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政治》真题及详解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政治》真题及详解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政治》真题

(总分150,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属于()。

A 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

C 唯心主义

D 不可知论

答案:C

哲学的基本派别特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唯物主义指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即坚持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指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即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

2.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这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D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一切物质的存在方式,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另一方面,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和主体,无物质的运动也是不存在的,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3. 下列各项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是()。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 对立和统一的观点

D 本质和现象的观点

答案:A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世界的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 下列各项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答案:C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等。 C 项中的"相反相成"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即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相互消蚀等。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根本性质发生变化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只有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才能突破现存事物的限度,促使矛盾相互转化,并使一事物变成他事物。C 项中的"物极必反"体现了矛盾的相互转化,即矛盾的斗争性。A 项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B 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 项中的"欲擒故纵,声东击西"体现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原理。

5. 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关系的哲学依据是()。

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 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

C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D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答案:D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依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外因关系原理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方针的理论依据。

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对立表现为()。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D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答案:B

一般来说,唯物主义是反映论,唯心主义是先验论。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的全部感性、理性认识过程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反映过程是能动积极、辩证发展的,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唯心主义认识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把人的意识说成先天就有的东西,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物质世界反而是这种意识的产物。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7. 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 直接性和形象性

B 生动性和具体性

C 丰富性和多样性

D 抽象性和间接性

答案:D

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它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还没有深入到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因而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8.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不完全的。这说明真理具有()。

A 绝对性

B 客观性

C 相对性

D 一元性

答案:C

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第一,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特定对象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都不可能同客观事物其规律完完全全地一致。第二,从认识的广度来看,每一个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在有限范围内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可能穷尽客观世界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过程。

9.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是()。

A 政治制度

B 自然科学

C 政治思想

D 思维科学

答案:C

理性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从结构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不进入上层建筑且不反映经济基础的部分,如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另一个是进入上层建筑并反映经济基础的部分,这部分又称为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理论、哲学理论、宗教观念、道德观念、社会科学、艺术等。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思维科学是研究思维活动规律和形式的科学,为科学三大领域之一,思维一直是哲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及其他一些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所以,两者都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10. 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问的矛盾

B 广大群众和少数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C 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D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A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1.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 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

B 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C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D 思想理论对历史发展的引领作用

答案:B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唯心史观认为少数天才、帝王、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所以,两者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1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A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3.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个方面,其中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A 重要武器

B 主要形式

C 战略阵地

D 基本内容

答案:D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关系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重要根源。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土地问题。因此,进行土地革命,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内容。除此之外,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革命根据地是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

14. 毛泽东提出,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A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 执行严格的革命纪律

C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D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D

毛泽东提出,要取得武装斗争的胜利,必须建设好人民军队,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5.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

A 长期性

B 稳定性

C 独立性

D 过渡性

答案:D

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过渡性。

16. 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其中高级形式是()。

A 委托加工

B 公私合营

C 统购包销

D 计划订货

答案:B

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经销代销等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再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 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

C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D 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

答案: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