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林业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林业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林业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林业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自然保护区相关知识

(一) 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特点:A整体性;B有限性;C地域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E层次性与多用性;F国际性

2、有限资源:可分为再生性资源与非再生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是指理论上可以持续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尽的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海水等。

3、自然环境:广义: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狭义: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基本特性:(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4、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自然保护目标:人类自身生存发展

5、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6、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①核心区:它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保护。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②缓冲区:是指在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区域。

③实验区: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旅游活动)

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全国或全球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8、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对象能代表该地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情况,并确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9、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0、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物分布的区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统一体,高度复杂的有序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历史的演变着,并不断趋于稳定的平衡。

11、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狭义:在一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个体总和。

12、化学镶嵌体:不同植物种含有不同的次生化合物,化合物随物种的参差分布而彼此镶嵌,形成的复杂体系。

13、独立食物网:食草性昆虫和食草性脊椎动物由于具备某种解毒机制,而对某些次生物质产生了特化,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的现象。(植物的次生物质产生与动物的解毒机制协同进化)

14、协同进化食物网: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具有次生物质,动物由于具有了解毒机制,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形成彼此共同进化的现象。

15、可动连锁种:能够从群落中的某丛或某株植物向另一丛或另一株植物运动,从而成为群落植物生存繁衍因素的动物种。

16、核心共生种:是指能够维持可动连锁种及多数其他动物生存的关键性植物种。

17、最小生存种群:是指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自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局限性(其他因子:生活史、自然资源的分布、遗传变异、群落共存)

18、种群脆性分析:是对物种种群的绝灭进行的系统和综合的分析过程,其目的是建立最小生存种群,使该种群的绝灭危险减少到可接受水平。

19、距离效应:由于不同种在传播能力上或定居能力上的差异和岛屿隔离程度相互作用引起的现象,其迁入率随其与大陆种库的距离增加而下降的现象。

20、面积效应:面积越大,种群越大,种的绝灭率随岛屿面积的减小而增大的现象。

21、物种平衡数目:当迁入率与绝灭率相等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时的物种数目

22、周转率:平衡状态下,在数值上等于当时的迁入率或绝灭率的种类更新的速率

23、半岛效应:群岛通常比同等大小的陆地具有更少的种,且物种的丰富度常从半岛的基部到顶部呈下降趋势。

24、样本效应:一个10km2的保护区,开始时可能会失去100km2的生境中所见到的每10个物种中的3个,这种最初的排除作用为样本效应。

25、监禁种群:濒临物种的恢复常将物种残存的个体人工饲养起来,待这些物种的数量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考虑是否野化和放归自然,这样的种群。监禁种群特点:寿命长;死亡因素低;遗传衰退力大但潜力高;建群效应弱;“野性”差。

26、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①南迦巴瓦:云中的天堂②贡嘎:风停止了脚步③珠穆朗玛:心灵的守望④梅里:雪神的仪仗队⑤黄山:上帝的盆景⑥稻城三神山:香格里拉的地标⑦乔戈里:遥远的秘境⑧冈仁波齐:众神的居所⑨泰山:华夏的图腾⑩峨眉山:从盆地升向天庭

27、中国最美的五大湖:①青海湖:陆心之海②喀纳斯湖:上帝的调色板③纳木错:与神耳语的地方④长白山天池:盛怒之后的平静⑤风雅西湖

28、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①雅鲁藏布大峡谷②金沙江虎跳峡③长江三峡④怒江大峡谷⑤澜沧江梅里大峡谷⑥太鲁阁大峡谷⑦黄河晋陕大峡谷⑧大渡河金口大峡谷⑨太行山大峡谷⑩天山库车大峡谷

29、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①天山雪岭云杉林②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③尖峰岭热带雨林④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⑤波密岗乡林芝云杉林⑥轮台胡杨林⑦西双版纳热带雨林⑧荔波喀斯特森林⑨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⑩蜀南竹海

(二)知识点

1、自然资源按固定特色分:有限资源、无限资源

2、自然资源分类:

①耗竭性资源(有限):A:再生性资源:森林、作物、牧场及饲料、野生及家养动物、水产渔业、土壤 B:非再生性资源: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煤石油等

②非耗竭性资源(无限):A:恒定资源:太阳能、原子能 B:易误用及污染资源:大气、广义的自然风光

3、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4、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5、国际上的保护区类型:自然保护区|||荒漠区、国家公园、自然遗迹(纪念)保护区、生境|||物种管理保护区、陆地和海洋景观保护区、资源管理保护区

6、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标准:①典型性、②自然性、③稀有性、④脆弱性、⑤多样性、⑥面积的大小、⑦科研的潜力、⑧感染力、⑨潜在的保护价值、⑩有效性

7、自然保护区的分级: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世界保护区

8、自然保护区的命名:

①双名制:国家级:省、地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省、地名+自然保护区

②三名制:省名(+县名)+保护对象名称+自然保护区

(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9、生物圈进化的重大事件:

①单级生态系统——生命的产生,原始异养生物和原生环境

②二级生态系统——20亿年前绿色藻类产生

③三级生态系统

④人类产生——地球生物圈演化的质变

10、种群脆性分析的三个方面:PP:环境表现型、E:环境(生境数量,生境质量)、PSF:种群的结构和适应性(PP与E相互作用的产物)

11、两种灭绝的过程:①确定性灭绝:森林砍伐和冰川作用、②随机性灭绝:被削弱的种群面临的绝灭危险将大大升高;种群越小这种随机性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越短,脆性越大

12、种群的绝灭过程分析:绝灭环、反馈环、反馈系统、环境变化

13、环境随机性:N:种群大小、 Ne:有效种群大小、 r:种群的增长率、 Var(r):种群增长率的变异、 D:种群分布范围

R绝灭环(环境干扰):Var(r)的增大和N的偶然性减小,使种群在面对进一步的环境干扰显得更脆弱,进一步导致var(r)增大

D绝灭环:N减小和var(r)增大改变种群的分布,斑块状分布,种群在空间分布上的碎裂,对种群有许多不利因素

F环与A环:种群的Ne减小到足够严重的程度,2个基于遗传学的绝灭环将被启动,它们都是遗传漂变增加和杂合性与遗传变异丧失的结果

14、八个生物地理界:①新北界、②古北界、③非洲热带界、④印度马来亚界、⑤新热界、⑥大洋洲界、⑦澳洲界、⑧南极界(中国:②④之间,②为长白山④为台湾省)

15、中国保护区类型划分:“三个类别九个类型”①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②野生生物类:野生植物类型、野生动物类型;③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类型、古生物遗迹类型。

1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展示生态系统的原貌、物种基因库、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公众教育的博物馆、旅游活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17、自然保护区的优劣比较:①自然保护区的范围②保护区的大小:物种越多,面积越大③其他指标(物种数的大小):圆形保护区较其他形状好;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其相同面积的几个小的隔离状的好;小面积连接的比相同面积相分离的好;相近的比分离的疏远的好④保护区划面积注意的问题:确定面积(最小),必须能维持群落类型。

18、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前提:①是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时间需要满两周年;②是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一般要大于10000公顷;③是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要有典型意义或特殊价值。

19、自然保护生物学原理

伦理(规范)原理①伦理基础:世界是相互依存的整体,由自然和人类组成;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所有的物种都具有固定的生存权利;可持续发展是所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②伦理的原理:有机体的多样性是好的;生态复杂性是好的;进化是好的功能原理①进化原理(核心是物种):物种是相互依存的;许多物种是高度特化的;关键种的灭亡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广泛适应性物种的引进可能会减少多样性②生态学原理:生态和演替阶段持续的时间依赖其规模的大小;爆炸减少多样性;种群的存活能力依赖其种群的大小;自然保护区对于大的稀有生物存在内在的失去平衡的危机。

20、物种与面积关系的解释——3种学说:

①生境多样性学说:物种丰富度与面积呈正相关;面积与生境多样性呈正相关,生境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②被动样本学说:岛屿生物类群可看作是来自种源生物群落的子集或样本;物种丰富度是取样面积和频度的函数。

③动态平衡学说:物种丰富度完全取决于迁入与绝灭(生物地理学理论主要内容)

21、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发展过程:(四个阶段)

①法律保护阶段:保护区处于自然存在状态

②保护阶段:法律上、管理上起保护作用。如雾灵山、乌岩岭和黑石顶等处于这一阶段。

③保护与发展相结合阶段:由单纯保护向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④保护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阶段: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山区半山区的开发;2.一个地区或一类资源的开发;

22、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①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②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的保护区更好③对于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距离越近越好④自然保护区之间用通道相连,以增加种的迁入率⑤避免半岛效应,自然保护区以圆形为佳。

23、岛屿化后果表现:①样本效应的降低②短期的岛屿化效应③长期岛屿化效应

④动物区系的崩溃(大多是体型大或高营养级的物种);岛屿化对策:斑状动态学(关注隔离区内部的迁入与绝灭)确定“最小动态面积”进行更多研究。

24、物种进化趋势:物种的绝灭伴随着新种的产生;物种的形成需要最小面积;新种形成的停顿;人类防止物种绝灭而采取的种种调解和措施理论上将成为新种形成的阻碍。

25、中国自然区系统:①东北山地平原区:长白山、向海、扎龙、丰林自然保护区②蒙新高原荒漠区:巴音布鲁克、喀纳斯、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③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雾灵山(河北,猕猴北限)④青藏高原荒漠区:珠穆朗玛峰⑤西南高山峡谷区:卧龙、

唐家河、高黎贡山、九寨沟、白马雪山、贡嘎、墨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⑥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神农架、八大公山、梵净山、太白山、金佛山、衰牢山⑦华东丘陵平原区:鼎湖山、万木林、格氏拷、武夷山、天目山、蟒山⑧华南低山丘陵区:西双版纳、大田、东寨港、五指山

26、人类控制生物圈的可能性(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人对生物圈的适应——人不能脱离生物圈

人体及生理功能具有忍耐限度,地球臭氧保护作用

人体物质组成与环境的物质分布存在适应性

②人对生物圈的改造

劳动改造物质存在形式,扩大对生物圈的适应范围

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自觉的调节与控制

③人对生物圈的控制——逐步具备局部控制

确立正确的控制目标

建立社会生态系统稳定反应的优化结构

26、自然保护区管理上的几个认识问题

Ⅰ、保护与措施的关系:

保护自然综合体和自然资源:任其发展,原封不动的保护或保护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使自然综合体向一定的方向发展。两者如何理解?

(保护——认识——利用),采取一定适当的措施是有必要的。

自然综合体出现演化衰退现象——人工恢复——原有植被?改变成风景林?

Ⅱ、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综合体与重点对象的关系,既可突出重点,又有中心或侧重某一重点,会造成自然综合体失去谐调平衡。

保护重点对象的同时,考虑整体性是必要的。

沃罗涅茨——河狸与狼;肯尼亚特沙伏国家公园—大象(人工去除)

保护区不是“锁起来”——考虑整体,进行必要的措施

第二部分林业名词

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木:是森林中所有乔木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主体。它决定森林的外貌和基本特征,决定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森林经营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对象。根据经济价值和经营意义分为主林木和次林木,主林木是指由主要树种所构成的林木,次林木是指由次要树种所构成的林木。林木也泛指林内生长的乔木。

下木:林内灌木及当地条件下生长达不到乔木层的乔木种类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下木能抑制杂草,为幼苗幼树遮阴,减少地表径流和蒸发,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强

森林的防护效能。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结婚祝福语

6、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7、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8、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9、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0、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1、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2、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3、林型:也叫森林类型,由树种组成和立地条件决定,是森林的自然分类单位。

14、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15、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16、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17、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在没有人为参与的情况下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18、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

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19、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植被指林地上的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半灌木、小灌木和乔木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能影响地表土壤、小气候条件、林木的更新和幼苗幼树的生长发育。

20、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2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22、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23、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4、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25、林分:森林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组成、林层或林相、疏密度、林龄、起源、地位级和出材量等主要调查因子相同并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有林地,通常也泛指任一具体的长有林木的地段。不同的林分,常要求采取不同的森林经营措施。

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

26、立木:包含两层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

27、树种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

28、优势树种: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树种。

29、先锋树种: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长成林的树种。如马尾松、油松、枫香、沙棘等。

30、纯林:也叫单纯林,是指由单一树种构成的或虽混有其它树种但其它树种的数量和材积所占比例不到一成的林分,如落叶松纯林和杨树纯林等。

31、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针叶树和针叶林:针叶树是裸子植物的树木,其叶多呈针状或鳞片状,种子一般裸露在果鳞上,子叶多数,多为常绿高大乔木,树干圆满通直,树冠常为圆锥形,如落叶松、雪松和云杉等。针叶林是指以松柏类为主的针叶树所构成的森林。

阔叶树和阔叶林:阔叶树是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树木,其叶片一般较宽,有多种形状,种子包被于果实中,具2枚子叶,落叶或常绿乔木。阔叶林是由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如桦木林、杨树林和桉树林等。

针阔叶混交林:由针叶树和阔叶树混和组成的森林,是温带湿润地区的优势植被,红松

阔叶混交林是典型的针阔混交林类型之一。

32、林相:有两种含义:①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层次,有单层林和复层林之分。②森林的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林木价值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反之称为不良。

33、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它是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分为十个等级,依次为1.0 0.9 0.8……0.1。简单地说就是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树冠和冠幅:树冠是指树木干部以上的全部枝、叶的的总体。冠幅是指树冠的最大直径。

枝条盘数:指树冠部分轮枝的层数。

34、林龄:是林分中林木的平均年龄,指林分与林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林分内所有林木年龄完全相同,这种林分称为同龄林。如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相对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的森林,叫做异龄林。

35、龄级:指对林木按照林龄间隔一定的年限进行的分级,为简化森林年龄统计而划定的林分年龄级。一般(天然林)慢生树种以20年为一个龄级;比较速生的树种和中生树种(人工林)以10年为一个龄级,速生树种5年为一个龄级。

36、龄组:对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之分。

幼龄林:是森林生长发育的幼年阶段;指林分完全郁闭前的时期。通常指Ⅰ龄级或Ⅱ龄级的林分。

中龄林:也叫壮龄林,指林龄为Ⅲ龄级至不超过Ⅳ龄级的林分;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

近熟林:指生长速度下降,接近成熟利用的森林,通常指IV龄级的林分;

成熟林:指林木已达到完全成熟,可以采伐利用的林分,通常指林龄为V、VI龄级的林分;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

过熟林:指超过VI龄级以上的林分。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

37、土壤和森林土壤:土壤是指陆地上部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的表层,由矿物质颗粒、有机质、活的生物体以及生物活动产物、空气和水分共同组成。

森林土壤是林地土壤的总称。由于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森林土壤,如在寒温带湿润山地针叶林下形成了棕色针叶林土壤,温带湿润地区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了暗棕色森林土壤,在温暖带湿润地区以栎林为主的森林下则形成了棕壤土。

38、胸径:一般胸径指树木离地面1.3米处树干的直径;

地径:指树木离地面20厘米左右处树干的直径。

平均胸径:一个林分或一批林木胸径的平均值。计算方法有平均断面积法、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以优势树种的平均胸径作为林分的平均胸径。

39、坡度:坡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按照角度大小,坡面可分为平坡:00—50;缓坡:60—150;斜坡:160—250;陡坡:260—350;急坡:360—400;险坡:410以上。

坡向:山坡所面向的方向。向南的叫南坡,也叫阳坡,向北的叫北坡,也叫阴坡。

坡位:山坡的部位。一般分为山顶,山坡上部、中部和下部

40、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

41、出材量与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实际采伐林分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和薪材

的数量。不包括枝桠、树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资源利用好;反之,说明利用差。

42、总生长量:指树木自生长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时间内的生长总量。

43、森林覆盖率:是指全国或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它等于:(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得出的数称森林覆盖率。

44、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45、人工造林:用人工进行植苗、播种等方法营造森林的工作。

46、四旁绿化: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

47、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作用于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综合。

48、适地适树: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使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

49、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彻底清除杂草、灌木。

50、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沟带整地。是沿等高线从下而上开挖沟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筑成土梗的一种整地方式。

51、带状整地:在所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生草带,以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

52、块状整地:在种植点小块开垦,块与块的距离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

53、植苗造林:栽植苗木使它生长成林的造林方法。是目前林业生产上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54、初植密度:也叫栽植密度。是指人工造林和迹地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

55、直播造林:是将种子直接播于造林地上,使其发芽生长成林的一种造林方法。

56、封山育林(封育):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57、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起伏较小,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58、山地:地势相对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地区。

59、低山:海拔绝对高度500~10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的山地。

60、中山:海拔绝对高度1000~2000米,相对高度500~1000米的山地。

61、高山:海拔绝对高度2000米以上,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的山地。

62、黄壤: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壤中富含铁的氧化物,故呈黄色或鲜黄色。土质粘重,酸性大,含有效磷少。

63、红壤:在暖湿气候和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中铁铝丰富呈红色,土层中常有红、棕、黄、白交织的网纹。一般酸性强,有效磷少,剖面深厚。

64、紫色土:在紫色砂页岩上发育起来的土壤。这种土壤的母质很容易风化,含矿质养分较多,土层疏松,但易遭水土流失,土层浅薄。

65、石灰性土壤:含有碳酸钙或碳酸氢钙等石灰性物质的土壤。呈中性到碱性反应,含矿物质养分丰富,但对磷酸的固定作用较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石灰性强的土壤在剖面中下部常形成石灰结核,石灰磬层等石灰集聚层。

66、石漠化: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

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石砾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67、石漠化土地: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土地。①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②植被综合盖度<70%的牧草地;③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④非梯土化旱地。

68、造林质量管理“八率”:指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质量合格率、良种使用率、作业设计率、幼林抚育率、林木管护率、检查验收率、资料建档率。目前要求造林质量管理“八率”均为100%。

①面积核实率=(∑调查小班的核实面积/∑调查小班的上报面积)×100%

②造林质量合格率=(∑调查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上报面积)×100%

③良种使用率=(∑调查造林使用良种的小班面积/∑调查造林小班面积)×100%

④作业设计率=(∑调查有作业设计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⑤幼林抚育率=(∑调查抚育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⑥林木管护率=(∑调查有管护措施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⑦检查验收率=(∑调查检查验收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⑧资料建档率=(∑调查建档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69、母树和母树林:供采种的树叫做母树。很多母树生长在一起就叫做母树林。

70、优良母树:指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林木个体。

71、优质种源:生长旺盛,干直、枝小和冠形紧凑、无病虫害的优势木,其比例占75%以上的母树林称为优质种源。

72、林木种子园:是用有性法或无性法繁殖人工精选的个体或综合育种法培育的新品种的植株而建立起来的林木良种繁育场。

73、采穗圃:对于容易扦插繁殖的树种,用被选优树的种条(插穗)建立的采穗圃,作为往后常年采穗造林之用,它相当于种子园,只不过种条代替了种子。

74、主伐:在成熟林中以取得木材收获为主要目的的采伐。

75、抚育采伐:根据森林生长和发育的规律,在不同龄期,伐除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发挥其有益的效能。

76、更新采伐:在森林的有益效能开始减退时所进行的一种采伐,这种采伐以不降低森林有益效能为前提,以保护防护效能和特种作用持续稳定的发挥。

77、皆伐:整个林分一次伐除,通过人工植树或天然下种(自临近林分或伐倒的树木)达到更新目的。

78、择伐:把林分中部分适合和应该采伐的林木进行采伐的方式,主要用于复层异龄林。

79、渐伐:把成熟林分的林木在一个龄级期内分两次或数次伐除。

80、疏伐:在林木向高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所进行的抚育方式。伐去过密的树木中品质较差的植株而保留较好的植株,以使林木形成良好的干形,并促进生长。

81、生长伐:在林木生长最旺盛时期一直到主伐前一个龄级的阶段内所进行的抚育方式。目的是使林木得到更多营养空间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

卫生伐:为除去森林中不健康的植株而进行的抚育方式。

82、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即国家森林资源调查。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下实施,复查间距期为5年。其目的是通过查清全国或省、自治区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制定全国和各省区及大林区的各种林业计划、规

划和预测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这类调查以省、市、区或大林区为单位进行。

83、二类森林资源清查:亦称森林经理调查。此类调查是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地州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林业生产单位内进行。复查间距为10年。其目的是为林业基层单位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检查经营活动效果,编制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及有关规划提供依据。这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要落实到小班,其准确度优于一类调查。

84、三类调查:即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和抚育采伐设计而进行的调查。

85、森林抽样调查:对一定范围内的森林,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抽出部分样地进行调查,根据样地调查结果推算该范围内全部森林的数量和质量的方法。

86、森林区划:为了便于森林调查和开展营林活动,按一定经营规模将林区划分成不同森林经营管理单位的工作。

87、林班:一种永久性的林地区划,为便于经营管理,把林地划分为许多林班。因经营集约度的高低不同,林班的平均面积不一,由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其界线或用人工伐开,或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线而形成。用号码或地名命名。

88、小班:是指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时将森林按不同的权属、土地类别、起源、森林类别、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组、郁闭度等级、立地类型、经济林产期(经营集约度等级)和林业工程类别等划成不同的小区,每个小区称为小班。小班是森林区划的最小单位。

89、小班调查:在小班范围内进行的测树因子、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调查项目。

90、标准地:用代表选样或随机、机械选样选取一定面积的林地作为调查样本,称为标准地。

91、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由于“森林病虫害”不能包括可对林业造成危害的杂草、软体动物、脊柱动物和其他植物,近年来改称为“林业有害生物”)。

92、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是指原产于国(境)外,传入我国后已经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

93、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我国境内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禁止传播的有害生物。

94、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局部地区或国内其他地区局部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禁止在本辖区内传播的有害生物。

95、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是指依法必须经过检疫才允许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也包括根据疫情应实施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的包装材料、运输工具、土壤等。

96、产地检疫:是指国内调运、邮寄或出口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原产地进行的检疫调查、除害处理并得出检疫结果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防止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出的措施。

97、调运检疫:是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调出原产地之前、运输途中及到达新的种植或使用地点之后,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森检法规,由法定的专门机构,对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措施。根据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运的方向,可将调运检疫分为调出检疫和调入检疫两部分。

98、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是指那些为害严重、防治困难、能够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经

济损失的有害生物。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由国家林业局发布。本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由省林业厅发布。

99、疫区:是指根据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依照森林植物检疫(简称“森检”)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划定,并且采取相应检疫措施的地区。疫区的划定,由省林业厅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100、野生保护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我国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大类: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两级,即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②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前称三级保护野生动物)。③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④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公约和国际协定中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

101、野生保护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野生保护植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又分为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即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前称三级保护野生植物)。

102、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含省、县级自然保护区)。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要求在15万亩以上、省级自然保护区在10万亩以上、县级自然保护区在3万亩以上。

103、自然保护小区:是指对有典型性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珍稀动物繁殖栖息地、珍稀植物生长繁衍地规划面积在2000公顷以内,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104、森林防火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五条标准:一是各级组织机构落实,特别是市、县、乡三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机构健全稳定,人员高效精干。二是责任到人,各级地方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长是本地区森林防火的第一责任人,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都要划分森林防火责任区,签订责任状,并经常深入责任区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算。五是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有关领导及时深入现场组织指挥扑救。

105、森林火险天气等级

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危险程度燃烧程度蔓延程度

一没有危险不燃烧不蔓延

二低度危险难燃烧难蔓延

三中度危险能燃烧能蔓延

四高度危险易燃烧易蔓延

五极度危险极易燃烧极易蔓延

106、森林灭火原则:

①实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

②实行保护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③统筹兼顾,牺牲局部,保存全局的原则。

④要积极扑救,不要消极防守的原则。

⑤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原则。

⑥捕捉有利战机的原则。

⑦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

107、森林火灾分类:

①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②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

③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

④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

108、原木材积表:以小头直径为标准测材积表,不带皮测量。

一元立木材积表:为了查算一定树种的立木材积所编制的数表。按其性能和应用地区范围的大小,分为地方材积表和一般材积表。地方材积表应用的地区范围较小,同一树种的树干形状变异不大,因而只根据胸径一个因子编成,所以也叫一元立木材积表。

109、商品林:包含以生产用材为目的的林木和以生产竹材为主的竹林。

商品材:一株树木或一个林分,经过采伐和造材之后,可以生产的经济材和薪材的总和。经济材和薪材之外的木材叫废材。在河南省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商品材指的是达到一定规格的经济材。

110、林权证: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向权属人颁发的代表林产所有权的权利证书。

林权:森林资源的所有权。森林和林木权属的性质,主要分为国有、集体、民营三种。民营包括法人、非法人经济实体和自然人。

111.造林: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造林。

植树:如果面积很小,将来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植树。

112. 造林的几项基本措施: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适当密植,抚育保护,工具改革以及可能的灌水、施肥。

113.造林密度又叫初植密度。通常是指造林时单位面积(公顷或亩)上的栽植株数或种植点数。

114.飞机播种造林:又叫飞播。是用飞机撒播林木种子的播种造林法。飞播的工效高、成本低,便于在边远及人口稀少的地区大面积造林。但这种造林技术比较粗放、应用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和树种。飞播造林地要连片集中,植被覆盖度适中,土壤水分供应较充足。飞播适用于中小粒种子,且发芽率较高,种源又较丰富的树种(如松树等)。

115.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全封”(较长时间内禁止一切人为活动)、“半封”(季节性的开山)和“轮封”(定期分片轮封轮开)。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育林方式。

116.攀缘植物:自己不能直立生长,而以茎缠绕或借附属器攀缘它物向上生长的植物。

117.阳性树种又称喜光树种,要求在阳光较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的树种。

阴性树种也称耐阴树种,在庇荫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

118.木本植物的茎木质化,坚硬、直立、寿命长,能多年生长,而草本植物的茎是草质的,茎、枝柔软,植株较小,一般为一年生或二年生,多数在生长终了时,其整体及地上部

分死亡。

119.常绿树是指常年具有绿叶的乔木或灌木。

落叶树指冬季树叶全部脱落的树木。

120.雌雄同株:在一株植物上,既有雄花,又有雌花的称为雌雄同株;

雌雄异株就是同一种植物的雌、雄花分别长在两株植物上。

121.单性花:在一朵花内仅生有雄蕊或仅生有雌蕊的花,叫单性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

两性花:两性花是在同一朵花内,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

122. 有性繁殖是用种子形成新的个体的繁殖方法。

无性繁殖又称营养繁殖,即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法,如插条繁殖、压条繁殖、分株繁殖、嫁接繁殖等都是无性繁殖。

123.假植:苗木挖起后,如不能及时运出,或运到栽种地点后不能及时种植,就必须开挖一条沟,将苗木逐株挨紧放在沟里,根部盖上并捣实,这就叫假植。假植的作用:可以保护苗木根部不致干枯,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124.无土栽培:是植物的一种特殊栽培方法和研究手段。栽培对不用土壤作介质以支持植物直立生长,而用砂、合成塑料粒、某些多孔的岩石作介质;一般将化学肥料或化学试剂用水配成营养液,以满足植物所需要的无机盐类。无土栽培又分为水培和沙培两种。

125.造林后为什么要及时地进行除草、松土等抚育管理?

要使树木健壮生长,就要满足它对水、肥、光、温度、空气等主要生长条件的需要。所以,必须根据幼树生长的需要进行除草、松土、施肥、灌水等必要的管理措施。

126. 为什么要适当修枝?

适当修枝,除去了树冠下部垂死的枝条,可以集中更多养分用于高生长和径生长。

127. 为什么要进行林农间作?

充分利用光能;充分利用地力;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杂草竞争,减免病虫危害;促进幼林生长,增加短期收益。

128. 农林间作(林粮间作)的类型有哪些?

农林间作(林粮间作)一般分为三种:

(1)以林为主类型:在土壤条件较差、自然灾害较重的中低产地区采用,如:风沙、盐碱地区;(2)以粮为主类型:在土壤条件较好、自然灾害一般的地区采用;(3)林粮并重类型:在土壤条件较差、自然灾害也较明显的地区采用。

129. 什么是林业?包括哪些内容?

林业是一个以经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产业。它包括种植、养殖、林产微生物、林业运输、林业贸易、人造板工业、林产化学加工业、林业机械加工野生动物保护与繁殖等。林业绝不只是刨坑栽树,提供木材。

130. 修枝抚育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修枝抚育在林业上过去多不进行,现在的速生丰产林都进行修枝,修枝的理论根据有两个方面:一是修去下部光合产物少而消耗大的侧枝,即力枝以下的弱小侧枝,光照不足,入

不付出应当修去。二是要修除影响干形(大侧枝)和影响高生长(竞争枝)的侧枝,虽光合作用强,但也要修除,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材质。

131. 当前造林新技术主要有哪些?

当前林业方面国内外新技术有很多。在造林(更新)方面主要有(1)在良种选育基础上,种子园的建立;(2)组培苗的生产;(3)容器育苗;(4)塑料棚育苗;(5)飞机播种造林;(6)旱地深栽造林;(7)生根粉的应用;(8)吸水剂的应用;(9)播种忌避剂的应用;(10)防抽条剂的应用等。

132. 容器育苗:是在装有营养土的容器里培育苗木的方法。所培育出的苗木称为容器苗。它具有育苗时间短,单位面积产量高,可以延长造林季节,造林成活率较高等优点。

133. 育苗容器的种类及规格有哪几类?

容器分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连同苗木一起栽植的容器,如营养砖、泥炭器、稻草泥杯、纸袋、竹篮等;另一类是栽植前要去掉的容器,如塑料薄膜袋、塑料筒、陶土容器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塑料袋、硬塑料杯、泥容器和纸容器。

134. 怎样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大树移植遵循着近似生境原理和树势平衡原理两项基本原理。

近似生境原理:移植后的生境优于原生生境,移植成功率较高。树木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整体,主要指光、气、热等小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如果把生长在高山上的大树移入平地,把生长在酸性土壤中的大树移入碱性土壤,其生态差异太大,移植成功率会比较低。因此,定植地生境最好与原植地类似。移植前,需要对大树原植地和定植地的土壤条件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改善定植地的土壤条件,以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树势平衡原理:树势平衡是指乔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须保持平衡。移植大树时,如对根系造成伤害,就必须根据其根系分布的情况,对地上部分进行修剪,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基本保持平衡。因为,供给根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地上部分,对枝叶修剪过多不但会影响树木的景观,也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如果地上部分所留比例超过地下部分所留比例,可通过人工养护弥补这种不平衡性,如遮阴减少水分蒸发,叶面施肥,对树干进行包扎阻止树体水分散发等。

遵循这两条原理选择移栽树和栽植地就可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135. 木材是怎样分类的?

树木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大类,针叶树理直、木质较软、易加工、变形小。大部分阔叶树质密、木质较硬、加工较难、易翘裂、纹理美观,适用于室内装修。木材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树种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类。

针叶树树叶细长如针,多为常绿树,材质一般较软,有的含树脂,故又称软材,如: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杉木、柏木等,都属此类。其主要用于建筑工程,木制包装,桥梁,家具,造船,电杆,坑木,枕木,桩木,机械模型等。

阔叶树树叶宽大,叶脉成网状,大部分为落叶树,材质较坚硬,故称硬材。如:樟木、水曲柳、青冈、柚木、山毛榉、色木等,都属此类。也有少数质地稍软的,如桦木、椴木、

山杨、青杨等,都属此类。其主要用于建筑工程,木材包装,机械制造,造船,车辆,桥梁,枕木,家具,坑木及胶合板等。

(2)按材质分为原条、原木、板方材和枕木四类。

原条系指已经除去皮、根、树梢的木料,但尚未按一定尺寸加工成规定的材类。要用于建筑工程的脚手架,建筑用材,家具装潢等。

原木系指已经除去皮、根、树梢的木料,并已按一定尺寸加工成规定直径和长度的木料。宜于直接使用,用于建筑工程(如屋梁、檩、掾等)、桩木、电杆、坑木等;也宜于加工,用于胶合板、造船、车辆、机械模型及一般加工用材等。

板方材系指已经加工锯解成材的木料,凡长度为宽度的三倍或三倍以上的,称为板材,不足三倍的称为方材。主要用于建筑工程、桥梁、木制包装、家具、装饰等。

枕木系指按枕木断面和长度加工而成的成材。主要用于铁道工程。

136. 木材怎样防腐?

木材一个严重缺陷就是腐朽。木材处于腐蚀条件下,3-5年就可以破坏。如处理好也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不腐朽,如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之千年以上木结构建筑就是证明。

引起木材腐朽之原因,是木腐菌(一种最低级植物)之侵害。

木腐菌繁殖条件:(1)水分,木腐菌分泌酵素以水为媒介,把木质本身分解为糖作营养,木材含水率在30%-50%时最为腐朽;(2)有空气;(3)适宜的温度10-30℃。例完全泡在水中木桩,含水率超过100%,故极易腐朽,使木材变性,失去其物理特性。

木材最主要之防腐办法便是降低含水率,一般含水率18%以下木腐菌便无法繁殖。同时,要使木材处通风场所,避免受潮,若通风不好,空气相同湿度保持在80-100%,木腐菌即可生长。对于直接受潮木制品要用防腐剂涂制或浸泡,防腐剂有毒性,使木腐菌不能繁殖生存。最常用防腐剂有煤焦油(俗称臭油,炼焦之副产品),或3%之氟化钠水溶液。

137. 什么样的树为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具有下述特征

(1)树龄特征:我国的古树名木年龄主要集中在100年—499年区段,5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较少。100年—299年区段的古树占全国古树总量的61.6%,300年—499年区段的古树占全国古树总量的36.6%,500年以上的古树占全国古树总量的1.5%,1000年以上的古树占0.3%,其中四川省编号为5139、位于和平乡胜利村的黄葛树(别名大叶榕、黄葛榕)树龄为4600年。

(2)树高特征:据对21个省(区、市)的有效树高数据分析,我国的古树名木树高主要集中在10米—20米区段,占古树名木总量的53.4%;10米以下的区段,占总量的24.5%;21米—30米区段,占古树名木总量的19.1%;30米以上的区段,占总量的3%。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号为62、株序号为1110的一株高山榕树龄800年,树高达58米。

(3)胸围特征:据对21个省(区、市)的有效胸围数据分析,我国古树名木的胸围主要集中在100厘米—299厘米区段,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69.5%;100厘米以下区段,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3.8%;300厘米—499厘米区段,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17.3%;500厘米以上区段,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9.4%。其中陕西省编号为61213210526、位于合阳县皇莆庄乡河西

坡村的文冠果树龄800年,胸围6800厘米。

(4)冠幅特征:据对21个省(区、市)的有效冠幅数据分析,我国古树名木的平均冠幅主要集中在5米—20米区段,占全国古树名木总数量的86.7%;冠幅在5米以下区段,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10.5%;冠幅在21米—40米区段,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2.6%;冠幅在40米以上的古树名木占0.2%。其中江西省编号为02260145、位于磨溪乡新田村五组石门陈塘坝上的一株樟树树龄2000年,冠幅为53米。

138. 林木种子如何储藏?

木本植物是多年生植物,种子结实一般分为丰年和欠年,林木种子储藏是重要的环节。好的储藏方法,能够保持种子活力,保证种子的安全。

(一)入库前准备

(1)种子检验与处理。种子入库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检验,并对种子的各项指标进行记载,没达到安全含水量的种子决不能入库,必须进行适当干燥后方能入库。对杂质过多的种子要进行筛选清除杂质。对有病虫害的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合格的种子在散热降温后,附签分批入库。

(2)库房防潮防漏处理。种子吸湿返潮的途径主要有:从空气中吸湿、地面返潮、漏雨、雪等方面。在非密封条件下,种子的含水量随空气的水气压变化而变化,当种子内的水气压小于空气中水气压时种子吸潮含水量增加,否则相反。因此库房要适当密封。为了降低空气湿度,地面防潮湿是必要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①改善地面结构,可以铺沥青、油毡后再铺地砖或地板。②垫高地面或搭高架存放种子。③做好仓库四周的排水工作。仓库的屋顶、墙壁、地面有可能出现漏洞,它不但是库房水气的来源,而且雨、雪和进水可以直接淋湿种子。因此,要检查库房的房顶、四壁和地面,发现漏洞及时补漏。

(2)库房清理。在储藏种子之前,对种子库要进行清扫、堵漏和消毒,其目的就是为了扑灭残留病虫和防止鼠害。一般仓库消毒用1%敌百虫,每立方米空间喷雾0.05千克,或用敌敌畏原液挂条每立方米空间用药0.02千克。

(二)储藏期间的管理

(1)种子的通风。种子在储藏期间,采取适当的通风有利于种堆的气体交换,它可以降低种堆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种子吸潮、发热、发霉,保持种子的活力,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通风的方法一般采用人工辅助自然通风的方法。自然条件下种子储藏在5-10月是危险期,在这期间温度高、湿度大种子易吸潮、发热、霉变。何时进行通风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①在库内温度、湿度都大于室外时,可以通风,反之不能通风。但在室内外温差特大时易造成种堆结露,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通风。

②库内外温度相同,而库外空气相对湿度低于库内相对湿度或库内外空气相对湿度相同,而库外温度低,可以通风。

③在库外温度高而相对湿度低,或库外温度低而相对湿度高的情况下,则应先计算库内外的绝对湿度后再决定通风。当库外绝对湿度高于库内时不能通风,否则可以通风。

④通风时要选择有利时机。例如:利用早、晚低温时通风。下半夜虽然温度较低,但一

般湿度较高不宜通风。或上午开西窗,下午开东窗,多开北窗,少开南窗。雨、雪、雾天气不能开仓通风。

(2)低温密封保存。低温密封保存是一种良好的种子储藏方法,对防治种子发热、霉变、安全储藏是很有效果的。利用低温可以长时间保存种子。将种子净种、干燥后盛装在容器中种子含水量必须达到安全含水量以下,在容器中放入适量的干燥剂,然后密封。密封后的种子最好储藏在-5℃—10℃之间。如果没有低温条件,可在气温较低时将密闭的容器埋入地下1.5米-2.5米深处必须在地下水位以上。

(3)搞好储藏期间的检查。种子储藏的安全,通常与储藏温度、储藏湿度、种子含水量、种子病虫害感染度等指标有关。种子储藏期间的检查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种子的温度检查。种子的呼吸是一种放热反应,而温度升高又增强了呼吸作用。温度升高是种子霉变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控制温度是安全储藏的重要手段。在仓库内的不同高度和不同地点挂温度计,在储藏期间定期定时检查。一般在高温高湿天气增加检查次数。检查时除定点检查外,还要检查种堆和容器内的温度,发现温度过高时应及时散热。

②种子含水量的检查。在种子储藏期间,往往由于种子含水量大而引起种子发热霉变,而且易发生虫害。因此,含水量检查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库房温度在10℃以下时,每季度检查一次;库房温度在10℃-25℃时,每月检查一次。检查时也要分层布点取样。如发现含水量超过种子安全含水量时要及时干燥。

③种子发芽率的检查。掌握种子在储藏期间发芽率的变化是检查储藏水平、确定储藏方法的一种手段。如发现发芽率迅速下降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在种子储藏期间一般每季度检查一次,在种子出库前10天左右进行一次检查。

④仓库病、虫、鼠害的检查。仓库的病、虫、鼠害是库存种子的天敌。在仓库的不同位置,根据病、虫、鼠的习性和发育阶段,定期进行检查。发现病、虫、鼠害时要在不伤害种子的前提下及时杀灭。一般采用熏蒸法杀灭病、虫、鼠害。

第三部分常见问题

1、《林权证》代表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林权证》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法律凭证,也是确认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在林权流转时它是明晰产权归属的重要法律依据。

《林权证》是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式样、统一印制、统一编号,并加盖国家林业局监制章。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代替本县人民政府进行登记发证。

2、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森林法实施条例》明确指出: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单位和个人所有的林木,所有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林木所有权。

使用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

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权。

3、《林权证》由谁核发?

答: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的林权证书核发工作。根据目前的规定,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只是依法负责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国有林业单位的林权证书核发工作。除此之外,其它地区的林权证书核发工作,均由县级以上地广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林权证》实行林权登记发证制度,是保护林权所有者合法权益,维护林区稳定的重要措施。

林权登记和林权证书的核发工作,必须严格按照2000年国家林业局第一号令《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对违反法律规定和程序而发放林权证书的,依法予以撤消;对违反法律规定而占用基本农田植树的,一律不得发放《林权证》。

4、如何鉴别《林权证》的真伪?

答:客户可通过网上查询,如果网上没能查到,可通过颁发《林权证》所在地的林业局,提档查验,以便确认。

5、《林权证》能保证经济效益吗?

答:不能。前面已经提到,《林权证》只是一种法律凭证,所以它不能保证经济效益。

6、有《林权证》就可以随意采伐林木吗?

答:不是这样的。《森林法》规定,采伐林木必须取得采伐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上的规定从事采伐活动。这是由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和保护森林资源的需要决定的。森林资源除具有经济效益外,还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在对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利用管理方面,正在采取“趋向更加灵活便捷”的政策,以有利于森林、林木财产处置权的落实,充分调动社会各行业、各种社会主体投资林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如《辽宁省森林及林木采伐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的主伐年龄和采伐时间由林木所有者自主确定。”

7、杨树共分为几派?

答:在植物上,杨树属于杨柳的杨柳科。本科有三个属,即:杨属、柳属、钻天柳属。杨属又分为五个派:胡杨派、白杨派、青杨派、黑杨派、大叶杨派。

8、杨树有休眠期吗?

答:杨树在北方的生长过程中,当冬季来临时就会先进入半休眠状态,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树木就进入休眠期,在它的整个一季的生长过程中,完成了木质化的过程,这样即使气温下降到零下30几度,速生杨也不会被冻伤,安全的过冬等待来年的春天。

9、速生杨的特点是什么?

答:速生杨具有品质优良,生长快,适应性强,抗寒及抗病虫害能力强,木质轻,易加工,管理粗放待特点,是速生丰产林建设的最佳种植树种。杨树广泛用于建筑装修、人造木板以及造纸等行业,有着其它树种无法替代的工业利用价值。因此,大面积营造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0、速生杨有哪些用途?

答:活立木可起到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解气候、改善环境、美化环境等作用。采伐后可制造各种人造板,普遍用于建筑、装修业、馐业、家具业、餐饮业。也可制成纸浆用于造纸业。还可用在其它行业上。总之,杨木的用途十分广泛。

11、速生杨的高度是怎样量定的?

答:速生杨的特点多是先增长高度,后增长粗度,它平均每年的增长高度达3~4米,但它不是无休止的增长高度,当它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生长(即23~26米间),而后就会开始增长粗度,直至到最佳采伐年限,这时用国家标准的二元立木速生杨材积量表来测算,当知晓它的材积量时,它的高度问题也解决了。

12、城市中的林木消除噪音是多大?

答:据测定,70分贝噪音,通过40米宽的林带能降低10—15分贝;4米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6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木可降低噪音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未绿化街道可降低噪音8—10分贝。

13、林地与无林地泥沙流失量相差多少?

答:有林地每公顷泥沙流失量仅为50公斤,而无林地区高达2200公斤,相差几十倍。

14、森林的蓄水量有多大?

答:每公顷林地最少能多蓄水300立方米,340公顷森林所含的水量相当于1座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15、森林调节空气的作用有多少?

答:在干燥的季节里,每平方米面积的树叶,每天能向天空散放出大约6公斤的水分;100公顷的阔叶林,一年能蒸腾出35—40吨的水。有林地比无林地的雨量多20%;森林里的湿度比城市高38%;公园的湿度比城市中其他地方高27%。

16、森林防风的作用有多大?

答:当狂风受森林阻挡之后,风被迫分成两路前进,一路从森林的缝隙中穿流而过;一路从林冠上越过,这样风力一般可降低40—60%,最大可降低49—68%。

17、防护林带的防护作用有多大?

答:有防护林带的农田较之无防护林带的农田地区温度降低1.4℃,相对湿度提高16%,风速降低33.4%,粮食亩产一般提高20%左右。

18、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是多少?

答: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截至2008年,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提前两年实现了森林覆盖率20%这一目标。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19、我国森林植物种类有多少?

答:我国的种子植物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8000余种,其中乔木2000多种。

20、《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是哪年颁布的?

答:是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的。

21、我国“植树节”是什么时间?

答:每年的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

22、什么人必须履行义务植树?

答:1982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11岁至60岁,女11岁至55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

23、适龄公民法定植树任务是多少?

答: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5株,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它绿化任务。

24、什么地方应该退耕还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