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危机问题的思考

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危机问题的思考

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危机问题的思考
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危机问题的思考

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危机问题的思考

汪恋恋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210009

摘要: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中国当前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均是空前的。但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例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改变城市环境面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城市空间面貌日益趋同,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受到冲击的现实困境,最终导致“千城一面”的特色危机。所以本文针对目前城市特色逐渐消失的现状,源于对城市特色危机问题的思考,分析出现城市特色危机的根本原因,为未来的城市特色传承与塑造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化;城市特色;特色危机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A

正文:

1相关概念解析

1.1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反映了城市的个性和品位,它的特点在于它的稀缺性。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先天的禀赋即城市自然的、历史的特色;后天的塑造即对照外界,城市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基石,后天塑造是城市特色持久发展的动力。

1.2城市特色危机

是指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格局、风貌正走向雷同,千城一面,由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和历史形成的城市文脉、肌理,自然生态特征和乡土文化标识正在迅速消失的现象。一个城市的特色主要来源是历史,而我们的历史太多地被写在书本里或收藏在寥寥无几的博物馆里,在城市里,我们找不到历史,所以我们就迷失了特色。

2我国城市特色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特色流失和风貌趋同的现象越发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城市面貌趋向雷同

放眼望去,我们看到的是近乎千篇一律的城市,大同小异的街景立面,人们走在相似的街道和城市中,很难分辨这座城市究竟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许多新兴的中小城市盲目地模仿大城市高楼大厦的模式,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有部分城市对传统形式生搬硬套,到处都是仿古一条街,以至于一眼望去,难以分辨它们是否是历史的记载。这种现状使得城市中原有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荡然无存,造成城市面貌趋同的现象越发明显。正如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长帕金森所言:“全世界有一个很大的危险:我们的城市正在趋向同一个模样,这是很遗憾的,因为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乐趣来自于多样化和地方特色”。

2.2大兴旧城改造,视宝为废

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城乡布局形式,尤其是首都城市可以说各具特色,如棋盘式的雅典,辐射式的罗马,枝状伸展的巴黎,中心放射的华盛顿,可谓各领风骚,这些不同形态的城市空间格局,都是经过历史的多重选择,充分

地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肌理,最终构成了这些城市独具魅力的个性特色。而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当遇见“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相冲突的问题时,牺牲的往往是前者。改革开放以来,一哄而上的旧城改造,打破了原有的城市空间格局,推平了城市中原有的宝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这种大幅度的改造行为将城市的山水景观丢了,将城市的传统泯灭了,使城市永远失去自己特色的氛围,其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低水平、低质量、低品位的城市建设,最终导致城市个性化的丧失和城市特色危机的出现。

2.3城市建筑风格的崇洋和复古

梁思成先生曾对中国城市有这样的评价:“中国城市有许多房子,但没有一座建筑。”这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建筑设计风格和特色的丧失。

现在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为了取得功绩,在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地方政府逐渐意识到西洋特色的价值。于是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到处兴起欧陆情节,到处出现欧陆风情街。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时候也疯狂地拷贝西方的建筑风格,完全摒弃城市原有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于不顾,于是大批粗制滥造的赝品就不断地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模式,使中国的城市建设走向了一个极端,使城市特色失去了其原真性,最终使城市失去了历史文化传统的支撑点。

3导致城市特色危机问题的原因

城市面貌趋同和城市特色消失是每个城市都面临的普遍现状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导致城市出现特色危机,不单单是某一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3.1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的湮没

伊利尔?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什么”。很显然,城市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城市特色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所以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的彰显是通过城市特色来实现的。但是,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由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卑导致了我们对洋文化的盲目崇拜和模仿,牺牲我们城市自身的传统特色,把欧美工业都市当成是现代化城市的标杆,在追求现代化高楼大厦的工业城市中泯灭了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的传播,如北京的城墙和四合院正在消失,苏州城内河道已经不再纵横,我们的许多大城市已经面目全非,如此多传统文化的丢失,最终导致城市特色的消褪。

3.2国际化的定位和不合理的性质、规模预测

国际化的定位以及城市性质和规模的预测都是城市总体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一座城市当前和未来最重要的特色。但是,定位偏离的性质和不切实际的规模预测,也是中国当前许多城市特色迷失的根本原因。

从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都打出“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特色招牌可以看出,我国各大城市都急于塑造城市的特色以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但是在追求国际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城市历史和自然的特色以及本土性。其实国际化大都市并不是我们这些城市能够承担的目标,国际大都市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指标非常之高的城市概念,当今世界公认达到标准的只有伦敦、纽约、东京等少数几个城市。所以,所谓的国际化往往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结果也使得大部分中国城市既没有圆大都市的美梦,又使得原有的城市魅力丧失殆尽。

随着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常常严重脱离实际,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总体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城市人口规模无计

划的扩张导致城市用地的严重不足,并且引起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为了解决多余人群的居住和工作,只好侵占农田、填湖占山、拆除老城区。因此,城市特色在不切实际的性质定位和规模预测的指导下,逐步丧失。

3.3“全球化”的规划设计理念

全球化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给每个城市带来了实现现代化的机遇,但同时它又使许多城市在这一道路上完全丧失了自我。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文化对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势必会导致中国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和模仿,包括规划设计理念。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沿用老的规划理念而缺乏创新或者直接照搬照抄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案。众所周知,规划不是一个固定的过程,而是一个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规划设计理念也必须随之改变,要有所创新。而实际中,我们的部分规划工作者采用所谓的“全球通”的设计方法和理念,设计时完全没有考虑城市本身的人文和历史,所以设计出来的东西放在哪所城市都可以,没有城市特色和主题。

4结语

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建设工程,要把我们居住的城市规划好、建设好,实现传统文化的对接,突出城市特色,实现和谐建设,我们尚需做出更大的努力,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还应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为实现现代和谐城市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立旭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2002

2王建国城市设计2004.08

3王泽壑.何忠品浅议城市总体规划中强化城市设计与地方特色1995(04)

4徐颖严金泉对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城市特色危机的思考2006.02

5杨媚邱灿红寻找城市的特色——城市发展与特色保护2010.11

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危机问题的思考

作者:汪恋恋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年,卷(期):2014(7)

引用本文格式:汪恋恋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危机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7)

用建筑的视角看待建筑与城市设计中历史文脉的思考

用建筑的视角看待建筑与城市设计中历史文脉的思考 ——以亲历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摘要:以苏州博物馆设计为例,研究现代建筑“苏州博物馆”的文化价值,从历史、文化、环境的角度研究了“苏州博物馆”延续历史文脉的几种设计策略,从建筑学的角度探讨了在国际化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传承中国建筑的文脉,中国建筑如何实现自身的创新。 关键词:历史文脉; 地域性,创新; Abstract: Using the design of Suzhou museum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tudied the cultural value of architecture Suzhou museum and discussed several design strategies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historical context form the aspects of history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 Meanwhile ,form the angle architecture ,it also discussed how to inherit Chinese architectural context and realize self-innovation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words:historical context , Regional, Innovation 1概述 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范畴,意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文脉既是物质与空间的概念,又是运动与时间的概念。对文脉问题的认识可追溯到前工业时代甚至古希腊时期,文 脉思想真正被 正式提出是于 20世纪60年代 以后随着后现 代建筑的出现 而出现的。受 自然环境、经 济技术、文化 习俗等影响, 环境中一些的 符号和排列方 式,形成了城 市所特有的地 域文化和建筑式样。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其最大载体是城市建筑。古代蒙古人打败西夏人后,毁灭了西夏人的所有建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 城市规划的方法 (4)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 简介 (5) 问题 (5) 意识 (7) 研究成果 (7) 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 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 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 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 城市规划的任务 (10) 城市规划的作用 (10)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随着万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万源城市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深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城市特色面貌建设平庸无奇,千城一面,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特色危机”已成为现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门话题。 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特色风貌的遗失,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全面落实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个性气场,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创新、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宜居万源目标,高标准开展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万源市城市总体特色风貌规划》,构建以后河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同时,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应严格坚持“五项”规划原则:一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原则。首先要把握城市总体环境风貌、总体空间形态、廊轴系统、色彩体系、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并在总体控制的原则下,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规划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通过滨河景观的打造、外围山体景观的保护及营造,城市重要节点的强调来塑造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二是继承、尊重、展望原则。风貌特色规划不仅要继承和延续万源城市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外,而且更应强调万源山地城市的现实情况,尊重万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景观,在继承、延续、创新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有深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是特色、文化、个性原则。每一个城市都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万源城市的山、水、城、人等主要体现实体,是万源城市魅力的体现,加之文化、历史、风情等是万源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四是生态优先、环境利用原则。万源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是万源城市的鲜明写照。规划在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增绿、透脉、弘文、辟场、留廊等手段,打造山、水、城、绿相融的川陕魅力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五是系统规划、动态塑造、弹性实施原则。万源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规划,由于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欠帐较多,所以城市特色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只顾眼前利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动态的过程,同时在实施中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保证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扬州市政协办公室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课题,确定为专题协商会主题。9月份以来,在分管主席领导下,由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牵头,市政协各专委会参与,市有关部门协助,开展专题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一方面通过专题座谈、讨论,收集各界人士和相关专家的意见,一方面发动市政协委员为全面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建言献策。现将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所征集的意见、建议分类综述如下。 一、对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认识 1、城市品质的概念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汇集交换、消费增值的区域,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家园。 城市品质,是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决定城市品质的元素,既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道路交通、产业结构、居住条件、环境景观等外形的特质,又包括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内涵的特色。高品质的城市是将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城市。 2、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城市文化的智慧源泉和驱动力量。因此,提升城市品质应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满足市民居住、就业、交通、环境以及情感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使市民有归属感,为之自豪,感到幸福,令创业者感到向往,外来人有认同感,为之羡慕。

3、提升城市品质必须凸显城市个性 讨论中,各方面的一个共同认识是:提升城市品质,必须保持城市的自身特色,凸显城市的鲜明个性。 多年来,扬州在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对城市的个性有一些很好的总结。如:将扬州的城市特色概括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生态、宜居、精致”;从城市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中挖掘出“古、绿、水、文、秀”等特色元素;以“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作为彰显扬州魅力的旅游口号,等等。 特色赋予城市个性,个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就应当将这些特色元素和个性特征体现在城市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管理活动、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形象塑造、品牌营销和市民行为养成等各个方面,形成主题鲜明的城市发展态势和格局。 4、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 城市品质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就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具体到扬州,就是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新扬州、文明新扬州、秀美新扬州、和谐新扬州、法治新扬州的战略任务。 城市的实力看经济,提升城市品质在经济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产业结构与城市特色相融合,与城市的承载能力相一致,与城市的资源、环境、人才供给能力相匹配,与市民的创业、就业需求相适应。同时以城市的环境优势支撑经济发展,构筑经济优势,提高知识、人才、信息等软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科技创新型的精致经济,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的内涵看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在文化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扬州的特色文化得到重点彰显和展示,“开放包容、创

现代城市设计及其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思考

现代城市设计及其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思考 【摘要】城市设计历史悠久,它与城市规划、建筑学以及景观设计关系密切。 现代城市设计强调以人为核心,研究城市整体及布局的形体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塑造。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重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综合与交融,监理完善的设计管理程序和与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是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而在城市空间上,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封闭与开放相结合,功能的分化、复合和追求高效率,人情化,自然化,整体化这几个方面上。 【关键词】城市设计发展城市空间生态自然整体 【正文】 “城市设计”这一术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他在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均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却始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城市设计表现在多个方面,从大的概念上说,它包括政策制定和社会保障,以及社区及城市管理。而从层面上说,又包括城市政策管理方法设计,城市供应及污染处理设计,以及擦肩而过瑟吉欧规划与建筑学概念上的城市设计。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城市设计呢? 在西方学术界纵多的设计科目中,“城市设计”这门学科的确立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城市设计与其他设计有诸多的不同点:建筑设计是对单体建筑的形体,外观及内部装饰进行设计;公园设计是对游玩空间的装扮和设计;广场设计是相对城市而言较小的空间的设计。这些设计均是一些对单一场所的规划,而城市设计则是这几种设计的总括,设计的范围较为全面,是为整个城市的形态及空间变化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也是西方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志,它包括一些开放空间景观、街区布局、道路系统等一系列的因素,犹如一张绘满各种风景的图纸,它是由各种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概念组成。 而对于我国而言,城市设计是当前我国规划界,建筑界的人们话题。按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下的定义,“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来衡量,他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在古代和近代都已有不少这方面的理论与优秀的实践。唐长安,宋东京,元大都等,这些城市设计主要以实体环境与视觉艺术作为基础,运用广场,轴线,视线。序列,对景等手法,来塑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实体空间环境。 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多数人对于城市设计,主要研究城市形态环境这一点上认识比较一致。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提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应当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表述。 现代城市设计迅速发展不是偶然的,它与世界范围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过恢复重建,到了60年代,经济相继出现飞跃,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是许多城市高速发展和更新,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质量却改善不多,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不少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威胁与破坏,城市中心在衰退,人们呼吁优美与效率的城市环境,呼吁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复兴。原本以研究物质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不断向城市社会,经济相关的社会系统设计发展,注重政策规划,忽视环境设计,而建筑师们又偏重于建筑单体创作,忽视城市整体环境。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现代城市设计的兴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的几点思考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的规划设计作为整个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城市的面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规划设计城市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需求等要素,统一规划空间,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水平,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市规划;作用;设计要点 引言 众所周知,城市建设是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规划设计城市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要给城市的远期发展留下充足的余地。人与环境关系密切,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必须要确保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性。这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的责任。 1.城市规划的作用分析 1.1协调各种利益主体之问的矛盾,平衡社会各阶层的需求 随着投资多元化,计划体制下的使用权改变为财产权,使用者之间的功能性矛盾演变为所有者之间的财产矛盾。市场条件下的商业开发行为总是倾向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惜牺牲城市的整体利益和其他利益主体的权益。这就要求城市政府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对各个利益主体经济行为的规范和管制职能,以及各种利益的保护和协调职能;城市规划按照土地利用规律和开发项目的类型、特征、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及对外部的不良影响等,确定各项控制指标和约束条件,从而使商业开发行为受到严格约束,也使商业开发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因此,城市规划能够起到规范开发行为的市场规则作用。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市场机制下城市规划的作用进行探讨。 1.2处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保障城市的文化传承 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城市土地效益最高的地区往往也是大量历史遗存最集中的城市中心地区和展示城市风貌的特色地区,城市政府和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人文资源为代价,进行商业开发,近几年,此类现象更为严重。因而,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开发建设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调控土地市场,为市场的开发活动提供引导和秩序 世界上不存在纯粹自由的市场经济。正如体育比赛必须有规则才成为比赛,市场经济也因为有规则而使自由竞争能有序进行。当城镇规模较大、系统较复杂时,规划在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方面就需要起框架及引导作用,因为即使有局部的秩序和资源优化配置,也不能避免整体的无序。例如,我国一些特大城市目前面临的交通困境,通过微观层面的管理已不可能解决,而只能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交通政策及交通结构等规划手段来获得解决。这不是由自由市场产生的,而是社会共同的理性选择。 1.4有效经营城市资产,协调资源、环境等目标市场 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有责任使城市的整体效益得到提升。这也是衡量城市规划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但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城市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投资,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将城市经营作为唯一的目标,城市的环境保护被忽视,影响了城市的长远利益。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综合协调各类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土地和城市各类公共设施的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有效保护资源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

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危机管理体系的模式及策略

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危机管理体系的模式及策略

————————————————————————————————作者:————————————————————————————————日期:

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危机管理的模式及策略-企业管 理论文 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危机管理的模式及策略 舒小兰雷菊华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重庆402160) 摘要:在城市化高速进程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危机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危机的发生,通过对危机的管理、控制和化解,同时借鉴和吸收国外成熟的城市危机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水平,本文浅析了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危机管理的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城市化;危机管理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232-01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舒小兰(1984-)四川泸州人,管理学硕士,讲师,从事公共行政管理策略研究。雷菊华(1980-)湖南武冈人,电子工程学士,讲师。 一、控制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 过快的城市化速度,将带来城市公共安全很多方面的问题。城市化的进程必须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否则就会埋下安全隐患。中国社会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也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的到来。城市越大,风险越大,很多安全问题的爆发使城市政府无能为力,措手不及。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控制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有序

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

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 自从有城市规划以来,传统城市的特色就渐渐消失了……今天刚刚听到的一个观点……虽然偏激,是不是也有点道理呢? 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今天的规划,其准则条文和数据的约束已经很难跟得上城市各种综合条件的变化。加上制定规范和进行规划设计的人,真正了解城市和人的深层需求的,真正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的寥寥可数,他们的“产品”算得上城市规划吗? 另外,人们开始质疑城市规划能够规划、或说引导城市发展的能力和程度。“变化比规划快”,我们所处的城市时代,是城市发展变化激烈的过程,是自相矛盾的过程。环境最差的城市,往往又是人口最拥挤的城市。建设与环境两者之间存在尖锐的冲突。“土地受害,住房困难,交通紧张,绿地减少……城市化的过程,几乎等同于环境破坏的过程。“城市形象不光是规划和建筑两者之间的事”,明白这句话的全部意义很重要,可使偶们不必过于自恋或自卑,而以平常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即,设计只是若干重要环节中的一个。 但是,全面的分析之后,这个话题的焦点被(“偷偷地”)分解了,偶又觉得茫然而不知所措,所以觉得有必要建议大家回到“专业地带”来继续讨论。 这个问题的确可以从城市大系统的高度来认识,前面偶们多多少少也提到了体制、立法、经济等因素对城市特色的影响,说:他们也应该对目前的不良状况负责,甚至责任相对更大。不知道如果是在一个“体

制”、或者“立法”方面的专业论坛里讨论同样的话题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估计一定会有为数不少的人要说:因为设计行业水平太差!也许他们也会抱怨自己的地位不够高呢!——所以我们不应该在这种很有道理却可能导致扯皮的争论里耗太多的时间,只要能概念性地搞清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就行了,然后就必须尽快回家先把自己的脸洗洗干净,否则到最后大家依旧灰头土脸,到底是图个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发牢骚、叫屈或者互相声讨推委吗?——偶们是不是应该回到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来讨论并着手解决问题呢? 所以我们不妨回过头来,从专业本身看出去,先把自己的专业工作对城市面貌的影响做个客观的总结,并不见得非得拿“破坏力”做切入点吧。面对现实,我们是否还顽强记得自己的“理想”,又是否怀疑过从一开始就走错路的可能? 城市依旧,理想不变。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心得体会思考建议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心得体会思考建议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完善好城市功能至关重要。客观审视x城区现状,城市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市政建设和管理有些滞后,一些人行道地砖破损,坑洼不平;部分x排水不畅;一遇节假日,车辆占道停放比较突出,秩序较差;一些老楼房楼顶有乱搭乱建现象,安全隐患较大,影响城市美观;部分绿化及文体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存在脏、乱、差现象。 管理好城市、提升其品质,是巩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宜居宜游宜业x的前提,是贯彻落实建设国家中心、打造自创自贸高地要求的具体体现。为此,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工作: 一、尽快完善城区市政设施建设。全面改造x人行道和路面,提升质量;提高新建小区停车场(位)的使用率,取消在主要x和部分繁华路段的停车位;取缔城区内所有洗车、修车摊点,维护城市形象。 二、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一要搞好美化工程。全面拆除城区楼顶违章建筑;突出特色,科学设计,加强城市主体建

筑的风貌塑造,特别是街区主体建筑的色调要统一规范;对x两旁的路灯、灯箱广告和店招,要统一设计、规范造型,形成x独有的风格。 二要搞好绿化工程。高标准、快速度打造城市公园;改造城区x绿化,注重打造“有花有绿、花绿相间”特色,突出一街一景。 三要搞好亮化工程。突出亮街、亮楼、亮河,对主要x、街面高楼统一实施亮化,打造亮点。 四要加强城市管理。对市政道路、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严格实行网络化管理;严厉整治流动叫卖和占道经营行为,持续开展车辆乱停乱放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教育引导,彻底改变市民闯红灯、横穿马路、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 三、拆除城市违法建设。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拆除工作机制,完善落实拆除违法建筑责任制,对存量违法建设采取分类方式处置,对城市主次x、公共空间等影响城市风貌的违法建设要限期全部拆除,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按照景观协调和安全管理的原则,制定城市围墙拆除方案,梳理机关单位、公共设施、公园、居住区等围墙建设情况,宜拆则拆、

关于城市设计和城市特色的关系的思考

关于中小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塑造的思考 ——以望江县青林寺地块城市设计为例 摘要: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创造出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文明的外在体现。城市规划设计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城市特色,避免走进“千城一面”规划设计误区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互生体。随着人们对精神层次享受要求的不断提高,很多的大城市开始恢复城市特色的塑造工作,但是还有太多的中小城市依旧处于“原始”状态,那我们的做这类城市的设计时,如何来处理特色塑造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城市设计和城市特色的概念入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望江县青林寺地块的城市设计为例,阐述笔者对于同类型城市设计中特色塑造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特色灵魂城市设计关系中小城市 1.对于城市特色和城市设计的理解 1.1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而言,城市特色可理解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城市社会为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当时的生产手段,利用并改造自然,创造出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文明的外在体现。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城市特色是城市空间和物质要素的形象外在特征,它是一座城市的内容与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美好特征,贯穿于城市总体风貌、空间和建筑群体、建筑单体及环境小品各个层次之中。 1.2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核心就是要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它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要求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为目的所进行的综合性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是对城市采取的一种人为的干预手段。即城市设计的本质内涵是满足社会的生活需要及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2.城市设计与城市特色的关系 2.1城市特色反映城市设计的底蕴所在: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方风格,但城市特色却表现不一,这与人们从城市形成到发展的过程中主观干预是否成功相关,城市特色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通过城市特色

关于我国城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城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 考 关于我国城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_陈雄_城乡规划_建筑中文网通过对我国城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了不同的专业角度必然会使得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在从事城市设计研究中有 着各自的相对局限性。提出了在城市设计中,应既重视技术性因素,又注重制度性因素;应提高城市设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通过对我国城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了不同的专业角度必然会使得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在从事城市设计研究中有着 各自的相对局限性。提出了在城市设计中,应既重视技术性因素,又注重制度性因素;应提高城市设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在我国城市建设以大规模物质形态建设为特征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传统城市规划学科具有浓厚建筑学科色彩的氛围中,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规划形式,作为一种宣传手段,作为一种研究议题,作为一种发展策略被广泛地运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有大约1O年的时间,城市设计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1 城市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设计的操作主体存在分歧 一般认为,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城市设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直接设计具体的城市建筑物及其外部空间,其操

作主体是建筑师;二是通过拟订城市设计指导大纲(Urban Design Guidelines)对具体的空间设计提出建议或规定,其操作主体是规划师。因此,将不可避免地涉及这样两个问题:1)建筑师设计城市空间,如何超越建筑专业本身的视野,克服无系统性,使之不流于建筑空问的简单相加;2)规划师拟订的城市设计指导大纲,如何才能在实践中得到相对具体的贯彻落实。 事实上在具体实践中,不同的专业角度必然会使得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在从事城市设计研究中有着各自的相对局限性。对于建筑师而言,单纯从建筑角度出发设计城市空间,往往流于建筑空间本身的自然膨胀,各个建筑单体之间往往缺乏有机的联系,由此形成的城市空问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切割的片断,被动的形成,而非有意识的主动创作。在目前大量缺乏城市设计的状况下,建筑整体效果的成败,往往寄希望于建筑师的素质,建筑师的视野。这种完全依靠建筑师的方式毕竟是一种冒险的选择,何况建筑师可以对现状的建筑和地形作出判断,却难以了解今后规划的情况,即今后规划对该项目的形体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师在实践中很容易将城市设计狭隘地“建筑化”,城市设计的范围也就此被硬性地缩小。另一方面对规划师而言,相对广阔的知识背景使得他们往往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由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在空间的综合立体投影,从而能够从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来把握城市,做出的城市设计往往更能够在整体上突出城市这个复杂统一体的大致轮廓。但由此形成的城市空间有时仅仅停留在虚空、形而上的层面上,细节的缺乏常常使得城市空间显得苍白、空疏、无着落。无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赵晨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一、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 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是从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开始的。影响城市形态的动力因素极其复杂而又扑朔迷离。应当看到城市组成因素的多元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是一种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其相关性不像数学中那样一一对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兼容性,即使是较容易被我们认知的城市物质形态也是极其复杂的。正如亚历山大以数学集合论提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城市物质形态,他认为城市并非树形结构,不易理解和处理,城市好似关网络形,充满复杂、多样的联系,具有有机性,难于想象且不易处理。 然而,城市建设者并不是面对抽象的城市概念,城市设计也不是空中楼阁般的理论幻想。当建筑师接受业主委托,面对所处的基地时,所谓城市设计的工作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城市设计是指达到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设计,指某一特定地段上形体环境的创造;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功能上有联系项目的形体;三是城市或区域的设计,包括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城更新改造等等的设计。”我国,一般是指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作为应用层次上的城市设计,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注重实证上的内容,更注重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技法上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认为现实的途径是深化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念,以不断的工程实践去体味复杂的城市设计内涵,以务实的研究态度去体会城市设计的内容。从宏观上讲,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连接点。其背景为社会结构、经济实力、民族传统、城市功能、土地效用等城市形态要素,以科学理性方法,研究城镇基地上物质要素的相对时空关系。 从微观上看,设计的主体对象是人,城市设计是在对人的行为模式及行为心理的分析、认知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环境设计,即把城市形态要素按有序有情的原则建立秩序,使之符合社会中人的工作、生活的多种要求。可以认为一切涉及城市内外部空间构成的均属城市设计的范畴。 二、地段特点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诸多层次,都有其相应的观点和方法,环境的概念适用于城市设计的所有层次,。这里“环境”是指城市设计的前提和结果,“地段特点”就是城市环境的具体表现。建筑师虽不可能左右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但形体方面的构思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建筑师以自身工作成果参与到城市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城市特定地段中,其环境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对这些因素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功能的分析认识,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正如K·林奇所言:“反映地段特点要比反映时代精神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必将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 地段级建筑构成可以看作是城市形态的最小体现单位,是城市片断在某种结构关系中的组合单位。这里所说的地段特点是环境特征的集合,并可为我们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框架,因为环境正是建筑单体或群体构成城市整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筑师创造的高效、优美环境,不可能大及整座城市,但至少可以在“地段”这一等级的空间构成单位中发挥作用。因此,地段特点是建筑师以建筑设计介入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其鲜明与否的检验标准不在于该地段的地理特点,而在于人们对这一地段新的记忆和辨认程度。建筑师以工程

城市发展的品质

城市发展的品质 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城。反过来,一个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奋斗方式。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和谐宜居的城市,提升城市发展品质,这样在这里安身立命的人才有底气,他们的奋斗和梦想才能沉淀出一座城市的历史底蕴。 文明之城——塑造城市精神乐园。文明是城市的灵魂与风骨,城市软实力的具体表现,它能让温馨和谐的空气弥散在城市之中。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既要依靠历史传承、持续积淀形成,也要依靠当代奋斗、不断丰富发展——这就是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领域搞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城市治理,外化于市民行动。城市建设者首先要通过改善党风政风净化社风民风,使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成为城市治理的主色调。其次文明建设离不开党委政府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引导,发挥民间杰出人士、明星、学者等的引领示范作用。最后是提升市民的政治觉悟、道德素质、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素养,市民文明才是城市文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文明城市建设,不同于修高速、盖高楼,忽冷忽热不行、大干快上不行、急功近利不行,须得潜移默化、长期抓、有韧性。 便捷之城——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导致交通拥堵逐年加重,空气和噪声污染严重,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多数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为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环境污染等矛盾,要按照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必须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继续大力支持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鼓励市民“拼车”出行,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在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上,决策者应采取论证会、听证会和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减少拍脑袋的主观意志。 绿色之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很多城市越来越大,地标越来越多,建筑越来越高,环境却在逐年恶化。政府不能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应追求发展绿色GDP,让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打造“以现代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低的污染物排放,尽可能多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相关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们国家的城建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作为城建工作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规划设计工作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具体设计的时候,要参照有关原则,积极的调查分析,选取适合所在区域,并且有特点的设计。作者以城市规划为中心点,论述了规划原则以及面对的问题等。 标签:城市规划设计;相关问题;思考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获取了长足的发展,此时的城建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比如大气和水体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等。因此当前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积极的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打造和谐绿色城市。作者在这个背景下,论述了当前工作中的设计原则以及理念等。 1 城市规划设计内涵及重要性 简要来讲,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它指的是在当前的可持续思想指引之下,经由对土地的使用以及空间的划分等多项内容的创新,确保人类需求得以最大化的满足。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在先进、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就其自身工作来说,其具有精细化、复杂化的特点,其需要为城市的建设及管理提供基本的依据,从而将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经济中心的城市能够充分实现其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就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城市建设两者来说,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当我们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时候,必须保证规划的内容合理恰当,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只有进行合理地规划、合理示范,在科学理念的引导与控制之下,才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的整体实力。 2 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原则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充分依据相应的指导原则,才能为整个设计规划方案的可靠性奠定有力的基础,总的来说,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人性化原则、文化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等原则,这些原则,都贯彻着可持续发展理念。 2.1 人性化原则 尺度与空间是城市人性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己从面对面直接交流转变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淡、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间的相互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相互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城市危机管理研究_硕士论文 精品

摘要 摘要 当代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不断向城市偏移,安全风险也随之向城市集聚,使城市在集中承载现代文明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城市安全问题愈发突出。本文以提高我国城市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为导向,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危机管理绩效评估,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具体措施。 本文主要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危机和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为论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阐述了城市危机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指出城市危机管理不能盲目,应根据危机的生命周期,遵循相应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第三部分通过借鉴国内外理论和实际经验,运用相关领域理论成果,对威胁我国城市安全的危机进行了梳理,阐述了现代城市危机的表现特征,分析了我国城市危机频发的诱因。第四部分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力图为解决问题寻找突破口。第五部分在对我国城市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我国城市危机管理水平的措施。 本论文只是对我国城市危机管理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随着危机管理在城市管理中地位愈来愈重要,其有关研究将会不断深入,相关理论会日益丰富。 关键词城市;危机管理;危机;政府绩效;评估

燕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concentrating in the city, as well as the safety risks. while exhibiting modern civilization, the city also faces all kinds of challenge,such as crisis events. This paper regards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city crisis management as the direc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ity crisis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city crisis management on the evaluation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First of all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crisis and crisis management which lay down theorial foundation for the article.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ppearance and importance of city crisis management and tells us how to handle crisis incidents according to crisis itself.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some theorie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y and utilizing correlative theory regarding crisis management the article discusses sorts and peculiarity of city crises and explains internal reasons why the city crises happen so frequently. The writer continuously present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ity crisis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 now. In the e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city crisis management on the evaluation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This thesis has merely presented some personal views about city crisis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With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city management,the correlative researches will definitely deepened and theories will be enriched day by day. Keywords City;Crisis Management;Crisis;Government performance;Evaluation

相关文档