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归纳

排列组合篇

1.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

单的应用问题。

4.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 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6.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

件的概率。

7. 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

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8. 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立体几何篇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解答题1道,共计总分27分

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而解答题着

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当然,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随着新

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

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知识整合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

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

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1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6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以上性质2、3、5、6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

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解答题分步骤解答可多得分

1. 合理安排,保持清醒。数学考试在下午,建议中午休息半小时左右,睡不着闭闭

眼睛也好,尽量放松。然后带齐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考场。

2. 通览全卷,摸透题情。刚拿到试卷,一般较紧张,不宜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

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摸透题情。这样能提醒自己先易后难,也可防止

漏做题。

3

.解答题规范有序。一般来说,试题中容易题和中档题占全卷的80%以上,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对于解答题中的容易题和中档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化,关键步骤不能丢,如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表达要规范,逻辑推理要严谨,计算过程要

完整,注意算理算法,应用题建模与还原过程要清晰,合理安排卷面结构……对于解答题

中的难题,得满分很困难,可以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因为高考微博阅卷是“分段评分”。比如可将难题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

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获取一定的分数。有些题目有好几问,前面的小问你解答

不出,但后面的小问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你能够解答出来,这时候不妨引用前面的结论先

解答后面的,这样跳步解答也可以得分。

数列问题篇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

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

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

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

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

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

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

1. 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

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

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

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

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

的思维方法.

导数应用篇

专题综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

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高考数学典型例题---数学归纳法解题

数学归纳法 每临大事,必有静气;静则神明,疑难冰释; 积极准备,坦然面对;最佳发挥,舍我其谁? 结合起来看效果更好 体会绝妙解题思路 建立强大数学模型 感受数学思想魅力 品味学习数学快乐 数学归纳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类比与猜想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所体现的比较突出的思想,抽象与概括,从特殊到一般是应用的一种主要思想方法. ●难点磁场 (★★★★)是否存在a、b、c使得等式1·22+2·32+… +n(n+1)2= 12)1 ( n n (an2+bn+c). ●案例探究 [例1]试证明:不论正数a、b、c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当n>1,n∈N*且a、b、c互不相等时,均有:a n+c n>2b n.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属★★★★级题目. 错解分析:应分别证明不等式对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均成立,不应只证明一种情况. 技巧与方法:本题中使用到结论:(a k -c k )(a -c )>0恒成立(a 、b 、c 为正数),从而a k +1+c k +1>a k ·c +c k ·a . 证明:(1)设a 、b 、c 为等比数列,a =q b ,c =bq (q >0且q ≠1) ∴a n +c n =n n q b +b n q n =b n (n q 1+q n )>2b n (2)设a 、b 、c 为等差数列,则2b =a +c 猜想2n n c a +>(2 c a +)n (n ≥2且n ∈N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 =2时,由2(a 2 +c 2 )>(a +c )2 ,∴222)2 (2c a c a +>+ ②设n =k 时成立,即,)2 (2k k k c a c a +>+ 则当n =k +1时, 4 1 211=+++k k c a (a k +1+c k +1+a k +1+c k +1) >41(a k +1+c k +1+a k ·c +c k ·a )=41 (a k +c k )(a +c ) >(2c a +)k ·(2c a +)=(2 c a +)k +1 [例2]在数列{a n }中,a 1=1,当n ≥2时,a n ,S n ,S n -2 1 成等比数列. (1)求a 2,a 3,a 4,并推出a n 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的结论; (3)求数列{a n }所有项的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数列、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等基础知识. 知识依托: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采用的方法是归纳、猜想、证明. 错解分析:(2)中,S k =- 3 21 -k 应舍去,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 技巧与方法:求通项可证明{ n S 1}是以{11S }为首项,2 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高考数学导数题型归纳

导数题型归纳 请同学们高度重视: 首先,关于二次函数的不等式恒成立的主要解法: 1、分离变量;2变更主元;3根分布;4判别式法 5、二次函数区间最值求法:(1)对称轴(重视单调区间) 与定义域的关系 (2)端点处和顶点是最值所在 其次,分析每种题型的本质,你会发现大部分都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以及“充分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创建不等关系求出取值范围。 最后,同学们在看例题时,请注意寻找关键的等价变形和回归的基础 一、基础题型: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不等式恒成立; 1、此类问题提倡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解决: 第一步:令0)(' =x f 得到两个根; 第二步:画两图或列表; 第三步:由图表可知; 其中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实质是函数的最值问题, 2、常见处理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分离变量求最值-----用分离变量时要特别注意是否需分类讨论(>0,=0,<0) 第二种:变更主元(即关于某字母的一次函数)-----(已知谁的范围就把谁作为主元); 例1:设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的导数为()f x ',()f x '在区间D 上的导数为()g x ,若在区间D 上, ()0g x <恒成立,则称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为“凸函数”,已知实数m 是常数,432 3()1262 x mx x f x =-- (1)若()y f x =在区间[]0,3上为“凸函数”,求m 的取值范围; (2)若对满足2m ≤的任何一个实数m ,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都为“凸函数”,求b a -的最大值. 解:由函数4323()1262x mx x f x =-- 得32 ()332 x mx f x x '=-- (1) ()y f x =在区间[]0,3上为“凸函数”, 则 2 ()30g x x mx ∴=--< 在区间[0,3]上恒成立 解法一:从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入手:等价于max ()0g x < 解法二:分离变量法: ∵ 当0x =时, 2 ()330g x x mx ∴=--=-<恒成立, 当03x <≤时, 2 ()30g x x mx =--<恒成立 等价于233 x m x x x ->=-的最大值(03x <≤)恒成立, 而3 ()h x x x =-(03x <≤)是增函数,则max ()(3)2h x h == (2)∵当2m ≤时()f x 在区间(),a b 上都为“凸函数” 则等价于当2m ≤时2 ()30g x x mx =--< 恒成立 解法三:变更主元法 再等价于2 ()30F m mx x =-+>在2m ≤恒成立(视为关于m 的一次函数最值问题) 2 2 (2)0230 11(2)0230 F x x x F x x ?->--+>?????-<-+>??? 例2),10(32 R b a b x a ∈<<+- ],2不等式()f x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2010-2016高考理科数学题型全归纳题型1、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3、集合的运算 题型4、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题型6、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范围 题型7、判断命题的真假 题型8、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题型9、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范围 题型10、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题型11、同一函数的判断 题型12、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题型13、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题型14、函数定义域的应用 题型15、函数值域的求解 题型16、函数的奇偶性 题型17、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题型18、函数的周期性 题型19、函数性质的综合 题型20、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题型21、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题型22、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问题 题型23、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数不等式 题型24、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题型25、指数函数中的恒成立的问题 题型26、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 题型27、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题型28、对数函数中的恒成立问题 题型29、幂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题型30、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题型31、判断函数的图像 题型32、函数图像的应用 题型33、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 题型34、利用函数的零点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35、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点的存在性问题 题型36、函数与数列的综合 题型37、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题型38、函数中的创新题 题型39、导数的定义 题型40、求函数的导数 题型41、导数的几何意义 题型42、利用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关系判断图像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专题汇总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专题 汇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专题汇总 一、选择题 1、已知无穷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为n S ,且S S n n =∞ →lim .下列 条件中,使得()*∈q a (B )6.07.0,01-<<-q a (D )7.08.0,01-<<-

A .{}n S 是等差数列 B .2{}n S 是等差数列 C .{}n d 是等差数列 D .2{}n d 是等差数列 【答案】A 二、填空题 1、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6a =,350a a +=,则 6=S _______.. 【答案】6 2、无穷数列{}n a 由k 个不同的数组成,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对任意 *∈N n ,{}3,2∈n S ,则k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4 3、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a 1+a 3=10,a 2+a 4=5,则a 1a 2a n 的最大值 为 . 【答案】64 4、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2=4,a n +1=2S n +1,n ∈N *,则 a 1= ,S 5= . 【答案】1 121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含答案)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1777—1855)、著名的德国数学家。1777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的布伦兹维克。父亲是一个砌砖工人,没有什么文化。 还在少年时代、高斯就显示出了他的数学才能。据说、一天晚上,父亲在计算工薪账目、高斯在旁边指出了其中的错误、令父亲大吃一惊。10岁那年、有一次老师让学生将1、2、3、…连续相加、一直加到100、即1+2+3+…+100。高斯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急着相加、而是仔细观察、思考、结果发现: 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一共有50个101、于是立刻得到: 1+2+3+…+98+99+100=50×101=5050 老师看着小高斯的答卷、惊讶得说不出话。其他学生过了很长时间才交卷、而且没有一个是算对的。从此、小高斯“神童”的美名不胫而走。村里一位伯爵知道后、慷慨出钱资助高斯、将他送入附近的最好的学校进行培养。 中学毕业后、高斯进入了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学习。刚进入大学时、还没立志专攻数学。后来听了数学教授卡斯特纳的讲课之后、决定研究数学。卡斯特纳本人并没有多少数学业绩、但他培养高斯的成功、足以说明一名好教师的重要作用。 从哥廷根大学毕业后、高斯一直坚持研究数学。1807年成为该校的数学教授和天文台台长、并保留这个职位一直到他逝世。 高斯18岁时就发明了最小二乘法、19岁时发现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可用尺规作出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这个欧几里得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这个发现、在他逝世后、哥廷根大学为他建立了一个底座为17边形棱柱的纪念像。

对代数学、高斯是严格证明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人。他的《算术研究》奠定了近代数论的基础、该书不仅在数论上是划时代之作、就是在数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之一。高斯还研究了复数、提出所有复数都可以用平面上的点来表示、所以后人将“复平面”称为高斯平面、高斯还利用平面向量与复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阐述了复数的几何加法与乘法、为向量代数学奠定了基础。1828年高斯出版《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曲面的微分几何学。并提出了内蕴曲面理论。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当时的所有数学领域、而且在不少方面的研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在数学历史上的影响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 高斯一生共有155篇论文。他治学严谨、把直观的概念作为入门的向导、然后试图在完整的逻辑体系上建立其数学的理论。他为人谨慎、他的许多数学思想与结果从不轻易发表、而且、他的论文很少详细写明思路。所以有的人说:“这个人、像狐狸似的、把沙土上留下的足迹、用尾巴全部扫掉。”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集合 题型1-1 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1-3 集合的运算 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题型1-4 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1-5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题型1-6 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取值范围 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题型1-7 判断命题的真假 题型1-8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题型1-9 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第二章函数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题型2-1 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题型2-2 同一函数的判断 题型2-3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第二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最值) 题型2-4 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题型2-5 函数定义域的应用 题型2-6 函数值域的求解 第三节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题型2-7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题型2-8 函数单调性(区间)的判 断 题型2-9 函数周期性的判断 题型2-10 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第四节二次函数 题型2-11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题型2-12 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及 条件 题型2-13 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 “定轴动区间”问题 第五节指数与指数函数 题型2-14 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 数不等式 题型2-15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题型2-16 指数函数中恒成立问题 第六节对数与对数函数 题型2-17 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 数不等式 题型2-18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题型2-19 对数函数中恒成立问题 第七节幂函数 题型2-20 求幂函数的定义域 题型2-21 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第八节函数的图象 题型2-22 判断函数的图象 题型2-23 函数图象的应用 第九节函数与方程 题型2-24 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 在区间 题型2-25 利用函数的零点确定参 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2-26 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 点的存在性问题 第十节函数综合 题型2-27 函数与数列的综合 题型2-28 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题型2-29 函数中的信息题 第三章导数与定积分 第一节导数的概念与运算 题型3-1 导数的定义 题型3-2 求函数的导数 第二节导数的应用 题型3-3 利用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关 系判断图像 题型3-4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 和单调区间 题型3-5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求解 题型3-6 已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或 不单调,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3-7 讨论含参函数的单调区间 题型3-8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图象的

高考数学 题型全归纳 如何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典型例题

如何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是一类考查思维能力的题型,要求考生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重点是递推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化归转换思想,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达到化陌生为熟悉的目的。 下面就递推数列求通项的基本类型作一个归纳,以供参考。 类型一:1()n n a a f n +-= 或 1 () n n a g n a += 分析:利用迭加或迭乘方法。即:1122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或1 21 12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例1.(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1 ,2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2n n n a a s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1)由题知:121 1 1 1 (1)1n n a a n n n n n n +-===-+++ 1122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1111111 ()()()121122 n n n n =-+-++-+---…… 312n = - (2)2(1)n n s n a =+Q 112(2)n n s na n --∴=≥ 两式相减得:12(1)(2)n n n a n a na n -=+-≥ 即:1(2) 1n n a n n a n -=≥- 12 1 121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121 121n n n n -=??--……

高考数学典型题归纳

高考数学典型题归纳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全集U ={1,2,3,4,5,6},M ={1,4},N ={2,3},则集合等于 A .{2,3} B .{2,3,5,6} C .{1,4} D .{1,4,5,6} 2.设复数满足,则z 的共轭复数z = A . B . C . D . 3. “x <0”是“ln(x +1)<0”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抛物线()2 40y ax a = ≠的焦点坐标是 A. ()0,a B. (),0a C. 10,16a ? ? ??? D. 1,016 a ?? ??? 5. 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1a =,公差2d =,236n n S S +-=,则n = A. 5 B. 6 C. 7 D. 8 6. 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A. 4 3 3cm B. 833cm C.33cm D.4 3cm 7. 已知实数满足约束条件11y x x y y ≤?? +≤??≥-? ,则的 最大为 A . B. C. D. 8. 若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值是 ,x y 2z x y =+3323 2 -3-k ()N M

高考数学常见题型汇总(经典资料)

一、函数 1、求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 分母 ≠0 偶次根号≥0 对数log a x x>0,a>0且a ≠1 三角形中 060,最小角<60 2、求值域 判别式法 V ≥0 不等式法 222321111 33y x x x x x x x x =+ =++≥??= 导数法 特殊函数法 换元法 题型: 题型一: 1y x x =+ 法一: 111 (,222同号)或y x x x x x x y y =+ =+≥∴≥≤- 法二:图像法(对(0) b y ax ab x =+>有效 2 -2 -1 1

题型二: ()1 (1,9) y x x x =-∈ ()/ 2(1)(9)110 1 80,,0,9导数法:函数单调递增 即y x y x x y f f y =+>∴=-?? ∴∈∈ ? ?? 题型三: 2sin 1 1sin 1sin ,1, 2112化简变形又sin 解不等式,求出,就是要求的答案y y y y y y θθ θθ-= ++=≤-+∴ ≤- 题型四: 22 2 2sin 11cos 2sin 1(1cos ),2sin cos 114sin()1,sin()41sin()11 4化简变形得即又由知解不等式,求出,就是要求的答案 y y y y y y x y x y y x y y θθ θθθθθθθ-= +-=+-=++++=++= +++≤≤+ 题型五

222233 3(3),(3)30(3)430化简变形得由判别式解出x x y x x x y x x y x y y y y += -+=-+-+==--?≥V 反函数 1、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 2、反函数的值域是原函数的定义域 3、原函数的图像与原函数关于直线y=x 对称 题型 1 ()(2)32,2322,2已知求解:直接令,解出就是答案 x x f f x x x x --=+-=+ 周期性 ()()()(2)()()(2)0 0(2,函数 -)式相减) 是一个周期是2t 的周期函数 x x t x t x t x x x t f f f f f f f +++++=+== 对称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题型1、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3、集合的运算 题型4、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题型6、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范围题型7、判断命题的真假 题型8、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题型9、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范围 题型10、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题型11、同一函数的判断 题型12、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题型13、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题型14、函数定义域的应用 题型15、函数值域的求解 题型16、函数的奇偶性 题型17、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题型18、函数的周期性 题型19、函数性质的综合 题型20、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题型21、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题型22、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问题 题型23、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数不等式 题型24、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题型25、指数函数中的恒成立的问题 题型26、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 题型27、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题型28、对数函数中的恒成立问题 题型29、幂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题型30、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题型31、判断函数的图像 题型32、函数图像的应用 题型33、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 题型34、利用函数的零点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35、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点的存在性问题 题型36、函数与数列的综合 题型37、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题型38、函数中的创新题 题型39、导数的定义 题型40、求函数的导数 题型41、导数的几何意义 题型42、利用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关系判断图像 题型43、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题型44、含参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题型45、已知含参函数在区间上单调或不单调或存在单调区间,求参数范围题型46、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求解 题型47、方程解(函数零点)的个数问题 题型48、不等式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1高考数学必考七个题型 第一,函数与导数 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 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 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 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主要考察对定理的熟悉程度、运用程度。 第七,解析几何 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 针对数学高考强调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复习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并形成记忆,形成技能。以不变应万变。 2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题型1、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3、集合的运算 题型4、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题型6、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范围题型7、判断命题的真假 题型8、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题型9、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范围 题型10、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题型11、同一函数的判断 题型12、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题型13、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题型14、函数定义域的应用 题型15、函数值域的求解 题型16、函数的奇偶性 题型17、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题型18、函数的周期性 题型19、函数性质的综合 题型20、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题型21、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题型22、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问题 题型23、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数不等式 题型24、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题型25、指数函数中的恒成立的问题 题型26、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 题型27、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题型28、对数函数中的恒成立问题 题型29、幂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题型30、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题型31、判断函数的图像 题型32、函数图像的应用 题型33、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

数学高考大题题型归纳必考

数学高考大题题型归纳必考题型例题

数学高考大题题型归纳必考题型例题 1数学高考大题题型有哪些 必做题: 1.三角函数或数列(必修4,必修5) 2.立体几何(必修2) 3.统计与概率(必修3和选修2-3) 4.解析几何(选修2-1) 5.函数与导数(必修1和选修2-2) 选做题: 1.平面几何证明(选修4-1) 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4) 3.不等式(选修4-5) 2数学高考大题题型归纳 一、三角函数或数列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二、立体几何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解答题1道),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当然,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指南:多做典型题 善归纳总结

2019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指南:多做典型题 善归纳总结 2019年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在本阶段复习中,以高考数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要求为依据,切实做好复习、补漏、重点强化工作,优化组合各方面信息,力求为高考作好全面系统地、充分的准备,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制定复习目标 (一)研究考纲,把准方向 为更好地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考生应该明确考试要求和命题要求,熟知考试重点和范围,以及高考数学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以课本为依托,以考纲为依据,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复习时要花大力气,突出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数学思想,促进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 (二)重视课本,强调基础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对通性通法的考查,并且一些高考试题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多,但仍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习题所涵盖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高二数学(下)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求椭圆中斜率为平行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此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方法在2019年春季高考、2019年秋季高考、

2019年秋季高考的压轴题中多次出现。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对重点知识的重点考查;重视数学知识的多元联系,基础和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重视对知识的迁移,低起点、高定位、严要求,循序渐进。 有些题目规定了两个实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叫做“接近”,以递进式设问,逐步增加难度,又以考生熟悉的二元均值不等式及三角函数为素材,给考生亲近之感。将绝对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等恰如其分地涵盖。注重对资料的积累和对各种题型、方法的归纳,以及可能引起失分原因的总结。同时结合复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对复习过程进行计划、调控、反思和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突破难点,关注热点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到重点突出。需要强调的是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琢磨、强化、变通重点却是完全必要的。考生除了要留心历年考卷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强调对主干的考察是保证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同时,还应关注科研、生产、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这对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就大有裨益。

高考数学知识点与题型归纳

河南省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 g |l g (,)|l 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 {} 如:集合,A x x x B x a x =--===||2 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a ? (答:,,)-? ?? ?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 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335 30 555 50 15392522∈--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数列要点讲解(含答案)

数列 一、高考要求 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 的前n 项. 2.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的公式.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掌握数学归纳法这一证题方法,掌握“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思想方法. 二、热点分析 1.数列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客观性试题加一个解答题,分值占整个试卷的10%左右.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所有项和等内容,对基本的计算技能要求比较高,解答题大多以考查数列内容为主,并涉及到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在解题过程中通常用到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属于中高档难度的题目. 2.有关数列题的命题趋势(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而不等式则是深刻认识函数和数列的重要工具,三者的综合求解题是对基础和能力的双重检验,而三者的求证题所显现出的 代数推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热点(2)数列推理题是新出现的命题热点.以往高考常 使用主体几何题来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近两年在数列题中也加强了推理能力的考查。 (3)加强了数列与极限的综合考查题 3.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用非常广泛,且十分灵活,主动发现题目中隐含的相关性质,往往使运算简洁优美.如2435 46225a a a a a a ,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进行转化:从而有2 23355225a a a a ,即235()25a a . 4.对客观题,应注意寻求简捷方法 解答历年有关数列的客观题,就会发现,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可以用更简捷的方法求解.现介绍如下:①借助特殊数列. ②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可更加准确、快速地解题,这种思路在解客观题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数列客观题都有灵活、简捷的解法 5.在数列的学习中加强能力训练数列问题对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运算能力、归纳猜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判定等差数列的方法(含答案)

判定等差数列的方法 本文介绍判定等差数列的方法、目的在于深刻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灵活运用有关知识、为解有关数列的综合题奠定基础、那么怎样判定等差数列呢? 一、定义法 如果一个数列{a n}满足a n+1-a n=常数、则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据此定义、要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只需证明a n+1-a n=常数、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 例1 已知数列{a n}是等差数列、而数列{b k}的通项公式为 证明设数列{a n}的公差为d、则有 二、通项公式法 大家知道、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a1+(n-1)d、反之如果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a1+(n-1)d、则数列{a n}是等差数列、这样、数列{a n}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n=a1+(n-1)d、因此通项公式也是判定等差数列的好方法、 求证:数列{b n}是等差数列、

证明设等比数列{a n}的公比是q、由a n>0知q>0、于是 三、等差中项法 三数a、A、b成等差数列、即2A=a+b、A叫a、b等差中项、反之、若2A=a+b、则a、A、b成差数列、因此、我们常用后一结论来判定等差数列、 例3 已知x、y、z成等差数列、求证x2(y+z)、y2(x+z)、z2(x+y)也成等差数列、 证明∵x2(y+z)+z2(x+y) =x2y+x2z+z2x+z2y =x2y+z2y+xz(x+z) =x2y+z2y+2yxz(∵2y=x+z) =y(x2+z2+2xz)=4y3、 而2y2(x+z)=2y2·(2y)=4y3、 ∴x2(y+z)+y2(x+y)=2y2(z+x)、 故x2(y+x)、y2(z+x)、z2(x+y)也成等差数列、 有些数列题需要根据上面的方法证明所给数列是等差数列后、再求解、至于证明时选用哪个方法、应因题而异、 解因为数列的第k项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必考五大题型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归纳高考数学必考五大题型 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聪明的智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归纳和总 结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下文小编就给即将高考的你归纳总结了高考数学必 考的几种大题题型,请考生们抓紧查阅吧! ? ?高考数学必考五大题型 一、排列组合题型二、立体几何题型三、数列 问题题型四、导数应用题型五、解析几何题型(圆锥曲线)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答题技巧 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 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 ?高考数学大题解析几何剖析 1、很多高考问题都是以平面上的点、直线、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三大类几何元素为基础构成的图形的 问题;2、演绎规则就是代数的演绎规则,或者说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规则。有了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这幺一个结论,那就是解决高考 解析几何问题无外乎做两项工作:1、几何问题代数化。2、用代数规则对代 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高考解析几何解题套路及各步骤操作规则步骤一:(一化)把题目中的点、直线、曲线这三大类基础几何元素用代数形式表示出 来(翻译);口诀:见点化点、见直线化直线、见曲线化曲线。1、见点化点:点用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点都要加以坐标化;2、见 直线化直线:直线用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直线都要加以 方程化;3、见曲线化曲线:曲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用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曲线都要加以方程化;步骤二:(二代)把题目中的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如何复习呢?每天刷题是否真的有效呢?在高考数学复习中,你是否遇到许多 难解的问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及解题方法,希望大家喜欢!高考数学题型归纳 一、排列组合篇 1.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 的应用问题。 4.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 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6.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 的概率。 7. 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 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8. 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二、立体几何篇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 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 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三、数列问题篇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解三角形考点归纳

【考题回放】 1.设,,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则()2a b b c =+是2A B =的( ) (A )充分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2tan =+,给出以下四个论断: ① 1cot tan =?B A ② 2sin sin 0≤ +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汇总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汇总 1.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 单的应用问题。 4.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 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6.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 件的概率。 7. 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 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8. 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 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 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1. 导数概念的理解。 2. 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复合 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 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了证明。 3. 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