的两个电极名称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3.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国土壤酸碱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土壤碱解氮的测定中,氢氧化钠溶液主要起________作用,硼酸溶液起____________作用。 16.限制因子律主要包括养分以外的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等因素。 17.氯化钾适作基肥和________,不适作_____肥,不宜给______作物施用。 18.在配方施肥中,目标产量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________和__________。 19.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是土壤的 ________和________。 20.对高产田,应控制肥料的______,以免增产不______,甚至增肥____。 21.把N、P、K列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 22.我省从南到北依次分布的土壤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3.适于我省种植的多年生绿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微量元素肥料的主要施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5.高温堆肥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阶段。 三.选择填空: 1.植物叶片失绿与___________缺乏无关。

初中生物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

初中生物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 初中生物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 在植物整个生长期内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碳()、氢(H)、氧()、氮(N)、磷(P)、钾()、钙(a)、镁(g)、硫(S)、铁(Fe)、锰(n)、锌(Zn)、铜(u)、钼()、硼(B)、氯(L)十六种。 这十六种必须的营养元素又可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为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有碳()、氢(H)、氧()、氮(N)、磷(P)、钾()。 中量营养元素有钙(a)、镁(g)、硫(S)。 微量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一般只有只占干重的十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有铁(Fe)、锰(n)、锌(Zn)、铜(u)、钼()、硼(B)、氯(L)。氮(N)对作物的生理作用氮不仅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以及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同时,植物体内的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中都含有氮。在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是16-18%,而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基本物质。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都是处于蛋白质的不断合成与分解之中,如果没有氮素,就不会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氮也是植物体内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素的丰缺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绿色植物缺少氮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就不能顺利进行。氮素供应充足,植物可以合成较多的叶绿素。一般作物缺乏氮

时的症状是:从下部叶开始黄化,并逐渐向上部扩展,作物的根. 系比正常生长的根系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减少。磷(P)对作物的生理作用磷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如核酸、磷脂、腺三磷等),并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对植物 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都有重要作用。核酸和蛋白质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成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遗传变异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分裂和新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他们。供给正常的磷营养,能加速细胞分裂和增殖,促进生长发育,并有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特别是作物的生育早期,充足的磷营养对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早熟、优质高产有重要作用,否则,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发育不良,而且这种影响即使以后大量补给也难于完全弥补。 在氮素代谢中,磷也是重要的,如果磷不足,就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严重时蛋白质还会分解,从而影响氮素的正常代谢。所以在缺磷时单施氮肥效果不好,所以我们提倡氮磷肥配合使用。 如果供磷不足,能使细胞分裂受阻,生长停滞;根系发育不良, 叶片狭窄,叶色暗绿,严重时变为紫红色。大量事实表明,充足的 磷营养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和耐酸碱的能力,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花芽分化和缩短花芽分化的时间,因而能促使作物提早开花、成熟。钾()对作物的生理作用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氮、磷一样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大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适量的钾存在时,植物的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2012年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考研真题

4.1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质量 答案: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2、土壤腐殖质 答案:土壤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的特殊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 3、基质势 答案:在土壤中,由于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势,一般为负值,当水分饱和是,为零。 4、富铝化作用 答案:热带、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并有一定的干湿季节交替条件下,硅铝酸盐发生强烈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盐基物质,形成弱碱条件,硅和大量盐基离子犹如溶解度大而淋失,铁铝滞于原土层而相对富集,使土体呈现鲜红色。 5、CEC 答案:为阳离子交换量即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千克土壤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即mol/kg 6、离子通道 答案:离子通道是生物膜上具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孔道的大小和其表面电荷密度决定运输蛋白的选择性强弱,而不取决于与该蛋白的选择性结合。 7、缓控释肥 答案: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养分的速度比普通肥料缓慢的肥料并通过各种机制措施预先设定肥料的释放模式,与作物养分吸收基本同步,从而达到提高肥效目的的一类肥料。8、共质体 答案:由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相连,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原生质的整体,共质体包括细胞质和胞间连丝。 9、最小养分率 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着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10、K肥利用率 答案:植物从施用的钾肥吸收的量占所施钾肥养分总量的百分率。 二、简答题 1、土壤的基本功能 答案:①具有生命力的多孔介质,对动植物生长和粮食供应至关重要。②净化和储存水分。 ③对植物的生长期支撑作用。④具有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过程的自然体,直接影响养分的循环和有机废弃物的处置。⑤土壤陆地与大气界面气体和能量的调节器。⑥生物的栖息地,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基础。⑦环境中巨大的自然缓冲介质。⑧常用的工程建筑材料。2、影响土壤交换性离子有效性的因素 答案:①交换性阳离子的饱和度:饱和度大,该离子的有效性大; ②陪伴离子的种类:对于某一特定的离子来说,其它与其共存的离子都是陪伴离子。与胶体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土壤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是土壤最重要的化学性质,因为它是土壤各种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它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及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都有关系。土壤酸碱度常用pH值表示。我国土壤酸碱度可分为5级:pH<5.0为强酸性,pH5.0~6.5为酸性,pH6.5~7.5为中性,pH7.5~8 。5为碱性,pH>8.5为强碱性。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腐殖质和非腐殖质两大类。前者是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多聚体化合物,约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3)土壤中的无机元素: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的无机元素中有13种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N、P、K、S、Ca、Mg、Fe、Mn、Mo、Cl、Cu、Zn、B。植物所需的无机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是无机元素的储备源,通过矿化作用缓慢释放可供植物利用的元素。土壤中必须含有植物所必需的各种元素及这些元素的适当比例,才能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因此通过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是提高植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植物营养学题库答案

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土壤中铵态氮肥或尿素转化成的铵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2、最小养分定律:在作物生长因子如果有一个生长因子含量相对量少,其她因子即便丰富也难以提高产量。 3、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经植物吸收作用,土壤呈现酸性的肥料。 4、复合肥料:肥料主要成分中同时含有N、P、K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元素的化学肥料。 5、生理碱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经植物吸收作用,土壤呈现碱性的肥料。 6、营养临界期: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不平衡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损害,而这种 损害即便以后养料补充也很难纠正,这段时期叫植物营养临界值。 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7、土壤供肥强度: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与作物根表面该养分浓度之差。 供肥容量: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降低时,土壤补给有效养分的能力,即潜在转化为有效养分的能力。 8、矿质营养学说:土壤的矿物质就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养料,厩肥及其她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不就是由于其中所含有机质,而就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分解形成的矿物质。 9、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从四周向施肥点汇集,使肥料中的水溶性磷酸一钙溶解并进而水解,形成磷酸一钙、磷酸与磷酸二钙组成的饱与溶液。 10、离子拮抗作用:一种离子存在抑制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 协助作用:一种离子存在促进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 11、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无论大量元素还就是微量元素对作物来说就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 营养元素不可替代律:作物所需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其特殊功能,相互间不可替代。 12、反硝化作用:NO3-在嫌气条件下,经过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 13、磷酸退化作用:贮存潮湿条件下,过磷酸钙吸湿后,会引起各种化学变化,往往使水溶性磷变为水不溶性,这种作用通常称为磷酸退化作用。 14、归还学说:由于不断栽培作物,土壤中的矿物质势必引起损耗,如果不把土壤中摄取的矿物质归还土壤,土壤将会瘠薄,寸草不生,完全避免不可能,但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损耗与营养物质归还之间保持一定平衡。 15、化成复肥: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成,含两种主要养分的肥料。 16、样品的代表性:采集的样品能够代表一定范围的总体情况。 样品的典型性:采集的样品能够充分反映所要了解的目的与情况。 17、三梢肥:出秋施基肥外,每次新梢抽生之前追施依次壮梢肥,一年追肥三次,称为“三梢肥”。 18、掺合复合肥:应用机械方法将颗粒状的若干种基础肥料,按养分配方要求掺合在一起的肥料。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考研大纲_中国农业大学考研网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考研大纲 一、考试性质 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考试是生态环境类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教育部授权的相关专业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生态环境类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原理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本科目考试的目的是选拔高素质的适于从事生态环境类科学研究的研究生,为国家培养该领域高素质的研究人才。 二、评价目标 (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掌握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土壤和植物营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硕士入学考试内容由“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问题分析三部分组成。 (一)基本知识 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常识 2.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基本概念 3.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常用术语包括中文名称和英文解释 (二)基本原理 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土壤物理过程、土壤化学过程、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土壤形成与发育过程、土壤退化过程以及土壤分类与分布的基本原理。 2.营养元素的功能、养分吸收机理、养分运输与再利用、土壤养分有效性、植物对营养逆境的适应性、肥料的基本性质、肥料的合理施用原理等。 (三)基本问题分析 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土壤现象分析、土壤过程机理分析、土壤实际问题分析; 2.作物营养缺素症状成因分析、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问题分析、肥料施用中的问题分析等。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土壤学知识75分,植物营养学知识75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 基础知识30分 名词解释题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基本原理30分 简答题6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基本问题分析:90分 论述题6题,每题15分,共90分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植物营养九问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植物营养九问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植物营养九问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1、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 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硼(B)、锌(Zn)、铜(Cu)、钼(Mo)、氯(Cl)16种,其中碳、氢、氧主要通过土 壤、农家肥获得,尤其是有机碳素,现在越来越需要了,可用嘉美红利进行补充。矿质营养学说理论中,氮、磷、钾需求量最大,称为大量元素;钙、镁、硫需求量适中,称为中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等元素需要量少,称为微量元素。 2、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特性 ①最小养分律。德国化学家、现代农业化学的倡导者李比希提出最小养分律——木桶效 应,最小养分是随时间、地点和作物生长期而变化的最小养分律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是平均的,不是含量最高的养分影响产量,而是含量相对最小的养分制约着作物的产量。 ②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 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增加,单位劳动和资本所获取的报酬却在减少。 报酬递减律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肥料不是施越多越好,肥料施多了不仅成本高,还可能产生肥害,影响产量或绝收。 ③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连续不断地拿走,这就必然会 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越来越少。 养分归还学说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为了获得连续的丰产稳产,必需及时补充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养分。 ④同等重要定律。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 即使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尽管它的需要量很少,仍会影响某种生理功能而导致减产。同等重要律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各种养分对作物都是同等重要的,微量元素、稀有元素和大量元素是同等重要的。 ⑤植物有机营养理论。矿物营养理论,植物为完成生命过程和繁衍后代合成多种有机物,形成组织构成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储藏物(淀粉、蛋白质、脂肪);生命活动能源(葡萄糖、磷脂、激素、维生素);抵御环境胁迫(生物碱、黄酮)。植物因为需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1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 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 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 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 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 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 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 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 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 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24分) 1、作物营养临界期 2、绿肥的激发效应 3、混成复合肥 4、土壤缓效性钾 5、离子间协助作用 6、土壤养分强度因素 7、土壤中闭蓄态磷 8、磷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 二、填空:(每题1分, 计20分) 1、春季发生玉米紫苗主要是缺乏元素_________。 2、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 5、作物缺钼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作物缺锌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 6、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7、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学说、__________________学说和 __________________。 8、影响作物叶片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每题1分,计10分) 1、果树发生小叶病是缺少元素() A、硫 B、氮 C、钙 D、锌 2、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3、作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元素() A、氮 B、钾 C、硫 D、镁 4、影响土壤中铜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pH B、有机质含量 C、水分 D、温度 5、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6、可以调节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的元素是() A、硼 B、钾 C、铁 D、钼 7、对大豆根瘤固氮有特殊作用的元素是() A、镁 B、硅 C、硒 D、钴 8、最易引起土壤中Ca2+流失的肥料是() A、尿素 B、碳铵 C、硫铵 D、氯化铵 9、番茄脐腐病是缺少元素() A、铜 B、钙 C、钾 D、镁 10、在缺镁的土壤上最宜施用那种氮肥()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硝酸钙 四、简答题(计26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