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目标与策略

教学目标: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作者:单位:

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得出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培养

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差异的原因、,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资料分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策略:

1.情境导学法:通过声音、图片、动画、录象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给学生创设乐于学习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交互学习的场景。

2.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探索中逐步成长提教师在课前收集资料,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材料,教师预设问题,学生通过质疑提出问题,学生选取资料学习发现问题,高。

3. 图导、图练教学法:学生识图、析图、说图、填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巩固地理知识。重点与难点

1. 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 联系地形、气候等知识分析土地资源类型的分布差异。

3. 通过资料分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

大地,广袤深远,像我们敬爱的母亲的胸膛,因包容而万物生光……

春日里,有了小草的坚毅破土而出,得出了一片生机勃勃。“雪消门外千山绿”、“百般红紫斗芳菲”;

夏日里,一棵棵大树浓密成萌,造就了一派宁静安适,更有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

秋日里大地吸取太阳的精华孕育出丰硕的果实。

冬日里,有了寒梅的傲骨,才会显得不是那么寂寞。

土地是根,是我们最基础、最朴实的存在,也是人类生产与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它用磅礴的力量撑起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现代土地作为我们的衣食之源主要有哪些类型利用呢?

(设计意图:感受土地给我们的馈赠,知道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的情感。)教学环节一:游祖国看景观找类型

创设情境:屏幕依次显示各种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图片,看景观、找类型。

问题引领:

1. 介绍上面的景观图片,你能说出他们是哪种土地类型吗?

2. 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3. 小小设计师:把你见到的景观图片与下图中的字母对号入座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知识,缩小课程与学生的距离感、陌生感,地理的生活性也深深地融入课堂教学。)

耕地后备资源是指自然条件较好,但尚未被

开垦的宜耕土地。我国绝大部分的宜耕土地早被 辟为耕地,而且由于不合理的开垦,现有的耕地 还有一部分要退垦还林还草或还湖,因此我国扩 大耕地的潜力不大。而且我国除沙漠戈壁、石山高 寒荒漠等难利用的土地外,真正未利用的荒地很 少。全国后备土地资源总量仅为 1300 多万公顷, 这些宜耕土地大多是天然草场和林地,而且主要 分布在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

(承转)我们身为中华儿女,你知道祖国的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吗? 教学环节二:读图表 看特征 说构成教师引领:

请依据下面地图及文字资料,推测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构成比例特征,并说明理由。

资料一: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

资料二: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

资料三: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资料四: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

资料五:中国人口与土地的供需矛盾

我国陆地面积是世界第 3 位,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22%,人均土地仅 0.8 公顷,只及世界平均数的 1/3。 我国耕地面积为世界第 5 位,人均不到 0.1 公顷(1.185 亩),不及世界人均的 1/2。我国森林蓄积量居世界第 5 位,人均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3.8%,人均森林蓄积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15%。我国草地面积总量虽占世界第 4 位,但人均草地只及世界水平的 1/3。

小组合作:

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抽到的课题,在老师提供的资料中选取、甄别,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一组:二组: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互助合作,训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选取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丰富多彩的资料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环节三:找差异说分布析原因

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地中国形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中国气候类型图

图一: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二:中国地形图

图三: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图四:中国气候类型图

教师引领:

1. 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别探讨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难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2. 请结合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及干湿地区的分布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

候的关系,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 (以学生发展为本,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索的快乐。发展性评价不仅局限于阶段测试,应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

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耕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 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高楼大厦”,仍在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 …

教学环节四: 找问题 谈感悟 开 门 诊 播放影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引领:

读图片,说出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小组抢答)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水田 旱地

草地 林地

难以利用土地

图:(通过录像、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正确认识我

构成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利用类型

1.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一组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后,每组选1——2 位同学作主题发言,其他组同学都对他们进行评价,有不同的相反的意见可以对他们进行反驳、补充。

3.按顺序,每组推选1——2 名同学展示他们组的成果,其他小组同学不时给予掌声,质疑和补充。

问题:

原因:

措施:

设计意国土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使学生懂得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性,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的土地资源观。)结束语: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一旦被破坏很

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3.7 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13.7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我们应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土地资源

分布特点

问题及对策

八年级地理上册 4-3 工业(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地区在哪里? [学生抢答]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地区. [教师承转]学生自己分析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条件,总结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工业的分布. [学生讨论交流]政策、环境、劳动力等. [教师承转]可见,工业分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我国工业分布来看,你能从总体上评价我国工业分布的合理性吗? [学生抢答]不太合理. [教师小结、提问]为使工业分布日趋合理,国家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教师承转]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对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发展都有好处. 那么发展乡镇企业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工业分布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 ──缩小城乡差别; ──能使分布工业更加均衡; ──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学生讨论交流]政 策、环境、劳动力等.

展农业. (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 ) [教师小结]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 重大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各位“老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你的投资决策有何评价? [学生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体验进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月日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 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 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 图.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 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 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 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

土地资源地理教案

土地资源地理教案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区别它们; 3、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类型; 5、通过分析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使学生了解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况; 6、通过漫画、资料等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坏的现状,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土地资源”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教材选择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主要是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既复习了前面相关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部分,教材首先说明了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接着进一步通过一些数字说明由于人口增加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通过阅读资料“巴比伦的兴废”,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建议利用讨论法和讲授法,并通过一系列小步子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既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突出学生活动。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学习,可以采取下列步骤: 1、提问思考:土地有什么用途?(学生思考回答) 2、利用投影片显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初中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这一部分

中图版地理七下《工业》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的空间分布特点。 3、理解矿产资源与工业、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工业布局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我国的煤炭、石油、铁矿的空间分布特点 2、矿产资源与工业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工业布局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借助工业产品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书本、衣服、自行车、牛奶等, 教师:同学们,当我们穿着美丽的衣服、吃着美味的食物、读着精美的图书、骑着心爱的单车,你想没想过,是哪个产业部门提供了我们这些丰富的物质呢?(工业) 图片继续展示:汽车、飞机、化肥、拖拉机等多种工业产品 设计思路:让学生体会工业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工业是国名经济的主导,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工业的兴趣。 一、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 多媒体展示钢铁工业和制糖工业的生产过程,学生试着说出什么是工业。 教师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提到的重工业和轻工业产品,并判断部分工业产品属于轻工业产品还是重工业产品:①棉布②钢材③汽油④煤炭⑤电视⑥面包⑦饮料⑧汽车。进一步明确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划分。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探究工业由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工业,明确工业的概念。并联系生活中的工业产品让学生了解轻重工业的划分。 (转承)工业生产离不开矿产资源,煤炭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二、矿产资源 1、煤矿 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的煤炭资源分布图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首先读图名,然后看图例和注记(注意煤炭用什么符号表示),再观察图形表达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大型煤矿,并观察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区,哪些省区大型煤矿最多,这些省区又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关于中国主要煤炭分布,用表格归纳如下,并进一步指出我我国是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篇一: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地球的运动》 初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 1.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 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 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 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 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 学法: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不?(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就是太阳在升落不?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天) 一年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就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与时差 四季的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际说明] 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与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 [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 (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2)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处在白天与黑夜的时间大约就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昼夜交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

《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 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 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工业教案 (新版)粤教版

4.2 工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知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我国四大工业区的特点,优势,问题和措施。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我们所熟知的钢铁工业以及食品工业来引出对工业的学习,使我们掌握工业的布局等知识。 (钢铁工业)(食品工业) 讲授新课 1. 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采掘自然资源、对工业品原料和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工具、

技术装备和原材料,也为人民生活提供日用品的产业。 2. 工业分类 (1)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多,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少(东密西疏),形成沿海、沿(长)江、沿(黄)河和沿铁路线分布的趋势。 3. 新、旧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过去,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而在辽阔的内地,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在中部地区和东北腹地,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在过去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开发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并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图,最终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类型构成上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其基础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同时通过联系气候、地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教材在第三部分的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教材又提出了解决措施,包括制定法规、“开源节流”和保护建设,尤其介绍了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这是对待土地资源破坏问题的最积极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对其有深刻的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法建议 由于初中地理不要求建立“土地资源”的完整概

初中地理教案及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滔滔黄河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安排:二课时(黄河的概况及奉献为第一课时,黄河的忧患和治理为第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播放录像):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师: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 滔滔黄河板书:黄河的概况 活动一: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并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49几个活动题,代表上台指图讲解,其他的同学纠正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教师及时板书。在此活动之前,学生用素描的形式画出《黄河流域图》,教师将全班同学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进行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学的精美课件,在学生上台讲解黄河的概况时,适时展现。如在《中国的地形图》上动画闪烁出现黄河的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在《中国政区图》上动画闪烁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在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上动态显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况。 活动二(分组讨论):接着大屏幕上展示有关黄河的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师:是啊,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够具体指出是哪些?由于有

初中地理《工业(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工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条件及特征。 【能力目标】 1.运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促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促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的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配合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 以及改革开放后工业分布的历史变化, 用鲜活的事例说明我国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我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明确区域各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相关 性。 ■【教学策略】 根据地理课标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 式、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构建一个基础平台,设定两条 主线,落实一个主旨.初二学生面临地理结业,基本形成了基础的地理 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和方法,因而,在基础知识的平台搭建上, 以学生阅读相关图文资料、自主学习为主,以学生进行个人展示为手段,加强读图、识图、用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其中穿插 各地理要素的联系引导,同时,注重典型要素联系的活动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一步落实自然与人文相关的地理意识,逐步落实地理要素联系性主线,构 建整体性地理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询网络资料,收集相应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准备】 预习课程资源,以已掌握认识区域方法,初步构建工业生产的概念。■【课时安排】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修订稿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也是联系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纽带,其中蕴含的人地关系内容十分丰富。本节教材从土地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关系、土地资源的分布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然大多数都是农民的儿女,但这一代孩子对土地已缺少特殊的感情,对身边一些破坏土地的现象也往往熟视无睹。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事实,联系身边的事例,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土地资源问题的严峻性,思想上受到震撼,从中接受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的资料,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手段 1、资料分析法 2、读图探究法 3、教师讲述和图示结合法 教学课时:l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土地资源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我国土地资源的总特点. 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土地的用途很广:可以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人类提供食物;可以栽种树木,为人类提供木材;可以生长牧草,提供放牧牲畜的场所,提供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可以用来建房、筑路等等。 土地对人类极为重要,失去了土地,人类就没有了食物来源,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就会停止。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1我国土地资源的总特点是什么?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分布? 3.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有哪些?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分钟) 自探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找出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⑴明确土地资源基本特征人多地少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⑵.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土地相对减少。原因:人口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问题减少。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蔓延、草场超载,乱占耕地等现象 采取的措施 依照政策法律,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 “开源”、“节约”结合 加强土地资源建设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2021年初一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的教案

初一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的教案 初一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的教案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___。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 ___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与我们”“工业的空间分布”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标题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 ___的,形成一个整体。教材内容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教材第一个标题下,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以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为例,利用景观 ___结合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

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其次,强调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 ___ ___、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第三,强调了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教材通过活动练习“观察我们的家……”,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 ___实际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第一个标题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强民富,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个标题下,内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绍了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使学生对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现状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在活动练习中,以“辽中南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影响工业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条件,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个标题下,首先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第二,介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第三,讲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同的产业 ___重点。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动练习。通过活动练习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初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

初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和教学建议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图3.6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

和途径不同。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图3.7和3.8以数据和统计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构成不合理的问题。而“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情现状。应当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学会初步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余亿人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老师们的教案不仅是老师们上课的依据,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提升学习水平。好的教案更是好的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在初中阶段,各个科目都要编写教案。以下是我能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以供大家参考!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等。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们很感兴趣。 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没有文字说明。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 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不够齐全。经过整理,我利用地球仪、电筒、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产生的现象。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运动在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直射点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同。当我在演示时需要同学来当助手,他们都积极要求当助手,在演示时他们配合得相当好。 教学启示

土地资源学案教案

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一课时) 临沂12中地理组韦洪明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地的含义及其土地资源的分类,结合以学过的地形、气候知识,理解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2.学会运用资料,理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土地情感,树立科学的土地资源观、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会简要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 (2)学生作答,总结引入新课:第二节土地资源 二、学习过程: 互动探究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1.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土地资源的用途及其重要性。 2.读图P66图3,6,因地制宜利用土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几种类型你们家主要是什么利用类型 3.读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

4.我国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对土地类型及其构成、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优势和不 足。2000年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人均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1.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2.读图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根据图3,9,列表比较几种土地资源的分布,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解释一下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3. 总结:我国的耕地、林地以及草地的主要分布特点。(P68课文) 4.读教材P69-70“我国南方、北方耕地景观图”和“我国南方、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思考回答: ①造成南方、北方地区耕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我国南方、北方水土构成是否合理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系统,提高整体认知和学习效果。小组展示交流。 (四)同步练习 结合同步学习与探究,完成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 (五)布置预习下一节课, 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 临沂12中地理组韦洪明 学习目标: 知道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深刻体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国策。 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结合实际,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对策。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利用现状等。我们知道,耕地、林地、

初中地理工业教案

初中地理工业教案 【篇一:湘教版地理教案工业】 澧阳镇中学 【篇二: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3《工业》教案】《工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主要的工业基地及特点。 3.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 地区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及自主学习等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强民富,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关心工业,增强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 1.我国工业布局的现状。 2.我国工业的作用。 3.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的生活与工业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小到拿在手中的手电筒, 大到发射卫星的火箭,都是工业生产的成果。 工业的地位有多重要?我国的工业状况如何?让我们在第三节《工业》中寻找答案吧! 二、新课学习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工业的概念

与农业一样,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石等)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等)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2.工业的作用——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1)现代化的农业离不开工业的支持,如工业为农业提供化肥、农药、电力设备以及各种各样 的农用机械、运输工具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2)现代化的城乡建设离不开工业提供的建筑机械和建筑材料,如起重机、水泥、玻璃、钢材等。 (3)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离不开工业提供的交通工具、设备和材料,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修筑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需要的工程机械和材料,都是由工业提供的。 (4)工业为科学研究提供精密仪器和设备,如显微镜、计算机、望远镜等。 活动:认识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找出张梦家中的工业产品。(玻璃、灯具、钢琴等) 仿照下面分解图,任选一个工业产品进行追根溯源。(如灯具等)拓展延伸:对比工、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工业是主导产业,因为它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 3.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2内容,完成表格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 工业中心的发展变化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3内容,完成表格 四大工业基地及工业发展特色 (辽中南: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