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亡则中国亡----思考我们的今天和明天作者:北京丰瑞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的确不是西方标准定义的科学,更不仅仅是治病的技术,说它是科学和技术显然都贬低了它,因为它超越并包容科学技术。它既是形而上之道,无形无象,通天达地;又是" />
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医亡 则中国亡

中医亡 则中国亡

中医亡 则中国亡
中医亡 则中国亡

中医亡则中国亡

原文地址:则中国亡----思考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href="https://www.docsj.com/doc/ab11654762.html,/s/blog_85ed64f30102v0pb.ht ml" target="_blank">中医亡则中国亡----思考我们的今天和明天作者:北京丰瑞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的确不是西方标准定义的科学,更不仅仅是治病的技术,说它是科学和技术显然都贬低了它,因为它超越并包容科学技术。它既是形而上之道,无形无象,通天达地;又是形而下之器,有形有像,医病救人,同时也是一种渗透于东方世俗生活的文化、哲学、艺术、价值观,甚至就是一种美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学了中医生活一定会更美好,所以我以为每个中国人都该学中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的经典语录应该直接进入大中小学的课本,因为这些都是中医的源头。试想,你即使不给人治病,学了中医也能给自己养生保健,这也是积德行善,因为你减少了自己的痛苦,也就减轻了亲友的麻烦。则中国亡----思考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name="image_operate_54781409671134032" alt="[转载]

中医亡则中国亡----思考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src="https://www.docsj.com/doc/ab11654762.html,/DownloadImg/2014/09/1 709/45343178_1"

real_src="https://www.docsj.com/doc/ab11654762.html,/DownloadImg/2014/

09/1709/45343178_1"

action-data="http%3A%2F%https://www.docsj.com/doc/ab11654762.html,%2Fmw690 %2F002s3SvNzy6LJBWCf1l1f%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中医与儒释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核心文化内涵,对道的追寻令它们异曲同工。无论皇家的正统学说还是民间的世俗文化都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之道密不可分,而中医兼俱道与术之特征,并彻底融入世俗生活,且雅俗共赏,所以不仅人人皆可学习中医,进一步努力还可成为业余郎中,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从古到今的一种现象,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医还有个现代特色,就是当今的许多中医名家是学了西医后再学中医而成名的。中医自身的特色也造成了中医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从古到今,大凡文人骚客都略通歧黄之术,贩夫走卒也会些治病的独门偏方,至于武林人士和道家人物,则十有八九都懂些医术。这不仅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武侠小说中可以领略,而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元代名医朱丹溪四十四岁才开始学医,典型的半路出家,一不留神成了名医;上海名医陈存仁写的《我的医务生涯》,披露了更多由文而医的神人,兹略举一二:恽铁樵,上海名医,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主编。因长子病故,遂发愤学医,后正式挂牌行医。其主要著作22种,另有《铁樵函授医学讲义》;陆士谔,上海十大名医之一,早期鸳鸯蝴蝶派小说家,主要小说有《冯

婉贞》、《新孽海花》等,医著有《医学指南》、《士谔医话》等,编著的医书有《叶天士医案》、《叶天士秘方》等。由此可见,从古代到1949年,医者与文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

谁若想更进一步成为悬壶济世的郎中,就可专门拜师学医,出徒了就可成为当时的专业人士。

学中医最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我所看到和实践的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其实东方的学问和技艺都是如此传授的,如练武、习文、学戏、下棋、绘画、弹琴等等。若无师,那就先寻师,师肯定可以找到,只要你心诚。此外,医书也可成为半个老师!旧时的中医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体系,无任何门槛,谁都可以学,因为它低可用于修性养生,中可用于治病救人,上可用于悟道得道。但是你究竟能否成为好医生,能否悟道,只能取决于你的医道和医德,决不取决于你的文凭和广告。再说,中国几千年来压根儿就没有中医文凭这东西,中医高人是师带徒的结果。如此看来,中国学医的旧制和习惯法其实是一种比科举制度和现代考试制度更

先进的人才选拔体制,让社会成为最大的考场,颇有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有人说江湖医生骗人,世上也的确有这种江湖骗子。但那个行业没骗子?我们一生中真正上当受骗的悲剧是因为江湖医生吗?谁也不从中医教育和体制上找

原因。中医高人都被消灭了,当然只有庸人和骗子当道!我以为,人世间的种种职业中,唯独医生最难骗人,因其结果

只有两种:有效和无效。而绝大多数误人生命的究竟是江湖医生还是某些正规医院,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政府无为,各类人才就会自然成长,大有可为。这也是为什么中医自古就有如此多的流派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各地气候不同,物产各异,更加造就了各地、各类风格不同的中医方法,所以中医的天性就是充满个性的,多元化的,它与西医从一开始就走的不是一条道。人类返朴归真的趋势与中医的本质有种天然的契合,中医本身就可以直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以,在当今科技发达医疗倒退的情形下,我更建议人人学点中医,多少不限,总之都会利人利己。再说,这也算恢复了一种古风,一种失传很久的中国特色。

不知何故,中医专业是按理工科招生的。其实这是个地道的文科专业,甚至可以归为艺术类,唯独不应归入理工科,这大约也是官员们一心向往科学的结果。中医无论从文字、医学、历史、哲学、艺术、玄学等各方面看,都是与中国文化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因为其中充满了道,所以有文科天赋的人学中医比理工科天才更得心应手。我将认识中国字的人都称为文人。作为一名文人,我学中医是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所致。文人识字,所以可以先读医书,书就成了第一个老师。我就是这么开始的。可惜在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易,摧毁自己的兴趣倒不难。我坚信只要真心学医求道,自会碰

到有缘人。果然,当我真心诚意地寻找学医的师傅时,他们就一个个出现了,有的在乡下,有的在城里。看似你在找他,实际上他也在找你,有缘之人迟早会碰面。

中医内容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中药。其实中医的内容之丰富超出我们的想象。仅从大的方面就可分为内治与外治,而外治的内容更丰富多彩。只要搞通了中医的一法,就容易触类旁通,治疗方法多了,就能不拘一格结合运用,哪种方法适用就用哪一个。关键是必须跟着师傅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从实质上看,中医不是治病而是治人,其法在于调节阴阳平衡,故凡调节阴阳平衡之法皆为中医之法,其法并无高下之分,端看那种法更合适。从广义上讲,中医之法亦是治国之法。所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很有道理,因做良相与良医之道相通。

中国是文化的中国,数千年来以文教化四方而少有武力征服;而中医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核心――道。故曰:中医亡,则中国文化亡,文化即亡,则中国名存实亡!决非耸人听闻!

过去几年中,我遍访各地各类中医人士,其中有民间的也有学院派的,有城里的也有乡下的,有道士也有和尚。在寻医访道过程中,我常常碰到一些人对中医忧心如焚,尤其对“中医不科学”的说法表现出极大的愤怒。这时我会津津有味地说:如果有人说中医不科学,那您就该说,对,中医当然不是科学!说中医是科学实在贬低了中医,因为中医是超

越科学并包容科学的!何故?中医给中国人医了几千年的病,既有神奇的疗效,又有系统的理论,能说它不真吗?可是当今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也无法解释中医的理论和疗效,只能说明科学有局限,是中医的发展提前超越了科学。以科学为标准衡量中医本来就不对。什么是科学?其定义至今众说纷云。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通称为哲学,到后来才分科别类,是谓科学,亦即分科别类之学问,它只是建立在古希伯莱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传统上的一种探索真理的方法,并非终极真理。中医、佛学、道学、神学不也是探索真理的方法吗?

可以肯定,关于医学的争论必然导致文化的争论,因为中医不仅关乎医学,而且关乎文化。西方有人认为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的确如此!只是中外文明的冲突还未在国际上展开,却首先在国内引发,因为西方在中国的代言人势力太大了!此乃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极端的西化教育所赐。文明冲突的国际化迟早会到来,西方担忧中国崛起,其实质是担心中国文化的崛起。其它国家并无本土医与西医之争,因其本土医学在早期的文明冲突中已经消亡,惟中医承载东方文化而傲然独立于世。其它国家虽无医学之争,却以宗教等其它形式与西方文明产生冲突。若没有文化争论和冲突,说明该本土文化已经消亡或被同化了。

实证――中医用活人,西医用死尸

如今科学在很多人眼里已不再是一种方法,而是真理本

身,甚至成为一种新宗教,我称之为“科学教”。认定中医不

科学的人,皆以其“科学教”的定义而非科学的精神为准绳,

认为只有通过西方线性式的逻辑实证才是真理。实际上宇宙间的绝大多数现象还无法用科学来实证,尤其是根本的问题如上帝、宇宙、生命、灵魂,以及中医的精、气、神等等。

其实,对科学最早也最准确的定义来自《易传》,即学

科可分为两大类: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只学西学的人很难理解,形而下之器固然可以用形而下之法实证,然而形而上之道的实证还得结合形而上的法门,比如古人孙思邈、李时珍,还有我云游武当山见到的祝华英道长,都可通过形而上之法,在其修行禅定中清楚地实证中医经络和穴位的存在,并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之。几千年来所有中医的临床实践都是东方式的实证,既在医者自己身上,也在患者身上,总之都是通过活人来实证,而西医实证解剖只能通过死人、白老鼠。人死则气散神走,只剩物体状的尸体,而死尸却是西医的研究对象。中医通过活人实证其医理,是因为精、气、神和经络只存在于活人之体。如此难度与境界,对灵性与智慧的要求,当然非形而下之科学可以度量和想象。有人却宁可相信西医在死尸和白老鼠身上试验的结果,而不愿相信几千年来在无数活人身上实证的结果。

当然,西医也有在活人身上的试验结果。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在

《中医的优势特色和发展战略》一文中介绍,1998年,美国因药源性反应住院抢救者高达216万人,其中死亡者10.6万人。经济损失40亿美元。1997年,在我国,210万人因西药药物反应住医院,19万人因此而死亡(相当于我国每年死于10余种传染病人数总和的12倍),这还是十年前的数字;根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岳凤先教授统计,新中国成立40年间,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仅5000例,且多属用药不当,例如把商陆当人参。可见西药那么严格的质量标准也不见得可靠,也不见得科学。

当今之中医院校约有一半课程为西医、西学,为此我专门调查过许多中医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问其中医和西医课程那个更难?他们一致认为中医更难,因中医兼具形而上与形而下之特征,不仅要学,还得悟。在许多人眼里,中医始终被掩盖于传统的土方、药罐和种种落后的迷信行列中,即使有疗效也被视物“仅仅是经验的产物”,而科学却被捧上了神坛。所幸,我的有关中医与科学的“极端言论”如今有了理论支持,这就是乐后圣的《医道》。其宏论由论医而论道,由医学而哲学,由形而下而形而上,对医道如何超越、指导科学乃至人类文明做了系统的阐述,其坚实不虚的理论依据就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与医道

医能进入道的境界,是中国人的杰作,也是中国人对人

类的贡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医不是停留在医术和器物的境界,它全面吸收了东方文化中道家、儒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精髓并予以融会贯通,方形成了医道,并由此影响了其它思想和文化,而医道之集大成者正是《黄帝内经》。我曾看过长篇电视记录片《黄帝内经》,里面有对当今大学生和路人的随机采访,结果被采访者十有八九不知《黄帝内经》为何物。由此可见中国医道之沦落!我以为,把《黄帝内经》的经典章节列入中国大中小学的课本都决不为过。人知道了养生,必减少疾苦,这就如同佛法所说的“菩萨修因不修果,凡人修果不修因”。修去病因,自然不会得病果。所以从终极意义上讲,佛法、道法就是医万病的终极法门,因为万物由心生,这也是佛、道、医、儒皆认同的核心观点。

《黄帝内经》不仅在形而上的高度与佛经、《道德经》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从形而下的角度对病因、病理和养生、治病做了具体、通透的论证,因此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中医典籍,居中医经典之首。《黄帝内经》约成书于秦汉时代,它托名黄帝与岐伯的对话,直接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心灵的和谐,它不仅关注果,而且更关注因,不仅关注人的身体和疾病,而且全方位关注天地人的和谐,所以自古以来它就是人类关爱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东方智慧,也是人类疗治疾病与瘟疫的灵兰秘典,这部人类的思想圣典直接影响了东方儒释道医等

传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集中阐述了人类社会天地人和谐中正平和的思想。而天地人的和谐发展正是目前整个人类面临的难题。

《医道》特意提出了一个令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五行。说熟悉,是因为中国人对此名词几乎无人不晓,说陌生,是因为国人对其代表的深刻内涵所知甚少。中国古代人民最伟大的创造不是四大发明,而是“五行”。如果非要拿四大发明和五行做比较,那只能是大跌身价,因为四大发明不过是一技一术,而“五行”却沉淀着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进一步抽象后形成了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识到人的生命活动不是内在器官的孤立活动,不仅它们之间具有循环无端的相生相克的联系控制关系,它们与周围事物特别是自然界四时节气的变化也同样存在着资生、制约的联系控制关系。

这种与西方的线形化思维截然不同的环状立体思维方

式使《黄帝内经》体系的形成具备了理论基础,创立了“人相应”的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整体观念。所以“医道,就是以五行为推论工具,用相生相克的规律,将宇宙万物统统纳入五行行列,并以五行之间的相互生化和制约,来阐述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家学派,在天人关系问题上都主张天人相通或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人道源

于天道,天道蕴含人道,“人之始生,得于天也。”因而天道和人道并非平起平坐,天道比人道更为根本,从本源上看,人道是从天道派生的,并隶属天道。天地人三者是一致的。天人合一和天地人三者一致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有

机的宇宙整体观。

由五行到阴阳

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从形而下之器向形而上

之道升华,同时又是形而上之道不断转化为形而下之器的双向或循环过程。中国文化中历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众生平等,认为天人合一才可得道、成佛。而西方世界在文艺复兴后,从神权中解放出来的人成了万物的中心和主宰,对人类力量和理性的崇拜,使哲学家还没把人与自然、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探讨,因此造成了人与自然、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割裂,这进一步导致了当今人对自然界片面索取和对自然法则的公然践踏。科学技术也成了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文明发展的源泉,又是现代种种罪恶的渊薮。因此,对现代科技必须反思,对现代生活方式也必须重估。《医道》对东方文化中的儒、道、释与医进行了一一对比的分析,发现儒、释、道、医在中国的发展是相互影响和互补的,因此“儒释道医互补”的文化就是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医道既是形而下的器又是形而上的道,所以才能体用互动,道术相间,既提供治病养生之道,又总结治国安邦之道。如果否认了道,

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就一无是处了!天人合一的“一”,正是那个大道所在,正所谓得一者无一不知。事实上,我们目前真正能拿出手的原创也只有中医了。外国留学生到中国除了学习汉语,主要是学中医。

由五行进一步抽象,便自然会得出一个更加根本性的中医基本概念――阴阳。阴阳并非中医的发明,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自然的生根、落脚的土壤,阴阳的概念通过医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医道中的阴阳和合思维是中国文化的本根、灵魂和基因,集中体现了东方辨正思维的独特价值,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全部智慧。阴阳和合是对阴阳矛盾关系的一种高度抽象,只有具体分析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揭示宇宙万物一物两体、阴阳和合的普遍特性。《易经》中,阴阳观念是潜在的或隐含的,在《易传》中,阴阳范畴及其观念才以纯粹思想的形式出现了。《易传》具体阐明了道与器的关系,指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它更进一步深刻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由阴阳和五行这两个医道中的基本概念来观察世界,会发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阴阳和合体,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阴阳,无物不是阴阳,于是医道足以成为人类认识与活动的指南。

医道与国运

中医的核心就是道,医与道从来就互为一体,互动互生,

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而不可分割。在全球化的文化整合中,惟有医道精神的复归,才能使中国在当代的“文化竞争”中立

于不败之地。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与此相伴的是日益加速的文化全球化。假如我们非要与西方哲学对比,就不妨把中国的医道视为一种哲学――医道哲学。这既是一种宇宙观和人生观,也是一种形而上学,一种与西方文化和哲学不同的道的形而上学。它是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民族之魂,并且具有超越的性质。

如此,中国的医道不仅成了哲学,而且是以医道为本体论的哲学,这个哲学体系既表现为儒家《易传》所讲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运演体系,也表现为道家老子所说的“无”名天下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以无观其妙,以有观其微两者同出而异名的玄学体系。太极也好,无极也好,有也好,无也好,都是医道的存在形式。有了这个哲学体系和文化精神,中国人看问题、想问题就不再局限于经验实在和生活的细小,而是知周乎万物,会通医道以应变无穷了。

中国文化和哲学几千年的发展,始终没有离开道的观念,始终没有离开形而上的医道本体。从原始儒家、道家、墨家,到魏晋玄学,再到宋明理学,整个文化思想和哲学体系都是围绕形而上的道发展演变的。道是最高范畴,是最根本性的存在,其他范畴概念都是由它推导演变出来的。天道、地道、

人道,天道中的阴阳、五行、动静、刚柔,人道中的心性、仁义、善恶、真理、博爱等,无不是从最高的范畴道中引申出来的,无不是医道的存在形式和形态,它不仅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和文化的最高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本原和价值源头所在。它具有巨大的超越性力量,以至于任何个别民族的文化都无法与它抗衡。虽然它几度遭异族文化入侵,但由于这个文化价值体系太强大了,异族文化对其破坏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被它融化、整合,而它依然巍巍存在,荡荡不绝。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之所以能过历经磨难而不灭,全在于有医道本体的价值源头。而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唯道是从”的民族,一个以道的存在为生存哲学与性命之理的民族。

目前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国家已不能简单地用土地、海洋来划分疆界,因为文化早已通过网络、影视、教育、体育等现代渠道跨越了国土,所以当今国家主权最核心的资源其实是文化主权。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国家概念就是一个文化概念,其版图一直随其文化价值体系的整合而延伸,每次外族入侵中国的战争也很快演变为一次次文化的整合。中国之所以称之为中国一直是因为中国文化,如果中国文化的核心消亡,则中国虽有其名,其实已不复为中国。

从此意义上讲,中医亡,则中国亡。

上海三甲医院具体排名介绍如下

上海三甲医院具体排名介绍如下:上海最佳医院排名(供参考)一、上海最佳医院排名-综合排名 No、1上海华山医院(全国排名综合第3)No、2上海瑞金医院(全国排名综合第5) No、3上海仁济医院(全国排名综合第8) NO、4上海武警总队医院二、上海最佳医院排名——传染科 NO、1 上海武警总队医院 NO、2 上海华山医院三、上海最佳医院排名-神经内科No、1上海华山医院 No、2上海中医医院(上海最好的中医院神经内科全国排名第8)医院简介专家医生 No、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最好的神经内科医院(全国排名神经内科第9)四、上海最佳医院排名-神经外科No、1上海华山医院(全国排名神经外科第2) No、2上海长征医院(全国排名神经外科第5) No、3上海仁济医院(全国排名神经外科第7)五、上海最佳医院排名-肿瘤科 No、 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全国排名肿瘤科第4)No、2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全国排名肿瘤科第5)六、上海最佳医院排名-心血管病专科 No、1上海长海医院(全国排名心血管第4) No、2上海新华医院(全国排名心血管第6)七、上海最佳医院排名-耳鼻喉科 No、 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全国排名耳鼻喉第4)No、2上海仁济医院(西部)(全国排名耳鼻喉第5) 八、上海最佳医院排名-眼科 No、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全国排名眼科第4) 九、上海最佳医院排名-骨科 No、1上海长征医院(全国排名骨科第3)No、2上海瑞金医院(全国排名骨科第6)十、上海最佳医院排名-妇产科No、1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全国排名妇产科第2)No、2上海仁济医院(全国排名妇产科第6)十一、上海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综合真题

分析化学 名词解释(6道*3分) 化学位移,荧光效应,电渗流等 单选(12道*2分) PDAD,π-π*等 计算** 1、使用Lambert-beer定律计算(12分) 2、色谱基本理论,计算TR,Tm,k,n,K(15分) 3、4谱均全,解谱,结果为苯甲酸甲酯(25分) **大题不全 中药学 名词解释(6道*3分) 阴中求阳,闭门留寇,配伍,炮制,药性,水飞 单选(23道*1分) 填空(24空*1分) 附子干姜肉桂异同,血竭功效,独活羌活比较等等。问答(8道*6分)** 1、用中医药理论说明中药川芎的作用 2、用中医药理论试述肉桂的引火归元作用 3、你对道地药材的认识 4、你对毒性的认识 5,香附,元胡,甘草,附子止痛的异同 **大题不全 药用植物学 名词解释(4道*3分) 花,物种等 填空(12道*1分) 气孔轴式,保护物种措施等 多选(4道*3分) 花粉,种子植物等 问答(2道*12分) 1、写出雄蕊未1,2,3,4…10的科并各举1例植物 2、植物分类学方法及其特点

仪器分析部分 名词解释(25分) π-π*,蓝移,Lambert-beer定律,磁各向异性,AAS,NOE,PDA,远程耦合,不饱和度,ε。 填空(25分)* 1、光谱法基本仪器单元可分为 2、孤立π-π*跃迁出现在.....,强度 3、对甲苯在指纹区.....有特征峰 4、影响NMR的因素有 5、质谱离子峰可分为 6、质谱电离源可分为 7、按分离模式可把色谱分为 8、GC定量分析方法包括 *填空回忆不全 选择(20分)** 1、红外振动形式 2、以下属凝胶的是 3、离子交换受的影响 4、用聚酰胺分离黄酮,苷元和苷先出来的是 5、以下属色谱分离系统的部件是 **回忆不全,无法记忆选项,选项数目不定,可以当做填空题试试。原题是不定项选择,但出题时未注明 简答,论述,计算*** 1、论述NMR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10分) 2、论述LC-MS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10分) 3、单谱解碳谱,不给分子量分子式,解谱结果是呋喃环甲酸甲酯(9分) 4、计算,1m长色谱柱,TR=400s,W=40s,求n及H(6分) 5、简述LC按固定相的分类 6、简述简述5种LC的检测器 ***缺一道 中药学部分 名词解释(20分) 道地药材,解表药,补虚药,水制,相使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中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中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而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和针灸医疗理论。 中医药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特的理论体系,卓越的治疗效果,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中医药事业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成书于汉之前,相传系秦越人所著。其内容亦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之不足。 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从而丰富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公元三世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深入钻研《素问》、《针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基础上,广泛采集众人的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

上海市中医医院的中基竞赛题目

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三基”试卷 医院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E)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时令晨昏对人体有影响 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 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 阴阳是(E) 古代的两点论 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 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C)阴阳交感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A)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行中“土”的特性是(C) 炎上 润下 稼穑 曲直 从革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E) 木 火 土 金 水 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B) 母病及子 相乘

子病犯母 相侮 以上均非 属于“子病犯母”的脏病传变是(D) 心病及脾 心病及肾 心病及肺 心病及肝 以上均非 泻南补北法的理论基础是(B)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五行制化 五行相乘 五行相侮 10.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是(A)肝火旺泻心 肝火旺泻胆 肝火旺泻肾 肝火旺泻肺 肝火旺泻胃 11.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B)泻南补北 益火补土 抑木扶土 培土制水 佐金平木 12.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C) 吸入清气 宣发卫气 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 助心行血 呼出浊气 13.“主治节”的脏是(D) 肝 心 脾 肺 肾 14.主运化水液的脏是(C) 肝 心 脾 肺

15.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是(C) 心与肺 心与肾 肺与脾 脾与肝 肺与肝 16.与气机升降调节关系密切的是(E) 心与肺 心与肾 肺与脾 脾与肝 肺与肝 17.“精血同源”指的是(D) 心肺关系 肺肝关系 肝脾关系 肝肾关系 心肾关系 18.气机升降之枢是指哪一对升降关系(C)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以上均非 19.既属于六腑又属奇恒之府的是(B) 肝 胆 脑 髓 女子胞 20.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D)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21.十二经脉大多循行于(B) 体表 分肉之间 四肢 躯干 头面 22.六淫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特点的邪气是(E)

上海各大医院-(按科室排名)

上海各医院排名(按科室排列)科室神经外科 排名医院研究机构擅长治疗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脑瘤、脑血管病、脑外伤的外科治 疗 2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颅内肿瘤显微外科、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颅脑外伤的诊治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西部) 听神经瘤、颅内血管病以及脊髓病变外科治疗 科室肿瘤科排名医院研究机构擅长治疗 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头颈肿瘤、胸部肿瘤、乳腺肿瘤、胃癌根治术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肿瘤科室眼科排名医院研究机构 擅长治疗 1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喉科专科教学医院 视网膜脱离、角膜病、角膜移植、 人工晶体、青光眼、眼眶肿瘤、眼肌屈光、眼底病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视网膜脱离、角膜病、角膜移植、人工晶体、青光眼、眼眶肿瘤、眼肌屈光、眼底病 科室心血管病专科排名医院研究机构擅长治疗 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脏瓣膜置换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手术治疗、冠心病搭桥术 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附属瑞金医院 各类心血管疾病 3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全军胸心外科研究所、全军重点实验室 心脏瓣膜置换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手术治疗、冠心病搭桥术 4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科室耳鼻喉科排名医院研究机构 擅长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 耳鼻喉科药理基地、上海市中西医结 合鼻病中心 耳显微外科、鼻窥镜手术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西部) 耳显微外科 科室骨科排名医院研究机构擅长治疗 1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颈椎病、手部功能重建、关节置换 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伤骨科、骨质疏松症、关节置换 院 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骨肿瘤、骨关节损伤4黄浦区中心医院 石氏伤科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中医伤科科室神经内科排名医院研究机构 擅长治疗 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脑瘤、脑血管病、脑外伤的外科治疗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脑瘤、脑血管病、脑外伤的外科治疗 3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失眠症、帕金森病、小儿厌食症 科室妇产科排名医院研究机构 擅长治疗 1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中美合作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试管婴儿成功率居国内领先生殖内分泌、妇科肿瘤、中西医结合妇 科、试管婴儿 2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生殖内分泌、妇科肿瘤、中西医结合妇科、试管婴儿3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常见病、疑难病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妇科常见病、疑难病5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 院 妇科常见病、疑难病 科室烧伤科排名医院研究机构擅长治疗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重点学科 大面积烧伤2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全军烧伤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大面积烧伤科室儿科排名医院研究机构擅长治疗

中国中医医院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中国中医医院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目录请查看:《中国中医医院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伴随着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中医医院在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方面 也得到了较快发展。2011 年,中医医院数量达到2831 家(不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比2010 年增加53 家。全年医院分科门急诊人次共达到22.1 亿,其中超过4.2 亿人次选择了中医科,占19.1%。仅次于内科的4.6 亿人次。 2012 年中医类医院3397 个,中医医院2886 个,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医院增加89 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991 个。中医医院床位数为547942 张。 2012 年5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对我国2015 年的中医院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规划指出,到2015 年,中医医院(所)预期达到3397 所,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争取超过5.5 亿人次,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重超过60%。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4-2018 年中国中医医院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七章。首先介绍了医院的基本概念、分类、中国医院的发展概况 等,接着分析了国内中医医院行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广东省、上海 市、北京市及其他地区中医医院的发展。随后,报告对中医医院行业做了经 营管理分析、市场营销分析和重点中医院运营状况分析,最后细致分析了中 医医院行业的未来前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中 投产业研究院、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中国医药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 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

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公立医院总数量,公立中医医院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公立医院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公立医院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公立医院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公立医院总数量占全国公立医院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公立医院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公立医院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公立医院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公立医院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公立医院总数量同全国公立医院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公立中医医院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占全国公立中医医院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公立中医医院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公立中医医院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中国中医科学院701-中药综合(2013回忆版)

中国中医科学院701-中药综合(2013回忆版) 中药学部分(120分) 一、填空(1空1分,共24空,8道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载药() 2、白扁豆()用可健脾止泻,()用可化湿消暑 3、附子干姜肉桂均能(),然干姜长于(),肉桂附子又能(),附子还能()(),干姜还能()。 4、半夏配()治胃寒呕吐,配()治胃热呕吐,配()()治胃阴虚呕吐。 5、凉血止血药药性(),能()。 6、羌活独活均能治风湿痹症,然羌活善治(),独活善治()。 7、也是一味药炮制的区别,具体忘了。 二、选择(16*2分) 1、风药中之润剂指的是 2、下列不符合十九畏的是 3、四气是由什么总结出来的 4、治疗厥阴经头痛的药物 5、蛤蚧不具有的作用是 6、莱菔与人参的配伍关系是 三、名词解释 阴中求阳、水飞、配伍禁忌、烊化、归经、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四、问答题(4*12分) 1、简述中药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2、简述古代药物分类方法和现代分类学方法 3、什么是毒性,简述你对毒性的认识 4、白芍、附子、延胡索和甘草均能止痛,简述它们止痛作用的机理及适应证 分析化学部分(120分) 一、填空 1、化合物在270—350nm内有强吸收说明 2、质谱离子可分为 3、质谱电离源可分为 4、按分离模式可把色谱分为 5、GC定量分析方法包括 6、影响NMR的因素有 7、对甲苯在指纹区.....有特征峰 8、光谱法基本仪器单元可分为 9、 二、选择 1、分离度是 2、以下属凝胶的是

3、用聚酰胺分离黄酮,苷元和苷先出来的是 4、下列不属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的是 5、HPLC的载体不包括 三、名词解释 σ—σ*、蓝移、AAS、NOE、不饱和度、Coupling constant、指纹区 四、问答题 1、归一化法计算几种物质的质量分数(15分) 2、高效液相定量方法及在什么情况下用内标法外标一点法外标两点法(10分) 3、给出质谱、氢谱、碳谱数据要求解谱(10分) 4、论述LC-MS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10分) 药用植物学部分(120分) 一、填空 1、植物细胞外有(),细胞内一切有生命的物质总称为(),无生命的物质是(),此外还有一些()。 2、植物的组织分为()()()()()() 3、在种皮上可以看到以下结构()()()(),有时还可以看到() 4、根系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 5、孢子植物包括()()()()() 6、聚花果由()发育而成,聚合果由()发育而成。 二、选择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薄壁组织是 2、 三、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合蕊冠、髓射线、假果 四、简答题 1、简述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2、论述被子植物在药用植物中的低位 3、简述细胞壁特化的类型和检验方法 因为记忆力不是很好,所以回忆的题不是很全,只当给以后考的同学一些参考。如果有错的地方或不全的地方还请今年考的同学增补和校正,谢谢。 下面附上2009—2012年回忆版真题的链接 https://www.docsj.com/doc/ab11654762.html,/view/b35b40503c1ec5da50e27052.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通过的意义和亮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通过的意义和亮点 《中医药法》通过的三大意义 1、制定中医药法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法在中医药管理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保障力度,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同时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加大对中医药的监管力度,保障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质量安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制定中医药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正在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在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制定中医药法,依法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制定中医药法对于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医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制定中医药法的影响力不仅是国内的,也是世界的,是为解决世界医改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适应“走出去”战略的需要。 《中医药法》的五大亮点 亮点1 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针。 中医药法规定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亮点2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 中医药具有鲜明的特色,所以需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中医药法在中医诊所、中医医师准入,中药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规定了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 1、将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

上海市中医癌症医院

上海市中医癌症医院 上海市中医癌症医院,位于中国上海的一家三甲公立医院,科类齐全,设施先进。重点特色科室中医癌症科。独创“特异性中医强化基因抗肿瘤体系”开创中医治疗癌症新纪元。上海市中医癌症医院成立六十多年,在1990年11月12日上海市中医癌症医院新院成立。十多年来,医院在上级的殷切关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科技兴医,质量建院”的方针,经过创业,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公立三甲医院,被总部卫生部评为先进医院。 医院概况 上海市中医癌症医院始创于1948年,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2004年被首批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医院建院60年以来,始终坚持以“院有重心、科有特色、医有专长、术有专攻”这16个字为建院理念。多次被评为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文明规范服务达标单位,医院还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绿化先进单位”、爱心助老特色基地,以及市、区文明小区。进入新世纪以来,医院连续两届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中医癌症科 中医癌症科是我院重点建设科室之一,中医科室开展70多年来,专业

专注中医治疗癌症。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享誉全国肿瘤界的中医癌症专家,对各种癌症的诊断、治疗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独特见解,对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大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等多系统癌症有独特的治疗经验。中医癌症科全体医务人员秉承部队医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良好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特色治疗 癌症是局部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而非单独某一部位病变的疑难病症,为此,我们提出治疗癌症要“以人为本”整体观念的原则,以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要旨,通过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的临床治疗,达到使患者最大程度康复的目的。自中医癌症科开展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医药防治癌症疾病,并致力于解决中晚期患者的治疗难题。多年来经多位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癌症权威专家不断研究,从而研发了“特异性中医强化基因抗肿瘤体系”。由于其独到的疗效,不但解决癌症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晚期癌症和难治及癌症复发转移难题,并解决了癌症治疗费用高的难题、还有效提高各种癌症的5年存活率。自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受到广大癌症患者好评,目前已经让众多癌症患者重获健康! 我科在临床诊治中突出中医特色与优势,强调辨证论治,在中医药对癌症放化疗的减毒增效、中医药治疗癌性胸腹水、中医药抗癌症复发与转移、晚期癌症的镇痛治疗等方面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减轻化疗,放疗的严重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及白细胞降低等),我科应用特异性中医强化基因抗癌症疗法治疗,可最大程度的减少病人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对恶性胸腹水治疗采用中医培元除水疗法,使胸腹水快速消失,减轻病人痛苦,杜绝积水反复。对于癌痛治疗采用中医消癌镇痛疗法以止痛效果明显、无耐药性、快速软化缩小肿块的优势。使中医癌症的治疗更加完善与全面,临床疗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针对体质儒弱无手术适应症的患者通过采用固本强体疗法双向调理来达到增强患者体质,为患者创造手术机会,提高手术耐受性、增强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生活品质。再此上海市中医癌症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愿竭诚为广大病患提供周到满意服务。

中医药与健康

主要内容: 一、中药的基本概念:是指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二、何谓药食同源:保健药食是指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药物、食物,在实际应用中,很多药 物和食物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是中国传统医学中讲述的药食同源。 (一)药食同源,古已有之原始社会:区分食物、药物、毒物 奴隶社会:药用酒 春秋战国《黄帝内经》:食疗理论、方剂 汉代《神农本草经》:药用食物 张仲景《伤寒论》《金匱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 唐代《千金翼方》:...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 治之,食乃不愈,然后命药。 宋金元明清对食疗理论与应用发展:宋《太平圣惠方》记载食疗方《养老奉亲书》 元《饮膳正要》:完整的营养学专著 (二)从两方面理解药食同源. 1中药与食物的产生方法相同.试吃.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2它们的来源相同动植物 三、何为四气五味 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 寒(凉)药: 热(温)药: 具有清热、凉血、泻火、清虚热、 滋阴等功效。 如:大黄、黄芩、黄连、菊花等。 具有祛寒、温里、助阳功效。 如:附子、干姜、当归、川芎等。 五味:辛、酸、甘、苦、咸 1、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苷类、生物碱。辛可发散、行气、活血。药理作用: 解表药:芳香性挥发油,发汗、解热作用。如:薄荷、白芷 理气药:挥发油,调节胃肠运动、消化液、消化酶。如:木香 活血药: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如:川芎 2、酸味药: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鞣质。酸能涩能收药理作用 止泻、止血、抗炎、抗菌等,如: 乌梅、五味子等。 3、甘味药:化学成分含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 甘味药能补能缓补益药、养心安神药、消食药如人参、甘草、红枣等。药理作用

上海三甲医院具体排名介绍如下

上海三甲医院具体排名介绍如下: 上海最佳医院排名(供参考) 一、上海最佳医院排名-综合排名 No、1上海华山医院(全国排名综合第3) No、2上海瑞金医院(全国排名综合第5) No、3上海仁济医院(全国排名综合第8) NO、4上海武警总队医院 二、上海最佳医院排名——传染科 NO、1 上海武警总队医院 NO、2 上海华山医院 三、上海最佳医院排名-神经内科 No、1上海华山医院 No、2上海中医医院(上海最好的中医院神经内科全国排名第8)医院简介专家医生No、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最好的神经内科医院(全国排名神经内科第9) 四、上海最佳医院排名-神经外科 No、1上海华山医院(全国排名神经外科第2) No、2上海长征医院(全国排名神经外科第5) No、3上海仁济医院(全国排名神经外科第7) 五、上海最佳医院排名-肿瘤科 No、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全国排名肿瘤科第4) No、2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全国排名肿瘤科第5) 六、上海最佳医院排名-心血管病专科 No、1上海长海医院(全国排名心血管第4) No、2上海新华医院(全国排名心血管第6) 七、上海最佳医院排名-耳鼻喉科 No、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全国排名耳鼻喉第4) No、2上海仁济医院(西部)(全国排名耳鼻喉第5)

八、上海最佳医院排名-眼科 No、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全国排名眼科第4) 九、上海最佳医院排名-骨科 No、1上海长征医院(全国排名骨科第3) No、2上海瑞金医院(全国排名骨科第6) 十、上海最佳医院排名-妇产科 No、1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全国排名妇产科第2)No、2上海仁济医院(全国排名妇产科第6) 十一、上海最佳医院排名-烧伤科 No、1上海瑞金医院(全国排名烧伤科第4) No、2上海长海医院(全国排名烧伤科第5) 十二、上海最佳医院排名-口腔科 No、1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全国排名口腔科第3) 十三、上海最佳医院排名-消化内科 No、1上海仁济医院(全国排名消化内科第2) No、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国排名消化内科第6) 十四、上海最佳医院排名-呼吸内科 No、1上海瑞金医院 No、2上海长海医院 No、3上海仁济医院 十五、上海最佳医院排名-内分泌科 No、1上海仁济医院(全国排名内分泌科第2) No、2上海市瑞金医院(全国排名内分泌科第5) 十六、上海最佳医院排名-儿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岐黄中医药科学发展基金会

“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评选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作为个人成就奖,面向全国奖励致力于弘扬中医药传统,发展中医药理论,创立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或技法,传授中医药知识技能,在中医药传承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中医药工作者。 第二条本奖项全称为“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 第三条本奖项领导机构为“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负责组织评审、颁奖等事务。 基本条件 第四条 一、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具有卓越的学术成就,独到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在全国中医药行业有较大影响。 3、潜心传道授业,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人才培养方面有杰出贡献。 4、从事中医药工作40年以上,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二、“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热爱中医药事业,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中医药理论功底深厚,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就,在全国中医药行业有一定的影响。 3、潜心传承,在中医药继承发展方面有重要贡献。 4、从事中医药工作25年以上。 推荐和评审 第五条“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两年评审一次(偶数年),奖励人数不超过3名,奖金为每人20万元(税前)。同期设立“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奖励人数不超过8名,奖金为每人5万元(税前)。 第六条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由“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按照推荐和评审分离的方式组织评选,凡提名推荐的专家均不参加评审。 一、推荐工作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发出推荐公告。“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及“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候选人可通过专家或单位提名推荐。 1、专家推荐:由“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工作委员会认定的著名专家、学者提名推荐。每人可在本人熟悉的领域推荐“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候选人和“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候选人各1名。 2、单位推荐: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内中医药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推荐,每个单位可推荐“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候选人和“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候选人各2名。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一文读懂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西医药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至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此前的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人们发现食用了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和“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人誉为“医祖”。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问世。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秦汉后期,随着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 《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被中医界称为“医圣”。 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东汉末年,“外科鼻祖”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较西医的麻醉药提早了1600多年。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这学期自上课以来,老师根据自己积累多年的知识阅历和丰富扎实的临床经验,辛辛苦苦而又细致入微的向大家讲述了中国传统文与中医的精髓与要点,虽然我在课堂上理解的不是很深刻,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与中医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新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防护和治疗的措施,扫清了很多自己心中的误区与盲点,也纠正了以前从社会上听说的对中医不合理的评价。跟着老师,学到了很多有关传统文化和中医的基础知识,也从老师的求学经历以及学术研究中学到了不少宝贵的东西,受益匪浅。现在总结如下: 一、对上课内容的回顾与体会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想要真正领悟中国传统文化需先能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核心思想。曾记得,老师在第一节课上提出了中国传文化中的一个核心的问题——何为“道”,同学们的回答内容各有特点但却都没有击中要害,不过到给课堂渲染了一种搞笑轻松的氛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才是最正确的解释,听了老师的这句话之后,我当时的理解和反应是“阴阳相互抗衡而又相互依持,其运作的结果便构成了事物本身,事物都是有阴阳两方面组成的”。这也是“八卦”的主要内涵,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对于中医,老师重点给大家传授了中医“整体观念、辩证治病”的原则和中医入门的口诀: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吸,并向大家一一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身体的示范动作,很有趣味性。此外,这学期内跟着老师学到了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强身健体的方法——站桩。这种方法经过很多中医老前辈多年的潜心研究而总结出来的,是一个很有效的捷径,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而且通过站桩也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和韧性,能长期坚持站桩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希望自己以后能坚持这种新的锻炼方法。 课上,老师举出了很多自己亲身经历的临床实例来说明所讲解的话题,直接的证实了中医在一些方面相对与西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优越性。每次上课的最后,老师给同学们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咨询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和问题,而且都会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丰富的知识来给同学们详细地指导,这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双赢的机会。我虽没有询问过问题,但也从他人的询问中学到了很多自我保护和自我治疗的方法,受益很多。 此外,对老师的求学经历也颇有感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蚕蛹羽化成蝶之前经历了长期的煎熬与等待,一棵小树苗只有经过大自然风吹雨打的洗礼方可长成参天大树。人也一样,优秀者的背后必然隐藏着多数人所没有经历过的辛酸与挫折,付出了鲜有人知的青春与汗水。老师在课上讲了自己求学经历,求学之路辛辛苦苦、曲曲折折,然而终成正果,这是努力进取者应有的收获。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体会与认识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已跨越了数千年,经过无数前辈的潜心研究和继承发展,留下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体系和医学理

上海浦东新区中医医院2020单位决算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2016年度单位决算第一部分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概况 一、主要职责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创建于1980年8月,总院坐落于浦东蕴含文化历史的川沙新镇平川路399号(原地址绣川路340号),分院设在万德路49号,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全国首批示范性中医医院、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 医院中医技术力量雄厚,2016年底共有职工479人,中高级职称占50%。拥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1人,上海市名中医1名,浦东新区名中医5名,浦东新区中医医院院内名中医1人。随着医院的发展,大量的人才在这里聚集,其中包括上海市优秀青年中医临床人才2人,上海市杏林优青人才6人,上海市中医药(传统中医)专门人才1人,浦东新区中医领军型人才2人,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中青年骨干27人,浦东新区中医中青年骨干11人,浦东新区中医继承人才培养12人。 医院开放床位达275张,临床科室齐全,设有以中医为特色的心血管科、呼吸科、脾胃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普外科、肛肠科、妇科、儿科、针灸科、伤推科、皮肤科、骨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专科24个、专病特色门诊22个, 年门诊近100万;医疗设备齐全,有核磁共振、CT、钼靶、腹腔镜、

电子胃肠镜、动态血压仪、24小时心电监护、肺功能仪等,能提供中西医一体化综合医疗服务。 医院以“医道精诚仁爱普救”为宗旨,倡导“厚德、博爱、敬业、传承”的院训管理,充分发扬中医药的优势,为人民健康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康复,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 二、机构设置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设28个内设机构,包括:党政办公室、医务科、中医发展与科教办公室、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护理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人事科、财务科、医疗装备管理科、后勤保障科、内科、外科、肛肠科、妇科、儿科、骨伤科、针灸科、口腔科、皮肤科、耳鼻咽喉科、眼科、药剂科、放射科、功能科、检验科、麻醉科、内窥镜室、病理科。

上海各大医院排名及专治各科

综合排名: 综合排名比得主要是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就不参与了,这当中也包括三甲中医院,因为现在三甲中医院也是科室齐全,只不过多了个“中”字而已 1,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 上海人心中的永远的金字招牌,无论关于上海哪家医院排第一的理论到底有多多,最起码,华山医院这上海第一在上海人心中是肯定的!再看,《2007年全国医院排名》华山医院全国第三,上海第一;2009年全年门急诊量279万,全国第二,仅次于解放军总医院的300万;2009年出院人数4.7万,少于瑞金医院的5.5万,上海第二,综上,华山医院上海第一无可厚非。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两人,上海第一家接受JCI评审的综合医院,10个国家重点科室上海第一,全国仅次于协和医院......华山医院上海第一,想必应该如此2,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 《2007年全国排名》全国第五,上海第二,2009年全员出院人次上海第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瑞金的实力无需多说,和华山不相上下。 3,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 虽然《2007年全国医院排名》把仁济医院排在全国第八,上海第三,但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各1人,还有那么多重点专科的中山医院......够了,不多说。 争议就从第四名开始了

以下都是我个人意见: 4,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 5,第二军医大附属长海医院 6,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 7,第二军医大附属长征医院 8,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9,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10,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同济医院 分科排名(分科排名就不列举前10了,有名的我就写上,也算是指导大家去上海就医的选择吧) 内科: 神经内科:1,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2,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心内科:1,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2,复旦大学附属上海新华医院;3,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 消化内科:1,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2,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3,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 呼吸内科:1,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2,第二军医大附属长海医院;3,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同济医院 内分泌科:1,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2,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3,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同济医院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1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医之别 西醫是科學;中醫既是哲學,又是科學。 西醫是形而下;中醫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合一。 西醫只見“人”,不見“天”,中醫是“天人合一”。 西醫把人看成一台機器;中醫把人看成一個有機整體。 西醫認為人只有生理病,中醫認為好多生理病源於心理病。 西醫僅僅是治療;中醫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西醫治療是“圍堵、抗擊”,中醫治療是調理、和諧。 ……中医药学有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医药的作用功不可没……(原科技部长徐冠华) ……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西方科学方法与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结合,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坎贝尔博士谈世界科技发展) 1980年,德国著名汉学家满晰驳为庆祝英国李约瑟博士八十高寿而发表的论文告诫我们: “中国的学者应该觉醒,要认识到不应不加批判地接受和使用西方殖民主义传教士塞给他们的方法学。” “传统中医学是超越西医学范围的、内容丰富而最有条理、最有成效的一套医学科学,但迄今只有很少一部分治疗潜力被发掘。 ●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21世纪“健康”理念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继承、发展、传播中医药文化 ●内容 ●中医药基本理论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基本理论 ●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 ●阴阳五行

●和谐平衡 ●预防为主 ●天人合一 ●辩证论治 ●阴阳、八纲、虚实、寒热 ●头痛医脚 ●个性化治疗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 ?形体:筋、脉、肉、皮毛、骨 ?情志:怒、喜、思、悲、恐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岳:泰、衡、嵩、华、恒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宫:青龙、朱雀、拱极、白虎、玄武?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 ?五音:宫、商、角、徵、羽 ?福娃:贝贝、妮妮、晶晶、欢欢、迎迎 ●和谐平衡 ●秩序创造和谐 ●热力学?进化论 ●耗散结构理论 ●吐故纳新 ●预防为主 ●上医上品攻心 ●中医中品外交 ●下医下品攻城 ●天人合一 ●人定胜天? ●尊重、认识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 ●人是细菌和病毒的寄主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最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精品收藏)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断渗透到中医学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谈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先从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入手了解. 中医的基本精神首先是治人,其次才是治病。“治人”,人不仅自身要和谐平衡,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寒热表里等;而且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中医学认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要顺其自然,适应社会,才能达到身心健康。可见中医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意识。这又与中医的精神相结合,所以说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而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

下三点: 一、中医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建起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种医哲交融现象是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二、中医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第一,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医的观点与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如天人相应,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医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