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美丽乡村”建设 美了乡村乐了百姓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建设 美了乡村乐了百姓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建设美了乡村乐了百姓心得体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一坐在村民袁其忠家开办的农家乐庭院里,习近平对村民们说,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赋,也有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前瞻性。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美丽乡村,一些地方虽然条件差但主观很努力。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5月26日中国文明网)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党、对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了感情。要看到,过去农民关心“有没有”、“够不够”,现在则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渴

望。可以说,目前农民最为美心的是业余文化生活更丰富,道德风尚更文明,社会治理更有序。所以,美丽乡村建设要留得住乡愁,做到宜居、宜游、宜业,更加接地气。

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如今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巨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它是一个逐渐从贫困落伍演化成富裕文明的过程,千万要防止千城一面现象的出现。同时,更要量力而行,尊重实际,有自己的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承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创建及美丽中国的新使命,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

宜居要注重基建,让乡村基础设施完美无缺。美丽乡村要环境整洁,无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放、人畜混居、水道淤塞等现象,绿化美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备,道路纵横,保证农民出行方便和生产发展的需要,饮水、用电安全,保障供应,管养及时;

其他教育、医疗、文化、通信等配套设施完美无缺。

宜游要注重品牌,让乡村宛如一幅画卷。美丽乡村建设应科学经济,以尊重农民的民风习俗和生活生产习惯为前提,在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民居风貌、农业渔业方面下工夫,打造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内涵深厚、韵味独特的村庄,并在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和历史建筑,传承人文气息和传统文化,倡导文明风尚和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培育品牌,发展乡村旅游。同时,有山依山,有水伴水,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优势资源,体现原村落古建筑、古构筑物、原生产生活方式和词堂庙宇、古塔古树、古井古路、小桥流水、深巷老宅的保护,要坚决摒弃千城一面、千篇一律,“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新农村。更不能误读“城乡一体化”,片面的城市优越论、农村现代化就是城市化等错误观念,如此美丽乡村建设犹如一台无形的“推土机”,不仅“抹平”了农村的特质,还使部分民俗文化、乡

土风貌等消失,千村一面还会造成“乡愁无处寻,使人更寂寞”的现状。另外,还要深挖旅游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茶庄、竹寨、果园等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景点,丰富旅游内涵,让更多游客进得来、留得下。

宜业要注重效益,让资源优势挑起经济大梁。美丽乡村建设应与培育产业有机结合,按照各村资源优势,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盘活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种养基地,打造一批城镇商业物流村、城郊观光农业村、公路沿线园区村、山区林特基地村等,农民坐在电脑前,乡村特色产品远销四面八方。

总而言之,美丽乡村既是一个生态概念,又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社会概念。建设美丽中国,乡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留住美丽乡愁。因此,美丽乡村不光有一个美丽的外表,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它应该是结合了经济、政治、人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一个完美组合,美了乡村、乐了百姓,这才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真正追求。(颍水之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