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奶牛营养代谢类疾病及防治措施

奶牛营养代谢类疾病及防治措施

奶牛营养代谢类疾病及防治措施
奶牛营养代谢类疾病及防治措施

实用养殖技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docsj.com/doc/b54140202.html,

(一)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大量饲喂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产生大量的乳酸而使瘤胃pH值下降的一种全身代谢的一种全身代谢紊乱疾病。其临床以消化紊乱、瘫痪和休克为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瘤胃阻塞,又称瘤胃化学性酸中毒。

病因:

常见的原因是突然采食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特别是加工、粉碎的谷物,如小麦、玉米、大麦、高粱、谷子等。被反刍动物采食后,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大量乳酸而中毒;过食甜菜或发酵不全的酸湿酒糟、嫩玉米等造成;有时可能为提高产奶量,而过多饲喂谷类饲料及其加工的副产品,如生面粉、糖渣、酒糟等,也可引起瘤胃酸中毒。

此外,临产和高产牛抵抗力低,寒冷、气候骤变、分娩等应激因素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症状:

轻度过食,偶尔有腹痛、厌食,但精神尚好,通常拉稀便或腹泻,瘤胃蠕动减弱,可以几天不见反刍,一般3~4天不经治疗可以自愈。

病牛走路摇摆不定,一些牛可能安静站立,食欲都费绝,不饮水。大量过食的重病牛,卧地不起,体温在正常一些(36.5~38.5℃),心跳次数增加,伴有酸中毒和循环衰竭时更快,一般来说息率每分钟在100分以内的病牛比每分钟达120~140次的治疗效果好,呼吸快浅,每分钟60~90 次。几乎都有腹泻,如无腹泻是一种不好的预兆,粪便色淡,有明显的甘氨酸味,早期死亡的粪便无恶臭。过食谷类时粪中有未消化的谷粒、麦子、黄豆等,还可见已发芽的麦粒。24~48h开始脱水,并且逐渐加重。作瘤胃触诊时,可感内容物坚实呈面团样,但吃的不太多时有弹性或有水样内容物,听诊可听到较轻的流水音,重病牛走路不稳,呈醉步,视力减退,冲撞障碍物,眼睑保护反射迟钝或消失。可发生蹄叶炎,慢性蹄业炎可在发病后几星期之后发生。

经48h之后,卧地不起,如安静躺卧,把头转向腹肋部,对刺激反应明显降低,往往是愈后不好的表现,常可在1~3天死亡,因此必须紧急治疗。如果病情有所缓和,可见心率下降,体温回升,瘤胃开始蠕动,有大量软便排除。有些病牛病情好转后3~4天又转严重,因严重的腹膜炎和瘤胃炎而死亡。有些重症怀孕母牛,如果尚能存活,可能在10~2周后发生流产。

治疗:

纠正瘤胃和全身性酸中毒,防止乳酸进一步产生;恢复失去的体液和电解质,维持循环血容量;恢复前胃和肠管的正常运动力。

1除去病因。轻症病例常可自行恢复,有些病例投服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就可以。但重症牛倒卧在地,精神沉郁,体温偏低,瘤胃显著臌胀,心率每分钟110~130次,瘤胃pH值为5或更低,最好做瘤胃切开术,排除瘤胃内容物,再用10%的碳酸氢钠液冲洗瘤胃并投入干草或健康牛的瘤胃内容物(为原量的1/3或1/2)。但有些严重恶化的病例,做瘤胃切开术无望恢复的可立即屠宰。

2纠正全身酸中毒。在补碱时应根据血清二氧化碳结合力来确定补碱量,一般用5%静脉注

射碳酸氢钠5000ml(按每450kg体重计),以后6~12h内重复注射碳酸氢钠等渗液(1.3%)150mg/kg(按体重计)。

3解除脱水和恢复电解质平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复方生理盐水(3000~4000ml),适当加碳酸氢钠、安钠咖和维生素C,在恢复过程中,可考虑小伎俩多次给予拟胆碱类,促进瘤胃恢复运动,在并发蹄叶炎时,可皮下注射抗组胺药。

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精粗料比要平衡,控制精料喂量,严禁为追求产乳量而过分增加精料喂量。干奶牛以粗料为主,精料以每天2.5~4kg为宜,防止奶牛偷食精料。

2日粮中增加2%碳酸氢钠或0.8%氧化镁(按混合料量计)。牛每天运动1~2小时。

3对产前、产后牛应加强健康检查,随时观察奶牛异常表现并尽早处理。

(二)酮血病

酮血病也叫酮病。主要是糖不足及脂肪代谢障碍,在体内有多量酮体蓄积,由呼气、尿和奶排出。多发生于舍饲牛,这类牛缺乏运动、营养欠佳,3~6胎泌乳旺盛期的高产奶牛也常发。此病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农村易发生。随着逐年产奶量的增高,酮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酮病牛奶对人的健康有害。

病因:

酮病的原因为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因素。蛋白质过量或缺乏、氨基酸不全价所致的代谢功能紊乱而引起。在我国不少奶牛场优质干草、蛋白质和块根多汁饲料缺乏,而青贮、糟渣、谷物籽实类精料过多及青贮料品质不良等因素可诱发酮病。

2干奶期过肥。干奶期过肥的牛,酮病的发病率比中等膘度的牛高1~2倍。一般奶牛泌乳高峰期到来和营养的最高需要为产后6周左右,而饲料的最高采食量的到来为产后12~14周(干奶期过肥的牛,这个时间到来的还晚)。因而,此时的负平衡不可避免,过肥的牛更明显。为满足产奶的需要,就得大量动用体内储存的脂肪。当糖不足时,脂肪氧化不全而产生多量的酮体,使肝脏的生酮作用大于肝外组织对酮体最大的利用限度,从而导致酮体在体内蓄积而发病。在此需指出,品质不良而酸败的青贮饲料含丁酸多,它在体内可直接生成酮体。

3奶牛的消化代谢。反刍动物将碳水化合物饲料,在瘤胃经微生物发酵后产生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利用,而在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却很少。糖的来源主要是靠丙酸、生糖氨基酸、甘油、乳酸等在肝脏异生而来(主要是前两者)。如饲料配合不当,一旦丙酸和生糖氨基酸缺乏时,糖的异生作用障碍,就引起酮病的发生。

症状:

轻型经过的,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仅产奶量下降、食欲轻度减少、进行性消瘦是它们的特点,相当消瘦时,产奶量明显下降,病程可以持续1~2个月。较严重的才表现出发病症状,根据发病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消化型。多见食欲降低或废绝。通常先拒食精料,尚能采食少量的干草,继而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前胃迟缓,初便秘,后多数排除恶臭的稀粪。患畜喜喝污水、尿汤,舔食

污物或泥土。体温正常或略低,呼吸浅表(酸中毒),心音亢进;呼出气体、尿液、乳中有刺鼻的酮臭味;精神沉郁,迅速消瘦,步态蹒跚无力,泌乳量急剧下降。肝脏叩诊浊音界扩大,可超过第十三肋骨,并且敏感疼痛。

2神经型。除有不同程度的消化型主要症状外,还有兴奋不安、吼叫、空嚼和频繁转动舌头,无目的的转圈和异常步态,四肢开叉或相互交叉,站立不稳,颈部肌肉强直,头顶墙或食槽、柱子,部分牛的视力丧失,感觉过敏,躯体肌肉和眼球震颤等一系列神经症状,饲养员称为“疯牛病”。有的兴奋和沉郁可交替发作,神经症状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1~2h。

3瘫痪型(麻痹型)。除许多症状与产后瘫痪相似外,还出现以上酮病的一些主要症状,如食欲减退或拒食,前胃迟缓等消化型的症状以及对刺激过敏、肌肉震颤、痉挛、泌乳量急剧下降等,如与产后瘫痪同时同时发生,用钙制剂治疗效果不好。

三型中以消化型多见,发生率高。轻型经过只需加强饲养管理,调整饲料(减少蛋白质饲料),配合治疗,预后良好;病情延误,继发肠炎,机体脱水,严重酸中毒,预后不良。治疗:

在改善饲养管理的基础上,主要给病牛补糖和生糖物质。

1替代疗法

40%~50%葡萄糖500~1000ml静脉注射,每天3~4次,最好是重复注射。静脉注射葡萄糖的同时,适当用小量的胰岛素,有促进糖代谢的作用。丙二醇或甘油225g加水投服,每日2次,连服2天后,量酌减,效果较好。丙酸钠110~225g分两次加水内服,奶牛反应往往很慢。乳酸钠每天200g口服,每天1次,连用5天,效果很好。

2激素疗法

糖皮质类激素如氢化可的松、醋酸可的松、强的松龙氟美松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肌内注射效果良好。

3缓解酸中毒。5%的碳酸氢钠500~1000ml,一次静脉注射。结合内服酵母、糖、酒精合剂,即酵母粉100g、葡萄糖粉200g、酒精50ml、温水1000ml,混合内服,效果更好。

4其他对症治疗。有神经症状的使用镇静剂如安溴、氯丙嗪、辅酶A或半胱氨酸、葡萄糖酸钙、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注射治疗。

预防:

1日粮的结构和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必须符合奶牛不同生理时期的需要。泌乳盛期增加精料时,必须保证优质干草的喂量。

2防止干奶期过肥。此时日粮比例为:优质干草30%~35%,青贮25%~30%,块根8%~10%。

3泌乳盛期和干奶后期内服酵母——糖——酒精合剂,泌乳盛期补生糖物质。

4为提高机体代谢功能,促进酮体氧化,对舍饲牛每天进行0.5~1小时的驱赶运动。

5泌乳盛期用酮病快速简易诊断法进行检查,以便早发现、早防治。

(三)妊娠奶牛酮血症

奶牛妊娠毒血症又称肥牛综合征、牛脂肪肝病或肥胖牛的酮病,与绵羊妊娠毒血症相似,

奶牛大多发生在刚产犊不久,少数发生在产前。

病因:

妊娠后期尤其是怀双犊的母牛,产后泌乳需要大量能量,引起机体对能量需要急剧增加,当能量,引起机体对能量需要的急剧增加,当饲料缺乏或配合不当,碳水化合物不足时,奶牛得不到充足的能量。另外,一些疾病如难产、产道损伤、子宫炎、产后瘫痪、消化不良等也影响母牛的食欲,致使母牛需要的能量缺乏。这时奶牛以动用体脂来供应能量,当动用体脂超过一定限度时,产生大量酮体,同时脂肪积聚与肝脏,引起本病的发生。

症状:

本病是由影响食欲的各种因素,如上述的疾病因素,加上饲料不足或突然变更饲料而引起奶牛能量不足。

一般膘情好的肥胖牛在产犊后几天,少数也见在产前精神沉郁,体温初期升高到39.5~40℃,心跳常无明显变化,病情严重的酮病,尿液偏酸,pH值为6.0,有酮味,食欲废绝、前胃迟缓。有的病牛尚伴发乳房炎、胎衣不下。有乳房炎时,见乳房肿胀,乳汁呈脓性或极度稀薄,呈黄水样,乳汁酮体检验呈阳性。病情发展急剧的2~3天,多数病程达7~10天。

本病如经过时间较长,部分奶牛继发肠炎,有黄色或黄绿色污浊恶臭的稀粪,全身状态衰竭,站不起来,最终昏迷死亡。

防治:

可参考酮病治疗。此外,产前患本病的奶牛,产后适当控制泌乳量,减少能量消耗,可缓解本病及提高治愈率。

牛群发病率高时,应全面检查饲料,并调整精饲料的饲喂量,肥胖的怀孕牛,进行适当的强制运动,减少高能饲料,增加粗纤维饲料。

怀孕3个月后,要防止奶牛过于肥胖,但有必须满足母牛和胎儿发育的需要,强调科学养牛,在怀孕末期和临产时不要随意改变饲料、减少冬季严寒长途运输等刺激,做好产前、产后常见病防治工作,使他们保持良好的食欲,及早诊治常见病。

(四)产后瘫痪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或产后轻瘫,或临诊分娩低血钙症,是高产奶牛的一种代谢疾病,多发生在第3~7胎年龄段,产后数天内多发,少数可能发生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

病因:

首先是产犊母牛在泌乳冲击下,大量血钙进入初乳中是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其次,是接近分娩时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下降;再次,母牛在泌乳末期和干奶期,较长时间的高钙饲料引起高血钙,可抑制甲状旁腺分泌。在分娩时,由于血钙骤然下降,甲状旁腺处于抑制状态下,不能及时分泌甲状旁腺素来紧急动员骨骼钙,环节血钙的失衡,从而引发生产瘫痪。

症状:

病初精神不振、发呆、不爱走动,接着出现短时间的兴奋、搐搦、磨牙、摇头和头颈部肌肉震颤,神经过敏增强,后肢僵硬,共济失调,但这段时间短暂,易被忽视;很快转入麻

痹和意识障碍,伏卧于地,不能起立,精神高度抑制,昏睡,头颈转向胸侧,颈、肘肌间隙性震颤、痉挛,皮肤末梢冷凉,体温弱到消失,心音衰弱,心率每分钟85次以上,前胃迟缓,轻度臌胀,无尿无粪便。因躺卧有时发生瘤胃内容物反流而继发异物性肺炎,最后昏迷,体温进一步下降(36℃以下),循环衰竭,心音弱,心率超过120次,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本病多见于高产奶牛,且多为第3~7胎(5~10岁)的奶牛,多发生在产后2~3天(少数在分娩中),延误治疗很少自愈,死亡率可达60%~70%。治疗后体温上升到38℃左右为良好标志,体温仍在36℃以下则预后不良。

治疗:

静脉注射钙制剂是有效的治疗措施。常用的钙制剂是葡萄糖酸钙和氯化钙,但前者较安全。10%葡萄糖酸钙的用量为500~1000ml,1次静脉输液,输液宜缓慢,最好兼听心音。为防止过度刺激心脏引起不良后果,可考虑用1/3静脉输液,2/3作皮下注射,严禁大剂量快速输液和重复注射。少数病牛复发时,再输钙剂,要酌情减量。如用钙剂后体温回升,精神好转,还是站不起来,应考虑补磷盐,可用10%磷酸氢钠300ml 静脉注射。用钙剂后仍有抽搐者,可肌内注射20%硫酸镁250ml。有条件的,使用乳房送风法。如无专用的乳房送风器,操作时应严防发生外伤和感染。

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回来,要防止长时间躺卧引起的褥疮,应经常为牛翻身,对牛身体突出接触地面的部位做按摩,躺卧处垫软和厚褥草,通过减少采食量降低产奶量(如减少喂料量),搞好卫生,防止乳房炎。

预防

预产前半个月,可喂高磷低钙饲料,认为地造成钙磷的负平衡,同时饲喂酸性饲料,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在接近分娩头几天,适当地减少精饲料,保持母牛的食欲,加强饲喂环境的卫生,给予一定的运动。

(五)佝偻病

佝偻病,主要发生在犊牛和育成牛。在犊牛的生长过程中,由于矿物质钙、磷、和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成骨细胞钙化不全、软骨增大及骨骨后增大的骨营养不良性疾病。其特点是消化紊乱、长骨弯曲和跛行。

病因:

钙、磷代谢障碍和维生素D缺乏引起骨组织发育不良的一种疾病。

症状:

早期症状呈现食欲减退。异食癖如啃吃泥土、粪便、喝尿、舔食被毛、慢性消化不良、不活泼、关节肿大有压痛、步态强拘,有的出现跛行,喜卧,卧下后站起吃力,站立时腕关节屈曲,脊柱弯曲,骨盆狭窄,出牙缓慢,牙齿发育不良,肋骨和肋软骨结合处出现特征性的佝偻病呈念珠状肿胀。重症经过躺卧不起,死于营养衰竭和褥疮引起的败血症。

四肢长骨弯曲,前肢腕关节外展呈O型,两后肢跗关节向内收呈X状。关节肿大,特别是腕关节和跗关节最明显。牙齿发育不良,咀嚼困难。骨干变软,骨小梁和骨皮质有骨化不全的骨样组织沉积,骨骨后软骨较正常的厚。重症病牛,有神经症状,搐搦,痉挛,易发

生骨折,韧带剥脱。

防治:

对病牛应及早治疗。肌内注射维生素D2(骨化醇)200万~400万国际单位,隔日一次,3~5次为一个疗程;维生素A、维生素D350万~100万国际单位,肌内注射,每日一次,连续注射3~5天;或维生素D3油剂11000国际单位/kg(按体重剂),肌内注射,可维持犊牛体内充足的维生素D状态大3~6个月;或口服每日20~45国际单位/kg(按体重计)。但维生素D制剂用量过多,可造成中毒。据报导,牛每天使用1000万国际单位可引起中毒,呈现体重下降、消化障碍、肌无力、各器官萎缩、肌变脆、血管壁钙化和循环障碍。

常用的口服药物和饲料添加剂还有:乳酸钙、碳酸钙、贝壳粉、磷酸二氢钙、鱼肝油、维生素A、维生素D、胶性骨化醇钙等。注射剂有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磷酸二氢钙等,可根据病情和条件选用。

根据犊牛的不同年龄及其生长阶段,保证其饲料含有足够的钙、磷和维生素D,钙、磷比例要适当(3:2);丰富的蛋白质,充足的日光和运动。

低磷地区饲料作物应施磷肥,以提高作物磷的含量,是纠正饲料缺磷的有效办法。饲料中过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能竞争性干扰影响肠道对维生素D的吸收,引起犊牛明显的骨生长停滞。

(六)软骨症

软骨症,是成年牛尤其是产后3个月内的母牛,饲料中的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骨骼中的钙、磷代谢障碍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特征是软骨牛内骨化完全,骨骼以生理或病理的形式发生脱钙,形成过量未钙化或钙化不全的骨基质。临床症状是消化紊乱,异嗜癖,跛行,骨质疏松,骨变形。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

病因:

饲料中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不能满足母牛怀孕的双重代谢需要,奶牛处于低血钙症状态。在甲状旁腺的调节作用下,甲状旁腺素作用于破骨细胞,骨骼的钙、磷被动员释出,以补充血钙,致使骨组织间隙扩大,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增加,骨表面尤其是长骨端部,呈现粗糙虫蚀样变或缺损,骨组织变得疏松柔软,受压或被牵引时易弯曲、变形和骨折。

症状:

异嗜癖是奶牛最早出现的症状,常舔食泥土、沙石,吃其他污秽的垫草等异物,甚至喝其他牛的尿,消化紊乱;有时食欲下降,产奶下降,发情配种延迟;易发生前胃迟缓食滞、消化不良等;病牛消瘦,被毛粗无光泽,步行不灵活,严重时后驱摇摆、跛行、关节疼痛,提肢时发颤、拱背,易患腐蹄病;蹄生长不良,磨灭不整,蹄变形,呈翻蜷状;严重者,两后肢跗关节以下、向外倾斜,呈X形;站立时关节角度发生改变,尾椎骨排列移位、变形,长骨外角缺损,最后的尾椎骨被吸收消失(重型的最后的肋骨也有部分被吸收)。骨盆变形,易发生难产和胎衣不下、流产和不孕、乳产量降低、早衰。

本病血钙测定一般都在正常范围,但血磷常偏低,因此,血钙、磷成积值降低。当血钙下降时,甲状旁腺素调节引起骨骼钙、磷被动员进入血液,以维持血液钙、磷的平衡。但甲状旁腺素又能抑制肾小管对磷的吸收,促进了排磷,使血磷减少,甚至低于常值,造成低

磷血症。

生化检验结果,骨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显著增高,骨质疏松症(佝偻病)同工酶也升高,但血钙、磷乘积常无显著变化。

治疗:

病初如能及时治疗,效果较佳。如症状明显,则很难恢复。

1用碳酸钙、乳酸钙、小苏打各100g混匀,每次加饲料中30~50g,每日1次,连喂数日。另加维生素A粉,连续数日。对于跛奶牛,可给予磷酸氢钙,在跛行消失后,仍应坚持1~2周的治疗。

2对于严重病牛除饲喂磷酸氢钙外,10%氯化钙200~300ml或20%葡萄糖酸钙500ml或20%磷酸二氢钠300~500ml或3%次磷酸钙1000ml,每日1次,连续静脉注射5~7天,同时配合肌内注射维生素D3400国际单位,隔日1次,连续注射3~5次。

预防:

1根据奶牛的生长、妊娠、泌乳和维持基础代谢需要,合理地配制含量足够的钙、磷和维持维生素D的饲料,调整日粮平衡,钙磷比例喂1.5:1,补充维生素A粉、维生素D粉或鱼肝油。

2对高产奶牛和妊娠母牛,哺乳期间应注意补充钙质饲料,对老龄牛要定期补喂钙质饲料或静脉注射钙制剂和亚硒酸纳、维生素E剂。

3适当增加运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促进钙、磷吸收。

(七)维生素A 缺乏症

病因:

主要由于日粮中缺乏青绿饲料及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造成,另外,维生素A是溶性维生素,所以它的吸收与饲粮中的脂肪含量有关。家畜肝脏是维生素A的主要储存库,肝脏疾病能降低维生素A的贮存能力,从而导致维生素A的缺乏症。

症状:

病初呈夜盲症,在月光或胃管下看不见障碍物。以后角膜干燥,羞明流泪。皮肤干燥,被毛粗乱。运动障碍,步伐不稳。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母牛易发生流产,常产出死胎,产后常有胎衣不下的现象。

防治:

1改善营养,对妊娠母牛应注意多喂青绿饲料、优质干草及胡萝卜等。适当运动,多晒太阳。

2必要时,在饲料内加适量的鱼肝油或内服。药物可用鱼肝油20~60ml,内服;或肌内注射维生素A注射液5万~7万国际单位。

实用养殖技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docsj.com/doc/b54140202.html,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复习要点-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判断题答案 1. (√)动物营养代谢病是新陈代谢障碍病和营养缺乏病的总称。 2. (√)动物营养代谢病造成的主要经济损失是生长发育受阻和生产性能下降。 3. (×)奶牛酮病在临床上主要是糖供给不足,脂肪大量分解所致,临床表现神经型和呼吸型两种。 4. (×)胆碱、含硫氨基酸缺乏是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 5. (√)生物素缺乏是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 6. (√)佝偻病是幼畜和幼禽的钙磷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成骨细胞钙化不足。 7. (×)佝偻病是一种骨营养不良性疾病,常在成年动物软骨内骨化作用完成后发生。 8. (×)饲料中临床推荐的合理的钙与磷供给比例一般为1:2。 9. (√)骨软病是一种骨营养不良性疾病,常在成年动物软骨内骨化完成后发生。 10.(×)微量元素是指动物体内含量不足百分之一的元素,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11.(√)硒-维生素E缺乏在牛上可引起营养性肌营养不良和胎衣滞留。 12.(√)猪的桑葚心是由于硒-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 13.(×)肝营养不良和桑葚心是羊硒-维生素E缺乏最常见的形式。 14.(√)雏鸡渗出性素质是由于饲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引起的。 15.(×)羔羊摆腰病是因为硒缺乏所引起的疾病。 16.(√)铜缺乏症的患畜,临床上表现以贫血、腹泻、运动失调和被毛褪色为特征症状。

17.(√)动物体内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可导致以上皮角化、夜盲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维生素A缺乏症。 18..(×)猪食盐中毒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主要是大脑血管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所谓的“袖套”现象。 19..(×)食盐中毒本质上是由Cl- 引起的中毒。 填空题答案 1. 营养代谢病是新陈代谢障碍病和营养缺乏病的总称。 2. 奶牛酮病的临床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和低血糖。 3. 酮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糖供给不足。 4. 家禽痛风是在饲喂含大量核蛋白和嘌呤碱饲料而同时伴有肾脏损伤时发生的。 5. 禽痛风的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内脏型和关节型。 6. 禽痛风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血液中尿酸盐水平升高。 7. 胆碱和含硫氨基酸缺乏是引起禽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8. 维生素D又名钙化醇。 9. 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是造成家畜发生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临床推荐的合理的钙与磷供给比例一般为2:1 。 10. 动物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紊乱在成年动物发生骨软症。 11. 动物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紊乱在幼龄动物发生佝偻病。 12. 佝偻病是幼龄动物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代谢障碍所致的以消化紊乱、

第七版奶牛营养需要(中文版)

一、干物质采食量 1. 概述 干物质采食量(DMI)在营养学上极为重要,这是因为它决定着维持动物健康和生产所需养分的数量。真实或精确估计DMI对于制定饲料配方尤为重要,它可以防止供给养分的不足或过剩,以及促进养分的有效利用。养分供应不足会限制动物的生产性能,并影响健康;养分供应过剩,会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并造成排放到环境中的养分增多。超量的养分排放对环境有毒害作用,并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有多种因素影响奶牛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已经提出了各种用以确定和预测干物质采食量的理论,其中包括基于瘤-网胃物理充满程度(Allen,1996;Mertens,1994)、代谢-反馈调节因子(Illius和Jessop,1996;Mertens,1994)和氧消耗(Ketelaars 和Tolkamp,1996)等理论。虽然每种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适用的,但更可能的是,包括在上述几种理论中多种刺激因素的加性效应在共同调节DMI(Forbes,1996)。 据认为,消化率较低的饲料限制DMI,原因是它们在瘤胃中被清除的速度和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慢。在瘤-网胃(可能还包括皱胃)的胃壁上分布着连续的接触性受体。这些受体随着食糜重量增多和体积增大的刺激,会限制饲料DMI(Allen,1996)。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组分的消化速度通常较慢,所以被认为是与瘤胃充满程度效应相关的主要饲料成分因子。 代谢-反馈调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动物本身具有最大的生产潜力,并具有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而最大限度利用养分的能力(Illius和Jessop,1996)。当养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能量)的吸收超过需要或者吸收的养分比例不当时,机体启动负代谢-反馈调节机制来调节DMI。 另外一个代谢调节理论是Ketelaars和Tolkamp(1996)提出的基于氧消耗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动物会以一定的速率消耗摄入的净能,在这一速率下,动物利用氧的程度最优,而产生导致衰老自由基的数量最少。 除了物理、代谢和化学稳恒因素的错综复杂性及其相互作用影响动物DMI外,动物的心理和感觉因素也起作用(Baumont,1996)。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准确预测反刍动物的DMI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其原因主要是调节DMI的刺激因素复杂、纷乱和了解甚少。其他有关DMI的讨论和综述文章,请参见Baile和McLaughlin(1987);Forbes(1995);Ketelaars和Tolkamp(1992a,b);Mertens(1994),以及NRC(1987)。 对于泌乳奶牛来说,产奶(消耗能量)高峰通常出现在产后4~8周,而DMI(能量采食量)高峰通常滞后,在产后10~14周才能达到(NRC,1989)。关于是否采食促进产奶还是产奶促进采食? 至今仍存争议。基于能量进食调节理论和其他理论(Baile and Forbes,1974;Conrad等,1964;Mertens,1987;NRC,1989),似乎是奶牛消耗饲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能量需要,也就是说产奶促进采食。 泌乳奶牛通过增加能量采食量来补偿其能量消耗的情况,在许多添加生长激素的试验中得到明确证实。在这些试验中,干物质采食量随产奶量的升高而增加(Bauman,1992;Etherton和Bauman,1998)。 2.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预测方程式 1.1 泌乳奶牛以前版本的《奶牛营养需要》采用了不同方法来预测DMI。1971年版《奶牛营养需要》(NRC,1971)简单地推荐泌乳牛前6~8周及以后阶段根据能量需要来预测随意采食量。在1978版本的《奶牛营养需要》(NRC,1978)中,DMI指南的建立是根据一套精心挑选的试验结果建立起一个修正数据表格。将奶牛体重和4%校正乳作为因子来估测DMI,DMI一般占体重的2%~4%。在NRC(1989)版本中,预测DMI以能量需要理论为基础,并简单地表示为: 式中产奶净能(NEL)包括用于维持、产奶和补偿体重损失所需的能量。预计的干物质采食量还需要进行校正,在产奶最初3周阶段DMI预测值应减少18%;当饲喂发酵饲料时,饲粮水分含量在50%基础上水分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100kg体重的DMI应减少0.02kg。在NRC(1989)的版本中,DMI的预测完全是以能量平衡为基础,也就是说,奶牛长期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部分 复习思考题 一、术语与概念 二、思考题 1.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2.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各有哪些必需氨基酸? 3.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4.比较抗生素和益生素的作用及发展前景。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6.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原理的异同。 7.水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8.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9.孕期合成代谢的含义与生物学意义。 10.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11.生长肥育动物的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有何关系? 12.生产实践中怎样考虑单胃非草食动物维生素的需要? 13.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主要方法。 14.各种动物机体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研究营养需要有何作用?15.各种矿物元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16.各种维生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 17.如何用析因法来确定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18.如何合理应用饲养标准。 19.如何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动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 21.论述“维持营养需要”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22.论述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营养的差别。23.论述产蛋家禽的钙磷营养特点。 24.论述单胃非草食动物和反刍动物在消化营养上的主要差别。 25.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26.论述采食量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27.论述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28.论述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29.论述养分间的相互关系及饲粮养分平衡的意义。 30.论述热应激时动物的热调节的途径及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措施。 31.论述能量与三大有机养分的相互关系及实践意义。 32.论述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33.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34.论述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实践意义。 35.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36.何为可消化、可利用及有效氨基酸?何为理想蛋白?二者有何关系? 37.何谓生态营养?发展趋势如何? 38.何谓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2795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群发病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畜牧业生产向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已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传染性疾病,因为这些病也时常以群发的形式出现,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早期诊断、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两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将教材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随着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疾病发生的新特点,特别是要清楚地认识到非传染性群发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亚临床疾病的监测、预报已成为现代畜牧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内容涉及其它课程较多,先修课程包括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营养学基础等;后续课程主要是兽医临床实践。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动物营养代谢病概述 1.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概念与特点 2.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病因 3.动物营养代谢病的诊断 4.动物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5.动物营养代谢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动物中毒病概述 1.与中毒病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2.动物中毒病的常见原因 3.动物中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4.动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概况 (二)学习要求 了解和掌握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概念、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治原则;毒物与中毒的概念、中毒病的特点、毒物的代谢及作用方式、中毒病的诊断和防治。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认识我国目前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防控现状,增加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紧迫感。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了解:动物营养代谢病防治的研究进展;动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概况。 2、掌握: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动物中毒病的常见原因及诊断。 3、重点掌握: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概念与特点;毒物与中毒的概念;动物中毒病的防治原则。 第一章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性疾病 (一)课程内容 介绍新生仔猪低血糖症;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犬、猫糖尿病;奶牛酮病;禽脂肪肝综合征;肉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黄脂病;犬猫脂肪肝综合征;羊妊娠毒血症;肥胖母牛综合征;禽痛风;营养性衰竭症等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 (二)学习要求 在复习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新生仔猪低血糖症;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奶牛酮病;禽脂肪肝综合征;肉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黄脂病;禽痛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学习重点应侧重于基本概念、发病机理的理解。

中农大动物营养代谢与中毒病防治复习思考题.docx

动物营养 选择题 酮体指的是______。A.乙酰乙酸、 下列描述中,哪个不是牛妊娠毒血症的症状______。A.患牛显得异常消瘦,脊背凹凸,毛色暗淡 仔猪低糖血症是由于仔猪______耗竭而引起的。A.糖原 产乳热一般于母牛分娩______小时内发生。C.48 贫血时动物可视黏膜一般为______。D.微黄或淡白色 犬生产搐搦是因为产后低______而引起。B.血钙 禽痛风是因为体内缺乏______。A.精氨酸酶 关于肉鸡腹水综合症下列哪个不是典型临床症状____。B.胸腔内潴留大量积液 下列特征哪个属于肌红蛋白尿?______ B.尿液透明 饲料中钙磷的合理比例一般为______。A.2∶1 动物肌纤维苍白最可能是______。B.缺硒 动物甲状腺肿大应补充______。B.碘 缺乏维生素A一般可造成______。A.视觉异常 维生素K缺乏或不足的易造成动物______。C.痛风 美蓝是治疗______中毒的特效药。C.氟 氢氰酸中毒时动物血液呈______。C.鲜红色 黄曲霉素中毒主要损害______。C.肝脏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解毒是______。C.肾上腺皮质激素 犬急性洋葱中毒的典型症状是______ C.尿血 下列哪种动物对伊维菌素类药极为敏感?______。C.尖嘴犬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机体__________供应不足和___________代谢发生紊乱,酮体在体内蓄积导致酮血、酮乳、酮尿、低血糖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C、碳水化合物、脂肪 分娩或产后泌乳造成血钙快速降低可引发()。B、生产搐搦 仔猪低糖血症是由于仔猪在出生后最初几天内因饥饿之体内贮备的_____耗竭而引起的。A、糖原 贫血指的是血液中单位体积的循环血液中_______数,血红蛋白量和比容低于正常值。C、红细胞 贫血时动物可视黏膜一般为D、微黄或淡白色 禽痛风是指血液中蓄积过量__________不能被迅速排出体外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A、尿酸盐

奶牛的营养代谢病

摘要本文综述了奶牛的的几种营养代谢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奶牛代谢病 近几年我国在奶牛疾病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奶牛饲养规模小,农户对于奶牛养殖技术又比较薄弱,而且奶牛在一年中总是处于高负荷运作状态,故常引发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笔者就产后瘫痪、低镁血症及瘤胃酸中毒等营养代谢疾病的防治做一简要介绍。 1产后瘫痪 1.1病因 奶牛产后瘫痪与其体内的代谢密切相关,血钙下降为其主要原因。 (1 )饲料因素。通过对患过此病的乳牛调查,发现饲料单纯,并且钙磷比例失调;围产期、分娩前阶段饲料配合不当,饲喂高钙低磷饲料,使血液中血钙浓度增高,刺激甲状腺的C 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增多,同时抑制了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导致泌乳时动用骨骼钙的能力降低。饲喂高蛋白、缺碘、离子平衡失调的日粮,都与产后瘫痪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2 )胎儿因素。在怀孕后期,胎儿的骨骼发育很快,如果饲料中没有补充足够的钙,将导致母体骨骼中储存的钙大量丧失,因此在分娩后,骨骼中可动用的钙也大大减少。(3 )泌乳因素。乳牛在分娩后的泌乳过程中,大量的血钙进入初乳,使体内钙的丢失超过了钙从消化道吸收和骨骼中钙动员的速度,血液中流失的钙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导致血钙浓度急剧下降而发病,同时大量血糖转化为乳糖,使血糖下降出现低血糖,对大脑也可产生低血糖性抑制。 (4 )大脑皮质抑制。在分娩过程中,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其后转为抑制;分娩后腹压急剧下降,同时乳房开始泌乳,大量血液进入乳房,引起脑的血压下降,出现暂时性供血不足;大量血糖转化为乳糖,使血糖下降,这些因素都将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从而使甲状旁腺的功能减弱,使机体动员骨骼中的钙的能力降低,造成血钙急速下降。 1.2 症状 产后瘫痪多数发生在分娩后的3~5 d 以内。根 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1.2.1典型症状 典型病例发展很快,从开始发病到出现典型症状一般不超过12 h。发病前期征兆常 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刍停止,泌乳减少,站立时后肢频踏,肌肉发抖,行走时后肢摇

02795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高纲097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扬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群发病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畜牧业生产向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已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传染性疾病,因为这些病也时常以群发的形式出现,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早期诊断、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两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将教材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随着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疾病发生的新特点,特别是要清楚地认识到非传染性群发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亚临床疾病的监测、预报已成为现代畜牧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内容涉及其它课程较多,先修课程包括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营养学基础等;后续课程主要是兽医临床实践。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动物营养代谢病概述 1.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概念与特点 2.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病因 3.动物营养代谢病的诊断 4.动物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5.动物营养代谢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名词解释答案 1.奶牛酮症:是由于奶牛体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性疾病。。 2.禽痛风:是指禽血液中尿酸盐大量蓄积,不能被迅速排出体外,形成高尿酸血症,进而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关节软骨、软骨周围及胸腹腔、各种脏器表面和其它间质组织上的一种代病。临床上以运动迟缓、关节肿大、跛行、厌食、衰弱及腹泻为特征。 3.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又称脂肝病,由于体脂肪代发生障碍,多量脂肪蓄积于肝脏,腹腔及皮下脂肪组织引起肝脏发生脂肪病变。 5.肉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肉用仔鸡发生的一种以肝、肾肿胀,肝苍白、肾呈各种色变,表现嗜睡、麻痹和突然死亡为特征的疾病。 6.佝偻病:幼龄动物维生素D缺乏及钙、磷代障碍所致的以消化紊乱、异嗜癖、跛行及骨骼变形为特征的疾病。 7.骨软病:成年动物软骨骨化完成后由于钙磷代紊乱而发生的以骨质脱钙、骨质疏松和骨骼变形为特征的一种骨营养不良。 8.营养性肌营养不良:由于硒-维生素E缺乏,幼畜发生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0.渗出性素质:雏禽由于饲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而引起的以胸部、腹部、翅下及大腿侧皮下发生水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11.铜缺乏症:是动物体铜含量不足所致的以贫血、腹泻、运动失调和被毛褪色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性疾病。 12.铁缺乏症:由于饲草料中铁含量不足或机体铁摄入量减少,引起动物以贫血

和生长受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性疾病。 13.锰缺乏症:是动物体锰含量不足引起的以生长缓慢、骨骼发育异常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营养代性疾病。 14.维生素A缺乏症:由于动物体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所致的以上皮角化、夜盲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营养代性疾病。 15.维生素B1缺乏症:由于体硫胺素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以神经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病。 16.维生素B2缺乏症:由于动物体维生素B2不足或缺乏所致的以生长缓慢、皮炎、肢麻痹(禽)、胃肠道及眼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性疾病。 17.酮病,反刍动物体物质代和能量生成障碍而发生的以酮血、酮尿、酮乳和低血糖为特征的代性疾病。 18.肉鸡腹水综合征:是危害快速生长的幼龄肉鸡,以浆液性液体过多的积累在腹腔,右心扩肥大,肺部淤血水肿和肝脏病变为特征的非传染性疾病。 23.毒物:任何物质(固、液、气体)进入动物机体,干扰和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暂时或持久的病理过程,甚至危害生命者,都应该称为毒物。 24.中毒:是由毒物引起的疾病之总称。 25.饱潲病:猪亚硝酸盐中毒常在饱食后不久发生,并迅速窒息死亡,故又称“饱潲病”。以黏膜发绀、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 27.氢氰酸中毒:家畜采食富含氰苷配糖体的青饲料植物,在体水解生成氢氰酸,引起以呼吸困难、震颤、惊厥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28.棉籽饼中毒:畜禽因长期、大量吃棉籽、棉籽饼,发生一种以胃肠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奶牛代谢疾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奶牛代谢疾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1中国奶牛业特色 1.1 饲养规模小,单产水平低;1.2 奶业技术环节薄弱分散饲养缺乏系统技术;1.3 营养代谢病、乳房炎等发病率高。2奶牛代谢病的病因 2.1 易发阶段因围产期(在分娩或临近分娩期)乳牛的新陈代谢发生了急剧变化:从干乳到产奶;从体重增加到体失重;从提高采食量到减少采食量;从胎儿体重的急剧增长到分娩而产出胎儿;从怀孕到空怀等的一系列变化。2.2 矛盾的集中点能量的供应和能量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产后能量负平衡;瘤胃的适应变化滞后,干物质的摄入量低(能量低);免疫力低;乳腺炎、子宫炎、胎衣不下发病率增加;乳牛动用体脂肪,造成脂肪肝和酮症;瘤胃排空,导致真胃变位。2.3 主要的代谢疾病脂肪肝和酮病;乳房水肿;产乳热;草痉挛症(低血镁症);胎衣不下和子宫炎;真胃移位;瘤胃酸中毒和蹄叶炎。 3脂肪肝和酮病 3.1 病因分娩时由于大量泌乳,使体内的糖和营养物质不断排出。造成能量负平衡,造成体内储备脂肪大量分解,最有可能引发脂肪肝和酮病。反刍动物的消化:丙酸是反刍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瘤胃代谢紊乱时,丙酸减少,利用率降低,乙酸和丁酸增加,酮体增高,引起酮症。3.2 临床症状3.2.1

一般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体重下降,消瘦,产奶量下降,便秘,粪便上有黏液,弓背缩腹,转圈,摇摆,吼叫,过敏,强迫运动,体温多低于正常。3.2.2 特有症状:呼出气体、奶、尿因排出多量的酮体而散发烂苹果味,对其加热味道更浓。严重者,肝浊音区扩大,叩诊疼痛,有的可视黏膜黄染,尿液呈黄色,易形成泡沫。3.3 预防预防脂肪肝和酮病的发生,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3.3.1 降低能量负平衡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3.3.2 避免奶牛体况过肥;3.3.3 避免饲粮急剧变化;3.3.4 加强运动,产后逐渐增加精料;3.3.5 控制环境应激。3.4 治疗3.4.1 代替疗法:50%的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注射,有明显的疗效,但需重复注射。为了增加生糖物质,可内服丙酸钠100~200克,每天1~3次,连用7~10天,甘油200~500毫升,丙二醇100~250毫升,连用数日,乳酸钙200~400克,连用3天。3.4.2 激素疗法:肌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200~600单位,以兴奋肾上腺皮质,促进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既能动员组织蛋白的糖元异生,又能维持高血糖浓度的作用时间。3.4.3 缓解酸中毒,调节机体酸碱平衡:可静注5%碳酸氢钠500~800毫升,也可内服碳酸氢钠50~100克,每日两次。3.4.4保护肝脏:可用氯化胆碱,蛋氨酸、肝泰乐等保肝药。 4乳房水肿 4.1 病因4.1.1 流入乳房的血流多于流出乳房的血流,静脉

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本科《家畜营养与代谢病学》(课程代码2795)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定义: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引起的疾病称营养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包括:营养物质缺乏;三大物质的吸收障碍;中间代谢障碍;排泄障碍;参与代谢调节的物质(矿质、维生素)质和量的改变。 营养代谢疾病的一般原因 1).来源不足:土壤、水和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不足,或过多,拮抗使另一种营养物质不足。此种现象、集约化养殖场出现较多。 2)吸收障碍:胃肠道炎症、先天性消化酶缺乏(如乳糖酶缺乏→单糖吸收障碍)。 3)消耗过多:妊娠、泌乳、产蛋、产毛、生长发育、慢性消耗性疾病。 4)肝功能障碍:许多代谢物质的代谢中断。 5)调节机能障碍:神经、激素、酶的组成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不足。 6)排泄障碍:肾功能障碍。 营养代谢疾病的特征(诊断要点) 1)发病慢:呈渐进性发展,从病因到症状一般需数周、数月,甚至更长。 2)群发、呈地方性发生。 3)临床和病理变化常呈现某种营养物不足的特有症状,体温正常或稍偏低。 4)饲料和动物组织检测,有某种营养物质过低。 5)试验性治疗和血清酶活性降低有诊断意义。 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1)合理搭配饲料,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 2)注重作为饲料的收获、贮藏,防止霉变,合理加工,排除营养物质缺乏原因。 3)配制全价日粮。 第二章糖、脂肪与蛋白质营养紊乱性疾病 奶牛酮病 定义: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 病因 1)瘤胃生成丙酸减少,血糖浓度降低,丙酸是在瘤胃消化过程中产生(乙:丙:丁=70:20:10),糖主要是丙酸通过糖异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 2)产前,产后,采食量降低,前胃消化功能降低,挥发性脂肪酸减少,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精料太多,粗纤维不足。 以上均可造成丙酸浓度降低。丙酸需先转化为丙酰COA,在VB12的参与下,转化为琥珀酰COA,然后经糖异生,合成所需要的葡萄糖。 3)缺钴时,VB12合成减少,影响丙酸代谢和糖生成。 4)体内糖消耗过多,过快,造成糖供与消耗不平衡→使血糖降低。 乳牛泌乳高峰期。 发病机理:当血糖浓度降低,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加强,产生脂肪酸和甘油,甘油可作为生糖生质转化为葡萄糖以弥补血糖不足,但大量的脂肪酸不仅使血中浓度增高,而且引起肝内脂肪酸的β-氧化加快,所产生的乙酰COA因得不到足够的草酸乙酰,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沿着合成乙酰COA的途径,最终形成大量酮体。 胴体产生后对机体的影响是:1)酸中毒; 2)瘤胃酸度高,M区系改变—→前胃消化不良;3)抑制中枢,造成瘫痪。 主要临床特征 1)消瘦型: 呈顽固性前胃弛缓,消瘦。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与代谢性疾病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D)不是奶牛酮病时实验室检查的主要特征。 A.酮血 B.酮尿 C.酮乳 D.高血糖 2. 下列几种情况中,(D)与酮病的病因关系最密切。 A.维生素A缺乏 B.胆碱缺乏 C.生物素缺乏 D.糖供给不足 3. 下述所列中,(D)是高产奶牛发生酮血、酮尿、酮乳的根本原因。 A.体内酮体增加 B. 犊牛吮乳增加 C.胎儿生长迅速 D.机体本身产糖不足 4. 产生高产奶牛酮病的根本原因是(B)。 A.体内酮体增加 B.机体本身产糖不足 C.胎儿生长迅速 D.犊牛吮乳增加 5.以下()是高产奶牛酮病治疗的首选方案。B A.静脉注射40%硼葡萄糖酸钙 B.静脉注射50%葡萄糖 C.补充维生素B12 D.饲料中添加葡萄糖 6.下列物质不属于酮体的是()C A.乙酰乙酸 B.β-羟丁酸 C.丙酮酸 D.丙酮 7.在酮病治疗中,常用的激素制剂是()。D A.肾上腺素 B.促肾上腺素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8.临床中,奶牛酮病的治疗方法为()B A.保守疗法 B.替代疗法 C.支持疗法 D.饥饿疗法 9.奶牛肝脏代谢障碍多发的时期是()C A.干奶前期 B.泌乳中期 C.泌乳盛期 D.泌乳末期 10.牛瘤胃中,具有强的生糖作用的物质是()A A.丙酸 B.乙酸 C.戊酸 D.丁酸 11.奶牛发生临床型酮病时,其血酮水平应为()C A. 0.172~1.72mmol/L B. 0.1~1mmol/L C. 1.72~17.2 mmol/L D.1~1.5 mmol/L 12.关于奶牛酮病发生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饲料单一,干草缺乏 B.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 C.干奶期过肥、缺乏运动 D.饲喂的草料中可溶性糖含量过高、干草饲喂过多 13.奶牛酮病的临床生化特征变化不包括()A A.高血钙 B.高血酮 C.高血脂 D.低血糖 14.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称为脂溶性维生素。B A.维生素B B.维生素K C.维生素C D.维生素H

各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

各阶段的奶牛的营养需要(1) 来源: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图1:牛的营养需要表1 见图 各阶段的奶牛的营养需要(2) 来源: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图1:牛的营养需要表2 见图 各阶段的奶牛的营养需要(3) 来源: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图1:牛的营养需要表3 见图 各阶段的奶牛的营养需要(4) 来源: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图1:牛的营养需要表4 见图 各阶段的奶牛的营养需要(5) 来源: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图1:奶牛的营养需要表5 见图 奶牛营养需要-水分的需要 来源:现代乳牛学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水是动物机体一切细胞和组织必需的构成成分。在机体的组成中,水约占机体体重的60%~70%左右。据研究,动物体若失去身体水分的10%则可导致死亡。水的功能主要是:①参与体内生化反应;②参与物质输送;③参与体温的调节;④参与维持组织器官的形态; ⑤水还作为润滑液。 奶牛对水的需要量变化较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产奶量、采食量及饲草的性质和种类。在我国温带地区,气温在12~18。C时,每采食lkg干物质饲料,需水2kg,泌乳牛需3.5kg。当气温升高时,饮水量会增加,若在日粮中补加一定量的食盐,饮水量也会大增。据报道,奶畜的饮水量可占到体重的20%以上。对于泌乳期的乳牛,饮水非常重要。若断水一天,就会对产乳量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饲养实践中,给奶畜随时供给饮用的清水,对产奶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在冬季,应供给清洁的温水让乳牛饮用,水温应高于512。 在平常气温下,每l00kg体重要求每天供应10L水。乳牛白昼饮水次数多于夜晚,一般多集中在上午10时到下午7时之间。 影响机体对水需要量的因素包括机体自身因素、饲料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乳牛对水的需要最好是设法让其自由饮水。

奶牛营养代谢类疾病及防治措施

实用养殖技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docsj.com/doc/b54140202.html, (一)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大量饲喂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产生大量的乳酸而使瘤胃pH值下降的一种全身代谢的一种全身代谢紊乱疾病。其临床以消化紊乱、瘫痪和休克为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瘤胃阻塞,又称瘤胃化学性酸中毒。 病因: 常见的原因是突然采食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特别是加工、粉碎的谷物,如小麦、玉米、大麦、高粱、谷子等。被反刍动物采食后,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大量乳酸而中毒;过食甜菜或发酵不全的酸湿酒糟、嫩玉米等造成;有时可能为提高产奶量,而过多饲喂谷类饲料及其加工的副产品,如生面粉、糖渣、酒糟等,也可引起瘤胃酸中毒。 此外,临产和高产牛抵抗力低,寒冷、气候骤变、分娩等应激因素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症状: 轻度过食,偶尔有腹痛、厌食,但精神尚好,通常拉稀便或腹泻,瘤胃蠕动减弱,可以几天不见反刍,一般3~4天不经治疗可以自愈。 病牛走路摇摆不定,一些牛可能安静站立,食欲都费绝,不饮水。大量过食的重病牛,卧地不起,体温在正常一些(36.5~38.5℃),心跳次数增加,伴有酸中毒和循环衰竭时更快,一般来说息率每分钟在100分以内的病牛比每分钟达120~140次的治疗效果好,呼吸快浅,每分钟60~90 次。几乎都有腹泻,如无腹泻是一种不好的预兆,粪便色淡,有明显的甘氨酸味,早期死亡的粪便无恶臭。过食谷类时粪中有未消化的谷粒、麦子、黄豆等,还可见已发芽的麦粒。24~48h开始脱水,并且逐渐加重。作瘤胃触诊时,可感内容物坚实呈面团样,但吃的不太多时有弹性或有水样内容物,听诊可听到较轻的流水音,重病牛走路不稳,呈醉步,视力减退,冲撞障碍物,眼睑保护反射迟钝或消失。可发生蹄叶炎,慢性蹄业炎可在发病后几星期之后发生。 经48h之后,卧地不起,如安静躺卧,把头转向腹肋部,对刺激反应明显降低,往往是愈后不好的表现,常可在1~3天死亡,因此必须紧急治疗。如果病情有所缓和,可见心率下降,体温回升,瘤胃开始蠕动,有大量软便排除。有些病牛病情好转后3~4天又转严重,因严重的腹膜炎和瘤胃炎而死亡。有些重症怀孕母牛,如果尚能存活,可能在10~2周后发生流产。 治疗: 纠正瘤胃和全身性酸中毒,防止乳酸进一步产生;恢复失去的体液和电解质,维持循环血容量;恢复前胃和肠管的正常运动力。 1除去病因。轻症病例常可自行恢复,有些病例投服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就可以。但重症牛倒卧在地,精神沉郁,体温偏低,瘤胃显著臌胀,心率每分钟110~130次,瘤胃pH值为5或更低,最好做瘤胃切开术,排除瘤胃内容物,再用10%的碳酸氢钠液冲洗瘤胃并投入干草或健康牛的瘤胃内容物(为原量的1/3或1/2)。但有些严重恶化的病例,做瘤胃切开术无望恢复的可立即屠宰。 2纠正全身酸中毒。在补碱时应根据血清二氧化碳结合力来确定补碱量,一般用5%静脉注

奶牛常见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近几年我国在奶牛疾病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奶牛饲养规模小,农户对于奶牛养殖技术又比较薄弱,而且奶牛在一年中总是处于高负荷运作状态,故常引发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笔者就产后瘫痪、低镁血症及瘤胃酸中毒等营养代谢疾病的防治做一简要介绍。 1产后瘫痪 1.1病因 奶牛产后瘫痪与其体内的代谢密切相关,血钙下降为其主要原因。

(1)饲料因素。通过对患过此病的乳牛调查,发现饲料单纯,并且钙磷比例失调;围产期、分娩前阶段饲料配合不当,饲喂高钙低磷饲料,使血液中血钙浓度增高,刺激甲状腺的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增多,同时抑制了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导致泌乳时动用骨骼钙的能力降低。饲喂高蛋白、缺碘、离子平衡失调的日粮,都与产后瘫痪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2)胎儿因素。在怀孕后期,胎儿的骨骼发育很快,如果饲料中没有补充足够的钙,将导致母体骨骼中储存的钙大量丧失,因此在分娩后,骨骼中可动用的钙也大大减

少。 (3)泌乳因素。乳牛在分娩后的泌乳过程中,大量的血钙进入初乳,使体内钙的丢失超过了钙从消化道吸收和骨骼中钙动员的速度,血液中流失的钙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导致血钙浓度急剧下降而发病,同时大量血糖转化为乳糖,使血糖下降出现低血糖,对大脑也可产生低血糖性抑制。 (4)大脑皮质抑制。在分娩过程中,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其后转为抑制;分娩后腹压急剧下降,同时开始泌乳,大量血液进入,引起脑的血压下降,出现暂时性供血不足;

大量血糖转化为乳糖,使血糖下降,这些因素都将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从而使甲状旁腺的功能减弱,使机体动员骨骼中的钙的能力降低,造成血钙急速下降。 1.2症状 产后瘫痪多数发生在分娩后的3~5d以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1.2.1典型症状典型病例发展很快,从开始发病到出现典型症状一般不超过12h。发病前期征兆常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刍停止,泌乳减少,站立时后肢频踏,肌肉发抖,行走

奶牛体况评分

奶牛体况评分 (一)目的和意义 随着奶牛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在牛群中常常会出现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牛只。成母牛如若过于肥胖,往往容易导致脂肪肝、酮病、真胃移位、胎衣滞留、食欲减退、难产、繁殖障碍等健康问题;反之,过于消瘦的成母牛,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能储备支持泌乳需要,泌乳期峰值不高、持续期短,产奶量低。而对于后备牛,营养不良会延迟乳房内会沉积大量的脂肪组织,使腺体组织发育受阻,导致终身产奶量不高。过肥的青年母牛比体况正常的牛,产奶量下降27%。因此,奶牛的膘情是奶牛营养代谢正常与否及饲养效果的反映,也是奶牛高产与健康的标志之一。 检查牛只膘情最简单,且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体况评分。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 BCS)是根据目测和触摸尾根、尻角(坐骨结节)、腰角(髋结节)、脊柱(主要是椎骨棘突和腰椎横突)及肋骨等关键骨骼部位的皮下脂肪蓄积情况而进行的直观评分。在国外,奶牛体况评定工作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将其作为牛群饲养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制度化、标准化。如英国早在20年前就已定制了奶牛体况评分标准,此后很快推广到西欧、北美、日本和以色列等国。我国奶牛体况评定工作刚刚起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甚少,至今还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奶牛生产实际的评分体系,这是奶牛生产中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评分标准 奶牛体况评分标准应本着准确、实用、简明、易操作的原则加以制定。现介绍国外奶牛体况评分标准,以供参考。本标准采用5分制(表5-7)。 表5-7 5分评分表 (三)评分方法 评定时,可将奶牛拴于牛床上进行。评定人员通过对奶牛评定部位的目测和触摸,结合整体印象,对照标准给分。评分时牛体应自然舒张,否则肌肉紧张会影响评定结果。具体评定方法为:首先观察牛体的大小,整体丰满程度。 从牛体后侧观察尾根周围的凹陷情况,然后再从侧面观察腰角和尻角的凹陷情况和脊柱、肋骨的丰满程度。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考试整理

动物营养代谢病: 代谢紊乱性疾病:是指因诸如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机体内的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而发生的疾病 1.奶牛酮症: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病因(1)乳牛高产(2)日粮营养不平衡和供给不足(3)母牛产前过度肥胖,治疗①替代疗法:②激素疗法③其他疗法(改变饲料,增加运动;5%~50%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配合用糖物质,丙酸钠或丙二醇;促进糖异生) 2.禽痛风:是指禽血液中尿酸盐大量蓄积,不能被迅速排出体外,形成高尿酸血症,进而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关节软骨、软骨周围及胸腹腔、各种脏器表面和其它间质组织上的一种代谢病。临床上以运动迟缓、关节肿大、跛行、厌食、衰弱及腹泻为特征。 肉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是肉仔鸡发生的一种以肝、肾肿胀且存在大量脂类物质,病鸡嗜睡、麻痹和突然死亡为特质的营养代谢病。病因:(1)生物素缺乏(2)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3)应激因素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又称脂肝病,由于体内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多量脂肪蓄积于肝脏,腹腔及皮下脂肪组织内引起肝脏发生脂肪病变。 6.佝偻病:幼龄动物维生素D缺乏及钙、磷代谢障碍所致的以消化紊乱、异嗜癖、跛行及骨骼变形为特征的疾病。 7.骨软病:成年动物软骨内骨化完成后由于钙磷代谢紊乱而发生的以骨质脱钙、骨质疏松和骨骼变形为特征的一种骨营养不良。 8.营养性肌营养不良:由于硒-维生素E缺乏,幼畜发生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0.渗出性素质:雏禽由于饲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而引起的以胸部、腹部、翅下及大腿内侧皮下发生水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11.铜缺乏症:是动物体内铜含量不足所致的以贫血、腹泻、运动失调和被毛褪色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12.铁缺乏症:由于饲草料中铁含量不足或机体铁摄入量减少,引起动物以贫血和生长受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13.锰缺乏症:是动物体内锰含量不足引起的以生长缓慢、骨骼发育异常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14.维生素A缺乏症:由于动物体内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所致的以上皮角化、夜盲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15.维生素B1缺乏症:由于体内硫胺素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以神经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病。 16.维生素B2缺乏症:由于动物体内维生素B2不足或缺乏所致的以生长缓慢、皮炎、肢麻痹(禽)、胃肠道及眼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17.酮病,反刍动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生成障碍而发生的以酮血、酮尿、酮乳和低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18.肉鸡腹水综合征:是危害快速生长的幼龄肉鸡,以浆液性液体过多的积累在腹腔,右心扩张肥大,肺部淤血水肿和肝脏病变为特征的非传染性疾病。 23.毒物:任何物质(固、液、气体)进入动物机体,干扰和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暂时或持久的病理过程,甚至危害生命者,都应该称为毒物。 24..饱潲病:猪亚硝酸盐中毒常在饱食后不久发生,并迅速窒息死亡,故又称“饱潲病”。以黏膜发绀、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 27.氢氰酸中毒:家畜采食富含氰苷配糖体的青饲料植物,在体内水解生成氢氰酸,引起以呼吸困难、震颤、惊厥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28.棉籽饼中毒:畜禽因长期、大量吃棉籽、棉籽饼,发生一种以胃肠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9.食盐中毒:在饮水不足的情况下,过量摄入食盐或含盐饲料而引起以消化紊乱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30.有机磷农药中毒:由于有机磷化合物进入动物体内,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大量积聚,引起以流涎、腹泻和肌肉痉挛等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32.氟病:无机氟经饲料或饮水连续摄入,在体内长期蓄积所引起的全身器官和组织的毒性损害。其特征是发育的牙齿出现斑纹、过度磨损及骨质疏松和骨疣形成。 33.铅中毒:动物摄入过量的铅而引起的以神经机能紊乱、共济失调和贫血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34.镉中毒:是动物长期摄入大量的镉而引起的以生长发育缓慢、肝脏和肾脏机能障碍、贫血和骨骼损伤为特征的一种中毒性疾病。 35.铜中毒:动物摄入过量的铜而发生的以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和贫血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36.钼中毒:由于动物摄入过量钼而引起的持续性腹泻和被毛褪色为特征的继发性铜缺乏症。 37.牛霉烂甘薯中毒:又称黑斑病甘薯中毒,俗称:喘气病或喷气病,是由于家畜特别是牛采食一定量黑斑病甘薯后引起的,以急性肺水肿与间质性肺气肿、严重呼吸困难以及皮下气肿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38.马霉玉米中毒:马属动物采食霉变玉米而中毒,临床上以神经症状、脑白质软化和胃肠出血为特征。 霉稻草中毒:是由于动物采食发霉稻草而发生的疾病。以跛行,蹄腿肿胀、溃烂,甚至蹄匣脱落,耳尖和尾梢坏死为主要特征,俗名蹄腿肿烂病。 喹乙醇中毒:见于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过多或饲喂时间过长,所引起家畜中毒,临床上以胃肠出血、昏迷、失眠为特征的疾病。 瘤胃酸中毒:反刍动物采食大量的谷类或其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后,导致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其特征为消化障碍、瘤胃运动停滞、脱水、酸血症、运动失调、衰弱等。 .生物素缺乏症:是由于体内生物素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以皮炎、脱毛、蹄壳开裂和生长鸡胫骨短粗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病。 39.黄脂病:是指动物体内脂肪组织中有腊样质的黄色颗粒沉着,屠宰后的动物脂肪组织外观呈黄色的一种代谢病。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复习题 选择与填空 1.饲料与动物体中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都以碳、氢、氧和氮的含量最多,其总量均占饲料与动物体物质重90%以上。 2.蛋白质一般由碳、氢、氧和氮组成。有的含铁、磷、硫。 3.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4.饲料中的能值取决于其脂肪含量的高低,含脂肪愈多则能值愈高。 5.饲料植物与动物体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 6.ppm 在1000000(g、mg、ug、Ib等)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比例。用百万分之多少表示。 7.动物体内的水分有三个来源,饮水、饲料中的水和代谢水。 8.我国国务院于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关于我国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以焦耳(J)作为能量、功和热的法定计量单位。实践中常用千焦耳(KJ)和兆焦耳(MJ)1Cal=4.184J 9.动物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和进行各种生产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三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10.有机物在体内氧化时,仍以脂肪的产热量最高,约为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25倍。 11.总能(GE)消化能(DE)代谢能(ME)净能(NE)。 12.饲料总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含脂肪的高低,含脂肪高的饲料,总能值也高。 13.生产中常用饲料报酬一词表述饲料的利用率,它是指生产每单位动物产品(如增重、蛋、奶等)所用去的饲料量,即:饲料报酬=饲料量/产品量 14.粗蛋白质是饲料中的含氮物质总称。 15.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以凯氏定氮法测的氮的含量乘以蛋白质转换系数为6.25即为粗蛋白质含量,以百分数表示。 16.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 17.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氨基酸,其次是胺类、酰胺类、尿酸、硝酸盐和生物碱。 18.理想蛋白是以动物生长,妊娠、泌乳、产蛋等的氨基酸需要为理想比例的蛋白,它要求各种必须氨基酸以及供合成非必须氨基酸的氮源之间具有最佳比例,通常表之为相对的比例。 19.单胃动物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利用蛋白质。吸收部位在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 20.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在动物组织内不能被合成或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称之为必须氨基酸(EAA);那些可以在动物组织内合成,无须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的氨基酸则称为非必须氨基酸(NEAA)。 21.限制性氨基酸不同生理状态的动物对饲料中的必须氨基酸有其特定的要求,各种必须氨基酸之间的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饲料中某一种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他氨基酸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22.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产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瘤胃和小肠。 23.单糖主要为葡萄糖,可分为三碳糖、四碳糖、五碳糖、六碳糖及七碳糖等。单糖可直接被吸收后参加机体代谢。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化合而成。 24.纤维素为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5.动物性饲料(除乳外)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仅占1%左右。在目前通用的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方法中,将碳水化合物分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两类。 26.草食动物如马和驴等的盲肠特别发达,结肠的容量也很大,其中的细菌对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27.饲料粗纤维进入瘤胃后,被瘤胃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VFA)及甲烷等气体。 28.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结构中含有双键的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的为饱和脂肪酸。 29.单胃动物对脂肪的消化主要是在小肠中通过胰脂肪酶的作用进行的。 30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须脂肪酸。脂肪酸中仅亚油酸是必须由饲料供给的唯一必须脂肪酸。 31.动物的维生素来源主要有:饲料(日粮)中提供、动物消化道中某些微生物合成、动物体某些器官所合成。前者称外源性维生素,后者称内源性微生素。 32.维生素的分类是根据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两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者包括维生素B组(族)与维生素 C。 33.维生素A又叫抗干眼病、视黄醇;维生素D又叫抗软骨病维生素;维生素E又叫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维生素K又叫抗出血维生素;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 34.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骨质钙化停止,幼年动物出现佝偻病,成年动物骨质变软、骨质疏松、四肢关节变形、肋骨发生变形、鸡胸。 35.维生素B12(氰钴酸)维生素B12是维生 素中唯一含有金属的物质。 36.常量元素是指占动物体重0.01%以上的元 素,包括钙、磷、镁、钠、氯、钾和硫等元 素。微量元素是指占动物体重0.01%以下元 素,已经确认的必须微量元素有铁、铜、锌、 锰、硒、钼、铬、镍、矾、锡、硅、氟和砷 等。钙磷比例约为2:1。钙离子还参与凝血 过程。 37.常用的含钙矿物质有石灰石粉、贝壳粉、 骨粉和磷酸氢钙。钙磷的需要和供给与维生 素D密切相关,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可降低 动物对钙磷比例的严格要求,因维生素D是 保证钙磷有效吸收的基础。矿物质元素约占 体重的4%-5%,其中5/6存在骨骼和牙齿中。 38.成年奶牛由于镁的吸收率低,动用体贮镁 能力也低,采食大量生长旺盛青草易得“草 痉挛”。 39.硫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的蛋氨酸、胱氨酸 和半胱氨酸。动物机体内的主要硫源是蛋白 质,因蛋白质饲料含有丰富的硫。 40.动物体内的铁,约有60%-70%分布于血红 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缺铁常见的症状是低色 素小红细胞性贫血。特点是红细胞比正常细 胞小,血红蛋白含量低。 41.动物缺锰,采食量下降,生长慢,骨异常 是典型的表现,称之为“骨短粗病”。家禽 缺锰易产生“滑腱症”。 42.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主要成分,和 维生素E一样具有相似的抗氧化作用,能分 解组织脂类氧化所产生的过氧化物,保护细 胞不受脂类代谢副产物的破坏。 43.碘最主要功能是参与甲状腺素组成,同动 物的基础代谢密切相关。参与许多物质的代 谢过程,对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均有重要影响。 44.钴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维生素B12的成分。 钴也可能是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精氨酸酶等 的激活剂。 45.饲料中必须保持适当的蛋白能量比。粗纤 维含量过高时,则会影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 46.氨基酸之间的拮抗以精氨酸和赖氨酸较 为典型,雏鸡饲粮中赖氨酸过多,则需增加 精氨酸供给量,若精氨酸供给不足,能引起 雏鸡血液中精氨酸浓度下降,生长速度减慢。 47.铜可促进铁合成血红蛋白,如缺铜时,铁 的吸收率降低,可引起幼畜患贫血症。锰也 可参与造血过程,铁过量可影响锰的利用。 48.物质代谢可分为三个阶段:消化吸收阶 段、中间代谢阶段、排泄阶段。 49.营养代谢病是营养紊乱性疾病和代谢紊 乱性疾病的总称。后天性代谢疾病又称获得 性代谢病或与生产有关的疾病。 50.日粮中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足及其比例 不当是导致营养代谢病的主要病因。 51.营养代谢病检查的项目血液、尿液的检 查;检测肉、蛋、奶等畜产品;检测毛发; 测定动物组织器官中的营养成分。 52.营养代谢疾病研究的重点是早期诊断。 53.应急的特点是:血糖升高、脂肪动员加快 蛋白质分解加强。 54.酮病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 高,呈现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酮 乳。酮病临床表现为呼气、尿、奶排出似烂 苹果气味。奶牛酮病血液中酮体升高。根据 有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 酮病和亚临床酮病。酮病临床特征为低血糖 症、高酮血症、高酮尿症和高酮乳症,血浆 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肝糖元水平下降。 55.预防酮病的发生:在干乳期防止牛过肥、 防止形成不良饮食、合理搭配饲料、增加乳 牛运动、在酮病的高发期喂服丙酸钠。 56.新生仔猪低糖血症诊断要点:新生仔猪发 生低糖血症日龄1-5日龄。根据新生仔猪有 饥饿的病史,各种动物突然发生昏迷衰弱, 血糖降低的临床症状及注射葡萄糖疗效显著 等即可确诊。 57.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以麻痹性肌红蛋 白尿症多见,又叫氮尿症。主要是糖代谢障 碍,在体内产生和堆积多量乳酸,临床上以 后躯运动机能障碍,排红褐色肌红蛋白尿及 犬座姿势为特征。 58.禽脂肪肝出血综合症临床上以病禽个体 肥胖、产蛋减少、肝功能障碍或肝破裂、出 血为特征。该病主要发生于蛋鸡,特别是笼 养蛋鸡。病理变化,肝脏变化明显,肝脏肿 大2-4倍,边缘钝圆,油腻,呈黄色,表面 有出血点和白色坏死灶,质地变脆,易破碎 如泥样。 59.肥胖母牛综合症的因素,干乳期大量喂谷 物或青贮玉米;干乳期过长,能量摄入过多; 未把干乳期牛和正在泌乳的牛分群饲养;缺 乏运动。 60.禽痛风可分为内脏型痛风和关节型痛风。 原因一是体内尿酸生成过多,二是尿酸排泄 障碍。治疗时可用阿托方、别嘌呤醇、黄嘌 呤氧化酶。 61.维生素A和胡罗卜素含量降低,脑脊液压 升高。宠物猫的主人长期用肝喂猫,造成维 生素A过多症。 62.维生素B缺乏表现为:消化机能障碍且多 见有腹泻,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和神经症状, 皮炎,消瘦,被毛发育不良,肌无力甚至麻 痹。维生素B1缺乏导致α- 铜酸的氧化脱羧 机能障碍,特征为角弓反张。主要见于鸡、 毛皮动物和猪。 63.维生素B1缺乏特征“观星状”,临床上 血液中硫胺素含量明显降低,乳酸含量增加, 丙酮酸升高。丙酮酸从20-30ug/L升高到 60-80ug/L。维生素B2缺乏呈:曲爪麻痹症。 64.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物质代谢紊乱,生 长发育受阻、造血机能及繁殖机能障碍。钴 参与B12合成(钴胺素)。 65.缺乏维生素C俗称“坏血病”。毛皮兽母 畜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新生仔兽患病,患畜 四肢、关节肿胀,爪垫肿胀发红,故又称其 为新生仔兽“红爪病”。维生素C参与细胞 间质中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维生素C 能促进铁的吸收。 66.维生素K缺乏是由于动物体内维生素K缺 乏或不足引起血液中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减 少的一种营养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液凝固过 程发生障碍,血凝时间延长及体躯和内脏的 广泛出血为特征。临床上常用的为K3。生产 中维生素K缺乏常见于:饲料中维生素K缺 乏或饲料中存在维生素K拮抗物质;长期过 量地向日粮中添加黄胺、广谱抗菌素;患肝 病和胃肠疾病。特征容易出血,血凝时间延 长。肠道出血严重,发生泻血。 67.黄牛饲料中的钙磷比例为2.5:1;乳牛为 1.3:1;猪为1:1。 68.对佝偻病的治疗主要补充维生素D和应用 钙磷制剂。 69.牛血红蛋白尿病临床上以低磷酸盐血症 (缺磷),急性溶血性贫血和血红蛋白尿为 特征。引起的因素有:饲料中磷缺乏;某些 植物引起红细胞溶血;铜缺乏促进本病的发 生。红尿是本病的突出病症。 70.反刍动物低血镁搐搦以兴奋不安,阵发性 强直性肌肉痉挛、惊厥、呼吸困难为特征。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加强护理,补充镁制剂 和钙制剂,对症治疗。主要是泌乳母牛、母 绵羊、犊牛和小公牛。 71.家禽硒和维生素E缺乏的表现:渗出性素 质,胰腺纤维化,肌胃变性,脑软化,肌营 养不良。 72.铜缺乏症可引起贫血、拉稀、被毛褪色、 皮肤角化不全、共济失调、骨关节异常、生 长受阻和繁殖障碍为特征。饲料(干物质) 含量低于5mg/kg,可引起发病。 73.锌参与多种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 Ca:Zn=100:1。锌有“生命之花”之称。保证 日粮足够的锌,限制钙的水平。 74.幼畜缺铁的症状是贫血表现为生长慢、昏 睡、可视黏膜变白。最明显的症状是,贫血、 血脂浓度升高。肌红蛋白浓度下降。 75.钴缺乏症在反刍动物最典型的特征是动 物干瘦如柴和流泪不止。俗称干瘦病。 76.碘缺乏症又称甲状腺肿。 77.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当氧气供给不足 的情况下(突然剧烈运动),大量肌糖原会 产生大量乳酸,造成乳酸在肌肉中堆积,引 起肌纤维肿胀、变性,肌红蛋白析出,随肾 脏排出,形成肌红蛋白尿。 78.禽脂肪肝出血综合症的治疗在每吨日粮 中补加氯化胆碱1000g,维生素E10000IU, 维生素B1212mg,肌醇900g,连续喂10-15d。 79.消化吸收阶段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在动 物的消化道中将经物理的、微生物的、生理 生化的加工分解,转变成可被机体利用的小 分子被吸收的过程,在此阶段,消化吸收机 能好坏可直接影响到整个机体的代谢机能。 80.中间代谢阶段此阶段,消化道吸收的营 养物质,经血液循环进入各组织以及组织、 分解、转化等过程,而且此过程出现与机体 的许多组织器官(肝,肾,肌肉)的机能状态 密切相关。 81.排泄阶段物质代谢的最终产物随粪,尿, 汗,呼气等排出体外的过程。通过对这些最 终代谢产物的检查,还可反映出体内物质代 谢的情况和某些器官的功能状态,如粪、尿 的检验和检查呼气的气味等。 82.内脏型痛风最典型的变化是在内脏浆膜 上,如心包膜、胸膜、腹膜、肝、脾、胃、 肠系膜等器官的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的尿酸盐 沉积物。 83.维生素A缺乏症的特征生长缓慢、上皮 角化、夜盲症、繁殖机能障碍以及机体免疫 力低下。 84.维生素A临床症状夜盲、干眼病、上皮 组织角化、生殖能力下降、幼畜先天性发育 不良、幼畜生长发育障碍及停止。 85.维生素A缺乏实验室检查会发现血浆和肝 脏中维生素A和胡罗卜素的含量都降低。 86.骨软症的早期诊断和检测血清中的游离 羟脯氨酸浓度升高,可作为敏感性高、特异 性强、操作简便的早期诊断和检测。 87.硒的生理功能 1.具有抗氧化作用。2.具 有抗衰老作用。3.具有防癌症的作用。4.能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5.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88.植酸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植酸盐。 简答与论述 一.蛋白质的主要功能:1.体组织的结构物 质;2.体组织的更新物质;3.机体的调节物 质;4.机体的能源物质。 二.简述蛋白质的消化: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 在胃中经受胃蛋白酶和盐酸的作用,部分蛋 白质降解为多肽和少量的游离氨基酸,这些 分解产物连同未经消化的蛋白质一道进入小 肠进一步消化为游离氨基酸和少量的肽。在 上述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的作用较小,只 有20%饲料蛋白质的消化是在胃部进行的,胰 蛋白酶在单胃动物的蛋白质消化过程起着主 要作用。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中,除上述消 化酶外,还有凝乳酶、糜蛋白酶、二肽酶、 氨基肽酶等。在胃和小肠未经消化的饲料蛋 白质经由大肠以粪的形式排除体外,随粪排 除的蛋白质并非全部来自未消化的饲料蛋白 质,其中尚包括肠道脱落粘膜及肠道分泌物、 残存的消化液等。 三.蛋白质在瘤胃中降解过程:饲料蛋白质在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 分解为肽,进一步分解为游离氨基酸。蛋白 质消化分解产物——肽和氨基酸,部分被微 生物用于合成细菌蛋白,部分氨基酸亦可在 细菌脱氨基酸的作用下经脱氨基进一步降解 为氨、二氧化碳和挥发性脂肪酸。在瘤胃中 被发酵而分解的蛋白质称为降解蛋白。 四.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动物体组织的 构成物质;2.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3. 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4.乳脂和糖的重要合 成原料。 五.粗纤维在动物饲养中的作用:1.粗纤维是 草食动物的重要能源物质,它所提供的能量 可满足该种动物的维持能量消耗。2.可填充 胃肠道,使动物食后有饱腹感。3.粗纤维可 刺激消化道粘膜,促进胃肠道蠕动和粪便的 排泄,保证消化道正常的机能活动。4.常用 含粗纤维高的饲料稀释日粮的营养浓度,以 保证畜禽胃肠道的充分发育。 六.淀粉的消化过程:饲料中的淀粉转化是从 口腔开始的。单胃动物中以猪口腔的唾液淀 粉酶的活性较强。淀粉在猪口腔中经唾液淀 粉酶作用水解为葡萄糖,但因饲料在口腔中 停留的时间很短,故淀粉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在小肠。淀粉经淀粉酶及麦芽糖酶水解为葡 萄糖后,被肠壁吸收利用。在小肠未被水解 的淀粉转移至盲肠和结肠时被细菌分解产生 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及丁酸等)和气 体(二氧化碳和甲烷),挥发性脂肪酸被机 体吸收利用,气体由肛门排出体外。 七.脂肪的生理功能:1. 脂肪是动物热能来 源的重要来源。2.脂肪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的 重要来源;3.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4.脂肪可为幼小动物提供必须脂肪酸。 5.脂 肪是畜产品的组成部分。 八.必须脂肪酸的生理功能:1.必须脂肪酸是 细胞膜、线粒体膜等生物膜结构脂质的主要 成分。2.必须脂肪酸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 对水分的不通透性。3.必须脂肪酸与类脂代 谢有密切关系,并对胆固醇的代谢很重要。 4.必须脂肪酸可作为体内合成前列腺素的原 料。5.必须脂肪酸还与动物的精子形成有关。 九.试述造成维生素摄入量不足的原因:1.饲 料原料的本身及其收贮条件特别应指出,对 于粗饲料尤为明显。2.饲料的加工调制温 度、湿度、光、酸败、氧化-还原、微量元素 的存在、pH以及其他加工工艺中许多因素均 对饲料中的维生素含量产生影响。这些因素 有单一影响,也有相互之间交叉影响。3.采 食量降低由于采食高能饲料时,采食量降 低,因此,饲料中维生素水平必须提高。4. 维生素含量和分析方法同一饲料原料中维 生素含量变化很大,饲料成分表中列出各维 生素含量只是平均值。不同分析方法也有很 大差异。5.维生素的可利用性饲料中某些维 生素的含量不能完全反应出动物体内的利用 性。因为天然饲料中以结合形式存在的维生 素通常不能被利用。 十.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1.维持正常视觉。 2.维持粘膜细胞的正常结构。 3.调节有关养 分的代谢。 十一.维生素A缺乏病:1.长时间缺乏维生素 A,动物首先表现出暗适应能力降低,乃至夜 盲或干眼病。2.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增 重降低、削弱对疾病的抵抗力、生产力下降。 3.繁殖机能障碍。 4.被毛粗乱无光,食欲欠 佳,易患呼吸道疾病,共济失调等。5.对成 骨作用产生不良影响。 十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在动物 体内必须先转变为具有活性的物质才能发挥 其生理功能。维生素D主要与动物钙、磷代 谢有关,可控制钙、磷代谢,特别增加肠对 钙磷的吸收,同时还可调节肾脏对钙和磷的 排泄,控制骨骼中钙和磷的贮存,改善骨骼 中钙磷的活性状态。从而影响动物骨骼与牙 齿的正常发育。 十三.维生素B4(胆碱)的生理功能:1.组成 细胞成份。2.防止脂肪肝。3.神经冲动的传 导。4.不稳定甲基的供体。 十四.钙缺乏症与过量后果:1.幼龄动物患佝 偻病。2.成年动物患骨软病或骨质疏松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