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级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级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级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级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第一章资产

知识点七、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

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

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第一条途径高于第二条途径,也就是比如说题目中给出了持股比例为25%,同时又给出了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就不能按照持股比例采用权益法,而应该按照实际影响采用成本法。

后续计量:

成本法下应该按照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不进行调整;

权益法下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该按照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不进行调整;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该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初始

入账价值,也就是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被投资方的处理:

被投资方分配股利:

成本法: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权益法: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应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分录是: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

被投资方宣告分配或实际发放股票股利投资方不做处理,收到时做备查登记。

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或净亏损:

成本法下:不进行账务处理;

权益法下:确认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分录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净亏损做相反分录)

被投资方除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权益变动:

成本法下:不做处理

权益法下: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应该将这部分资本公积转出,转入投资收益。

投资方的处理:

如果是发行股票: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如果是发行债券: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应付利息(分次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

知识点八、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总结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其他方法的第一个区别就是一开始计提折旧的时候不扣除预计净残值,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计提折旧才扣除预计净残值;

另外就是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时候应该扣除以前已经计提的折旧,而年数总和法和年限平均法不扣除已经计提的折旧;而如果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该按照扣除了减值和已经计提的折旧后的账面价值重新计提折旧。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1年1月,甲企业因生产需要,决定用自营方式建造一间材料仓库。相关资料如下:

(1)2001年1月5日,购入工程用专项物资20万元,增值税额为3.4万元,该批专项物资已验收入库,款项用银行存款付讫。

(2)领用上述专项物资,用于建造仓库。

(3)领用本单位生产的水泥一批用于工程建设,该批水泥成本为2万元,税务部门核定的计税价格为3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

(4)领用本单位外购原材料一批用于工程建设,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万元,应负担的增值税额为0.17万元。

(5)2001年1月至3月,应付工程人员工资2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0.92万元。

(6)2001年3月31日,该仓库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7)2005年12月31日,该仓库突遭火灾焚毁,残料估计价值5万元,验收入库,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2万元。经保险公司核定的应赔偿损失7万元,尚未收到赔款。甲公司确认了该仓库的毁损损失。

要求:

(1)计算该仓库的入账价值。

(2)计算2001年度该仓库应计提的折旧额。

(3)编制甲企业2001年度与上述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4)编制甲企业2005年12月31日清理该仓库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和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计算该仓库的入账价值。

该仓库的入账价值=20+3.4+2+3×17%+1+1×17%+2+0.92=30(万元)

(2)计算2001年度该仓库应计提的折旧额。

2001年度该仓库应计提的折旧额=(30-2)/20×9/12=1.05(万元)

(3)编制甲企业2001年度与上述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①借:工程物资23.4

贷:银行存款23.4

②借:在建工程23.4

贷:工程物资23.4

③借:在建工程2.51

贷:库存商品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0.51

④借:在建工程1.17

贷:原材料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0.17

⑤借:在建工程2

贷:应付职工薪酬2

⑥借:在建工程0.92

贷:银行存款0.92

或:借:在建工程2.92

贷:应付职工薪酬2

银行存款0.92

⑦借:固定资产30

贷:在建工程30

⑧借:管理费用1.05

贷:累计折旧1.05

(4)编制甲企业2005年12月31日清理该仓库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和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①借:固定资产清理23.35

累计折旧6.65

贷:固定资产30

②借:原材料5

贷:固定资产清理5

③借:固定资产清理2

贷:银行存款2

④借:其他应收款7

贷:固定资产清理7

⑤借:营业外支出13.35

贷:固定资产清理13.35

知识点九、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1.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折旧或摊销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2)取得的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3)投资性房地产提取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条件

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企业一旦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应当对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②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①原则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②一般分录

A.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B.期末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C.收取租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另外,采用此模式形成的初始入账成本应列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例题.计算分析题】2008年10月1日,甲公司用存款支付1000万元购入一栋写字楼用于出租,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协议,约定租赁期为10年。2008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当月取得租金收入50万元存银行。甲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2018年10月1日,租赁期届满后,甲公司将该栋写字楼出售给乙公司,合同价款为1500万元,乙公司已用银行存款付清。假定不考虑营业税等税费。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相关会计分录。(分录中的金额单位为万元)

【答案】(1)2008年10月1日,购入写字楼并出租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2)2008年12月31日,按照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3)取得租金收入50万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50

贷:其他业务收入50

(4)租赁期届满后,甲公司将该栋写字楼出售给乙公司,合同价款为1500万元,乙公司已用银行存款付清。假定不考虑营业税等税费。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企业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

①收取处置收入

借:银行存款1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500

②结转处置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12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1000

——公允价值变动200

③结转投资性房地产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贷:其他业务成本200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 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1.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 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 (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 (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2.现代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 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 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 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发展 1.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 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1.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 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 1.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 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1.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 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 2)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构成

最新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2013年初级会计实务易混知识点总结(1-6章) 2013年初级会计实务易混知识点总结(1-6章) 一、第一章 1、1.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会计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 【提示】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企业可以针对上述发生减值的应收款项直接计提坏账准备。 2.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设置“坏账准备”科目,核算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转销等情况。企业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应当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准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提示1】坏账准备科目属于应收账款的抵减科目,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 【提示2】上述公式中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根据期末应收账款的可收回金额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该项得出的差额为应有的期末余额,而不是应计提的金额。 【提示3】上述公式中“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为计提坏账准备前的余额。 【提示4】当期应计提的金额=应有的期末余额-计提坏账准备前的余额。 【提示5】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余额。 2.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3.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关键点)。 【相关链接1】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记入“应收股利”科目。 【相关链接2】企业取得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的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4.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除价款中包含指外)发放的现金股利或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不能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并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增加企业的当期损益)。 新宣告的现金股利(股票投资)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影响当期损益) 收到现金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确认新发生的利息(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影响当期损益) 收到现金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5.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记忆技巧1】购买当期的公允价值变动=当期末的公允价值-购入时的成本; 【记忆技巧2】购买当期以后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本期末的公允价值-上期末的公允价值。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 一、总论 1、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2、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是印花税。 3、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4、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5、收入的正确描述: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收入。 6、能引起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变动的是股东大会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7、会计基本假设包括: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8、不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的企业资源不属于资产这句话是对的。 9、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收入。 10、分配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会引起资产和负债的同时增加。 二、货币资金 1、现金溢缺的会计核算涉及的科目有1、待处理财产损益 2、管理费用 3、其他应收款 4、营业外收入。没有营业外支出的原因是因为只有在查明原因后才能出来,现金的缺少一般都是人为的,不能由单位负担,应当由当事人承担。 2、有价证券不属于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1外埠存款2银行汇票出口款3银行本票存款3信用证存款4信用卡存款5存出投资款等。 3、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1)直接核销法:直接核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对于发生的坏账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同时注销该笔应收款项。坏账收回时,则应先作一笔相反分录,将坏账身份“恢复”为应收账款,再作正常的应收账款收回分录。 (2)备抵法:备抵法要求企业按期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对于估计收不回的应收

款项,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实际发生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当坏账收回时,与直接核销法一样,先确认坏账时的相反分录,将坏账身份“恢复”为应收账款,再作正常的应收账款收回分录。 4、备抵法与直接核销法相比,其优点有:一是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及时记入费用,则避免虚增企业利润,符合谨慎性原则;二是“坏账准备”作为应收账款的备抵性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使得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的金额以净额列示,使报表阅读者更能了解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三是使应收账款实际占用资金接近实际,消除了虚列的应收款项,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对坏账损失金额的估计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三、应收项目 1、当月的坏账准备的余额为当前余额*坏账准备率。 2、不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的是“为购货方垫付的运费”。 3、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准备,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有:1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2账龄分析法3年数总和法。 4、构成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有:1增值税销项税额2代购贷方垫付的保险费3销售货款4为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5、"坏账准备“科目贷方有:1按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收回已确定坏账并转销的应收账款、补提得坏账准备。 6、会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有:1收回前期的账款2发生赊销商品的业务3结转到期不能收回的票据4、按规定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7、现金折扣条件如2/10,1/20,n/30表示10天内付款享受2%的优惠,20天内付款享受1%,30天以内付款不违约。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2020年中级会计知识点梳理总结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已经变更,不得随意改变) 2、政策变更条件:法律要求变更;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相关信息。 3、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本期事项与前期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4、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设计损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5、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应交税费的调整。但追溯调整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应考虑递延所得税。 6、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7、会计政策变更: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核算; 8、会计估计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变更; ·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的变更; ·公允价值的确定; 9、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11、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 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2、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日后取得证据,表明某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或需要调整原减值;·日后进一步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出售资产的收入;·日后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或差错。 3、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日后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日后企业利润分配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4、日后调整事项不调整货币资金项目。 5、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涉及损益的,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还要调增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财务会计知识点的总结

财务会计知识点的总结 导语:对财务会计知识,各位可以来总结一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知识点总结,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将各种分析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通用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以得出可用于商务分析的各种估计及结论。 类型:信用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主要关注风险而非盈利能力。 权益分析:风险和潜在的良好情况 分析方法: 技术分析:通过研究股票价格或成交量的历史形态预测股票的未来价格走势。 基本面分析:通过分析整个经济、行业和公司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来确定公司的价值。内在价值 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估值分析——结论比较分析:用同一指标不同时期水平之间的比较 共同比分析:标准化分析,选择标准。01表通常选择资产总额为100%;02表以销售收入为100%; 比率分析:信用分析:流动性,资本结构,偿债能力 营利能力分析:投资报酬率,经营业绩,资产利用率 注:判断是否属于gaap的标准是,是否由权威机构制定或认可。

制定gaap权威机构有: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证券交易监管部门;注协;财政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通常所说的公认会计准则包括: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会计研究公告;会计意见;会计准则解释;会计实务指南;行业惯例; 我国会计准则原则包含但不仅限于: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法规;审计准则 会计准则通常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业务指南;其中第一、第二个层次为强制性的,第三个层次为指导性的、 财务会计的性质存在很多观点,其中更能够作为指导当前会计准则体系的是: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满则的质量特征为:可靠性,相关性。 附:体会会计原则与会计信息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客观性;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 如果把持续经营期间视为一个会计期间,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得到的会计收益和按照收付实现制得到的现金流量在金额上应当相等。 权责发生制的前提是会计分期。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详细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 、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 、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

会计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强调不同空间范围的企业所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注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具体应用 6、重要性——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总论 我国最早记载会计活动得典籍就是《周礼》。 宋代“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阐述复式薄记得基本原理。 最初,会计就是一门艺术。1966年,美国会计界提出,会计就是一个“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界认为: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西方会计界认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 会计定义:旨在提高企业与各单位活动得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得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得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企业得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得核算与监督。 会计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得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得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就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得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分四种: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目标:(一)谁就是会计得使用者(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得会计信息(三)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信息。

我国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充分披露与重要性、谨慎(稳健)性、及时性原则。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 会计对象就是价值增值运动,就是在市场经济下,在每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能够反映与控制得经济事务与经济行为、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得、损失。 资产: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得、已拥有或控制得、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得资源。 资产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其成本与价值能可靠计量 负债: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中形成得、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得现时义务。 负债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二)流出金额能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得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入资本+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 收入: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得,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入。 费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得,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出。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得经营成果。

财务会计各章重难点知识归纳复习

2016年上学期《财务会计》各章节重难点 知识归纳复习 第一章认识财务会计 一、财务会计的含义 特点: 1. 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外部 2. 财务会计侧重反映过去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会计信息 3. 财务会计的主体是整个企业 4. 财务会计工作有比较固定的程序 5. 财务会计必须遵守公认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法规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一)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 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会计的根本目标——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三、财务会计的作用 1. 有利于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2. 有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3. 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财务会计基础 (一)责权发生制(认事不认钱)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或费用等会计要素。权责发生制的基础要求为: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入费用配比: ●一是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按发生的因果关系配比。 既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二是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按发生的时间关系配比。 既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计量。(二)收付实现制(认钱不认事)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 收付实现制的基础要求为:只要是本期已经收到的款项或支付的费用,不管是否归属于本期,都要确认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只要本期没有收到或未支付款项,即使应该归属于本期收入或费用,也不确认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因此,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或现金制。 (三)两者的区别 权责发生制:使当期收益增加时确认收入, 使当期收益减少时确认费用。 收付实现制:当期收到现金时确认收入, 当期支付现金时确认费用。 选择题: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时,下列业务中能确认为当期费用的是()

常用会计知识点整理

常用会计知识点整理 常用会计知识点整理 企业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不算会 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最终都是来源于所有 者的投入和从债权人借入的资金以及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 效益,即分别来源和归属于所有者或投资人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 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负债(即债权 人权益)。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资金占用),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式的渠道(资金 来源)。资产与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或(称会计平衡公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依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可 归纳为以下4种(教材为9种,即细分,理解)(1)某个要素内部 一增一减;(2)等式左右同增;(3)等式左右同减;(4)等式右 边一增一减。 NewsContent" (二)收入-费用=利润此处所指收入、费用均为广义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营业外收入),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 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营业外支出),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即考虑利得和损失,才等于利润。收入、费用和利 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三)(资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与(收入-费用=利润)的关系,即两张基础报 表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负债+(所有 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表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 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

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受证单位的名称;(3)填制凭证的日期; (4)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5)经济业务的金额(或数量与金额);(6)凭证应具备的签字或盖章;(7)凭证的编号;(8)凭证的联次说明;(9)凭证的附件。 4.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2)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5.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其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4)经济业务所涉及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5)经济业务的金额;(6)凭证的类别和编号;(7)过账的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或其他资料的张数;(9)凭证应具备的签字与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依据正确;内容完整;书写清楚;填制及时。

中级会计知识点总结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已经变更,不得随意改变) 2、政策变更条件:法律要求变更;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相关信息。 3、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本期事项与前期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4、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设计损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5、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应交税费的调整。但追溯调整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应考虑递延所得税。 6、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7、会计政策变更: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核算; 8、会计估计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变更; ·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的变更; ·公允价值的确定; 9、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11、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 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2、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日后取得证据,表明某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或需要调整原减值;·日后进一步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出售资产的收入;·日后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或差错。 3、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日后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日后企业利润分配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4、日后调整事项不调整货币资金项目。 5、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涉及损益的,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还要调增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初级会计师考试80个知识点总结

初级会计师考试80个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会计? 答: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3、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即,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以及作为对以上原则加以修正的一般原则。 4、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答: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5、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答: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6、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答:包括谨慎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7、什么是会计要素?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 8、什么是资产? 答: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9、资产具有哪些特点? 答:资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资产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也是企业所控制的;第三,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 10、什么是负债? 答: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1、负债具有哪些特点? 答: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 第一章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核算与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范畴。 %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 %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或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 5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7种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除事后核算,还包括事前核算(经济预测,分析和参与经济决策)事中核算 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及考评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控制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工业企业为例: 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供应,生产,销售的循环与周转资金形态一次转变: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的循环:从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 资金的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 %经济业务事项: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 经济业务:又叫经济交易,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购买固定资产) 经济事项: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无形资产摊销)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会计控制的重点)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中级财务会计学(人民大学出版社)课后重点总结

(1+i)^n./1(1+i)^n 债券利息费用(实际票价*实际利率),债券支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库藏债券=库藏股。 酸性实验比率=(现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流动负债 与员工有关的债务:工薪扣款、支付者(员工)借:工资与薪水费用。贷:应付(代扣所得税)。 带薪休假(当年工资)借:工资费用。贷:应付假期工资 债券的清偿(回购价):账面净值=面值-未摊销发行利得 优先股:最积优先股,参与优先股,可转换…可提前兑回…..可赎回…. 普通股权益利率=(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普通股权益均值 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每股账面价值=普通股权益/在外发行数量 13章流动负债与或有事项 l描述流动负债的性质、种类及计价。流动负债是一种义务,公司合理地预期其清偿需要使用流动资产或增加新的流动负债。从理论上来讲,债务应当按照未来清偿所耗用现金数额的现值进行计量。在实践中,公司通常按照流动负债的到期值对其进行记录和报告。流动负债有几大类:(1)应付债款,(2)应付票据,(3)即将到期的长期负债,(4)应付股利(5)顾客预收款与保证金.(6预收,(7)应交税金,(8)与员工相关的债务。2解释与预期再融资的短期债务分类相关的问题。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短期债务被排除在流动负债之外;(1)公司必须打算在长期基础上对债务进行再融资; (2)公司必须对其完成再融资的能力进行说明。3确定与员工相美债务的种类。与员工相美的债务是:1.工薪扣款(2)带薪缺勤;(3)奖金协议。 4.确定对或有利得及或有损失进行会计处理爰披露所使用的标准。或有利得是不被记录的。当或有利得发生的可能性较高时,在附注中对其进行披露。只有在以下的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时候,公司才应当按照应甘制记录费用和负债,确认或有损失所估计的损失:(1)财务报表报出前所能获得的信息说明,在财务报表日该债务很可能已经发生了(2)损失的金额能够合理估计。5解释对不同种类的或有损失进行的会计处理。对于决定是否就未决的或可能发生的诉讼以厦实际的或可能的索赔和税捐,确认一项负债,必须考虑下列因素:(1)产生结果的潜在原因所发生的时期;(2)不利结果发生的可能性;(3)对损失金额做出合理估计的能力。如果在与售出商品和服务相关的保修条款之下,顾客可能会提出索赔要求,并且能够合理地估计出其成本,那么公司应当使用应计制。在应甘制的基础之1.将保修成本借记销售当期的营业费用。奖励、提供的赠券以厦折扣是用来刺激销售的。公司应当将它们的成本借记奖励计捌获益当期的费用。当公司对相关长期资产的报废负有法定责任,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公司必须确认资产报废义务。6.指出如何对负俄殛或有事项进行披露和分析。流动负债账户通常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与股东权益部分的第一级分类中。在流动负债部分,公司可能按照到期日的顺序、金额的顺序或者清算优先权的顺序进行列示。有关流动负债的详细信息及补充信息应当满足充分披露的要求。如果或有损失或是可能发生,或是能够被估计,但是并不同时满足两者,并且至少还存在合理的可能性公司会承担债务,那么公司应当在附注申披露该或有事项的性质以及对可能损失的估计。用于分析流动性的两个指标分别是流动比率与酸性试验比率。 14章长期负债 l描述发行长期债务的正式程序。发行长期债务通常有一个正式的程序,企业的章程一般会要求经董事会和股东的同意,公司才能发行债券或者从事其他长期债务安排。通常长期债务具有各种条款或者限制。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这些条款以厦协议的其他条件会在债券契约或者票据协议中注明。2辨别债券发行的种类。债券的类型包括:(1)担保债券和无担保债券,(2)定期债券、分期还本债券、可赎回债券.(3)可转换债券、与商品绑定债券以及高折扣债券,(4)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5)收益债券和收入债券。债券区分为这么多类型是为了吸引不同投资者和风险承受者的资本,以满足债券发行公司的现金流需求。3描述债券发行日的会计计量。投资者是按照债券本金和利息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对债券进行计价的,用来计算这些现金流现值的利率是与债券发行公司债券的风险特征相适应的可接受的投资报酬率。这一写入债券契约中、井通常在债券凭证上注明的利率是票面利率或者叫做名义利率。债券发行公司设定这一利率,并把它表示成债券面值(也被称做本金)定百分比的形式。如果债券购买者所用利率与票面利率不同,他们计算的债券现值就台不等于债券面值。债券面值和现值之间的差异就构成折价或者溢价。4应用债券折溢价的摊销方法。折价(溢价)应在债券存续期内进行摊销并借记或者贷记利息贽用中。折价的摊销会增加债券的利息费用,而溢价的摊销会减少债券的利息费用。会计职业界倾向于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折价或者溢价。在实际利率法下:(1)债券的利息费用是用期初的实际利率与债券账面价值相乘而得;(2)债券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是通过比较债券利息赞用与应当支付的利息来确定的。5描述债券清偿的会计处理。在回购长期负债时,未摊销的滥价或者折价以及债务的发行成本应当直摊销壬回购日。回购价格是指在债务到期前清偿或者齄回债务所支付的金额,包括赎回溢价和回购费用。在任一时点上,债务的账面净值等于经未摊销溢竹或者折价以及发行费用调整后的到期时应付款项。回购价格超过账面净值的部分属于债务清偿损失。债务清偿利得和损失应当在当期收益中加以确认。6解释长期应付票据的会计处理。票据和债券的会计程序类似。像债券那样,票据也是按照它的预期未来利息和本金的现金流的现值计价的,相关的折价或者溢价也要在票据的存续期内摊销。每当票据面值不能合理地代表上述现值时,公司必须对整个债务安排进行估计,以便正确记录交易及其后续利息。7解释对表外融资安排的报告。表外融资是指公司试图避免在报表上报告负债的融资方式。表外融资安排的例子包括:(1)非合并子公司;(2)特殊目的实体(3)经营租赁。8说明如何列报和分析长期债务。具有大量、多种长期债务的公司常常在资产负债表上只报告一个金额,而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评论和列示。任何用作债务担保的资产都应列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部分。在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当列示为流动负债,除非公司准备用非流动资产偿还。如果公司计划以再融资、将债务转换成股票,或者用偿债基金的方式偿债,公司必须继续将债务报告为非流动负债,同时在附注中说明债务清偿的方法。公司需要披露未来5年内每年偿债基金偿付情况以及长期债务的本金。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是提供公司偿债能力和长期偿付能力信息的两个财务比率。 15章股东权利 1.讨论不同公司组织形式的特征。在众多公司形式的具体特征中, 影响会计处理的是:(1)州公司法的影响;(2)股本或者股票制的使用;(3)各种所有者利益的发屉。如果没有其他限制性条款,每股股票按比例分享以下权利:(1)利润或者损失.(2)管理权(选择董事会的投票权).(3)清算后的公司资产(4)新发行的同类股票(被称为优先购股权)。2识别股东权益的关键组成部分。所有者权益被划分为以下两类:投入资本和赚得资本,投入资本(实收资本)表示在股奉上投入的所有金额。换言之,也就是股票持有者预支给公司用于经营话动的金额。投入资本包括所有发行在外的股票面值和扣减发行折扣后的溢价。赚得资本来自公司经营盈利累积的资本。它包含所有留存并投资于公司中的未分配利润。3解释发行股票的会 计处理程序。根据不同的股票类型设置不同的会计科目:面值股票:(a)优先股或者普通股,(b)超过面值的股本溢价或者追加缴入资本,(c)股票折扣。无面值股票:普通股;在使用设定价值时:普通股和追加缴人资本。同其他证券一起发行的股票(揽子交易)可以使用的两种方法是:(a)比例分配法}(b)增量法。非现金交易的股票:公司应当按照发行股票的公兜价值或 者非现金资产对价的公允价值来记录为获得服务或实物资产而不是现金的股票发行,选择哪种标准应视哪个价格更容易取得。4描述库藏股的会计 处理。公司一般使用成本法进行库藏股相芰会计处理。这种方法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公司按照回购这些股份的成本来记录库藏股票科目。在成本法下,公司按照股票的取得成本借记库存股票科目。在重新发行时,按照相同金额贷记库藏股科目。股份的原始价格不影响回购或重新发行时的分录。5解释优先股的会计处理和报告。优先股是一类特殊的股票,拥有 与普通股不样的优先权或者特点。通常与优先股相关的一些特点包括:(1)优先获得股利权;(2)优先分配清算资产权(3)可转换为普通股(4)公司拥有可提前兑回选择权;(5)无投票权。发行优先股时的会计处理和发行普通股类似。当可转换优先股被实施转换时,公司应当使用账面价值法借记优先股和相关的追加缴_凡资本;贷记普通股和追加缴人资本(如果存在超额)。6描述各种胜利支付政策。州公司法通常会提供与股利支付相关的法定限制条款。但是几乎没有公司会按照合法可用的限制金额来支付股利。这部分归因于公司使用留存收益所代表的资产来进行经营。如果公司考虑进行股利发放,那么它必须先弄清楚两个问题:1公司支付股利的条件符合法律 的要求吗2公司支付股利的条件经济合理吗?7识别各种股利支付的形式。股利通常有如下类型:(1)现金股利l(2)财产股利;(3)清算 股利(柬源于除了留存收益以外科目的股利);(4)股票股利(股票股利是 公司向原有股东币需任何对价的等比例发行)。8解释小额、大额股票艘利相股票分割的会计处理。GAAP要求小额股票股利(小于20“或25)的会计处理需要基于已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来进行。当宣告股豢股利时,公司按照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借记留存收益。分录还包括按照每股面值乘以股票份额贷记可支付的普通股股利科目,同时将二者的差额贷记超过面值的实收资本。如果发行的股票股利超过发行在外般票的20%或25% (大额股票 股利).公司应当按照发行股票的面值总额借记留存收益和贷记可分配的普通股——这个分录中投有实收资本溢价科目。股票股利是~种对留存收益的资本化,通过减少留存收益,增加某些缴^资本科目,没有改变每股面值和股东权益总额。股东保持了与原来相同的股东权益比例。而股票分割导致发行在外股票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相应地减少或增加每股票面价值或设定价值。股票分割不需要作会计分录。9.筒述如何到报和分析股东权益。 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包括: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滥价和留存收益。有些公司可能还包括额外项目,比如库藏股聚和累积其他综合收A。公司缝常提供所有者权益报表。通常使用的所有者权益金额的指标包括普通股权益净利率、股利支付率和每股账面价值。 17章投资 l识别债务证券的三种类别,分荆描述各种类别债务证券的合计和报告 处理方法。(1)采用摊余成本记录和报告持有至到期债务证券。(2)出于报告目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债务证券,同时将未实现持有利得或损失计入净收益。(3)出于报告目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债务证券,同时将来实现持有利得或损失报告为其他全面收益,井作为股东权益的独立组成部分。2理解债券投资的折价和溢价摊销程序。类似于应付缋券, 公司必须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投资的折价或溢价。将实际利率或收益率乘以各个利息期间投资的期初账面价值,以计算取得的利息收入。3识 别权益证券的种类,井分别描述各种类别权益证券的盒计和报告处理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